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森豪威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艾森豪威尔
在美军历史上,艾森豪威尔是一个充满戏剧性的传奇人物。
美军历史上,共授予10名五星上将,艾森豪威尔是晋升得“第一快”。
这一军衔潘兴从准将到五星上将用了13年;马歇尔从上校到五星上将用了20年;麦克阿瑟从上校到五星上将用了16年;布莱德雷从上校到五星上将用了9年;阿诺德从准将到五星上将用了12年;欧内斯特·金从上校到海军五星上将用了19年;切斯特、尼米兹从海军上校到海军五星上将用了18年;威廉·哈尔西从海军上校到五星上将用了16年,威廉·莱希从海军上校到海军五星上将用了27年的时间。
而艾森豪威尔他从上校到五星上将仅用了4年的时间!这是他的“第一快”。
那么,艾森豪威尔是怎样当上统帅的?
提起艾森豪威尔当上统帅,必须讲一个人,乔治·马歇尔,因为是乔治·马歇尔这个“伯乐”看上这个“千里马”的。
马歇尔在美国五星上将里面,名列第二,仅次于潘兴。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他担任陆军参谋长,这个职务负责陆军的军政、军令权,当然,他对美国陆军高级军官的人事提名具有全权。
由于罗斯福总统非常信任马歇尔,因此马歇尔提名晋升的军官,罗斯福总统一般照准。
马歇尔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知人善任”。
他随身有一个笔记本,黑皮笔记本,记录着他耳闻目睹的一些有才华、有培养前途的军官的名字和表现,并且有他的评语。
比如,他对巴顿的评语是这样的,他说:“此人能带领部队赴汤蹈火。
”这是第一个评语。
第二个评语:“要用一根绳子紧紧地套住他的脖子”。
第三个评语:“一有装甲部队,立即交给他指挥。
”所以,马歇尔对巴顿的评语是入木三分哪!
只要上了马歇尔黑皮笔记本,就有可能成为更高一级的军官,升官啊!艾森豪威尔就上了马歇尔这个黑皮笔记本。
但是,马歇尔选将有自己的标准。
根据艾森豪威尔自己的回忆录讲,他自己回忆说,马歇尔用人的原则:第一个原则,坚决不用跑官、要官的人。
用我们现在的话“跑官、要官”,不用。
即使是有人给某某人说好话,并且甚至施加压力,也不行。
马歇尔曾经对帮助给一个军官说好话的人说,他说:“如果他是你的朋友,你对他的最大帮助,就是不要在我的面前提起他的名字。
”你给他说好话,我偏不用。
第二、就是不用文过饰非,邀功推过的人。
马歇尔认为,高级军官必须在他们的职权范围内,用自己的结论去思考,去行动,遇有责任就推卸,不可能胜任他们的工作,这是第二个评语。
第三,不用事必躬亲的人。
在马歇尔看来,这种人习惯埋头于琐事,琐碎的小事,他没有能力去处理战争中更重大的问题。
事必躬亲的人,他不用。
第四,是慎用性格粗暴的人。
为什么?这种人通常把坚定有力和蛮不讲理混为一谈。
第五,不用悲观主义者。
马歇尔认为,这种人往往会把困难说得非常可怕,并且特别害怕,用已经掌握的方法去克服困难。
悲观主义者不用。
第六,不用不团结的人。
马歇尔认为,战争不是一个人的事业,不善于团结的人,很难将战争的协奏曲奏好。
所以,艾森豪威尔的个性就非常符合马歇尔的用人标准。
第一件事是1941年夏天,艾森豪威尔在克鲁格手下,就是第3集团军当参谋长,军衔:上校。
当时,这个集团军正搞一次大规模的演习,夏季演习。
这次演习最突出的特点,是后勤协调得好,后勤保障及时、有力。
这个问题在当时美军中是一个大大的难题。
后勤保障问题不协调。
这次演习计划都是艾森豪威尔弄的,马歇尔看了这个之后,他说,后勤保障牵涉面极广,能如此协调得好,得益于事先计划得周密。
于是,这个评价就上了马歇尔这个黑皮笔记本。
这是艾森豪威尔第一次上了他的笔记本。
第二件事,就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艾森豪威尔被调到陆军部工作的第一天发生的事情。
由于艾森豪威尔曾经是在麦克阿瑟办公室工作,在麦克阿瑟办公室工作了6年,对菲律宾防务非常了解,艾森豪威尔和麦克阿瑟本人的关系又非常好,俩人私交很好,但是他们是上下级关系。
所以说,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马歇尔就把他调到陆军部作战指导计划处负责远东事务。
1941年12月7号,太平洋战争爆发;12月10日,艾森豪威尔向马歇尔报到。
报到这一天,马歇尔跟他讲了20分钟,为什么把你调来?然后问他一句话:“我们在远东太平洋行动方针是什么?”就问他这一句话。
如果艾森豪威尔当时就回答是什么,是什么的话,你不问我吗?“知无不言”啊!那么就很可能不会有后来我们见到的艾森豪威尔了。
因为马歇尔最讨厌对重大问题脱口而出的行为--马歇尔认为,这种不加考虑就给予答案的做法,投机的成分很大。
然而,艾森豪威尔却想了片刻,冷静地说:“将军,让我考虑几个小时再回答你这个问题,可以吗?”
