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天津2013作文题目分析题目分析
2013年高考福建卷作文题点评
2013年高考福建卷作文题点评题目:阅读下面一首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不得抄袭或套作我仰望着夜空,感到一阵惊恐;如果地球失去引力,我就会变成流星,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
哦,不能!为了拒绝这种“自由”,我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
泉州五中沈曦林点评:这首诗出自当代朦胧派诗人顾城的《忧天》。
如果把诗歌题目也给同学,个别同学可能免不了会因为题目而偏离诗歌的主旨,写成了“杞人忧天”。
而学生最后在立意的确立上又万万不能受2010年北京卷作文题“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的干扰。
所以如果从流星无依无附,四处飘行的特点和树根扎根地层的特点对比,并分析原因——大地母亲的引力,或是拒绝自由,我想,确立出正确的立意并不是件难事。
但如果抛开诗文,去檃栝以往的范文,或是断章取义,那就谬以千里了。
这个题目似乎也有一定的时代性,已有不少学子留学海外,他们最终是成为那看似美妙的自由流星,抑或是回到祖国,扎根大地,这对他们来说,真的是人生一种艰难的抉择这是一道典型的材料作文。
福建已经连续四年出这种题型,可见该题型有一定的生命力,能在一定程度上检测出学生临场审题的能力。
【福州一中王兆芳】这道题以一段浅显的现代诗为材料,先表达诗人担心失去引力的“惊恐”,再以漂浮在天宇的的流星和扎根土地的树根作对比,得出诗人自己的观点:拒绝自由,扎根实地。
语言浅显,主题不新,考生可以不必“惊恐”。
不过,从题目所选用的这段材料来看,有几个问题尚需斟酌:其一,流星是失去引力而成为流星吗?首先,任何物体都受引力所制,地球失去引力,允许假设,但流星恰恰是某优游状态下的星体受到另一星体的引力牵引而脱离原有轨道,划过天空,为我们所见,才称为流星的,所以“如果地球失去引力/我就会成为流星”一句不合事理,甚至语义相反。
其二,在天宇中漂浮的自由,和扎根土地的扎实,并非一对相反的概念。
“自由”和“限制”相对,如诗中的“引力”的牵制所示;而“扎实”和“轻浮”相对,如诗中的“漂浮”所示。
2013年天津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2013年天津高考语文作文题目:中国自古有“学而知之”的说法,这里的“学”,通常被理解为从师学习。
韩愈就说过:“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或懂得道理的途径日趋多元。
请结合你的心得和体验,在“而知之”中的横线处填入一字,构成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能以“学而知之”为题;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对2013年天津高考语文作文题目的点评:2013年天津高考语文作文题目,上承经典、下接地气、角度多元、形式新颖,是传统与现代、限定与开放的巧妙结合,是对高考作文命题思路的积极探索。
“学而知之”见于《中庸》,导语引用了韩愈《师说》。
该题化自经典而立足当下,既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又有鲜明的时代气息。
该题典雅厚重,较为贴近学生生活。
在知识经济、信息爆炸的时代,让考生谈对多元化求知途径的感受,他们可以联系自身实际,选择适宜的切入点,有话可说、有感可发。
新课程教学理念强调尊重学生主体、关注学生个性化的思想情感体验,题目较好地体现了这一要求。
该题留给考生的写作空间较大,如从思维过程切入,可以谈“思而知之”“疑而知之”;从生活体验出发,可以谈“乐而知之”“挫而知之”;从求知方式入手,可以谈“读而知之”“网而知之”;从知行关系着眼,可以谈“行而知之”“用而知之”,等等。
该题属于半命题作文,形式上有创新,既保留了传统命题作文的构架,又呈现出适度的自主性与开放性,是一道颇具亮点的高考作文题。
2013年北京高考语文作文题目:爱迪生如何看待手机材料为两个科学家对话,爱迪生回到21世纪对手机怎么看,不少于800字,题目自拟2013年北京高考作文题目为材料作文:一个文学家、一个科学家进行讨论科学家说:爱迪生来到21世纪很新奇,他会觉得什么很新奇呢?文学家说:手机一定让他觉得不可思议。
科学家:我同意,手机是信息时代的标志,就像一部掌上电脑,丰富的功能一定会让他感到新奇。
2013年全国高考作文题目及评点
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1高考作文材料作文:一位商人得到一块价值不菲的宝石,但却发现宝石上有一条裂缝,如果能从裂缝处切开,就能得到两块完美的宝石。
许多老工匠不敢尝试这时,一位年轻工匠勇敢的站了出来,并且完美的切割出了两块宝石。
有时不仅需要足够的经验,更需要抛却许多顾虑的勇气。
请根据以上材料作文。
《经验与勇气》这则关于钻石切割的材料,属于典型的材料作文,富于时代气息,社会意义丰富,思想倾向鲜明,难易程度适中,学生有话可说,是一则可圈可点的好作文题。
审题立意的关键是从整体上把握材料寓意,尤其是老雕刻家最后的话。
立意角度有二:老雕刻家的话和钻石。
从老雕刻家的角度立意,可以围绕“经验诚可贵,勇气价更高”、“成功来自勇气”、“成功既需要经验,更需要勇气”、“做事需心无旁骛,无所畏惧”等切入;从钻石的角度立意,则可以从“瑕疵不足畏,改变成就美”、“要勇于改变自我”、“与过去决裂,勇于做新的自己”等角度切入。
当然,从第一个角度切入是中心立意,也最容易写作。
写作素材相当丰富,俯拾皆是。
不必说我们改革开放的魄力,当前反腐倡廉的胆气;不必说我们捍卫主权、保卫领土的决心,毅然决然向H7N9决战的豪气,单是我们身边发生的积极进取、大胆做事的勇气就足以令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了。
写作时要想出类拔萃,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把握住“勇气”这一关键词,咬定青山不放松,要有材料意识、话题意识、主题意识;2、选择最擅长的文体,例如议论文;3、打造文章亮点,例如画龙点睛,闪亮开头,结构井然,前后呼应,卷面美观等。
参考题目:《经验诚可贵勇气价更高》、《狭路相逢勇者胜》、《成功源自勇气》、《一“勇”天下无难事》、《成功的秘诀》。
