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的形态、结构分析

合集下载

乙型肝炎病毒PPT幻灯片课件

乙型肝炎病毒PPT幻灯片课件
12
(1)表面抗原(HBsAg)
1)存在于三型颗粒中;
2)是HBV感染的主要标志;
3)可刺激产生:抗-HBs—保护性抗体 和细胞免疫应答
制备疫苗
4)分亚型
抗原表位:a, d/y, w/r;
亚型:adr(汉)、adw(少数民族)、ayr、ayw;
5)抗-HBs:有免疫力;
13
PreS1Ag、PreS2Ag
DND多聚酶等
6
(2)小球形颗粒
小球形颗粒:直径:22nm,中空颗 粒。为过剩的表面抗原,无DNA。
(3)管形颗粒
管形颗粒:由小球形颗粒聚集而成。
7
2.HBV基因结构与功能1)HBV基因结构:
不完全双链环状DNA 长链(负股):3200核苷酸
短链(正链):50~100% 粘性末端:5′-250个核苷
4
(1)大球形颗粒(Dane颗粒)
大球形颗粒:有感染性的完整的病毒颗粒。 直径:42nm 外层=包膜:脂质双层+HBsAg、
PreS1Ag、 PreS2Ag
主蛋白:HBsAg(226) 中蛋白:HBsAg-PreS2Ag(281) 大蛋白:HBsAg-PreS2Ag-PreS1Ag(400)
5
内层=衣壳:20面体、27nm 衣壳蛋白:HBcAg+ HBeAg 核心:不完全双链环状DNA、
1)具有吸附表位;
2)与病毒的复制有关---病毒复制指标;
3)可刺激产生:抗- PreS1
抗- PreS2:
阻断结合
见与急性肝炎恢复期的早期,
提示HBV正在或已经清除;
4)抗-PreS1:较长
抗-PreS2:急性期血清,持续时间仅2~3个月;
14

乙型肝炎病毒PPT幻灯片课件

乙型肝炎病毒PPT幻灯片课件

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区,约60﹪的人群感染过HBV,10﹪的人群为携带
者,多达1.2 亿。现有乙型肝炎患者约为1200 万,年发病率为158/10 万。
2
乙肝病毒的结构形态
简介
致病性
检测 技术
诊断与 防治
1907年,Dane在“澳抗”阳性者血清标本的 电子显微镜观察中,发现了完整的血清型肝炎病 毒体,即Dane颗粒,亦称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B virus,HBV)。
治疗 14
简介
致病性 检测 技术
HBxAg
HBxAg为反式激活蛋白,能广泛激活病毒 和细胞的启动子,促进病毒复制或细胞癌基 因的表达,故HBxAg可作为致癌蛋白,与原 发性肝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临床上不作为 HBV感染的血清学指标。
诊断与 防治
治疗 15
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
简介
致病性
检测 技术
诊断与 防治
治疗 4
乙肝病毒的结构形态
简介
致病性
检测 技术
诊断与 防治
治疗 5
乙肝病毒的感染特性
简介
致病性
检测 技术
诊断与 防治
亚病毒颗粒不包含病毒基因组和衣壳蛋 白,主要由病毒的包膜蛋白以及宿主细胞来 源的脂质成分组成。在HBV感染病人的血清 中,HBsAg亚病毒颗粒的含量远远超过Dane颗 粒,血清浓度能达到1012/mL,是Dane颗粒的 10 000到1 000 000倍。甚至在检测不到病 毒DNA的情况下,HBsAg仍能持续大量存在。 这种独特的现象是乙肝病毒所特有的,迄今 尚未在其他病毒中发现。
治疗 13
简介
致病性
检测 技术
诊断与 防治
HBeAg

hbv病毒解析

hbv病毒解析

传播途径
1)经血、血制品和血污染的器械传播
2)性接触传播 3)母婴传播 乙肝不是消化道传染病。 日常工作和生活接触,只要无 血液暴露,不会被传染。
乙肝症状
• 1、肝脏轻度肿大,可触及质地较软或中等硬度的肝脏,或有压 痛、叩击痛。有些病例可无任何体征。 • 2、有些病例可出现肝病面容,表现为面色黯黑、黄褐无华、粗 糙、唇色暗紫等;还可引起颜面毛细血管扩张,蜘蛛痣及肝掌, 有些病人可有脾肿大。 • 3、巩膜或皮肤黄染,比消化道症状出现晚。 根据乙肝的临床 表现和体征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常分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急性乙 肝,慢性乙肝,重型乙肝四种类型。 除乙肝病毒携带者外,其 他各型乙肝均有轻重不同的症状和体征,归纳起来,包括以下几 个方面。 全身症状:乙肝患者常感到体力透支,容易疲惫,其 原因可能是肝功受损,进食量有所减少,食物消化嘲收障碍,营 养物质摄入不足。另一方面是由于炎症,消耗增加,已摄入的物 质因肝功受损,无法充分代谢,满足机体的需要。第三个方面可 能是乙肝引起的精神和心理上的压力。




