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 16 人类的“老师”》教案_14

合集下载

西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 16 人类的“老师”》教案_14

西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  16 人类的“老师”》教案_14

教学设计5.全体学生练习朗读全文,指导学生读通顺。

6.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并回答开课时提出的问题:课题中的“老师”为何要加引号?这些“老师”究竟是谁?先在书上用笔画出来,再说一说。

从学生的汇报中引导学生学习第二段“其实,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何止蝙蝠一种?”引导学生读懂这句反问句并理解它。

(板书:人类的老师不止是蝙蝠)三、紧扣课题,深入理解1.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读一读。

2.先跟同桌说一说自己为什么感兴趣,再在全班交流,教师相机落实对课文的理解和对重点词句的深入感悟。

3.学习第三段,引导要点:这一段主要讲了谁是人类的老师?(板书:蜻蜓——飞机)为什么说蜻蜓是人类的老师?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机毁人亡”“惨祸”的意思,抓句子“原来,每只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块比周围略重一些的厚斑点。

这就是防止翅膀颤抖的关键。

”体会“老师”的含义。

(板书:斑点防抖)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4.学习第四段。

(1)这段主要讲了谁是人类的老师?它又教给了人们什么?(板书:鲸——轮船)(2)在学生汇报过程中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轻而易举、研究、流线体。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句子:“后来,工程师模仿鲸的形体,改进了船体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轮船的航行速度。

”(板书:流线体提速)5学习第五、六段。

(1)出示一个鸡蛋,让学生来捏一捏,看看能不能把鸡蛋捏碎。

再请学生想一想:为什么看起来薄薄的蛋壳,用了最大的力都不能捏碎?你从中得到什么启发了吗?(激发学生读课文)科学家研究了这个问题后,得到了什么启示?造出了什么对我们人类有用的东西?(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鸡蛋——建筑物)(2)学生汇报,从学生的汇报中,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坚固、承受、均匀、设计。

指导学生读好这一段。

(板书:薄壳结构、坚固)(3)教师导语:其实,人类从动物身上学到的知识还不止是这些呢,请孩子们齐读课文第六段,看看人还从动物身上学到了什么。

西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16人类的“老师”》教案_18

西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16人类的“老师”》教案_18

人类的“老师”一.教学目标1.抓住课文重点,读懂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抓住重点词语,了解哪些“老师”启示了人类的哪些发明。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1.了解那些“老师”启示了人类的那些发明?2.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

三、教学准备搜集生物充任人类“老师”的事例。

四、教学课时:第2课时。

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课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自然界中的一些生物大家开心吗?(开心)。

想不想进一步的了解它们呢?(想)。

好,现在老师就带领着大家一起走进这节课。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引导质疑(提出问题)读完课题后你都想了解写什么呢?生回答。

师总结。

(幻灯展示)(1).人类的“老师”都有哪些?(2).它们是怎样成为人类的“老师”的?(3).老师二字为什么要加上引号?(二)学习新课(解决问题)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思考: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蝙蝠是人类的老师。

)(2 ) 为什么说蝙蝠是人类的老师?(科学家研究了蝙蝠飞行的秘密,从中得到了启示,发明了雷达。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齐读课文。

(2 ) 思考: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还有很多。

)(3)这一段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过渡)3、学习三至六自然段。

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幻灯出示要求)(1)指名分段朗读,思考:这部分主要讲了什么?(2)再读课文,并划出关键词语和句子,不理解的地方多读几遍,并做上记号。

(3)思考:作者介绍了哪几种生物成为人类的老师?人类是怎样得到启示?发明了什么?为什么课题中的老师要加上引号?(4)指名读有关的语句,体会其表达的情感。

生在小组内讨论。

全班交流。

师总结。

3、学习第七自然段。

(1)朗读课文。

(2)这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很多。

)(3)这一自然段和前面哪一自然段内容相似?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第二自然段, 前后呼应)(三)回顾全文,教师总结。

