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测线数及断面间距
隧道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水准仪:每层测3次
2
3
坡度
不大于设计
尺量:检查3处
1
4△
回填压实质量
符合设计要求
层厚及碾压遍数
3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值
1△
混凝土强度(Mpa)
在合格标准内
按附录D检查
3
2△
混凝土厚度(mm)
不小于设计
尺量或地质雷达:每20m检查一个断面,每个断面
自拱顶每3m检查1点
3
权值
1△
网格尺寸(mm)
±10
尺量:每50㎡检查2个网眼
3
2
钢筋保护层厚度(mm)
≥10
凿孔检查:每20m检查5点
2
3
与受喷岩面的间隙(mm)
≤30
尺量:每20m检查10点
2
4
网的长、宽(mm)
±10
尺量
1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值
1
混凝土强度(Mpa)
在合格标准内
按附录D检查
3
值
按锚杆数1%且不小于3根做拔力实验
2
3
孔位(mm)
±15
尺量:检查锚杆数的10%
2
4
钻孔深度(mm)
±50
尺量:检查锚杆数的10%
2
5
孔径(mm)
砂浆锚杆:大于杆体直径+15;其他锚杆:符合
设计要求
尺量:检查锚杆数的10%
2
6
锚杆垫板
与岩面紧帖
检查锚杆数的10%
1
项次
检查项目
隧道监控量测实施细则
Ⅳ 10~30 30
Ⅲ 30~50 50
5.2地表沉降测点布设
5.2.1隧道浅埋段(H0≤2B)地表沉降测点应在隧道开挖前布设。地表沉降测点和隧道内测点应布置在同一断面里程。一般条件下,地表沉降测点纵向间距应按表7的要求布置。
表7 地表沉降测点纵向间距
隧道埋深与开挖宽度 纵向测点间距
2.1 技术标准和规范:
《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
《新建铁路测量规范》TB 10101-99
《兰渝铁路隧道围岩监控量测管理实施细则》 兰渝铁安质[2009]50号
2.2 其他依据
设计院提供的导线点、水准点成果表、控制点的分布、施工现场的地物地貌及结构物的设计布置情况。
DK483+780~DK484+560
DK484+850~DK485+050
DK485+300~DK485+450
南 崖 山 隧 道 DK487+330~DK487+520 DK486+600~DK486+720 DK486+519~DK486+600
DK487+900~DK488+100 DK487+280~DK487+330 DK486+720~DK487+280
DK477+603~DK477+703 DK478+553~DK478+668
DK478+453~DK478+553
花 石 隧 道 DK479+650~DK480+650 DK478+930~DK479+030 DK478+765~DK478+930
隧道监控量测
一、监控量测:1、监控量测步距,五级围岩和黄土隧道5米,四级围岩10米,三级围岩30米。
2、监控量测点埋设:每个断面5个监控点。
拱顶下沉1个。
3、埋点要求:点的制作和埋设要按业主要求施做,每个断面5个监控点要埋在同一里程断面上,水平收敛2组。
水平收敛的每组2个点要在同一水平面上。
点不得焊在拱架上。
埋设的监控点不能露出太多,喷完混凝土整好露出整个三角就可以,每个监控点埋设完成后必须用油漆做好标识。
4、数据的采集及整理:点在埋设完12小时内(在断面开挖放炮前)进行初始读数采集。
采集完的初始读数要上报现场监理工程师或在采集数据时与现场监理工程师一起。
现场要随时观测温度以便数据处理改正。
以后的观测按监控量测规范施做,到收敛沉降速率达到0.1~0.15毫米、平均变形达到85%或在二衬挂防水板前停止观测。
上下导开挖时观测时间拱顶下沉和水平收敛一线时间基本一致,三导坑开挖时拱顶下沉、水平收敛1、2线时间均不同。
不管是上下导还是三导坑施工结束时间在同一天。
5、资料整理:每天观测的数据要及时整理分析,对于没天变形量大于5毫米的和累计变形达到100毫米的要停止施工,将数据和资料上报项目部和监理,等待处理意见后在施工。
对于观测次数未能达到要求的,比如1天1次,观测是由于施工或时间的愿因中间可采用内插法。
每个断面观测完,变形稳定后将资料整理好报现场监理和监理站签字后归档。
资料不得做假资料或不测数据在家编资料。
6、监控量测牌:个分部都有统一的监控量测牌是业主下发的,没个断面要挂四个,水平收敛的四个点,牌上要标明里程,埋设时间,人员,初始读数等。
初始读数为你观测的尺的读数加电子显示的读数,尺为12.35,电子显示为2.356,牌上就写12.3756,不是温度改正后的数。
牌要挂整齐。
牌有顺坏的和不干净的要及时更换。
必须保证检查是完好无缺,干净整洁。
7、对于监控点损坏的或埋设不标准的要重新埋设重新测量数据。
