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植物根围促生细菌研究进展_刘丹丹
根围促生细菌在植物根围定殖研究进展
根围促生细菌在植物根围定殖研究进展0 引言植物根围促生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 PGPR),在国内外的商品化进程中之所以受到很大程度的控制主要在于其应用效果的不稳定(Sandra, 2002)。
生防的稳定性是影响生物防治效果的关键问题,多年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一般来说生防稳定性受到诸多因子的影响,包括生防制剂本身、病原生物、寄主植物和环境因子。
在有益生防菌与宿主植物的相互作用过程中,生防菌必须在根内或根表组织上定殖生长才能对植物生长产生影响,大量的研究表明,接种至土壤的生防菌株能否在植物根围成功定殖对于其作用的发挥至关重要。
根围定殖能力一直被认为是生防的关键所在(Klopper, 1992; 郭坚华等,1996; Annouschka, 2003)。
因此研究生防菌株的根围定殖对于揭示其生防机制、提高菌株根围的适应性和增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根围定殖的概念Kloepper 等人将带天然抗生素标记的植物根围促生菌(PGPR)菌株接种到马铃薯种薯块表面,然后再回收该菌株,这是首次使用根部定殖(Root Colonization)一词,其定殖量一般采用自根表回收到的引入菌株的种群数量来表示(Kloepper and Beauchamp, 1991),但是没有明确给根部定殖下定义。
随着根部定殖研究的发展,学术界普遍认为根部定殖是指一种外来引入菌株在植物根部定居并繁殖的主动过程,而不只是简单的引入菌株与植物根被动相遇的过程,应该包括引入菌株与根围土著微生物的相互竞争与适应,并在植株根部以促进植株健康生长的方式有效定居并繁殖。
目前普遍接受认可的定义为:根围定殖是指在有土著微生物存在的情况下,接种至种子或植物无性繁殖体表面部位的微生物在根部繁殖并持续其种群的能力(王海华等,2002)。
不少研究表明,微生物在植物根围的有效定殖,对根圈微生态及微生物-植物的互作产生较大的影响。
《科学》杂志最新研究报道:植物根部微生物宝库正揭开冰山一角
《科学》杂志最新研究报道:植物根部微生物宝库正揭开冰山一角导读生活在植物根部的微生物可以协同促进植物的生长,提高植物对外部压力的耐受性。
由荷兰生态研究所(NIOO-KNAW)和瓦赫宁根大学与研究所(WUR)领导的国际研究小组在著名科学杂志《科学》上报告了这一发现。
原链接:/en/Research-Results/Research-Institutes/plant-research/show-wpr/Live-in-bacteria-protect-plants-against-infections.htm翻译:赵珊(大自然保护协会志愿者)李颖(大自然保护协会中国农业总监)某些“常驻”细菌可以保护植物根部免受真菌感染。
来自荷兰(瓦格宁根、莱顿、鹿特丹)、巴西、哥伦比亚和美国的研究人员通过宏基因组学解释了这个发现:宏基因组学是一种DNA技术,用于分析环境中的基因以揭示本地微生物群落未曾被发现的生物多样性。
该研究的最后作者兼研究主持人,来自NIOO-KNAW的Jos Raaijmakers说:“这是第一次,我们能够仅基于DNA测序就可以在植物根部重建该群落的组成和功能。
”可持续作物生产“细菌对于植物、动物和人的各种功能至关重要。
” Raaijmakers认为:“我们的主要目标是在植物受到真菌病原体侵袭时,发现植物根部内生微生物。
我们的研究向开发出使用更少农药的可持续作物生产系统迈出了重要一步。
”那么,当植物根系处于被感染初期时,到底发生了什么呢?研究人员发现,根部内的“增援部队”开始产生各种有用的物质,例如几丁质酶,一种分解真菌病原体细胞壁的酶。
这一发现使研究人员能够利用几丁质噬菌体和黄杆菌为植物量身定制微观防御部队。
在甜菜上的实验一致地证明了这种方法在抑制根部真菌感染方面的有效性。
多样的遗传宝库Raaijmakers说:“生活在根中的微生物还具有迄今尚未发现的丰富遗传性”。
瓦赫宁根大学研究中心(WUR)的研究人员开发了新软件,可一次比对数千个物种的DNA序列。
植物促生细菌在种子处理上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
植物促生细菌在种子处理上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
苏蘩;周璐祺;孙萌;魏静娜;朱珠;刘征辉
【期刊名称】《天津农业科学》
【年(卷),期】2022(28)S01
【摘要】对植物促生细菌在种子处理上的应用现状,现有处理技术以及在保障种子活力,促进幼苗生长,提高种子和幼苗的抗环境胁迫和抗病虫害能力的作用进行了综述,就其在种子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前景提出了展望。
