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对于理解和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这一理论主要探讨了劳动的价值和商品的价值这两个基本概念,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本质和剥削机制。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不仅在理论上提供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入思考,而且在实践中也为工人阶级的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指导。
劳动价值论的核心观点是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
根据马克思的理论,价值是劳动时间的反映。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劳动时间的多少。
劳动时间越长,价值就越大。
这个理论的出发点是从商品交换的角度来分析社会经济关系,揭示了劳动在商品经济中的特殊地位。
首先,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剥削机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力成为商品,工人通过出售自己的劳动力为资本家创造剩余价值。
劳动价值论揭示并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剩余价值实现过程,即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劳动来获取利润。
这使得工人阶级认识到自己在经济中的地位,进而形成了对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抵制和反抗。
其次,劳动价值论对于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认为,只有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才能消除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剥削关系,使劳动得到合理回报。
劳动价值论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规划和管理提供了指导原则。
通过对劳动价值的关注,社会主义经济可以合理配置生产要素,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实现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
此外,劳动价值论的理论意义也在于揭示了商品经济中的对等交换原则。
只有在商品价值相等的前提下,交换才能实现。
劳动价值论使人们认识到,商品交换不仅仅是物品的互换,更是劳动的互换,价值的对等交换。
这为人们正确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提供了基础。
然而,劳动价值论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一方面,劳动价值论过于强调劳动时间,忽视了劳动的质量和创造力对价值创造的影响。
另一方面,随着技术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价值创造的方式发生了变化,某些非劳动要素的贡献也不容忽视。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内容和意义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内容和意义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的基础理论。
从1844年的经济学哲学出发,马克思发展出以劳动为中心的“劳动价值论”,形成了完整的物质社会经济史观。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主要认为:物质生产过程,产品的价值等于劳动者在制造它时所投
入的劳动价值。
劳动力是永恒的价值标准,所有价值都可以用它来衡量,任何其他价值都
是从劳动力价值衍生出来的。
劳动力产生的价值称为使用价值,形成物品的使用价值越高,它的价格越贵,使用价值与它的实际成本没有直接的联系。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在于:劳动力的价值决定物品价值,物品价值决定物品价格,是物质生产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物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关键点。
它提出买卖法与生
产法及价值观念等观点,即人类经济活动乃物质和精神结合的历史活动,在物质生产活动中,劳动创造了物质价值,从而完成了人类经济行为的根本目的,从而提出了劳动的本质
与关系的理论体系。
劳动价值论对于揭示物质社会经济史观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其对社会主义秩序的构
建和建构,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劳动价值的角度,分析物质社会的经济结构,把马克思劳
动价值论从中获得的理论推动到现实,就能够给资本主义社会的改革指出方向。
由此可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不仅为物质社会经济史观提供了一套有效的理论结构,而且为资本的实
践提供了重要参考和方向。
试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的主要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试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现实意义劳动价值论最初是由古典经济学派创立的,但是由于他们的方法论上的错误,导致了古典经济学的两个难题:即价值规律同资本与劳动相交换的矛盾;价值规律同有机构成不同的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矛盾。
马克思通过对这两个矛盾的研究与揭示,从而最终地完成了劳动价值论的深刻变革过程。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内涵丰富、意义深远,是马克思整个经济理论的基础和出发点,深刻认识解读劳动价值论对于学习理解马克思主义,指导现实生活和工作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一个逻辑紧密、内容丰富、结构完整、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其基本内容大致如下:1、价值实体价值实体,也就是劳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商品二因素理论指的是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作为使用价值,马克思认为,室内股票首先是一个外界的对象,一个靠自己的属性来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的物。
但是这种有用性不是悬在空中的,它决定于商品体的属性,离开了商品体就不存在。
因此,商品体本身就是使用价值或财物。
所以商品固有两种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在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学说中,马克思强调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两种属性。
马克思说:“经济学家们毫无例外地都忽略了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既然商品有二重性—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那么,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也必然具有二重性。
”2、价值量价值量的尺度,就是劳动时间。
马克思曾经在《资本论》中指出:“使用价值或财物具有价值,只是因为有抽象人类劳动对象化或物化找里面。
”既然商品具有价值是因为有抽象人类劳动体现或物化,那么它的价值量就只能有体现或物化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来计量。
于是便产生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等计量单位。
3、价值形式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等几个发展阶段。
论文---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试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现实意义摘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学说史上具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对于当前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仍然有着举足轻重的指导作用,本文基于我国目前处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历史背景,分析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市场经济内容及意义前言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关于劳动创造商品价值及商品生产、交换遵循价值规律的理论。
