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安徽卷中一道高考题的思考过程
2009年高考安徽文综卷第35题解析与反思教学
2009年高考安徽文综卷第35题解析与反思教学作者:徐贵亮来源:《历史教学》2009年第08期[关键词]理解,比较性思维,历史概念[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57—6241(2009)15—0041—03在历史认知的维度中,比较属于理解层次较高的一种。
如果在解析史料的基础上要求比较,做出解释,无疑可以使潜在学习能力较强的考生有充分发挥的余地。
另外,比较性的试题考查的基础知识面也较宽。
此类试题在以往高考历史中时常出现,虽数量不多,但对教学的直接影响较大。
2009年高考安徽文综卷第35题就是这样一道试题,原题如下:35.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相继走上近代化道路,而在甲午战争中,中国却败于日本。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为了劝阻西方列强以“修约”为借口要挟中国,清政府聘用卸任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率使团于1868年2月至1870年10月访问了欧美11个国家。
该使团以记名海关道志刚、礼部郎中孙家谷为办理中外交涉事务大臣,英国使馆翻译柏卓安、法籍海关税务司德善为左右协理,经蒲安臣使团交涉,美英等国表示对华将采取“节制和温和”的政策。
志刚等人还记载了出访的行程和外国的风土人情。
使团回国以后,由于人微言轻,对政府决策没有产生会么影响。
1871年12月至1873年9月。
日本政府为了修改不平等条约。
“求知识于世界”派岩仓使节团访问欧美12个国家。
该使团以右大臣岩仓具视为特命全权大使,参议木户孝允、大藏卿大久保利通、工部大辅伊藤博文、外务少辅山口尚芳为副使。
岩仓使节团在修约方面虽然没取得进展,却考察了政府机构、议会、法院、公司、交易所、工厂、矿山、港口、农牧场、兵营、学校、报社和福利设施,从各个方面加深了对西方近代文明的认识和理解。
请回答:(1)中日两国使团的出使目的、成员组成有何不同?由此分析两国统治集团对近代化的态度。
(2)联系两国使团出访的史实,运用所学知识,比较这一时期中日两国近代化的主要差异。
2009年安徽省高考数学(理科)试卷分析
2009年安徽省高考数学(理科)试卷分析寿县第一中学09届高三数学备课组夏连先2009年安徽省高考题已揭开神秘的面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本人对理科试卷的一些看法,不当之处恳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一、试卷综述2009年是安徽省实行新课程标准后的第一个高考年。
在保持基本稳定的前提下,今年的安徽理科数学试卷的布局有所调整。
总题量数改为21题,比08年减少了一个小题。
命题严格遵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2009年版)》(以下简称《考试大纲》)和《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考试说明(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以下简称《考试说明》),遵循“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新生,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有助于对学生创新意思、实践能力的培养”的指导思想。
命题根据了安徽省高中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不拘泥于某一版本,重点考查高中数学的主体内容,适当考查新课标的新增内容,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试卷在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的基础上,突出了对考生数学思维能力、应用意思和创新意思的考查。
试卷的知识覆盖面广,只有必修3中的第二章统计没有涉及到。
命题稳中有变,稳中有新。
题目数量、难度安排适宜,题目立意新颖,试卷难、中、易比例恰当。
试卷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
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考潜能的考试目标。
整套试卷难度不大,比08年容易。
具体,选择题中1—8题比较简单,9、10两题有难度。
填空题中,11、12、13题考生容易下手,14、15题较难。
6道解答题中,没有明显的送分题,每题都有一定的思维量,其中第(18)题的第(Ⅱ)问、第(20)题的第(Ⅰ)问、第(21)题相对较难一点,但也没有过难题,所以解答题区分度不是非常明显。
相比较而言,选择题与填空题的区分度更好。
二、知识点分布按照《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从20个大项进行了题数和分值的统计(原23个大项,其中把基本初等函数Ⅱ、三角恒等变换和解三角形合并在一起,推理与证明没有单独列)三、试题特点1.试题稳中有变,稳中有新2009年是安徽省实行新课程标准后的第一个高考年。
2009年安徽省高考政治试卷分析及高三教学的思考
2009年安徽省高考政治试卷分析及高三教学的思考今年暑假我到安徽师范大学参加了省教育厅组织的“政治学科骨干教师培训班”。
在培训期间,安徽省2009年高考政治学科命题组组长高正礼教授和我们交流有关高考命题情况,并组织学员就09年高考政治试题进行分析交流。
在交流中我们达成很多共识,也有不少意见分歧。
在这里09年高考试题和今后的高三教学谈几点浅薄之见,求方家斧正。
2009年安徽高考政治试题分析一、试卷结构:稳中有变本卷政治试题共13题,满分100分,其中选择题11题(经济生活3题、政治生活3题、文化生活2题、哲学生活3题),每小题4分,共44分;综合题2大题,包括6问,共56分。
选择题排在综合试卷最前,综合2大题集中置于最后。
二、试题特点:1、试题突出教材重点,重视主干知识的考查。