植物促生细菌菌剂在种子处理上的广泛应用有助于促进可持续绿色农业的发展,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旨在为此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提供理论基础和新思路。
【总页数】9页(P100-108)
【作者】苏蘩;周璐祺;孙萌;魏静娜;朱珠;刘征辉
【作者单位】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研究所;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天津海世达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45
【相关文献】
1.根际促生菌研究进展及其在药用植物上的应用
2.植物根围促生细菌的研究进展及在林业上的应用
3.植物根围促生细菌促生机制研究进展
4.共接种植物生长促生细菌提高植物耐盐性的研究进展
5.植物根际促生细菌和内生细菌的诱导抗病性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植物根际促生细菌与根瘤菌互作的研究进展
植物根际促生细菌与根瘤菌互作的研究进展
姚丹
【期刊名称】《微生物前沿》
【年(卷),期】2022(11)2
【摘要】生物固氮是自然界最为主要的氮素积累方式,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共生体固氮量占全球生物固氮总量的65%以上,是目前重要的固氮系统之一。
植物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 PGPR)能有效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植物的系统抗性,进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然而,单一根瘤菌在多种土壤环境下,仍存在适应能力差、结瘤效率低和促生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因此,目前已将目光聚焦于植物根际促生菌与根瘤菌共接种,从而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抗逆性。
本文就植物根际促生菌与根瘤菌共接种组合对植物生长、抗逆性的影响及相应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并对今后深入研究植物根际促生菌和根瘤菌相互作用,以期为生产高效复合菌肥,从而提高可持续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进行了展望。
【总页数】7页(P141-147)
【作者】姚丹
【作者单位】贵州省毕节市防治石漠化管理中心毕节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4
【相关文献】
1.植物根际促生细菌定殖研究进展
2.植物根际促生细菌菌肥对新疆灰枣根际土壤解钾效果及其与有机酸的相关性
3.根际促生细菌提高植物抗重金属能力的研究进展
4.高寒草甸嵩草、珠芽蓼根际优良植物根际促生菌的分离筛选及促生特性研究
5.植物根际促生细菌和内生细菌的诱导抗病性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植物根围促生细菌作用机制的研究
植 物促 生 菌 通 过产 生 嗜 铁 素 向植 物 提 供 铁一嗜 铁 素复
合体 , 从而 增 加 植 物 对铁 营 养 的 吸收 。 此外 , 土壤 中有 大 量
的磷 , 这 些磷 属于 不溶 性 的 , 物 不 能 利 用 。 G R 可 生 但 植 P P
用和 固态 磷 的溶解 ) 。 等 间接 的作 用方 式指 的 是通 过抑 制 病
原菌 的生长 及 改 善病 原 菌对 植物 的侵 染 条件 , 而 促 进 植 从 物 的 生长 。
11 植 物 生 长 调 节 作 用 .
许多 微生物 ( 某些 致病 病 原菌 或 某些 促 生菌 ) 可通 过 干 扰植 物 的 内源 激 素 或提 供 外源 激 素而 影 响作 物 。 物 促 生 植 菌 主要通 过调 节植 物 生长 素和 乙 烯水 平 来达 到促 进作 物 生 长发 育 的 目的 。 物激 素 对植 物 生长 发 育的 影响 . 植 以生 长 素 的作 用最 为 明显 。 植物 生 长 素主 要 是 I 吲 哚 3 AA( 一乙酸 ) 及
促进植 物 生长 的机制 和 生物 防治 的机 制。
关 键 词 生 物 防 治 : 物 根 围促 生 茵 : 用 机 制 植 作
中圈分 类号
¥7. 4 61
文献 标识 码
A
文章 编号 1 O — 7 9 2 O ) 7 0 3 - 3 O 7 5 3 (O 8 1 - 1 3 0
12 促 进 植 物 的 营 养 功 能 来 促 进 植 物 生 长 .