马克思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内涵丰富、意义深远,是马克思整个经济理论的基础和出发点,更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揭示商品内在矛盾的科学理论,所揭示的市场经济规律是指导我们认识和解决现实经济中出现的新问题的指针。
深刻认识解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的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认真分析和梳理其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1.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的二重性原理商品之所以是商品,而不是劳动产品的两重因素:第一,商品有使用价值。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章中将商品的使用价值简练地概括为“物的有用性”[1]。
这种有用性体现在现实生活中就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具体实践活动中的某一方面的需求,例如,饼干可以填饱肚子,使人们免于饥饿;棉衣可以防寒取暖等等。
任何商品一旦离开了这一属性,就不能称之为商品,甚至连劳动产品都不是。
第二,商品有价值。
商品的价值并不能通过商品自身来体现,只有在发生物物交换的时候才能被体现出来。
它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价值的本质在于交换,即商品具有价值就决定了相同价值不同“有用性”的产品之间可以进行等价交换,来满足交换双方的需求。
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其对立性表现为: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除的,二者不可兼得。
浅谈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浅谈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涵及其现实意义摘要:马克思关于劳动价值论的论述主要集中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中,由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基本立场、观点贯穿于其整个理论体系之中,所以应当从马克思的整个经济理论体系出发来把握劳动价值论的内容内涵。
劳动价值论在当今时代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字:劳动价值论;经济改革;现实意义劳动价值论,即劳动创造价值。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是在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程中提出来的关于解释私有制主导下的工人工资大大低于工人创造的价值原因的理论,创造性地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找到了资本剥削劳动的根源,揭示了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它所揭示的市场经济规律是指导我们认识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重要指针。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根基。
经济现象往往能够带来政治与社会文化层面的变动,经济层面的矛盾往往容易激化为政治与社会文化层面的矛盾。
当前我国正处于深化开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期、机遇期、挑战期,深入研析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其对现实的指导意义,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增长、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研究指导。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产生的历史背景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社会发育成型,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日益成为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矛盾。
一方面,为资本主义辩护的庸俗经济学逐渐取代古典经济学而居于统治地位;另一方面,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客观上要求从“自在阶级”向“自为阶级”转变,迫切需要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作为指导。
马克思、恩格斯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在批判继承前人优秀成果的基础上,运用辨证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和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构建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劳动价值论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重大理论贡献,但其性质上是为资产阶级统治作辩护,不可避免地存在理论上偏颇不足。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及现实意义探究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的主要 内容及现实意义探究
陆 珊 (新疆 大 学政 治与公 共管 理 学院 新疆 乌鲁 木齐 830046)
【摘 要 】 本文追溯 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的背景源流,分析 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 内容,探索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的 四点 实 际意 义:照 明社 会 主义 市场 经 济发展 道 路;提 高 现代 劳 动力综 合 素质和 水平 ;指 导 国家提 高宏 观调 控 能力 ;坚定 中 国 共产 党 党员理 想信 念 。
其 次 ,关 于 商 品二 因素 之 一 的使 用 价 值 ,它 是 指 主要 表现 人与 自然 的关 系并具 有历史 的一 般性 的物质 财富 。使 用 价值 的形成 源 泉 不仅包 括 创 造性 的源 泉一一 人 的具体 劳动 , 还包 括物 质性 的源泉 一一 物质 资料 。对于 商品二 因素 中另 一 个 因素一一 交换 价值 ,马 克思揭 示价值 与 交换 价 值的 内在 联 系 ,认 为后 者 的基础 是前 者 ,后 者是 前者 的表现 形式 。
律一 一 商品 二因 素打下坚 实 的地基 。在 此基础 上 ,就 会对 马 克 思探析 出 的商 品二 因素不难 理解 。马克 思 另辟 蹊径 ,选 择 与 以往 资产阶 级经 济学相 异 的视 角一 一 商品 ,这 个人 人耳 熟 能详 的词 眼 ,马 克思 在其 《资本 论 》开篇 用极其 到位 的语 言 精准 概括 了商 品 的内涵 。他运 用唯物 主义 方法 ,阐明 了商 品 所具 有 的两个 因素 中 的使 用价值 ,并 由此得 出 了交换 价值 的 概念 ,随后经 过论证 ,视 这两个 因素为商 品 的二 因素 。
【关键词 】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劳动二重性;商品二因素
简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内容和意义
简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内容和意义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内容与意义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创立的著名的经济学理论,是现代社会科学的基本思想之一。
它提出了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价值”构成的,即劳动是生产财富的唯一有效力量,劳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基础。
马克思称,劳动是生产财富的唯一根源。
他认为,财富的价值不能仅仅由资本的积累来决定,而是由劳动的数量和质量来决定的。
