经行情志异常-中西医助理医师辅导
2016年上半年吉林省中医执业医师:经行精神异常(中医妇科)试题
2016年上半年吉林省中医执业医师:经行精神异常(中医妇科)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1、子嗽的发生主要责之于A.脾胃B.心肝C.肺脾D.肺肾E.肝肾2、堕胎、小产者首选方A.升脉散B.生化汤C.脱花煎D.四物汤E.独参汤3、经行头痛《张氏医通》有哪项记载A.经行辄头痛B.经行头痛C.经行头胀痛D.经行巅项痛E.经行偏头痛4、临床上往往通过调补肝肾以体现:A.调补冲任B.调节阴阳C.补益精血D.胞宫藏泻E.开合泻藏5、患者产后低热,尤以午后潮热为甚,颧红口渴,大便干燥。
舌红苔少,脉细数。
最佳选方是A.八珍汤加黄芪、人参B.人参养荣汤加黄芪C.加减一阴煎加白薇、青蒿、鳖甲D.保阴煎加柴胡、青蒿E.补中益气汤加地骨皮6、望体形,若见身材瘦长,乳房平坦,臀部不丰多为A.肾虚B.脾虚C.阴虚火旺D.瘀血停滞E.阳虚寒凝7、关于女性骨盆的特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骨盆浅而宽,呈圆筒形B.耻骨联合长而宽C.耻骨弓角度较大D.骶岬突出较小E.坐骨宽阔8、生化汤的药物组成是A.当归B.川芎C.桃仁D.炮姜E.甘草炙9、治疗血热型胎漏的首选方剂是:A.保阴煎B.加味阿胶汤C.胎元饮D.固下益气汤E.寿胎丸10、冲任虚衰或冲任不固导致的崩漏、闭经、胎漏、不孕等症,其治法为A.疏通冲任B.调补冲任C.以上均不对D.温化冲任E.清泄冲任11、产后小便不同常见的病因有A.气虚B.肾虚C.血瘀D.气滞E.血虚12、骨盆内测量的重要标志是A.坐骨棘B.坐骨结节C.耻骨D.耻骨联合E.骶岬13、导致滑胎的主要机制A.气郁血虚B.冲任损伤,胎元不固C.冲任不调D.脾肾阳虚E.肝脾不调14、子宫脱垂临床常见的证型是A.肝郁B.气滞C.湿热下注D.气虚E.肾虚15、霉菌性阴道炎带下性状特点是A.灰黄色,稀薄,有泡沫,腥臭味B.赤白色或稀薄淡黄,甚者为脓性C.凝乳状或豆腐渣样,质稀薄而有臭气D.白色或淡黄色黏液或黄脓样,或夹有血丝E.淡黄色或血样脓性赤带,质稀16、每逢经前或经期乍寒乍热,腹痛,经色紫黯有血块,其辨证为:A.瘀热内阻B.肝肾阴虚C.气血虚弱D.热毒内盛E.血热内盛17、正常足月妊娠脐带的平均长度是A.50cmB.60cmC.70cmD.40cmE.45cm18、据流行病学调查,约有多少绝经后的妇女患骨质疏松症A.1/2B.2/3C.1/5D.1/4E.1/319、每逢经期关节疼痛,遇寒加重,经行量少,色黯有块,其辨证为:A.血瘀B.阴虚C.血虚D.气滞E.寒湿20、阴虚内热型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症下列哪项是错的A.潮热盗汗B.舌红、苔黄、脉滑数C.腰背部疼痛D.急躁易怒E.心烦少寐21、妊娠期间,小便不通,心烦不得卧,称妊娠小便不通,古称A.妊娠小便难B.转胞C.妊娠小便淋痛D.子淋E.妊娠遗尿22、肾阳虚不孕的主要证候有A.婚后不孕B.月经迟发,或后推,或停闭不行C.小腹冷,性欲淡漠D.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夜尿多E.面斑多,眼眶暗,舌淡暗,脉沉细23、月经先期的主要病机是A.气虚B.气滞C.血虚D.血热E.血瘀24、女性内生殖器不包括A.阴蒂B.阴道C.子宫D.输卵管E.卵巢25、固阴煎功效补肾调经,主治月水不调,其方出自A.《备急千金要方》B.《傅青主女科》C.《景岳全书》D.《丹溪心法》E.《妇人良方大全》二、多项选择题(共25 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 个错项。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辅导:经行精神异常分型治疗
1.肝气郁结治法:疏肝解郁,清心安神。
方药:逍遥散合越鞠丸加减。
柴胡10克当归9克炒白芍15克炒白术10克茯神12克菖蒲9克郁金10克合欢皮9克远志9克香附9克加减:抑郁寡言者,加夜交藤10克、佛手片9克、藿香9克;肝郁化火,急躁易怒或狂躁不安者,加丹皮9克、生山栀9克、仇灯心3札、煅龙齿15克(先煎)、活磁石30克(先煎)、细木通9克,去白术;
经行不畅者,加牛膝10克、益母草12克。
2.痰蒙心窍治法:燥湿豁痰,醒脑开窍。
方药:苍附导痰汤。
苍术10克香附10克陈皮6克茯苓15克制半夏12克制南星10克菖蒲9克炙甘草3克生姜3片紫丹参12克仇灯心3札生龙齿20克(先煎)夜交藤15克灵磁石30克(先煎)加减:痰多色黄,苔黄腻者,加天竺黄10克、黄芩10克(或猴枣散1克吞服)、川连1.5克;痰多色白,苔白腻者,加白芥子9克、制半夏12克、桔梗9克;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5克(后下)、青礞石12克。
3.心阴不足治法:滋阴养心,安神醒脑。
方药:甘麦大枣汤加味。
炙甘草10克淮小麦30克大枣15枚紫丹参12克远志9克仇茯苓9克柏子仁9克熟地12克石菖蒲9克加减:神志恍惚者,加莲心12克、琥珀末3克(吞服),或用交泰丸3克(吞服);气短少津者,加太子参15克、麦冬10克、五味子6克。
中医如何通过心理疏导缓解情志障碍
中医如何通过心理疏导缓解情志障碍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中,情志障碍愈发常见,如焦虑、抑郁、烦躁等。
中医在应对情志障碍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方法,其中心理疏导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医认为,情志障碍的产生与人体的脏腑气血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人的情志活动由心神所主,而心神又依赖于脏腑气血的濡养。
当人体的脏腑气血功能出现异常时,就容易导致情志的失调。
例如,肝气郁结可能会使人感到抑郁、易怒;心脾两虚可能会导致焦虑、失眠等。
那么,中医是如何通过心理疏导来缓解情志障碍的呢?首先,中医注重倾听与理解。
中医大夫会以耐心和关爱的态度倾听患者的诉说,让患者能够充分表达内心的感受和困扰。
在这个过程中,大夫不仅了解了病情,还给予患者一种被尊重和被理解的感觉,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紧张和不安。
中医强调“情志相胜法”。
这是一种根据五行相克的理论,运用一种情志去克制另一种情志,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
比如,“怒胜思”,当一个人过度思虑、忧心忡忡时,可以通过激怒他来打破这种过度思考的状态。
但这种激怒并非是恶意的刺激,而是有技巧、有分寸地引导患者抒发内心压抑的情绪。
“顺情从欲法”也是中医常用的心理疏导手段之一。
即顺从患者的意愿和情绪,满足其合理的欲望。
比如,对于长期压抑自己兴趣爱好的患者,鼓励他们去追求自己喜欢的事物,从而改善情志状态。
但这并非是无原则的纵容,而是在合理的范围内,引导患者以积极健康的方式满足自身欲望。
中医还注重环境对情志的影响。
会建议患者改变生活环境,接触大自然,如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的环境,有助于舒缓心情。
同时,保持居住环境的整洁、安静和舒适,也能对情志产生积极的影响。
“以情移情法”也是中医心理疏导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引导患者转移注意力,将关注点从不良的情志因素上转移到其他积极、有趣的事物上。
比如,让患者参与一些有益的社交活动、文化娱乐活动或者体育锻炼,从而改变心境。
在进行心理疏导时,中医大夫自身的修养和态度也至关重要。
大夫需要具备良好的品德和职业操守,以真诚、和蔼的态度对待患者,让患者产生信任和依赖。
2013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经行情志异常肝气郁结证的辨证论治
主要证候:经前、经期精神抑郁不乐,情绪不宁,胸闷胁胀,不思饮食。
苔薄白,脉弦细。
