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痛症的中医治疗PPT课件
合集下载
跟痛症演示课件
跟痛症
汇报人:XXX 2024-01-21
目录
• 介绍 • 跟痛症的评估 • 治疗原则与方法 • 患者教育与自我管理 • 研究与展望
01
介绍
定义和症状
定义
跟痛症是指足跟部周围疼痛的一 种常见病症,也称为“足跟痛” 。
症状
患者常表现为足跟部疼痛、肿胀 、发红、发热等,疼痛可逐渐加 重,影响行走和站立。
疼痛。
跖筋膜切断术
将跖筋膜切断或部分切 断,以减轻跖筋膜对跟
骨的牵拉和压力。
跟骨截骨术
通过手术将跟骨进行截 骨矫正畸形愈合的跟骨 骨折或改善跟骨的生物
力学特性。
04
患者教育与自我管理
疼痛缓解技巧
休息
药物治疗
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给足部充分 的休息时间。
口服或外用非处方药,如布洛芬、阿 司匹林等,有助于消炎止痛。请在医 师指导下使用。
选择合适的鞋子
避免穿着过紧、过高或过硬的鞋子,选择宽 松、舒适、支撑良好的鞋子。
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
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容易导致足部疲劳和损伤 ,应尽量避免。
控制体重
过重会增加足部的负担,容易导致跟痛症复 发,因此应保持健康的体重。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足部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 题,有助于预防跟痛症复发。
。
MRI检查
对于软组织病变的显示效果较好, 可发现足底筋膜增厚、水肿等异常 表现。
实验室检查
如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等,可 用于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疼痛。
03
治疗原则与方法
保守治疗
01
02
03
04
休息
减少活动量,避免长时间站立 或行走,以减轻跟骨压力。
冰敷
汇报人:XXX 2024-01-21
目录
• 介绍 • 跟痛症的评估 • 治疗原则与方法 • 患者教育与自我管理 • 研究与展望
01
介绍
定义和症状
定义
跟痛症是指足跟部周围疼痛的一 种常见病症,也称为“足跟痛” 。
症状
患者常表现为足跟部疼痛、肿胀 、发红、发热等,疼痛可逐渐加 重,影响行走和站立。
疼痛。
跖筋膜切断术
将跖筋膜切断或部分切 断,以减轻跖筋膜对跟
骨的牵拉和压力。
跟骨截骨术
通过手术将跟骨进行截 骨矫正畸形愈合的跟骨 骨折或改善跟骨的生物
力学特性。
04
患者教育与自我管理
疼痛缓解技巧
休息
药物治疗
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给足部充分 的休息时间。
口服或外用非处方药,如布洛芬、阿 司匹林等,有助于消炎止痛。请在医 师指导下使用。
选择合适的鞋子
避免穿着过紧、过高或过硬的鞋子,选择宽 松、舒适、支撑良好的鞋子。
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
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容易导致足部疲劳和损伤 ,应尽量避免。
控制体重
过重会增加足部的负担,容易导致跟痛症复 发,因此应保持健康的体重。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足部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 题,有助于预防跟痛症复发。
。
MRI检查
对于软组织病变的显示效果较好, 可发现足底筋膜增厚、水肿等异常 表现。
实验室检查
如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等,可 用于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疼痛。
03
治疗原则与方法
保守治疗
01
02
03
04
休息
减少活动量,避免长时间站立 或行走,以减轻跟骨压力。
冰敷
最新中医治疗足跟痛幻灯片
之痛减。
气血运行缓慢,复 感寒邪,寒主凝滞、 主收引,致使经络 被阻、气血凝滞不 通而痛,疼痛拒按, 喜热怕凉。
2.3.2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
教学目标: 解决一个问题:如何用所搜集的 “人体的脂肪百分比与年龄” 的统 计数据,估计自己现在年龄的脂肪 百分比是多少? 掌握一个处理数据的技术。
上节课的流程图
中医治疗足跟痛强调标本皆治,通过养 护肝肾治本,祛除病痛去标的原理,使 中医治疗足跟痛成为人们的首选。
各种原因导致局部 血行缓慢、瘀血阻 滞,脉络被阻,则 气血运行不畅而痛, 且痛有定处,疼痛 拒按,行走受限。
肝主筋、主藏血,而 肾主骨、主藏精、精 生髓。年老之体,肝 肾不足,精血亏虚, 经脉失充,则筋失所 养,骨失所主,骨萎 筋弛,故站立或行走 时跟部酸痛、隐痛、 乏力,疼痛喜按,触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刻画这条直线的关键是怎么放置它才能让它平
衡的通过离散点涵盖的集中区域,从整体看,
也就是大家都想让全部的离散点与直线的距离 更小一些。
用最小二乘法得到的公式:
n
(xi x)(yi y)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i1
n
(xi
i1
x)2
(1)画出散点图; (2)从散点图中发现气温与热饮销售杯数之间关系的一般规律; (3)求回归方程; (4)如果某天的天气是2℃,预测这天卖出的热饮杯数。
作业及其要求
课后练习1.2。 运用课上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作业。 完成本单元统计知识总结
谢谢!!