他认为,一切财富的价值都源于劳动,而资本只是满足劳动创造的财富需求的工具。
这一理论的重要意义在于,马克思主张劳动是唯一可以创造财富的力量,任何其他的因素都不可能创造财富。
劳动价值论也告诉我们,劳动力是一个社会中最重要的要素,劳动力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劳动价值论提出了劳动力发展的重要性,为解决劳动力矛盾提供了理论依据。
总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现代社会科学的基本思想之一,它提出了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价值”构成的,即劳动是生产财富的唯一有效力量,劳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基础。
劳动价值论的意义在于,它提出了劳动力发展的重要性,为解决劳动力矛盾提供了理论依据。
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和现代意义
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和现代意义以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和现代意义为标题,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一、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经典著作《资本论》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商品与价值:劳动价值论的起点是商品的概念。
商品具有价值,价值是由商品所包含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
2. 价值与交换:在商品经济中,价值体现为商品的交换比例。
商品之间的交换比例是由它们所包含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交换是按照价值比例进行的。
3. 劳动价值与价格:商品的价格可以与其价值相等,也可以高于或低于其价值。
这是因为市场供求关系、生产成本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商品价格与劳动价值之间的偏离。
4. 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劳动价值论的核心概念之一。
剩余价值是指劳动者在创造价值时所创造的超过其自身生活所需的价值,也就是资本家通过剥削劳动者获得的利润。
二、劳动价值论的现代意义劳动价值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之一,在现代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劳动价值论的现代意义:1. 解释价值形成: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价值形成的本质机制,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商品价格的形成过程。
在当代市场经济中,通过分析商品价值的形成,可以更好地指导企业的定价和市场行为。
2. 分析剥削现象: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剥削的本质,使我们能够深刻认识到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中存在的剥削现象。
这对于维护劳动者权益、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3. 指导经济改革:劳动价值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分析经济问题的理论工具。
通过运用劳动价值论,可以更好地指导经济改革和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社会效益。
4. 引导社会发展:劳动价值论强调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强调劳动者的价值。
这对于倡导劳动精神、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 超越商品经济:劳动价值论的核心是劳动,它提供了超越商品经济的思考路径。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及现实意义探究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及现实意义探究《资本论》(也称“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经济学最重要的理论,它有两个基本要素:原始劳动和商品的劳动价值。
此外,它的现实意义在于说明劳动价值与资本的矛盾,及其影响经济发展的影响。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是要揭示商品价格的本质。
他提出的基本理论是: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力可以把有限的原材料变成更多的商品,并将原材料之间的价值转移到那些商品上来。
因此,商品最终劳动价值取决于生产对其原材料所耗费的劳动力多少。
同时,如果有增加劳动力存在,劳动力价值就会扩大,也就想到商品价值也会增加。
此外,根据马克思的理论,劳动价值可以被分为原始利润和利润之外的部分。
原始利润与社会上的劳动力价值保持关联,而利润之外的部分主要是由资本决定的;在利润之外的部分,资本家可以借助其垄断地位或其市场独占地位获得额外的利润。
因此,资本家也可以转移资本价值中的一部分到商品价格中,以获得利润。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现实意义在于解释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即资本的矛盾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影响。
资本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内容,它包括私人财产、机器设备、金融资产等,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但是,私人财产的积累和机器设备的生产会产生一定的矛盾,即劳动力、资本之间的矛盾。
在一个单一空间中,劳动力只有有限的资源,而资本只有有限的市场,所以社会就会出现劳动力和资本之间的矛盾。
资本家会从劳动者获取利润,而劳动者为获取更高的收入及更好的生活照片而迫切需求提高劳动力的价值。
在这种矛盾的驱动下,劳动力与资本之间的矛盾也会加剧,从而影响社会发展程度。
综上所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不仅阐明了商品价格本质,也说明了劳动价值和资本之间的矛盾,以及它们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指导下,社会能够更好地了解劳动力和资本之间的矛盾,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与建议。
劳动价值论的科学内涵及现实意义
劳动价值论的科学内涵及现实意义
劳动价值论,即得名于古典政治经济学名家卡尔·马克思,是他发现的一种经济学实践,以有形物件作为经济主体,其价值由人们创造而
生成;并以有形物件作为社会财富的基础,其价值则由劳动而产生。
拉
尔夫·施莱夫提出的劳动价值论,开创的劳动价值论,是社会主义经济
学兴起的重要原因,也是中国当代经济学的重要基础架构。
劳动价值论的科学内涵是社会财富的唯一来源是劳动,劳动是人类社
会发展和改革过程中价值产生的唯一根据。
劳动是生产财富的基础,
而生产则是劳动价值论的重要内容,即通过劳动实现生产和消耗,以
获取经济增长和改善生活水平。
劳动价值论强调社会价值来源于劳动,由劳动者创造社会财富的概念,同时支持有效的资源分配和有效的财
富管理,从而促进结构性改革和可持续发展。
劳动价值论的现实意义在于,它关注了劳动力在结构性改革、财富管
理中发挥的作用,改善了劳动力参与社会生产和分配的权利和利益,
在实践中实现社会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劳动价值论也提倡劳动
力把效率提高作为发展社会经济的重要基础,使劳动创造价值得到充
分发挥,从而改善劳动者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地位,加强社会的进步性
和稳定性,并最终促进中国社会的发展繁荣。
论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核心内涵及其当代意义
论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核心内涵及其当代意义劳动价值论的核心内涵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看作一个理论集群,其重要论述包括: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及其相互关系、价值质和量的规定性及其变化规律、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及其作用等。
商品是劳动价值论运思路线的起点,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的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
