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
试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试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现实意义(总10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试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现实意义劳动价值论,即劳动创造价值,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揭示商品内在矛盾的科学理论,所揭示的市场经济规律是指导我们认识和解决现实经济中出现的新问题的指针。
本文基于我国目前处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历史背景,分析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局限性和对现实的指导意义,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现实指导。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产生的时代背景19世纪中叶,在产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社会发育成型,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日益成为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矛盾。
一方面,为资本主义辩护的庸俗经济学逐渐取代古典经济学而居于统治地位;另一方面,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客观上要求从“自在阶级”向“自为阶级”转变,迫切需要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作为指导。
马克思、恩格斯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在批判继承前人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运用辨证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和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从而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劳动价值论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重大理论贡献,但其性质上是为资产阶级统治作辩护,不可避免地存在理论上的错误和庸俗成分。
他们不能正确区分价值和交换价值;在解释价值的转变形态上缺乏说服力,把剩余价值的特殊形式和它的纯粹形式混淆起来;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看作是自然的、永恒的。
它的局限性决定了它的历史命运。
马克思就是在批判和继承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建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体系。
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关于劳动创造商品价值及商品生产、交换遵循价值规律的理论。
浅谈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及现实意义
伴 随 科 技 进 步 和 社 会 生 产 力 的 日益 差 别 绝 对 化 ,并 未 否 认 在 一般 科 学 量 是 衡 量 商 品 价 值 量 大 小 的唯 一 尺 发 展 , 特 别 是 今 天 社 会 主 义 社会 形 的范 围 内研 究使用 的价 值 的意义 。 态 下 的经 济 关 系 、劳 动 过 程 ,均 已 马 克 思主 义 劳 动 价 值 论 认 为 , 度 ;从 价 值 量 的变 化 规 律 来 看 , 商 品 的 价 值 量 与 生 产 该 商 品 的劳 动 量
糊 认 识 , 引起人 们 思 想 混 乱 。 为此 ,本 文论 述 了马 克 思 主 义 劳动 价 值论 的基 本 内容及 现 实指 导 意 义 。
【 关键词 】 劳动价值论 ;价值 ;物化 劳动 ;指导意义
马 克 思 的 劳 动 价 值 论 创 立 10 曾表 现 了对 价 值 问 题 的 极 大 关 注 。 0 多年 来 ,一 直存 在 多 方 面 的 争 议 , 劳动 价 值 论 对 现 实 指 导 意 义 何 在 , 现 代科 学技 术 的发展 ,生产 自动 化 、
发 生 了 巨 大 的变 化 。 因此 , “ 合 只有 劳动 才 创 造 价 值 , 而 且 是 活 劳 成 正 比,与 生产 该 商 品的 劳 动 生 产 结
新 的 实 践 , 深 化 社 会 主 义 劳 动 和 劳 动 , 不 是 物 化 劳 动 ,它 强 调 劳 动 价 率 成 反 比。 商 品 价 值 量 的 变 化 , 归 动 价 值 论 的认 识 ” , 已经 成 为新 的 值 论 中 “ 动 ”二 字 的 含 义 及 其 理 根 到 底 是 由劳 动 量 的 变 化 引 起 的 。 劳
理 论 田地
浅谈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及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涵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涵马克思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揭示出剩余价值的来源,并进一步揭示出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
从这个意义上说,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石。
而劳动价值论的核心问题是回答创造商品价值的源泉问题。
关于商品价值的质的规定,马克思指出:“商品价值体现的是人类劳动本身,是一般人类劳动的耗费。
”“一切劳动,从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作为相同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的价值。
一切劳动,从另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作为具体的有用的劳动,它生产使用价值。
”“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财富的惟一源泉。
正象威廉·配第所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这就是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
但作为价值,体现的是无差别的人的脑、肌肉、神经、手等生产耗费,这是一般的人类劳动。
关于商品价值的量的规定,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 在此基础上,马克思还得出:“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生产力成反比”的科学论断。
因此,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这就是价值创造的一元论。
马克思把考察和研究的重点放在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并依据不同的标准,对劳动进行了一系列区分,如活劳动与物化劳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等等。
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正是建立在以劳动二重性为枢纽的一系列劳动范畴基础上的。
马克思明确指出,只有物质生产领域的活劳动,也就是生产性劳动,才创造价值。
资本家投资的生产要素不创造价值,只有雇佣工人的活劳动才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的一种社会经济理论,它的主要内容有:
(1)劳动是唯一可以创造价值的因素,价值是在创造社会物质生活必需品过程中产生的;
(2)价值是根据在制造商品过程中所投入劳动的多少来确定的,价值可以用以衡量劳动的时间量,具有价值的商品要比完全没有价值的商品投入更多的劳动;
(3)劳动价值论认为,价值不是固定的,而是社会发展进程中劳动力价值的变化;
(4)劳动力价值的变化是由商品的价格决定的,价格的变化是由劳动力价值的变化和需求改变而引起的;
(5)劳动力价值的变化也会和当时的生产资料的价格变化有关。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核心观点是“劳动是唯一可以创造价值的因素”,主要用于解释背后构成价格的劳动力价值关系。
马原期末考试大题试题及答案