如试题所涉及的政府职能、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的关系、消费的作用、科学发展观、投资方式、党的执政方式、文化的包容性、联合国的作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辩证法总特征等都是学科的主干知识。
2、试题体现知识综合与能力综合的统一。
要求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如第37题第(2)问、第(3)问等都体现了这一要求。
3、试题体现课改精神,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开放性。
如39题以网络问政为背景材料,考核学生的探究性思维、科学精神与创新意识。
4、试题凸显安徽省情、充满时代气息。
如37题凸显省情。
试题不回避热点,大多以经济、社会、生活热点为背景材料,并且对热点考查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的是直接考查对热点本身的看法。
三、试题的不足1、试题不完全符合新高考要求。
今年是安徽省课改后高考政治第一次自主命题,所有试题所涉及的学科知识基本上都在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和高考说明规定的范围之内,但从学科试题上来看,仍然是沿袭原有命题思路,且试题难度较大。
2、选择题第3题关于价值量的计算,不说在08年高考全国Ⅰ卷中已经考过,特别是安徽皖智教科所5月的模拟演练试题出现,而且是几乎一致,不能不说是一个重大的疏忽。
要扎扎实实上好“梳理探究”课——从2009年一道高考题说起
绣 锦 : 兰 绕 阶 座 凝 香 ” 芝 ) 、
这 道 题 , 语 文 能 力 角 度 上 看 . 查语 言 表 达 的 连 从 考
版 高 中语 文 教 材 的 同 行 , 本 着 对 学 生 、 国家 负 责 的 请 对
态 度 . 扎 实 实 上好 “ 理探 究 ” ! 扎 梳 课 『 者 通联 : 徽 宿 州市 祁 县 中学] 作 安
学 生 的 问 题 意 识 、 究 意 识 、 新 意 识 及 能 力 , 而 实 探 创 从 现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知识与能力 、 过程 与方 法 、 度 态 情 感 与 价 值 观 的 “ 维 目标 ” 全 面 提 升 学 生 的 语 文 素 三 . 养 。 不 仅 是 学 生 终 身发 展所 必需 的 . 是 我 国 社 会 发 这 更 展和民族振兴对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 !
基 于 以 上 阐 述 。 者在 此 郑 重 呼 吁 . 用 人 教 课 标 笔 使
万 山金 )组 成 两 副 七 字 对 联 , 副新 春 对 联 . 副 教 师 , 一 一
办 公 室 对 联 . 明 确写 出每 副对 联 的 上下 联 f 案 分 别 并 答
是“ 翠柳 迎春 千里 绿 : 牛 耕 地 万 山 金 ” “ 李 满 园 春 黄 和 桃
是新 课 程 改 革 在 实 施 过 程 中 向现 实 妥 协 的 结 果 . 不 它 利 于 新 课程 改 革 的深 化 .更 不 利 于 学 生 的 全 面 发 展 和
个性 化 学 习 。
教 材 的 5册 必修 本 均 由 “ 读 鉴 赏 … 表 达 交 流 … 梳 理 阅 ‘ ‘
探 究 ‘ 著 导读 ” 大板 块 构 成 : 必修 1的 “ 理 探 名 四 而 梳
重要内容 !
安徽省2009年高考语文试卷逐题详析(下)
安徽省2009年高考语文试卷逐题详析(下)淮南市中学语文学科中心组第Ⅱ卷(表达题共84分)四、(24分)该大题为语言运用部分,也就是大纲卷的第一大题与第六大题的合并,题目数6题,选择题3题,简答题3题。
分别考查了字形、成语、病句、图文转换(要点概括)、对联(修辞)和仿写(含阐释)六个点。
三个选择题没有什么特点,字形重新进入试卷,也只是考点的轮流考查而已。
后三题也没有什么创新的试题,这也是今年安徽卷没有亮点的地方,三个点都是常规题型。
对联只是排列组合的问题,只要具备一些对联的基本知识就可容易作答。
第20题也只是在内容上联系新课程,考查的形式上也很常规。
15.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3分)A.黄山以其巍峨奇特的石峰、苍劲多姿的青松、水质清净的温泉和波滔起伏的云海闻名于世,不愧是誉满全球的旅游胜地。
B.合肥新机场建设如火如荼,它的建成将使我省交通枢纽地位更加凸显,有助于安徽在中部地区的新一轮竞争中夺得头酬。
C.电影《梅兰芳》真实再现了京剧大师梅兰芳截然不同的两面人生:舞台上神采飞扬光鲜亮丽,生活中木讷寡言不黯世事。
D.从南方的冰天雪地到汶川的断壁残垣,2008年.我们艰难跋涉;从奥运圆梦到“神七”翱翔太空,2008年,我们激情飞扬。
【答案】D【解析】本题吸取了浙江卷的考查形式,应该说更具理性化。
因为当今学生用错字主要是在语言的具体运用中,不辨析词义而乱用同音字词造成误用。
A项的“波滔”是“波涛”的误用,B项的“头酬”为“头筹”的误用,“凸显”“突显”只是词义有区别(前为“清楚地显露”,后为“突出地显露”),字形都是正确的。
C项“不黯世事”应为“不谙世事”。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李娟、楚金玲等5人在这次全国选拔中脱颖而出....,以主攻手人选的身份进入中国排协公布的新一届国家女排20人大名单。
B.现在少数媒体放着有重要新闻价值的素材不去挖掘,反倒抓住某些明星的一点逸闻就笔走..龙蛇..,这种做法真是令人费解。
2009年安徽高考作文题目:弯道超越之感悟-作文
2009年安徽高考作文题目:“弯道超越”之感悟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分)弯道超越,本是赛车运动中的一个常见术语,意思是利用弯道超越对方。
弯道是每个车手都必须面对的。
相对于直道而言,弯道上困难多。
过弯道时,原来领先的车手可能因弯道而落后,落后的车手可能因弯道而领先。
现在这一用语已被赋予新的内涵,广泛用于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其中弯道被理解为社会进程中的某些变化或人生道路上的一些关键点。
这种特殊阶段充满了各种变化的因素,极富风险和挑战,充满了超越对手、超越自我的种种机遇。
上述材料,将会引发你怎样的思考或感悟?请根据思考或感悟,完成不少于字的文章。
注意①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
