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节学习理论及启示

合集下载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是指认为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接受强化和惩罚,从而获得新的行为模式和技能的理论。

在各种学习理论中,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被广泛运用和研究。

本文将对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进行详细探讨。

理论起源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提出源于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心理学的综合研究。

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强调个体通过与环境的互动来形成行为,而认知心理学关注个体的思维过程。

班杜拉认为,个体获取新行为的方式不仅仅是通过强化和惩罚,还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并模仿。

关于观察和模仿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强调了观察和模仿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

个体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并模仿其行为来获得新的技能和行为方式。

这种观察学习的方式可以帮助个体快速有效地获取知识和技能,避免了通过试错而产生的不必要的错误。

强化与惩罚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中,强化和惩罚仍然是影响学习过程的关键因素。

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根据他人获得的强化或惩罚来决定自己是否模仿该行为。

当他人获得积极的强化或避免惩罚时,个体更有可能模仿这种行为。

社会环境的作用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认为,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学习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通过社会交往、观察和模仿,个体可以获取他人的经验和知识,快速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

因此,班杜拉提倡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以促进个体的学习和成长。

理论应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在教育、培训和领导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示范、鼓励和强化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领导者可以通过榜样效应和奖励机制来影响团队成员的行为和绩效。

此外,在职场培训和团队建设中也可以运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帮助员工更好地学习和适应工作环境。

总结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强调了观察、模仿、强化和惩罚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

个体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来获取新的技能和知识,社会环境的积极影响可以促进个体的学习和发展。

在实际应用中,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为教育、培训和领导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对教育工作的几点启示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对教育工作的几点启示


、社 会 学 习理 Fra bibliotek 概 述 社 会 学 习理 论 是班 卡拉 最 重 要 的 也 十 是 流 传 最广 的理 论 ,亦 称 模 型 模 仿 论 , 这 一 理 论 试 图 阐 明 人 怎 样 在 社 会 环 境 中 学 习 , 从 而 形 成 和 发 展 他 的 个 性 的 理 论 。社 会 学 习 理 论 主 要 以 观 察 学 习 理 论 为 主 。其 他 理 论 包 括 自我 调 节 、 : 元 交 决 定 论 及 自我 效 能 理 沦 。 i ( )观 察 学 习 理论 一 班 杜 拉 把 观 察 学 刿 或 替 代 学 习 的 基 本 涵 义 界 定 为 “ 个 人 通 过 观 察 他 人 的 行 为 及 其 强 化 结 果 而 习 得 某 些 新 的 反 应 , 或 使 他 已经 具 有 的 某 种 行 为 反 应 特 得 到 矫 正 , 同 时 , 在 这 ‘ 过 程 巾 ,观 察 者 并 没 有 对 示 范 反 应 做 出 实 际 的 外 显 操 作 ” 。 … 观 察 学 习 的 全 过 程 是 由 四个 相 互 关 联 的 子 过 程 构 成
的。 注 意 过 程 是 观 察 学 习 的 起 始 环
节 , 在 注 意 过 程 中 , 示 范 者 行 动 本 身 的特 征 、 观 察 者 本 人 的 认 知 特 征 以 及 观 察者 和示 范者 之 间的关 系等 诸 多 素 影 响着 学 习 的效 果 。 在 观 察 学 习 的 第 二 个 过 程 , 即 保 持 过 程 , 示 范 者 虽 然 不 再 出 现 , 但 他 的 行 为 仍 给 观 察 者 以 影 响 。 示 范 事 件 主 要 是 通 过 其 信 息 功 能 而 影 响 观 察 者 的 ,示 范 信 息 被 转 换 或 编 成 符 号 形 式 的 信 息 后 , 以 心 象 和 语 义 一 概 念 两 种 形 式 得 以 表 征 , 这 样 短 暂 的 榜 样 示 范 就 能 够 被 保 持 在 长 时 记 忆 中 , 但 长 时 记 忆 的 内 容 并 不 是 万 无 一 失 的 ,它 经 历 着 衰 退 和 衰 变 的 过 程 。 因 此 , 保 持 过 程还 需要 认知演 习和实 演 ( 作 ) 操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对培养大学生道德行为的启示【精选文档】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对培养大学生道德行为的启示【精选文档】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对培养大学生道德行为的启示摘要: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包括三元交互决定论、观察学习、自我效能感等重要概念,一方面阐明了环境、人与其行为的交互影响,另一方面强调自我调节等内在因素对道德行为的的作用。

这些观点对于培养大学生良好道德行为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三元交互决定论大学生道德行为班杜拉(Albert Bandura),美国心理学家,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

他的社会学习理论是在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的影响下,把行为和认知紧密结合,形成了现代社会学习理论中最为系统、最有影响和最具生命力的理论。

本文就其理论中三元交互决定论、观察学习、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道德行为的影响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一)三元交互决定论社会学习理论代表人物班杜拉,提出了三元交互决定论。

