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的研究对象: P2
2,近代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得出一个结论,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
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3,1869年,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
4,化学的定义: P4
5,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6,化学变化一定包含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一定不含化学变化。
7,什么是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P8
8,闻气体的方法: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让极少量气体飘入鼻孔。
9,熄灭蜡烛产生:白烟是:石蜡小颗粒。
10,实验室取药品的规则:P18(液体不超过1~2ml,…)
11,胶头滴管、酒精灯使用方法:P20
12,试管中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
13,两套装置气密性检验方法:①A装置:先将导管放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若有气泡产生,则气密性良好。
②B装置:关闭弹簧夹,向长颈漏斗中注水,若液面不下降,则气密性良好。
A装置(固固加热型)B装置(固液常温型)14,玻璃仪器洗干净的标准:P23。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教材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第一课题教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一、什么是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二、化学发展的历程三、为什么要学化学?备课资料1.原子一分子学说的创立与确认1756年,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从大量实验中概括出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全部物质的重量,常等于全部反应产物的重理。
随后,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和英国化学家曼莱也有相近的发现和论述。
质量守恒定律由此建立起来。
德国化学家里希特创立了计算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质量比的方法,运用数学方法来阐明化学反应的规律。
1802年,法国化学家费歇尔根据里希特的成果,揭示了化学的当量定律。
随之,普罗斯发展了当量定律,建立起定比定律,即每种化合物都有固定的组成。
这些化学基本定律的发现,为近代原子学说的建立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很久以前,人们就猜测物质是由不连续的微粒组成的。
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伊壁鸠鲁,古罗马的卢克莱修等对原子及其重量、形状、体积等都曾作出一些天才的猜测。
17世纪,牛顿从力学的角度发展了物质构造的粒子说。
他认为物质由一些很小的粒子组成,这些粒子通过某种力量彼此吸引,粒子直接接触,力就强;粒子间有小距离时可以引起粒子间的化学反应;距离大时,力就不起作用了。
这对道尔顿的原子论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
道尔顿通过对气体的研究,把原子论思想引入化学,认为不同元素化合生成化合物,可能就是不同原子之间的结合。
1804年,他发现了倍比定律,使原子学说有了实验基础。
1808年,道尔顿的《化学哲学新体系》出版,书中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原子学说:首先,化学元素由非常微小的物质粒子原子组成,原子在所有化学变化中均保持自己的独特性质;原子既不能创造,又不能消灭;其次,同一元素的所有原子的性质,特别是重量,完全相同,不同元素的原子的性质及重量不同;再者,不同元素的原子以简单数目的比例相结合,形成化合物,它的质量为所含各种元素原子质量之总和。
这一学说在理论上统一解释了一些化学基本定律和实验事实,标志着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前进了一大步,为以后物理、化学、生物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一单元_走进化学世界》
(2) 量取一定量的液体药品
正确
俯视读数会使测量值偏大
仰视读数会使测量值偏小
注意
量筒的使用
【注意事项】 1.量筒必须放平稳,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 液体的凹液面的最底处相平。 2.量筒底无“0”刻度。 3.不能加热。 4.不能做反应器、不能溶解、稀释溶液。
(3) 少量取液——滴管
滴瓶 滴管 用滴管取少量的液体 用后的滴管的放置
走 进 化 学 世 界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化学实验 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仅是形态的变化。 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化学反应)。 特征:①有其他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变化、放出气体、 生成沉淀 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变化中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 联系: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3,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不可用 嘴去吹
4,万一不慎碰倒酒精灯,
应用湿抹布扑盖
想一想下列哪种加热方法是正确的?
小结: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1) 酒精不超过容积的三分之二 2)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四分之一 3)与桌面成约450角 4)手不要拿试管夹的短柄 5)外壁有水,加热前要擦干 6)加热后不能马上用冷水冲洗 7)先预热,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旁人 8)加热时,试管底部不要突然接触灯芯 9)试管夹要由下往上,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注意:“焰心”和“灯芯”的写法
2、某同学量8ml的水时,读数时仰视, 则该同学实际量取的水是大于8ml还是 小于8ml ? 注意:读数时,只读出小数点后一位, 如:8.4ml、55.3ml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PPT课件
二、化学实验室药品的一些图标
三、中学化学常用仪器简介 (名称、用途、使用注意事项)
除上述九种外还有以下十几种
常见仪器的主要用途及注意事项
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
2、割
伤:用3%的双氧水清洗,再贴上
止血贴。
3、烫
伤:在烫伤处涂上烫伤膏或万花油。
4、吸入有毒气体:立即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 并请医生 处理。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 一、药品的取用原则 • 1、取用药品的“三” 不原则:不摸不尝不猛闻
•2、注意节约药品:
•⑴严格按实验规定用量;
•⑵未指明用量取最少量:液体1mL-2mL;固体 盖满试管底部。
2.倾倒液体时,瓶口为什么要紧挨着试管口?应 该快速倒还是缓慢地倒?
