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女权主义者的角色定位——以胡彬夏为个案
女性权益战士艾玛沃特森的性别平等斗争
女性权益战士艾玛沃特森的性别平等斗争艾玛沃特森,全名艾玛·夏洛特·杜威·沃特森,生于1990年4月15日,是一位英国女演员和女权活动家。
她以扮演“赫敏·格兰杰”一角而为人所熟知,该角色出自《哈利·波特》系列电影。
艾玛沃特森不仅在演艺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还通过自己的言行和行动成为了一位引领全球性别平等运动的倡导者和先锋。
本文将探讨艾玛沃特森在性别平等斗争方面的贡献和影响。
一、艾玛沃特森的女权主义观点艾玛沃特森自从进入公众视野以来一直积极倡导女性权益和性别平等。
她在许多场合表达了自己的女权主义观点,强调女性应该被视为与男性平等的个体,享有同样的权利和机会。
她坚信,不论性别、种族、宗教或任何其他身份认同,每个人都应该被平等对待,享有基本人权。
艾玛沃特森关注的女性议题广泛而深入,包括经济独立、性别歧视、性别暴力、女性在科技行业的地位等。
她通过演讲、社交媒体和参与各种国际性别平等活动,向世界发出了强有力的声音,鼓励人们反思性别问题,以及推动社会态度和政策的变革。
二、性别平等运动的代言人作为一位声音响亮的性别平等倡导者,艾玛沃特森成为了全球性别平等运动的代言人之一。
她用自己在演艺界的影响力,为性别平等事业发声。
艾玛联合联合国妇女署发起了“她为平等”运动,旨在鼓励男性和女性联手为实现性别平等努力。
她还创办了“转变平等”图书俱乐部,通过分享鼓舞人心的女性作家和书籍,传递性别平等的重要信息。
艾玛沃特森还在社交媒体上积极发声,通过推特和Instagram分享她对性别平等的观点和行动。
她利用自己庞大的粉丝群体,教育和激励更多的人关注性别问题,并参与改变社会现状。
三、环保主义与性别平等的结合艾玛沃特森不仅关注性别平等,还将环保主义与性别平等紧密结合。
她在公众场合多次强调,气候变化对性别平等的影响不容忽视。
她指出,贫困妇女、儿童和女性在气候变化中往往是最脆弱的群体,因此性别平等应成为环保行动的核心。
女性主义和女权主义剖析
男女为何不平等?
男权制的思维模式:其中包括两分思维,即非此即彼的思考 方式,将所有的事物分为黑白两极,忽略中间状态。例如: 阳刚与阴柔、主体与客体、理智与感性、心灵与肉体、善与 恶等。 线性思维:时间和历史都是依线性前进,忽略了循环。 等级思维:忽略了只是不同、没有高低之分的事物。 崇尚直线发展型模式:认为现在永远优于过去。由于社会的进 化和选择自有规律,如果采取社会行动、革命或改变社会秩序 的行动,就会打断进化进程,导致社会的不平衡。
妇女状况
安全
其他暴力 1、交友强奸与求婚暴力 2、校园暴力 3、工作场所的暴力 4、针对妇女中特殊人群的暴力(怀孕妇女、女同性恋、卖淫妇 女)
男人用暴力行为表达自己统治周围事物的感觉。
男女为何不平等?
男权制(父权制)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大多数文化都形成了男权制,并持续了数 千年之久,男权制占据着统治地位。 男权制就是将男性身体和生活模式视为正式和理想的社会组 织形式。这是一个系统的、结构化的、不公正的男性统治女 性的制度。 男权制包括这样一些制度(如政策、实践、地位、机构、角 色和期望)和行为,它们为男性授予特权(较高的身份、价 值和特权)。这些制度和行为构成了性别主义的概念框架, 后者反过来维护男权制,将男权制合理化。男权制的核心是 对男性特权和权力的维护和将其合理化。 作为女性的对立面,男性的活动总是被当做绝对重要的,文 化体系对男性的角色和活动赋予了绝对的权威和价值。
为什么现代社会仍然存在性别歧视?主要原因在于性别歧视深 植于文化之中,这一文化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男女为何不平等?
