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中新生代构造演化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南召地区中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研究——来自低温热年代学的证据
锆石 35 215.592(10448) 46.965(2276) 0
270±15
L2 三叠系
南 召 南/N33°26′57.0″ E112°24′55.0″
磷灰石 35 3.428(711) 18.909(3922) 70.3 锆石 24 184.658(5736) 37.376(1161) 0.1
图 1 鄂 尔 多 斯 盆 地 东 南 南 召 地 区 构 造 简 图 及 采 样 位 置 图 Fig.1 StructurediagramandsamplingsitesinNanzhaoBasin,southeasternOrdosBasin
2836
地 质 学 报 http://www.geojournals.cn/dzxb/ch/index.aspx
本次 研 究 在 南 召 地 区 的 鸭 河 水 库、南 召 南 及 龙 滩煤矿三条剖面的露头上各采集了1件砂岩样品, 共计 3 件,样 品 均 属 于 上 三 叠 统 太 山 庙 组 (见 图 1、 表1),为保证在样品分析时能 分选 出 足 够 数 量 的 磷 灰 石 和 锆 石 颗 粒 ,从 而 保 证 分 析 质 量 ,每 个 样 品 重 量 均 大 于 2kg。
李相博-2012-鄂尔多斯,旋转
李相博-2012-鄂尔多斯,旋转第34卷第4期2012年7⽉⽯油实验地质PETROLEUM GEOLOGY&EXPERIMENTVol.34,No.4Jul.,2012⽂章编号:1001-6112(2012)04-0376-07鄂尔多斯晚三叠世盆地构造属性及后期改造李相博,刘化清,完颜容,冯明,魏⽴花(中国⽯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兰州730020)摘要:基于60多条地表露头考察及300多⼝重点探井资料分析,并结合前⼈研究成果,运⽤板块构造和地球动⼒学原理,对晚三叠世鄂尔多斯盆地发育的构造环境、盆地构造属性以及盆地后期改造等⼏个构造问题进⾏了探讨。
研究认为:(1)晚三叠世鄂尔多斯盆地构造属性具有三分性:主体为克拉通坳陷盆地,南(西南)缘具前陆盆地性质,西北缘具裂陷盆地性质,这⼀格局与鄂尔多斯盆地特殊的地质边界条件以及晚三叠世特殊的受⼒⽅式有关;(2)晚三叠世原型盆地主要经历了4期多种⽅式的后期改造作⽤,造成盆地⾯积与改造前相⽐缩⼩了约30?104km2;(3)依据残存烃源岩分布,指出除现今鄂尔多斯盆地内部及西缘冲断带下盘外,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相邻的六盘⼭盆地以及南缘渭河盆地也是今后值得探索的勘探新区域。
关键词:晚三叠世;构造属性;盆地改造;鄂尔多斯盆地中图分类号:TE121.1⽂献标识码:ATectonic properties and post-reformation in Late Triassic,Ordos BasinLi Xiangbo,Liu Huaqing,Wan Yanrong,Feng Ming,Wei Lihua (Northwestern Branch,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Development,PetroChina,Lanzhou,Gansu730020,China)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over60outcrops and over300important exploratory wells,combined with previous studies,applying the principles of plate tectonics and geodynamics,it wa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the tectonic environment,basin property and late-stage reformation of the Ordos Basin during the Late Triassic.Con-clusions were made as followed.1)During the Late Triassic,the main part of the basin was a cratonic depre-ssion while thesouthern(southwestern)margin was a foreland basin and the northwestern margin was a rift basin.This setup might be related to the special geological boundary conditions of the basin and the special force way during the Late Triassic.2)Prototype basin experienced4stages of various late-stage reformations,which caused basin area reducing by about300000km2.3)Based on the distribution of residual source rocks,except for the inner part of the basin and the foot of the thrust belt in the western margin,the Liupanshan Basin to the west and the Weihe Basin to the south of the Ordos Basin are also worth exploring in the future.Key words:Late Triassic;tectonic properties;basin reformation;Ordos Basin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第⼆⼤含油⽓沉积盆地,对中国的油⽓⼯业起着⼗分重要的作⽤,主要含油层位为上三叠统延长组。
盆地构造演化
盆地构造演化特征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由不同时期、不同性质的沉积经历多期构造演化而形成的叠合盆地,在地质盆地历史时期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构造运动各具特色。
盆地的构造演化划分为基底形成期、克拉通演化期、盆地形成期三个演化期与五个演化阶段。