马原期末考试大题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马克思的《资本论》主要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哪种经济现象?A. 商品交换B. 剩余价值C. 货币流通D. 社会分工答案:B2.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什么?A. 资本与劳动的矛盾B.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C.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D. 个人与社会的矛盾答案:B3.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由什么决定?A. 商品的使用价值B. 商品的交换价值C. 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D. 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答案:D4.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什么?A. 市场供求失衡B. 资本积累的无序性C. 货币供应不足D. 社会总需求不足答案:B5.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的异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A. 劳动产品异化B. 劳动过程异化C. 人的本质异化D. 所有以上答案:D6.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什么?A. 资本家如何获取利润B.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C. 工人阶级的贫困化D. 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公答案:B7.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的积累是通过什么实现的?A. 技术创新B.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C. 剩余价值的无偿占有D. 市场扩张答案:C8. 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认为,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是什么?A. 科技进步B. 阶级斗争C. 政治革命D. 思想启蒙答案:B9.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什么决定的?A. 思想观念的变迁B. 经济基础的变革C. 政治制度的更替D. 文化传统的传承答案:B10. 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A. 没有阶级差别B. 物质财富极大丰富C. 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D. 所有以上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
答案: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必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如何深化马克思劳动剩余价值论的认识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如何深化马克思劳动剩余价值论的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包括商品及商品的二因素、劳动的二重性、价值规律、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和货币的产生和发展等内容。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分析的起点——商品(二)、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三)、价值规律(四)、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五)、货币的产生与发展。
(一)、深化马克思劳动剩余价值论的认识需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价值观的思想源泉。
马克思认为,人类历史是在一定的社会形式中由“劳动”展开的历史,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不仅为剩余价值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赋予了活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决定作用。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区分了死劳动与活劳动在价值创造不同阶段的含义,凸显了对活劳动的格外关注。
关注活劳动创造价值这一事实本身,就是对人的价值的承认(二)、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需要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性。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整个基础,是马克思赖以阐明剩余价值的来源和本质,从而是创立剩余价值理论联系实际最根本的依据,而剩余价值理论则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
正是有了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才第一次真正被揭露出来;正是由于以剩余价值理论为依据的关于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的分析,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替代的历史规律性才第一次获得了科学的解释。
(三)、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应当结合我国新的实际,结合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发展不断加快的现实,从新的角度研究和探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问题。
当前,国内外的经济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的竞争。
在生产诸要素中,科技和管理因素的作用日益突出。
因此,我们在理论工作和实际工作中,应当充分认识科技工作和经营管理作为劳动的重要形式,在发展生产力中的重要作用。
其次,既要肯定和重视科技工作和经营管理作为复杂劳动在创造价值中的作用,更要看到这些劳动在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社会财富和满足人民需要等方面的作用。
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
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它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础和核心。
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劳动价值的形成和劳动价值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首先,劳动价值的形成。
劳动价值是指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价值。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这些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劳动者通过劳动将自然界的物质转化为有用价值,这个过程称为劳动的有用性。
而在商品交换中,劳动的价值体现为商品的交换价值。
因此,劳动价值的形成是通过劳动者的劳动创造出来的。
其次,劳动价值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交换是通过货币来实现的,而货币是价值的一般表现形式。
商品的价值体现为商品的交换价值,而劳动价值是决定商品交换价值的基础。
在商品交换中,劳动价值决定着商品的相对交换比价,也就是决定着商品交换的比例。
这就是所谓的“劳动价值规律”,即商品交换中的价值规律。
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揭示了商品交换的内在规律。
劳动价值论的提出,对于揭示商品经济的本质和规律,对于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和矛盾,对于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未来发展方向,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实际生产中,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也对于指导生产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生产者应当根据劳动价值规律,合理安排生产过程,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商品生产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提高商品的价值,实现企业的良性发展。
总之,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和核心,对于揭示商品经济的本质规律,对于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和矛盾,对于指导生产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和核心,对于揭示商品经济的本质规律,对于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和矛盾,对于指导生产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简述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
