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围促生细菌在植物根围定殖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植物根际促生细菌(PGPR)分离筛选与鉴定

植物根际促生细菌(PGPR)分离筛选与鉴定

植物根际促生细菌(PGPR)分离筛选与鉴定杨蓉;房世杰;杨文琦;侯敏;詹发强;侯新强;张慧涛;龙宣杞;崔卫东【摘要】[目的]从不同作物根际土壤中筛选对黄瓜和番茄有明显促生效应的植物根际促生细菌(PGPR).[方法]从番茄、黄瓜、茄子、辣椒四种蔬菜作物的根际土壤中进行分离,测定菌株的促生能力,获得优势广适菌株,再根据菌体形态、培养特征及16S rDNA部分序列分析进行鉴定.[结果]共分离得到24株细菌菌株,经平皿初筛,分别筛选出对黄瓜幼苗、番茄幼苗生长有显著促生作用的细菌11和5株,再经营养钵促生实验筛选出2株对黄瓜、番茄幼苗均具有显著促生作用的PGPR菌,经16S rDNA序列分析,分别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布克霍尔德氏菌属(Burkholderia).[结论]所筛选细菌对黄瓜和番茄幼苗有显著促生作用,为进一步构建PGPR广适菌群提供了菌株资源.%[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is project was to screen out effective plant growth - promoting rhizobacteria strains ( PGPR) for cucumber and tomato from different vegetable rhizosphere soil. [ Method ] PGPR strains were isolated from rhizosphere soil of tomato, cucumber, eggplant and capsicum/chilli based on growth - promoting effect investigation by petri dish preliminary screening and nutrition pot experiment. The selected efficient and broad adaptive strains were then identified by morphological, physiochemical, and 16S rDNA analysis. [Result]24 strains of PGPR were screened primarily, and 11 strains and 5 strains of them could obviously promote the growth of cucumber and tomato respectively. 2 strains of them were proved to be efficient for both vegetable by nutrition pot experiment, and were subsequently identified as Bacillus sp. and Burkholderia sp. respectively. [ Conclusion ] The 2screened strains could remarkably promote the growth of cucumber and tomato seedlings which could be strain material for broad adaptive PGPR library.【期刊名称】《新疆农业科学》【年(卷),期】2011(048)012【总页数】6页(P2337-2342)【关键词】植物根际促生菌;分离;筛选;鉴定【作者】杨蓉;房世杰;杨文琦;侯敏;詹发强;侯新强;张慧涛;龙宣杞;崔卫东【作者单位】新疆农业科学院微生物应用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91;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乌鲁木齐830052;新疆农业科学院科研管理处,乌鲁木齐830091;新疆农业科学院微生物应用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91;新疆农业科学院微生物应用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91;新疆农业科学院微生物应用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91;新疆农业科学院微生物应用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91;新疆农业科学院微生物应用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91;新疆农业科学院微生物应用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91;新疆农业科学院微生物应用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88+.20 引言【研究意义】植物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 - 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指生存于植物根际、根表,并能直接或间接地促进或调节植物生长的微生物[1]。

植物根际促生细菌与根瘤菌互作的研究进展

植物根际促生细菌与根瘤菌互作的研究进展

植物根际促生细菌与根瘤菌互作的研究进展
姚丹
【期刊名称】《微生物前沿》
【年(卷),期】2022(11)2
【摘要】生物固氮是自然界最为主要的氮素积累方式,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共生体固氮量占全球生物固氮总量的65%以上,是目前重要的固氮系统之一。

植物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 PGPR)能有效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植物的系统抗性,进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然而,单一根瘤菌在多种土壤环境下,仍存在适应能力差、结瘤效率低和促生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因此,目前已将目光聚焦于植物根际促生菌与根瘤菌共接种,从而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抗逆性。

本文就植物根际促生菌与根瘤菌共接种组合对植物生长、抗逆性的影响及相应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并对今后深入研究植物根际促生菌和根瘤菌相互作用,以期为生产高效复合菌肥,从而提高可持续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进行了展望。

【总页数】7页(P141-147)
【作者】姚丹
【作者单位】贵州省毕节市防治石漠化管理中心毕节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4
【相关文献】
1.植物根际促生细菌定殖研究进展
2.植物根际促生细菌菌肥对新疆灰枣根际土壤解钾效果及其与有机酸的相关性
3.根际促生细菌提高植物抗重金属能力的研究进展
4.高寒草甸嵩草、珠芽蓼根际优良植物根际促生菌的分离筛选及促生特性研究
5.植物根际促生细菌和内生细菌的诱导抗病性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植物根围促生细菌作用机制的研究

植物根围促生细菌作用机制的研究

植 物促 生 菌 通 过产 生 嗜 铁 素 向植 物 提 供 铁一嗜 铁 素复
合体 , 从而 增 加 植 物 对铁 营 养 的 吸收 。 此外 , 土壤 中有 大 量
的磷 , 这 些磷 属于 不溶 性 的 , 物 不 能 利 用 。 G R 可 生 但 植 P P
用和 固态 磷 的溶解 ) 。 等 间接 的作 用方 式指 的 是通 过抑 制 病
原菌 的生长 及 改 善病 原 菌对 植物 的侵 染 条件 , 而 促 进 植 从 物 的 生长 。
11 植 物 生 长 调 节 作 用 .
许多 微生物 ( 某些 致病 病 原菌 或 某些 促 生菌 ) 可通 过 干 扰植 物 的 内源 激 素 或提 供 外源 激 素而 影 响作 物 。 物 促 生 植 菌 主要通 过调 节植 物 生长 素和 乙 烯水 平 来达 到促 进作 物 生 长发 育 的 目的 。 物激 素 对植 物 生长 发 育的 影响 . 植 以生 长 素 的作 用最 为 明显 。 植物 生 长 素主 要 是 I 吲 哚 3 AA( 一乙酸 ) 及
促进植 物 生长 的机制 和 生物 防治 的机 制。
关 键 词 生 物 防 治 : 物 根 围促 生 茵 : 用 机 制 植 作
中圈分 类号
¥7. 4 61
文献 标识 码