西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 16 人类的“老师”》教案_4

西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  16 人类的“老师”》教案_4

16.人类的“老师”教案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抓住重点词语,了解哪些老师启示了人类的哪些发明。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

学会抓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

一.谈话导入师:说起老师,想必大家都不陌生。

同学们,你们心目中的老师是什么样子呢?生:能传授给我们知识,有责任心,公平、公正。

师:看来在同学们的心目中对于老师都有自己的看法,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也恰好跟老师有关。

请同学们把书本翻到68页,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16课----人类的“老师”。

——板书课题。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有没有什么想说的或者想问的?生:人类的老师是谁?为什么它会成为人类的“老师”?师:同学们的问题提的非常好!下面就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走进课文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吧!二.教学过程:1.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本节课的自学指导的第一个环节,这里有两个小问题,请同学们把这两个小问题齐读一下。

生:齐读师:接下来的时间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两个问题,找到答案的同学可以用笔划出来。

现在就请同学们用你们喜欢的方式开始读吧2.师:好,同学们都已经读完了,那么找到答案的同学请举手。

生:举手回答。

师: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问题,课文介绍了哪些人类的“老师”?(挑生答)它们为什么会是人类的“老师”呢?PPT展示图表。

首先是蝙蝠,它为什么会成为“老师”呢?生:人们从它的飞行秘密中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

师:鸟。

师:好了,同学们,这些生物一个个看似普通,其实个个深藏绝技,这下你们知道它们为什么会成为人类的“老师”的原因了吧!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人类是如何从它们身上得到启示进行发明创新的。

3.师:首先请同学们看课文的1、2自然段(PPT展示课文),通过这两段我们知道了什么呢?生: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不止蝙蝠一种。

西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16人类的“老师”》教案_14

西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16人类的“老师”》教案_14

《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课程类型:必修教材来源:西师版三年级下册教科书《语文》第四单元第一课适用年级:三年级下册课时:2课时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要求课程方面的要求是:语文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

阅读方面的要求是: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2.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关于仿生学的课文。

课文开篇以科学家从鱼儿得到启示,发明了潜水艇,引出了“可以说,鱼儿是人类的‘老师’”;接着,重点介绍了人类在飞机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等方面向鸟类、蜻蜓、苍蝇、蚊子、蜜蜂等学习的例子,具体地说明了:“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何止鱼类一种”;最后,以“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呼应开头,点题作结。

全文层次清楚,重点突出.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仿生学方面的知识,激起探索自然的愿望。

课文的第三、四、五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落,第三自然段运用时间顺序介绍了人类从生物飞行的启示中发明了各种飞行器的艰难历程,第四五自然段以“现象——原理——发明”三个步骤具体介绍了科学家的探索过程。

第四五自然段的写法很有代表性,是把探索过程转化成语文文字的范例。

3.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的想象力很丰富,但是思维的逻辑性和语言的运用能力比较差。

段落的写作训练是三年级学生训练的重点,所以,本篇课文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写作科学小品文的段落训练,教学设计的理念就是“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

学习目标:第一课时:1.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默读课文,了解人类的老师是谁,能说出课文中介绍的发明得到哪些“老师”的启示。

3.了解“仿生学”、“流线体”、“薄壳结构”等专业术语的意思。

2018-2019年度新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16人类的“老师” 教案教学设计

2018-2019年度新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16人类的“老师” 教案教学设计

第16课《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新词。

学会用“无论……都……”“之所以……是因为……”“既……又……”造句。

自主积累好词佳句。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抓住重点词句段,了解哪些“老师”启示人类进行了哪些发明。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教学,体会各种生物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并培养学生从小养成爱科学、学科学的习惯。

重点难点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学会用“无论……都……”“之所以……是因为……”“既……又……”造句。

自主积累好词佳句通过本课教学,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并培养学生从小养成爱科学、学科学的习惯。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理清文章脉络,初知文意。

3.自主积累好词佳句。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孩子们,你们心目中的老师是什么样的?(学生畅所欲言。