般 P R 促进 植 物 生长 的机 制 . GP 可分 为直 接 与 间 接
2种方 式 。 接 的促 进 作 用包 括产 生植 物 生长 激 素 、 直 固氮 作
植物根围促生细菌促生机制研究进展
植物根围促生细菌促生机制研究进展摘要:化肥农药的滥用已严重破坏土壤结构、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病原菌抗药性增加,危及农产品安全,造成环境资源的破坏,因此,开发环境友好、改善土壤肥力、增强植物抗性、多重防治机制共同作用的生物肥料和生物农药显得尤为重要。
植物根围促生细菌(PGPR)因其较强的植物根部定殖能力及具有抑制植物病原菌和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而备受关注。
本文从直接促生和间接促生两个方面重点阐述了PGPR的促生作用机制,并分析了PGPR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植物根围促生细菌(PGPR);促生作用;促生机制中图分类号:S471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9)05-0148-07植物根际是指生物、化学和物理特性受到影响的紧密环绕植物根的区域[1]。
在植物根际范围内存在着大量微生物,其中主要以细菌为主。
根据对植物的不同作用可以将根际细菌(rhizobacteria)分为有益(2%~5%)、有害(8%~15%)和中性(80%~90%)三类,其中存在着一类细菌,它们与植物的根部有特殊的相互作用,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能力,这类细菌就是通常所说的植物根围细菌(plantgrowth-promotingrhizobacteria,PGPR)。
PGPR在植物根部具有很强的定殖能力[2],对根部的病原物具有抑制作用,可被用于防治真菌、细菌和病毒病害[3],同时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表现在可以显著提高种子萌发率、促进根系生长和增加植物重量和产量[4,5]。
PGPR主要包括芽孢杆菌属(Bacillusspp.)、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spp.)、肠杆菌属(Enterobacterspp.)、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spp.)、固氮菌属(Azotobacterspp.)等[4,6-9]。
1PGPR促进植物生长机理研究植物合成的多種有机化合物如糖类、有机酸和维生素可以作为营养元素或信号分子被根围促生菌吸收和利用,PGPR可通过产生植物激素、小分子化合物和挥发性化合物直接或间接激发植物免疫、调节和促进植物生长。
我国植物内生菌研究进展
我国植物内生菌研究进展一、概述植物内生菌,指的是在其生活史的某一阶段或全部阶段生活在健康植物组织内部的微生物。
这些微生物与宿主植物建立了复杂而微妙的共生关系,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抗逆性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植物微生物互作认识的加深,植物内生菌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生物学、农业科学和生态学等领域的热点之一。
我国作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大量的植物种类和丰富的植物内生菌资源。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科研人员在植物内生菌的分离鉴定、功能挖掘和应用开发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这些研究不仅增进了我们对植物内生菌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的理解,也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策略。
本文旨在综述我国植物内生菌研究的最新进展,包括植物内生菌的分离鉴定技术、种类多样性、功能特性、生态分布以及应用前景等方面。
通过系统总结和分析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旨在为植物内生菌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同时也为我国农业生物技术的创新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贡献力量。
1. 内生菌定义与分类内生菌(Endophytes)是一类在植物组织内部生活而不引起明显病害症状的微生物,它们存在于植物的健康组织中,与宿主植物建立了密切的共生关系。
这些微生物可以是细菌、真菌或放线菌,它们的生活史大部分时间都在植物组织内部度过,从中获取营养并进行繁殖。
根据分类学上的特点,内生菌可分为多种类型。
内生真菌是最常见的一类,它们广泛存在于各种植物组织中,包括种子、叶片、茎干和根部等。
这些真菌与植物之间建立了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抗逆性产生重要影响。
内生细菌也是一类重要的内生微生物。
它们存在于植物的组织和细胞间隙中,与植物建立共生关系,对植物的生长和健康状况具有重要影响。
与内生真菌相比,内生细菌在植物体内的数量和种类相对较少,但它们对植物的生长和抗逆性也具有重要作用。
除了内生真菌和内生细菌外,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内生微生物,如放线菌等。
植物根际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研究进展
植物根际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研究进展袁丽杰【摘要】植物根际是微生物生长的特殊微生态环境,根际微生物在种类和数量上不同于非根际微生物.近年来,通过根际微生物途径分离到一些活性物质,其中有一些新结构化合物,并在多方面具有较高生物学活性.植物根际微生物是一类值得深入研究与开发的微生物资源.【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0(038)028【总页数】4页(P15471-15474)【关键词】植物根际;微生物;活性物质【作者】袁丽杰【作者单位】华北煤炭医学院,河北唐山06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84当今世界,心脑血管疾病、癌症及各种耐药细菌、真菌引起的疾病极大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为此,人们对新型、低毒、高效药物的需求也越来越大[1]。
目前,所有已知的小分子天然产物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微生物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
20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对环境16S rRNA基因进行的大量研究表明,微生物的生物多样性远比用传统方法估计的要高[2],但由于受分离培养技术的局限,目前可培养的微生物仅占自然界存在的0.1%~1%,而未能培养的微生物种群与可培养的在系统发育上存在很大的差距[3],因此,自然界中还有数以百万计的微生物物种等待人们去认识去挖掘去利用[4]。