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劳动价值论包括诸多范畴:商品的二因素、劳动的二重性、价值的本质、价值实体、价值量、价值载体、价值形式、价值构成、价值转形、价值规律、国际价值等..这里仅限于资本论第一篇第一章的内容;对商品的二因素、劳动的二重性、价值的表现形式和商品拜物教性质作概述..——题记摘要商品包含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价值由劳动决定;是人类无差别劳动的凝结;人类劳动包括两重性质:具体的生产使用价值的有用劳动;和创造价值的抽象劳动;商品价值形式经过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的发展;最终产生货币;确定了商品价格形式;由于商品社会的发展;人们被商品拜物教性质迷惑;商品拜物教性质来源于生产商品的劳动所特有的社会性质;本质上不过是人的社会经济关系被颠倒的表现为物之间的关系..关键词使用价值、价值、具体劳动、抽象劳动、相对价值形式、等价形式、一般等价物、货币、商品拜物教正文总论劳动价值论强调的是价值由劳动决定;其区别于将商品效用看作价值形成的决定性要素的理论..其核心是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的二重性..马克思创造了劳动二重性学说;认为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劳动是价值的实体;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从而完成了劳动价值论..古典政治经济学把商品归结于二重形式的劳动;即把使用价值归结于实在劳动或合乎目的的生产活动;把交换价值归结于劳动时间或相同的社会劳动..威廉·配弟第一个将劳动与价值结合在一起..他把使用价值归结于劳动;但他受了货币主义的束缚;把交换价值看作了货币;认为劳动生产的直接就是商品..布阿吉尔贝尔用劳动时间在社会生产各部门间分配时所依据的正确比例来决定“真正价值”;“尽管他把物化在商品交换价值中并用时间来衡量的劳动同个人直接的自然活动混为一谈”..11亚当·斯密明确区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而且不将使用价值或物品的效用看作交换价值的决定因素;认为商品价值等于该商品所能换得的劳动量..他力图说明私人交换以分工为前提;却错误地认为分工以私人交换为前提..西斯蒙第强调指出了生产交换价值的劳动的特殊社会性质;还指出:“我们经济进步的特征”在于把价值量归结于必要劳动时间..22大卫·李嘉图则从分析和批判斯密的理论出发;特别接受并发展了斯密的生产中耗费的劳动决定价值的观点..他把劳动价值理论不仅用来说明价值、交换价值和价格等问题;而且用来说明工资、利润、地租以及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问题..虽然李嘉图纠正了斯密的一些错误;但他对商品价值的决定因素仍有很大误解..最后;马克思完成了劳动价值论体系..“马克思不仅把劳动当作价值尺度;用它衡量一切商品的价值;而且把劳动当作构成价值的实体;认为价值就是凝结或物化的人类一般劳动..”33商品的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价值实体;价值量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经济是从分析商品开始的..这是因为;研究资本主义的重点是财富的特殊的社会形式;商品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最简单、最普遍也是最复杂的范畴;集中的体现了此特点;而且研究商品可以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制度的演进规律..从商品开始分析;符合历史和逻辑的统一的要求..“每个商品首先表现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两个方面..”44商品首先是有用的;即具有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的属性:它可以瞒住人们客观上和主观上的偏好;物是许多属性的总和;在不同方面有用;即使用价值具有多样性;使用价值必须在消费中才能实现..使用价值虽然是商品价值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但其并不构成价值..它直接是表现一定的经济关系——交换价值——的物质基础..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55;它是一种比例关系..即使说;虽然两种商品的使用价值大不相同;不可比;但“只要比例适当;一个使用价值和另一个使用价值完全同值..”66因为商品能够以一定比例进行交换;则商品中必然存在一种共同的东西;交换价值只能是表现其内容的表现形式..马克思认为这种共同的东西就是价值..使用价值是社会生活的产物;是人的生命力消耗的结果;是物化的劳动..于是将商品的使用价值撇开;商品就只有一个属性——它是人类劳动的产品..这种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单纯凝结即是商品的价值..交换价值表现出来的就是不同商品之间的价值的比较关系..价值要可比则必须可计量;是用它所包含的劳动的量来计量;具体来说;是以人类劳动的持续时间为度量单位进行计量..“物化在各种商品使用价值中的劳动时间;是使使用价值成为交换价值因而成为商品的实体;同时又衡量商品的一定价值量..”从价值上看;“一切商品都只是一定量的凝固的劳动时间”..77要按商品所包含的劳动时间来计量商品的价值;有两个前提:1.要将生产劳动抽象出没有质的差别、只有量的差别的劳动;这种抽象劳动的持续时间的长短才能使是计量这种劳动的尺度..换句话说;表现在价值中的劳动必须是一般的人类劳动:无差别的、同样的、简单的劳动;“这是每个平常人都能学会的而且是他必须以某种形式完成的简单劳动”88;要把个人劳动看成是人类总劳动的平均构成部分..而复杂劳动可以看作是若干倍的简单劳动;以简单劳动为计量单位..2.一个商品的价值只能是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商品的价值量与实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量成正比的变动;与这一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的变动..劳动生产率越高;在同一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就越多;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就越少;该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小;与之相反;劳动生产率越低;同一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就越少;该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大..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的属性..价值是凝固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的人类劳动..交换价值是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关系..它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价值量按商品所包含的劳动时间来计量..其大小与实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量成正比的变动;与这一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的变动..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商品具有二重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生产商品的劳动;也包含二重成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生产商品的劳动是具体有用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统一..”生产使用价值的是具体有用劳动;它是由自己产品的使用价值或者自己产品是使用价值来表示自己的有用性的劳动..其特点如下:各种具体有用劳动在性质上是不同的;从而生产出不同的使用价值;各种性质不同的具体有用劳动表现了社会分工;各种具体有用劳动是人类生存的必然条件;与社会形式或社会制度无关;具体劳动是生产使用价值或物质财富的两个要素之一..将劳动产品当作商品来生产和交换要求有社会分工和独立产权制度..各种生产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分门别类;形成了社会分工..这种分工是商品生产存在的条件但不能反过来说商品生产是社会分工存在的条件..只有劳动者享有独立产权;他的独立的互不依赖的私人劳动的产品;才作为商品互相对立;才可能进行交换..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它是抽象掉了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意义上的人类体力和脑力的耗费..其特点如下: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具有同一性;抽象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计量单位的;抽象劳动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抽象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唯一源泉..商品的价值可比;是因为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可比;抽象劳动可比;又是因为抽象劳动就是人类体力治理的耗费..因此;商品的价值量是以抽象劳动的耗费时间为计量单位;那么;在一定的比例上;各种商品应该总是等量的价值..商品使用价值量和价值量的对立运动来源于劳动的二重性;其具体表现为: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商品使用价值量会有增长;商品的价值量可能同时下降..