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宗教——佛教的堕落与危机
现代中国对佛教的批判与反批判
现代中国对佛教的批判与反批判●现代中国对佛教的批判与反批判20世纪的中国佛教,可以说是在不断的反省中渡过的。
高僧大德、佛教学者,始于对宋元以降佛学传统的检讨反省,继而对中国佛教屡屡发出严厉的批评,借印度佛教的正统来贬抑中国佛教的传统。
譬如,支那内学院的欧阳竟无说:“自天台、贤首等宗兴盛而后,佛法之光愈晦。
”[1]日本学者甚至提出“批判佛教”一词,加强了对中国佛教传统的批评力度。
站在新世纪的入口处,我们也要对这股批判之风作出某种反省:一、从印度佛教变为中国佛教,有没有改变佛教的根本大义?二、从印度佛教变为中国佛教,有没有特定的历史语境?通过对“大乘佛教三系说”和“中国佛教史三期说”的诠释分析,本文提出“哲学的非整体性尺度”和“史学的整体性尺度”,试图重新估价中国的传统佛教。
一、“批判佛教”的焦点从南北朝末年开始,约在6—8世纪二百年间,中国的佛教形成了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化宗派。
一般认为,中国佛教有八个宗派,即天台宗、华严宗、三论宗、法相唯识宗、禅宗、净土宗、律宗和密宗。
这些宗派的出现,使佛教从一种外来宗教变为民族宗教,从印度佛教变为中国佛教,乃至于现代的许多中国人不知道佛教原来属于外国文化。
从宗教文化传播的角度来看,这种情况无疑是成功的。
但在20世纪的批判佛教看来,中国佛教的成功,正好暗示了印度佛学在中国的失落。
这种局面,被台湾佛教学者蓝吉富称为“现代中国佛教的反传统倾向”。
[2]欧阳竟无(1871-1943年)和太虚(1889-1947年),在中国近代佛教史上堪称“双峰并峙、二水分流”,分别领导了支那内学院和武昌佛学院,培育了大批佛学研究的专门人材。
有感于中国佛教当时的种种积弊,他们致力于佛法的改革与振兴,寻求一种能够适应时代、契合众生机缘的新佛教。
欧阳竟无认为,佛法的复兴,必须要通过唐宋以后逐渐失传的法相唯识学,回归印度佛学的正统;太虚认为,佛法衰微的原因,是长期以来重消灾超度的鬼神化倾向,因此他要建立不重鬼神而重人乘的“人生佛教”。
佛教与中国文化的融合与冲突
佛教与中国文化的融合与冲突佛教自从传入中国以来,一直与中国文化产生了许多的融合和冲突,尤其在唐朝以后,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发展,与中国文化的交流更加频繁,也因此形成了中国佛教的独特风格和特点。
本文将重点探讨佛教与中国文化的融合与冲突的相关问题。
一、佛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1、儒道佛三教融合的历史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中国的文化主要分为儒、道两大流派。
佛教与中国的结缘始于汉朝,从此开始了佛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佛教的传入对中国的文化影响很大,在中国之前,没有这种阿塞罗摩道的安住法,以及轮回转世的观念,这都是当前已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深深根植的。
佛教一传入中国,就跟中国文化进行融合,在融合过程中,儒、道、佛的三教融合逐渐形成。
儒家中的性善论、社会责任、尊老爱幼等思想,与佛教中的慈悲心、舍得、戒律思想相结合,形成了佛教三宝中的戒、定、慧,真正实现了三教融合,这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佛教文化的影响佛教文化对中国文化影响的不仅只在文化理念上的交流,它还给中华文化艺术带来了新的灵感,佛教文化在中国创造了众多灿烂的文化艺术,如:佛教艺术、语言、书法、绘画、音乐等等。
佛教经文中富含精神修养、礼仪、礼节等方面的教导,这些教导的内容都为后来中国的礼仪文化、宗教信仰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除此之外,中国的茶道、园林等文化中,同样有着佛教文化的影响。
正是有了佛教的传入,中华文化后来才演变出茶道、庭院等,这些艺术在佛教文化的启发下,创造了中国独特而雅致的文化风貌。
二、佛教与中国文化的冲突佛教传入与中国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冲突。
佛教理念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外来性,尽管在三教融合的时候,佛教也进行了中国化的改进,但是它与中国的文化没有完全融合。
1、佛教的异端佛教的传入,也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一些不良的影响。
尤其是在宋、元、明、清时期,佛教内部纷争不断,上山下乡、苦行者、不可轻视人间欲望等,都是佛教内部的畸形表现,给当时的中国社会带来了一定的危害。
中国古代的佛教传入与影响
中国古代的佛教传入与影响中国古代的佛教传入与影响,是一个重要而广泛的话题。
佛教作为一种具有深远影响的宗教与哲学体系,自公元1世纪开始传入中国,并在中国迅速发展和融合。
本文将从佛教传入的历史背景、佛教对中国社会文化的影响以及佛教所带来的转变与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背景佛教自公元1世纪传入中国,是由印度经由中亚、西域及丝绸之路传入的。
在这一时期,中国正处于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及南北朝时期的动荡与分裂阶段,社会秩序的不稳定和人们对于精神寄托的需求成为佛教传入中国的重要背景。
二、佛教对中国社会文化的影响1. 音乐艺术:佛教音乐艺术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的重要成果之一。
佛教音乐作为一种神圣的艺术形式,在中国古代音乐文化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音乐的发展和演变开辟了新的道路。
2. 绘画艺术:佛教绘画艺术是佛教文化在中国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佛教艺术的传入不仅丰富了中国绘画的题材和风格,还促进了高度写实主义绘画的发展。
3. 文化交流:佛教的传入推动了印度与中国的文化交流。
佛教在中国本土化的过程中,充分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并将其与印度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中印文化交融之处。
三、佛教的转变与发展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不断的变革与发展。
一方面,在传入中国初期,佛教更多地侧重于修行和教义传播;另一方面,在中国的土地上,佛教也吸收了不同地域文化的因素,逐渐形成了中国佛教特有的体系和教派。