1 太古代—早元古代基底形成期鄂尔多斯盆地作为中国陆上第二大含油气沉积盆地,一直受到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和重视[35-38]。
目前,认为盆地基底是由阴山块体、阿拉善块体、银川块体、伊盟块体、晋陕块体、豫西块体经历阜平、五台和中条运动的变质、变形和花岗岩侵入及混合岩化作用后,于早元古代末期逐步固化、链合、拼接形成典型的不均一性的镶嵌陆块基底结构,在盆地沉积盖层的演化中,这些基底结构起着明显的控制作用。
2 中晚元古代—早古生代克拉通演化期该时期是比较重要的时期,它是盆地沉积盖层以及下古生界储层形成的重要时期。
中元古代,中国陆块构造活动强烈,其中华北地块两侧发育了规模较大的裂谷作用,形成了一系列裂谷系,从西至东分别有贺兰、晋陕坳拉槽,与秦祁海槽相连接从而组成了三叉裂谷系。
晚元古代,盆地周缘裂谷系大为萎缩或开始闭合,盆地内部已经闭合,较稳定的克拉通已初步形成[40,43]。
该期在盆地西缘沉积厚度巨大,盆地内部构造相对稳定,沉积厚度小,构成了鄂尔多斯盆地的沉积盖层。
早古生代时期,盆地东北地区接受来自于华北海沉积,而西缘和南缘受秦祁裂谷海槽的影响,发生了构造沉降。
整个鄂尔多斯盆地经历了三次海侵海退,呈现隆起与坳陷并存的构造结局,至奥陶纪,盆地西南部呈“L”型的中央古隆起基本形成。
之后,由于加里东运动,海槽关闭,鄂尔多斯盆地整体隆升遭受了剥蚀,至晚古生代晚石炭系,才又发生沉积,中间发生了沉积间断,长达1.2亿年,形成了上、下古生界之间的不整合面。
奥陶系顶部的风化壳古岩溶带因强烈的溶蚀作用,发育了良好的油气储集空间和运移通道,近些年来吸引了众多的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3 晚古生代—新生代盆地形成期该期是盆地形成的重要时期,沉积相和构造格局分布以及中央古隆起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3-鄂尔多斯盆地地质发展简史
鄂尔多斯陆块,现代地貌上的表现为高原,它的发展历史,依然可以追朔到早在35亿年的地质历史时期,它和地球上所有大陆一样,都经历了复杂的沧海桑田的发展历史,以下简述之。
一、早太古代(35亿年)至晚太古代(25亿年)——地台基底雏形阶段这是华北地台基底发育时期,35亿年,整个华北地区尚处在较深的海洋环境,早太古代,因当时地壳较薄和地幔物质上涌,火山活动十分频繁活跃。
造成大量拉斑玄武岩、钙碱质火山岩、火山碎屑岩等中基性——中酸性火山岩建造。
在强烈的造山运动影响下,这些沉积物不断地一次又一次的褶皱隆起增厚,在高热流的作用下发生了高温变质。
多期变质和变形作用的叠加,使这些古老的岩石以花岗——片麻岩穹隆构造形式出现,幵和深成混合花岗岩相伴,晚太古代则是一套绿岩建造,幵有科马提岩。
经过早太古代集宁旋回的火山——沉积作用,变质作用和晚太古代乌拉山旋回的火山——沉积作用、变质作用,终于使几个互不相连的初始陆核——岛链状硅镁质、硅铝质陆块增生、扩大幵焊接成一个整体,奠定了华北地台基底的雏形。
二、早元古代——华北地台形成这一时期的火山——沉积作用发生在鄂尔多斯高原以北的现今的乌拉山,大青山和色尔腾山一带,主要是一套海相的镁铁质拉斑玄武岩系列,钙碱性的火山熔岩和正常碎屑岩及碳酸盐岩,具典型的绿岩建造。
同一时代沉积作用还发生在太古代古陆边缘区,为一套海相火山岩、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建造。
早元古代末期的色尔腾山运动,导致地壳增厚、固结、克拉通化,构造运动伴随的岩浆活动,使华北地台基本固结和稳定,华北地台形成,地台范围向西包括阿拉善台隆,向东包括山西台隆,向北达白云鄂博一带,甚至更进。
三、中、晚元古代——盖层发展阶段盖层沉积是指地台的古老结晶基底形成以后,其上沉积了一套比较稳定的正常陆源碎屑建造,火山活动不发育。
到目前为止,鄂尔多斯陆块,由于古生代地层和巨厚的中、新生代地层的覆盖,其深部有无中、晚元古代的盖层沉积,尚不得而知。
但从贺兰山地区的中晚元古代黄旗口群和王全口群、渣尔泰山地区的渣尔泰山群、白云鄂博地区的白云鄂博群的展布特点分析,这一时期的盖层沉积只限于这些地区,故推测鄂尔多斯陆块之下,可能不存在中、晚元古代的沉积。
鄂尔多斯盆地中新元古界地层分布及演化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中新元古界地层分布及演化特征摘要:完善中国华北新元古代地层划分方案,建立华北南缘中新元古代地层格架,使其成为国际地层对比的参考标准,是中国地质学家的追求。
华北典型的中新元古代剖面是北京—蓟县一带的长城、蓟县和青白口系,缺少可与华南对比的南华和震旦系。
本文试图通过地层分布、岩石组合、岩石学、碎屑矿物(锆石和榍石)U-Pb定年等研究手段限制鄂尔多斯盆地南缘新元古代地层沉积年代,并对华北南缘中新元古代地层的形成环境进行分析推测,最终为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中新元古代地层格架划分提供方案。
1引言由于陕西洛南出露比较连续、完整且含有杂砾岩层的新元古代地层,因此本文将对它进行系统分析结合碎屑岩进行地层分布、岩石组合、岩石学特征等研究,对其中的沉积同生独居石和磷钇矿定年,从而限制其沉积时代,确定其分布规律和组合特征,建立华北南缘新元古代地层格架,为完善华北克拉通新元古代地层划分方案提供依据。
2地层沉积特征鄂尔多斯地块南部边缘的中元古代沉积地层出露完整,分布范围广,本章围绕地块南缘,选取了三条剖面进行野外观察、实测,分别是洛南县巡检剖面、黄龙铺-太白岔剖面、私家沟剖面,野外观察实测工作主要为沉积地层沉积一构造特征观察,沉积相划分。
2.1巡检司剖面2.1.1沉积层序特征洛南县巡检镇剖面位于向斜的北翼,长城系超覆在太华岩群之上。
高山河组地层沉积表现为陆相向海相过渡。
岩性组合主要为中粒砂岩、砾岩、细粒砂岩、泥岩夹粉细砂岩、砂泥岩互层。
高山河组底部发育一套厚约0.1m砾岩,再向上,可见石英砂岩中小型交错层理,薄层杂砂岩呈波状起伏,推测其为三角洲平原决口扇。
再向上可见,砂岩底部磨圆较好的泥砾,结合粒径大小推测为前三角洲相。
随后,在岩层中发育羽状交错层理,表明受到潮汐作用的影响,可能为滨岸相。
综上所述,沉积相整体表现为陆相向海相过渡,由三角洲过渡为滨岸、浅滩、泻湖、滨岸,水深先增大后减小。
此外,部分地区的深色泥岩或板岩中含有机质,是良好的生油层。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中新生代构造演化-PPT精品文档
-
K1m 8 0 1 灰 -
褐红 -
垩
生 系
灰-
-
杂-
红-
K1L 1 2 9 9
-
杂灰
--
灰紫
-
-
褐红 -
K1h 8 3 6
-
紫红 -
界
K1s 1 8 8 灰 紫
J1a 1 1 7
红
-
侏
J2Z 7 3 . 5 灰 -
-
罗
-
系
J 2y 3 9 0 灰 -
--
三 叠
灰 --
| J 3 y 7 0 6
-
-
小松山地区中新世 晚期以来最大可达 19.8mm/100a.
贺兰山隆升速率图
银川地堑发育时限 从始新世以来发生强烈拉张沉降, 新生界总厚度可达8400m. 始新世-渐新世为10.8mm/100a, 中新世为10.0mm/100a, 上新世为51.8mm/100a, 第四纪为61.5mm/100a.