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Ⅱ高考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高中学习阶段,你一定在班集体里度过了美好的时光,收获了深厚的情谊,同窗共读,互相帮助,彼此激励,即便是一次不愉快的争执,都给你留下难忘的记忆,伴你走向成熟。
2013年高考天津语文试卷分析
2013年高考天津语文试卷分析2013年高考语文天津卷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和《考试说明》为命题依据,突出能力立意,重视人文性、选择性,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精神,符合高中语文教学实际。
总体来说,命题平稳中追求变化,难易搭配合理适度。
与2012年相比,2013年天津高考语文试卷稳中有变,难度基本持平。
2013年试卷仍包括Ⅰ、Ⅱ两卷,第Ⅰ卷36分,均为单项选择题;第Ⅱ卷114分,包括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古文翻译题、表述题和写作等题型。
与去年相比,今年的试卷结构没有做大的调整。
试卷由25道题组成,所采用的题型包含于“典型题示例”部分之中。
(一)语文基础部分。
1、第1、2题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是否夯实扎实,错别字涉及同音字和形近字,成语涉及熟语感情色彩语义等。
2、第3题考查恰当词语填空,在选项中会出现近音或是近义的词语或是成语、四字词语,这里主要考查是词语的辨析。
3、第4题考查语病辨析。
选项中的语病包括了成分残缺、语义不明、句式杂糅。
4、第5题考查文学常识,错误选项仍和去年一样出现在现当代部分,而且是课内知识,难度不大。
(二)社科文这部分从题型到难度与往年保持一致,考查得是迅速整合文章信息并捕捉关键词的能力,选项中出现了强加因果、主宾不搭、片面绝对、前后倒置等明显错误情况。
(三)文言文1、实词题,命题规律有显著变化,在天津独立命题以来的8年中,除04年以外的连续7年,错误选项都是按照现代汉语的理解翻译即直接组词的一项,而今年错误选项并未如此设置,而是出现在没有直接组词的一项。
2、虚词题,今年并未考查新的虚词,即考点都在之前的真题中出现过,且是出现频率较高的,难度不大。
3、第三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今年没有出现以往出现频率高的筛选信息,而是信息的直接比对,降低了难度。
4、第四题考查对文意的归纳总结,规律没有变化,依然是选择客观表述的一项。
5、翻译句型只出现了判断句,没有倒装句,相对简单,考查重点依然是判断句的识别、词类活用和重点虚词的理解。
2013年福建卷高考作文题解析
2013年福建卷高考作文题解析杨红兵原题回放阅读下面一首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不得抄袭或套作我仰望着夜空,感到一阵惊恐;如果地球失去引力,我就会变成流星,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
哦,不能!为了拒绝这种"自由",我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
试题解析一、专家意见2013年福建高考材料作文卷品读当代朦胧派诗人顾城的《忧天》。
语文教育专家点评此题审题难度不大,思考空间大,着重考察学生的思辨能力以及对人生的深度思考。
福建省写作学会会长潘新和认为,这道题所"供"之"料"是诗歌,内涵较丰富,属于"半隐性命意",诗中阐明了作者"一半"的观点:"为了拒绝这种'自由'……","拒绝这种'自由'"就是显性"命意";另一半"我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是"隐性"的"命意"。
就"命意"而言,"隐性"的优于"显性"的。
考生要理解该诗的半隐性内涵,才可能较好地"选意"或"定意",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考察到了学生的理解力、想象力、发现力、概括力、选择力。
厦门一中语文教研组长陈岩立认为,今年作文材料充满诗性,同时蕴含理性思考,展示了多元的矛盾关系。
而矛盾是议论分析的基础。
知性与理性兼具,避免了考生在写作时空洞抒情。
对考生来说,能否透彻、到位地理解材料的深层意义,决定了其作文水平的高下。
一般考生可能会关注到流星与树根、天空与地层、理想和现实的这几组矛盾冲突。
层次高一些的考生会关注到流星如果没有地球引力,在空中就会无依无附,没有束缚("自由")的代价是没有归属等更深层次的内容。
2013年天津中考作文题分析
还记得当时我整个晚上都睡不好了,满脑子想的就是看书, 可父母这次竟把所有的书都收走了,连一片带字的纸片都没留下。 我无奈之下只好开始决定好好用功读书,让父母把书还给我。 于是突然发现,有那么一个在被窝里偷偷看书的小身影不见 了,还有那么一个上课不好好听讲在桌斗下看书的小身影也不见 了。多出来的是一个在晚上用功学习,上课认真听讲的小女孩。 以前读书的那段快乐的回忆并没有因为我的改变而消失,反 而更加的另人回味了。 于是我为了早日拿到心爱的书而更加努力的学习,那时的我 只是单纯的想着完成任务,拿到自己想要的“报酬”(也许你会觉 得有点功利化但我那时就真的的是那么想的)——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每天早上起床不再看到繁杂的工作,而是一片大好风景; 站在镜子前不再是那个颓废邋遢的自己,而是焕然一新从新振 作的你!只要你紧紧的抓住幸福。因为一个人总是仰望和羡慕 着别人的幸福,一回头,却发现自己正被仰望和羡慕着。其实, 每个人都是幸福的。只是,你的幸福,常常在别人眼里。我们 在奔忙的生活中只顾得一味的向前奔跑,却往往丢失了真实的 自己。 在还没有来得及流逝于指尖的时光里,我们何不弯一下腰, 在我们不经意遗落的青石路上,捡拾幸福,不要给自己今后的 时光里留有遗憾。
范文(一)
记忆是时间的一道裂缝,在时光悄悄地推移中,我们往往遗 失了太多美好,每当我们深深地想起却又不经意的忘记,你是否 会留意是否会捡拾你遗留的幸福。
在茫茫人海中彼此的偶然遇见是一种幸福;在学校的课余有 朋友的陪伴是一种幸福;在家里妈妈的唠叨是一种幸福……而我 们就是遗失了这份幸福,所以总是觉得生活没有希望,倍感压力。 在你人生的某个片段里。总有一段是最难忘的,何不让这份难忘 变成幸福,变成永恒的回忆呢?