因此,我们的研究就从分析商品开始。
”商品是用来交换、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种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使用价值即商品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有用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物质关系,既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也是所有劳动产品的共通性。
一个物品如果根本无用,或虽然有用但并非劳动产品,或虽是劳动产品但并不用来交换,那么该物就不是商品。
商品生产者的根本关切不在使用价值而在使用价值所承担的交换价值,即使用价值之间互相交换的比例或量的关系。
各种具有完全不同的使用价值的商品之所以能够互相交换,是由于它们都可以换算为同样的东西,即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也即人的脑力和体力的消耗。
这个隐藏在使用价值背后、被斯密叫作“劳动一般”的东西就是价值。
马克思指出,当我们不考虑商品的使用价值时,“它们剩下的只是同一的幽灵般的对象性,只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单纯凝结,即不管以哪种形式进行的人类劳动力耗费的单纯凝结”。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特定的社会关系,即人们互相交换劳动的关系。
不能离开商品生产来理解“人类劳动力耗费的单纯凝结”,因为任何物品只要耗费了人类劳动就有价值。
物品必须有用,必须作为劳动产品,并必须作为商品,才具有价值。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决定的。
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时某种具体形式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试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试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现实意义试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现实意义2010级新疆党校在职研究生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出现的一些新情况,使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成为人们近年来研讨的一个热点问题。
在研讨中,有的人认为过时了,必须代之以多要素价值论,有的人认为必须原原本本地坚持,我的观点是,核心思想必须坚持,同时必须有所发展,这两方面都是时代的需要。
一、认清马克思创立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出发点马克思从事理论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根据时代的要求,批判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必然为共产主义社会代替的历史规律,为工人阶级和人类的解放斗争提供理论武器。
而要科学地进行批判,就要用科学的抽象分析法,首先在纷繁复杂的资本主义经济体中找到一个切入点,构建一个明晰的始基范畴,这个切入点就是作为经济细胞的商品,这个始基范畴就是以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为理论枢纽的、由人类抽象劳动为惟一源泉和实体的商品价值。
这样一种分析和规范的科学性何在呢?第一,它反映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根本观点,即劳动作为一种有意识和能动性的生产活动,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征。
劳动创造了人,创造了人类世界。
劳动是一切社会财富惟一的创造性的动力和源泉。
对此提法,有人会问,马克思不是明确指出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的观点是错误的,肯定了人的劳动与物质资料都是财富的源泉吗?是的。
但请注意,马克思在这里把物质资料也看成是源泉,是说任何物质财富的生产都是劳动对物质资料的加工,并受到相关物质条件的制约,以此强调工人阶级的解放不能只在劳动、分配上兜圈子,要重视解决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
这里决不是说物质资料也是“创造”财富的“源泉”。
财富的源泉与创造财富的源泉这两个提法的涵义是有区别的。
前者包括多种生产要素,后者则专指人类劳动。
马克思在分析财富的生产过程时,就明确指出:“任何一种不是天然存在的物质财富要素,总是必须通过某种专门的、使特殊的自然物质适合于特殊的人类需要的、有目的的生产活动创造出来。
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科学内涵及其意义
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科学内涵和今世意义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切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动价值论愈来愈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本文科学地论述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大体内涵和今世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得出只有正确坚持和科学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才能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新的胜利。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科学内涵今世意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份,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又是整部政治经济学的基础和前提,是分析剩余价值和揭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行特点和大体矛盾的利器。
因此,全面而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科学内涵和实质,对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对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科学内涵(一)大体内容1、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首先是从商品分析开始的,商品是用来互换的劳动产品,具有利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利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
第一,利用价值。
马克思以为利用价值即是商品的有效性,是商品能够知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它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正如马克思所言:“不论财富的社会形式如何,利用价值老是组成财富的物质的内容。
”①商品的利用价值不是用来知足生产者自身需要的,而是通过互换用来知足他人需要的。
第二,价值。
马克思以为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不同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脑力和体力的消耗。
它反映了生产者之间必然的社会关系,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利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够依照必然量的比例彼此互换就在于它们都具有价值。
商品的价值在质上是相同的,只是在量上有所不同。
在必然的社会条件下,商品互换实际上是商品生产者之间彼此互换劳动的关系。
第三,商品是利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