损坏的要及时布设及测量。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打算书依照设计文件和施工标准要求,采纳新奥法施工的隧道,现场监控量测是不可缺少的施工顺序,它不仅监测各施工时期的围岩动态转变,而且可为调整初期支护参数,确信二次衬砌和仰拱的施作时刻提供反馈信息,确保工程施工平安和质量,同时监控量测资料也是工程完工验收及变更设计的依据。
为了切实做好现场的监控量测工作,特成立监控量测小组,由项目部测量人员牵头,会同实验室等相关部室人员,各队测量人员踊跃配合,扎扎实实地做好监控量测工作,把所测数据真正地用于指导隧道施工,为隧道施工效劳。
1.监控量测的目的现场监控量测是隧道施工进程中,对围岩支护系统的稳固状态进行监测,为初期支护和衬砌砼施工的参数调整提供依据,是确保施工平安、指导施工程序的重要手腕。
2.监控量测项目本隧道以洞内外观看、水平相对净空转变值、拱顶下沉及洞口段地表下沉量测四项为施工监测必测项目。
另外,隧道穿越围岩破碎地段加设隧道底部隆起项目。
3.隧道洞内、洞外观看隧道内外观看分开挖工作面观看和已施工区段观看两部份(1)洞内观看①对开挖后没有支护的图表观测A、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及其方向;B、开挖工作面的稳固状态,顶板有无坍塌现象;C、涌水情形:涌水的位置、涌水量、水压等;D、是不是有底板隆起现象。
②对开挖后的支护地段围岩动态的观测A、是不是发生锚杆被拉断或垫板离开围岩现象;B、喷砼是不是发生裂隙和剥离或剪切破坏;C、钢拱架有无被压变形情形;D、锚杆注浆和喷砼,施工质量是不是符合规定的需求。
③观看围岩破坏形态分析A、危险性不大,可不能发生急剧破坏,如加临时支护以后即可稳固的需求;B、应多引发注意的破坏,如拱顶砼喷层因受弯曲紧缩的阻碍而显现的裂隙;C、危险征兆的破坏,如拱顶砼喷层显现有对称性局部的崩落,侧墙内移等。
(2)洞外观看包括洞口地表情形、地表沉陷、边坡及仰拱的稳固、地表水渗透的观看。
4.净空水平收敛量测及拱项下沉量测a. 量测工具(1)拱顶下沉、地表下沉量测采纳DSZ1型周密水准仪、3m的铟钢尺(2把)、钢卷尺一把、观测预埋件假设干进行观测。
公路工程检验评定标准2017隧道部分
10隧道工程10.1一般规定10.1.1本标准适用于采用钻爆法施工的隧道工程。
鉴于目前我国公路隧道建设以山岭隧道为主、且大都采用钻爆法施工,故本标准主要制定以钻爆法施工的隧道工程施工质量的检验评定标准。
采用其他方法如盾构、掘进机、沉管法施工的隧道工程施工质量的检验评定,参照本标准另行制定。
10.1.2采用喷锚衬砌或复合式衬砌的隧道,施工单位应有系统、完整、真实的监控量测数据和图表。
隧道设计与施工以岩承理论为指导,施工监控量测是岩承理论指导下修建隧道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判断围岩稳定性和结构安全的重要手段,是指导设计与施工的重要依据。
与一般地面工程相比较,隧道工程监控量测具有特殊的作用。
工程实践表明,隧道设计单独孤立地使用力学计算或经验方法都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为此,要求施工单位按照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的量测项目和频率进行施工监控量测,用量测信息指导设计与施工,并提交系统、完整、真实的量测数据和图表。
10.1.3隧道洞口开挖应符合施工技术规范规定。
隧道洞门、翼墙和洞口边仰坡防护的检验,应按本标准第6章的有关规定执行。
隧道洞门、翼墙和洞口边坡、仰坡防护属防护支挡工程,为避免重复,本章未列入相关内容,按本标准第6章的有关规定执行。
10.1.4隧道路面基层、面层的检验,应按本标准第7章的有关规定执行。
10.1.5隧道装饰装修工程应符合现行《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10)的有关规定。
鉴于隧道装饰装修项目不同、种类多样、材料繁多,需结合具体的隧道装饰装修设计,按现行《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10)的有关规定进行工程质量检验。
10.2隧道总体本节是为保证隧道基本使用功能,从总体上对其几何尺寸进行的检验。
隧道辅助通道的总体实测项目参照表10.2.2 执行。
10.2.1隧道总体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1 隧道衬砌内轮廓及所有运营设施均不得侵人建筑限界口。
2 洞口设置应满足设计要求。
3 洞内外的排水系统设置应满足设计要求。
高速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方案
