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考点跟踪突破22文言实词(含通假字)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22课《陈涉世家》知识梳理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22课《陈涉世家》知识梳理(一)通假字①发闾左適戍渔阳(“適”同“谪”,流放)②为天下唱(“唱”同“倡”,首发)③固以怪之矣(“以”同“已”,已经)④将军身被坚执锐(“被”同“披”,穿着)(二)古今异义1.发闾左適戍渔阳古义:征发;今义:产生,发生。
2.会天大雨古义:适逢,恰巧遇到;今义:见面,会见。
3.今亡亦死古义:逃走;今义:死亡。
4.等死古义:同样;今义:等待。
5.上使外将兵古义:臣下对皇帝敬称,这里指秦始皇;今义:方位名词,位置在高处的。
6.今或闻无罪古义:有人;今义:或者。
7.楚人怜之古义:爱戴;今义:怜悯。
8.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古义:私自。
偷着;今义:空隙。
9.卒中往往语古义:到处;今义:表示根据以往的经验,某种情况在一定条件下时常或经常发生。
10.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古义:十分之六器;今义:表示约数,十六或十七。
11.比至陈古义:等到;今义:比较。
12.将军身被坚执锐古义:亲自;今义:身体。
(三)一词多义1.为坛而盟(筑)为屯长(担任)若为佣耕(是)2.扶苏以数谏故(屡次)广故数言欲亡(几次)3.置人所罾鱼腹中(……的东西)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处所)4.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军队驻扎)5.不当立(应当)当此时(在)6.陈胜、吴广皆次当行(行列,队伍)乃行卜(往,去)行收兵(行军)7.乃丹书帛曰(写)得鱼腹中书(字条)8.令辱之(使,让)召令徒属曰(号令,命令)陈守令皆不在(县令)(四)词类活用1.法皆斩(名词作状语,按照法律)2.死国可乎(名词作动词,为……而死)3.乃丹书帛曰(名词作状语,用丹砂)4.陈胜王(名词作动词,称王)5.置人所罾鱼腹中(名词作动词,用网捕)6.固以怪之矣(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奇怪)7.忿恚尉(动词使动用法,使……恼怒)8.尉果笞广(名词作动词,用鞭、杖或竹板打)9.将军身被坚执锐(形容词作名词,铠甲;武器)(五)重要虚词1.之①辍耕之垄上(动词,去,往)②怅恨久之(助词,调节音节,无实义)③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助词,的)④二世杀之(代词,代指扶苏)⑤然足下卜之鬼乎(代词,代指事情)2.其①百姓多闻其贤(代词,代指扶苏)②卜者知其指意(代词,代指他们的)③以激怒其众(代词,代指吴广的)④皆刑其长吏(代词,代指当地的)3.以①扶苏以数谏故(介词,因为)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介词,把)③以激怒其众(连词,来)④祭以尉首(介词,用)⑤固以怪之矣(“以”同“已”,已经)4.而①佣者笑而应曰(连词,表修饰)②夺而杀尉(连词,表承接)③而戍死者固十六七(连词,表转折)④为坛而盟(连词,表承接)⑤收而攻蕲(连词,表承接)(六)成语积累①鸿鹄之志:比喻远大的志向。
中考文言文通假字汇总
中考文言文通假字汇总1罢通疲,疲惫,如:仆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
2趣通趋,向前走,如:趣舍异路。
3徇通殉,献身,如: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
4诎通屈,屈曲,如:其次诎体受辱。
5枪通抢,触,如: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
6摩通磨,灭,如: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7见通现,表露,如: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8责通债,债务,下狱受腐刑,如: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
9不通否,如: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10奉通捧,捧着,如:臣愿奉璧往使。
11庭通廷,朝堂上,如:拜送书于庭。
12案通按,察看,如:召有司案图。
13宾通傧,九种地位不同的礼宾人员,如:设九宾礼于廷。
14缪通穆,如: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
15孰通熟,仔细,如: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16离通罹,遭遇,如:离骚者,犹离忧也。
17濯通浊,混浊,如: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18质通贽,见面礼,如:厚币委质事楚。
19决通抉,如:辞决而行。
20乡通向,如:北乡自刭。
21衡通横,与纵相对,如:外连衡而斗诸侯。
22没通殁,死,鄙陋没世。
23莫通暮,夜晚,如:至莫夜月明。
24被通披,披散,穿上,如: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25少通稍,稍微,太后之色少解。
26禽通擒,捕捉,如: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27舒通抒,抒发,如:退而论书册,以舒其愤。
28亡通无,没有,河曲智叟亡以应。
29生通性,资质,如:君子生非异也。
30阳通佯,假装,如:皆阳应曰。
31识通志,记住,如:汝识之乎。
32属通嘱,嘱咐,如:属予作文以记之。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虚词实词整理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虚词实词整理一、实词。
1. 通假字。
- “故患有所不辟也”中“辟”通“避”,躲避。
-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中“辩”通“辨”,辨别。
-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中“得”通“德”,感恩、感激;“与”通“欤”,语气词。
- “邹忌修八尺有余”中“有”通“又”,连接整数和零数。
- “必能裨补阙漏”中“阙”通“缺”,缺点。
2. 古今异义。
- 【等死】古义:同样是死。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今义:等待死亡。
- 【卒中往往语】古义:到处。
“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今义:常常。
- 【虽然】古义:即使这样。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 【长跪而谢之曰】古义:道歉。
“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今义:感谢。
- 【卑鄙】古义: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今义:品质恶劣。
