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赠调整
企业捐赠业务的会计处理与纳税调整
借: 营业外支 出
贷: 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 ( 销项税额 )
1500 250
100 0 000 250 5 00
救 灾物资 和救灾款捐 出去 了, 企业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呢?在新
会计准则和新企业所得税法下 ,捐赠业 务 中从对外 捐赠和接
受捐赠两种 角度 分析捐赠业务 的 日常会计 处理 ,包括纳税 调 整及所得税的核算。
因捐赠事项产生 的纳税调整金额 =f 按税法规定认定 的捐
出资产 的公允价值—f 税法规定确定的捐 出资产的成本 ( 按 或 原价 ) —按税法规定计提的累计折 旧 ( 累计摊销额 ) 或 1 一捐赠
过程中发生 的清理费用及 交纳的可 以从应纳税所 得额 中扣除
企业捐赠是指企 业 自愿 、无偿地将其 有权处分 的合法 财 产( 如现金、 库存商品和其他物资等) 赠送给受赠人 的行 为。 从
因捐 赠业务产生 的纳税调 整金额合计 为8 .万元 (O 35 5 万
元+3. 3 万元)在没有其他纳税调整事项的情况下, 5 , 甲公司当
期应纳所得税=( 60 8 .) 5 10 + 3 ×2 % 5 =4 085 2 .7 万元
借: 所得税 费用
贷: 应交税费 一应交所得税
4070 285
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 , 所得税税率为2 %。 5 捐赠现金时甲公 司的会计处理为 :
借 : 业外 支 出 营 10 0 0 000
借: 固定资产清理 固定资产减 值准备 累计折 旧 10 o 0 0 0 o
20) 00 (o
lI 0 0 o D 0
贷: 银行存款
3 o o 000
产捐赠而言的 ;大括号 以外的部分是对外捐赠 资产产生的纳 税调整金额 , 适应于所有 资产 的捐赠 。
民政部工作人员如何处理福利事业捐赠变更申请范本
民政部工作人员如何处理福利事业捐赠变更申请范本申请人姓名:XXX联系电话:XXX捐赠项目名称:XXX申请时间:XXX一、申请事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关于福利事业捐赠管理的规定》,申请人XXX作为我国民营企业的代表,希望进行福利事业捐赠的变更申请。
经充分调研和权衡利弊,申请人希望将原先捐赠项目的受益对象由XXX变更为XXX,并在此基础上对项目的经费预算进行适当调整。
二、变更项目说明根据申请人提交的变更申请书,变更项目的主要内容如下:1. 受益对象变更:原先的受益对象为XXX,申请人希望将受益对象变更为XXX,原因是XXX(可以附上申请人提供的相关材料)。
2. 经费预算调整:根据实际需求,申请人对原先的经费预算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具体调整内容如下:- 捐赠金额:由XXX万元调整为XXX万元。
- 经费用途:由XXX调整为XXX(可以附上申请人提供的相关材料)。
三、申请人基本情况申请人XXX,是我国某民营企业的代表,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众支持。
申请人在过去的X年内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并曾多次向福利事业进行捐赠。
通过捐赠,申请人与受益对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得到了一致好评。
四、申请人的合作计划1. 受益对象的背景介绍:详细介绍原先的受益对象,包括其组织性质、成立宗旨、经营状况等,以及申请人与受益对象之间的合作历史。
2. 变更受益对象原因:对申请人希望变更受益对象的动机进行解释,包括社会需求变化、受益对象发展方向等相关因素。
3. 新受益对象的背景介绍:对新的受益对象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其组织性质、成立宗旨、经营状况等,以及申请人与新受益对象之间的合作计划和预期效果。
4. 经费预算调整说明:对经费预算调整的原因进行解释,包括新的受益对象的需求、项目的规模和影响力等因素。
五、申请人的承诺1. 变更后的捐赠项目将按照合同约定的方式和期限进行执行,并按时提供项目进展和财务报告等相关信息。
2. 申请人将继续积极参与并支持福利事业的发展,为社会公益事业的繁荣做出更多的贡献。
捐赠支出纳税调整例题
例题:某企业为一般纳税人,2020年度通过公益性社会组织向贫困地区捐赠了一笔款项,假设该款项为100万元。
该企业2020年度会计利润为200万元,已累计预缴企业所得税税款20万元。
1. 纳税调整: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向贫困地区的捐赠属于公益性捐赠,可以全额在税前扣除。
但是,该企业在会计处理上并没有将该笔捐赠确认为收入,因此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需要进行纳税调整。
该企业应确认视同销售收入100万元,视同销售成本为80万元(假设该款项为货物,成本为80万元)。
同时,该企业会计核算的捐赠支出为100万元。
因此,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视同销售收入-视同销售成本+纳税调整项目=200+100-80+(100-100)=220万元。
2. 计算应纳企业所得税税款: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规定,该企业适用2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
因此,应纳企业所得税税款=应纳税所得额×税率=220×25%=55万元。
3. 已缴纳税款及余额:
该企业在2020年度累计预缴企业所得税税款20万元,因此还需要缴纳的税款为55-20=35万元。
4. 会计处理:
该企业在会计核算时需要将捐赠款项确认为收入,同时结转相应的成本。
具体会计分录为:
借:营业外支出100万元
贷:主营业务收入100万元
借:主营业务成本80万元
贷:库存商品80万元
通过以上例题可以看出,企业在向贫困地区进行公益性捐赠时,需要根据
企业所得税法规定进行纳税调整,并按照相应的税率计算应纳企业所得税税款。
同时,在会计处理上需要将捐赠款项确认为收入并结转相应的成本。
公益性捐赠所得税前扣除标准及纳税调整的计算步骤
