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一点思考(一)
谈谈你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解
谈谈你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他在《资本论》中提出的一个重要理论观点,它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劳动价值论旨在解释商品价值的产生和决定,揭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的剥削和阶级矛盾。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首先从商品的性质出发,将商品定义为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方面构成的物品。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对人们的有用性,而价值则是商品在交换中所体现的一种社会关系。
而商品的价值是由其中所包含的劳动量来决定的。
马克思强调,社会必须通过劳动来生产和维持自身的生活,因此所有商品的价值都是通过劳动创造的。
而不同的商品之间的价值差异,源于生产这些商品所耗费的平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不同。
马克思将这种劳动称为“抽象劳动”,并认为只有这种抽象劳动才能成为衡量商品价值的尺度。
这种抽象劳动并不是一种具体的劳动形式,而是通过商品的交换才变得有意义和可比较的。
因此,劳动价值是一种社会关系,是商品交换中的一种规律性约束。
在马克思看来,劳动价值论的核心机制是“剩余价值”的创造和实现。
剩余价值是指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超越自己价值创造的那部分价值,是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而获取的利润。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力成为商品,资本家购买劳动力并支付相应的工资。
然而,工人的劳动所创造出来的价值远远超过了他们本身所获得的工资。
资本家通过占有生产资料,支配生产过程,实施剥削,从工人的剩余劳动中获取剩余价值。
这种剥削关系导致了社会阶级的分化,并引发了阶级斗争与社会矛盾。
劳动价值论对于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本质和剥削机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指出了资本主义经济中资本与劳动的矛盾,以及剥削与被剥削的基本对立关系。
劳动价值论为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提供了基础,鼓舞了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信心。
然而,劳动价值论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争议。
一方面,劳动价值论难以解释商品的价格波动和市场供需等因素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中,商品价格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供求关系、生产成本等,并不仅限于劳动时间。
试析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再认识
试析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再认识(一)论文关键词: 劳动劳动价值论价值创造价值分配论文摘要:劳动是劳动价值论的核心概念,它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统一,包括科技和管理在内的脑力劳动也是创造价值的生产性劳动。
要正确认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就要在现实中把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区分开来。
我国私营企业主的劳动具有生产劳动和剥削劳动两重性,但一定范围内的剥削是合理的,因而也是合法的。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因而成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矛盾及其规律、理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及其基本特点的重要思想武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它不仅要运用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研究,而且还要运用于现实的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研究。
江泽民指出: “现在,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所面对和研究的情况有很大不同。
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
”网“深化”就是坚持,就是发展,就是要正确处理坚持与发展的关系。
不发展,就会使理论失去活力,无法适应时代前进的需要;不坚持,就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
回顾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和认识。
”网“深化”就是坚持,就是发展,就是要正确处理坚持与发展的关系。
不发展,就会使理论失去活力,无法适应时代前进的需要;不坚持,就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
回顾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历史发展可以看出,在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发展的不同时期,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根据当时的实际,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劳动价值理论,并以此揭示不同时期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特点和基本矛盾。
马克思本人对劳动价值论就有一个从创立到展开的过程;1883 年马克思去世之后,恩格斯也曾根据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发展的新情况和经济科学发展的新材料,对劳动价值论作出了新的发展;21 世纪初,列宁根据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新变化和新特点,依据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对垄断价格和价值规律的新作用作了创新性的研究,拓展了对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本质及其规律的认识视野。
试析正确理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学说(一)
试析正确理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学说(一)论文关键词:劳动价值论商品价值知识经济时代论文摘要: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和核心。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的生活已进入后工业社会及知识经济时代。
在这一时期,有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劳动创造价值产生提惑。
我们应该正确认识所处的时代,也应该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与时俱进”。
时代在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在发展,但劳动仍然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
劳动价值论,即劳动创造价值,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缺陷是没有回答什么样的劳动创造了价值。