- 【痛恨】古义:痛心、遗憾。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今义:深切地憎恨。
3. 一词多义。
- 【因为】“先帝不以臣卑鄙”。
- 【用来】“以光先帝遗德”。
- 【把】“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做、干】“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 【为了】“乡为身死而不受”。
- 【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4. 词类活用。
- 【大楚兴,陈胜王】“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
- 【尉果笞广】“笞”,名词用作动词,用鞭、杖或竹板打。
- 【天下苦秦久矣】“苦”,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苦。
- 【轻寡人与】“轻”,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
- 【请广于君】“广”,形容词用作动词,扩充。
- 【亲贤臣,远小人】“亲”“远”,形容词用作动词,亲近、疏远。
- 【攘除奸凶】“奸凶”,形容词用作名词,奸邪凶恶的人。
二、虚词。
1. 之。
- 【助词,的】“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宾语前置的标志】“何陋之有”(同样为补充例句)。
- 【代词,代指人、事、物等】“愿陛下亲之信之”。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陈涉世家》课后复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陈涉世家》课后复习题(附答案解析)一、通假字:1、適戍渔阳通2、固以怪之通3、为天下唱通4、身被坚执锐通5、无相忘通6、知其指意通二、古今异义:1、今亡.亦死古:今:2、又间.令吴广古:今:3、卒中往往语古:今:4、会.天大雨古:今:5、将军身.被坚执锐古:今:6、楚人怜.之古:今:7、比.至陈古:今:8、等.死,死国可乎古:今:9、今诚.以吾众古:今:10、或.以为死古:今:三、一字多义:1、之:辍耕之.垄上()鸿鹄之.志()怅恨久之.()二世杀之.()固以怪之.()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楚人怜之.()2、以:以.数谏故()今诚以.吾众诈自称()祭以.尉首()以.激怒其众()杀之以.应陈涉()或以.为死()3、已:壮士不死即已.()皆已.失期()4、书:乃丹书.帛曰()得鱼腹中书.()5、故:以数谏故.()广故.数言欲亡()6、将:上使外将.兵()项燕为楚将.()将.尉醉()王侯将.相宁有()7、乃: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乃.立为王()乃.行卜()乃.入据陈()8、令:借第令.毋斩()又间令.吴广()9、次:皆次.当行()吴广之次.所旁()10、应:宜多应.者()佣者笑而应.曰()11、数:数.有功()卒数.万人()扶苏以数.谏故()数.日()12、为:项燕为.楚将()为.坛而盟()为.屯长()为.天下唱()号为.张楚()若为.佣耕()士卒多为.用者()或以为.死()陈涉乃立为.王()吴广为.都尉()13、号:号.令召三老()号.为张楚()14、欲:广故数言欲.亡()从民欲.也()15、指:卜者知其指.意()皆指.目陈胜()16、道:道.不通()伐无道.()17、会:会.天大雨()皆来会.计事()18、上:辍耕之垄上.()上.使外将兵()19、与:尝与.人佣耕()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四、词性活用:1、乃丹.书帛曰:“陈胜王.”()()2、忿恚.尉()3、此教我先威.众耳()4、狐鸣呼曰()5、将军身被坚执锐()()6、上使外.将兵()7、皆指目陈胜()8、尉果笞.广()9、置人所罾.鱼腹中()10、夜篝火..()11、皆刑.其长吏()12、袒.右()13、固以怪.之()14、将兵徇蕲以东()15、失期,法.皆斩()五、重点字词解释:1、怅.恨久之()2、苟.富贵()3、陈涉太息()4、適戍渔阳()5、屯.大泽乡()6、皆次.当行()()7、度.已失期()8、吴广素.爱人()9、念.鬼()10、并.杀两尉()11、为坛而盟.()12、王侯将相宁.有种乎()13、蕲下.()14、比.至陈()15、豪杰()16、社稷()17、尝.与人佣耕()18、戍死者固十六七()19、将军身被坚执锐...()()()20、若.为佣耕()六、翻译句子:1、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2023年中考语文冲刺复习知识点通假字
通假字是指在读音相同或近似的情况下,写法不同的字。
了解通假字的使用可以帮助学生在语文考试中避免错写或混淆。
以下是一些2023年中考语文冲刺复习常见的通假字:
1. /mou/、牟/mu/
2. 桃/tao/、陶/tao/、逃/tao/
3. 罗/luo/、啰/luo/
4. 洪/hong/、宏/hong/
5. 乐/le/、了/liao/
6. 晒/shai/、曬/shai/
7. 辰/chen/、晨/chen/
8. 预/yu/、豫/yu/
9. 间/jian/、见/jian/
10. 朱/zhu/、猪/zhu/
11. 指/zhi/、至/zhi/
12. 逗/dou/、斗/dou/
13. 巨/ju/、拒/ju/
14. 士/shi/、氏/shi/
15. 明/ming/、螟/ming/
16. 青/qing/、轻/qing/
17. 还/huan/、還/hai/
18. 金/jin/、今/jin/
19. 托/tuo/、脱/tuo/
20. 朗/lang/、浪/lang/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通假字,考生在复习中应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查漏补缺,熟记这些通假字的写法和用法,确保在考试中不会出现错误。
同时,理解字义和历史文化背景也有助于更好地运用通假字。
中考语文文言文通假字整理
中考语文文言文通假字整理
1、止有剩骨《狼》
2、为天下唱《陈涉世家》
3、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4、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
5、故不错意也《唐睢不辱使命》
6、仓鹰击于地上《唐睢不辱使命》
7、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
8、自董卓已来《隆中对》
9、是以先帝简拔以《出师表》
13、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
14、公输盘诎《公输》
15、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6、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7、困于心,衡于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8、入那么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9、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
20、万钟那么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
