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讲义

合集下载

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讲义--高三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1)

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讲义--高三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1)

必修部分第一单元先秦至秦汉: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时空坐标阶段特征1.中国原始社会(约170万年前至约公元前2070年):中华文明多元起源,奠定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

原始社会经历了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三个阶段。

新石器时代晚期阶级分化政治上明显,出现了权贵阶层,开始向早期国家过渡。

原始社会晚期盛行禅让制经历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

原始农业出现,旧石器时代晚期生产力十分低下,以刀耕火种经济上为耕作方式,共同劳动,成果共享。

新石器时代晚期,贫富分化出现,私有制产生文化上原始宗教和图腾崇拜出现,原始艺术产生。

新石器时代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2.夏、商、西周(约前2070~前771年):中华文明和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时期,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与繁荣时期,奠定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历史基础。

先秦政治制度经历了从禅让制到世袭制、从内外服制到分封制的转变。

王权政治不断强化,国家政治上疆域不断扩大,国家机构不断完善。

原始民主还有一定程度的遗存土地制度为奴隶主土地国有制,井田制奠定了农耕经济的雏形。

耕作方式是石器锄耕。

出现商经济上人。

政府严格管理工商业,实行“工商食官”政策。

青铜文明达到顶峰文化上甲骨文反映出商朝神权色彩浓厚,礼乐制成为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朴素的民本思想3.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前221年):我国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大争鸣时期,是大一统国家建立的酝酿阶段。

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各国变法,国家由分裂逐步走向局部统一。

宗法分封制逐步瓦解,县制逐政治上步形成,构建了中央集权制度的雏形铁制农具开始使用,牛耕推广,社会生产力发展。

井田制逐步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新兴经济上地主阶级兴起,自耕农阶层出现。

小农经济产生,奠定了古代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形态。

精耕细作、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是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工商食官的格局被打破,重农抑商政策逐步确立文化上士阶层出现,私学兴起,中国古代教育和学术逐渐下移,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

古代史第一单元考点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西周: (1)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武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目的:“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对象: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权利:在诸侯国的世袭统治权义务: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作用:有利于稳定当时的统治秩序局限:诸侯有诸多大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后来出现强国兼并弱国的情形,周天子权威受到削弱。

(2)宗法制:含义:宗法制是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周王正妻所生的第一个儿子。

也是其最大特点),确立大宗、小宗体系,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作用: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与分封制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他们互为表里,相互依存,成为维系统治阶级内部关系,加强奴隶主贵族世袭统治的工具。

2、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①神权与王权相结合;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③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考点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影响1.“始皇帝”的来历(3)、汉初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郡县制和封国制并存,封国制对中央集权形成威胁。

西汉中期出现“七国之乱”,汉景帝平定战乱后,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基本解决诸侯国问题;设刺史,代表中央监察地方官员(包括诸侯王和地方高官)。

东汉后期成为地方一级行政机构,逐渐演变为州郡县三级。

(4)、察举制:是一种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标准是孝廉。

察举制为西汉的强盛提供了人才条件。

2.唐:三省六部制(1)三省:中书省掌决策(决策),门下省掌审议(审议),尚书省(执行)(2)六部:(尚书省下设)吏部(官吏的任免和考核)、户部(户籍、土地和赋税)、礼部(礼仪、科举)、兵部(军政)、刑部(刑狱)、工部(国家工程建设)。

(3)特点:三省互相牵制,互相监督(4)意义:三省的长官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欢迎参加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本课程将重点介绍历史复习的重要性、复 习方法、复习技巧以及学科知识的复习。请留意每个环节的重点和实用技巧。
历史复习的重点
1 把握重点
了解历史复习涉及的重点知识,确保不遗漏任何重要内容,。
2 制定计划
建立复习计划和时间表,有序进行复习,确保全面而高效的复习过程。
资源利用
利用多种学习资源,如互联 网、教师、同学等,获取丰 富的信息和帮助,拓宽复习 视野。
学科知识的复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思想等。
复习方法
1
多样运用
2
灵活使用不同复习方法,如阅读、写作、
解题、讨论等,提高复习效果和兴趣。
3
选取资料
选择适合自己理解和复习的资料,如教 材、课堂笔记、参考书籍等。
设定目标
制定具体的学习目标和计划,明确知识 点和技能的提升需求。
复习技巧
记忆技巧
运用记忆法和技巧,如联想、 编曲、故事化等,提高记忆效 率和准确性。
拓展与巩固
掌握有效的拓展和巩固技巧, 如练习题、总结归纳、查找资 料等,提升记忆的持久性和应 用能力。
思维导图与笔记
使用思维导图和笔记整理知识, 帮助理清脉络、加深印象,便 于复习和回顾。
复习时的注意事项
专注与环境
选择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 集中注意力,避免干扰,提 高学习效果和效率。
合理休息
合理控制学习时间,制定休 息计划,充分放松身心,避 免疲劳影响记忆和理解。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中国古代历史- 三皇五帝与夏商周:了解三皇五帝的传说,掌握夏商周的建立和演变过程。