)2.教师评议,板书课题:人类的“老师”。

(学生齐读课题)3.鼓励学生说一说:课文的题目有什么特点?(老师上加了引号)3.启发学生说一说:看了课题你有什么想说的?(学生小组交流,代表发言)4.教师小结:题目中老师为什么要加引号(引号有什么作用:表示特定的称谓和需要着重指出的部分。

文章中的某些词语具有特殊意义时,多用引号标明。

如:我们的“大蜻蜓”已经稳稳当当地飞上了天空。

句中的引号,表示它不是真的大蜻蜓,而是形状像蜻蜓的风筝。

又如:蚕儿要“上山”了。

这儿的“上山”用引号,表明它是有特定意义的词语,特指蚕爬上稻草杆子上,准备吐丝结茧。

人类老师是谁?(自然界中的某些生物)人类从老师身上学到什么?(发明创造)……二、诵读课文,探究初成。

(一)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提示:读通课文,借助拼音或工具书准确识记生字。

2.多媒体出示文中的有拼音的字和词,学生领读,教师及时给与正音。

西师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人类的“老师”》表格式教案

西师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人类的“老师”》表格式教案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内容,指导总结。
课文围绕人类的“老师”,开篇引路——举例说明
——点题作结,结构完整,中心明确,层次井然。
二、抓住重点,导读引悟。
1、分配自主探究内容。
2、组织交流评议导向。
(1)第一自然段:科学家从鱼儿那里得到什么启发?
(鱼儿在水中能自由升降;科学家从鱼儿自由升降的现象得到启发,真不简单;潜水艇是从鱼儿自由升降得到启发而发明;点明“鱼儿是人类的老师”)
“捏鸡蛋”这一游戏,让学生真实地、真切地、真正地体验到鸡蛋的结实,然后,以“为什么鸡蛋捏不碎呢?”这一问题,诱导学生猜一猜,再引导学生读一读,找出课文中的答案。
板书设计:
7、人类的“老师”
鸟类飞行的原理,发明了飞机。
大头鲸为老师,提高了轮船速度
鸡蛋捏不碎。发明薄壳结构
教学课题
7、人类的“老师”
课型
新授
二、读第四自然段。
1、探究第四自然段的情况。
2、归纳探究情况:
(1)奇怪的现象:从前的轮船,“头是尖尖的”,按常理,应该速度快,可事实上“总是开不快”;鲸有“圆圆的大头”,在想象中,应该是行动缓慢的,而事实上,“却常常轻而易举地超越海轮。
(2)分析原因:鲸的外形是一种极为为理想的“流线体”,而“流线体”放在水中受到的阻力是最小的。
开篇引路——举例说明——点题作结
学生根据老师要求完成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学生进行交流,可以相互补充。
指名朗读词语,读出感情。
学生跟老师的节奏完成书写。
从问题入手,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他们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锻炼。自学课文也在学生自主的基础上进行。

西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 16 人类的“老师”》教案_6

西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  16 人类的“老师”》教案_6

《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读课文,弄懂三个主要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了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说说第三、四、五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并能从课外寻找有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的有关事例,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的有关事例,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之情。

难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课文首尾呼应、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人类的“老师”是谁呢?课文哪些自然段具体说明了自然界里有许多生物是人类的老师的呢?2、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有关的自然段。

二、初读课文1、请同学们放声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读了课文,现在我们就先来熟悉一下课文里的新生字,词语吧!板书(带读,指名读)3、同学们刚才读得真热闹,谁愿意来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朗读?(指名分节朗读)4、课文读到这里,大家一定知道人类的老师是谁了吧?谁愿意来告诉大家?(指名回答)→ 自然界种种生物(板书)你是从文中的哪句话知道的?(齐读最后一句)三、精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体会理解。

师:为什么说自然界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边读边想,细细地体会,可以把关键的词句圈圈划划,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还可做上记号。