证候分析:病由情志所伤,肝失条达,经前阴血下注冲任,冲气旺盛,肝血不足,肝之疏泄愈加不畅,故见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足厥阴肝经布胁肋,肝郁气滞,则胸闷胁胀,肝气犯脾,故不思饮食。
苔薄白,脉弦,为肝郁之象。
治法:舒肝解郁,养血调经。
方药:逍遥散(方见月经不调)。
若肝郁化火,见经前烦躁易怒,甚至怒而发狂,经后复如常人,月经量多,色红,经期提前等,上方加丹皮、山栀子,或用龙胆泻肝汤(《医宗金鉴》)清肝泄热。
相关推荐:2012年医师资格考试成绩查询时间预计
2008~2011年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笔试合格分数
2011年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笔试合格分数线
国家医学考试中心2011年执业医师考试成绩查询入口
2011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成绩查询时间。
妇产科中西医疾病诊断对照参考
BFY040 月经过多病
引起月经量过多的疾病如: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肌瘤、子宫肥大症、盆腔炎、子宫内膜异 位症、宫环出血等。
BFY050 月经过少病 引起月经过少的疾病如:子宫发育不良、性腺功能低下等
BFY060 经期延长病
引起行经时间超过7天以上,如: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子宫息肉、子宫内膜炎、宫环 出血等。
甚至神昏口噤、不省人事。相当于西医的产后出血、羊水栓塞等。病因:严重贫血、血小板 减少症、凝血功能障碍、产时产道裂伤、产后宫缩乏力、胎盘剥离不全、胎盘滞留、胎盘嵌
顿、胎盘植入、胎膜残留等
指产妇分娩后,突然阴道大量出血,若救治不及时,可引起虚脱,甚至危及产妇的生命。相
BFC011 产后血崩病 当于西医的产后出血、羊水栓塞等。病因:严重贫血、血小板减少症、凝血功能障碍、产时
BFR170 转胞病
指妊娠期间尤其晚期,因胎气下坠,压迫膀胱,而致小便不通、小腹胀急疼痛,心烦不得 卧,也称妊娠小便不通。
BFR180 难产病 指妊娠足月,临产分娩困难。相当于西医的产力异常,产道异常,胎儿、胎位异常。
BFR190 胞衣不下病 胎儿娩出后,经过较长时间胎盘不能娩出的现象。相当于西医的胎盘滞留。
BFZ070 阴吹病
妇女阴道出气有声,状如矢气者。
BFZ080 热入血室病
指妇女在经期或产後,感受外邪,邪热乘虚侵入血室,与血相搏所出现的病赞 。症见下腹部或胸胁下硬满,寒热往来,白天神志清醒,夜晚则胡言乱语,神志异常等。
盆腔炎
根据临床特点,可用以下中医诊断:热入血室病、带下病、经病疼痛、妇人腹痛、癓瘕、不 孕等。
BFY120 经行发热病 相当于西医的经前期综合症
BFY130 经行头痛病 相当于西医的经前期综合症
中医情志失调与身体疾病的关系
中医情志失调与身体疾病的关系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情志失调与身体疾病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情志,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状态,它们是人对外界事物和自身状态的正常反应。
然而,当这些情绪过度、持久或突然发生剧烈变化时,就可能导致身体的气血失调、脏腑功能紊乱,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中医认为,情志与脏腑之间有着密切的对应关系。
比如,“喜伤心”,过度的喜悦可能会使心气涣散,出现心悸、失眠、健忘等症状;“怒伤肝”,暴怒会导致肝气上逆,出现头晕、头痛、面红目赤,甚至吐血、昏厥等;“忧思伤脾”,长期的忧愁思虑会使脾气郁结,影响消化功能,出现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悲伤肺”,过度的悲伤会损耗肺气,使人气短、咳嗽、乏力;“恐伤肾”,过度的恐惧会使肾气不固,出现遗尿、遗精、腰膝酸软等。
以“怒伤肝”为例,当一个人愤怒时,身体会产生一系列生理反应。
肝气会迅速上冲,气血随之涌动。
这不仅会影响肝脏的疏泄功能,导致肝气郁结,还可能会影响到其他脏腑。
肝气郁结久了,就可能会出现胸胁胀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等问题。
同时,气血上冲还可能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再比如,“忧思伤脾”。
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常常处于忧虑和思考过度的状态。
长期如此,脾胃的运化功能就会受到影响。
脾胃是后天之本,负责将食物转化为营养物质并输送到全身。
脾胃功能失调,就会导致营养吸收不良,身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引发各种疾病,如慢性胃炎、胃溃疡、消化不良等。
情志失调不仅会直接影响脏腑功能,还会通过影响气血的运行而导致疾病。
中医认为,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正常情况下,气血在经脉中运行通畅。
但当情志失调时,气血的运行就会受到阻碍。
比如,愤怒会导致气血上冲,忧愁会使气血郁结,惊恐会使气血逆乱。
气血运行不畅,就会在体内形成瘀血、痰湿等病理产物,这些病理产物又会进一步阻塞经络,影响脏腑功能,从而引发各种疾病,如冠心病、肿瘤、风湿性关节炎等。
经行情志异常(西医病名:经前紧张综合征)
《临床必读》称经行情志异常为经行精神异常。
经行情志异常,又名经郁。
多因肝气郁结,或痰火上扰等所致。
以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烦躁易怒,悲伤欲哭,或情志抑郁,彻夜不眠为主要表现的月经期疾病。
本病类似于现代医学所说的经前紧张综合征。
[诊断依据] 1.经前或行经期出现情志异常改变,经后消失。
2.随月经周期而呈规律性发作。
[鉴别诊断] 1.脏躁:神志抑郁,烦躁不宁,悲伤欲哭等,不具备随月经周期而呈规律性发作的特点。
2.癫病:神志错乱,表情淡漠,沉默痴呆,静而少动,不具备随月经周期而呈规律性发作的特点。
3.热入血室:虽适逢经期,有神志异常见症,但有发热或寒热如疟、胸胁少腹满痛等症,而无与月经呈周期性相关的特点。
[辨证论治] 1.肝郁化火证:经前或行经期间情绪激动,心烦易怒,或狂躁不安,胸胁胀痛,舌质红,舌苔黄,脉弦数。
清肝泻火。
2.痰气郁结证:经前或行经期间情绪抑郁,寡言少欢,头晕目眩,痰多嗜睡,或自悲自泣,语无伦次,多虑、多疑,苔白腻,脉弦滑。
解郁化痰。
3.心血亏虚证:经前或行经期间悲伤欲哭,精神恍惚不能自主,夜寐不安,心悸怔忡,沉默寡言,舌淡苔薄,脉细。
补血养心。
2018年中西医执业助理医师妇产科学习题(五)
2018年中西医执业助理医师妇产科学习题(五)2018年执业医师考试时间在12月9日,考生要好好备考,争取一次性通过考试!小编整理了一些执业医师的重要考点,希望对备考的小伙伴会有所帮助!最后祝愿所有考生都能顺利通过考试!更多精彩资料关注医学考试之家!