- 春秋战国时期:熟悉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兴衰,以及列国纷争、相互侵略的历史事件。

- 秦汉时代:了解秦朝的统一中国、兵马俑等事迹,以及西汉和东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

- 魏晋南北朝时期:认识三国鼎立、五胡乱华的历史背景和变迁。

- 唐宋时期:熟悉唐朝统一和盛世、宋朝政治和文化的特点。

2. 世界古代历史- 古埃及文明:掌握古埃及的政治制度、宗教信仰和社会状况,了解它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 古希腊文明:了解希腊城邦的政治制度、哲学、艺术和体育等方面的发展,以及它对罗马文明的影响。

- 古罗马文明:熟悉罗马帝国的统一和分裂、君主制的发展、法律制度和文化状况。

- 古印度文明:了解印度的种姓制度、佛教、摩揭陀王朝等重要内容。

- 古美洲文明:掌握玛雅文明和阿兹特克文明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

3. 现代历史- 近代中国历史:熟悉近代中国的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等重大事件,了解晚清政治和民族工商业的兴起。

- 近代世界历史:了解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工业革命、殖民地扩张和世界两次大战等重要事件,掌握各国的政治和经济状况。

- 中国现代史:认识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了解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在复习这些知识点时,可以结合历史教材、历史辅导书籍和历史题库进行系统学习和练习。

要注重思维的训练,通过解答历史问题、分析历史事件和找出历史事件的原因和结果等方式,提高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此外,还要关注历史的时代背景和历史事件的联系,形成全面的历史观。

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讲义--高三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讲义--高三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先秦至秦汉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时空思维阶段特征一、先秦时期先秦(远古至公元前221年)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兴起阶段。

当时的中国社会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

政治:(1)原始社会末期由部落联盟向国家过渡。

(2)夏、商和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社会的产生、发展和繁荣时期;夏朝以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西周推行宗法制和分封制。

(3)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社会瓦解和封建制度确立的时期;诸侯争霸,各国改革变法,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经济:商周时期奴隶制社会经济发展并走向繁荣,春秋战国时期封建经济兴起并发展;经营方式由井田制下的集体经营向封建土地私有制下的个体经营转变。

思想文化: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活跃,出现了百家争鸣;文字从甲骨文向金文和篆书过渡。

民族关系:春秋战国时期,民族交融,形成华夏认同观念。

二、秦汉时期秦汉(公元前221~公元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时期,也是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阶段。

政治: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形成,奠定了中国的政治版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确立并得到巩固。

经济:封建土地私有制得以确立和巩固,小农经济不断发展,黄河流域成为封建经济重心;手工业和商业获得发展;国家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思想文化:从百家争鸣到尊崇儒术,儒学成为主流思想;科技文化得到发展,奠定了我国古代科技文化在世界长期领先的基础。

民族关系:建立起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通过战争、和亲、设置机构、册封少数民族首领等方式推动了民族交融。

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标考题1.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产生的关系。

2.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2022·北京·1)(2022·全国乙卷·24) (2022·浙江6月·1) (2022·浙江1月·1)【基础课】一、中华文明的起源1.旧石器时代(1)典型文化遗址: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和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的北京人。

高三历史重点知识一轮复习讲义: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高三历史重点知识一轮复习讲义: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第6讲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考点清单] 1840到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鸦片战争1.背景错误!2.经过:1840年6月爆发,1842年8月英国侵入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被迫议和。

3.结果:《南京条约》的签订错误!4.影响错误!史论共识(1)鸦片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拓展海外市场、掠夺生产原料的必然结果。

