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拣麦穗》教案
《拣麦穗》教案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拣麦穗》教案设计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拣麦穗》教案设计教案教学设计1《拣麦穗》教案设计教案教学设计1. 教案设计简介课程名称:《拣麦穗》教案设计教学内容:课文分析、课文朗读、情感体验、思维训练、评价检测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原著文本中所表达出的思想和情感,并能够从中汲取启示,加强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品格修养和情感表达能力。
时间安排:2课时2. 教学内容设计2.1 课文分析针对《拣麦穗》这篇优美的散文,进行认真的篇章分析。
引导学生通过关注作者采用的叙述方式和叙述结构、文本的主题和中心思想、人物个性描写等方面来深入理解文章。
2.2 课文朗读在学生全体朗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分小组进行分角色的朗读,分析不同角色的言辞,语气等,并在小组讨论后建立初步文字分析框架。
2.3 情感体验在小组中,每个小组按照《拣麦穗》中的不同情感线索,每人朗读自己所分配的情感语段,有无独具一格的个人情感表达,有无透过地域、文化等多种因素,加深了解及培养情感表达能力。
2.4 思维训练利用文段及文中细节,启发学生进行由简入难的多项练习,例如文章思想内涵的概括和归纳、人物性格描写的推论和分析、语言表达技巧的练习和转化等,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思维能力。
2.5 评价检测检验教学效果,分析学生对散文主旨和情感的掌握程度,并且对于一些文学性方面的知识也进行了检测。
全面性评价反映教学过程。
通过评价结果,来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3. 教学方法设计3.1 气氛营造创造舒适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充分发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2 学生主体参与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让学生充分感受教学的乐趣。
3.3 多元化教学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对比分析、读写结合、口语训练等方面进行多元化教学,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4. 实施方案设计4.1 教学方案根据《拣麦穗》的文学特点、学生的教学情况,设计出合适的教学方案,为学生提供一个严谨的教学计划和一个有益的教学过程。
拣麦穗的语文教案
拣麦穗的语文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拣麦穗》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农村生活的艰辛,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1.2 课文梗概《拣麦穗》是一篇描写农村儿童帮助父母拣拾麦穗的小说。
故事发生在一个炎热的夏天,主人公小明和妹妹跟着父母去田野拣麦穗,体验到了农村生活的辛勤和乐趣。
1.3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农村生活的艰辛,并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2.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农村麦收场景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农村生活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朗读课文让学生齐读或分组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韵律和情感。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适时停顿,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3 理解课文(1)小明和妹妹为什么要去拣麦穗?(2)他们在拣麦穗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3)他们收获了什么?3.4 讨论与感悟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农村生活的艰辛,并谈谈自己如何去关爱父母和感恩生活。
第四章:作业布置4.1 抄写课文要求学生抄写课文,以加强他们对文本的熟悉程度。
4.2 家庭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关于如何关爱父母和感恩生活的作文。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对他们的学习态度和能力进行评价。
5.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关注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关爱父母、感恩生活的意识。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课文相关的话题,如农村生活、家庭成员关系等。
让学生通过讨论、调查、采访等方式,深入了解话题,并完成一份研究报告。
《拣麦穗》教学设计6篇
《拣麦穗》教学设计6篇《拣麦穗》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学生自觉阅读习惯的养成。
2、文中纯朴人性之美的感悟。
2、__主题的探讨:作者通过追梦和梦想的破灭来表现人在成长过程中,伴随着社会性的增长而导致美好情感流逝的怅惘之情。
学习活动设计一、教师导语“文学绝不仅是镜子般地反映人们的不自由和争取自由的斗争,而且是不自由态的自由补偿。
受着社会与精神种种羁绊的人们,可以在文学营造的审美世界里获得某种自由感。
”所以在本单元的散文世界里,淡雅的荷塘、朦胧的月色消解了朱自清先生现实世界的惆怅,精神“家园”的追寻体现了冰心老人对爱与美的永恒忆念。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拣麦穗》仍是一篇呼唤爱与美的力作。
幻灯展示有关张洁的内容。
二、阅读习惯养成活动1、交流预习过程中自己关注到的生词。
2、交流预习过程中发现的妙语。
3、交流你对__有疑问的地方。
4、教师幻灯展示应该让学生关注的字词。
三、文本解读活动1、交流阅读课文后整体感受到的作者的感情。
(1)学生阅读课文后交流整体的感受,可以不作理性分析。
提示:惆怅和失落。
