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谁寄锦书来 - 四川经济日报多媒体报刊
[云中谁寄锦书来 歌]《云中谁寄锦书来》阅读答案(1)
[云中谁寄锦书来歌]《云中谁寄锦书来》阅读答案(1)“云中谁寄锦书来”是一首千古名曲,是《唐诗三百首》中的一首。
这首诗以寄托思念之情为主题,通过表述诗人心中的疑问和渴望,饱含深情感染了世人。
下面从上下句的语言特点、诗歌体式、情感表达等方面解析该诗歌。
一、上下句的语言特点“云中谁寄锦书来”的上下句语言非常精炼,符合唐代诗歌的特点。
上句用了一个变换的修辞手法,使“云中”既是地点又是手法,意味着寄信人很可能经过千山万水,将锦书寄出,又或者寄信人是在遥远的云中。
下句用了疑问的语言,暗示出诗人对在云中寄信的人的渴望。
这种言简意赅的语言特点,是唐代诗歌的特点,而其更本质的表现则是唐代的思想文化。
二、诗歌体式“云中谁寄锦书来”是句式完整的五绝诗,是唐诗流派之一,五言绝句流传广泛,句式完整性也是其特点。
这类句式结构清晰,形式简洁,限制了语言的表述能力,相对于七言诗而言更能表现出五言诗诗歌意境的深度,也能更好地表达出深刻的情感。
三、情感表达“云中谁寄锦书来”表达了诗人思念之情。
锦书寄给了谁?是情人?是家人?是朋友?又或者并没有人寄呢?这种疑惑与期望营造了一种深情的氛围,其中情感是表达诗人思念之心、对未来的希望和对神奇之事的向往。
通过这种情感表达,共鸣全人类。
四、寓意和时代背景“云中谁寄锦书来”是唐代文学的代表作之一,背后隐藏着唐代社会经济繁荣时期的文化特点,是一种文化积淀的外在表现。
在唐代的这种花香鸟语的大环境中,诗人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文化的追求。
这首诗代表了一种不求获得回应的真情分享,表达出每个人自身对于思念之情的“寄望”,即便是寄到云中,即便不确定是否有人收到,即便是一次寂寞的尝试……结语:总的来讲,“云中谁寄锦书来”这首诗,表达出了浓浓的思念之情,具有浓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渴望是不变的,诗人对于情感的表达和塑造也一定会被后人所传承。
青羊区文人诗句
青羊区文人诗句
青羊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历史上曾经是蜀汉时期的政治、文化中心,因此这里有许多文人墨客留下的诗句。
以下是一些关于青羊区的诗句:
锦里淹中馆,岷山稷下亭。
空梁无燕雀,古壁有丹青。
槐落犹疑市,苔深不辨铭。
良哉二千石,江汉表遗灵。
(出自唐·佚名《青羊宫》)
锦城东下路萧然,九眼桥南绿接天。
西岸渐多黄竹子,女儿耕得华阳田。
(出自清·杨昀谷《送友人赴蜀》)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
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
(出自唐·杜甫《成都府》)
这些诗句描绘了青羊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展现了这片土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云中谁寄锦书来
2019高考天津卷满分高分作文:
云中谁寄锦书来
★一考生
远山云淡影,归鸿自天边至眼前,不知谁寄锦书。
烽火狼烟,铁骑从塞北到中原,薄页满载思念。
一张信纸,其小处将乡愁思亲无微不至地传递;其大处字字泣血,书写着一个国家于史有铭的歌与泪的传奇。
你也见过孤灯夜雨前,为残破的城垣写的那封信笺吗?“吾侪虽老且穷,而道理贯心肝,忠义填骨髓。
”你可听过苏东坡在垂垂老矣之际忧国忧民的平静呐喊?可曾听见他重整百废河山的拳拳心跳?时间行至那个屈。
第二讲从李宇春的《蜀锦》说开去
第二讲从李宇春的《蜀锦》说开去——也谈宋词起源分类李宇春的《蜀锦》歌词所蕴含的古诗词1、芙蓉城三月雨纷纷“芙蓉城”我国古代对四川成都的美称,又称“锦官城”。
五代后蜀王孟昶时,在城墙上遍杆芙蓉,使成都“四十里为锦绣”,故成都还有“芙蓉城”、“蓉城”之称。
“三月雨纷纷”暗合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
杜甫还有诗《春夜喜雨》“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指成都的锦里,蜀锦是成都的一大特产,历史悠久。
东汉时期朝廷就在成都设置了专门管理机构“锦官”,其官署就在成都东南的“流江”岸边,后世称成都为“锦官城”即源于此。
2、羽毛扇遥指千军阵锦缎裁几寸“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里暗指的是诸葛亮。
成都有武侯祠,是纪念中国古代三国时期蜀汉皇帝刘备和丞相诸葛亮的君臣合祀祠宇。
它旁边的锦里就有展示蜀绣的工场。
3、看铁马冰河化用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4、红尘千帐灯,山水一程风雪再一程化用纳兰性德《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看铁马踏冰河丝线缝韶华红尘千帐灯山水一程风雪再一程”我的理解:此句将战场、绣房、送夫出征的情景交织在一起,点明在绣娘无数次怀念丈夫的时候,青春悄然逝去。
其中,“红尘千帐灯”是指千万个绣娘的闺中孤灯还是指千万个征夫的营中残灯呢?其实不重要,它表达得都是了千万个分离的有情人在夜幕下相思的情景。
5、红烛枕五月花叶深六月杏花村“杏花村”是古时诗人常会用到的地点指代。
一千多年来,伴随着杜牧《清明》“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广泛传播,关于杏花村的具体地点,也被人们争论了一千多年。
6、红酥手青丝万千根姻缘多一分出自陆游《钗头凤》。
此词是一篇“风流千古”的佳作,它描述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悲剧。
据《历代诗馀》载,陆游年轻时娶表妹唐婉为妻,感情深厚。
高考作文素材:云中谁寄锦书来
云中谁寄锦书来天津考生远山云影淡,归鸿自天边至眼前,不知谁寄锦书。
烽火狼烟,铁骑从塞北到中原,薄页满载思念。
一张信纸,其小处将乡愁与思亲传递;其大处字字泣血,书写着一个国家于史有铭的歌与泪的传奇。
你可曾见过孤灯夜雨,为残破的城垣写的那封信笺吗?“吾侪虽老且穷,而道理贯心肝,忠义填骨髓。
”你可曾听过东坡被贬之际忠心为国的深沉呐喊?可曾听见他期冀重整百废河山的心声?时间行至那个屈辱与光荣并存的年代,那个新与旧交替、中与西碰撞的年代。
“即便我被抓去,战斗也照样要进行的。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正值青春年华的学生将自己坚决战斗的坚定信念写入信中。
风起云涌的时代也体现出兼容并包的精神,于是,渴望新知的文人们将自己愿景中的新气象写入信中。
那一沓又一沓的信件,承载的是人民对民族的信任,对国家的信任,对未来的信任。
虽然百废待兴,但谁能断言,中国不会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不,绝对会的,中国一定有光明的前途。
岁月兵荒马乱,草木人间丛生。
一页单薄的信纸也许就可以写尽一个伶仃之人的一生。
“我八千健儿已经牺牲殆尽了,敌攻势未衰,前途难卜。