马克思从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商品人手,提出了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种属性,并进一步论证了商品的两种属性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决定的。
劳动二重性理论是马克思的重大贡献,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它回答了古典政治经济学没有解释清楚的问题—即什么样的劳动创造了价值,从而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今天,有人对劳动价值论存在疑问。
他们认为,如果说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正确的,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那么:非劳动生产要素是否创造价值;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卫生等部门是否创造价值;银行、保险、咨询、会计师事务所等部门是否创造价值;政府、人大、军队、警察等国家行政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国家机器是否创造价值。
提出这些疑问的理由是:如果说这些要素和部门也创造了价值,那么它与马思劳动价值论相矛盾,如果说这些要素和部门不创造价值,那么如何理解非劳动生产要素与这些部门的人员的报酬?是否存在剥削?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非劳动生产要素和这些部门及人员的报酬越来越高。
一、知识经济条件下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前提劳动价值论,就是劳动创造价值,因此,如何在现实意义上理解“劳动”、“产品”,就成为知识经济条件下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学说的核心问题。
知识经济新时代下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思考
知识经济新时代下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思考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他的政治经济学思想体系的核心之一,最初是为了揭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的剥削关系和阶级斗争而产生的。
然而,在知识经济时代,我们需要对劳动价值论进行重新思考,以使其能够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
首先,知识经济时代的劳动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物质生产已经逐渐被淘汰,而被数字和信息技术所代替。
相对于传统的劳动模式,知识劳动的特点是非常灵活的,需要更多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因此,如果仅仅使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来分析知识劳动,将无法深入理解知识经济的本质。
其次,知识经济时代中,劳动力的高质量和高素质成为了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在这种情况下,对从劳动中创造的价值的评估不仅要基于时间和体力的消耗,更需要考虑到知识技能的贡献,那些经验丰富的劳动者在提供技术咨询和解决问题方面可能比较年轻的劳动者更有价值。
第三,随着知识和信息的互联网化和全球化,不同国家、地区、生产和消费者之间的差异变得逐渐模糊。
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推动市场的全球化和知识的共享,这使得对国内和国外企业的竞争愈发激烈。
因此,在劳动力商品化和全球市场的竞争中,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早已无法涵盖竞争产生的各种多维影响。
综上所述,知识经济时代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适用性受到了挑战。
要充分理解、把握行业的价值和劳动贡献,需要更加细致、全面的计算和分析。
我们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进一步的探索,以制定出适用于知识经济时代的新经济评价方法。
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新经济时代带来的挑战性问题,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推动经济的发展。
谈谈你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解
谈谈你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他在《资本论》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用于解释商品交换中的价值形成以及剩余价值的产生。
劳动价值论主要包括劳动价值、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三个概念。
首先,劳动价值是劳动者在生产商品过程中所花费的劳动时间的量度。
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所花费的劳动时间决定,而劳动时间是衡量商品价值大小的标准。
劳动价值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体现,即在特定社会条件下,为生产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所必需的平均劳动时间。
例如,在一个社会中,生产商品A所需劳动时间为10小时,而生产商品B所需劳动时间为20小时,那么商品A的劳动价值就是商品B的一半。
其次,交换价值是商品在市场中实际交换的价值。
当两种商品相互交换时,它们的交换价值是根据它们所蕴含的劳动价值比例决定的。
如果商品A的劳动价值为1小时,商品B的劳动价值为2小时,则商品A和B在交换过程中的比例为1:2。
交换价值在市场中通过商品的价格来体现,价格是商品交换的一种形式。
价格不仅包括商品所具有的劳动价值,还包括供求关系、市场竞争等因素的影响。
最后,使用价值是商品所具有的满足人们实际需求的能力。
商品作为社会生产的结果,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人们对商品使用功能的评价,取决于商品本身的特性和特定的社会需求。
例如,水对人们而言是必需品,它具有满足人们渴望的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商品存在的前提,但不是决定商品交换的因素。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对于解释商品生产和交换中的价值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它强调了劳动在价值形成中的核心地位,揭示了商品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剥削关系。
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的产生是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即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劳动,将一部分劳动价值转化为自己的利润。
资本家通过控制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能够占有并支配剩余价值,这是资本主义制度下不平等分配的根源。
然而,劳动价值论也受到了一些批评和争议。
一方面,劳动价值论忽略了其他因素对价值形成的影响,如需求变化、技术发展等。
关于先进社会生产力与劳动价值论——学习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几点体会(1)
关于先进社会生产力与劳动价值论——学习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几点体会(1)论文关键词: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认识论文摘要:通过对《资本论》的学习,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得到了启示,从而升华了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也不例外。