新建铁路成都至贵阳线乐山至贵阳段CGZQSG-7标段隧道监控量测方案编制:审核:批准:中铁二十局集团成贵铁路项目经理部二〇一四年三月目录一、工程概况 (1)二、编制依据 (3)三、监控量测目的 (3)四、监控量测组织机构 (4)五、监控量测组织机构 (4)六、信息化基础建设及人员仪器配备 (4)七、监控量测技术要求 (7)7.1 监控量测断面及测点布置原则 (9)7.2 隧道施工过程中洞内外观察 (10)7.3 拱顶下沉及周边收敛 (11)7.4 浅埋隧道地表沉降 (12)7.5 必测项目量测频率 (12)八、监控量测的具体方法 (13)九、围岩稳定性的综合判别及管理等级要求 (13)十、量测数据整理、分析及信息化应用 (15)十一、监控量测信息反馈及工程对策 (16)十二、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18)一、工程概况我标段处于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江安县和兴文县境内,自D2K176+315~DK217+684.586,线路全长41.37km,管段内包含隧道10座,共计18.447km,其中猫鲁寺出口有一段2102米的平导,概括如下:黄陵坡隧道:总长1560米。
隧道位于宜宾市长宁县黄陵坡,为川南红层丘陵地貌,黄陵坡隧道岩性主要是泥岩和砂岩,属于低瓦斯隧道;测段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0S。
围岩砂岩泥岩较软弱,岩层产状较平缓,节理裂隙发育,隧道开挖后,拱顶围岩稳定性差,易发生掉块、坍塌、冒顶现象,最大埋深127m,地下水中等发育。
洞身多处浅埋,尤其DK181+700沟槽内,厚0-14米,该处设计标高至地表仅11米,为VI级围岩。
隧道洞身泥岩所占比例很大,且局部弱膨胀性,遇水易软化。
为VII 度地震区,工程地质条件较差。
杨家咀隧道:总长310米。
隧道位于宜宾市长宁镇、老翁镇分界处杨家咀,为川南红层丘陵地貌。
测段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
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0S。
隧道工程验收中实体检测实施细则0227
区间隧道工程实体检测实施细则区间隧道可分为暗挖隧道区间及盾构隧道区间。
为满足隧道单位工程验收要求,对实体检测实施规定。
第一部分暗挖隧道区间暗挖隧道可分为正线隧道、联络通道及风井、风道。
一、正线隧道(一)衬砌厚度及壁后空洞检测:1、检测方法:地质雷达法或声波法。
2、检测频率:隧道竣工验收时质量检测应纵向布线,必要时可横向布线。
(1)纵向布线的位置应在隧道拱顶、左右拱腰和左右边墙各布1条。
(2)横向布线线距8~12m;采用点测时每断面不少于5个点。
(检测依据:《铁路隧道衬砌质量无损检测规程》TB10223-2004第4.2.1条第2点:隧道竣工验收时质量检测应纵向布线,必要时可横向布线。
纵向布线的位置应在隧道拱顶、左右拱腰和左右边墙各布1条;横向布线线距8~12m;采用点测时每断面不少于5个点。
需确定回填空洞规模和范围时,应加密测线或测点。
)(二)衬砌主筋间距及保护层厚度检测:1、检测方法:采用钢筋保护层厚度测定仪检测。
2、检测频率:每100m衬砌的拱部、边墙各抽测不少于6根主筋;隧道洞门、端翼墙各不少于10根主筋.对每根钢筋,应选择有代表性的不同部位量测3点取平均值。
(检测依据:《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第10.0.3条第3点:隧道:每100m衬砌的拱部、边墙、仰拱(底板)各不少于1处,隧道洞门、端翼墙各不少于3处,每处不少于10个点。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第E.0.2条:对选定的板类构件,应抽取不少于6根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
对每根钢筋,应选择有代表性的不同部位量测3点取平均值。
)(三)衬砌实体强度检测:1、检测方法:普通回弹法、超声回弹综合法、钻芯法。
2、检测频率:每100m,拱墙抽测一处,每处10个测区。
(参考加10.0.3第3点)(检测依据:由于该检测项目抽检频率无任何规范要求,所以参考《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第10.0.3条第3点:隧道:每100m。
隧道控制测量和监控量测
一、洞内外控制测量
2、隧道洞外控制测量
按《工程测量规范》要求,隧道施工独立控制网旳边长投影变形值 要不大于2.5cm/km。从上表能够看出该隧道控制网达不到精度要求,为 了减小投影需建立独立网。
该隧道独立网采用既变化投影面又变化投影带旳措施。该独立网是 在北京54椭球下,以勘测网中隧道进口GPS9201点作为约束点起算,以 GPS9201-GPS9209方向作为约束方向,中央子午线 ,投影面高程H=332.10m。
一、洞内外控制测量
一、洞内外控制测量
2、隧道洞外控制测量
以某一长大隧道为例,该隧道东西走向,长约8km,中间设一斜井。该 区布设了勘测网(北京54参照椭球,0米投影面,中央子午线经度为 1 1 8 ° 1 5 ′ ) , 在测区共加密12个点GPS9201-GPS9212.
