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表格式)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本初中九年级的物理全册教学教案.docx

新人教版本初中九年级的物理全册教学教案.docx

第十三章热和能§ 13.1分子热运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特点;2.能解释某些热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运用想象和类比等研究方法;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随时关注周围的人和事以及有关现象。

★课程内容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2、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重点——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难点——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教具——玻板、水、水槽、弹簧测力计等★过程一、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101、分子直径数量级10 m 。

2、物质是由很多分子组成的。

二、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见书 P124图)1.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a. 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小结得出——扩散速度:V 气﹥V 液﹥V 固演示:红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的扩散情况b.物体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2.分子热运动,分子的运动是无规则的。

三、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演示:观察弹簧测力计上示数变化1.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2.分子间的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3.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大小关系。

①引力 =斥力d=r 0r0②引力﹥斥力(斥力、引力都减小,则引力减慢,显示引力)d﹥r 0d③引力﹤斥力(斥力、引力都增大,则引力增大慢,显示斥力)d﹤r 0d★小结: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小结,培养总结概括能力。

★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 1~4 题★反思:§16.2 ( 1)内能★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知道内能的两个作用.二、过程与方法能列举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内能的实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到内能的利用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课程内容1、内能的定义2、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重点——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难点——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过程一、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九年级物理教案(全册)人教版[资料]

九年级物理教案(全册)人教版[资料]

九年级物理教案(全册)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九年级物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2)提高观察实验现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基本的物理实验技能。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2)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2)树立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力和运动1.1 力1.2 运动和力的关系1.3 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第二章压强和浮力2.1 压强的概念和计算2.2 液体的压强2.3 浮力及其计算第三章机械能3.1 动能和势能3.2 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3.3 热机和效率第四章杠杆和滑轮4.1 杠杆的平衡条件4.2 滑轮和轮轴4.3 斜面和滑轮组的应用第五章声现象和光现象5.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5.2 声音的应用5.3 光的传播和反射5.4 光的折射和透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与掌握。

(2)观察实验现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物理实验技能的培养。

2. 教学难点:(1)力的合成与分解。

(2)压强的计算和应用。

(3)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

(4)杠杆和滑轮的平衡条件及应用。

(5)声现象和光现象的探究。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2. 实验教学:利用实验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

3. 讨论式教学: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表现。

2. 作业与测验: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 期末考试:全面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内容第六章电与磁(电学)6.1 静电现象6.2 电流与电路6.3 欧姆定律6.4 串并联电路6.5 磁现象第七章能量与能源7.1 内能与热量7.2 热机7.3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第八章现代通信技术8.1 通信原理8.2 移动通信8.3 互联网与光纤通信第九章设计与制作9.1 简单机械的设计与制作9.2 电路设计与制作9.3 红外线与紫外线应用第十章物理学与高科技10.1 纳米技术10.2 磁悬浮技术10.3 航天与卫星技术七、教学重点与难点6. 电与磁(电学):重点:电流与电路、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磁现象的理解与运用。

九年级物理教案(人教版全册)

九年级物理教案(人教版全册)

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全册)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本章学习物质的性质和结构。

从广阔的宇宙到地球上的高山、大海再到微观的原子和分子,都是本章研究对象。

学习本章知识以后,你会知道:宇宙是由什么组成的,物质的三种常见形态:固态、液态、气态,物质的基本性质-------质量和密度,质量的测量工具-----天平等。

同时学会探究物质的密度与质量和体积的关系,会应用质量和密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应用问题。

第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1)(一)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宇宙是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2)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3)了解原子的结构;(4)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5)初步了解纳米技术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物质从宇宙到微观世界的研究介绍,发现并说明物质是可以分割的;(2)通过把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的类比,建立微观世界的结构模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物质世界的研究,认识并体验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中,宇宙由物质组成。

学习物质的世界,体会物质世界的奇妙。

(二) 学法点拨物质世界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研究:宇观世界:宇宙、银河系、地球等。

它们的体积非常大,大多距离我们非常远,要借助天文望远镜观察和研究:宏观世界:地球上人类可以实地观察和研究;微观世界:物体尺寸非常小,要借助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观察和研究。