(2)通过寻找课文中能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段落将此问题具体明朗化。
①课文:“这又算得了什么呢。
谁也不会为她们叹上一口气,谁也不会关心她们曾经有过的那份幻想,甚至连她们自己也不会感到过分的悲伤,顶多不过像是丢失了一个美丽的梦。
有谁见过哪一个人会死乞白赖地寻找一个丢失的梦呢?”提示:递进句式的运用将作者心中深沉的哀叹表现出来。
反问句式增强了这种惆怅。
②课文:“等我长大以后,我总感到除了母亲以外,再也没有谁能够像他那样朴素地疼爱过我——没有任何希求、也没有任何企望的。
我常常想念他,也常常想要找到我那个像猪肚了一样的烟荷包。
可是,它早已不知被我丢到哪里去了。
”提示:此处是梦想丢失的失落之情。
2、讨论__作者为何会感到惆怅和失落?(1)阅读__的第一个梦,讨论交流农村姑娘的梦与作者惆怅情绪的关系。
①体会农村姑娘边拣麦穗边做梦的生活是非常美好的。
拣麦穗 教案
拣麦穗教案教案标题:拣麦穗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课文《拣麦穗》,学生能够了解农村劳动者的辛勤劳动和对农作物的关心,培养学生对农民劳动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本课文,培养学生对传统农耕文化的认识和尊重,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勤劳精神。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拣麦穗》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2. 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短语。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隐含意义和情感表达。
2. 运用所学知识,写一篇与农民劳动相关的作文。
教学准备:1. 教材:课文《拣麦穗》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3.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课件、练习册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农民劳动的场景,引发学生对农民劳动的思考和讨论。
2. 引导学生回忆上一堂课学习的内容,与农民劳动相关的内容。
Step 2: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拣麦穗》,并回答相关问题。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答问题,并展示各组的答案。
Step 3:词汇学习(10分钟)1. 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短语,并解释其意义。
2. 学生跟读词汇和短语,并进行相关练习。
Step 4:情感教育(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农民劳动的辛苦和对农作物的关心,培养学生对农民劳动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2.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对农民劳动的认识和感悟。
Step 5:写作训练(15分钟)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以《拣麦穗》为题材,写一篇作文,表达对农民劳动的理解和感激之情。
2. 学生互相交流作文,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Step 6: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的收获和进步。
2. 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检查学习效果。
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课后作业:复习课文《拣麦穗》,并写一篇关于农民劳动的感悟文章。
《拣麦穗》教案
《拣麦穗》教案第一篇:《拣麦穗》教案《拣麦穗》教案罗杏娣【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主要作品;掌握文章重点字词。
2.了解作品人物形象的;理解文章讴歌真善美的主题。
3.感悟文中人与人之间纯真无私的爱;感悟作者对人性美的讴歌和追求。
【教学重难点】1.重点:把握文章赞美、追求人间至爱的主题。
2.难点:理解“我”和姑娘们的梦及梦想破灭的涵义;理解文中“小火柿子”和“烟荷包”的象征意义及语言的深刻涵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习作展示,温情导入念读学生有关于童年生活的文章段落。
让学生说说感受。
明明写的是童年快乐的事,为什么读起来却有一种淡淡的伤感呢?(这种日子一去不复返)一位女性作家张洁也写了一篇关于童年的散文,不知道是否也会给同学们同样的感受呢?(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写了哪些内容?(拣麦穗,梦想,破灭)虽然我的梦想也同样破灭了,但我与老汉之间的故事让人动容。
(三)细读课文,赏析品悟1.分角色朗读我与老汉之间的部分注意人物形象的特点2.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问题:我是一个怎样的女孩?答:天真无邪、懵懂纯真。
问题: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答:慈爱、善良、漂泊、历经沧桑。
问题:老汉是真的想娶“我”吗?怎样理解老汉对“我”的爱?不是。
老汉对“我”的爱是出于对“我”的怜爱,是没有任何希求,也没有任何企望的,这是人间至善、至美的爱,也是作者所讴歌和追求的爱。
3.第三部分老汉的去世。
默读40-47段,思考问题(1)“烟荷包”在文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为什么作者常常想找到那个象猪肚子一样的烟荷包?(对老汉的思念与感恩之情、对自己纯真童年的缅怀、代表了作者对人类美好情感和美好事物终究会逝去的惆怅、对于逝去的美好的一切仍然抱有的不灭的怀念与追求)(2)小火柿子象征着什么?寄托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小火柿子象征着生命力顽强的美好事物。
寄托了“我”对至纯、至善、至美的爱的向往与追求。
)(3)我仍旧站在那棵柿子树下,望着树梢上那个孤零零的小火柿子。
《拣麦穗》教案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拣麦穗》教案设计教案教学设计《拣麦穗》教案设计教案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的:1.理解“我”与卖灶糖老人之间的“恋情”,思考人与人之间怎样相处的问题,感悟贯穿全文的纯朴的人性美。