表明T3贺兰山地区处于拉 张伸展环境。
贺兰山隆升时限 据裂变径迹分析表明,贺兰山隆升时间主要集中在
3-4个阶段:
139-145Ma(J3); 120-76Ma (K1末-K2);3755Ma(E2)
贺兰山在始新世 以来的隆升速率大于 晚侏罗世-始新世早 期的隆升速率。
汝箕沟地区渐新世 晚期以来的隆升速率 可达7.92mm/100a,
贺兰山: 139-145Ma(J3); 120-76Ma (K1末-K2);37-
六盘山及邻区中新生代演化隆升时限
构造特征上,六盘山弧形冲断体 系主体构造走向自西向东由NW并 逐渐向NS向过渡,整体呈反“S”形, 向南收敛,以弧形束状展布为其鲜 明特点。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概述
在地理上,鄂尔多斯盆地是指河套以南,长城以北的内蒙古自治区伊可昭盟地区。
而地质学中的鄂尔多斯盆地范围则广阔,它东起吕梁山,西抵桌子山~贺兰山~六盘山一线,南起秦岭山坡,北达阴山南麓。
包括宁夏东部,甘肃陇东,内蒙古伊可昭盟、巴彦单尔盟南部、阿拉善盟东部,陕北地区,山西河东地区。
面积约37万K㎡。
(长庆油田勘探开发的鄂尔多斯盆地总面积约25万K㎡。
)黄土高原是盆地主要地貌特征,著名的毛乌素沙漠位于盆地北部,周边山系海拔1500~3800m,平均2500m左右。
盆地内部西北高,东南低,海拔800~1800m左右;西北部的银川平原、北部的河套平原、南缘的关中平原,地势相对较低(前二者海拔高度1600m左右,关中平原仅300~600m)。
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沿盆地周缘流过。
盆地内部发育有十几条河流,多数集中在中南部,在东南角汇入黄河,属黄河中游水系;像著名的无定河、延河、洛河、泾河、渭河流域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盆地内油气勘探始于上世纪初,1907年在地面油苗出露的陕北地区,用日本技术钻了我国大陆第一口油井。
大规模油气勘探、开发始于1970年。
到目前,不但在石油、天然气开采上取得了辉煌成果,而且在地质理论研究、钻采工艺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为世界特低渗透油田开发提供了成功经验。
第一讲盆地构造特征一、区域构造单元划分地质学上讲的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周边隆起,中部下陷,内部西低东高,不对称的地史时期的沉积盆地;并非现今的地貌盆地。
按地层的分布形态划分为:(盆地一级构造单元)1 、(北部)伊盟隆起2 、(南部)渭北隆起3 、(西部)西缘断褶带、天环坳陷(天环向斜)4 、(东部)晋西挠褶带5 、(中部)陕北斜坡(西倾单斜构造)陕北斜坡是目前我们研究时间最长、认识比较清楚的一个一级构造单元。
由于它的存在,盆地内同一个时期的地层(同一套储层),在西部埋藏深度大,东部埋藏浅。
例如:马岭油田主力含油层延10在庆阳埋深1400m左右,在延安出露地表,西峰油田的长8油层在陇东埋深2200多米,在陕北延河入黄河口处则高悬在山崖上。
鄂尔多斯南缘中生代地质构造演化特征研究
。科教前沿0
S I N E&T C O O F R T O CE C E HN L GYI O MA I N N
21 O 1年
第1 3期
鄂尔多斯南缘中生代地质构造演化特征研究
李建 忠 ( 夏煤炭 勘察 工程公 司 宁夏 宁 银川 7 0 1 ) 5 0 1
【 要】 新 生代是鄂 尔多斯南缘构 造发展 的重要地质 时代 , 摘 中 研究 区经历 了印支旋 回、 山旋回 多 次不同性质 的构造作用而发展起 来. 燕 期 表现出一 系列的挤压 、 抬升构造变形事件 。 具有 多期性和叠加性 的特点 。 喜马拉雅期走滑与伸展构造作用对研究 区印支一 燕山期构造带的叠加
0 引 言
印 支运 动 在研 究 鹾表 现 为 非 造 f的 隆 升作 用 . 成 渭 北 地 Ⅸ 大 面 : I I 造 积 抬 升 并遭 受 剥蚀 研 究 区在 陔时 期 构 造 变 形 程 度 较微 弱 , 河 断 裂 渭 此时应为挤 压性 质 .与渭北地 及北秦 岭一 起组成挤压逆 冲断裂 系
-
b改 造 . 给研 究 区印 支一 山期 构 造 变 形特 征 的恢 复 带 来 了很 大 困难 。 各期 次 构造 运 动形 成 的构 造 变 形 , 具 继 承 性 又 有 发展 性 , 燕 即 最终 形成 现
令 的 构造 面 貌
【 关键词 】 壳运动 : 地 地质构造 ; 尔多斯盆地 ; 压抬升作 用; 鄂 挤 沉积作用; 断裂构造 ; 变质作用
统 燕山运动是研 究Ⅸ最为重要的构造变形运 动 . 它不但继 承和加强 了印 支期 的 构造 运 动 的 特 点 .而 且 形 成 了较 为 完 整 的 褶 皱 逆 冲 断 裂 带 燕山 运 动 末期 . 河 隆起 加剧 , 叠系 遭 受 强 烈 剥 蚀 。 渭 i 喜L 运动使研究Ⅸ主要表现 为差异抬升 。渭北地 区以抬升 、 I J 剥蚀 为主; 消河地 : 沿渭河断裂 、 秦岭北缘断裂等断裂发生拉张断陷 . 形成 涮河 断陷龠地, 符断块之间羞抖升降 , 接受沉积 , 构成现今鄂尔多斯盆 地南部的构造 面貌 此 。 【期 . 喜 f 研究区主要表现为后期 改造作用 I 地 区 沉 积 根据研究 的构造背景 、 沉积 造 以及古构造格局等 方面. 对鄂尔多 斯南缘巾新生代地质构造演化特征进行详细分析 、 3 早 淳化 地区地层厚 度最小 .向北地层厚度逐渐增大 在富县 组一 延安组沉积期 . 研究 的 占构造面貌发生了很 明显的构造转换 . 完 全不 于延 长组 沉 积 时 的 占构 造 面貌 研 究 区古 构 造 面貌 表 现 为 南部 . 的抬升 、 北部的下降, 为一 个北倾 的斜坡 在镇原一 灵台一 句邑一 铜川 澄城一线以南 . 包括部分渭北隆起 和渭河 地在 内的鄂尔多斯南缘大 部分地 区为一相对隆起 Ⅸ. 北部甘 泉地区为相对坳陷 , 、 22 中晚 侏 罗 世构 造 演化 . 巾上侏罗统直罗组~ 安定组为连续沉积的一套地层 .陔时期经 了水体逐步加深 、 区面积不断扩肥的过程 直岁组沉积时水体较浅 , 湖 , 在研究区内主要 为冲积相和湖滨一 i角洲相沉积 安定组沉积n 鄂尔 l , 多斯盆地湖 区范 罔扩大 . 在研究 沉积范 围缩小 . 但 只在铜川 的 阿北 I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中新生代构造演化与铀成矿作用
l 引 言
鄂 尔 多 斯 盆 地 西 缘 褶 冲 带 是 我 国 重 要 的 陆 内 褶 皱 一 冲 构 造 带 ,也 是 我 国 北 方 东 部 铀 成 矿 的控 制作 用 ,指 导该 区铀矿 找矿 工作 。