公益性捐赠所得税前扣除标准及纳税调整的计算步骤除了特殊的可以全额在所得税前扣除的,一般公益性捐赠的税前扣除标准是利润总额的12%,超过12%的部分可以结转以后三个年度税前扣除。
扣除的顺序是先扣除以前年度结转到当年的部分,再扣除当年实际发生的。
通过几个例子来理解例一:企业当年会计利润总额100万元,本年发生公益捐赠支出5万元,上年结转公益支出3万元。
第一步计算扣除标准,100*12%=12万元第二步计算实际发生的可以税前扣除的公益捐赠支出总额,5+3=8万元(上年结转本年的加上本年实际发生的)。
第三步用扣除标准和实际可扣除的比较,12-8=4万元,扣除标准大于实际可扣除的。
本年发生的5万元可以全部在税前扣除,并且上年结转的3万元也可以在本年扣除。
纳税调减3万元(3万元结转的部分在上一年实际发生时不允许扣除,做过纳税调增形成暂时性差异,本年可扣除时相应做纳税调减,暂时性差异消除)。
例二:企业当年会计利润总额100万元,本年发生公益捐赠支出15万元,上年结转公益支出3万元。
第一步计算扣除标准,100*12%=12万元。
第二步计算实际发生的可以税前扣除的公益捐赠支出总额,15+3=18万元。
第三步用扣除标准和实际可扣除的比较,12-18=-6万元。
由于扣除标准小于实际可扣除的,只能按照扣除标准12万元扣除。
第四步用限额12万元,先扣除上年结转的3万元,同时做纳税调减3万元,可扣除限额剩余12-3=9万元。
本年发生的15万元可以扣除9万元,有6万元结转下期扣除。
纳税调增6万元,调增的6万元-调减的3万元=本期调增3万元。
PS:上面是教材的思路,我觉得有点复杂,可以直接用扣除标准与当年发生额比较,12-15=-3万元。
差额3万元是扣除标准小于当年发生额,当年的发生额中有3万元不能税前扣除,纳税调增3万元。
结转下年扣除的余额=3(上年结转的)+3(本年不能扣除的)=6万元(由于先扣除结转上年再扣除本年,所以这6万元应该全部是本年结转下年的。
【老会计经验】对外捐赠怎样进行纳税调整
【老会计经验】对外捐赠怎样进行纳税调整由于会计与税法的目的不同,对一些收益、费用和损失的确认、计量标准与税法的规定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日常咨询业务当中,也常常遇到纳税人提出此类的问题,陈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
陈先生是一家国有服装制造企业的会计,其所在公司当年通过民政部门向贫困地区捐赠自产服装一批,由于公司以前从未发生过对外捐赠资产的业务,所以不知道如何进行相关会计处理,尤其在所得税处理方面不知道是否有特别的规定。
于是,陈先生拨通了深圳国税12366纳税服务热线。
咨询员在接到陈先生的咨询电话后,详细询问了该公司所发生业务的情况。
在了解到陈先生所咨询的是关于对外捐赠资产在计算所得税时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及纳税调整的问题时,咨询员首先告知陈先生此类业务处理涉及到的相关文件是《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需要明确的有关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3〕45号)和《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三)》(财税〔2003〕29号文件附件)。
上述两个文件对内资企业对外捐赠资产在计算所得税时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及纳税调整的问题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依据上述两个文件的规定,咨询员告诉陈先生,在会计处理方面,按照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规定,企业将自产、委托加工的产成品和外购的商品、原材料、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有价证券等用于捐赠,应将捐赠资产的账面价值及应缴纳的流转税等相关税费,作为营业外支出处理;而在税务处理方面,按照税法规定,企业将自产、委托加工的产成品和外购的商品、原材料、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有价证券等用于捐赠,应分解为按公允价值视同对外销售和捐赠两项业务进行所得税处理,即税法规定企业对外捐赠资产应视同销售计算缴纳流转税及所得税。
捐赠行为所发生的支出除符合税法规定的公益救济性捐赠,可在按应纳税所得额的一定比例范围内税前扣除外,其他捐赠支出一律不得在税前扣除。
陈先生听完咨询员的回答,已大体了解了对外捐赠资产的会计处理和所得税处理的原则,但仍然对具体的会计处理以及涉及到的纳税调整不是非常清楚。
中国红十字会捐赠资金管理办法
中国红十字会捐赠资金管理办法一、总则为确保中国红十字会捐赠资金的安全、合理、有效使用,提高捐赠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二、捐赠资金接收与管理1. 捐赠资金接收(1)捐赠资金来源包括:国内外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的捐赠;政府资助;基金会投资收益;其他合法收入。
(2)捐赠资金接收应遵循公开、透明、自愿原则,尊重捐赠人意愿。
(3)红十字会应向捐赠人开具捐赠收据,注明捐赠资金用途。
2. 捐赠资金管理(1)捐赠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单独核算。
(2)捐赠资金按照捐赠人意愿及项目需求进行分配使用。
(3)捐赠资金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务管理制度,确保资金安全。
三、捐赠资金使用1. 捐赠资金使用范围(1)资助红十字事业及相关公益活动;(2)救助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3)支持红十字基层组织建设;(4)其他符合红十字事业发展的项目。
2. 捐赠资金使用程序(1)项目申报:各级红十字会根据捐赠资金使用范围,向总会申报项目。
(2)项目审批:总会对申报项目进行审核,确定资助项目和金额。
(3)项目实施:各级红十字会按照项目计划,开展项目实施工作。
(4)项目监督:总会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确保项目进度和质量。
四、捐赠资金监督与评估1. 监督(1)红十字会应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对捐赠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定期检查。