2.大家读的很用心,那么课文首先向我们介绍了哪种动物呢?(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齐读课文,思考:本段介绍了哪种动物?人类是受了它的什么启示?又发明了什么?蝙蝠夜间飞行雷达(板书)3.介绍完蝙蝠,课文还向我们介绍了好几种“人类的老师”,现在就请大家仔细读课文2—5自然段,小组内讨论,共同完成老师手里的这张表格。

小学三年级下册《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下册《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下册《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了解人类的“老师”是指导孩子学习的专业老师•了解人类的“老师”具备一定的素质和技能•培养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和感激之情二、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人类的“老师”是谁? 2. 人类的“老师”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和技能? 3. 学生成为人类的“老师”的体会和感悟三、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了解到人类的“老师”是指导他们学习的专业老师•学生能够明确人类的“老师”所具备的素质和技能四、教学准备•录制播放《人类的“老师”》的视频•准备课件及投影设备五、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引入话题:请学生们谈谈身边的老师是怎么样的,为什么他们会成为老师?2.学生互动讨论,鼓励学生们通过举例子的方式来回答问题。

学习(30分钟)1.播放《人类的“老师”》视频,让学生们通过观看视频了解人类的“老师”是指导他们学习的专业老师。

视频内容围绕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展开,介绍老师的工作职责、教学方法等方面。

2.运用图片和文字,呈现人类的“老师”需要具备的素质和技能,如亲和力、耐心、责任心、善于引导等。

通过课件展示并解释每个素质和技能的含义,引导学生们理解和思考。

合作探究(25分钟)1.分为小组讨论,让学生选择一位老师作为研究对象,观察该老师在工作中所展现的素质和技能,并请每个小组成员记录下来。

2.小组成员交流并比较各自观察到的素质和技能,共同思考为什么这些素质和技能对于一位好老师来说是重要的。

3.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所选择的老师及观察到的素质和技能,鼓励其他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

总结归纳(10分钟)1.回顾教学内容,让学生总结人类的“老师”是指导他们学习的专业老师,他们需要具备一定的素质和技能。

2.引导学生思考并写下自己对老师的感激之情,以及他们自己成为人类的“老师”的体会和感悟。

六、课堂作业写下自己对老师的感激之情,以及自己成为人类的“老师”的体会和感悟。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人类的“老师”的认知更加深入,明确了老师的工作职责和所需素质技能。

西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 16 人类的“老师”》教案_5

西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  16 人类的“老师”》教案_5

16.人类的“老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新词。

2.抓住重点词句段,了解哪些“老师”启示了人类的哪些发明。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

教学准备:生字、新词卡片教学重难点:读懂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段,引导想象,激发爱科学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热情。

教学用时:1---2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复习字词同学们,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上节课所学的生字词。

请同学们读一读。

研究剧烈颤抖坚固超过轻而易举均匀惨祸末端关键把握机毁人亡这些都是本课的重点字词,希望同学们自己课后多花时间来读记。

接下来我们进入本课课文的学习。

二、谈话导入1.师生交流:(1)同学们,你们每天到学校来上课,你们接触最多的人除了同学还有谁呢?(老师)(2)那么,你心目中的老师是怎样的呢?(教授我们知识)(为我们上课)……(3)你们心中的老师是教你们知识,为你们上课的人。

你们想不想知道在我们“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的心中老师是怎样的呢?(想)出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韩愈《师说》”他的意思是:“老师就是为我们传播道理、教授课业和解答疑惑的人。

”那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6课《人类的“老师”》。

2.课题质疑出示《人类的“老师”》这一课题,提问:课题中的“老师”为什么要加上引号?这些“老师”究竟是谁呢?请同学们自己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老师”,并用横线画出来,再说一说,看谁找得最全面?(蝙蝠、鸟儿、蜻蜓、苍蝇、蚊子、蜜蜂、鲸、鸡蛋、袋鼠、贝壳)三、直扣主题,深入理解1.教师指导学习第一段同学们已经找出了课文中的“老师”,那么我们先来齐读课文第一段,思考:a.主要讲了谁是人类的“老师”?(蝙蝠)b.为什么说蝙蝠是人类的“老师”?(研究蝙蝠飞行的秘密,从中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