一般认为,在微生物新“种”中存在着新的基因,便可能形成新的酶系,产生新的次级代谢产物。
因此,不断挖掘稀有微生物资源,发现新的属、种是提高微生物新药筛选成功率的重要途径之一。
但随着微生物新药筛选的发展,从普通生境中分离出新的微生物物种已变得越来越困难。
因此,人们开始逐渐重视扩大微生物物种环境来源,如从海洋[5]、特定环境(植物内生菌、植物根际菌)和极端环境等特殊生境中分离菌种,同时不断改进分离手段和培养方法,并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揭示某些物种的微生物具有产生某些生物活性物质的潜能[6]。
在微生物栖息的多种环境中,植物也是其中之一。
与植物相关的微生物主要包括植物内生菌和植物根际菌,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微生物与植物形成了一种互利关系。
植物根围促生细菌的研究进展及在林业上的应用
程 中, 内涵和外 延 都不 断得 以丰富 和扩展 _ 。 其 4 ]
Ab t a t s r c :Pl n r wt r mo i g r io a t ra ( a t g o h p o tn h z b c e i PGP R)c n s i lt h r wt fp a t y o e o r fa a tmu a e t e g o h o ln s b n r mo e o
近年 来 , 随着 工业 的高 速发 展 , 环境 污 染进 一步 加剧 , 人们 的环保 意识 日益 加 强 , 望 找到 一种 不仅 渴
对 病原 菌有 拮抗 作 用 的有益 细菌 的统 称 。最早 报道
的 P R 是 17 GP 9 8年 由 Bu r和 S h o h发 现 的 马 铃 r c rt
能 降低 农 药 和化 肥 的使 用 量 , 时还 能 够 不 影 响甚 同 至促进 植 物生 长 的有效 方 式 口 。在这 样 的现 实 背景 ]
下 , 植 物 根 围 促 生 细 菌 P P P a tGrwt 对 G R( ln o h P o t g R i b cei) rmoi hz atr 的研 究 越 来 越 受 到 关 注 。 n o a 美国、 日本 、 大 利亚 等 国均展 开 了对 P P 的专项 澳 G R
研 究 , GP 逐 渐 成 为 国 际 上 的 研 究 热 点 I 。 国在 P R 2 我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植物根际促生菌的研究进展
植物根际促生菌的研究进展
崔薇薇
【期刊名称】《辽宁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0(000)002
【摘要】植物根际促生菌是从植物根部分离出的微生物,借助其代谢过程或代谢产物,以改善植物生长条件,尤其是营养环境.如固定空气中的游离氮,参与土壤中养分的转化,增加有效养分,分泌激素,刺激植物根系发育,抑制有害微生物活动等.农业生产中大面积应用化肥、农药提高作物产量的同时 ,也产生了极大的环境问题 ,并且使生产成本提高.随着现代生物科学技术的进步 ,人们对应用微生物来代替化肥和农药寄予了厚望 ,从而对植物与根际促生菌关系的研究给予了高度重视.
【总页数】5页(P35-39)
【作者】崔薇薇
【作者单位】辽宁农业科学院开放实验室,辽宁,沈阳,11016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54.3
【相关文献】
1.根际促生菌促生机理及其增强植物抗逆性研究进展 [J], 孙韵雅;缑晶毅;吴永娜;牛舒琪;索升州;李静;张金林;陈佳;王悦;程济南;韩庆庆;赵祺;李惠茹;李慧萍;何傲蕾
2.植物根际促生菌修复镉污染土壤研究进展 [J], 王一帆;孙盈;于辉
3.微胶囊化植物根际促生菌剂的研究进展 [J], 董羽嘉;何艳慧;武占省
4.植物根际促生菌促进小麦生长及提高其抗旱性的研究进展 [J], 温宏伟;杨斌;王东
胜
5.植物根际促生菌防治黄瓜枯萎病的研究进展 [J], 杨倩;薛璐;郭慧;付瑞珂;张涛;申顺善;杜南山;朴凤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植物根际促生菌的研究进展
植物根际促生菌的研究进展赵晨阳; 戴峰; 刘述颖; 谢倩影; 李晨; 石佳【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9(047)016【总页数】3页(P12-13,24)【关键词】植物根际促生菌; 促生机制; 应用【作者】赵晨阳; 戴峰; 刘述颖; 谢倩影; 李晨; 石佳【作者单位】大连海洋大学海洋科技与环境学院辽宁大连116023; 大连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辽宁大连116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82在植物根际(根际土壤、根表面、根内部)生活着大量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真菌、藻类和原生动物等,它们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主要推动者,参与土壤中C、N、P、S等元素的循环和有机质的分解,可作为土壤肥力的指标之一[1]。
不同植物物种有特定的根际微生物群落,定殖在植物的根际,与植物相互作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因此,根际微生物群落构成了植物的第二基因组[2]。
在植物根际微生物中,有一部分微生物(多指细菌)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抗逆等过程,被称为植物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3]。
常见的根际促生菌有假单孢菌属(Pseudomonas)、芽孢杆菌属(Bacillus)、农杆菌属(Agrobacterium)、埃文氏菌属(Eriwinia)、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巴斯德氏菌属(Pasteuria)、沙雷氏菌属(Serratia)、肠杆菌属(Enterobacter)等[4]。
根际促生菌能够帮助植物获得营养物质、调节激素水平并抵抗病原微生物侵袭[5]。
基于PGPR在农业、环境保护和基础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价值,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
其中,PGPR的促生机制是一大热点。
PGPR的促生机制可分为直接作用、间接作用两类[6]。
直接作用包括提高植物营养元素的生物可得性、合成激素促进植物生长等;间接作用包括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长、诱导植物产生系统抗性等[7]。
植物根围促生细菌作用机制的研究
植物根围促生细菌作用机制的研究作者:梁建根施跃峰竺利红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第17期摘要植物根围促生细菌不仅能够促进植物生长,增加作物的产量,还能提高防病能力。
阐述了植物根围促生细菌的作用机制,包括促进植物生长的机制和生物防治的机制。
关键词生物防治;植物根围促生菌;作用机制中图分类号 S476.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7-0133-03植物根围促生细菌(简称PGPR)泛指所有能促进植物生长的细菌,即来自叶围、土壤或其他生境的细菌,包括产生直接促生作用和通过病原菌的生物防治而间接促进生长的细菌。
