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社会问题理论II:社会解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社会问题理论II:社会解组

教学目标与要求:主要了解和掌握社会问题理论中的“社会解组”理论及其分析视角。通过用对社会解组理论产生背景的介绍,其特点和主要理论流派观点,社会变迁与社会解组的关系,特别是城市化过程中社会解组理论在城市发展和家庭领域的具体实践,尝试从社会解组视角分析社会问题,并了解社会解组理论的局限和批判。

第一节社会解组

一.社会解组(social disorganization)视角的起源

1.背景

社会解组理论是美国社会学犯罪问题探讨最早提出的解释,许多犯罪学的教科书在讨论社会学的犯罪学解释时都从这理论开始,这理论以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为中心,也成为芝加哥学派,以都市解组地区高犯罪率的现象为探讨的重心

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变化社会的回应,三大显著进程:

(1)移民潮(migration), 欧洲移民和美国内部移民都遇到文化冲突

(2)城市化(urbanization), 导致越轨亚文化的增长,犯罪群体(delinquent gangs)的增加

(3)工业化(industrialization),技术的提升导致失业率增加以及日渐恶化的工作环境

2. 社会病理学的局限

社会病理学理论难以解释大范围的社会问题:从1918年之后,美国社会学更多注重概念的发展和定义,以区别于其他学科。特别注重社会学向科学方向发展,社会解组视角出现在1920年代。

二、社会解组理论

1. 社会解组是当社会规范和制度对社会成员的约束力减弱、社会凝聚力降低的一种社会状态。当社会发生急剧变迁时,旧的规范不适用了,新的规范又未建立起来,或某些规范功能发挥受到阻碍,或几种规范体系互相冲突,人们失去了行为准则,于是发生社会解组。

2. 社会解组区别于社会解体(social disintegration)。前者指社会中出现松散、分裂现象,尚保持在原有的社会制度结构、社会体系之内;后者指整个社会的制度、结构、体系遭受破坏,使原有的社会秩序无法维持和继续下去,而逐渐被新的社会制度所取代。(如封建社会解体被中华民国取代)

3.导致社会解组原因的社会学主流观点:

(1)文化堕距观点

这一观点认为,在文化变迁中,构成文化的各部分变化速度不一致,造成了相互间的差距和错位,由此导致社会解组。

(2)异化观点

这一观点认为,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过程中,出现了个人在精神上与其周围世界相分离或相对立的现象,这是引起社会解组的重要原因。

(3)社会机会结构与社会目标结构失调的观点

这一观点认为社会解组是在个人或群体目标无法充分实现条件下发生的社会问题。照此观点,任何社会均有两种因素起着重要作用:

一是目标,即在某种社会或文化中为人们所追求的事物;

二是规范,即该社会或文化所规定的、实现上述目标的合法手段。

4. 社会解组理论的观点

(1)功能论的观点:认为人类社会彼此相互依赖,并且维持某种程度平衡的状态。(2)社会秩序的观点:认为当社会内部有高度的凝聚力,把社会中的每个人与制度紧密联系在一起时,就出现社会组织,社会秩序也能存在并维持。

(3)社会规范的观点:认为社会规范是一种每个人都要努力达到的价值与目标,社会规范也与对错、是非等行为有关,更重要的是,社会规范必须是一种社会共识,大家都愿意接受的东西。

(4)偏差问题的观点:当价值与规范的共识建立了,而传统的标准无法适当地发挥作用,这时社会冲突、社会解组及大量的偏差问题就会随之出现。

第二节芝加哥学派社会解组理论代表

一、William Thomas和Florian Znaniecki

Thomas和Znaniecki的重要著作为:The Polish peasant in Europe and America (1927) 主要通过对欧洲与美国的波澜移民的研究,指出在移民团体和被移民团体的社会中,两个团体的初级关系最易被腐化。社会解组是当既有的社会标准无法有效控制个人的行为而导致社会标准对个人的影响力减弱。当团体或社会中的组成分子迅速改变,或成员经常发展新的态度,令他们可以不受拘束去从事活动,不遵守被确定的、传统的标准,就会损坏社会秩序。

Thomas和Znaniecki主要观点是当加在个人身上的规则(rules)崩溃的时候就会发生社会解组,这包含了两种情况:没有规则和太多规则。当没有规则指引的时候,移民找不到行为的依据,而太多规则的时候会导致规则冲突或不清楚,不知道该如何适从。

二、Charles Cooley

Cooley的重要著作为:Social Organization: A Study of the Larger Mind(1902)

对社会解组理论的重要贡献在于:第一,提出区分主要群体(primary group)和次要群体(secondary group)。主要关系是个人的亲属的关系;次要关系是非个人的朋友的关系。基于这个分类,社会学家关注从农村到城市的群体打破了主要关系对他们的控制。第二,认为社会解组是对传统的瓦解(disintegration of tradition)。

社会解组的最坏结果可能是人们找不到一种统一的标准来规范他的行为和支撑他的原始理念,出现行为标准的混乱和不适从。

三、Robert Park和Ernest Burgess

1.Park和Burgess的重要著作是The City(1925)

主要观点是:当社会越来越走向异化的时候,可以预见社会中初级团体的关系发生变化,他们的亲密关系容易变的紧张,导致传统社会的控制机制减弱。因此快

速的社会变迁与更多的城市化、工业化和人口的流动有关,最后可能使日常生活的例行行为及普通行为的传统方法等方面发生断裂。

Park和Burgess用两种区位的想象来解释美国都市的成长,第一,都市的自然区;第二,入侵、占据和替代的过程,一个社区完全被另一个替代。他们提出区位学上的同心圆模式(concentric zone model)的都市发展概念,城市发展有一种共同现象,从中心点向外扩展。

2.芝加哥城的五种自然区:

(1)城中商业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CBD)

这个区域主要是写字楼、购物中心娱乐设施、轻工业和其他商业设施,很少人居住在此区域,除了一些短暂停留在酒店的人,或在CBD边缘地带贫民窟(hobohemia section)生活的乞丐流浪者。

(2)过渡区(zone in transition)

是城市中心内扩展的工业区域,两极分化显著,以高楼价和高流动性著称。此区域的居民是富商、精英和外国人,或者是“城中村”,主要是大量非技术性劳工和家庭成员,由农村和外来人口组成。

(3)工人居住区(workingmen’s homes zone)

主要是城市稳定人群居住区,由本地技术工人和少数外国人组成,代表了城市本地人口群和流动人口的第二代生活空间。

(4)住宅区(residential zone)

(5)通勤区(commuter zone/suburb)

住宅区和通勤区主要由中产阶级人群居住,此区域遵循规范,很少发生社会解组。

每个自然区有它特定的族群、收入和工商业的形态。当一个自然区的居民在他们的社会经济地位改善后,会移民到较外层的自然区,而新的居民会取代他们(不断流动)。

四、C. R. Shaw和H. D. McKay

Shaw和McKay的重要著作是Juvenile Delinquency and Urban Areas (1942)

主要运用Park和Burgess的同心圆模式来研究不良少年,他们检验了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