(2)总会对各级红十字会捐赠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
2. 评估(1)各级红十字会应定期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自评。
(2)总会对项目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项目资助策略。
五、信息披露与公开1. 信息披露红十字会应及时向捐赠人披露捐赠资金使用情况,接受捐赠人监督。
2. 公开红十字会应定期在官方网站等渠道公开捐赠资金接收和使用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六、法律责任与争议解决1. 法律责任红十字会及其工作人员在捐赠资金管理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如有违法违规行为,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企业所得税十个常见纳税调整事项案例解析
企业所得税十个常见纳税调整事项案例解析一、研发费用调整:公司在进行产品研发过程中产生的相关费用可以通过调整纳税的方式来降低企业所得税负担。
一般来说,公司可以将研发费用年度分摊并确认为长期资产,按照一定的比例计提折旧费用,并在年度纳税申报时计入费用。
二、利息支出调整:如果公司通过借款等方式融资并支付了利息,这部分利息支出可以在纳税申报时进行调整。
通常情况下,企业可以将相关的利息支出计入费用并列入纳税申报表,从而减少企业所得税负担。
三、捐赠支出调整:公司在年度管理中进行的捐赠支出也可以在纳税申报时进行调整。
通常情况下,企业可以将相关的捐赠支出计入费用并列入纳税申报表,从而减少企业所得税负担。
四、灾害损失调整:如果公司在经营活动中遭受了自然灾害或其他意外事故的损失,这部分损失可以在纳税申报时进行调整。
通常情况下,企业可以将相关的灾害损失计入费用并列入纳税申报表,从而减少企业所得税负担。
五、无形资产摊销调整:公司购买的无形资产,如专利、商标等,可以通过调整摊销费用的方式来降低企业所得税负担。
一般来说,企业可以将无形资产的成本分摊并确认为长期资产,按照一定的比例计提摊销费用,并在年度纳税申报时计入费用。
六、员工福利费用调整:公司为员工提供的各类福利费用,如培训费用、奖金等,可以通过调整纳税的方式来降低企业所得税负担。
一般来说,企业可以将相关的福利费用计入费用并列入纳税申报表,从而减少企业所得税负担。
七、租赁费用调整:公司在租赁房屋、设备等方面支出的租金可以通过调整纳税的方式来降低企业所得税负担。
一般来说,企业可以将相关的租赁费用计入费用并列入纳税申报表,从而减少企业所得税负担。
八、招待费用调整:公司在招待客户或员工方面产生的费用可以通过调整纳税的方式来降低企业所得税负担。
一般来说,企业可以将相关的招待费用计入费用并列入纳税申报表,从而减少企业所得税负担。
九、外籍员工费用调整:公司雇佣外籍员工所产生的费用可以通过调整纳税的方式来降低企业所得税负担。
慈善捐赠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慈善捐赠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一、总则1.1 本办法旨在规范慈善捐赠资金的使用管理,确保资金合法、合规、高效使用,切实保障捐赠人和受益人的权益。
1.2 本办法适用于我国境内所有慈善组织及接受慈善捐赠的企事业单位。
二、资金接收2.1 慈善组织应设立专门账户,用于接收和管理捐赠资金。
2.2 慈善组织在接收捐赠资金时,应与捐赠人签订捐赠协议,明确捐赠资金用途、金额、捐赠时间等事项。
2.3 慈善组织应向捐赠人开具捐赠收据,并在收到捐赠资金后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三、资金使用3.1 慈善捐赠资金必须严格按照捐赠协议约定用途使用。
3.2 慈善组织应制定详细的项目预算,明确资金使用计划,并报经上级管理部门批准。
3.3 慈善组织在使用捐赠资金时,应遵循公开、透明、节约、高效的原则。
3.4 慈善组织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捐赠资金的监管,防止滥用、挪用等行为。
四、资金监管4.1 慈善组织应定期对捐赠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自查,并向上级管理部门报告。
4.2 上级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慈善组织捐赠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4.3 慈善组织应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及时公布捐赠资金使用情况,提高资金使用透明度。
五、法律责任5.1 慈善组织违反本办法规定,滥用、挪用捐赠资金的,由上级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5.2 慈善组织未按规定使用捐赠资金,造成严重后果的,由上级管理部门依法撤销登记,并追究相关责任。
六、附则6.1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6.2 本办法解释权归上级管理部门。
6.3 各级慈善组织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报上级管理部门批准后实施。
七、项目管理7.1 慈善组织应针对每个捐赠项目建立独立的项目管理档案,详细记录项目实施过程及资金使用情况。
7.2 项目管理档案应包括但不限于项目计划、预算执行、受益人筛选、资金拨付、项目效果评估等内容。
7.3 慈善组织应定期对项目进度和效果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项目计划和资金使用。
社会捐赠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社会捐赠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一、总则1.1 为加强社会捐赠资金的管理,规范使用行为,提高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1.2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接受的社会捐赠资金的管理和使用。
1.3 社会捐赠资金使用管理遵循公开透明、专款专用、注重实效的原则。