一、洞内外控制测量
2、隧道洞外控制测量
二、隧道监控量测
5、监测资料整顿及数据分析
回归分析是量测数据数学处理旳主要措施,经过对量测数据回归分 析预测最终位移值和各阶段旳位移速率。详细措施如下: 1 将量测统计及时输入计算机系统,根据统计绘制纵横断面地表下 沉曲线和洞内各测点旳位移u-时间t 旳关系曲线。 2 若位移-时间关系曲线出现反常,表白围岩和支护已呈不稳定状态, 加强监控量测频率,必要时将暂停开挖并进行加强支护处理。 3 当位移-时间关系曲线趋于平缓时,进行数据处理或回归分析,从 而推算最终位移值和掌握位移变化规律。 4 各测试项目旳位移速率明显收敛,围岩基本稳定后,进行二次衬 砌旳施作。
从上表能够看出,地面全站仪旳测量数据与独立网 GPS 坐标反算旳 数据吻合程度很好,能够验证独立网测量成果旳精度和可靠性,用该独 立网能够到达该隧道贯穿误差精度旳要求,所以该平面独立网能够作为 该隧道施工测量控制旳基准。
隧道监控量测(必测内容)
王家麻窝隧道监控量测(必测内容)(1)、全隧应进行洞内外观察、拱顶下沉、净空变化的监控量测,拱顶下沉观测点和净空变化测点应布置在同一断面上,拱顶下沉及净空变化的量测侧线数,围岩量测断面纵向间距为:Ⅴ级5m。
(2)、地表沉降监测适用于隧道浅埋段,测点应在隧道开挖前布设,地表沉降观测点和隧道内测点应布置在同一断面里程,本隧暗洞段600m均为浅埋地段,应开展地表沉降观测,地表沉降观测点纵向间距按《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的要求布置。
各项监控量测点的具体布置原则、量测断面、量测频率以及控制基准等要求详见《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对监控量测数据应用应严格按《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进行分级,位移管理分级指导施工管理及支护等措施。
何家岩隧道监控量测(必测内容)全隧施工期间应开展监控量测,将监控量测作为关键工序列入现场施工组织,并对支护体系的稳定性进行判别,监控量测必测项目包括以下内容:(1)全隧应进行洞内外观察,拱顶下沉,净空变化的监控量测,拱顶下沉测点和净空变化测点应布置在同一断面上,拱顶下沉及净空变化的量测测线数,各级围岩量测断面纵向间距为:V级5m,IV级10m,III级30m。
(2)地表沉降监测适用于地表浅埋段,测点应在隧道开挖前布设,地表沉降测点和隧道内测点应布置在同一断面里程,本隧进口DK108+186~+220段34m及出口DK110+000~+095段95m,为隧道浅埋地段,应开展地表沉降观测,地表沉降测点纵向间距按《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的要求布置.各项监控量测点的具体布置原则,量测断面,量测频率以及控制基准等要求详见《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
对监控量测数据应用应严格按《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进行分级,位移管理分级指导施工管理及支护等措施.明硐一号隧道监控量测(必测内容)(1)、全隧应进行洞内外观察、拱顶下沉、净空变化的监控量测,拱顶下沉观测点和净空变化测点应布置在同一断面上,拱顶下沉及净空变化的量测侧线数,各级围岩量测断面纵向间距为:Ⅴ级5m,Ⅳ级10m,Ⅲ级30m。
隧道标准及规定
拱部140°范围内设置φ42mm超前小导管,小导管长3.5m,t=3.5mm,环向间距30cm;超前小导管配合钢架使用, 对照设计图要求检查 每1.6m(2榀)施做一环,其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1.0m。 拱部140°范围内设置φ42mm超前小导管,小导管长3.5m,t=3.5mm,环向间距30cm;超前小导管配合钢架使用, 对照设计图要求检查 每1.6m(2榀)施做一环,其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1.0m。 拱部120°范围内设置φ42mm超前小导管,小导管长3.5m,t=3.5mm,环向间距40cm;超前小导管配合钢架使用, 对照设计图要求检查 每2m(2榀)施做一环,其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1.0m。 拱部120°范围内设置φ42mm超前小导管,小导管长3.5m,t=3.5mm,环向间距40cm;超前小导管配合钢架使用, 对照设计图要求检查 每2m(2榀)施做一环,其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1.0m。 