包膜 核衣壳 刺 突
病毒衣壳
• 成分:蛋白质 – 由壳粒组成。壳粒是衣壳的形态学亚单位,多 肽分子是衣壳的化学亚单位
• 功能
– 保护病毒核酸
– 参与感染过程
– 具有抗原性
1. HBV形态结构
大球形颗粒( Dane颗粒) 小球形颗粒 管形颗粒
大球形颗粒形态 (完整的病毒,具有传染性) HBsAg
• HBV基因组全部是蛋白编码区,并且重复利用;
• 基因组有4个编码区 → 转录 4 种mRNA分别为3.5 kb、2.4 kb、2.1 kb、0.8 kb → 翻译、加工出多种病毒蛋白和多肽; • 4 种mRNA都有poly A尾。

乙肝病毒

乙肝病毒
2、表现:重症肝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
3、微生物学检查:乙肝五项
乙肝五项
1. 表面抗原:HBsAg 2. 表面抗体:抗-HBs 3. 核心抗体:抗-HBc 4. e 抗 原:HBeAg 5. e 抗图
HBcAg
致病性与免疫性
1、引起乙型肝炎,病人、无症状带毒者为主要传 染源。在疾病的潜伏期、急性期和慢性活动期, 血液均具有传染性。传播方式:主要通过血源 (输血或注射)传;其次血透析、手术、医疗器 械、公用剃刀、牙刷、性接触等方式也可引起感 染; HBsAg阳性的母亲能通过胎盘、产道、哺 乳垂直感染婴儿。
乙型肝炎病毒
1、形态结构(感染者血清中HAV的三种形态)
大球形颗粒(Dane 颗粒):完整的病毒颗粒 小球形颗粒 管形颗粒
2、抗原成分
表面抗原(HBsAg): 该抗原与HBV入侵肝细胞有关, 是HAV感染的标志
之一。刺激机体产生抗-HBs抗体。
核心抗原(HBcAg):不易在血中检出,抗-HBc为非保护性抗体。 e 抗原 (HBeAg):可作为HBV复制,血液具有传染性的指标。 前S抗原 (PreS):存在于外衣壳中,是血液具有传染性的标志。

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
HBV基因组较小,仅含约3200个核苷酸(图29-4)。负链DNA含有4个开放读框(ORF),分别称为S、C、P和X区。S区中有S基因、前S1和前S2基因,分别编码HBV的外衣壳蛋白(HBsAg,PreS1与PreS2抗原)。C区中有C基因及前C基因,分别编码HBcAg及HBeAg。P区最长,编码DNA多聚酶等。X区编码的蛋白称为HBxAg,可反式激活细胞内的某些癌基因及病毒基因,与肝癌的发生与发展有关。正、负链的粘性末端两侧分别有11个核苷酸组成的重复序列(directrepeat,DR),称为DR1和DR2。DR1起始于nt1824,其序列为5'-TTCACCTCTGC;隔开223个核苷酸后为DR2,起始于nt1590,5'-TTCACCTCTGC。DR区是病毒DNA成环复制的关键序列。
2.母–婴传播主要是围产期感染,即分娩经产道时,通过婴儿的微小伤口受母体的病毒感染。哺乳也是传播HBV的途径。有些婴儿在母体子宫内已被感染,表现为出生时已呈HBsAg阳性。
致病性与免疫机制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呈多样性,可由无症状带病毒至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症肝炎等。病毒不仅存在于肝内,也存在于脾脏和血细胞等。病毒在体内的增殖,除对肝细胞有直接损害作用外,还可引起机体产生免疫病理损害。
2.核心抗原(HBcAg)存在于Dane颗粒核心结构的表面,为内衣壳成分,其外被HBsAg所覆盖,故不易在血循环中检出。HBcAg的抗原性强,能剌激机体产生抗-HBc。抗-HBcIgG在血中持续时间较长,为非保护性抗体;抗-HBcIgM的存在常提示HBV处于复制状态。HBcAg可在感染的肝细胞表面存在,能被杀伤性T细胞识别,在清除HBV感染细胞中有重要作用。
3.e抗原(HBeAg)是由PreC及C基因编码,整体转录及转译后成为e抗原(如仅由C基因转录、转译则为HBcAg)。HBeAg为可溶性蛋白质,游离存在于血中,其消长与病毒体及DNA多聚酶的消长基本一致,故可作为HBV复制及具有强感染性的一个指标。HBeAg可刺激机体产生抗-Hbe,抗-Hbe能与受染肝细胞表面的HBeAg结合,通过补体介导破坏受染的肝细胞,故对HBV感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抗-Hbe的出现是预后良好的征象。近年发现存在HBV的PreC区突变株,在PreC区出现终止密码子,使PreC基因不能与C基因共同转译出HBeAg,故受染细胞常不能被抗-Hbe及相应的细胞免疫所识别而清除,从而使变异株在抗-Hbe阳性的情况下仍大量增殖。因此,对抗-Hbe阳性的患者也应注意检测其血中的病毒DNA,以全面了解病情判断预后。

