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价值论
简述劳动价值论及其意义
简述劳动价值论及其意义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基石,它揭示了商品价值的本质和规律,对于我们理解市场经济运行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
劳动价值论主张,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它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这里的“劳动”是指一般人类劳动,即在一定社会生产条件下,平均熟练程度和平均强度下的劳动。
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是指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生产某种商品所需的平均劳动时间。
1.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生产它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2.商品二重性: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种属性。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如粮食可以充饥,衣服可以御寒等;价值则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
二、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1.揭示了商品价值的本质:劳动价值论指出,商品价值是劳动的凝结,揭示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
2.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基础:马克思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武器。
3.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劳动价值论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具有指导意义。
按照劳动价值论,我们应合理配置资源,优化生产结构,提高劳动生产
率,实现社会主义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4.促进国际贸易公平:劳动价值论有助于我们认识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中的价值规律,从而在对外经济往来中维护我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权益。
总之,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对于我们认识商品经济的运行规律、指导社会主义建设以及促进国际贸易公平等方面具有深远的意义。
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引言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它探讨了商品的价值是如何形成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劳动价值论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的分析。
一、劳动价值论的基本概念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不仅具有使用价值(满足人们需求的能力),还具有交换价值(通过交换获得其他商品的能力)。
而交换价值则由商品中包含的劳动时间决定。
二、劳动价值论与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与劳动价值论密切相关。
剩余价值是指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而获得的超过工人工资的部分。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雇佣工人进行生产,工人创造了商品的劳动价值,但只能获得其中一部分作为工资,而剩下部分则归资本家所有。
三、劳动价值论的实证研究劳动价值论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劳动时间与商品价格的关系、劳动价值转化问题以及不同产业之间的劳动价值差异等。
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学者们发现,总体上符合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
然而,在具体的市场经济中,由于供求关系、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影响,商品价格可能与其劳动价值存在一定偏离。
四、劳动价值论的局限性尽管劳动价值论能够解释商品交换和剩余价值形成的基本原理,但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劳动价值论无法解释商品价格波动和市场经济中的价格差异。
随着技术进步和生产力提高,人类社会逐渐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很多产品已不再是简单地通过劳动时间来衡量其价值。
还有一些其他经济学派对劳动价值论提出了不同的批评和质疑。
五、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与实践意义对于我们认识和理解社会经济现象,劳动价值论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揭示了商品价值形成的根本原理,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市场经济运行机制。
劳动价值论提醒我们关注工人阶级的权益和劳动条件,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对劳动价值论的研究还可以为我们探索更加合理和可持续的经济制度提供启示。
结论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揭示了商品价值形成的基本原理,并与剩余价值理论密切相关。
资本论之劳动价值论
②缺陷和错误不了解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把使用价值和价值绝对地对立起来,认为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可以有价值。在阐述价值决定时,掺杂了主观因素资本主义社会的价值由工资、利润和地租三种收入构成
①提出了在资产阶级所能允许的限度内最为彻底的劳动价值论正确划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认识到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前提,没有使用价值就不会有交换价值坚持了劳动决定价值的原理,指出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是工资、利润和地租的源泉,价值不不由工资、利润和地租构成考察了决定价值的劳动:一是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区别;二是直直接劳动与间接劳动的区别;三是每个生产者实际耗费的劳动和必要劳动的区别
四、劳动价值论与边际效用价值论的比较(一)边际效用价值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价值论(罗英)1、关于价值计量——商品价值的基本功能之一是决定交换比例,这必须以它能够计量为前提,而只有同质的东西才能够在量上进行比较,这是确定交换比例的基本原则——劳动价值论中的价值只有量上的差别——边际效用价值论违背了确定交换比例的基本原则,商品的效用是不能计量的
(1)交换价值是马克思价值理论的灵魂(樊纲)(2)市场价格是卖价与买价的均衡 (唐思文)(3)效用价值论不等于主观价值论 (胡义成)
(1)生产力价值论——价值是人力、物力、自然力的三元函数。 (丁建中)(2)要素价值论——商品价值是商品效用同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商品价值源泉问题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源泉问题。新价值论体现了“天人合一”原则,与要素价值论一脉相通。 (晏智杰)
5、对以上问题的重新认识是否导致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重新认识?由此是否会导致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是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新认识?如何重新认识?