若阵地存在,我当生还晋见钧座。
如阵地失守,我也就战死在疆场。
身膏野草,再无见面之期了。
他日抗日战争胜利后,你为世界名将,乘舰过吴淞口时,如有波涛如山,那就是我来见你了。
”这是时任参谋长的郭汝瑰将军给军长的一封信,亦是他平凡壮烈的誓言。
“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
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
”在敌人的酷刑前,坚毅果决的赵一曼将小我的牺牲与情义两难的悲慨,留在那最后的家书之中。
外面的世界一片焦土,他们忍痛割舍个人情感,因为国将不国,家又何以为家?苍穹如血,车轮滚滚,我辈已到奋起之时,一封又一封平凡的家书就像一个又一个此身已许国,再难许卿的普通人的缩影。
那些普通人在辽阔的大地上行走,村落也成了家国。
历史云烟散去,如今,人们已不再满足于以书信表情达意。
人们用自己的智慧,让“墨子号”卫星在太空中绕地飞行,传递温情与感动;中国人推动5G技术蓬勃发展,引领通信行业变革,为人类科技的发展推波助澜。
云中谁寄锦书来
云中谁寄锦书来作者:徐宝玉来源:《作文周刊·初二·人教·同步辅导版》2015年第12期【写作目标】了解书信体作文的作用及意义;学会写作书信。
【写作指导】书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人与人之间感情交流的载体,是在“快餐时代”中充满人情味的沟通方式。
所以,我们依然需要书信这种古老而又极富情意的交流方式。
运用书信体进行写作,主要有以下好处:1.便于直抒作者的思想感情;2.拟题较为容易,且可以主副标题搭配使用,简洁明了;3.写作对象可以是自己的家人、朋友、老师,也可以是虚构的人或物;4.书信体作文的写作结构比较容易把握,写起来得心应手;5.内容丰富多彩,如同学们可以写成忏悔书来检讨过错、失误;也可以写投诉信反映社会中存在的问题;还可以写感谢信、表扬信来赞扬身边的好人好事。
如果同学们能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文章的材料选用恰当的书信形式,就一定会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
当然,在使用书信体形式写作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要符合书信体的大致格式在一封书信中,开头的称呼应顶格写,后面加冒号;结尾的祝福语则应空两格写“此致”,再换行写“敬礼”;或直接写“祝你……”之类的话语。
最后的落款则要放到右下角,以此表明你与收信人的关系;写上自己的名字后,另起一行在名字下面写明时间。
二、要拟定新颖别致的标题书信最常见的标题是“给××的一封信”。
为了使标题新颖别致,可引用或化用名言、警句与歌词;可运用比喻或拟人等修辞手法;也可运用副标题,与正标题相互辉映。
如《“老鼠爱大米”——给人类的一封信》,这个标题既引用了歌词,又巧妙运用了副标题,副标题与正标题互为补充,相互辉映。
三、要注意诉说对象和抒情性的特点写书信,一定要注意诉说的对象,因为给不同的对象写信时,所谈的内容和抒发的感情等方面也是不同的。
只有弄清了写作对象,所写的作文才不会跑题。
此外,书信体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很强。
为了更好地表达情感,同学们可突破一般书信叙述语言的窠臼,大胆地进行创新。
云中谁寄锦书来
拒绝我的付款, 因为我在信用卡的回执上, 不管怎么回忆,
都只签得出你的名字。
@ 梦里小环
片刻 生活
沙县拌面
李玉林/文
在沙县小吃店面中, 经
常可以听见: “师傅, 扁肉
拌面” 的声音。 清晨家里来
不及做早餐的时候, 都会去
街上吃一碗沙县拌面。
吃沙县拌面之前, 可见
站锅师傅的全程操作: 面条
放入沸水中, 长筷子搅散。
一叠一叠的书信, 有笑靥 开放的声音, 有泪水洇过的
痕迹。 把信折成鸽子的, 是要 借信鸽传递情意; 在信纸里撒 上花瓣的, 芬芳了彼此的心 绪。 问候、 思念、 叮咛……如 窖藏的酒, 历久弥香。
忍不住要想像写信的人, 他或她, 铺开信笺, 提起笔, 或几番斟酌, 或一挥而就, 然 后, 叠起、 封缄, 站在墨绿色 的邮筒前, 轻舒一口气。 书信 的珍贵, 当从一封信的诞生算 起。
因为突来的雷雨云, 闫小 燕她们的表演中断了 20 分钟。 此刻, 驾驶室里传来机长的传 呼, 闫小燕迅速要求站起来观 摩表演的乘客赶紧坐回去, 面 不改色地让他们系好安全带, 在飞机避过雨云之前, 不能随 意走动。 尽管闫小燕的声音波 澜不惊, 她还是在一位临窗拍 照的乘客脸上瞄到了恐慌, 便 迅速来到她面前: “没关 系, 你看到的闪电在飞行中很常 见。 机长正在研究如何避过雷 雨带, 你很快就能看到晴天, 和棉花糖一样的白云。”
了, 你愿意跟 我在一 起吗 ? 28 岁时成 熟内 敛 : 行, 我给你
当伴郎。
@ 姊姊小
世界突然爆发一种健忘流行病。 我和你都不幸被传染,
并且越来越严重。 第一天, 我们都忘记带钥匙出门, 于是
只能半夜叫锁匠; 第二天, 一起做饭结果做出了咖喱牛排,
《云中谁寄锦书来》阅读答案
云中谁寄锦书来朱铁志电脑的普及,使文字书写急剧退场。
用惯了纸笔的中老年人,还在挣扎着试图挽住书写的臂膀。
而年轻一代,已然习惯了无纸化的生存。
提笔忘字,渐成常态;书法之美,只在少数书家手中流连。
在手机和电子信箱越来越便捷的当下社会,能够收到一封手写的信件已是一种幸运,能够收到一封文辞淳美朴实、书法俊逸洒脱的书信,简直就是一种奢望。
传统尺牍信札中所包涵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似乎正渐行渐远,使即使不算老派的中年人,也不免感到一丝惆怅。
我算幸运的,因工作和个人写作的关系,使我常常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熟悉或不熟悉的朋友的来信,其中不乏理论大家和文学名家的信札。
有的文白间杂,言近旨远;有的雅淡平和,娓娓道来;有的词锋犀利,一语中的;有的嘘寒问暖,饱含温情。
信封和信札抬头、落款的书写,无不十分讲究,不论是称谓的选择,还是书写工具的使用,都能看出文字的背后所蕴含的学养功底和书写者的气质风神。
与此同时,我也收到大量别样的来信,其中尤以来自报刊者居多。
有的在我名字之后不再有任何称谓,迹近被通缉;有的信封书写七扭八歪,偌大的天地间几行纠缠在一起的米粒小字,仿佛捆绑的螃蟹。
至于行文的直白浅陋、甚至粗暴无礼,也是不时要面对的无奈现实。
翻看老一辈学者作家的书信,先生足下斧正雅教拜辞等敬语谦辞随处可见,浸润在字里行间的那份优雅和谦和,透露出长期文明熏陶下谦谦君子所特有的从容和自信,正是尺牍书疏,千里面目,虽则不面,其若面焉。
而今,传统的书信文明似乎已成远去的雅乐,只能在杂乱无章的信息洪流中若有若无地存在,只能在先人的收藏中依稀可辨。
而在新潮的穿越剧中,别人的父亲成了家父,自己的爸爸却变为令尊。
经过反右文革等文化浩劫,中年以下的朋友旧学功底无从谈起,新学修养也难尽如人意。
粗鄙文化盛行,庸俗观念当道,肉麻成有趣,流氓成英雄。
听一听身边人的谈吐,看一看手边的报刊,文明含量几许、文化水准若何,相信大家会有自己的判断。
至于网络语言,新则新矣,有的甚至不乏有趣,但说到底,无非是一种缺乏文化含量的戏说而已。
云中遥寄锦书来
余 .继 之 感 叹 这 个 未 曾谋 面 的朋
友是 何 等 难 能 可 贵 !