二、管理机构及职责2.1 公司成立社会捐赠资金管理小组,负责捐赠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工作。
2.2 社会捐赠资金管理小组由公司财务部、审计部、公关部等相关部门组成,负责以下职责:(1)制定和修改社会捐赠资金使用管理制度;(2)审批社会捐赠资金使用计划;(3)监督社会捐赠资金的使用情况;(4)定期向社会公开捐赠资金使用情况。
三、捐赠资金接收3.1 公司设立专门账户,用于接收社会捐赠资金。
3.2 捐赠资金接收过程中,应详细记录捐赠者信息、捐赠金额、捐赠时间等,确保捐赠信息的真实、准确。
3.3 捐赠资金接收后,应及时向捐赠者出具捐赠收据。
四、捐赠资金使用4.1 社会捐赠资金使用范围如下:(1)公益事业支出;(2)公司公益活动支出;(3)其他经审批同意的支出。
4.2 社会捐赠资金使用计划由公司各部门根据实际需求提出,经社会捐赠资金管理小组审批后实施。
4.3 社会捐赠资金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和用途进行支出,不得挪用、挤占。
五、财务管理5.1 公司财务部负责社会捐赠资金的财务管理,确保捐赠资金的专款专用、合规使用。
5.2 社会捐赠资金的收支情况应定期进行审计,并向社会公开。
5.3 社会捐赠资金使用过程中,如发生财务违规行为,应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
六、监督与检查6.1 社会捐赠资金管理小组应加强对捐赠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定期进行检查。
6.2 对社会捐赠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及时整改,确保资金安全、合规使用。
6.3 公司应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审计部门及社会各界的监督,确保社会捐赠资金使用公开透明。
七、附则7.1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A06573《捐赠支出及纳税调整明细表》(A105070)
A06573《捐赠支出及纳税调整明细表》(A105070)【分类索引】业务部门所得税司业务类别自主办理事项表单类型纳税人填报设置依据(表单来源)政策规定表单【政策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A类,2017年版)〉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7年第54号)【表单】A105070 捐赠支出及纳税调整明细表【表单说明】本表适用于发生捐赠支出(含捐赠支出结转)的纳税人填报。
纳税人根据税法、《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60号)等相关规定,以及国家统一企业会计制度,填报捐赠支出会计处理、税收规定的税前扣除额、捐赠支出结转额以及纳税调整额。
纳税人发生相关支出(含捐赠支出结转),无论是否纳税调整,均应填报本表。
一、有关项目填报说明1.第1行“非公益性捐赠支出”:填报纳税人本年发生且已计入本年损益的税收规定公益性捐赠以外的其他捐赠支出的会计核算、纳税调整情况。
具体如下:(1)第1列“账载金额”:填报纳税人会计核算计入本年损益的税收规定公益性捐赠以外的其他捐赠支出金额。
(2)第5列“纳税调增额”:填报非公益性捐赠支出纳税调整增加额,金额等于第1列“账载金额”。
2.第2行“全额扣除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填报纳税人发生的可全额税前扣除的公益性捐赠支出。
具体如下:(1)第1列“账载金额”:填报纳税人本年发生的会计核算计入本年损益的按税收规定可全额税前扣除的捐赠支出金额。
(2)第4列“税收金额”:等于第1列“账载金额”。
3.第3行“限额扣除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填报纳税人本年发生的限额扣除的公益性捐赠支出、纳税调整额、以前年度结转扣除捐赠支出等。
第3行等于第4+5+6+7行。
其中本行第4列“税收金额”:当本行第1列+第2列大于第3列时,第4列=第3列;当本行第1列+第2列小于等于第3列时,第4列=第1列+第2列。
4.第4行“前三年度”:填报纳税人前三年度发生的未税前扣除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本年度扣除的金额。
社会捐赠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社会捐赠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社会捐赠资金的使用管理是社会公益事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为了确保社会捐赠资金的合理利用和最大化的效益,制定科学规范的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是必不可少的。
以下将详细介绍社会捐赠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的相关内容。
一、社会捐赠资金的接收及管理1.社会捐赠资金的接收:社会组织或个人接受社会捐赠资金时,应当签署书面捐赠协议,并明确资金用途、金额及使用期限等相关事项。
捐赠资金应当直接存入指定账户,并在财务账目中进行明确记录。
2.社会捐赠资金的管理:捐赠资金由专门设立的财务管理部门进行统一管理,确保资金使用的透明、规范和有效。
定期对捐赠资金进行财务审计,及时公布捐赠资金的使用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二、社会捐赠资金的使用审批1.资金使用计划的制定:社会组织或个人应制定详细的资金使用计划,明确资金使用的具体项目、费用及时间节点,并报相关部门进行审批。
2.资金使用的审批程序:资金使用计划经相关部门审查通过后方可实施。
如有变动需要重新提出申请,并经过严格审批程序,确保资金使用符合捐赠方意愿和法律法规。
三、社会捐赠资金的使用范围1.社会捐赠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公益慈善事业,包括但不限于教育、医疗、扶贫、环保等领域。
资金使用项目应当符合社会价值观和道德标准,不得违法乱纪,不得用于个人私利。
2.资金使用范围的调整:如需调整资金使用范围或项目,应当重新申请审批,并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监督。