中国经济改革进行了20多年,改革的进程中必然要产生一系列的新问题,产生很多困惑,通过对《资本论》的学习,使我们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有了新的认识。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劳动创造商品价值,最初是由古典学派的创始人威廉·配第提出的,经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的修改、补充和发展。
科学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批判了古典学派劳动价值论中的不正确因素,继承和发展了其中科学的合理的成分,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新的理论体系,为剩余价值理论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从而引起政治经济学的革命性变革,创建了马克思的经济学说,成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基本内容如下:马克思通过对商品二因素的分析,提示了使用价值和价值,价值和交换价值范畴的辩证关系,完成了对价值的科学抽象。
商品是用来进行交换的劳动产品,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
马克思从交换价值出发引出价值、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
价值的实体是生产商品所耗费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无差别人类劳动的凝结是价值。
最后,马克思得出结论,从本质上看,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属于历史范畴。
马克思发现并论证了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首创劳动二重性学说,这是马克思科学劳动价值论的基础。
马克思概括地指明了生产商品的劳动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统一,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凝结为价值。
这就在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并科学地回答了什么劳动决定价值的问题,对马克思开创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具有关键意义。
浅谈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几点认识
得到有 效保证等现象 比较普遍 , 继承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中体 现的人道主义 精神有 助于减少这种情况 , 至少用人单位能够意识到 不能侵 害劳动者的基
本权 益 , 这样 , 反过来也能够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 , 对 于 劳 动 者 技 能 的提 高 也大 有 裨益 。 第二 方 面 , 坚持 马克 思 劳 动 价 值 论 是 将 收入 分 配 关 系 合 理 化 的 指 导 思想 。 依据马克思的观点, 生 产 关系 的 性质 决定 了收 入 分 配 的 制 度 , 而 劳 动 价值 论 不能 成 为分 配 制 度 的依 据 。依 照 马 克 思 劳动 价 值 论 的 观 点 ,
“ 唯一原则 ” 的观 点。他批判地继承 了斯密 的观 点, 同时根据劳动价值 论对 斯密 、 萨伊 等人关于非劳动价值 论的错 误观 点进行批判 。提 出了 自己的独 特 的观 点 , 对 劳 动 价值 论 的 发 展起 着 至 关重 要 的作 用 。
1 , 2劳 动 价 值 论 的 主 要 内容 马克思认为生产劳动具有二重性, 即 具 体 劳 动 和 抽 象 劳 动 。具 体 劳 动
他提出的劳动价值论 的观点没有形成体系 , 但是却奠 定了劳动价值论 的基 础 ,形成 了劳动价值论 的雏 形。亚 当・ 斯密对劳 动价值论进行 了补充 , 于 1 7 7 6年 发表 了闻名的 《 国 民财 富的性质和 原 因的研 究》, 阐述 了劳 动价值 理论 , 并对其发展做 了一定的贡献 。他提 出“ 应 当注意 , 价值一词有两个 不 同的意义 。它有时表示特定物 品的效用 , 有时又表 示 由于 占有某物而取得 的对它种物品 的购买力 。前者可叫做使用价值, 后者可叫做 交换价值 。” 亚 当・ 斯密认为劳动工 资、 土地 资本和 资本利润构成 了商品的真实价格 , 科 学 劳动价值论 的产生 以亚 当・ 斯密 的生产 劳动创造价值 的论断为基础 。 大卫 ・ 李 嘉 图进 一步 发 展 了亚 当 ・ 斯 密 的价 值 理 论 , 他 提 了 由活 劳 动 和 物 化 劳 动 共 同形 成 商 品价 值 , 但 物 化 劳动 只是 转 移 自身 价 值 并 不 创 造 价 值
解析马克思主义对劳动价值论的见解
解析马克思主义对劳动价值论的见解马克思主义对劳动价值论的解析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对劳动价值论的解析是其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出发,对劳动价值论进行深入的解析和探讨。
一、劳动价值论的基本概念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它强调商品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在商品生产中,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
价值的衡量是通过劳动时间来实现的,即所需劳动时间越多,价值越高;所需劳动时间越少,价值越低。
马克思主义对劳动价值论的理解深刻而详尽。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指出商品的价值是由两个基本要素来决定的,即劳动时间和劳动力的使用价值。
这里的劳动时间是指生产某种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则是劳动者的技能和技术水平。
二、劳动价值论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价值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商品的价值决定了商品生产和分配的方式。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劳动力成为一种商品,劳动力的价值由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来决定。
资本家利用劳动者的劳动力来生产商品,并通过市场竞争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然而,由于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占有,它导致了剩余价值的不公平分配。
剥削阶级通过剥夺劳动者的劳动价值来实现自身的利益。
这种剥削关系使社会贫富分化加剧,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矛盾的根源。
三、劳动价值论对于社会主义的意义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一种超越和替代。
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劳动价值论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社会主义经济追求的是人民共同富裕和社会公平。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劳动力的价值不再被资本家所占有,而是为整个社会、为人民服务。
社会主义经济以计划经济为特征,通过合理的调配和配置资源,实现社会财富的公有化和共享。
劳动价值论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对劳动价值的正确衡量和评估,社会主义经济可以更好地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读后感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读后感读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就像脑袋被开了个新窗口,看世界的角度都不一样了。