宗教
基督教文化将女性列为万恶之首:于创世纪,人类的堕落是 因为夏娃偷吃禁果所导致,她是使人类被驱逐出伊甸园的罪 魁祸首。所以,上帝用18件东西惩罚妇女:1.月经;2.分娩; 3.与父母分离并同一位陌生人结婚;4.怀胎;5.不能支配自 己的肉体;等等。 女人是是男人的附庸。女人是上帝用男人的一根肋骨做成的。 女人之所以被创造,是上帝觉得男人太孤独。很多人认为男 人是完全意义上的人,而女人只是男人的变异与正态的偏离。 伊斯兰教也是重男轻女,它主张:男人掌管女人,因为真主 把他们中的一个创造得比另一个更好,因为男人用财产供养 女人。所以好女人是驯服的。
维新时期女性报人在女权运动中的影响
权利。 掠夺。她们无力也无意去反抗社会不公 , 久而久之 , 男尊女卑
体 制 逐 渐成 为 一 种默 认 的 世道 规 则 。
海《 女学 报》 的主笔之一 , 撰写的《 论 女学 堂与男学堂并重 》 等
少数 民族女 报人也是一大亮点 , 1 9 0 5年( 清 光绪三十一 年) 9月 2 1日在北京 ̄ J J : l : J J《 北京女报》是 我国第一份妇女 日
维新 时期女性报 人在女权运动中的影响
丁 颖
(中国传媒 大学新 闻学院 北京 1 0 0 0 2 4)
摘 要 :清朝女权 思想迎来一波 高峰 , 报刊报人 进行女权启 蒙, 各界人 士呼吁 女
权活动和女学创 办, 以秋 瑾和 吕碧城 为代 表的女权运动 者规 划女权道路 , 企 图尝试 构
一
象的《 妇女 日报》 总编辑。
刊物名称 统计期数 篇数 备注 女报 ( 1 8 9 9 ) l 8 1 5 7 包括照片、纪事 、奇闻、杂
记 、 论说 时 评 、 翻译 中国 女报 中国 新 女界 2 6 6 2 9 新闻4 则 ,小 说 1 篇 ,看 护 学 章程 1 则 包 括 图 画 、传 记 、新 闻 、评 述、论述 、文艺作品
本表根据《中国近代期刊篇 目汇 录》 ( 上海 图书馆 编 ) 所 收女 报
只是反应大致情况, 仅供佐证 《 女学报》 —— 受众群 以女性为主的专业报纸 , 可谓前 无古人 期刊篇 目统计 ,
之举。1 8 9 8 年, 裘毓芳成 为其主笔之一, 她的《 论女学堂与男
学堂并重》 是争取性别权利 平等的著 名文章。
东南传 播 2 0 1 5 年 第8 期( 总第1 3 2 期 )
鬃 盯 前 沿 理 论 透 析 传 播 买 践
从女权主义看花木兰
从女权主义看“花木兰”女作家与女读者从来是在“与潮流对抗”中工作的,如亚里士多德宣称说,“女性之所以是女性,在于其根本上就缺少某些品质”,这类的言词还有很多很多文学家和哲学家都曾说过。
女权主义批评的意图,便是改写文学史、文学批评史,重新发现在男性社会及父权中心下被埋没的女性作家和作品,建构支撑“女性写作”和“女性论述”的“女性话语”。
它要求女人以“女性”的角色来解读作品,也就是带着“性别觉悟去解读”。
那么,身为一个女性,请让我用“性别觉悟”了的视野,来剖析女权主义下的花木兰。
在对女性境遇的考察中,女权主义发现,女性在社会地下的地位和悲惨境遇,不是男性统治者所说的那样,不是天经地义的。
无论是女性的性别,或是女性的社会地位、身份和角色等,都是社会不平的的现实给与的。
女性是被构造的,没有选择的权力和能力。
此种境遇,无论实在电影《花木兰》或是诗词中,都是有所体现的。
战争是属于男性的地方,女人的社会职能是为男人而服务。
在电影《花木兰》中,开场便是要将花木兰打扮成一个大家闺秀;而在《木兰辞》中,花木兰的身影是从勤劳的“唧唧复唧唧”声中开始的。
那个社会不平的现实,是根深蒂固的。
是女性存在的缺失。
在研究中,人们发现,女性遍布存在于这个社会里,她们是非存在的,是男性的附属者和屈从者;女性非存在的状态是社会男性强权统治和不合理的历史造成的,表现为人类整体的存在的缺失。
花木兰从这种不合理的统治中跳出来,以挑战男性的身份被雀跃于历史舞台上,她本身就是一个女性觉悟的体现。
电影《花木兰》将其故事膨大,塑造出一位从一开始就不同于其时代普通女性的性格和形象,女性必须自觉确立自我意识和主体性。
我们从花木兰身上看到,女性的解放与自由发展,不仅是社会的问题,更是女性自身的问题,需要自我觉醒和自觉发展。
女性作为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主体,往往是不被承认的,只有依靠女性自己自强不息地自我奋斗和社会运动相结合,才可能有成功的可能。
回归之前的女权主义理论,而作为一个女性读者,“性别解读”的概念涉及三种性别的比较和转换,一个女人的阅读同时涉及了作为女人的胜利经验、对女性角色的认同和女性的社会角色。
107 陈春如 清末民初知识女性的角色建构探析——以胡彬夏为个案 论文全文
作者:陈春如单位: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清末民初知识女性的角色建构探析——以胡彬夏为个案摘要:清末民初,我国近代意义上的知识女性群体逐渐成长起来,相对于男性知识分子,知识女性在自身的角色建构上走过了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
胡彬夏对女性角色的认识,在其一生中前后经历了一些转变,贯穿这一过程的始终,成为我们考察这一时期知识女性关于自身角色建构的理想案例。
从维新时期强调女性家庭角色的贤妻良母,到清末新政后强调国家角色的“女国民”,再到北洋政府时期试图平衡国家角色与家庭角色并拓展社会职业角色的新“贤妻良母”主义,直至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对自由独立的职业“新女性”的倡导与践行,近代知识女性不断在家庭妻母角色、国家公民角色和社会职业角色之间寻求平衡。
这一努力,对当下的知识女性不无启发意义。