(2)巧记《南京条约》的内容:“五亿(议)港元”:“五”指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亿(议)”指中英两国议定关税;“港”指将香港岛割给英国;“元”指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错误!2.经过:自1856年10月开始至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结束。

3.结果: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4.影响错误!易混易错开放通商口岸最多的省份是福建省,总共有4个(福州、厦门、淡水、台湾),而不是广东省。

知识图解两次鸦片战争三、中日甲午战争1.背景错误!2.经过错误!3.结果:1895年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错误!4.影响错误!易混易错俄国认为《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损害了俄国在中国东北的权益,不利于其在东北扩张,这是其“干涉”的真实目的所在,俄干涉还辽的目的并不是维护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

知识图解《马关条约》的内容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背景错误!2.爆发:1900年6月,西摩尔率领八国联军进犯北京。

3.结果:199月,八国联军胁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4.影响错误!易混易错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尖锐是帝国主义未能瓜分中国的一个原因,但主要原因是中国人民的反抗运动,即义和团运动。

知识归纳1840~1900年间列强侵华战争的时代特征整体把握近代前期列强侵华基准考点一两次鸦片战争主题一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史料一战争前的中国和英国局势中国英国政治封建主义,日益腐败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落后的自然经济,财政入不敷出完成了工业革命,商品经济发达军事装备陈旧,营务废弛船坚炮利外交闭关自守,愚昧无知殖民扩张综合封建统治,危机四伏资本主义迅速崛起[信息解读]本原因:英国为发展资本主义需要打开中国市场。

2022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讲义商鞅变法

2022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讲义商鞅变法

2022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讲义商鞅变法选修一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基础梳理【课程标准】1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2.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课程标准】(1)了解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差不多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知识梳理】一、了解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差不多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

1、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

(总特点:从奴隶制过渡到封建制;由分裂趋向统一。

)经济上:铁犁牛耕显现并逐步推广,生产力进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

政治上:新兴地主阶级形成并力量壮大,要求把握政权,进展封建经济,纷纷进行改革变法。

军事上:春秋争霸,战国兼并,诸侯割据混战。

思想文化上:文化繁荣,百家争鸣,其中法家学说最合乎当时社会进展的需求,成为改革变法的思想理论武器。

2、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和变法(一)春秋时期的要紧改革:齐国的管仲改革:“相地而衰征”,依照土地多少和田质的好坏征收赋税,实质上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鲁国的“初税亩”: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

规定不论公田和私田,一律按亩收税。

这就公布承认了土地私有。

性质:奴隶主阶级的改革。

(经济基础的变革)意义: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促进了土地国有制向封建土地私有制的转变。

(二)战国时期的要紧变法:李悝在魏国的变法;吴起在楚国的变法;秦国商鞅变法。

性质:地主阶级的改革。

(侧重于上层建筑的变革)意义:通过改革完成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

二、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特点:1、措施最全面: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司法、文化、习俗等方面(全面性)2、措施最完全:废止井田制,废止世卿世禄,从法律上确立封建制度。

(完全性)3、历时最久:先后两次改革,连续18年(长期性)4、推行力度大:商鞅变法过程中,采取严格手段,严格打击旧贵族,加强思想操纵,保证新法得以推行。

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近代西方的国家制度、法律教化与国际法的发展讲义

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近代西方的国家制度、法律教化与国际法的发展讲义

近代西方的国家制度、法律教化与国际法的发展讲义复习目标1.了解中国科举制与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渊源,知道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

2.了解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和基本特征,知道宗教伦理在西方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3.了解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情况,以及国际法的发展。

知识点西方的文官制度1.背景(1)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管理主要依靠教士和封建领主,后来出现专门服务于国王和权贵的官员。

(2)17—18世纪,欧美国家选官制度存在严重弊端。

①少数人或集团掌握着官员的任免权,营私舞弊、卖官鬻爵等政治乱象频发。

②“政党分肥制”造成腐败泛滥,行政效率低下。

(3)工业革命后,国家亟须建立能迅速处理日常事务的职业官僚体系,人们要求平等参与政府工作的愿望日益强烈。

2.建立(1)英国最早建立文官制度时间目的(原因) 内容18世纪初防止国王通过任命官员干预议会活动规定除了大臣以外,其他官员不得当选为下院议员19世纪初保证政府工作不受政党更替的影响一些政府部门开始设立常务次官的职位,负责具体事务,不受党派影响,可以长期任职1855年政府机构混乱,官员昏庸无能,人们对政府的管理能力强烈不满建立不受党派干涉的文官委员会,对被推荐的候选人进行考试1870年再次颁布法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文官委员会有权独立决定文官的基本录用条件①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美国文官法》,建立了文官制度。