收集数据,列 借助Exel表格 有散点图确定 选择曲线方程
气血运行缓慢,复 感寒邪,寒主凝滞、 主收引,致使经络 被阻、气血凝滞不 通而痛,疼痛拒按, 喜热怕凉。
2.3.2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
教学目标: 解决一个问题:如何用所搜集的 “人体的脂肪百分比与年龄” 的统 计数据,估计自己现在年龄的脂肪 百分比是多少? 掌握一个处理数据的技术。
上节课的流程图
中医治疗足跟痛强调标本皆治,通过养 护肝肾治本,祛除病痛去标的原理,使 中医治疗足跟痛成为人们的首选。
各种原因导致局部 血行缓慢、瘀血阻 滞,脉络被阻,则 气血运行不畅而痛, 且痛有定处,疼痛 拒按,行走受限。
肝主筋、主藏血,而 肾主骨、主藏精、精 生髓。年老之体,肝 肾不足,精血亏虚, 经脉失充,则筋失所 养,骨失所主,骨萎 筋弛,故站立或行走 时跟部酸痛、隐痛、 乏力,疼痛喜按,触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刻画这条直线的关键是怎么放置它才能让它平
衡的通过离散点涵盖的集中区域,从整体看,
也就是大家都想让全部的离散点与直线的距离 更小一些。
用最小二乘法得到的公式:
n
(xi x)(yi y)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i1
n
(xi
i1
x)2
(1)画出散点图; (2)从散点图中发现气温与热饮销售杯数之间关系的一般规律; (3)求回归方程; (4)如果某天的天气是2℃,预测这天卖出的热饮杯数。
作业及其要求
课后练习1.2。 运用课上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作业。 完成本单元统计知识总结
谢谢!!
收集数据,列 借助Exel表格 有散点图确定 选择曲线方程
足跟痛 演示文稿
痛,局部肿胀并有局限性压痛, 行走或站立后加重,特别是在不平的路面行 走更明显。 • 足跟痛常表现为早晨起床落地的第一、二步 最痛,走几步后便可以逐渐缓解。足跟痛分 为两种:一种是真性足跟痛,X光片证实确 有跟骨骨刺的形成,痛点集中;另一种是假 性足跟痛,X光片没有骨刺增生的形成,足 跟部持续疼痛,双腿有沉重的乏力感。两种 足跟痛互相之间没有什么连带关系。
• 病理病因
• 本病是骨科临床常见的病症之一且多发而疑 难。形成足跟痛的常见原因有一下几种。 • 1.跟下滑囊炎;跟下滑囊位于跟下脂肪垫与 根骨之间。由于长时间站立行走在硬地面或 根部受过挫伤,导致跟下滑囊发生炎症,出 现渗出和充血。 • 2.跟后滑囊炎;跟腱止点前、后部和前下部, 各有微小的滑囊。由于外伤、慢性劳损,感 染,走路是鞋的后面与跟腱节之间的反复摩 擦或骨刺引起跟后滑囊积液、肿胀和炎症反 应。40-60岁多发,男性高于女性。
• 3. 足跟脂肪垫萎缩 多见于久病或长期卧床 的患者。足跟部皮肤及脂肪垫萎缩、感觉过 敏,病人站立行走便感觉疼痛。 • 4。根部骨刺 根骨内侧结节上的足底腱膜附 着处,由于慢性损伤引起骨膜炎或纤维组织 炎,便可发生疼痛,这种慢性损伤刺激亦可 局部骨质增生形成骨刺。但疼痛不一定是骨 刺所致,骨刺不是足跟痛的唯一原因。 • 5. 跖腱起点筋膜炎 长期站立工作或长期从 事跑跳等运动或本身扁平足,以至引起跖腱 膜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跟结节起始出现充血、 渗出等非感染性炎症。