(三)当前国内价值理论流派1、坚持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解释现实2、重新定义劳动,重建劳动价值论3、价值理论的出路是边际效用价值论与劳动价值论的融合,其中前者决定需求,后者决定供给,两者均衡形成均衡价格4、重新定义价值,重建价值理论5、价格是真实的,价值是多余的
劳动价值理论
劳动价值理论劳动价值理论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商品所需的劳动量。
这一理论最早由亚当·斯密提出,后经大卫·李嘉图、卡尔·马克思等经济学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劳动价值理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需的劳动量决定的。
这里的劳动量包括直接用于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和间接用于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
例如,一件衣服的价值取决于生产这件衣服所需的劳动时间,包括种植棉花、纺纱、织布、裁剪和缝制等各个环节的劳动时间。
劳动价值理论还强调了劳动的异质性。
不同劳动者的技能、经验和努力程度不同,因此他们的劳动价值也不同。
例如,熟练工人的劳动价值高于非熟练工人的劳动价值,因为他们能够更高效地完成工作。
劳动价值理论对于理解商品价格的形成和分配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劳动价值理论,商品的价格应该与其价值相等。
然而,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的价格往往受到供需关系、市场竞争等因素的影响,与劳动价值不完全一致。
因此,劳动价值理论并不是解释商品价格的唯一理论,但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视角来理解商品价值的来源和形成过程。
劳动价值理论的历史发展劳动价值理论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和社会实践的推进不断演变。
从亚当·斯密的古典劳动价值论,到大卫·李嘉图的进一步发展,再到卡尔·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这一理论经历了从抽象到具体、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亚当·斯密在其著作《国富论》中首次提出了劳动价值论,他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该商品所需的劳动量。
斯密的劳动价值论是一种古典经济学理论,它强调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但并没有深入探讨劳动的具体形式和性质。
大卫·李嘉图继承并发展了斯密的劳动价值论,他更加深入地分析了劳动价值的具体形式,提出了劳动的异质性概念,即不同劳动者的劳动具有不同的价值。
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对后来的经济学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卡尔·马克思则对劳动价值论进行了彻底的改造,提出了劳动二重性理论,即劳动既有具体劳动的形式,又有抽象劳动的形式。
劳动价值论的理解
劳动价值论的理解
劳动价值论是一种经济学理论,它是基于劳动力成本的概念,认为货币价值来自人力劳动的代价。
它的核心思想是:“劳动是创造财
富的唯一动力”,它借由劳动的辛勤耕耘来创造财富,因而认为财富
的价值是根据劳动的代价计算而来。
劳动价值论强调一个重要的经济学结论:劳动力成本是商品价格的优势。
因为劳动力成本是在劳动力水平和货币水平上的一个最高的商品价格,所以它可以作为商品价格的优势来看待。
而且,价格的优势也是劳动力成本的优势,因为如果供应劳动力较少则价格会上涨。
劳动价值论也提出了“劳动力价值概念”,即拿货币来取代劳动力,以推算商品价格。
如果劳动力价值是货币价值的更高者,则劳动力价值就是商品价格的优势。
劳动价值论认为,由于劳动是创造财富的根本因素,所以商品价格的优势是来源于劳动力价值的优势而来的。
劳动价值论也把劳动分为物质劳动和非物质劳动。
货币价值或者物质价值,其实都是由物质劳动提供的,也就是说,任何物品都是靠物质劳动来生产的,所以物质劳动就是创造物质价值的基石。
而非物质劳动则是创造精神价值的基石,它以艺术、文学、哲学等各种形式来表达,表现出一种文化价值,所以它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劳动,有其自己的价值。
劳动价值论也认为,不论是物质劳动还是非物质劳动,都是货币价值的基础,所以劳动价值论也强调货币价值的来源于劳动力的价值。
总之,劳动价值论是一种货币价值的理论,它通过劳动的价值来
论证货币价值的来源,也是商品价格的优势。
通过劳动价值论,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货币价值,而且也有助于更好地实施经济政策,维护货币价值的稳定,推动经济的健康发展。
劳动价值论的五个基本内容
劳动价值论的五个基本内容劳动价值论是受18世纪德国发展起来的微观经济学的影响,19世纪的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和爱德华桑代克(David Ricardo)提出的一个经济学理论,关于劳动在形成物价中所发挥的作用。
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是用来制造物品的唯一有价值的因素,价格和价值是由劳动决定的。
它改变了以货币流动解释价值的传统理论,把价值的形成归结为劳动的形成。
劳动价值论有五个基本内容:1. 价值的本质:价值是由劳动来决定的。
劳动是成本费用,物品价格的根本价值是由劳动来决定的。
这里所讨论的劳动不一定要求物质上的形式,可以是物质劳动或精神劳动,也可以是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相结合的劳动。
2.异报酬:价值不仅仅是由劳动来决定的,还有其他外部因素的影响,比如投资规模,因此会出现不同的劳动者报酬不同的情况,即差异报酬的存在。
3. 价值的浮动:劳动价值论认为,价值依劳动而定,随劳动变化而变化,因此价值也具有浮动特性。
4. 估价模型:从劳动价值论中,可以得出一个特定的估价模型,也就是劳动价值模型,根据不同的工作所花费的时间和劳动的质量,可以把价值计算出来。
5. 价格的发展: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的价值会随着劳动的增多而减少,也就是说,劳动的价值会随着市场的发展而不断减少,从而导致货物的价格也不断下降。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劳动价值论提出的五个基本内容是:价值的本质是由劳动来决定,劳动者报酬会有所差异,价值具有浮动特性,可以得出劳动价值模型来估计价格,价格随劳动的增多而减少。