②二战后,法国、德国和日本等国的文官制度也最终建立起来。

3.特点:公开考试,择优录用;政治中立和工作隐名;职务常任和论功晋升。

4.影响积极(1)规范了政府行政部门事务官的选用和管理,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分离(2)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消极(1)容易滋生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2)文官人数急剧膨胀,大大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文官的层次也越来越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的工作效率知识点近代西方的法律制度1.渊源及发展进程内容渊源罗马法《罗马民法大全》是古罗马法律的最高成就,也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发展“日耳曼法”中古时期,各日耳曼王国颁布了“日耳曼法”,作为庄园法庭审判的依据教会法教会根据基督教神学,制定和颁布了教会法普通法系(1)12世纪前后,建立在习惯法基础上、全国普遍适用的法律在英国逐渐形成,这就是普通法(2)美国等很多国家在学习英国法律的基础上制定了本国法律,它们构成了普通法系,也称“英美法系”民法系(“大陆法系”)《法国民法典》继承了罗马法传统,融入了启蒙思想和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后来形成了以其为代表的“民法系”,又称“大陆法系”(1)共同特征①在国家权力结构层面上,坚持权力制衡、三权分立。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新中国初期政治建设的内容(1)新中国的成立标记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的结束。

它是社会主义革命的起先,三大改造的完成标记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是政治协商会议,后者是前者的存在形式。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统一战线组织,不是国家权力机关,有参政议政的权力,但无决策权。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政权的组织形式,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5)“民族区域自治”不是“民族自治”。

自治指的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各民族共同行使自治权力,而不是某一少数民族的自治。

(6)《共同纲领》与1954年宪法二、现代中国三大民主政治制度的特点1.新中国的政治建设成果“一法三制”,即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特点(1)1954年宪法:确立人民民主原则;坚持社会主义原则(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①人民当家作主。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具有广泛的人民性和代表性。

②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③实行一院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大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④实行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制度。

(3)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①政党地位:中国共产党是处于政治领导地位的唯一政党,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而为全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公认的。

中共和民主党派彼此在法律上是同等的,组织上是独立的。

②政党关系:政治上是亲密合作关系,共产党不是独揽政权,民主党也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在野党,二者是政治合作,共产党执政、各民主党派共同参政的关系。

③合作基础: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④合作方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最重要的组织形式,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重要渠道和场所。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国家统一领导下实行的。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篇一】【什么是君主专制】君主专制政体又称君主专制或君主专政,是一种政治体制和政府形式,统治者君主(常称国王或皇帝)拥有统治国家和公民自由的所有权力而没有法律或法定的程序告诉君主如何行使权力,虽然有的宗教可能有能力阻止君主的某些行为。

君主制是一种专制政体,君位采用世袭方式产生。

【明清君主专制特点】明朝1、废除宰相制度:A、过程:1380年,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B、影响:中国封建社会的宰相制度被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2、内阁的出现:A、过程:废除丞相后,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帮助他处理政务;明成祖时,“内阁”出现。

后来内阁地位提高,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张居正任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

B、地位: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决策大权仍紧握在皇帝手中。

清朝1、背景:清初的议政王大臣会议使皇权受到限制。

2、措施:A、康熙帝时,设南书房,中枢机构一分为三,互相制约,集权于皇帝。

B、雍正帝时,设军机处,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

3、影响: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

【必知知识点:明清君主专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积极作用: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为的出现提供政治保证。

消极作用:皇权极度膨胀,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

明清之际,英国等西方国家先后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英国的、美国的等),建立起资产阶级的统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而明清君主专制统治的空前强化,极大妨碍了社会的进步,从此,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

【篇二】一、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①、标志:1912年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②、性质:封建军阀统治(地主和买办联合专政的专制政权)。

袁世凯及其以后的北洋军阀的统治是代表大地主、大买办(大资产阶级)利益的,这个政府对内镇压革命,对外投靠帝国主义,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反动政府。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两次工业革命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两次工业革命