足跟痛
• 概述
• 跟痛症是根部周围疼痛疾病总称。多见于长 久站立或行走的老年人,一般年龄在40-60 岁,中医学认为,足跟痛多属肝肾阴虚、痰 湿、血热等因所致。肝主筋、肾主骨,肝肾 亏虚,筋骨失养,复感风寒湿邪或慢性劳损 便导致经络瘀滞,气血运行受阻,使筋骨肌 肉失养而发病。本病是骨科临床常见的病症 之一且多发而疑难。
• 病理病因
• 本病是骨科临床常见的病症之一且多发而疑 难。形成足跟痛的常见原因有一下几种。 • 1.跟下滑囊炎;跟下滑囊位于跟下脂肪垫与 根骨之间。由于长时间站立行走在硬地面或 根部受过挫伤,导致跟下滑囊发生炎症,出 现渗出和充血。 • 2.跟后滑囊炎;跟腱止点前、后部和前下部, 各有微小的滑囊。由于外伤、慢性劳损,感 染,走路是鞋的后面与跟腱节之间的反复摩 擦或骨刺引起跟后滑囊积液、肿胀和炎症反 应。40-60岁多发,男性高于女性。
• 3. 足跟脂肪垫萎缩 多见于久病或长期卧床 的患者。足跟部皮肤及脂肪垫萎缩、感觉过 敏,病人站立行走便感觉疼痛。 • 4。根部骨刺 根骨内侧结节上的足底腱膜附 着处,由于慢性损伤引起骨膜炎或纤维组织 炎,便可发生疼痛,这种慢性损伤刺激亦可 局部骨质增生形成骨刺。但疼痛不一定是骨 刺所致,骨刺不是足跟痛的唯一原因。 • 5. 跖腱起点筋膜炎 长期站立工作或长期从 事跑跳等运动或本身扁平足,以至引起跖腱 膜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跟结节起始出现充血、 渗出等非感染性炎症。
足跟痛
• 概述
• 跟痛症是根部周围疼痛疾病总称。多见于长 久站立或行走的老年人,一般年龄在40-60 岁,中医学认为,足跟痛多属肝肾阴虚、痰 湿、血热等因所致。肝主筋、肾主骨,肝肾 亏虚,筋骨失养,复感风寒湿邪或慢性劳损 便导致经络瘀滞,气血运行受阻,使筋骨肌 肉失养而发病。本病是骨科临床常见的病症 之一且多发而疑难。
疼痛疾病中医治疗PPT课件
暑邪致病
• 暑邪有阴暑、阳暑之分,无论阴暑阳 暑,都有疼痛的症状。如张介宾在《 景岳全书》中说:“阴暑者……病为 发热,头痛,无汗,恶寒,身形拘急,肢体 酸疼等症”“阳暑者……病为头痛烦 躁,肌体大热……”
湿邪致病
• 湿邪亦是致痛的因素,如李东垣《脾 胃论》云:“如身有疼痛者,湿。” 《素问•痹论》指出:“风寒湿三气杂 至,合而为痹也……湿气盛者为着痹 。”
疼痛症状表现的认识
• 疼痛的时间 有猝痛、缓痛、时痛、乍痛、持续痛
等。 • 疼痛的范围
偏痛、窜痛等。 • 疼痛的性质
• 酸痛:酸痛多发生于四肢、躯干,是一 种痛不剧烈,而伴有痛处发酸,感觉无 力的疼痛表现,多见于虚性病理变化。
• 重痛:重痛的特点是疼痛兼有沉重感, 多出现在头部和四肢。重痛多由脾运失 职、湿邪阻滞所致。
• 贺老认为:尽管不同疾病的病因有内伤、 有外感、有七情、有六淫,还有饮食劳 倦、跌打损伤等等,但在任何疾病的发 生过程中,气滞是非常主要的病机之一。 气滞则不通,不通则患病,气通则调畅, 通调则病愈,因此提出了“病多气滞” 的理论,针灸治病从根本上来说是调和 阴阳,调畅气机,调和气血,从而达到 治愈的目的。