21、所识穷乏者得我欤《鱼我所欲也》
22、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_1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1一、文言实词归纳:(基本篇目)二、通假字归纳:(1)固以怪之矣。
("以"通"已":已经。
)——《陈涉世家》(2)苟富贵,无相忘。
("无"通"毋":不要。
)——《陈涉世家》(3)为天下唱。
("唱"通"倡":倡导,发起)——《陈涉世家》(4)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通"披":穿着)——《陈涉世家》(5)对镜帖花黄。
("帖"通"贴":粘上)——《木兰诗》(6)出门看火伴。
(“火”通“伙”:伙伴)——《木兰诗》(7)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诎"通"屈":弯曲). ——《核舟记》(8)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有”通“又”:还有)——《核舟记》(9)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通“拣”:挑选)——《核舟记》(10)虞山王毅叔远甫。
(“甫”通“父”:男子美称)(11)左手倚一衡木。
(“衡”通“横”:横放)——《核舟记》(12)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厝"通"措":置放)——《愚公移山》(13)指通豫南。
(“指”通“直”:一直)——《愚公移山》(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反”通“返”:往返)——《愚公移山》(15)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愚公移山》(16)汤熨之之所及也。
(“汤”通“烫”:用热水焐)——《扁鹊见蔡桓公》(17)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还"通"旋":回转、掉转)——《扁鹊见蔡桓公》(18)火齐之所及也。
("齐"通"剂":药剂,汤药)——《扁鹊见蔡桓公》(19)必能裨补阙漏。
(河南地区)2017中考语文 考点跟踪突破22 文言实词(含通假字)
考点跟踪突破22 文言实词(含通假字)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问题。
(一)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二)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
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
望亭宇尚在木末①,意谓是如何得到。
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②,退则死法③,当恁么④时也不妨熟歇。
(《东坡志林·记游松风亭》)【注】①木末:树梢。
②死敌:死于敌手,被敌军打死。
③死法:死于军法,被军法处死。
④恁么:如此,这样。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A.念.无与为乐者念:思念B.相与..步于中庭相与:共同、一起C.庭下如积水空明..空明:形容水的澄澈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只是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水中(仿佛有)藻、荇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3.作者在语段(一)中说自己是“闲人”,请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其中隐含着作者怎样的心境。
隐含的心境包括: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4.语段(二)是苏轼被贬至惠州时所作,请联系语段(一),说说你从苏轼对待贬谪的态度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迪。
示例:语段(一)(二)均是苏轼被贬时所作,从中可以看出苏轼对待贬谪心态旷达,启示我们在面对人生的挫折、坎坷时,要学会乐观,学会随遇而安,恬淡自适。
二、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问题。
(一)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湖北中考文言文实词常见
湖北中考文言文实词常见
1.安: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卑:低下(非天质之卑)
3.备: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4.被:影响(被于来世)
5.鄙: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6.毕: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7.薄: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8.策: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
9.长:zhǎng,头目。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
11.诚:如果,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
可兴))
12.惩: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13.驰:骑(愿驰千里足)
14.出:发、起(方其出海门)
15.辞:推托(辞以军中多务)。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陈涉世家知识点+图文解读+同步练习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陈涉世家知识点+图文解读+同步练习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陈涉世家》知识点+图文解读+同步练习_ng写作《修改润色》电子教材课文朗读+视频课文朗读视频讲解:课文知识点司马迁(公元前145—约公元前87)约58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县)人。
10岁“诵古文”, 20岁开始游历,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
归来后,初仕郎中,曾出使西南各地。
汉武帝元封八年(公元前108年)继承他父亲司马谈的官职,任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等。
他博览皇帝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
后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受宫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