文章 编号 1 O — 7 9 2 O ) 7 0 3 - 3 O 7 5 3 (O 8 1 - 1 3 0
12 促 进 植 物 的 营 养 功 能 来 促 进 植 物 生 长 .
般 P R 促进 植 物 生长 的机 制 . GP 可分 为直 接 与 间 接
2种方 式 。 接 的促 进 作 用包 括产 生植 物 生长 激 素 、 直 固氮 作

植物根际促生菌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植物根际促生菌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植物根际促生菌作用机理研究进展田婧;李邵;马宁;连青龙;鲁少尉;鲍顺淑【摘要】介绍了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的概念与种类,综述了PGPR通过固氮、溶磷、产生嗜铁素、调控植物激素发挥的直接作用机理,以及作为生防制剂的间接作用机理,并阐述了PGPR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6(000)010【总页数】3页(P1-2,39)【关键词】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根际;固氮;溶磷【作者】田婧;李邵;马宁;连青龙;鲁少尉;鲍顺淑【作者单位】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设施农业研究所,北京100125;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设施农业研究所,北京100125;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设施农业研究所,北京100125;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设施农业研究所,北京100125;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设施农业研究所,北京100125;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设施农业研究所,北京1001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44根际的概念最早由德国微生物学家Hiltner提出,是指受植物根系活动的影响,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上不同于土体的那部分微域土区,根际范围很小,一般指离根轴表面数毫米之内[1]。

根际土壤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真菌、藻类和病毒等,其中细菌的种类和数量最多。

植物根系分泌物直接影响着根际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群结构。

植物根际有一些有害病原微生物与非寄生性根际有害微生物,致使植物的根系或幼苗发育不良、生长缓慢。

但大多数根际微生物对植物无害或对植物生长有促进作用,它们在植物根际的生命活动中,由呼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或代谢产酸,有助于难溶矿物质的溶解,增加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分泌生长刺激素类物质促进植物生长。

笔者综述了PGPR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机理,并阐述了PGPR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旨在为PGPR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PGPR是指自由生活在土壤或附生于植物根系的一类可促进植物生长及其对矿质营养的吸收和利用,并能抑制有害生物的有益细菌[2]。

植物根际促生细菌(PGPR)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植物根际促生细菌(PGPR)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PGPR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省农业微生物学重点实验室1. 引言植物根际是细菌的良好生境,植物根为细菌提供了良好的生态位(niche)。

能在植物根际持续稳定地定植、受植物影响的细菌称为根际细菌(Rhizobacteria),植物根际细菌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根际细菌种群密度比非根际土壤高100倍,多达15%的根面可能被各种细菌的微菌落(microcolonies)所覆盖。

细菌利用植物释放的营养物质(根分泌物、裂解物)进行生长繁殖,同时也合成代谢产物分泌到根际。

有些代谢产物作为信号转导化合物(signalling compounds )被相同微菌落的邻近细胞、其它细菌细胞或宿主植物细胞所感知(Van Loon, 2007)。

1978年,美国奥本大学的J.W. Kloepper首次提出植物根际促生细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 PGPR)的概念。

PGPR是一群定植于植物根际、与植物根密切相关的根际细菌,当接种于植物种子、根系、块根、块茎或土壤时,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Kleopper & Schroth, 1978)。

PGPR是自生细菌,虽然某些菌株能够侵入植物组织,但不引起明显的侵染症状。

PGPR不包括与植物形成共生结构的根瘤菌(rhizobia)和弗兰克氏菌(Frankia),根瘤菌和弗兰克氏菌的共生固氮作用不属于PGPR的促生作用范畴。

联合固氮菌应该属于PGPR的范畴,某些根瘤菌在非豆科植物上具有促生作用的情况下也可看做PGPR。

PGPR通过一种或多种促生机制直接或间接地促进植物的生长,这些促生机制包括:对植物的直接刺激作用;增加植物对养分的吸收;抑制植物病害;诱导植物系统抗性等。

直接促生作用包括产生刺激性的植物激素、挥发性化合物(volatiles)以及ACC脱氨酶等,降低植物体内的乙烯水平,改进植物营养状况(如促进难溶性磷、钾和微量元素的释放,非共生固氮等),刺激植物产生诱导系统抗性(induced systemic resistance,ISR)。

植物根围促生细菌的研究进展及在林业上的应用

植物根围促生细菌的研究进展及在林业上的应用
的细菌 。近年来 研究 发 现原 核微 生物 的某 些放 线 菌 以及 真核 微 生 物 的许 多 真 菌 也具 有 促 生 作用 , 但仍 沿 用 P R 来 泛 指他 们 , 见 P R在 研 究 发 展进 GP 可 GP
程 中, 内涵和外 延 都不 断得 以丰富 和扩展 _ 。 其 4 ]
Ab t a t s r c :Pl n r wt r mo i g r io a t ra ( a t g o h p o tn h z b c e i PGP R)c n s i lt h r wt fp a t y o e o r fa a tmu a e t e g o h o ln s b n r mo e o
近年 来 , 随着 工业 的高 速发 展 , 环境 污 染进 一步 加剧 , 人们 的环保 意识 日益 加 强 , 望 找到 一种 不仅 渴
对 病原 菌有 拮抗 作 用 的有益 细菌 的统 称 。最早 报道
的 P R 是 17 GP 9 8年 由 Bu r和 S h o h发 现 的 马 铃 r c rt
能 降低 农 药 和化 肥 的使 用 量 , 时还 能 够 不 影 响甚 同 至促进 植 物生 长 的有效 方 式 口 。在这 样 的现 实 背景 ]
下 , 植 物 根 围 促 生 细 菌 P P P a tGrwt 对 G R( ln o h P o t g R i b cei) rmoi hz atr 的研 究 越 来 越 受 到 关 注 。 n o a 美国、 日本 、 大 利亚 等 国均展 开 了对 P P 的专项 澳 G R
研 究 , GP 逐 渐 成 为 国 际 上 的 研 究 热 点 I 。 国在 P R 2 我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植物根际促生菌的研究进展

