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因论视域下的“XX体”现象

合集下载

《2024年模因论视阈下“梗”的生成与传播研究》范文

《2024年模因论视阈下“梗”的生成与传播研究》范文

《模因论视阈下“梗”的生成与传播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文化中产生了一种独特的现象——“梗”。

这些“梗”不仅是网络交流的独特语言,也是网络文化的重要符号。

本文将从模因论的视角出发,深入探讨“梗”的生成机制、传播途径以及其在网络文化中的影响。

二、模因论概述模因论是一种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理论,它将文化的基本单位视为模因。

模因的概念类似于基因,是文化传播的基本单位。

模因通过模仿、传播等方式,不断在人类文化中流传。

三、“梗”的生成1. 生成背景:“梗”的产生与互联网的发展密切相关,主要源于网络社区、社交媒体等平台。

它们以独特的形式、幽默的内容吸引着广大网民。

2. 生成机制:“梗”的生成往往源于社会热点、流行文化、网络用语等,通过网友的创意加工、模仿、再创作等方式,形成新的“梗”。

这些“梗”往往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易于传播和接受。

3. 类型分析:根据内容和形式,“梗”可分为文字类、图像类、音频类、视频类等。

其中,文字类“梗”是最常见的一种,如网络流行语、表情包等。

四、“梗”的传播1. 传播途径:“梗”主要通过社交媒体、网络社区、短视频平台等途径进行传播。

这些平台为“梗”的传播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形式。

2. 传播特点:模因论认为,模因的传播需要具备易复制性、易传播性等特点。

“梗”的传播同样具备这些特点,它们易于复制、传播速度快、范围广。

3. 影响因素:影响“梗”传播的因素包括时效性、创新性、共鸣性等。

一个成功的“梗”往往能引发广大网民的共鸣,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和创新性。

五、“梗”在网络文化中的影响1. 文化意义:“梗”作为网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当代社会的文化特色和网民的心理需求。

它们以独特的形式、幽默的内容丰富了网络文化的内涵。

2. 社会影响:“梗”的流行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们不仅推动了网络语言的发展,还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同时,“梗”的传播也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模因角度下的“XX体”现象研究

模因角度下的“XX体”现象研究
复制的竞争 中 获得胜利 , 而模因究竟能否复制成功要受到 长寿性、多产性和复制忠实性这三个要素的影响。…
出现了各种版本的 “ 刚体” 如 “ 李 , 桃花潭水深 千尺 , 不
及我爸是李刚” 人生得 意须尽欢 ,谁让我爸是李 刚” 、“
等。李刚事件” “ 让人们不禁感叹网民空前爆发的戏谑力 ,
可 以形成一种 “ 咆哮体”等等。 可见 , X 体” 的兴 “X
起都要 以一定 的时代 、社会背景为基础 。 21 0 0年流行语里必不可少 的一句 “ 我爸 是李刚” , 它源于 l 月 1 0 6日,河北大学新 区里两女 学生被撞得 到复制和传 播的语言 、 文 化习俗 、观念或社会行 为等都属 于模 因。 布莱
模 因角度下 的 “ X体 "现象研 究 X
刘 颖
( 福建师范大学外 国语学院,福建 福州

3 00 ) 50 1
要:这两年是 “ X 体”的高发之年 , “ X 从 君鹏体”到 “ 私奔体” ,网络流行语 “ X 体”以迅 雷不及掩耳 X
之势在 网络迅速传播 ,甚至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可 以说 ,我们似乎进入 了一个 “ 体”时代。本文针对 “ X 体”这一 X 网络流行语 的传播现象 。利用模 因论 的概念和相 关理论探讨其成为强势模 因的动 因和 内在 生成机制 ,旨在使人们正 确地看待 “ XX体”现象。
和社会的变迁 而进化 , 从而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 。对于
“ X 体 ”现象 ,它的产生 、发展和变化都有其特定的 X 背景。一则广告可 以产生一个 “ 凡客体 ” 一个诗人可 以 , 引发一个 “ 梨花体” 一段诗歌台词可 以诞生一种 “ , 见与 不见体” ,一个节 日可 以造就一个 “ 四体” 五 ,一篇博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存在论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存在论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存在论研究摘要:马克思的批判是从哲学出发的,马克思早期批判自我意识领域中,马克思关注是存在问题以及我们是如何理解存在的问题的,马克思所讲的存在指的是感性的存在,而哲学里讲的存在是非感性、超感性的,是感性以外的东西。

国内的一般研究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根本上不是对形而上学的批判,不是对辩证法的唯物主义改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改变从根本上是从存在论的根本和基础之上发生发展的。

关键词:存在论;马克思;感性1.超越存在者的存在我们所讲的存在一般可以区分为两种,一种是感性的存在,另一种超感性的存在,我们把存在所区分开来的意义在于,我们人的感性思维以超感性事物作为根据。

没有超感性的事物就没有感性的思维。

这就是说,经验要以非经验的事物作为前提才可以成为经验。

这一点我们过去很少涉及,我们现在用现象学作为一个例子,现象学里的看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感性的的看,一种是超感性的看。

胡塞尔曾经比喻过,我们看的就是一张白纸,白纸里面没有任何事物,白纸里的事物就不在是我们肉眼能够看到的事物。

白纸里就包括了我们通过灵魂的演变所能看到的东西。

于是现象学就强调我们平时的意识里有一种超越性的东西存在着,而这种超越性指的是超出存在者以外的东西。

我们对于存在者的存在都有一种领会,我们才能够成为存在者。

如果仅仅局限于存在者本身,我们就不可能真正的认识到存在者,当我们去谈论存在者,去认识存在者的时候,这个时候必须以对存在者的领会作为前提,因此哲学的存在论就涉及到人的本性的问题。