马克思说劳动创造价值,这事儿仔细想想,真的太对了。
就好比咱吃的面包,从农民伯伯种麦子,到工人把麦子磨成面粉,再到面包师把面粉做成面包,这一长串的劳动过程,每个环节都在给这个面包注入价值。
要是没有这些劳动,那小麦还在地里长着,咱也只能对着生麦粒干瞪眼,哪来香喷喷的面包呢?这理论也让我理解了为啥那些奢侈品那么贵。
那些大牌包包,设计的时候,设计师绞尽脑汁地构思,这是脑力劳动;制作的时候,工匠们一针一线精心缝制,这是体力劳动。
而且这些劳动背后还有品牌长期积累的声誉,这声誉也是靠着无数人的努力经营才有的。
所以啊,这个包可不仅仅是一块皮料加几个金属扣那么简单,里面包含的劳动可太多了,价值也就这么上去了。
不过这劳动价值论也让我看到一些社会现象背后的本质。
你看有些工厂里的工人,每天累得要死,他们的劳动创造了那么多价值,可拿到手的工资却不多。
为啥呢?马克思的理论就像一把手术刀,直接剖析到资本在中间捣鬼。
资本就像一个大磁铁,把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都吸走了一部分。
就好像工人辛辛苦苦种了一园子的菜,最后大部分都被地主拿走了,自己只能留下一点点勉强糊口。
这多不公平啊!再说说那些新兴的互联网产业。
程序员们没日没夜地敲代码,这也是劳动啊。
他们开发出一个超好用的软件,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这价值可太大了。
但是在资本运作下,有时候程序员们的价值也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这时候我就觉得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简直就是一盏明灯,让我们看到这些不合理的地方,提醒我们要尊重劳动,要让劳动创造的价值合理地分配。
从宏观上来说,整个社会的发展就是无数劳动叠加起来的结果。
科学家搞研究,推动科技进步;建筑工人盖房子,让我们有住的地方;老师教书育人,培养下一代。
每个劳动者都像是一颗螺丝钉,虽然小,但缺了哪一个都不行。
要是大家都不劳动了,那这个世界就会乱套,什么都没有了。
关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思考
关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思考【摘要】以价值的来源还是作用去界定价值的本质是劳动价值论和实用价值论的根本区别。
劳动是价值的源泉,并不意味着劳动就是价值,也不意味着劳动是衡量价值的标准。
物的使用价值决定了物的交换的必要性,物的实用价值充当了交换的衡量媒介,使得交换双方获得各自满意的公平待遇。
【关键词】劳动;价值;使用价值;实用性1.关于商品价值的定义马克思认为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是劳动。
商品价值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脑力和体力)意义上的耗费,即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形成的,商品的价值量也就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而劳动量是由劳动时间长短衡量的。
关于劳动价值论的争论焦点:是否只有劳动创造价值或者换句话说,物质生产要素,诸如土地、机器、自然资源等是否也创造价值实际忽视了一个前提,价值的本质是什么。
以价值的来源还是作用去界定价值的本质是劳动价值论和实用价值论的根本区别。
人是一切,劳动价值论最大的缺陷是抛却了人,这使得它倍显单薄。
这里涉及的关键是价值与商品价值的关系问题,两者固然不能相互取代,但共性基础是相同的,马克思的商品价值定义抛弃了这一共性基础。
尽管马克思承认“商品要成为价值,首先必须是效用;同样,劳动要被看作是抽象意义上人的力量、人类劳动的消耗,首先必须是有用劳动。
”关于价值量的大小最终由劳动时间长短来衡量的说法也是值得推敲的,假定前一步推理正确,后面劳动的耗费如果以时间衡量的话就无法解决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关系问题,马克思把二者的关系定为“比较复杂的劳动只是自乘的或不如说多倍的简单劳动,因此,少量的复杂劳动等于多倍的简单劳动” 。
实际上是以劳动的复杂程度而不是劳动时间来作为标准的,所以即使马克思规定意义上的商品价值的量的大小也不取决于劳动时间。
劳动是价值的源泉,并不意味着劳动就是价值,也不意味着劳动是衡量价值的标准。
对于使用价值决定论的责难在于作用的衡量,因为计量标准和计量单位的量的规定性难以确定,这种理论被视为是不科学的甚至是错误的。
论析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再认识(一)
论析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再认识(一)论文关键词:劳动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市场经济论文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出现了新的特点。
价值的实体是劳动,价值创造只与劳动有关,但非劳动生产要素也为社会财富的创造作出了贡献。
商品的生产不只是价值的创造,也包括使用价值在内的财富的创造。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收入分配理论的重大突破。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
劳动价值理论及建立在其基础上的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同时也揭露了资本剥削的秘密和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为推动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马克思所生活的时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还没有获得充分地发展,人们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认识水平也较低。
在这种情况下,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构建,所能运用的现实材料是不完整的、或是不清晰的,所能借鉴和吸收的人类精神财富也是很有限的。
因此,这就决定了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不是完美无缺的十全十美的理论。
然而,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在于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与时俱进。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也不例外,其作为一个动态的开放体系势必要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更新、充实和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再认识。
一、对劳动内涵变化的认识在马克思的分析框架中,社会劳动有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之分。
生产性劳动即创造价值的劳动,非生产性劳动即不创造价值的劳动。
在马克思那个时代,生产性劳动只限于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因此,马克思所指的生产劳动,主要是直接生产过程的劳动以及直接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继续的劳动,即运输、包装、保管等劳动,把第三产业的许多劳动都排除在生产劳动之外。
然而,经济发展的实践已经冲破了这个理论框架。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当代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一、二、三产业结构及其内部分工都与过去有了很大不同。
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思考(期末论文)(1)
姓名:陈丹杰学号:pb11210184 班级:信院三班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思考有幸本学期里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学问,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门智慧学,.学好它可以使我们认识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的魅力与风彩.同时也可以使我们对社会历史观,社会的发展规律与国家的政治基本常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它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开拓了我们的视野。