3.拿细口瓶倒液体时,为什么标签要朝向手心?
a
3、利用右图装置,怎样操
b
作可比较呼出气体与空气中
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低?
澄清石灰水
先从b端吸气一段时间,看到澄清石灰水无明显 变化;再从a端吹气同样长时间,看到澄清石灰 水明显变浑浊。证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 比空气中高。
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化学实验室规则
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something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学习目标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及区别。
2.能对一些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进行判断。
笔记:
第1单元 初中化学—走进化学世界
稀释浓硫酸
搅拌,加快热量散失,防止局部过热引起酸液飞溅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广东专用版中考宝典·化学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4.常见错误操作及其引发的后果
操作名称
错误操作及其引发的后果
量筒读数
仰视:读数偏低,实际量取液体__偏__多__;俯视:读数 偏高,实际量取液体_偏__少___
pH试纸用水润湿后:酸性溶液测定结果__偏__大__,碱
5.化学实验过程中要规范操作,注意实验安全。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D) A.用嘴吹灭酒精灯的火焰
B.加热后的试管立即用水冲洗
C.实验药液溅进眼睛立即用纸巾擦拭
D.洒在实验台上的酒精失火立即用湿布盖灭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广东专用版中考宝典·化学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6.托盘天平调零后,在左盘衬纸上放置氧化铜粉末,右盘衬纸上放置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广东专用版中考宝典·化学
操作名称
取用固体(未说明用量, 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取少量液体(未说明用 量,取1~2mL)
装置
操作名称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装置
倾倒液体
酒精灯的使用
加热固体Βιβλιοθήκη 加热液体上一页返回导航
下一页
广东专用版中考宝典·化学
操作名称
装置
过滤
操作名称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装置
稀释浓硫酸
蒸发
测定溶液的pH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广东专用版中考宝典·化学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注意:过滤后滤液仍浑浊的可能原因:①滤纸破损;②过滤时漏斗内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考点梳理-九年级上册化学人教版
教材考点梳理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考点内容年份题型题号分
值
考查方式
1、物质的变化2016 选择题 1 2 结合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考查物质的变化
2015 选择题 1 2 判断生产、生活中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一个选项填空题13(2)1 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氮气,属于何种变化2014 选择题 1 2 以各市特色产业的生产过程为载体,考查物质的变化
2、仪器的识别与选用2016 填空题12(1)1 考查对长颈漏斗的认识2015 填空题12(1)1 考查对锥形瓶的认识2014 填空题13(1)1 考查对长颈漏斗的认识
3、实验基本操作2016 选择题 6 2 考查蒸发、加热液体、测溶液的PH、倾倒液体操作的正
确性
2015 选择题7 2 考察验证氢气的可燃性、闻气体气味、移蒸发皿、稀释
浓硫酸的正确操作
2014 选择题 4 2 考查过滤、加热液体、除去CO中的水蒸气、量取液体
等的正确操作
填空题13(1)1 考查装置气密性检查的方法
本单元主要考查物质的变化、仪器的识别与选用和实验基本操作等知识。
命题点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2016安徽)
2、(2015安徽)。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初中化学-人教版)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等科学家的研究,得出了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重要结论,创立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3.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使化学的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4.绿色化学的提出,使更多的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梳理】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如:汽油挥发、铁水铸成锅、蜡烛受热熔化。
2.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如:木材燃烧、铁的生锈等。
3.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还伴随有能量变化,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4.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本质区别:变化中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
联系: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1.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可燃性、毒性、助燃性、氧化性、稳定性、金属的活泼性等属于化学性质。
2.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通常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属于物理性质。
3.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性质。
4.变化与性质的区分:性质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而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
性质的描述中往往有“能、会、易、难”等字眼。