微观物质的尺度很小,人类肉眼无法直接观察。

但是,分子也有结构,它是由原子组成的。

课前准备○1取一根蜡烛放入小金属罐熔化然后观察蜡烛凝固时体积的变化。

○2查阅、收集有关太阳系、银河系的资料、人类探索宇宙的资料。

○3查阅、收集有关分子、原子结构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宇宙是由物质组成教师:人们说广阔的宇宙是无边无际的,那么,这宇宙究竟大到什么程度?宇宙万物,变化万千,那么,这绚丽的世界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呢?这一切给人类留了许许多多的谜,引发了人类无限的遐想,激发了一代代科学家对它们孜孜不倦的观察和研究。

九年级物理教案 (全册)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教案 (全册)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教案(全册)人教版教案内容: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所使用的教材为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共有十五个章节。

本节课为第一章,主要介绍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物理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力、质量、速度等。

2. 掌握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如观察、实验、推理等。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重点1.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

2. 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四、教学难点1. 物理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2. 物理学研究方法的运用。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物理现象,引导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进行解释。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讲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如力、质量、速度等,并通过示例进行解释。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物理现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巩固对物理学概念的理解。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物理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以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六、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的第二章,主要讨论力和运动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以及物体在不同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七、教学目标1. 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作用效果。

2. 了解摩擦力的概念,分析摩擦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5篇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5篇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5篇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1【学习目标】1.知道机械运动;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概念。

3.理解速度的概念、公式及其单位。

能用速度进行简单计算。

4.知道平均速度。

【知识结构】运动图像:有两物体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分别为2米/秒、4米/秒,请分别画出它们的图像一、热身训练:1.运动员在跳伞过程中,选择地面为参照物时他是_________的, 选择降落伞作参照物时他是_____________的。

2.飞机作俯冲飞行时,飞行员说:“大地迎面而来”,这是以______________作参照物的。

3. 5米/秒=_____________千米/时4. 54千米/时=______________米/秒二、典型例题:1.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下列关于公式v=S/t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速度v与路程S成正比B.速度v的大小与路程S、时间t都没有关系C.当速度v一定时,路程S与时间t成反比D.速度v与时间t成反比2.小红在路上骑自行车,若说她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A.迎面走来的行人B.路旁的树木C.小红骑的自行车D.从身边超越的汽车3.一辆摩托车在平直的路上行驶,在1秒内经过1米,在二秒内经过2米,在3秒内经过3米,在4秒内经过4米,则对此摩托车运动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B.一定是变速直线运动C.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也可能是变速直线运动D.以上说法都不对4.小明为了探究物体运动速度与运动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在课外实践活动时,选用了两辆不同规格的四轮驱动模型车A和B,在实验室做了探究实验.实验中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运动路程 S/m 汽车A 0.1 0.2 0.3 0.4汽彻B 0.2 0.4 0.8 1.2运动时间t/s 汽车A 1 2 3 4汽车B 0.5 1 2 3(1)试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在右图5-11坐标系内分别画出两车的路程与时间关系图像,根据数据分析,比较出汽车A和汽车B的快慢程度.(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分析出两车处于什么运动状态(3)在相同时间内,汽车A和汽车B谁运动的路程长三、课堂巩固:1.两个同学并肩走在林荫路上,若相对于路面或路旁的树木来说两人都是____________的;而相对于其中的一个同学另一个同学是_________的。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备课成员: 李第十三章热和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教学目标和要求:批注:物质是由分子组成、扩散、分子热运动、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力; 教学步骤:一、分子热运动内容:1、物质有分子组成;2、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二、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1)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生扩散现象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2、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分子之间的引力使得固体很难被拉伸。

2)、分子之间还存在斥力。

分子之间的斥力使得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

3)、分子之间同时具有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斥力大于引力,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引力大于斥力,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批注:第二节 内能教学目标和要求:内能、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教学步骤:1.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一切(运动、静止、高温、低温)物体都有内能。

温度升高时,物体的内能增加。

温度降低时,物体的内能减小。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热传递和做功 热传递: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高温物体把能量传递给低温物体的过程。

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

4.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效果是等效的。

批注:第三节 比热容教学目标和要求:比热容、热量计算、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教学步骤:.1、(1)演示:加热等质量的水和煤油的两只烧杯 结果:煤油温度升得快。