关键词:清末民初;知识女性;角色建构;胡彬夏近年来,学界对于近代女性角色的建构研究逐渐深入,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但对于知识女性对自身女性角色的建构,还缺乏全面、系统的梳理。
相当部分研究从传播学、新闻学的视角、以报刊为依托对近代的女性角色建构进行论述和考究,陈孝柱、张芳的《家政知识传播与女性的现代身份建构——以清末民初<妇女时报>为例》以小篇幅论述清末民初家政知识对女性扮演好家庭角色的重要性;专门以知识女性的角色建构为研究对象的研究虽不够全面但有发展的趋势,叶维莉的著作《为中国寻找现代之路》介绍了近代以来三代留美女学生群体的女性角色认识;就胡彬夏的案例研究为数不多,仅有几篇从史学视角考察的期刊文章,王秀田、梁景和的《传统和现代之间的徘徊——以胡彬夏为个案》对胡彬夏的“女国民”和“贤妻良母”思想的前后转变有所考察,但史料挖掘远远不够。
近代知识女性不同于男性精英,在社会转型的夹缝中艰难成长,其女性角色建构过程同成长历程密不可分。
活跃于清末民初的胡彬夏,一生关于女性与女权的提倡正是知识女性关于自身角色建构的思想历程,将胡作为个案以期对当下的知识女性,如何在国家公民角色、家庭妻母角色和社会职业角色等多重角色关系中找到平衡,过更和谐幸福的生活提供一些历史的启示。
女性主义批评视角下的凌叔华小说
女性主义批评视角下的凌叔华小说
凌叔华是中国当代女作家中的重要代表之一,她的小说以女性主义为批评视角,审视了社会中的性别问题,对女性的生存状态、身份认同和权力斗争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女性主义批评视角下,凌叔华的小说中体现了女性在传统社会中被视为弱者和被动者的处境。
在《蓝袜子》中,苏曼的一生可以说是一连串的挫折和痛苦。
从小在家庭中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和虐待,到成年后在婚姻中受到丈夫的暴力和压迫,她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权力。
这一反映了传统社会中对女性的歧视和压迫,女性在婚姻和家庭中处于被动地位,缺乏自主权和话语权。
凌叔华的小说中也展现了女性在家庭中的策略和反抗。
苏曼蓝袜子在面对家庭暴力和压迫时,她没有选择消极抵抗或者逃避,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在自己的领域内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她从一个被动的受害者变成了一个积极主动、独立自主的女性,她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渐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凌叔华的小说以女性主义为批评视角,揭示了女性在传统社会中的弱势地位和受压迫的处境,同时也展现了女性在面对困境时的积极、坚强和勇敢,通过个人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对女性来说是一种励志和鼓舞,也为我们提供了深思的思考和启示。
女权主义文学批评概述
女权主义文学批评概述近年来,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的影响越来越大,它已成功地导致人们用一种全新的角度去审视文学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一些西方学者宣称它是结构主义文学理论之后的显学,预言它是二十一世纪主要的文学流派之一。
女权主义文学批评诞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的欧美。
它是西方女权主义运动高涨并深入到文化、文学领域的成果,因而有着较鲜明的政治倾向。
它是以妇女为中心的批评其研究对象包括妇女形象、女性创作和女性阅读等。
它要求以一种女性的视角对文学作品进行全新的解读,对男性文学歪曲妇女女形象进行了猛烈的批判;它努力发掘不同于男性的女性文学传统,重评文学史;它探讨文学中的女性意识,研究女性特有的写作方式。
女权主义批评在发展过程中广泛吸收和改造了在当代西方影响很大的新马克思主义、精神分析、解构主义、新历史主义等批评的思路与方法,呈现出多元化的倾向,体现了它的开放性,增强了它对父权中心文化的颠覆性。
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的出现是有其现实背景的。
十九世纪后半叶到二十世纪初期出现的西方妇女解放运动第一次浪潮,和六十年代后出现的第二次女权运动,直接引发了女权主义文学批评。
第一次女权运动主要是争取妇女财产权、选举权,以1920 年至1928 年美英妇女获得完全的选举权为达到高潮的标志。
第二次女权运动被称为“第二次浪潮”(second wave),其大背景是六十年代后法国和西欧的学生造反运动(著名的“五月风暴”),以及美国的抗议越战的和平运动、黑人的反种族歧视运动和公民权运动。
其开始的标志是贝蒂·弗里丹(Betty Fridan) 于1963年发表《神秘的女性》(The Feminine Mystique)。
此书着重分析了美国中产阶级中“幸福”的家庭主妇和母亲的形象。
这本书成为美国妇女要求结束性歧视和争取妇女平等权利包括怀孕妇女流产权利的呼声,被女权运动广泛引用和转载。
这次女权运动的深广度远远超过了第一次,它深入到福利、教育、就业和政治、文化各领域,并努力上升到对妇女的本质和文化构成的探讨,“它包括一名妇女应是什么的真正问题,我们的女性气质和特征怎样界定,以级我们怎样重新界定的问题,它包括反对妇女作为供男性消费的性欲对象的战役,反对色情描写、强奸等暴力形式;妇女解放运动关心妇女的教育、福利权利,机会的均等,工资、工作环境选择的自由,妇女有了孩子后的生活,是否要孩子以及什么时候要孩子的权力;它关注父权制的压迫方式,这一方式和阶级及种族对妇女的压抑等等”1。