马歇尔说:“好!”但是,在他的笔记本里面,艾森豪威尔的名字下面又多了几个字:此人完全胜任准将军衔!这是第二件事情,上他笔记本了。
第三个上了笔记本事情,是在决策美国究竟是“先欧后亚”,还是“先亚后欧”,还是“欧亚并重”的战略问题上。
在这个问题上,艾森豪威尔的表现出色。
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美国上下多数人都认为,应该在太平洋作为美军的主战场。
美国当时建国一百多年,没有挨过打,小日本一下子把太平洋舰队炸得稀里哗啦,美国上下同仇敌忾,要求将太平洋战场作为美军的主战场,把战争重心放在太平洋,先打败日本,再去打希特勒。
然而罗斯福和马歇尔从大战略考虑,必须要“先欧后亚”,先打败希特勒,回过头来再打日本人,把主要作战力量放在欧洲,而不是放在亚洲,不能将美国武装力量化整为零地在太平洋战区作战。
所以,1942年4月7号,马歇尔先到英国访问,和英国人达成了一项联合作战的议案。
回过来之后,他没有对任何人透露议案草案的内容,然后让艾森豪威尔飞往英国做一次实地考察,并对在英国设立美军指挥机构,处理日后征兵等事务提出具体建议。
艾森豪威尔领命飞赴伦敦,10天之后,回国了。
6月8日,他完成了一份报告,就是《给欧洲战区指挥将领的命令》
这个报告,放在马歇尔的办公桌上。
在报告中,艾森豪威尔详细地提出了,美军在欧洲作战,各军兵种统一指挥问题。
艾森豪威尔,我方才谈到,在菲律宾服役6年,他当麦克阿瑟的助手,是6年的时间,对日本人进攻太平洋应该说是最仇恨的了。
因此作为他本人来讲,最应该主张“先亚后欧”战略的。
然而,艾森豪威尔在毫不知情--不知什么呢?不知道马歇尔和英国人签订那个具体的草案的前提之下,马歇尔没有透露啊,让他去飞赴英国啊,他在豪不知情的情况下,不仅坚决主张“先欧后亚”,而且制定了一个非常好的美国赴欧作战统一指挥的报告。
所以马歇尔说,艾森豪威尔不是一个参谋,而是一个卓越的统帅。
于是,马歇尔在听完艾森豪威尔汇报之后,他说了几句话,因为当时艾森豪威尔向马歇尔汇报之后,还提醒马歇尔,提醒马歇尔说什么呢?“请将军再仔细阅读这一份报告,看是否有错误或不当的地方。
”马歇尔回答说:“我当然要阅读,但是你也许是执行这个文件的人;如果是这样的话,你打算什么时候飞赴伦敦?”