表明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水吸的热量比煤油多。

(2)比热容:1千克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

2、比热容大的物体,升温慢,降温也慢;比热容小的物体,易冷也易热。

3.找出比热容表的规律: 4、水的比热容的意义:C 水=4.2×103 J/Kg.O C 5、热量计算公式:Q=cm △t 6、 练习:计算热量.(C水=4.2×103J/(kg ·℃))(1).质量为1kg 的水,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2).质量是2kg 的水,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3).质量为mkg 的水,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4).质量为mkg 的水,温度升高2℃所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5).质量为mkg 的水,温度从10℃升高到80℃所吸收的热量是多少?(6).质量为mkg 的水,温度从t 0℃升高(降低)到t ℃所吸收的热量是多少?批注:第十四章 内能的利用第一节 内能的利用教学目标和要求: 内能的利用 教学步骤:. 1.内能的利用 (1)、直接加热物体 (2)、利用内能来做功演示:书中所示的实验:燃烧酒精放出的内能,传递给水蒸气,水蒸气内能增加,增大到一定程度就能推动塞子做功,水蒸气的一部分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

九年级物理教案 (全册)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教案 (全册)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教案(全册)人教版教案内容:一、教材分析《九年级物理》人教版教材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综合素质为目标。

全册内容共分为20个单元,涵盖力学、热学、光学、电学等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

本册教案旨在通过物理实验、问题探究、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对物理现象和实验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积极性有待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提高学生的物理知识水平。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

2. 教学难点:物理现象的解释和分析,以及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

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实验教学:引导学生参与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手段,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形成性评价:通过课堂提问、讨论、实验操作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进行评价。

2. 终结性评价:通过期中和期末考试,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自我学习能力。

七、教学计划根据学期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明确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时间等。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表格式)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表格式)

物质处于不停地运动和发展中。
飞船进入太空;
人类对宇宙的了解只局限于能够观察到的区域, (4)美国的“阿波罗” 认识人类探索世界的
我国“神舟”号飞船的六次成功飞行。多名宇航员 登月计划;
历程,树立科学的物
顺利进入太空绕地球航行并完成多项太空实验。随 (5)我国“神舟”系 质世界观。
着科学的不断进步,人类对太空宇宙的探索越来越 列飞船的多次成功飞
(2)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
自由,分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小。就像学生在自己的 根据视屏资料及课本 固态、液态、气态的
教室中交换座位,但又没离开教室一样。因此,液体 和图 11.1-6 理解、记 微观模型,了解它们
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忆不同状态下分子的 宏观上的区别是由于
(3)气态物质中,分子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 运动情况
析问题
举例:将一支粉笔一直 1/2 的分下去,颗粒越来越小,
有没有一个限度呢?
思考、讨论
糖块放入一杯水中,一会儿不见了,为什么?水
培养学生把抽象的事
变了吗?
物“具体化”
总结: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微粒组成的,它保
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这个微粒叫分子。分子很小, 学生了解
直径只有百亿分之几米,用肉眼不能看到。分子又是 并 阅 读 图 : 11.1-7 、 体 会 物 质 世 界 的 奇
宇宙浩瀚无边,我们可以借助天文望远镜去探索 微镜的工作原理。
其无边的秘密;微观世界很小,我们可以借助显微镜
和电子显微镜去研究它。
激发学生探究、认识
看视屏思考宇宙究竟是什么样的,用自己的语言
世界的欲望,使学生
来描述你心中的宇宙。(见教师教学用书视屏资源 1 观 看 视 屏 , 观 察 图 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完整版)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完整版)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新教材)本教案为最新人教版教材(新版)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第十三章内能第十八章电功率第1节分子热运动第1节电能电功第2节内能第2节电功率第3节比热容第3节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第4节焦耳定律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第十九章生活用电第1节热机第1节家庭电路第2节热机的效率第2节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第3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第3节安全用电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第二十章电与磁第1节两种电荷第1节磁现象磁场第2节电流和电路第2节电生磁第3节串联和并联第3节电磁铁电磁继电器第4节电流的测量第4节电动机第5节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第5节磁生电第十六章电压电阻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第1节电压第1节现代顺风耳——电话第2节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第2节电磁波的海洋第3节电阻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第4节变阻器第4节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第1节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第1节能源第2节欧姆定律第2节核能第3节电阻的测量第3节太阳能*第4节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第4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第十三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能识别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3). 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及列举生活中的事例认识到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通过实验验证使学生知道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3).利用弹簧的弹力类比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使学生了解分子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用实验和多媒体教学素材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