曾几何时,总有一个小小的身影,蜗在被窝里,打着一盏小 小的台灯,暧昧的灯光擦过脸颊,印出书中一个又一个奇妙的的 世界。我在这样一个安逸的环境里,心却仿佛成了书中的主人公, 随着书中的情节心情也跌宕起伏。就算是上课,我也再书,特别 是碰上我不怎么喜欢的数学课,我便一头扎进桌斗,因为那里有 一本我放不下手的书。当然,伴随着的烦恼是学习成绩的明显下 降,我从原来的班级前十,掉到了二十,又到了二十开外……但 我仍乐此不疲的自顾自的沉浸在浩瀚的书中世界里。为此少不了 父母的烦恼,看着我近视度数越来越深,学习成绩越来越落后, 他们只得把我的书没收,并答应只有考试了才还给我。
2013年中考作文命题分析(附精选命题分析及优秀作文)
2013年中考作文题目分析[综述]纵观2013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其作文题型以五种形式呈现: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和选题作文。
命题的形式,反映出各地中考命题者的不同命题理念。
纵观今年的中考作文命题形式,应该说是稳中有变,仍然以命题作文和选题作文为主体,半命题作文异军突起,材料作文以创新的形式呈现,话题作文逐步退居幕后。
从上表可以看出,三年来,命题作文所占比重上升。
2013年,已占据了中考作文命题的半壁江山。
据不完全统计,半命题作文占到14.5%,选题作文占到了28.2.%。
单从数据上,略有下降,但笔者认为,这也算是保持一个稳定的态势。
因此,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预测: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中考命题者比较亲睐中考全命题作文和选题作文,而全命题作文则在吸收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优点的基础上成为中考作文中的主流。
命题作文和选题作文应该还是今后几年的作文命题的主要形式。
全命题作文对题意有严格明确的限定,而且大多在题前或题后都有相关材料的引入或材料的解说,能较好地防范宿构、套作和抄袭,来保证考试的公平性;命题作文相对来说更容易制定统一的且易于操作的评分标准,方便阅卷。
选题作文,在题型上有多个选择,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选择合适的题型来写,其次是在内容上,由于多了一种选择,学生可以选取自己熟悉的生活或材料,抒发自己的真实感情,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更容易写出有创意表达的作文,体现学生的个性。
半命题作文也是中考命题者关注的重点。
究其原因,是由于半命题作文将限定性和开放性有机的结合了起来,具有宽严适度、可调可控的优势,而且便于把握评分标准。
同时,半命题作文在命制的的形式上也有所创新,不再要求考生在横线上填词或短语,而是采用拟一个包含某个关键词语的标题作为文章的题目,这样一来,考生在拟题上便有了多项选择,而且有了更大的、更自由的发挥空间。
话题作文将淡出人们的视线。
因为这类作文,导致的宿构、套作、抄袭现象比较严重,导致部分教师和学生把注意力转向投机取巧上,备考的过程不是扎实进行基本功训练,而是思谋如何组接、套作。
2013高考作文题目解析
2013高考作文题目解析【篇一:2013各地高考作文题(有详细解析)】2013年各省(市)高考作文题及点评新课标卷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一位商人发现并买下一块晶莹别透、大如蛋黄的钻石。
他请专家检验,专家大加赞赏,但为钻石中有道裂纹表示惋惜,并说:“如果沿裂纹切割成两块,能使钻石增值;只是一旦失败,损失就大了。
”怎样切割这块钻石呢?商人咨询了很多切割师,他们都不愿动手,说是风险太大。
后来,一位技艺高超的老切割师答应试试。
他设计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后指导年轻的徒弟动手操作。
当着商人的面,徒弟一下子就把钻石切成两块。
商人捧起两块钻石,十分感慨。
老切割师说:“要有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
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点评:《经验与勇气》这则关于钻石切割的材料,属于典型的材料作文,富于时代气息,社会意义丰富,思想倾向鲜明,难易程度适中,学生有话可说,是一则可圈可点的好作文题。
审题立意的关键是从整体上把握材料寓意,尤其是老雕刻家最后的话。
立意角度有二:老雕刻家的话和钻石。
从老雕刻家的角度立意,可以围绕“经验诚可贵,勇气价更高”、“成功来自勇气”、“成功既需要经验,更需要勇气”、“做事需心无旁骛,无所畏惧”等切入;从钻石的角度立意,则可以从“瑕疵不足畏,改变成就美”、“要勇于改变自我”、“与过去决裂,勇于做新的自己”等角度切入。
当然,从第一个角度切入是中心立意,也最容易写作。
写作素材相当丰富,俯拾皆是。
不必说我们改革开放的魄力,当前反腐倡廉的胆气;不必说我们捍卫主权、保卫领土的决心,毅然决然向h7n9决战的豪气,单是我们身边发生的积极进取、大胆做事的勇气就足以令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了。
写作时要想出类拔萃,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把握住“勇气”这一关键词,咬定青山不放松,要有材料意识、话题意识、主题意识;2、选择最擅长的文体,例如议论文;3、打造文章亮点,例如画龙点睛,闪亮开头,结构井然,前后呼应,卷面美观等。
2013年高考福建作文解读及优秀作文
2013年高考福建作文解读及优秀作文【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70分)我仰望着夜空,感到一阵惊恐;如果地球失去引力,我就会变成流星,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
哦,不能!为了拒绝这种‚自由‛,我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标题自拟;(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考题解读】2013年福建高考语文作文题以诗歌为材料的形式,出题新颖,且选择的诗歌平实易懂,没有在审题上给考生设置太多的障碍,让考生容易入题,写作空间较大,联想的宽度和角度比较多,能引领扩展考生的人生境界。
以顾城的《忧天》作为材料,用诗歌简练的语言反映深刻的内涵,是今年语文作文题的点睛之笔。
