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2课时)

合集下载

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后练习题附加答案(选择题)

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后练习题附加答案(选择题)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一课时)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化学变化常伴随放热、发光等现象B.化学变化一定有其它物质生成。

C.化学变化一定比物理变化剧烈。

D.化学变化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2、下列变化有一种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的类型不同,这种变化是()A、汽油挥发B、粉碎矿石C、水变成冰D、木材燃烧3、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食物腐败B、钢铁生锈C、瓦斯爆炸D、锅炉爆炸4、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灯泡发光B、空气液化C、光合作用D、海水晒盐5、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A、产生耀眼的白光B、放出大量的热C、生成白色固体,该变化的类型是, 你依据的理由是现象。

6.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有()A、气体生成B、沉淀生成C、新物质生成D、颜色改变7.在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煤气燃烧B、瓷碗摔碎C、食物腐烂D、面粉发酵8.化学变化的特征是()A、有发光、发热现象B、物质的状态或颜色发生变化C、有气体放出或沉淀生成D、有其它物质生成9.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火药爆炸B、煤的燃烧C、矿石粉碎D、钢铁生锈10.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融化成水B、钢铁生锈C、钢锭轧成钢条D、蜡烛熔化11.下列变化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的是()A、从矿山上开采矿石,再将矿石粉碎B、酒精挥发成酒精蒸气,酒精蒸气在空气中燃烧C、钢锭轧成钢条,钢条又拉成钢丝D、冰融化成水,水蒸发变成水蒸气12.下列变化可能属于化学变化,也可能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燃烧B、爆炸C、熔化D、冷凝13.下列变化有一种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的类型不同,这种变化是()A、蒸发水B、干冰升华C、水变成冰D、煤炭燃烧14.判断镁带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A、产生耀眼的白光B、放出大量的热C、生成白色固体D、镁带消失15.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光照条件下,以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为原料合成淀粉、葡萄糖等有机物;动物的呼吸作用是在氧气的作用下,分解有机物,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二课时教案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设计说明本课采用“实物演示法”,使学生了解物理性质,“对比法”,明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含义,再由变化引出性质,进而区别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课堂练习”,以加深学生对相似概念的理解与把握。

不同的性质决定不同的变化,不同的变化反映不同的性质;不同的性质,决定不同的用途,不同的用途,反映不同的性质,让学生初步形成性质决定变化、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基本观念。

二、教学分析(一)教材分析在学生认识了两种变化后,进而介绍什么是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以及两者这间的关系,层次分明,方便学生们更好的理解有关概念,课后练习让学生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变化,进行分类,贴近生活,学生易于接受。

(二)学情分析物质的性质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知道物质的两种变化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有初步的学习化学概念的体验,相对来说,在学习上难度有所下降。

但是,学生对化学还是比较陌生的,对化学知识了解甚少,所以教师一定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含义。

(2)初步形成“性质决定变化,变化表现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用途表现性质”的化学基本观念。

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初步进行实验现象的描述,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2)学会搜集资料,提高对信息的获取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2)培养观察实验的能力和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变化和性质的区别,性质和变化、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五、教学策略通过物质的变化引出物质性质的概念,联系实例帮助学生学会区分变化和性质,并得出性质决定变化、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观。

六、教学过程复习:(1)下列四种生活现象中,与其他三种有本质不同的是()A.B.C.D.(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变化时是否生成新物质)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点评。

课题1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第2课时)-人教优质课教学设计精品

课题1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第2课时)-人教优质课教学设计精品

课题1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哪些现象是物质的物理性质,哪些是物质的化学性质。

2.能够区分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对比、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对比、变化与性质的对比,让学生体会对比的方法在学习化学中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并使他们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教学重点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概念和判断;变化和性质的区别。

教学难点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判断。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活动
环节一
引入新课
物理性质、化
学性质概念的形成
环节三
性质和变化的
关系
环节四
归纳总结
环节五
课堂练习
布置作业
1. 运用所学的知识尽可能多的描述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水、空气等的物理、化学性质。