外感六淫
• 风邪伤人常可引起疼痛。如外感风邪 除恶风、恶寒、鼻塞、流涕等症状外 ,常伴有头痛、项背强痛、骨节酸痛 。《素问•骨空论》载有:“风从外入 ,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 指出了风邪袭表可出现疼痛症状。
寒邪致病
• 寒邪是引起疼痛最常见的原因。如临 床上常见的胃脘痛,大多是由寒邪直 入中焦引起的胃肠气机阻滞而引起, 当施艾灸、火针以温中散寒的治疗后 ,其痛缓解。再如,少腹痛引睾丸之 疝气痛,也是由寒邪客于肝经之脉所 致。
主要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寒湿痹阻型:气血运行缓慢,复感寒邪,寒主凝滞、 主收引,致使经络被阻、气血凝滞不通而痛,疼痛拒按, 喜热怕凉。
返回
(三)中医治疗方法
传统中医对足跟痛之症早有研究,隋代著名医学 家巢元方称足跟痛为“脚根颓”,书云:“脚根 颓者脚跟忽痛,不得着也,世俗呼为脚根颓。”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大医学家朱丹溪在《丹溪心法》 中称之为“足跟痛”。
病因病理学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组织发生退行性改变,长期劳损使 足跟部组织发生病理改变。如足跟脂肪纤维垫炎、跖腱膜 炎、跟部滑囊炎、跟腱周围炎、跟骨高压症和跟骨骨刺等。 这些跟骨周围不同组织发生的相应疾病,是形成跟痛症的 重要病因。
足跟是人体主要的受力负重部位。由于劳累过度,腰脚伤 损,骨弱筋弛,加之高年之人,脾肾阳虚,肾精亏耗不足 以濡养筋骨,故发足跟疼痛。若起居失慎,露卧贪凉或久 居湿地,则风寒湿之邪乘虚而人,痹阻经络,血脉滞涩, 则发为痹之症。
2.跖腱膜炎:跖腱膜起自跟骨结节而至于跖骨,是 足底较大的弹力腱膜。外伤、劳损及寒冷潮湿可引 起跖腱膜炎症,足外翻者尤其容易患此病。患者常 有跟下或足心疼痛,足底有牵扯和紧张感,跟骨结 节部位及腱膜中段压痛明显。
3.跟部滑囊炎:外伤或反复摩擦可使跟骨下、后或 跟腱前滑囊发生炎症。患者局部疼痛、肿胀,有压 痛。如合并感染可引起红、肿、热、痛等典型炎症 表现。
概述Βιβλιοθήκη 跟痛症是由多种慢性疾患所致跟部蹠面(即脚后跟)疼痛, 其与劳损和退化有密切关系,是中老年常见的临床症状。 中医认为肾阳不足是致病的重要因素。跟痛症是跟骨周围 不同的组织发生病变引起的一组综合症状。
跟痛症也常被称为足跟痛。足跟痛是因跟骨足底面所附着 的肌肉、韧带随力量不均衡,使骨膜受到牵拉而引起的骨 科疾病,现代医学称"跟骨骨膜炎",又称"跟骨骨刺"。跟痛 症是由多种慢性疾患所致跟部蹠面(即脚后跟)疼痛,其 与劳损和退化有密切关系。
返回
(二)中医分析类型
1.气滞血瘀型:各种原因导致局部血行缓慢、瘀血阻滞, 脉络被阻,则气血运行不畅而痛,且痛有定处,疼痛拒 按,行走受限。
2.肝肾亏虚型:肝肾及其分支别络绕跟部行走,肝主筋、 主藏血,而肾主骨、主藏精、精生髓。年老之体,肝肾 不足,精血亏虚,经脉失充,则筋失所养,骨失所主, 骨萎筋弛,故站立或行走时跟部酸痛、隐痛、乏力,疼 痛喜按,触之痛减。