四、社会捐赠资金使用的监督机制1.社会监督机制:社会公众可通过媒体、网络等途径随时监督社会捐赠资金的使用情况,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2.内部监督机制:设立专门的监督部门或委员会,定期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向捐赠方和社会公开相关信息。
五、社会捐赠资金使用管理的法律责任1.违规使用资金:对于违反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包括行政处罚、民事赔偿等。
2.公开透明:社会组织或个人应当积极向社会公众公开资金使用的相关信息,接受社会监督,确保社会捐赠资金的合理使用。
A105070《捐赠支出及纳税调整明细表》
行 次
项目
2 二、全额扣除的公益性捐赠 3 其中:扶贫捐赠
账载金 额
1
以前年度结 转可扣除的
预备知识
捐赠支出及纳税调整明细表(A105070)
(一) 税收政策 1.《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公益性捐赠支出企业所得税税前结转扣除有关政策的通知》(财 税〔2018〕15号)
(1)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组织或者县级(含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组成部门和直属机 构,用于慈善活动、公益事业的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 税所得额时扣除;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的部分,准予结转以后三年内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 扣除。 本条所称公益性社会组织,应当依法取得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 本条所称年度利润总额,是指企业依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计算的大于零的数额。
附列资料
2015年度至本年发生的公 益性扶贫捐赠合计金额
账载金 额 1
* * *
以前年度结 转可扣除的
捐赠额
2
*
*
*
按税收规 定计算的 扣除限额
3
*
*
*
税收金 额
4
*
纳税调增 金额 5
* *
纳税调减 金额
6
* * *
可结转以后 年度扣除的
捐赠额
7
*
*
*
*
*
*
*
*
*
*
*
*
*
*
*
*
*
*
*
*
调整及填报情况详解
外的其他捐赠支出金额。
第5列“纳税调增额”:填 报非公益性捐赠支出纳税调
整增加额,金额等于第1列 “账载金额”。
关于捐赠用途改变的复函范文
关于捐赠用途改变的复函范文亲爱的捐赠者,您好!希望这封信能在您忙碌的生活中为您带来一丝轻松。
首先,我想对您的慷慨捐赠表达最真诚的感谢,您的一份心意,就像冬日的阳光,照亮了无数需要帮助的角落。
我们知道,捐赠不仅仅是金钱的传递,更是一种爱与希望的分享。
真心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您真是我们的大恩人!不过,我想跟您聊聊捐赠用途的一些小变化。
这就像做菜,偶尔需要调味,才能更好地满足大家的口味。
原本我们计划把这笔款项用于购买一些教学设备,但经过深思熟虑,我们决定稍微调整一下方向,把这些善款用在更急需的地方。
说实话,情况有点像我们在拼图,发现原来那块拼图不太合适,就得换个位置才能拼出美丽的画面。
1. 捐赠用途的变化1.1 了解实际需求在我们深入调研后,发现学校的孩子们在心理健康方面亟需支持。
这就像是建房子,房子再好,也得有个坚固的地基。
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就像这个地基,如果不夯实,以后发展起来就会困难重重。
因此,我们决定把您的捐款用来开展心理辅导和活动,让孩子们在成长的路上不再孤单,有人可以倾诉,能得到及时的关怀。
1.2 提高使用效率另外,我们还想借此机会提升教学质量,增加一些创新的教育项目。
这就好比咱们在健身,光练某一块肌肉可不行,得全面发展。
通过这些项目,孩子们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相信我,这绝对是一项值得的投资,未来的他们一定会让您感到自豪。
2. 为什么要这样调整2.1 真实反馈我们在跟孩子们、老师们的交流中,听到了很多真实的声音。
这些孩子,虽然外表阳光灿烂,但内心却藏着许多未说出口的故事。
有些孩子因为家庭原因,心理负担很重,而有些孩子则因为学习压力,常常感到无助。
我们知道,这样的声音绝不能被忽视,您一定会同意,解决这些问题,才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2.2 可持续发展此外,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一个短期项目,而是一个长远的、持续的关怀。
这就像是种树,不能只浇水一次,就希望它开花结果。
慈善捐助资金使用规范
慈善捐助资金使用规范慈善捐助是一项充满爱心和善意的行为,它汇聚了社会各界的力量,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带来了希望和温暖。
然而,要确保慈善捐助的资金能够真正发挥作用,合理、规范地使用这些资金至关重要。
首先,慈善捐助资金的使用应当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
在接受捐款之前,慈善组织需要对受助对象的需求进行深入的调研和分析,明确资金的用途和预期效果。
比如,如果是为贫困地区的儿童提供教育援助,那么资金就应该用于购置教学设备、聘请教师、改善教学环境等方面。
而且,这些目标和计划应当以书面形式详细记录,并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的监督。
在资金的分配过程中,要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不能因为个人关系、地域差异或者其他不合理的因素而有所偏袒。
对于每一个申请资助的项目或者个人,都应该按照统一的标准和程序进行评估和筛选。
同时,评估和筛选的过程也应该透明化,让捐赠者和公众清楚地了解资金分配的依据和结果。
为了确保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效益,慈善组织应当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