同一劳动里进行生产;在同样的时间里提供的使用价值量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变化而变化;但是其提供的价值量总是相同的..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抽象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使用价值的不同要求进行商品交换;商品交换要求存在社会分工和独立产权制度..抽象劳动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生产经济关系:先明确产权;再进行交换..劳动二重性是商品二因素的根源;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量的对立运动也来源于劳动的二重性..价值形式或交换价值商品的价值不可捉摸..单个商品不成为商品..只有放在市场上;进行交换;它的价值才能被另一个商品表现出来..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一种社会关系..”99“商品交换实际上是商品生产者之间不同劳动的交换..”1010价值形式的发展:一个商品最简单的价值表现由两个商品的价值关系提供..A.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xW0=yW11.价值表现的两极: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一个商品的简单的或个别的相对价值形式是另一个商品成为个别的等价物..”1111“一些价值形式的秘密都隐藏在xW0=yW1这个简单的价值形式中..”1212在这个价值形式中;W0的价值表现为相对价值;处于相对价值形式;W1起等价物的作用;处于等价形式..相对价值形式必须通过等价形式才能表现出自身的价值;而等价形式则不表现自身价值;仅仅为相对价值形式的表现提供材料..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是同一价值表现的两极..它们是互相依赖、互为条件的:没有相对价值形式则无所谓等价形式;没有等价形式则不能表现相对价值形式..它们又是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两种形式总是分配在通过价值表现互相发生关系的不同的商品上;同一商品不能即处于相对价值形式;又处于等价形式..“一个商品究竟是处于相对价值形式;还是处于与之对立的等价形式;完全取决于它当时在价值表现中所处的地位..”13132.相对价值形式1.相对价值形式的内容——质的规定性在xW0=yW1中;W和W1作为价值量是同一单位的表现;是同一性质的物..它们具有相同的质..虽然W0和W1相等;但是二者的作用是不同的..W的价值是被表现出来的;而W1作为价值的存在;是用来表现W0的价值的..只有在作为价值物进行交换的时候;W才能与W1相等..这种不同种商品的等价表现;是把不同种商品所包含的不同种劳动转化为一般的人类劳动;于是显示出了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同一性..处于流动状态的人类劳动力或人类劳动形成价值;但是它要凝固在商品上才能成为价值..这就要求等价物不作为使用价值而是作为价值体出现;并作为表现相对价值形式的材料;用自身的使用价值来表现相对价值形式的价值..于是;相对价值形式找到了一个与自身使用价值不同的价值表现形式..2.相对价值形式的量的规定性一个商品的价值量的实际变化;不能明确的、完全的反映在价值量的相对表现上..商品的价值量和这个价值的相对表现同时发生的变化;完全不需要一致..1.在商品W1的价值不变时;商品W的相对价值即它表现在W1上的价值的增减;与商品W的价值变化成正比..2.在商品W0的价值不变时;它的相对的、表现在W1上的价值的增减;与商品W1的价值变化成正比..3.生产W0和W1的必要劳动量可以按照同一方向和同一比例同时发生变化;则W的相对价值不变..4.生产W0和W1的必要劳动时间可以按同一方向不同程度同时发生变化;或按相反方向发生变化;对于W的相对价值的影响可以依据上述三种情况推出..3.等价形式一个商品的等价形式;就是它能与另一个商品直接交换的形式..其特点有三:一、使用价值成为它的对立面及价值的表现形式..二、具体劳动成为它的对立面及抽象人类劳动的表现形式..三、私人劳动成为它的会里面的形式;成为直接社会形式的劳动..在商品社会中;要交换成功;则个人劳动必须得到认可;成为社会劳动的一部分..4.简单价值形式的总体“一个商品的简单的价值形式;就是该商品中所包含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的简单表现形式..”1414这种简单的价值形式是不充分的..xW0=yW1的出现还是偶尔的;个别与个别的相等;与一个商品的简单相对价值形式相适应的是另一个商品的个别的等价形式..个别的价值形式会自动过渡完善;首先将个别的价值表现扩大:B.总合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uW1vW2zW0=wW3xW4……每一种商品的价值作为与W等同的东西;都不仅仅区别于自身的使用价值;也与其他的一切使用价值相区别开来..1.扩大的相对价值形式“扩大的相对价值形式;即一个商品的价值在其他一切商品上的表现;赋予其他一切商品以种种不同的特殊等价物的形式..”1515W可被大量的、无数的价值形式表示;说明W0的生产劳动得到了社会的认可;W表现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这也说明了“商品的价值与他借以表现使用价值的特殊像是没有关系..2.特殊等价形式W1W2W3……等都成为了一个特殊等价形式;与其他许多特殊等价形式并列;并与扩大的相对价值形式W相对应..3.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的缺点商品的价值没有一个统一的、共同的表现;无数的特殊等价形式并列并彼此互相排斥;致使交换经常发生困难..假使大家都把自己的商品与W0交换;统一用W来交换其它商品;即将扩大的价值形式等式倒转过来:30xW4=……“一种特殊的商品获得一般等价形式..因为其他一切商品是它成为了他们统一的、一般的价值形式的材料..”1616一般的价值形式作为一个商品世界共同活动的结果出现了:它以自身的特殊的使用价值代表了不可触摸的、无差别的价值;是社会公认的价值形式;成为了社会上的一般人类劳动凝结的代表..于是;各种商品通过一般价值形式被真正当作价值来相互发生关系..1.价值形式的变化了的性质价值的表现变得简单、统一;因为它表现在唯一的一个商品上..这种选择了唯一一个商品作为价值的代表的行为是社会自发形成的、得到公认的..一般价值形式不仅在质上表现相同——价值一般;同时也在量上变现为可比较为单位计量..的价值量——以W一般等价物以其自身的自然形式表现了这个世界的共同的价值形态;并且固定一个商品上..这样;一般等价物“清楚地告诉我们;在这个世界中;劳动的一般的人类的性质形成劳动的独特的社会的性质..”因此;如果劳动不能交换到一般等价物;则说明私人劳动部被社会认可;此劳动将不被计入社会总劳动..劳动具有了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对立矛盾的性质..2.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的发展关系“价值形式本身发展到什么程度;它的两极极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之间的对立;也就发展到什么程度..”相对价值形式决定了等价形式;因此等价形式的发展是同相对价值形式的发展程度相适应的..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是相对立而发展的..这种对立性逐渐稳定;最后商品内部矛盾外化固定在一般等价物的形式上..3.从一般价值形式到货币形式的过渡此时;一般等价物获得了客观的固定性和一般的社会效力..这种商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作用成了它的社会职能..如果某一特殊商品固定的履行这个职能;就过渡到了货币形式..如果固定的用贵金属;如金;来作为一般等价物:vW=2=z金wW3=xW4……由于金的物理特性;人们喜欢将它作为一般等价物使用..当金冲商品世界分离出来;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时;金就成为了货币商品;一般等价形式就转化成了货币形式..货币作为一种分离出来的特殊商品的商品交换价值;是一般商品的二因素对立运动产生的..简单价值形式是货币形式的胚胎;直接的物物交换中;使用价值开始转化为商品;扩大的物物交换;发展了作为等价物的商品;之后便发展出一般的等价物;统一代表其他商品的价值;而从一般价值形式过渡到货币形式;不过是用某一商品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并没有质的变化..货币产生后;由货币表现另外的商品的价值;便是严格意义上的商品价格形式..小结:由于社会分工的存在;商品对所有者非使用价值;对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因此要获得各种的使用价值;必须交换..交换促进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运动;促进了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从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发展到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然后出现一般价值形式;最终固定成为货币形式..商品的内在矛盾最终外化成商品与货币的外部矛盾..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在商品生产条件下;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采取了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关系;即物与物之间关系的形式..人们的社会关系被物掩盖;生产关系被物化;从而使商品具有了难以理解的性质;即商品拜物教性质..