马克思通过对商品关系深刻分析,阐明了生产商品的劳动及商品价值,相互关系及规律,形成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
讨论思考劳动价值论的目的是强调资本等其他生产要素的地位和作用。
没有生产资料,任何财富、使用价值也生产不出来。
但是,首先应当突出的是劳动、劳动者!“劳动是生产的真正灵魂。
”尊重劳动、劳动者,根本目的在于解放劳动、劳动者,在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也就是说,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第一位的是不断解放劳动、劳动者;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劳动效率。
中国的现代化过程,就是劳动积累的过程,就是劳动、劳动者解放的过程,就是劳动者素质和劳动效率不断提高的过程。
首先,我们要清楚劳动和价值本身所代表的意义。
商品是劳动产品,其劳动可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马克思也称之为有用劳动。
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消耗。
很多人在谈到“劳动”的时候,撇开了它的对象性而谈起了需求,似乎是存在一种没有对象性的“劳动”,似乎是存在一种没有“需求”的“劳动”,并把这样一种毫无生气,并且注定因为没有对象而变得虚无缥缈的“劳动”归之于马克思,这是对马克思的误解和歪曲。
事实上,马克思在《资本论》里说:“如果把商品体的使用价值撇开,商品体就只剩下了一个属性,即劳动产品这个属性。
可是劳动产品在我们手里也已经起了变化。
如果我们把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抽去,那么也就是把那些使劳动产品成为使用价值的物质组成部分和形式抽去。
他们不再是桌子、房屋、纱或别的什么有用物。
知识经济新时代下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思考
知识经济新时代下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思考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他的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核心之一。
它解释了商品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并且劳动者通过出售劳动力来获得工资。
在现代知识经济的新时代中,我们需要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进行新的思考。
现代知识经济的特点是知识的重要性和创造性的提升。
在传统的农业和工业社会中,劳动力主要是体力劳动,而在知识经济中,人们更加依赖于知识和技能来创造价值。
这意味着劳动价值论需要重新界定劳动的含义,并且将知识和创新作为价值创造的重要因素加以考虑。
知识经济下的劳动价值论需要考虑到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利益分配的问题。
在传统的农业和工业社会中,劳动者通过销售产品和劳动力来获得收益。
在知识经济中,知识产权的保护变得尤为重要。
知识的生产和创造需要大量的投入,如果没有合理的知识产权保护,劳动者的创造性劳动很可能无法得到应有的回报。
知识经济新时代下的劳动价值论需要更加强调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的理念。
在传统的农业和工业社会中,追求利润最大化被认为是企业和个人的最高目标。
在知识经济中,我们意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考虑到环境、资源和社会的可持续性。
劳动价值论需要更加关注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并将其纳入到价值创造和利益分配的考量中。
在现代知识经济的新时代中,我们需要重新审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我们应该将知识、创新和创造力纳入到劳动价值论的考虑范围内,并关注知识产权的保护、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等问题。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适应知识经济新时代下的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思考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思考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演变,使劳动形式、劳动主体、价值源泉和分配理论等方面都发生了新的变化,这就要求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重新进行思考。
标签:劳动价值论;均衡价格论;均衡劳动价值论1 传统劳动价值论的主要缺陷及面临的挑战马克思把劳动和劳动力区别开来,即劳动力是潜藏在人的身体内的劳动能力,而劳动则是劳动力的使用过程,它体现出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源泉,可以创造出超过劳动力商品本身的价值,即创造出剩余价值,而劳动力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来决定。
1.1 劳动价值论存在如下主要缺陷(1)定量性较差。
采用时间形式度量方法无法建立劳动(价值)量与劳动强度、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复杂度等变量的量化关系。
(2)适应性差。
采用这种度量方法很难区分劳动时间与非劳动时间,很难区分劳动强度、劳动复杂度和劳动熟练度的大小,在对分散的劳动时间、多变的劳动强度、劳动熟练度和劳动复杂度的劳动进行度量时,则表现出较差的适应性。
(3)不稳定性高。
任何一门科学均要求其度量单位所代表的实际内涵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不能因地域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价值理论的基本度量单位所代表的实际内涵也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然而,单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代表的实际劳动量会随着社会区域和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变化而变化,是一个极不稳定的值。
例如,某种形式的手工劳动条件在不发达国家属于正常的劳动条件,而在发达国家可能属于恶劣的劳动条件;某一杂技演员所进行的劳动属于熟练劳动,但在杂技之乡可能只算作非熟练劳动;某一脑力劳动在过去属于复杂劳动,但到今天可能只算作简单劳动。
采用时间度量方法与采用货币度量方法一样,只能求出劳动量的相对值,而不能求出其绝对值。
因此不同时空范围内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价值内涵之间难以进行相互换算,难以进行空间上的横向比较和时间上的纵向比较,从而表现出极大的时空局限性。
由于马克思当时所处的社会生产力状态属于大机器生产,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机器是主要的生产资料;②劳动方式和劳动条件都基本相似;③劳动时间与非劳动时间的区分较为明显;④劳动强度、劳动复杂度和劳动熟练度的定性区分也较为容易;⑤信息劳动无论是在人数上还是在产值上都只占很小的比重。
浅谈如何正确认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观
浅谈如何正确认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观1.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观概述2. 劳动价值论对经济思想的影响3. 评价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观4. 解读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观在现代经济中的应用5.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观与现代价值理论的比较一、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观概述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劳动价值观是其理论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此商品所需要的劳动量,即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