使学生了解,可以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教学重点】分子热运动【教学难点】1).从宏观出发,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出无法感知的事实。

2).用分子热运动观点解释有关现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全一册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全一册

2010—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物理教学计划一.基本情况分析:本人所带的九年级(6 )、(7 )、(17 )班共有学生人,通过上期期末统考成绩和上课情况来作大致评估,每班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尖子生少,学困生较多,两级分化较突出。

上课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够灵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上作进一步改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师生在本期倍加努力,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指导思想:本教材是经教育部直接领导由课程标准研究小组反复的研讨而完成的,在使用这套教材时,就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在新的物理课程理念中倡导“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思想。

在教学中就要关注每个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与人格养成,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与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联系的教学,不仅要注重科学探究,而且要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教学,从而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三.教学内容安排: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为11—17章,主要是力、机械和运动能量、质量和密度等现象的基本知识及其应用。

四.教改措施:在新课程的指导下,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与人格的养成,加强与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相联系的教学,将学习内容与学习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联系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

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初步认识物质的属性及结构等内容,了解物体的尺度,新材料的应用等内容,初步认识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B.初步认识电、磁现象,了解这些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C.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中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能意识到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知道物理学不仅物理知识,而且还包科学的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九年级物理教案 (全册)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教案 (全册)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教案(全册)人教版教案章节一:力和运动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和作用。

b. 让学生掌握力的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c. 让学生了解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

2. 教学重点:a. 力的概念和作用。

b.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c. 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

3. 教学难点:a. 力的作用效果的判断。

b. 牛顿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4. 教学过程:a. 导入: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力的存在和作用。

b. 讲解:讲解力的概念、作用的两种效果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c. 示范:进行力的作用效果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理解。

d. 练习:让学生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并应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

教案章节二:压力和浮力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理解压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b. 让学生掌握浮力的大小计算和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

2. 教学重点:a. 压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b. 浮力的大小计算和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

3. 教学难点:a. 压力和浮力综合应用问题的解决。

4. 教学过程:a. 导入: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压力的存在和作用。

b. 讲解:讲解压力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浮力的大小计算和物体浮沉条件。

c. 示范:进行压力和浮力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理解。

d. 练习:让学生应用压力和浮力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案章节三:简单机械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理解杠杆的分类和特点。

b. 让学生掌握滑轮组的原理和应用。

2. 教学重点:a. 杠杆的分类和特点。

b. 滑轮组的原理和应用。

3. 教学难点:a. 杠杆和滑轮组综合应用问题的解决。

4. 教学过程:a. 导入: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简单机械的作用。

b. 讲解:讲解杠杆的分类、特点以及滑轮组的原理和应用。

c. 示范:进行简单机械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理解。

d. 练习:让学生应用简单机械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案章节四:声现象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九年级物理教案 (全册)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教案 (全册)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教案(全册)人教版第一章:力和运动1.1 牛顿第一定律学习目标: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讲解牛顿第一定律,通过实验演示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小组讨论,教师讲解。

1.2 牛顿第二定律学习目标: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及应用。

教学内容:讲解牛顿第二定律,通过实验演示力与物体加速度的关系。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小组讨论,教师讲解。

1.3 牛顿第三定律学习目标: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讲解牛顿第三定律,通过实验演示相互作用力的概念。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小组讨论,教师讲解。

第二章:能量和功2.1 动能和势能学习目标: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其转化。

教学内容:讲解动能和势能的定义,通过实验演示能量的转化。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小组讨论,教师讲解。

2.2 功和能量守恒学习目标:掌握功的计算及能量守恒定律。

教学内容:讲解功的计算方法,通过实验演示能量守恒的现象。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小组讨论,教师讲解。

第三章:压强和浮力3.1 压强的概念学习目标:了解压强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讲解压强的概念,通过实验演示压强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小组讨论,教师讲解。