一
了些 许 温度 。这 种 感 觉 . 收 到 我 在
的 一 个 朋 友 的 书 信 时 .更 有 着 浓
渴 盼 : 没 有 “ 盟 虽 在 . 书 难 也 山 锦
没 有 破 损 .表 明这 封 信 没 有 被 拆
开 过 秦 末 汉 初 . 地 的交 通 要 道 各
开 始设 驿 站 . 递 政 府 公 文 当时 传
托” 的幽 怨 : 没 有 “ 火 连 三 月 . 更 烽 家 书抵 万 金 ” 的惊 喜 纵 使 山 长水
也 许 . 远 的 未 来 . 统 书 信 不 传
将 被 淘 汰 . 底 退 出历 史 舞 台 . 彻 成
为 我 国的 文 化 遗 产 我 不 写 书 信 好 多 年 .更 无 飞 鸿 传 书 来 .取 而 代 之 的 联 络 工 具 五花 八 门—— 电话 、手机 短 信 、
云 中 遥 寄
家协 会 会 员 , 有 个 人 文 集 《 间 著 人
飞 凤 舞 或 清 雅 秀 丽 的 字 体 .无 论
“ 书信 ” 意 思 ) 的 。古 代 书 信 的 别 称
阔. 上人 间 , 指问 . 息相 通 , 天 弹 瞬
天 涯 变 咫 尺
用 快 马 做 工 具 .每 到 一 个 驿 站 便
换 人换 马 . 以求 迅 速 东 汉 元 兴 元
最 基 本 的 书 信 格 式 也 被 人 们 忽 略
和遗 忘 不 信 ? 看 看 你 的 电子 邮 且
云中谁寄锦书来1200字以上作文
云中谁寄锦书来年级:初三字数:1200字以上体裁:散文2015年元旦的到来还有些日子,性急的熟人就发来了贺岁的短信。
节日的短信,合辙押韵,顺口吉祥,你转我,我转你,最后弄不清都是谁发的。
这种短信读多了,我的感觉就像吃了一嘟啦一嘟啦涩涩的青葡萄,酸了牙倒了胃。
手机短信缺少手写书信的亲情友情真情。
可现在电话、手机、网络、聊天工具、电子信箱,交往的工具应有尽有,天涯变咫尺,地球成小村,写时读来均充满温馨的书信,早已成了“明日黄花”。
我们民族有书信传情交友的悠久传统,翻开古色古香的诗集,有关书信的记载迎面而来。
“尺素如残雪,结为双鲤鱼。
欲知心里事,看取腹中书。
”“凭君莫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
”“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
”这应该就是“鱼雁传书”的美丽传说。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此书未到心先到,想在孤城海岸头。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开拆远书何事喜,数行家信抵千金。
”这里记载的是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东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
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
”诗里说的应是家书的珍贵和捎寄的艰难。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在这里运用回文织锦、雁足传书的典故,所表达的是对赵明诚所写情书的期盼……引用这么多诗句,无非是表达我对书信记录下那段幸福时光的怀念。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转展于莒南县几处乡村中学任教。
友人、同事、学生的书信,给了我友谊、支持和力量,对我做好教学工作帮助很大,对其中的几封信至今记忆深刻。
那些记录着情感的脉络与纹理的书信,有如飞过花海的蝴蝶,在记忆里翩翩起舞。
初二时班里有个漂亮女孩,开朗阳光,学习专心,成绩优秀。
有个阶段却变得沉默寡言,我悄悄观察她,也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一次批作文,发现她夹在作业中给我的一封信,我这才明白她近段变化的原因。
“也许在很久以前便注定多少还算美丽的女孩总是命运多难,而且美丽的女孩常常傲气,常常任性,常常在事业上一无所成,因为美丽的女孩只注重打扮,因为美丽的女孩常常是祸水。
云中谁寄锦书来诗词暗指什么
云中谁寄锦书来诗词暗指什么
1、云中谁寄锦书来诗词暗指恋人传情。
2、“谁”,这里实际上是暗指赵明诚。
“锦书”,即锦字回文书,这里指情书。
3、此句出自《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这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作。
此词作于词人与丈夫赵明诚离别之后,先写清秋时节与爱人别后,独上兰舟以排遣愁怀,西楼望月恨雁来无书,再以两地相思之情如同花飘零、水流东那样出之自然来说明此情无由消除,寄寓着词人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于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
全词不饰雕饰,明白如话,以女性特有的沉挚情感,丝毫不落俗套的表现方式,展示出一种婉约之美,格调清新,意境幽美,称得上是一首工致精巧的别情佳作。
第 1 页共1 页。
云中谁寄锦书来分集介绍
云中谁寄锦书引言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和信息传播受限,人们常常通过书信来传递消息和感情。
而云中谁寄锦书则是一种形容,意指某人将书信托付给云彩来传递。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云中谁寄锦书的意义和可能的寓意。
云中谁寄锦书的诗歌典故《鹧鸪天·云中谁寄锦书来》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落却无残酒,水流人去,废碾和烟瘴雨。