芯衣州星海市涌泉学校第4讲两次工业革命[考点清单]工业革命。

一、工业革命1.条件:“荣耀革命〞以后,英国社会稳定,人口、资本流动自由,场需求日益扩大,经济稳步开展。

2.表现“铁路时代〞。

))整体把握四个“一〞概括第一次工业革命3.扩展:半个世纪后,工业革命开始向欧美扩散,纺织业和铁路业成为两个领先的部门。

归纳总结瓦特改良蒸汽机的意义,一个时代: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两大革命:动力革命和交通运输业革命。

,三大变化:城化、工业化、平等化社会关系。

史论一一共识第一次工业革命为世界场的开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奠定了雄厚的物质根底和先进的技术根底。

知识图解工业革命的重大影响二、第二次工业革命1.时间是是: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

2.范围:在英国、德国、美国和法国等几个工业兴隆的国家几乎同时进展。

3.标志:以冶金、内燃机技术、发电机、合成化工为标志。

4.成就5.影响“电气时代〞。

,2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消费和资本开始集中,进入大企业时代。

))整体把握用三个“一〞巧记第二次工业革命三、工业时代的经济组织1.工厂制度2.企业规模四、世界场的最终形成1.途径错误!2.时间是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统一的世界场最终形成。

易混易错西方国家对外经济侵略手段的变化:早期资本主义时期主要是直接掠夺;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主要是商品输出,即以争夺商品销售场和原料产地为主要手段;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要是资本输出,即以寻求投资场所、瓜分世界为主要手段。

3.影响知识归纳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三部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包括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指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实立)、经济体系(指资本主义世界场,整个世界被纳入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殖民体系(指亚非拉广阔地区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

基准考点一两次工业革命主题一英国首先进展工业革命的原因和条件史料(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们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者者打散工的人,否那么,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历史人物分析
古代历史人物
秦始皇
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 制度,奠定中国封建社会 基础。
汉武帝
开疆拓土,巩固大一统, 推行儒学,开创汉朝盛世 。
唐太宗
开创贞观之治,促进民族 融合,完善科举制度。
中世纪历史人物
武则天
中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巩固唐 朝统治,促进经济发展。
朱元璋
建立明朝,强化君主专制,制定《 大明律》,推动文化发展。
古代历史
古代史概述
从远古时代到封建社会 的形成与发展,包括不 同文明的发展历程和特
点。
古代政治制度
介绍古代国家的政治体 制、官僚制度及权力结 构,分析其对当时社会
的影响。
经济与文化
探讨古代社会的经济基 础、贸易交流以及文化 成就,如哲学、文学、
艺术等。
科技与发明
概述古代科学技术的进 步和重要发明,如四大 发明等,及其对后世的
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突破,通过专项练习和强化复习,提高掌握程度。
复习方法与计划
01
模拟考试
02
定期进行模拟考试,模拟真实考 试环境和考试流程,提高应试能 力和心理素质。
应试技巧与策略
审题技巧
学会准确把握题意,提取关键信息,避免因为审题不清而失 分。
应试技巧与策略
答题规范
按照规范要求答题,注意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让答案一 目了然。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4
历史复习策略与技巧
复习方法与计划
制定计划
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将知识点按照时间线和主题进行分类,合理安排每天的学 习任务和复习时间。
复习方法与计划
思维导图法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帝国主义特征
高利贷帝国主义
四、俄日经济的发展
1、经济发展的原因
俄国
(1)1861农奴制改革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2)工业革命--热衷于对外侵略扩张
社会原因 的 原、 原有的工业基础薄弱,购买力低, 因发 展 经济原因 市场狭小,海外殖民地少,国内资 缓 金短缺,外国资本利用率低 慢 2 政治上 贵族地主把持朝政,不利于资本主 义发展 农奴制改革不彻底,保留大量封 建残余
1、19世纪晚期德国经济长足发展的根本前提是( )
A B、国外市场的扩大C、 A、国家统一的完成 外中资本的涌入 D 、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
2、 19世纪末20世纪处,美国和德国经济发展迅速的
相似原因是 ①广泛采用新技术 ②有统一的国内市场 ③有充足的资源和资金来发展资本主义 ④有充足的劳动力和较为广阔的殖民地
1860年工业生产居第四位,1894居世 重工业 界第一,由以轻工业为主转为以______ 为主导的工业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快
3、特征:托拉斯帝国主义
1、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德国
(1)政治 完成国家统一前,过渡到资本主义 (2)市场:统一后开辟国内市场 (3)资金:普法战争中获得50亿法朗 (4)资源:本国资源丰富,加上法国阿 尔萨斯、洛林 (5)科技:后起资本主义,第二次工业 革命中新发明、新技术应用于工业 (6)、对外侵略扩张
特征 军事封建帝国主义
日 本
展经 的济 原迅 因速 发
明治维新 为资本主义经 (1)__________ 济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2)一二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3)对外侵略扩张 (4)是后起资本主义国家便于 采用新技术
1885年前后,工业革命出现高潮,20 世纪初,日本工业革命基本完成,并 向帝国主义过渡 带有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封建 性的垄断集团同_________ 封建军阀 勾结)