)c.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课文中的“老师”是什么含义?(从生物身上得到启示。

)d.有感情地朗读。

上虞市中心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西师大版

上虞市中心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西师大版
第二个自然段:写自然界中可以充当人类的老师很多
第三个自然段:写人类受到鸟,蜻蜓,苍蝇等生物的启示,造成了性能优良的飞机
第四个自然段:写人类受到鲸鱼的启示,提高了了轮船的航行速度
第五个自然段:写人类受到鸡蛋薄壳结构的启示,设计出许多轻便,生料的建筑物
第六个自然段:写人们模仿袋鼠造越野汽车,模仿贝壳造坦克
(指名朗读句子.)师:能配上动作、神态读一读吗?(学生朗读句子。)师:读得够神气的!通过你们的朗读,老师已经深深地感受到了,孩子们对于父母给自己过生日非常的——
2、用“无论……都……”、“既……有…。.”造句
3、讨论你不懂或感兴趣的内容
4、自主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准备:教学幻灯片,教学挂图, Nhomakorabea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理清文章脉络,初知文意
3、学习课文1.2段
4、自主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揭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16、人类的老师
2、本文题目有什么特点?
3、看了课题你有什么想说的?
(学生自由发言,师无须引导)
学生:题目中老师为什么要加引号
学生:人类老师是谁?
学生:人类从老师身上学到什么?
……
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1、录音范读
2、生用笔圈出生字,新词。
3、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找出人类的老师们
预设:不说话。师:是的,沉默就是指一言不发、不说话。还有疑问吗?预设: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师:同学们提的问题真是可贵啊!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找答案吧。3、初读课文,自主学词.(1)初读课文,标自然段,圈生字。师:请同学们给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认认真真地把课文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随机点拨指导。4、交流、反馈。(1)学习生字,重点学习“迅、速”及“顾、烦”。师:请同学们一起看大屏幕,这些词语你能读准确吗?【出示会写字】(全班齐读。)师:去掉拼音会读吗?预设:会.

(三年级语文教案)《人类的老师》教案西师版

(三年级语文教案)《人类的老师》教案西师版

《人类的老师》教案西师版
三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朗诵课文,了解一些关于仿生学的知识,从中受到启发,树立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向。

2.引导学生认识6个生字,理解“雷达、原理、关键”等词语。

[教学重点]了解一些关于仿生学的知识,从中受到启发,树立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向。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激趣:人类的老师是谁?它们为什么能做人类的老师?
●二、理解课文:
1.放声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抽查识字效果。

读一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写在空花篮上。

2.读完课文,大家一定知道人类的老师是谁了吧?——自然界种种生物(板书)
齐读最后一句(你是从文中的哪句话了解的?)
3.学习链接:p111“仿生学”
4.为什么说自然界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边读边想,细细地体会,填写表格。

5.汇报交流
老师特点启发
蝙蝠超声波雷达
鸟儿、蜻蜓防颤飞机
鲸流线型轮船
鸡蛋薄壳结构屋顶
大袋鼠跳跃越野汽车
贝壳坚固坦克
……。

西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 16 人类的“老师”》教案_15

西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  16 人类的“老师”》教案_15

西师大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6课《人类的“老师”》教案【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新词;2、抓住重点词句段,了解哪些“老师”启示了人类的哪些发明;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读懂课文内容,引导想象,激发爱科学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热情。