植物根际促生菌的研究进展

植物根际促生菌的研究进展赵晨阳; 戴峰; 刘述颖; 谢倩影; 李晨; 石佳【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9(047)016【总页数】3页(P12-13,24)【关键词】植物根际促生菌; 促生机制; 应用【作者】赵晨阳; 戴峰; 刘述颖; 谢倩影; 李晨; 石佳【作者单位】大连海洋大学海洋科技与环境学院辽宁大连116023; 大连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辽宁大连116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82在植物根际(根际土壤、根表面、根内部)生活着大量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真菌、藻类和原生动物等,它们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主要推动者,参与土壤中C、N、P、S等元素的循环和有机质的分解,可作为土壤肥力的指标之一[1]。

不同植物物种有特定的根际微生物群落,定殖在植物的根际,与植物相互作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因此,根际微生物群落构成了植物的第二基因组[2]。

在植物根际微生物中,有一部分微生物(多指细菌)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抗逆等过程,被称为植物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3]。

常见的根际促生菌有假单孢菌属(Pseudomonas)、芽孢杆菌属(Bacillus)、农杆菌属(Agrobacterium)、埃文氏菌属(Eriwinia)、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巴斯德氏菌属(Pasteuria)、沙雷氏菌属(Serratia)、肠杆菌属(Enterobacter)等[4]。

根际促生菌能够帮助植物获得营养物质、调节激素水平并抵抗病原微生物侵袭[5]。

基于PGPR在农业、环境保护和基础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价值,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

其中,PGPR的促生机制是一大热点。

PGPR的促生机制可分为直接作用、间接作用两类[6]。

直接作用包括提高植物营养元素的生物可得性、合成激素促进植物生长等;间接作用包括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长、诱导植物产生系统抗性等[7]。

植物根际促生菌提高植物耐盐性研究进展

植物根际促生菌提高植物耐盐性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2023-02-13作者简介:陈梦霞(1997—),女,四川富顺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植物微生物。

E-mail :******************。

陈梦霞.植物根际促生菌提高植物耐盐性研究进展[J ].南方农业,2023,17(13):17-21.植物根际促生菌提高植物耐盐性研究进展陈梦霞(吉林师范大学,吉林四平136000)摘要盐胁迫是限制农业生产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土壤盐分已成为影响农业发展的一个重大阻碍。

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 )是附着在植物根部或者土壤的有益菌类,它既可促进植物生长、提高吸收和利用矿物质的效率、抵抗病原菌的侵害,又可增强植物的耐盐性。

为改善盐渍土环境,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提供参考,主要论述了盐胁迫环境对植物、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以及PGPR 诱导植物耐盐性的相关机制,并对今后PGPR 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盐胁迫;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 );耐盐性;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S154.38+1文献标志码:CDOI :10.19415/ki.1673-890x.2023.13.004目前,全球盐碱土分布范围与占地面积越来越大,面积已超过8.33亿hm 2,其中大多分布在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的自然干旱或半干旱地带。

我国盐渍土面积约为0.99亿hm 2,占全球1/10以上,这对我国粮食和生态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土壤盐渍化形成的原因有很多种,比如海平面上升和热带风暴潮导致的气候变化会增加土壤和水中盐分[1],地底深部含盐地下水中的岩盐和石膏的溶解导致地下水盐度增加[2],人为活动可以将土壤盐浓度提高到影响土壤质量、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生命的水平[3]。

此外,堆肥中含有较高浓度的可溶性盐,也可导致土壤盐分含量偏高[4]。

研究表明,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 )与植物根系相互作用,可以减轻盐分胁迫以提高作物生产力[5]。

PGPR 也被用作生物接种剂,用于提高作物产量、防治植物病原体和改善土壤健康[6]。

根际促生菌促进胁迫环境植物生长的研究进展

根际促生菌促进胁迫环境植物生长的研究进展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 ,Sci ,Bull ,2022,28(02)作者简介:靳磊(1997—),男,山西朔州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植物生态学。

收稿日期:2021-10-22根际促生菌促进胁迫环境植物生长的研究进展靳磊(青海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青海西宁810008)摘要:根际促生菌对植物的生命活动可产生特定肥效及生理作用,且无环境污染,在生态环境保护、农业可持续性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针对不同的根际促生菌在缓解植物受到胁迫时的反应,国内外已有大量研究报道,而根际促生菌对植物受到非生物胁迫时的忍受力方面综述不多。

该文综述了根际促生菌对植物生长受非生物胁迫影响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重金属、干旱、盐分、肥力过低或过剩,并分析了当前该领域研究存在的不足与今后研究方向,以期为大规模利用根际促生菌提高植物在非生物因素胁迫条件下的稳产、高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根际促生菌;植物生长;非生物因素;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Q939.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22)02-0040-03Advances in Research on Factors Affecting Plant Growth under Stress in Rhizosphere-promoting BacteriaJIN Lei(College of Life Sciences,Qinghai Normal University,Xining 810008,China )Abstrac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hizosphere-promoting bacteria and plants under adverse conditions has always been one of the key research contents.Aiming at the response of different rhizosphere-promoting bacteria in relieving plant stress ,there have been a lot of research report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he rhizosphere-promoting bacteriahave little review on the tolerance of plants to abiotic stress.In this paper,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effects of rhizo⁃sphere-promoting bacteria on plant growth under abiotic stress ,mainly including heavy metals ,drought ,salinity ,low fertility and excess ,and analyzes the shortcomings of current researchin this field and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large-scale utilization of rhizosphere-promoting bacteria to improve stable and high yield of crops under abiotic factors stress.Key words:Rhizosphere-promoting bacteria;Plant growth;Abiotic factors;Research progress 近年来,环境问题不容忽视,人们环保意识越来越强。

植物根围促生细菌作用机制的研究

植物根围促生细菌作用机制的研究

植物根围促生细菌作用机制的研究作者:梁建根施跃峰竺利红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第17期摘要植物根围促生细菌不仅能够促进植物生长,增加作物的产量,还能提高防病能力。