2.学习本文通过环境描写刻画人物心理和情感的写法,学习本文生动传神的语言。
3.培养理解人物形象、作品主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及作者的情感三、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简介作者及背景;学习理解课文,思考人与人之间怎样相处的问题,感悟贯穿全文的纯朴的人性美。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童年是美丽的梦,童年在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中都或多或少的给我们留下了挥之不去的思绪,今天我们来学习张洁的<拣麦穗>看她给我们展示的又是怎样的童年?(二)研习课文1.速度课文,看看全文三部分的内容各写什么?概述其主要内容。
【1.写村姑们拣麦穗准备嫁妆的梦想及结婚后梦想的幻灭。
2.写天真的我与卖灶糖的老汉的“恋爱”。
3.写我对老汉浓浓的依恋和怀念。
】2. 村姑们拼命的拣麦穗,辛勤劳动的目的是为了什么?【为了换取嫁妆,寻觅幸福】3.她们的痴想跟她们的现实一样吗?对此她们持什么态度?【“她们会突然发现那些痴想全都变了味儿”,她们要嫁的那个男人,和她们所想像的又是多么不同。
“但她们还是依依顺顺地嫁了出去”,也不会过分的悲伤,--憧憬过的美丽、幸福的梦想的破灭,给人以难言的、悲凉和苦涩的心情,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她们那种麻木、顺受的姿态,以及她们从此以后不再梦想、也没有梦想的灰暗人生。
】4.文章的主人公是"我",但是为什么文章开头却由姑娘们写起作者这为什么?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这是作者给我们交代的文章一个大背景,在这个表面美好,实则灰暗的背景下,作者不仅巧妙的暗示了世俗婚姻的愚昧和广大农村妇女在爱情婚姻方面的不幸,更哀叹了美好事物的易逝。
作用:这个背景给全文定下了一个令人伤心、惆怅的基调,也为后文写“我”天真的“恋”情作铺垫和映衬。
《拣麦穗》教案
《拣麦穗》教案教案:拣麦穗一、教学目标:1.了解麦穗的形态特点和采摘方法;2.培养学生观察、动手实践和团队合作能力;3.引导学生积极体验农田劳动的辛苦和乐趣。
二、教学重点:1.麦穗的形态特点和采摘方法;2.培养学生观察、动手实践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1.麦穗样本和实物;2.相关图片和视频;3.提前准备好采摘所需的工具。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 (5分钟)1. 与学生分享一个与农田劳动相关的小故事或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引导学生讨论麦穗是什么,以及麦穗的用途。
Step 2:了解麦穗的形态特点和采摘方法 (15分钟)1. 展示麦穗样本和实物,让学生观察麦穗的形态特点,并引导他们描述麦穗的颜色、形状和结构。
2. 结合图片和视频,介绍麦穗的生长过程和采摘方法。
3. 与学生一起讨论麦穗的采摘时间和注意事项,如防止弄伤自己,避免伤害植株等。
Step 3:现场实践 (30分钟)1. 带领学生走进学校或附近的农田,让他们亲自体验采摘麦穗的过程。
2.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里有一个领导者指导其他成员采摘麦穗。
领导者负责观察和指导,其他成员负责实际操作。
3. 提醒学生注意安全,采摘时要轻轻拧动麦穗,避免将其弄碎或损坏。
Step 4:总结和评价 (10分钟)1. 让学生归纳麦穗的形态特点和采摘方法。
2. 分享学生在采摘过程中的体验和收获。
3. 鼓励学生就农田劳动与我们日常生活的联系进行思考,以及它们对社会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请学生在家庭中观察和探索农田劳动的其他方面,并写下自己的观察和体验。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实地采摘麦穗,使他们亲身体验农田劳动的辛苦和乐趣,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动手实践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图片、视频和实践,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生动和有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思考,加深了他们对农田劳动的认识和理解。
改进的地方是可以多安排一些与农田劳动相关的活动,如种植蔬菜、捕鱼等,从而更加全面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拣麦穗教案(共5篇)
拣麦穗教案(共5篇)第1篇:拣麦穗教案高一语文备课组课堂教学设计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_.《拣麦穗》教案(高一语文备课组课堂教学设计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明确:“我”:和姑娘们;我:嫁卖灶糖老汉姑娘们:换取嫁妆,憧憬幸福的婚姻;梦想破灭;我:寄托对人间至真、至善、至美的信念;姑娘们:麻木、顺受.3.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明线,暗线)明确:明线:拣麦穗;暗线:爱。
汇成一曲催人泪下的人间挚爱的歌.板书设计:文章结构(姑娘们拣麦穗或姑娘们的梦想)(我要嫁卖灶糖的老汉或我的梦)(卖灶糖的老汉去了或梦幻的破灭)全文线索明线:拣麦穗;暗线:爱。
作业布置:做《新坐标》预习导案。
教学后记:_.《拣麦穗》教案(高一语文备课组课堂教学设计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主备课人:朱小剑审核:胡朝峰组员:杨得义胡朝峰尹薇朱小剑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生动传神的语言,纯净朴素的语言风格,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感悟贯穿全文的纯朴的人性之美。
2.体味作者对农村妇女命运的感伤,仔细感悟贯穿全文的纯朴的人性之美,体会文中作者蕴涵的思想情感。
走向高考通过对“烟荷包”的分析,把握作品的细节描写,体会其语言魅力,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教学难点理解并学习细节描写,理解象征手法。
通过揣摩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提高审美赏析能力。
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法,讲解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幻灯片授课时间: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上节课内容,从全文内容入手导入到对具体的细节描写的鉴赏。