一、A11、下列妇科病证中,哪项与寒邪无关A、痛经B、月经后期C、带下病D、月经先期E、不孕症2、外湿导致的妇科疾病是A、子肿B、闭经C、子满D、阴痒E、经行泄泻3、下列各项,不属于外热导致的妇科疾病是A、月经过多B、产后发热C、恶阻D、阴疮E、子淋4、抑郁忿怒可导致的妇科疾病是A、月经后期B、月经先期C、经期延长D、经间期出血E、月经过多5、惊恐伤肾,恐则气下可导致的妇科疾病是A、月经后期B、经间期出血C、月经过少D、月经先期E、月经过多6、产后过劳可导致的妇科疾病是A、产后血晕B、产后发热C、恶露不绝D、产后腹痛E、产后抑郁7、肾阴虚,冲任、胞宫胞脉失养,可导致的妇科疾病是A、月经后期B、月经过少C、闭经D、痛经E、经期延长8、肝经湿热,蕴结胞中,阻滞冲任可导致的妇科疾病是A、月经过少B、癥瘕C、闭经D、月经后期E、痛经9、肾阳虚,命门火衰,胞宫虚寒可导致的妇科疾病是A、妊娠腹痛B、带下过多C、月经过少D、月经后期E、闭经10、肝郁化热,火热之邪下扰冲任,可导致的妇科疾病是A、经行吐衄B、妊娠恶阻C、月经先期D、经行乳房胀痛E、经间期出血11、脾失健运,气血生化不足可导致的妇科疾病是A、月经先期B、胎漏C、滑胎D、胎萎不长E、产后血晕12、脾失统摄,冲任不固可导致的妇科疾病是A、经间期出血B、带下过多C、经行吐衄D、滑胎E、经期延长13、督脉虚损,阴阳平衡失调可导致的疾病是A、经行发热B、崩漏C、经行身痛D、痛经E、产后发热14、下列各项,不属于带脉失约导致的疾病是A、滑胎B、带下病C、胎动不安D、子宫脱垂E、崩漏15、下列各项,不属于肾阴亏虚,虚热内生,热伏冲任所导致的疾病是A、崩漏B、经间期出血C、胎漏D、月经过少E、胎动不安16、下列各项,不属于血瘀所导致的疾病是A、月经过多B、崩漏C、月经先期D、痛经E、闭经17、肾气虚,封藏失职,冲任不固可导致的妇科疾病是A、滑胎B、产后恶露不绝C、妊娠恶阻D、经期延长E、经间期出血18、下列哪项病证与寒邪有关A、月经先期B、崩漏C、痛经D、经间期出血E、月经过多19、下列病症中,哪项与肝郁化热有关A、月经过少B、经间期出血C、月经后期D、崩漏E、痛经20、肾阴虚精血不足,冲任血虚,血海不能按时由满而溢,可致A、带下病B、经行泄泻C、月经先期D、月经量少E、月经过多21、下列哪项不属于妇产科疾病的主要病机A、气血失调B、脏腑功能失常C、邪气阻滞D、胞宫、胞脉、胞络受损E、冲任督带损伤22、七情内伤导致妇科病,为害尤甚的为A、怒、思、恐B、喜、悲、怒C、怒、思、悲D、忧、恐、惊E、悲、恐、惊23、下列病证中哪项与肾气虚无关A、胎漏B、滑胎C、月经先期D、妊娠恶阻E、胎动不安24、阴虚阳亢,阳化风动,肝火愈炽,风火相扇,发为A、月经过少B、胎动不安C、月经过多D、子宫脱垂E、子痫25、肾阴虚导致的妇科病,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崩漏B、闭经C、经间期出血D、子晕E、子肿26、下列病证中,哪项与气虚统摄无权有关A、月经过多B、妊娠腹痛C、月经过少D、经行吐衄E、癥瘕27、下列妇科病证中,哪项与热邪无关A、月经先期B、月经过多C、崩漏D、经行头痛E、子肿28、脏腑功能失常导致妇科疾病,关系最密切的是A、肾、肝、脾B、肾、脾、心C、肝、脾、胃D、肝、脾、心E、肾、脾、肺29、生活失度导致妇产科疾病,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七情内伤B、房劳多产C、饮食不节D、劳逸失常E、跌仆损伤30、下列何病与血瘀无关A、月经先期B、痛经C、异位妊娠D、产后腹痛E、月经过多31、下列何病与血虚无关A、月经过少B、胎动不安C、胎萎不长D、缺乳E、月经先期32、指出下列哪项不是气滞所致A、痛经B、经闭C、子肿D、经间期出血E、不孕症二、A21、患者孕前经行前后头痛,现孕后眩晕,烦躁易怒,头目胀痛眩晕,腰膝酸软,舌红,脉弦。
执业助理医师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中医专业模拟题2021年(551)_真题-无答案
执业助理医师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中医专业)模拟题2021年(551)(总分100,考试时间120分钟)A1/A2题型1. 经行泄泻脾虚证的治法是A. 疏肝健脾,淡渗利湿B. 健脾渗湿,理气调经C. 健脾利湿,调经止泻D. 补肾健脾,理气调经E. 疏肝健脾,理气调经2. 经行吐衄肝经郁火证的治法是A. 疏肝降火调经B. 疏肝健脾调经C. 清肝调经D. 清肝降火E. 清热疏肝调经3. 治疗经行情志异常痰火上扰证,应首选的方剂是A. 丹栀逍遥散加味B. 苍附导痰汤加味C. 生铁落饮加味D. 四妙丸加昧E. 甘麦大枣汤加味4. 月经病的治疗原则重在( )A. 补肾健脾B. 益气养血C. 治本调经D. 疏肝养肝E. 调理冲任5. 月经后期虚寒证的经血特点是( )A. 色红,质黏稠B. 色淡,质黏C. 色淡暗,质清稀D. 色淡红,质清稀E. 色暗红,有血块6. 治疗月经先后无定期肾虚证,应首选的方剂是( )B. 当归地黄饮C. 大补元煎D. 金匮肾气丸E. 归肾丸7. 治疗月经过多血热证,应首选的方剂是( )A. 丹栀逍遥散B. 保阴煎C. 清经散D. 固阴煎E. 安冲汤8. 下列各项,属月经过少痰湿证临床表现的是( )A. 经色淡,质稀B. 胸闷呕恶C. 小腹空坠D. 面色青白E. 腰膝酸软9. 崩漏的诊断依据是( )A. 经血暴下不止B. 经血淋沥不断C. 崩与漏交替出现D. 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E. 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的严重紊乱10. 下列各项,不属于闭经常见病因的是( )A. 气虚血弱B. 肾气亏损C. 内伤七情D. 阴虚血燥E. 气滞血瘀11. 下列各项,不属于痛经常见病因的是( )A. 气滞血瘀B. 阴虚血热C. 寒凝血瘀D. 肾气亏损E. 湿热瘀阻12. 下列各项,属经行感冒常见病因的是( )A. 风B. 寒C. 暑D. 湿E. 燥13. 下列各项,属经行浮肿常见病因的是( )A. 脾肾阳虚B. 肾阳虚C. 气滞D. 血瘀14. 经行情志异常心血不足证的经血特点是( )A. 经色深红,质稠黏B. 月经量少,夹有血块C. 月经量多,色深红D. 月经量少,色淡E. 月经量多,色淡15. 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经行头痛的适应证候是A. 肝火证B. 血虚证C. 血瘀证D. 肝郁气结证E. 痰湿中阻证16. 经行身痛的常见证候是A. 气滞证B. 肾虚证C. 血瘀证D. 脾虚证E. 肝郁证17. 治疗经行泄泻肾虚证,应首选的方剂是A. 参苓白术散B. 当归地黄饮C. 健固汤合四神丸D. 归肾丸E. 右归丸18. 治疗经行吐衄肺肾阴虚证,应首选的方剂是A. 百合固金汤B. 归肾丸C. 当归地黄饮D. 加味麦门冬汤E. 调肝汤19. 下列各项,属于绝经前后诸证的常见病因是A. 肾阴虚B. 肾气亏损C. 脾气虚D. 肝肾阴虚E. 气滞血瘀20. 中年妇女调经重在( )A. 治肝B. 益气C. 养血D. 治肾E. 治脾21. 治疗月经后期肾虚证,应首选的方剂是( )A. 大补元煎B. 当归地黄饮D. 艾附暖宫丸E. 人参养荣汤22. 下列各项,不属于月经先后无定期脾虚证临床表现的是( )A. 经行或先或后B. 量多,色淡质稀C. 神倦乏力D. 头晕耳鸣E. 脘腹胀满23. 下列各项,不属于月经过多血热证临床表现的是( )A. 月经量多B. 色深红,有小血块C. 经行腹痛D. 口渴心烦E. 尿黄便结24. 经期延长的常见证候是( )A. 气虚、血热、肾虚B. 气虚、血瘀、气滞C. 血热、血瘀、血虚D. 血热、肝郁、气虚E. 气虚、血热、血瘀25. 崩漏的常见病因是( )A. 脾虚、肾虚、肝郁、血热B. 湿热、肾虚、血热、血瘀C. 脾虚、肾虚、血热、血瘀D. 脾虚、肾虚、血热、气滞E. 气虚、肾虚、瘀热、血虚26. 闭经的治疗原则是( )A.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B. 滋肾益肾,活血通经C. 益气养血,补肾通经D. 活血化瘀,理气通经E. 虚者补而通之,实者泻而通之27. 痛经气滞血瘀证的腹痛特点是( )A. 冷痛拒按B. 灼痛不适C. 隐隐作痛D. 胀痛拒按E. 绵绵作痛28. 治疗经行感冒风热证,应首选的方剂是( )A. 银翘散B. 桑菊饮C. 小柴胡汤D. 九味羌活汤E. 荆穗四物汤29. 治疗经行浮肿气滞血瘀证,应首选的方剂是( )A. 四物汤B. 八物汤C. 逍遥散D. 四神丸合健固汤E. 六味地黄丸30. 绝经前后诸证肾阳虚证的治法是( )A. 温肾扶阳B. 填精益髓C. 阴阳双补D. 滋肾养血E. 健脾温肾31. 经行感冒的常见病因是A. 风寒B. 虚寒C. 气虚D. 脾虚E. 实寒32. 经行身痛血虚证的治法是A. 健脾养血,柔筋止痛B. 养血益气,柔筋止痛C. 疏肝健脾,养血止痛D. 疏肝行气,养血止痛E. 健脾益气,养血止痛33. 经行浮肿的常见病因是A. 肝郁气滞B. 气滞湿瘀C. 肾气亏损D. 脾气虚E. 肺气虚34. 清肝引经汤治疗经行吐衄的适应证候是A. 肺肾阴虚证B. 湿热瘀结证C. 肝经湿热证D. 肝经郁火证E. 气滞血瘀证35. 下列各项,属绝经前后诸证肾阳虚证的主要证候是A. 头晕目眩,经色淡黯B. 经行量多,经色淡黯C. 五心烦热,腰膝酸痛D. 舌红,少苔,脉细数E. 