1. 深化为人信仰:佛教通过传播普世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对中国各个社会阶层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人信仰的重要来源之一。
2. 译经传道: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大量佛经被翻译并广泛传播。
通过佛经的译介,佛教教义深入人心,并与中国传统思想相融合,形成独特的中国佛教。
3. 佛教艺术的转变:佛教造像艺术也在中国发展出独特的风格和形态,佛教艺术成为中国绘画、雕塑和建筑的重要来源。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的佛教传入与影响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话题。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
佛教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情况佛教以其强大的生命力传播于世界各国,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有力地推动着世界宗教的发展。
佛教自古印度传入中国以来,不断吸收西域和印度新兴学说和学派成果的基础上,通过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充分结合和发展,形成了汉语、藏语和巴利语三大系统的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中国佛教,同时又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人民的日常生活。
可以说它是人类历史上延续时间最久,传布范围最广,影响深远,包罗万象的思想运动和文化运动。
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历程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它既是佛教史上一件大事,也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件大事。
佛教在中国大地上的广泛传播、流行并最终中国化,对于中国的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反过来对佛教的义理和组织形式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因此,对于这一历史过程,有学者称之为“佛教征服中国”。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一说法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佛教征服中国”还有一个佛教的中国化的问题。
接下来主要阐述佛教东传中国及其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历史。
(一)汉晋:佛教的输入及其广泛传播1、佛教初传中国内地的时间与汉代佛教佛教是何时传入中国内地的?这一度成为佛教学术界研究探讨的一个热点问题。
目前,有关佛教初传中国内地的纪年,主要有两种论点:第一,“伊存授经说”(汉哀帝元寿元年,即西元前2年),第二,“永平求法说”(汉明帝永平十年,即西元67年),二说相距69年,大约有三代人的时间。
1998年,由中国佛教协会和中国宗教学会共同确认1998年为佛教传入中国2000年的纪念年。
近年来的一些考古研究表明,中国佛教还应有由海上丝绸之路传入的另一系,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在汉代,传入中国的佛教被视为道术之一种(方术),它与汉代流传的黄老道家学说搅合在一起的。
如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信奉佛教的贵族——楚王刘英,就是“学为浮屠”,且“更喜黄老”。
另外,汉代佛教僧人,皆为西土人士,他们食酒肉,蓄妻子,无统一制度。
中国佛教的发展历程
中国佛教的发展历程中国佛教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公元1世纪。
最早传入中国的佛教教派是大乘佛教,也被称为南传佛教。
当时,佛教徒通过丝绸之路从印度传入中国,最早在中国的中原地区得到传播。
此后,佛教逐渐在中国各地扎根,形成了各个教派和宗派。
公元4世纪,东晋末年,佛教在中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当时的南昌王朝皇帝为了增加国家的道德和政治稳定,开始大力推崇佛教。
佛教寺院得到皇帝的支持,大量佛教经典被翻译成中文,佛教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随着时间的推移,佛教在中国的信仰基础逐渐加强。
唐朝时期,佛教得到了更多的政治和社会地位。
唐朝皇帝亲自供奉佛像,并修建众多的佛教寺庙。
佛教成为当时社会的主要宗教之一。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佛教在中国也面临了一系列的挑战和变革。
五代十国时期和北宋时期,佛教的兴盛逐渐受到了其他宗教的竞争。
尤其是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复兴,对佛教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到了明代,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明朝皇帝崇奉佛教,并且大力支持佛教的建设和传播。
当时,佛教寺庙数量和僧侣人数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
清朝时期,佛教仍然在中国保持着较高的影响力,但在晚清时期和民国时期,佛教开始受到现代化和西方文化的冲击,信仰者逐渐减少。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佛教在中国经历了一段相对困难的时期。
毛泽东时代的政治运动对佛教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寺庙被关闭,僧侣被迫离开。
然而,改革开放以后,佛教又得到了一定的复兴,寺庙重新开放,僧侣数量逐渐增加。
至今,中国佛教仍然是中国的主要宗教之一,有大量信徒和寺庙。