二.赏析全文。
㈠精读高一语文备课组课堂教学设计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那棵树的顶梢梢上,还挂着一个小火柿子。
小火柿子让冬日的太阳一照,更是红得透亮。
那个柿子多半是因为长在太高的枝上,才没有让人摘下来。
真怪,可它也没让风刮下来,让雨打下来,让雪压下来.……我仍旧站在那棵柿子树下,望着树梢上那个孤零零的小火柿子。
它那红得透亮的色泽,依然给人一种喜盈盈的感觉。
……(高一语文备课组课堂教学设计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4课《拣麦穗》教案
11.拣麦穗◎课前自主【走进作者】张洁,当代女作家,原籍辽宁,1937年生于北京。
著有《沉重的翅膀》、《方舟》、《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等。
张洁早期散文创作,往往直接追求、呼唤爱与美。
在以童年生活为主的“大雁系列”中,作者描述了一个憨知、纯朴的女孩“大雁”追逐美好的人与事的故事,《拣麦穗》就是其中的一篇。
【课文初探】1、文章主写的是回忆“我”拣麦穗的事,为什么要在开头部分讲述农村姑娘拣麦穗时的梦呢?2、作者在作品中,渴望用自己的笔帮助读者走向充满同情、友爱、关怀、信任的纯净世界。
试说说本文的主旨。
◎堂上演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麝香慑服校舍涉世未深十恶不赦B.信笺兼容悭吝间不容发三缄其口C.抗洪伉俪坑骗引吭高歌沆瀣一气D.瞳孔彤云侗族初日瞳瞳悲恸欲绝【课内文段精析】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当我刚刚能够提着一个篮子歪歪趔趔地跑路的时候,就跟在大姐姐们身后拣麦穗了。
对我来说,那篮子未免太大,总是磕碰着我的腿,时不时就让我跌上一跤。
我也很少有拣满一个篮子的时候。
我看不见田里的麦穗,却总是看见蚂蚱和蝴蝶。
而当我追赶它们的时候,拣到的麦穗,还会从篮子里掉回地里去了。
有一天,二姨看着我那盛着稀稀拉拉几蔸麦穗的篮子说:“看看,我家大雁也会拣麦穗了。
”然后她又戏谑地问我:“大雁,告诉二姨,你拣麦穗做啥?”我大言不惭地说:“我要备嫁妆哩!”二姨贼眉贼眼地笑了,还向围在我们周围的姑娘、婆姨们眨了眨她那双不大的眼睛:“你要嫁谁嘛?”是呀,我要嫁谁呢?我忽然想起那个卖灶糖的老汉。
我说:“我要嫁那个卖灶糖的老汉!”她们全都放声大笑,像一群鸭子一样嘎嘎地叫着。
笑啥嘛!我生气了。
难道做我的男人,他有什么不体面的地方吗?卖灶糖的老汉有多大年纪了?我不知道。
他脸上的皱纹一道挨着一道,顺着眉毛弯向两个太阳穴,又顺着腮帮弯向嘴角。
那些皱纹,给他的脸上增添了许多慈祥的笑意。
他的头,剃得光光的,像半个葫芦。
七年级语文上册《拣麦穗》教案3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拣麦穗》教案3篇七年级语文上册《拣麦穗》教案1上课之前,我参看了很多的资料,包括别人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但发现大多雷同,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只停留在“对人间真情的呼唤”这个点上,我总觉得不能体现文本淡淡的忧伤的感情基调。
我又找了一些对作品解读的资料来看,最后,我把教学目标定位在以下三个方面:1、捕捉体味作品蕴含的复杂的思想感情,深反思层解读文中“梦想”的内涵,探讨悲剧的“人性”主题;2、领略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感受文章含而不露的忧伤之美;3、品味作品的语言,借鉴文章通过有特色的景物描写、叙述语调来营造氛围、表现情感的写作手法。
把教学的重难点定位在“感悟文章含而不露的忧伤之美”上。
首先初步感知作品的感情基调,接着深入解读作品的思想内容,然后思考探究作品的深层意蕴(小组合作),先解读农村姑娘的“梦”,后解读“我”的“梦”,再比较农村姑娘的梦和“我”的梦有何异同,探究童年的梦想对于人生有何意义,如何理解作者的忧伤和惆怅?最后重点选取两个片段鉴赏作品语言。
结尾的拓展部分考虑到本文风格特殊,感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设计时选取了一首课外的风格相近的小诗来辅助阅读,并且通过诗歌的创作来进行阅读的延伸,在读写的能力训练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用时两个课时,较好地完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入选中学课本的散文都是文质兼美、风格独特的美文,作为语文教师,如果我们能够把握住散文作品的基本规律,对组织和引导学生阅读、理解、把握和赏析散文有着重要作用。
尽管是新课标下的教学,也不能架空文本盲目拓展探究,首先还得立足于传统意义上的文本解读,在解读中培养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
散文的美首先在于意境美、情感美。
本文是一篇意蕴丰富的美文,所以教学设计把感悟作品含而不露的忧伤之美作为重点。
当然,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让自己进入意境,对作品有深刻透彻的理解,这样才能带领学生走进作品。
在感受作品、产生共鸣的基础上,带着强烈的感情,把意境传导到学生的情感之中,使师生双方与作者作品双方的思绪自然而然地协调起来。
《拣麦穗》的教案
《拣麦穗》的教案《拣麦穗》的教案(通用9篇)《拣麦穗》的教案篇1教材: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材理解:《拣麦穗》是一篇富有哲理性的记事散文,作者用一种舒缓从容而略带伤感的语调叙述童年的往事,渴望用自己的笔帮助读者走向充满同情、友爱、关怀、信任的纯净世界,在此文中让我们体会到人性的至真、至纯、至美。
教学设想:此文是一篇基本阅读课文,全文虽较长,但大部分是人物的对话,相对来说比较浅显,教师对此文可以大胆的尝试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把握,培养学生一种仁爱思想。
教学目标:1、把握文本的感情基调,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本文的语言描写、细节描写。
教学重点与难点:把握的主旨,树立仁爱思想。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歌曲《童年》,让学生回想在童年时最让他们动心及难忘的事。
二、学习目标展示:1、把握文本的感情基调,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本文的语言描写、细节描写。
三、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文本思考下面几个问题)提问:1、写了什么故事?2、你读后是一种什么心情,哭?笑?……3、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四、反馈评价:1、写了什么故事?读后的心情?一、背景农村姑娘纯真的梦和梦想破灭拣麦穗(忧伤) 二、我的梦“我”和卖灶糖老汉的纯真情谊以及对其的怀念五、问题探究:1、了解作者。