2019年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8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 Word版含解析

2019年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8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 Word版含解析

第8讲新民主主义革命一、五四运动1.背景:1919年巴黎和会拒绝了中国收回国家主权的正当要求。

2.经过(1)初期:运动的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学生。

(2)后期:从6月初开始,运动中心转移到上海,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3.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4.成果(1)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亲日卖国贼职务。

(2)中国外交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5.意义(1)性质:是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2)影响: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条件:五四运动的实践和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使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改造中国的新途径;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2.成立: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规定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

3.意义: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4.制定民主革命纲领:1922年,中共二大指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这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三、国民革命1.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1)背景①工人运动的挫折使中共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②孙中山决定“以俄为师”,同意以“党内合作”的方式同中国共产党合作。

(2)标志:1924年初,中国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3)影响:国民革命运动由此兴起。

2.北伐战争(1)开始: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2)成果:北伐军连克武昌、九江、南昌,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1927年初直捣南京、上海。

3.国民革命的失败(1)标志: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分别制造了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

(2)原因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选修一1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选修一1

2.历史局限 (1)轻视教化,刑法严苛,鼓吹轻罪重罚。 (2)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旳剥削与压迫。 (3)未与旧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线。
【模块链接】秦朝中央集权制度旳形成:(1)背景:秦国商鞅变 法,实力强大,统一全国。为建立中央集权准备了条件。(2)内 容:春秋战国时期,某些诸侯国设郡县(秦国商鞅变法),秦统 一后,推广到全国。 法家思想:秦国奉行法家思想,商鞅变法中实施旳重农抑商、 集权等措施都是法家思想旳详细体现。
【高频预测】有关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2023年海南高考选择题第9题考察了 梭伦改革旳内容,2023年海南高考选择题第9题考察了梭伦改革旳原则,2023 年浙江高考文综自选模块非选择题第9题考察了商鞅变法旳经济措施及影响和
军事措施及原因。近三年高考有关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命题不多,估计在后来 旳高考命题中将会出现,要点将会突出两次改革旳内容。
【模块链接】“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旳贡献:改革动摇了旧氏 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旳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 定了基础。
四、商鞅变法旳时代背景 1.经济 (1)铁农具和牛耕旳出现并推广,增进了农业以及手工业和 商业旳发展。 (2)土地私有制确立。 2.政治 (1)社会阶级关系发生变化,出现新兴地主、自耕农等。 (2)社会旳发展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建立和强化 封建专制统治。
二、梭伦改革旳主要措施和特点
主要措施
基本特点
经 颁布“解负令”,要求占有土地 目 旳 : 消 除 社 会 矛 盾 ,
济 旳最高限额;制定“遗嘱法”
稳定社会秩序
领 鼓励发展农工商业,扩大下层平 措 施 : 带 有 “ 折 中 ”
域 民旳就业机会
色彩,对贵族和平民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公民按财产多 采 用 了 不 偏 不 倚 旳 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讲义:第十二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考纲展示: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热点内容)2.罗斯福新政3.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一.1929年—1932年世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一)背景.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制2.主要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供给和需求的矛盾。

(1).分期付款和不节制的银行贷款.市场虚假繁荣,刺激资本家盲目生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产品供给充足。

(2)国民贫富差距拉大,消费水平赶不上生产水平(购买力低下,消费不足)3.直接原因:股票投机过度,纽约证劵交易所股市崩溃。

1929年10月24日黑色星期四(二)表现:股市崩溃-----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失业人数增多---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破产—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三)特征:1.持续时间长。