据此,要理解价值的形成,必须从劳动价值论的观点做起,从它所提出的五个基本内容出发,才能正确地把握价值的形成机制,并正确地解决价值形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例如,在形成价格时,必须注意结合劳动价值论的五个基本内容,充分考虑劳动者报酬的差异,价值的浮动等因素,正确认识和分析市场所处的价值状态,从而更好地把握价格的形成机制,通过合理的物价来促进社会的公平和公正。
劳动价值论是指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
劳动价值论是指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批判地吸收了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价值论的合理内容,建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原创含义,可高度概括如下:一是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是不同商品进行交换的比例的基础,它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二是创造价值的唯一要素是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其他任何生产要素都不是价值的源泉,创造价值的劳动是抽象劳动,即无差别的人类脑力体力的耗费,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但它不是价值的源泉;三是创造价值的劳动是活劳动,即正在进行的生产过程中耗费的抽象劳动,物化劳动作为过去劳动的凝结物,在新的商品生产过程中只能转移自身的价值,而不能创造价值,商品价值中不包含任何一个自然物质的原子。
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彻底的一元价值论。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任何科学原理都是对特定条件下的特定问题的分析。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产生于130多年前工业化初期的蒸汽机时代,而当时的生产方式、劳动形态、商品形式和财富构成等都与当今有着巨大的差别, 劳动过程的知识含量不高。
工业化初期知识、科学、技术不够发达,劳动过程的脑力支出、知识含量不高,简单的、以体力支出为主的、按时间计算的劳动是主要的劳动形式。
因此,马克思还不可能对科技创新劳动在创造价值中的独特作用加以系统论述。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新情况、新问题涌现出来,社会劳动出现了许多新特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有了新的实践土壤。
但是,按照劳动价值论的原创含义,服务性劳动、科学研究劳动、生产精神产品的劳动、经营管理劳动,由于都不直接创造物质产品,都不创造价值。
这一原创含义,与现实经济活动存在着巨大的矛盾,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遇到了一系列挑战。
第三产业所涉及的领域和范围相当的广泛,主要涵盖了以下三个领域“流通领域、能够给人们提供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领域、能够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水平以及增强人们素质服务的领域。
简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一)
简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概述什么是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之一,主要研究商品的价值产生和商品交换的规律。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中劳动价值理论的批判和发展,具有较高的理论深度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1.劳动是价值的源泉•根据劳动价值论,商品的价值来源于创造它们的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
•不同的劳动在创造价值时有不同的贡献,劳动分为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2.价值决定于劳动时间•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该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马克思提出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概念,即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所需要的平均劳动时间。
3.劳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商品的价值体现为其交换价值,交换价值是通过商品交换来体现的。
•商品的交换比率取决于商品的劳动价值比率。
劳动价值论与剩余价值理论1.剩余价值的概念•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不仅关注商品的价值问题,还着重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分配问题。
•剩余价值是劳动者在劳动时间内创造的超过其生活必需品价值的部分,也是资本家剥削劳动者的利润来源。
2.剩余价值的实现•剩余价值的实现需要通过商品交换来实现。
•资本家通过购买劳动力,将劳动力的价值付给劳动者,但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创造的剩余价值却归资本家所有。
3.剩余价值与社会矛盾•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分配不平等是资本主义经济内在矛盾的体现。
•剩余价值的极端集中导致社会贫富差距加大,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也在不断积累。
总结•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经济学中重要的理论基石之一,为我们认识商品价值和市场规律提供了深刻的理论指导。
•劳动价值论强调劳动是价值的源泉,价值取决于劳动时间,同时分析了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分配问题。
•劳动价值论的研究使我们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经济矛盾和问题有深刻的理解,对于探寻社会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考研政治劳动价值论