张洁:我国现当代著名的女作家。
小说散文集有《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小说集《祖母绿》。
而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获得全国第二届茅盾文学奖(作品以“爱”和“美”为创作主题)。
2、请找出大雁与卖灶糖老汉的对话,及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学生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通过细节描写,概括人物形象。
思考为何二个不同性格的人物作者能将他们联系在一起。
(爱)3、(反馈评价)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在这一老一少之间,联系他们的纽带只是一句所有人都不当真话的小孩稚言,而老人却为一个贪吃的孩子付出了他朴素的爱;也因为童言无忌,“我”使一位饱经生活风霜的老人在孤独中品味到了一丝温情。
《拣麦穗》教案
《拣麦穗》教案教案:《拣麦穗》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阅读并理解课文《拣麦穗》。
2.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尊重劳动、团结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表达对于劳动的态度和看法。
2.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
三、教学准备:1. 这篇课文的课本、教师课件和PPT。
2. 针对课文的相关问题和练习。
四、教学过程:导入:1. 向学生介绍《拣麦穗》这篇课文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 引导学生讨论关于劳动和团结合作的话题,激发学生对于课文的兴趣。
阅读理解:1. 让学生先默读课文,然后找一个同桌交流他们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2. 整体阅读课文,确保学生能够理解主要事件和情节。
教师可逐句解读和解释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他们对于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拓展练习:1. 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们分工合作,制作一份关于《拣麦穗》的海报或小册子,展示他们对于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并设计问题供其他同学回答。
2. 鼓励学生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绘画、写作、演讲等表达对于劳动和团结合作的态度和看法。
归纳总结:1. 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归纳总结课文传达的主要思想和情感。
2. 应用这篇课文,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与现实生活相关的问题,例如,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参与过类似的团结与合作的活动。
五、课堂延伸:1. 给学生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或作品,来扩展学生对于劳动和合作的理解和体验。
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实际劳动场所,如农田、工厂等,以深化学生对于劳动的理解和尊重。
六、课堂小结:1. 针对本节课的目标和重点,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
2. 引导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学习体会进行反思和总结。
七、作业布置:1. 让学生完成与《拣麦穗》相关的练习和问题,如课后习题、写作等。
2. 鼓励学生阅读其他类似主题的文章或故事,并写一篇读后感。
八、教学反思:通过学生的表现和课堂情况,评估学生对于《拣麦穗》的理解和感受,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拣麦穗》教学设计
《拣麦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小说《拣麦穗》的情节和主题。
2. 学习分析小说中的语言技巧和写作手法。
3.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和分析小说《拣麦穗》中的情节和主题。
2. 学习分析小说中的语言技巧和写作手法。
3. 阅读小说并进行文学鉴赏。
教学难点:1. 分析小说中的语言技巧和写作手法。
2. 进行文学鉴赏,理解小说的情节和主题。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引入小说《拣麦穗》的背景和作者的简介。
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小说有初步的了解。
Step 2 阅读和讨论让学生阅读小说《拣麦穗》,并在阅读后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小说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可以给予一些问题引导讨论,如:故事中的主人公面对的困境是什么?他如何面对和解决这些困境?小说的情节和主题是什么?Step 3 分析语言技巧和写作手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语言技巧和写作手法,如描写、对话、反思等。
教师可以选取一段文本,和学生一起分析其中的感觉描写、对话和心理描写等手法,并让学生探讨这些手法对于小说情节和主题的作用。
Step 4 文学鉴赏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从情节、写作手法、语言运用等方面分析小说的价值和意义。
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的观点和体会,也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小说的阅读体验、对人生的启示等。
Step 5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并给予学生比较肯定的评价。
同时,鼓励学生在以后的阅读中多关注小说的情节和主题,注重对语言技巧和写作手法的分析和理解,从而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阅读其他名著,如《红楼梦》、《西游记》等,并分析其中的情节和主题。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阅读活动,让学生相互分享自己喜欢的小说,并进行文学交流。