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既是宗教信仰的传播史,也是政治、社会和文化变迁的一个缩影。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教与信仰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教与信仰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国家,宗教与信仰一直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既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又是塑造中国传统价值观和道德准则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教与信仰。
1. 儒教——中国文化的核心思想儒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对中国社会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教强调人际关系、家庭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通过“仁爱”、“孝道”、“礼仪”等核心价值观塑造了中国人的行为准则。
儒教的信仰源自于尊崇先祖和思考人类与天地之间的关系,这种信仰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2. 佛教——实现内心的平静与智慧佛教起源于印度,但在中国发展得非常广泛,并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融合。
佛教强调修行,通过正念和禅修来实现内心的平静与智慧。
佛教的核心教义是“苦、集、灭、道”,即人们必须面对人生的苦难,了解苦难产生的原因,以及通过八正道来达到解脱的道路。
佛教的信徒追求解脱和慈悲,并在日常生活中倡导“不杀生”、“不偷盗”、“不妄语”等戒律。
3. 道教——追寻自然与长生道教是中国特有的宗教与哲学,强调顺应自然,追求长生不老。
道教认为自然界是一个和谐的整体,人们应该与自然亲近并融合于其中。
道教的信仰源自于“道”的概念,即大道至简、无为而治。
信徒通过修炼内丹、炼气养生和修习道德行为追求超凡入圣的境界。
道教也倡导个人修养、自我反省和内心的宁静,以达到心灵的超脱和自由。
4. 神话与民间信仰——平衡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神话和民间信仰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神话包括对山川河流的崇拜、对花草植物的尊重,以及对历史人物和神明的敬仰。
人们通过祭祀和礼仪来表达对神明的敬意,并寻求神明的庇佑和保护。
此外,中国民间信仰也与传统医学、占卜和风水等实践密切相关,它们为中国人带来希望、信心和安慰。
综上所述,宗教与信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儒教、佛教、道教以及神话和民间信仰等共同塑造了中国人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社会伦理。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佛教是一种源自印度的宗教,于公元1世纪传入中国,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逐渐在中国形成独特的风格,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历程以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一、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背景佛教起源于印度,公元1世纪时传入中国。
当时,中国正处于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安,人们对传统宗教的信仰产生了怀疑和迷茫。
佛教的传入为中国社会带来了新的宗教思想和信仰方式,迎合了人们对精神寄托的需求。
二、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过程1. 初期传播:佛教最早传入中国是通过丝绸之路,随着商人和僧侣的来往,逐渐在中国北方地区传播开来。
最早的佛教寺庙建立在西北地区,如敦煌莫高窟等。
2. 官方推广:东汉末年,佛教开始得到皇室的支持和推广。
曹操、曹丕等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化名人都对佛教持有宽容和赞赏的态度,使得佛教在中国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
3. 翻译经典:佛教经典的翻译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早期的翻译家如鸠摩罗什、玄奘等,将佛教经典翻译成汉语,使得普通民众也能够理解和接受佛教的教义。
4. 地方传播: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不仅局限于中原地区,还逐渐传播到南方和西南地区。
南方地区的佛教以禅宗为主,强调内心的冥想和修行;西南地区的佛教则融合了当地的土著宗教信仰,形成了独特的地方佛教文化。
三、佛教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 文化影响: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内涵,对中国文学、艺术、哲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艺术如佛像、壁画等成为中国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的思想也渗透到了中国文学作品中。
2. 社会影响:佛教强调慈悲、善良和智慧,对中国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佛教的僧侣们积极参与慈善事业,为社会提供了帮助和救助。
佛教的教义也对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产生了影响。
3. 宗教融合:佛教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中,与中国的传统宗教如道教、儒教等发生了交流和融合。
佛教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形成了中国佛教的独特风格,同时也对中国传统宗教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对当前佛教文化领域一些热点问题的思考
李利安教授:对当前佛教文化领域一些热点问题的思考佛教是中国典型的传统宗教,目前中国大陆地区佛教领域存在的问题既是复杂的,也是严峻的。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问题:第一,传统与现代的冲突日益尖锐。