统一性表此刻:作为商品本身必需同时具有利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一个物品若是没有利用价值,它就是付出再多的劳动也是无用之物,同理一个有效之物,若是不花费人类劳动就不可能形成价值。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和现实意义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和现实意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深刻阐释了商品经济的本质和运行规律,赋予了活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决定作用,并由此奠定了剩余价值论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人类经济学说史上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历史地位,尤其是在当代中国飞速发展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了许多不同于马克思时代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因此,有必要结合现实问题,加强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重要价值与当代意义的理解和认识。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包括商品及商品的二因素、劳动的二重性、价值规律、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和货币的产生和发展等内容。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分析的起点——商品1,从商品开始研究《资本论》的逻辑固然要以资本作为中心范畴,但决不能把资本作为逻辑起点。
因为“资本,如果没有雇用劳动、价值、货币、价格等等,它就什么也不是。
”要揭示资本,科学的方法就是按照商品—货币—资本这样的上升路线,从资本主义财富的元素形式商品出发,才能在后面的上升过程中把构成资本总体的各个环节和内部结构复制出来。
2,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1)使用价值马克思分析使用价值是从质和量两个角度来考察的。
马克思提炼出来的使用价值的概念就是“物的有用性”。
它必须以物体本身作为客体,是对人的一种有用性,只在使用和消费中得到实现,是构成财富的物质的内容。
(2)价值商品的价值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价值量就是对价值多少即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多少。
(3)商品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对立统一马克思认为,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商品必须是凝结人类劳动且对人们有用的有价值的产品。
(二)、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商品是一种二重的东西,即使用价值和价值。
一切劳动,一方面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就相同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这个属性来说,它形成商品价值。
试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试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现实意义——自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问世以来,历史的车轮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滚滚向前,世界格局以一种从未有过的速度更迭变换。
其中,科技革命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劳动形态和财富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使人类社会进入了新时代。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作为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思想,它是将随着客观实践的变化而淡出人们的视线,还是能不断发展,成为一套与时俱进的价值理论?从近几年金融危机背景下《资本论》的重新走俏,不难看出这已不仅是许多经济学学者致力探索的方向,甚至也成为大众广泛关注的议题。
究竟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真义是什么,它究竟能否与在当代价值理论中仍占有一席之地,能否现代经济学的价格理论和谐互通?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从认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的主要观点开始。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的主要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商品具有二因素,价值与使用价值一起共同构成商品的实体;使用价值与价值,前者为物质财富,主要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历史的一般性,后者是商品经济条件下特有的财富形式,表现不同商品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
形成使用价值财富的源泉包括人的具体劳动和物质资料;形成价值财富的源泉则是惟一的,只是人类的抽象劳动。
2.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的二因素,价值是人类劳动一般是抽象劳动的产物,是一种经济关系与社会关系。
3.劳动力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理论是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创立的。
各种非活劳动因素不是形成商品价值的源泉和实体,但它们是劳动创造和形成价值的必要条件和物质基础。
4.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就单个商品而言,在一般情况下,“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这是价值规律的根本要求。
5.价值向价格的转化。
劳动创造价值是在生产过程进行的,而价值的实现则必须通过市场和流通过程,从而使商品的价值转化为商品的价格。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与现实意义探究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与现实意义探究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与现实意义探究摘要:⽇⽉如梭,光阴似箭,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创⽴到现在,⼀百多年已经过去了,不可否认,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创⽴时,当时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尚处在低级阶段,与今天所发⽣的⼀切有很⼤差别,就是说当今世界⾯貌已经发⽣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现在所⾯临的是⼀个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我们的任务也发⽣根本性的变化。
但是马克思所揭⽰的劳动价值论仍然不会改变,⽤劳动价值论说明的价值规律仍然符合今天的实践。
有理由相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不断向前推进,我们完全可以运⽤劳动价值论来洞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筑新的理论体系。
因此,马克思劳动和劳动价值论需要发展,更需要创新。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价值;物化劳动;指导意义⼀、关于劳动创造价值问题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体系中⼗分重要的内容。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关于劳动价值论的探讨异常激烈,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可谓见仁见智。
在有关劳动价值论的持续争论中,其核⼼论辩多集中于“价值源泉问题”、“价值决定与价值分配之关系”、“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核⼼思想”三个层⾯。
此类争论也可说是围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命题如“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规律”和“⽣产劳动”等⽽展开的。
鉴于此,笔者认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先要从马克思经济学研究⽅法论的视⾓,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作进⼀步的探讨和认识;其次要从历史与现实的纬度,分析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的价值及其与当代现实的关系;最后要从理论本⾝的原创含义和现实价值出发,准确理解和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完整准确理解马克思关于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理论精华要深化认识 , ⾸先要“原汁原味”地把握马克思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理论精华,这就要认真学习马克思《资本论》等著作中的有关论述,了解马克思对劳动的界定,对劳动价值理论的阐述。
