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浣溪沙·山色横侵蘸晕霞翻译赏析

合集下载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热门】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热门】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热门】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热门】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译文寒食清明时节,万物复苏,荡漾着明媚的春光。

玉炉中的沉香即将燃尽,飘出的缕缕残烟仍是清香醉人。

午睡醒来,花钿已掉落在枕边床上。

海燕还未飞回,邻家儿女们玩起了斗草游戏。

江梅已经过季,绵绵的柳絮随风荡漾。

黄昏时分下起了稀稀疏疏的小雨,打湿了院中的秋千。

注释淡荡:和舒的样子。

多用以形容春天的景物。

寒食:节令名。

在清明前一二日。

相传春秋时,介子推辅佐晋文公回国后,隐于山中,晋文公烧山逼他出来,子推抱树焚死。

为悼念他,遂定于是日禁火寒食。

玉炉:香炉之美称。

沉水:沉香。

山枕:两端隆起如山形的凹枕。

花钿(diàn):古时汉族妇女脸上的一种花饰。

斗草:一种竞采百草、比赛优胜的游戏。

江梅:梅的一种优良品种,非专指生于江边或水边之梅。

柳绵:即柳絮。

柳树的种子带有白色绒毛,故称。

秋千:相传春秋时齐桓公由北方山戎引入。

一说秋千起于汉武帝时,武帝愿千秋万寿,宫中因作千秋之戏,后倒读为秋千。

赏析:【评解】此词上片写春光骀荡,屋内香炉袅烟,人睡初醒;下片淡淡几笔,勾勒寒食节的初春景色与民间习俗,情韵全出。

【集评】《谭评词辨》卷一:易安居士独此篇有唐调。

选家炉冶,遂标此奇。

赏析这首词为作者早年所作,以白描手法写了熏香、花钿、斗草、秋草等典型的少女时代的事物,借以抒发作者爱春惜春的心情。

上片写少女春睡初醒情景,用的是倒叙,头两句是第三句睡醒后的所见所感。

“淡荡”犹荡漾,形容春光融和遍满。

寒食节当夏历三月初,正是春光极盛之时。

熏炉中燃点着沉水香,轻烟袅绕,暗写闺室的幽静温馨。

这两句先写出春光的宜人,春闺的美好。

第三句写闺中之人,词中没有去写她的容貌、言语、动作,只从花钿写她睡醒时的姿态。

“山枕”谓枕形如山。

“梦回山枕隐花钿”是少女自己察觉到的,不是别人看出来的。

浣溪沙古诗全词翻译赏析(小编推荐)

浣溪沙古诗全词翻译赏析(小编推荐)

浣溪沙古诗全词翻译赏析(小编推荐)第一篇:浣溪沙古诗全词翻译赏析(小编推荐)浣溪沙苏轼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

沈郎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

此情惟有落花知!参考译文:微风压着白云贴着水面吹过,池馆初晴燕子争着衔泥,沈郎多病廋得衣服都不合体了。

沙滩上听不到大雁的叫声,竹林间时时听到鹧鸪的啼叫,这时的情形只有落花了解我了。

赏析:这是一首咏春词。

上片由景及情,先实后虚;下片虚实结合,情中见景。

全词情景交融,境界高妙。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

”作者先用简笔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画图。

他既没有用浓重的色彩,也没有用艳丽的词藻,而只是轻描淡写地勾勒出风、云、水、燕、泥等颇初春气息的景物。

一个多云转晴的春日里,作者徜徉于池馆内外,但见和风吹拂大地,薄云贴水迅飞,轻阴搁雨,天气初晴,那啣泥的新燕,正软语呢喃。

面对着这春意盎然的良辰佳景,作者却接着说一句“沈郎多病不胜衣”,作者用沈约之典,说自己腰围带减,瘦损不堪,值兹阳和气清之际,更加弱不禁风了。

这样乐景、哀情相衬,其哀伤之情更深。

压、贴、飞三个动词使首句形成连动句式,振动起整个画面。

次句则把时空交互一起写,春天初晴,池馆内外。

这两句色彩明快。

第三句点出作者自己,由于情感外射,整幅画面顿时从明快变为阴郁。

如此以来,产生了跌宕的审美效果,更增加了词的动态美。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

”鸿雁传书,出于《汉书。

苏武传》,诗、词里常用这个典故。

如今连鸿雁不捎信来。

鹧鸪啼声,更时时勾起词人对故旧的思念。

“沙上”“竹间”,既分别为鸿雁和鹧鸪栖息之地,也极可能即作者举目所见之景。

作者谪居黄州期间所写“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情境,与此词类似。

“此情惟有落花知!”句用移情手法,使无知的落花变成了深知作者心情的知己。

这样融情入景,使得情景交融,格外耐人寻味。

“惟有”二字,说明除落花之外,人们对作者的心情都不理解;而落花能够理解作者的心情,正是由于作者与落花的命运;但尤为不幸的是落花无言,即使它理解作者的心情,也无可劝慰。

王安石《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

王安石《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

王安石《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演讲稿、心得体会、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合同范本、主题班会、教学反思、教学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experience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contract templates, theme class meetings, teaching reflections, teaching design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article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materials, please pay attention!王安石《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浣溪沙宋·王安石百亩中庭半是苔,门前白道水萦回。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消息谁传到拒霜?两行斜雁碧天长,晚秋风景倍凄凉。