商品的神秘性并不来源于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来源于商品形式本身:人类劳动的同一性;取得了等价物的代表形式;而价值量是用劳动持续的时间来计量;两个价值可以进行比较;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必需交换成功;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在非商品生产社会里;劳动产品没有拜物教性质;孤独的个人生产者和他的产品之间的全部关系不存在拜物教性质;欧洲中世纪封建制度以人身的依附关系为特征;生产者的劳动不表现为价值;不存在拜物教性质;在自给自足的农村家长制生产中;产品部表现在商品;没有拜物教性质;在自由人联合体中;人对劳动和劳动产品的社会关系也是清楚的;不存在拜物教性质..因此;只要是劳动产品作为商品来生产、交换;就必然带上拜物教的性质;它只能随着商品生产的消失而消失..商品拜物教本质上是指商品经济中的人的关系的物化;即人的社会经济关系被颠倒的表现为物的属性和物的关系的客观性质..商品拜物教性质;来源于生产商品的劳动所特有的社会性质——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及其矛盾..1.由于存在社会分工;每个商品的生产都是私人的..这种私人劳动的总和形成社会总劳动..但是这红私人劳动的社会关系不是表现为人们在自己劳动中直接的社会关系;而必须在交换中体现出来;于是表现成了人们之间的物的关系和物之间的社会关系..2.私人的劳动产品在交换过程中必须取得一种社会认可的一般的价值形式;从而得到社会等同性;证明他的劳动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也只有他的私人劳动被社会认可;他的劳动才能满足他本人对使用价值的多种需要..于是;私人劳动出现了二重的社会性质:等同性与有用性;这二重社会性质只是反映在商品交换中;被物化、被商品掩盖了生产者之间的关系..3.劳动产品的价值只是生产时所耗费的人类劳动;因此确定价值量的大小依据的是生产劳动所持续的时间..这种确定采取了物的形式;使得价值量的变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造成了物支配人的假象;加重了人们社会关系的物化..4.最后;统一代表商品价值的货币出现;进一步确定了商品的价值性质..商品的货币形式掩盖了私人劳动的社会性质及私人劳动者的社会关系..人们之间的所有社会经济关系;完全物化成商品的物之间的关系..。
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和意义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之一,它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这个理论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不是由商品的供求关系决定的。
这个理论的意义在于,它揭示了商品价值的本质,为我们理解商品经济提供了基础。
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这个理论的核心是劳动时间,它是商品价值的基础。
在这个理论中,劳动时间是指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以一定的劳动强度和技术水平,生产出一定数量的商品所需要的时间。
这个时间是由社会平均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不是由个别劳动者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劳动价值论的意义在于,它揭示了商品价值的本质。
商品价值不是由商品的供求关系决定的,而是由生产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这个理论的意义在于,它为我们理解商品经济提供了基础。
在商品经济中,商品的价值是商品交换的基础,而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价值的本质,为我们理解商品交换提供了基础。
劳动价值论的意义还在于,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决定的,但是资本家却通过剥削工人,占有了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这个矛盾导致了资本主义经济的不稳定和危机。
劳动价值论揭示了这个矛盾,为我们理解资本主义经济提供了基础。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之一,它揭示了商品价值的本质,为我们理解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提供了基础。
劳动价值论的意义在于,它为我们理解商品交换和资本主义经济提供了基础,同时也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为我们理解资本主义经济的不稳定和危机提供了基础。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劳动是价值的源泉:马克思认为,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只有人的劳动才能创造价值。
2. 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马克思认为,一个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 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使用价值与价值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
4.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关系:马克思认为,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
5.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关系:马克思认为,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只有通过市场交换得到社会的承认,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从而形成价值。
6. 价值规律的作用:马克思认为,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通过市场竞争和价格波动来调节生产和需求,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不仅揭示了商品经济的本质,而且阐明了剩余价值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它为我们认识资本主义经济规律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简述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
简述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劳动价值论包括诸多范畴:商品的二因素、劳动的二重性、价值的本质、价值实体、价值量、价值载体、价值形式、价值构成、价值转形、价值规律、国际价值等。
这里仅限于《资本论》第一篇第一章的内容,对商品的二因素、劳动的二重性、价值的表现形式和商品拜物教性质作概述。
——题记[摘要]商品包含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价值由劳动决定,是人类无差别劳动的凝结;人类劳动包括两重性质:具体的生产使用价值的有用劳动,和创造价值的抽象劳动;商品价值形式经过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的发展,最终产生货币,确定了商品价格形式;由于商品社会的发展,人们被商品拜物教性质迷惑;商品拜物教性质来源于生产商品的劳动所特有的社会性质;本质上不过是人的社会经济关系被颠倒的表现为物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使用价值、价值、具体劳动、抽象劳动、相对价值形式、等价形式、一般等价物、货币、商品拜物教[正文]总论劳动价值论强调的是价值由劳动决定,其区别于将商品效用看作价值形成的决定性要素的理论。
其核心是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的二重性。
马克思创造了劳动二重性学说,认为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劳动是价值的实体,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从而完成了劳动价值论。
古典政治经济学把商品归结于二重形式的劳动,即把使用价值归结于实在劳动或合乎目的的生产活动,把交换价值归结于劳动时间或相同的社会劳动。
威廉·配弟第一个将劳动与价值结合在一起。
他把使用价值归结于劳动;但他受了货币主义的束缚,把交换价值看作了货币,认为劳动生产的直接就是商品。
布阿吉尔贝尔用劳动时间在社会生产各部门间分配时所依据的正确比例来决定“真正价值”,“尽管他把物化在商品交换价值中并用时间来衡量的劳动同个人直接的自然活动混为一谈”。
1[1]亚当·斯密明确区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而且不将使用价值或物品的效用看作交换价值的决定因素,认为商品价值等于该商品所能换得的劳动量。
简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
简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理论之一。
它认为
商品的价值来源于劳动,劳动是一种创造价值的活动。
马克思认为,
商品价值由劳动时间决定,劳动时间反映了商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按照平均社会技术条件下,完成某种商品所必需的劳动时间。
劳动时间越长,商品价值就越高;
劳动时间越短,商品价值就越低。