头部面颊阵发性烘热汗出36. 下列各项,属月经先期脾气虚证临床表现的是( )A. 经量或多或少B. 色淡红,质清稀C. 面色晦暗D. 腰膝酸软E. 头晕耳鸣37. 艾附暖宫丸治疗月经后期的适应证候是( )A. 实寒证B. 肾虚证C. 气滞证D. 痰湿证E. 虚寒证38. 与月经先后无定期的发生密切相关的脏腑是( )A. 肝、肾、脾B. 肾、心、肝C. 脾、肾、心D. 肾、肝E. 肾、脾39. 下列各项,不属于月经过少常见证候的是( )A. 血瘀证B. 肾虚证C. 气滞证D. 血虚证E. 痰湿证40. 下列各项,不属于经期延长血瘀证临床表现的是( )A. 月经量多B. 色紫暗,有血块C. 咽干口燥D. 经行腹痛E. 舌紫暗,脉弦涩41. 治疗崩漏肾气虚证,应首选的方剂是( )A. 固阴煎B. 当归地黄饮C. 大补元煎D. 加减苁蓉菟丝子丸E. 金匮肾气丸42. 治疗闭经肾气亏损证,应首选的方剂是( )A. 加减苁蓉菟丝子丸B. 肾气丸C. 归脾丸D. 右归饮E. 大补元煎43. 下列各项,属痛经寒凝血瘀证临床表现的是( )A. 小腹冷痛拒按B. 小腹冷痛,按之痛减C. 月经量多,质黏稠D. 腰膝酸软,失眠多梦E. 舌质红,苔黄腻44. 治疗经行感冒邪入少阳证,应首选的方剂是( )A. 银翘散B. 桑菊饮C. 葳蕤汤D. 小柴胡汤E. 九味羌活汤45. 下列各项,属经行吐衄肝经郁火证临床表现的是( )A. 吐血、衄血,量少,色暗红B. 吐血、衄血,量较多,色鲜红C. 手足心热,两颧潮红D. 潮热咳嗽,咽干口渴E. 舌红,苔花剥,脉细数46. 下列各项,不属于绝经前后诸证临床表现的是( )A. 烘热汗出,烦躁易怒B. 潮热面红,眩晕耳鸣C. 心悸失眠,腰背酸楚D. 面浮肢肿,情志不宁E. 四肢抽搐,肌肉酸楚47. 下列各项,不属经行感冒邪入少阳证的主要证候是A. 经期出现寒热往来B. 经行期间,发热身痛,微恶寒C. 胸胁苦闷,口苦咽干D. 心烦欲呕,头晕目眩E. 默默不欲饮食48. 治疗经行身痛血瘀证,应首选的方剂是A. 逐瘀止痛汤B. 通窍活血汤C. 身痛逐瘀汤D. 趁痛散E. 血府逐瘀汤49. 下列各项,不属经行浮肿脾肾阳虚证的主要证候是A. 经行面浮肢肿,按之没指B. 晨起头面肿甚C. 脘闷胁胀,善叹息D. 经量多,色淡,质薄E. 腹胀纳减,腰膝酸软50. 下列各项,属于经行情志异常的常见病因是A. 气血虚弱B. 肝肾阴虚C. 心血不足D. 湿热瘀阻E. 肝郁气滞51. 绝经前后诸证肾阴阳俱虚证的治法是A. 温肾扶阳B. 滋养肾阴,佐以潜阳C. 温补肾阳,佐以滋阴D. 阴阳双补E. 滋阴补肾52. 下列各项,不属于月经先期肾气虚证临床表现的是( )A. 腰膝酸软B. 头晕耳鸣C. 面色晦暗D. 经量或多或少E. 色淡红,质清稀53. 治疗月经后期实寒证,应首选的方剂是( )A. 少腹逐瘀汤B. 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C. 乌药汤D. 艾附暖宫丸E. 温经汤(《金匮要略》)54. 定经汤治疗月经先后无定期的适应证候是( )A. 气滞血瘀证B. 肾虚证C. 肝郁肾虚证D. 痰湿证E. 脾虚肝郁证55. 月经过少血虚证的治法是( )A. 扶阳益肾调经B. 养血益气调经C. 滋肾养肝调经D. 健脾温阳调经E. 养血活血调经56. 下列各项,需与经间期出血相鉴别的病证是( )A. 赤带B. 经期延长C. 胎漏D. 胎动不安E. 漏下57. 固冲汤治疗崩漏的适应证候是( )A. 气血不足证B. 肾虚证C. 心脾两虚证D. 虚热证E. 脾虚证58. 下列各项,属闭经气血虚弱证临床表现的是( )A. 神疲乏力,胸闷纳呆B. 头晕腰酸,心悸失眠C. 神疲肢倦,头晕眼花D. 少腹胀痛,心悸耳鸣E. 口干欲饮,潮热盗汗59. 治疗痛经肾气亏损证,应首选的方剂是( )A. 二仙汤B. 肾气丸C. 归肾丸D. 调肝汤E. 右归丸60. 经行感冒邪入少阳证的治法是( )A. 疏风清热B. 散寒解表C. 益气解表D. 滋阴清热E. 和解表里61. 治疗经行吐衄肝经郁火证,应首选的方剂是( )A. 顺经汤B. 加味麦门冬汤C. 清肝引经汤D. 补中益气汤E. 龙胆泻肝汤62. 左归丸合二至丸治疗绝经前后诸证的适应证候是( )A. 肾阴虚证B. 肾阴阳两虚证C. 肾精亏虚证D. 肾阳虚证E. 脾虚证63. 经行感冒风热证的发热特点是A. 经行期间,发热,恶寒,无汗B. 经期出现寒热往来C. 经行期间出现高热,大汗D. 经行期间,发热身痛,微恶风E. 经行期间出现日晡潮热64. 当归补血汤治疗经行身痛血虚证的适应证候是A. 血虚证B. 脾虚证C. 肾虚证D. 血瘀证E. 气滞证65. 经行浮肿气滞血瘀证的治法是A. 理气行滞,养血调经B. 疏肝行气,健脾调经C. 疏肝健脾,养血调经D. 疏肝健脾,行气调经E. 理气养血,疏肝调经66. 下列各项,属于经行情志异常痰火扰心证的主要证候是A. 经前烦躁易怒、抑郁不乐B. 头晕目眩,口苦咽干C. 月经量少,色淡D. 面红目赤,溲黄便结E. 胸胁胀满,不思饮食67. 治疗绝经前后诸证肾阳虚证,应首选的方剂是A. 左归丸B. 右归丸C. 二至丸D. 二仙汤E. 归肾丸68. 月经先期肾气虚证的治法是( )A. 益气养血,止血调经B. 补益肾气,调经止血C. 补脾益气,摄血调经D. 补益肾气,固冲调经E. 补益脾肾,摄血调经69. 月经后期气滞证的治法是( )A. 扶阳理气调经B. 补肾活血调经C. 理气行滞调经D. 健脾疏肝调经E. 理气活血调经70. 下列各项,不属于月经先后无定期气滞证临床表现的是( )A. 经行不畅B. 胸胁、乳房胀痛C. 胸闷、嗳气食少D. 苔薄黄,脉弦E. 经量少或正常71. 月经过少痰湿证的经血特点是( )A. 色暗红,质黏稠B. 色淡红,质清稀C. 色淡暗,质清稀D. 色淡红,质黏腻E. 色暗红,有血块72. 治疗经间期出血脾气虚证,应首选的方剂是( )A. 八珍汤B. 归脾汤C. 大补元煎D. 举元煎E. 补中益气汤73. 下列各项,不属于崩漏肾气虚证临床表现的是( )A. 出血量多势急如崩B. 色淡红,质清稀C. 腰脊酸软D. 四肢不温E. 小腹空坠74. 下列各项,属闭经痰湿阻滞证临床表现的是A. 月经停闭,肢倦神疲,食欲不振B. 月经停闭,形体肥胖,胸闷痰多C. 月经停闭,形体肥胖,头晕耳鸣D. 月经停闭,气短懒言,神疲肢软E. 月经停闭,小腹冷痛,形寒肢冷75. 下列各项,属经行乳房胀痛常见病因的是( )A. 气血虚弱B. 阴虚血热C. 肝肾亏损D. 肾气亏损E. 湿热阻滞76. 下列各项,属经行身痛常见病因的是( )A. 肝火证B. 血热证C. 血燥证D. 血虚证E. 湿热证77. 顺经汤治疗经行吐衄的适应证候是( )A. 肝肾阴虚证B. 阴虚火旺证C. 肝经郁火证D. 脾气虚弱证E. 肺肾阴虚证78. 治疗绝经前后诸证肾阴阳俱虚证,应首选的方剂是( )A. 左归丸合二至丸B. 二仙汤合二至丸C. 右归丸合二至丸D. 金匮肾气丸E. 六味地黄丸79. 经行邪入少阳的治法是A. 解表散寒B. 疏风解表C. 疏风清热D. 解风散寒E. 和解表里80. 下列各项,不属经行身痛血虚证的主要证候是A. 经行时肢体疼痛麻木B. 肢软乏力C. 月经量少,色淡,质薄D. 面色无华E. 舌紫黯,或有瘀斑81. 治疗经行浮肿脾肾阳虚证,应首选的方剂是A. 左归丸合四君子汤B. 肾气丸合四君子汤C. 左归丸合苓桂术甘汤D. 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E. 当归地黄饮合四神丸82. 经行情志异常痰火扰心证的治法是A. 清热化痰,宁心安神B. 补血养心,安神定志C. 清热祛痰,养血安神D. 清肝泄热,宁心安神E. 疏肝化痰,养血安神83. 二仙汤合二至丸治疗绝经前后诸证的适应证候是A. 肾阴虚证B. 肾阳虚证C. 肾气亏损证D. 肾阴阳俱虚证E. 气滞血瘀证84. 月经先期阴虚血热证的经血特点是( )A. 色淡红,质清稀B. 色深红,质稠C. 色淡暗,质清稀D. 色红,质黏稠E. 色深红,有血块85. 下列各项,属月经后期气滞证临床表现的是( )A. 经色淡红,质清稀B. 腰膝酸软C. 面色晦暗D. 经量少或正常E. 面色青白86. 月经过多血热证的治法是( )A. 益气养血,清热止血B. 清热凉血,养血调经C. 清热凉血,固冲止血D. 活血化瘀,止血调经E. 凉血止血,固冲调经87. 小营煎治疗月经过少的适应证候是( )A. 实寒证B. 肾虚证C. 气滞证D. 痰湿证E. 血虚证88. 清肝止淋汤治疗经间期出血的适应证候是( )A. 气虚证B. 虚热证C. 湿热证D. 血瘀证E. 肝郁证89. 