他认为环境、人与其行为之间互为因果,其中每二者之间具有双向的决定和互动关系,从而形成一个系统。

如下图所示:图1 班杜拉三元交互决定论图中B代表行为,P代表人的主体因素,E代表环境,箭头代表因果关系的作用方向。

代表人的主体因素与行为之间双向的相互影响和决定关系。

代表环境因素与个体因素之间的双向交互决定关系。

代表行为与环境之间的双向交互决定关系。

[1]班杜拉三元交互决定论阐述了环境作为决定行为的潜在因素的角色。

一是环境确实对行为有影响,甚至起决定作用的影响。

二是这种作用是潜在的,只有环境和人的因素相结合,并且被适当行为激活时,环境才能发挥这种作用。

三是人和环境交互决定行为。

这一点启示我们在研究中必须重视环境因素以及人、行为与环境是交互作用关系对道德行为出现的重要影响,不能一味只强调大学生的内在素质,忽视了环境对行为的影响作用。

(二)观察学习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主要是后天习得的。

行为习得有两种不同的过程:一种是通过直接经验获得行为反应模式的过程,班杜拉把这种行为的习得称为“通过反应的结果所进行的学习”,即我们所说的直接经验的学习。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1.什么人?班杜拉(Albert Bandura 1925--) ,美国心理学家,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

他认为来源于直接经验的一切学习现象实际上都可以依赖观察学习而发生,其中替代性强化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

1974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80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2.理论贡献社会学习理论是于1977年提出的。

它着眼于观察学习和自我调节在引发人的行为中的作用,重视人的行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

所谓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是探讨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①观察学习理论在观察学习的过程中,人们获得了示范活动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适当的操作。

观察学习的全过程由四个阶段(或四个子过程)构成。

②交互决定论行为、个体(主要指认知和其他个人的因素)和环境是“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的,不能把某一个因素放在比其他因索重要的位置,尽管在有些情境中,某一个因索可能起支配作用。

③自我调节理论杜拉认为自我调节是个人的内在强化过程,是个体通过将自己对行为的计划和预期与行为的现实成果加以对比和评价,来调节自己行为的过程。

④自我效能理论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一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判断、信念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

也就是个体在面临某一任务活动时的胜任感及其自信、自珍、自尊等方面的感受。

自我效能也可称作“自我效能感”、“自我信念”、“自我效能期待”等3.给我的启示“班杜拉的社会学理论”强调观察学习。

该理论认为人有使用符号和自我调节的能力;强调人的思想、情感、行动不仅受直接经验的影响,而且也受观察的影响。

“班杜拉的社会学理论”提出影响学生观察学习的四类因素:(1)一般而言,地位高的容易被模仿;(2)敌对的、攻击性的行为最易被模仿;(3)受奖行为较受罚行为容易被模仿;(4)激发动机的教学有助于学习者投入学习。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观察学习,而且要发挥观察学习的最佳效益,。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对幼儿德育的启示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对幼儿德育的启示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对幼儿德育的启示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对幼儿德育的启示。

我们将简要介绍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核心观点,包括观察学习、模仿行为以及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等。

接着,我们将分析幼儿德育的重要性及其当前面临的挑战,如家庭教育环境的多样性、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复杂性等。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探讨如何将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应用于幼儿德育实践中,以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和道德品质的提升。

通过深入分析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我们将提出具体的启示和建议,以期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有益的参考。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强调观察学习和模仿行为在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与幼儿德育的目标高度契合。

幼儿期是个体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通过观察和模仿周围人的行为来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

因此,本文将从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通过优化教育环境、引导幼儿观察学习和模仿良好行为等方式,促进幼儿德育的有效实施。

我们也将关注如何在实践中灵活运用理论,以应对不同家庭教育环境和幼儿个体差异带来的挑战。

二、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核心要素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也称为观察学习理论或模仿学习理论,是心理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理论。

该理论主张,人的行为模式、态度和价值观并非仅仅通过直接的经验获得,而是更多地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及其结果来学习和塑造。

班杜拉强调,观察学习是一个包含四个核心过程的机制: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复制过程和动机过程。

注意过程是观察学习的起始阶段,它涉及到学习者对示范行为的注意和选择。

在这一阶段,学习者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经验和需要,选择性地注意他人的行为。

对于幼儿德育而言,这意味着教育者应该选择具有正向价值观的示范行为,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保持过程是指学习者将观察到的行为模式以符号的形式存储在记忆中,以便在需要时能够提取和使用。

在幼儿德育中,这意味着教育者需要通过故事、游戏等多种方式,帮助幼儿记忆和理解正面的行为模式。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对当代德育的启示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对当代德育的启示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对当代德
育的启示
1.强调观察学习在人的行为习得中的作用。

人们认为,大多数人的行为是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的。

你可以通过观察和学习,快速掌握大量的行为模式。

2.注重榜样的作用。

人的行为可以通过观察学习过程得到。

但是你得到什么样的行为,你的行为方式取决于榜样的作用。

榜样是否有吸引力,是否有奖励,榜样行为的复杂程度,榜样行为的结果以及榜样与观察者的人际关系都会影响观察者的行为表现。

3.强调自我调节的作用。

人的行为不仅受外部行为结果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自我诱导的行为结果,即自我调节的影响。

自我调节主要通过设定目标和自我评价来调节行为,从而触发激励功能。

4.提倡奖励更高的自信。

一个人对自己应付各种情况的能力的信心,对他的积极作用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会决定一个人是否愿意面对一个困难的局面,他能应付的程度以及这种局面的持久性。

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有很高的期望,他在困难面前总会勇往直前,愿意付出更大的努力,长期坚持;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往往会产生焦虑、不安和逃避行为。

因此,有必要改变人们的回避行为,建立高度的自信心。

班杜拉自我调节作用理论

班杜拉自我调节作用理论

班杜拉的自我调节理论概述班杜拉(Bandura)是社会学习理论的杰出代表,是举世公认的“社会学习理论巨匠”。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他对社会学习理论的又一贡献,在于他丰富和发展了自我调节概念,并从社会认知的角度,建立了相应理论。