HBV综述

HBV综述

乙型肝炎病毒(HBV)摘要: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是指引起人类急、慢性乙型肝炎的DNA 病毒,也称丹氏颗粒,简称HBV。

乙型肝炎是一种传染性疾病,不是遗传病。

, 我国是HBV感染的高流行区,我国的乙肝病毒感染率约60%-70%,HBV慢性感染的人群罹患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相对危险性至少增加100倍,并最终导致死亡,给人们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和损害。

鉴于此,世界上许多生物医学家早已把他们的研究目标集中到了乙肝病毒,以期弄清楚该病毒的基本结构,致病机理、免疫原性、免疫逃避和生化分子遗传规律等方面的问题。

而近来在这些研究中,对乙肝核心抗原(HBcAg)结构、功能及免疫逃避机制的研究又成了引人注目的焦点。

本文对于HBV的介绍是基于一个宏观的角度,系统的介绍了乙型肝炎病毒结构、基因结构、致病机理、生活史、传染途径以及乙肝的治疗现状。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HBV);原发性肝癌(HCC);乙肝核心抗原(HBcAG)1、简介:嗜肝DNA病毒科(Hepadnaviridae)有2个属:正嗜肝DNA病毒属和禽嗜肝DNA病毒属。

正嗜肝DNA病毒属代表种为人乙型肝炎病毒(HBV),其他已确定的成员还有土拨鼠肝炎病毒(WHV)、地松鼠肝炎病毒(GSHV)和树松鼠肝炎病毒(TSHV);禽嗜肝DNA病毒属的代表种为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同时包括苍鹭乙型肝炎病毒(HHBV)。

HBV 与WHV、GSHV、DHBV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70%、55%、40%[2]。

嗜肝DNA病毒科病毒间具有相似的病毒粒子结构和嗜肝特性以及明确的种属特异性[10-13]。

该科病毒与其他已知病毒科病毒的主要不同点,包括具有部分单链的双链DNA基因组、过量颗粒性囊膜抗原分泌到宿主血液中以及由反转录酶参与形成病毒粒子的独特复制机理等方面[14]。

1970年Dane等在电镜下鉴定了Dane颗粒,即HBV(the Hepatitis B Virus )颗粒。

HBV分子生物学

HBV分子生物学

HBV基因型的临床意义
• • • • HBV标志物清除 病毒致病性 乙型肝炎的病程及转归 药物敏感性
与血清型相比,基因型有更重要的意义
HBV基因型和HBeAg的清除的关系
• 与B基因型相比,C基因型有更高的HBeAg阳性 率,分别为16%与53%。 • B基因型的自发性清除HBeAg要比C基因型早1 0年,并且在 HBeAg清除后,肝脏生物化学指标 持续正常。
小球形颗粒 管形颗粒
HBV的结构(立体图)
HBV结构(平面图)
乙肝病毒的结构
HBV virions (Dane particles)
20-nm HBsAg particles
Structure of HBsAgAssociated Particles (Phosphotungstic Acid–Negative Stain).
HBV分子生物学
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B VIRUS)
形态结构:乙肝患者血清中发现3种相关颗粒 ¤小球形颗粒:HBsAg 不含核酸 ¤管形颗粒:小球形颗粒串连成 (这两种颗粒均 由与病毒外壳相同的脂蛋白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组成,不含核酸,故没有传染性。) ¤大球形颗粒:为完整的病毒颗粒, 具传染性(DANE颗粒):DNA、 逆转录酶
我国HBV基因型分布存在明显地域性差异
• 在我国慢性HBV感染者中,HBV C和B 基因型为主要流行株。 • 北方地区以C基因型为优势株.
• 南方地区则B基因型较为多见.
• 我国A、B、C、D 4个基因型都存在 • 北方城市以基因C型流行为主,由北方至 南方,基因B型感染率逐渐增高 • 少数民族地区基因A、D型有较高的感染 率,西藏则以D型为主。
组装
释放