这首词出自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鹧鸪天》。
通过“云中谁寄锦书来”的描述,冯梦龙将书信寄托于云中,把思念隔绝于众多无法抵达书信的寄托方式之上,给人一种思绪万千、念之无尽的感觉。
诗中描绘了一个思念之情,因为不能与亲友相见而愁苦不堪的景象。
这种寄托书信于云中的虚构和无边无际的浩渺恢弘的云景相结合,产生了浓厚的情感色彩。
云中谁寄锦书与现代信息传递的关系1. 云计算与数据传输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人们将越来越多的数据存储和处理在云端完成,实现了信息的快速传输和共享。
云计算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数据传输方式,使得信息得以时刻流动,就像锦书在云中传递一样。
这种高效的数据传输方式,使得人们能够随时随地与他人交流和分享,促进了信息的快速传递。
2. 电子邮件和社交网络如今,人们使用电子邮件和社交网络等工具来进行信息传递和沟通,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电子邮件和社交网络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互联网,我们可以随时给他人发送邮件或者在社交网络上留言,实现即时的沟通和交流。
人们可以将这种信息传递看作是现代版的“云中谁寄锦书来”,以表达对他人的思念和祝福。
云中谁寄锦书的情感寓意1. 爱情的思念在爱情中,人们常常会有思念对方的情感,特别是当两人因为各种原因无法见面时。
云中谁寄锦书来的意境恰恰表达了这种思念的情感。
就像词中描绘的那样,不论是书信还是思念,都随云彩飘动,无边无际。
这种思念和思念的寄托,使得爱情变得更加深沉和悠长。
2. 友情的思念除了爱情,友情中的思念也同样令人难以忘怀。
云中谁寄锦书来_初二优秀作文精选
云中谁寄锦书来_初二优秀作文精选我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喜欢写一些小故事和作文。
去年,我读了一篇古文,叫《双文》。
里面有一首关于云中寄信的诗:“云中谁寄锦书来,空阶巢凤未成行。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乡。
”这首诗很美,让人回味无穷。
于是,我也开始想象,云中到底是谁寄锦书来呢?在我的想象中,云中寄锦书的故事应该很美好。
我想象着一个美丽、善良的女子,在清晨的阳光中,在绚烂的云彩中,坐在青石板上,用最美的字迹,写下了一封满是祝福和希望的信。
她站在悬崖上,依依的眺望远方,想念着远方的你,满怀希冀,期盼着你能收到这封锦书,收到她满满的心意。
这个女子是一个普通的姑娘,她生在普通的家庭,没有豪门世家的背景,没有青楼名妓般的风采,却拥有一颗善良而纯净的心。
在我想象中,收信的人也很有意思。
他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少年,有一头乌黑的头发,一双明亮的眼睛,总是喜欢嬉闹和玩耍。
他和她是小时候的玩伴,一起长大,一起度过了很多快乐的时光。
他们在一起,永远充满了欢声笑语,一起捉迷藏,一起钓小鱼,一起看夕阳西下。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渐渐成长起来。
他渐渐开始走入社会,而她却一直留在故乡,照顾着年迈的父母。
虽然距离分隔,但彼此的心却始终紧紧相连。
一天,少年收到了女孩寄来的锦书。
当他看到那封文绉绉的信,心中顿时泛起涟漪。
他坚定地决定,要去找到她,去寻找远方的希望。
于是,他独自西出阳关,离开了故乡。
他踏上了一段万里寻亲的旅程,每走过一处风景,都会仔细观赏,因为他想记录下这段旅程的美好。
他穿过峰峦叠嶂,攀过山川河流,一路上收集了很多美丽的照片和美好的回忆。
他去了很多地方,见到了很多人,但他心中却始终放不下那个远在他心中的女子。
终于,他来到了云中,一个美丽的地方,就是女子所在之处。
他一路寻找,问遍了每一个人。
在一棵古老的柳树下,他终于见到了她。
她并不像他想象中那么美丽,但却是那样的真挚和善良。
他们相拥而泣,说不出一句话,他们的心却早已经互相传递。
精心“织就”大运遗产
封 面 故 事┣ ┫“雕鞍送客双流驿,银烛看花万里桥。
”成都市双流区古称广都,与成都、新都并称“古蜀三都”,是古蜀文明发源地。
历经蚕丛建都、广都建县、葛陌调紬绫一匹,双流县八月官主簿,史渝。
”这是全国出土古代丝织物中唯一记载出产地的绝世珍品,它是成都双流织锦业繁荣发达的历史见证。
穿越千年,此次盘格构成;红色丝线用于绶带的里侧,纹样主要是祥云,两色织品合在一起,形成最终绶带成品,在自然光线中折射出别样的质感,古朴典雅,精美绝伦。
精心“织就”大运遗产成都市双流区正乘着大运会的东风,以文化之美恭迎八方来客,以惠民举措提升城市幸福品质,以航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从城市深度转型。
文 | 《中国报道》记者 王哲30┣ ┫COVER STORY用重经多纬多重组织的工艺织就。
”胡光俊介绍说,“纹样设计前后共计100多稿,经大运会组委会定稿后在试制过程中修改40多次,于2020年11月呈现成品2300条。
”胡光俊团队开启了从早晨8点到晚上12点两班倒生产模式,历经无数挑战,绶带的最终质地与图案效果完美呈现,受到国际大体联官员的高度肯定。
蜀锦研究所还结合大运会特色元素创新设计推出系列文创产品——蜀锦花树对鹿纹样丝巾、蜀锦双面渔夫帽、蜀锦随身镜等,备受各方赞许。
胡光俊自豪地告诉记者:“成都大运会给了蜀锦再次向世界证明自己的机会,也使从蚕桑养殖到线上销售的全产业链有机会落户成都双流区,有望实现织锦业在成都的复兴。
蜀锦可以是国家名片,也可以是带动乡村振兴和城市发展的一把钥匙。
”从“旧场馆”到“新赛场”双流不仅拥有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也有着悠久的体育运动传统,举办过第十八届世界警察和消防员运动会等重大国际体育赛事。