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使用价
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而价值是商品在交换过程中具有的
一种抽象的社会属性。
马克思通过劳动时间论证了商品交换中的等价
交换原则,即等量劳动交换等量价值的原则。
不同的商品之间可以通
过劳动时间的比较来实现价值的等量交换。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分析了商品交换的普遍规律,并揭示了商品经
济中的剥削关系。
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是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但却被占有者占有。
剩余价值是劳动者为资本家创造的价值和劳
动者自身所必需的价值之间的差额。
马克思认为,资本家通过占有剩
余价值来实现对劳动者的剥削。
总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来源于劳动时间,通过
劳动时间的比较实现价值的等量交换。
它揭示了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和剥削关系,对于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动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1)商品的二因素与劳动的二重性原理使用价值--------具体劳动价值----------------抽象劳动2)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货币的产生与发展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完结阶段。
4)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实行等价交换。
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中的逻辑线索和基础地位:(1)与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派比较,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最大贡献是证明了“劳动的二重性”;(2)在劳动二重性的基础上,马克思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3)在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上,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并由此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
概括地说,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揭示资本主义从产生到灭亡的历史规律的基础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理论基石,是具有鲜明的阶级立场、为工人阶级争取经济和政治主体地位的学说。
马克思从“劳动是唯一的价值源泉”入手,无情地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的异化和资本家榨取剩余价值的罪恶,并由此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结论。
劳动价值论出自 MBA智库百科(劳动价值论(Labor theory of value)[编辑]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是关于商品价值由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所创造的理论。
劳动决定价值这一思想最初由英国经济学家配第提出。
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也对劳动价值论做出了巨大贡献。
资产阶级古典学派的代表亚当·斯密特别是李嘉图对劳动形成价值的理论和价值量的分析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还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中的资本家、雇佣工人、土地所有者这一阶级结构,并阐述了三者之间的阶级矛盾。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主要内容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主要内容哎,说起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啊,这可是经济学里头的老大哥,讲起来挺有意思的,咱们不妨用大白话聊聊。
首先啊,得明白啥是劳动价值。
说白了,就是你干活儿创造出来的东西值多少钱。
马克思觉得,劳动才是财富的老爸,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咱们平时说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就是这个理儿。
你想啊,农民伯伯辛苦种地,那粮食就是他们用汗水换来的宝贝,这粮食的价值,不就体现在农民伯伯的劳动上了嘛。
再来说说商品的价值和价格。
商品啊,就是咱们在市场上买卖的那些东西,比如苹果、香蕉啥的。
商品有两个属性,一个叫使用价值,一个叫交换价值。
使用价值就是它有啥用,比如苹果能吃,解渴;交换价值呢,就是它能换多少钱。
马克思说,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它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这话听着绕,其实就是说,如果大家都得花好多时间才能种出一个苹果,那这苹果就金贵。
然后啊,还有剩余价值这个概念。
剩余价值就是工人劳动创造出来的,但是被资本家拿走了的那部分价值。
比如说,工人一天干八小时,其实能创造出三个苹果的价值,但资本家只给两个苹果的钱,剩下的那一个苹果的价值,就被资本家揣兜里了。
这就像是咱们常说的“羊毛出在羊身上”,资本家赚的钱,其实都是从工人的劳动里榨出来的。
最后啊,马克思还讲了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就像是大自然的法则一样,商品的价格总是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
有时候供过于求,价格就跌;有时候供不应求,价格就涨。
这就像咱们买西瓜,夏天西瓜多,价格就便宜;冬天西瓜少,价格就贵。
总之啊,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就像是咱们生活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了经济世界的本质。
咱们以后买东西、卖东西的时候,也可以想想这些道理,说不定能更明白些呢。
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和现代意义
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和现代意义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理解商品交换和社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和现代意义两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源泉,劳动价值是商品交换的基础,劳动时间是衡量价值的尺度,劳动价值决定商品的交换比率。
首先,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源泉,只有通过劳动才能创造出有用的产品和服务。
劳动价值论强调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也承认自然资源和技术进步对价值创造的影响。
其次,劳动价值是商品交换的基础,商品之间的交换是以它们的劳动价值为基础的。
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这个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劳动时间是衡量价值的尺度,不同商品之间的价值差异可以通过它们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衡量。
最后,劳动价值决定商品的交换比率,即不同商品之间的交换比率取决于它们的劳动价值之比。
劳动价值论在现代经济学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劳动价值论为我们理解商品交换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
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的交换是以价格为表现形式的,而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价格背后的基本规律。
它提醒我们,在市场交换中,劳动价值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
其次,劳动价值论对于解释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具有启示作用。
劳动力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劳动力的价值取决于劳动者所提供的劳动时间和劳动能力的品质。
劳动价值论为我们理解劳动力市场的工资形成和劳动力价值的变动提供了理论基础。
此外,劳动价值论还对于分析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分配具有重要意义。