【典型例题】1.下列有关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蜡烛受热熔化和蜡烛燃烧都是物理变化B.水加热变成水蒸气和电解水都是物理变化C.葡萄光合作用和葡萄酿酒都是化学变化D.工业上制取氧气和实验室制取氧气都是化学变化2.判断铁在氧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A.剧烈燃烧,火星四射B.反应后放出大量的热C.生成了黑色固体D.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了3.下列语句中,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①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②大漠孤姻直,长河落日圆;③千里冰封,万里雪飘;④伐菥烧炭南山中;⑤胡粉投火中,色坏还为铅;⑥白玉为床金作马A.①②④⑤B.①②④⑥C.②④⑤D.②③④4.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手术麻醉时用液氮作冷冻剂B.稀有气体制作电光源C.利用活性炭来净化水D.急救病人时用氧气供人呼吸5.下列变化及性质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属于化学变化的是,属于物理性质的是,属于化学性质的是(填序号)。
初中化学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第 1 节 认识化学
α
本节重点
1、了解化学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作用。 2、认识学习、研究化学的意义。 3、通过生活实例记法学习兴趣。
π 本节内容
一、化学帮助我们认识物质 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物质。例如:我们每天都要喝的水、呼吸的空气,
乘坐的汽车,吃的各种食品,这些都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的。但是,这些物质的构成是怎样的?它们 又有怎样的性质?我们要怎样利用这些性质?这些就都需要化学知识的支持。
实验过程
取少量碳酸氢铵粉末放到蒸发皿中,将蒸发皿放在酒精灯上,点燃酒精灯加热
实验现象
固体粉末逐渐减少,闻到一股刺激性气味
文字表达式
碳酸氢铵 加热氨气 二氧化碳 水
实验结论
碳酸氢铵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氨气、水
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发现,碳酸氢铵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会迅速分解,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此外还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根据碳酸氢铵的这一性质,我们在日常保存时就需要将其密封保存在阴凉处。 二、化学知道我们合理利用资源
以地球上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农产品为原料,应用化学原理产生新的物质,能够帮助人们更合理、更充 分、更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为满足人们在衣食住行各方面的需求发挥巨大的作用。
空气中的氮气( N2 )很稳定,在常温下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因此,常在食品包装中充入足量的氮气
来延长视频的保存期限。此外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以氮气和氢气( H2 )为原料制作氨气( NH3 ),而氨
第 2 节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α 本节重点
1、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2、结合生活实例,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蹦判断。 3、理解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概念并作出区分。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知识点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一、绪言: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得出的结论: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
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会破裂,而原子不会破裂,但可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3: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二、课题1:1:胆矾:硫酸铜晶体(CuSO4·5H2O)是蓝色的,其溶液也是蓝色的。
向其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NaOH)溶液会的蓝色沉淀产生。
(P6实验1—3)2:石灰石(或大理石)的主要成份都是碳酸钙(CaCO3)。
加入稀盐酸(HCl)会有能澄清石灰水[Ca(OH)2溶液]变浑浊的气体产生。
(P6实验1—4)3:物理性质一般包括:顔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
三、课题2:(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点燃蜡烛前:观察蜡烛的物理性质;其中石蜡的密度比水小。
2:燃着时:①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②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附上一层水雾;证明有水生成。
③用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石灰水会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3:熄灭后:点燃生成的白烟,蜡烛重新燃烧起来。
因为这白烟是石蜡蒸汽凝结成石蜡小颗粒。
(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1:用澄清石灰水区别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现象:呼出的气体能使石灰水变浑浊,而空气则不会;结论:吸入的空气比呼出的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少。
2:用燃着的木条伸入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现象:其中呼出的气体使木条熄灭了而在空气中燃烧不变;结论:吸入的空气比呼出的气体中的氧气含量多。
3:对着玻璃片呼气。
现象:玻璃片出现一层水雾。
结论:吸入的空气比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汽含量少。
四课题3:(一)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1:三不: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能直接闻药品气味;不尝药品的味道。
《走进化学世界》ppt课件
(2)关注物质的变化
如物质受热时是否熔化,燃烧时有没有“一光二热三生成”
(3)关注物质的变化的过程及其现象
对物质在变化前、变化中和变化后的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并进行比较分析和记录
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三、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8.4ml、 55.3ml
有10ml、50ml、100ml三种规格的量筒,如果 要量取8ml的水,选择哪种量筒较好?
某同学量8ml的水时,读数时仰视,则该同学实 际量取的水是大于8ml还是小于8ml ?