【课时安排】2课时【互动设计】1、通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新词。

2、精读课文,了解哪些“老师”启示了人类的哪些发明。

3、学生讨论,完成表格内容。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

【教学步骤】一、解题导入:师问:你们心目中的老师是什么样的?课文题目为什么要给教师加上双引号呢?文中有哪些老师启示人类的发明创造?提问生。

师总结:引号的作用:直接引用;特别称谓;讽刺和否定;特殊含义。

通过刚才这几位同学的展示,引入本课。

二、明确学习目标:师:找到这些“老师”之前,请同学们先来明确一下本课的学习目标。

1、通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新词。

2、精读课文,了解哪些“老师”启示了人类的哪些发明。

3、学生讨论,完成表格内容。

三、预习检测请同学们自由、轻声地读课文,完成下列自学任务:(1)认读生字新词,在文中圈出重点字词。

(2)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运用词语。

(3)多音字四、细读深思快速默读全文,要求注意力集中,不出声、不指边读边思考问题:(1)分析文章结构(2)课文介绍的发明得到哪些“老师”的启示?(3)根据课文3-6段完成表格:五、激情讨论师:看眉头紧皱的样子,相信你们肯定迫不及待地想要和小伙伴分享讨论了,现在咱们就进入到“议”的环节。

提出要求:1.两两合作,互帮互学,解决刚才在“思”中出现的疑难问题。

2.注意课堂秩序,把控好时间。

3.最终选派一名代表进行展示。

六、小队合作展示师:大家讨论的非常激烈,相信你们已经碰撞出了思维的火花。

现在咱们按照:“我展示,我补充,我质疑,我评价”的步骤由学生代表进行展示。

西师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人类的老师》课文及教学设计

西师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人类的老师》课文及教学设计

【課文】科學家從魚兒在水中自由升降的現象中得到啟示,發明了潛水艇。

可以說,魚類是人類的“老師”。

其實,自然界可以充當人類“老師”的生物何止魚類一種。

人類自古就像鳥兒一樣飛上藍天。

科學家認真研究了鳥類飛行的原理,終於在1903年發明了飛機。

30年以後,由於飛機速度的不斷提高,經常發生機翼因劇烈抖動而破碎的現象,造成機毀人亡的慘禍。

過了好久好久,人類才從蜻蜓那裏找到了防止這類事故的方法。

原來,每只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塊比周圍略重一些的厚斑點,這就是防止翅膀顫抖的關鍵所在。

要是早知道這一點,科學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呀!現在,飛機設計師吸取了這一教訓,注意研究蒼蠅、蚊子、蜜蜂等的飛行特點,造出了許多具有各種優良性能的新式飛機。

從前,在大海中航行的輪船,雖然頭是尖尖的,但總是開不快。

而有圓圓的大頭的鯨,卻常常輕而易舉地超過海輪。

這是什麼原因呢?科學家們仔細研究了鯨,發現它的外形是一種極為理想的“流線體”,而“流線體”放在水中受到的阻力是最小的。

後來,工程師模仿鯨的形體,改進了船體的設計,大大提高了輪船航行的速度。

一個人握住一個雞蛋使勁地捏,無論怎樣用力也不能把它捏碎。

薄薄的雞蛋殼之所以能承受這麼大的壓力,是因為它能夠把受到的壓力均勻地分散到蛋殼的各個部分。

建築師根據這種“薄殼結構”特點,設計出許多既輕便又省料的建築物。

人民大會堂、北京火車站以及其他很多建築,屋頂都採用了這種“薄殼結構”。

此外,人們模仿袋鼠造出了會跳躍的越野汽車,模仿某些貝殼製成了外殼堅固的坦克……自然界的種種生物真是人類的好“老師”啊!【教學設計】教學要求: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自瀆課文,弄懂三個主要例子中人類從生物身上受到什麼啟發,解決了什麼問題,培養自己對科學研究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弄懂三個主要的例子中人類從生物身上受到什麼啟發,解決了什麼問題,培養自己對科學研究的興趣。

教學時間∶一課時教學過程∶說話:大家一定知道許多有關“珍惜時間、勤奮學習、立遠大志向”的格言,誰願意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
课程类型:必修
教材来源:西师版三年级下册教科书《语文》第四单元第一课
适用年级:三年级下册
课时:2课时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要求
课程方面的要求是:语文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