胡克斯 美国黑人女性 女权主义 女权主义运动
胡克斯论文:贝尔·胡克斯黑人女权主义思想探析【中文摘要】美国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黑人民权运动和第二次女权主义运动兴起,催生了贝尔·胡克斯黑人女权主义理论的诞生。
她的思想不仅仅是黑人女权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当代女权主义理论的完善与女权实践活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胡克斯针对女权运动中所存在的种族主义、性别主义、阶级主义进行严厉地批判,重新定义女权主义与女权主义运动,以消除一切歧视、剥削和压迫作为其政治目标,呼唤各个种族、性别之间的相互尊重及联合。
本文选取贝尔·胡克斯的黑人女权主义思想为研究课题,旨在梳理胡克斯追求种族和性别平等的艰辛过程,发现美国女权主义运动中的种族主义和性别主义思想的存在并对其进行理性地思考和批判。
论文第一章主要论述胡克斯理论诞生的时代背景与胡克斯的生平及思想的产生。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社会产生了两次意义深远的社会变革运动,即六十年代的黑人民权运动和七十年代的女权主义运动,胡克斯的黑人女权主义思想正是这两次运动的结合体。
历史上美国黑人女性背负着种族、性别、阶级等多重枷锁,她们是具有独特性和代表性的群体之一她们的境遇往往反映出美国社会的紧张与困境,她们同黑人男性和白人女性相比更容易遭到忽视和更严重的歧视。
对时代背景的详细考察,有助于我...【英文摘要】The second feminist movement and black civil rights movement took off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sixties andseventies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which gave birth to bell hooks (notes:the writer insist that her name should be written in lower case)’s black feminist theory. Her theory is not only the important part of black feminist, but also contributes to the perfection of contemporary feminist theory and feminist practice. Hooks severely criticized racism, sexism, classism in feminist movement, redefined femi...【关键词】胡克斯美国黑人女性女权主义女权主义运动【英文关键词】hooks the Afro-American women feminist feminist movement【索购全文】联系Q1:138113721 Q2:139938848【目录】贝尔·胡克斯黑人女权主义思想探析摘要3-5Abstract5-6目录7-9绪论9-19(一)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9-111、研究的目的92、研究的意义9-11(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31、国外研究现状11-122、国内研究现状12-13(三) 研究的方法与写作思路13-151、研究的方法13-142、写作的思路14-15(四)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15-191、研究的特色15-162、创新之处16-19一、第二次女权主义运动与胡克斯女权主义思想的产生19-37(一) 时代背景19-311、美国民权运动中的黑人女性19-232、第二次女权主义运动的诞生及相关理论建构23-263、第二次女权主义运动中的黑人女性26-31(二) 胡克斯黑人女权主义思想的产生31-351、胡克斯的生平31-322、胡克斯的黑人女权主义思想的产生32-35本章小结35-37二、胡克斯对女权运动中种族主义思想的批判37-53(一) 第二次女权主义运动对种族的忽视37-471、博厄斯对种族主义的批判与美国多元文化37-402、胡克斯对第二次女权主义运动中种族缺失的批判40-47(二) 走出种族主义藩篱的”姐妹情谊(sisterhood)”观47-511、”姐妹情谊”观在女权运动中的发展及影响47-492、胡克斯的”姐妹情谊”观与种族、性别、阶级之间的关联49-51本章小结51-53三、性别主义的批判与女权主义的重新定位53-73(一) 早期激进派女权主义运动对性别主义的思考53-591、性别(gender)与性别主义(sexism)53-552、早期激进派女权主义运动对性别主义的思考55-59(二) 胡克斯对女权主义运动的重新定位59-661、激进派女权主义运动瓦解的原因59-632、胡克斯对女权主义运动的重新界定63-66(三) 男性在女权主义运动中的重要作用66-711、男性——女权运动中争论不休的难题66-692、胡克斯的发现:男性——战友而不是敌人69-71本章小结71-73四、胡克斯黑人女权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73-81(一) 胡克斯黑人女权主义思想的特殊性和局限性73-761、胡克斯黑人女权主义思想的特殊性73-752、胡克斯黑人女权主义思想的局限性75-76(二) 胡克斯黑人女权主义思想的历史意义及影响76-791、胡克斯黑人女权主义思想的历史意义76-782、胡克斯黑人女权主义思想对后世的影响78-79本章小结79-81结语81-85参考文献85-91致谢91-93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93。