银蒜押帘人寂寂,玉钗敲烛信茫茫。

黄花开也近重阳。

译文究竟是谁传来消息说木芙蓉花开的时候那人就会归来?长天一色,两行大雁缓缓斜向南飞去,晚秋的景致益发凄凉。

蒜头形的`银制帘坠压着帘子,有人寂寞地独坐闺中,玉钗轻轻敲着竹,而心中的人踪迹杳无,菊花又盛开了,眼看重阳就要近了。

注释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因春秋时期人西施浣纱于若耶溪而得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浣溪纱”“小庭花”等。

此调有平仄两体。

全词分上下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

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派与豪放派多数词人所常用。

拒霜:木芙蓉花,俗称芙蓉或芙蓉花,仲秋开花,耐寒不落,故名。

银蒜:银制的蒜形帘押。

玉钗敲竹:用玉钗轻轻敲竹,表示心事难耐,借以排遣愁怀。

一作“玉钗敲烛”。

赏析:这首词作于康熙年间。

词人在重阳节到来之时,为了抒发对往日情人的思念之情,故作下此词。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2原文:浣溪沙·昨夜新看北固山[近现代]王国维昨夜新看北固山,今朝又上广陵船。

金焦在眼苦难攀。

勐雨自随汀雁落,湿云常与暮鸦寒。

人天相对作愁颜。

译文昨夜才游览了壮丽的北固山,今朝又登上了去扬州的客船。

最遗憾的是,金山、焦山入望不远也无法攀登。

一阵暴雨随着沙汀上的雁行降落,浓湿的云层下暮鸦归飞,更觉荒寒。

人和天,无言相对,彼此都充满着愁绪。

注释浣溪沙: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此调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偓,通常以其词《浣溪沙·宿醉离愁慢髻鬟》为正体。

正体双调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韵,下片三句两平韵。

北固山:在江苏镇江市东北江滨。

北临长江,山壁陡峭,形势险固,因名北固。

有甘露寺、清晖亭、凌云亭等古迹。

广陵:扬州的别名。

金焦:金山和焦山。

金山在镇江西北。

焦山在镇江东北长江中,耸立于滚滚波涛中,气势雄伟,有定慧寺、吸江楼等古迹。

《浣溪沙》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浣溪沙》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浣溪沙》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浣溪沙清·纳兰性德原文: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译文:我向着那高耸入云的方向前进。

北风呼啸,淹没了战马的嘶鸣声。

深秋远远的边塞,使人不禁情伤。

一抹晚烟袅袅升起,在这边地的城堡上显得尤其荒凉。

夕阳西下,斜斜地照射在山海关城头的旗杆上。

古往今来胸中的怨恨何时能平?注释:那畔:那边。

吹断:谓北风的吼声使马嘶声也听不到了。

若为情:若,怎。

若为,怎为之意。

此处意谓面对如此深秋野塞又是怎样的情怀呢!宋晏几道《南乡子》:“柳外行人回首处,迢迢,若比银河路更遥。

”又,宋毛滂《小重山》:“江山雄胜为公倾,公惜醉,风月若为情。

”荒戍垒:荒凉萧瑟的营垒。

戍,保卫。

赏析:“身向云山那畔行”。

起句点明此行之目的地,很容易让人想起同是纳兰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北风吹断马嘶声。

”“北风”言明时节为秋,亦称“秋声”。

唐苏颋《汾上惊秋》有:“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

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

边地北风,从来都音声肃杀,听了这肃杀之声,只会使人愁绪纷乱,心情悲伤。

而纳兰在此处云“北风吹断马嘶声”。

听闻如此强劲,如此凛冽的北风,作者心境若何,可想而知。

难怪他会感慨“深秋远塞若为情”。

下片。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侧面。

晚烟一抹,袅然升起,飘荡于天际,营垒荒凉而萧瑟;时至黄昏,落日半斜,没于旗杆,而关城依旧。

词中的寥廓的意境不禁让人想起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及范仲淹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故而张草纫在《纳兰词笺注》前言中言,纳兰的边塞词“写得精劲深雄,可以说是填补了词作品上的一个空白点”。

然而平心而论,无论是“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万帐穹庐人醉,星影要摇欲坠”,还是“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纳兰都不过是边塞所见所历的白描,作者本身并没有倾注深刻的生命体验,这类作品的张力无法与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同日而语。

《浣溪沙》全词翻译赏析

《浣溪沙》全词翻译赏析

《浣溪沙》全词翻译赏析《浣溪沙》全词翻译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浣溪沙》全词翻译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浣溪沙》全词翻译赏析1浣溪沙纳兰性德(清代)伏雨朝寒愁不胜,那能还傍杏花行。

去年高摘斗轻盈。

漫惹炉烟双袖紫,空将酒晕一衫青。

人间何处问多情。

注释①伏雨:指连绵不断的雨。

杜甫《秋雨叹》诗:“阑风伏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

”②高摘:攀高折花。

③斗轻盈:与同伴比赛看谁的动作更迅捷轻快。

轻盈,多用以形容女子体态的轻快、灵活。

④炉烟:香炉中的熏烟。

⑤酒晕:喝完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陆游《宴西楼》诗:“烛光低映珠帐丽,酒晕徐添玉颊红。