21世纪传统佛教已经彻底走进末路,而从19世纪就开始的佛教转型依然在痛苦的摸索中徘徊。
如何突破这种困局而引领中国佛教走向适应现代社会、适应现代生活、适应现代文化、适应现代全球潮流,这是传统佛教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总体上来看,目前大陆佛教在传统性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绝大部分佛教活动场所内依然以变型的传统管理体制为主导,与现代管理体制与现代管理理念存在很大差距。
核心领导人员忙碌不堪,辛勤不已,而其他人员闲散无事,这样的状况既无法保证寺院管理的精细与到位,也难以保证民主监督与事务的公正,沉稳的优势走向了沉闷,秩序的优势转变成呆滞,缺乏活力,缺乏凝聚,缺乏进取的动力。
如何激活寺院体制,在充分尊重和发挥主要领导宗教权威与组织权威的基础上,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协调各种人事力量,形成凝聚而有序、精炼而有效的管理体制,这是目前中国大陆佛教寺院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2、以寺院为主、以自修为基础的封闭性很强的修行体制,形成山门内外两个世界格格不入的状态,减弱了宗教职业人员的社会感染力和佛教文化的魅力彰显。
主流的佛教修行体系由寺院来承载,由僧人来承担,难以在社会领域推广,而社会生活领域的主流修行方法又与寺院保持有很大的区别,庄严肃穆而神秘莫测、念念有词而不知所云,这成为社会大众对佛教修行与法事的基本评定。
与基督教、天主教甚至伊斯兰教相比,佛教寺院在修行生活化、简易化、大众化并因此而引导民众信仰方面显得异常顽固。
3、与广大信众联系松散的僧俗关系体制,不利于信众找到皈依,也不利于信众的修学进步,在信仰的落实方面存在很大障碍。
尤其是在家信众与寺院以及僧众之间,表面上僧主俗从,神圣感十足,但是普遍存在一定的隔膜,尤其是在教义的交流与修行的开展方面,这种零星的、多样的、随意的、甚至是冷漠的僧俗联系模式,使广大普通的佛教信众游离于佛教职业人员之外,很多信众面对僧人的难以亲近、难得指教,以及很多僧人面对信众的难以交流、难以呼应成为双方共同存在的隔阂。
详解中国佛教史上五次法难 文革破坏最严重佛教法难
详解中国佛教史上五次法难文革破坏最严重佛教法难详解中国佛教史上五次法难文革破坏最严重2013年12月27日08:0579评论详解佛教史上五次法难破坏力度文革为最(凤凰网华人佛教制图:晓愚)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近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曾经历了五次最严重的浩劫。
不但令佛教文化遭遇空前劫难,更对我国众多文物古迹造成了严重破坏,为中华民族带来了无法弥补的巨大损失,是中华文明的大劫难。
三武一宗灭佛历史上“三武一宗”的教难,是指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和后周世宗等四位帝王所带来的四次大祸害。
当时,无数的寺院、经书、佛像、法器等被焚毁、破坏,数以千万的僧侣遭到杀戮,或被迫还俗。
这一次次的打击,使得佛教的发展遭到严重的扼杀,甚至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
一、北魏太武帝灭佛北魏太武帝的灭佛,起因于武帝听信道士寇谦之及宰相崔浩的谗言所致。
鲜卑族拓跋氏建立北魏,入主中原后,道武帝、明元帝都信奉佛教,并兴建不少寺院。
太武帝即位之初也信奉佛法,礼敬沙门。
北魏灭北凉后,还带回许多沙门到京师,当时对北魏佛教产生重大影响的沙门玄高、师贤、昙曜等人都是来自凉州。
北魏为了统一北方,巩固在中原的地位,以全民为兵。
那时,由于沙门历来可以免除租税、徭役,所以锐志武功的太武帝就在太延四年(四三八)下诏,凡是五十岁以下的沙门一律还俗服兵役。
他还听信宰相崔浩的谗言劝谏,改信寇谦之的天师道,排斥佛教,并渐次发展为灭佛的行动。
崔浩出身于著名世族,博览经史,善于阴阳五行及术数之学,历仕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三帝,官至司徒,经常参与军政机要,深受太武帝的信任;结识寇谦之之后,信奉道教,受其法术。
寇谦之早年就热中仙道,修持汉末张陵、张衡、张鲁创立传承的五斗米道,随方士入华山、嵩山学道修炼,自诩曾有太上老君授他天师之位及《云中音诵新科之诫》二十卷。
在明元帝末年,寇谦之从嵩山入平城,结交崔浩,常通霄达旦听崔浩谈论古代治乱史,为之叹美。
后来,寇谦之把儒家学说和佛教经律论及斋戒祭祀仪式吸收到道教中来,重新改造五斗米道,期使北魏帝王容易接纳。
中国古代佛教历史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中国古代佛教历史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佛教源于印度,在公元前2世纪时传入中国。
随着时间的推移,佛教在中国的影响越来越大,甚至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佛教的历史及其影响。
一、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最早传播佛教的是汉武帝时期的一位印度僧人,他在汉朝都城长安建了一座佛教寺庙。
此后,佛教在中国的传播逐渐加快。
东汉时期,佛教流行于社会的底层和被压迫的人群中,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逐渐得到了更多的支持和推广。
唐朝是中国佛教的鼎盛时期,佛教影响几乎覆盖了整个社会。
二、佛教的教义佛教的教义主张“四谛”、“八正道”等,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四谛”。
“四谛”分别是生命的苦痛、苦痛的根源、消除苦痛的方法,以及依靠什么方法来消除苦痛。
佛教认为,人们要通过精神修行来实现解脱。
佛教也主张“缘起性空”、“无常空”等概念。
三、佛教对中国的影响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有益于中外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佛教的理念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传统思想观念,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这种改变反映在各个方面。
例如,在哲学上,佛教影响了中国元素论的形成;佛教的修行思想影响了中国的科举制度,使中国的科举制度更加注重内在修行和道德评价;佛教的造像传统和佛教美学对唐代绘画有着深刻的影响。
四、佛教与中医的关系佛教对中国医学有着深刻的影响。
佛教是阴阳五行学说进入中国的重要传播途径,佛教对中国民间医疗传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佛教传统认为,人的身体和心灵是相互关联的,因此,理解心灵的基础构造对于治疗疾病至关重要。