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③不得套用,不得抄袭。
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作文题评析—平易近人守正出新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朱诵玉年是安徽实行新课程改革之后的第一次高考,举世关注的作文题终于亮相了。
我们可以用平易近人,守正出新八个字来概括。
平易近人,指作文题较为平和,考生容易上手,有话可讲。
守正出新,本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编写的理念,而安徽作文题也体现了这一点,守住了传统的文以载道,而终于走出了前两年的命题作文,采用了材料作文(这也是考前的普遍看法),这是相对的新。
下面具体谈谈。
命题立意从文题形式来看,命题者放弃了久已衰落的话题,也解开了过去两年来与命题作文的纠缠,转而采用材料作文,这是和年全国卷、其他省市卷的作文题总趋势保持一致的。
从文题内容来看,体现了传统的文以载道观念,带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但是却没有了生硬的说教,而是巧妙地暗合了当下国际、国内的社会现实,含而不露。
我认为这是本次作文题最值得叫好的地方。
审题分析虽然平易,但不一定容易。
题目已经给出了关键词弯道超越,但是,在审题的时候要注意分析材料层次,从开头到可能被超越是实,是为了引出后面主要内容的;而现在一句,则是引导学生拓宽作文内容的面的;最后一句才是关键,也就是作文的核心。
2009高考试题(安徽卷)中的定语从句分析
2 0 高 考 试 题 ( 徽 卷 ) 的 定 语 从 句 分 析 09 安 中
齐 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徽 省 桐 城 中学 英 语 教研 组 , 徽 桐 城 安 安 在 高 中 阶段 。 其 是 在 新 课 改 下 实 施 的 新 教 材 中 . 语 从 尤 定 句 是 英语 语 法 教 学 的重 点 与 难 点 , 只要 我 们 仔 细 分 析 最 近 几 年 的 各地 高考 试 题 ,就 能 发 现 对 定 语 从 句 这 一 实 用 性 强 的从 句 的考 查 , 其 是 关 系 词 的 考 查 依然 十分 频 繁 。 者 就 2 0 年 尤 笔 09 安徽 考 卷 中考 查 和应 用 的定 语 从 句 进 行逐 一 的分 析 。 单项 选 择 部 分 在 第 1 第 二 部分 的单 项 选择 填 空 第3 题 中 , 查 了重 难 卷 0 考 点— —关 系词w oe hs的用 法 。
i go n ua. n ru us 1
、
p r n s a e wa r i g i i a e t r a y wo k n n b g ct saet k n g o a eo ev l g . i e r e o dc r f nt i a e i a i h l
“
[ 析 ] 这 三个 句子 中 , 分 : 我们 可 以分 为 两 类 。 1 , a 在 中 tt h 在 定 语 从 句 中作 的 是 主 语 , 代 “ a ” 而 在2 3 , 是 先 行 词 指 wy , 和 中 都 在 从 句 中 作 宾 语 , 个 是 作 “ k ” 宾语 , 一 mae 的 一个 是 作 “n ” i f d 的 宾 语 。 当然 , 们 会 发现 在后 两个 句 子 中 没 有关 系词 , 是 因 我 这 为 替 代 先 行 词 “fr” “ i ” 关 系 词 在 从 句 中都 是 作 宾 eo 和 tn 的 ft hg 语 . 且在 关 系词 前 均无 介 词 , 这 种 情 况 下 关 系 代 词 就 可 以 而 在 省 略 。 因此 .和3 的“o ” 均 省 略 了ta或 是w ih 2 句 yu 前 ht hc 。
安徽2009年高考理综合化学试卷浅析
安徽2009年高考理综合化学试卷浅析寿县一中化学组李锐09.72009年是安徽省新课程改革后的第一年高考,也是安徽省自主理科综合命题的第一年,不管是试题的呈现形式,还是命题的立意等都从一定高度体现了化学学科新高考命题的发展与创新,在形式和内容上既有向先行省份学习的影子,又有自身的特色,既体现了平稳过渡,又昭示出新高考在安徽的变化以及趋势。
体现了适合安徽省省情的的高考化学试题编制走向。
纵向整体来说稳定为先,稳中求变。
一、试卷结构稳中有变从整套试卷的结构来看,2009年和2008年不是完全一致的。
生物、化学、物理各学科试题的数量及赋分出现变化,生物6道选择题,3道非选择题,共90分;化学7道选择题,4道非选择题,共100分;物理7道选择题,4道非选择题,共110分。
各学科内容的编排顺序没有变化,第1卷按生物、化学、物理顺序编排;第Ⅱ卷按物理、化学、生物顺序编排。
提升了生物的比重,降低了物理的比重,对化学影响不大,化学由08年的108分改为100分,化学100分其中主观题42分,客观题58分,25题考查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以及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电离能17分,26题考查有机化学12分,27题考查无机推断的信息框图12分,28题实验探究题17分。
整套化学试题以考查能力为出发点,注重在考核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考察学生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考核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其中第28题充分体现了化学学科的实验探究特征,个人认为也是体现新课程理念最好的一道试题,以完整的科学探究程序设计一系列问题,包括实验设计、数据处理、结论分析和思考交流,既考察了考生对化学反应速率等基本概念的再现,也考察了考生实验的设计和探究能力,从分值和题面来看,可能具有一定难度,但是它的更大的特点体现在灵活性和探究这个学科特性上,真正对知识的考查并没有设置多高的难度,更多的体现在过程方法上。
客观题侧重双基考察,主观题注重较高层次能力水平的考察,并在题型设计上和编排顺序上有所创新,如类似于无机框图题的27题,和上述28题,以及主观题第9题等。
对一道高考试题的探究与赏析
切 入点 是紧扣 已知条 件 一 .- ; z 3 + o
解 法 1 几 何 法
为落
脚 点确定 + Y的最 值. 而得 以成 功解题 . 从
若 一 0 时 ,
1 .