每一笔资金的收支都要有清晰的记录,包括捐款的来源、金额、用途、支出时间等信息。
并且,要定期进行财务审计,公布财务报告,让公众了解资金的使用情况和流向。
在资金的使用过程中,要注重成本控制。
慈善组织应当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比如,在组织慈善活动时,要合理安排人力、物力资源,避免浪费。
同时,对于一些大型的项目,可以通过招标等方式选择性价比高的供应商和服务商,降低项目成本。
慈善捐助资金的使用还应当具有灵活性。
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遇到一些突发情况或者新的需求,这时候就需要对资金的使用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
但这种调整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并且要向公众说明调整的原因和依据。
另外,为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慈善组织还应当加强与受助对象的沟通和反馈。
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和使用情况,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比如,如果是为贫困家庭提供生活救助,要定期回访,了解救助资金是否真正改善了他们的生活状况,是否还存在其他未解决的困难。
捐赠变更协议书
捐赠变更协议书一、协议背景本协议由甲方(捐赠人)与乙方(受赠方)达成,旨在变更原先捐赠协议中的某些条款或内容,以确保双方权益的平衡,并规范双方在捐赠事项上的责任与义务。
二、捐赠变更内容及原因甲方和乙方在《捐赠协议书》(以下简称“原协议”)中约定了某项捐赠事宜,然而由于种种变化,双方需对原协议进行变更,具体变更内容如下:1.捐赠金额变更:原协议中规定的捐赠金额为X元,经甲方和乙方协商一致,决定将捐赠金额调整为Y元。
此次调整是基于双方对项目目标和实际需求的共同考量,旨在更好地支持乙方的发展。
2.捐赠用途变更:原协议中明确指定捐赠用途为A目的,经甲方和乙方共同商议,决定将捐赠用途调整为B目的。
此次变更是考虑到乙方最新的运营情况和发展规划,以确保捐赠资金的最佳利用效果。
3.捐赠期限变更:原协议规定捐赠期限为C年,考虑到项目实施进度、乙方的真实需求以及甲方的资金安排,经过双方协商,决定将捐赠期限延长至D年。
此次变更旨在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和更长久地支持乙方的发展。
三、变更协议的生效本捐赠变更协议的生效条件如下:1.双方对于变更内容达成一致意见,并签署本协议。
2.变更后的协议书经双方正式授权代表签字盖章。
3.协议书生效后,双方按照新的捐赠金额和捐赠用途执行相关操作。
四、双方责任与义务根据本协议的变更内容,双方在捐赠事项上的责任与义务如下:甲方责任与义务:1.根据变更协议,及时支付新约定的捐赠金额,并按照约定的期限完成捐赠款项的转账手续。
2.结合乙方的实际需求,协助乙方制定捐赠资金的使用计划,并配合乙方进行定期资金使用情况的核查。
乙方责任与义务:1.按照捐赠协议中约定的新捐赠用途,优化资金的使用,确保捐赠资金用于规定目的。
2.按照协议约定向甲方提供捐赠项目的执行情况、资金使用报告及相关支出凭证。
五、违约与争议解决1.如任何一方未能按照本协议的约定履行义务,应承担相应违约责任,并赔偿因此给对方造成的损失。
2.双方在履行过程中如发生争议,应首先通过友好协商解决。
捐赠协议补充协议书范本
捐赠协议补充协议书范本甲方(捐赠方):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受赠方):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鉴于甲乙双方于____年____月____日签订了编号为________的捐赠协议(以下简称“原协议”),现经双方协商一致,就原协议中的部分条款进行补充和修改,特订立本补充协议。
一、捐赠内容的补充1.1 甲方同意在原协议的基础上,额外捐赠以下物品/服务:- 物品/服务名称:________________- 数量/规模:__________________- 价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付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交付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1.2 上述捐赠物品/服务的所有权自交付之日起转移至乙方。
二、捐赠用途的变更2.1 甲方同意乙方将捐赠资金/物品/服务用于以下用途:- 具体用途:__________________- 用途变更原因:_______________2.2 乙方应保证捐赠资金/物品/服务的使用符合甲方的捐赠意愿,并接受甲方的监督。
三、捐赠条件的调整3.1 甲方同意对原协议中的捐赠条件进行以下调整:- 调整内容:__________________- 调整原因:__________________3.2 乙方应按照调整后的捐赠条件执行捐赠事宜。
四、捐赠协议的延长4.1 双方同意将原协议的有效期延长至____年____月____日。
4.2 延长期间,双方应继续履行原协议及本补充协议的约定。
五、违约责任5.1 如任何一方违反本补充协议的约定,应承担违约责任,并赔偿对方因此遭受的损失。
捐赠预算方案
-直接费用:包括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的直接成本,如物资采购、服务外包等。
-间接费用:涵盖项目管理、行政支持、财务审计等必要开支。
-紧急备用金:设立5%的预算作为紧急备用金,以应对不可预见的紧急需求。
四、预算执行与监控
1.甲公司成立专门的项目管理小组,负责捐赠预算的执行、监控和反馈。
2.乙基金会根据项目进度定期向甲公司报告资金使用情况,确保资金使用的透明性和合规性。
六、预算公开与反馈
1.甲公司在本公司官网和媒体上公布捐赠预算方案,接受社会监督。
2.捐赠活动结束后,甲公司对活动效果进行评估,并向社会公开评估报告。
本捐赠预算方案旨在确保甲公司捐赠活动的合法合规、公开透明和高效务实。希望通过本次捐赠活动,为社会公益事业贡献力量,共创美好未来。
捐赠预算方案
一、项目背景
四、预算编制内容
1.捐赠资金分配
(1)教育项目:40万元,用于资助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包括但不限于资助贫困学生、改善教学设施等。