阅读方面的要求是: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2.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关于仿生学的课文。

课文开篇以科学家从鱼儿得到启示,发明了潜水艇,引出了“可以说,鱼儿是人类的‘老师’”;接着,重点介绍了人类在飞机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等方面向鸟类、蜻蜓、苍蝇、蚊子、蜜蜂等学习的例子,具体地说明了:“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何止鱼类一种”;最后,以“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呼应开头,点题作结。

全文层次清楚,重点突出.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仿生学方面的知识,激起探索自然的愿望。

课文的第三、四、五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落,第三自然段运用时间顺序介绍了人类从生物飞行的启示中发明了各种飞行器的艰难历程,第四五自然段以“现象——原理——发明”三个步骤具体介绍了科学家的探索过程。

第四五自然段的写法很有代表性,是把探索过程转化成语文文字的范例。

3.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的想象力很丰富,但是思维的逻辑性和语言的运用能力比较差。

段落的写作训练是三年级学生训练的重点,所以,本篇课文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写作科学小品文的段落训练,教学设计的理念就是“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

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默读课文,了解人类的老师是谁,能说出课文中介绍的发明得到哪些“老师”的启示。

3.了解“仿生学”、“流线体”、“薄壳结构”等专业术语的意思。

仿生学是指模仿生物建造技术装置的科学。

仿生学研究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和工作原理,并将这些原理移植于工程技术之中,发明性能优越的仪器、装置和机器,创造新技术。

流线体通常是前圆后尖,表面光滑,与水滴的形状有些相似。

具有这种形状的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所受到的阻力最小,所以汽车、火车、飞机机身、潜水艇、轮船等外形常做成流线型
薄壳结构是建筑学上的术语。

壳,是一种曲面构件,主要承受各种作用产生的中面内的力。

薄壳结构就是曲面的薄壁结构,按曲面生成的形式分为筒壳、圆顶薄壳、双曲扁壳和双曲抛物面壳等,材料大都采用钢筋和混凝土。

第二课时:
1.默读课文,通过勾画表示时间的词语、朗读重点句子等方法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体会人类从生物飞行的启示中发明了各种飞行器的艰难历程。

2.通过阅读概括、阅读尝试、口头表达等方式,学习本文四五自然段按照“现象——原理——发明”的基本写法。

3.探求人类以生物为师的其它事例,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评价:
1.通过勾画、朗读等方式的学习,能够说出人类探索生物是认真的,研究是久远的,发明是艰难的。

2.通过学习、尝试,初步了解科普文的写法,尝试运用此方法进行口头表达。

3.在学习和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激发探索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过程:(第二教时)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人类的“老师”就是自然界的生物,那么课文中写了人类的哪些“老师”,人类根据这些老师得到了哪些启示呢?
请用“人类模仿发明了(造出了、制成了)。

”的句式说说学习成果。

2.人类从这些生物得到启示,发明了许多东西,这个过程是不是轻而易举呢?请同学们阅读第三自然段。

二、精读感悟
(一)学习第三段
学习提示:(1)默读课文,用“——”勾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2)从这段文字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3)请用上这些词语简述人类的探索过程;
汇报交流:
1.学生汇报勾画的表示时间的词语。

(自古,1903年,30年以后,过了好久好久,)
(1)飞天梦想,自古有之,我国古代的神话“嫦娥奔月”,莫高窟中的飞天壁画,《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的筋斗云,李白的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等。

从最初的梦想,时隔5000多年,到1903年,人类从发明了飞机,你体会的什么?(发明不易)(2)朗读“科学家认真研究了鸟类飞行的原理,终于在1903年发明了飞机。

”读出发明不易的语气。

(3)课时30年以后,却发生了什么事故?(机毁人亡)
(4)这个问题是什么时间解决的?读“过了好久好久,人类才找到了防止这类事故的方法”,读出时间很久。

怎么解决的?朗读“要是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啊!”读出惋惜的语气。

(5)不过现在好了,科学家取得了怎样的成就?(研究了苍蝇、蚊子、蜜蜂等的飞行方法,造出了许多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