他发愤著书,公元前91年完成《史记》。
公元前209年,一群以陈涉、吴广为首的贫苦老百姓被征派到大泽乡去驻守。
当时天下大雨,耽搁了他们前往的时间,按秦朝的律例,误了时间要斩首,陈涉、吴广于是鼓动大家揭竿而起,陈涉封自己为王,建立了张楚政权。
天下百姓一呼百应,纷纷杀死秦的贪官酷吏,以相应陈涉的起义军。
三、注释1.世家:《史记》传记的一种,主要是为王侯将相所作的传记。
陈胜虽出身雇农,但他首事反秦,功大,又曾建立“张楚”政权,故给予他重要的历史地位,列入“世家”。
2.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
陈胜、吴广起义军3.阳夏(jiǎ):今河南太康县。
4.尝与人佣耕:曾经同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
佣,被雇佣。
5.辍耕之垄上:停止耕作走到田埂高地上休息。
之,动词,去、往。
6.怅恨久之:因失望而叹恨了很久。
怅,失意,不痛快。
之,语气助词,不译。
7.若:代词,你,指陈胜。
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燕雀,麻雀,这里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鸿鹄,天鹅,这里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
9.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
秦始皇死后,他的小儿子胡亥继位,称为二世。
10.发闾左适戍渔阳: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
闾左,指贫民,古时贫者居住闾左,富者居住闾右。
中考文言文通假字整理复习
中考文言文通假字整理复习通假字:1、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
(《童趣》)2、不亦说乎说,通“悦”,高兴,愉快。
(《论语》十则)3、诲女知之乎女,通“汝”,你。
(《论语》十则)4、是知也知,通“智”,聪明。
(《论语》十则)5、尊君在不不,通“否”。
(《陈太丘与友期》)6、日扳XXX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
(《伤仲永》)7、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坐,通“座”,座位。
(《口技》)8、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
(《桃花源记》)9、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阙,通“缺”,中断。
(《三峡》)10、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鸣声。
(《与朱元思书》)11、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
(《与朱元思书》)12、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
(《马说》)13、才美不外见见,通“现”,显现。
(《马说》)14、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
(《马说》)15、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马说》)16、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
(《送东阳马生序》)17、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
(《送东阳马生序》)18、百废具兴具,通“俱”,全,皆。
(《岳阳楼记》)19、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托。
(《岳阳楼记》)20、发闾左適戍渔阳適,通“谪”。
(《陈涉世家》)21、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唱,通“倡”,首发。
(《陈涉世家》)22、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
(《陈涉世家》)23、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穿。
(《陈涉世家》)24、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
(《唐睢不辱使命》)25、而君逆寡人,轻寡人与与,通“欤”,疑问语气词,吗。
(《唐睢不辱使命》)26、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色。
(《唐睢不辱使命》)27、子墨子九距之距,通“拒”,抵御。
(《公输》)28、XXX诎诎,通“屈”,理屈。
(《公输》)29、XXX守圉有余“圉”通“御”,抵挡。
(《公输》)30、亲戚畔之畔,通“叛”,变节。
九年级文言文全部通假字
九年级文言文全部通假字一、引言本篇文章旨在通过将九年级文言文的部分句子使用平易近人的简体中文表达,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希望读者能够从中受益,提升对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二、正文1. 《古文观止》中的句子通假字示例:原文:余亦举箚拨秮,躬亲退蚕。
通假字:我也拿起竹篾蒭,亲自退养蚕。
原文:余心既醉,目眩於乎湛冽之水,而笔从颠颉。
通假字:我心神已经陶醉,眼睛眩晕在清冽的水中,笔随着纷乱颠簸。
原文:天生骄子,然性豁达,未尝逞己也。
通假字:生来自诩者,但个性开朗豁达,从未显扬过自我。
2. 《红楼梦》中的句子通假字示例:原文:那里见得一个公子人背著通假字:那里见过一个公子人背着原文:他未免有些小激动,赶紧把嗓子付加上去道:“别吵!别吵!”通假字:他未免有些激动,赶紧放大声音道:“别吵!别吵!”原文:写回来,演一个好好儿受用。
通假字:写回来,演一个好好儿享受。
3. 《水浒传》中的句子通假字示例:原文:白日看不见爹,只好到晚上来守灵。
通假字:白天看不见父亲,只好到晚上来守灵。
原文:尔小儿蒙受尔教未曾出过孤身,尔岂识我人性大恶?通假字:你小孩蒙受了你的教诲从未独立,你难道不知道人性的邪恶?原文:其人虽不及石公胜似陈平。
通假字:这人虽然不及乔石优秀但胜过陈平。
4. 《西游记》中的句子通假字示例:原文:铁扇公主道:“有没有甚么法儿在那妖魔鬼怪老虎面前脱出网来?”通假字:铁扇公主道:“有没有什么办法在那妖魔鬼怪老虎面前逃离网罗?”原文:晦气城隍,不知事关何干,诸公并非晦气城隍的死对头。
通假字:瘟神,不知其中关系如何,诸位并非瘟神的死对头。
原文:看公公三尺童颜,自有盗圣失神之故,却不知迎门一声如山。
通假字:看公公看起来年轻无比,自己却不自量力,不知道打开门的一声轰动如山。
三、结语本文通过使用简体中文表达部分句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九年级文言文的意思。
希望读者通过阅读本文,能够加深对文言文的了解和理解,提高阅读水平。
中考语文必背含有通假字的文言文名句
中考语文必背含有通假字的文言文名句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出自:《童趣》通假字:强,通“僵”,僵硬。
译文:抬起头看这些飞舞的蚊子(很久),脖子都因此而僵硬了。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论语》通假字:说,通“悦”,喜悦,愉快。