Step 1 导入从课堂一开始,教师应该以简洁明了的方式介绍小说《拣麦穗》的背景和作者的简介。
讲解麦田里的农民工生活,描述故事背景中的贫困和压迫,使学生对小说有初步的了解。
《拣麦穗》
《拣麦穗》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拣麦穗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
让学生了解拣麦穗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拣麦穗工具。
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拣麦穗姿势和动作。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农业劳动的尊重和热爱。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互助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内容拣麦穗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拣麦穗的工具和设备。
拣麦穗的技巧和要领。
拣麦穗的安全注意事项。
2.2 教学资源拣麦穗工具和设备的实物展示。
拣麦穗的视频教程。
拣麦穗的安全宣传材料。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堂导入通过引入农业生产的背景,引起学生对拣麦穗的兴趣和重视。
向学生提问,了解他们对拣麦穗的已有知识和经验。
3.2 教学演示展示拣麦穗工具和设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其外观和功能。
进行拣麦穗的示范操作,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姿势和动作。
3.3 实践练习分组让学生进行拣麦穗的实践练习,给予个别指导和纠正。
设置拣麦穗的比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
3.4 知识巩固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让学生互相交流拣麦穗的心得和经验。
回答学生的问题,解答他们的疑惑。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自主评价让学生填写自评表,评价自己在拣麦穗实践中的表现和进步。
鼓励学生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4.2 同伴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对方在拣麦穗实践中的表现和技巧。
鼓励学生给予正面的反馈和鼓励,培养团队合作和互助精神。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和记录家人或周围人在拣麦穗时的姿势和动作。
5.2 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农场或农业生产基地,亲身体验拣麦穗的实际操作。
邀请农业专家或农民来校讲座,分享拣麦穗的技巧和经验。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教学观察在实践练习过程中,教师应观察学生的动作是否规范,是否掌握了拣麦穗的技巧。
记录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包括速度、准确性以及团队合作情况。
6.2 学生作品评价评价学生的课外活动参与情况,以及他们在参观农场或听讲座时的表现。
拣麦穗教案
拣麦穗教案拣麦穗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麦穗的形态特征以及麦穗在诗词中的象征意义。
2.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与分享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学生理解麦穗在诗词中的象征意义以及诗词中的运用。
2.学生能够通过观察麦穗的形态特征来进行想象与表达。
3.学生能够合作与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想象。
三、教学准备1.麦穗的样本。
2.一首以麦穗为主题的经典诗词。
3.几张图片展示麦田的景象。
4.几张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记录表。
四、教学过程1.引入(1)教师出示几张麦田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麦田的景象,并提问:“你们看见了什么?”(2)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麦田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什么?”(3)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麦穗样本,介绍麦穗的生长过程和形态特征。
2.学习(1)教师朗读一首以麦穗为主题的经典诗词,让学生听诗词表达麦穗的美好和象征意义。
(2)学生跟读诗词,并对其中含义不明的词语进行解释。
(3)教师提问:“麦穗在这首诗词中是怎样的个体才具有象征意义的?”(4)学生结合自身理解进行回答,并互相分享自己的思考。
3.操作(1)教师分发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记录表,让学生观察和描述麦穗的形态特征。
(2)学生相互搭档,合作进行观察和讨论,并在记录表上进行记录。
(3)合作完成后,学生找一个合作伙伴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想象。
(4)学生归类总结观察和想象结果,并进行展示和讨论。
4.拓展(1)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设计一个以麦穗为主题的诗词。
(2)学生朗读自己设计的诗词,并用图画或文字来呈现。
(3)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和评价。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麦穗在诗词中的象征意义,掌握了观察和描述麦穗的能力,并培养了合作与分享的精神。
六、作业布置请同学们回家后观察并收集与麦穗相关的诗词,明天上课时准备好,并做好阅读和剖析准备。