以成都空港瞿上体育文化产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大运会双流羽毛球场馆中心后勤保障副主任于健为代表的许多双流市民原本就是运动达人,大运会更是让家门口的运动场馆焕然一新,掀起了新一轮的全民健身运动热潮。
家在东北、落户成都的前羽毛球世界冠军李俊慧退役前每年都在双流国家羽毛球训练基地集训,他记得2015年的双流还像一座县城,可如今的双流充满现代都市气息,体育产业尤其发达,满足了他对于美好生活的诸多向往。
成都赞
成都赞
雨夜无眠入锦官,千家灯火万家安。
雨随风去舞蹁跹,芙蓉城里漫迷烟。
草堂个志天下传,丞相祠堂引观瞻。
青阳宫里三清殿,昭觉寺内钟鼓远。
蚕虫开国传锦绣,少陵一词江花重。
川剧一曲乐天下,川菜飘香香万里。
茶韵悠远茶艺精,客家文化美名具。
雨随风来追苍狗,蜀国一跃三千年。
孟旭四十为锦绣,益州天府大家住。
印刷一技变历史,交子一出通寰宇。
保路运动点辛亥,天府大地助抗战。
汶川一震筑国兴,西部龙头从今跃。
高桥飞架天地通,旅游美食面面优。
百姓淳朴休闲都,文化悠长底蕴厚。
请君莫问何处去,且看成都一片天。
旅管2班
时攀林。
邮政史话:云中谁寄锦书来
邮政史话:云中谁寄锦书来大洋新闻时间: 2008-08-10 来源: 广州日报上世纪广州使用的邮筒。
清末广东邮差的服装。
上世纪初肩挑邮件的邮差。
上世纪初广东邮政的流动汽车邮局。
上世纪初广东邮政运邮件的汽车。
上世纪40年代广州开展改良邮政行动的情形。
上世纪50年代广州的邮递员。
王锡亭老人指给我们看过去的邮箱。
中华民族的历史,五千年。
而寻常人家“鸿雁传情”的历史,只有六百年。
“鸿雁”,不是那自汉代就有的烽火台,烈火浓烟传递的只是战争的讯息。
也不是“山顶天门次第开”的邮驿,它只是政府的专用通道。
那为寻常人家寄托相思、写满了芸芸众生家长里短的“鸿雁”,直到明末清初才出现。
今天的我们,被各种各样现代化的通信手段所包围,打打电话,发条短信,就可以把信息传递到远方。
我们没有办法体会,为了一个平安的口信等上三两个月的滋味,我们也已经开始淡忘,用笔和纸,一笔一画诉说思念的感觉。
正因为如此,那些艰难的传递过程,那些为了思念长久的等待,渐渐成为传奇。
它们被收进了博物馆,成为我们无限的缅怀……策划:赵洁撰文:金叶摄影:黎旭阳邮递:路漫漫其修远邮驿:“国之血脉”只为政令民信局:老百姓自己的邮局邮政是人与人相互联系的纽带,古代的驿站是它的雏形。
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上,刻记着远方击鼓通报边境军情的文字。
进入周代,邮政通讯和烽火通信相继建立。
考古工作者从秦墓挖掘到的行书竹简,已发现秦代制定的邮驿法规已逐渐完备。
汉、唐、宋、元、明,不断沿用、变革、创新,邮驿制度、烽火规约日益健全,至清代前期终究大成,成为历代王朝赖以传播政令、飞报军情的“国之血脉”。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甫的这首千古绝唱,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代邮驿之盛,传递贡物之快。
在广东,为官方服务的邮驿始于秦汉,广州邮政通信最早可追溯到元朝,中央政府开始在此设驿站传递公文。
然而,“国之血脉”的邮驿,却只传官府文书、不问民间信件。
云中谁寄锦书来
云中谁寄锦书来周末独自去逛书店,人山人海的上海书城着实能让爱书的人过把瘾。
进书城,性急是没有用的,得随人流鱼贯而入,缓慢上三楼。
中外文学作品依然是我的最爱。
书墨喷香,馨香袭人,挑来拣去,爱不释手,不一会儿,挑了一大摞书。
没法拿,找来一个拎筐,一本本小心的装进去,像摆放一个个襁褓中的婴儿。
一筐装不下,左筛右选,把那些能割舍的无奈地留在了原地。
拎起来满满的,没走几步一个趔趄,书洒了一地,赶忙心疼得拣起来,拍拍它,像抚慰啼哭中的婴儿似的。
“阿姨,我帮你拎好吗?”一个稚嫩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寻声回望,是一个身材俏丽面容娇美的女孩子,年纪大约十二三岁,脸上漾着微笑,让人颇为喜爱。
是上帝送来的天使吧?银铃般的声音沁人心脾。
真幸运!有她的帮忙,我感觉轻松多了。
付了帐,来到门口,我们拿来塑料袋,一个撑口袋,一个装书,配合十分默契。
走出大门,我想称谢道别,谁知她又开口了:“阿姨,你怎么走?坐公交还是……”我考虑到公交站点路途较远,不愿再麻烦她,毫不犹豫地说:“打的吧。
”我们拎着书走到马路对面的巴士停车点。
雨又下起来了,我们得一手拎书一手撑伞,还得扬招出租车,恨不得再借一只手。
站着没事,我们便闲聊起来,当然书是共同的话题。
我问她喜欢读什么书,她说喜欢读流行的。
她不解地问:“阿姨,你买的都是名著吗?”“是的,都是名著,你看看吧。
”她一边翻书,一边轻轻地读着书名,“《荷马史诗》、《浮士德》、《爱玛》、《君主论》、《城堡》、《唐吉珂德》,《罗马帝国衰亡史》,《神曲》······这么多,这些书我都没听说过。
”看着她一脸的茫然,我便说:“最近我在读诺贝尔文学奖的访谈录,194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在答记者问时曾说,读名著就像拜访老朋友一样。
他常常看这些作家的作品,如《旧约》、狄更斯、唐拉德、塞万提斯、巴尔扎克(他完整地创造了一个自己的世界,二十部巨著全都脉络相通)、托斯夫斯基、托尔斯泰、莎士比亚的作品。
云中谁寄锦书来
云中谁寄锦书来
李平
【期刊名称】《党的生活(黑龙江)》
【年(卷),期】2004(000)011
【摘要】@@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来时,月满西楼."想起李清照的这句词,就想起了书桌左侧的抽屉里面装着的十几年来的书信和明信片,有家人的,有文友的,但绝大多数是报刊编辑部寄来的,我都悉数珍藏起来.现在,这个抽屉已经快要满了.