1929年—1933年2.范围广。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各行各业都受影响。

3.破环性大。

工业产量下降三分之一;世界贸易下降三分之二;失业人数3000万。

(四)影响:1.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2.政治上:资本主义制度遇到危机:(1).法西斯分子兴风做浪,民主制度危机。

(2).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荡。

3.国际关系:加剧世界局势的紧张(1)帝国主义为缓和经济危机,对外争夺,对内提高关税,帝国主义之间关系紧张;(2)加紧对殖民地的侵略,帝国主义和殖民地人民矛盾尖锐。

二.罗斯福新政(一).背景原因:1.经济危机爆发,胡佛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加剧危机。

(说明自由放任政策已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发展,调整经济政策成为必然)。

2.1933年,罗斯福就任总统,首要任务是摆脱经济危机3.美国国会的支持。

(二)主要措施:1.整顿财政金融体系:银行暂时休业整顿,恢复银行信用;恢复正常的信贷活动;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2.调整工业生产(核心):加强国家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新政的标志),将生产各环节置于国家的监督之下,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规定劳工的一些基本权利,调整劳资关系,缓和阶级矛盾。

3.调整农业:采取措施减少耕地和农产品产量,并规定由政府收购农产品以控制市场价格。

4.社会福利:通过《社会保障法》,进行社会救济;兴办大型工程如田纳西水利工程,实行“以工代赈”,扩大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

(三).评价:1.实质:尽量避免国有化的形式,力图保存资本主义自由制度的前提下,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做法去调整供给和需求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2.积极意义:(1)经济:新政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经济危机的打击,美国社会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复。

(2).政治:在很大程度上缓和社会矛盾,缓解社会危机;遏制法西斯势力,维护美国的民主制度。

(3)对世界:美国经济的恢复和民主制度的保存,为二战的胜利做出重大的贡献;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开端,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影响深远。

3.局限: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三.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原因: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吸取20年代大危机的教训;凯恩斯主义流行。

凯恩斯:英国经济学家,1936年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主张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采取措施增加公共开支,降低利率,刺激消费和投资,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

2.手段:(1)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

(2).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

(3).扩大政府开支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手段调节社会生产3.各国的经济政策:(1)美国:50.60年代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70年代经济滞涨,凯恩斯主义失灵;80年代,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流行,里根政府削减开支和紧缩货币,美国经济回升;80年代克林顿政府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解决财政赤字。

90年代美国的新经济。

(2)英国的混合型经济;(3)法国的计划指导型经济(4)联邦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5)日本的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4.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资本主义生产中的盲目性,是二战后各国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使资本主义经济在50—70年代高速发展;但容易出现财政赤字.国有企业普遍存在效益低下.经营不善的弊端。

(二)建立“福利国家”1.概念:是在政府干预和市场相结合下,实现充分就业.收入均等.社会福利.社会保障这些政策目标的总称。

英国是第一个福利国家2.种类:包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养老保险等。

3.特点: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收益多。

4.实质:由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放映分配领域的社会化。

5.评价:使低收入阶层生活得到保障,缓和社会矛盾;也扩大了消费,刺激生产;但国家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三)人民资本主义。

1.概念:股票呈现出分散化的趋势,资本家不再拥有企业全部所有权,工人也拥有股票2.背景原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企业规模扩大,股份公司不端增加。

3.影响:大量吸收资金,扩大生产;也起到缓和社会矛盾的作用;但企业的决定权掌握在少数大股东手中。

(四)经营者革命1.概念:企业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经营,企业所有者不再直接从事经营。

2.原因:企业生产科技含量增加呵生产过程的复杂化。

,要求企业的经营者具备很高的管理才能和专业技术知识。

3.影响: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经营管理人员不断增加,成为“中间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知识经济)”的出现1.第三产业:也称服务业,是相对于农业和制造业这两大产业或物质生产部门而言,包括商业.运输业.保险.房地产.电信.水电煤气等公共事业,也包括教育.法律.医疗保健.娱乐.旅馆.旅游等服务行业。

2.知识经济:是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出现【专题训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7小题,每题3分,共51分)1.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纽约股市暴跌 B.市场和消费的矛盾C.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D.世界市场的形成2.1933年初,美国已经有半数银行倒闭,完全失业人数达到1500万——1700万人。