佛教的造像传统和佛教美学在中国医学和医疗美学方面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五、结语佛教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正如佛教的教义和哲学主张所说的那样,佛教强调精神的提升和修行,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形成,而中国文化在深度和广度上吸收了佛教的文化影响,这显然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唐朝的佛教繁盛与道教衰落
唐朝的佛教繁盛与道教衰落唐朝(618年-907年)被许多历史学家认为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时期,也是佛教在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在唐朝的统治下,佛教在中国的繁盛达到了巅峰,而与之相对应的是道教的衰落。
本文将探讨唐朝佛教的繁盛和道教的衰落,以及这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
一、唐朝佛教的繁盛1.皇帝的庇护和支持唐朝皇帝对佛教的庇护和支持是佛教繁盛的重要原因之一。
自唐太宗李世民开始,皇帝们纷纷信奉佛教,并给予佛教寺庙和僧人以大量的资金和土地。
佛教寺庙得以修建和扩张,僧人都能过上富足的生活。
皇帝不仅自己信奉佛教,还定期在宫廷举办佛教法会,进一步推动佛教在国家层面上的繁荣。
2.社会的需求和赞同唐朝时期,社会上普遍存在着对佛教的需求和赞同。
佛教弘扬了丰富的精神理念和僧众的慈悲行为,受到了广大民众的尊重和敬仰。
人们称佛教为“国教”,认为佛教的信仰可以解救人们的痛苦和困境,为社会带来和谐与安宁。
在唐朝,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佛教,并为寺庙修建提供资金和劳动力。
3.佛教文化的传入和融合唐朝时期,由于丝绸之路的贸易活动,佛教文化被传入中国,并与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入的融合。
佛教在物质和精神层面都为中国带来了新的观念和理念,影响了中国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
佛经的翻译使得中国人能够了解佛教的教义,进一步增强了对佛教的认同感。
二、道教的衰落原因1. 皇帝的废黜和排斥在唐朝早期,道教曾一度得到了一些皇帝的庇护和支持,但随着对佛教的崇信日盛,一些皇帝开始废黜和排斥道教。
他们认为佛教能够带来社会的安定与和谐,与道教相比,佛教更具政治意义和实用性。
这使得道教在朝廷的支持下急剧衰落,寺庙被毁,道士的生活条件恶化。
2. 社会的选择和转变唐朝时期,与佛教不同,道教注重个体修炼和追求长生不死的境界。
然而,在繁荣的经济和文化形势下,人们更加倾向于享受生活,追求物质和享乐。
佛教关注的是痛苦的解脱,对社会的吸引力更大。
因此,大部分人选择信仰佛教,导致道教的信徒急剧减少。
中国道教与佛教的历史与现状
中国道教与佛教的历史与现状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宗教文化的国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两个宗教是道教和佛教。
道教和佛教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影响力,它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不容忽视。
道教起源于中国,其形成和演变历程源远流长。
道家思想的代表性作品是《道德经》,被誉为中国哲学的瑰宝。
道教强调天人合一,追求无为而治、自然和平的境界,主张顺乎天道,追求对自身的超越和进化,追求死而后仙、永生不灭。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道家思想具备重要的地位,其对中国文化的渗透与汇聚作用举足轻重。
佛教则起源于印度,传入中国始于汉代。
佛教以四谛为核心思想,宣扬人生苦海,只有断除欲望、培养智慧才能解脱痛苦,实现生命的最高价值。
佛教进入中国后,与中国传统文化相遇融合,不仅在宗教、哲学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影响,还对中国的艺术、文学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启示和影响。
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除了传统家庭信奉外,寺庙信仰更是社会文化多元化发展的重要体现。
在中国,道教与佛教的发展历程十分漫长和复杂,特别是随着社会政治的变革,它们的地位和影响力也发生着变化。
在中国封建社会,由于官方的支持和推崇,道教成为了当时社会的主流信仰。
而随着佛教的传入,它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唐朝时期,佛教处于鼎盛时期,寺院的建立、佛教经典的翻译、僧侣的普及和佛教艺术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但在元朝以后,随着社会政治的动荡和官方政策的转变,道教开始重新获得了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其在社会文化中的地位逐渐提高。
在现代中国,由于宗教的基本属性与国家现代性的政治属性不同,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和政策,中国宗教的发展始终受到政治的制约和影响。
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和开放,宗教在中国的地位也得到了不断提高。
现代中国的道教和佛教不仅在文化、文艺、哲学等方面有重要影响,也积极投身社会公益和研究活动,成为现代文明建设和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之一。
总之,中国道教和佛教的历史与现状都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它们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早已经成为中国文明的代表符号。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融合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融合佛教是一种古老的宗教,起源于印度,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世纪。