自我调节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自我调节,指人们给自已制定行为标准,用自己能够控制向奖赏或惩罚来加强、维护或改变自己行为的过程。

狭义的自我调节,实际上指自我强化,即当人们达到了自己制定的标准时,用自己能够控制的奖赏来加强和维持自己的行为的过程。

为了证实自己的理论设想,班杜拉和他的同事做了一系列自我调节的实验。

班杜拉和克波(Kapers)做了一个“自我奖励标准”的实验:榜样从事某一活动时采用较高或较低的自我奖励标准。

采用较高的自我奖励标准者,只有在达到或超过自己满意的成绩时,才大声地称赞自己,给自己物质奖励。

在没有达到自己提出的标准时,他们则不让自己随意拿取奖励,反而进行自我批评。

采用较低的自我评价标准者,在没有完全达到自己的标准时,大声地称赞自己,给自己物质奖励。

让儿童观察上述两种榜样的行为,并在观察之后单独做其中一种行为,同时记录他们给自己奖赏或惩罚的行为水平。

结果发观,儿童倾向于采用被示范了的评价标准,并根据那个标准判断他们自己的行为和给予自己强化。

看到榜样采用高标准的儿童,只是在他们取得好成绩时才给自己奖赏,而看到榜样采用低标准的儿童,则在低水平的时候就给自己强化。

这个实验说明,通过榜样的示范,可以建立起儿童相应的行为,同时也说明,儿童的行为是受他们已经形成的自我奖励标准调节的,这种自我调节,决定着他们自我奖赏的水平。

班杜拉还做了一个实验。

他把儿童分为四组。

让儿童做手工劳动,做的越多,则得分越多,第一组为自我强化组,这一组儿童自己选择行为的标准,在达到标准时,则给自己一种可换来奖品的奖励。

第二组为外来强化组。

这组的儿童在其它地方与自我奖赏的儿童是一致的,但他们的标准是由别人设立的。

2024年常用社会工作理论小结

2024年常用社会工作理论小结

2024年常用社会工作理论小结
在2024年,社会工作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社会工作理论的小结:
1. 生态系统理论:生态系统理论强调个人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关系。

社会工作者在实践中应该关注个人的内部世界和外部环境,并通过调整和改变环境来促进个人的健康和福祉。

2. 强制干预理论:强制干预理论认为在某些情况下,强制手段是必要的,例如对于那些身陷危险环境或自我伤害的个体。

社会工作者应该对强制干预有清晰的标准和程序,并尽量避免滥用权力。

3. 反压制理论:反压制理论主张社会工作者在实践中应与弱势群体合作,反对压迫和不平等现象。

社会工作者应该倾听这些群体的声音,帮助他们争取权益和改善生活条件。

4. 系统理论:系统理论认为社会问题是由多个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

社会工作者应该采用系统思维和综合方法,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同时注意到问题的复杂性和相互连接。

5. 社会正义理论:社会正义理论关注社会资源的分配和权益的平等。

社会工作者应该促进社会正义和公平,并与相关利益相关者合作,推动社会变革和社会制度改革。

6. 文化敏感理论:在多元文化社会中,社会工作者应该充分考虑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个人和群体的需求和价值观。

他们应该具备跨文化交流和理解能力,尊重和包容各种文化差异。

这些理论的发展和应用,为社会工作者提供了指导和工具,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复杂的社会问题,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进步。

在未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社会工作理论也将不断发展和更新,以适应新的挑战和需求。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社会学系理论一、基本概述于1977年提出得。

它着眼于观察学习与自我调节在引发人得行为中得作用,重视人得行为与环境得相互作用。

所谓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就是探讨个人得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得影响。

按照班杜拉得观点,以往得学习理论家一般都忽视了社会变量对人类行为得制约作用。

她们通常就是用物理得方法对动物进行实验,并以此来建构她们得理论体系,这对于研究生活于社会之中得人得行为来说,似乎不具有科学得说服力。

由于人总就是生活在一定得社会条件下得,所以班杜拉主张要在自然得社会情境中而不就是在实验室里研究人得行为。

二、基本观点班杜拉指出,行为主义得刺激一反应理论无法解释人类得观察学习现象。

因为刺激一反应理论不能解释为什么个体会表现出新得行为,以及为什么个体在观察榜样行为后,这种己获得得行为可能在数天、数周甚至数月之后才出现等现象。

所以,如果社会学习完全就是建立在奖励与惩罚之结果得基础上得话,那么大多数人都无法在社会化过程中生存下去(Bandura,1969)。

为了证明自己得观点,班杜拉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并在科学得实验基础上建立起了她得社会学习理论。

1、观察学习班杜拉认为,人得行为,特别就是人得复杂行为主要就是后天习得得。

行为得习得既受遗传因素与生理因素得制约,又受后天经验环境得影响。

生理因素得影响与后天经验得影响在决定行为上微妙地交织在一起,很难将两者分开。

班杜拉认为行为习得有两种不同得过程:一种就是通过直接经验获得行为反应模式得过程,班杜拉把这种行为习得过程称为“通过反应得结果所进行得学习”,即我们所说得直接经验得学习;另一种就是通过观察示范者得行为而习得行为得过程,班杜拉将它称之为“通过示范所进行得学习”,即我们所说得间接经验得学习。