“劳动”作为⼀个范畴,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简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简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经济学理论,它以劳动为基础,将经济发展概括为劳动力和财富的关系。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的“劳动力价值论”,即
认为,任何物品的价值都是由它的生产所需的劳动力构成的,
这些劳动力的大小决定了物品的价值大小,也就是说,物品的
价值与劳动力的数量是成正比例的,物品的价值本质上是劳动
力的价值。
从社会实践意义上来说,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一种新的社
会生产关系观念,它揭示了劳动力价值在社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特别是马克思提出的劳动力价值论的概念,对当时的社会
经济形势产生了重大影响,促进了工人阶级的觉醒,推动了社
会主义革命的进程。
此外,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还为社会发展提供了一种
新的经济思想,它强调劳动力的价值,从而改变了传统以资本
为中心的经济理论,使劳动力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把劳动变
成主体,使社会经济更加公正,促进社会的进步。
总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深远,不仅推
动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进程,也为现代社会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
经济思想。
它强调劳动力的价值,以劳动为中心,使社会经济
更加公正,促进社会的进步,这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重要理
论意义。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现实意义毕业论文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现实意义摘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政治经济学的核心与基石,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和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但随着历史的推进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纵深发展.马克思在阐述劳动价值理论时所考察和分析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结合实际,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学习,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本文从马克思劳动价值学说的由来与发展、劳动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劳动价值理论的现实意义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理论进行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研究和学习主要内容现实意义马克思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是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是在深刻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上提出的科学理论,是颇具科学性和系统性的科学体系。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马克思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更成为经济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
一些学者认为,今天面临的社会主义现实与马克思所论述的社会主义原则不完全相同,已经超越了劳动价值理论的实用条件,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已经过时,这种观点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曲解,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有害的。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学说的由来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价值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在商品中的凝结,价值实体是抽象劳动,既“作为抽象的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价值”。
“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就什么也不能创造。
它是工人用来实现自己的劳动,在其中展开劳动活动,由其中产出自己的产品的材料”。
在价值形成过程中仅有一般性的活劳动是远远不够的,它必须与其他的生产性要素相结合才能形成价值。
也就是说,从价值形成的角度考虑,劳动形成或凝结成价值是有条件的。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将商品生产过程视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即在生产过程中,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
从历史上看,劳动价值论对于推动工人阶级革命,获得解放,产生了极其巨大的作用。
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和现代意义
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和现代意义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理解商品交换和社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和现代意义两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源泉,劳动价值是商品交换的基础,劳动时间是衡量价值的尺度,劳动价值决定商品的交换比率。
首先,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源泉,只有通过劳动才能创造出有用的产品和服务。
劳动价值论强调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也承认自然资源和技术进步对价值创造的影响。
其次,劳动价值是商品交换的基础,商品之间的交换是以它们的劳动价值为基础的。
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这个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劳动时间是衡量价值的尺度,不同商品之间的价值差异可以通过它们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衡量。
最后,劳动价值决定商品的交换比率,即不同商品之间的交换比率取决于它们的劳动价值之比。
劳动价值论在现代经济学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劳动价值论为我们理解商品交换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
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的交换是以价格为表现形式的,而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价格背后的基本规律。
它提醒我们,在市场交换中,劳动价值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
其次,劳动价值论对于解释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具有启示作用。
劳动力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劳动力的价值取决于劳动者所提供的劳动时间和劳动能力的品质。
劳动价值论为我们理解劳动力市场的工资形成和劳动力价值的变动提供了理论基础。