考虑到包括的细菌范围很广,有时也泛指所有的植物有益菌(Plant-benificial bacteria,PBB),因此最近有人建议将其划分为两大类,即:生防PGPR(biocontrol-PGPR)和PGPR[1],据不完全统计,有20多个属的PGPR具有防病促生潜能[2,3],但其作用机制至今还不是很清楚[4]。
有人报道,大多数PGPR是通过减少有害微生物群体间接促进植物生长[5];而有的研究认为植物促生菌是通过诱导植物生理代谢发生变化直接促进植物生长[6]。
笔者认为PGPR以何种方式发挥促生作用,其作用机制不外乎下面2种。
1PGPR促进植物生长的机制一般PGPR促进植物生长的机制,可分为直接与间接2种方式。
直接的促进作用包括产生植物生长激素、固氮作用、加强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最重要的是对铁离子的利用和固态磷的溶解)等。
间接的作用方式指的是通过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及改善病原菌对植物的侵染条件,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
1.1植物生长调节作用许多微生物(某些致病病原菌或某些促生菌)可通过干扰植物的内源激素或提供外源激素而影响作物。
植物促生菌主要通过调节植物生长素和乙烯水平来达到促进作物生长发育的目的。
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以生长素的作用最为明显。
植物生长素主要是IAA(吲哚3-乙酸)及其类似物。
植物根围促生细菌的研究进展及在林业上的应用
2010年6月第39卷 第2期山西林业科技SHA NX I FO REST RY SCI ENCE A N D T ECHN OL O GYJun.2010V ol .39 N o .2植物根围促生细菌的研究进展及在林业上的应用陈 春(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12)摘 要:植物根围促生细菌(P GPR )通过一种或多种不同的作用机制对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从而促进植物生长。
综述了PG PR 的国内外研究概况以及PG PR 的特征,从P GP R 促生长作用、PG PR 生防功能两方面论述了PG PR 在林业上的应用,最后简要介绍了PG PR 应用于林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植物根围促生细菌;特征;林业;作用中图分类号:S 718.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26X (2010)02-0033-02Research Progress of 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 (PGPR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ForestryChen Chun(Shanx i A cad emy of Forestry sciences ,030012T aiyuan ,China )Abstract :P lant gr ow th pr omo ting rhizo ba ct er ia (P GP R )can stimulate the g r ow th o f plants by one o r mor e o f a number o f different mechanisms indir ectly o r directly.T he paper summarize resear th pro gr ess of PG PR at ho me and a br oad,and the character istics of P GPR.PG PR can also r esist harmful patho gens o f plants a nd pr omo te plant gr ow th.In recent year s,P GP R have been applying to the for estry gr adually.Key words :plant g ro wt h pr omo ting rhizobacter ia ;char acter istic fo restr y ;effect收稿日期:2010-03-22作者简介:陈 春(1981- ),女,山西忻州人,太原理工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助理工程师。
植物花粉生活力检测技术进展
植物花粉生活力检测技术进展
左丹丹;明军;刘春;王丽娜
【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
【年(卷),期】2007(035)016
【摘要】总结了植物花粉生活力检测的染色法、萌发测定法以及田间授粉测定法等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并且分析了各种方法的特点.
【总页数】4页(P4742-4745)
【作者】左丹丹;明军;刘春;王丽娜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湖北荆州,434025;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100081;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湖北荆州,43402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45
【相关文献】
1.菊属植物花粉生活力检测方法的比较 [J], 赵宏波;陈发棣;房伟民
2.鹅掌楸属植物花粉生活力的检测 [J], 唐芸
3.两种槭属植物花粉生活力测定 [J], 李文芳;丰震;张朋
4.木本植物花粉生活力测定及生活力下降原因探讨 [J], 陈品良;金炜
5.多种蔷薇属植物花粉生活力的探究 [J], 李卉;韩禧;陈向前;商阳;姜马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植物根际促生菌提高植物耐盐性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2023-02-13作者简介:陈梦霞(1997—),女,四川富顺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植物微生物。
E-mail :******************。
陈梦霞.植物根际促生菌提高植物耐盐性研究进展[J ].南方农业,2023,17(13):17-21.植物根际促生菌提高植物耐盐性研究进展陈梦霞(吉林师范大学,吉林四平136000)摘要盐胁迫是限制农业生产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土壤盐分已成为影响农业发展的一个重大阻碍。
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 )是附着在植物根部或者土壤的有益菌类,它既可促进植物生长、提高吸收和利用矿物质的效率、抵抗病原菌的侵害,又可增强植物的耐盐性。