滋阴固气汤治疗崩漏的适应证候是( )A. 肾阴虚证B. 肾气虚证C. 肾阳虚证D. 虚热证E. 脾虚证90. 人参养荣汤治疗闭经的适应证候是( )A. 肾气亏损证B. 阴虚血燥证C. 气滞血瘀证D. 痰湿阻滞证E. 气血虚弱证91. 下列各项,属经行头痛常见病因的是( )A. 气滞血瘀B. 阴虚血热C. 肝火上逆D. 肾气亏损E. 湿热阻滞92. 治疗经行身痛血虚证,应首选的方剂是( )A. 八珍汤B. 四物汤C. 当归补血汤D. 小营煎E. 滋血汤93. 经行吐衄肺肾阴虚证的治法是( )A. 清肝调经B. 滋阴养肺C. 滋养肝肾D. 健脾摄血E. 滋阴降火94. 治疗经行感冒风寒证,应首选的方剂是A. 麻黄汤B. 桂枝汤C. 小柴胡汤D. 荆穗四物汤E. 桑菊饮95. 经行泄泻的常见病因是A. 脾虚B. 肝郁C. 血虚D. 血瘀E. 气滞96. 经行吐衄的常见证候是A. 气滞血瘀证B. 肝郁气滞证C. 肝经郁火证D. 肺气虚证E. 脾肾阳虚证97. 治疗经行情志异常心血不足证,应首选的方剂是A. 大补元煎加减B. 举元煎加减C. 甘麦大枣汤合养心汤加减D. 八珍汤加减E. 生铁落饮加减98. 治疗绝经前后诸证肾阴虚证,应首选的方剂是A. 左归丸合二至丸B. 当归地黄饮C. 右归丸合二至丸D. 二仙汤合二至丸E. 归肾丸99. 下列各项,不属于月经后期常见证候的是( )A. 血瘀证B. 肾虚证C. 气滞证D. 虚寒证E. 痰湿证100. 需与月经先后无定期相鉴别的疾病是( )A. 月经先期B. 月经后期C. 崩漏D. 月经过多E. 月经过少101. 治疗月经过多气虚证,应首选的方剂是( )A. 八珍汤B. 四君子汤C. 大补元煎D. 金匮肾气丸E. 举元煎102. 治疗月经过少痰湿证,应首选的方剂是( )A. 开郁二陈汤B. 半夏白术天麻汤C. 二陈汤D. 苍附导痰丸E. 参苓白术散103. 经间期出血肾阴虚证的治法是( )A. 健脾益气,固冲调经B. 滋肾养肝,固冲止血C. 补肾益气,摄血调经D. 滋肾养阴,固冲止血E. 健脾补肾,摄血固冲104. 下列各项,不属于崩漏虚热证临床表现的是( )A. 经来无期B. 血色鲜红C. 烦热少寐D. 咽干口燥E. 腰膝酸软105. 闭经痰湿阻滞证的治法是( )A. 健脾燥湿化痰,活血调经B. 燥湿祛痰,行气通经C. 健脾祛湿,活血调经D. 燥湿祛痰,健脾止带E. 燥湿健脾,消食导滞106. 治疗经行头痛肝火证,应首选的方剂是( )A. 丹栀逍遥散B. 羚角钩藤汤C. 天麻钩藤饮D. 一贯煎E. 知柏地黄汤107. 下列各项,属经行泄泻常见病因的是( )A. 脾肾两虚B. 阴虚血热C. 肝郁火旺D. 气血亏虚E. 湿热内蕴108. 下列各项,属经行情志异常心血不足证临床表现的是( )A. 面红目赤,溲黄便结B. 经色深红,质稠黏C. 抑郁不乐,头晕目眩D. 无故悲伤,心悸失眠E. 舌红,苔黄,脉弦数109. 桑菊饮治疗经行感冒的适应证候是A. 风寒证B. 风热证C. 脾虚证D. 肺气虚证E. 邪入少阳证110. 下列各项,不属经行泄泻肾虚证的主要证候是A. 经行五更泄泻B. 经色淡,质清稀C. 腰膝酸软D. 脘腹胀满,神疲肢软E. 头晕耳鸣,畏寒肢冷111. 下列各项,属经行吐衄肺肾阴虚证的主要证候是A. 经期吐血、衄血,量少,色鲜红B. 心烦易怒C. 两胁胀痛,口苦咽干D. 头晕耳鸣E. 尿黄便结112. 丹栀逍遥散治疗经行情志异常的适应证候是A. 心血不足证B. 肝郁气滞证C. 气滞血瘀证D. 痰火上扰证E. 肝经郁热证113. 下列各项,不属于月经病常见病因的是( )A. 寒热湿邪B. 跌仆损伤C. 内伤七情D. 房劳多产E. 饮食不节114. 月经后期实寒证的治法是( )A. 扶阳祛寒调经B. 补肾温阳调经C. 温经散寒调经D. 健脾温阳调经E. 温阳活血调经115. 月经先后无定期肝郁肾虚证的经血特点是( )A. 色红,质黏稠B. 色淡,质黏C. 色淡暗,质清稀D. 色淡暗,有血块E. 色红,有血块116. 安冲汤治疗月经过多的适应证候是( )A. 气虚证B. 肾虚证C. 心脾两虚证D. 血虚证E. 血热证117. 滋血汤治疗月经过少的适应证候是( )A. 血虚证B. 肾虚证C. 血瘀证D. 痰湿证E. 虚寒证118. 下列各项,不属于经间期出血湿热证临床表现的是( )A. 阴道出血量稍多B. 色深红,质黏腻C. 平时带下量多色黄D. 小腹时痛E. 夜寐不宁119. 下列各项,不属于崩漏常见证候的是( )A. 肾虚证B. 血热证C. 脾虚证D. 气滞证E. 血瘀证120. 下列各项,属闭经气滞血瘀证临床表现的是A. 月经停闭,形体肥胖,带多色白B. 月经停闭,精神抑郁,少腹胀痛C. 月经停闭,四肢欠温,小腹冷痛D. 月经停闭,头晕眼花,心悸气短E. 月经停闭,胸胁满闷,呕恶痰多121. 经行头痛肝火证的治法是( )A. 清热平肝息风B. 疏肝理气止痛C. 滋阴平肝息风D. 滋阴清热止痛E. 滋阴柔肝息风122. 治疗经行泄泻脾虚证,应首选的方剂是( )A. 参苓白术散B. 桃红四物汤C. 八珍汤D. 四物汤E. 健脾丸123. 下列各项,不属于经行情志异常肝经郁热证临床表现的是( )A. 烦躁易怒,抑郁不乐B. 胸胁胀满,不思饮食C. 口苦咽干,头晕目眩D. 月经量多,色深红E. 舌淡,苔薄白,脉细。
中医七情学说如何调理情志失衡
中医七情学说如何调理情志失衡在中医理论中,七情学说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
正常情况下,七情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的不同反应,一般不会致病。
然而,当七情过激或持续时间过长,超过了人体自身的调节能力,就会导致情志失衡,进而引发各种疾病。
那么,中医的七情学说如何帮助我们调理情志失衡呢?首先,我们要了解情志失衡产生的原因。
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如工作压力、生活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
这些压力容易导致情绪波动,如长期的焦虑、抑郁、愤怒等。
此外,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熬夜、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等,也会影响人体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从而导致情志失衡。
再者,个人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素质也与情志失衡密切相关。
性格过于内向、敏感、多疑的人更容易出现情志问题。
中医认为,情志与脏腑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喜伤心,过度的喜悦可能会导致心气涣散;怒伤肝,愤怒会使肝气上逆;忧思伤脾,过度的忧愁和思虑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悲伤肺,过度的悲伤会损耗肺气;恐伤肾,恐惧会使肾气不固。
因此,当情志失衡时,相应的脏腑也会受到影响,出现功能失调。
那么,中医如何通过七情学说来调理情志失衡呢?其一,情志相胜法。
这是一种根据五行相克的原理,用一种情志去克制另一种情志,从而达到平衡情志的方法。
比如,“怒胜思”,当一个人过度思虑、犹豫不决时,可以通过激怒他来打破这种思维僵局;“喜胜忧”,对于忧愁抑郁的人,可以通过让他感受喜悦的事情来缓解忧愁。
但需要注意的是,情志相胜法的运用要适度,不能过度刺激患者,以免造成新的伤害。
其二,移情易性法。
就是通过改变患者的注意力和生活环境,来转移其不良情志。
比如,对于长期沉浸在悲伤中的人,可以鼓励他参加一些有趣的活动,如旅游、运动、社交等,让他接触新的事物和人,从而摆脱悲伤的情绪。
或者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如绘画、书法、音乐等,让心情得到舒缓和放松。
其三,顺情从欲法。
在一定的条件下,满足患者的合理欲望和需求,以改善其不良情志。
中医如何调理情志失常引发的症状
中医如何调理情志失常引发的症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常常会对身体健康产生影响。