中国近代最早的女权主义者,非秋瑾女侠莫属
中国近代最早的女权主义者,非秋瑾女侠莫属中国近代最早的女权主义者,非秋瑾女侠莫属!秋瑾墓位于在杭州市区白堤尽头西泠桥畔。
正面大理石墓碑上刻孙中山亲笔题词“巾帼英雄”四字。
墓座上端为汉白玉雕秋瑾全身塑像,高2.7米。
头梳髻,上穿大襟唐装,下着百褶散裙,左手按腰,右手按剑,眼望西湖,英姿飒爽。
我们今天讨论秋瑾这个人物,往往只给她贴上革命先行者标签,尊称她为“辛亥三杰”之一,却忘了她还是一位美丽的女性、一位中国女权运动的先驱、一位杰出的清末诗人,短暂的一生,从生到死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1905年,秋瑾乘船前往日本,此时日俄战争爆发,秋瑾在黄海船上看到了日俄战争的地图,悲愤交加,赋诗一首:万里乘云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
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
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
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展开剩余95%等她到了日本横滨的时候,看到了一幅惊人的景象,当时横滨的百姓们纷纷涌上街头,男女老少服饰艳丽,一个个欢声笑语、载歌载舞,还送着走向日俄战争中国战场的日本军队,所有人都在欢呼“万岁”,秋瑾感叹:“在此时的中国,绝不会有这样的国民,这样的百姓,顿时觉得心中气苦,泱泱五千年中华,竟样样不如日本。
”确实,在1905年的时候,堂堂中国,随便到街上找一个匹夫问一问,未必他就能够明白什么是国家,什么是民族,然而日本人确实全民都知道,都在为他们的国家他们的民族自豪,中国的儿郎们都在做什么?秋瑾,秋瑾,原名秋闺瑾,字睿卿,小名玉姑。
名字中的“闺”字日后被女侠丢掉,睿卿和玉姑也从来不提。
她自己又取了“竞雄”、“鉴湖女侠”、“汉侠女儿”等慷慨激昂的名字。
秋瑾祖籍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1875年11月8日(光绪元年十月十一)出生于福建省云霄县城紫阳书院七先生祠。
秋瑾祖父、父亲都做过知州、知县等地方官。
母亲单氏是浙江萧山城内的望族,知书达理,诗书全通。
1895年,19岁的她跟随做官的父亲秋寿南来到湖南省湘潭县。
女性主义运动对社会的影响辩论辩题
女性主义运动对社会的影响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女性主义运动对社会的影响是积极的。
首先,女性主义运动的影响之一是促进了性别平等。
通过争取选举权、工作权利和教育权利等,女性主义者们成功地打破了传统的性别角色和偏见,为女性赢得了更多的社会地位和权利。
正如美国前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所说,“女性主义并不是关于对男性的仇恨,而是关于让女性有选择的权利。
”这表明女性主义运动的目标是创造一个更加平等和公正的社会。
其次,女性主义运动对社会的影响还体现在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通过女性主义运动的倡导,人们逐渐意识到性别歧视和性别偏见的存在,开始重视女性的权利和价值。
例如,著名女权主义者格蕾丝·哈珀曾经说过,“女性主义是为了所有人的利益,因为它不仅仅关乎女性的解放,也关乎男性的解放。
”这表明女性主义运动的影响已经超越了单一性别的范畴,而是影响了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念。
最后,女性主义运动还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女性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的参与度不断提高,为社会带来了更多元化的声音和观点。
例如,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性总统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就曾说过,“女性的权利就是人权,人权就是女性的权利。
”这表明女性主义运动的影响已经深入到了社会的各个层面,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了力量。
综上所述,女性主义运动对社会的影响是积极的。
它促进了性别平等,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肯定女性主义运动对社会的积极影响,继续支持和推动女性的权利和平等。
反方观点,女性主义运动对社会的影响是消极的。
首先,女性主义运动的影响之一是导致了社会的分裂和对立。
在争取女性权利的过程中,一些女性主义者采取了激进的手段,导致了社会的分裂和对立。
例如,一些激进的女权主义者在运动中采取了暴力行为,煽动了社会的不稳定和动荡。