造域 和 西部 构 造 域 的交 接 带 ( 1 。褶 冲 带 图 ) 内主要 发 育 三 叠 系 陆 源 碎 屑 岩 建 造 、侏 罗 系
造 位 置 ,不 同 运 动 时 期 构 造 性 质 和 盆 地 类 型
在 盆地 西 缘 构 造 演 化 与 铀 成 矿 作 用 的先 后 关 系问题 上 存 在 较 大 的分 歧 ,所 以 对 该 区 的 铀
矿 资源 潜 力 也 存 在 不 同 的认 识 。 因 此 ,有 必
却有 所不 同 。其 中 ,印支 、燕 山和喜 山 3期构
第 2 卷 第 3期 6
2010拄
铀
矿
地
质
V o126 . N O .3 Ma y 2 10 0
5月
U r ni a um
Ge l y o og
鄂 尔 多 斯 盆 地 西 缘 中一 生 新 代 构 造 演 化 与 铀 成 矿 作 用
郭庆银 ,李子颖。 ,于金水。 ,李晓翠。
[ 键 词 ]鄂 尔 多斯 盆 地西 缘 ;中 一新 生 代 ;构 造 演化 ;铀 成 矿 作 用 关
[ 章 编 号] 10 —6 8 (0 0 0—1 70 文 0 00 5 2 1 ) 30 3—8 [ 图 分类 号] P 1 [ 献 标 识 码 ]A 中 62 文
要 通 过系 统 的研 究 厘 定 盆 地 西 缘 构 造 演 化 过
转变 ,造成不同时期 盆地类 型与沉积充填 、构 造变形特 征的差异 。据此 ,将盆地 西缘 中一 新生代构适
鄂尔多斯盆地地层层序表
第三纪
鄂尔多斯分区 现代沉积 半坡组 马兰组 萨拉乌苏组 离石组 午城组 保德组 (缺) 清水营组 (缺) 东胜组 经川组 罗汉河组 环河-华池组 洛河组 宜君组 芬芳河组 安定组 直罗组 延安组 富县组 瓦窑堡组 永坪组 胡家村组 铜川组 纸坊组 和尚沟组 刘家沟组 石千峰组 上石盒子组 下石盒子组 山西组 太原组 本溪组 (缺) (缺) 峰峰组 上马家沟组 下马家沟组 亮甲山组 冶里组 上寒武统
地层时代 全新世 第四纪 更新世 新生代缘分区 现代沉积 现代沉积 乾县组 泄湖组 三门组 蓝田组 寇家村组 冷水沟组 白鹿原组 (缺) (缺) 经川组 罗汉河组 环河-华池组 洛河组 宜君组 芬芳河组 安定组 直罗组 延安组 富县组 瓦窑堡组 永坪组 胡家村组 铜川组 纸坊组 和尚沟组 刘家沟组 石千峰组 上石盒子组 下石盒子组 山西组 太原组 本溪组 (缺) 背锅山组 桃曲坡组 峰峰组 马兰组 贺兰组 银川组 (缺) 干河沟组 红柳沟组 清水营组 寺口子组 (缺) 经川组 罗汉河组 环河-华池组 洛河组 宜君组 芬芳河组 安定组 直罗组 延安组 富县组 延长群 纸坊组 和尚沟组 刘家沟组 石千峰组 上石盒子组 下石盒子组 山西组 太原组 羊虎沟组 靖远组 背锅山组 姜家湾组 车道组 平凉组 三道沟组 水泉岭组 大南池组 凤山组 长山组 崮山组 张夏组 徐庄组 毛庄组 五道淌组 苏峪口组 (缺) 镇木关组 王全口群 黄旗口群 赵池沟群 千里山群 贺兰山群
上马家沟组 下马家沟组 亮甲山组 冶里组 凤山组 长山组 崮山组 张夏组 徐庄组 毛庄组 馒头组 朱砂洞组 辛集组 罗圈组 杜关组 巡检司组 龙家圈子组 高山河组 熊耳群 (缺) (缺) 涑水群
中寒武统
下寒武统 震旦系 蓟县系 长城系 野鸡山群 (缺) 界河口群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构造活动响应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构造活动响应特征X曹佰迪,曹伟忠(长安大学,陕西西安 710054) 摘 要:鄂尔多斯盆地现今的构造特征与古生代的构造面貌具有较大的差异,其构造的主要变革期发生于中生代。
本文通过对各时期古构造特征的详细编图分析,厘定了二叠纪末期石千峰组沉积时期是构造格局发生变化的初始阶段,古生代的构造格局以南北向构造线为主体,中生代的构造格局以东西向的构造线为主体。
同时,盆地内以及周缘造山带的岩浆活动、二叠系石千峰组的油气成藏时间都与这一主要构造变革期息息相关。
盆地西南部龙门构造的岩浆活动时间与秦岭造山带、阴山造山带的岩浆活动时间基本一致,受南北向构造应力的作用;盆地东部紫金山岩浆体的活动时间与西部贺兰山鼓鼓台岩浆体的活动时间基本一致,主要受东西向构造应力的作用,二者对应的时间分别为印支期和燕山期。
石千峰组中的包裹体均一温度峰值为160℃,相当于白垩纪末期,正是由于强烈的构造运动致使下部的原生油气藏遭受破坏,沿着断裂带而发生重新的运移聚集,进而形成了次生油气藏。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构造变革期;岩浆活动;油气成藏 中图分类号:P 5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2)05—0130—05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中西部典型的克拉通盆地,俗有构造沉积稳定之称,但构造的稳定性和活动性是一个对立统一的过程,也是相对于其它构造活动更为剧烈的裂谷盆地、前陆盆地的一个类比过程[1-3]。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构造活动性的分析,可以更为明确的理解克拉通盆地并非一个稳定的地块,在其构造演化的某个阶段仍然存在强烈的构造变迁,甚至构造格局的整体转换。
图1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顶面现今构造图1 构造格局响应特征鄂尔多斯盆地现今的构造面貌为一西倾的大单斜,古生代的构造面貌主要表现为中部高、东西低,两坳夹一隆的构造格局(图1、图2)[4-6]。
现今的构造面貌和古生代的构造面貌存在较大的差异,中生代为其构造变革的主要时期。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构造演化特征及油气分布
燕 山运 动早 期西 缘 逆 冲推覆 带发 育 , 前陆 盆地 形成 , 此 时沉积 的下 侏罗 统 富县 组地 层 、中侏 罗统 延 安组地 层
是油气 的重要储集层晚 侏罗世的燕山运动中期 , 盆地 西 缘断 裂活 动强 烈 , 在西 缘形 成长 达 6 0 m 以上 的逆 0 k 冲、 逆掩断裂带 , 山大规模活动 , 火 是全 区的一次重要 构造 热 事件 , 长 组 的生 油 岩进 入生 排 烃高 峰 . 纪 延 白垩 的燕 山运动晚期盆地整体抬升 , 此时 , 盆地整体呈西北 低 、 南 高 的 的斜 坡构 造 形态 . 东 至早 白垩 世 末期 , 盆地 内地 层 埋 深达最 大 , 长组 地层 埋 深基 本 都 在 20 延 10m 以上 , 尔多 斯盆 地 的构造 格 局形 成 . 鄂
收稿 日期 :0 7 1- 6 修 回 日期 :0 8 0 — 5 张哲编辑 2 0 — 12 ; 20—4 1.