那么马歇尔这句话就等于说,未来在欧洲作战的美军将由你艾森豪威尔来统帅。
可是当时,艾森豪威尔还是一个刚刚晋升为少将的军官,刚刚晋升少将。
不仅艾森豪威尔想不到,整个美军,整个美国都想像不到。
因为艾森豪威尔的名字在当时对于美国人太陌生了,他是一个参谋,太陌生了!可是,马歇尔在给罗斯福的提名报告里,有过这么一段话:“艾森豪威尔不仅具有军事方面的学识和组织方面的才能,而且还善于使别人接受他的观点,善于调解不同意见,使人感到心情舒畅,并真心地信赖他。
而这些品德和长处,又恰恰是我们驻欧洲部队统帅所必须具备的素质。
就这样,艾森豪威尔超越了366名美国高级将领,因为当时美国有366名--包括他本人,有367名少将以上军衔的人。
就是说,在他前面还有366名比他资历更老一点的高级将领。
就这样,艾森豪威尔成为美国历史上继潘兴上将之后第二位远征欧洲的统帅。
1942年6月24日,艾森豪威尔离别妻儿老小飞赴伦敦,走马上任。
这就是艾森豪威尔怎样当上盟军统帅的。
他没有打过仗,他就是一个参谋。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共同的胜利。
反法西斯力量在军事行动上统一作战,对于赢得这场战争的进程,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所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是一场联盟作战。
联盟作战不像一般的战争,盟军之间能否在统一指挥下协同行动,意义重大,它不是一个国家,而是好多国家在一起统一指挥下的协同行动。
如果说,只指挥本国的军队作战,那要容易得多。
但是,联盟作战就不一样,他是某一个国家的统帅,在通过某种相应的形式,比如,他当事国最高元首达成了协定,在某种相应的形式的授权下,指挥多国部队进行作战的。
这个难度很大。
为什么?因为各国军队有各国军队的指挥机构,有各国军队的决策方式,包括民族、语言、文化等等因素的影响。
所以,盟国军队之间很容易产生分歧或者是误解。
比如,有些美国军人抱有“救世主”的思想--“我又要来欧洲为你们作战了”,因为一战中,美国人来了。
行为上美国军人就表露出对英国人、对欧洲人不尊重。
有的英国人由于看到本国的女青年对报酬好啊--通俗一点,就是对挣得多的美国军人的青睐,很多本国女性找美国大兵去了,他心里就不平衡。
所以说,对美国军人产生非善意的感觉。
这种例子很多。
当时,美国兵穿着夹克衫,嚼着口香糖,乘着吉普车,在英国大街上逛的时候,整个英伦三岛都非常反感的。
当时英国是绅士国家,当时没有口香糖一说,这些分歧与误解,处理不好,会影响盟军的协同作战的。
然而,这一切艾森豪威尔都做到了,他会处理得好,最后,处理是那么完美,即使是让他最为头疼的几个高级将领也不得不承认:“艾克是一个优秀的指挥,没有他,就没有一台完美的交响乐。
为了解决美国官兵与英国民众的隔阂,艾森豪威尔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来加强美国军人与英国军民的沟通。
比如,他安排美国军人到英国受到德国空袭最严重的地区去视察,让美国军人亲身体验一下英国民众在没有冰箱,没有中央供暖设备,甚至在没有汽车的条件下,怎么依靠少量的食物来生活的,当时是配给制啊!他们是那么没有抱怨。
去看,体味体味。
当时美国第442步兵团的上尉乔治·许埃特在给华顿的自己的妻子,他妻子叫贝蒂·鲁的一封信里边说:“亲爱的,你简直太棒了,你为我生了一个儿子。
从今天起,我有了儿子,我成为了国王。
可是,我喜悦的心情,让今天下午参观伦敦被德国人轰炸的街区搞坏了。
一个女人没有你那么幸运,她在生产时时遭到德国人的轰炸。
她的医生不是用手术刀取出她的孩子,而是德国人用炸弹的弹片划开了她的肚皮,胎儿和这个女人都惨死了。
这幅惨景我一生难忘。
每一个人都在哭泣。
为了我们的儿子,我应该在这里战斗,用我的刀,划破德国人的肚皮。
亲爱的,替我吻吻我的儿子吧!”