阐述了植物根围促生细菌的作用机制,包括促进植物生长的机制和生物防治的机制。

关键词生物防治;植物根围促生菌;作用机制中图分类号 S476.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7-0133-03植物根围促生细菌(简称PGPR)泛指所有能促进植物生长的细菌,即来自叶围、土壤或其他生境的细菌,包括产生直接促生作用和通过病原菌的生物防治而间接促进生长的细菌。

考虑到包括的细菌范围很广,有时也泛指所有的植物有益菌(Plant-benificial bacteria,PBB),因此最近有人建议将其划分为两大类,即:生防PGPR(biocontrol-PGPR)和PGPR[1],据不完全统计,有20多个属的PGPR具有防病促生潜能[2,3],但其作用机制至今还不是很清楚[4]。

有人报道,大多数PGPR是通过减少有害微生物群体间接促进植物生长[5];而有的研究认为植物促生菌是通过诱导植物生理代谢发生变化直接促进植物生长[6]。

笔者认为PGPR以何种方式发挥促生作用,其作用机制不外乎下面2种。

1PGPR促进植物生长的机制一般PGPR促进植物生长的机制,可分为直接与间接2种方式。

直接的促进作用包括产生植物生长激素、固氮作用、加强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最重要的是对铁离子的利用和固态磷的溶解)等。

间接的作用方式指的是通过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及改善病原菌对植物的侵染条件,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

1.1植物生长调节作用许多微生物(某些致病病原菌或某些促生菌)可通过干扰植物的内源激素或提供外源激素而影响作物。

植物促生菌主要通过调节植物生长素和乙烯水平来达到促进作物生长发育的目的。

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以生长素的作用最为明显。

植物生长素主要是IAA(吲哚3-乙酸)及其类似物。

植物根际促生菌的研究进展及其环境作用

植物根际促生菌的研究进展及其环境作用

龙源期刊网
植物根际促生菌的研究进展及其环境作用
作者:刘淑琮冯炘于洁
来源:《湖北农业科学》2009年第11期
摘要:具有固氮、溶磷、产生植物激素和分泌抗生素等功能的植物根际促生菌已成为新型生物肥料开发的研究热点。

介绍了植物根际促生菌的定义、主要种类、作用机制、研究和应用现状,并提出绿色食品生产、资源再生利用要与植物根际促生菌生产相结合.促进绿色农业的发展.表明促生菌在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植物根际促生菌:生物防治;资源利用
中图分类号:S939.1
文献标识码:A。

棉花根际促生细菌的研究进展09

棉花根际促生细菌的研究进展09

棉花根际促生细菌的研究进展姚丽娟,唐欣昀3,常慧萍(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6)摘 要:综述了根际促生细菌(PGPR )的概念、研究手段、基因标记技术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研究棉花根际促生细菌中的应用。

植物根系可以分泌各种对微生物有益的物质,吸引微生物在根际的聚集。

棉花凝集素对根际促生细菌菌株的胞外多糖具有凝集作用,在棉花根际促生细菌与棉花根部相互识别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利用棉花凝集素作为筛选工具筛选对棉花具有促生作用的根际促生细菌菌株。

基因标记技术证明棉花根际促生细菌能高密度地定殖在棉花根部,对棉花的生长起促进作用,并能抑制某些植物病原菌及根际有害微生物。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微生物生态学领域的应用促进了棉花根际促生细菌的研究和应用,可以利用棉花根际促生细菌研发微生物肥料。

关键词:棉花;根际促生细菌;棉花凝集素;微生物肥料中图分类号:S154138+1;S5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6257(2009)06-0008-05收稿日期:2009-03-27;最后修订日期:2009-05-06基金项目:安徽省自然基金项目090413082,安徽省年度重点项目06023047。

作者简介:姚丽娟(1984-),女,安徽铜陵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微生物生态学研究。

通讯作者为唐欣昀。

棉花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农作物之一,中国是世界上棉花产量最高的国家之一。

如何坚持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高效提高棉花产量,避免环境污染,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增加化肥的使用量是我国提高棉花产量的主要措施。

但长期过量施用化肥,会造成酸性土壤的酸化、板结化和贫瘠化;造成石灰性或碱性土壤的土壤次生盐碱化、结构恶化和肥力退化。

氮磷比例失调,土壤生物-生态承载力下降,直接影响其潜在生产能力和生态功能的发挥[1]。

因此,需要研制出符合农业持续发展的新型肥料来降低化肥用量。

根际土壤微生物与植物生长的关系密切。

植物根际微生物种类多、活性高,构成根际特定的微生物区系。

植物与根际微生物互作促进植物生长的研究

植物与根际微生物互作促进植物生长的研究

植物与根际微生物互作促进植物生长的研究植物与根际微生物之间的互动关系在近年来备受关注。

研究表明,植物根系周围的微生物生态系统对植物的生长和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些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古菌等多种生物体,并且它们对植物的生长情况和抵御环境胁迫有着不同的影响。

一、根际微生物对植物的生长起促进作用根际微生物可以辅助植物吸收养分,提高植物的生长速度和抗病能力。

细菌类微生物可以将大气氮转化为亚硝酸盐和氨,从而使其能够被植物吸收和利用。

真菌类微生物可以分解难以分解的有机物质,让植物更容易吸收养分。

J.J.齐森科等人在进行的一项对小麦恢复生长的研究中发现,通过种植种子中添加根际微生物的方式可以促进小麦的生长。

他们将小麦种子分为三个组别,一组放置于含有卡那霉素的培养基中,一组添加发酵液,第三组则同时添加发酵液和卡那霉素。

结果发现,添加发酵液的那组小麦生长情况最佳。

这说明添加根际微生物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

二、植物对于根际微生物的选择性植物通过根毛和分泌物质与根际微生物进行互动。

有些植物能够筛选出优质的微生物,有些能够选择利于它们的特定微生物。

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交换不仅依赖于植物的生长状态和质量,还与周围环境的气候状况等因素有关。