为6 个阶段 : 中三叠世盆地格架奠定期 、 早一 晚三叠世 盆地生油岩形成期 、 中侏罗世构造稳定期 、 早一 晚侏罗 世生排烃高峰期 、早白垩世盆地整体抬升期及晚 白垩 世 盆 地 消亡期 [. 2 ] 21 早 一 . 中三 叠世 盆地 格架 奠 定期 三叠 纪 的鄂尔 多斯 盆地 属 于华北 内陆盆 地 的重 要 组 成部 分 , 盆地 的早 、 中三叠 世基 本继 承 了二 叠纪 的构 造格局和沉积特点 , 古构造面貌上表现为南北高、 中部 低, 以近东 西 向构造 为 主 的特点 . 盆地 内沉 积 了一套 以 河流 相 、 沼泽 相 为 主的红 色 、 杂色 砂 岩 、 岩地层 . 泥 鄂 尔多 斯盆 地早 、 中三叠 世地 层厚 度变 化不 大 , 在 60~10 间 . 异 沉 降基 本 上 不超 过 40m, 0 00m之 差 0 以 均衡沉降为特征. 中三叠 世末 发生 了早 印支 运 动 ,导 致 盆地 断裂 活 化, 差异运动明显 , 从而奠定了盆地形态的基本格局. 22 晚三 叠世盆 地 生油岩 形成 期 .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浅述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浅述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北方的一块大型沉积盆地,位于华北地区陕西、宁夏和内蒙古交界处,是中国最重要的煤炭和天然气区域之一。
盆地的构造演化与其丰富的矿产资源密切相关,也成为油气勘探、煤炭勘探等领域中的重要研究对象。
鄂尔多斯盆地的构造演化经历了多个阶段,主要有古生代变质造山阶段、古生代中—晚期构造沉积盆地形成阶段、中—新生代构造演化阶段,以及晚第四纪冰期构造隆升阶段等。
首先,鄂尔多斯盆地古生代变质造山阶段,主要发生在晚古生代到早中生代间,区域经历了中华大陆和扬子地块碰撞形成的华夏-古夏造山带和华南造山带的覆盖和侵蚀作用,形成了阳泉、老厂、苏莫等变质岩带。
这一阶段盆地沉积物多为石英岩屑岩、石英砂岩和岩屑岩,具有深水沉积特征。
其次,古生代中—晚期构造沉积盆地形成阶段,时代为泥盆纪到三叠纪,盆地内出现了早期裂陷和早期构造抬升。
这一阶段盆地面积逐渐扩大,沉积物属陆相沉积,主要发育了风成沉积、河流沉积、湖沼沉积三类,其中下三叠统(P3)的陆相沉积岩相最为发育,包括砂岩、泥岩、页岩等,但该阶段构造运动水平有限。
第三,中—新生代构造演化阶段,时代为侏罗纪到晚新生代。
该阶段盆地在前陆裂陷作用控制下演变为至今的形态:盆地南部受碳酸盐岩沉积作用的影响,形成了华北板块向内倾斜的地貌特征;北部受炭矿、烟煤、煤层气生成作用影响,形成了一系列煤田和油气区;东北部受花岗岩侵入和构造活动影响,形成了陡峭的山地。
此外,该阶段还有明显的构造活动,以及陆源碎屑物和来源不确定的风蚀物等新生代地层和新生代构造岩浆活动。
最后,晚第四纪冰期构造隆升阶段。
在全新世晚期或全新世晚期-现代,地面上的大气、水文等因素不断作用,整个鄂尔多斯盆地地表地质现象得到了有效地改造,形成了眼前的沙丘、草原、区域隆升地形、小峡谷和坡面、深刻的剥蚀垂直锯齿状沉积地形,etc.。
盆地内构造活动开始重新恢复,也为煤炭和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总之,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经历了多个阶段,沉积岩性、沉积构造特征和地表形态特征呈现多样性,其中第三阶段的构造演化在盆地发育和矿产资源形成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历程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历程□尚景武【内容摘要】鄂尔多斯盆地拥有充足的能源矿产,其矿产的分布特征和成矿类型由构造演化过程决定。
为更好地服务找矿工作,了解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历程成为了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本文从太古-元古代、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三叠纪、侏罗纪至白垩纪、新生代六个阶段对鄂尔多斯盆地的构造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各个时期构造发育相互叠加形成了如今鄂尔多斯盆地独特的构造形式。
以时间为主轴大致描绘出鄂尔多斯盆地的发展历程,为地质找矿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构造演化;演变阶段;印支运动;燕山运动;鄂尔多斯【作者单位】尚景武,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一、引言鄂尔多斯盆地地处中国三大构造域(西部构造域、东部构造域和中部构造域)中的中部构造域中段(陈祖伊等,1999),且为华北板块的一部分,而前中生代的鄂尔多斯地块是处于古亚洲构造域中的,该构造域自中生代开始,便处在我国西部的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和东部的滨太平洋构造域的过渡部位。
总体而言,鄂尔多斯盆地特性的“外内静电可移动”,这在各种构造或复杂的过渡重叠的部件,结构特征和更复杂的配置的演变。
该盆地是晚元古代以来在华北地台上形成的,具有扭动明显、坳陷迁移、稳定沉降特点的多旋迴叠合型内陆盆地,从中晚三叠世开始,经历了多期构造演化过程[1],盆地内产有铀、铅、锌、煤、石油、天然气等丰富的矿产资源。
由于鄂尔多斯盆地属于NCC,并且因此,稳定单元,其被配置,并且受影响的NCC发展的配置。
盆地盖层包括中元古界至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及中新生代陆相碎屑岩。
盆地地层出露相对较齐全,新太古界以后的各地层均有不同程度出露[2]。
印支运动导致中国大陆构造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从结构特征角度看,鄂尔多斯盆地是由六个构造单元组成,分别为伊盟隆起、鄂尔多斯西缘褶皱冲断带、陕北斜坡、天环坳陷、晋西褶曲带以及渭北隆起。
二、太古-元古代构造演化鄂尔多斯盆地演化的早期历史上一直是中国北方克拉通演化的影响下,以及中国北方克拉通是最早我们的克拉通,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始太古代前进[3]。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南段构造特征及演化
盆地内的油气生成和运移路径