【总页数】1页(P51)
【作者】李平
【作者单位】拜泉县粮库职工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云中谁寄锦书来
2.云中谁寄锦书来
3.云中谁寄锦书来--网红书店的破与立
4.云中谁寄锦书来
5.笺纸千年风雅情云中谁寄锦书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专题09 诗歌阅读(古诗)- 十年(2014-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 (全国通用)(学生卷)
千金买绝境,永日属闲人。
竹径萦纡入,花林【注】本诗作于使人被贬归来,闲居洛阳时。
12.下列诗歌选集中,可能收录本诗的一项是( )(1 分)
A.《古诗源》B.《乐府诗集》 C.《唐宋近体诗集》 D.《万首唐人绝句》
13.以下对本诗风格评价贴切的一项是( )(2 分)
(2021 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示儿子 陆游
禄食无功我自知,汝曹何以报明时? 为农为士亦奚异,事国事亲惟不欺。 道在六经宁有尽,躬耕百亩可无饥。 最亲切处今相付,热读周公七月诗。 【注】七月诗:指《诗经·风·七月》,是一首描写农民劳作和生活的农事诗。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诗的首联以问句领起全篇,自然引出下文诗人对儿子的谆谆教诲。 B. 诗人指出,不论是侍奉父母还是服务国家,“不欺”都是至关重要的。 C. 诗人认为,生逢“明时”不必读书求仕,“躬耕”才是一种理想状态。 D. 诗人在最后强调,自己传授给儿子的人生道理是最为真切、确实的。 16. 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尽”,又让儿子“熟读周公七月诗”,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2020 年】 (2020·新课标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① 陈师道
侧径篮舁两眼明②,出山犹带骨毛清③。 白云笑我还多事,流水随人合有情。 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 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 【注释】①南丰先生:即曾巩,陈师道敬重仰暮的师长。②侧径:狭窄的路,篮舁:竹轿。 ③骨毛清:谓超凡脱俗,具有神仙之姿。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出山之初的曾巩,展现出来的是一个明净爽利、风骨秀异的高土形象。 B. 颔联两句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白云和流水对于曾巩出山的态度。 C. 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人羡慕。 D. 陈师道在诗中书写了曾巩的人生志趣与处世情怀,笔端饱含敬佩之情。 15. 在陈师道看来,曾巩是如何处理“仕”与“隐”的关系的?请简要分析。 (2021·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锦书,云中,鸿雁]鸿雁云中谁寄锦书来
鸿雁云中谁寄锦书来鸿雁,春来北国,秋去南方。
作为最常用的“信使”意象,它们在千百年来的往返途中,留下了难以尽数的诗文典故。
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晚年,大汉帝国和匈奴在经历了多年战争后,正在酝酿重归于好。
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匈奴且L侯单于送还以往扣留的汉朝使者。
同年,苏武奉武帝之命率副使张胜、随员常惠等百余人出使匈奴。
在完成使命准备返回时,恰逢匈奴发生内乱,事涉副使张胜,单于下令扣留了苏武一行。
匈奴软硬兼施,逼迫苏武投降未果,便将其流放北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一带)放羊,这一去就是19年。
到汉昭帝初年,汉匈和亲,汉遣使者要求接回苏武,单于却骗使者说苏武已经死了。
常惠后来设法见到了汉使,并出主意让汉使对单于讲:“(汉)天子射上林中,得雁。
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单于视左右而大惊,只好放苏武等9人归汉。
虽然“鸿雁传书”的故事是杜撰出来的,但鸿雁“随时南北,不失其节”,“飞成行,止有列”的特性,让它无可争议地成为人们心中书信和信使的“最佳代言鸟”。
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故事中,唐朝薛平贵远征在外,苦守寒窑十数年的王宝钏对他的感情矢志不移。
有一天,王宝钏正在挑野菜,忽然听到空中鸿雁连声呼唤,便想让它帮忙捎信给薛平贵,但生活水平远低于国家贫困线的王宝钏,一时之间也不可能找到笔墨纸砚。
情急之下,她狠狠心就将裙子撕下来一片,然后咬破指尖,写下血泪书信,尽情倾诉自己对爱情的忠贞和盼望夫妻团圆的心情。
显然,这个故事很不靠谱,但无论是苏武的事国以忠,还是王宝钏的事夫以贞,都符合并满足了士大夫们的道德观,然后在字里行间和口耳相传中,让这两段“鸿雁传书”成为千古佳话。
传之愈久,爱之愈深;爱之愈深,传之愈久。
美妙的故事在这样一种循环中不断发酵,最终举凡军队调动、官员出使、战士戍边、商贾远行、文人交往、书生赴考、红叶传情等等,几乎到了言鸿雁则必指信函,言信函则必称鸿雁的地步。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王安石),“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李煜),“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李清照),这些诗句是指信使殷勤,书信难觅;“寄信无秋雁”(欧阳修),“奈归鸿谁寄”(柳永),“雁不到,书成谁与”(张元郑,这些诗句是指书信欲寄,信使难寻;“犹在纸,雁信绝,清宵梦又稀”(周邦彦),这些诗句是指无信的痛苦;“关山魂梦长,鱼雁音尘少”(晏几道),这是对信少的抱怨;“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晏殊),这是托书不成的苦闷;“凭君莫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杜牧),这是保护信使的呐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物流年