C. Doornbos等人研究表明,33个水稻品种中,只有20个被发现存在与特定的根际微生物关联,而且不同的品种关联的菌株数量也不相同。

这说明不同的植物存在着对不同菌株有选择性的特征。

三、植物-微生物共生促进抗性根际微生物的共生也有助于植物的抗性。

当微生物稳定地生长在植物周围时,它们可以将自己与植物的免疫系统"重新编程",从而让植物更好地地抵御环境侵袭和病菌感染。

近年来,研究人员关注了植物-微生物的共生机制,以期开发更好的植物保护方法。

S. Saori等人在对马铃薯病样菌感染进行的研究中,发现添加特定菌株的根际微生物可以极大地降低马铃薯根腐病的感染率。

四、结论植物和根际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种复杂的过程。

淡紫拟青霉在作物根围及土壤中的定殖研究

淡紫拟青霉在作物根围及土壤中的定殖研究

淡紫拟青霉在作物根围及土壤中的定殖研究。

淡紫拟青霉在土壤中的存活动态表明:PL221菌株以固体发酵物拌土及孢子液浇灌的形式施入土壤,固体发酵物拌土较孢子液浇灌的施入方式能使菌株在土壤中有相对高的存活量。

淡紫拟青霉在土壤介质中的存活期达60天以上。

实验研究了淡紫拟青霉PL221菌株在不同作物类型和品种、土壤类型、施入方式中的盆栽和田间定殖情况。

初步了解了菌株在各作物及土壤中根基土、根围、根内的定殖差异性。

盆栽5种作物定殖测定表明,在各作物的根基土、根围、根内均能检测到目的菌株。

菌株在作物根基土测定的生物量在10~6的数量级上,玉米、番茄、豇豆的平均生物量略高。

作物根围测定番茄、黄瓜的生物量较其他品种略稳定,在10~5的数量级上。

根内生物量在10~2至10~4数量级之间。

PL221菌株在田间9种作物的定殖测定中,菌株各作物根基土检测的生物量在10~4至10~6的数量级之间,菌株在田间玉米根基土的定殖能力弱于其他各作物,番茄、黄瓜表现为较好的定殖能力;根围检测生物量在10~3至10~5数量级之间。

PL221菌株能在番茄和玉米5个不同品种根基土、根围、根内定殖。

菌株在根基土的定殖生物量高于根围,根围高于根内。

番茄和玉米根基土平均定殖量分别在10~6和10~5的数量级上,根围测定在10~4的数量级上,根内定殖的测定量不稳定。

5个番茄品种中PL221菌株在特大品种根部的定殖能力略优于其他品种。

在5个玉米自交系中,PL221菌株在玉米X178品种根基土及根围的定殖测定量较稳定,优于其他品种。

PL221菌株能在河南潮土(HN)、湖北黄壤(HB)、广西黄棕壤(GX)三种不同土壤类型中种植的番茄和棉花植株根基土、根围、根内定殖。

根基土的定殖生物量高于根围,根内检测不稳定。

根基土和根围定殖生物量分别在10~6和10~4的数量级上PL221菌株以四种方式(浸种、浸根、孢子液浇灌、固体发酵物拌土)处理番茄植株,均能在植株根基土、根围、根内检测到目的菌株。

根际微生物与植物生长发育的相互作用研究

根际微生物与植物生长发育的相互作用研究

根际微生物与植物生长发育的相互作用研究随着人类对生命科学的研究不断深入,根际微生物与植物生长发育的相互作用越来越引起关注。

这个相互作用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在其中根际微生物利用植物根系提供的营养,同时帮助植物抵抗病原微生物、逆境等压力。

本文将通过深入探究根际微生物与植物的相互作用来了解其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首先,什么是根际微生物?根际微生物就是存在于土壤中、与植物根系密切联系的微生物群落。

它们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古菌等多种微生物类型。

根际微生物通过与植物根系形成一种特定的生态系统,也被称为植物根际微生物群落。

根际微生物与植物之间存在密切的相互作用。

它们之间的互动可以分为三个方面:营养、代谢和信号。

首先,根际微生物能够分解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将其转化为植物易吸收的形式。

同时,它们分泌一些生长因子、激素和维生素,可以促进植物生长发育。

其次,根际微生物可以帮助植物克服各种逆境压力,例如干旱、盐碱、重金属等。

最后,根际微生物还可以通过信号调控植物生长发育,与植物共同对环境进行感知和适应。

那么,根际微生物和植物之间如何实现这种相互作用呢?首先,根际微生物通过不同的途径与植物根系进行联系。

它们可以通过外生菌丝、细胞外酶、胞外多糖、根分泌物等方式在植物根表面或内部形成根际微生物群落。

相比之下,潜在病原微生物倾向于沉积在植物根系表面或创口处。

其次,根际微生物和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生态系统。

它们之间的互动必须建立在一系列生物、化学和信号转导的基础上。

例如,土壤中的生物有机质和植物根系分泌的根瘤固氮菌嘌呤类化合物可以诱导根际微生物的定居和生长。

根系分泌的激素可以促进根际微生物的生长,同时激发植物生长发育。

另外,根际微生物可以通过生产抗生素和产生抗菌物质来保证自身的生存,同时抑制植物病原微生物的生长。

最后,根际微生物与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影响。

研究表明,根际微生物可以促进植物根系的形成和发育,增强地上部的生长,同时加强植物对逆境的抵抗力。

植物根际促生菌的促生机制与应用

植物根际促生菌的促生机制与应用

植物根际促生菌的促生机制与应用摘要:植物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因其能直接改变土壤元素形态、分泌生长素及抑制植物病原菌,从而促进植物生长发育,提高作物产量。

本文重点梳理了PGPR在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植物抗逆性、抑制植物病原体及实际应用的功能方面进行了介绍,旨在为今后PGPR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PGPR;促生机制;应用1 前言在植物根系代谢过程中,周围被土壤覆盖的区域称为根际,关系到植物根系生长和活动的非常重要的区域。

生长或附着在植物根部的菌株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抑制有害病原体的生长,这类微生物被称为植物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1]。