2. 教材第10页的4、5题。

思考、回答。

课堂练习。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二课时)课时进阶作业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二课时)课时进阶作业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二课时)基础提升1.(2018•黄石)下列描述中,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A.盐酸易挥发B.金属具有导电性C.酒精易溶于水D.常温下,氮气很稳定2.(2018•门头沟区二模)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颜色B.密度C.稳定性D.沸点3.(2018•乌拉特前旗校级二模)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石墨棒作干电池电极B.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C.用碳素墨水书写文字档案,便于长期保存D.金刚石用来裁玻璃4.(2018•南山区校级二模)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类别﹣用途的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性质类别用途A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化学性质制作叶脉书签B液氮汽化时会吸热物理性质用做保护气C生石灰遇水放热物理性质用做干燥剂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化学性质用做制糖工业脱色A.A B.B C.C D.D5.(2017秋•简阳市期末)下列物质中的用途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有关的是()A.用氢气填充探空气球B.用金刚石切割玻璃C.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D.用液氧作火箭助燃材料6.(2017秋•河口区期末)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物理性质决定的是()A.用生石灰做食品干燥剂B.用氢氧化钠制作叶脉标签C.用活性炭吸附甲醛D.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7.(2018•重庆)下列用途中,只与物质的物理性质有关的是()A.氧气作供氧剂B.碳酸钙作补钙剂C.活性炭作吸附剂D.小苏打作发酵剂8.(2018•广西)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吸附性B.溶解性C.氧化性D.挥发性9.(2018•德州)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

下列用途中主要由物质的物理性质决定的是()A.用盐酸除去铁锈B.用一氧化碳冶炼金属C.用干冰人工降雨D.用氧化钙做干燥剂10.(2017秋•道外区期末)在下列物质的用途中,能体现该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A.氧气支持燃烧B.氮气保存食品C.稀有气体做霓虹灯D.氧气供给呼吸11.(2017秋•路南区期末)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铜用于制造导线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灯泡中充氮气延长使用寿命D.用浓硫酸做干燥剂12.(2018•通州区一模)下列过程中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A.液氮作制冷剂B.天然气用作燃料C.活性炭作净水剂D.洗洁精通过乳化作用除去油污13.(2018•莒县校级模拟)下列物质的性质,不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铁生锈B.一氧化碳有还原性C.碳酸的不稳定性 D.盐酸有挥发性14.(2017秋•定州市期末)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氧气用于炼钢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D.酒精用作燃料15.(2018•香洲区模拟)下列用途与化学性质有关的是()A.石墨作电极B.干冰制冷C.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症D.铝压成薄片16.(2018•青羊区模拟)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铝具有导电性B.氢氧化钠能与稀盐酸反应C.氮气难溶于水D.常温下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17.(2018•陵城区二模)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只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氧气炼钢B.铜制作导线C.硫酸除铁锈D.二氧化碳制碳酸饮料18.(2018•成都)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化学性质决定的()A.活性炭作除味剂B.液氧用于火箭发射 C.石墨用作电刷 D.干冰用于食品保鲜19.(2018•翁牛特旗一模)下列叙述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酒精挥发,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煤气燃烧,稀有气体用作焊接保护气C.活性炭去除冰箱异味,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D.钢铁腐烂,氢气用于填充探空气球20.(2018•通州区一模)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A.铜丝用作导线B.盐酸用于除铁锈C.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D.氧气焊接金属能力提升21.(2018•广州模拟)下列物质的哪些用途与它的物理性质有关:①用氧气作助燃剂②用铝做炊具③氩气和氮气作灯泡的保护气④Ca(OH)2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⑤用花岗岩铺地面,以上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③⑤C.②⑤D.②④⑤22.(2018•柘城县三模)下列物质的用途是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A.乙醇用作燃料B.氧气用于炼钢C.铜用来制导线D.小苏打用来治疗胃酸过多23.(2014秋•广州期末)下列各物质的用途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干冰做制冷剂B.焦炭冶炼金属C.活性炭作吸附剂 D.石墨作润滑剂24.(2017秋•西城区校级期中)为了探究气体氨气(NH3)的某些性质,小雨同学查阅了有关资料,知道具有碱性的物质可以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然后依次做了以下实验.由以上实验,得出氨气的物理性质还有、.25.(2016秋•文登区期末)探究液化气燃烧的变化小刚同学在帮妈妈做饭时观察到液化气燃烧的现象,他认为液化气燃烧应属于化学变化。