= = =
P
.
l +. , z ) ' 所以x 商 +y一
・
.
若 一 0时 ,
一
一 石 +
一
6 4
另解 :
中 学 数 学教 学
。
. .
20 0 9年 第 4期
+ v≤  ̄2 + y ) /( ,
将 上式 1一 +. 一x y y变形为
zz + z一 1+
’ . .
由解 法 3可 知 + y≤ 2 .
≤ 1+
厶
,
点 评 借 助 向量数 量积 的重要 不等式 , 巧妙 地 将求 目标 函 数最 值 的代 数 问题 转 化 为二 维 柯
设 P ∈0 ,正 定 得 ∞ 一, ( 由 弦 理 : , )
一 一 一 一
.
一 zoI+Y E ,
・ .
.
( )= ( z 萌 +Y ), z
1一 +Y 一 ,
‘
. .
s( 州 s i n ) 一 i 峙 3’
・
) 、 + ) 们 之 间 的关 系 式 才 能 将 问 题 解 决 . ( 它
解法 4 斜 坐标 .
学 视野 , 养 创新 思 维 , 发进 一 步学 习数 学 的 培 激
兴趣. 3 赏 析
本 题 清 纯 淡 雅 , 涵 丰 富 . 以
给定 两个长 度为 1 的平
解法 2 解析 法
面向量o 和 , 们 的夹 -  ̄ 它
2009年高考安徽卷作文解析
2009年高考安徽卷作文分析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弯道超越”本是赛车运动中的一个常见用语,意思是指车手利用弯道超越对手。
弯道是每个车手都必须面对的。
相对于直道而言,弯道上困难大,变数多。
过弯道时,原来领先的车手可能因为弯道而落后,而本来落后的车手也可能利用弯道超越对手。
现在,这一用语已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并被广泛借用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
其中的“弯道”一般被理解为社会进程中的某些变化期或人生道路上的一些关键点。
这种特殊的阶段充满了各种变化的因素,极富风险与挑战,更蕴含着超越对手、超越自我的种种机遇。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考题解析自安徽高考自主命题以来,其高考作文题经历了从话题作文到命题作文,再由命题作文到新材料作文的变化趋势。
与2006年以“读”为话题的话题作文和2007年以“提篮春光看妈妈”以及2008年以“带着感动出发”的命题作文不同的是,2009年安徽高考作文采用了新材料作文形式,题型新颖,材料新鲜,体现了新课标的意旨,也充分体现了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规定的基本要求:题目尽量减少限制的层次,给考生发挥真实水平的空间,符合时代精神。
也和2009年全国卷、其他省市卷的作文题总趋势保持一致。
本则新材料作文,材料分为三个部分:首先阐释了“弯道超越”的本义,说明了赛车弯道在比赛中的作用“过弯道时,原来领先的车手可能因为弯道而落后,而本来落后的车手也可能利用弯道超越对手”。
接着引申出“弯道超越”新的意义,它被广泛地适用于政治、经济和生活的诸多方面。
最后,又讲明了弯道的特殊意义:“一般被理解为社会进程中的某些变化期或人生道路上的一些关键点。
这种特殊的阶段充满了各种变化的因素,极富风险与挑战,更蕴含着超越对手、超越自我的种种机遇。
”这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作文的引子,是引导考生思维的媒介。
第二层次由第一层次引申出去,拓展了考生的思维空间。
安徽省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简析
安徽省2009年高考语文试题简析1、语料选择注重时代性和地域性。
试题所用语言材料的时代性首先体现在论述类文本阅读材料的使用上。
“通俗历史热”这一现象与“百家讲坛”对某些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通俗讲述,与相关通俗历史读物的热销,显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对广大民众的兴趣取向加以探讨,引导,是史学研究者的职责之一。
对中学生来说,关注当代文化现象,思考社会现实问题,有利于扩大其文化视野,尽早形成其文化关照的视角。
语用题,包括选择题和主观表达题,几乎最大限度地体现了时代的脉搏、生活的呼吸。
从中学教育到影视艺术,从竞技体育到科技创新,从自然灾害到医疗卫生,从基础建设到金融经济,材料差不多涵盖了一般公众的全部生活。
尤其是第18题的“图文转换”试题,对于我们“农民工输出大省”的莘莘学子来说,它的多种内涵超出了试题本身的价值。
语言材料的地域色彩是很多自主命题的省份都非常注意的。
2006年,我省首次单独命题,选材上有意无意地回避地域特点,受到有识之士的讥评。
接下来的几年,安徽试题在这一点上努力不少。
今年材料的地域色彩仍然得到了很好的保持。
比如诗歌鉴赏选用安徽籍诗人舒颉的《小重山•端午》;语用选择题涉及的“黄山”“合肥新机场”“合芜蚌自主创新结合配套试验区”等内容,彰显了浓郁的皖地特征;转自4月5日《安徽日报》的图表,从内容到语源,都呈现了浓浓的地域色彩。
2、材料使用和试题设计注重积极性和人文性。
2008年,于中华神州大地,是个不寻常的年份。
这个不寻常,在15题D项这个句子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从南方的冰天雪地到汶川的断壁残垣,2008年,我们艰难跋涉;从奥运圆梦到“神七”翱翔太空,2008年,我们激情飞扬。
虽然艰难,我们成功超越了;面对机遇,我们抓住了。
生活中有泪水,但理想的旗帜一直高高地飘扬。
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的品质使我们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甚至是灾难,使我们迈向一个又一个台阶。
