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孔辉炮轰汽车洋买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郭孔辉炮轰汽车“洋买办”
曾业辉中国经济时报
谁也没有想到,国内汽车界泰斗、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孔辉一上场竟然谈的是文化。
7月14日“中国汽车·长春论坛2007峰会”上,郭孔辉的演讲很潇洒——干脆不上主席台,手持话筒站在幻灯片前侃侃而谈,语气很轻但却言词犀利,“怪现象”、“假洋鬼子”、“买办文化”这些词轻轻落地时,砸得满场寂静无声。
郭院士演讲的大意是,中国汽车市场不仅充斥着种种“崇洋媚外”的“怪现象”,更泛滥着轻视自主甚至不要自主的种种“怪论”,而这又与中国近代的文化背景有关。
“洋买办”、“假洋鬼子”盛行,是“是半殖民地文化及买办文化残余”所致。
而一些打着全球化幌子弱化自主能力的思想,可能扭曲中国汽车业的发展路径,甚至使之误入歧途,中国汽车业的病根就在“封建、殖民”文化。
上千万的高档车在中国最好销,“土财主”多的乡镇宝马多;捷达、富康、夏利等两厢车纷纷变身三厢车;获奖的爱丽舍为何非得取个洋名;夏利、威乐贴上丰田标记就可多卖1.5万元;一碰到政府采购并不见得国货优先……
郭孔辉认为,种种“怪现象”的背后是充斥着“等级”、“尊卑”观念的封建文化及“崇洋媚外”心理。
更令人不解的是种种“怪论”的泛滥,有些人认为:中国不要搞“民族品牌”、“自主发展”;“经济全球化时代,民族汽车工业概念是错误的”;“什么叫中国汽车工业?在中国的汽车工业就是中国汽车工业”;“经济全球化时代,资本的跨国流动已是常态,今后都分不清是哪一国的工业了,当然也就无所谓什么中国汽车工业”;中国如今已不存在当年日、韩等国自主发展的条件,中国只能成为“汽车制造大国”……
郭孔辉介绍,日、韩当年也由合资开始,但自主发展,后来居上。
原因
在于——文化不同、意识不同,因而决策不同。
他认为,决策不同可能导致路径选择差异。
他举去年的“威孚事件”为例,在合资过程中,博世要求在合资企业持股67%;把威孚的研发中心及其技术人员全部转移到合资企业;要求满足欧Ⅲ排放标准以上的电控喷射系统只能由新成立的合资公司生产。
“威孚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完全接受了‘不平等条约’。
与合资的初衷相反,结果是威孚永远不能进入欧Ⅲ市场。
”郭很担忧地说:“这种合资我们还要不断出现吗?”
谈到自主研发,郭孔辉认为,真正的核心技术不可能假手他人,还得靠自己。
“德国、日本的精益求精的精神;美国追求领先、不断创新的精神;韩国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都值得我们学习。
”郭孔辉以中国足球作比——中国汽车业最缺的就是“精、气、神”。
郭孔辉的演讲结束,掌声很响。
曾因“何龙之争”而处于焦点的何光远也在座,这次同样没吭声,只是鼓掌。
郭孔辉主旨演讲:
有请第一位嘉宾,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大学汽车学院名誉院长郭孔辉先生。
郭孔辉先生:我开门见山今天和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探讨一个题目叫“弘扬创新文化、锤炼自主品牌”。
什么是文化?不同人有不同理解,有人说初中文化、大学文化,还有说饮食文化”文化大革命”等等,不同文化有不同内涵。
据说文化的定义起码有100多种。
文化在汉语当中实际上是人文教化的简称。
一个著名的人类学学者泰勒说:文化或文明就是由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包括知识、信念、道德、法则等生活方式的整体。
并提供道德和理智的规范。
外国专家
给文化提了一个很长、复杂的定义。
在我看来,我觉得文化最重要的一点文化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
发展中的许多重要问题都与文化有关,讨论文化现象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当年美国出了一本书叫《丑陋的美国人》,日本也出了一本书叫《丑陋的日本人》,都对美、日文化的进步都起了很好的作用。
台湾有一个学者也曾经写过一本书叫《丑陋的中国人》,结果他坐了很多年的牢。
实际上市场上的现象和争论都与中国的文化背景有关。
讨论文化问题是为了扬长避短,难免有一些争论,有一些说法、有一些不妥的地方希望大家指证。
不同文化产生不同特点的汽车。
美国车旷达、舒适、豪华;日本车紧凑,精细、节约;德国车、瑞典车耐用、严谨、端庄;英国车古朴、方正。
法国车、意大利车浪漫。
目前中国车比较简易、比较低价,不够精细性能不高,说明我国汽车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
这些反映了各自发展水平和文化特点。