一般来说,诗歌的语言和思维都比较跳跃,但这首诗导向明确,诗中出现的‚自由‛‚扎根‛等关键词,以及‚不能‛‚拒绝‛‚我愿‛这样有明显感情倾向的字眼,能让考生较快找到切入点。
审题没有设置太多障碍,能让考生将更多的时间发挥在写作上。
近年来,福建省高考语文作文命题往往思辨性较强,这一特色也得到了全国认可。
今年的高考作文虽然仍是‚给材料作文‛,但延续了‚闽派语文思辨性‛的特点,思辨性强、写作空间大,考生能够根据自己对材料的的理解来立意布局。
可以反映出考生对社会、对人生、对自我的思考。
那么,如何正确地审题立意,找到写作的突破口呢?一、紧扣材料,准确审题,把握主旨‚诗歌型‛新材料作文题,要注意紧扣材料,准确审题:善于捕捉关键语句——关键词语句子往往是‚文眼‛,它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以把它作为把握材料审题立意的突破口。
这道题以一段浅显的当代诗为材料,关键语句是:失去引力,成为流星,无依无附,拒绝这种‚自由‛,(原因)——愿变成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结果)。
考生可以通过‚由果溯因‛弄清这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
诗人先表达担心失去引力的‚惊恐‛,再以漂浮在天宇的流星和扎根土地的树根作对比,得出诗人自己的观点:拒绝自由,扎根实地。
2013年各地高考语文作文赏析
• 写作时要想出类拔萃,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1、把握住“勇气”这一关键词,咬定青山 不放松,要有材料意识、话题意识、主题 意识; • 2、选择最擅长的文体,例如议论文; • 3、造文章亮点,例如画龙点睛,闪亮开头, 结构井然,前后呼应,卷面美观等。 • 参考题目: • 《经验诚可贵勇气价更高》、《狭路相逢 勇者胜》、《成功源自勇气》、《一“勇” 天下无难事》、《成功的秘诀》
审 题 立 意
• 审题立意的关键是从整体上把握材料寓意,尤其是老 雕刻家最后的话。立意角度有二: • 老雕刻家的话和钻石。从老雕刻家的角度立意,可以 围绕“经验诚可贵,勇气价更高”、“成功来自勇 气”、“成功既需要经验,更需要勇气”、“做事需 心无旁骛,无所畏惧”等切入;从钻石的角度立意, 则可以从“瑕疵不足畏,改变成就美”、“要勇于改 变自我”、“与过去决裂,勇于做新的自己”等角度 切入。当然,从第一个角度切入是中心立意,也最容 易写作。 • 写作素材相当丰富,俯拾皆是。不必说我们改革开放 的魄力,当前反腐倡廉的胆气;不必说我们捍卫主权、 保卫领土的决心,毅然决然向决战的豪气,单是我们 身边发生的积极进取、大胆做事的勇气就足以令我们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了。
2013年新课标I全国卷(晋、豫、陕、冀)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一位商人发现并买下了一块晶莹剔透,大如蛋黄的钻 石,他请专家检验,专家大加赞赏,但为钻石中有道裂纹 表示惋惜,并说:“如果没有裂纹切割成两块,能使钻石 增值,只是一旦失败,损失就大了。”怎样切割这块钻石 呢?商人咨询了很多切割师,他们都不愿动手,说风险太 大。 • 后来,一位技艺高超的老切割师答应试试,他设计了 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后指导年轻的徒弟动手操作。当着商 人的面,徒弟一下了就把钻石切成了两块,商人捧起两块 钻石,十分感慨,老切割师说:“要有经验,技术,但更 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 • 要求选择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 袭。
2013年高考写作题目综析
2013年高考写作题目综析2013年高考语文写作题目18则。
计:给标题的题目1则(天津),给话题的题目1则(北京),给材料的题目16则;在给材料的题目中,给情景材料的12则(全国课标一、全国课标二、全国大纲、山东、江西、广东、四川、重庆、江苏、安徽、湖南、湖北、辽宁),给格言材料的4则(上海、浙江、福建、四川)。
其中,给格言材料的题目无不与情景相关。
例如上海卷给出的格言,实际是一种情景,浙江卷给出了三条格言,三条合在一起也成情景,福建卷给出的格言是诗句,诗句中富含情景,四川卷在给出的格言后引出了情景。
可以说,继2012年之后,给情景材料的写作命题再一次主导了高考写作的舞台。
语文界外的关注总是放在高考写作题目的内容上。
其实题目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写题目的人——考生。
对生活的认识水平和充实的人文内涵积淀才是写好作文的根本。
因为,所有高考写作题目的外延都是生活——生活的发展变化。
就其含意而言,都是同一道题目。
语文教师应该高于界外,对此有所洞察。
2006年我为人民文学出版社写过一本书,书名就是“历年作文同一题”。
书中分析了1990年到2006年所有的高考写作题目,其实都是同一道题目。
这题目就是生活——生活的发展变化。
生活是运动的,运动是永恒的。
生活在不停歇地运动。
生活运动体现的形式是:从历史而来,在历史中形成传统,经由现实,萌生时尚,走向未来。
长江后浪推前浪,所有写作题目都是生活长河中的一朵浪花,都带着生活发展变化的基因,也都在生活发展变化中具有意义和价值。
高考前夕,我在博文“揭示2013年高考写作题目”中,分析了2006年到2012年,全国高考54则给材料写作题目,结论一致。
2013年的高考写作题目,再一次印证着这个必然规律。
给情景材料题目大多要求“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意”——体现生活中传统与时尚的碰撞、交融、更迭,便是所有题目的共同含意。
【全国课标一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3福建卷作文分析及例文
其次,该诗之意是“好。该诗的规定性较丰富,可以发掘的空间较大。这些都是该题值得肯定之处。
(3)开阖有度,一气呵成。从文章材料的组织来看,从文学写到文化,从文化写到人的精神家园,大量列举触目惊心的事实的同时又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全文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浅者见其浅,深者见其深。如果只看到流星,没看到状态、原因等对比,或与材料有所偏离,写不出高分作文。只有贴近材料,全面还原和揭示材料的多对矛盾,分析、思考得更为深入,分数才会更高。