”参考译文这连绵不断的雨如同剪不断的哀愁,依稀记得去年我们到杏花园游玩,还一起攀上枝头摘取花枝,比赛谁最轻盈利落。

香炉中的熏烟轻轻地萦绕,双袖在炉火映照中泛着紫红的颜色,身着青衫而脸上胀红了酒晕。

人间何其广大,竟然还是无处寻觅、亦无处寄托那一份多情。

创作背景在这一年,纳兰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位女子离开了人间。

她是纳兰的第一位结发妻子,也有人说她是他遇到的第二个女人。

无论如何,她都是纳兰怀想一生的知音和伴侣:卢氏。

史书载,他们夫妻二人恩爱有加,感情笃深。

新婚燕尔的浪漫与纳兰词人的特质融合,成就了牵魂引魄、游梦天方的醉人生活。

然而短暂的快乐也许就是为了让纳兰El后的回忆更为酸楚。

就在三年之后的康熙十六年四月,卢氏产下一子海亮。

约月余,卢氏因为产后患病,于五月三十日撒手人寰。

突如其来的打击使纳兰太伤心。

在以后的悼亡诗词中,他浸着泪水的墨笔一再流露出哀婉凄楚的不尽相思之情和怅然若失的怀念心绪。

他在一首《沁园春》中写道: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月,触绪还伤。

赏析《浣溪沙·伏雨朝寒愁不胜》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本诗是一首相思之作,描绘了一种多情无奈的阑珊意绪,表达了诗人对伴侣的思念。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霜日明霄水蘸空。

鸣鞘声里绣旗红。

淡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

酒阑挥泪向悲风。

——宋代·张孝祥《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译文及注释译文秋日天空明净,远水蘸着长空,军营里红旗飘扬,不时传来马鞭声阵阵。

远处淡烟笼着衰草,秋色在若有若无之中。

万里中原已在烽火的北面,只能在东门的城楼上借一杯浊酒浇愁。

酒后挥泪洒向悲凉的秋风中。

注释题解:此词原无题,乾道本题作“荆州约马奉先登城楼观塞”。

据乾道本《于湖先生长短句》,此词调名下另有小题“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

“观塞”即观望边塞。

这时荆州北面的襄樊尚是宋地,这里“塞”应是指荆州郊外的防御工事。

霜日:指秋天。

一说秋天的太阳。

明霄:明净的天空;晴朗的天空。

蘸(zhàn):沾染,沾取液体。

水蘸空:指远方的湖水和天空相接。

鞘(shāo):装刀剑的套子,一说鞭鞘,这里指马鞭。

鸣鞘声:刀剑出鞘声。

一说指行军时用力挥动马鞭发出的声音。

绣旗:绣有图案的军旗。

有无中:若有若无。

烽火北:当时荆州已成南宋边界,谓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已在火线的北面。

尊:同“樽”,酒杯。

酒器。

戍楼:有军队驻防的城楼。

酒阑:饮酒将尽。

悲风:指凄厉的秋风。

赏析一据乾道本《于湖先生长短句》,此词调名下另有小题“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此词当为作者任知荆南府兼荆湖北路安抚使时的作品。

“观塞”即观望边塞。

这时荆州北面的襄樊尚是宋地,这里“塞”应是指荆州郊外的防御工事。

这首词抒写了因观塞而激起的对中原沦陷的悲痛之情,上阕写观塞,下阕抒悲感。

首句写要塞郊野的自然景象,并点明时节。

“霜日明霄”绘出晴空万里的秋日景象,降霜天气必是白色晴明的。

“水蘸空”即水和天空相接。

荆州城东有长湖,“蘸空”之水或此湖水。

这句写得水天空阔,下下辉映,是荆州郊野平原地带的实景。

次句切合观塞,耳目所触,一片军戎气氛。

“鞘为鞭梢”。

“绣旗”为绣有物状的军旗。

浣溪沙全文注释及原著赏析

浣溪沙全文注释及原著赏析

浣溪沙全文注释及原著赏析浣溪沙全文注释及原著赏析浣溪沙全文注释及原著赏析1[宋]苏轼万顷风涛不记苏。

雪晴江上麦千车。

但令人饱我愁无。

翠袖倚风萦柳絮,绛唇得酒烂樱珠。

尊前呵手镊霜须。

注释:①苏:即江苏苏州市。

这里指自己在苏州的田地被风潮扫荡但却并不介意。

②“雪晴”两句:想象黄州一带由于大雪而明年将获得“麦千车”的大丰收,而“人饱”将使“我愁”消除。

③镊(niè):拔除。

霜须:白须。

评解:苏轼被贬到黄州,适逢天降大雪。

本词即为此所作,表示对“雪兆丰年”的欣喜。

这首词以乐景写忧思,以艳丽衬愁情,手法奇特巧妙。

全词境界鲜明,情思深婉,收到了言在此而意在彼、言有穷而情无尽的艺术效果。

集评:《唐宋词鉴赏集》:这首小词,抒发了关心和同情人民疾苦的思想,表现了内心深处的忧虑。

从艺术感受来看,上阕比较显露,下阕更为深婉,而上阕的情思抒发,似乎在为下阕的无声形象作提示。

这样,上下两阕的重点,就自然地都落在最末一句上,彼此呼应,互为表里。

《唐宋词选注》:词中表示出“雪兆丰年”的欣喜,“但令人饱我愁无”,是与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同一胸怀。