我省在中部崛起的展望、合肥市高新区建设、18题所涉及的我省对农民工各项权益的重视,更是鼓舞人心。
2009安徽高考政治试题分析及教学反思
2009安徽高考政治试题分析及教学反思一、试卷结构及特点1、试卷结构2009高考安徽文综卷——政治试题共13题,满分100分,其中选择题11题,每小题4分,共44分;综合题2大题,包括6问,共2、试卷特点:09高考文综试卷是我省第一次自主命题的结果,从总体上说试题符合我省课程改革以及新课改高考的精神和要求。
试题所涉及的学科知识基本上都在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和高考说明规定的范围之内,题型及其分值、各个模块所占的分值都与高考说明的“参考试卷”基本保持一致。
(1)试题紧扣教材、考纲,强调对主干知识的考查。
如试题所涉及的政府职能、消费的作用、科学发展观、投资方式、党的执政方式、文化的包容性、我国的国际责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辩证法总特征等都是政治学科的主干知识。
(2)试题凸显时政和社会生活热点,充分体现了“以问题为中心,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或现实、重大的社会问题为素材”的理念。
如第2题的背景材料“金融危机”、第4题的“就业问题”等都是目前国人乃至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和热点。
(3)试题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如第3题和第8题涉及到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古语的理解能力,考查了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非选择题37题第(2)问中要求考生分析说明安徽的做法是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的,38题第(1)问中要求考生结合信息组织答案谈网络给经济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是什么等对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要求较高,全面考查了“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达到了高考选拔人才的目的。
(4)试题还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开放性。
如39题以网络问政为背景材料,分别要求考生“谈谈认识”‘、“予以说明”、“探讨问题”回答问题,从设问方式上就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考核学生的探究性思维、科学精神与创新意识。
三、备考复习反思一般而言,高三教师都会结合学生及教学的实际将整个复习过程分为二轮或者三轮。
2009年安徽省高考语文试题逐题详解(1)
2009年高考安徽卷语文试题详细解答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语文试题解析?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年来,“通俗历史热”不断出现于媒体的报道之中。
作为一种关涉史学的文化现象,我们有必要从历史学的角度对其进行考察。
“通俗历史热”是商品经济和文化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定会出现的一种现象。
实际上通俗历史并非“新生事物”,它以讲说形式流传的历史已经相当久远了。
它广泛流行于民间,是民众了解过去、熟悉历史、满足自身历史求知欲的主要途径。
一般情况下,这种历史的口头讲说是以十分平静的方式存在于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的,很少“走热”。
但是,当商品经济趋于发达、文化教育发展迅速的时候,人们在从事赖以谋生的职业活动之外,带有文化色彩的业余需求会随之增长,对作为文化存在常见形态之一的历史知识,其“求解”欲望也会趋于强烈。
这种社会需求的增长促使与时代发展息息相关的史学不得不进行必要的适对性调整,从而在隔尘绝俗的精英式研究之外,衍生出一种以满足公众意愿为基本出发点的通俗化的历史叙述——口头的或文字的,并作为用以“交换”的精神产品出现在市场之上而日益“走热”。
两宋讲史及宋元平话的一度活跃便是其中典型的事例。
在当今市场经济逐步成熟、文化教育普及程度大为提高、高等教育开始走向大众化的时代,人们的业余文化需求显着增长,久远的尘封旧事引起了人们日益浓厚的兴趣。
这使通俗历史在当下有了“升温”的沃土,其“历史的贯性”开始充分显现出来。
客观地说,对于广大民众而言,在古奥难懂的传统史着和“学术模式”的现代史书皆难“卒读”的情况下,通俗化的历史几乎成为他们“探寻过去”的唯一选择。
这种现象的出现,对史学终极功能的实现是非常有利的。
史学的职任是记录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总结其发展规律,以保证社会的良性运转,促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需求。
这是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终极追求”。
这种目的追求决定了史学传播范围与学科效应的正比例关系,即传播范围愈广,对社会走向文明与进步、对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也愈大。