三、审题关键在于抓意象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延续近几年的“新材料作文”题型,保持了试题的稳定性,考生临场容易发挥。
此类材料的审题关键在于抓意象,析主旨。诗中的“流星”、“树根”实际上呈现了两种不同的生命状态;诗歌的重点是在后面几句,“我要拒绝这种‘自由’,我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它体现了“我”的人生价值取向,抓住它就可以把握诗歌的主旨和命题者的意图。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数千年沉淀下来的精华。数千年的文化史,也是中国人数千年的思想和行为的演变史。以史鉴今,可以提高我们思想的深度和广度,让我们知道如何做人做事。所以,让我们扎根民族文化的厚土,守望那千年的美丽,拒绝无所依附的“自由”,给自己一个宁静踏实的精神家园。
【点评】
本文从文化的角度来诠释流星的“自由”和树的扎根。只有守住自己的文化之根,精神上才能有所依附,才会建立起宁静踏实的精神家园。角度准确,材料丰富,极具说服力。
福建一考生
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空中飞扬;一半散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
2013年高考作文题试题分析(二)
2013年高考作文题试题分析(二)作者:时国华来源:《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2013年第10期【天津卷】中国自古有“学而知之”的说法,这里的“学”,通常被理解为从师学习。
韩愈就说过:“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或懂得道理的途径日趋多元。
请结合你的心得和体验,在“____而知之”中的横线处填入一字,构成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能以“学而知之”为题;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点评:天津这道题是一个半命题,立意范围特别广。
我个人以为这是今年所有作文题中最出彩的。
每个考生都可以写自己获取经验的独特经历,内容和思想的空间很大。
“学而知之”就是学了就会懂得,既然不能以“学而知之”为题,那么,“而知之”,就是经历了就会懂得这个道理、这个经验。
这个“经历”可以是你自己的任何一次过程,所以填空处你愿意填什么就填什么。
比如“失”而知之,失去了朋友才知友谊之珍贵,所以要学会和同学和谐相处;失去了机会才知可惜,所以要抓住机遇,“行”而知之、“读”而知之、“困”而知之、“望”而知之、“怕”而知之、“思”而知之、“勇”而知之,“诚”而知之、“善”而知之,这填空处可以有很多词可以填的。
考生只要抓住自己最独特的感受、印象最深的事情写来,就一定可以写出充满真情实感的好作文来。
【安徽卷】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我却梦想从未有过的事物,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萧伯纳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点评:两句话,表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
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这里的“看到”是疑问或反问,里面包含着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
2013年天津市高考作文题解和例文
2013年天津市高考作文题解和例文作文题中国自古有“学而知之”的说法,这里的“学”,通常被理解为从师学习。
韩愈就说过:“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或懂得道理的途径日趋多元。
请结合你的心得和体验,在“而知之”中的横线处填入一字,构成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能以“学而知之”为题;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题解今年天津高考语文作文题目,上承经典,下接地气,角度多元,形式新颖,是传统与现代、限定与开放的巧妙结合,是对高考作文命题思路的积极探索。
“学而知之”见于《中庸》,导语引用了韩愈《师说》。
该题化自经典而立足当下,既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又有鲜明的时代气息。
该题典雅厚重,较为贴近学生生活。
在知识经济、信息丰富的时代,让考生谈对多元化求知途径的感受,他们可以联系自身实际,选择适宜的切入点,有话可说,有感可发。
新课程教学理念强调尊重学生主体,关注学生个性化的思想情感体验,题目较好地体现了这一要求。
该题留给考生的写作空间较大,如从思维过程切入,可以谈“思而知之”、“疑而知之”;从生活体验出发,可以谈“乐而知之”、“挫而知之”;从求知方式入手,可以谈“读而知之”、“网而知之”;从知行关系着眼,可以谈“行而知之”、“用而知之”,等等。
该题属于半命题作文,形式上有创新,既保留了传统命题作文的构架,又呈现出适度的自主性与开放性,是一道颇具亮点的高考作文题。
例文顿而知之天津考生人生梦想的旅途需要不断地追求,向上高飞,方能达到巅峰,看到与众不同的精彩。
然而,若是一味地前行而忘了停顿,则也可能会陷入盲目行走而不知初衷的境地。
在标点符号中,顿号是我们常见的一种。
它表示一种并列,更表示一种停顿――因顿号的存在而使得我们能在相类似的词组中迅速察觉出它们之间的不同,看到文字与语言的魅力。
在人生追梦的过程中也一样,我们可能会拥有相同的梦想,如成为一名教师,或是当一名公务员。
2013年天津市中考作文题解析及佳作选评5页word文档
2013年天津市中考作文题解析及佳作选评【真题回放】有人说生活太平凡,幸福很遥远。
其实,点点滴滴的幸福在生活中俯拾皆是,只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世界,用感恩的心态面对生活,就能收获幸福。
课堂上一声真诚的赞许,赛场上一句热情的鼓励;手机里一张张欢聚的照片,餐桌上一盘盘可口的饭菜;抑或是一次快乐的远足,一次春雨中的漫步,一次醉心的阅读。