译文:学习后经常温习所学的知识,不也很令人愉悦吗?由,诲女知之乎?出自:《论语》通假字:女,通“汝”人称代词,你。
译文:仲由,教导你的都知道了吗?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出自:《论语》通假字:最后一个“知”,通“智”,聪明,智慧。
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出自:《山市》通假字:乌,通“无”,没有。
译文: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也恢复平静,刚才所有的景象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楼,耸入云端。
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出自:《山市》通假字:裁,通“才”,只有。
译文:数到第八层,亮点只有星星那么小。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出自:《伤仲永》通假字:扳,通“攀”,牵,引。
译文:(仲永的父亲)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乡里人,不让(仲永)学习。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自:《木兰诗》通假字:帖,通“贴”,贴上。
译文:当着窗子整理像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
满坐寂然,无感哗者。
出自:《口技》通假字:坐,通“座”,座位。
译文:全场马上静悄悄的,没有人敢大声说话。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出自:《口技》通假字:少,通“稍”,稍微。
译文:宾客们的⼼情稍微松弛下来,逐渐端正了坐姿。
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出自:《狼》通假字:止,通“只”。
译文:担子里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出自:《桃花源记》通假字:要,通“邀”,邀请。
译文: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出自:《核舟记》通假字:有,通“又”,用于连接整数和零数。
译文:船头到船尾大约长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
22版: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阅读一篇文言文,除了掌握文言词汇以外,也不可忽视古汉语中的特殊语法现
象。除了分门别类归纳实词中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等语
法现象外,还要对古汉语中的虚词的用法进行归纳,还要对主要的五种文言句式(判
断句、疑问句、被动句、倒装句和省略句等)分门别类地进行归纳整理。掌握了这些
语法规律,学习文言文就会得心应手。所以在正式突破高考文言文题型之前,首先
目录
考点详解
核心突破 ///////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 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 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节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第十一》)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 反: (2)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 坐: (3)女忘会稽之耻邪 女: (4)厚遇宾客,振贫吊死 振:
目录
考点详解
一、5类文言实词分类突破 知识点1:通假字
核心突破 ///////
“通假字”中的“通”是通用之意,“假”是借用之意。所谓“通假”, 就是两字通用或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它的分类如下:
目录
考点详解
核心突破 ///////
类别
释义
举例
“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
通 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也相
古今字,都用“通”表示。
目录
考点详解
核心突破 ///////
当实词按字面意思理解不通的时候,可以考虑是否出现了通假现象。但 是需要注意不要胡乱代替,因为通假字往往是约定俗成的,所以要注重平时 积累。
目录
考点详解
2023届上海中考文言实词、虚词、通假字空白
2023届上海中考文言实词、虚词、通假字空白根据2023届上海中考的要求,本文档将介绍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和通假字,并提供一些例子,以帮助同学们对这些概念有更清晰的了解。
文言实词文言实词是指在文言文中具有实际含义的词语,它们在句子中充当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及其示例:- 主语:天、人、時。
例如:"天寒地冻,人们纷纷穿上厚厚的棉衣。
"- 谓语:行、来、去。
例如:"此行之前,他特地准备了许多资料。
"- 宾语:書、字、筆。
例如:"他喜欢读书,每天都沉浸于文字的世界里。
"文言虚词文言虚词是指在文言文中没有实际含义而具有语法功能的词语,它们主要用于表示语序、意义的转换以及标明动作、态度等。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文言虚词及其示例:- 连词:而、若、乃。
例如:"他勤奋好学,而且成绩一直很优秀。
"- 介词:于、对、以。
例如:"他对研究很认真,从不敷衍了事。
"- 助词:之、得、于。
例如:"君之所言甚是,我深感教益。
"文言通假字文言通假字是指在文言文中,一个字有多种读音和意义,根据句子的语境不同而有不同的解释。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文言通假字及其示例:- 尚:可以读作"shàng"(还未)或"jiāng"(仍然)。
例如:"尚未开学,大家都在忙着做准备。
"或"尚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 天:可以读作"tiān"(天空)或"tiàn"(事物、道理)。
例如:"天空晴朗,万里无云。
"或"研究天天向上,勤思不辍。
"以上仅为一些简单的例子,同学们在备考中还需进一步研究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语法规则,才能更好地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和通假字的用法。
中考语文必备:58个通假字+25个异义词+22个词类活用!
中考语文必备:58个通假字+25个异义词+22个词类活用!
初中语文文言文部分是学习当中很困难的部分,许多孩子初中语文就是差在文言文部分,感觉字太难,又容易弄混淆!相信这是许多学生心中的难题!
最近小编也常收到家长后台留言说孩子由于粗心导致文言文部分失分过多所以语文成绩不是很理想,这可能是一部分语文成绩差的学生的烦恼!