说明恶劣的处境并没有使他悲观绝望。

——引自惠淇源《婉约词》此词作于元丰五年(1082)冬。

词的上片描写雪景和作者由此而想象的来年丰收景象,以及因人民有希望获丰收、饱暖而喜悦的心情,下片回叙前一日酒筵间的情景,抒发了词人对于民生疾苦的深刻忧思。

整首词境界鲜明,形象突出,情思深婉,作者以乐景表忧思,以艳丽衬愁情,巧妙地运用相反相成的艺术手法,极大地增强了艺术的形象性,深刻地揭示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词的首句,若据傅引旧注,则“万顷风涛不记苏”的“苏”,当指苏州,旧注中的“公”,当指苏轼。

这一句说的是苏轼未把在苏州为风灾荡尽的田产记挂心上。

但据现有资料,苏轼被贬黄州时无田产在苏州,只在熙宁七年(1074)曾于堂州宜兴置田产。

从词前小序得知,苏轼此词乃徐君猷过访的第二天酒醒之后见大雪纷飞时所作。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诗意赏析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诗意赏析

《浣溪沙》原⽂翻译及诗意赏析《浣溪沙》原⽂翻译及诗意赏析 《浣溪沙》是北宋著名⽂学家欧阳修作的⼀⾸词,描写泛⾈颍州西湖、留连美好春光的情趣。

⼩编整理《浣溪沙》原⽂翻译及赏析,欢迎⼤家来学习参考! 浣溪沙·湖上朱桥响画轮 朝代:宋代 作者:欧阳修 湖上朱桥响画轮,溶溶春⽔浸春云,碧琉璃滑净⽆尘。

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斜归去奈何春。

译⽂ 带有彩绘的的豪华马车经过朱红⾊的桥,车轮的响声在湖上响起。

春⽔丰盈的湖⾯,倒映着柔美的⽩云。

湖⾯平静的好像碧绿的玻璃,平滑⼲净没有灰尘。

春季⾥昆⾍吐出来的细丝,随风飘舞在花草树⽊之间,⽹住春光,留住游⼈。

花丛中的鸟⼉不停地名叫,仿佛在召唤⾏⼈。

湖光春⾊如此诱⼈,游⼈游赏到⼣阳西斜才⽆可奈何地离去。

《浣溪沙》赏析(⼀) 欧阳修这⾸《浣溪沙》抒发了作者对春光的深深眷恋。

词中的春光,使读者联想到⼈⽣的青春、爱情、理想等⼀切美好的事物。

它那深沉委婉的情思,那隽永蕴藉的意境,给读者以⽆尽的遐思。

上⽚写湖⾯风光很有特⾊。

⾸句“湖上朱桥响画轮”,写游客们乘坐着豪华的车⼦,驶过那装修着朱红栏杆的桥梁,来到西湖游赏春光,传达出⼀种喧腾热闹的⽓氛。

第⼆句“溶溶春⽔浸春云”,⼀句之中,并列两个“春”字,是名副其实的“加⼀倍写法”,⽬的就是把这个字突现出来。

这句⾥的“浸”字也⽤得好,把映照说成浸泡,就等于把云的影⼦说成是真的云,通过这种“真实感”暗中透露出湖⽔的清澈程度来,从观察体验的错觉中描绘景物的状态。

第三句“碧琉璃滑净⽆尘”,⽤琉璃的光洁平滑来⽐喻西湖的⽔⾯,表现了湖⾯泛⾈时轻快、畅适的⼼情,形象⽽有诗意。

下⽚写游兴未尽的'留连之情。

前两句是对偶句:“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

这两句描写春物留⼈,⼈亦恋春,是全词的重点所。

欧阳修说游丝“萦醉客”,这既是游⼈赏春纵饮,也有游⼈被美景“唤住”之意,下句“隔花啼鸟唤⾏⼈”,这⼀句是从声⾳的⾓度来写,不但写出了春天具有的“映阶碧草⾃春⾊,隔叶黄鹂空好⾳”的境界,也写出了春天西湖的“锦官城外柏森森”的葱绿景象。

浣溪沙原文注释及赏析(通用15篇)

浣溪沙原文注释及赏析(通用15篇)

浣溪沙原文注释及赏析浣溪沙原文注释及赏析(通用15篇)浣溪沙原文注释及赏析1[宋]晏殊《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一向年光有限身1,等闲离别易销魂2。

酒筵歌席莫辞频3。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

不如怜取眼前人4。

注释:1一向:即一晌(shǎng),片刻、片时之意。

有限身:有限的生命。

2等闲:随便、轻易。

销魂:伤神、愁苦。

3莫辞频:不要嫌酒筵歌席太频繁。

4“不如”句:化用唐元稹《会真记》中莺莺诗:“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

”怜,爱。

此句又见作者《木兰花》词:“不如怜取眼前人,免更劳魂兼役梦。

”赏析:本篇也是《珠玉词》中的名作,其传诵之广远,几乎可与同调名的“一曲新词酒一杯”一阕相比美。

词的主旨,不过是伤别念远,叹时光之有限,主张及时行乐。

表现手法也很简单,取眼前景物人事,以排遣愁怀。

首句,叹年光有限;次句,言离别伤神;第三句,直言以酒自遣,及时行乐;过片两句承“离别销魂”而来,抒发其特大特深的宇宙人生之感慨。

末句忽作转语,主张:与其徒劳无益地伤离念远,不如怜取眼前,取乐于当下。

这首词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引起千年以来众多读者的共鸣,主要原因在于它“情中有思”,在寻常感情的抒写中表现了对于宇宙人生的哲理性的体悟。