拱部120°范围内设置φ42mm超前小导管,小导管长3.5m,t=3.5mm,环向间距3根/m;超前小导管配合工字钢16 型钢钢架使用,钢架间距1.0m;每2.0m(2榀)施做一环,其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1.5m。 1、方向角允许2°;孔口距±50mm;孔 深+50mm; 2、纵向搭接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拱部140°范围内设置φ108大管棚超前支护,管棚长40m,环向间距30cm; 拱部140°范围内设置φ108大管棚超前支护,管棚长40m,环向间距30cm; 拱部140°范围内设置φ89中管棚超前支护,每排长度10m,纵向水平搭接长度不小于3m,环向间距30cm; 对照设计图要求检查 对照设计图要求检查 对照设计图要求检查 对照设计图要求检查 对照设计图要求检查
隧道检查内容、标准规定及方法
工作内容 分类 检查内容 标准及规定 1、上台阶每循环开挖进尺Ⅴ、Ⅵ级围岩不大于1榀钢拱架间距、Ⅳ级围岩不得2榀钢拱架间距; 2、边墙每循环开挖支护进尺不大于2榀拱架间距; 3、仰拱每循环进尺不得大于3m 4、Ⅳ、Ⅴ、Ⅵ级围岩封闭位置距掌子面距离不得大于35m 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隧道开挖应严格控制欠挖。当围岩完整、石质坚硬时,岩石个别突出部分(每1m2 于5cm。拱脚和墙脚以上1m内断面严禁欠挖。 方法 备注
隧道施工的基本要求内容
隧道施工的基本要求一、隧道工程测量1、洞外控制测量1.1隧道洞外平面控制,应符合测规的有关精度要求和作业要求。
高程控制应采用水准测量进行施测。
1.2洞外控制测量应在每个洞口附近测设不少于三个平面控制点和两个水准点,作为洞内测量的起测依据。
1.3隧道水准测量的高程应利用一端洞口线路定测水准点的高程作为起始高程进行测量,并传算到隧道另一端洞口进行闭合。
2、洞内控制测量布设洞内导线应以洞口投点为起始点组成多边形闭合导线环。
导线边的边长应根据测量设计要求,并考虑通视条件,宜选择长边,在直线地段不宜少于200米,曲线地段不宜短于70米。
3、洞内施工测量及竣工测量3.1洞内施工测量3.1.1用导线测设,中线点间距直线地段150~250米,曲线地段60~100米;应根据导线设立,其距离可用导线边长距离;用中线法进行洞内控制测量的隧道,中线点间距距离直线地段不宜短于100米,曲线地段不宜短于50米。
供衬砌用的临时点必须用经纬仪测定,其间距可视放样需要适当加密,以不大于10米为宜。
3.1.2洞内施工用的水准点应根据洞外、洞内已设定的水准点按施工需要加设,并应经常复核,其精度可按中线复测精度执行。
待控测后该水准点应再作修正。
为保证隧道底部按图纸所示的纵坡开挖并满足衬砌的正确放样,洞内每隔50米应设一个水准点,隧道中线测桩之间距,在直线上不得超过10米,在曲线上不得超过米。
3.1.3隧道的衬砌内轮廓应符合设计要求,在立模前应复核中线和高程,并放出横断面十字线方向,标出拱架顶、边墙底和起拱线高程。
立模后必须进行检查及校正,以确保无误。
3.1.4隧道贯通后,应将相向两方向测设的中线,各自向前延伸一适当距离,如贯通面附近有曲线始终点时,则应延伸至曲线以外的直线上一定距离,以确定中线调整。
3.1.5当隧道贯通后,中线及高程的实际贯通误差应在未衬砌地段进行调整。
该段的开挖及衬砌均应以调整后的中线、高程进行放样。
其调整方法按?测规?办理。
高速铁路设计规范条文8隧道
8隧道8.1一般规定地道设计一定考虑列车进入地道引发的空气动力学效应付行车、游客舒坦度、地道结构和环境等方面的不利影响。
地道衬砌内轮廓应切合建筑限界、设备安装、使用空间、结构受力缓和解空气动力学效应等要求。
地道结构应知足持久性要求,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应为100 年。
地道主体工程竣工后,应付其特别岩土及不良地质地段基底的变形进行观察。
地道协助坑道的设置应综合考虑施工、防灾营救分散缓和解空气动力学效应等功能的要求。
地道结构防水等级应达到一级标准。
8.2衬砌内轮廓地道衬砌内轮廓确实定应试虑以下要素:1地道建筑限界;2股道数及线间距;3地道设备空间;4空气动力学效应;5轨道结构形式及其营运保护方式。
地道净空有效面积应切合以下规定:2,m双线地道不该小于h 时, 100 350km1设计行车速度目标值为300、/2。
单线地道不该小于70 m2,单 90 m/h 时,双线地道不该小于 250km2 设计行车速度目标值为2。
58 m线地道不该小于曲线上的地道衬砌内轮廓可不加宽。
地道内应设置营救通道和安全空间,并切合以下规定:1营救通道1)地道内应设置贯穿的营救通道。
单线地道单侧设置,双线地道双侧设置,营救通道距线路中线不该小于 2.3m。