PGPR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对植物生长发育起到促进作用。

通过其分泌生长激素或改变土壤元素形态对植物生长起到直接促生作用,或者通过抑制植物病原体或降解有害物质,间接促进植物生长。

2 PGPR的促生机制2.1直接机制PGPR通过固氮、矿质养分的溶解和植物激素的产生来提高植物对土壤养分的吸收,直接影响植物生长活性,并根据PGPR的种类、性能强度和植物的种类变化而变化。

2.1.1 固氮生物固氮是一个惊人的过程,约占全球固氮量的三分之二,通过微生物与植物的共生或非共生作用发生的。

氮是植物生长发育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在生长和各种代谢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PGPR将空气中的游离氮转化为氨,然后被植物吸收利用。

PGPR未来将成为植物氮元素管理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

化学氮肥只有约30-50%被植物吸收,剩余吸附在土壤的有机氮变得不可吸收或浸入自然环境中流失,造成土壤污染。

而PGPR的菌肥菌剂具有环境友好型特点,更有利于环境发展和农业可持续发展.2.1.2 磷酸盐增溶磷是仅次于氮的植物生长发育第二重要元素。

土壤中磷常以不溶或难溶性的形式存在(例如磷酸钙和磷酸锌等),导致植物根系很难吸收。

根圈微生物的生物学调节及其对作物生产的影响

根圈微生物的生物学调节及其对作物生产的影响

根圈微生物的生物学调节及其对作物生产的影响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关注作物的生长和产量问题。

而在这其中,根圈微生物的作用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根圈微生物是指分布在植物根部周围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多种微生物,在植物生长、营养吸收、抗逆能力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生物学角度探讨根圈微生物的调节作用以及对作物生产的影响。

一、根圈微生物的调节作用1. 促进植物生长一些根圈微生物对植物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

例如,Rhizobium菌株与豆类植物菜豆等形成共生关系,固氮作用可以为此类植物提供氮源,其它诸如副球菌、拟杆菌等根瘤菌则会为植物提供生长素、蛋白质、细胞壁等组分,这些有益元素有助于植物的生长。

2. 促进植物营养吸收根圈微生物对植物营养的吸收具有调节作用。

例如,可嗜氧放线菌在根固氮的过程中会将氮转化为铵离子,使之成为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之一。

同时,根圈微生物还能分解有机物质,释放出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如磷、钾等。

植物根系周围大量的细菌、真菌可以提高土壤质量,增强土壤抗逆能力,有助于植物吸收更多的营养物质,促进植物的生长。

3. 增强植物对逆境的抵抗力根圈微生物还可以增强植物的生物豁免力和逆境抵抗力。

某些细菌、放线菌等根圈微生物可以合成一些生物活性物质,如抗生素、植物激素等物质,有助于提高植物的抵抗力。

此外,根圈微生物还能分泌一些酶类物质,修复植物因逆境而受损的基因、蛋白质等分子,从而增强了植物对逆境的应对能力。

二、根圈微生物对作物生产的影响1. 增加农业生产者的收益透过对根圈微生物的认识,可以更好地利用和调节微生物,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从而增加农业生产者的收益。

例如,菌肥制剂是一种利用生物技术手段研发的植物保健品,其可通过种植前施肥或种植中喷洒等方法促进作物的生长,提高产量。

2. 减少环境污染根圈微生物的作用也存在于减少环境污染方面。

传统农业生产中常用的化肥和农药等化学品不仅对土地和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还可降低土壤的肥力和农田生产的产量。

植物根际促生菌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植物根际促生菌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0871117)资助. 3 3 通讯作者. E2mail: sxyin@ yzu. edu. cn 2009207208收稿 , 2009210229接受.
生信号物质直接促进植物生长 ,或者提高植物抗性 、 加速土壤养素循环等 ,对其最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 芽孢杆菌属 (B acillus)和节杆菌属 (A n th robacter) [ 1 ]. 根据其与植物根系的依附程度 , ePGPR 可再细分为 3类 : 1)紧邻但不接触根系 ; 2)定居在根系表面 ; 3) 定居在植物根系皮层与细胞之间 [ 3 ]. 这样的细分有 助于更好地理解 PGPR的促生机制 [ 4 ].
233
断提高 ,人们对 PGPR作用机制有了更新的发现. 例 如 ,人们所熟知并在农业上已有不少应用的“植物 共生菌 ”, 其促生机制包括 : 诱导植物产生生长激 素 、产嗜铁素提高土壤 Fe活性 、溶磷菌提高土壤可 溶性磷 [ 7 ] 、增强植物对病原菌和环境胁迫的抗性和 忍耐力 [ 8 - 9 ]等.
PGPR 可以使寄主植物的某些生理生化特性发 生改变. 由 PGPR 引起的 ISR 常常伴随植物病程相 关蛋白 ( patho2genesis2relatedp roteins, PR s) [ 18 - 22 ] 、植 保素和其他次生代谢产物 [ 23 - 24 ]的积累. 例如 ,经荧 光细菌定殖处理过的菜豆 ,当遭遇 B otry tis cinerea侵 害时会产生 PR s[ 24 ]. M aurhofer等 [ 25 ]研究发现 ,烟草
植 物 根 际 促 生 菌 ( p lant grow th2p romoting rhi2 zobacteria, PGPR )是指定殖于植物根际系统 ,并能促 进植物生长的一类细菌的总称 [ 1 ]. 根据 PGPR 定殖 于根际的位置 ,可将其划分为两类 :一类是胞内 PG2 PR ( intracellular PGPR , iPGPR ) ,其特征是通常只局 限性地定殖于植物某些特殊组织或细胞内 ,产生根 瘤 ,最早的报道可追溯到 19世纪 80年代 B eijerinck 从植物根瘤中分离出第一株根际细菌 [ 2 ] ;另一类是 胞外 PGPR ( extracellular PGPR , ePGPR ) ,该类型的 特征是定殖于根系细胞外 ,不形成根瘤 ,但能依靠产