试看词中虽然叹人生之有限,伤春光之短暂,恨情人之远离,但却不一味地沉溺于感伤与愁苦之中,而是善于自我排遣,跳出愁城,对人生进行一种理性的节制和反省;在认识到一味“念远”、“伤春”之徒劳无益以后,词人转而采取旷达超脱的人生态度,做出了“不如怜取眼前人”的理性的选择。

诚如叶嘉莹所指出的:“至于‘不如怜取眼前人’一句,它所使人想到的也不仅仅是‘眼前’一个‘人’而已,而是所该珍惜把握的现在的一切。

”(《大晏词的欣赏》)本篇所借以打动人心的,主要就是这种既实在又超脱、既认真却不拘执的人生态度。

这样的人生态度,是不该被定性为“消极思想”的。

浣溪沙原文注释及赏析2原文:浣溪沙·香靥凝羞一笑开宋代:秦观香靥凝羞一笑开,柳腰如醉暖相挨,日长春困下楼台。

浣溪沙宋苏轼全文、注释、赏析

浣溪沙宋苏轼全文、注释、赏析

浣溪沙宋苏轼全文、注释、赏析浣溪沙宋苏轼全文、注释、赏析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浣溪沙宋苏轼全文、注释、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浣溪沙宋苏轼全文、注释、赏析 1[宋]苏轼西塞山边白鹭飞。

散花洲外片帆微。

桃花流水鳜鱼肥。

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释:【1】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浣溪纱》、《小庭花》等。

双调四十二字,平韵。

南唐李煜有仄韵之作。

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

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

【2】西塞山:又名道士矶,今湖北省黄石市辖区之山名。

【3】散花洲:鄂东长江一带有三个散花洲,一在黄梅县江中,早已塌没。

一在浠水县江滨,今成一村。

一在武昌(今湖北鄂州市)江上建“怡亭”之小岛,当地人称之为“吴王散花滩”。

该词中所写散花洲系与西塞山相对的浠水县管辖的散花洲。

【4】鳜(guì)鱼:又名“桂鱼”,长江中游黄州、黄石一带特产。

【5】庇:遮盖。

【6】箬(ruò)笠:用竹篾做的斗笠。

【7】蓑(suō)衣:草或棕作的雨衣。

作品赏析:上片写黄州、黄石一带山光水色和田园风味。

三幅画面组缀成色彩斑斓的乡村长卷。

“西塞山”配上“白鹭飞”,“桃花流水”配上“鳜鱼肥”,“散花洲”配上“片帆微”。

这就是从船行的角度自右至左依次排列为山—水—洲的画卷。

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青、蓝、绿配上白、白、白,即青山、蓝水、绿洲配上白鹭、白鱼、白帆,构成一种素雅恬淡的田园生活图,这是长江中游黄州、黄石一带特有的田园春光。

下片写效法张志和,追求“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渔樵杂处”(《答李端叔书》)的超然自由的隐士生活。

“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勾画出了一个典型的渔翁形象。

“斜风细雨不须归”,描绘着“一蓑烟雨任平生”乐而忘归的田园生活情调。

下片还是采用“青”(箬笠)、“绿”(蓑衣)与白(雨)的色调相配,烘托出了苏轼此时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李煜《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李煜《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李煜(五代)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

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

别殿遥闻箫鼓奏。

译文红红的太阳已经升到最高处了,透过帘幕照进宫内,可从昨夜便开始的舞乐狂欢还没结束,宫女们鱼贯而入,挨个儿将金炉里快要燃尽的檀香,重新添加上,她们训练有素而又轻盈的莲步,是不会把那些铺设在地上的红色锦缎弄皱的。