人教版 九年级 化学第2课时 物质的性质

人教版 九年级 化学第2课时 物质的性质
讨论:以上性质可以怎样分类?
学习目标
1.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识别。(重点) 2.能区分物质的物理变化与物理性质,化学变化与化学
性质。(难点) 3.明确物质用途所运用的性质,判断该性质属于物理性
质还是化学性质。
一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定义
合作探究
通过对酒精性质的了解,我们知道物质本身有许多固 有的属性,哪些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哪些不 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本身就固有的性质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实验与探究
实验2:取一根小木条在空气中点燃,分别慢慢地放入盛有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木条燃烧情况的变化。
实验记录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性质类别
均为无色、 实验1 无味的气体
在标准情况下,氧气 和二氧化碳均为无色、物理性质 无味的气体
实验2
木条在氧气中 燃烧得更旺; 木条在二氧化 碳中熄灭
氧气能支持燃烧;二 氧化碳一般不燃烧也 不支持燃烧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2课时 物质的性质
观察与思考 日常生活中,常见一些人用医用酒精来降温,以达到
退烧的目的,也经常用工业酒精炖小锅美食。这都是利用 了酒精的特性。
思考:根据你的观察和生活经验,酒精有哪些性质?
根据观察和生活经验,酒精具有以下性质:
颜色: 无色 状态: 液体 气味: 有特殊气味 密度: 0.8g/ml 水溶性: 能与水互溶 是否挥发:易挥发 点燃时在空气中 能燃烧
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 可判断。在叙述物质 的化学性质时,往往 有下列字:能、会、 可以、易、难等
颜色、状态、气味、
根据物质的化学变化
性质内容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2课时课件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2课时课件
第一单元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二课时
纸燃烧
胆矾与氢氧化钠反响
石灰石与盐酸反响
化学性质的概念: (1)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2)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复原性、毒性、金属 活动性、酸碱性、受热易分解等物质。
物理性质的概念: (1)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2)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 电性、导热性、延展性、挥发性、溶解性、吸附性、铁磁性 等。
让工人阶层的恶性竞争、工资水平无限下降;才能让贪婪的资本节约更多本 钱,获得更多利润。
穷人的一次失败,为了还债可能一辈子都翻不了身,为还债一辈子送外卖。 你将不再会有精力去思考和投机。穷人的失败可能断送了他所有暴富的机遇和时 间,让不确定的人生瞬间确定下来,让充满无限可能的人生可能性逐渐缩小。这 是赤裸裸的现实。
知识点 2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例1】 以下物质的用途不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C )
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B.实验室常用酒精作燃料
C.铜、铝用于制作导线
D.氯气用于自来水消毒
导引:A中氧气用于医疗急救是因为氧气可以供给呼吸, 呼吸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因此利用的是氧气的化学性质 ;B中酒精具有可燃性,常用作燃料,可燃性是化学性质 ;C中铜、铝用于制作导线利用的是其导电性,属于物理 性质;D中氯气消毒杀菌时发生了化学变化,利用的是氯 气的化学性质。
的是 ( D ) A.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B.氮气用作保护气 C.用金属铜制作导线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解析] 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是利用活性炭的吸 附性;用金属铜制作导线是利用金属铜的导电性;干冰用 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时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成 雨滴降落。在这些性质的利用过程中均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均属于物理性质,只有氮气用作保护气是利用了氮气不活 泼这一化学性质。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2课时)教学设计【初中化学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2课时)教学设计【初中化学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材分析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是教材第一单元课题1的内容,是学生走入化学世界的第一步。

本课题从学生日常生活的常见事例出发,通过师生合作实验、观察、分析等活动,揭示物质变化的基本特征,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变化的概念,学会化学学科研究问题的方法。

本课题作为启蒙阶段的学习,影响到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新教材重视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采用多种必要的实验仪器、手段和方法,认识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1.理解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概念,初步学会判断与区分。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3.学会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加工信息,初步认识化学学科研究方向。

4.知道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5.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化学学科素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

【教学难点】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

◆课前准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回忆】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化学变化,什么是物理变化,它们之间的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的生成。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仅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伴随有颜色变化、发光放热、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二、讲授新课学生活动1 认识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展示】水、铁丝、食盐、粉笔、食醋、酒精等,请同学们观察并描述它们的不同性质,比如颜色、气味、状态、硬度、溶解性、能否燃烧等。