班杜拉得社会学习理论所强调得就是这种观察学习或模仿学习。

在观察学习得过程中,人们获得了示范活动得象征性表象,并引导适当得操作。

观察学习得全过程由四个阶段(或四个子过程)构成。

社会心理学学习心得

社会心理学学习心得
二、认识社会认知与社会影响
通过学习社会认知和社会影响的理论,我了解到个体在社会中是如何感知和理解他人以及如何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这让我对人们的行为和决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让我更加关注自己的社会认知过程和受他人影响的情况。
三、探讨群体行为与集体决策
学习社会心理学还让我对群体行为和集体决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我了解到在群体中,个体的行为会受到集体的影响,而集体的决策则会影响整个群体的行为。这让我对团队合作和群体决策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认识。
四、深入了解社会认同与群体归属
社会心理学的学习让我对社会认同和群体归属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意识到个体是如何通过与特定群体的联系来塑造自己的社会认同和群体归属感,同时也意识到这种认同和归属感对个体的行为和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
五、关注人际关系与社会支持
在学习社会心理学的过程中,我对人际关系和社会支持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我了解到人们是如何在人际关系中相互影响和支持,以及社会支持对个体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重要性。这让我更加关注自己和他人之间的人际关系,也更加重视社会支持的作用。
通过学习社会心理学,我深刻认识到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对社会现象和个体行为有了更深入和全面的理解。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探索,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社会心理学学习心得
学习社会心理学是一次非常启发性的经历。通过这门课程,我深入了解了社会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概念,也明白了社会心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对学习社会心理学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了解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在社会心理学的学习中,我深刻理解到了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互动。个体的行为和决策会受到群体的影响,而群体的行为又会受到个体的影响。这种相互关系对于理解社会中人们的行为和社会现象至关重要。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及启示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及启示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及启示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及其教学的启示摘要: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主要包括观察学习理论、三元交互决定理论、自我调节学习理论和自我效能感理论,这些理论对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认为教师应该做好榜样示范,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学习;重视认知、行为、环境的交互作用,形成教育合力;培养学生自我调节能力;引导学生提高自我效能感。

关键词: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教学启示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Bandura)。

他通过一系列的实验,研究了儿童社会学习问题,提出了观察学习、交互决定论、自我调节、自我效能等,并由此形成了颇具影响的社会学习理论, 1977年出版的《社会学习理论》,是该理论及其研究成果的总结性著作。

一、具体实验研究从1963年开始,班杜拉对儿童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在前期实验中,他将被试者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观看一部影片,其内容是一个成年人对一个充气娃娃又踢又打,对照组没有观看影片。

其后,在被允许与充气娃娃玩耍时,实验组儿童对充气娃娃的施暴行为超过了对照组的两倍,这说明实验组模仿了成年人的暴力行为。

在随后的实验中,班杜拉研究的是示范原型的行为后果对儿童的模仿是否产生影响,共有3组参加。

第一组看到施暴的示范原型受到奖赏,第二组看到示范原型受到惩罚,第三组看到示范原型既没受到奖赏也没受到惩罚。

后来在与充气娃娃玩耍时,第一组的行为最具侵犯性,第二组最不具侵犯性,第三组居中。

然而,当被鼓励去模仿示范原型的行为时,所有3组的儿童都表现出了类似的侵犯性。

通过这一实验,班杜拉认为:经由观察, 3组儿童实际上都学会了示范原型的侵犯性行为,只不过只有在看到示范原型受到强化,或观察者自己期待在做出相同举动后也能得到强化时,这种行为才更有可能发生。

由此,班杜拉提出学习通过观察便可以发生,但学习是否转化为表现出来,则要取决于观察者对行为结果的预期。

在这一实验的基础上,班杜拉提出了自己的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在青少年德育中的应用

社会学习理论在青少年德育中的应用

社会学习理论在青少年德育中的应用一、概述社会学习理论,作为心理学领域的重要理论之一,自上世纪五十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以来,便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该理论强调人的行为并非单一因素作用的产物,而是个体内部因素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

尤其在青少年德育领域,社会学习理论的应用为提升德育实效性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在青少年德育的实践中,社会学习理论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这一时期的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其道德行为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社会学习理论为理解青少年道德行为的产生和发展机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通过观察学习、自我调节以及环境交互作用等过程,青少年能够逐步建立起自己的道德认知和行为体系。

社会学习理论还强调榜样在青少年德育中的重要作用。

青少年通过观察并模仿他人的行为,尤其是那些他们视为榜样的人的行为,来学习和内化道德规范。

教育者可以通过精心选择和塑造榜样,来引导青少年形成积极的道德行为。

社会学习理论在青少年德育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它不仅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青少年道德行为的形成和发展机制,还为我们提供了有效的德育策略和方法。

通过运用社会学习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导青少年德育实践,促进青少年道德素质的全面提升。

1. 青少年德育的重要性青少年时期是个体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塑造的重要阶段。

在这一时期,青少年的心理、生理和社会性都在发生快速变化,他们面临着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教育和影响。

加强青少年德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青少年德育是培养合格公民的重要途径。

在现代社会,一个合格的公民不仅需要具备基本的文化知识和技能,更需要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德育,可以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会公德,使他们成为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合格公民。

青少年德育对于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学习社会学心得

2024年学习社会学心得

2024年学习社会学心得____年学习社会学心得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的学科,通过对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的研究,帮助我们理解社会的运作规律和人类行为的动因。

在____年的学习中,我对社会学的认识和理解有了进一步的深化和拓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我在____年学习社会学的心得体会。

一、社会学的基本观点在学习社会学的过程中,我认识到社会学有其自身的基本观点和理论框架。

首先,社会学认为社会是一个独立的研究对象,有其自身的规律和运作方式。

社会学关注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社会交互等方面的问题,以及它们对个体和集体行为的影响。