那是一位漂亮美丽的舞者,还在酣舞不止,脚步都有些不稳了,那发髻的金钗儿都倾斜着,还在来回摆动。

怪不得她有点脚步不稳,一定昨夜喝了太多的酒,这会儿酒劲儿还没过呢。

她时不时拈起花儿来嗅嗅,是为了想让花的香味使自己清醒一下,她那卧鱼嗅花的身段,真美。

跟贵妃娘娘醉酒时是一样的,你看,她还在静听其他宫殿里隐隐约约传来的箫鼓奏乐的声音。

注释浣溪沙:词牌名。

红日:《诗话总龟》、《西清诗话》、《类说》、《诗人玉屑》等本中均作“帘日”。

三丈透:指太阳升起已有三丈多高,这里指太阳升起的高度,是虚数,不是实数。

透,透过。

金炉:《诗话总龟》中作“佳人”。

金炉,铜制的香炉。

次第:依次。

唐刘禹锡《秋江晚泊》诗中有“暮霞千万状,宾鸿次第飞”之句。

香兽:以炭屑为末,匀和香料制成各种兽形的燃料。

始用于晋代羊祜,《晋书·羊祜传》有记载。

红锦地衣随步皱:红锦地衣,红色锦缎制成的地毯。

地衣,古时铺在地上的纺织品,即地毯。

佳人:美女,这里指善于起舞的宫女。

酒恶(ě)时拈(niān)花蕊(ruǐ)嗅:酒恶,《诗话总龟》中作“酒渥”。

亦称“中酒”,指喝酒至微醉。

这是当时方言。

宋赵令《侯鲭录》卷八中云:“金陵人谓‘中酒’曰‘酒恶’,则知李后主诗云‘酒恶时拈花蕊嗅’,用乡人语也。

”拈(niān),侯本二主词、吴本二主词中均作“沾”。

《扪虱新语》中作“将”。

时拈,常常拈取。

花蕊,这里代指花朵。

嗅,闻。

别殿:古代帝王所居正殿以外的宫殿。

唐王勃《春思赋》中有句:“洛阳宫城纷合沓,离房别殿花周匝。

”遥闻:《西清诗话》、《类说》、《扪虱新话》中引《古今诗话》、《诗话总龟》、《诗人玉屑》作“微闻”。

《浣溪沙·江村道中》原文译文古词鉴赏

《浣溪沙·江村道中》原文译文古词鉴赏

《浣溪沙·江村道中》原文|译文|古词鉴赏《浣溪沙·江村道中》是南宋词人范成大所写的一首词。

该词上阕写词人在江村道上的所见,下阕写词人在江村道上的感受,表达了词人对故土的热爱和重返自然的向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浣溪沙·江村道中原文翻译等相关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浣溪沙·江村道中》原文宋代:范成大十里西畴熟稻香,槿花篱落竹丝长,垂垂山果挂青黄。

浓雾知秋晨气润,薄云遮日午阴凉,不须飞盖护戎装。

《浣溪沙·江村道中》翻译译文金灿灿的十里平畴,飘来扑鼻的稻香,红艳艳的木槿花开在农舍的竹篱旁,迎风摇曳的毛竹又青又长,青黄相间的累累山果,笑盈盈地挂在枝头上。

秋天的早晨雾气渐浓,湿润的空气令人清爽。

正午的薄云又遮住了太阳,更不用随从张盖护住我的戎装。

注释①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还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

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偓,通常以其词为正体,另有四种变体。

全词分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

此调音节明快,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

②畴(chóu):田地。

③槿(jǐn)花:是木槿或紫槿的花。

正因其多色艳,可做欣赏植物,也可以作为一种中药使用,同时可以食用。

《浣溪沙·江村道中》赏析范成大是一位热爱自然、热爱农村生活的诗人,他虽然“累官权吏部尚书,拜参知政事,尝帅蜀,继帅广西,复帅金陵”,但却对乡土具有一种赤子之心的感情,从“不须飞盖护戎装”一语来看,这首小令当写于戎马倥偬之中,写于他军旅生活的江村道上。

小令上阕写他在江村道上的所见:十里平畴,稻穗已黄,微风袅袅,送来阵阵新谷的芳香,而那素净的木槿花在农家篱笆前飘落下片片洁白的花瓣,丛丛的青竹间缕缕游丝正在秋天的丽日下闪着熠熠的金光,词人骑着马来到一处果木林立的山冈下,举头一望,满树果实累累压在枝头,有的还青绿未熟,有的则已经透着成熟的金黄。

古诗浣溪沙·一只横钗坠髻丛翻译赏析

古诗浣溪沙·一只横钗坠髻丛翻译赏析

古诗浣溪沙·一只横钗坠髻丛翻译赏析
《浣溪沙·一只横钗坠髻丛》作者为唐朝诗人毛熙震。

其古诗全文如下:一只横钗坠髻丛,静眠珍簟起来信,绣罗红嫩抹酥胸。

羞敛细蛾魂暗断,困迷无语思犹浓,小屏香霭碧山重。

【注释】⑴坠髻丛——坠落在散乱的鬓发中。

⑵绣罗句——红色的绣罗紧贴着丰腴的胸脯。

抹:掩住、贴住。

⑶小屏句——香雾笼罩着小屏风上的重重碧山。

【翻译】无。

【赏析】这首词是一幅睡美人图。

上片写她静眠珍簟,懒于起身的形象:钗横髻丛,酥胸罗掩。

这些都表现了她的慵倦和妩媚。

下片写她蛾眉微蔓,默默无语、呆望屏山的神态,把一丝难以言状的轻怨,融合在暗断之魂、浓郁之思、缕缕香蔼之中。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浣溪沙》苏轼词翻译及赏析

《浣溪沙》苏轼词翻译及赏析

《浣溪沙》苏轼词翻译及赏析
《浣溪沙》苏轼词翻译及赏析
道字娇讹语未成。

未应春阁梦多情。

朝来何事绿鬟倾。

彩索身轻长趁燕,
红窗睡重不闻莺。

困人天气近清明。

苏轼词作鉴赏
这首词体现了作者对婉约词的一个极好的开拓与创新。

词中以含蓄蕴藉、轻松幽默的语言,描写一位富裕家庭怀春少女的天真活泼形象。

整首词新颖工巧,清绮细致,雅丽自然,表现人物形象不仅能曲尽其形,且能曲尽其神,曲尽其理,显示出非凡的艺术功力。

上片写少女朝慵初起的`娇态。

首句写少女梦呓中吐字不清,言不成句,意表现少女怀春时特有的羞涩心理。

接下来二句语含谐趣,故设疑云:如此娇小憨稚的姑娘是不会被那些儿女情事牵扯的吧,那为什么早晨迟迟不起云鬟半偏呢?以上几句将少女的春情写得若有若无,巧妙地表现了情窦初开的少女的心理特点。