那么,艾森豪威尔推出这些举措,还有很多了。
比如,他在军中的《星条旗报》开辟“人民对人民”的专栏,经常发表英国人好客和勇敢的评论文章;他时刻鼓励美国高级将领到英国民众间发表讲话,告知他们前线的概况,增强英国民众的必胜的信心;同时他欢迎英国人邀请美国官兵到他们家里去做客。
对于美国军官和英国军官发生矛盾时,他在处理时,十分注意不要伤害英国人的民族感情。
比如,在北非作战中,巴顿的第2集团军的部下和一个英国人骂起来了,甚至动了手,两个人把状子都告到了艾森豪威尔那里。
当时,艾森豪威尔是北非盟军作战统帅,告到他那里去了。
艾森豪威尔先和两个人说了几句话,然后让英国军官出去了。
回过身他关上门,对美军军官严厉地斥责,他说:“你叫谁‘狗杂种’,都没关系,但我绝不允许你叫‘美国狗杂种’和‘英国狗杂种’。
可是你现在却叫了。
为此,我准备把你送回国--乘一艘慢船回国,并且没人护送你。
”然后,艾森豪威尔就把这件事通报全军,以警大家。
艾森豪威尔这句话:“叫谁‘狗杂种’都没关系,但绝不准说某某人是‘英国狗杂种’,某某人是‘美国狗杂种’。
”很快便在美英军队中成为一句最幽默的语言。
在美军历史上,艾森豪威尔确实是一个充满戏剧性的传奇人物。
在五星上将里,艾森豪威尔出身“第一穷”。
艾森豪威尔出生时,他的父亲除了日常衣物和一些简单的日用品外,一无所有,很穷啊。
艾森豪威尔是美军统率最大战役行动的第一人。
在他之前,在他之后,没有任何一名美军统帅指挥过几百万人规模以上的作战行动。
艾森豪威尔是第一个担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盟军最高统帅,那是在1950年。
艾森豪威尔是美军退役高级将领担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的第一人,到大学当校长。
在五星上将中,艾森豪威尔的前途是“第一大”--他是惟一的一个当上总统的五星上将。
这一位传奇的戏剧般的人物没有巴顿,没有麦克阿瑟那样当过师长,亲身经历过大小恶战无数。
他没有这样,而是一个没有实战经验的领率机关的参谋,从没有实战经验的领率机关参谋,一下子担任盟军统帅。
这位传奇人物当上统帅之后,他的部下许多人的资历都超过他。
可是,他却使得--即使是他原来的上级,也不得不佩服他的智力与能力。
这位传奇人物不仅在军事领域统率得有声有色,而且在外交战线,也将他自己的才干发挥得淋漓尽致,使得最让美国人头疼的温斯顿·丘吉尔也不得不佩服,说他是“英国人最好的朋友”。
总之,艾森豪威尔的经历是非常奇特,甚至奇特得让人匪夷所思。
可是,偏偏这一切在他身上发生了。
联盟作战,指挥权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
一般说来,盟军都希望自己指挥他国的军队,而其他盟军的军队也希望在指挥问题上有所主动。
如果这个问题处理不好,盟军间的关系会搞得非常僵。
艾森豪威尔非常注意这个问题,该用英国军官的时候,一定他要将指挥权交出去。
1943年初,在北非的突尼斯战役中,艾森豪威尔就把参战的美军交给了英国人亚历山大指挥。
当时,艾森豪威尔的北非盟军的副司令是亚历山大他是一个英国人。
对此,美国军官认为不妥,就找艾森豪威尔:“你犯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
”他们提醒艾森豪威尔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潘兴将军就一直拒绝把美军与协约国合并,潘兴将军的威兴由此而建立。
你要向潘兴学,不要和盟军的军队合并,要保持独立。
”
艾森豪威尔当时非常严肃地对这些人讲,他说:“你们说的,我知道。
可是你们忘记了潘兴将军当时对法国元帅福煦说的一句话:‘我们的每一个人,每一枝枪,每一件东西都归您使用--只要您认为恰当就行。
’在战场上,只要能战胜敌人,其他并不重要……这件事不要再议论了,如果有错,我甘愿承担一切后果。
”就是该交出的权利,艾森豪威尔交出了。
实战证明,艾森豪威尔在北非战场把美军交给英军指挥是对的。
英国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直想在地中海地区,集中兵力打德国人。