(2)扶贫项目:30万元,用于支持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
(3)环保项目:20万元,用于支持环保公益活动,包括但不限于植树造林、垃圾分类宣传等。
1.甲公司将在公司官网和主流媒体上公示捐赠预算方案,保障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2.捐赠活动结束后,甲公司将组织专业机构对活动效果进行评估,并向社会公布评估报告。
本捐赠预算方案旨在确保甲公司捐赠活动的合法合规、公开透明、高效执行,以实现社会公益的最大化效益。通过本次捐赠活动,甲公司期待与社会各界共同推动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捐赠金额:人民币100万元。
-捐赠用途:专注于教育、扶贫和环保三大领域的公益项目。
捐赠预算方案
捐赠预算方案为了更好地筹集善款并确保捐赠的有效使用,制定一份捐赠预算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以下是我根据实际情况和经验进行的初步预算方案。
1. 捐赠项目介绍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捐赠的具体项目。
例如,我们可以选择支持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灾区的灾后重建、社区公益项目等。
确立具体项目后,我们可以更好地制定预算。
2. 筹款目标在制定捐赠预算方案时,我们需要明确筹款目标。
例如,我们可以设定筹集一定金额用于教育支持项目,筹集另一部分金额用于灾后重建项目等。
明确筹款目标有助于分配各项开支,确保捐赠的有效性。
3. 捐赠预算分类为了更好地掌握资金的使用情况,我们可以将捐赠预算分为不同的分类,例如人员开支、物资采购、项目执行等。
下面是一些可能的预算分类:- 人员开支:包括工作人员招聘费、培训费、员工福利待遇等。
- 物资采购:包括捐赠物资的购买费用,例如教育用品、建筑材料等。
- 项目执行:包括项目实施中的直接费用,例如教育培训费、工程建设费等。
4. 预算分配比例在制定捐赠预算方案时,我们需要合理分配不同分类的预算比例。
合理的分配比例有助于确保项目的平衡发展。
以下是一个初步的预算分配比例示例:- 人员开支:占总预算的30%- 物资采购:占总预算的40%- 项目执行:占总预算的30%这仅仅是一个示例,具体比例需要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5. 预算调整和监控捐赠预算方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我们需要不断调整和监控预算的执行情况。
如果发现某个分类的开支超出预算,我们需要及时进行调整,确保捐赠的有效使用。
总结:以上是一个初步的捐赠预算方案,旨在合理利用所筹集的善款,确保捐赠的有效性。
该方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以实现捐赠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通过合理的预算规划和监控,我们相信我们能够更好地利用捐赠资金,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慈善免责协议
甲方(捐赠方):[捐赠方全称]乙方(受赠方):[受赠方全称]鉴于甲方愿意向乙方捐赠[具体金额或物品]以支持乙方的慈善事业,双方本着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经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协议:一、捐赠事项1. 甲方同意向乙方捐赠人民币[具体金额]或[具体物品],用于[捐赠用途]。
2. 乙方接受甲方的捐赠,并承诺按照捐赠用途合理使用。
二、免责条款1. 不可抗力:因不可抗力因素(如自然灾害、战争、政府行为等)导致捐赠款项或物品无法按时或按约定方式交付,双方互不承担责任。
2. 捐赠用途变更:如因乙方慈善事业发展的需要,乙方有权在确保不影响捐赠目的的前提下,对捐赠用途进行调整。
甲方对乙方的合理调整予以认可。
3. 捐赠效果:甲方理解慈善事业的效果具有不确定性,乙方在尽力确保捐赠款项和物品得到有效利用的前提下,不保证捐赠能达到预期效果。
4. 信息保密:双方对本协议内容及捐赠事项负有保密义务,未经对方同意,不得向任何第三方泄露。
5. 法律变更:如国家法律法规发生变化,影响本协议的履行,双方应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按变更后的法律法规执行。
三、其他条款1. 本协议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具体期限]。
2. 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3. 本协议未尽事宜,由双方另行协商解决。
四、争议解决1. 双方在履行本协议过程中发生的争议,应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任何一方均有权向[具体法院]提起诉讼。
五、签署甲方(捐赠方):[签名]乙方(受赠方):[签名]签订日期:____年____月____日备注:1. 本协议未尽事宜,可由双方另行签订补充协议。
2. 本协议的修改和补充均需双方书面同意,并签署书面文件。
3. 本协议的解释权归甲乙双方共同所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旧企业所得税申报表中捐赠扣除基数规定的比较
企业所得税法上所称“公益、救济性捐赠”是指纳税人通过中国境内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教育、民政等公益事业和遭受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的捐赠。
公益、救济性捐赠是属企业自愿的、合理合法的费用支出项目。
但从国家的根本利益出发,公益、救济性捐赠直接侵蚀企业所得税税基,从而影响国家财政收入。
捐赠如果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上不加以限制,就相当于纳税人将一部分属于国家的税收一并予以捐赠。
所以,依据公益、救济性捐赠的性质、对象不同,企业所得税规定了3%、10%、1.5%不等的扣除限制(全额扣除除外),而扣除基数是依据“纳税人年度应纳税所得额”。
而何为“应纳税所得额”?