3.2 浮力的概念学习目标: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讲解浮力的概念,通过实验演示浮力与物体在液体中的状态的关系。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小组讨论,教师讲解。

第四章:电路和电流4.1 电路的基本概念学习目标:了解电路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教学内容:讲解电路的基本元件,通过实验演示电路的闭合与断开。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小组讨论,教师讲解。

4.2 电流的概念学习目标:掌握电流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讲解电流的概念,通过实验演示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小组讨论,教师讲解。

第五章:电磁现象5.1 电磁感应学习目标:了解电磁感应的原理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讲解电磁感应的现象,通过实验演示发电机的原理。

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范本

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范本

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范本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材,具体章节为第十章《电磁学基础》的第一节“磁场与磁感线”。

内容主要包括磁场的概念、磁感线的特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简单磁现象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磁场的概念,知道磁感线的特点及其作用;2. 让学生掌握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磁现象;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磁场概念、磁感线特点、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

难点:理解磁感线的概念及其在磁场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磁铁、铁钉、细线、指南针、电流表、电池、导线等。

学具:每组一份磁铁、铁钉、细线、指南针,每人一份电流表、电池、导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让学生观察磁铁吸引铁钉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磁铁周围存在一种力,即磁场。

2. 知识讲解(15分钟)(1)磁场概念:介绍磁场的定义,解释磁场对磁体产生的力;(2)磁感线:讲解磁感线的特点,展示磁感线的分布;(3)磁极间相互作用:讲解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规律。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一道有关磁感线方向的例题,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步骤,并给出答案。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动手实验(15分钟)指导学生使用指南针、磁铁等学具进行实验,观察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六、板书设计1. 磁场概念2. 磁感线特点3. 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4. 实验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生活中的一个磁现象;(2)画出磁铁周围磁感线的分布图。

2. 答案:(1)例如:门吸是由磁铁制成的,利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实现门的自动关闭;(2)磁感线从磁铁的N极出发,回到S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磁场的概念、磁感线和磁极相互作用规律掌握较好,但部分学生对磁感线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

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范本

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范本

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范本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章《电流与电路》第二节《电路的组成与欧姆定律》。

主要内容有:了解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开路、短路;掌握电路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掌握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及其关系;掌握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识别电路的各种状态,说出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2. 理解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3. 掌握欧姆定律的内容,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路的组成,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及其关系,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难点: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式推导,欧姆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电路图、欧姆定律公式牌、实物电路元件。

学具:笔记本、笔、电路图、欧姆定律公式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2. 知识讲解:讲解电路的三种状态,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及其关系。

3. 公式推导: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电路图,推导出欧姆定律的公式。

4. 例题讲解: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几个欧姆定律的应用实例,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解答。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几道欧姆定律的应用题目,老师巡回指导。

6. 课堂小结:让学生复述本节课所学内容,老师进行点评。

7. 板书设计:欧姆定律公式、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图。

六、作业设计1. 画出一个简单的电路图,并标出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2. 根据给定的电路图,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情况良好,但在公式推导和实际问题解决方面仍需加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拓展延伸:让学生调查生活中常见的电路,了解电路的组成和作用,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八、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一章《电压与电阻》第二节《欧姆定律》。

主要内容有:了解电压的概念及其作用;掌握电阻的性质及其计算;掌握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备课组
2012年8月23日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课堂练习1.如图所示,关于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
(1)实验中选择“斜面”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使小车从斜面的同一位置滑下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
(3)小车在不同物体的表面上运动的距离不等,说明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从这个实验中得出的结
论是
(5)进一步进行推理,如果物体表面绝对光滑,小车将
______
2.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静止
B.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会发生变化
D.物体做曲线运动时,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3.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静止的物体不受力的作用.
B.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C.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会运动.
D.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它一定受到力的作用4.人站在匀速行驶的船上,竖直向上扔个小球,则小球(不计空气阻力),下落后()A.落回到人手中B.落到人前方C.落到人的后方D.无法确定
5.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在静止时不容易被推动,所以物体在静止时比运动时惯性大
B.物体高速运动时不容易停下来所以物体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C.当物体没有受到力作用时,物体就不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D.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教学过程设计
第十三章力和机械
教学过程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