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劳动者的机制。
劳动价值论的分析框架为我们理解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分配提供了理论基础。
然而,劳动价值论也存在一些争议和批评。
一方面,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劳动价值论忽略了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过于简化了商品交换的复杂性。
另一方面,一些批评者认为劳动价值论无法解释非劳动价值因素对商品价值的影响,比如稀缺性、需求和供给的变动等。
劳动价值论概述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劳动价值论基本内容概述【内容提要】: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经济学的基础,也是整个经济学的真正基础。
本文通过对商品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价值形式与货币、价值规律及商品拜物教性质的考察概述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中阐述的劳动价值论,进一步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理解其意义。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价值、商品拜物教、现代认识1.商品的二因素与劳动的二重性1.1商品的二因素: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
它就是这两种因素的对立统一体。
[1]1.1.1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都具有可以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使用价值。
商品具有何种使用价值,是由它本身所具有的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学的性质决定的。
它只有在人们使用和消费它的时候才实现。
[2]使用价值同时又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3] 1.1.2商品的价值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想交换的量的关系和或比例。
[4]而两种东西不同的使用价值能够按一定比例相交换,它们中间存在着共同的可以相互比较的东西。
即,只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单纯凝结这些物,作为它们共有的这个社会实体的结晶,就是价值——商品价值。
[5]凝结在商品中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形成了商品的价值。
1.1.3商品的价值量1.1.3.1.商品的价值量的决定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其中的无差别的、一般意义的人类劳动。
那么各商品间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马克思指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在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的劳动时间”。
[6]一种商品的价值同其他任何一种商品的价值比例,就是分别生产它们的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比。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随着劳动生产力的发展而改变。
1.1.3.2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力(1)、劳动生产力也称劳动生产率,指的是劳动的生产力和效率。
[7]可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或生产单位产品所需的时间。
简述马克思创立的劳动价值论
简述马克思创立的劳动价值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他的经济学理论的核心,它是他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分析。
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结构是由劳动者和资本家组成的,劳动者提供劳动,而资本家则提供资本。
劳动者把自己的劳动力出售给资本家,资本家则把自己的资本出售给劳动者,从而形成劳动价值。
马克思认为,劳动价值是由劳动者投入的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不是由劳动者投入的劳动力决定的。
他认为,劳动者投入的劳动时间是劳动价值的唯一决定因素,而不是劳动者投入的劳动力。
因此,劳动价值取决于劳动者投入的劳动时间,而不是劳动者投入的劳动力。
马克思认为,劳动价值是由劳动者投入的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不是由劳动者投入的劳动力决定的。
他认为,劳动者投入的劳动时间是劳动价值的唯一决定因素,而不是劳动者投入的劳动力。
因此,劳动价值取决于劳动者投入的劳动时间,而不是劳动者投入的劳动力。
马克思认为,劳动价值是由劳动者投入的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不是由劳动者投入的劳动力决定的。
他认为,劳动者投入的劳动时间是劳动价值的唯一决定因素,而不是劳动者投入的劳动力。
因此,劳动价值取决于劳动者投入的劳动时间,而不是劳动者投入的劳动力。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者投入的劳动时间是劳动价值的唯一决定因素,而不是劳动者投入的劳动力。
他认为,劳动者投入的劳动时间是劳动价值的唯一决定因素,而不是劳动者投入的劳动力。
因此,劳动价值取决于劳动者投入的劳动时间,而不是劳动者投入的劳动力。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者投入的劳动时间是劳动价值的唯一决定因素,而不是劳动者投入的劳动力。
他认为,劳动者投入的劳动时间是劳动价值的唯一决定因素,而不是劳动者投入的劳动力。
因此,劳动价值取决于劳动者投入的劳动时间,而不是劳动者投入的劳动力。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他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1)商品的二因素与劳动的二重性原理使用价值--------具体劳动价值----------------抽象劳动2)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货币的产生与发展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完结阶段。
4)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实行等价交换。
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中的逻辑线索和基础地位:(1)与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派比较,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最大贡献是证明了“劳动的二重性”;(2)在劳动二重性的基础上,马克思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3)在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上,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并由此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
概括地说,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揭示资本主义从产生到灭亡的历史规律的基础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理论基石,是具有鲜明的阶级立场、为工人阶级争取经济和政治主体地位的学说。
马克思从“劳动是唯一的价值源泉”入手,无情地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的异化和资本家榨取剩余价值的罪恶,并由此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结论。
劳动价值论出自 MBA智库百科(/)劳动价值论(Labor theory of value)[编辑]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是关于商品价值由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所创造的理论。
劳动决定价值这一思想最初由英国经济学家配第提出。
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也对劳动价值论做出了巨大贡献。
资产阶级古典学派的代表亚当·斯密特别是李嘉图对劳动形成价值的理论和价值量的分析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还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中的资本家、雇佣工人、土地所有者这一阶级结构,并阐述了三者之间的阶级矛盾。
由于他们是把资本主义这一制度和阶级结构看作是当时最能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制度,所以他们在这方面的研究是无所顾忌的,从而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内部结构。