二、给物质 加热
观察下图,想一想使用酒精灯应注意什么事项?
1、酒精灯的 使用方法
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
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仅是形态的变化。
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化学反应)。 特征:①有其他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变化、放出气体、
生成沉淀 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变化中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 联系: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1
A、蒸发
()
B、变形
C、水变成冰
0
2、判断镁带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
2
A、产生耀眼的白光
D、物质燃烧 B、放出大量的热
C、生成白色固体
D、镁带消失
(二)物质的 性质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 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等。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精品同步课件 新人教版
四、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实验目的 证明呼出气体比吸 入气体含的 CO 2 多 证明呼出气体比吸 入气体含氧气少 证明呼出的气体比 吸入的气体中含的 水蒸气多 实验方法与现象 向 1 瓶空气和 1 瓶呼出气体中各滴加澄清石灰水, 发现呼出气体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 发 现盛空气的瓶中木条继续燃烧, 呼出气体的瓶中 木条熄灭 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 向其中一块呼气, 另一块放 在空气中作对比。发现呼气后的玻璃片上有水雾 产生, 另一块无明显现象
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比较 定义 举例 物 理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 汽油挥发、铁水铸 变 的变化 成锅等 化 化 学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 木条燃烧、铁生锈 变 化 等 化
判断方法(区别)
在变化中是否有新物 质生成
2.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 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蜡烛能燃烧、铁能 生锈等。
三、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 点燃前, 观察蜡烛的物理性质 切一小块石蜡放入水中, 发现石蜡漂在水上, 说明石蜡密度比水小, 且难 溶于水。 2. 燃烧中, 观察火焰
( 1) 蜡烛的火焰分为三层: 分别为外焰、内焰和焰心。 ( 2) 探究各层火焰温度的高低 图 A 中火柴梗与外焰接触的部位最先碳化。说明蜡烛外焰温度最高。 ( 3) 探究生成物 ①图 B 中若为干燥烧杯, 会发现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 证明蜡烛燃烧生 成了水; ②图 B 中, 若为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会发现澄清的石灰 水变浑浊, 证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 4) 熄灭后观察现象 图 C 中, 发现白烟重新燃烧起来。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1 探究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如汽油挥发、铁水铸成锅、蜡烛受热熔化等都属于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达到变化叫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如木柴燃烧、铁的生锈等都属于化学变化。
【例题】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1.下列关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B.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不会同时发生D.不加热就能发生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时化学变化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榨取果汁B.粉碎废纸)C.燃放烟花D.切碎玻璃【练习】1.下列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变化,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天热吃雪糕是,发现雪糕慢慢融化B.把木炭放入冰箱中,冰箱异味消失C.洗净的铁锅常会出现锈渍D.在晾干的咸菜表面出现食盐晶体'2.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火箭点火B.用食醋除去暖水瓶中的水垢C.融雪剂NaCl使冰雪熔化D.风筝会开幕式燃放烟花知识点2 药品的取用(一)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
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
砝码放回砝码盒。
(二)夹持器--铁夹、试管夹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1/3处。
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用手拿住(三)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整理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整理一、化学研究对象:1.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 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的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3. 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三、物质的两种性质五、对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氧气的量减少,二氧化碳和水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1.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出现的浑浊多,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
2.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高。
3.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的水雾比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的水雾多,证明呼出气体中水的含量比空气中水的含量高。
此实验也可用于植物微生物的呼吸。
光合作用是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科学实验研究的一般步骤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反思交流等。
(二)闻一瓶未知气体的正确操作:用手轻轻在瓶口煽动,让少量气体飘入鼻孔。