油气生成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南段的油气生成主要与该地区丰富的有机质有关,这些有机质在适宜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经过 长时间的地质作用,转化为石油和天然气。
运移路径
生成的油气通过断层、裂隙等通道,向高部位或低部位运移,形成富集的油气藏。了解和掌握这些运移路径是勘 探和开发的关键。
盆地内的油气勘探和开发前景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南段构造 特征及演化
汇报人: 2024-01-07
目录
• 鄂尔多斯盆地概述 •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南段的构造
特征 •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南段的演化
历程
目录
•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南段构造特 征对石油和天然气的影响
•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南段构造特 征的未来研究方向
01
鄂尔多斯盆地概述
盆地的地理位置和重要性
皱和断裂构造。
盆地的中期演化阶段
时间范围
距今约2000-1000Ma
地质背景
该阶段处于中生代,地壳活动相对稳定,板块构造运动仍 较为活跃。
构造特征
盆地内部构造逐渐复杂化,形成了多个次级盆地和隆起区 。沉积岩层厚度和成分发生变化,出现了大量的火山岩和 碎屑岩。
演化过程
随着板块的持续作用,盆地的边界逐渐扩大,内部构造也 变得更加复杂。同时,盆地开始受到拉张作用的影响,形 成了裂谷和断层等构造。
03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南段的演化 历程
盆地的早期演化阶段
时间范围
距今约3000-2000Ma
地质背景
该阶段处于古生代,地壳活动 频繁,板块构造运动强烈。
构造特征
盆地形成于华北板块与秦岭造 山带之间的碰撞带,早期以沉 降作用为主,形成了巨厚的沉 积岩层。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浅述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浅述
鄂尔多斯盆地位于中国中部,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之一。
它的构造演化经历了几个
重要的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古生代晚泥盆世至二叠纪早期,盆地处于印度板块东北缘,地壳活动比
较强烈,形成了一系列的隆起和裂陷。
在这个阶段,盆地中心出现了一段断续的隆升活动,形成了鄂尔多斯地区的基底块体,也就是盆地的基础。
第二个阶段是晚二叠世至早三叠世,盆地发生了一次重大的构造切换。
由于地壳活动
的变化,原来的隆起活动逐渐减弱,而盆地边缘地区开始出现了裂陷活动。
这个阶段的最
重要特征是形成了大规模的三叠系沉积,填充了鄂尔多斯盆地。
第三个阶段是晚三叠世至早侏罗世,盆地经历了一次全面的盆地性裂陷。
盆地中部逐
渐沉陷,形成了深厚的侏罗系沉积。
盆地边缘地区也发生了隆起活动,形成了太行山和黄
土高原等地貌。
第四个阶段是早侏罗世至新生代,盆地经历了一系列的构造调整和沉积调整,同时也
受到了印度板块北进的影响。
在早期,盆地继续发生裂陷活动,形成了大规模的侏罗系和
白垩系沉积。
随着时间的推移,印度板块的北进作用逐渐增强,导致了盆地边缘地区的压
力变化,形成了今天的构造格局。
鄂尔多斯盆地的构造演化经历了隆升、裂陷和后期调整等多个阶段,形成了丰富的沉
积岩层和多样的地貌景观。
盆地的构造演化也与印度板块的北进活动密切相关,是中国地
壳演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浅述
DOI:10.16661/ki.1672-3791.2019.07.078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浅述①武洪涛1 孙妹娴2(1.濮阳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濮阳 457000;2.濮阳市绿城实验学校 河南濮阳 457000)摘 要: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矿产基底,盆地演化决定了鄂尔多斯盆地多种能源矿产的成藏(矿)和分布规律,因此,了解盆地的演化历史发展历程对盆地矿产资源的成藏(矿)和分布规律极为重要。
鄂尔多斯盆地的演化可以分为5个阶段:(1)太古代-早元古代盆地基底形成阶段;(2)中、晚元古代地台裂谷发育阶段;(3)古生代-早中生代大华北盆地沉积阶段;(4)鄂尔多斯内陆湖盆演变阶段;(5)新生代盆地改造阶段。
不同的发展阶段构造期次的叠加形成了现下鄂尔多斯盆地特定的构造格局。
关键词:鄂尔多斯 造演化 演变阶段中图分类号:TEl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3(a)-0078-03鄂尔多斯盆地位于我国中西部,该盆地叠加在早、晚古生代华北大型盆地之上,具有稳定沉降、坳陷迁移、扭动明显的多旋回沉积型特点,自中晚三叠世—早白垩世开始发育,后经多期改造的多重叠合型内陆盆地[1,2],盆地内石油、天然气、煤等非金属矿产和铀、铅、锌等金属矿产丰富,同时也各类化工原料的主要产地之一[3]。
鄂尔多斯盆地结晶基底作为华北克拉通的一部分是最稳定的构造单元,形成和演化与华北克拉通的构造发展息息相关。
印支运动导致中国大陆构造格局和构造体制发生重大变化,印支运动前为古大陆边缘汇聚于古亚洲大陆;印支运动后,主要为板内构造体制。
根据鄂尔多斯盆地内部结构特征划分出6个次一级构造单元(见图1),即伊克昭盟隆起、渭北挠褶带(隆起)、西缘冲断带、晋西扰褶带、天环坳陷(向斜)以及陕北斜坡。
1 太古-早元古代基底形成期鄂尔多斯盆地形成于中生代早期。
其前期演化发展一直是华北克拉通演化的一部分。
华北克拉通是我国最古老的克拉通,已有具有38亿年的演化历史,在始太古代已开始形成陆核,基底由多个微陆块拼贴而成[4,5],现下统一的认识为华北克拉通结晶基底最终拼合、固结是在“吕梁运动”时期,即在1.8GM前结束,并在此之后进入了地台演化阶段[4,6]。
浅谈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中央古隆起构造演化特征