考研政治劳动价值论1. 劳动价值论的概念和历史背景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之一,是马克思对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深刻分析和批判的重要内容。
劳动价值论主要探讨劳动力商品在交换中所体现的价值,以及劳动力商品价值如何决定其他商品的价值。
劳动价值论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对于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剥削关系以及社会分配具有重要意义。
2. 劳动力商品与其他商品之间的关系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力被当作一种特殊的商品进行交换。
与其他商品不同,劳动力具有特殊性和独特性。
首先,劳动力是一种能够创造价值和使用价值的能力。
其次,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劳动力具有使用期限,并且需要通过交换来实现其使用效果。
3. 劳动力商品如何决定其他商品的价值根据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研究,他认为其他一切物品都是通过人类社会劳动创造的。
因此,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决定了其他商品的价值。
劳动力商品价值的决定主要通过劳动力商品所包含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实现。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一定生产条件下,平均水平下所需要的时间来创造一定数量产品。
4. 劳动价值论与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另一个重要理论,与劳动价值论密切相关。
剩余价值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工人所创造的超过其工资报酬部分。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剥削关系的深入研究,揭示了资本家通过对工人进行剥削获取利润。
5. 劳动力商品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劳动力成为一种可以买卖和交换的商品,并受到供求关系和市场机制调节。
通过市场交换,雇佣者购买到了工人提供的劳动能力,并将其用于生产过程中获取利润。
6. 劳动力商品与社会分配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私有制和市场机制存在,在劳动力商品交换中存在着不平等和剥削现象。
雇佣者通过购买劳动力商品,将工人的劳动能力转化为商品,从而获取利润。
而工人则只能通过出售自己的劳动力来获取生活所需。
7. 劳动价值论的现实意义和应用劳动价值论不仅仅是一种理论分析工具,更是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和社会分配关系的深刻揭示。
劳动价值论的几个公式及其应用
劳动价值论的几个公式及其应用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它是指通过劳动来创造价值。
劳动价值论的核心思想是,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时间决定的,劳动是商品的实际质料。
劳动价值论的公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价值=劳动时间这个公式表明价值是由劳动时间决定的。
劳动时间是指用于生产商品所花费的时间,包括直接劳动和间接劳动。
直接劳动是指直接用于生产商品的人工劳动,间接劳动是指通过使用生产资料进行的间接劳动。
劳动时间的长短决定了商品的价值大小。
2. 商品交换比例=劳动时间比例这个公式表明,商品的交换比例是由商品所包含的劳动时间比例决定的。
假设有两个商品A和商品B,如果生产商品A所需的劳动时间是生产商品B所需的劳动时间的两倍,那么商品A与商品B的交换比例就是2:1。
3. 价值转移的公式价值转移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劳动产品的价值从一个商品转移到另一个商品的过程。
这个公式表明,劳动价值可以通过商品的交换转移。
假设有两个商品A和商品B,商品A的价值为10个单位,商品B的价值为20个单位,如果商品A与商品B的交换比例是1:2,那么商品A的价值就会转移给商品B,使得商品B的总价值增加10个单位。
劳动价值论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解释商品价格形成和波动的原因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格是由劳动时间决定的,因此商品价格的波动主要是由劳动时间的变化引起的。
例如,在生产工艺水平低下的地区,同一种商品所需的劳动时间较长,价格也会较高。
而在生产工艺水平较高的地区,同一种商品所需的劳动时间较短,价格也会较低。
2. 解释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分配剩余价值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工人创造的超过其自身工资的价值。
劳动价值论认为,剩余价值的产生是由于工人在劳动中创造了价值,而只得到自己劳动力价值的一部分。
剩余价值的分配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分配规律,资本家占有剩余价值作为利润。
3. 分析经济危机的根源劳动价值论认为,经济危机是由于商品的生产与消费不一致而引起的。
论述劳动价值论
论述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基础。
它从劳动的角度解释了商品的价值形成和分配原则。
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
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劳动者通过投入自己的劳动,利用生产资料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和改造,创造出具有使用价值的商品。
这种劳动称为劳动价值。
劳动价值是一种客观属性,不同商品的劳动价值可以通过劳动时间来衡量。
劳动时间是衡量劳动价值的尺度。
劳动时间越长,劳动价值就越大;劳动时间越短,劳动价值就越小。
劳动时间的长短取决于生产者的劳动技能和劳动强度。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时间还受到工作条件、工资水平和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等因素的影响。
劳动价值的实现主要通过市场交换来完成。
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人们根据商品的劳动价值来决定交换比例。