2.抽学生用上这些表时间的从简述人类的探索过程。

过度语:科学家即使通过认真研究,还是花了很长的时间,可见创造发明是多么的不容易呀!那么科学家究竟是怎样从生物中得到启示而进行发明创造的呢?请读第四自然界。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从前,在大海中航行的轮船,虽然头是尖尖的,但总是开不快。

而又圆圆的大头的鲸,却常常轻而易举地超过海轮。

//这是什么原因呢?科学家们仔细研究了鲸,发现它的外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体”。

而“流线体”在水中受到的阻力最小。

//后来工程师模仿鲸的形体,改进了船体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

1.短文共6句话,已经用“//”分成了三个部分,请用自己的语言分别概括三部分
的内容。

老师根据学生的概括,提炼出三个关键词:现象——原理——发明
2.分析三部分的写作特点:
现象:抓住了鲸的什么特点?圆圆的大头
原理:过渡语——这是什么原因呢;科学家仔细研究了……发现……朗读,读清楚科学家的发现,标出关键词。

发明:工程师模仿……改进了……提高了……朗读,明白工程师的成果,标出关键词。

3.看着板书,把人类如何从鲸身上得到的启示完整的说出来。

(三)自学第五自然段
学习提示:用第四自然段的学习方法学习,要求:用“//”把文段按照“现象——原理——发明”分成三个部分;用“﹏”画出过度句,用——分别画出“原理和发明”部分的关键词。

一个人握住一个鸡蛋使劲地捏,无论怎样用力,都不能把鸡蛋捏碎。

薄薄的蛋壳怎么这样坚固呢?科学家怀着极大的兴趣研究了这个问题,终于发现,薄薄的蛋壳之所以能承受
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能够收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

建筑师根据这种“薄壳结构”的特点,设计出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

人民大会堂和北京车站以及很多著名的建筑,屋顶都是这种“薄壳结构”。

三、拓展延伸
1.课文第六自然段讲了“人们模仿袋鼠造出了会跳跃的越野汽车,模仿某些贝壳制成了外壳坚固的坦克”,写得很简略,你能不能运用“现象——原理——发明”的模式详细地写出科学家们的探索过程呢?
袋鼠主要分布在澳洲和南北美洲的草原上和丛林中。

袋鼠前肢短小,后肢特别发达,常常以前肢举起,后肢坐地,以跳代跑。

跳跃时,后腿一使劲,一步可跳6~7米远,顺坡时竟可达12米远,快速跳跑时,每小时可跑65公里,两三米高的障碍物,可轻松地一跃而过,真可称得上是动物界中的弹跳冠军。

贝壳的身体都在壳内,外壳具有保护功能。

贝壳的斜面具有拱形结构的特点具有缓冲的性能。

贝壳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 贝壳内硅酸盐间空隙很小,他的硬度比飞机玻璃还高。

2.人类以生物为师的例子就只是这些吗?你们还知道哪些?
展示资料
蝴蝶翅——迷彩服、装潢材料
夜蛾——作战性能高的战斗机
苍蝇——蝇眼照相机
跳蚤——垂直起落的鹞式飞机
海豚——快速度的潜艇
四、总结全文
1.从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大自然是多么奇妙哇!其实,这节课我们只看到大自然奥秘的冰山一角,更多的奥妙还有待我们细心发现、积极探索!
3.推荐书目:《大科学家讲的小故事》《科学的发现》《科学改变人类生活100个瞬间》《世界100伟大发现发明》
板书设计:
人类的“老师”
写法:现象——原理——发明
鲸(比轮船快)这是什么原因呢?模仿……改进了……提高了
研究了……发现
鸡蛋(捏不碎)怎么这样坚固呢?根据……设计出
研究了……发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