浅谈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中央古隆起构造演化特征朱瑞静,穆满根,檀中鑫,刘建华,刘 科(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山西阳泉 045000) 摘 要: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由不同时期、不同性质的沉积经历多期构造演化而形成的叠合盆地,在地质历史时期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构造运动各具特色。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濒临秦岭和祁连两大活动构造带,其构造与沉积演化长期以来受秦岭和祁连造山带的影响,油气形成和分布不可避免地也受区域构造演化影响和控制。
根据钻井资料、地层资料,对盆地西南部中央古隆起的构造演化特征进行探究,为区块的油气勘探提供地质依据。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中央古隆起;构造演化;沉积 中图分类号:P618.1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20)03—0105—021 概况中央古隆起在鄂尔多斯盆地西南方向,根据收集到的20多口钻井资料,研究范围北到吴起,东到莲1井,南到淳化一线,西到平凉,面积约3.8×104km2,研究区横跨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渭北隆起、天环坳陷和西缘冲断带等构造单元(图1)。
图1 研究区区域构造位置图据前人大量研究成果,伊陕斜坡是一个西倾的平缓单斜构造,形成于早白垩世。
渭北隆起是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一个东西向构造单元,晚白垩世开始发生抬升,隆起西部和东部抬升有所差异,形成了现今地层由老到新自南而北出露的隆起构造。
天环坳陷是一个长期坳陷带,晚侏罗世前随鄂尔多斯盆地发育,晚侏罗世由于西缘冲断褶皱带的隆起,天环坳陷开始形成,早白垩世坳陷进一步发展。
西缘逆冲带在古生代处于贺兰海的东部,三叠纪中晚期及中侏罗世属陆相鄂尔多斯盆地西部,晚侏罗世挤压冲断活动强烈,形成南、中、北构造特征不同分区明显的构造变形带断裂与局部构造发育,且成排成带分布,早白垩世以来分化解体,新生代晚期,挤压冲断和抬升明显。
2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构造演化特征与整个鄂尔多斯盆地一样,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经历了早元古代末期盆地基地形成、中元古代-早古生代克拉通形成和演化、晚古生代-三叠纪构造分异演化和中新生代内陆湖盆演化等几个构造演化阶段。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浅述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浅述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陆相盆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处华北克拉通北部,是中国最大的含煤盆地之一。
鄂尔多斯盆地形成于华北地台(华北克拉通)的北部裂谷陆缘盆地断陷过程中,是典型的陆相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的构造演化可以分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三个主要阶段。
在这三个阶段中,鄂尔多斯盆地经历了裂谷盆地的形成、断块构造活动的影响以及新生代岩浆活动对盆地地质构造的影响,逐步形成了盆地现今的地质构造格局。
古生代是鄂尔多斯盆地地质构造演化的第一个阶段,主要是受华北地台北缘裂谷盆地形成的影响。
在下古生代(奥陶纪-志留纪)时期,华北地台北缘发生了裂谷分离,形成了鄂尔多斯裂谷盆地。
当时的地质构造特征主要表现为古老的基底地层和裂谷相沉积的特点,裂谷盆地内部处于断陷状态,沉积环境主要是碎屑沉积和海相沉积。
在这一阶段内,鄂尔多斯盆地的基本构造为裂谷断裂盆地。
中生代是鄂尔多斯盆地地质构造演化的第二个阶段,主要是受到了侏罗纪-第四纪的构造活动的影响。
在侏罗纪时期,盆地出现了多期次的碎屑岩和维兰纪系列沉积,表明盆地处于持续的沉陷阶段。
这一时期的地质构造特征表现为北部盆地的断块活动、南缘地壳运动剧烈,形成了山-坳盆布局格局,盆地内部有不同程度的隆起和断裂活动。
在这一阶段内,盆地地壳运动的影响加强,形成了鄂尔多斯盆地的山-坳盆布局格局。
综合以上所述,鄂尔多斯盆地地质构造演化主要经历了裂谷盆地形成、断块构造活动以及新生代岩浆活动的影响,逐步形成了盆地的地质构造格局。
在演化过程中,裂谷盆地形成的古老地壳稳定基底地层和裂谷相沉积,断块构造活动造成了盆地内部各地块的隆升和断裂活动,新生代岩浆活动对盆地地质构造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广泛的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的分布以及新的断裂构造的形成。
这些地质构造特征共同构成了鄂尔多斯盆地的地质构造格局。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浅述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浅述
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陆相盆地之一,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北靠黄河,南临梁山山脉,东西呈倒梯形状,总面积约30万平方千米。
鄂尔多斯盆地形成于古生代晚期至新生代,经历了长时间的构造活动和沉积作用,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油气资源。
鄂尔多斯盆地的形成过程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加里东期、华北期和新近纪期。
在加里东期(约3亿年前),古亚洲洋逐渐闭合,形成了巨大的弧沉积带,其中的鄂尔多斯洋底地区就是鄂尔多斯盆地的前身。
加里东期的构造活动对鄂尔多斯地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得地壳产生了明显的垂向变形。
在这个阶段,主要以碎屑岩为主的堆积物被广泛分布在盆地内。
进入华北期(约2.6亿年前),古亚洲洋完全闭合,形成了特提斯洋南下的根部,也就是现在的鄂尔多斯盆地。
华北期是鄂尔多斯盆地沉积岩层的主要形成时期,造成了鄂尔多斯盆地盖层的上升和变形。
在这个时期,盆地内的湖泊不断扩张,并逐渐转变为浅海,沉积物主要是泥岩、石灰岩和煤炭等。
进入新近纪期(约6500万年前),鄂尔多斯盆地进入了特提斯洋的东北侧展展斜造构造旋转阶段。
这个阶段盆地内的应力场发生了显著变化,造成了地壳的断裂和破碎。