因此,小编今天在这里专门整理了一份中考语文必考的文言文和通假字内容,方便大家利用!建议永久收藏!。
2021中考语文文言文重点知识梳理22.《陈涉世家》(九下)
中考文言文重点知识梳理九年级下册22.陈涉世家一、通假字1.发闾左適.戍渔阳(同“谪”,征发,调发)2.为天下唱.(同“倡”,倡导,发起)3.卜者知其指.意(同“旨”,意图)4.固以.怪之矣(同“已”,已经)5.将军身被.坚执锐(同“披”,穿着)二、古今异义1.夜篝火..(古义:用笼罩着火;今义:泛指在空旷的地方或野外架木燃烧的火堆。
)2.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古义:十分之六或七,表分数的约数;今义:表整数的约数,十六或十七)3.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古义:聚会商议;今义:指管理财务的人员。
)4.今亡.亦死(古义:逃跑;今义:死)5.若.为佣耕(古义:你;今义:假如)6.会.天大雨(古义:适逢,恰巧遇到;今义:会议,集会)7.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古义:私下;今义:空间,中间)8.卒中往往..语(古义:到处;今义:常常)9.比.至陈(古义:等到;今义:对比,比较)三、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1)夜.篝火 (在夜间)(2)法.皆斩 (依法,按照秦法)(3)乃丹.书帛曰(用丹砂)2.名词活用为动词(1)上使外将.兵 (率领)(2)皆指目.陈胜(用眼神示意)(3)大楚兴,陈胜王.(称王)(4)置人所罾.鱼腹中(用网捕)(5)尉果笞.广(用鞭、杖或竹板打)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固以怪.之矣(认为······奇怪)4.形容词活用为动词(1)天下苦.秦久矣(以秦的统治为苦)(2)此教我先威.众耳(威服众人)5.动词的使动用法忿恚..尉(使······恼怒)6.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将军身被坚.执锐.(铠甲;武器)四、一词多义1.上(1)辍耕之垄上.(上面,方位名词)(2)上.使外将兵(皇上,名词)2.将(1)项燕为楚将.(将领,名词)(2)上使外将.兵(率领,动词)3.书(1)乃丹书.帛曰(写,动词)(2)得鱼腹中书.(字条,名词)4.会(1)会.天大雨(适逢,恰巧遇到)(2)与皆来会.计事(聚会,集会)5.次(1)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军队驻扎)6.等(1)等.死,死国可乎(同样)(2)公等.遇雨(表示复数,们)7.数(1)扶苏以数.谏故(屡次)(2)骑千余,卒数.万人(几)五、重点实词1.怅恨..久之(惆怅,极端不满)2.苟.富贵,无相忘 ( 如果)3.若.为佣耕 (你)4.陈涉太息..曰 (长叹)5.九百人屯.大泽乡 (停驻)6.会.天大雨 (适逢,恰巧遇到)7.度.已失期.. (推测,估计;误期)8.等.死,死国..可乎 (同样;为国事而死)9.或.以为死 (有人)10.卜者知其指意..(意图)11.此教我先威众..耳(震慑众人,使他们畏惧服从)1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私下)13.卒中往往语...(到处谈论)14.并.杀两尉(一齐)15.藉第令...毋斩(即使)16.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难道)17.蕲下.(攻下,攻克)18.比.至陈(等到)19.刑.其长吏(惩处)六、虚词意义及用法1.之(1)辍耕之.垄上(去,往,动词)(2)怅恨久之.(附在时间副词后面,结构助词,无实义)(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结构助词)(4)二世杀之.(他,指扶苏,代词)2.以(1)扶苏以.数谏故(因为,介词)(2)或以.为死(认为,动词)(3)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把,介词)(4)以.激怒其众(来,连词)七、特殊句式1.省略句(1)吴广以为然(“为”前省略宾语“之”)(2)上使外将兵(“外”前省略宾语“之”)2.判断句(1)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2019中考语文文言文基础过关22北冥有鱼67
北冥有鱼22.北冥有鱼一、通假字冥1.北有鱼(同“溟”,海)垂2.其翼若天之云(同“陲”,边陲,边际)邪3.其正色(同“耶”,语气词“呢、吗”)二、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野马(1)也(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水(2)击三千里(在水面上)2.名词活用为形容词天池也(天然的)3.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怪志者也(怪异的事物)三、重点实词鲲1.其名为(大鱼名)鹏2.其名为(传说中的大鸟)怒3.而飞(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垂4.其翼若天之云(悬挂)海运5.则将徙于南冥也(海水运动)志6.怪者也(记载)击7.水三千里(拍打)抟扶摇8.而上者九万里(盘旋飞翔;旋风)去息9.以六月者也(离开,这里指离开北海;气息,这里指风)尘埃10.也(扬在空中的土叫“尘”,细碎的尘粒叫“埃”)生物息11.之以相吹也(指各种有生命的东西;文中指有生命的东西呼吸所产生的气息)四、虚词意义及用法1.之Error!2.其Error!3.而Error!五、重点句子翻译1.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这只鹏鸟,当海水激荡、飓风刮起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
2.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翅膀)拍击水面激起高达三千里的波涛,然后乘着旋风盘旋飞翔,一直冲上九万里的高空。
3.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4.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六、问题探究1.文中的大鹏具有怎样的形象呢?作者又是怎样描写这一形象的?鲲鹏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
作者从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等方面写大鹏奇特宏大的形象。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描述鲲鹏,“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天地。
2.“野马”“尘埃”的运动依靠什么?写它们有什么作用?“野马”“尘埃”的运动也必须依靠气息,“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这里和鹏相比,说明万物均“有所恃”(须凭借,要依靠),世上的万物无论大小,都受到不同的限制,处在不同的束缚之中。
2020年中考语文课标文言文梳理22.第22篇出师标
第22篇出^师[三国蜀汉•诸葛亮]匕知识盘点一、重点字词梳理1. 注音(1)中道崩殂. ( ) (2)不懈( )于内(3)恢弘( )志士之气(4)陟()罚臧( )否( )(5 )简拔以遗( )陛下(6)裨( )补阙( )漏(7)性行( )淑均(8 )行()阵和睦(9 )后汉倾.( )颓( )(10)躬( )耕于南阳(11 )猥( )自枉屈(12 )夙( )夜忧叹(13 )庶()竭驽( )钝(14 )攘( )除奸凶(15 )斟 ( )酌( )损益(16)以彰( )其咎( )(17)咨( )诹( ) 善道(18)临表涕( )零2. 古今异义(1)诚宜开张.圣听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店铺等设立后开始营业(2 )不宜异同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相同和不同(3)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表示因果的连接词(4)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极端地憎恨或悔恨(5 )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6)猥自枉屈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卑鄙;下流(7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感动并产生谢意3•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以光先帝遗德原意为:光线,在句中的意思为: _________________(2 )形容词用作名词①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原意为:奸邪的,在句中的意思为: _________________②此皆良实原意为:忠良诚实的,在句中的意思为: _________________③优劣【F】得所原意为:好的坏的,在句中的意思为: ____________________④攘除奸凶【F】原意为:奸邪凶恶的,在句中的意思为: _________________(3 )形容词用作动词远【F】小人原意为:距离大,在句中的意思为: _________________(4)名词作状语北【F】定中原原意为:方位名词,与 "南” 相对,在句中的意思为: _______4. 