为改善盐渍土环境,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提供参考,主要论述了盐胁迫环境对植物、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以及PGPR 诱导植物耐盐性的相关机制,并对今后PGPR 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盐胁迫;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 );耐盐性;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S154.38+1文献标志码:CDOI :10.19415/ki.1673-890x.2023.13.004目前,全球盐碱土分布范围与占地面积越来越大,面积已超过8.33亿hm 2,其中大多分布在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的自然干旱或半干旱地带。
我国盐渍土面积约为0.99亿hm 2,占全球1/10以上,这对我国粮食和生态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土壤盐渍化形成的原因有很多种,比如海平面上升和热带风暴潮导致的气候变化会增加土壤和水中盐分[1],地底深部含盐地下水中的岩盐和石膏的溶解导致地下水盐度增加[2],人为活动可以将土壤盐浓度提高到影响土壤质量、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生命的水平[3]。
此外,堆肥中含有较高浓度的可溶性盐,也可导致土壤盐分含量偏高[4]。
研究表明,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 )与植物根系相互作用,可以减轻盐分胁迫以提高作物生产力[5]。
PGPR 也被用作生物接种剂,用于提高作物产量、防治植物病原体和改善土壤健康[6]。
植物根部内生细菌多样性及其生防作用研究进展
植物根部内生细菌多样性及其生防作用研究进展作者:曹焜王晓楠孙宇峰李振伟潘冬梅赵越来源:《农业与技术》2017年第17期摘要:植物内生细菌广泛存在于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组织器官中,研究植物内生细菌多样性在物种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内生细菌的作用逐渐受到科研工作者的重视。
本文针对植物根部内生细菌多样性、定殖过程及其生防作用等几方面进行综述,旨在深入了解植物根部内生细菌资源,为植物内生菌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根;内生细菌;多样性;定殖;生防作用中图分类号:S18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931001植物内生菌(endophyte)指能够在健康植物活组织中生存而不引起寄主植物明显病变的一大类微生物,是一个生态学概念,主要包括细菌、真菌和放线菌[1]。
其中,内生细菌(endophytic bacteria)是内生菌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存在于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组织中[1-3],而根部的内生细菌数量远超过其他组织。
研究发现内生细菌具有固氮、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植物抗性、生物防治[4-6]等方面的作用。
随着农业耕作模式的改革、有机食品需求量增大、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化肥农药减量的同时,生物防治的优势也不断突显出来。
目前,王志伟等[7]已从宏观角度对植物内生菌研究的发展及其意义进行总结分析,也有内生菌多样性、内生菌生防作用[8,9]等方面的专题报道,而本文更加细化地从植物根部内生细菌多样性及其生物防治作用2方面进行综述分析,为深入了解内生细菌和生防微生物提供理论参考1 植物根部内生细菌多样性植物体内存在大量微生物,其中很大一部分为内生细菌。
为此,研究内生细菌多样性不仅可以解析植物内生细菌群落结构、变化规律,还能为功能菌株筛选和鉴定提供理论依据。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发展,很大程度上提高微生物检测方法的灵敏度,使得多样性研究成为内生细菌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植物根际促生菌案例
植物根际促生菌案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植物根际促生菌是一种有益细菌,它可以与植物共生,提高植物的生长和抗逆能力。
在农业生产中,农民们越来越重视使用植物根际促生菌来改善农作物的生长情况,提高产量和质量。
在我国山东省的一家农场,农民们使用了植物根际促生菌来种植大豆,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在之前的生产中,这家农场的大豆产量一直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而且还经常受到病虫害的侵袭。
农场主决定尝试使用植物根际促生菌来改善这种情况。
经过专业团队的研究和调查,农场主选用了符合当地土壤气候条件的植物根际促生菌,并按照建议的用量进行了投入。
在种植季节开始之前,农场主和专家们一起进行了培训,学习如何正确使用植物根际促生菌,并注意植物的生长情况。
种植季节到来后,农场主和工人们开始了大豆的种植工作。
他们在播种时加入了植物根际促生菌,确保每颗种子都能受益于植物根际促生菌。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豆开始生长茁壮,叶片翠绿,茎秆粗壮,生长势头良好。
经过一个生长季节的努力,大豆开始成熟。
农场主和工人们惊喜地发现,这一季的大豆产量竟然超过了往年的水平,而且还完全没有受到病虫害的侵袭。
农场主非常高兴,他的种植技术得到了肯定,植物根际促生菌的效果也得到了验证。
在收获的那天,农场主和工人们一起忙碌地收割着丰收的大豆。
每摘下一株大豆,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这一季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丰硕的回报,植物根际促生菌不负众望,让这片土地充满了生机和希望。
经过这次成功的实践,这家农场决定将继续使用植物根际促生菌来种植其他农作物,以提高产量和质量。
他们也计划将这种种植技术推广给其他农民,帮助更多的人受益于植物根际促生菌的力量。
植物根际促生菌的出现,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和方式。
它不仅可以改善土壤环境,增强植物的营养吸收能力,还可以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
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实践的不断推广,植物根际促生菌将在农业生产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农民带来更多的好处。
植物根部内生细菌多样性及其生防作用研究进展
植物根部内生细菌多样性及其生防作用研究进展
曹焜;王晓楠;孙宇峰;李振伟;潘冬梅;赵越
【期刊名称】《农业与技术》
【年(卷),期】2017(037)017