在这个时期,盆地内的沉积物主要以泥岩和煤炭为主,逐渐形成了油气资源丰富的地层。
鄂尔多斯盆地的构造演化经历了长时间的构造活动和沉积作用。
这些过程使得盆地内的岩石和地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油气资源。
由于盆地内部构造复杂,断裂带较多,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仍然面临一定的困难。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未来鄂尔多斯盆地的油气开发将会有更大的突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清水营组在全盆地都很发育,分 布较为连续,岩性基本一致,均为 砂泥岩互层,只是颜色上有些变化, 这反映了沉积环境因地而有所不同。
3.上第三系红柳沟组主要为砂岩、 砂泥岩和砾岩,颜色以土黄色和灰 色为主,在盆地的中北部,中宁东 部,牛首山两侧均有大面积分布, 厚度较大。
-
K1m 8 0 1 灰 -
褐红 -
垩
生 系
灰-
-
杂-
红-
K1L 1 2 9 9
-
杂灰
--
灰紫
-
-
褐红 -
K1h 8 3 6
-
紫红 -
界
K1s 1 8 8 灰 紫
J1a 1 1 7
红
-
侏
J2Z 7 3 . 5 灰 -
-
罗
-
系
J 2y 3 9 0 灰 -
--
三 叠
灰 --
| J 3 y 7 0 6
-
-
表明T3贺兰山地区处于拉 张伸展环境。
贺兰山隆升时限 据裂变径迹分析表明,贺兰山隆升时间主要集中在
3-4个阶段:
139-145Ma(J3); 120-76Ma (K1末-K2);3755Ma(E2)
贺兰山在始新世 以来的隆升速率大于 晚侏罗世-始新世早 期的隆升速率。
汝箕沟地区渐新世 晚期以来的隆升速率 可达7.92mm/100a,
发育辫状河三角洲 沉积体系,西部为 三角洲沉积,早期 以加积为主,后期
水退,湖盆萎缩, 沉积范围缩小。
盘 参 1井
|盘
海 参 1井 探
弱伸展断陷盆地, 古地形高差小,盆 地发育三角洲沉积 体系,东部为湖沼 沉积,中心为半深 湖沉积。
盘 参 4井 3
|
海 参 1井 井
六盘山盆地中生代沉积演化旋回图
进展-4 西南缘新生代沉积
在K1,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和六 盘山盆地为沉积-堆积中心;在盆地 西南镇原—泾川一带K1浅湖— 半深湖 相沉积中膏盐发育,含盐面积达 250km2,含盐地层厚229-248m, 纯盐岩层厚0.5-1.0m。
地层系统 厚 颜 界 系 组度色
剖面
E2s
白
灰
--
K1n
428
-
紫红 - -
-
-- -
-
中
褐红 -
固原寺口子组极性状图与标准极性柱对比图
东
中 部
央
斜
坡 凹
陷
中生代接受沉积
宁
宁
夏
夏
同
固
心
原
窑
炭
山
山
沉
沉
积
积
岩
岩
相
相
柱
柱
状
状
及
及
地
地
质
质
剖
剖
面
面
图
图
中生代接受沉积
上三叠统沉积普遍, 其中的eckisporites trassicus 是晚三叠世 最具代表性分子。
晚三叠世-中侏罗世沉 积时,六盘山为一沉积 区,沉积厚度与鄂尔多 斯盆地相当,盘探3井 延长组可达706m,并 未隆起成山。
作为可能的物源地区-贺兰山地区在 始新世以来无疑发生了大幅度的隆升。 盆山耦合、隆降响应,二者在时限上彼 此很好的约束。
银川、河套盆地新生代地层沉积速率对比图
裂变径迹测试结果更证实了贺兰山隆升时限,同 时表明贺兰山至少发生了3-个阶段。
总体上有两期规模较大的隆升,分别发生在早白 垩世末和始新世。早白垩世末的隆升与鄂尔多斯盆 地区域抬升相对应,贺兰山大规模隆起的时间为始 新世,与银川地堑开始强烈断陷活动相伴生。
小松山地区中新世 晚期以来最大可达 19.8mm/100a.
贺兰山隆升速率图
银川地堑发育时限 从始新世以来发生强烈拉张沉降, 新生界总厚度可达8400m. 始新世-渐新世为10.8mm/100a, 中新世为10.0mm/100a, 上新世为51.8mm/100a, 第四纪为61.5mm/100a.
固原寺口子实测剖面图
剖面位于盆地 中部,总厚3108m,自下而上分别是寺口子组,主要为细 砂岩(215.3m);清水营组,为泥岩和沙泥岩,含薄层石膏(911.25m); 红柳沟组,主要为粉砂岩和泥岩(1296.7m);干河沟组,主要为砂岩和砂 砾岩(684.7m)。
寺口子剖面磁性地层 学测试结果记录了15个 正极性和14个反极性, 与标准极性序列 (lourens et al,2019) C11n.1n—C21n ,C11r1—C20r对应很好。
地层展布及样品分布图
红石崖向斜
庙前梁子沟背斜
汝箕构向斜
神水庙背斜
黄草滩向斜
J T3y5
汝箕沟地区大岭子-古拉 本一带,延长组顶部出现厚 3-5 m玄武岩,k-Ar同位素 年龄值为229±15Ma(霍福 臣, 1989;宁夏区域地质志, 1990),单颗粒锆石离子探 针等时年龄158-201Ma; 锆石裂变径迹年龄 193.1Ma.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中新生代构造演化 •
盆地中新生代演化-改造阶段和主要地质事件综合对比表
贺兰山隆升时限及其演化
贺兰山地质略图
贺兰山表现出南北向 上具两个复式背斜和两个 复式向斜相间展布的特征, 两个复式背斜主要出露古 生代及前寒武纪地层;两 个复向斜主要出露中生界 和部分古生界。
中生代早、中期贺兰山尚 未隆起,广泛接受沉积。
贺兰山: 139-145Ma(J3); 120-76Ma (K1末-K2);37-
六盘山及邻区中新生代演化隆升时限
构造特征上,六盘山弧形冲断体 系主体构造走向自西向东由NW并 逐渐向NS向过渡,整体呈反“S”形, 向南收敛,以弧形束状展布为其鲜 明特点。
沉积面貌上,晚三叠统、中侏罗 统在六盘山地区分布甚广,且普遍发 育,当时应与鄂尔多斯盆地连为一体。 在白垩纪早、中期,六盘山地区的沉 积仍与今鄂尔多斯盆地相通,且为 沉积中心之一,沉积厚度可达 3000m以上。第三纪早、中期仍广 泛接受沉积,具断陷盆地的性质。
系
黑灰 -
-
主要 沉积 相带 半浅湖 滨浅湖
滨浅湖
|
辫状河 三角洲 滨浅湖
|
辫状河 三角洲
滨浅湖
沉 积
湖盆演化
旋 回
水退
水进
沉积演化
代 沉积中心 表
井
断陷作用最强、规
模最大,盆地西南
缘及东部与盆内洼
地古地形高差极大,
发育扇三角洲沉积
体系,北部构造运
海
动强度相对较弱,
发育辫状河三角洲。 马 东 山 期 -乃 家 河
肖
期为湖盆发展的全
Ⅲ2
盛时期。早白垩世
家
末,盆地整体强烈
抬升,最终结束白 垩系沉积。
湾
盘 参
参
4
井
断陷作用加强,盆 地北缘发育状河三
||
角洲。东部及西南 为扇三角洲,以水
盆
1
进、退积为特征,
地
沉积物力度向上,
Ⅲ1
逐渐变细。
南
部
井 辫状河 三角洲
辫湖沼
|
Ⅰ
滨浅湖
盆地断陷沉降进一 步加强,古地形高 差加大,盆地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