【合作探究】【提问】物质本身有许多固有的属性,哪些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哪些是不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本身就固有的性质呢?【讲解】物质的变化是一种过程,而性质是物质本质的属性。

酒精燃烧是一种化学变化,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化学性质,所以我们知道酒精具有可燃性。

【讲解】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的联系:在叙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有下列字:能、会、可以、易、难等。

例如:1.木柴燃烧——化学变化木柴能燃烧——化学性质2.铁生锈-——化学变化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化学性质铁(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化学性质3.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变化胆矾溶液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性质【讨论】请同学们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例子。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2课)课件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2课)课件

B、煤的燃烧
C、矿石粉碎
D、钢铁生锈
3、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B )
A、冰融化成水
B、钢铁生锈
C、钢锭轧成钢条
D、蜡烛熔化
学以致用
4.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观察到以下现象:①菜刀表面常产生 棕黄色的斑点 ②新鲜萝卜放入泡菜坛中,几天后萝卜变 酸了 ③水果腐烂后发出难闻的气味 ④把鸡蛋放入白醋 中,蛋壳表面产生气泡 ⑤农田里烧麦沤肥,浓烟冲天 ⑥点燃烟花可看到美丽的焰火、闻到刺激性气味,现有四
实验二:胆矾的研碎
(1)取少量胆矾放在研钵中。 (2)用研杵把胆矾研碎,观察现象。
实验探究
实验三:胆矾与氢氧化钠反应
(1)取少量研碎的胆矾分别放入两只试管中。 (2)向其中加入少量的水,振荡直到变成澄清溶液。 (3)向其中一只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试管中发生的
变化。
实验探究 记录实验数据
序号
变化前的物 质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 疑惑吗?
(1)水变成水蒸气。 (2)酒精挥发。 (3)酒精能挥发。 (4)铁杵磨成针。 (5)铁器易生锈。 (6)纸张能燃烧。
学以致用
1、判断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C )
A、产生红光
B、放出大量的热
C、生成无色气体二氧化碳 D、木炭消失
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C )
A、火药爆炸
位同学就以上现象发表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B )
A.甲同学认为上述现象不能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B.乙同学认为上述现象表明变化后都产生了新物质,所 以都发生了化学反应 C.丙同学认为除了②以外,其余都是化学变化 D.丁同学认为上述现象确实表明变化后都产生了新物质 ,但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总第2课时第一课时物质的变化【学习目标】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3.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并进行简单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4.学习重点与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与判断。

【学习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学习难点】化学变化的区别以及对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

【定标自学】一、学生预习质疑1、什么是物理变化?2、什么是化学变化?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有什么区别与联系?二、小组合作探究问题三、小组展示探究结果并互相纠正【课堂探究】仔细观察教师演示的几个实验,并将实验现象纪录如下表:【交流讨论:】1.结合你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理解,然后从以下方面比较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2、在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着一些明显的现象,请回顾刚才所做实验总结在化学变化中伴随着的现象,是不是具备上述现象的变化就一定是化学变化?请举例说明。

【举一反三】1、下列现象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为什么?⑴潮湿的衣服经太阳晒,变干了。

⑵铜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

⑶纸张燃烧。

⑷瓷碗破碎。

⑸铁生锈。

⑹寒冷的冬天在玻璃窗前呼吸,玻璃上出现一层水蒸气。

2、为什么说点燃蜡烛时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反馈练习】1.下列物质发生的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激凌融化B.苹果腐烂C.玻璃打碎D.海水晒盐2. 能用于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的依据是()A.生成新物质 B.生成沉淀或气体 C.发生颜色变化 D .发光发热3.下列成语描述的变化中,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木已成舟B.花香四溢C.烛炬成灰D.滴水成冰4.人类需要能量。

下列能量转化的例子中不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A.燃气篝火烘烤食物B.太阳能热水器烧水C.绿色植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D.煤燃烧发电5.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西瓜榨成西瓜汁B.铝块压制成铝箔C.石蜡熔化成蜡油D.玉米酿制成酒精6.一种固体物质受热后变成气态,则这种变化()A一定是升华 B一定是化学变化C不可能发生,固态物质要先变成液态再变成气态D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7.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一组是()A.蜡烛燃烧;蜡烛熔化 B.酒精挥发:酒精燃烧C.空气液化;液态空气汽化 D .铁生锈;铁被腐蚀【反思提高】你的收获:【布置作业】1、第10页第1题。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2课时同步课件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2课时同步课件