布鞋
阴 张建新
一位作家朋友在微信上晒出她从某山区 小城 买的 布鞋袁 黑 布鞋 面 袁 白 丝 布 鞋 边袁 熟悉 的布鞋勾起了我久远的记忆遥 小时候袁 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布鞋 这门手艺袁 会不会做鞋无形之中也成为了衡 量女人是否勤劳贤惠的一个标准遥农闲时袁夏 天的树荫下袁冬天的火桶旁袁女人们围在一起 边纳鞋底边聊天袁是农村生活的一大风景遥 做鞋首先要剪出一个鞋样袁 根据家里人 的脚底板的大小比划一下袁 妈妈很快就用旧 报纸剪出一双双鞋样袁然后袁用熬好的浆糊将 其粘在较硬的旧老布上袁 再沿着纸鞋样一双 双剪 下来 袁放 在簸箕里 晾 干 袁 这 样 袁 鞋 底 的模 板就做好了遥 妈妈做鞋基本都用的是废旧的布料袁 比 如 破 得 不 能 用 的旧 床 单 尧 旧 衣 服 等 袁 家 里 穷袁 她是舍不得花钱去买新布料做鞋的遥 好 在妈妈有个好朋友许阿姨是做裁缝的袁 她就 经常去离家约四尧 五里外的许阿姨家蹭点做 衣服剩下的边角料遥 许阿姨很慷慨袁 经常送 妈妈大块好的布料袁 让妈妈如获至宝遥 妈妈 把抱 回的 边角 料 按 照 大小 尧 好 次 进 行分 类 袁 做鞋底基本就用小的和次一点的袁 凑在一起 一层层拼在鞋底的模板上袁 拼一层用浆糊刷 一层袁 不知拼了多少层袁 我也没数过袁 但妈 妈心里肯定是知道的遥 拼好粘牢之后袁 就开 始纳鞋底了袁 这是费时费力的活遥 纳鞋底有 两个必备的工具院 顶指和钳子袁 顶指是类似 现在的戒指样的东西袁 铜制的袁 套在手指上 抵住针屁股往里扎袁 那么厚的鞋底袁 若没有 顶指是穿不透的袁 没有钳子也难以把针拔出 来袁 针线 沿着 鞋 底 的 边一 圈 一 圈 往 中间 走 袁 密密麻麻的遥 女人们在一起纳鞋底时也经常 评头论足袁 某某的鞋底纳得多整齐漂亮袁 某 某的鞋底纳得七歪八扭的袁 像某人脸上的麻 子一样袁 这些善意的取乐逗笑让贫困的生活 充满了活力和乐趣遥 纳鞋底时袁 妈妈经常把 针在头发里磨擦一下袁 后来才知道这样做是 利用头油润滑针袁 以便下针省力一些遥 不知 为什么袁 这个动作给我的印象很深袁 此时的 妈妈让我感到格外慈祥遥 鞋底做好后袁就做鞋面了遥也是用旧报纸 先剪出一个鞋面的样子袁 然后用浆糊粘在鞋 布上袁再沿着报纸鞋样剪好布面遥鞋面的反面 通常用白色老布袁正面选择比较耐磨的布 料袁 若 是女 孩穿 的 就 选择 花 布或 色彩 鲜 亮 的 袁 若 是 男孩 穿的 就 选 择黑 色 或者 酱色 等 深 色的袁 鞋面的边通常都用白色或其它颜色的布条包 上一圈袁用缝纫机扎上袁叫滚边遥滚边结束袁 就 意味着鞋面完工了袁只剩下最后一道工序袁 将 鞋面鞋底缝合起来遥缝合用的是麻线袁 也是妈 妈从自己种的麻上剥下皮袁搓制而成袁 非常坚 韧遥 缝合时用锥子勾住麻绳从鞋边内沿送下 去 袁 从鞋底 拉出 麻绳 袁 收回 锥 子袁 再空 锥 下 去 勾回麻绳袁如此反复一圈袁一只崭新的布鞋就 完成了遥 从小每年过年妈妈都会做一双舒适的新 鞋给我们当新年的礼物遥 上中学时袁 看到城 里的孩子们有的穿皮鞋袁 有的穿球鞋袁 穿布 鞋的大约就只有我一个人袁 就觉得脚上的鞋 太老土了袁 有时和他们站在一起时感觉都仿 佛矮了一截似的遥 于是袁 就吵着要买球鞋穿袁 拒绝再穿布鞋袁 顶多放学时在家里穿穿遥 这 曾让妈妈有些黯然神伤袁 现在想来也挺懊悔 的袁 只是当时少年虚荣袁 不懂得一针一线都 是妈妈的爱遥 如今袁市场上到处都有老布鞋卖袁 但我不 会去买袁 那永远没有妈妈一针一线做出来的 舒适遥现在回忆起来袁感觉妈妈做的布鞋不仅 仅是鞋袁还闪烁着一种完美艺术品的光泽袁 我 想袁大概在所有的孩子眼里袁妈妈都是最优秀 的艺术家吧遥
九里堤文稿
咖啡是我来到人间的重要理由
阴 山山渊法国冤
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曾说袁野咖啡是我来到人间 的重 要理 由冶袁可想而 知袁 咖啡 对于 法 国 人来 说 有多 么重要遥 二十多年前袁我来到法国时袁听到的绝不是葡萄 酒或者香 水袁 而是 咖啡遥 那会儿我还没 有喝 过 咖啡袁 出于 好奇 袁我 要了一杯袁 好 苦好涩 遥 法国 人给我的 第 一印象就是喜欢苦涩浴转念一想袁我们四川人不是喜 欢辣椒吗钥各有各的嗜好遥 如果我们说四川人喜欢辣袁那根本没有普遍性遥 四川 盆地 潮湿袁 因此袁 人们 常用辛 辣味 儿来 祛潮 袁 即 便如此袁不喜欢辣的四川人比比皆是遥在法国生活了 二十多年以后袁我才知道袁不喜欢咖啡的法国人几乎 没有 浴 一位少 年袁 也要 去尝 一尝咖啡的 味道 袁 父 母咖 啡袁 儿 女也咖啡遥 咖啡 馆遍 布法国 袁 密集度远远 大 于 中国的茶馆遥 那为什么法国人喜欢咖啡呢钥 在回答这个问题 之前 袁 我想到 另一个问题 院 咖啡热 在中 国悄 然 升 起袁 与其说那是一种时髦袁 不如说是中国人对咖啡文化 的向往和青睐遥可是在一个偌大的成都袁每次探亲回 家袁我却难以寻到一家正宗的咖啡店袁这差不多是我 写这篇文章的初衷遥 中国人欣赏咖啡有一个误区袁 就是他们把咖啡 和牛奶咖啡混为一谈遥每次我要一杯咖啡袁端上来的 却是一杯 牛奶咖啡遥 咖啡 就是 咖啡袁 它 源于 咖啡 豆袁 最传统的喝法就是把咖啡豆磨成末儿袁 然后高温熬 制袁把咖啡渣去掉袁那就是咖啡遥 最 浓 的 咖啡 就 是 意 大 利咖啡 袁 说 到 这 里我还 想起 一个 笑话遥 那一年袁 有 一位 中国 朋 友来 看我袁 我 带 她 去 巴 黎 一 家 很 有名 的 咖啡 馆喝 咖啡 袁 我不 假思索 要 了 两 杯 意 大 利咖啡 袁 欣 赏 咖啡 当 然 从 浓 咖啡 开 始 袁 就 像 我们 喜欢 中 国 白 酒 袁 当 然 要从 浓 度 高 的五 粮液 或者 茅台 开 始 遥 咖啡 端 上 桌 子 袁 朋 友 给我 做 了个 鬼 脸 袁 她 的 意思 我 明 白 袁 就 那么几 滴呀 钥 她 问 我 是不是 服务 员 搞 错 了 袁 我 说 喝 吧 浴 她 一 饮 而尽 袁 那 苦 味 儿 差 点 儿 憋她吐 了出 来 遥 可 从 那会 儿 起 袁 一 直 