它认为,整个轴心国是一个“大鳄鱼”,鳄鱼最薄弱的地方是哪儿?是腹部。
所以丘吉尔把这个叫“柔软的下腹部”。
那么,德国轴心国的“下腹部”在哪儿呢?在地中海。
所以说,英国人一直想集中兵力在地中海,同德国人作战,而美国不行。
美国是坚决主张在欧洲大陆开辟第二战场,打败德国人。
艾森豪威尔在北非战场上,让了英国人一步,却为后来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时,赢得了英国人的配合。
这就是一个大战略家的目光,不简简单单的是军人,是战略家。
1944年6月,美国、英国盟军实施诺曼底登陆,正向法国纵深进攻时,正在这个时候,一直难以丢掉那个“柔软下腹部”地中海的英国人又提出,就是丘吉尔。
丘吉尔说:“准备在法国南部登陆的盟军应该调往地中海。
”因为当时盟军先在法国北部诺曼底登陆,然后准备又在法国南部登陆,来解放法国。
他对艾森豪威尔说:“如果不能这样做,我将向国王辞去我首相职务。
”这等于要挟。
艾森豪威尔坚持自己原来的作战计划,坚决反对从欧洲大陆抽调兵力。
他同丘吉尔多次通话,最终说服了丘吉尔放弃自己的决定。
据艾森豪威尔在回忆录里,他谈到了。
他说,我的秘书后来跟我讲,丘吉尔流泪了!他一边抱怨艾森豪威尔不接受自己的意见,一边同意继续在欧洲大陆集中兵力作战。
所以,在原则问题上,艾森豪威尔是不让步的--我该和,则和;和时,保证不骄纵。
该斗,则斗;斗时,保持斗而不破。
艾森豪威尔艺术般地处理了联盟作战的诸多关系,使得这位资历远远低于其他高级将领的人,成为一名卓越的统帅。
所以他成了一位在美国历史上从来没有指挥过如此众多兵力的五星上将。
难得啊!所以英国名将蒙哥马利在评论艾森豪威尔时,他说过这样一句话:“他是一位了不起的最高统帅,一位军事政治家。
我认为,没有其他人能用他的方式,把盟军组合成这样一部能征善战的机器的,并且在许多冲突和干扰成分之间保持平衡。
那么这些成分不时地威胁着我们这艘航船。
”就是干扰这艘船。
所以,蒙哥马利这个评价,点明艾森豪威尔在协调盟军之间的问题上,艺术!
“宽宏大量,性格开朗”这句评语不是别人说的,谁啊?巴顿,是巴顿对艾森豪威尔的评价。
很准确!恰恰反映了艾森豪威尔自己的个性。
前面谈了,艾森豪威尔资历很浅。
1942年7月7号晋升中将的。
而且这个军衔是临时军衔。
就是说,如果他不担任这个统帅,他还退回到原来的军衔。
可是,他挂着临时上将的军衔,到了盟军统帅部的时候,他的副手正式军衔都是上将。
空军司令特德,他的副司令亚历山大,等等--你看,都是上将!所以说,他军衔就比别人矮。
论资历,很多军官也在他之上,如,英国的蒙哥马利在旅长、师长岗位上都干过,作战经验非常丰富;而且当过集团军的军长,巴顿,不仅当过师长与军长,而且是美国装甲兵的创始人,作战顽强、凶猛,当时就有名气了。
可是,艾森豪威尔却使得一切--无论是军衔,还是资历高于他的人,都像一架机器中的螺丝钉一样,发挥自己的作用。
那么艾森豪威尔有什么辙,能够让这些人甘当一个螺丝钉呢?我归纳两个词:宽容与机智。
我们先看看他的宽容。
我举蒙哥马利这个例子。
看看他的宽容,艾森豪威尔的宽容。
蒙哥马利是英国一员虎将,在北非战场上,他竟然打败了大名赫赫的隆美尔,沙漠之狐--隆美尔。
当时,隆美尔是大名鼎鼎啊,他打败了隆美尔。
英国宣传机器将蒙哥马利称之为“战神”,称之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拿破仑”。
既然叫“神”了,就要有神气了。
所以蒙哥马利也认为自己气度不凡,应该负有,也能够负有更大的使命。
于时,他开始和艾森豪威尔“叫板”,他认为自己最适合盟军统帅,你艾森豪威尔不灵。
当时,英国的许多将军也私下议论,蒙哥马利应该成为盟军的统帅。
所以说,蒙哥马利在作战中经常对艾森豪威尔表现出轻蔑的态度。
当时,很多美国人看不下去。
布莱德雷他是美军第12集团军司令,他找到了艾森豪威尔,他说:“如果你想把指挥权交给蒙哥马利,那么你立即给我送回国吧,因为在他手下干,我没有胜利的信念。
”当时,巴顿正在布莱德雷的旁边,他拍了拍布莱德雷,他说:“伙计,如果你不干,我也将和你一起离开。
”这不就是共同施压--一个,蒙哥马利在施压,叫板;美国人内部也看不下去,也向艾森豪威尔施加压力。
你可处理好这件事。
艾森豪威尔笑着说:“没关系,我会有办法处理的。
谢谢!”