2)营救通道的宽度不宜小于 1.5m,在装设专业设备处可适合减少;高度不该小于 2.2m。
3)营救通道走行面不该低于轨面,走行面应平坦、铺设坚固;2安全空间1)安全空间应设在距线路中线 3.0m 以外,单线地道在营救通道一侧设置,多线地道在双侧设置;2)安全空间的宽度不该小于0.8m,高度不该小于 2.2m。
双线、单线地道衬砌内轮廓如图~4 所示。
cm)时速 250km/h 双线地道内轮廓(单位:8.2.5-1 图隧线线道路路中中中线线线内轨顶面图时速300、350km/h双线地道内轮廓(单位:cm)线内轨顶面图时速250km/h单线地道内轮廓(单位:cm)线隧路道中中线线内轨顶面图 8.2.5-4 时速 300、350km/h 单线地道内轮廓(单位: cm)8.3地道衬砌暗挖地道应采纳复合式衬砌,明挖地道应采纳整体式衬砌。
隧道试卷参考题库(高速标准规程)
隧道试卷参考题库(⾼速标准规程)⾼速铁路隧道⼯程试题姓名:职务:总分:说明:除简答题外题⽬依据《⾼速铁路隧道⼯程施⼯质量验收标准》(TB10753-2018)和《⾼速铁路隧道⼯程施⼯技术规程》(Q/CR 9604-2015)。
⼀、填空题,每⼩题2分,共40分。
1、检验批⼀般项⽬的质量验收中,当采⽤计数抽样检验时,其合格点率应达到80%及以上,且不得有严重缺陷,不合格点不得集中。
2、进场原材料、构配件和半成品应按品种、规格和检验状态分别标识、分区存放。
3、型钢检验数量,以同牌号、同炉罐号、同规格、同交货状态的型钢,每60t为⼀批,不⾜60t应按⼀批计。
4、管棚、超前⼩导管、锚管(杆) 进场检验中,其长度不⼩于设计长度,注浆孔开孔位置偏差应为±5mm,钢架规格的截⾯尺⼨允许偏差+5mm。
5、防⽔板的进场检验数量,按同产品、同规格,且不⼤于5000m2为⼀批。
6、⽔泥基钢筋保护层垫块强度不应⼩于混凝⼟设计强度,检验数量,按每次进场且不⼤于5000块为⼀批,每批检验5块。
7、⾼速铁路隧道施⼯应根据监控量测数据及时回归分析,判定隧道围岩稳定状态,动态调整开挖时围岩预留变形量,及时进⾏设计变更。
8、隧道开挖轮廓尺⼨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控制超⽋挖,围岩完整⽯质坚硬岩⽯个别突出部位最⼤⽋挖值不⼤于50mm,且每1m2不⼤于0.1m2。
9、喷射混凝⼟应采⽤湿喷⼯艺,特殊地质条件下⼯艺⽅法应符合设计要求。
10、管棚钢管接头应采⽤丝扣连接,同⼀断⾯内的钢管接头数不⼤于钢管总数量的50%。
11、超前⼩导管的种类、规格和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每循环检验3根。
12、喷射混凝⼟的24h强度不应⼩于10MPa。
13、喷射混凝⼟平均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检查点数90%及以上应不⼩于设计厚度。
14、锚杆的种类、规格和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其检验数量,每循环检验不少于3根。
15、钢筋⽹搭接长度应不⼩于1个⽹格。
钢架安装间距允许偏差±100mm。
隧道工程试验检测技术六
d.实测最大位移值或预测最大位移值不大于2Un/3时,可认为初期支护
达到基本稳定。
⑵根据位移速率进行施工管理 a.当位移速率大于1mm/d时,表明围岩处于急剧变形阶段, 应密切关注围岩动态。
b.当位移速率在1~0.2mm/d之间时,表明围岩处于缓慢变
形阶段。 c.当位移速率小于0.2mm/d时,表明围岩已达到基本稳定, 可以进行二次衬砌作业。
2、周边收敛量测 隧道围岩周边各点趋向隧道中心的变形称为收敛。所谓周边收 敛量测主要是隧道内壁面两点连线方向的距离的变形量的量测。收敛 值为两次量测的距离之差。 1)量测目的 收敛量测是隧道施工监控量测的重要项目。周边位移是隧道围 岩应力状态变化最直观的反映,通过周边位移量测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⑴判断隧道空间的稳定性;
1次/d
1次/2~3d 1次/3d 的收敛计为机械式的收敛计和数 显式收敛计。例:QJ-85型坑道周边收敛计;JSS30A型数显 收敛计;SWJ-IV型隧道隧道收敛计。
4)测试原理
测试中读得初始数值X0;间隔时间t后,用同样的方法可读得t时
刻的值Xt,则t时刻的周边收敛值Ut即为的两次读数差。即
3、围岩压力及两层支护间压力量测 隧道开挖后,围岩要向净空方向变形,而支护结构要阻止这种变 形,这样就会产生围岩作用与支护结构上的围岩压力。围岩压力量测, 通常情况下是指围岩与支护或喷层与二次衬砌混凝土间的接触压力的 测试。 1)目的:了解围岩压力的量值及分布状态;判断围岩和支护的稳定性, 分析二次衬砌的稳定性和安全度。 2)量测仪器与原理 接触压力量测仪器根据测试原理和测力计结构不同分为液压式测力 计和电测式测力计。 目前隧道中多用电测式, 弦测法原理:在传感器中有一根张紧的钢弦,当传感器受外力作 用时,弦的内应力发生变化,随着弦的内应力改变,自振频率也相应 地发生变化,弦的张力越大,自振频率越高,反之,自振频率越低。