这不仅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也使得性别平等的目标变得更加难以实现。
其次,女性主义运动对社会的影响还体现在对传统价值观的冲击。
政治附魅与形象书写——1950年代新文学史著中的胡适
文学学科的正式诞生。在这些新文学史著中,胡适被 的主张不过如此。而且说建设的新文学的唯一宗旨
描述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右翼的代表”、“美帝国主 只有十个大字‘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这说明了
义的代言人和走狗”、“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者”。毫 他所注意的只是白话的形式”[1]26-27。按照王瑶的说
无疑问,他们在评价胡适之时,明显地是以“题材决 法,胡适在文学改良运动的过程中仅仅注重文字工
品的反动内容,在于用文学评论来为资产阶级的反 命分子,后来却不辞汗颜地自吹自捧,把自己说成是
动政治活动服务。他的观点方法往往视主观需要而 文学革命运动的领导者”[3]41。之后,刘绶松结合胡适
随意变动,充分地体现了实验主义的根本精神,歪曲 在《文学改良刍议》中的一段话语,来说明胡适的主
现实以适合自己的企图”[2]101。也就是说,一方面,胡 要企图是以“文学改良”来代替“文学革命”的反动目
性成果 作者简介:陈国恩(1956-),男,浙江宁波人,文学博士,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
思潮及鲁迅;禹权恒(1980-),男,河南泌阳人,武汉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中国现代文学思潮 及鲁迅。
·23·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以胡适在诸多文学领域中的实绩为依据的,几乎没 普遍文化心理。此时,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张
有掺杂外在的意识形态因素,属于一种实事求是的 毕来的《新文学史纲》、刘绶松的《中国新文学史初
评价态度。当然,在其他部分文学史家的眼中,胡适 稿》等一大批新文学史著先后问世,标志着中国现代
收稿日期:2013-12-26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民国文学史’的意义辨析和阐释空间”(2013111010205)的阶段
从兴女权到改良家庭——清末民初女报人胡彬夏办报活动与身份认同
作者: 张朋
作者机构: 安徽新华学院文化与新闻传播学院,安徽合肥230088
出版物刊名: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146-149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2期
主题词: 胡彬夏;身份认同;家庭;社会
摘要:救亡图存的近代语境下,新女性的身份建构不仅是知识女性的自觉行为,亦关乎社会精英对民族、国家的政治想象。
胡彬夏是清末民初著名女报人,其办报活动及言论取向呈现前后不同面貌:清末激烈的女权革命论于留美时期发生变化,转而强调女性家庭身份的价值,这为其民初主持《妇女杂志》奠定了基调。
胡彬夏转变的言论立场及身份认同上的调和取向折射了近代知识女性在自我与社会之间寻求平衡的努力。
胡彬夏女士的女子教育观
胡彬夏女士的女子教育观
刘中猛
【期刊名称】《兰台世界》
【年(卷),期】2012(000)004
【摘要】胡彬夏(1888—1931),江苏无锡人。
早年留学日本,后以优异成绩成为我国首批四位赴美留学女性之一。
1915年,她应商务印书馆之请任《妇女杂志》主编。
1917年,和丈夫朱庭祺参与黄炎培等人发起成立的中华职业教育社。
1920年,胡彬夏创办上海妇女会,次年任中华基督教女青年会首任会长,不久组织发起上海女权运动同盟会。
【总页数】2页(P73-74)
【作者】刘中猛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江苏淮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从兴女权到改良家庭——清末民初女报人胡彬夏办报活动与身份认同 [J], 张朋
2."改良家庭论"与清末民初妇女启蒙——以胡彬夏的论述为中心 [J], 高翔宇
3.胡彬夏与“改良家庭”的女性论述——兼论“五四”新文学“家”观念的源流[J], 高翔宇
4.近代女权主义者的角色定位——以胡彬夏为个案 [J], 刘蓉
5.胡彬夏女士的女子教育观 [J], 刘中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民初知识女性的角色认同——以胡彬夏为个案
作者: 王秀田
作者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出版物刊名: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37-39页
主题词: 胡彬夏;知识女性;传统和现代
摘要: 胡彬夏是近代著名的女报人,是当时为数不多的接受过系统西方教育的先进知识女性的代表。
创办'共爱会'、编辑《妇女杂志》,担任教职,是最早走出家庭的职业女性,但她同时认为妇女的天职是改良家庭,主张改良家庭即整顿社会。
通过对家庭生活和两性关系的叙述,拟构现代生活方式,传递新的伦理价值观念,其思想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徘徊,寻求西方现代性和中国传统之间的调和。