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观认为,个体的劳动力是一种商品,其价值取决于其所含有的必要生活资料的数量。
因此,劳动者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就是资本家所剥削的价值。
二、劳动价值论对经济思想的影响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激发了经济学家对劳动和价值关系的深刻思考。
它对现代经济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价值理论、生产理论、分配理论和价值分配理论等方面。
随着时间的推移,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成为了经济学中的经典命题。
三、评价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观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观是一种矛盾的价值理论。
虽然其有着一定的科学性,但是劳动价值论同样也存在着一些缺陷。
如:它只能适用于简单商品经济,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复杂商品经济的形式也更加普遍。
因此,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观需要与现实经济相结合,不断改进、完善。
四、解读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观在现代经济中的应用在现代经济中,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相当重要。
例如,劳动力的薪酬、商品的定价、纳税方法和政府公共物品的提供等都与劳动价值学说有关。
然而,随着现代生产方式的变化和生产要素的变化,劳动价值学说的适用性也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五、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观与现代价值理论的比较在现代经济学领域,有许多不同的价值理论,如效用价值学派、主观价值学派、价值链理论等等。
相对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这些价值理论更加现代化和科学。
在理论和实践中,价值理论的适用性更为广泛。
案例:1. 一部手机的价值大约是人工制造所需劳动时间的10倍。
解析:换句话说,这就是说,对于一部手机的价值来说,其中90%来自非物质价值,而仅有10%的价值是由劳动力所创造的。
下面我简要谈谈我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一、下面我简要谈谈我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认识:1.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原创含义劳动价值论是指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你好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批判地吸收了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价值论的合理内容,建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你好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原创含义,可高度概括如下:一是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是不同商品进行交换的比例的基础,它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二是创造价值的唯一要素是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其他任何生产要素都不是价值的源泉,创造价值的劳动是抽象劳动,即无差别的人类脑力体力的耗费,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但它不是价值的源泉;三是创造价值的劳动是活劳动,即正在进行的生产过程中耗费的抽象劳动,物化劳动作为过去劳动的凝结物,在新的商品生产过程中只能转移自身的价值,而不能创造价值,商品价值中不包含任何一个自然物质的原子。
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彻底的一元价值论。
2.发展和创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必要性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的客观历史条件与现时代存在巨大的差别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任何科学原理都是对特定条件下的特定问题的分析。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产生于130多年前工业化初期的蒸汽机时代,而当时的生产方式、劳动形态、商品形式和财富构成等都与当今有着巨大的差别。
因此,分析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不能脱离对那个特定时代特点的分析,概括地讲,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的客观历史条件主要如下。
第一,劳动形态主要表现为体力劳动。
工业化初期,社会生产主要集中在物质生产领域,非物质生产部门的比例相对较小,劳动形态主要表现为工场手工业和机器大工业生产中的体力劳动。
因此,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以物质生产领域的体力劳动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虽然马克思也涉及到对非物质生产领域(服务贸易行业)的分析,但由于当时这些部门在整个社会生产中所占的比例很小,影响力微乎其微,所以当马克思在谈到服务贸易时说:“资本主义生产在这个领域中的所有这些表现,同整个生产比起来是微不足道的。
浅论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
浅论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引言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具有重要意义。
劳动价值论是指劳动创造商品价值的理论,也是阐述商品交换价值的理论基础。
然而,由于马克思对劳动价值论的阐述相对复杂,很容易被人们理解错误。
本文将浅论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重要性,并从劳动价值的本质、劳动价值的量和价格与价值的关系三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劳动价值的本质劳动价值的本质是指劳动是创造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
马克思认为,劳动创造了商品的有用性和价值。
商品的有用性是指它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而价值则是指商品在社会交换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普遍属性。
劳动价值是劳动创造的价值在商品交换中的体现。
劳动价值的本质是指劳动是所有商品价值的根源,没有劳动,就没有商品的价值。
马克思强调了劳动价值的社会性,即任何一个商品的价值都是由社会劳动创造的,而不是个别劳动。
二、劳动价值的量劳动价值的量是指劳动所含的劳动时间。
这是马克思对劳动价值量的核心概念之一。
马克思认为,劳动时间是劳动价值的衡量尺度。
不同商品的劳动价值数量上的不同,是由生产这些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的长短来决定的。