我们不能离开超感性的东西而去谈论纯粹感性的东西,因为一般上我们讲纯粹感性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黑格尔讲存在就是被感知。

我们所看到的任何事物都是由知觉所组织起来的,这样我们就不需要去谈论实体,不去谈论本体。

其实黑格尔的这些论断都在某种程度上存在一定的问题。

柏拉图曾经批判过这个问题,柏拉图讲经验主义强调感觉,说我们只有感觉,没有理念。

但是当我们谈及感觉的时候,我们必须有存在,没有存在,就没有感觉。

从模因论角度看“XX族”词汇现象

从模因论角度看“XX族”词汇现象

种复 制因子 , 即“ 文化 传播 单位” 。 B l a c k mo r e 在T h e Me me Ma c h i n e 书中将模 因的定义扩大到用于指称 各种形式 的模 因信息 ,认为任何一个信 息 ,只要它
性 、长寿性三方面表现值均比较 高的模 因 ,才有可
能获胜 “ 。简单说来 ,就是强势模 因复制 因子复制 必须精确 ,散布必须广泛 ,复制必须长久 。当某一
能够 通过广义上称 为 ‘ 模 仿 ’的过程而被 ‘ 复 制” ,
它就 可以称 为模 因。
收 稿 日期 : 2 0 1 2 — 1 1 — 2 7
基金项 目: 本文 为太原科技大学青年基金项 目( 2 0 1 1 2 3 6 ) 阶段性成果之 一 作者简介 : 梁高燕( 1 9 7 4 . ) , 女, 山西代县人 。 南开大学外国语学 院在读博士 , 讲师 , 硕士 , 研究方 向是翻译理论与实践和跨文化交际。
新 闻报道 引起 了笔者的兴趣 ,该 词形象地描述 了那 些8 0 后大学生 ,他们的鲜明特 点是 :‘ 艰 苦的生存 现状 、年轻脆 弱 的心灵 以及 无处 安放 的青春和 梦
想。 ” 长 久以来 ,笔者关注和研究了 ‘ ‘ X x族 ’的
( 二 ) 模 因周 期 理 论
模 因论 ( me me t i c s )是一种基 于新达 尔文进化
第 3期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8 3
语言现象 当作模 因得到 广泛应用且在交际 中发挥着 积极作用 时 ,这些模 因就 变得强大 ,并 能不断地被
复制 、传播 ;反之 ,随着环境变化 ,一些活跃 不起
翻译复制和混合复制三种构成 。词汇模因可以在代 际之间进行纵 向传播 ,也可以在整个社会 中进行横 向传播。词汇模 因的整个形成过程 中一直伴随着变 异现象 。另外 ,汉语词汇模 因中表现的各种文化

模因论视域中的“被xx”现象

模因论视域中的“被xx”现象

它们 同形异义 ,成集群式的规模效应 出现 ,成为当代流行
语。这是模因的典 型现象 。通 过不 断地复制进行 传播 , 在传
播 过 程 中 ,按 照 其 相对 稳定 的 性 质 和 特 征 被 复 制 ,并 向 着 “ 者 ” 透 . 这 个 模 因具 有 “ 寿 命 ” “ 他 渗 使 长 的 繁殖 ” 力 。这 点 能
2 模 因论
模 因 ( e e 一 词 于 17 首 次 出 现 于 新 达 尔 文 主 义 mm ) 9 6年
“ 被 ” 有一些例子为证。如“ 被就业” 出现后 ,被 +动词性成 “
分” 的结 构马 上 繁衍 出诸 多复 制 性结 构 :被 增 长 ”“ 赞 成 ” “ 、被 、
倡导者 D w is a kn 的专著《 自私的基因》 它是文化传递的基 中。 本单位( a k s 9612 , D w i 7 :9 )或者说是文化复制因子 , n1 它靠模
(sii tn 、保 持 ( tni ) as li ) m ao r et n 、表达 (xrsi ) e o epes n 、传输 o
(rn miso 。 t s sin) a
3 “ ×” 被 x 结构 的复 制和传 播过程
从模因论的角度来看 ,语 言模 因复制和传播 的方式有 两种形式 :基因型和表现型 。基 因型模 因是指传播相 同信 息 、 同形式 因子 , 的特征是相 同的信息异性传 递。如近 不 它 几年 , 网吧 ” “ 这一名称 逐渐变成 “ 网络休 闲会所 ” “ 、 网络文
踪”“ 班” 、加 的后 面 也跟 了 “ ” 结 构 。 辑 上 矛 盾 , 式 上 被 字 逻 形
荒谬 。但 人们这样用是有特定 目的的。除此之外 , 出现了 还 其 他词 性后 跟“ ” 例 和“ 。 按 照语 法规则 , 形容词也是 不能直接放在 “ 字后面表示 被” 被动含 义的 ,但在此 它们 获得 了与动词 同等使 用的权利 。 “ X” 被 X 成为流行语都是对这个 时代诸 多荒谬 的嘲弄 。本 文 将从模因理论的角度简要分析 “ 被 ” 结构 的传播方式 以及