同学们,用心捡拾生活中的幸福吧,把它装入行囊,伴你快乐成长!请以“捡拾幸福”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内容具体,要有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3)不少于600字;(4)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写作指导】文题的提示语透露出了两点信息:一、什么是幸福。
“幸福在生活中俯拾皆是”,并简要举例,对“幸福”做形象的诠释。
二、如何发现或者感受幸福。
关于“捡拾”,有两种理解:一是把自己曾经忽略的、遗忘的东西重新找回来;二是回顾、梳理零散的片段,使其清晰呈现。
不管是哪种意义的“捡拾”,“用心”才能“收获许多幸福的印记”。
以下构思可供参考:1.写出对幸福的感受。
2.连缀相关“镜头”,揭示出幸福的内涵。
3.通过对比写自己如何“捡拾幸福”。
4.审视幸福。
可通过对自己经历的一些事情的思考,表达自己的幸福观,对如何“捡拾幸福”进行诠释。
【佳作展示一】捡拾幸福天津一考生时常问自己:我幸福吗?与朋友聊天,他们时常会以羡慕的口吻说:你好幸福!然后就把我听得耳朵都长了茧子的话再播报一次:你生在富裕的家庭,从来没有看到喜欢的东西却囊中羞涩的窘迫;你的父母很开明,从来不强迫你做不愿意做的事;你没有在各种各样的辅导班、特长班之间穿梭奔走的经历;你没有因考试不理想而被父母斥责的痛苦;你的父母就像你的朋友一样,你们之间无话不谈……看来,我真的很幸福!可我为什么总觉得幸福离我很远?都说“少年不识愁滋味”,可我好像尝了无数遍各种各样的愁味。
夏日的夜晚,一个人在露台上仰望苍穹,满天的星斗组合成大大小小、形状千变万化的图案,像迷宫。
2013年天津高考试卷分析
• 1.从逻辑角度 • 2.从信息转换角度 信息转换表现在试题 上,往往是转换原文有关信息,用命题者 的思想或意图解释或转述有关内容,在信 息转换中易出现的问题是:信息转换错误、 信息转换冗余、信息转换缺失。
• 第一步,通读全文。只有这样,才能总体 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只有这样才不会犯 断章取义、以偏概全的错误。 第二步,针对试题,尤其是选项,到原文 中找相关语句。这是很关键的一个环节, 切不可忽视。 第三步,把选项和在原文中找到的相关语 句进行比较,作出准确的判断和选择。总 之,认真读文,仔细比较,小心求证则是 准确解答此题的根本。
2012年高考字形
• • • •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概率 陶治 冠名权 众志成城 B. 渲泄 开销 暴发力 杯水车薪 C. 余暇 神彩 发祥地 掉以轻心 D. 倾泻 凑合 摄像机 相儒以沫
2013年高考词语辨析
• 3.下面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是恰当的一组是 • 长期以来,人们把图书馆当成“知识宝库”,当成“知识 殿堂”,似乎对图书馆_________有加,然而,“宝库” 和“殿堂”虽好,但它们离普通百姓很远,甚至很遥远, 普通百姓往往_______。一些人从不进图书馆,恐怕同这 种心态不无关系,图书馆_________“宝库”“殿堂”, ______“知识公园”。 • A.崇敬 望而生畏 不仅是 而且是 • B.尊崇 望而生畏 不应是 而应是 • C.崇敬 敬而远之 不应是 而应是 • D.尊崇 敬而远之 不仅是 而且是
• 第二大题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科技文阅 读)今年的选材更贴近学生,更具体,更 生活化。2012年考查“生态文明”对学生 还是有些抽象。今年的“微博粉丝”也就 更亲民了。更贴近生活。考查重点还是核 心词语的表述;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信 息的推断这三方面和去年还是一致的。
2013年高考语文天津试卷分析
2013年高考语文天津试卷分析单位:蓟县第*中学学科:语文姓名:***一、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与往年试题比较(一)、与往年相比,试卷保持总体稳定性1、万变不离其宗,语文考试的重点仍是语言和思维,阅读理解、语言运用、文章写作作为三大支柱支撑起语文高考的大厦。
2013年高考语文卷以平稳为宗旨,注重试题的整体稳定性、延续性,很好的体现了高考与往年高考试题的衔接。
2、贴近生活实际,富有时代气息贴近生活,有文化气息和时代特点,这是天津试卷鲜明的特色,无论是阅读文本,还是语言运用题目,都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和时代特色。
总结来说,2013年高考(天津卷)“考试说明”中语文学科的重点、难点、热点以及各考点的主要命题方式。
“考试说明”中“命题指导思想”:“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语文命题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和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结合天津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要求,注重考查语文的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着力引导考生获取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从而有利于实施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有利于推进中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
”“考试能力要求”: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探讨疑难问题,有所发现和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2013NIAN 福建卷高考作文题解析与优秀作文
2013NIAN 福建卷高考作文题解析与优秀作文【原题回放】阅读下面一首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不得抄袭或套作我仰望着夜空,感到一阵惊恐;如果地球失去引力,我就会变成流星,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
哦,不能!为了拒绝这种“自由”,我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