例如,生产一个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多,那么这个商品的价值就相对较高。
劳动价值的量与具体的劳动形式、技术水平、劳动者的熟练程度等因素有关。
马克思强调了劳动价值量的现实性,即劳动价值量是在实际生产中形成的,通过商品交换来反映出来。
三、价格与价值的关系价格与价值是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中的重要关系。
马克思认为,价值是商品内在的衡量标准,而价格则是表现商品在市场上实际交换的价格。
价格与价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但并不完全一致。
商品价格受到供求关系、市场竞争、生产成本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与商品的劳动价值会有一定的偏离。
马克思将价格和价值之间的差异称为商品的价值形式与交换形式之间的矛盾。
这种矛盾表明,资本主义社会中出现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矛盾。
浅谈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再认识(一)
浅谈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再认识(一)浅谈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再认识(一)【论文关键词】深化;劳动价值论;活劳动;价值源泉认识【论文摘要】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是建立在劳动价值基础之上的。
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是由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家提出的,经历了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多位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的发展,最终由马克思创造了劳动价值论科学的体系。
新时期,对于劳动价值论的深化认识在于坚持价值来源于活劳动的一元论,确立生产精神性产品的的劳动和第三产业的服务性劳动也是生产性劳动的观念,并且做好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避免因为各个产业发展的不协调导致经济危机的发生。
马克思创立的科学的劳动价值论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它是马克思剩余价值论的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
马克思有关于政治经济学的所有理论都是构建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的。
对于劳动价值论,在新时期有必要对其进行更深人的认识。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由来与演进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基础是由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所奠定的。
(一)英国学者威廉·配第最先提出劳动价值论1,配第在价值理论方面的成绩配第在价值理论方面的成绩主要表现为在政治经济学发展史上第一个考察了商品价值问题,第一次有意识地把商品价值的源泉归因为劳动,从而确立了劳动价值理论;揭示了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商品价值量与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时间成反比;认识到劳动分工会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仅认识到商品价值量取决于劳动,也意识到货币的价值量也是由劳动决定的。
2,配第在价值理论方面的缺陷配第在价值理论方面的缺陷主要表现为混同了价值和交换价值这两个不同的范畴;其价值和价格概念也含混不清;没有把创造价值的抽象劳动和创造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区分开来;把使用价值及价值混为一谈。
(二)亚当·斯密对劳动价值理论有所发展斯密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建立者。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学说浅析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学说浅析关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学说浅析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起源与基本原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的劳动价值论是其对政治经济学的贡献。
该学说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它所花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其基本原理是劳动是价值的源泉。
二、劳动的价值性与商品交换价值的解释劳动的价值性体现在劳动为创造价值,在商品交换中体现为商品的交换价值。
马克思认为,有用的劳动贡献了创造价值的成分。
因此,劳动时间越长、劳动成本越高的商品价值就越高。
三、劳动力价值与剩余价值的解释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雇佣劳动是为资本家创造剩余价值的手段。
劳动力的价值是按照其生产商品所必需的物质支出来确定的,但工人不能根据自己所生产的商品来确定其获得的报酬。
因此,工人创造出的剩余价值被剥削。
四、劳动价值论的局限性与后续发展劳动价值论的一个重要缺点是它没有考虑商品的稀缺性和需求的影响,也没有考虑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种不同的生产方式下,劳动的价值可能发生变化。
随着经济学研究的发展,新的学说出现,如边际效用学说等。
五、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社会主义经济学的指导作用劳动价值论从根本上解决了商品价值形成和分配问题,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提供了指导。
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应该以生产社会产品为中心,根据工人的贡献对其获得报酬,并将剩余价值用于生产和改善公共设施。
以下是五个案例及其相关分析:一、苹果公司的市场价值急剧上升苹果公司作为一家以设计和技术为核心的公司,其产品似乎很难用传统的劳动价值论解释。
然而,苹果公司的市场价值远远超过其实际的生产成本。
这可能是由于其设计、技术和品牌所产生的附加价值,这些价值无法通过传统的劳动价值论来解释。
二、《哈利·波特》系列书籍和电影的市场成功《哈利·波特》系列的作者J·K·罗琳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创作,并且也得到了相应的利润。
然而,该系列的巨大市场成功不仅基于罗琳的劳动所产生的价值,还有其创作的历史意义和大量的消费者需求,这些都是传统的劳动价值论无法说明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一点思考(一)
论文关键词:社会阶层结构劳动价值论创新
论文摘要: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演变,使劳动形式、劳动主体、价值源泉和分配理论等方面都发生了新的变化,这要求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进行新的思考。
0引言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与时俱进,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的指导意义,只有在与具体的实际的时代特征相结合时,才能得到实现。
本文在分析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新变化的基础上,提出要从劳动形式、劳动主体、价值源泉等方面对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论进行理论创新。
1传统劳动价值论面临的挑战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创立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