知识梳理
物理性质 其他性质
延展性 硬度
导热性
导电性
挥发性
知识梳理
变化和性质的区别和联系
思考 判断下列语句描述的是性质还是变化。
蜡烛能燃烧 酒精易挥发 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性质 性质 变化
铁在潮湿的空气里生成了铁锈
变化
性 质
变 化
总结
变化是一种过程,性质是一种能力;性质通常用能、不能、可以、会、容易、难 等词语来描述。
氧气
二氧化碳
闻气体时的正确操作
知识梳理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对比
知识梳理
气体名称


气味
化 把燃着的木条伸入
学 集气瓶中的变化 性 质 是否支持燃烧
氧气 无色 气态 无味
氧气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
支持燃烧
二氧化碳 无色 气态 无味
二氧化碳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不支持燃烧
拓展延伸
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 ——金刚石原石
随堂演练
4.(2022秋·广东东莞·八年级东莞市东华初级中学校考期中)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制作霓虹灯时充入稀有气体 B.液氮用作冷冻剂 C.铜用于制作导线 D.酒精用作内燃机的燃料
【详解】 A、稀有气体作电光源是利用稀有气体通电后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利用了物理性质,故A错误; B、液氮用作冷冻剂,是利用液氮气化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利 用了物理性质,故B错误; C、铜用于制作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利用了物理性质,故C错误; D、酒精用作内燃机的燃料,是利用酒精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D正确。 故选D。

1.1第2课时+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1.1第2课时+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辨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
老师演示教材P12实验1-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好记录。
思考:①闻气体气味时,应该如何操作?②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颜色和状态分别是怎样的?③实验中两个集气瓶中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有怎样的变化?
A
A.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入集气瓶中B. 滴入澄清石灰水、振荡C. 闻气味D. 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放入集气瓶中
请临摹元素周期表中 号元素的符号:
二氧化碳________(填“支持”或“不支持”)燃烧
交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描述二氧化碳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支持
不支持
续表
归纳:研究物质的性质要从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个方面进行。
性质
氧气
二氧化碳
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下,是____色____臭的气体
化学性质
①__________②______(填“能”或“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
A. 蔗糖有甜味B. 水在常温下是无色、无臭的液体C. 食盐易溶于水D. 碳酸氢铵受热能分解生成氨气
4.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其化学性质的是( )
A
A. 用汽油做燃料 B. 用金刚石切割玻璃C. 用铜丝作导线 D. 用石墨制铅笔芯
5.鉴别氧气、空气、二氧化碳三瓶无色气体,最简便的方法是( )
1.(2023·北京)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D
A. 铁呈固态 B. 铜呈紫红色C. 蔗糖易溶于水 D. 碳酸易分解
2.下列说法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_
_
_
_
A.能导电
B.硬度大
C.常温下呈气态
D.易生锈
D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二课时 物质的性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二课时 物质的性质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物质的性质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题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的第一个课题,也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三节正式的化学课。

本课时结合上节课学习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相关知识,透过化学变化过程的揭示,初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以及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为今后学习某一物质的性质以及从分子、原子层面认识物质性质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通过上节课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学习,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相关知识以及基本了解,能基本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但对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不了解,也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区分。

对实验过程的相关步骤也了解不深。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判断哪些是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教学难点:判断哪些是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五、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总结归纳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展示法;六、教学过程(一)、导入PPT展示:水、铁块、铝、氧气的照片。

提问:观察下列物质,你能说出它们哪些性质?学生:回答(二)、新课讲授环节一: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提问:物质本身有许多固有的属性,哪些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哪些是不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本身就固有的性质呢?学生:思考。

PPT展示:蜡烛燃烧、灭火、切菜,登山等图片。

学生:观察并回答。

总结:1、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比如:可燃性、助燃性、毒性、氧化性、稳定性、腐蚀性、酸性、碱性等。

2、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比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密度、导热性、导电性等。