到 今 天 袁 我的 朋 友只 喜欢 浓 度 十足的意大利咖啡遥 由朋友引领袁 我光顾过成都一家很出名的咖啡 馆遥 那 意大利咖啡 一端上 来袁 满满一大 杯袁 我一看 这 哪 是 正 宗 意 大 利 咖 啡 袁 勉 强 算 稀 释 咖 啡 渊caf佴 allong佴冤袁也就是说在浓咖啡里加水遥 咖啡有多种袁 简单讲 就 是 浓 咖啡和 淡 咖啡 遥 比 如袁 早晨要一 杯浓 咖啡袁 喝下去人 就变 得清 醒 曰 如 果 你的早饭是牛角酥或者一块抹有黄油的面包袁 来上 一杯稀释咖啡又未尝不可遥 我在中 国遇到的 唯一 两 位 咖啡野 铁哥们 冶袁 就 是 我的姐姐和我的姐夫遥 他们要我给他们买最大的咖 啡壶袁 以至于我去厂家订做了一台可供十二个人喝 的咖啡壶遥回中国去他们家袁看见他俩把一大壶浓咖 啡 喝得 精光袁 眼 睛喝 得放绿 光袁 接着 开始 吵架 袁 还 说 不是他们的错袁是咖啡的错遥 但在法国袁我们喜欢把咖啡和牛奶分开喝袁只有 很少的人喜欢喝牛奶咖啡袁 这大凡是为了减轻咖啡 因的味道遥 制作咖啡的办法有很多袁 最好喝的还是由咖啡 壶熬制的袁这种咖啡我们叫家庭咖啡遥在咖啡馆里我 们喝到的咖啡袁虽和咖啡壶熬制的咖啡异曲同工袁但 咖啡机制作的咖啡速度更快遥咖啡属于即饮品袁凉了 再加热即隔时再饮袁咖啡的味儿会失去大半遥 在法国喝上一杯美味的正宗咖啡价格从一欧元 到三欧元不等袁 除非是在著名咖啡馆或在星级餐馆 或酒店 袁才 价格 不菲袁 但 每杯 也不会 超过 六欧元 遥 根 据近几年我在中国喝咖啡的经验袁无论在北京尧上海 或者成都袁喝到的咖啡都算不上咖啡袁而且价格高得 可 怕遥 在随 便一 家咖啡馆袁 喝 个咖啡 都要 五欧元 遥 在 我看来不是咖啡原料的问题袁 而是他们不会熬制咖 啡袁尤其缺乏对咖啡文化的理解遥 中国咖啡有点儿像中国的足球袁 还需要深刻地 操练遥 我本人最喜欢贪吃 咖啡 渊caf佴 gourmand冤袁 一杯 浓缩咖啡袁配上几个微型甜点袁那风情袁那味道袁简直 就是神仙过的日子遥这里我附带提一句袁一个喝咖啡 的野老鬼冶袁是绝对不在咖啡里加糖的遥我已有二十多 年的咖龄袁一直保持着喝咖啡加糖的习惯袁除了偶尔 需要用苦涩刺激一下自己袁我就会把糖搁在一边袁只 带着糖的感觉去喝下一杯苦咖啡遥 法国人为什么喜欢咖啡钥简单地说袁咖啡的味道 是任何其他食品都不能代替的袁 这种感觉是一种典 型 的野 独身 冶 感觉遥 咖啡是 独影斗 士袁 无处 不在 袁其 行 踪却难以捕捉遥一个人保证他的生活袁保证他对世界 的独特视野袁这种独立性就是咖啡精神遥尽管我们常 常邀约朋友去喝一杯咖啡袁咖啡是共同的袁味道却是 独立的遥 在中国的日常生活中袁有很多词慢慢消失了袁但 是袁野自私冶这个词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一个贬义词袁 可 是在 法国野 自 私冶 是一个很 优秀的 词遥 从 戴 高乐将 军的一句名言院 你不爱自己的母亲袁 你怎么去爱母 亲 遥 就可略 见一 斑遥 自私 就是 对个性 的管 理袁 从而 使 你融入社会遥 在我看来袁 虽然中国的运动几乎消失 了袁但对外来的食品的接受袁他们仍然保持了搞运动 的 激情 遥群 起而 攻之袁 随 波逐 流袁 把咖啡直 接 搞得 不 像咖啡遥 我要强调的是咖啡的宁静袁 没有宁静袁 怎堪致 远遥喝咖啡和喝茶不一样袁咖啡不能品袁可以闻袁接下 来 就必须喝遥 它 是宁 静催生 的瀑 布袁 从天 而降 袁 到你 想去的最远的地方遥即使偶尔咖啡不给你翅膀袁重重 地摔在岩石上袁也要宁静地望望天空袁拍拍摔痛的屁 股袁继续喝下去袁从一个瀑布喝到另一个瀑布要要 要咖 啡的瀑布遥
5
2015 年 5 月 18 日 星期一 责任编辑 席永君 实习美编 万美琳 校对 胡玉萍
副刊
电话院028-86641711 投稿邮箱院xyjun2005@
>
云中谁寄锦书来
阴 琴心
整理书房的时候袁 在一个闲置了很久的 抽屉里找到一叠信遥 黄色的牛皮纸信封上袁邮 戳的日期是一九九七年袁粗粗一算袁 时间已经 过去了十五年遥 随手抽出了一封袁好看的字迹 排满了几页纸遥 在信尾袁我看见了那样使人凄 惶流泪的一段文字院野十年之后的我们袁 不知 道又在哪里袁各自在忙些什么钥 是否还会是当 初的旧模样钥 噎噎 写给天使般的你袁 有一天 你我也会遭遇成长袁可是请不要落泪袁 不要悲 伤遥 你的笑容一直印在我的心底袁是最最温暖 的阳光遥 冶落款是一个在我记忆里历久弥香的 名字院娟遥 双眼微微有些湿润袁 沉睡多年的记忆在 此刻每一寸都苏醒鲜活了起来遥 一九九七年袁 是我们刚刚走出校门的时 间遥 是终点袁也是起点遥 那时候的你我袁有着不 谙世间疾苦的稚嫩袁 有着种种对未来美好的 向往与憧憬遥 最终袁你因来自家庭方面的各种 因素放弃了继续求学的梦想袁 去了很远的四 川遥 从此袁甜美的友情袁只能于两地书信中无 声地流淌遥 那段时光袁写信尧寄信尧收信俨然成为了我 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与慰藉遥 那时候的我跑得最 勤的地方就是邮局袁因此袁邮局里的工作人员 几乎都认识了我遥 每见我去都老远地招呼袁小 姑娘又来寄信了啊钥 是的袁每次回答他们的时 候我脸上都会显现出无比庄重的神情来遥 贴着不同邮票的信封里袁 承载的是两个 纯真少女细细密密的心事遥 这心事里有快乐袁 有忧伤袁 有羞涩的青春恋歌噎噎它穿越千山 万水袁 穿越各个不同的流域袁 来到你我的面 前遥 我们快乐着彼此的快乐袁忧伤着彼此的忧 伤袁 就这样一路跌跌撞撞互相搀扶着从年少 的岁月里走过遥 这样的鸿雁传书差不多维持了将近两年 的光景袁直到有一天你在信里告诉我袁你的父 亲突然过世了袁 你要用你柔嫩的肩膀担挑起 整个家袁 以后可能会很少有时间给我写信回 信了遥 而我也因为后来的学习越来越繁重袁写 信尧寄信这些在我看来最最温馨美好的事袁便 也渐渐地淡出了我的生活遥 十年说长不长袁说短不短袁但它足以改变 许许多多袁 比如一个人的坚持尧 容颜尧 梦想 噎噎此刻袁回想起来这十几年的光阴袁真的犹 如一场梦遥 岁月更迭袁曾经以为那些永远不可 能更改的事袁那些永远不会分开的人袁都在我 们的生命中渐行渐远袁渐行渐远袁直至最后再 无一点消息遥 尽管此刻袁 我手里捏着的这沓信件已经 发黄袁字迹模糊袁可我一直舍不得丢弃遥 因为 我知道 袁有 了 现 如今 的 电话 尧 短 信尧 电子 邮 件 这些迅捷方便的联系方式袁在以后的岁月里袁 我恐怕很难再收到像这样一笔一划认真书写 的珍贵信件了遥 我是多么的怀念我的那段云中谁寄锦书 来的美好时光啊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