按照《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
公益性捐赠同样是属准予扣除的项目,所以,从严格意义上讲,捐赠扣除限额=(不含捐赠的纳税所得额-准予扣除的捐赠金额)*准予扣除的比例。
但如此计算捐赠限额比较繁琐,为了便于计算,国税发[1994]第229号文规定:“企业的公益性、救济性捐赠可以在应纳税所得额3%以内的部分予以扣除,为了计算简便,现将具体计算程序明确如下:(一)调整所得额,即将企业已在营业外支出中列支的捐赠额剔除,计入企业的所得额;(二)将调整后的所得额乘以3%,计算出法定公益性、救济性捐赠扣除额;(三)将调整后的所得额减去法定的公益性、救济性捐赠扣除额,其差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企业当期发生的公益、救济性捐赠不足所得额的3%的,应据实扣除。
”该规定既方便于税务机关的计算又有利于纳税人。
但原有《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即(国税发[1998]190号)文中对捐赠扣除却规定为:公益救济性捐赠的扣除限额=主表第42行“纳税调整前所得”*3%,而主表第42行“纳税调整前所得”为主表第14行-第15行-第16行,第16行为“期间费用”,该期间费用中包括了企业在“营业外支出”、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等科目中发生的允许税前扣除的项目,并且“期间费用”中明确列举了纳税人的“捐赠支出”。
这就是说,该捐赠是根据收入总额扣除允许扣除项目所发生的全部金额后的余额作为扣除的基数。
该规定显然是与企业所得税政策相违背:首先是对已在营业外支出的捐赠支出未予以剔除。
其次,该规定错误的将“准予扣除项目金额”理解为“准予扣除项目的全额”。
从企业所得税的角度,纳税人所有发生的成本、费用、税金、损失中分为“准于扣除的项目”和“不准予扣除的项目”两大类,“不准予扣除项目”中,不论发生金额的大小,一律不得税前扣除。
而在“准予扣除项目”中并非是一律全额扣除,对有一些扣除项目,企业所得税进行了限制。
所以“准予扣除项目金额”与“准予扣除项目的全额”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准予扣除项目金额”有两层含义:一是必须是企业所得税规定的允许扣除的项目;二是必须是准予扣除的年度应纳税所得额金额,对超过企业所得税规定的额度的,不允许税前扣除。
由于这两点都是对纳税人利益的伤害,由此造成征纳双方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
而新修订的《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国税发[2006]56号)文就解决了这一矛盾:一是剔除了捐赠支出。
根据国税发[2006]56号文规定:附表二(1)《成本费用明细表》第17行“其他扣除项目合计”填入主表的第7行“其他扣除项目”,而附表二(1)《成本费用明细表》第17行“其他扣除项目合计”=本表第18+26行。
填表说明为:第18至25行“营业外支出”填报纳税人按照会计制度核算的“营业外支出”中剔除捐赠支出后的余额,依据税收政策规定可以扣除的项目(“依据税收政策规定可以扣除的项目”是新所得税报表中的一个疏忽:新所得税报表是对不论是允许税前扣除项目,还是不允许税前扣除项目,除了捐
赠支出剔除外,均先计入纳税调整前所得,然后对不允许税前扣除的项目以及超过允许税前扣除限额的金额作纳税调整处理。
所以,应删除“依据税收政策规定可以扣除的项目”。
)。
并且该填表说明中明确:“按照会计制度核算在'营业外支出' 列支的各项捐赠支出(包括公益、救济性捐赠支出,非公益救济性捐赠支出)不在本表二填报,而在附表八《捐赠支出明细表》中填报。
”。
并且在纳税调整增加项目明细表(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附表4)中不包含捐赠项目。
也就是说,该规定对已在营业外支出中列支的捐赠额剔除,计入企业的所得额。
并且不论纳税人是公益、救济性捐赠或是非公益救济性捐赠,一律予以剔除(从严格意义上,非公益救济性捐赠是属不允许税前扣除项目),其实质上也就是加大了纳税人的捐赠基数,对企业更加有利。
捐赠的基数为年度应纳税所得额。
根据国税发[2006]56号文规定:允许扣除的公益救济性捐赠的计算基数为申报表主表第16行“纳税调整后所得”,“纳税调整后所得”为主表的第13+第14-第15,而第13行为“纳税调整前所得”,第14行为“纳税调整增加额”,第15行为“纳税调整减少额”,“纳税调整前所得”+“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方为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
“纳税调整前所得”虽然包括了企业所得税中不允许扣除的项目,但所有不允许扣除的项目以及超过允许扣除项目限额的,在“纳税调增项目”中进行了相应的纳税调整。
总之,新的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是按照企业所得税应确定的收入总额减去会计上确认的除捐赠(包括公益性捐赠和非公益性捐赠)外的所有支出项目以及按照企业所得税的规定应确认的扣除项目的余额为“纳税调整前所得”,尔后按照企业所得税的规定调增或调减所得额,捐赠是按照调整后的应纳税所得作为扣除的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