那么,他有什么办法?其实,他的办法最简单,也最难做,就是宽容!
在蒙哥马利与自己争夺统帅权的问题上,艾森豪威尔能做的事:大肚能容,容他人难容之事!
在他看来,联盟作战贵在团结,有团结,就有信心;既然能够在一条战线上作战,就有共同点--这就是战胜德国人。
因此,艾森豪威尔非常注意保护蒙哥马利的积极性,不让这员虎将的作战积极性受到伤害。
比如,在诺曼底登陆作战中,蒙哥马利是地面部队的最高指挥官,按照协同,按照当时计划,蒙哥马利是最高指挥官,连布莱德雷也必须听命于他。
当时蒙哥马利是第21集团军群司令官,布莱德雷是第12集团军群司令官。
按照协同,布莱德雷要听蒙哥马利的。
寻么一旦登陆成功之后,巩固登陆场,蒙哥马利必须把这个权交回去。
而且,把地面部队指挥官这个权交回,必须公示、公开宣布。
但是,艾森豪威尔担心,公布他的指挥权重新交回到盟军最高统帅手中,蒙哥马利会因此影响自己的作战积极性。
所以说,一直没有公开宣布,只是暗地里接过指挥权。
当后来蒙哥马利借着“阿登战役”初期盟军失败这个事情,再次抱怨,正是把地面作战的指挥权交回去,才导致这种情况发生。
他抱怨,他责备艾森豪威尔。
这句话等于说:如果我指挥,就不会这样了。
在1944年年末阿登作战中。
这件事情,因为美军伤亡是最惨的。
在阿登战役中,它一开始伤亡了好几万,8万官兵没了。
所以美军就哗然,就对蒙哥马利不满,你在那儿站着说话不腰疼!就责备他。
可是艾森豪威尔还是以宽容,以度量处理了这个问题。
当时,这个事情是影响很大,艾森豪威尔召开了一次记者招待会。
在会上,他首先赞扬了蒙哥马利的作战,赞扬了他的勇敢,然后非常低调地说:“整个作战行动内容太多,不是一位战场指挥官能够处理得了的,我并没有从蒙哥马利那里收回全部的指挥大权,因为指挥大权一直是在最高统帅手中。
”其实这就等于“绵里藏针”地回敬了蒙哥马利,他是说,指挥权从来在我手里,你知道吗!
所以,艾森豪威尔的宽容,就使得蒙哥马利也就没有脾气了。
他没有公开地责备他。
后来,蒙哥马利自己写信给艾森豪威尔,承认自己的错误:“我并不认为我是一个温顺的部下,我喜欢我行我素。
但是您总是在困难和风云变幻的时刻,使我没有发生越轨行动。
您的英明、引导和宽厚的容忍,对我教育极大。
我万分地感谢您!”这是在1945年的时候,蒙可马利写给艾森豪威尔的一封信中的一段话,承认自己的错误。
我个人认为,作为一名盟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有一个衡量他是否成功的尺度。
这就是说,他是否尽量少地使盟军卷入争论。
而艾森豪威尔做到了这一点。
什么是机智?机智是一种能出色地处理意外事件的能力。
战争和其他社会现象不一样,它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偶然性,因此机智对于从事战争职业的人显得是十分的重要。
机智和勇敢是分不开的。
著名的“兵学之父”克劳塞维茨对机智有一句非常好的诠释:“要想不断地战胜意外事件,必须具有两种特性:一种是在茫茫的黑暗中,仍能发出内在的微光,以照亮真理的智力;二是敢于随这种微光前进的勇气。
前者在法语中被形象地称为眼力,后者就是果断。
”这是克劳塞维茨对机智的一个诠释。
那么,对于一个军官,特别是高级军官中,机智就是大智慧。
我们从巴顿和他的关系上看看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