七、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麦穗的形态特征和象征意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培养了观察和表达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4《拣麦穗》教学设计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4《拣麦穗》教学设计中职语文《拣麦穗》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理清文章思路,讨论完成练习一。
本课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9段) 直接入题,叙写农村姑娘拣麦穗时的幻梦及幻梦的破灭。
第二部分(第10—41段) 回忆“我”童年拣麦穗的幻梦,以及从卖灶糖的老汉那里得到关爱。
第三部分(第42段) 卖灶糖的老汉去世后“我”的怀念及思考。
(二)把握各部分内容。
各部分导读参考:第一部分1.为什么要写农村姑娘拣麦穗时的梦?它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2.一连三问:“她想的是什么呢”“她想的是什呢”“唉,她能想什么呢”是否重复,有什么作用?3.如何理解“这算得了什么呢”“有谁见过哪一个人会死乞白赖地寻找一个梦呢”等语句?4.这一部分在全文起到什么作用?(三)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一、四与《练习册》中的“基础知识”。
第二课时引导学生研读课文细节,着重揣摩语句。
(一) 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1.如何理解老汉和大雁之间的情感?2.文章细致地描写了大雁与卖灶糖老汉的对话,这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3.“烟荷包”中寄托了我怎样的感情?为什么常常要想找到那个像猪肚子一样的烟荷包?4.大雁的梦最终也破灭了,是不是说明她和那些姑娘们一样呢?为什么?(二) 组织学生揣摩语句,讨论完成练习三。
(三)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二、三与《练习册》。
方案二着眼于从整体把握课文重点内容,其余让学生自己课下体会。
用一课时。
布置预习:在“阅读提示”指导下,通读全文,思考练习一。
教学过程:(一) 引导梳理课文思路,把握各部分的内容。
1.介绍。
2.组织学生讨论课后练习一,然后教师总结。
(二) 引导学生精读重点小节,深入分析的思想感情。
1.指定学生朗读课文第8、9段,讨论:(1) “拣呀、缝呀、绣呀”似乎与前文有些重复,换成“当初”,不是更简洁吗?“依依顺顺”一词表明了什么?(2) “这算得了什么呢”“有谁见过哪一个人会死乞白赖地寻找一个梦呢”表明作者怎样的感情?2.指定学生朗读课文第10段—33段,讨论:如何理解老汉和大雁之间的情感?3.指定学生朗读课文第35段,讨论:“烟荷包”中寄托了我怎样的感情4.指定学生朗读课文第42段,讨论:(1) 为什么常常要想找到那个像猪肚子一样的烟荷包?(2) 大雁的梦最终也破灭了,是不是说明她和那些姑娘们一样呢?为什么?(三) 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拣麦穗◎课前自主【走进作者】张洁,当代女作家,原籍辽宁,1937年生于北京。
著有《沉重的翅膀》、《方舟》、《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等。
张洁早期散文创作,往往直接追求、呼唤爱与美。
在以童年生活为主的“大雁系列”中,作者描述了一个憨知、纯朴的女孩“大雁”追逐美好的人与事的故事,《拣麦穗》就是其中的一篇。
【课文初探】1、文章主写的是回忆“我”拣麦穗的事,为什么要在开头部分讲述农村姑娘拣麦穗时的梦呢?2、作者在作品中,渴望用自己的笔帮助读者走向充满同情、友爱、关怀、信任的纯净世界。
试说说本文的主旨。
◎堂上演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麝香慑服校舍涉世未深十恶不赦B.信笺兼容悭吝间不容发三缄其口C.抗洪伉俪坑骗引吭高歌沆瀣一气D.瞳孔彤云侗族初日瞳瞳悲恸欲绝【课内文段精析】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当我刚刚能够提着一个篮子歪歪趔趔地跑路的时候,就跟在大姐姐们身后拣麦穗了。
对我来说,那篮子未免太大,总是磕碰着我的腿,时不时就让我跌上一跤。
我也很少有拣满一个篮子的时候。
我看不见田里的麦穗,却总是看见蚂蚱和蝴蝶。
而当我追赶它们的时候,拣到的麦穗,还会从篮子里掉回地里去了。
有一天,二姨看着我那盛着稀稀拉拉几蔸麦穗的篮子说:“看看,我家大雁也会拣麦穗了。
”然后她又戏谑地问我:“大雁,告诉二姨,你拣麦穗做啥?”我大言不惭地说:“我要备嫁妆哩!”二姨贼眉贼眼地笑了,还向围在我们周围的姑娘、婆姨们眨了眨她那双不大的眼睛:“你要嫁谁嘛?”是呀,我要嫁谁呢?我忽然想起那个卖灶糖的老汉。
我说:“我要嫁那个卖灶糖的老汉!”她们全都放声大笑,像一群鸭子一样嘎嘎地叫着。
笑啥嘛!我生气了。
难道做我的男人,他有什么不体面的地方吗?卖灶糖的老汉有多大年纪了?我不知道。
他脸上的皱纹一道挨着一道,顺着眉毛弯向两个太阳穴,又顺着腮帮弯向嘴角。
那些皱纹,给他的脸上增添了许多慈祥的笑意。
他的头,剃得光光的,像半个葫芦。
当他挑着担子赶路的时候,后脑勺上的长长的白发,便随着颤悠悠的扁担一同忽闪着。
1.分析当时的“我”的形象。
为什么“我看不见田里的麦穗,却总是看见蚂蚱和蝴蝶”?2.我为何要嫁给卖灶糖的老汉?3.仿照对卖灶糖的老汉的描写,也描写一位老人的形象。
(100字左右)【课外文段精析】我的四季张洁①生命如四季。
②春天,我在这片土地上,用我的细瘦的胳膊,紧扶着我锈钝的犁。
深埋在泥土里的树根、石块,磕绊着我的犁头,消耗着我成倍的体力。
我汗流浃背,四肢颤抖,恨不得立刻躺倒在那片刚刚开垦的泥土之上。
可,我懂得我没有权利逃避,我不应白白地耗费时间,去无尽地感慨生命的艰辛,我要做的是咬紧牙关,闷着脑袋,拼却全身的力气,压到我的犁头上去。
③我怀着希望播种。
每天,我望着掩盖着我的种子的那片土地,想象着它将发芽、生长、开花、结果,如一个孕育着生命的母亲,期待着自己将要出生的婴儿。
我知道,人要是能够期待,就能够奋力以赴。
④夏日,我曾因干旱,站在地头上,焦灼地盼过南来的风,吹来载着雨滴的云朵,求它给我一滴雨。
如同想要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大地,那是什么样的痴心妄想!我终于明白,我只能在我赖以生存的这块土地上,寻找泉水。
⑤没有充分地准备,便急促地上路了。
历过的艰辛自不必说它。
要说的是找到了水源,才发现没有带上盛它的容器。
仅仅是因为过于简单和过于发热的头脑,发生过多少次完全可以避免的惨痛的过失——真的,那并非不能,让人真正痛心的是在这里:并非不能。
我顿足,我懊悔,我哭泣,恨不得把自己撕成碎片。
有什么用呢?再重新开始吧,这样浅显的经验却需要比别人付出加倍的代价来记取。
不应该怨天尤人,会有一个时辰,留给我检点自己!⑥我眼睁睁地看过,在无情的冰雹下,我那刚刚灌浆、远远没有长成的谷穗,在细弱的稻秆上摇摇摆摆地挣扎,却无力挣脱生养它,却又牢牢地锁住它的大地,永远没有尝受过成熟是什么一种滋味,但夭折了。
⑦我曾张开我的双臂,为我的青苗遮挡狂风、暴雨、冰雹……善良过分,就会成为糊涂和愚昧。
厄运只能将弱者淘汰,即使为它挡过这次灾难,它也会在另一次灾难里沉没。
而强者会留下,继续走完自己的路。