女权主义视角下的女性政治参与
女权主义视角下的女性政治参与2015402023 李玉卓摘要:政治参与是政治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民主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衡量民主的一个重要尺度。
女性作为政治参与的主体,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政治主体。
女性参政是实现男女平等的主要标志,是衡量一个国家政治文明程度高低的重要依据,因此对女性参政这一问题的研究是很有意义且必要的。
本文首先介绍了传统的政治参与及传统女性参政观,并分析传统政治参与是如何将女性置之度外的;后又从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西方女权主义思潮入手,介绍了各个流派及其主要思想,并重点分析了女权主义下的政治参与思想;最后反思女权主义政治参与思想的不足及其对西方政治的影响。
关键词:女权主义思想;政治参与;女性参政女权主义是西方新兴的政治思潮之一,是现代西方妇女运动的意识形态。
20世纪60年代赫然崛起,引起了强烈的反应,此后时起时浮,总的来看影响在扩大。
从18世纪末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完成历史上第一部女权主义理论著作《女权辩护——关于政治和道德问题的批判》至今,女权主义经历了三次大的发展浪潮,形成了从平等权到社会性别再到公民权的理论转向;同时,女权主义作为争取妇女的权利和男女平等的政治主张和运动,以两性关系为政治研究的中心议题,反对性别的歧视、压迫和剥削,追求良性的平等和妇女的解放,对其他各种政治思潮形成了挑战和冲击。
一、传统政治参与及传统女性参政观(一)传统政治参与政治参与是西方政治学率先提出的一个重要术语,它是政治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民主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衡量民主的一个重要尺度,可见民主与参与总是息息相关的。
政治参与自身既是一种政治价值,也是一种政治制度或行为,是民主政治在两个层面上的结合。
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的必要条件,是民主所必须包含的基本元素,在实践中,政治参与的充分与否,还检验着各种民主理念的实现程度和民主制度的完善程度。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种民主理论对政治参与有不同的诠释:古希腊民主制下的政治参与:在公元前五世纪的雅典,其民主政治的核心制度,根本上就是所有公民都有权利参加“公民大会”,直接决定重要政策。
女性角色转型与解放政治3
女性角色转型与解放政治3引言1915 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一次大规模的思想文化革新运动,具有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
1919 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既是在新文化运动基础上发生的,同时又将新文化运动推向新的高度,从而引起社会剧烈变动,加速了民主革命的进程。
因此,人们将“五四新文化运动”视为中国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阶段转变的关键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的社会变迁无论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是空前的;其中妇女解放作为一个方面,在社会多方面的关注下取得了重要进展。
五四运动在新文化、新思潮传播推动方面的价值和意义,这在文学和历史学研究等方面早已定论。
在妇女理论研究中,也一直将之视为妇女解放思潮的肇始。
应该说,长期以来在理论界对五四时期的妇女理论与运动也多有研究,有的学者着重研究五四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有的则研究某些思想家的妇女观、还有的学者研究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传播。
但多停留在对妇女解放思潮宏观的阐释上,而鲜有人能够从受五四妇女解放思潮对女性个人实践影响的角度去探知五四妇女解放运动在微观层面上的意义。
殊不知随着阶级意识对妇女解放运动的渗透,之后的妇女解放运动更是以一种集体的形态进行,个人的声音几乎湮没,一直到近前的改革开放以来对个人的关注,这样的背景更是凸显出五四时期新女性表达个人声音的可贵。
因此,从个人角度对受五四妇女解放思潮影响的妇女的实践及思想的研究就变得十分的必要,甚至可以说对今天的妇女解放思想的发展仍然有指导意义。
所以本文以女性角色转换和解放政治为研究的理论背景,以民国四才女之一的萧红的心路历程变化为研究对象,试图探知五四时期的妇女解放思潮对萧红的人生的影响程度。