在中国的传播与融合过程中,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影响、相互融合,为中国文化的发展与演变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背景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但真正起到推动作用的是东晋时期。
当时,中国正处于动荡的时期,社会上存在着不少矛盾和危机。
佛教的传入为中国社会注入了一剂强心剂,给人们带来了心灵的慰藉和安抚。
佛教中强调的“解脱人生苦难”的理念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接受,从而迅速在中国社会中扎根。
二、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佛教传入中国后,逐渐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中国佛教文化。
佛教的普及不仅仅是学习佛经,更是融入到中国人的生活中。
佛教强调自我修行与慈悲为怀,这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关注个人修养和以人为本的精神相契合。
佛教的中心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为中国人民提供了生活的指导原则和价值观。
三、佛教在中国社会的影响与作用佛教在中国社会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佛教为中国社会带来了宗教信仰多元化的格局。
在中国境内,佛教与道教、儒教等传统信仰并存,形成了中国宗教文化的多元共生。
其次,佛教通过僧侣的慈善活动和慈善事业的开展,为中国社会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佛教以“利他”为宗旨,倡导慈悲与善行,为弱势群体提供了援助和帮助。
最后,佛教的文化艺术对中国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佛教艺术以其独特风格和美学价值,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绘画、雕塑和建筑等领域的发展。
四、佛教在中国社会的保护与发展佛教在中国社会的保护与发展,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重视与支持。
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政策,保护佛教遗址、寺庙和文物,同时鼓励佛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社会上也有不少佛教文化保护组织和爱心人士积极参与到佛教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中,为佛教的发展与繁荣努力奋斗。
总结起来,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融合,是中国历史与文化发展的重要一环。
浅谈佛教中国化的原因(精选合集)
浅谈佛教中国化的原因(精选合集)第一篇:浅谈佛教中国化的原因浅谈佛教中国化的原因佛教是外来宗教,它起源于公元前六世纪至五世纪的印度,相当于我国的春秋时代,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佛教是人类历史上最宏大的神学唯心主义体系,因而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自佛教产生后逐渐东传,后兴盛于东亚和东南亚各国。
在我国的传播也极为广泛,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有重大影响,同时它也逐渐被中国化。
佛教传入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广极深的影响,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但我们也应注意到后来在中国传播甚广的佛教流派以远非印度传统的原佛教,它已深深的中国化了。
无论是禅宗还是净土宗,都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紧密的融合了。
所以我们若想对佛教中国化的原因进行分析则必须先对中国传统文化深层次中的独特因素进行剖析。
中华民族是一个对宗教信仰不十分热忱的民族。
现代大儒梁漱溟先生在其«中国文化要义»一书的第六章开头的引注中有这样一段精彩的论述:“中华民族是世界一切古文化民族中,唯一生长于温带而非生长于热带的民族。
中国文化不起源于肥饶的扬子江流域或主将流域,而起源比较贫瘠的黄河平原。
原始的中国人,无论是西方入侵,或是土著开化而来,总之有史之初他们所处自然环境,是比较清苦的。
这里没有像尼罗河流域那样定期泛滥,亦没有像恒河流域那样丰富的物产。
黄河大约在古代已经不断的给予两岸居民以洪水的灾害。
西北方山脉高度,挡不住沙漠吹来的冷风。
人类在洪水期间,就只好躲到山西西南部的高原里去,和毒蛇猛兽争山林之利。
黄河既然不好行船,因此交通比较困难,知识交换的机会较少。
人们需要终日胼手砥足,才能维持他们的生活,因此没有余暇以骋身外之思。
像埃及和印度那样宏大的宗教组织和哲理,以及由宗教所发生想象丰富的神话文学,不能产于中国。
中国原始的宗教,大抵是于人事有关的神砥崇拜及巫术之类。
这样,使中国老早已接受了现代中国“人”的观念。
中华民族是第一个生在地上的民族;古代中国人的思想眼光,从①未超过地上的现实生活,而梦想什么未来的天国”。
中国的佛教与道教
中国的佛教与道教中国是一个多元宗教并存的国家,佛教和道教作为中国本土的两大主要宗教,对于中华文化、哲学和社会生活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对中国的佛教和道教进行介绍,探讨它们的发展历史、教义特点以及对中国社会的贡献。
一、佛教在中国的发展佛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传入的外来宗教之一。
据史料记载,佛教最早于公元1世纪传入中国,经过了几个世纪的传播和融合,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
1.1 传入初期佛教最早由印度传入中国,当时中国社会经历了战乱和动荡的时期,人们对于佛教的温和教义和修行方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佛教不仅传播了佛陀的教法,还引入了佛教艺术、文化和哲学,对于中国的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1.2 发展鼎盛期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达到了鼎盛期,得到了皇室和士人的广泛支持。