词的下片通过少女荡秋千和昼眠这两个生活侧面的描写,写她贪玩好睡的憨态。

姑娘白天秋千上飞来荡去,轻捷灵巧的身子有如春燕。

可是,晚上躺下来以后,她就一觉睡到红日当窗,莺啼户外,仍是深眠不醒。

少女白昼酣眠,是为排遣烦忧,作者却说是因为快要到清明了,正是困人的季节。

这首词传神地描写了少女春天的慵困意态,写出了少女怀春时玫瑰色的梦境。

写作上,它撮笔生新,不落陈套,始终围绕少女春日贪睡这一侧面,用饶有情致的笔调加以渲染,使一位怀春少女的神思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词以上下问答的形式写出,这种结构造成了一种意深笔曲的效果,而无一眼见底的单调浅薄之感。

《浣溪沙》译文及赏析

《浣溪沙》译文及赏析

《浣溪沙》译文及赏析《浣溪沙》译文及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浣溪沙》译文及赏析,希望能帮到大家。

【译文】山脚下兰草嫩芽入小溪,松林间小路清沙净无泥,傍晚细雨中杜鹃阵阵啼。

谁说人老不可再年少?门前流水还能执著奔向西!不必烦恼叹白发,多愁唱黄鸡。

【注释】[1]蕲水,县名,今湖北浠水镇。

时与医人庞安时(字安常)同游,见《东坡题跋》卷三《书清泉寺词》。

[2]白居易《三月三日祓禊洛滨》:“沙路润无泥”。

[3]萧萧暮雨,白居易《寄殷协律诗》自注:“江南吴二娘曲词云,‘萧萧暮雨郎不归’。

”子规,杜鹃鸟,相传为古代蜀帝杜宇之魂所化,亦称“杜宇”,鸣声凄厉,诗词中常借以抒写羁旅之思。

[4]此句当为写实。

但“门前”云云,亦有出处。

《旧唐书》卷一九一方伎《一行传》,谓天台山国济寺有一老僧会布算,他说:“门前水当却西流,弟子亦至。

”一行进去请业,“而门前水果却西流”。

[5]白居易《醉歌》:“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

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

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

这里反用其意,谓不要自伤白发,悲叹衰老。

【赏析】这是一首触景生慨、蕴含人生哲理的小词,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上片写暮春游清泉寺所见之幽雅景致。

山下溪水潺,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

松柏夹道的沙石小路,经过春雨的冲刷,洁净无泥。

时值日暮,松林间的杜鹃在潇潇细雨中啼叫着。

这是一幅多么幽美宁静的山林景致啊!首七字既点出游清泉寺时的时令,也点明兰溪之名的由来。

“浸”字与“皋兰被径兮,斯路渐”(《楚辞招魂》)中的“渐”字一样,均有“蔓延”之意。

兰草此际始出“芽”,其芽尚“短”,但生机勃勃,长势很快,已由岸边蔓延至溪水中矣。

杜鹃啼声凄婉,本是易引发羁旅之愁的。

贺铸《浣溪沙》全词翻译赏析

贺铸《浣溪沙》全词翻译赏析

贺铸《浣溪沙》全词翻译赏析贺铸《浣溪沙》全词翻译赏析导读:本篇为闺情词,全篇写景却又句句含情。

词人以白描手法描写女子和月摘梅的情景,表现女子惜花爱春的美好情怀,同时又流露出对独处深闺的美人的倾慕和爱恋。

浣溪沙贺铸楼角初消一缕霞,淡黄杨柳暗栖鸦。

玉人和月摘梅花。

笑拈粉香归洞户①,更垂帘幕护窗纱。

东风寒似夜来些②。

[注释]①洞户:指女子的居室。

②寒似夜来些;似:相当“于”,即“过于”义;夜来,即“昨日”;些:语辞。

全句意即:东风比昨天还冷啊。

【译文】楼角上刚消散一抹晚霞,淡黄色柳枝上暗栖着乌鸦。

美人正乘着明月采摘梅花。

她笑捻着梅花回到闺房,又放下帘幕遮护窗纱。

夜风劲吹寒意有些添加。

【评点】本篇为闺情词,全篇写景却又句句含情。

词人以白描手法描写女子和月摘梅的情景,表现女子惜花爱春的美好情怀,同时又流露出对独处深闺的美人的倾慕和爱恋。

上片描写的是室外的景色。

“楼角初销一缕霞”写在楼角的上面,一抹美丽的晚霞渐渐消散,给读者展开一幅充满动感的图画。

“淡黄杨柳暗栖鸦”点出此时为初春的景色,只见那淡黄色柳枝上,有乌鸦栖息的身影。

词人着一“暗”字,境界全出,渲染出清幽美好的氛围。

“玉人和月摘梅花”写得更美,玉人,本来是如玉一样的美人;而月下的玉人,则更是美不胜收;月下的梅花,那该是一幅“暗香浮动”的画面吧。

此处正是“以境衬人”,明月美,梅花美,那玉人当然是更美了。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位如花似玉的佳人,趁着银白似水的月光,采摘暗香浮动的梅花,此时此刻,月、花、人三美相映,是何等美好的意境!短短七个字即向读者勾勒出一幅清丽美好的画面,让人有超凡脱俗的感觉。

下片描写的是室内的情景,主要表现了玉人的内心世界。

“笑撚粉香归洞”写美人笑着手捻梅花回到闺房的情景,令人仿佛听到了她的声音,还产生了追逐她踪迹的愿望。

为何“笑”?词中并未点破,难道是因梅花的清新气息让人喜悦,于是不由自主地会心而笑,还是因为想起了什么其他让人高兴的.事情来?词人深藏不露,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苏轼《浣溪沙山色横侵蘸晕霞》翻译及赏析