乙肝病毒介绍

乙肝病毒介绍
加强血液和体液的消毒和隔离,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
保护易感人群
对易感人群进行乙肝疫苗接种,提高人群的免疫力。
疫苗接种和社会预防
疫苗接种
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包括新生儿接种和成人接 种。
社会预防
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乙肝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THANKS
03
乙肝病毒的传播方式和途径
血液传播
1 2
输血及血制品传播
不洁的输血或使用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血制品 ,可导致乙肝病毒的传播。
注射、针刺传播
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针头等医疗器械 ,可能传播乙肝病毒。
其他血液传播途径
3
如口腔科操作、纹身等,也可能导致乙肝病毒 的传播。
性传播和母婴传播
性传播
与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发生无防护性接触,易感染乙肝病毒 。
抗病毒治疗
主要使用核苷类似物和干扰素,需长期治疗以抑 制病毒复制。
免疫调节治疗
通过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应答 水平,促进病毒清除。
对症治疗
针对患者的不同症状进行相应的对症治疗,如保 肝护肝、缓解疼痛等。
预防原则和措施
控制传染源
对患者和携带者进行积极治疗和管理,减少病毒传播。
切断传播途径
乙肝病毒介绍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乙肝病毒概述 • 乙肝病毒的特征和结构 • 乙肝病毒的传播方式和途径 • 乙肝病毒感染的诊断和检测 • 乙肝病毒感染的治疗和预防
01
乙肝病毒概述
定义和分类
定义
乙肝病毒(HBV)是一种嗜肝DNA病毒,可引起毒属于黄病毒科,正痘病毒属,它有包膜,其形态为 直径约42nm的球形颗粒。

乙型肝炎病毒—搜狗百科

乙型肝炎病毒—搜狗百科

乙型肝炎病毒—搜狗百科乙肝病毒之所以鼎鼎大名,与它的特殊性很有关系。

现在我们就把它展示给大家乙型肝炎病毒结构图,让大家知道它的真面目。

乙型肝炎病毒简称乙肝病毒(HBV),是目前已知的感染人的最小DNA病毒之一,直径只有头发丝的四万分之一,而它也是最难治愈的病毒之一。

HBV的复制有几个主要特点:1. HBV虽然是一个双链DNA病毒,但和身为RNA病毒的艾滋病毒(HIV)一样,其复制存在着逆转录的过程,使得病毒基因组可以被整合到机体中,一方面使得机体难以将病毒彻底清除,另一方面成为潜在致癌的隐患;2. HBV在进入肝细胞后可以转化成cccDNA,并长期潜伏在细胞核中,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即使抗病毒治疗也难以彻底清除;而一旦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或化疗、放疗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cccDNA则会跳出来作恶,转入活跃的复制状态,使得HBV感染长期持续性存在。

因此,HBV在目前医疗水平上,是一个可以控制但不能彻底清除的病毒。

(1)乙肝病毒(HBv)具有顽强的抵抗力:它对热、对低温、对干燥、对紫外线、对一般浓度的化学消毒剂,都能够耐受;在零下20度也冻不死它,能活20年!在30—37度可存活6个月,在超过37度时可活7天,在55度时可活6小时。

大家平日里常用的消毒剂,如酒精、来苏儿、碘酒等对它根本不起作用,不能杀死它们,所以家里有了乙肝病人就不要用这些消毒剂来消毒,但是HBv怕高热,如加热到100度,只要10分钟就可使其失去传染性。

HBv对0.5%过氧乙酸非常敏感,这是一种强氧化剂.可以杀死它们。

3%漂白粉、0.2%新洁尔灭也可用来杀灭HBV。

(2)HBV有明显的嗜肝性:HBv也叫嗜肝病毒.是因为它侵人人体后就要专门进攻肝脏,钻入肝细胞,在那儿定居并繁衍后代。

据研究,这是因为在肝细胞表面有一种HBv的“受体”,接受HBv。

大量HBv 集中在肝细胞内,不断地繁殖、复制,成熟的HBv被释放出肝细胞,又侵入别的健康的肝细胞,这样不断复制、不断侵袭,最终诱发了肝细胞的免疫损伤。

乙型肝炎病毒性状

乙型肝炎病毒性状

乙型肝炎病毒性状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DNA病毒,被认为是人类病毒学中最复杂的一种病毒。

HBV是经血液、体液和母婴传播,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病毒性肝炎病原体之一。

在全球范围内,有超过2亿人受到了HBV感染。

它可以引起轻度到严重的急性和慢性肝炎,甚至可以导致肝硬化和肝癌。

在此文档中,我们将讨论HBV的一些基本性状。

1. 乙肝病毒的形态与结构HBV的直径为42纳米,由外到内分别包括表面蛋白、核壳蛋白、病毒RNA、DNA聚合酶等四种主要组成成分,形态呈球形。

表面蛋白通常被称为HBsAg,核壳蛋白则被称为HBcAg。

2. 乙肝病毒的基因组HBV的基因组是一条长度为3200余个碱基对的圆形DNA分子,其中包含4个超大的重叠开放阅读框(ORFs)。

这些ORFs 编码表面蛋白、核壳蛋白、病毒的DNA聚合酶,以及一些与宿主交互的蛋白。

3. 乙肝病毒的感染过程HBV主要通过针头传播、母婴传播、血液和体液传播等途径传播。

感染HBV的人类常为HBV携带者或有HBV感染史的人,尤其在乙肝高流行区或医疗场所容易感染。

HBV经过血液循环进入肝脏,其中表面蛋白有能力与肝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从而进入细胞内。