交换比例是由商品的劳动价值决定的,而不是由商品的使用价值决定的。
因此,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的价格是由劳动价值决定的。
劳动价值论的重要意义在于揭示了商品价值的根本规律和市场交换的基本原则。
它使我们能够深入理解商品经济的本质和运行机制。
同时,劳动价值论也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和压迫现象进行了批判,为实现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提供了理论基础。
然而,劳动价值论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劳动价值论无法解释商品价格波动的现象。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商品价格往往受到供求关系、市场竞争和货币发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劳动价值往往只是其中的一个参考因素。
劳动价值论没有考虑到商品的稀缺性。
某些商品由于稀缺性而具有较高的价格,而不仅仅是由劳动价值决定的。
这是因为稀缺性使得人们对这些商品的需求超过了供给,从而推动了价格的上涨。
劳动价值论没有完全解决商品分配问题。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和劳动力的雇佣制度,劳动者只能通过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获取生活所需。
这导致了劳动者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占有,劳动者的劳动价值无法完全实现。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它从劳动的角度解释了商品的价值形成和分配原则。
劳动价值论
劳动价值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首先是从商品开始研究的,因为“商品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细胞,它包含着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一切矛盾胚芽,可以反映出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中社会关系的基本内容”。
本理论分析了商品的内在矛盾以及解决内在矛盾的途径、原则及媒介。
1、商品二因素商品二因素就是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使用价值就是物品和服务的有用性,价值是无差别的一半人类劳动的凝结。
前者是自然属性,后者是社会属性。
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与价值的关系是: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对立统一的,首先价值存在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载体;无论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不能同时拥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2、劳动二重性劳动二重性是指劳动具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它们是从劳动的具体和抽象形态来考察的。
劳动二重性决定了商品二因素,即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马克思首先揭示并证明的,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在生产理论等一系列理论。
3、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劳动产品采取商品形式,劳动采取价值形式,这是由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内在矛盾决定的。
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在商品生产中表现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进而产生了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所以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的根源。
其产生在生产过程,而它的解决是在流通过程。
生产的二重性也决定了流通过程的二重性,即是生产过程形成使用价值的流通过程,也是生产中形成的价值的实现过程。
商品进入市场并被市场接受,具体劳动就转化为抽象劳动,使用价值就转化为价值,私人劳动就转化为社会劳动,商品的内在矛盾就得以解决。
4、价值量商品的价值不仅有质的规定还有量的规定。
商品的价值就是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即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量。
劳动价值论及其意义
劳动价值论对未来个人发展 的影响:提高个人劳动素质
和技能促进个人全面发展
感谢观看
汇报人:
劳动价值论的发展历程
古典经济学 时期:亚 当·斯密、大 卫·李嘉图等 经济学家提 出了劳动价 值论的基本 思想
19世纪中叶: 卡尔·马克思 在《资本论》 中系统阐述 了劳动价值 论提出了剩 余价值理论
20世纪初: 苏联等社会 主义国家将 劳动价值论 作为经济理 论的基础
20世纪中叶: 西方经济学 界对劳动价 值论进行了 批判和修正 提出了边际 效用价值论 等替代理论
公平。
推动经济发展: 劳动价值论强 调劳动的重要 性鼓励人们积 极参与劳动推 动经济发展。
提高人民生活 水平:劳动价 值论认为劳动 是创造价值的 唯一源泉这有 助于提高人民
生活水平。
对个人价值的认识
劳动是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途 径
劳动可以提升个人素质和能力
劳动可以促进个人成长和发展
劳动可以增强个人自信心和成 就感
01
劳动价值论的未来发展
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技术进步:人工智 能、机器人等技术 的发展对传统劳动 价值的冲击
收入分配:劳动收 入与资本收入之间 的不平衡问题
劳动力市场:全球 化、人口老龄化等 对劳动力市场的影 响
社会观念:对劳动 价值的认识和尊重 程度有待提高
未来发展方向与趋势
劳动价值论在 现代经济中的
制定绩效考核: 根据员工的劳动 价值来制定绩效 考核标准
优化人力资源配 置:根据员工的 劳动价值来优化 人力资源配置
提高员工满意度 :根据员工的劳 动价值来提高员 工满意度和忠诚 度
在个人职业发展中的应用