佛教寺庙遍布中国各地,佛教经典被翻译成中文,形成了中国佛教独特的风格。
在这一时期,中国出现了许多著名的佛教高僧,如法显、道安、慧远等,他们对佛教教义的研究和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1.3 宋明清时期唐宋时期,由于佛教经院的扩建和繁荣,佛教在中国达到了新的高峰。
佛教学术逐渐走向成熟,许多重要的佛像和石窟艺术也在这一时期创建。
明清时期,佛教受到了儒家思想的挤压,但仍然保持着相当的影响力,一些著名的佛教寺庙,如少林寺和普陀山,仍然吸引着大量的信众和游客。
二、道教在中国的发展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起源于先秦时期的自然信仰和神秘学派。
道教强调追求自然之道,修身养性,注重道德修行和内心的平静。
2.1 起源和发展道教最早源于中国古代的自然崇拜和巫术信仰,最早的道教经典是《道德经》,作者是老子。
道教发展到汉代时期,形成了独特的道家哲学体系和修行方法。
道教经过了长期的渗透和融合,吸收了佛教和儒家的一些思想和实践,逐渐形成了中国的道教文化。
2.2 教义特点道教强调追求自然之道,强调顺应自然,追求无为而治,以达到阴阳和谐的境界。
道教注重长生不老和修身养性,提倡内丹修炼和炼丹术。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变迁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变迁佛教源于印度,自公元前一世纪传入中国。
在与中国文化交融之后,佛教发生了很多变迁,成为中国特色的佛教。
本文将从历史、哲学、艺术、文学等多个角度深入探讨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变迁。
历史上,佛教的传入和传播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
东汉末期,中国社会动荡不安,人们渴望寻求一种能够减轻痛苦和增强信仰的宗教。
当时,佛教正好传入中国,作为一种异域宗教,它在中国受到了广泛关注和接受。
隋唐时期,佛教发展到了顶峰,成为社会的主流文化,寺庙建筑极为壮观,文化艺术也极为繁荣。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佛教变迁的主要表现是与儒家、道家、墨家等其他思想体系的交流和融合。
佛教教义中的缘起空性和四谛等思想与中国哲学的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思想有很大的共通之处,因此在传播过程中,中国文化特色逐渐渗透到了佛教中,促成了佛教理论的发展和变化。
佛教对中国艺术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佛教的传入,使得佛像、佛殿、佛塔等建筑风格在中国得到流行。
历史上,中国的建筑、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中,均可看到佛教元素的融合。
如著名的敦煌壁画,就是佛教艺术的代表之一。
在文学方面,佛教也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无论是唐诗宋词,还是古典小说、历史著作等文学作品中,都能看到佛教思想的影响。
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就充满了禅宗的意味;元代小说《西游记》则是中国文学中佛教思想的杰出代表。
总之,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变迁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它与中国文化的发展和演变密切相关。
佛教的确是一种异域宗教,但在中国,它发展出了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教在古代中国的兴衰与发展
佛教在古代中国的兴衰与发展古代中国是一个多元宗教共存的国家,佛教作为其中之一,历经了兴盛与衰落的过程。
它于公元前1世纪传入中国,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兴盛,同时也遭受到来自于儒家和道家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佛教在古代中国的发展历程,并从不同角度解读其兴起和衰败。
首先,佛教在古代中国的兴起与中国社会变革息息相关。
自东汉末年至南北朝时期,中国社会正处于动荡不安之中,政治割裂,社会分化加剧。
这种状况使得社会底层人民对世俗的无望感到失望,并渴望一种能够超越人世痛苦的宗教信仰。
佛教以其慈悲主义、解脱思想及不拘泥于家庭和社会关系的特点,吸引了大量的信徒。
佛教也通过弘扬慈善、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方式,为社会稳定和谐做出了一定贡献。
其次,佛教的兴盛还与它的文化传播和融合相关。
佛教大量吸收了中国先秦时期的哲学思想,如儒家的仁义道德、道家的自然观以及斯陀含、僧伽罗等原始佛教的思想。
这种综合性文化传播帮助佛教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接受和认同。
同时,佛教又通过翻译佛经、传授佛法等方式,逐渐与中国传统文化发生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中华佛教文化。
然而,佛教也曾遭受过衰败和挑战。
唐宋时期,佛教达到了巅峰,成为社会的主流信仰,但也引起了朝廷和学者的忧虑。
他们认为佛教的忍辱贫苦、逍遥无求的理念与儒家的礼制道德相抵触,因此开始进行佛教的限制和打压,逐渐转向儒家的复兴。
此外,一些世俗派别的兴起,如道教、儒教等,也对佛教的兴盛构成了竞争和压力。
同时,佛教内部也存在着自身发展的困境。
佛教的发展模式往往依赖于僧人的功德和信众的供奉,但是随着社会的变迁,僧人的堕落与世俗化问题开始出现,让佛教信仰受到了质疑。
佛教僧尼团体的规模和质量出现了较大的波动,一些丧失信仰、追求权力的僧人玷污了整个佛教的名声,给佛教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然而,在佛教的衰败中也出现了一些积极向上的变化。
近代以来,随着佛教在东亚各国的兴起,特别是台湾、香港等地的“佛教复兴运动”,使得佛教在中国内地再次得到了关注和重视。
中国的宗教信仰与佛教的传播
中国的宗教信仰与佛教的传播佛教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而独特的地位。
自佛教传入中国以来,它与中国的宗教信仰产生了深刻而复杂的融合。
本文将从中国的宗教信仰的多样性和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两个方面来探讨这一话题。