此外,劳动价值论还对于分析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分配具有重要意义。
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劳动者的机制。
劳动价值论的分析框架为我们理解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分配提供了理论基础。
然而,劳动价值论也存在一些争议和批评。
一方面,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劳动价值论忽略了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过于简化了商品交换的复杂性。
另一方面,一些批评者认为劳动价值论无法解释非劳动价值因素对商品价值的影响,比如稀缺性、需求和供给的变动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涵及其现实意义摘要:马克思关于劳动价值论的论述主要集中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中,由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基本立场、观点贯穿于其整个理论体系之中,所以应当从马克思的整个经济理论体系出发来把握劳动价值论的内容内涵。
劳动价值论在当今时代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字:劳动价值论;经济改革;现实意义劳动价值论,即劳动创造价值。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是在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程中提出来的关于解释私有制主导下的工人工资大大低于工人创造的价值原因的理论,创造性地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找到了资本剥削劳动的根源,揭示了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它所揭示的市场经济规律是指导我们认识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重要指针。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根基。
经济现象往往能够带来政治与社会文化层面的变动,经济层面的矛盾往往容易激化为政治与社会文化层面的矛盾。
当前我国正处于深化开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期、机遇期、挑战期,深入研析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其对现实的指导意义,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增长、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研究指导。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产生的历史背景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社会发育成型,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日益成为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矛盾。
一方面,为资本主义辩护的庸俗经济学逐渐取代古典经济学而居于统治地位;另一方面,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客观上要求从“自在阶级”向“自为阶级”转变,迫切需要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作为指导。
马克思、恩格斯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在批判继承前人优秀成果的基础上,运用辨证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和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构建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劳动价值论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重大理论贡献,但其性质上是为资产阶级统治作辩护,不可避免地存在理论上偏颇不足。
他们不能正确区分价值和交换价值;在解释价值的转变形态上缺乏说服力,把剩余价值的特殊形式和它的纯粹形式混淆起来;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看作是自然的、永恒的。
它的局限性决定了它的历史命运。
马克思是在批判和继承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建立的科学劳动价值理论体系。
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关于劳动创造商品价值及商品生产、交换遵循价值规律的理论。
其主要内容有四个方面。
一是商品具有二重性,即价值和使用价值。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使用价值是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商品除具有使用价值外,还具有交换价值。
交换价值是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使用价值的基础,使用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二是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劳动的两种形态,是同一劳动的两个不同方面,不是生产商品的两次劳动。
抽象劳动内化为商品的价值,外化为商品的交换价值。
三是货币的产生与发展。
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完结阶段。
从本质回到现象,进一步揭示了什么是价值,表现形式和货币的起源与本质。
四是价值规律。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抽象证明了交换价值具有不同于使用价值的社会属性。
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深刻内涵(一)理论科学性。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从根本上论证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谁创造了社会剩余劳动和谁占有了社会剩余劳动的理论。
提出了人的具体劳动和物质资料是形成使用价值财富的源泉;人类的抽象劳动是形成价值财富的唯一源泉,生产资料不创造价值,只是价值创造和形成的必要物质条件,价值是从社会角度对单个商品生产者所作出的评价,是单个商品生产者对社会所作出的贡献。
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格是价值的外在转化形式,商品交换遵循等价交换原则。
价值的创造、实现和分配分别发生在生产、流通和分配领域。
(二)理论发展性。
回顾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历史发展过程,可以看到,在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发展的不同时期,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根据当时实际,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劳动价值论,并以此揭示不同时期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特点和基本矛盾。
从恩格斯到列宁的对垄断价格和价值规律的新作用作了创新性的研究,再到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中价值、价值规律作用问题的论述,都对劳动价值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商品经济发展到今天,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对劳动价值论提出了许多新的思考、新的挑战,因此必须扩展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在坚持的基础上继承、丰富和发展劳动价值论,这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现实批判性。
马克思之所以研究劳动和劳动价值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剩余价值理论,主要是为了揭示当时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如何利用资本来剥削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秘密,揭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矛盾,主要是阶级矛盾,以此来唤醒、鼓动、武装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拿起批判的武器,起来革命,推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埋葬资本主义。