但是随着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尖锐,他们的学生则越来越丢弃他们老师的科学性,把为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剥削关系作辩护当成自己的唯一任务了。
政治经济学日益走向庸俗化。
否定劳动价值理论是其主要内容之一。
马克思继承了亚当·斯密、李嘉图理论的科学成分,用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从根本上改造了劳动价值论,论证了它的历史性质,并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科学地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以及后来的利润、平均利润理论,指出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和这种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的阻碍作用,从而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暂时性。
[编辑]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的内容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创立并完成的,包括以下内容:(1)商品具有二重性,即价值和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具有不可比较性。
价值是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构成商品交换的基础。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等范畴,是马克思用来说明商品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概念,深刻地揭示了商品的本质。
以商品作为分析起点关于以商品作为分析起点的原因,马克思这样写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的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
因此,我们的研究就从分析商品开始。
”《资本论》的逻辑固然要以资本作为中心范畴,但决不能把资本作为逻辑起点。
因为资本本身就需要论证和说明。
“资本,如果没有雇用劳动、价值、货币、价格等等,它就什莫也不是。
”资本就会成为不可理解的具体。
因此,要揭示资本这个具体丰富的许多规定的全部内容,科学的方法就是按照商品—货币—资本这样的上升路线,从资本主义财富的元素形式商品出发,才能在后面的上升过程中把构成资本总体的各个环节和内部结构复制出来。
2 使用价值及其特点关于使用价值,马克思是先从有用物的质和量的角度来讲的。
他这样写道:“每一种有用物,如铁、纸等等,都可以从质和量两个角度来考察。
每一种这样的物都是许多属性的总和,因此可以在不同的方面有用。
发现这些不同的方面,从而发现物的多种使用方式,是历史的事情。
为有用物的量找到社会尺度,也是这样。
商品尺度之所以不同,部分是由于被计量的物的性质不同,部分是由于约定俗成。
”然后他用到了“使用价值”这个词:“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
”关于使用价值的特点,马克思这样写道:“但这种有用性不是悬在空中的。
它决定于商品体的属性,离开了商品体就不存在。
因此,商品体本身,例如铁、小麦、金刚石等等,就是使用价值,或财物。
商品体的这种性质,同人取得它的使用属性所耗费的劳动的多少没有关系。
在考察使用价值时,总是以它们的量的规定性为前提,如一打表,一码布,一吨铁等等。
商品的使用价值为商品学这门学科提供材料。
使用价值只是在使用或消费中得到实现。
不论财富的社会的形式如何,使用价值总是构成财富的物质的内容。
在我们所要考察的社会形式中,使用价值同时又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5]”从这里,我们可以总结出使用价值的几个特点:首先,使用价值决定于商品本身的属性;其次,使用价值同人取得它所耗费的劳动的多少没有关系;第三,在考察使用价值时,总是以量的规定性为前提;第四,使用价值只是在使用或消费中得到实现;第五,使用价值是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
3 价值及其质和量价值是马克思在对交换价值进行分析后得到的一个概念。
他先讲交换价值:“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这个比例随着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而不断改变。
因此,交换价值好象是一种偶然的、纯粹相对的东西,也就是说,商品固有的、内在的交换价值似乎是一个形容语的矛盾。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马克思决定“进一步考察这个问题。
”马克思先从一种商品的角度来进行考察:“某种一定量的商品,例如一夸特小麦,同x量鞋油或y量绸缎或z量金等等交换,总之,按各种极不相同的比例同别的商品交换。
因此,小麦有许多种交换价值,而不是只有一种。
既然x量鞋油、y量绸缎、z量金等等都是一夸特小麦的交换价值,那末,x量鞋油、y量绸缎、z量金等等就必定是能够互相代替的或同样大的交换价值。
]”于是他得出了两个推论:“第一,同一种商品的各种有效的交换价值表示一个等同的东西。
第二,交换价值只能是可以与它相区别的某种内容的表现方式,‘表现形式’。
”接着,马克思又从两种商品的角度进行了考察:“我们再拿两种商品例如小麦和铁来说。
不管二者的交换比例怎样,总是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示:一定量的小麦等于若干量的铁,如1夸特小麦=a英担铁。
”由这个等式,马克思又得出了一个推论:“它说明在两种不同的物里面,即在1夸特小麦和a英担铁里面,有一种等量的共同的东西。
因而这二者都等于第三种东西,后者本身既不是第一种物,也不是第二种物。
这样,二者中的每一个只要是交换价值,就必定能化为这第三种东西。
”那么,这“第三种东西”是什么呢?马克思首先排除了商品的天然属性:“这种共同东西不可能是商品的几何的、物理的、化学的或其他的天然属性。
商品的物体属性只是就它们使商品有用,从而使商品成为使用价值来说,才加以考虑。
另一方面,商品交换关系的明显特点,正在于抽去商品的使用价值。
在商品交换关系中,只要比例适当,一种使用价值就和其他任何一种使用价值完全相等。
”而“如果把商品体的使用价值撇开,商品体就只剩下一个属性,即劳动产品这个属性。
可是劳动产品在我们手里也已经起了变化。
如果我们把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抽去,那末也就是把那些使劳动产品成为使用价值的物体的组成部分和形式抽去。
它们不再是桌子、房屋、纱或别的什么有用物。
它们的一切可以感觉到的属性都消失了。
它们也不再是木匠劳动、瓦匠劳动、纺纱劳动或其他某种一定的生产劳动的产品了。
随着劳动产品的有用性质的消失,体现在劳动产品中的各种劳动的有用性质也消失了,因而这些劳动的各种具体形式也消失了。
各种劳动不再有什么差别,全都化为相同的人类劳动,抽象人类劳动。
”那么,现在还剩下什么?“它们剩下的只是同一的幽灵般的对象性,只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单纯凝结,即不管以哪种形式进行的人类劳动力耗费的单纯凝结。
这些物现在只是表示,在它们的生产上耗费了人类劳动力,积累了人类劳动。
这些物,作为它们共有的这个社会实体的结晶,就是价值——商品价值。
”于是,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而价值的本质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接下来,马克思谈到了商品价值量的问题:“那么,它的价值量是怎样计量的呢?是用它所包含的‘形成价值的实体’即劳动的量来计量。
劳动本身的量是用劳动的持续时间来计量,而劳动时间又是用一定的时间单位如小时、日等作尺度。
”为了避免误解,他进一步写道:“可能会有人这样认为,既然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来决定,那末一个人越懒,越不熟练,他的商品就越有价值,因为他制造商品需要花费的时间越多。
但是,形成价值实体的劳动是相同的人类劳动,是同一的人类劳动力的耗费。
体现在商品世界全部价值中的社会的全部劳动力,在这里是当作一个同一的人类劳动力,虽然它是由无数单个劳动力构成的。
每一个这种单个劳动力,同别一个劳动力一样,都是同一的人类劳动力,只要它具有社会平均劳动力的性质,起着这种社会平均劳动力的作用,从而在商品的生产上只使用平均必要劳动时间或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例如,在英国采用蒸汽织布机以后,把一定量的纱织成布所需要的劳动可能比过去少一半。
实际上,英国的手工织布工人把纱织成布仍旧要用以前那样多的劳动时间,但这时他一小时的个人劳动的产品只代表半小时的社会劳动,因此价值也降到了它以前的一半。
”由此,马克思得出结论:“可见,只是社会必要劳动量,或生产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该使用价值的价值量。
在这里,单个商品是当作该种商品的平均样品。
因此,含有等量劳动或能在同样劳动时间内生产出来的商品,具有同样的价值量。
一种商品的价值同其他任何一种商品的价值的比例,就是生产前者的必要劳动时间同生产后者的必要劳动时间的比例。
‘作为价值,一切商品都只是一定量的凝固的劳动时间。
”接下来,马克思又分析了影响商品价值量变化的因素:“如果生产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不变,商品的价值量也就不变。
但是,生产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随着劳动生产力的每一变动而变动。
劳动生产力是由多种情况决定的,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