(三)药品的取用规则1. 安全原则“三不”: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能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 节约原则: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
若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液体一般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3. 处理原则“三不一要”: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4. 护眼原则:实验时,要注意保护眼睛,如果试剂进入眼内,要立刻用大量水冲洗,并不断眨眼睛,必要时要看医生。
九年级化学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总结 人教新课标版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
初中九年级(初三)化学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讲解1.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 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会破裂,而原子不会破裂,但可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3. 组成物质的元素只有100多种,而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3000万种。
4. 化学学习的特点:①关注物质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以及物质是否有可燃性、燃烧产物能否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等等。
②关注物质的变化,如物质燃烧时是否发光、放热,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等。
③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即要对物质在变化前、变化中和变化后的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并进行比较和分析,以得出可靠的结论。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知识提要一、药品的取用使用化学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实验室用剩的药品做到“三不: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
1. 固体药品的取用小颗粒或粉末状药品应用药匙或纸槽。
“一斜二送三直立”块状或密度大的金属颗粒可用镊子夹取。
“一横二放三慢竖”2. 液体药品取用(1)少量液体可用胶头滴管取用,向指定仪器中滴入时,应在仪器的正上方垂直滴入。
注意:胶头滴管不能倒放、乱放、平放,应放在指定位置不要伸入容器内,一般要做到悬空垂直四不要。
(2)从细口瓶倒取试液时,应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倒液体时,瓶上的标签应向着手心,以防止瓶口残留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同时使瓶口紧靠在试管口或仪器口。
3. 取用一定量的药品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一般用量筒。
使用时,应使量筒放平稳,倒入液体到接近要求的刻度,再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入量筒至刻度线,读数时使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俯视、仰视都会有误差。
二、物质的加热1. 热源——加热工具:最常用酒精灯,有时需要喷灯进行高温加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第一课时)
实验中学黄永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常用仪器的名称、使用范围。
(2)认识药品放置的规范化
2.过程与方法
(1)实验操作时能做到“眼到、心到、手到”,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2)通过演示,促使学生掌握规范的操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药品的取用的基本操作训练,以及对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遵守实验室规则和安全教育
【教学方法】实验演示、分析归纳、补充讲解、练习提高
【教具】锌粒、食盐、碳酸钠粉末、稀盐酸,药匙、镊子、胶头滴管、试管架等仪器(纸槽)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在我们走进化学实验室之前该注意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开始学习一些化学实验的基操作。
[板书]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药品取用规则
三、合作探究,点拨升华
1、小组成员依次说出实验桌上的仪器名称和用途,并相互补充。
3、托盘天平的使用
(1)小组合作用托盘天平称量10.5g的食盐。
(2)跟踪训练:若某同学称量10.5g的食盐时,把称量物和砝码位置放颠倒了,且游码读数为0.5g,他称量食盐的实际质量是 g.
(3)我会归纳:若称量物和砝码位置放颠倒,称量物的实际质量=砝码读数游码读数(填“+”或“-”)。
4、连接仪器装置:各小组成员练习把玻璃管、胶皮管、带孔橡皮塞、试管连接成一套装置。
四、知识梳理,归纳整合
(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2.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块状药品可用手直接拿取
B.闻气体气味的方法是把鼻孔凑到容器口
C.药品的味道可用嘴品尝
D.用天平称量时,称量物放左盘,砝码放右盘
3.下列仪器中可以用来溶解固体、配制溶液、加热大量液体的是()
A、集气瓶 B.量筒 C.试管 D.烧杯
4.做完实验后,对于用过的废液,你认为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A.拿出实验室 B.放回原试剂瓶
C.倒入废液缸 D.放入指定的容器中
5.为保证某些玻璃仪器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常把玻璃的接触面处磨毛(也称磨砂),下列仪器经过磨毛处理的是()
A. B. C. D.
6.某同学要用托盘天平称量3.5g药品,在称量中发现指针向左偏转,应进行的操作是()
A.减少药品 B.向右盘中加砝码C.移动游码 D.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7.有一瓶工业酒精和一瓶食盐水,区分它们最简单的方法是()
A.尝味道 B.闻气味 C.取少量点燃 D.观察颜色
8.在化学实验中,我们经常需要取用一定量的药品。
若需取用48ml蒸馏水,下列最适合的仪器是()
A.100ml的量筒 B.托盘天平 C.50ml量筒 D.50ml烧杯
9.某学生使用托盘天平称食盐时,错误地把食盐放在右托盘里,把砝码放在左托盘里,称得食盐的质量为15.5g(1g以下只能用游码),如果按正确的放法,食盐的质量是()
A.15.5g B.14.5g C.15.0g D.14.0g
10.下列有关试剂取用的操作不正确的是()
A.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试剂
B.用镊子夹取块状固体
C.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取用固体时只须盖满试管底部
D.试验中用剩的药品一定要放回原试剂瓶
11.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和药品,当天平达到平衡时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
(1)若托盘天平的右盘上有40g砝码,则所称量的烧杯和药品的质量
12.现有如下仪器:
①量筒②玻璃棒③药匙④托盘天平⑤试管⑥胶头滴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