【题目解读】去年福建题“树根”与“流星”转向“二元对立”,即由“人生的赛跑”转向自由与约束、脚踏实地与心怀理想的矛盾思辨,与前几年单面思维不同,要求考生在对立中寻求统一,学会立体化思考问题。
尽管顾城诗歌素来以朦胧见称,但这一首诗意浅显、明朗,诗人一开始为地球失去引力而“惊恐”,再以漂浮在天宇的流星与扎根土地的树根做对此,诗人感情倾向明显:拒绝自由,扎根实地。
虽说材料审题难度不大,但拿高分并不容易,一方面要求考生摒弃片面思维,“树根”与“流星”的“二元对立”寻找统一;另一方面考生应该保留一点文学与浪漫的气质,不要让现实摧毁浪漫的天性。
这沿袭福建作文命题一贯风格,既体现文化内涵,又要考察考生哲理性的思辨能力。
首先,抓关键词,提炼要旨,选择最佳切口,材料开放度大,可写内容多,从关键词“惊恐”、“引力”、“飘行”、“拒绝”、“自由”、“扎根”等词语中,联系人生与社会,考生可以选取的角度有:人生价值追求(生命意义彰显);“根”之本;“根”与自由;脚踏实地与梦想;拒绝诱惑与甘于寂寞……其次,分析矛盾,力求深刻,材料呈现出几组矛盾:流星与树根、飘行与引力、低层与天宇等,浅者见其浅,深者见其深。
如果只看到流星,没看到状态、原因等对比,如果只分析自由的法则与代价,或者止步于自由背后约束,没联系厚重的大地,深扎大地执着与坚定,是写不出高分作文。
只有贴近材料,全面还原和揭示材料的多对矛盾,分析、思考得更为深入,分数才会更高。
在具体写作时,考生用真情实感打动人,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往往表现得浮躁不安,眼高手低,空怀理想,牢骚满腹,缺乏脚踏实地干劲,遇到一点困难就畏缩不前。
2013年福建高考作文题目解读-2013年福建高考作文题目解读 作文素材-
2013年福建高考作文题目解读|2013年福建高考作文题目解读作文素材-根据顾城的《忧天》:我仰望着夜空,感到一阵惊恐;如果地球失去引力,我就会变成流星,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
哦,不能!为了拒绝这种自由,我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
文体不限(不含诗歌),不少于800字。
这是福建的高考作文,顾城的一首诗,叫做一代人,顾城还有另外一首,忧天,他作为作文材料确实还有一个意义,看看这首诗,为了拒绝这种自由,我会变成一段树根,深深扎进地层。
以诗歌作文作为材料,需要大家有非常好的审题能力,这来源于你之前积累了多少名词,之前国老师给大家积累过这样一个名词,叫做一个民族的文化之根,关于寻根的问题,是我们重要的一个名词,一个人要有自己的根,一个民族要有自己的根,我当时举过太多的例子,说明这个事情,如果失去一个根,就会自己变成流星,无依无靠,不然的话,真正的自由,人就没有了自我,人无论走的多远,都会深深的扎进地层,莫言始终在他的心中,没有离开这个根,那篇火红火红的高粱地。
我之前讲过的老舍,写过了太多的根的作品,非常有名的是骆驼祥子,写的都是老北京的事情、人物,老舍一开始不都是写的北京人,老舍最开始写的时候,他是写伦敦、英国,我们之间举过这样的例子,对于作家创作来说,老舍去过剑桥大学,闲暇的时候,老舍读了太多的诗篇,英国小说原著,愿意读的一个是康拉德,还有一个是狄更斯,刻意模仿别人,自己失去了自己的文化,老舍早年的文章叫做二马,老马跟小马两个人,在英国出的丑,写的老张的哲学,没有一篇选入我们高中的课本中,在我看来写的也不怎么好。
老舍先生最后说,早期的这些作品就是烂杏一框,中国人不反思中国的文化,整天学英国的幽默,结果学的油滑无比,之后回到自己的国家,写的老北京,出现了以八旗为题材的,中国历史上,小说史上最为精彩的小说。
作家们除了老舍之外,还可以关注沈从文,20几岁离开了江西,来到了北平,住进了小而窄的公寓里,今天被我们记住,不是因为他成为了北京市民的作家,而是因为他无论身在何处,心中不会忘记故乡江西,那篇绿油油的田地和湘西边的源水,心中都守着他的根,这个根就是他一生中最难忘的边城湘西。
2013各地高考作文解析
【全国卷】本篇作文以同学关系为切入点,结合数据分析,增强科学性和说服力。
在看到作文题目时,第一时间可以联想到朱令中毒案,复旦投毒案等学生之间因为心理问题造成的惨剧。
结合2013年全国卷高考作文命题,我们可以发现考场作文应从以下几点着手:第一,关注时事练文体。
备考应以命题作文和新材料作文为主,特别关注时评类作文,特别关注与生活、与品质相关的素材,这些很有可能成为命题的热点。
文体上,依据考试大纲,2013年主要考查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2013年上海、湖北、安徽等省作文均是以名言形式引出论点,文学性较强)。
其中,考生要特别注意记叙文以及创新文体的写作。
2012年高考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很多考生把记叙文写成流水账,把议论文写成四不像,这与积累的素材多少优劣不无关系。
错误的导向要杜绝,要改变过去一贯的只重视训练议论文的做法,新课改将更加关注考生各种文体的写作,要“不拘一格得高分”。
第二,“拒绝平庸”备素材。
考生在平时要多关注社会生活,思考社会生活,关注祖国的命运,要不忘积累生活素材,不忘关注时事热点;要重点研究几个历史人物,读读他们的传记,并深入了解,以作为写作的经典素材。
建议大家多积累如下素材:1.体现人文精神、人文情怀的素材。
无论是以人为本,还是尊重人的各种权利,捍卫人的尊严,在近几年中都是涉及的比较多的热点。
考生要积累的相关话题素材包括:敬畏、感恩(2013湖南卷作文材料2)、捍卫、尊重、悲悯(2013广东卷作文)、尊严(2013广东卷作文:富翁捐款)、对话(2013北京卷作文:爱迪生怎么看手机)、自由(2013福建卷作文)、梦想(2013湖南卷作文材料1)等。
2.有关节能环保的素材。
当前,土地沙漠化、大气污染、水资源匮乏、海洋污染等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考生如果能够积累诸如“地球一小时活动”“伦敦全民单车日”之类的素材,就可在作文中彰显亮点。
3.积累有关美好品质的素材。
(2013全国卷、课标卷)人类在发展和前行的过程中,美好的品质永远是一首歌,是高考备考的热点,像以下几个关键词都是备考热点:责任、气节、道德、廉洁、操守、胸怀、自省、慎独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013年福建高考作文题简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70分)
我仰望着夜空,
感到一阵惊恐:
如果地球失去引力,
我就会变成流星,
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
哦,不能!