本文的研究思路很简单:就是首先全面客观的呈现对萧红的人生选择产生影响的五四时期主要的妇女解放思潮;然后将这些妇女解放思潮与萧红的人生选择相联系;进而通过萧红的文学作品和自传探索在这些关键的选择点萧红的心路历程发生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与五四妇女解放思潮的关系,由此来完成五四妇女解放思潮对五四新女性实践影响程度的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旨 ” 并 打 算 “ 组 织 在 东 京 留 学 女 子 之 团 体 。 相 研 究 , 先 互 女 子 问 题 , 渐 达 其 权 力 于 祖 国各 行 省 ”4, 中 可 以 看 以 [ 从 J 出, 最初把女 留学生 团结在一起 的是 民族主义爱 国情感 , 她们接受 了西方 民权 思想 , 突破 了传 统 的“ 天下 兴亡 , 匹 夫有责” 的男权主义 牢笼 , 强调女 子要解放 要独 立 , 作 要 为 一个 真 正 的 “ ” 要 为 国 家 的 兴 亡 奔 走 呼 号 。然 而 , 人 , 这
种女子 民权 思想 的启 蒙也 受 到了男权 社会 的拥 护 , 当时 的男性精英认为 : 如果女性不觉醒 , 她们就无 法与男性 国 民共 同担负起救亡 图存的 历史 重任 , 那么 国家无 法摆脱 困境 , 国富民强更会 化为泡影 , 这种女性启蒙 可以说是在 男性 的默许 和支 持下 兴起 的。所 以“ 爱会 ” 共 一成立 就 受 到 了 留 日学 界 的重 视 和 欢 迎 , 时 在 日本 出 版 的 留 日 当
第1 2卷
第 8期
鸡 西 大 学 学 报
J OUR NAL OF JXIUNI RS I VE Ⅱ
Vo _ 2 N . ll o 8
A u . 01 g 2 2
21 0 2年 8月
文 章 编 号 :62— 7 8 2 1 ) 8— 13— 17 6 5 (0 2 0 0 4 2
近 代 女 权 主 义 者 的 角 色 定 位
— —
以胡 彬 夏 为个 案
刘 蓉
( 安徽 师 范 大 学 , 徽 芜 湖 安
, 个词仿佛 离我们 渐行 渐远 了, 常人 眼 中从近代社 会开始 , 性就逐 步走向独立与 这 在 女
解放 , 在他们看 来女性 解放 的道路 是奔放的 , 但我认 为恰恰相反 , 中国近代化 开始于 西方 列强的入侵 , 中国 而
妇 女 的 解放 从 一 开 始 就 是 整 个 近 代 化 的 一 部 分 , 论 是 作 为 口号 还 是 措 施 , 这 种 特 殊 历 史 背景 下 的 中 国的 无 在 女 权 运 动 无 法摆 脱 民 族 国 家观 念 的 影 响 。 关 键 词 : 权 主 义 ; 彬 夏 ; 代 化 女 胡 近 中 图分 类 号 :9 3 6 C 1 .8 文 献 标 识 码 : A
、
民国是一个新 旧交替 的时代 , 旧的死而不 僵 , 的方 新 兴未艾 。作 为新 兴事物的女权运动是伴 随着近代化 的开 始而兴起 , 然而这样 的时代造就 了女权 运动 的附属地位 。 进而也导致 了女权 运动 成为 近代化 的手 段与 工具 , 广 而 大女性 的角色定位 仍不 清晰 , 她们 离 真正独 立解 放仍很 遥远 。金天翮在 10 9 3年发表 《 界钟》 女 里说 道 : 民权 与 “ 女权如蝉联跗萼而 生 , 可遏 抑也 。 _ 又说 “ 九 世纪 不 ” 】 十 之 中 国 , 落 千 丈 于 世 界 竞 争 之 漩 涡 : 二 十 世 纪 之 中 一 若 国, 则一跃千 丈于世界竞 争 之舞 台 , 理势 之必 然者 也。 此 男子 然 , 女子亦何 独不然 ? ¨ 广 大女性处 于传 统与 现代 ”2 的矛盾之 中 , 著名女 权主 义者 胡彬夏 也逃 脱不 了时代 编 织 的藩篱 , 即时代所造就 的女权 运动的附属地位 。 胡彬 夏( 8 8— 13 )江苏无 锡堰桥人 , 18 91 其父 胡壹修 是清末 民初无锡地 区著 名 的教育家 , 使得 胡彬 夏从小 这 就 受 到 了 良好 的 教 育 , 早 在 10 她 9 2年 就 远 赴 日本 留 学 。 在 日本 实 践 女 子 学 校 学 习 时 就 组 织 成 立 了 爱 国 团 体 “ 共 爱会”, 回国担任《 后 妇女 杂志》 的编辑 一职 , 是近代 著名 的 女 报 人 。 下 面 我 们 就 从 她 的双 重 身 份 来 探 讨 近代 女 性
的角色定位。 女 爱 国 留 学 生 在 19 86年 , 甲午 战 争 的 第 二 年 , 国 派 出 了 首 批 即 中 赴 日留学 生 。此 后 , 着 庚 子 之 乱 和 《 丑 条 约 》 随 辛 的签 订 , 爱 国游 学 的 口号 逐渐 被 有 志 救 国 的 青 年 所 接 受 。 因 为 E l 本 在 路 程 和 文化 方 面 都 与 中 国 较 近 , 以 在 2 所 O世 纪 初 出 现 了 留学 E本 的 高潮 , t 留学 E本 的学 生 人 数 要 远 超 欧 美 , t 这 一 状 况 持 续 了相 当 长 的 时 间 。 在 这批 留 学 生 中 存 在 着 定数量的女 留学生 , 她们 多是 因为陪 同父兄 而远 赴 日 本 , 后 远 赴 日本 留 学 遂 成 为 中 国 知 识 女 性 中 的 一 种 时 而 尚 。青 山 实 践 女 校 是 被 中 国 的 女 留 学 生 誉 为 “ 阁 之 闺 雄 ” 东方女 子第 一豪 杰”_ “ 3 E本 近 代 著 名 女 教 育 家 的 l 下 田歌 子 ( 八 五 四 年— — 一 九 三六 年 ) 一 八 九 九 年 一 于 创 立 。从 10 9 1年 起 开 始 招 收 中 国女 学 生 , 最 早 招 收 中 是 国女学生 的 日本女校 。胡彬 夏在第二年 , 也就是 10 9 2年 来 到 日本 , 实 践 女 校 开 始 了 留学 生 活 , 受 了 近 代 化 的 在 接 教育 。在 留学期 间, 胡彬夏 、 宗素、 林 曹汝 锦 、 龚圆常等人 在 东 京 成 立 由 日本 女 留 学 生 组 成 的妇 女 团体 “ 爱 会 ” 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