新型“被XX”结构的研究综述

新型“被XX”结构的研究综述

新型“被XX”结构的研究综述“被XX”结构是近几年来现代汉语运用中出现的一种新型的语言格式,它完全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被”字句,自从2008年底2009年初“被自杀”问世之后,由“被XX”这一格式衍生出来的类似结构在网路上越来越活跃,相关语言学界的学者对此也非常重视,纷纷对此种语言现象进行了各个方面的研究。

笔者就“被XX”的相关研究资料进行了深入考察和分析,试图从“语法的四个层面”、模因论(形成的原因)、发展前途等方面对学者们的研究资料进行综述,试图寻找到其中的某些问题或者不足之处,以便今后从新的视角或者已有的某个层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一、“四个平面”下的“被XX”结构语法研究的最终目标应该是揭示语义的决定性、句法的强制性、语用的选择性和认知的解释性,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在考察汉语语法时,在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侧面之外,也应当认真的将“认知平面”归入研究范围之内。

(一)“被XX”结构语义层面的研究相对于传统的“被+VP”结构来说,“被XX”结构要来的更复杂一些,而这种复杂性可以体现在语义特征,语义关系以及语义指向等各个方面。

在“被XX”结构的语义特征这点上,陈全的《现代汉语新兴“被+X”结构研究》指出:进入“被+X”结构的“X”在语义上多表现出非自愿性或非真实性的特点。

付开平、彭吉军在《“被XX”》考察中也有相同的观点,认为“被”已经由被动标记转换为否定标记,此外他们还谈到了“被XX”这一结构具有[ + 矛盾性]的特点,这种矛盾性主要来自于“被”与“XX”组合后“XX”的施事就变成了“被XX”的受事。

杜澄宇的《新兴的“被XX”构式研究》中也提出“被XX”要件的“离奇性”以及“荒诞性”,极大程度上表达了说话人的无奈不满和对当事人的移情。

如:充手机话费时候你“被优惠”了吗?彭永梅、甘于恩认为“被XX”的准确定义是在不知情或非自愿、不真实的情况下、非自主地遭遇某种境况,多数带有调侃意味。

这样的归纳还是比较合理的,但较之以调侃,应该认为讽刺的意味更重一些。

从模因视角“XX体”传播论文

从模因视角“XX体”传播论文

从模因论视角探究“XX体”的传播摘要: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流行语层出不穷。

“xx体”这一语言现象极为人们所关注,并在网络和社会中广为传播。

因此,值得对其分析和研究。

本文从模因论的角度,对“xx体”的传播、社会语用价值进行研究,得出“xx体”不只是一种语言模因,更是一种强势语言模因,它的传播应用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生活。

关键词:模因论;“xx体”;传播中图分类号:h1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263-02一、引言互联网的普及,微博的开创,使各种语言体的流行和传播迅速加快。

之前被人们熟知的“淘宝体”、“咆哮体”、“凡客体”,现已成为青年一代的日常用语。

2011年,更有“蓝精灵体”、“hold住体”、“tvb体”等的新一代流行趋势。

2011年8月29日,南方都市报记者走访各高校迎新现场发现,学校的迎新标语也都融入现今流行的“xx体”。

比如:广外大学城校区就有:“亲们,欢迎你加入财院大家庭哦!”一些社团宣传纳新则运用“高铁体”:“至于你加不加入,反正我加入!”《华南师大报》则温馨提示学弟学妹:“亲们,军训要hold住哦!”这些语言体并不是单纯地流行,作者进入百度百科发现,这些热门用语已经被创建为相应的词条,进行了即时、系统、多元的知识分享,形成了清晰的网络文化脉络。

微博上,仅新浪含有“hold住”的微博就已经超过580万条,而且这些词条在来源、价值、影响和背景等方面都声图并存。

这些流行语见证了科技、社会文化、政治经济、教育等领域的变化。

不少学者已开始对这些词进行研究。

本文作者将从模因论入手,分析“xx体”的传播与应用。

二、模因论概述模因概念最早是由英国牛津大学教授richard dawkins 于1976年在《自私的基因》一书中提出的,用来解释文化现象。

dawkins 认为,模因是文化模仿单位,以复制模仿的方式在人类社会中传播。

dennett(1995)曾说:“与基因靠dna复制信息不同,模因传播信息离不开人的大脑。

从模因论角度看“被XX”现象

从模因论角度看“被XX”现象

化的基本 单位 ,通 过非遗传 方式 ,特别 是模仿 而得到传 递
( l c m r ,2 0 )。模 因靠复制而生存 。当某种 思想 或 Ba koe 02
经 历上述 4 个过 程 。每个语 言模 因的 自我复制 能力各 不相
信 息模式 出现 ,在它被 复制或被 重复传 播之前 ,它还不算 同。B a k o e( 9 9 8 l c m r 1 9 :3 )提 出: “ 在模 因进化 的过程 是模 因。只有 当这种思想 或信息模 式得 以传 播、仿制 ,才 中存 在着 巨大的选择压 力 。所 以在 数量极大 的潜在的模 因
“ 被葛 朗台 ” “ 高铁 ”等 等。 目前 ,这个句 式还在扩 展 被 应用 ,令人惊呼进入 了 “ ”时代。 被 这些 流行语之 间又有着 怎么样 的语 义关系 ? “ X 被X ”现象
Hale Waihona Puke 之 间传递 ,另一方面 以横 向方式传递 。模因像基 因那样得到
可 以感染人类的大脑 ;模 因也是一种认知或行为模式,由一 个人传输到另一个人,从一个宿主到另一个宿主。 H y h n (9 8 e l g e 1 9 )认为 ,模 因从被新 的宿主选择并随 i 1 同化 ( s i i a i n . a m 1 t o ),指呈现 的模 因被 宿主注 s
它们就 不能称 为模 因。模 因在宿主 的大 脑里停 留的时间越 长,传播和 影响其他宿主的可能性越大。 3表 达 (xr s in . e p e s o ),为了能广泛传播 ,模因必须
释文 化进化规 律的新理 论 。它借用 生物进 化模式探 讨模 因 由记忆 模式转化 为宿主 能够 感知 的有 形体 。这个 过程 就是 的复制 、传播 和进化 ,诠 释事物之 间的普遍 联系 以及文化 “ 达 ” 。话 语 是 最 突 出 的表 达 手 段 。 表 中出现的诸多一脉相承的相似 现象 。