中医认为,情志失常是导致多种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那么,当情志失常引发了各种症状时,中医又是如何进行调理的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什么是情志失常。
情志,指的是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
正常情况下,这些情绪的变化是人体对外界刺激的正常反应,不会对身体造成损害。
然而,当这些情绪过度、持久或者突然剧烈变化,超出了人体自身的调节能力,就会导致情志失常。
比如,长期的愤怒、过度的忧虑、突然的惊吓等,都可能引发情志失常。
情志失常会引发一系列的身体症状。
常见的有失眠、焦虑、抑郁、头痛、胃脘胀痛、月经不调等。
以失眠为例,过度的思虑或者焦虑可能会导致心神不宁,从而难以入睡或者睡眠质量差。
再比如,长期的愤怒可能会导致肝气郁结,出现胃脘胀痛、胁肋疼痛等症状。
女性如果长期处于情绪压抑或者波动较大的状态,可能会出现月经不调、痛经等问题。
中医调理情志失常引发的症状,有着独特而丰富的方法。
其中,中药调理是常用的手段之一。
根据不同的情志失常表现和体质,中医会开出相应的方剂。
比如,对于肝气郁结的患者,可能会使用逍遥散来疏肝解郁;对于心脾两虚导致的失眠、焦虑,归脾汤则是常用的方剂。
除了中药,针灸也是中医调理情志失常的有效方法之一。
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从而改善情志失常引发的症状。
例如,针刺内关、神门等穴位,可以宁心安神,缓解焦虑、失眠等症状;针刺太冲、期门等穴位,能够疏肝理气,减轻因肝气郁结引起的不适。
中医还非常重视情志疗法。
《黄帝内经》中就提到:“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
”这就是中医情志相胜的理论。
比如,当一个人因愤怒而情绪失控时,可以通过让其产生悲伤的情绪来缓解愤怒,达到调理情志的目的。
此外,还有移情易性法,即通过改变患者的注意力和兴趣爱好,来转移不良情绪。
中医如何从经络与情志的关系进行辨证治疗
中医如何从经络与情志的关系进行辨证治疗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经络与情志之间存在着密切而复杂的关系。
这种关系不仅为我们理解人体的生理和病理机制提供了独特的视角,也为中医的辨证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将人体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情志,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状态,是人对外界刺激的主观感受和反应。
中医认为,情志的变化会影响经络气血的运行,而经络气血的失调也会导致情志的异常。
从经络的角度来看,人体的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都与脏腑相连,同时也与情志的产生和调节密切相关。
例如,肝经循行于胁肋部,与情志中的怒密切相关。
当肝气郁结时,气血运行不畅,容易出现烦躁、易怒等情绪;反之,长期的愤怒情绪也会导致肝气上逆,出现头痛、目赤等症状。
心经主神明,与情志中的喜相关。
心气血不足时,可能会出现精神萎靡、抑郁不乐等表现;而过度的喜悦则可能导致心气涣散,出现心悸、失眠等问题。
再以脾经为例,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
脾经失调时,气血生化不足,容易产生忧思过度的情绪;长期的忧思也会影响脾的运化功能,导致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
肺经与悲相关,肺气虚时,人容易感到悲伤;过度的悲伤则会损耗肺气,使呼吸功能减弱。
肾经与恐相关,肾气虚则会出现恐惧、胆小等情绪;长期的恐惧也会损伤肾气,导致腰膝酸软、遗精等症状。
中医在辨证治疗时,会充分考虑经络与情志的关系。
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脉象、舌象等,判断是哪条经络出现了问题,以及是何种情志因素导致了经络的失调。
比如,一个患者出现了胸胁胀痛、口苦咽干、烦躁易怒等症状,中医会考虑是肝经气血不畅,肝气郁结所致。
治疗时,会采用疏肝理气的方法,如使用逍遥丸、柴胡疏肝散等方剂,以疏通肝经气血,恢复其正常的运行。
同时,医生也会嘱咐患者要注意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愤怒和抑郁。
对于因情志因素导致的经络失调,中医还会采用心理疏导的方法。
中医认为,“情志相胜”,即一种情志可以克制另一种情志。
如何运用中医理论调和情志失调
如何运用中医理论调和情志失调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情志失调成为了许多人面临的健康问题。
情志失调,简单来说,就是人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失去了平衡,如过度的焦虑、抑郁、愤怒、恐惧等。
中医理论认为,情志失调不仅会影响人的心理状态,还会对身体的生理功能产生不良影响,进而引发各种疾病。
那么,如何运用中医理论来调和情志失调呢?中医将人的情志分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称为“七情”。
正常情况下,七情是人体对外界环境刺激的不同反应,是正常的心理活动。
但如果七情过激或持续时间过长,就会导致人体气血失调、脏腑功能紊乱,从而引发疾病。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情志失调对身体的影响。
中医认为,怒则气上,过度愤怒会导致肝气上逆,出现头痛、头晕、面红目赤等症状;喜则气缓,过度喜悦会使心气涣散,出现精神不集中、心悸等症状;思则气结,过度思虑会使脾气郁结,出现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症状;悲则气消,过度悲伤会使肺气消耗,出现气短、乏力、咳嗽等症状;恐则气下,过度恐惧会使肾气下陷,出现二便失禁、遗精等症状;惊则气乱,突然受惊会使心气紊乱,出现心悸、失眠等症状。
那么,如何运用中医理论来调和情志失调呢?中医强调“治未病”,即在疾病尚未发生之前就采取措施预防。
对于情志失调,我们也可以通过预防来保持身心健康。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是调和情志失调的基础。
中医认为,“起居有常,饮食有节”,规律的作息和合理的饮食有助于维持身体的阴阳平衡,从而保持心情舒畅。
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饮食均衡,不过食辛辣、油腻、生冷之物,这些都有助于调节情志。
适度的运动也是调和情志的重要方法。
中医认为,运动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增强体质,同时也可以缓解压力,改善心情。
例如,散步、太极拳、瑜伽等运动,既能锻炼身体,又能让人放松心情,缓解焦虑和抑郁。
中医还强调情志相胜的方法来调和情志失调。
情志相胜,是指根据五行相克的理论,用一种情志去克制另一种情志,从而达到调和情志的目的。
中医如何从症状辨证治疗情志失衡
中医如何从症状辨证治疗情志失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情志失衡是一种常见却又容易被忽视的健康问题。
情志失衡,简单来说,就是人的情绪、心理状态失去了平衡,如过度的焦虑、抑郁、愤怒、恐惧等。
中医对于情志失衡有着独特的认识和治疗方法,通过对症状的辨证,能够有效地帮助人们恢复情志的平衡,从而达到身心健康的状态。
中医认为,情志失衡与人体的脏腑功能、气血运行有着密切的关系。
例如,心主神明,肝主疏泄,脾主思,肺主悲忧,肾主恐。
当这些脏腑的功能出现异常时,就容易导致相应的情志问题。
那么,中医是如何通过症状来辨证治疗情志失衡的呢?首先,医生会仔细观察患者的外在表现。
比如,一个人总是容易焦虑、心烦、失眠,同时伴有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症状,中医可能会认为这是心火亢盛所致。