实验探究:实验1:分别取一集气瓶氧气和一集气瓶二氧化碳气体,仔细观察它们的颜色和状态,闻一闻气味。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课时练《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2)(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课时练《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2)(含答案)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时练一、选择题(共15题)1.下图所示物质的用途中,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用玻璃刀头上镶的金刚石来裁玻璃B.用氢气做高能燃料C.用石墨做干电池的电极D.用大理石做天安门前的华表2.物质的下列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稀盐酸用于金属表面除锈C.白醋用于清除水壶中的水垢D.苏打水用于缓解胃酸过多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水滴石穿B.花香四溢C.百炼成钢D.木已成舟4.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铁丝弯曲B.香水挥发C.燃烧烟花D.瓷碗破碎5.《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制作的特别节目,以弘扬中华传统诗词之美,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1.1 课时2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课件 2021-2022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1.1 课时2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课件 2021-2022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14.英国化学家戴维用电解法从苏打中得到一种新的金属,他用新金属做了如下 实验:取一块金属,用小刀切下一小块,将其投入水中。金属浮在水面上,并与 水发生剧烈的反应,放出气体;金属在水面上急速转动,发出嘶嘶声,并立刻熔 化成一个闪亮的银白色小球,过一会儿小球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失。请归纳出 这种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其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_质__软__、__密__度__比__水__的__小__、__熔__点__低__、__银__白__色__固__体_____; 化学性质:__能__与__水__反__应______。
6.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 ) A.氧气用于急救病人 B.干冰(易升华)用于人工降雨 C.生铁用于铸造铁锅 D.铜用于制造导线
7.常穿透气性差的鞋子,容易得脚气,这是因为又热又潮湿的环境,是霉菌生长 的好地方。在临睡前,把盛有生石灰的小布袋塞进鞋子内,可以保持鞋内干燥。 生石灰是一种白色固体,容易吸收水分,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放出大 量的热,因此可以作干燥剂。生成的氢氧化钙有腐蚀性。 (1)生石灰能使鞋内保持干燥,是因为其容易_吸__收__水__分___,使鞋内的水分减少,起 到干燥的作用。 (2)生石灰不可食用,是因为其能和水反应放出_大__量__的__热___,生成的氢氧化钙有 ___腐__蚀__性___,若误食,会灼伤和腐蚀食道。
①物理变化
②化用途 酒精常用作酒精灯的燃料____⑤______,因为酒精具有可燃性______④____。点燃酒精 灯的过程中,酒精汽化成酒精蒸气____①______,酒精蒸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______②____。酒精是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____③______。
易错警示 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而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表现。如汽油易燃 烧是化学性质(可燃性),汽油燃烧是化学变化。化学性质的描述通常是在化学变化 的基础上加一些表现能力的字眼,如“可以”“容易”“能”“会”等。

九年级化学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

九年级化学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1课时物质的变化【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2)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3)能判断日常生活中一些物质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初步学会用比拟、分类、归纳、概括的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2)能主动与他人交流、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生活中物质变化的分析,体会化学就在你我身边。

(2)通过观察和实验,增强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化学的兴趣。

(3)体会、观察和思考是学习化学的根本素养之一。

【学习重点】理解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

【学习难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1.导语:雪是如何形成的?这个过程中有没有新物质产生?雪的形成与蜡烛的燃烧这两个变化有何不同?2.由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进行解读。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知识模块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阅读课本P6~P8“实验1-1〞的内容,完成课本P7的表格。

提出问题: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或冰,钢铁制品在潮湿的地方会生锈,煤、木材和柴草可以在空气中燃烧而发光、发热等等。

从化学的角度看,物质的这些变化有什么本质区别呢?探究实验:实验1:水的沸腾;实验2:胆矾研碎;实验3: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响;实验4:石灰石和盐酸反响。