一、中国的宗教信仰的多样性中国是一个宗教多元并存的国家,拥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其中包括道教、儒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以及佛教等。
这些宗教信仰各自有其独特的教义和传统,与中国的历史、文化、哲学等方面相互交织。
这种多样性为佛教的传播提供了土壤和条件。
中国的宗教信仰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特有的文化背景。
儒家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道德伦理关系,道家思想追求与自然的和谐,佛家思想关注生命的意义和解脱。
这些信仰在中国社会中相互影响、融合,形成了中国独特的宗教文化。
二、佛教在中国的传播1. 佛教的传入佛教自公元1世纪传入中国,最初在丝绸之路的交通线路上通过翻译典籍等方式传播。
佛教的教义和修行方法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接受,并与当地的宗教信仰相融合。
佛教的传播不仅改变了中国宗教信仰的面貌,也对中国的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2. 佛教的本土发展佛教在中国本土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从初期的翻译典籍到后来的禅宗、净土宗、华严宗等的兴起,佛教逐渐在中国形成自己的教派和教义。
佛教的传播不仅仅是单纯宗教信仰的传递,还包括了思想的交流和文化的融合。
3. 佛教与中国文化的融合佛教和中国的宗教信仰形成了独特的融合,其中最显著的表现就是中华文化中的佛教艺术和哲学思想。
佛教艺术在中国留下了大量的石窟、佛像和佛塔等遗迹。
佛教的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也广泛存在于中国的文学、绘画、哲学等各个领域。
4. 中国佛教的影响力中国的佛教不仅对国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世界其他地区的佛教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力。
中国的佛教丛林、寺庙以及著名的佛教山都成为了世界各地佛教信众的朝圣之地。
许多佛教经典和教义的翻译也在中国完成,并传播到世界各地。
综上所述,中国的宗教信仰的多样性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丰厚的土壤。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历程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历程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历程【摘要】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起源于印度,但是它却对印度以外的亚洲国家,尤其是东亚、东南亚的影响极大。
对于中国,佛教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纵观中国历史,佛教的传入与发展有着一定的脉络。
首先,佛教的传入历史十分久远,它早在汉代便已传入中国。
其次,佛教的发展是分阶段的,从汉末到三国,从魏晋到隋唐,佛教一直是呈阶段性发展的。
再次,佛教的流传也经历了由盛转衰的过程,尤其是明清以后,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佛教文化的影响开始减弱。
【关键词】佛教传播发展盛衰佛教源于古印度,自西汉末传入中国,已经有了两千多年的历史。
其在中国的传播历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一是两汉及三国阶段,佛教在中国的初传阶段;二是魏晋阶段,佛教在中国继续发展;三是隋唐阶段,佛教在中国走向繁盛;四是宋元明清阶段,佛教由盛转衰;五是近现代,佛教的传播呈现出新的特点。
在漫长的时期,佛教不断被中国传统文化浸淫融合,宋代是佛教被中国化即儒学化的重要时期,印度的佛教最终变成独具特质的新体系即中国佛教,这就是佛教的中国化历程。
中国佛教包容了北传佛教、南传佛教和藏传佛教三大体系,全面继承了印度三个时期的佛教。
世界上完整的佛教在中国,世界上完整的佛教经典也都在中国。
可以说,佛教诞生在印度,发展在中国。
一、汉末到三国,佛教的初传时期。
佛教于西汉末年开始传入中国。
一般情况下,宗教的传播有其自身的规律,某个宗教的原生地与被传播地区不同文化的撞击,往往是影响宗教迅速传播的重要因素。
中国有自成体系的悠久的历史、文化,西汉末,除作为统治阶级核心的儒家学说以外,黄老和道家的思想也很活跃。
佛教作为一种外来的思想文化,要想在中国立足,必须同中国传统的信仰协调,也就是说,它必须依附于中国本土的宗教。
佛教到中国,特别强调因果报应,跟中国原有的福善祸淫思想相通,传佛教者学习中国方术,以方便传佛教。
佛教的传播还得益于当时混乱的社会环境: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割据混战不已,老百姓背井离乡困苦不堪,出现所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惨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宗教——佛教的堕落与危机
(2012-04-15 13:36:00)转载▼
标签:
中国
佛教
伊斯兰
教
少林寺
因果报
应
娱乐
中国现有的宗教的主流教派分四大支派。
1、佛教
2、天主教
3、伊斯兰教
4、道教
出于对个人的安全考虑,对伊斯兰教不做任何评价。
剩余的三种教派,均已存在涉足商业的迹象。
佛教更是全方位的沦陷。
河南登封少林寺,佛教圣地之一。
现在已经失去了往昔的神秘和神圣。
取而代之的是商业味很浓的气息。
身为和尚的出家人,现在只知道“一切为了钱”。
拜佛烧香,以前是一种信仰和仪式,现在却成为了商业暴利的赚钱方式。
进香的香客,如果想烧香,身上的现金不足的时候,可以刷卡。
这种事,居然出现在了佛门之中。
更是让人觉着悲哀。
少林寺以前要上市这件事,震惊了国内外的佛教信徒。
也深深的颠覆了佛教在人们心中的神圣形象。
更有佛教新秀“释道心”标榜自己是时尚和尚。
种种作为不但让人作呕,更让人胆寒。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佛教已经全方位的沦陷了,严格的讲,现在寺庙里的所谓的“和尚”们,对佛祖的虔诚,远远不及在家修行的居士们,以及虔诚信佛的善男信女。
这也就无怪乎,前段时间会出现“身着僧衣的——和尚兄弟”会用和尚的形象恶搞了。
有前因比有后果,正是佛教的大师们的自甘堕落。
才有了后来的“和尚兄弟”爆红网络。
这也是一种连锁反应中的因果报应吧!
相信,如果现在的佛教再不进行自救的话,佛教将会若干年后,成为历史,化为尘烟。
被人遗忘在历史的长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