与马克思生活的时代相比,当今运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社会形态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甚至植人了许多社会主义性质的因素,但却并未发生实质性变化。
从全球的角度来看,由于不存在一个类似民族国家功能并且超越于民族国家之上的国际性国家体制,使得民族国家内的资本主义矛盾在国际范围内重现,弱肉强食的资本主义固有发展模式在强国与弱国、富裕地区与贫困地区之间的关系中重演。
从这一意义上来说,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在全球资本主义发展趋势中仍然发挥着其批判的功能。
当前我国在经济领域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资本仍然发挥着重大作用,对待资本文明仍然需要有批判的眼光,努力减少其负面作用,防止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各种社会异化现象:劳动者同他的劳动产品之间的异化,社会财富的两极分化加剧;劳动活动本身的异化,劳动者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沦为经济动物,少数人无节制地追求财富,更多的人只是维持动物式的个人生存;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异化,形成社会上每个人同其他人的分离和格格不人,彼此作为异己者相互对立;科学技术的异化,科技进步反而使得人的生命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造成人类不断地丧失“精神家园”和“生态家园”。
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当今中国社会所面临的环境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在资本主义大工业时期提出完成的。
随着资本主义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劳动价值论的科学真理性不断的被实践所检验。
而在知识经济“大爆炸”的今天,知识、技术、信息、管理、人力资源日益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当前环境已与马克思当处时代发生了巨大深刻变化。
一是马克思所处的经济环境是工业化进程中的蒸汽机时代,而我们现在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社会信息化促使生产社会化程度大大提高,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工作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大大增强。
二是马克思当年处在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初创阶段,而现在则是社会主义社会在世界上出现了八十多年,我国经过改革开放,商品生产不仅依然存在,并且不断发展,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将会长期存在。
因此,马克思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如何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深入值得研讨的现实意义。
三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马克思没有预想到的。
在这个阶段,如社会主义社会的私有制问题,科技工作者劳动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等。
四是马克思虽然十分了解世界贸易和国际市场的作用,但他在《资本论》第一卷中对劳动的分析,基本上舍弃了国际市场的作用,而今天经济全球化浪潮则不断冲击着任何一个国家的社会生产与交换活动。
时代飞速发展,我们必须深化对劳动与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五、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现实意义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揭示资本主义从产生到灭亡的历史规律的基础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理论基石,是具有鲜明的阶级立场、为工人阶级争取经济和政治主体地位的学说。
它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巩固以经济公正为本质要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唯物史观告诉我们,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劳动在人类形成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而劳动在不同社会制度下,也具有不同的地位与作用。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深入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础上的剩余价值规律,揭示了资本剥削劳动的事实,认为人的具体劳动和物质资料是形成使用价值财富的源泉,而人类的抽象劳动是形成价值财富的唯一源泉,提出了在公有制下实行按劳分配的分配方式来尊重劳动、鼓励劳动。
任何社会形态的主流价值根基都应该确立“劳动优先”的价值取向,让劳动者在整个社会中享有其创造的财富。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不高,全体人民还没有达到共同富裕。
必须发挥资本在提升生产力发展效率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应积极防范过度资本化造成的负面影响,大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
“劳动优先”的价值取向不仅能够增强劳动者的凝聚力,更能够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染力。
(二)仍是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法宝。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也揭示了社会化商品生产的带有一般性的规律。
因此,对于我们科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指导意义。
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面临的实际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面临的情况大不相同,必须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结合新时期、新形势实践运用,作出客观正确的抉择。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与时俱进。
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加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使劳动的方式和内容、劳动结构、社会分工、价值的形成及其向价格的转化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我国已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我们首要的和根本的任务。
研究和运用劳动价值论,则是用以寻求建设新社会的要素和途径,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同时,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与时俱进,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原理与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经济生活实际及时代特征相结合,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
(三)理顺当前收入分配关系的重要指导意义。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分配原则,而按生产要素分配则是市场经济所必备的分配原则,为此,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必须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我国是一个劳动力十分充足,但大多数生产要素却相对不足的国家,我国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原则。
但当前有些地方为了调动生产要素所有者的积极性,过分强调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