隧道监控量测细则
隧道监控量测细则浅埋隧道地表沉降测点应在隧道开挖同一断面里程。
一样条件下,地表沉降测点纵前向布间设距。
应地按表表沉降测点和隧道内测点应布置在同一断面里程。
一样情形下地表沉降观看点的纵向间距见表5.1-1 地表沉降点纵向间距。
表4.1-1洞口段及浅埋段地表下沉量测断面间距表注:H为隧道埋深,B为隧道开挖宽度地表沉降测点横向间距为2—5m。
在隧道中线邻近测点应适当加密,隧道中线两侧量测范畴不应小于H+B,地表有操纵性建(构)筑物时,量测的范畴应适当的加宽。
其测点布置见图5.1-1 地表沉降点布置示意图。
图5.1-1 地表沉降点布置示意图5.2 拱顶下沉测点和净空变化测点拱顶下沉测点和净空变化测点应布置在同一断面上。
监控量测断面按表5.2-1的要求布置。
拱顶下沉测点原则上设置在拱顶轴线邻近。
当隧道跨度较大时,应结合施工方法在拱部增设测点,参照图4.2-1布置。
地表下沉量测表5.2-1必测项目监控量测断面间距注:Ⅱ级围岩视具体情形确定间距。
5.3净空变化量测测线数可参照表5.3-1、图参照图5.2-1布置。
5.3-1净空变化量测测线线数图4.3-2拱顶下沉量测和净空变化量测的测线布置示例(a)拱顶测点和1条水平测线示例;(b)拱顶测点和2条水平测线、2条斜测线示例;(c)CD或CRD法拱顶测点和测线示例;(d)双侧壁导坑法拱顶测点和测线示例5.4 测点布置要求不同断面的测点应布置在相同部位,测点应尽量对称布置,以便数据的相互验证。
6 监控量测频率及监控量测基准6.1监控量测频率6.1.1必测项目的监控量测频率应依照测点距开挖面的距离及位移速度分按表6.1-1和表6.1-2确定。
由位移速度决定的监控量测频率和由距开挖面的距离决定的监控量测频率之中,原则上采纳较高的频率值。
显现专门情形或不良地质时,应增大监控量测频率。
表6.1-1按距开挖面距离确定的监控量测频率注:B为隧道开挖宽度。
表6.1-2按位移速度确定的监控量测频率6.1.2开挖面地质素描、支护状态、阻碍范畴内的建(构)筑物的描述应每施工循环记录一次。
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
一、监控量测基本规定1、监控量测的管理必须科学合理,设计单位应进行监控量测设计,施工单位应编制监控量测实行细则,施工中应按细则实施,工程竣工后应将监控量测资料整理归档并纳人竣工文献中。
2、监控量测设计应涉及以下内容:(1)拟定监控量测项目;(2)拟定测点布置原则、监控量测断面及监控量测频率;(3)拟定监控量测控制基准。
3、施工单位应拥有专业的监控量测人员和设备,掌握成熟、可靠的测试数据解决与分析技术。
4、施工单位应成立现场监控量测小组,建立相应的质量保证体系,负责及时将监控量测信息反馈于施工和设计。
监控量测人员规定相对稳定,以保证监控量测工作的连续性。
5、现场监控量测工作应涉及以下重要内容:(1)现场情况的初始调查;(2)编制实行细则;(3)布设测点并取得初始监测值;(4)现场监控量测及分析;(5)提交监控量测成果。
6、监控量测实行细则应报监理、业主,经批准后实行,并作为现场作业、检查验收的依据。
监控量测变更必须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核,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7、监控量测系统应可靠、稳定、耐久,在服务期内运转正常。
仪器设备应按规定进行检查、校对和率定,并出具相关证明。
8、测点应牢固可靠、易于辨认,并注意保护,严防损坏。
9、施工现场必须建立严格的监控量测数据复核、审查制度,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监控量测数据应运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由专人负责。
如有监控量测数据缺失或异常,应及时采用补救措施,并具体做出记录。
10、根据监控量测精度规定,应减小系统误差,控制偶尔误差,避免人为错误。
应经常采用相关方法对误差进行检查分析。
11、施工与监控量测应密切配合,监控量测元件的埋设与监控量测应列人工程施工进度控制计划中,监控量测工作应尽量减少对施工工序的影响。
二、监控量测技术规定1、监控量测应达成下列目的:(1)保证施工安全及结构的长期稳定性;(2)验证支护结构效果,确认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的准确性或为调整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提供依据;(3)拟定二次衬砌施做时间;(4)监控工程对周边环境影响;(5)积累量测数据,为信息化设计与施工提供依据。