其次,社会学强调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的系统性和普遍性。

社会学研究的是整个社会或某个社会群体,在统计学和概率论的基础上,揭示出普遍存在的规律和模式。

此外,社会学还强调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的科学性和客观性,重视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技术进行研究。

二、社会学研究方法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包括问卷调查、访谈、观察、实验等。

在____年的学习中,我不仅学会了基本的调查和观察方法,还了解了一些新兴的研究方法。

比如,网络调查和大数据分析在社会学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和准确地了解和分析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的特点和规律。

此外,在社会学研究中,我们还需要关注研究伦理。

研究伦理强调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的尊重和保护。

在进行社会学研究时,我们需要获得被研究对象的同意,并且保护他们的隐私和个人信息。

三、社会学中的重要理论在学习社会学的过程中,我接触到了许多重要的社会学理论。

其中,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是最重要的理论之一。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强调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决定作用,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

此外,功能主义理论、符号交互主义理论和社会构建主义理论等也是社会学中的重要理论。

这些理论对于我们理解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它们帮助我们认识到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个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

试论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试论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试论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并籍此谈谈榜样教育的作用和策略一、社会学习理论(又称社会认知理论)社会学习理论是阐明人怎样在社会环境中学习,从而形成和发展他的个性的理论。

社会学习是个体为满足社会需要而掌握社会知识、经验和行为规范以及技能的过程。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是以观察学习为核心而建立的。

1、交互决定观这一观点认为个体、环境和行为是相互影响、彼此联系的。

三者影响力的大小取决于当时的环境和行为的性质。

在社会认知理论中,行为和环境都是可以改变的,但谁也不是行为改变的决定因素,例如攻击性强的儿童期望其他儿童对他产生敌意反应,这种期望使该儿童的攻击行为更有攻击性,从而又强化了该儿童的最初的期望。

2、学习与表现班杜拉将新的学习与习得行为的表现区别开,强调知识的获得与基于知识的可观察的表现是不同的过程,人所知道的要比表现出来的多,外在强化或学习者对于即将出现的后果的高度相信会影响表现而不是学习3、参与性学习与替代性学习参与性学习是通过实做并体验行动后果而进行的学习,实际上就是做中学。

那些导致成功后果的行为被保留下来,而导致失败后果的行为则被舍弃。

参与性学习的后果为学习者提供信息和激励,是在建立预期,影响动机并塑造信念,是学习者的认知而非行为的后果影响了学习。

替代性学习是通过观察别人而进行的学习。

人类大部分学习是替代性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速度,还避免人去经历有负面影响的行为后果。

二、观察学习1、观察学习的过程观察学习过程分为四个主要的组分部分: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

①注意过程。

观察学习的方式和数量都由注意过程筛选和确定。

什么样的榜样更容易引起人的注意从而加以模仿呢?应从观察者的心理特征、榜样的活动特征和观察者与榜样的关系特征三方面考虑。

三方面中,观察者与榜样之间的关系在某些方面对注意的影响更重要。

如果榜样与观察者经常在一起,或者二者相似,那么观察者就经常或容易学会榜样行为。

如:子女较多地模仿父母,学生较多地模仿教师,斗殴分子则更易于模仿电视剧中的攻击行为,其原因就在于此。

试述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试述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试述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对教育的启示试述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一)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一交互决定论:个体、环境和行为三者都是作为相互决定的因素而起作用的。

二观察学习,又称为替代学习,是指通过对他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

观察学习分为三类:直接的观察学习抽象性观察学习创造性观察班杜拉把观察学习分为四个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复制过程动机过程除了直接强化,班杜拉提出另外两种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二)对教育的启示:A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提出榜样具有替代性强化的作用,这使人们对榜样在儿童品德教育中的重要性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教育者应该要求自己的行为举止合乎道德规范,不但注意言传,更应该注意身教,使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

例如:很多父母为了防止孩子打架,就在他们斗殴时打他们,这样做往往使孩子间的格斗变本加厉了,这就是消极示范的影响。

这提醒我们,品德教育中应尽量多提供正面、积极的榜样,少提供反面、消极的榜样。

另外,我们从班杜拉的实验中也看到年幼儿童易于模仿地位高的人(如父母、教师、英雄模范人物);对受奖行为比受惩行为模仿的可能性大;敌对的攻击性行为最易被模仿,因此电视、电影中提供过多攻击性场面,是不利于儿童健康发展的,即使是好的影片,教师与家长也应该加强指导,以免儿童模仿与社会道德相悖的思想行为。

B其次,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对我们有效地传授知识、培养技能也有启发作用。

比如:教学中教师认真作好示范,突出知识技能的主要特征,吸引学生的注意;提供详细的言语解释,使学生建立良好的表象系统和符号编码;在学生运用知识或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进行指导,纠正或改正学生的错误,并调动学生的自主性,使之通过自我调节来改进自己的学习。