提升个人价值:通过劳动创造价值提高个人竞争力 职业规划:根据劳动价值论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 职业选择:根据劳动价值论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职业发展:根据劳动价值论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和素质
劳动价值论的内容和意义
劳动价值论的内容和意义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之一,指的是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用的劳动量决定的理论。
下面详细介绍劳动价值论的内容和意义。
1. 商品的价值商品是指以货币形式交换的物品。
商品的价值是衡量商品在市场中的交换价值的标准。
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真实的,是生产商品所使用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劳动者的劳动力相应的垫支决定的。
例如,一件物品的劳动时间为10小时,那么该商品的价值就相当于10小时的劳动价值。
2.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的是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以相应的劳动强度和劳动技能水平,生产该商品所必须的劳动时间。
即在特定的生产条件下,商品生产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就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3. 抽象劳动劳动价值论中的抽象劳动是指不考虑各类专业技能等差异的、抽象的、普通劳动。
即只有在进行抽象劳动的时候,才能将各种具体的劳动转化为可以比较和交换的劳动价值。
4. 劳动力价值劳动力价值是指雇佣工人所必须支付的工资,是劳动者为生产商品而提供的劳动力价值。
雇佣工人的劳动所生产的价值超过了他们获得的工资,多出来的部分就是剩余价值,是资本家的利润来源。
劳动价值论起源于解释商品交换价值的形成。
在当今市场经济中,劳动价值基本仍旧是商品价值的主要因素。
了解劳动价值理论,可以更好地听懂财经新闻,对于商品价格的变动、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2. 帮助分析商品的生产要素了解劳动价值论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分析商品的生产要素,比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成本的结构,并为固定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投资规划提供依据,为优化资源配置提供指导。
3. 促进人们理性消费了解商品的劳动价值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可以促进人们理性消费。
意识到每一个商品背后所付出的劳动代价,就能更好地权衡价值和质量,使消费更加理性、有价值。
4. 批判现代资本主义劳动价值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之一,对于批判现代资本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资本主义追求大量生产,更快、更便宜地满足消费需求,但容易忽略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者利益,劳动价值论提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原则,有助于揭示资本主义剥削劳动者的本质。
劳动价值论
劳动价值论是我国经济学界的主流价值理论。
本文针对这一理论的若干观点提出三点不同看法:第一,使用价值不仅具有同质性,而且是交换的核心内容,因此,不能排除使用价值在交换价值决定中的作用;第二,同一人类劳动并不能创造等量的价值,这与劳动创造价值的观点是矛盾的;第三,价值“转形”之后,商品按生产价格交换不符合等价交换原则。
因此,劳动价值论与商品经济的客观事实之间存在诸多矛盾。
本文认为,决定交换价值的是一般使用价值。
一般使用价值实体是由要素共同创造的。
在供求平衡状态下,等量要素创造等量一般使用价值,活劳动只是创造一般使用价值的一个要素。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价值理论;使用价值;价值价值理论,更切恰地说,应该叫关于交换价值决定的理论,即交换价值究竟是由什么决定的理论。
从现象上看,交换价值即一种商品与另一种商品相互交换的比例。
在商品经济中,不同质的物品或活动总是相互按一定比例进行交换的。
交换价值是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和普遍现象。
经济理论认为,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问题在于,价值“藏在深闺人不识”,它究竟是狸猫还是太子,各说不一。
劳动价值论者认为,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是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的。
劳动价值论是我国经济学界的主流价值理论。
然而,它作为交换价值决定的理论,却不无可商榷之处。
一、使用价值仅仅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吗?劳动价值论的经典作家在论证“劳动创造价值”这一命题时,一般都把排除交换价值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可能性作为“序曲”奏响的。
马克思主义与古典学派的不同之处仅仅在于理由的差异。
古典学派的理由也不能成立,但这里我们撇开不谈。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者认为,使用价值是具体的不可比的,而作为交换价值,商品只能有量的差别,所以它不包含任何一个使用价值的原子;在商品交换关系中,使用价值仅仅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而商品的交换价值表现为同它们的使用价值完全无关的东西,即人类劳动本身。
劳动价值论
劳动价值论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基本内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最核心的观点是:人们的活劳动,即无差别的人类的一般劳动创造价值。
价值和财富虽有一定联系,却是两个具有不同含义的概念。
价值,是抽象劳动所形成的人类的一般劳动的凝结,而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正像威廉•配第所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简单说来,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主要包括:(1)商品的二因素及劳动的二重性。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