模因论视角下的网络语言变异分析

模因论视角下的网络语言变异分析

于基 因,D a w k i n s 用它来解释文化的传播 ,即文化传递的单位[ 2 1 。 《 牛津英语词典》把模 因定义为 :文化的 基本单位 ,通过非遗传 的方式 ,特别是模仿而得到传递『 3 _ 。简言之 ,在文化层面上 ,任何能够通过 “ 模仿” 的过程而被 “ 复制”并得 以传播 的东西都可以被称为模因 ,如音乐 曲调、思想观念 、谚语 、服装样式 、房 屋建筑样式 、链式信件和电子邮件 、病毒 、 宗教等1 4 ] 。 语言模 因是语言学研究的新领域 ,是模 因的语言表达形式。语言是模因的载体之一 ,或者说 ,语言本 身就是模 因。从模 因论 的角度看 ,语言模 因揭示了话语流传 和语言传播 的规律l 1 l 。在语言交际中,语言选 择 与使 用 的过程 就是 各种 模 因或 模 因群相 互竞 争 的过 程 。
第3 2卷第 1 期
Vo l 32 No . 1
长春 师范 学 院学 报( 人 文社 会 科学 版 )
J o u na r l o f C h a n g c h u n N o r ma l U n i v e  ̄ i t y ( H u m a n i t i e s a n d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
仿 ”的过 程而被 “ 复制”并得 以传播 的东西都 可 以被称为模 因。语 言模 因是语 言学研究的新领域 , 揭示 了话语流传和语言传播 的规律 。本文 以模 因论及语言模因理论为基础 ,着 重从 网络语言模 因复 制传播 的两种 主要途径来分析 网络语言变异的类型 ,并揭示 网络语言模因的特征。


网络语 言模 因变异 的表 现
广 义 上讲 ,网络语 言 是 泛指 在 网络 传播 中所 应用 或 触及 到 的一 切语 言 ,大体 上 可 以分 为三 类 :第 一 类 是 与计 算 机 和 网络有 关 的专 业 术语 ,如 “ 硬件 、软件 、病 毒 、宽带 、局域 网 、防火墙 、浏览 器 ” 等 ,这 是 网络 语 言 的最基 本 成 分 ;第 二 类 是 与 网络 文化 现 象 有关 的特 别 用语 ,如 “ 黑 客 、第 四媒 体 、 网吧 、网恋 、 网 民 、电子商 务 、虚 拟 空 间 ”等 ;第 三 类 是 指 网 民们在 网络 社 区( 如 网络 聊 天 室 、网络 游 戏 、B B S 、O I C Q、 MS N等 ) 中进 行 交 际时 使用 的别具 风 格 的语 言 和符 号 。狭 义 的 网络语 言 仅指 第 三类 l 5 j 。本 文讨 论 的网 络语 言

语言模因论视角下“很x很XX”结构探微

语言模因论视角下“很x很XX”结构探微

时和共时的角度对文化具有传承性这一本质特征加 以诠 释 。模 因论 的核 心术语 模 因指 文化领域 内人 与 人 之间 相互模 仿 、 散 播开 来 的思想 或主意 , 并一代 一 代地相传下来 。模 因的定义的形成分两阶段 : 前期 被 认为 是文 化模仿 单 位 , 其表 现 型为 曲调 旋律 、 想 法 思潮 、 时髦用 语 、 时 尚服 饰 、 搭 屋建 房 、 器具 制造 等模 式; 后期的模因被看作是大脑里的信 息单位 , 是存 在于 大脑 中的一 个复 制 因 子 。在 现 实世 界 里 , 模 因 是一个 抽 象概 念 , 它 可 以是 词语 、 音乐、 图像 、 服饰 格 调, 甚 至 手势 或脸部 表情 。
( 4 ) 网民: 很伤很愤怒 ( 动词兼形容词)
3 . 很+ 单 音节 形容 词 + 很 +双音 节动词
探寻人类语言起源角度给出了 自己的解释, 认为语 言的产生是模因和基 因的双重选择, 一旦人们开始 相互模仿 , 模 因随之产生。在模仿中, 高质量模因在 竞争 中 留存下 来并在 人脑 中形 成一 个相对恒 定 的模 式。当这种模仿变得大众化 的时候 , 它就逐渐对人 类基因产生一种 自 然的选择压力。何 自 然则认为语 言是模 因传承的主要媒介 , 他指出模 因实际上是指
( 5 ) 深套 股 民 : 沪指很 绿 很暴 跌 ( 6 ) 8 0年代 的大 街很土 很怀 念 4 . 很 +单音 节形容 词 + 很 +双音 节名 词 ( 7 ) 奥运纪念钞 “ 火” 透 网友感慨 “ 很 牛 很 奥
运”
( 8 ) 红酒 , 很红很暴利 ( -) “ 很 x很 X X ” 结构模 因复制分析 1 . “ 很 x很 X X ” 结构产生的语言基础 第一 , “ 很 +形 容 词 ” 。程 度 副 词 “ 很” 修 饰 形