诊断依据
本病根据病史、症状及相关检查可作诊断。但应注意与以 下疾病进行鉴别:
(一)跟骨骨髓炎:跟骨骨髓炎虽有跟痛症状,但局部可有明显 的红肿热痛等急性感染的征象,严重者伴有高烧等全身症状。 化验和X光片检查可确立诊断。
(二)跟骨结核:本病多发于青少年,局部症状明显,肿痛范围 较大,全身情况差,并有低热盗汗、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 化验及X光片检查可鉴别之。
病理学
其它因素 跟骨骨折 跟骨肿瘤 跟骨骨髓炎 跟垫挛缩
临床表现与诊断
1.足跟脂肪纤维垫炎:足跟纤维脂肪垫简称跟垫, 由弹力纤维分隔,包绕脂肪组织组成,有吸收震荡 和防止滑动作用。跟部被硬物刺伤或长期压迫或受 风寒湿侵袭而引起跟垫炎。患者跟下疼痛、肿胀, 有浅在压痛。足跟负重区内侧压痛,老年人跟垫萎 缩变薄,易引起症状,局部可触及纤维索块状物。
病因学
病理学
机械性因素
跟痛症
足跟脂肪纤维垫炎 跖腱膜炎 跟部滑囊炎 跟腱周围炎 跟骨高压症 跟骨骨刺
病理学
跟骨足底骨刺致病机制
病理学
病理学
神经卡压因素 局部软组织炎症 骨质增生
病理学
跗管综合症
病理学
足跟内高压
跟骨内瘀血
跟骨内高压
造血组织水肿 毛细血管增生 髓内无菌性炎症
跟痛症
治疗
跟痛症其病理变化是跟部周围软组织的炎性改变 和跟骨骨内压升高。治疗上主要采用针灸、按摩、 理疗、外敷活血通络药物,醋酸氢化可的松25mg 加1%普鲁卡因2ml或醋酸氢化泼尼松加利多卡因 2Tnl痛点局封,使局部无菌性炎症消退。
治疗 一、西医治疗
二、中医治疗
一、西医治疗 (一)痛点封闭 (二)手术治疗 (三)现代康复疗法——物理治疗 (四)现代康复疗法——作业治疗
6.跟骨骨刺:跖腱膜和趾短曲肌或跟腱的反复牵拉损伤,跟 骨骨质退行性改变,跖腱膜之跟骨附着部位形成锥状骨质称 为骨刺。骨刺方向多与跟腱和跖筋膜方向一致。跟骨骨刺在 跟骨侧位X光片上可清楚见到。但有跟骨骨剌的患者,并不 一定会发生跟痛症。而有跟痛症时,往往在经过治疗使跟骨 周围软组织炎症消散症状消失后,而跟骨骨刺仍然存在。跟 骨骨刺是老年人骨与关节发生退行性变和老年化生理特征性 表现。
(三)中医治疗方法 1.熏蒸法 2.内服药物 3.药物浸泡 4.敷药疗法 5.针灸调养法
(一)痛点封闭
用醋酸氢化考的松或强的松龙12.5mg-25mg加 1%-2%普鲁卡因0.5ml-2ml局部注射,每周一次, 1-3次为一疗程。
(二)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可行手术治疗:如骨刺切除、 蹠腱膜附着处松解或胫后神经跟下支切断术。
(三)现代康复疗法——物理治疗
1.局部热敷 2.高频电疗 3.激光 4.超声波治疗等
4.跟腱周围炎:跟腱附着部位周围组织因外伤或劳损发生炎 症引起跟腱部肿胀、疼痛。患者跟腱变粗大,局部有压痛, 有摩擦感,炎症波及腱鞘时可出现车轴绞轧音。踝关节背伸、 跖曲均可加重疼痛。跟腱周围炎常由于穿硬跟、硬帮鞋,长 期压迫摩擦形成。
5.跟骨高压症:跟骨本身因慢性压缩或骨退行性变,跟骨内 压升高导致跟骨痛。跟骨高压症多见于中老年人,可单侧或 双侧发病,跟部疼痛影响行走。早期下肢抬高可使症状缓解, 跟骨的内、外侧:及跖侧均有压痛和叩击痛。作跟骨减压治 疗有效。