被包裹在病毒内的DNA 聚合酶和HBV DNA在肝脏细胞内复制,从而形成大量的HBV DNA。

复制过程中,肝脏细胞会对HBV产生炎性反应,并有可能将部分病毒释放到血液中。

这个过程可能会持续数月到数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4. 乙肝病毒的诊断和治疗目前诊断HBV感染的主要方法包括HBV表面抗原(HBsAg)、抗体和核心抗原的检测。

在诊断早期或慢性感染时,这些检测都是非常关键的。

检测结果应该由临床医生做出确诊,以帮助制定治疗方案。

目前治疗HBV的主要方法包括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剂和对症治疗,其中以抗病毒治疗为主。

临床上常用的药物包括阿德福韦、恩替卡韦等。

在治疗过程中,应该遵循医嘱,认真治疗。

总结:尽管我们对HBV的性状有了基本的了解,但我们依然需要对这种病毒进行更多的研究。

hbv的核酸类型

hbv的核酸类型

hbv的核酸类型为双链环状DNA。

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是引起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的病原体,属嗜肝DNA病毒科,该科病毒包含正嗜肝DNA 病毒属和禽嗜肝DNA病毒属两个属,引起人体感染的是正嗜肝DNA 病毒属。

HBV感染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基因工程疫苗的生产和投入,乙肝疫苗的普及率逐年上升,感染率呈下降趋势。

1.形态和结构乙肝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可呈3种形态的颗粒结构:直径约42nm的大球形颗粒、直径约22nm的小球形颗粒以及管型颗粒。

大球形颗粒(Dane颗粒)为完整的病毒颗粒,由包膜和核衣壳组成,包膜含HBsAg、糖蛋白和细胞脂肪,核心颗粒内含核心蛋白(HBcAg)、环状双股HBV-DNA和HBV-DNA多聚酶,是病毒的完整形态,有感染性。

小球形颗粒以及管型颗粒均由与病毒包膜相同的脂蛋白组成,前者主要由HBsAg形成中空颗粒,不含DNA和DNA 多聚酶,不具传染性;后者是小球形颗粒串联聚合而成,成分与小球形颗粒相同。

2.病毒生活周期HBV通过低亲和力受体(如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等),黏附到肝细胞表面,再通过大包膜蛋白的preS1区与病毒受体结合介导细胞对病毒的内吞作用。

钠离子-牛磺胆酸供转运多肽(NTCP)是介导HBV进入细胞和建立感染的重要受体,在内吞体病毒包膜和吞体膜融合将衣壳释放入细胞质,衣壳被运送至核孔复合体内部的病毒基因组rcDNA释放入细胞核。

在细胞核内,rcDNA可能通过细胞的DNA复制机制转化成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

cccDNA有高度的稳定性,在细胞核内可以维持数月至数年,这是抗病毒治疗结束后病毒反弹的根本原因,因此清除cccDNA对根治乙型肝炎具有决定性意义。

病毒利用cccDNA转录出3.5kb,2.4kb,2.1kb及约0.8kb的mRNA,其中3.5kb为前基因组RNA(pgRNA),可反转录出基因组DNA并作为编码病毒核心蛋白和聚合酶蛋白的模板,HBsAg合成后在粗面内质网中多聚化,并转运至高尔基体前腔以包装核心颗粒,装配好的HBV颗粒与亚病毒颗粒转运至高尔基体进行HBsAg的糖基化修饰,最后以出芽方式将完整的病毒粒子分泌出宿主细胞而完成生活周期。