模因论视角下西方体育文化模因在我国传播的适应与变异

模因论视角下西方体育文化模因在我国传播的适应与变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 04 ) 5 0 1
模 因论 与 体 育 文化 传 播 牛 津 大学 的道 金 斯 教授 首 次 提 出 了文 化 传 递 的 单 位 一 模 因 。 作 者 看 来 正 如 基 因是 生 命 繁 衍 的基 本单 位 一 样 。 因是 在 模 文 化 传 递 的 基 本 单 位 ,通 过模 仿 这种 手段 模 因在 不 同 的宿 主 间传 递 , 而这 个 宿 主 就 是 人 类 。此 后 , 多 学 者 试 图从 模 因论 很 的角 度 解 释 文 化 。首 先 , 化 定 义 为 模 因 的 动态 重 组 过 程 。即 文

自然 界 的 和谐 , 有 某 种经 验 、 觉 、 糊 的性 质 , 西方 竞 技 带 直 模 而 体 育 文化 模 因 是科 学 实 验 、 剖 学 、 解 生理 学 、 代 医 学 等 的综 现 合 运 用 ; 国 民族 传 统 体 育 文化 模 因重 神 韵 、 涵 . 朦 胧 、 中 内 重 抽 象 , 西方 竞 技 体 育 文 化模 因重 阳刚 、 度 重 外在 、 而 速 形体 。 其次 , 民族 传 统 体 育 文 化模 因 一贯 向 着表 演 性 、 仪 性方 礼 向发 展 . 重 个 人 修 养 , 成 以追 求 “ ” “ ” 目的 的 民族 注 形 健 和 寿 为 内 向性 格 , 进 了身 心 合 一 、 静 结 合 的养 生 、 技 , 而 削 弱 融 动 武 然 了体 育 运 动 中 的竞 争性 ;西 方 竞 技 体 育 文 化 模 因 始 终 向 着竞 争性 、 险性 、 开性 方 向发 展 , 使 体 育 形成 体 系 . 重 人 的 惊 公 并 注 全 面发 展 , 忽 视 了人 竞 争 中 的 道 德 教育 , 易 产 生 残 忍 与 暴 而 容 力。 西方 竞 技 体 育 文化 模 因追 求 “ 与 险 ” 而 中 国 民族 传 统体 强 , 育 文 化 模 因 追求 “ 与 寿 ” 健 。 体 育 文化 模 因 的产 生 是 一 个 长 期 孕 育 演 变 的 过 程 ,其 发 展更 是 一 个 长 期积 累 、 选择 、 变异 、 突 、 融 、 型 的 过 程 。 冲 交 定 因 为体 育 文 化模 因 是 一个 动态 的社 会 存 在 ,所 以 中国 民族 传 统 体育 文 化 和 西 方 竞 技体 育 文 化在 相 互 交 流 的 同时 ,势 必 会 互 相 吸 收融 合 其 文 化 中 的 精粹 部 分 ,这 就 是 文 化 模 因 的传 播 与 变异 。表 现 在 以 下几 个 方 面 : 1 伦 理 道 德观 念 的追 求 。西 方 的 竞 争 观念 、 . 对 自我价 值 的 彰 显逐 渐 成 为 中 国 民族 传 统 体 育 文化 的追 求 。西 方 一 些 知 识 分 子 也 开始 致 力 于 东 方 体 育 文 化 精 神 的研 究 。试 图从 东 方 的 处世 之 道 和 养 生方 法 中寻 求 解 脱 。 2 中 国接 受 对 方 的优 秀运 动 项 目。篮球 、 球 、 球 、 乓 . 足 排 乒 球、 田径 等项 目已深 人 中 国 各 民族 的心 中 , 到 大 家 的 喜爱 。 受 3西 方竞 争观 念 为 东方 所认 可 。 西 方 体 育 文 化 的健 康 观 . 和 与 此相 适 应 的保 健 体 育 , 含 着 有 关 人 体 科 学 的丰 富 内容 , 蕴 对 指 导 当今 的人 类 保健 活动 , 有 重 要 的 意 义 。 方 竞 技 体 育 具 西 所 表 现 的竞 争 观 念 和现 代 社 会 相 吻 合 .正 为 中 国 民 族 传 统 体

“XX式XX”结构的语义功能探究

“XX式XX”结构的语义功能探究

“XX式XX”结构的语义功能探究马学梅新疆大学摘要:自2012年以来的“中国式XX”到2018年的“教科书式XX”以及后来的“XX式XX”这种流行语结构一直在更新发展,并保持着自身的热度,同时又普遍为人们所接受,逐步泛化。

结合之前的考察结果,笔者从语义、语用、功能多角度出发,分析“XX式XX”的结构特征以及语义特征;探析该语言结构发展的特点和原因。

关键词:XX式XX;流行语;语言结构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网络流行语遍地开花。