班杜拉

班杜拉
认为,儿童的道德推理和道德行为的形成与发 展,也经历着一个社会学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道德 力量的源泉逐步从行为的外部约束向行为的自我调节或自 我约束过渡,并表现为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从他律性被 动道德主体向自律性主动道德主体过渡”地人生发展轨迹。 首先,在儿童认知能力和言语能力尚未得到发展时, 由于他还不能分辨是非善恶,其行为表现是自发的而无所 谓道德可言。此时,儿童行为的道德力量表现为父母等成 人对儿童行为的外部有形控制。
b.禁抑与解禁功能 禁抑是指对行为表现的抑制过程,它抑制着行为主体对 他已学会的某种行为方式的表现。 解禁是指对某种行为方式的抑制作用的解放,打破行为 主体对某种行为方式的禁忌,从而表现出他所学会的、但一 直处于抑制状态而未能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 观察学习同时具有禁抑和解禁的双重功能,就一具体的 学习情境而言,它表现哪种功能主要受三个因素的影响: 第一,观察者对自己是否具有执行示范行为的能力的判 断。即观察者在观察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关于自己执行示范行 为的自信心。 第二,观察者对示范行为的奖惩结果的感知。 第三,观察者对自己执行示范行为是否会导致与榜样执 行该行为所产生的结果相一致的推论,亦即观察者对示范行 为在特定条件下是否适合于自己的自我评判。
本能论: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习性学(洛伦兹)
驱力论:“挫折—侵犯”假说(米勒、多拉德) 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 “侵犯是一个具有多种决定因素并服务于多种目的的多元 复杂现象”。
(2)侵犯行为的心理机制 侵犯行为的获得机制
班杜拉认为,人的一切行为方式都是后天学习的结 果,攻击性行为也不例外,而且侵犯性行为的学习途径也 包括两种: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学习和观察学习。
a.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学习
这是一种更为基本的学习方式。

社会认知视角下的自我调节学习理论

社会认知视角下的自我调节学习理论

社会认知视角下的自我调节学习理论自我调节学习是一种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思考与计划来控制和管理行为的学习方式。

从社会认知的角度看,自我调节学习可被视为一种活动/过程,其特征是自我组织、自我激励和自我控制,它主要依赖学习者自身能力激发、调节和监控学习过程,起到实现自身学习目标的作用。

这种自我调节学习的过程是依赖于学习者的事先知识(领悟条件)、学习情境(激励涌现)和基础自身调节能力(引发机制激活)。

领悟条件包括学习者对学习任务的理解程度、学习态度、学习期望以及与学习有关的自我概念等;激励涌现指学习者面对某学习任务时出现的“学习渴望”,可能是对某个特定的学习活动的看重以及希望实现的好的学习结果;基础自身调节能力则指学习者拥有的基本的自我调节性能力,包括记忆力、情绪平衡、处理复杂任务的能力。

因此,要实现这种自我调节的学习,学习者需要不断根据当前学习环境而进行认知控制,实现相应的自调节能力。

学习者不同的认知调节策略可以分为规划、监控、推理和改变。

规划是指学习者根据学习任务,明确学习目标,以及采取什么步骤来实现这一目标;监控行为指的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定期调查自身效果,及时发现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并做出相应的调整;推理是指学习者根据自我监控的信息,对自身学习情况做出判断,这可以有效帮助学习者形成正确的认知模式,学会运用合适的策略;改变是指学习者根据认知,改变自身行为模式,使之更适应学习任务的要求。

总之,社会认知视角下的自我调节学习理论提出了以认知能力为发动机的自我调节的学习模式,提出了一种有效的学习策略:需要学习者自身激励、自我调节控制以及学习任务的解释分析等,以实现学习任务的全面完成。

因此,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应当积极提高自身的认知能力,并有效地运用自我调节的学习策略,努力实现自身学习目标。

班杜拉及其社会学习理论(原创整理)

班杜拉及其社会学习理论(原创整理)
自我调节由自我观察自我判断和自我反应三个过程组成经过上述三个过程个体完成内在因素对行为的调节1自我调节能力是人的基本能力之一2自我调节系统的构成由自我强化和自我效能感两个心理过程构成3自我调节过程第一个过程是自我观察观察自己的能力第二个过程是自我判断判断是否达到标准第三个过程是自我反应决定是否给予奖赏4自我调节功能的获得
Albert Bandura: Biographical sketch)
对精神病理学的兴趣让班杜拉决定专攻心理学,三年后 (1949),他完成了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学业,并获得了心 理学的贝娄肯奖。

4、研究生时期
LOGO
1949年,班杜拉决定接受研究生教育,攻读临床心理学专 业。 选择大学的困惑 当时的心理学领域里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平分天下 班杜拉在1989年回忆说: “当时……我强烈的感觉到,临床心理学必须建立在可靠 的知识基础上,我们不应该使人屈服于某种心理治疗,等 若干年后再来看看有什么效果。相反,我们在广泛使用某 种治疗方法之前就应该对它进行检验。……” (《心理学经
1、童年时期
LOGO
班杜拉是家中最小的,他的出生为这个家庭平添了很多欢 乐、笑声和憧憬,他的五个姐姐都争相照看他,教他读书 识字,和他嬉戏。 班杜拉的家庭有着西欧血统,父母均是移民,父亲来着波 兰,母亲来自乌克兰,家庭以种植小麦为生。 家庭重视对子女的教育 “They had no formal education but placed a high value on educational attainment. For example, his father taught himself to read three languages, Polish, Russian, and German, and he also served as a member of the school board in the district where they lived.”( Pajares, F.