乙肝病毒

乙肝病毒

(五)、抵抗力
抵抗力强于HAV 对低温干燥紫外线耐受 不被70%乙醇灭活 100℃ 10分钟可灭活 高压灭菌、环氧乙烷、0.5%过氧乙酸、 3%漂白粉液可灭活之
2、致病性与免疫性
(一)传染源: 患者,无症状HBsAg携带者
10-7~10-6ml含HBV血
(二)传播途径: (1)、血液、血制品:少量即可;药物注射、 针刺、文身等 胎盘 (2)、母婴传播:
HBV感染或无症状携带者 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或无症 状携带者 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传染性 强,“大三阳”) 急性感染趋向恢复(“小三 阳”,传染性低) 既往感染恢复期 既往感染恢复期 既往感染
-
-
+
-
-
既往感染或接种过疫苗
预防及免疫
1.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严格筛查
和管理供血员;严格消毒医疗器械、 病人排泄物与血标本;隔离病人,推 广使用一次性注射器,防止医源性传 播。
•HBV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
1.HBV患者及携带者肝癌发生率比未感染人群高 217倍 2.肝癌患者HBV感染标志比自然人群高 3.HBV-DNA与肝癌细胞DNA分子杂交(+) 4.土拨鼠试验
o 出生即感染肝炎病毒——3年100%肝癌 o 未感染者——无一只发生
5.HBxAg与肝癌发生有关
免疫性
• HBsAg:感染后4-6周; HBV感染的指标 慢性感染时,持续存在 • HBsAb:感染后4-5月――感染恢复、传染性消失 保护性抗体 • HBcAb:在HBsAg出现后3-5周,无保护性 IgM――急性感染、慢性肝炎活动期 IgG――曾经感染过、持续多年 • HBeAb:在HBeAg消失时出现 复制减少或者终止,传染性减弱 慢性时若有突变,HBeAb阳性,HBV仍然可以 复制

平面图乙肝病毒颗粒的三种形态

平面图乙肝病毒颗粒的三种形态

化剂,另外一种是模板。
没有这两个原由,乙型肝
炎病毒就无法复制。
(一)催化剂
乙肝病毒复制的“催化剂”叫做乙肝 病毒DNA聚合酶(HBV DNA-P)。这种酶寄 居于乙肝病毒的内核,与乙肝病毒的核心 抗原(HBcAg)、e抗原(HBeAg)和病毒基因 (DNA)共同构成乙肝病毒的核心。它的作用 就是"催化"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按照必然 的模板复制出DNA链。没有这种聚合酶的 作用,乙肝病毒的复制就会停止。因此, 遏制乙肝病毒DNA聚合酶的药物,能够直 接遏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
乙肝症状
乙肝早期可无症状,或仅表现出流 感样症状,即人体感觉疲乏,没有精 神。 在疾病的晚期,可出现黄疸,厌 食,乏力,恶心,呕吐,右上腹通等 症状,严重者会出现腹水、肝衰竭等。
乙肝分为大三阳和小三阳。大三阳的e 抗原为阳性,e抗原为阳性说明乙肝病毒在 人体细胞内处于复制状态,也说明大三阳 者具有较强传染性。小三阳的e抗体为阴性, e抗体为阳性说明乙肝病毒在人体细胞内处 于静止状态即没有复制,也说明小三阳不
具有传染性或较弱的传染性。因此大三阳
和小三阳没有谁比谁严重之说。不要一听
大三阳带“大”字,就想当然的认为大三 阳比小三阳严重。
结构与形态
完整的HBV颗粒首先由Dane在乙型肝 炎病毒感染者的血清中发现,故称为Dane 颗粒。Dane颗粒呈球形,直径为42nm,具 有双层衣壳。HBV的表面抗原镶嵌于包膜 的脂质双层中,内部为一电子密度较大的 核心结构,呈20面体,直径约为27nm,其 表面即为病毒的内衣壳,内衣壳蛋白也具 有抗原性,为HBV的核心抗原(HbcAg)。 其在酶或去垢剂作用后,暴露出具有不同 抗原性的e抗原
双股DNA。我们把这种DNA称做共价闭合环状

乙肝病毒的结构

乙肝病毒的结构

乙肝病毒的结构
一、前言
1、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嗜肝病毒,只感染人类和少数其 他灵长类动物,可引起严重的肝脏疾病,包括急性和慢性肝炎、肝 硬化和肝细胞癌(HCC)。
2、(1)它有三种形态m)和管形颗粒(直径22nm)。
成熟且具有传染性的HBV颗粒也称为Dane颗粒,它由包膜和 核心两部分组成。
成熟且具有传染性的HBV颗粒也称为Dane颗粒,它由包膜和 核心两部分组成。外壳存在三种相关的病毒包膜糖蛋白,分别称为 大(L)、中 (M)和小 (S)HBsAg,也分别称为preS1、preS2和主要 S蛋白。核心部分有核心抗原(HBcAg)、e抗原(HBeAg)、环 状和部分双链DNA以及具有逆转录酶(RT)活性的DNA多聚酶。
包膜即表面抗原(HBsAg),核心部分有核心抗原 (HBcAg)、e抗原(HBeAg)、HBV-DNA以及DNA多聚酶。 其中e抗原属于非结构蛋白,合成后经内质网分泌至肝细胞外,参 与病毒的复制,而核心抗原和DNA常存在于肝细胞内。
(2)它有三种形态:大球形颗粒(直径42nm)、小球形颗粒 (直径22nm)和管形颗粒(直径22nm)。
乙肝病毒的基因组(HBV-DNA)是由两条螺旋的DNA 链围 成的一个环形结构。其中一条较长负链已经形成完整的环状;另一 条长度较短的正链,呈半环状。在感染肝细胞之后,这条半环状的 DNA链就会以负链为模板,在催化剂──HBV-DNA聚合酶的作用 下延长,最终形成完整的环状。这时的乙肝病毒基因组就形成了一 个完全环状的双股DNA。把这种DNA称做共价闭合环状DNA(即 cccDNA),可以把它看作是病毒复制的原始模板。模板形成后, 病毒基因会以其中的一条cccDNA为模板,利用肝细胞基因中的酶 和DNA 聚合酶的“催化”,一段基因又一段基因地复制,形成负 链和正链。最后再装配到一起形成新的HBV-DNA颗粒。