有些语言的出现,总会被人们分外关注且根据具体语境提炼归纳出一定的抽象结构并在后来的实际生活中大量出现,得以广泛应用。

词汇与人们的实际生活关系最密切,变化也最快,它从始至终反映着人们生活变化的轨迹。

因此,每个阶段都包含着特定的流行语,这些词语的出现不仅是对词汇系统的丰富,也是对人们社会文化生活真实的写照。

近期,“XX式XX”在原有模式“中国式XX”的基础上迅速发展起来,这符合语言模因论的观点,同时,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值得我们一探究竟。

一、“XX式XX”的语义(一)“XX式XX”的意指语言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同时又反映文化、传播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之相应的新词新语也留下了深刻的时代烙印。

这就是语言所具有的社会属性。

“中国式XX”和“教科书式XX”一经流行,普遍为人们所关注。

在此基础上,“XX式XX”也应运而生,所适用的范围更广,涉及的面更多,反映社会生活的现象也更深刻。

例如:例(1)自杀式单身:形容一直单身又不主动扩展社交范围去认识新的朋友,却每天幻想着能拥有爱情的行为(牛客网2018-12-17)例(2)自救式消费:活着好累,不花点钱开心一下真的活不下去,不过是在花钱买点慰藉,每天都在靠自己施舍自己一些奖励而活下去。

(@语文指挥中心2018-12-2)例(3)排遣式进食:肚子明明不饿,嘴巴却不停吃东西,只为了排遣寂寞。

(@语文指挥中心2018-5-27)例(4)询价式好看:指一件物品无法通过肉眼识别它是否好看,而只能通过询问价格的方式确定其美丽程度。

模因论视角下流行语“神仙XX”的语用研究

模因论视角下流行语“神仙XX”的语用研究

16海外文摘OVERSEAS DIGEST 海外文摘2020年第11期总第806期No.11,2020Total of 8060引言流行语是某一特定历史时期在特定的社会群体中广泛流行的语言表达式,它的主要形式可以是词、短语、句子、篇章甚至是一些图片和表情包[1]。

网络流行语则是产生并广泛运用于网络交流的一种流行语。

近十年来,我国学者对网络流行语的研究已相当宽泛,这对于丰富网络流行语研究和促进语言语用学来说都是非常有益的探索。

但从流行语的传播机制和语用功能角度去研究网络流行语的阐释尚不足。

本文旨从模因论视角探讨网络流行语背后的语用目的和其实现特定语用功能的传播机制。

1“神仙”的义项变化“神仙XX”流行语的主要特点在于“神仙”这个词上。

根据《现代汉语大辞典》(第七版)释义,“神仙”一词应为名词性词语,主要有以下几种义项:(1)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有超人的能力,可以超脱尘世,长生不老。

如“当此之时,燕齐之士释锄耒,争言神仙方士。

”(汉桓宽《盐铁论·散不足》)(2)比喻能预料或猜透事情的人。

(3)比喻逍遥自在、毫无拘束和牵挂的人。

由此可见,“神仙”一词最初是指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

但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神仙XX”模因而言,“神仙”一词在部分语境中的语义特征必定是有了新的变化。

根据网络上搜索到的部分语料,我们发现在网络语境中“神仙”一词有如下几个义项:1.1浪漫的、相爱的(1)《新闻联播》里的“神仙爱情故事”是怎么拍到的?(2)世上真有“神仙眷侣”!90岁的他牵着87岁的她逛书展买书。

其中例(1)和例(2)中的“神仙”一词都是具有表浪漫的、相爱的意思,即用来形容浪漫的爱情故事和相爱的眷侣。

1.2关系好的、感情深厚的、相处融洽的(3)这是什么神仙友情啊,摇椅子那段看着好暖。

(4)这是什么神仙兄弟情啊。

在例(3)和例(4)中,“神仙”一词都用来形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如友情、兄弟情都可以用“神仙”来修饰,表情感深厚的意思 。

模因论视角下的网络词语“中国好xx”分析

模因论视角下的网络词语“中国好xx”分析

模因论视角下的网络词语“中国好xx”分析王伟丽【摘要】Memetics is the important factor that affect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twork words.“China Good XX”has become the Internet's popular language in recent years, which is used to praise or comment on certain social phenomena or events. Using language Memetics and combining with more than 70 items of"China Good XX"Words to be collected to analyze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replication and propagation of the Network word China Good XX as well as the internal motivation of becoming a contagious language meme. So as a new re⁃search perspective on the replication and transmission of network words.%模因论是影响网络词语发展的重要因素。

近几年“中国好xx”曾成为网络年度流行语,被用来称赞、评述某类社会现象或事件。

结合收集到的70多条“中国好xx”类词语进行归纳总结,运用语言模因论分析这一语言模因的结构特点、复制传播以及成为强势模因的内在动力,从而为我们研究网络词语的复制和传播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期刊名称】《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28)002【总页数】3页(P29-31)【关键词】模因论;中国好xx;结构分析;复制传播;内在动力【作者】王伟丽【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文学院,河南开封 475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36.4互联网门槛的降低和网络的普及应用,使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表达自我见解和看法,从而催生了大量的网络新词,并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词汇体系。

模因论视域下的中学多模态外语教学

模因论视域下的中学多模态外语教学

- 138-校园英语 / 基础教育研究【摘要】模因论是以新达尔文主义为基础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

语言本身就是模因,同时也是模因传播的载体。

外语教学即为语言模因的教学,传统上专注于单一模态的语言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时期中学外语教学的要求,而多模态教学正是实现模因教学观的手段。