2009年安徽高考物理试题分析与解读
2009年安徽高考物理试题分析与解读摘要:通过解读2009年安徽高考物理考试说明,了解试题的相关变化和特点,把握物理学科考试动向和要求。
然后就2009年安徽高考物理试题分析与解读,分别从总体上分析、每题具体分析、试题的意见分析入手,全面了解2009年安徽高考试题。
最后展望未来的试题发展趋势,提出相关的复习建议。
关键词:物理试题分析新课改变化2009年高考已落下帷幕,今年是安徽省新课改高考的第一年。
本着继往开来,惩前毖后的原则来解读高考物理试题。
试题在“变中求稳,稳中出新、新中求活”中认真落实新课程理念,遵照考试说明,渗透新方案,力求有良好的导向性、灵活性、基础性。
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它起到了对高中物理教学和新旧教材的平稳过渡的桥梁作用,对今后的高中物理教学以及新课程的进一步实施也起到良好的引领和导向作用。
首先,解读一下2009年安徽高考物理考试说明,体现的特点有:一、考试分值变化总分降低,由原来的120分改为110分。
从试题结构上看:7道选择题(为单项选择题,共42分)和4道非选择题(68分)。
由以往的8道不定项选择题改为7道单项选择题。
二、考查内容变化2009年物理学科的考试内容包括:1、必修模块:《物理1》、《物理2》;2、必选修模块:《物理3-1》;3、选修模块:《物理3-2》、《物理3-5》。
·《物理3-1》中删去“逻辑电路”(一节)内容;·《物理3-2》中删去“传感器”(一章)内容;·《物理3-5》中删去“波粒二象性”(一章)内容.其中物理3-2和3-5模块的内容约占15%左右。
5个模块的内容可以单独成题,也可以根据中学物理教学要求合理地综合成题。
与原考纲相比,热学、光学、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三大块全部去掉。
实验与探究部分,由原来考查19个学生实验改为考查12个学生实验。
三、能力要求变化2009年普通高考安徽卷(物理)考试强调考查: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和探究能力。
2009年高考政治(安徽卷)试卷分析及复习启示(研讨会)
启示:对概念把握要准、理解要深 利息(储蓄、债券)——债权人与债务人关系 股息、红利(股票)——投资者与经营者关系 买卖价差(股票)——所有权交易转换
3.某商品生产部门去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 时生产1件商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260元。 该部门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0%。假定甲 生产者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两件 商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甲生产者1 小时内创造的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为 A.364元 B.400元 C.520元 D.676元 正确计算所需知识: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时间的价值总 量不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下降 ●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不 变——单位时间的价值总量增加
计算劳动生产率提高后单位价值量的变化: 单位时间价值总量 / 单位时间产品数量 (不变的) (变化的) 劳动生产率提高多少≠单位商品价值量下降多少 货币升值多少 ≠ 商品的价格下跌多少 人民币升值多少 ≠ 美元贬值多少
9.中医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一种“取类比象”的 思维方法:一是“取类”,把长期实践中积累的经 验集中起来,发现事物之间的相类性,“观其所聚, 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二是“比象”,在对 “类”有了认识之后,“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 中医“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包含的哲理是 A.把握主要矛盾才能抓住问题关键 B.从整体着眼才能把握局部的性质 C.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相互依存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连接
(2)①公民通过网络表达意愿、进言献计和 评议、监督政府,提高了公民的政治参与热 情、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充分行使自己的政 治权利,更广泛地参与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 ②促进政府机关改进工作,密切政府与群众 的联系,进一步贯彻对人民负责原则和提高 依法行政的水平,促进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 化。③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 民主渠道,保障人民当家作主。(2分)
2009年安徽省高考试卷数学理科试题分析