隧道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
隧道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1. 适应范围适用于新建铁路隧道正洞量测作业。
2. 作业准备监测点的布置:净空变化、拱顶下沉等必测项目应设置在同一断面,其量测断面间距及测点数量根据围岩级别、隧道埋深、开挖方法确定。
具体按表1进行。
注:洞口及浅埋地段断面间距取小值。
3. 技术要求3.1 量测频率注:1.当按表3选择量测频率出现较大差异时,宜取量测频率较高的作为实施的量测频率。
2.各量测作业均应持续到变形基本稳定后2~3周结束。
对于断层影响带、大变形地段围岩,位移长期没有减缓趋势时,应适当延长量测时间。
3.2 量测方法及仪器选择3.2.1 洞内观察开挖工作面的观察,在每个开挖面进行,特别是在软弱围岩条件下,开挖后应立即进行地质调查,并绘出地质素描图,拍摄地质数码照片。
若遇特殊不稳定情况时,应派专人不间断的观察。
3.2.1.1 对开挖后没有支护的围岩的观测(1)岩层种类和分布情况,岩层强度,风化及变质情况,填充物的性状,断层的位置、走向和破碎程度,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及其方向;(2)开挖工作面的稳定状态,顶板有无坍塌现象;(3)涌水情况:涌水位置、涌水量、水压和水质等;(4)是否有地板隆起现象。
3.2.1.2 对开挖后已支护地段围岩动态的观测(1)是否发生锚杆被拉断或垫板脱离围岩现象;(2)喷混凝土是否发生裂隙和剥离或剪切破坏;(3)钢拱架有无被压变形情况;(4)锚杆注浆和喷混凝土,施工质量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
3.2.1.3 观察围岩破坏形态分析(1)危险性不大,不会发生急剧破坏。
如:加临时支护之后即可稳定的情况;(2)应当引起注意的破坏。
如:拱顶混凝土喷层因受弯曲压力的影响而出现的裂隙;(3)危险征兆的破坏。
如:拱顶混凝土喷层出现有对称性局部崩落、侧墙内移等。
洞内观察必须反映在量测报表中,与相应的净空变化量测、拱顶下沉共同分析整理。
3.3 净空变化量测用于量测开挖后隧道净空变化情况。
仪器采用弹簧式JSS30/10型伸缩式数显收敛计。
洞内施工测量技术设计
洞内施工测量技术设计一、随着隧道的开挖,中线在延伸。
每个开挖断面必须确定断面位置各部位的高程,在实际操作中,断面间距控制在5m以内。
1、地下洞室细部放样轮廓点相对于洞轴线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下列规定:(1)开挖轮廓点50mm(不许欠挖)(2)混凝土衬砌立模点10 mm2、开挖放样以施工导线标定的轴线为依据,直线段用串线法标定洞中心线时,两吊线的间距不应小于5m,其延伸长度应小于20 m,曲线段应采用经纬仪标定中线。
3、开挖掘进细部放样,应在每次爆破后进行,掌子面上除标定中心和腰线外,还应画出开挖轮廓线。
4、地下洞室混凝土衬砌放样,在衬砌断面上,标出拱顶,起拱线和边墙的设计位置,立模后应进行检查.5、隧洞在混凝土衬砌过程中,应根据需要及时在两侧墙上埋设一定数量的钢质永久标志,并测定高程,里程等数据,以备运行期间使用。
6、随着洞室工程的施工进展,应及时测绘开挖和混凝土衬砌竣工断面测点相对于洞轴线的点位中误差允许偏差为:(1)开挖竣工断面:±50mm;(2)混凝土竣工断面:±20mm。
二、在隧洞内5m左右设立一组中线点。
包括顶板中线点和地面中线点:1、顶板中线点的设立:将桩打入预先在顶板测设并钻好的洞内,顶板中线点就用小铁钉设在木桩上,钉上挂有垂球线。
2、地面中线点应埋设在地面30cm 以下,在现场实际操作中,为了避免对隧洞掘进工作及交通运输的影响,中线点可设在中线一侧形成边线,边线平行于中线,用以代替中线指示隧洞的开拓方向。
三、没有控制的中线延伸,必然使角度和边长带来较大的误差积累,为了限制误差积累,防止偏差,避免开拓偏离设计中线,必须进行洞内导线控制测量。
1、隧道开拓超过30m ,应设加密施工导线点,图中的小圆点是中线点,又是加密施工导线点。
2、以加密施工导线点的成果检查原有中线点,指示隧道开拓的正确方向,新设中线点,同时进行隧道开拓面的碎部测量。
绘制草图。
3、隧道内的加密施工导线推进超过100m ,应设立加密点,进行四等导线测量,按照水工规范施测检查加密施工导线点,为隧道开拓建立高级平面控制,图中的双圆点是加密点,加密点必须加固且便于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