(四)现代康复疗法——作业治疗
1.跟部负重训练 2.拐杖训练(必要时) 3.鞋底内放置软足跟垫
返回
二、中医治疗
(一)中医解析
(二)中医分析类型
(三)中医治疗方法
(一)中医解析 跟痛症是一种常见病,以足跟肿胀、局部压痛、
行走困难为特征。在中医学属于“骨痹”范畴, 发病原因多与老年肾亏劳损,外伤和感受寒湿有 关。
返回
(三)中医治疗方法
传统中医对足跟痛之症早有研究,隋代著名医学 家巢元方称足跟痛为“脚根颓”,书云:“脚根 颓者脚跟忽痛,不得着也,世俗呼为脚根颓。”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大医学家朱丹溪在《丹溪心法》 中称之为“足跟痛”。
病因病理学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组织发生退行性改变,长期劳损使 足跟部组织发生病理改变。如足跟脂肪纤维垫炎、跖腱膜 炎、跟部滑囊炎、跟腱周围炎、跟骨高压症和跟骨骨刺等。 这些跟骨周围不同组织发生的相应疾病,是形成跟痛症的 重要病因。
足跟是人体主要的受力负重部位。由于劳累过度,腰脚伤 损,骨弱筋弛,加之高年之人,脾肾阳虚,肾精亏耗不足 以濡养筋骨,故发足跟疼痛。若起居失慎,露卧贪凉或久 居湿地,则风寒湿之邪乘虚而人,痹阻经络,血脉滞涩, 则发为痹之症。
2.跖腱膜炎:跖腱膜起自跟骨结节而至于跖骨,是 足底较大的弹力腱膜。外伤、劳损及寒冷潮湿可引 起跖腱膜炎症,足外翻者尤其容易患此病。患者常 有跟下或足心疼痛,足底有牵扯和紧张感,跟骨结 节部位及腱膜中段压痛明显。
3.跟部滑囊炎:外伤或反复摩擦可使跟骨下、后或 跟腱前滑囊发生炎症。患者局部疼痛、肿胀,有压 痛。如合并感染可引起红、肿、热、痛等典型炎症 表现。
概述Βιβλιοθήκη 跟痛症是由多种慢性疾患所致跟部蹠面(即脚后跟)疼痛, 其与劳损和退化有密切关系,是中老年常见的临床症状。 中医认为肾阳不足是致病的重要因素。跟痛症是跟骨周围 不同的组织发生病变引起的一组综合症状。
跟痛症也常被称为足跟痛。足跟痛是因跟骨足底面所附着 的肌肉、韧带随力量不均衡,使骨膜受到牵拉而引起的骨 科疾病,现代医学称"跟骨骨膜炎",又称"跟骨骨刺"。跟痛 症是由多种慢性疾患所致跟部蹠面(即脚后跟)疼痛,其 与劳损和退化有密切关系。
返回
(二)中医分析类型
1.气滞血瘀型:各种原因导致局部血行缓慢、瘀血阻滞, 脉络被阻,则气血运行不畅而痛,且痛有定处,疼痛拒 按,行走受限。
2.肝肾亏虚型:肝肾及其分支别络绕跟部行走,肝主筋、 主藏血,而肾主骨、主藏精、精生髓。年老之体,肝肾 不足,精血亏虚,经脉失充,则筋失所养,骨失所主, 骨萎筋弛,故站立或行走时跟部酸痛、隐痛、乏力,疼 痛喜按,触之痛减。
诊断依据
本病根据病史、症状及相关检查可作诊断。但应注意与以 下疾病进行鉴别:
(一)跟骨骨髓炎:跟骨骨髓炎虽有跟痛症状,但局部可有明显 的红肿热痛等急性感染的征象,严重者伴有高烧等全身症状。 化验和X光片检查可确立诊断。
(二)跟骨结核:本病多发于青少年,局部症状明显,肿痛范围 较大,全身情况差,并有低热盗汗、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 化验及X光片检查可鉴别之。