一词多义(1 )道: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F】崩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以咨诹善道. _________________(2)行:①然后施行【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性行淑均_________________③必能使行阵和睦_________________(3)临:①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_________________②临【F】表涕零_________________(4)效:①恐托付不效. _________________②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_________________(5)兴:①兴【F】复汉室_________________②若无兴德之言5.其他重点实词(1 )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崩殂:(2)益州疲.【F】弊 1 F】疲:弊:(3)此诚【F】危急存亡之秋.也诚:秋:(4 )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内:(5 )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外:(6 ) 盖追先帝之殊遇追:殊遇:(7 ) 恢弘志士之气恢弘:(8 ) 不宜妄自菲溥. 薄:(9 ) 引喻失义引喻: 失义:(10 )陟罚臧否陟:罚:臧否:(11:)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科:12)宜付有.司.论其刑.赏(13)以昭【F】陛下平明之理14 )使内外异法.也15 )志虑忠纯.16)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17 )愚.以为宫中之事(18)悉【F】以咨之19 )必能裨补阙漏.20 )有所广益.21 )性行淑均.22 )必能使行阵.和睦(23 )此后汉所以倾颓.口也24 )未尝.【F】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25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26)躬.耕于南阳(27 )苟【F】全性命于乱世28)不求闻达.于诸侯29 )猥自枉屈.30)遂许.F先帝以驱驰.31 )后值.【F】倾覆(32 )奉命于危难之间【F】33)尔来.二十有一年矣34 )夙夜.忧叹35 )深入不毛.36 )兵甲已足.【F】37)当奖.率三军38)庶.竭驽钝.有司:__________________ 刑:__________________昭:_________________平明:__________________ 理:_________________异法:__________________ 忠:__________________纯:__________________简拔:__________________ 愚:__________________ 悉:__________________ 咨:_________________ 阙:___________________ 漏:__________________广:__________________、益:__________________ 淑:__________________ 均:___________________行阵:____________________ 颓:__________________尝:___________________贞良:__________________ 躬:__________________ 苟:___________________闻达:__________________ 枉屈:__________________ 许:___________________驱驰:__________________ 值:__________________倾覆:___________________ 间:_________________尔来:__________________ 夙夜:__________________ 不毛:__________________39) 攘.除.奸凶攘除:40) 至于斟.酌.损益斟酌:损:、益:41) 以告.先帝之灵告:42) 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慢:43) 以彰.其咎.彰:咎:44) 以咨诹.善道诹:45) 察纳雅.言.雅言:46) 临表涕.零.涕零:二、重点句子翻译1.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第22课《陈涉世家》知识点归纳
部编版九年级下第22课《陈涉世家》知识点归纳一.、文学常识1、司马迁:字子长,是我国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2、本文出自《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
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的历史。
全书工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表10篇,书8篇。
鲁迅称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写作背景: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建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国家。
他对农民进行了残酷的剥削、压迫,实行严酷的刑法,焚书坑儒,大量征发农民修长城,造阿房宫,筑骊山墓。
沉重的徭役,繁重的赋税,残酷的刑法逼得贫苦农民痛苦不堪,阶级矛盾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
秦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统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到公元前209年终于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敲响了秦王朝的丧钟二、通假字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適通“谪”,发配去守边。
为天下唱唱通“倡”,倡导。
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
卜者知其指意指通“旨”意图。
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穿着。
三、古今异义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或古有的人亡古逃跑今或者,也许今死亡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豪杰古有声望地位的人会计古聚会商议今英雄今职业旦日,卒中往往语往往古到处今常常四、一词多义之去,往辍耕之垄上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形尾怅恨久之动尾皆下之代词然足下卜之鬼乎(代起义)五、活用现象常与人佣耕佣被动被雇佣若为佣耕佣被动被雇佣耕动作名耕地的人皆次当行次被动被编次会天大雨大雨名作动下大雨法皆斩法名作状依法上使外将兵外名作状在外将名作动统率此叫我先威众耳威使动使威服狐鸣狐名作状像狐狸一样陈胜王王名作动称王夜篝火夜名作状在夜里篝名作动用笼子罩丹书帛丹名作状用朱砂固以怪之矣怪意动以为怪置人所罾鱼腹中罾名作动用鱼网捕卒皆夜惊恐夜名作状在夜里往往语语名作动谈论忿恚尉忿恚使动使恼怒尉果笞广笞名作动用竹板打皆指目陈胜指目名作动用手指,用眼睛看为坛而盟盟名作动结盟,盟誓蕲下下被动被攻下将兵徇蕲以东徇使动使人降服功宜为王功名作状论功号为张楚号名作动定国号皆刑其长吏刑名作动惩罚六、重点词语解释1、屯大泽乡屯:停驻2、会天大雨会:适逢;3、或以为亡亡:“逃亡”;4、举大计亦死举大计:发动起义5、等死:同样6、扶苏以数谏故数:屡次7、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间:暗中8、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宁:难道9、辍耕上垄上之:去,往10、怅恨久之怅:失望之:音节助词,无意义11、苟富贵,无相忘苟:倘使12、谋:商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跟踪突破22 文言实词(含通假字)