班杜拉的社会认知学习理论

班杜拉的社会认知学习理论

班杜拉的社会认知学习理论Albert Bandura’s Social-Cognitive Learning TheoryMake a review on Principles of Instruction and Educational Applications in Bandura’s Social-Cognitive Learning Theory学习原理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对自然背景中的学习寻求解释。

与实验室背景下的学习不同,个体通过榜样的行为及行为的结果,在社会坏境中得到大量习得复杂技能的机会。

一、基本假设社会认知理论的假设论述了学习过程的性质和学习结果的性质。

(一)学习过程的性质社会认知理论对观察学习的定义,是在确认了以前的各种模仿学习观点的缺陷的基础之上建立的。

(1)关于模仿学习的其他观点学习者模仿一个榜样行为,该行为因受到模仿而巩固,过后,学习者就会重复这一行为。

各种理论已经提出多种机制来解释反社会行为,其中一种机制认为挫折刺激了一种“挫折内驱力”,因而产生了攻击行为。

(2)关于学习的假设社会认知理论的一个基本假设就是,亲社会和反社会行为习得的关键机制是观察和决策过程。

班杜拉认为行为(B),环境(E)和影响人的观念和行为的内部事件(P)三者之间存在着三维连锁关系,也叫相互决定论。

(二)学习的结果个体习得了行为的内部编码后,可能表现出来也可能不表现出来。

学习和操作是两个单独的事件。

学习的定义是习得能指导将来行为的符号特征,这种符号特征的形式可能是言语的,也可能是视觉的。

视觉编码包括对事件具体特征的概括,不仅仅是心理的复制。

事件的具体特征包括活动、地点和对象。

视觉和言语两种符号编码都很重要,它们以一种很容易的方式存储了大量的信息。

二、学习成分学习的主要元素包括:(1)行为的榜样;(2)榜样行为的结果;(3)学习者的内部过程;(4)自我效能感。

(一)行为榜样1、榜样的作用(1)榜样行为是提示他人作出类似行为的一种社会性提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调节学习理论及启示作者:林育瑜李建生来源:《中国远程教育》2019年第02期【摘要】社会互动在协作学习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多的学者在协作学习研究中将社会互动作为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逐渐提出社会调节学习理论(SSRL)。

SSRL来源于协作学习中的自我调节学习(SRL)逐步融入社会互动的影响因素,衍生出共同调节学习(CoRL)和社会调节学习(SSRL),是协作学习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梳理了SSRL 的理论框架,归纳了SSRL的典型研究方法及SSRL对协作学习研究的促进作用和意义,提出了SSRL对教育技术的启示,即教师能够在SSRL的理论基础上,促进协作学习;SSRL能够促进协作学习者的策略调节;SSRL能够促进学习分析技术的发展。

本文有望为深化协作学习理论研究和教学策略提供创新性的思路和理论指导。

【关键词】; 社会调节学习(SSRL);协作学习;自我调节学习(SRL);共同调节学习(CoRL);社会互动;教育技术【中图分类号】; G442; ; ; 【文献标识码】; A; ; ;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9)2-0085-07一、社会调节学习(一)社会调节学习含义社会调节学习(Socially Shared Regulation of Learning, SSRL),指在小组活动的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协商讨论,互相合作,实现知识建构(Hadwin, et al., 2011; Rogat & Linnenbrinkgarcia, 2011; Volet, et al., 2009)。

SSRL也称为协作学习中的社会建构自我调节学习(Self-Regulated Learning, SRL)或同伴共同调节的协作学习(Jarvela & Jarvenoja,2011; Vauras, et al., 2003)。

在社会调节学习中,学习目标和学习标准由小组成员共同构建,学习结果也是通过小组协作共同完成。

社会调节被视为自我调节的协同作用。

自我调节是个体行为嵌入小组社会活动的自我约束,个体目标与社会目标密不可分,是通过社会互动实现的。

SSRL的调节过程实质上是共同调节(Jackson, et al., 2000)。

(二)社会调节学习的来源学生如何利用策略调节学习是近几十年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在弗拉维尔(Flavell, 1979)引入元认知理论后,相关研究开始得到大量的关注。

齐默曼(Zimmerman,1989)认为,自我调节学习源自于社会认知,指个体为完成一个目标执行的策略、元认知行为、动机和意识调节。

学习者积极、努力地控制自己的学习,同时受自我和社会因素的影响(Zimmerman, 2011)。

从内部来看,自我调节学习者依赖内部标准、自我强化、自我调节过程和自我效能感的建立。

从社会方面来看,学习者从观察学习(语言描述、社会指导和反馈)开始,进行模仿和自我调节,强调社会指导在知识建构、实践和工具反馈的重要性(Zimmerman, 2000)。

因此,自我调节学习是个体内部的一个发展过程,由任务建模和他人提供的反馈辅助。

关于自我调节学习的研究主要以个人为单位,数据收集通常为个人表现、学习策略、自我效能感、学习行为、目标设定、自我评价,以及自我调节学习的社会层面。

大量研究表明,社会情境对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

由此,自我调节学习的社会调节方面的研究呈增长趋势(Hadwin, et al., 2011)。

基于自我调节的社会认知模型,研究关注社会情境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从社会文化的解释框架来看:自我调节学习与社会互动相连,如,与比自己更有能力的人互动,通过内化学生的模型化认知过程促进其学习(Vygotskiǐ & Cole, 1978)。