2009年安徽省高考试卷数学理科试题分析过渡平稳难度不大梯度不明显2009年安徽省高考题已揭开神秘的面纱。
下面谈谈本人对理科试卷的一些看法,不当之处恳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一、过渡平稳,弯道小今年是我省施行新课标的第一年高考。
虽试题题量然由12+4+6改为10+5+6,总体量减少一题,结构没有大的变化,6道解答题仍然为三角、概率、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函数与导数、数列,保持稳定性,体现主干知识。
新增内容涉及少(二道填空题——12题极坐标与参数方程,13题程序框图,较简单),未涉及几何概型、三视图、统计中的相关关系、定积分等。
二、思维量大,计算量小,梯度不明显由于是新课标的第一次命题,整套已试题的难度不大,计算量小。
与08年相比,解答题中,函数、解几容易,三角函数、概率、数列相当(概率题的背景材料不当,使人产生我国疫情已大面积流行的错觉),立体几何难一些。
选择题中,1—8题比较简单,9、10二题有难度。
填空题中,11、12、13题考生容易下手,14、15题较难。
6道解答题中,没有明显的送分题,每题都有一定的思维量,但也没有过难题,解答题梯度不明显。
相比较而言,选择题与填空题的区分度更好。
三、对高三教学的启示1)夯实基础,不押题猜题2)重视新增内容的教学。
明年可能加大新增内容的考察力度3)重视知识的交汇点,培养创新能力。
在知识交汇点处命题是高考命题的原则,创新能力的考察是不变的真理。
在今年的试题中体现明显。
如第10题立体几何与概率,14题向量数量积、均值不等式、最值,15题,对四面体类型的认识、特殊检验、反证法,18题(2)问,空间想象能力与体积,20题圆锥曲线的切线、法线、数列,21题抽象数列、数学归纳法、不等式解法及证明等。
4)注重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应变力。
今年的试题中,由于解答题无送分题,入手都不易,提别是立体几何的出新,与考前训练差异大,因此不少考生乱了方寸,心情浮躁,不能发挥其正常水平。
不如将开放进行到底——对2009年高考安徽卷理科综合生物试题第29题的思考
无 氧 呼 吸 强 度逐 渐 加 大 , O 的 释 放 速 率 又 会 有 所 加 快 ( 终 C, 最 肯 定 会 高 于 干种 子 的C , 放 速 率 ) O释 。
题 中 限 定 为 “, t 间 ” 否 一 定 可 以保 证A、 种 子 的 有 t 一 期 是 B 氧 呼 吸 到t 为止 ,氧 气 浓 度 一 直 高 于 或 不 低 于P 所 代 表 的 氧 点
0 t 道 题 中 氧气 含量 随 时 间 变 化 曲 线仅 仅 只 能作 为
定 性 的 描述 。如 此 看 来 , 如 就 让 答 案 进 一 步 开 放 : 先递 增 不 ①
( ) t t期 间 , 内 0 含 量 的 降 低 主 要 是 由 种 子 的 1在 . 一 瓶 : 引起 的 , 种 子 比B 子 的呼 吸 速 率 A 种 释放C : 0 的量 的变 化 趋 势 是
。
— —
后 递减 ( 氧 浓度 不 低 于有 氧 呼 吸 和无 氧 呼 吸 总量 最低 时 当t 时
。A、 种 子 B
的浓度 )②先逐渐加快 , ; 后逐渐减缓 , 再逐渐加快( , 当t 时氧浓
度 低 于有 氧 呼 吸 和 无 氧 呼 吸 总量 最 低 时 的浓 度 ) 。当 然 , 目 题 还 是应 该 问 清 楚 是 “ 氧 化 碳 释 放 总 量 ” 是 “ 氧 化 碳 释 放 二 还 二 速 率 ” 。 本 题 的 第 - t 题 是 一 个 探 究 性 的实 验 .可 以通 过 学 生 对 l , 探 究 性 设 计 及 实 验 结 果 的 预 测 很 好 地 考 查 学 生 实 验 能 力 。原 题如下 : Ⅱ. 生 物兴 趣 小 组 调 查 发 现 , 黄 瓜 幼 苗 期 喷 洒 一 次 乙 某 在 烯 利 溶 液 ( O - 2 0 g L , 促 进 多 开 雌 花 , 高 黄 瓜 产 1 0 0 m ・ ) 可 提 量 。 乙烯 利 浓 度 低 于 或 高 于 这个 范 围 时 , 但 其作 用 效 果 尚不 清 楚 。请 设 计 实 验 , 究 乙 烯 利 浓度 对 黄 瓜 开 雌 花 数 量 的 影 响 。 探 材 料 用具 :— 3 真 叶 的盆 栽 黄 瓜 幼 苗 若 干 、 烯 利 溶 液 2 片 乙 ( 0 mg L ) 蒸 馏 水 、 壶 … … 30 ・ 、 喷 方 法 步骤 :
对09年一道高考题的联想及其应用
对09年一道高考题的联想及其应用
李昭平
【期刊名称】《中学数学研究》
【年(卷),期】2010(000)004
【摘要】下面是2009年安徽省高考理科卷一道解析几何题(第21题):【总页数】4页(P13-16)
【作者】李昭平
【作者单位】安徽省安庆市太湖中学,2464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2.479
【相关文献】
1.从一道高考题产生联想 [J], 李昭平
2.让解题思路因联想而"自然"——一道高考题的解法探究与拓展 [J], 孔胜涛
3.从一道竞赛题联想到一道高考题 [J], 周士藩
4.对一道高考题与一道高中数学联赛题的联想探究 [J], 林新建
5.联想,让解题思路更“自然”一些——一道高考题的解法探究 [J], 魏国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上接第 2 页) 1
果, 也是由于对解题 的不同视角所产生的思维进程差异
3 解 题 感悟
也可直接用柯西不等式 ( + ) , √ n ≤( n ) 1 n m + [ +( ‘ 4, √ ) ]= 当且 仅 当 m: I时取 到 ; 可 以用 方程 的思 想 , / , 也 等
点 C在 以 0为圆心的 圆弧 A B上
变动. D O , 中 若 e= A +Y 其
,
下 面我们 研究该 题解法时 的一些思考 . 2 1 条件 与 目标 的双 向沟通 .