简述hbv的形态结构

简述hbv的形态结构

简述hbv的形态结构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致病的病毒,它引起了乙型肝炎这种常见且严重的肝病。

HBV的形态结构是由多个组成部分组合而成的。

首先是HBV的外包膜,它是由蛋白质构成的。

这个外包膜覆盖了病毒的表面,类似于一个保护层。

外包膜上有许多小突起,这些突起是由病毒表面的蛋白质所形成的。

这些突起是病毒与宿主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关键部分。

在外包膜下面,是一个核心颗粒,也被称为“核心颗粒”。

这个核心颗粒是由一个特殊的蛋白质壳和病毒的遗传物质(DNA)组成的。

核心颗粒的作用是保存病毒的遗传信息,并帮助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复制自身。

除了外包膜和核心颗粒,HBV还有一些其他的结构。

例如,HBV的表面抗原(HBsAg)是一种位于外包膜上的蛋白质,它是乙型肝炎疫苗的主要成分之一。

此外,HBV还含有一些酶和调节因子,它们帮助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生存和复制。

总结起来,HBV的形态结构是由外包膜、核心颗粒、表面抗原和其他辅助成分组成的。

这些结构共同作用,使得HBV能够进入宿主细胞、复制自身并引起乙型肝炎。

通过对HBV形态结构的深入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并为疫苗和药物的研发提供指导。

乙型肝炎病毒性状

乙型肝炎病毒性状

乙型肝炎病毒性状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是一种引起乙型肝炎的病原体。

该病毒性状具有以下特点:一、病毒结构1.病毒外壳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DNA病毒,其外壳包括四种主要蛋白,分别是HBsAg(乙肝表面抗原)、HBcAg(乙肝内核抗原)、HBeAg(乙肝e抗原)和HBxAg(乙肝X抗原)。

2.病毒核心HBV的核心部分主要由HBcAg组成,其主要功能是在寄主细胞内形成病毒颗粒,同时也参与了病毒基因组的复制与转录过程。

二、病毒生命历程HBV的感染是通过血液、精液、母婴传播、经蚊虫叮咬等途径进行传播。

感染后,病毒首先进入寄主肝脏细胞,并在细胞内自我复制,结果导致肝细胞发生变性、坏死和纤维化,引起严重的肝炎和肝硬化。

三、病毒抗原表达乙型肝炎病毒的两个主要抗原是HBsAg和HBcAg。

HBsAg 是病毒表面抗原,是乙肝病毒诱导的免疫反应的主要靶标。

HBcAg则是病毒内核抗原,主要在病毒复制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四、病毒的转录HBV的基因组由DNA组成,其主要转录产物为4种mRNA,分别编码了4种HBxAg。

这些mRNA也被称为“回路pg RNA”,因为它们是通过特殊的反转录机制合成的,以便将HBV DNA复制回正链DNA。

五、病毒的进化HBV是一种高变异的病毒,它的突变率比其他DNA病毒高得多。

因此,它的进化速度也非常快,有一种“四条臂”的DNA 分子有四个相同的臂,每个臂的底片都是不同的,这为其进化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

六、病毒和肝癌的关系吸入乙型肝炎病毒的人有很多人会发展为慢性肝炎,如果不及时治疗,这种情况可能演变成肝硬化和肝癌,肝癌是一种常见的癌症,全球有50%的肝癌患者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关。

因此,加强对HBV的预防和治疗对于社会健康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乙型肝炎病毒性状具有结构复杂、生命历程复杂、转录和进化速度快以及与肝癌密切相关等特点。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乙肝的防治工作,为人类的健康保驾护航。