因为心在五行中属火,心火过旺就容易扰乱心神,导致焦虑、失眠等情志问题。
治疗时,会采用清心泻火的方法,常用的中药有黄连、栀子、莲子心等。
再比如,一个人长期情绪抑郁,闷闷不乐,胸胁胀痛,月经不调,中医可能会认为这是肝气郁结的表现。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当肝气不舒时,气血运行不畅,就容易出现情绪抑郁、胸胁胀痛等症状。
治疗时,会采用疏肝解郁的方法,常用的中药有柴胡、白芍、郁金等。
除了观察外在表现,中医还会通过询问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起居等方面来辅助辨证。
比如,一个人经常熬夜、过度劳累,导致身体虚弱,容易惊恐不安,中医可能会认为这是心肾不交所致。
因为肾水不足,不能上济心火,心火独亢,就容易出现惊恐等情志问题。
治疗时,会采用交通心肾的方法,常用的中药有熟地、山药、山茱萸、肉桂等。
另外,中医在治疗情志失衡时,还非常注重个体差异。
同样是焦虑的症状,不同的人可能由于体质、病因的不同,治疗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比如,有的人是因为痰湿内阻导致的焦虑,治疗时就需要化痰祛湿;有的人是因为气血不足导致的焦虑,治疗时就需要益气养血。
除了中药治疗,中医还有许多其他的治疗方法来调节情志失衡。
比如针灸,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如内关、神门、太冲等,可以调节脏腑气血,从而改善情志问题。
经络失调与情志失调有何关联
经络失调与情志失调有何关联在中医理论中,经络和情志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情志则是人的心理活动表现。
当经络失调时,往往会影响情志的状态;反之,情志失调也可能导致经络的失衡。
经络是一种神秘而又切实存在的生理结构。
它如同一张遍布全身的网络,将人体各个部分连接在一起,使得气血、津液等营养物质能够顺畅地运输到各个脏腑和组织。
经络包括经脉和络脉,经脉是主干道,络脉则是分支和细小的脉络。
这些经络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复杂而有序的系统。
情志,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常说的“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
正常的情志活动是人体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反应,是身心健康的表现。
比如,遇到开心的事情会喜悦,遭遇危险会恐惧,这都是正常的情志变化。
然而,当这些情志过度或者持续时间过长,就会变成“情志失调”,给身体带来不良影响。
那么,经络失调是如何影响情志的呢?首先,经络气血的运行不畅会影响到脏腑的功能。
例如,肝经的气血瘀滞可能会导致肝脏的疏泄功能失常。
肝主疏泄,调畅情志,当肝脏的功能出现问题时,人的情绪可能会变得抑郁、易怒。
同理,心经气血不足可能会影响心主神明的功能,使人出现心烦、失眠、焦虑等情志症状。
另一方面,经络上的穴位与情志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某些穴位通过刺激可以调节情志。
比如,按摩太冲穴可以缓解肝郁气滞引起的烦躁、易怒;刺激神门穴有助于改善心神不宁导致的焦虑、失眠。
这说明经络穴位的状态直接关系到情志的稳定。
反过来,情志失调又是怎样影响经络的呢?长期的不良情志状态会导致气血运行紊乱。
过度的愤怒会使气血上冲,影响肝经的气血运行,导致经络气血瘀滞。
过度的忧虑则会使气结于中,影响脾胃经的气血流通,导致脾胃功能失调。
而且,情志失调还会损伤脏腑之气,进而影响经络的气血化生。
例如,长期的惊恐会损伤肾气,肾为先天之本,肾气不足会影响全身经络的气血充盈。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能观察到经络失调与情志失调相互影响的现象。
中医如何用针灸调理情志失常
中医如何用针灸调理情志失常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情志失常的问题日益凸显。
焦虑、抑郁、烦躁、易怒等不良情绪常常困扰着人们,严重影响着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而中医的针灸疗法,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在调理情志失常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显著的效果。
情志失常,在中医理论中,被认为是由于人体的气血、脏腑功能失调,导致情志活动失去平衡。
中医将情志分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正常情况下,这些情志活动是人体对外界刺激的正常反应,但如果过于强烈或持久,就会影响人体的健康。
针灸调理情志失常,主要是通过刺激人体的穴位,来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从而恢复脏腑的功能平衡,达到调理情志的目的。
那么,针灸具体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首先,针灸可以调节气血的运行。
中医认为,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血的运行畅通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健康。
当情志失常时,往往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出现气滞血瘀等情况。
而针灸通过刺激穴位,可以促进气血的流通,改善气血运行不畅的状况。
例如,针刺合谷、太冲等穴位,可以起到行气活血的作用,缓解因情志不畅引起的胸闷、胁痛等症状。
其次,针灸能够调节脏腑的功能。
在中医理论中,情志与脏腑有着密切的关系。
例如,心主神明,肝主疏泄,脾主思,肺主悲,肾主恐。
当情志失常时,相应的脏腑功能也会受到影响。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与脏腑相关的穴位,来调节脏腑的功能。
比如,针刺心俞、神门等穴位,可以养心安神,改善焦虑、失眠等症状;针刺肝俞、期门等穴位,可以疏肝理气,缓解抑郁、易怒等情绪。
再者,针灸还具有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
现代研究表明,针灸可以刺激神经系统,释放神经递质和内啡肽等物质,从而改善情绪状态。
例如,针刺百会、印堂等穴位,可以调节大脑的神经功能,缓解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
在具体的针灸治疗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首先,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问诊和辨证,了解患者的情志失常类型、症状表现、体质状况等,然后选择合适的穴位和针灸方法。
情志失调的中医治疗原理是什么
情志失调的中医治疗原理是什么在中医理论中,情志失调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它对人体的身心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
那么,中医是如何治疗情志失调的呢?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原理呢?情志,简单来说,就是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状态。
当这些情绪过度、持久或突然变化,超出了人体自身的调节能力时,就会导致情志失调。
中医认为,情志失调会影响人体的脏腑功能,进而引发各种疾病。