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问题。
(一)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二)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
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
望亭宇尚在木末①,意谓是如何得到。
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②,退则死法③,当恁么④时也不妨熟歇。
(《东坡志林·记游松风亭》)
【注】①木末:树梢。
②死敌:死于敌手,被敌军打死。
③死法:死于军法,被军法处死。
④恁么:如此,这样。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A.念.无与为乐者念:思念
B.相与
..步于中庭相与:共同、一起
C.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只是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水中(仿佛有)藻、荇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3.作者在语段(一)中说自己是“闲人”,请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其中隐含着作者怎样的心境。
隐含的心境包括: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4.语段(二)是苏轼被贬至惠州时所作,请联系语段(一),说说你从苏轼对待贬谪的态度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迪。
示例:语段(一)(二)均是苏轼被贬时所作,从中可以看出苏轼对待贬谪心态旷达,启示我们在面对人生的挫折、坎坷时,要学会乐观,学会随遇而安,恬淡自适。
二、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问题。
(一)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二)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
”曾子不受。
反,复往,又不受。
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纵君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
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
(节选自刘向《说苑》)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
A.蹴.尔而与之蹴:用脚踢
B.乞人不屑
..也不屑:不愿意
C.万钟于我何加.焉加:益处
D.是亦不可以已.乎已:停止,放弃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如今为了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而接受高位厚禄。
3.语段(一)主要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好处?
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
好处:通俗易懂,以理服人。
4.语段(二)的故事印证了语段(一)的什么观点?曾子和孟子都坚持怎样的做法?
语段(二)的故事印证了语段(一)“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的观点;孟子和曾子都坚持“本心”,不违背“义”。
三、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问题。
(一)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
(二)孔子历聘诸侯,诸侯莫能任。
自卫反鲁,过隐谷之中,见芗兰独茂,喟然叹曰:“夫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
譬犹贤者不逢时,与鄙夫为伦也。
”乃止车援琴鼓之云:“习习谷风,以阴以雨。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何彼苍天,不得其所。
逍遥九州,无所定处。
世人暗蔽,不知贤者。
年纪逝迈,一身将老。
”自伤不逢时,托辞于芗兰云。
(《猗兰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可爱者甚蕃.蕃:多
B.不蔓.不枝蔓:生枝蔓
C.亭亭净植.植:种植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亵:亲近而不庄重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3.语段(一)从哪几方面描写了莲花的形象?赋予了莲花怎样的品格?
生长环境、体态香气、气质风骨。
赋予了莲花高洁傲岸、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
4.两个语段都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两个语段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语段(一)通过写莲的高洁傲岸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高尚品格。
语段(二)作者写自己像兰一样生不逢时、生不逢地,同时以兰自喻,表现自己不愿与杂草生长在一起的高洁品质。
四、(2016·黄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
【甲】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二翁登泰山
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甚友善。
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
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①,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②,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
”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③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翁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
夜宿,凌晨上山。
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
”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注释】①第:房屋,宅子,家。
②冀、雍:古代两个州名,在今约山西、陕西、甘肃一带。
③曩:以往,过去。
1.解释加点的实词。
(1)略无阙.处(通“缺”,中断)
(2)属引.凄异(延长)
(3)二人对酌.(饮酒)
(4)越钱塘,绝.长江(横渡)
2.选出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C)
A.或.王命急宣或.异二者之为
B.故.渔者歌曰温故.而知新
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不能察,必以情
D.乙翁欲扶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茂,趣味无穷。
(2)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从太阳出山(早晨)开始登山,到傍晚时,(他们)已经到半山腰了。
5.(1)《三峡》先写山,后写水。
写山,突出连绵不断(山多)、隐天蔽日(山高)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2)《二翁登泰山》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只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就能战胜客观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