⑧秋天,我和别人一样收获。
望着我那干瘪的谷粒,心里有一种又酸又苦的欢乐。
但我并不因我的谷粒比别人干瘪便灰心或丧气。
我把它们捧在手里,紧紧地贴近心窝,仿佛那是新诞生的一个自我。
⑨富有而善良的邻人,感叹我收获的微少,我却疯人一样地大笑。
在这笑声里,我知道我已成熟。
我已有了一种特别的量具,它不量谷物只量感受。
我的邻人不知和谷物同时收获的还有人生。
我已经爱过,恨过,欢笑过,哭泣过,体味过,彻悟过……细细想来,便知晴日多于阴雨,收获多于劳作。
只要我认真地活过,无愧地付出过。
人们将无权耻笑我是入不敷出的傻瓜,也不必用他的尺度来衡量我值得或是不值得。
⑩到了冬日,那生命的黄昏,难道就没有什么事情好做?只是隔着窗子,看飘落的雪花,落寞的田野?不,我还可以在炉子里加上几块木柴,使屋子更加温暖;我将冷静地检点自己:我为什么失败,我做错过什么,我欠过别人什么……但愿只是别人欠我,那最后的日子,便会心安得多!(11)再没有可能纠正已经成为往事的过错。
一个生命不可能再有一次四季。
未来的四季将属于另一个新的生命。
(12)但我还是有事情好做,我将把这一切记录下来。
我相信,多数人将会理解。
他们将会公正地判断我曾做过的一切。
(13)在生命的黄昏里,哀叹和寂寞的,将不会是我!1.结合全文,分别概括人生四季的含义。
2.第⑤自然段写道:“不应该怨天尤人,会有一个时辰,留给我检点自己!”其中(1)“不应该怨天尤人”是针对什么现象而言?(2)“一个时辰”具体指的是什么?(3)如何理解“检点自己”?3.在本应收获的季节,收获的是“干瘪的谷粒”,却又有“新生”的感觉。
作者为什么有这种感觉?4.下列对文章的评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A.作者面对失败的人生作出有益的思考,告诉人们:失败并不可怕,关键是要在失败中总结教训,检点自己。
B.第二段写“细瘦的胳膊”“锈钝的犁”和贫瘠的土地,主要是为了表现人生奋斗起点的艰难,为后文写收获做铺垫。
C.面对夏日的干旱,文章写为禾苗求雨、求水和用身体为稻秆遮挡风雨冰雹的行为,主要是为了具体说明成熟和收获是需要不断奋斗,在奋斗中,除了艰辛,甚至还会伴有愚蠢的错误。
D.在冬日的黄昏,作者感叹生命的沉重,寄望于未来的人生四季,相信人们会公正地判断自己所做的一切。
E.文章用象征手法,具体阐释了人生四季的含义,突出了人生的过程和由此带来的感悟。
作者并未回避人生的艰辛和失败,尽管如此,依然显示了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拓展提升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浣衣豢养环视幻化无方B.甚至渗水剩货大成至圣C.研究房檐蜿蜒妍媸毕露D.慈悲杯盘婢女众口皆碑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为了小区的事,他们常常在一块儿,一个心愿就是让业主们满意。
②杨万里的绝句,虽然意象疏简,但那无穷的莲叶和那映日的荷花却能,构成优美丰满的意境。
③进入高三,各科通过专题复习,大大提高了同学们的答题能力,但是也会碰到一些让我们棘手的题目。
A.商讨相映成趣进而/偶然B.商量相映成趣从而/偶尔C.商讨相得益彰进而/偶然D.商量相得益彰从而/偶尔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公司订立了规章制度,培训了上岗人员服务质量差强人意。
B.几年来厂长和书记相敬如宾,配合默契,在全大的凝聚力。
C.社区建立十年来,他走家串户,问寒问暖,帮助下岗人员和困难家庭的事真是擢发难数。
D.由于走得太慌,她没有带上门,让小偷轻易登堂入室走了她心爱的笔记本电脑.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考察美国几所中学,使这些中国校长们的教育教学理念悄然地发生着变化.B.神舟六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又向前大大跨进了一步,炎黄子孙不能不为之骄傲自豪。
C.专业水平高,交际能力强,性格是否开朗亲和,构成一个人在事业中发展的有利条件。
D.最近,巴基斯坦等东南亚国家发生了强烈地震,我国政府应邀派出了救援队,已奔赴灾区,参与求援行动。
5.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文字的内容,不超过25字(飞船的名称可简称为“神五”,“神六”)(4分)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返回后反映,神舟飞船乘坐非常舒适,感觉很满意。
但是有两个小的技术细节需要改进,一是返回舱舷窗的位置让他在观察时感到别扭;二是飞船上用来收集杂物的袋子,地面上感觉用拉链比较方便,太空中的实际感受是用绳系口的方式更方便。
针对杨利伟提出的意见,在神舟六号设计建造过程中,船工程师反复亲身体会,调整了航天员座椅与舷窗的相对位置。
重新生产的用来收集零散物品的袋子,封口处也都尽量改成了尼龙搭扣。
6.依据语境,仿照前面句式补写下面两空。
牵挂,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深深惦记,是维系亲情,,传递爱情的纽带。
它没有虚伪的杂质,也没有功利的色彩。
只有慷慨的给予和无私的奉献,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七首(其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8.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1)(2)题。
①今天是大熊猫过生日,②几个好朋友来到他家为他庆贺。
③当大熊猫吹灭生日蜡烛后,④朋友们问他刚才许了什么愿。
⑤“从我懂事时起,就有两个最大的愿望,”⑥大熊猫轻声回答道:⑦“一个是把我的黑眼圈儿能治好,⑧还有一个是照张彩色照片。
”(1)找出标点、结构等方面有毛病的所有语句。
(只填序号)(2)任选三个有毛病的语句加以修改,不能改变原意。
(3分)9.把下面的这个长句改写成几个短句。
要求以“绝句”二字开头,不改变句子的原意,语句连贯、通顺。
王维把绝句这种最能展示人的性情、气质、素养和才思,最难出珍品的诗歌体裁运用得出神入化,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
10.日常交际中,注重礼貌用语、讲究措辞文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请写出下列不同场合中使用的两个字的敬辞谦语。
示例:探望朋友,可以说“特意来看您”,更文雅一点,也可以说“特意登门拜访”。
(1)邀请朋友到家里作客,可以说“下午我在家里等您来”,也可以说“下午我在家您”。
(2)把自己的著作送给人,可以在书上写“请您多提意见”,也可以写“”。
11.到2005年,神州八中建校152周年。
下面是为校庆拟写的一副对联的上联。
请对出下联。
上联:吉祥欢笑,百年名校庆华诞。
下联:。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后面的题。
良乃入,具告沛公。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
”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