投影:这四个实验的视频。

学生:观察,进一步比拟实验现象。

课堂讨论交流展示生成新知全班讨论并展示探究成果,反思交流。

(小组派代表发言)行为提示:教会学生怎么交流。

先对学,再群学。

充分在小组内展示自己,分析答案,提出疑惑,共同解决(可按结对子学—帮扶学—组内群学来开展)。

在群学后期教师可有意安排每组展示问题,并给学生板书题目和组内演练的时间。

检测反响达成目标一、当堂检测二、课后提升三、家庭作业《精英新课堂》完成学生用书的“夯根底分点练〞局部完成学生用书的“生能力整合练〞局部稳固知识:记忆《速记宝典》中的本课知识《名师测控》完成学生用书的“根底闯关〞局部完成学生用书的“能力提升〞局部稳固知识:记忆《提分宝典》中的本课知识第1课时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2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2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物质的性质和变化问题;
2.提醒学生做好作业反思,总结自己在解决问题中的经验教训;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作业成果,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成就感。
在作业小结环节,我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物质的性质和变化问题。同时,提醒学生做好作业反思,总结自己在解决问题中的经验教训。最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作业成果,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成就感。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质性质验等方法,探究物质性质的变化规律;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物质的性质和变化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讲解、实验、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物质性质的基本概念,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同时,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自主探究物质性质的变化规律,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四)总结归纳
1.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总结,反思自己在实验中的不足之处,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结,梳理所学知识,加深对物质性质变化规律的理解;
3.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物质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总结,反思自己在实验中的不足之处,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接着,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结,梳理所学知识,加深对物质性质变化规律的理解。最后,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物质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小组合作培养团队精神: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和讨论交流,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分享、沟通和协作。这种小组合作的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实验操作能力。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2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2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2.实验教学:本节课注重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演示和学生的亲身操作,使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和记录物质变化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实验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讲授新知
1.利用多媒体展示和实验演示,向学生介绍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2.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物质变化的过程,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物质的变化。
3.教师通过讲解和举例,向学生介绍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并引导学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4.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性质与变化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能够理解物质的性质对其可能发生的化学变化的影响。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情境或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
2.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等方式,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3.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发现,进行小组内的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以及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3.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和反馈,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导入: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如食物的腐败和铁的生锈,激发了学生对物质变化的好奇心和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以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为例,如食物的腐败、铁的生锈等,引发学生对物质变化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二课时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二课时

第2课时 物质的性质
[归纳提升] 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根据物质的用途,可以推测其 性质,并区别这些用途应用的是物质的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 质。
[课堂速记]
第2课时 物质的性质
例 2 [2014·聊城]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 是( D ) A.颜色 B.密度 C.溶解性 D.可燃性
[解析] 颜色、密度、溶解性都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 来,属于物理性质;可燃性必须通过燃烧这一化学变化才能 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
通常状况下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色、无味的气体
[课堂速记]
第2课时 物质的性质
[应用示例] 例1 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D ) A.稳定性 B.可燃性 C.还原性 D.溶解性
第2课时 物质的性质
探究点二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情景展示]
第2课时 物质的性质
[问题探究] 在上图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 [思考交流]
化 学
新课标(RJ)·九年级上册
第2课时 物质的性质
问 题 导 学
第2课时 物质的性质
新 知 预 习
一、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化学性质:物质在 化学变化 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铁在潮 湿的空气中易生锈等。 2.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 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等。 当外界条件变化时,物理性质也会随着变化。例如液体的 沸点会随着大气压强 ________的变化而变化,大气稀薄的地方,沸点 就会________( 填“升高”或“降低”)。 降低
知识点❷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5.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 ) A.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作冷冻剂 B.硫酸能和碱反应,用于处理碱性废液 C.氧气支持燃烧,可以用于气焊 D.生石灰能和水反应,用作干燥剂

九年级化学上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2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2024)

九年级化学上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2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2024)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教学设计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二课时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过渡】灭火器有多种类型,其中一种为二氧化碳灭火器,那么二氧化碳为什么可以用来作灭火剂呢?我们一起来探讨下吧。

【问题1】灭火过程中,二氧化碳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1】当二氧化碳灭火器被激活时,储存的液态二氧化碳迅速膨胀并转化为气态。

这个过程伴随着极快的冷却效应,因为从液态到气态的转变需要吸收大量的热量。

在这个过程中,二氧化碳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问题2】体现出了二氧化碳的什么性质?【学生2】不支持燃烧也不可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讨论】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有何联系?【总结】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

【对应训练1】碘化银是当前我国实施人工降雨的主要物质。

碘化银有关描述:①在常温下为黄色晶体;②有一定的毒性;③熔点为558℃,沸点为1506℃; ④几乎不溶于水;⑤在光照条件下分解为碘和银;⑥碘化银可制造照相感光乳剂;⑦在人工降雨中常被用作冰核形成剂。