因此,模因论和多模态理论可以用来指导中学外语教学,我们应该在选择教学模态时注重中学生学习外语的心理特点,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来提高学习效果。

【关键词】模因论 语言模因 中学外语教学 多模态一、引言为了提高外语教育效率,提升全民外语使用能力,我国的外语教学改革和外语规划已被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

近年来,大学外语改革备受关注,而基础阶段外语教学尤其是中学英语教学改革关注度却不高。

事实上,中学英语教学改革不仅关系到外语教学总体目标的实现,还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大学外语教学改革的方向和内容。

中学阶段是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基本定型的时期,因此,“中学阶段才是学生学习外语的最佳时间,我们应该强化这一阶段的外语课程,研究中学生学习外语的心理特点,做好需求分析、课程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教学评估等工作,特别是加强对师资的培训”。

长期以来,大部分中学英语教学还是一直采用常规的教学方法,大部分中学生习得的仍然是“哑巴英语”,他们并不能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同时,“教学理论研究方面比较薄弱,外语教学实践缺乏理论的指导”。

如何引入科学的外语教学及学习理论,如破传统的“应试教学”的魔咒,改革既有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动机和积极性,是中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

中学外语教学急需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来优化教学效果。

基于基因的遗传和繁衍的规律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模因论可以解释并且在实践教学中指导外语教学与多模态教学的整合,同时多模态教学也是实现模因教学观的手段。

二、模因论与语言模因模因论(memetics)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

虚拟数字人:模因论的新“锚点” --模因论视域下的虚拟数字人:概念、特征和应用

虚拟数字人:模因论的新“锚点” --模因论视域下的虚拟数字人:概念、特征和应用

虚拟数字人:模因论的新“锚点” --模因论视域下的虚拟数
字人:概念、特征和应用
张丽锦;吕欣
【期刊名称】《学术探索》
【年(卷),期】2024()3
【摘要】20世纪70年代道金斯提出“模因”概念后,模因理论发展先后经历了“生物学隐喻阶段”“文化研究阶段”和2020年以来在AI技术推动下逐渐形成的“多模态智能化阶段”,具备人的特征、可交互的新媒介“虚拟数字人”成为第三阶段的新锚点。

本研究在模因论视域下,对虚拟数字人进行了概念和特征分析;同时,结合当前流行的虚拟偶像、数字员工、虚拟主播等应用实践,论述模因是如何通过“虚拟数字人”改变我们的信息加工方式、作用于社会生产生活,为分析虚拟数字人的价值、应用、进化提供一个新视角。

【总页数】10页(P57-66)
【作者】张丽锦;吕欣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06
【相关文献】
1.柔性空间机器人基于关节柔性补偿控制器与虚拟力概念的模糊全局滑模控制及振动主动抑制
2.元宇宙概念下虚拟数字人的传播研究——以美妆博主柳夜熙为例
3.
元宇宙中的数字记忆:“虚拟数字人”的数字记忆概念模型及其应用场景4.现象学视域下的虚拟数字人:身体在场与拟像审美5.轻量化数字虚拟人应用案例解析—以济南广播电视台虚拟数字人“灵泉儿”项目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简述模因理论

简述模因理论

一、定义
模因又称为迷因、米姆,由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一书中提出,他将通过模仿而传播的文化基因称为模因。