乙肝病毒ppt

乙肝病毒ppt
(1)感染者年龄高峰:低发病区:20~40岁 高发病区:4~8岁
(2)男女感染率相近,但发病者男多于女
(3)感染时年龄越小,越易形成慢性肝炎、肝硬化 或慢性HBV携带状态
(4)感染后对相同HBsAg亚型的HBV再感染有持久 免疫力,但对不同亚型的保护力不完全
所致疾病
急性肝炎 爆发型肝炎 慢性肝炎
HBV的致病机制
传播方式
1、输血传播 2、性接触传播 3、垂直传播 4、口-口传播(唾液检测HBV-DNA)
医源性传播
输血或注射器、血透机、内窥镜等 消毒不严格
乙肝
垂直传播
主要途径:围产期(新生儿皮肤、粘膜 有破损而接触母血)和产后密切接触
经胎盘及生殖细胞传播:有可能
垂直传播是我国HBV感染的主要模式
乙肝
易感BV DNA
DNAP< 聚合酶》
大球形颗粒(Dane):直径42 nm
Dane颗粒
双层外壳
外衣壳:相当于一般病毒包膜 内衣壳:相当于一般病毒核衣壳
核心
HBV的小球形颗粒 主要存在形式
HBV的管形颗粒 串联的小球形颗粒
HBV的复制 HBV的复制方式很特殊,在复制过程中
病毒的基本结构:
核衣壳
衣壳
核酸 包膜 刺突
1. HBV形态结构
大球形颗粒 (Dane颗粒)
小球形颗粒 管形颗粒
病毒衣壳
成分:蛋白质 由壳粒组成。壳粒是衣壳的形态学亚单位,多 肽分子是衣壳的化学亚单位 功能 保护病毒核酸 参与感染过程 具有抗原性
大球形颗粒形态 (完整的病毒,具有传染性)
HBsAg
乙型 肝炎
欢迎正观面看
肝炎病毒的定义 指以侵犯人类肝细胞
为主,只引起肝炎的病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肝病毒的形态、结构分析
以下资料由乙肝医院提供,仅供参考!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机体后所引起的疾病。

大多数患上乙肝的患者都希望多多了解其传染及治疗问题,但是也有不少患者想要更清楚的了解乙肝,甚至是乙肝病毒。

那么对于患者咨询的“乙肝病毒的心态、结构是怎样的?”问题,武汉东方肝泰肝病医院专家作出相关介绍,希望大家能够从最基本的了解做好病情的有效控制,减少疾病的发生率。

首先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乙肝病毒的形态:
乙型肝炎病原是一种去氧核糖核酸病毒,它与土拨鼠肝炎病毒、地松鼠肝炎病毒和鸭肝炎病毒同属嗜肝去氧核糖核酸病毒族。

这类病毒具有感染的种族特异性,彼此不发生交叉感染。

如乙肝病毒只对人、猩猩及恒河猴有易感性,能在猩猩体内传代,各种组织培养尚未成功。

鸭肝炎病毒只能感染鸭,对人及其它动物无传染性。

并且要知道的是,在电子显微镜观察下该病毒有3种不同形态,主要如下:
1.小球形颗粒:小球形颗粒大小形态不一,平均直径为22 纳米(nm )。

2.管形颗粒(或丝状、柱状颗粒):其长度与形态不一,直径与小球形颗粒相同,长度为100~1000 纳米(nm )。

小球形颗粒及管状颗粒,均与HBV包膜有相同的脂蛋白(即HBsAg)组成,不含核酸。

3.大球形颗粒:即丹氏(Dane )颗粒或称完整的乙肝病毒,大小较为一致,直径为42 纳米。

分为外壳与核心两部分,脂蛋白外壳厚7nm,用去污剂将外膜剥脱后暴露核心。

核心为o 面体的对称结构,符合病毒构型,核心直径为28nm,核壳厚2nm。

内含核心蛋白(HBcAg)、部分环状双链HBV-DNA和HBV-DNA多聚酶。

所以从上面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知道乙肝病毒为双层结构,分为包膜与核心两部分。

由7 纳米外膜和27 纳米的内核组成。

不管是小球形、管形、丹氏颗粒的衣膜均由表面抗原组成,不含核酸。

丹氏颗粒外层为表面抗原衣膜,内直径为27 纳米的双链去氧核糖核酸核心,呈均一的20 面体,被称谓独特的乙肝核心抗原(HBcAg )。

从中可分离出核酸,即病毒的基因组成。

并且在感染者的血清中,3 种形态的颗粒数量相当悬殊口乙肝表面抗原颗粒为3.35 x 1013个/毫升;管形颗粒的数量与表面抗原差不多;而丹氏颗粒多为每毫升103~9
个。

表面抗原与丹氏颗粒之比为2000 : l 。

我们可以看出乙肝病毒形态的特殊性,这也决定它的外膜还可与丁型肝炎病毒相组配;在感染人的过种中它既可呈急性病变,又可持续迁延形成慢性感染。

病毒的基因一旦整合到人的肝细胞中去,又可成为原发性肝癌的病因。

所以了解这些对于找到治疗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