苏轼《浣溪沙山色横侵蘸晕霞》翻译及赏析

《·山色横侵蘸晕霞》是宋代家苏轼所作的一首词,作于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年)十一月。

我们为大家整理了苏轼《浣溪沙·山色横侵蘸晕霞》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浣溪沙
[宋]苏东坡
山色横侵蘸晕霞,湘川风静吐寒花,远林屋散尚啼鸦。

梦到故园多少路,酒醒南望隔天涯,月明千里照平沙。

《浣溪沙·山色横侵蘸晕霞》注释
①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沙”或作“纱”,亦作“浣纱溪”。

双调42字,分平韵、仄韵两体。

上片三句皆平韵,下片三句有两句平韵。

②横侵:纵横扩展。

③蘸(zhàn):原意为把物件浸入水中,引申为以液体沾染他物。

④晕霞:指太阳光线经云层中冰晶的折射而形成的光象,这里指晚霞。

⑤湘川:不是指湖南湘水,这里指湖北古荆州地区。

⑥寒花:寒冷天气开的花,但在古代诗词中多指菊花。

⑦尚:尚有。

⑧南望:是词句的省略语,指苏轼从荆州遥望故乡四川眉山,其方向应在西南。

⑨平沙:广阔的沙原,当指荆州长江江岸的辽阔沙原。

[2]
《浣溪沙·山色横侵蘸晕霞》白话译文
山色浸染着傍晚的霞光,湘江水风平浪静秋花正开放。

远处的树林边散落着几户人家,乌鸦还在啼叫寻觅着栖息的地方。

睡梦中曾走遍故乡的条条小路,酒醒后向南望才知有天涯隔阻。

明月照耀着千里广衰的沙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浣溪沙·山色横侵蘸晕霞翻译赏析
《浣溪沙·山色横侵蘸晕霞》作者为宋朝诗人苏轼。

其古诗全文如下:
山色横侵蘸晕霞。

湘川风静吐寒花。

远林屋散尚啼鸦。

梦到故园多少路,酒醒南望隔天涯。

月明千里照平沙。

【前言】
《浣溪沙·山色横侵蘸晕霞》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首词,作于宋仁宗嘉佑四年(1059年)十一月。

上片,作者淋漓尽致地描写了深秋的景色。

下片,是作者对梦到故乡的具体描写。

全词即景抒情,如行云流水,是写实之作。

【注释】
①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沙”或作“纱”,亦作“浣纱溪”。

双调42字,分平韵、仄韵两体。

上片三句皆平韵,下片三句有两句平韵。

②横侵:纵横扩展。

③蘸(zhàn):原意为把物件浸入水中,引申为以液体沾染他物。

④晕霞:指太阳光线经云层中冰晶的折射而形成的光象,这里指晚霞。

⑤湘川:不是指湖南湘水,这里指湖北古荆州地区。

⑥寒花:寒冷天气开的花,但在古代诗词中多指菊花。

⑦尚:尚有。

⑧南望:是词句的省略语,指苏轼从荆州遥望故乡四川眉山,其方向应在西南。

⑨平沙:广阔的沙原,当指荆州长江江岸的辽阔沙原。

【翻译】
山色浸染着傍晚的霞光,湘江水风平浪静秋花正开放。

远处的树林边散落着几户人家,乌鸦还在啼叫寻觅着栖息的地方。

睡梦中曾走遍故乡的条条小路,酒醒后向南望才知有天涯隔阻。

明月照耀着千里广衰的沙原。

【赏析】
词的上片,淋漓尽致地描写了深秋的景色。

那苍翠的山色纵横扩展,沾染着长空中的五彩晚霞,湘川的秋风寂静不动,茂盛的菊花正绽苞开放。

远处的村舍散落在树林丛中,突然听到晚鸦的阵阵啼叫声,它们正在傍晚飞归故巢。

这些秋景的描写,如唐代李白的“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赠卢司户》)及元曲家白朴的“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天净沙·秋》)的深秋意象,给人以萧瑟寂寥的艺术感受,这情景会勾起游子们的无限思乡情感。

在此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的当口,下片立即转入了“梦到故园”的具体描写。

苏轼喟叹着说:“离开故乡不知有多少路程了!”于是,苏轼喝醉了酒昏昏欲睡,却在梦中忆起了离别故乡的依依不舍之情。

在梦惊之后贪婪地遥望着西南方的远隔天涯的眉山“故园”,不禁一阵空虚寂寞。

此情此景,触目伤神,全词便在那月亮正静静照着江岸千里沙原的怅惘中戛然而止。

全词即景抒情,如行云流水,“望”字是整首词的“词眼”。

先是远望山色,既而仰望空中晚霞,再是近望地上寒花,进而平望远林村舍,最后着眼于南望故园。

层层递进,首尾相映。

在时间安排上,起自傍晚,终至夜深,表示其思乡之念,悠悠绵长。

故其情感自然质朴,又委婉曲折,含蕴丰富,可谓一唱三叹,真堪与杜甫名句“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秋野五首》)的韵味相媲美。

此词的主旨是游子思乡的情感抒发,也是与苏轼的淡漠名利的观念相一致。

这与苏轼《南行集》诗中的“故乡飘已远,往意浩无边”(《初发嘉州》),及“幽怀耿不寐,四顾独彷徨”。

“却思旧游处,满陌沙尘黄”(《牛口见月》)的诗句情绪遥相呼应。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