病理学
其它因素 跟骨骨折 跟骨肿瘤 跟骨骨髓炎 跟垫挛缩
临床表现与诊断
1.足跟脂肪纤维垫炎:足跟纤维脂肪垫简称跟垫, 由弹力纤维分隔,包绕脂肪组织组成,有吸收震荡 和防止滑动作用。跟部被硬物刺伤或长期压迫或受 风寒湿侵袭而引起跟垫炎。患者跟下疼痛、肿胀, 有浅在压痛。足跟负重区内侧压痛,老年人跟垫萎 缩变薄,易引起症状,局部可触及纤维索块状物。
病因学
病理学
机械性因素
跟痛症
足跟脂肪纤维垫炎 跖腱膜炎 跟部滑囊炎 跟腱周围炎 跟骨高压症 跟骨骨刺
病理学
跟骨足底骨刺致病机制
病理学
病理学
神经卡压因素 局部软组织炎症 骨质增生
病理学
跗管综合症
病理学
足跟内高压
跟骨内瘀血
跟骨内高压
造血组织水肿 毛细血管增生 髓内无菌性炎症
跟痛症
治疗
跟痛症其病理变化是跟部周围软组织的炎性改变 和跟骨骨内压升高。治疗上主要采用针灸、按摩、 理疗、外敷活血通络药物,醋酸氢化可的松25mg 加1%普鲁卡因2ml或醋酸氢化泼尼松加利多卡因 2Tnl痛点局封,使局部无菌性炎症消退。
治疗 一、西医治疗
二、中医治疗
一、西医治疗 (一)痛点封闭 (二)手术治疗 (三)现代康复疗法——物理治疗 (四)现代康复疗法——作业治疗
6.跟骨骨刺:跖腱膜和趾短曲肌或跟腱的反复牵拉损伤,跟 骨骨质退行性改变,跖腱膜之跟骨附着部位形成锥状骨质称 为骨刺。骨刺方向多与跟腱和跖筋膜方向一致。跟骨骨刺在 跟骨侧位X光片上可清楚见到。但有跟骨骨剌的患者,并不 一定会发生跟痛症。而有跟痛症时,往往在经过治疗使跟骨 周围软组织炎症消散症状消失后,而跟骨骨刺仍然存在。跟 骨骨刺是老年人骨与关节发生退行性变和老年化生理特征性 表现。
(三)中医治疗方法 1.熏蒸法 2.内服药物 3.药物浸泡 4.敷药疗法 5.针灸调养法
(一)痛点封闭
用醋酸氢化考的松或强的松龙12.5mg-25mg加 1%-2%普鲁卡因0.5ml-2ml局部注射,每周一次, 1-3次为一疗程。
(二)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可行手术治疗:如骨刺切除、 蹠腱膜附着处松解或胫后神经跟下支切断术。
(三)现代康复疗法——物理治疗
1.局部热敷 2.高频电疗 3.激光 4.超声波治疗等
4.跟腱周围炎:跟腱附着部位周围组织因外伤或劳损发生炎 症引起跟腱部肿胀、疼痛。患者跟腱变粗大,局部有压痛, 有摩擦感,炎症波及腱鞘时可出现车轴绞轧音。踝关节背伸、 跖曲均可加重疼痛。跟腱周围炎常由于穿硬跟、硬帮鞋,长 期压迫摩擦形成。
5.跟骨高压症:跟骨本身因慢性压缩或骨退行性变,跟骨内 压升高导致跟骨痛。跟骨高压症多见于中老年人,可单侧或 双侧发病,跟部疼痛影响行走。早期下肢抬高可使症状缓解, 跟骨的内、外侧:及跖侧均有压痛和叩击痛。作跟骨减压治 疗有效。
(四)现代康复疗法——作业治疗
1.跟部负重训练 2.拐杖训练(必要时) 3.鞋底内放置软足跟垫
返回
二、中医治疗
(一)中医解析
(二)中医分析类型
(三)中医治疗方法
(一)中医解析 跟痛症是一种常见病,以足跟肿胀、局部压痛、
行走困难为特征。在中医学属于“骨痹”范畴, 发病原因多与老年肾亏劳损,外伤和感受寒湿有 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