他认为模因是一种文化传播或文化模仿的基本单位。

模因能够产生并生存的关键在于使用者的不断模仿、复制和传播。

道金斯认为一个模因要想得到成功的复制和传播,必须具备以下三个特点。

二、特点
(一)趣味性或权威性
那些越是简洁明了、生动幽默、朗朗上口的、适用范围广的模因,被复制和传播的可能性越大,比如,“元芳,你怎么看?”。

或是具有权威性的模因,更具号召力,更容易获得受众的认可,进而被复制和传播。

如影星马伊琍的“且行且珍惜”等。

(二)忠实性和可变异
成功的模因在复制过程中必须保留原有模因的核心或精髓,即形保留形式转变内容,或者保留内容转变形式。

如“YYDS(永远的神)”,被用来多样化表达:央视YYDS、王源YYDS 等,保留了形式,形成了新的语境和内容。

(三)包容性和多产性
成功的模因必须保证自己不断得到复制,越受欢迎的模因,被复制和传播的速度越快,范围越广。

进而被更多的人复制和传播形成一个病毒式传播现象。

三、表现
网络信息时代复制、传播成为更容易的事,人们更倾向于模因传播,重视张扬个性和参与的趣味互动性,当下的造梗和病毒式传播就是模因复制传播的典型案例。

如“什么是快乐星球”,热梗引发网络狂欢。

最小单位的广告语病毒式传播更成为广告商的常用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0 3・
进 了“ 体” 的迷 宫 , 从之前 的“ 凡 客体 ” 、 “ 咆 哮体 ” 、
新理论 , 其 来 源 于达 尔 文 的 进 化论 思 想 。它 以 “ 生
物进化模式” 为例 , 进而探析模 因的复制 、 传播 和进 化, 以期诠 释事物 之 问存在 的普 遍联 系 , 以及文化 发 展 中出现 的诸多 一脉 相承 的相 似现 象 ¨ J 9 。
二、 模 因和模 因论 模 因论 ( me m e t i c s ) 是解释 文 化进 化规 律 的一 种
进了我们 的生 活 , 从“ 贾君鹏 , 你妈 喊你 回家 吃饭 了” 到歇 斯 底 里 的 “ 咆哮体 ” 、 从 个性 张扬 的“ 凡 客 体” 到体贴亲切的“ 淘宝体” 、 从万能句 “ 我要为你织 毛衣” 到古色古香 的“ 甄嫒体” ……眼下我们俨 然走
语言 学研 究 ・
模 因论 视 域 下 的“ X X 体’ ’ 现 象
肖丽 娜
( 河 南 大学 外 语学 院 , 河 南 开封 4 7 5 0 0 0 ) 摘 要: 模 因论 作 为一种 解读 文化 进 化规律 的新理论 , 它从 历 时和共 时的 角度 为研 究语 言及 文
化传承变化规律提供 了一种新的研 究视 角。文章试 图从模 因论角度揭示“ x x 体” 这一 网络语言传 播 现 象成 为强 势模 因的 原 由以及 语 言复制 、 传播 和 意 义演 变的过程 , 以揭 示 网络 交 际时代 的言语行
( 一 )模 因 与 语 言 模 因
“ 红楼体” 、 “ 走进科学体 ” 、 “ 甄娠体 ” 、 “ 淘 宝体 ” 等 到如今迅速 蹿红的“ 元芳体 ” 。一个 个 网络流行语 相继 出 现 , 构 成 了 一 种 社会 文 化 现 象 。梳 理 这些 流 行词汇 , 早先无厘头 的风靡词句 , 如“ 贾君鹏 , 你妈 喊你 回家吃饭 了” 在现实生活中并无广泛的套用语 境, 而后来 “ 咆哮 体 ” 中的“ 有木有” 因》 ) 一 书中首次提 出的。希腊语 m e m e 意为 “ 被模 仿 的 东 西 ” , “ 模” 即是 “ 模仿” 、 “ 因” 即“ 基 因” 。基 因和模 因都是 来 自复 制 , 而 且不 断被复 制 。Me m e一 词 在 中 国有 多种 译 法 , 何 自然 教授将 m e m e 译成汉语 即“ 模 因”①, 意在让人们联
收稿 日期 : 2 0 1 3 06 - . 2 6
因》 一书的第 1 1 章道金斯通过文化 的传播 同基 因 传播相似性的讨论 , 指 出了模 因对于人类文化语言 传播的影响。根据道金斯的观点 “ 模因是一个复制
品, 是一 个文 化进 化单位 ” ¨ 。人们 观念 的进化 与
作者简介: 肖丽娜( 1 9 8 7 一 ) , 女, 河南濮 阳人 , 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 事功能语 言学、 语用学、 语篇分析研 究。
随着 现代 科 学 技 术 的迅 速 发 展 , 网络 日渐成 为 我们 生 活 中不 可 或 缺 的一部 分 , 与 之 紧 密相 关 的 网 络语 言也 得 以蓬 勃发 展 。网 络语 言 以其 迅 猛之 势走
角度出发 , 分析上述语言现象“ X X体” 的来源 、 意义 演变及 其 复制 、 传 播成 为强 势模 因的过程 。
信 阳师 范 学 院学报 ( 哲 学社会 科 学版 )
J o u na r l o f Xi n y a n g N o r ma l Un i v e  ̄i t y
第3 3卷

第 5期
2 0 1 3年 9月
( P h i l o s . &S o c . S c i . E d i t . ) V o 1 . 3 3 N o . 5 S e p . 2 0 1 3
为 特征 。
关 键词 : 模 因; “ X X体 ” ; 强势模 因 ; 语 言模 因
中图分 类 号 : H 0 3 0
引言
文献标 志 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3 - 0 9 6 4 ( 2 0 1 3 ) 0 5 01 - 0 3 04 -


文主要 尝试 从 一 种 新 的语 用 学 理 论— — “ 模 因论 ”
种 新 事物 。对 于 日前 流 行 的 “ 元芳 , 你 怎 么看 ? ” 这 种 新 型 的征询 他人 意见 的方 式 , 社会 各 方看 法不 一 。 有人 觉 得 新鲜 、 温馨 , 有 人 则 不 以为 然 , 是 嘲讽 还 是 哗众 取 宠 ?对 这一 问题 的 回答 不 是 笔 者 的 重 点 , 本
想 到它 是一种 与 基 因相似 的模仿 现象 。模 因指 的是 文化基 因 , 用 以说 明人 类 的 思想 观念 像 基 因 一样 通 过 模 因的 自我复 制得 以传 播 和继 承 。在 《自私 的模
来, “ X X体 ” 的传 播 长度 可 能会 相 对 稍长 一 些 , 流
行时间相对更久一些 , 如同淘宝体 中“ 亲” 的称谓 已 然 被 固化 使用 。随 着 网络对 社 会 生 活 的全 面 渗 透 , “ X X体 ” 如 雨后 春 笋 , 层 出不 穷 , 反 映 着 社会 中 的各
“ 真 真 的” 、 “ 极好的” 则 可 在 现 实 生 活 中直 接 套 用 , 而近 日流行 的 “ 元芳 , 你 怎 么看 ? ” 亦 是 如 此 。如 此

“ 模 因” ( m e m e ) 作 为 模 因论 的一 个 核 心 术 语 , 最初是 由英 国著 名 的 动 物学 家 、 新 达 尔 文 主 义 的倡 导者理 查 德 ・ 道 金斯 在他 1 9 7 6年所 著 的 T h e S e l i f s 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