【摘要】植物内生细菌广泛存在于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组织器官中,研究植物内生细菌多样性在物种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内生细菌的作用逐渐受到科研工作者的重视.本文针对植物根部内生细菌多样性、定殖过程及其生防作用等几方面进行综述,旨在深入了解植物根部内生细菌资源,为植物内生菌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总页数】4页(P1-3,5)
【作者】曹焜;王晓楠;孙宇峰;李振伟;潘冬梅;赵越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科学院大庆分院,黑龙江大庆163319;黑龙江省科学院大庆分院,黑龙江大庆163319;黑龙江省科学院大庆分院,黑龙江大庆163319;黑龙江省科学院大庆分院,黑龙江大庆163319;黑龙江省科学院大庆分院,黑龙江大庆163319;黑龙江省科学院大庆分院,黑龙江大庆16331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82
【相关文献】
1.植物内生细菌生防作用研究进展
2.药用植物内生细菌多样性及其生物学作用
3.油菜内生细菌多样性分析及菌株CanL-30生防潜力评估
4.植物内生细菌及其生防作用研究进展
5.番木瓜内生细菌MG-Y2的鉴定及其生防作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植物根际分离的8株细菌的促生作用与初步鉴定
从植物根际分离的8株细菌的促生作用与初步鉴定
陈国民;肖静;李友国;周俊初
【期刊名称】《湖北农业科学》
【年(卷),期】2008(47)1
【摘要】从植物根际分离到8株有明显促生作用的细菌,经形态和生理生化试验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属.采用L16(2)15正交试验对由供试菌株组成的混合菌剂的促生效应进行了分析,选出对供试蔬菜有促生效应的菌株,并分析了其间的交互作用.【总页数】3页(P39-41)
【作者】陈国民;肖静;李友国;周俊初
【作者单位】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0;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0;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0;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武
汉,43007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39.124
【相关文献】
1.一株紫茎泽兰根际细菌分离鉴定及对烟草促生作用研究 [J], 李祖红;曾嵘;刘芳;林选知;张瑞勤;赵明富;文国松
2.对茶树炭疽病病菌具拮抗作用根际促生细菌的分离、筛选及鉴定 [J], 王国君;陈利军;熊建伟;智亚楠
3.植物根际促生细菌(PGPR)分离筛选与鉴定 [J], 杨蓉;房世杰;杨文琦;侯敏;詹发强;
侯新强;张慧涛;龙宣杞;崔卫东
4.高寒草甸嵩草、珠芽蓼根际优良植物根际促生菌的分离筛选及促生特性研究 [J], 高亚敏; 姚拓; 李海云; 罗慧琴; 张建贵; 杨琰珊; 刘婷
5.紫花苜蓿根际氢氧化细菌的分离及其对小麦种子促生作用的研究 [J], 王琳; 李璐璐; 李志英; 常小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植物根围促生细菌研究进展刘丹丹李敏刘润进*(青岛农业大学菌根生物技术研究所,山东青岛266109)摘要根围(rhizosphere )和植物根围促生细菌(PGPR)是重要的生物学概念,已成为当今土壤微生物学和微生态学研究热点之一。
我国已从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其他植物上分离到27属53种(株)PGPR,其中芽孢杆菌属(Bacillus )、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肠杆菌属(Enterobacter )和伯克霍尔德氏菌属(Burkholderia )是常见的PGPR的种群。
研究表明,PGPR通过直接合成一些激素和抗生素等次生代谢物质、调控植物相关基因表达和调节根围土壤中其他生物的群落结构等作用机制,来活化土壤养分、改善土壤理化特性、增加土壤肥力、拮抗病原物、降低植物病害、提高抗病性、增强耐盐性、耐寒性、耐重金属毒性、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增加作物产量和改善品质。
PGPR这些生理生态效应受到包括PGPR菌种在内的其他生物、土壤条件和农艺措施的影响。
所研发的数个PGPR制剂已经商品化生产并且广泛用于促进植物生长及防控土传病害,效果明显。
此外,我国已完成多个PGPR菌种(株)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工作。
这些均表明,我国PGPR应用基础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为进一步实现PGPR的产业化及其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GPR在解决作物生产中的一些难题和促进农林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植物根围促生细菌;培养基;生理生态;作用机制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2GNC11010)、青岛市科技计划基础研究项目(12-1-4-5-(14)-jch )、“泰山学者”建设工程专项经费资助。
收稿日期:2015-06-01接受日期:2015-10-15*通讯作者E-mail :liurj@qau.edu.cnRecent advances in the study of 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 in China.LIU Dan-dan ,LI Min ,LIU Run-jin *(Institute of Mycorrhizal Biotechnology ,Qingdao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Qingdaog 266109,Shandong ,China ).Abstract :The rhizosphere and 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 (PGPR)are important con-cepts in biology ,and become one of research hotspots in soil microbiology and microecology.To-tal 53species (isolates )belonging to 27genera of PGPRwere isolated from food crops ,econo-mic crops and other plants grown in China ,of which isolates in Bacillus ,Pseudomonas ,Enter-obacter and Burkholderia are common and widely distributed PGPR.It is well documented that PGPRcan activate