在此背景下衍生出“共同调节学习”(Co-Regulated Learning,CoRL)。

“共同调节学习”(CoRL)一词源于维果茨基的观点,即自我调节学习的社会嵌入或情境化的更高心理过程。

Wertsch和Stone认为这些过程通过社会互动而被内化(Mary,2009)。

麦克斯林和希基(Mc Caslin & Hickey, 2001)强调共同调节学习是学习者最近发展区内自然互动的表现,发生在个体将专业知识引入新的学习任务中。

在此过程中,最近发展区的共同调节开始出现自我调节以及社会、文化积累等因素。

学习者通过互动(如,观察、请求、提示或支持他人观点),来参与和控制自身的自我调节策略、评价和进程(Hadwin, et al., 2005)。

关于共同调节学习的研究主要以小组成员权力的相互作用和转移为分析单位,而不是个人认知、行为、动机或元认知(Hadwin, et al., 2011)。

其中,内容分析在研究中发挥了核心作用。

在上述研究基础上,约威尔和斯迈利(Yowell & Smylie, 1999)认为:自我调节实际上是学习者之间相互作用的产物。

杰克逊等人(Jackson, et al., 2000)则认为个体目标与社会目标密不可分,并通过社会互动来实现。

于是,里斯卡拉等人(Liskala, et al., 2004)提出社会调节学习(SSRL),即由多人共同调节其集体学习活动的过程,其目标和标准是大家共同构建的。

SSRL强调相互依存和共同调节信念、知识和学习过程(如策略、监督、评价、目标设定、动机、元认知决策)(Winne, et al., 2013; Järvelä, et al., 2013)。

关于社会调节学习的研究将个体调节过程作为社会知识建构的一部分进行研究。

社会调节学习的研究环境多是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环境(Computer Suppor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CSCL),因为过程中的社会互动和知识建构可以更容易地被捕捉和追踪,而内容分析、视频分析则是主要的分析方法(Kirschner & Erkens, 2013)。

(三)SSRL的三种调节模式SSRL强调协作学习环境,Hadwin等认为,在协作学习环境下存在三种调节模式:自我调节(SR, self-regulated)、共同调节(CoR, coregulated)和社会调节(SSR)(Hadwin, et al., 2011),三种调节模式的相互关系见图1(Järvelä & Hadwin, 2013)。

协作学习中的自我调节(SR):指个体适应小组其他成员而进行的调节,包括对认知、元认知、动机、情绪和行为的调节。

该调节模式主要发生在四个阶段:①任务定义(TaskPerceptions):学习者对要执行的任务的理解;②制定目标和计划(Goals & Plans);③制定学习策略(Task Strategies);④元认知自适应学习(Adaptation):主要任务一旦完成,学习者需要对未来的学习动机、信念和策略进行长期的规划(Winne, 2011)。

共同调节(CoR):发生在学习者与小组其他成员互动时,对学习策略进行规划、制定、反思和适应的相关行为,强调个体间的影响(Hadwin, et al., 2011)。

社会调节(SSR):发生在小组内部进行“有意识的、具策略性的和交互性的计划,任务制定,反思和适应”(Hadwin, et al., 2011)。

与上述三种调节模式相对照的学习则是:自我调节学习(SRL,也称自主学习),共同调节学习(CoRL),社会调节学习(SSRL)。

其中,研究表明,当小组在协作的不同阶段取得进展,社会调节学习和共同调节学习都可能发生,两者并不总是单独出现(Panadero &Järvelä, 2015)。

而和共同调节学习(CoRL)类似,话语和互动过程是社会调节学习的主要数据来源。

不同的是,社会调节学习的研究倾向于关注成员的贡献、角色、思维的进化,以及小组共同设定目标并监督执行、评估和调节的方式(Hadwin, 2011)。

另外,SSRL是小组成员之间一系列的互动,影响个体调节行为;而CoRL则由特定的小组成员通过担当领导者,指导任务推进、监督和评价等,影响个体进行自我调节。

SSRL中,小组成员地位是平等的,无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区别;而CoRL小组成员中,有组长与组员的划分。

SSRL特别强调小组成员是通过调节彼此的标准(Standards)、条件(Conditions)、操作(Operations)、成品(Products)和评价(Evaluations),建立小组的计划、策略和任务(Panadero, 2017)。

二、社会调节学习的相关研究社会调节学习(SSRL)关注的是集体互动和协作,并以此作为研究分析的单位,而不是个人认知或通过人际互动产生的知识转移(Hadwin, 2011)。

社会调节学习强调的是一个组的社会调节,个体调节总是相对于其他人或小组调节来进行的。

社会调节学习研究小组内的互动和协商过程,而分析组内的互动协商过程就是研究的主要方法。

表1为社会调节学习的相关研究。

其中,阿奎莱拉提出使用互动思维的评估程序(Procedure for the Assessment of Thinking in Interaction, PAT),目的在于分析与他人解决社会问题的思维过程和能力(Aguilera,2001)。

莱诺宁等人(Leinonen, et al., 2003)在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环境(知识论坛)中探索个人对社会知识建构的贡献,其数据来源于网络交际工具中的学生笔记和针对学生参与网络讨论的目的和观点的问卷。

类似的,利(Lee, 2014)分析了基于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过程中发生的讨论,对SSRL过程进行划分,主要分为七个方面,即计划和目标设定、时间计划、小组分工、任务监督、内容监督、任务评价和内容评价。

这七个过程Lee A认为是学习者的认知发展过程。

除了对个体调节的研究,还有研究小组成员共同调节的过程。

例如,Hurme和 Järvelä(2005)探讨了元认知过程在数学问题解决中的应用,学生两两一组,在知识论坛上交换解题思路。

结果表明,学生能够清楚地表达元认知知识(如程序性知识,任务知识)、元认知判断和监控(如询问解决过程)。

同样,利斯卡拉等人(Liskala, et al., 2004)考察元认知问题在协作解决数学问题的社会互动中是如何表现的,利用视频记录获取口头语言和非语言的数据。

结果表明,元认知只能在联合解题过程中得到理解。

而在协作中,自我调节过程和元认知在个体层面上涉及意识、监控和调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