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Amadeus》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Amadeus》赏析
Amadeus,是著名音乐家莫扎特名字的中间名,意为“上帝的宠儿”,影片叙述的也正是这位受到上帝眷顾而拥有得天独厚的音乐禀赋的天才的一生。
也许这就是为什么不用耳熟能详的“Mozart”作为影片名的原因了。
影片从莫扎特的青年时期开始讲起,这个阶段的莫扎特已经脱离父亲和压抑的故乡萨尔茨堡,只身来到维也纳发展自己的音乐道路,在影片中莫扎特的第一次出场就是不同于常人的,他毫不顾及礼仪举止,和爱人在公共场合打闹调情,而他的说话则显示出他的聪明和与众不同,这都不是常人,特别是音乐家应该有的行为,所以,萨拉里对此很不屑,甚至怀疑他的才华,而一旦音乐声响起,莫扎特便犹如听到了上帝神圣的召唤般,停止了打闹,在众人面前一展他的音乐才华,同时,他又是极度自信的,总是放肆得大笑着。
假面舞会上,莫扎特带的面具是独角兽,这恰如其分的象征了他那独一无二的天才。
影片采用倒叙的方法讲述了整个故事,以萨拉里的视角开始回忆莫扎特,以十字架和莫扎特父亲的肖像画作为动机把故事串在一起,结构清晰。
影片中不时出现十字架。
萨拉里总是在十字架前祈祷,妄图和上帝做交易,希望上帝能给他灵感,创作出天籁之音,然而上帝并不理会,萨拉里怒火中烧,烧毁十字架,与上帝决裂。
他认为Mozart是上帝的化身,他要羞辱Mozart,要极端得对上帝表现最大的不敬和亵渎,于是他羞辱了莫扎特的妻子。
嫉妒是这部影片最大的主题之一。
而天赋是这里的嫉妒之源。
宫廷作曲家萨拉里,也许和常人比他算是小有成就,可是当他遇到了莫扎特,他就渺小得不值一提了。
他创作音乐,总是苦思冥想,每一个音符都要斟酌好几回,写完了还要修改多处,让他绞尽脑汁。
而莫扎特创作音乐是一边推着小球,一边随意得站着,手却飞快得移动着。
仿佛他只是机械地做着抄写,不用动脑子一样。
在宫廷中,当莫扎特把萨拉里煞费苦心、最新创作的乐曲改了一番之后,原本优雅的旋律变得更活泼、更灵动了,仿佛是神明的歌唱,这让所有人大为震惊,更让萨拉里妒火中烧。
后来,当他看到莫扎特妻子带来的原创乐曲后,更是几乎崩溃,手一松,掉了一地乐章。
他简直难以置信,每一乐谱都是那么美妙,而且几乎没有修改之处。
这不禁让他发出感叹:莫扎特不是在创作而是在听写音乐。
上帝在口授,他只是在听写。
这让萨拉里震撼了,顿时陷入嫉妒的深渊。
影片在这里漂亮地运用了蒙太奇,每当翻过一页乐章,就出现不同的音响,随着翻阅的速度加快,音响也越来越快,直至萨拉里崩溃似的把乐谱撒了一地。
萨拉里一方面对莫扎特恨之入骨,不但抢走了自己的风光,甚至夺走了自己女人的感情,另一方面,他又对莫扎特的惊人才华佩服不已。
于是他认为,上帝是不公平的,不正义的,不仁慈的(unfair,unjust,unkind)。
嫉妒是魔鬼,嫉妒使萨拉里由妒转恨,从而处处与莫扎特作对。
傲慢也是这部影片的主题之一。
莫扎特那句“I am the best”就毫无掩饰得体现了他的
无比骄傲。
莫扎特不懂得如何去处理事务,与社会似乎格格不入,无法与其融合。
有人
说他上课时骚扰女学生,导致没有人愿意将自己的孩子送到他那儿学音乐。
即使这样,莫扎特的一场表演也能有很大的收入,然而莫扎特都挥霍完了。
这让他一生始终贫困交加。
可见,莫扎特缺乏处理事情的能力,不懂得如何生存与这个世上,不懂得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过于傲慢让他吃了大亏。
莫扎特与社会、皇帝、达官显贵以及父亲间的冲突也是影片的重要主题之一。
除了萨拉里,宫廷里的那些达官贵人也是处处与莫扎特为敌,因为他们不能忍受一个这么骄傲自大,喜欢夸张得大笑,毫不注重礼节的年轻人如此放肆,所以莫扎特的一生始终道路坎坷。
影片突破了人们对莫扎特传统的看法,并不把他看作伟大的圣人,而是从方方面面表现了他的奇特举止与不良性格。
莫扎特冒犯其他音乐家、对皇帝和上流社会的不恭敬导致了整个故事的悲剧。
除了与社会和显贵之间的冲突外,他和父亲之间也有着严重的冲突。
莫扎特的父亲是一个“两面派”。
他对莫扎特是一个严厉、霸道、凶蛮的父亲,对上流社会的人却卑躬屈膝,阿谀奉承。
假面舞会上,他带的面具是一个双面面具,这是罗马神话中的门神,一面痛苦,另一面微笑,这形象生动地影射了他的两面三刀。
影片通过对比蒙太奇的手法表现了他与莫扎特之间的冲突。
比如,当父亲希望莫扎特回维也纳才结婚时,莫扎特故意忤逆父亲的意思,镜头马上切换到了教堂婚礼,放着神圣的的婚礼音乐,巧妙地表现了他的违抗。
影片上半部分是诙谐幽默的、轻松愉快的,而下半部分则让人渐渐陷入了某种忧郁,变得凝重了。
莫扎特的父亲突然去世,这使莫扎特悲痛万分,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身体一落千丈。
萨拉里知道自己的机会终于来了。
他戴上莫扎特父亲生前用过的假面道具,敲开莫扎特的家门,要他谱写一篇《安魂曲》。
莫扎特在恐惧和疾病的双重折磨下夜以继日地工作。
《安魂曲》写成了,他自己也终于油枯灯尽,气绝身亡,死时年仅35岁。
影片最后的几个画面是让人心痛的,已经死去的莫扎特被装进一个普通的棺材里,除了生平的那些熟人在一旁为这个天才的离去而告别,没有更多的人来送葬,当马车把他的棺材拉出城外后,几个人将他的遗体倒在一堆死人的坑里草草安葬。
我想这一定刺痛了所有观众的心。
而这正体现了音乐家在当时得不到重视,很卑微。
一代音乐大师的一生如此坎坷,生前得不到重用,死后少有人问津,这是天才莫扎特与当时社会无视音乐家的严重冲突的真实写照。
然而,无论莫扎特是如何得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他那天才的光辉最终还是普照世界,并将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