Y ∈R, 则 + Y的最大值 是— —
1 似 曾相识燕 归来—— 以试题探命题
一
条 件D O Y 是 向量关系 , e= A+ 而待求 目标则为 + Y的最值 , 这显然 是数量 关 系 , 何沟通 向量关 系与 如 数量关 系?—— 向量 的数 量积 运 算 是 可 以将 二者 打通 的 , 意到 , 都是 单位 向量 , 注 我们 不 难 发现 只要 通
2
,
察发现 、 比推 理 、 绎证 明 、 思 与建构 等 思维 过 程 , 类 演 反 通过这 些过程 , 训练和提高 了学生 的数 学思 维能力 .同 时也充 分关 注 数学 学 习的过 程 与方 法 , 倡导 积极 主动 、 勇于探索 的学 习方法 , 从而逐步 培养学 生的创新 思维 品 质, 完善学生 的认知结构 , 这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
一
个亮 点—— 20 0 8年各 省市 对平 面 向量的考 查都 似乎
比较“ 淡定” 没有 多少 惹人 眼球 的试 题 出现 , 而今 年 , 故
命题老师又, 涛声
依 旧” .
2 殊 途 同归
图 1
它们 的夹角为10 . 图 1所示 , 2 。如
这几 题给我们 的直接 感受便 是 呈现形 式 是不 约 而 同的—— 平面内一 向量用 另 两个不 共 线 的 向量线 性 表
’
则
’
示. 这成 了平 面 向量 在高 考命 题 中的一 个重 要 的命题
热点—— 以平 面 向量基本定理 为命 题依 托 , 以向量 的基
本运算为命题重 心 , 着重考查 了学 生灵 活运用 向量解决
线与椭 圆或双曲线的交点时 , 把它看 成直线 上 的点 进 则 行转化 . 本课题 的教学设计让学生 不断地 经历直 观感知 、 观
S: 在代 换 点 的坐标 时 , 果点 是直 线 与抛 物线 的 如
S: 。把点 A 曰看成 动直 线 Y= 一 +b上 的点 , 、 即把
s: 把点 A B看成抛物线 上 的点 , 、 即把 。 ,: = =
T 什么时候 把点看 成直线上 的点 , : 什么 时候 又应 把
不设 ()有考 0 妨 t, +三= ,则 2 ,
T ③式有 、 、 字母太多 , : Y 、 , 应如 何消去? Y =一 l ,2 +b 1 +bY =一 2 代人③式 ;
③ 交 点 , 把它 看成 抛物线 上 的点进行 转化 ; 点是 直 则 如果
几何 问题 的能力 , 同时也体现 了向量的朴 实之美 和工具
作用. 其次这也 是平 面向量在这几 年高考试 题 中出现 的
・ 参考 . 复习
中。 7 (0- 期・ 中 ) 7 擞・ 29- 1 高 版 0q o g
+ =. 枷 0
点看成抛 物线 上 的点 .
3 1
s 因为 C : D平行 轴 , 以 /A D就 是 A 的倾 斜 所 _M M 角 , .MD的补 角是 B 的倾 斜角 , ZA M 于是有
加字母 b 运算变复杂 了 .应考 虑把点 A、 , B看 成抛物 线 上 的点 , 即把 , l : : Y 代入 ③ 式 ・再 结合 韦达 定 :Y , = 代入 ③ 式 再 7 上 的点 , 即把 t 1 z 2 =- ,
.
理得方程 1 b 6 一 2—1 b 6 = j f . 所 以存在 定 6 +1t 3 6 +1 t 0 =1 点 M( , ) 12 满足题意 .
・
解题研究 ・
中。擞- 29 第o 高 版 7 7 0年 1 (0 期・ 中 )
2 l
20 0 9年 安徽 卷 中 一 道 高 考 题 的 思 考 过 程
250 江苏省泰州市 民兴实验 中学 丁益民 袁琴琴 2 30
翻开 20 0 9年安徽卷我们发现有这样一道题 : 例 1 ( 科 1 理 4题 ) 给定 两 个长度为 1的平面 向量 Oi R, / 和O B
参考 文献 1 施 良方 .学 习论 2 中华人 民共和 国教育部 . 普通高 中 : 数学课程标准 ( 实验 ) . 北 京 : 民教育出版社 人 ( 收稿 日期 :0 99 6 20 0 0 )
竿代人③式.
T 如果把 Y =一 。 , =一 +b : +bY 2 代入③ 式 , 增 则
n
: +n ( n∈R) 则旦 等 于 m m, ,
=
.
+, ,
.
和
.
:
0 Y 雪+
・ ( ( 这样做 的 目的很 简单 , 即尽 快地表 示
, , 的取 值 范围是 , 则
1
— —
图2
; =一 当 ÷时,的取 Y 值范围 是~
于解) 理)4I 黧 一 是B,/ 由析 BC 点法 \ 我系 \ 考一 \ 们如 虑处 u A÷ \ 理 / (, 运 建图 1之 , 用 0 立 坐 , 标 (
过运算 :
.
・
看到这道题 , 时便有 “ 曾相识 燕归来 ” 感 , 顿 似 之
我们会 自然而然想 到前几 年高考 中它的影子 :
例 2 ( 0 6年福 建 ,1 已知 l 2o 1)
: , .
I:1 ,I
I
: , c在 LA B内 , L O 3 O 设 0点 O 且 A C: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