为了拒绝这种“自由”,
我愿变成一段树根,
深深地扎进地层。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标题自拟;(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分析点评】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材料性质:引用诗歌类(关注人生、哲理)
材料内容(关键词):顾城,《忧天》,夜空,惊恐,引力,流星,漂浮,自由,树根,深深,扎进,地层。
材料特点:引用诗歌也是材料作文中一种常见的引述材料的形式,福建试卷引述的是顾城的诗《忧天》,其主题含义很集中也并不难于理解,只是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学生自由发挥或是扩展的空间会窄一些,恐怕要出现“千人一面”的情况。
审题立意:挣脱“地球的引力”,“会变成流星”,“在天宇中飘行”,这虽然在事理上说不通,但诗人要表达的意思我们是明白的。
就是说事物或人不能完全没有限制和束缚,否则就会失去一定的生命或生活的轨迹。
“变成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是说生命或人生要根植于大地,要有固定的根基和一定的生命花期。
前者说的是人或事物不能追求无限制的自由,后者是说是人或事物要有根基要有限制和约束。
所以这是一个关于“自由与限制”“扎实与轻浮”的老生常谈的主题。
并且诗意的本身就是一个限制,它否定了“自由”,肯定了“限制”,这恐怕不利于考生写作能力的发挥。
(一)星星要在自己的轨道上运行,否则,如果进入大气就会粉身碎骨散落成流星。
帆船要在一定的航道上航行,否则,如果陷入茫茫无际的大海,就会变成孤独无助的生命。
学做一棵深深扎根于大地的大树吧,只有先扎下坚实的根,才能分蘖出繁茂的生命。
(二)每个人都向往追求自由的生命,然而,自由并不是一段无拘无束的旅程;每个人都向往如白云一样舒卷自如地航行,然而,舒卷自如也定然会马上漂浮得无影无踪。
无论是“枪榆枋而止”的“学鸠”还是“背负青天”的大鹏,也一定是“有所待者也”。
“有所待”就是有所要有所依托,有所凭借,有所限制。
(三)什么是自由?自由就是一种约束的力量。
河流需要有河岸的约束才能自由流淌,鲜花需要有季节的约束才能自由地开放,风筝需要有引线的约束才能迎风飘举,理想需要有正义的约束才能不发狂。
自由既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是“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总体含意]作为地球上的生命,要依附地球,深深扎进地层,这是历史形成的传统状况和认知,但是在现实中萌生一种时尚:脱离地球,追求绝对的“自由”——结果将成为无依无附飘行天宇的流星。
应该拒绝这种时尚,回归传统。
[最佳立意]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例如面对“引力”与“自由”)
[局部含意]例如:题目材料出自顾城的诗歌“忧天”,是不是可以联想顾城最为我们熟知的诗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是不是可以联想顾城诗歌风格的演变,他的书法、绘画和其他朦胧派诗人?是不是可以联想对照庄周、李白和苏轼?是不是可以联想“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是不是可以联想顾城的人生历程,他的出国、婚变、杀妻和自杀?如果引出如下感悟或联想——我仰望着夜空,它是那样庄严圣洁,让我充满热爱、感到敬畏;人类终将摆脱地球引力,如同流星,让心灵在天宇栖息、依偎。
哦,当然!为了获得这种“自由”,我们要脚踏实地,深深地扎进地层——行不行?……
[阅卷指标]拒绝无依无附的“自由”,深深“扎进地层”。
[选材空间]地球流星、树根地层、神舟飞天、蛟龙潜海、个性培养、孩子成长、切断勇气、出错纠错、事大事小、水任方圆、接受放弃、生活平衡、手机使用、权衡归还、盐卤点制、飞而知之、干扰蝴蝶、梦想未来、意愿选择、沉沙成珠……由历史到未来,“放纵‘自由’或拒绝放纵”无所不在。
2.2013年天津卷高考作文题:___而知之
2013年天津卷高考作文题:___而知之
中国自古有“学而知之”的说法,这里的“学”,通常被理解为从师学习。
韩愈就说过:“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或懂得道理的途径日趋多元。
请结合你的心得和体验,在“____而知之”中的横线处填入一字,构成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不能以“学而知之”为题;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分析点评】
命题方式:半命题作文。
形式上有创新,既保留了传统命题作文的构架,又呈现出适度的自主性与开放。
材料性质:引用哲理
材料内容(关键词):“学而知之”见于《中庸》,导语引用了韩愈《师说》。
上承经典、下接地气、角度多元、形式新颖,是传统与现代、限定与开放的巧妙结合,是对高考作文命题思路的积极探索。
该题化自经典而立足当下,既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又有鲜明的时代气息。
该题典雅厚重,较为贴近学生生活。
在知识经济、信息爆炸的时代,让考生谈对多元化求知途径的感受,他们可以联系自身实际,选择适宜的切入点,有话可说、有感可发。
新课程教学理念强调尊重学生主体、关注学生个性化的思想情感体验,题目较好地体现了这一要求。
审题立意:该题留给考生的写作空间较大,如从思维过程切入,可以谈“思而知之”“疑而知之”;从生活体验出发,可以谈“乐而知之”“挫而知之”;从求知方式入手,可以谈“读而知之”“网而知之”;从知行关系着眼,可以谈“行而知之”“用而知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