植物根围促生细菌的研究进展及在林业上的应用

植物根围促生细菌的研究进展及在林业上的应用

2010年6月第39卷 第2期山西林业科技SHA NX I FO REST RY SCI ENCE A N D T ECHN OL O GYJun.2010V ol .39 N o .2植物根围促生细菌的研究进展及在林业上的应用陈 春(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12)摘 要:植物根围促生细菌(P GPR )通过一种或多种不同的作用机制对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从而促进植物生长。

综述了PG PR 的国内外研究概况以及PG PR 的特征,从P GP R 促生长作用、PG PR 生防功能两方面论述了PG PR 在林业上的应用,最后简要介绍了PG PR 应用于林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植物根围促生细菌;特征;林业;作用中图分类号:S 718.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26X (2010)02-0033-02Research Progress of 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 (PGPR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ForestryChen Chun(Shanx i A cad emy of Forestry sciences ,030012T aiyuan ,China )Abstract :P lant gr ow th pr omo ting rhizo ba ct er ia (P GP R )can stimulate the g r ow th o f plants by one o r mor e o f a number o f different mechanisms indir ectly o r directly.T he paper summarize resear th pro gr ess of PG PR at ho me and a br oad,and the character istics of P GPR.PG PR can also r esist harmful patho gens o f plants a nd pr omo te plant gr ow th.In recent year s,P GP R have been applying to the for estry gr adually.Key words :plant g ro wt h pr omo ting rhizobacter ia ;char acter istic fo restr y ;effect收稿日期:2010-03-22作者简介:陈 春(1981- ),女,山西忻州人,太原理工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助理工程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围促生细菌在植物根围定殖研究进展0 引言植物根围促生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 PGPR),在国内外的商品化进程中之所以受到很大程度的控制主要在于其应用效果的不稳定(Sandra, 2002)。

生防的稳定性是影响生物防治效果的关键问题,多年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一般来说生防稳定性受到诸多因子的影响,包括生防制剂本身、病原生物、寄主植物和环境因子。

在有益生防菌与宿主植物的相互作用过程中,生防菌必须在根内或根表组织上定殖生长才能对植物生长产生影响,大量的研究表明,接种至土壤的生防菌株能否在植物根围成功定殖对于其作用的发挥至关重要。

根围定殖能力一直被认为是生防的关键所在(Klopper, 1992; 郭坚华等,1996; Annouschka, 2003)。

因此研究生防菌株的根围定殖对于揭示其生防机制、提高菌株根围的适应性和增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根围定殖的概念Kloepper 等人将带天然抗生素标记的植物根围促生菌(PGPR)菌株接种到马铃薯种薯块表面,然后再回收该菌株,这是首次使用根部定殖(Root Colonization)一词,其定殖量一般采用自根表回收到的引入菌株的种群数量来表示(Kloepper and Beauchamp, 1991),但是没有明确给根部定殖下定义。

随着根部定殖研究的发展,学术界普遍认为根部定殖是指一种外来引入菌株在植物根部定居并繁殖的主动过程,而不只是简单的引入菌株与植物根被动相遇的过程,应该包括引入菌株与根围土著微生物的相互竞争与适应,并在植株根部以促进植株健康生长的方式有效定居并繁殖。

目前普遍接受认可的定义为:根围定殖是指在有土著微生物存在的情况下,接种至种子或植物无性繁殖体表面部位的微生物在根部繁殖并持续其种群的能力(王海华等,2002)。

不少研究表明,微生物在植物根围的有效定殖,对根圈微生态及微生物-植物的互作产生较大的影响。

目前在根围定殖研究方面人们关注较多的是定殖机理及其对根围微生态的影响。

早在70年代中期,Bowen 和Rovira(1976)就提出了外来引入微生物,尤其是细菌在根部分布机制的四种可能方式,包括引入细菌自身的运动能力;植物根的生长对细菌的带动作用;沿根向下运动的水流(如灌溉水等)对于引入细菌分布至新的根段部位起着重要作用;植物根系内真菌菌丝上粘附的细菌会随着菌丝的伸长并通过菌丝的转运作用沿根分布,另外这些细菌在整个散布过程中也许还会受到来自其他微生物的竞争。

通过研究发现,植物的种类对其根围的微生物群落的影响较大,不但影响植物根表面的微生物种群密度,对群落的组成,即微生物的种类有较大的影响,同时植物的健康状况与其所在的微生物区系状况关系十分密切(Smith, 1999; Harsh,2004; 赵海新, 2009)。

2 影响微生物在植物根部定殖因素影响微生物定殖的因素有很多,但总的来说可以归纳为两大类:一类是生物学因素,包括微生物自身特性、接种数量、植物根系分泌物等生物学因素;一类是非生物学因素,包括土壤类型、土壤含水量和Ca2+等土壤理化性状。

2.1 引入细菌自身性状2.1.1 细菌细胞表面性质引入细菌细胞表面的性质对于根的吸收、对土壤中胶体的长久粘附以及与其他土著细微生物的识别十分重要。

早期就有研究指出,微生物与植物根凝集素(Agglutinin)的结合能力对粘附(Adhension)具有重要影响(Heijnen et al, 1993; Ben, 2001)。

研究证明,专化的识别作用促进了一些假单胞菌对菜豆根围定殖,其中根瘤菌(Rhizobium)、克利伯氏菌(Klebsiella)和肠杆菌(Enterbacter)的纤毛(Pili)对植物根的粘贴十分重要;荧光假单胞(Pseudomonas fluorescens) 2-79 对玉米根的粘贴频率大大超过无纤毛的细菌细胞(张炳欣和张平, 2000)。

2.1.2 细菌生长速率细菌的生长速率对其在植物根部定殖具有重要影响,对于筛选优良的生防菌株并有效预测其在根围的作用也具有重要意义(Bowen, 1991)。

但要精确测定引入细菌在植物根围的生长速度并非易事。

Christensen 和 Funck-Jensen(1989)曾采用-HTdr 参合技术(The TritiatedThymidine Incorporation Technique)测定了一株PGPR 菌株在甜菜根围的生长速率,结果表明其生长一代的时间约为106 h。