还有许多人处于半失业状态,这表明30年代大危机A.波及范围广 B.持续时间特别长C.破坏性特别大 D.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3.右图的“胡佛村”反映了在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中()A.股市崩溃,冲垮了美国的金融机构B.人民的生活水平急剧下降C.市场萧条,世界贸易额剧减D.生产过剩,大量产品被毁坏4.1929-1933年,首先发生在美国的经济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各国工业生产迅速大幅度下降,如下图所示。

出现这一现象的关键因素是AC.殖民地人民的抵制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最终形成5.有一张汽车上的出卖说明,内容大致是:“100美元即可买走这辆车,我所有的钱都已在股市中化为乌有了。

”与这种现象最相对应的体验是A.“牛奶面包供不应求” B.“找工作如登天一般”C.“为共渡难关各国亲密无间” D.“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6.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曾这样说过:“1931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或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

”他说这句的背景是( )A.“冷战”局面开始形成 B.苏联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C.殖民体系开始瓦解 D.经济危机破坏严重7.1923—1929年在任的美国总统柯立芝说:“既然只有富人才是有价值的,因此政府应该谨防多数人的意见。

由于贫穷是罪恶的报应,政府便不应该向高尚的富人征税,以援助卑贱的穷人。

由于富人最了解他们的利益所在,政府便不应该干预他们经营的企业。

”对柯立芝上述观点的认识,不正确...的A.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B.加剧贫富分化,激化社会矛盾C.压制民意,破坏民主制度 D.为经济危机的爆发埋下伏笔8.右图是小亮同学收集到的一幅美国历史宣传画。

你认为与这幅宣传画相关联的美国总统应是()A.罗斯福 B.肯尼迪C.里根 D.克林顿9.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就职时说:“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

”针对这一“首要任务”,罗斯福所采取的直接措施是A.“以工代赈” B.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C.调控市场,稳定农产品价格 D.加强救济,发放紧急救济金10.2008年01月31日南方报业网—南方周末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民主党总统罗斯福大加干预搞“新政”,把美国从萧条中拖回。

但是至今不领情,反而抨击他毁坏自由经济根基的,也大有人在。

“抨击他毁坏自由经济根基的”理由可能是A.加强了政府对经济干预B.规定了最高工作时数和最低工资标准,资本家的利益受到损害C.颁布《工业复兴法》,制定经济计划D.社会救济,以工代赈11.罗斯福新政被称为是“3r”改革:即“recovery.relief.reform”,其中反映“recovery”方面的内容是A.推出了多项社会保障 B.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C.大力的调整农业政策 D.大规模兴办公共工程12.20世纪30年代,美国成立了著名的田纳西流域管理署,负责对田纳西河进行综合治理,这是当时美国兴办的最大的工程,包括建立水电站.提供廉价电力.生产化肥.植树造林,以及控制洪水泛滥.防止水土流失等。

美国政府建立这一工程的直接目的在于A.拉动就业以缓和社会矛盾 B.发展农业以摆脱经济危机C.兴修水利以防止水土流失 D.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13.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工业复兴法》规定:“工人有权组织起来,可选派代表同雇主进行谈判.签订‘集团合同';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为雇佣条件与否,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

”这一法令说明了()A.垄断资产阶级试图加强对工人的剥削 B.保障就业.刺激消费是新政的重要内容C.经济危机迫使美国放弃自由企业制度 D.新政保护劳工权利,缓和劳资矛盾14.一位俄国学者指出:“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的举措是()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实行自由放任政策C.大力拓展世界市场 D.积极发展知识经济15.2008年9月中旬以来,随着美国证券巨头雷曼兄弟宣布破产,汽车制造业面临倒闭,全球股市惨跌,次贷风暴变成了席卷全球的超级金融风暴。

美国国会立即通过7000亿美元的救市方案,以努力帮助陷人困境中的金合融企业。

这不禁使人们联想到面对1929年经济大危机,美国实行的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与以往的资本主义改革相比,最突出的不同点是A.调整农村产业结构B.彻底否认自由放任经济政策C.完善社会保障体系D.国家政权对经济的全面干预16.二战结束后,美国迅速完成了从战时经济向和平经济的转变,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