soil nutrients ,improve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increase soil fertility ,antagonize pathogens ,decrease plant diseases ,enhance plant resistance to disea-ses ,salt stress ,coldness and heavy metal toxicity ,improve crop growth ,development ,yield and quality through directly synthesizing hormones ,antibiotics and other secondary metabolites ,and by regulating plant related gene expressions and other living organisms community structure in rhizosphere.All of these effects are influenced by PGPRspecies or isolates ,other living organ-isms ,soil conditions and agricultural measures.Several PGPRagents developed have been com-mercialized ,produced and applied for enhancing plant growth and controlling soil-born diseaseswith superior effects.In addition ,whole genome sequencing analysis of several species and iso-lates of PGPRwere finished in China.It is concluded that great achievements have been obtained in basic application research ,an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realizing the industrial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PGPRhas been laid in China.There are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 for PGPRsolving some difficult problems in crop production and promot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forestry and animal husbandry.Key words :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 (PGPR);media ;eco-physiology ;functioningmechanism.生态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 2016,35(3):815-824DOI :10.13292/j.1000-4890.201603.033根围(rhizosphere)是植物根系-土壤界面数毫米范围内,根系、原核生物、真菌、动物与土壤相互作用,形成具有独特的不同于本体土壤的、动态变化的微域环境。
早在1904年,德国科学家Lorenz Hiltner 就提出了植物根围的概念,该微域中植物根系生长与生理代谢对土壤理化特性及其生物学特性产生强烈影响,进而可能改变根围环境,对植物生长形成反馈作用。
一般认为,根围效应是一个由植物根系分泌物主导的、受植物种类与发育阶段、土壤理化因子和气候条件影响的动态过程。
根围内定殖着大量细菌、放线菌、真菌、线虫等,其中存在一类具有自生(游离或共生)固氮、溶磷、分泌抗生素和植物激素、拮抗病原物和促进植物生长的细菌,被称为植物根围促生细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
自1922年Lipman等报道了小麦(Triticum aestivum)上的PGPR之后,世界各国给予了众多研究,已成为当今土壤微生物学、微生态学和植物病理学的研究热点之一。
例如,国内外已发现20余属细菌具有促生防病的潜能,其中以芽胞杆菌属(Bacil-lus)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最多(陈波等,2012;葛春辉等,2014)。
本文在阅读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简要总结出27个属的PGPR来阐述其生理生态效应与作用机制等。
PGPR具有活化土壤养分、改善土壤肥力、抑制土传病原物、诱导植物系统抗性、提高抗病能力、增强植物抗逆性、防治杂草和害虫、促进植物生长、增加作物产量的作用(戴梅等,2008)。
作为生物肥料和生物农药的重要资源宝库,PGPR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凸显其潜在的价值。
PGPR的开发与应用对创造良好的根围环境、改善土壤理化特性、提高土壤肥力和有效利用环境资源(如固氮)、降低化肥用量、抑制病虫害、减少农药污染等具有重要作用。
当今作物病虫害日趋严重、环境恶化,PGPR提高植物抗逆性与生态修复作用日益得到关注。
本文总结我国近十年来分离的PGPR菌种及分布状况,分析PG-PR生理生态效应,探讨其作用机制、影响因素与可能的调控途径等,为进一步促进和加强我国PGPR基础与应用研究提供思路和依据。
1我国分离的PGPR种类与分布情况近十年来,我国分离的PGPR主要来源于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其他作物如饲料作物、药材作物、工业原料作物和野生植物等几类植物上(表1)。
其中,芽孢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和肠杆菌属是烟草、苜蓿和小麦根围PGPR的优势种群,伯克霍尔德氏菌属和克雷伯氏菌属其次。
这些菌株可能具有较强的适应逆境的能力和独特的生理生态功能,而值得深入探究。
2PGPR生理生态效应2.1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增加作物产量和改善品质PGPR最直观的效应为促进作物生长。
从热带雨林土壤分离筛选的对拟南芥(Col-0)有促生效应的4种菌株(枯草芽孢杆菌1株、萎缩芽孢杆菌Ba-cillus atrophaeus2株和短小芽孢杆菌1株)能显著促进温室条件下玉米和番茄的生长(Huang et al.,2015)。
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 AR156)可显著促进辣椒植株生长(王勇等,2014);短小芽孢杆菌、假单胞菌和肠杆菌显著提高樱桃根系,尤其<5mm根系的生长发育和地上部生物量(陈波等,2012);从小麦上分离的wpr32、wpr42和wpr51可促进小麦生长,其株高、地上部鲜重和地上部干重分别增加25%、45%和86%,根长、根干重和鲜重分别增加27%、102%和76%(Abbasi et al.,2011)。
简单芽孢杆菌、黄杆菌、嗜冷杆菌和假单孢菌对油菜、水稻、玉米具有低温适生特性,促进玉米种子萌发及拟南芥生长(李志新等,2005;孙淑荣等,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