Sinclair 和Alexander(1989)在80 那年代曾提出,当细菌被原生动物捕食时,生长较慢的细菌种群数量下降较快,而生长速度较快的细菌种群数量下降不明显或较慢,这与细菌繁殖的补偿作用有关即也与其生长速度密切相关。

2.2 接种量影响细菌在根部定殖和根圈适应的因素很多,其中根围或种子表面初始接种量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在一定范围内加大接种量可以增强细菌在植物根圈的定殖和竞争能力。

Jjemba 和Alexander (1999)选择了大豆慢生根瘤菌(Bradyrhizobium japonicum)UMR161、754,食酸丛毛单胞菌(Comamonas acidovorans),节杆菌(Arthrobacter sp.),热带根瘤菌(Rhizobium.tropici)CIAT889 等菌株,对其使用不同浓度接种后300h 内在大豆植株根围的定殖动态进行监测,结果发现以107 cells g-1 siol 接种后,在检测期间内植株根围的定殖量稳定且远高于以103 或105 cellsg-1 siol 接种后的定殖量。

2.3 植物根系分泌物对于在植物根围定殖细菌,基质的营养条件及分布是其分布的主要调节因子。

因为受到植物的作用,根围中营养成分的含量和种类远比根围外土壤中的丰富,因此引入细菌在根围上的分布区段与细菌对营养的要求关系密切,或者说与根不同部位渗出分泌物的不同有一定的关系(Nijhuis et al, 1993)。

目前普遍认同根围微生物的生存依赖于根渗出物或植物分泌物。

渗出物的类型和数量又是受环境条件影响的,运用遗传学进行育种增加植物新品种的同时改变了植物根渗出物的质和量(Smith et al, 1999; Thimmaraju, 2007)。

因此不同的作物、或同一作物不同品种(如抗病或感病品种),或同一品种不同生育期,根围微生物种群密度也会有较大的差异,可以说植物的育种工作也是对植物根围微生物区系的改变。

反之,植物根围微生物,尤其是有益微生物,它们能抑制病原物对植物的侵染,促进植物生长,对植物有利,如生防菌和根围促生菌(PGPR)。

可以说,植物和根围微生物的相互作用直接影响引入微生物在根围的定殖。

Smith等(2002)在用蜡质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UW85 进行生物防治时,首次证实了有关植物与抑制病害的细菌相互作用的遗传学基础,即使是定殖在根围的PGPR 在促进植物生长时可能也是受植物影响的。

张晓霞等人(2003)在研究紫云英根瘤菌JS5A16 菌株在不同水稻品种根部的定殖动态时发现,不同水稻品种根部的定殖密度不同。

因此通过研究植物的基因型和微生物生态学,可以了解寄主植物与其根围微生物之间的关系,从而增加有益微生物在根围的密度,提高它们在根部的定殖能力。

2.4 土壤环境2.4.1 土壤质地不同的土壤类型,其土壤质地、肥沃程度、有机质含量等理化特性均不相同,引入细菌定殖和竞争能力也不同。

土壤质地既影响引入细菌的被动传送,也影响其在根部的定殖。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细菌在质地较轻(粗)的土壤中的运动距离要比在质地较重(细)的土壤中大,其根部定殖的水平也要高。

与土壤质地有关的土壤容重(Bulk Density)对于根部的定殖也有重要影响(Lawrence et al, 1987; Heijnen et al, 1993)。

Rattray 等(1993)曾发现,小容重(0.82g/cm3)条件下,荧光假单胞(P. fluorescens)在小麦根部的定殖水平要比在大容重(1.00g/cm3)条件下的高,但要证实土壤质地对引入细菌在根部的定殖能力的确切影响并非易事。

因为土壤有关的其他一些因素也可能直接导致定殖的差异:土壤粘重、通气性差对细菌的存活和寄主生长都不利,另外土壤的肥力水平也是一个相关因素,在这方面的研究多集中在土壤氮、磷、钾水平的影响上。

2.4.2 土壤含水量土壤水分含量主要影响引入细菌在植株根部定殖的群体水平,而灌溉的方式主要影响细菌沿根的分布(Trotman & Weaver, 1995)。

当土壤水基质势较高时,水会充满土壤孔隙导致O2 不足,造成细菌缺氧;反之,当土壤中水分含量较低时,细菌的运动性、细胞的张力和养分的扩散性则会下降。

曹景勤(1999)研究发现土壤中水分含量的多少会对根瘤菌定殖存活产生很大的影响。

此外,土壤中的渗漏水对引入细菌的长距离传输也有重要作用。

2.4.3 土壤温度土壤温度对于引入细菌在植株根部定殖也有较大的影响。

一方面,土壤温度可以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根系分泌物的成分与质量造成影响,进而对引入细菌的根部定殖造成影响;另一方面,不同的温度会对引入细菌自身的生长繁殖与土著微生物的相互作用产生直接影响,最终影响引入细菌的有效定殖。

但温度对于根部定殖的影响十分复杂,Heijnen 等人(1993)认为较高的土壤温度(如22°C)有利于根部的定殖;而Beauchamp 等人(1993)则认为低温条件(如12-16°C)有利。

Gutterson 等(1990)发现荧光假单胞(P. fluorescens)的菌株Hv37在16℃或20℃时能在棉花根围有效定殖,但如果温度上升到24℃时,根围种群密度会下降100 倍。

不同菌株在根部定殖的最适温度也有很大差别,如铜绿假单胞(PseudomonasAeruginosa)7NSK2 在玉米根部定殖的最适温度为30°C,耐寒菌株荧光假单胞(PseudomonasFluorescens) ANP15 的最适温度则为18°C (Seong et al, 1990)。

2.4.4 土壤 pH 值在离体条件下,荧光假单胞菌(P. fluorescens)的最适pH 为中性或弱碱性,但是Howie等人研究发现荧光假单胞菌(P. fluorescens)2-27 在小麦根圈定殖的最适pH 为6-6.5,其原因可能是土著细菌在酸性土壤中的竞争力较弱。

另外,大量研究表明,土壤pH 可影响根瘤菌的存活与根瘤的形成;显著影响木霉对病害的抑制和根围定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