中国汽车市场的一些特殊现象。
两厢车改为三厢车。
外国人很奇怪,认为经济不发达的中国为什么奔驰是最多的。
一些乡镇宝马很多?3000万的汽车,像昨天我们看到的迈巴赫等等这样的车到中国展览后就直接可以卖出去。
中国曾经就有这样不准小排量车上机场和街道的规定。
买车的群众对外国车比较宽容,对本国车多年来嗤之以鼻,近年来随着质量的提高,态度稍微有变成。
中国汽车市场上还特别喜好外国品牌,所以“假洋鬼子”特别流行。
我们曾经有一个获奖《艾丽舍》的车实际上是自主品牌,但起的名字却是法国的。
就是当外国车卖。
我听天津夏利的老总说夏利和威乐贴了丰田的标志就可以多卖1.5万块钱。
其实韩国人正好相反,韩国老百姓都主动支持国产车。
像大长今的女演员来中国访问,她提出想坐韩国车。
我们很多的产权官司,我们很多媒体也跟着起哄。
起哄的矛头都指向自己。
我觉得很多地方不违法,实际上都是合理的。
在政府采购上中国和外国也不同。
有的说我们不应该强调要买自己的车,但是美国至今还在执行1933年制定的《购买美国产品法》,就是政府采购首先要买国产车。
联邦政府在采购合同和公共建设项目合同时必须承担购买美国产品的义务。
因为这个购买行动是代表长远的人们利益。
为什么发展中的国家歧视小车崇尚豪华大车?而发达的欧洲,日本
盛行小车?为什么排斥两厢车?为什么三厢车够排场?因为那是真正的轿子,真正有身份人坐的。
古代乘车等级森严,都将马的数量和车的等级作为等级的标志。
这是中国人等级尊卑观念是千百年形成的。
为什么以假洋牌子?因为中国民众有崇洋媚外的心里,这是百年来殖民地、半殖民地买办文化造成的。
认识决定行为,舆论影响国策。
许多人认为不要搞自主品牌。
什么叫中国汽车工业?说在中国的汽车工业就是中国汽车工业。
今后就分不清是哪一国的工业。
还有许多人认为中国如今已经不存在日本、韩国自主发展的条件,中国只能成为汽车制造大国。
如今我们应该走南美的道路,而不应该不切实际的追求步日韩的后尘。
我们和日韩的主要差别在哪里?日本、韩国刚开始也是自主发展,我认为还是文化不同,意识不同,决策不同。
日本人合资的原则我看了一些资料,主要有三条,第一条外商不超过20%。
第二是合资的目标是学本事,而不是挣钱。
少挣钱只要能学会本事就行。
第三,就是边引进,边自主开发。
所以日韩一般引进1美元的东西就要花七美元消化。
所以我们政策就是到后来变成只引进不消化了。
为什么缺少这样的思想?因为我们受尽列强凌辱宰割,呈现了浓厚的买办文化,缺乏自主发展的底气。
去年有一个威孚事件,他们是一个柴油机电喷的龙头企业,大概占市场50%的份额,他们为了介入欧Ⅲ市场,他们就要和罗斯市场合作。
但罗斯要求持股60%,这将使威孚完全失去对合资的话语权。
罗斯还要求把威孚原来的技术人员全部转向罗斯。
从2006年6月起,威孚在欧2标准的营销法则上也要由罗斯负责。
威孚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完全接受了《不平等条约》。
他们原来想进入欧Ⅲ市场,但现在永远也进不了。
我们国家的文化特点一方面有5000年的文化积淀有创新的深厚根基。
另一方面长期受洋人的欺压。
长期的半殖民半封建状态难以实现民主和科学。
解放后一有创新就说是修正,历史上的政治腐败和后来不断的路线斗争积累了唯唯诺诺,人云亦云的思想。
三座大山压顶培育了不少家奴和洋奴崇洋媚外,长期以来经常自上而下的批判使人难以创新,从此再有没有人有异议和创新了。
以往是反对个人崇拜,实际上是大搞个人崇拜。
学习创新,只有民族气氛浓厚的学校才能培养具有民族创新的学生。
过去很多年以前北大一直是出创新思想、新思想的地方。
但后来北大再也不出新思想了。
就是
缺乏民族和自由的学习气氛。
有人说中国汽车需要自主创新,有人说“再打20年洋工之后再搞自主品牌也不迟”,真正像《奇瑞》、《吉利》这样的品牌是莫须有的。
如果当时不是长志气,在困难时期搞了“两弹一星”大概如今我们的处境就和伊朗一样了,我们这么穷搞什么?苏联专家走了,我们不可能再搞“两弹一星”。
我说不干,还是没有技术。
首先要干,要多干,关键要想干,要积极保持住品牌,才能有核心技术,我们还要精益求精,又要创新。
我们的先人严复说“中国最重三纲”。
“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重平等、中国亲亲,而西人尚贤。
”“国人重面子,西人重目标。
我在美国的时候经常听人家说这样一句话,一个中国人是虎,一群中国人就是虫。
其实自主创新要从扬弃封建文化和殖民地文化开始。
中国有很多精华,但也有糟粕,要继承传统,建设创新型国家,学习国家和德国的精益求精精神,学习美国追求领先不断创新的精神。
曾经在中国指教的中国国家队的教练说:中国什么也不缺,就是缺精神。
汽车工业的很多东西包括体制也是关系到文化方面。
“茫茫市场商海,处处机遇挑战。
滚滚历史长河,屡见企业沉浮。
”不少从小无助的企业生于苦难,发展于拼搏。
我说了一些,不一定很正确,不正确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证。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