生产的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是商品生产的前提条件。
马克思从分析资本主义的商品着手,分析并得出商品包括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因素,而商品的二因素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抽象劳动)决定。
其中,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只有商品具备了使用价值,在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社会劳动才能被承认,才能形成价值。
(2)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及价值规律。
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依据商品的价值进行,实行等价交换,这也是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3)货币的产生及其流通。
货币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其出现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现实中的货币流通受货币流通规律的支配。
由国家发行、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纸币,则以现实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尽量减少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负面影响。
(4)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只有劳动而且是活劳动才能创造价值。
无论剩余价值还是其他形式的利润、利息、地租等均来自于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其他物质性生产要素,如土地、房屋、机器设备等,虽在价值形成过程中发挥作用,但价值的源泉只有一个,即活劳动。
(5)资本及资本的运动。
资本是价值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不断的在运动中谋求自身增值的价值。
资本的运动对其他物质性生产要素的运动及组合发挥着重要作用。
《劳动价值论》课件
04
CHAPTER
劳动价值论的应用与影响
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01
02
03
解释商品交换
劳动价值论可以解释商品 交换的原理,即商品的价 值取决于生产该商品所需 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揭示市场价格机制
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市场价 格机制的实质,即市场价 格围绕商品价值上下波动 。
分析经济发展趋势
劳动价值论可以用来分析 经济发展趋势,解释经济 增长和衰退的原因。
03
CHAPTER
劳动价值论的发展历程
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
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论
认为劳动是价值的源泉,强调劳动在创造价值中的作用。
大卫·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
继承和发展了斯密的观点,认为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强 调劳动时间和市场供求关系对价值的影响。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在批判地继承 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创立 的,认为商品的价值由生产该商品所 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
生产成本是商品价值的另一个重要决定因素,包括原材料、人工成本和生产过程中 的其他费用等。
价值的本质
价值的本质是交换价值和使用 价值的统一,是商品经济中最 为核心的概念之一。
交换价值是指商品在交换过程 中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形式,是 商品经济中最为基础的概念之 一。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 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价 值的物质承担者。
劳动价值论在当代的发展
0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劳动价值论在理
论上和实践上都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发展。
劳动价值论在现代经济中的应用
02
劳动价值论在现代经济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被广泛应用于解
释和预测经济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二:价值理论资产评估是给资产定价,价格由价值决定。
价值论是指经济学家对商品价值的观点,是经济理论的基础,是资产评估核心问题,没有
正确的价值论作指导,评估的目的难以达到。
(价值类型属于价值理论范畴)
价值和价格:
A.价值和价格是资产评估的基本概念,也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之一。
B.经济学上的价值理论,其基本任务是解决价值的决定和衡量问题。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价格是指在特定的交易行为中,特定的买方和/或卖方对商品或
服务的交换价值的认可,以及提供或支付的货币数额。
价格可被理解为一个历史数据或事实,是特定交易双方实际支付或收到的货币数量。
资产评估中的价值:
1.只是专业人士根据特定的价值定义在特定的时间内对评估标的物价值的估计值,
2.资产评估结果或评估价值属于价格范畴但不是市场价格本身。
评估价值属于价格范畴但不是市场价格本身?
■资产评估是在资产真正进入流通领域和市场之前进行的,市场价格只能在流通中产生;
■评估仅仅是一种专家判断,评估结果仅仅是评估专业人士对资产交换价值客观值的估
计值,并不能代替或取代资产交易当事人的讨价还价及定价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