上述材料中碘化银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碘化银化学性质的是_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属于碘化银用途的是_______。

【答案】①③④②⑤⑥⑦【对应训练2】下列用途只应用化学性质的是()A.生铁制成铁锅B.钻石作装饰品C.铜丝作导线D.用煤气烹饪【答案】D【对应训练3】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依据的性质对应错误的是()A.二氧化碳用于灭火——二氧化碳常温下是气体B.用晒干的稻秆生火——稻秆具有可燃性C.石墨常用作电极——石墨具有导电性D.镁用于制造照明弹——镁燃烧会发出耀眼的白光。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1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1
4.合作学习,交流分享: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方法指导,提升素养: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分类、比较等方法研究物质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6.情感教育,价值观引导:结合物质性质的学习,融入环保、资源节约等观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
5.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物质的性质的概念及其与变化的关系,常见物质的性质特点,实验观察与分析方法。
2.难点:区分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运用化学语言准确表达物质的性质,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二)教学设想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提问,共同探讨物质性质的特点和应用。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具有层次性的练习题,涵盖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独立完成。
2.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旨在巩固学生对物质性质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2课时物质的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物质的性质的概念,理解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的关系,能够区分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2.学会运用实验观察、描述物质的性质,能够运用化学语言准确表达物质的性质。
3.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如金属、非金属、酸、碱、盐等,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合作学习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课题: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知道二者的区别,并能正确加以辨别
2.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3在实验中,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并进行简单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课前知识积累】
结合你的生活经验和已学过的有关知识或者查阅资料尽可能多的描述你所熟悉的酒精有哪些性质和用途。

你能将这些性质进行分类吗?
【情境导入】
展示收集到的两瓶气体:氧气和二氧化碳,请同学们观察并思考如何区分?
二、自主探究:
:
1.思考:
(1)你所列举的酒精、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这些性质中哪些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哪些不需要?
(2)归纳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定义,说出二者的区别。

(3)在上一节做过的实验中分别表现出物质的哪些性质?你还能列举的更多吗?
(4)物质的物理性质只有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吗?试举例说明。

2.自学:有关物质物理性质中的几个概念:(注意“条件”和“单位”)
(1)熔点:
沸点:
(2)密度:
独立完成习题(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填空):(1)木柴燃烧 ,木柴能燃烧— ;(2)铁生锈—— , 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 ;(3)硫是一种淡黄色固体__________,把块状的硫研碎___________。

5.实验探究: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1)你的猜想:
(3)探究结论:氧气可 ,二氧化碳可用来 ,说明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用途,
物质的用途了物质的性质。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我的收获】
【教你一招】变化与性质的区分
性质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而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

性质的描述中往往有“能、会、易、难”等字眼。

三、自我测评(1-5为必做,6为选做,7为思考)
1.下列叙述中,与铁的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铁能传热导电
B. 纯铁是银白色的有金属光泽的金属
C.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能生锈
D.纯铁有良好的延展性
2.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酒精可作燃料
B.铜丝可做导线
C.金刚石制作刀具
D. 钢材制铁轨
3.下列各组物质中,必须利用化学性质的不同才能区别的是()
A.水和食醋
B.铜片和铝片
C. 水和澄清石灰水
D.铁粉和食盐
4. “飞天壮歌——中国首次太空漫步航天展”于5月24 日在南京展区圆满结束。

航天所用燃料之一为液氢,下列说法中属于氢气(H2)的化学性质的是()
A.液氢燃烧 B.氢气是最轻的气体 C.氢气具有可燃性 D.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坚硬的金刚石可5.物质的用途和性质密切相关。

下列用途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活性炭用于防毒面具 B.金刚石作装饰品 C.铜丝作导线 D.氢气作高能燃料
6. 仿照示例,任选两种物质,分别写出它们的一个性质和与之对应的用途:()
物质性质用途
氢气可燃性清洁、环保的高能燃料
7. 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消夜要,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并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酒精易,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

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处边汽化边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根据以上叙述,可归纳出酒精的
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的化学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直通车】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粉笔折断B.香蕉腐烂C.冰雪融化D.
【作业布置】 P103-5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