中医治疗情志失调的原理,首先基于“整体观念”。
中医将人体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脏腑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情志与脏腑之间有着密切的对应关系。
比如,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当某种情志过度时,就会损伤相应的脏腑,导致脏腑功能失调。
反过来,脏腑功能的异常也会影响情志的表达。
以怒伤肝为例,当一个人长期处于愤怒的情绪中,肝气就会郁结,出现胁肋胀痛、口苦咽干等症状。
而肝气郁结又会使人更容易发怒,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中医治疗时,会通过调理肝气,来缓解愤怒的情绪和相关的身体症状。
中医治疗情志失调的另一个重要原理是“阴阳平衡”。
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状态是阴阳平衡的结果。
情志失调会打破这种平衡,导致阴阳失衡。
例如,过度的喜悦会使心气涣散,阳气浮越,出现心悸、失眠等症状,这是阳气过亢的表现。
而过度的悲伤则会损耗肺气,使阳气不足,出现精神萎靡、气短乏力等症状。
治疗时,中医会根据阴阳失衡的具体情况,采用补其不足、泻其有余的方法,使阴阳重新恢复平衡。
“五行相生相克”也是中医治疗情志失调的重要理论依据。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分别对应肝、心、脾、肺、肾五脏。
在五行关系中,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同时又存在着相克的关系。
情志失调时,可能会影响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导致脏腑功能紊乱。
比如,肝气郁结会影响脾气的运化,出现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
治疗时,中医会通过调理相关脏腑的五行关系,来恢复脏腑的正常功能。
中医治疗情志失调还注重“心神的调节”。
经行情志异常的护理查房
心理支持:关注患者的心理需 求,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
汇报人:_
头痛:头部疼痛,可能伴 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可 能伴有胸闷、气短等症状
神经系统症状:头痛、头 晕、意识障碍、抽搐等
淋巴结肿大:颈部、腋下、 腹股沟等部位淋巴结肿大
性别:患者性别
患者基本情况
心理状况:患者心理状况,包 括情绪、认知和行为表现
现病史:患者当前病情,包括 症状、体征和诊断
0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02
及时处理病情变化,如调整治疗方案、通知医生等
03
加强病情监测,如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等
04
做好病情记录,以便于医生了解病情变化和制定治疗方案
疾病预防指导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如合理饮食、规律作
息、适量运动等
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04
病理性经行情志异 常:指女性在月经 周期中出现的严重 情绪波动,需要接 受治疗和干预
病因和发病机制
遗传因素:某些基 1
因突变可能导致经
行情志异常
激素水平:激素水 2
平失衡可能导致经
行情志异常
环境因素:压力、 3
生活事件等可能诱
发经行情志异常
神经递质:神经递 4
质失衡可能导致经
行情志异常
心理因素:心理问 5
患者心理状况: 包括情绪、压 力、焦虑等
焦虑、抑郁状态
焦虑、抑郁状态是常见的心理 问题,可能影响患者的康复和
治疗效果。
护理诊断的目标是及时发现和 干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 减轻其心理压力,提高治疗效
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行情志异常-中西医助理医师辅导
为了帮助即将参加2013年中西医助理医师考试的考生顺利复习,现搜集整理了中西医助理医师考试知识点:经行情志异常,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广大中西医助理医师考生顺利通过考试!
每值经前或经期出现烦躁易怒,或情志抑郁,悲伤欲哭,坐卧不宁,经后又复如常人者,称为“经行情志异常”。
本病属西医学经前期紧张综合征范畴。
【病因病机】
主要发病机理是痰火、郁热或心血素虚,值月经周期的生理改变时扰动心神或心神失养而致。
常见的分型有心血不足、肝经郁热和痰火上扰。
一、心血不足
素性怯弱,思虑劳倦伤脾,脾虚化源不足,精血虚少,心失所养,经期气血下注冲任,心血更感不足,心神失养,遂致情志异常。
二、肝经郁热
素性抑郁,或大怒伤肝,肝气郁结,郁而化热,经前冲气偏盛,冲气挟肝热上逆,上扰心神,且肝郁更甚,气机不畅,遂致情志异常。
三、痰火上扰
素体痰盛,五志化火,或情志内伤,肝木乘脾,脾虚生湿,湿聚成痰,痰积日久化热,痰火内盛,经前冲气偏盛,冲气挟痰火上逆,上蒙心窍,扰动心神,遂致情志异常。
【辨证论治】
以经前或经期有规律地出现情志异常为辨证要点,治疗以养心安神为大法,具体治疗或养心血,或泄肝热,或清痰火,随证之虚实治之。
一、心血不足型
主要证候:经前或经期,精神恍惚,心神不宁,无故悲伤,心悸失眠,月经量少,色淡,舌薄白,脉细。
证候分析:心血本虚,经前、经期气血下注冲任,心血更虚,心神失养,神不守舍,故精神恍惚,心神不定,无故悲伤,心悸失眠;血少,冲任不足,血海满溢不多,故月经量少,色淡。
舌淡,苔薄白,脉细,为血虚之征。
治疗法则:补血养心,安神定志。
方药举例:甘麦大枣汤(《金匮要略》)合养心汤(《证治准绳》),去川芎、半夏。
甘草大枣汤:甘草、小麦、大枣
养心汤:黄芪、茯苓、茯神、当归、川芎、半夏、柏子仁、远志、五味子、人参、酸枣仁、肉桂
方中黄芪、人参、茯苓、大枣、甘草补气健脾以资生化之源;小麦、柏子仁、远志、五味子、茯神、酸枣仁养心安神;当归补血调经;肉桂温养血脉,通心气。
全方共奏补血养心、安神定志之效。
二、肝经郁热型
主要证候:经前或经期烦躁易怒,或抑郁不乐,头晕目眩,口苦咽干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胸胁胀满,不思饮食,月经量多,色深红,舌红,苔黄,脉弦数。
证候分析:肝气失于疏泄,郁而化热,经前冲气偏盛,冲气挟肝热上逆,上扰心神,且肝郁更甚,气机不畅,故烦躁易怒,抑郁不乐;肝热上腾,肝热胆泄,故头晕目眩,口苦咽干;肝郁气滞,故胸胁胀满:肝强克伐脾土,故不思饮食;郁热扰于冲任,迫血妄行,故月经量多;经血为热灼,故色深红。
舌红,苔黄,脉弦数,也为肝经郁热之征。
治疗法则:清肝泄热,解郁安神。
方药举例:丹栀逍遥散加川栋子、生龙齿、代赭石。
若兼血瘀者,症见小腹疼痛拒按,经血有块,舌紫黯或有紫点,脉涩有力,治宜疏肝解郁,化瘀安神,方用血府逐瘀汤加石决明、钩藤。
三、痰火上扰型
主要证候:经前或经期精神狂躁,语无伦次,头痛失眠,心胸烦闷,不思饮食,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有力。
证候分析:痰火内盛,经前、经期冲气偏盛,冲气挟痰火上逆,蒙闭清窍,故精神狂躁,语无伦次,头痛失眠;痰火内扰心肝,故心胸烦闷;痰滞中焦,故不思饮食。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痰火内盛之征。
治疗法则:豁痰开窍,清心安神。
方药举例:温胆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加黄连、胆星、石菖蒲。
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茯苓、生姜、大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