劳动价值理论是在对工业化初期的资本主义英国进行批判分析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同时也揭示了社会化商品生产的带有一般性的规律。
因此,对我们今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指导意义。
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面临的情况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面临的情况有很大不同。
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时,西方发达国家还处于工业化初期的蒸汽机时代,生产社会化进程刚刚起步。
今天的世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提出了许多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步人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再加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使劳动的方式和内容、劳动结构、社会分工、价值的形成及其向价格的转化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如果机械僵化而教条地照搬传统的劳动价值理论,尤其是拘泥于马克思在当时历史条件下,针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具体清况作出.某些个别论断,就不能科学地回答今天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有关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一些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各种利益群体不断出现,收人报酬呈现多样化,先富起来的并不都是按劳分配所得的结果。
这种理论和现实的悖论迫切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富和收人分配理论的创新。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改革前中国社会“两个阶级一个阶层”的劳动者阶级的单极社会结构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社会阶层分化呈现从单极向多元的演变。
有学者按照占有组织、经济、文化资源的不同状况把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划分为五大社会经济等级十个阶层。
五大社会经济等级包括社会上层(高层领导干部、大企业经理人员、高级专业人员和大私营企业主),中上层(中低层领导干部、大企业中层管理人员、中小企业经理人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及中等企业主),中中层(初级专业技术人员、小企业主、办事人员、个体工商户、中高级技工、农业经营大户),中下层(个体劳动者、一般商业服务人员、工人、农民),底层(生活处于贫困状态并缺乏就业保障的工人、农民和无业、失业和半失业者)。
十个阶层是按照占有资源的类型和多少来分划的,包括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我国社会经济等级具有跨阶层界线的特征,阶层分化结构呈现复杂性、多样性和不稳定性,已初步形成了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充满动态特征的阶层结构。
事实证明,这种阶层结构分化演变大大促进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综合国力的提升。
但这种阶层分化演变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却不能在传统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那里得到劳动价值理论的支持,诸如私营企业主、炒股获高利者、企业经理人员等人收人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是不能用传统的劳动价值论来解释的。
2劳动形式创新与劳动主体创新
2.1劳动形式创新
关于社会劳动的形式,在马克思的分析框架中,社会劳动有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具
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活劳动与死劳动(物化劳动)、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等。
与马克思所处的历史时代相比,今天劳动形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人们从不同角度对劳动进行细分,如创新劳动、重复劳动和混合劳动,生产劳动、服务劳动、科技劳动和经营管理劳动,创新劳动和常规劳动等等。
虽然对劳动的具体形式众说纷纭,但都承认服务劳动是重要的劳动形式,认为科技劳动(即创新劳动)和经营管理劳动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已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等,而且在新价值创造中的比重日趋增大。
2.1.1创新劳动马克思当年在谈到创造商品价值的劳动时,虽然也提到过脑力劳动、复杂劳动等概念,还认为科学技术工作作为复杂劳动,是简单劳动的倍加和自乘。
但他的劳动价值理论中的“劳动”,主要是指在生产第一线的产业工人的体力劳动。
现在所处的知识经济时代完全不同于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的那个时代。
有些高新技术工作作为复杂劳动,已无法用简单劳动的倍加和自乘来表达和衡量。
在知识经济时代,劳动形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劳动不仅仅是体力的支出,而主要是脑力的支出。
科技人员和知识分子的劳动,不是一般的常规劳动,而是一种创新劳动。
创新劳动是指那些能够创造出从未有过的产品、技术、市场和生产组织形式的劳动。
创新劳动具有不可模仿性、不可重复性、极度稀缺性,已成为推动当代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劳动形式。
由创新劳动所生产的产品作为从未有过的稀缺性产品,不存在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衡量其价值量的问题。
把科技工作作为劳动的一种重要形式,这是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现实需要,也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2.1.2经营管理劳动马克思从工人阶级立场出发,没有把管理劳动和经营劳动纳人生产劳动的范畴是可以理解的,但不妥当。
经过股份制和经理革命后,传统的资本家已经退出了生产过程,经营者和管理者作为雇佣劳动者,他们的劳动是高级复杂劳动,当然属于生产劳动。
在生产的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管理劳动日益复杂化、企业管理人员对企业发展作用越来越大的今天,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也是脑力劳动者,他们所付出的劳动也应当给予较高的报酬。
现在的国有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工资报酬不断提高,即是其劳动价值的体现,这是基于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问题的再认识。
不仅如此,企业的经营管理在企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有时甚至可能决定企业的生死存亡,因此企业的经营管理也是劳动的一种重要形式。
2.1.3服务劳动在马克思那个时代,生产性劳动只限于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因此马克思当时将服务性行业的劳动列人非生产性劳动范围,尽管马克思也认为其中许多劳动是社会必须的。
经济发展的实践已经冲破了这个理论框框,现代社会包括我国在内已经在第三产业的名下将服务业的收人计人国民生产总值,服务业的劳动也是生产性劳动已得到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