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备性政策”首次浮出水面官方智库或担纲主角
中国应急物资政策
中国应急物资政策
中国的应急物资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应急储备物资政策:中国通过建立应急物资储备体系,保障重要物资的供应。
这些物资包括粮食、能源、水资源、医药等,以应对突发事件或紧急情况的需要。
2. 物资调度政策:当出现重大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或其他紧急情况时,中国会通过物资调度,将紧急物资快速运送到灾区或紧急救援地点,确保灾区群众和救援人员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3. 应急物资采购政策:为了提高应急能力,中国设立了专门的应急物资采购基金,用于采购应急物资。
政府会根据需求和供应情况进行物资采购,并确保供应链的顺畅和物资的及时更新。
4. 物资供应保障政策:为了保障应急物资的供应,中国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在物资生产、储存、运输等环节进行监管,并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政府还会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确保物资供应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5. 应急物资管理政策:中国通过建立应急物资管理体系,制定了物资使用和分配的相关规定。
在应急情况下,政府会依照管理体系进行物资的调度和分配,确保物资的合理利用和公平分配。
总体来说,中国的应急物资政策旨在提高国家的应急响应能力和灾害防控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基本生活需求,并为应急工作提供有力的物资支持。
同时,政府还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应急物资建设和管理,实现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合力应对应急事件。
关于《政府储备粮食质量安全管理办法》的解读
2022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conomy粮食科技与经济|粮食安全|政策解读/81 出台背景政府储备粮食具有战略保障、宏观调控和应对急需的作用,是确保社会平稳有序发展的重要基础和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抓手。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要“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底线”,“保障粮、棉、油、糖、肉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提升收储调控能力”。
进入新发展阶段,政府储备粮食宏观调控作用的持续发挥、市场供需形势的变化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都对加强政府储备粮食质量安全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粮食储备现代化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积极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中发〔2019〕17号)、《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69号)等决策部署,研究制定了《办法》。
2 依据原则《办法》依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办法》等法规制度和国家关于加强粮食储备安全管理的有关规定制定,对其中涉及政府储备粮食质量的内容作了强调和细化,对相关文件中已有的通用质量管理要求尽量减少重复。
《办法》的制定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重点完善政府储备粮食质量管理机制,强化源头质量把控和事中事后监管,同时注重实用管用、便于操作。
坚持完善企业内部管控和加强外部监管相结合,夯实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明确相关部门外部监管责任和要求。
3 主要内容《办法》共六章三十一条,主要对政府储备粮食的入库质量管控、储存和出库质量管控、检验机构和监督检查等方面的内容作出了规定,提出了新要求:(一)入库质量管控为严格政府储备粮食的质量管控,有必要从源头抓起,对采购的政府储备的质量进行规定,通过粮食收购入库质量安全检验、政府储备粮食质量安全验收检验等制度,把好政府储备的第一关。
《中国国家战略物资储备的历史沿革与未来发展》
中国国家战略物资储备的历史沿革与未来发展中国国家战略物资储备是指国家为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安全事故和经济社会危机,在一定范围内建立和维护的各类必需品的存储体系。
历史上,中国国家战略物资储备的建立经历了多个阶段,并在不断探索中不断完善。
本文将追溯中国国家战略物资储备的历史沿革,并探讨未来发展的可能方向。
历史沿革1949年-1978年:初创阶段建国初期,由于内战、自然灾害等因素,中国国家物资储备系统尚未建立起来。
在这一时期,各地区自行建立了一些粮食、棉纱等物资的储备,但整体上尚未形成统一的国家层面的储备体系。
1979年-2000年:建立基本框架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政府开始建立国家层面的战略物资储备体系。
首次明确提出“国家储备制度”,设立国家粮食储备局等机构,逐步建立了以粮食、石油、棉花等为主的战略物资储备体系。
国家储备开始遵循“国有、县储、输菜”的原则。
2001年至今:完善体系、多元化发展进入21世纪,中国国家战略物资储备体系不断完善和扩大。
建立了全国性的战略物资储备体系,包括了粮食、石油、棉花、稀土等多种物资。
国家层面的储备机构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健全。
未来发展趋势中国国家战略物资储备在未来的发展中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未来发展方向:1.科技化智能化:随着科技的进步,未来的物资储备系统可能会更加智能化。
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物资需求的精准预测和管理。
2.多元化储备:未来物资储备可能会向更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包括更多种类的重要物资,如医疗物资、能源资源等。
3.国际合作:面对全球化的挑战,未来中国国家战略物资储备可能会更多地与其他国家进行合作,共同维护全球安全和稳定。
4.可持续发展:未来的物资储备应当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例如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
总的来看,中国国家战略物资储备的历史沿革和未来发展展示了一个不断完善和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体系。
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资储备体系将不断优化,以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各种挑战。
世界粮食危机与治理机制
世界粮食危机与治理机制◎ 刘合光 兰向民一、引言世界范围内是否会发生全面性粮食危机?进入现代社会,特别是绿色革命之后,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不存在全面性的世界粮食危机。
从世界粮食产业的发展进程来看,马尔萨斯关于这个方面的担心是多余的。
人口与粮食的发展,没有如他预期的那样“前者以几何级数增长而后者只能按算术级数增长”。
从1960年以来世界粮食生产与人口增长的情形来看,二者都是以几何级数增长,而且粮食单产的增长率高于人口的增长率。
在现代经济与科技力量的支撑下,世界谷物单产从1960年的每公顷1.35吨增长到2020年的4.07吨,增长了2倍,年均增长1.9%;这个增长率超过同期人口的增长率(1.6%)(胡冰川,2022)。
这意味着在现代农业科技(主要是绿色革命迅速提高了农业单产)的赋能下,世界粮食危机在总量上和总体是可以避免的。
虽然从总量和发展趋势上来说世界粮食是安全的,但是世界粮食危机在特定时期在局部区域是有可能发生并产生致命影响的。
正如大家所感知的,在这个平行世界有些人在餐桌上浪费粮食,还有些人在挨饿。
所谓世界粮食危机,是指世界粮食价格超越历史最高峰值并影响全球范围内多数人口粮食获得而引发的危机,该危机产生后在特定区域使大规模人群陷入饥荒状态。
基于以上定义,1932-1933年的乌克兰饥荒(沈莉华,2014)、1942-1943年中国河南饥荒(尚长风,2022)、1943年孟加拉大饥荒(Sen,1981)、1973-1974年世界粮食危机、2007-2008年世界粮食危机、2021-2022年世界粮食危机等,是20世纪发生的几次大的主要粮食危机。
由于全球地域广泛,不同国家粮食生产供给与市场调控能力有差异,这些危机会在局部地区形成灾害性后果,这也是为什么学界和各国政府都高度重视保障粮食安全和加强粮食危机治理研究的原因。
20世纪以来不时发生的世界粮食危机,促人警醒,总结梳理其产生的原因和规律,梳理好的经验和做法,完善治理能力和机制,对于促进全球和谐发展、保障落后国家人民的粮食权利、促进全球饥饿人群免于饥荒导致的生命安全威胁是非常有必要的。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办公室关于印发《政策性粮食承储企业仓储管理规范化指南》的通知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办公室关于印发《政策性粮食承储企业仓储管理规范化指南》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公布日期】2024.06.03
•【文号】国粮办仓〔2024〕163号
•【施行日期】2024.06.03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粮食市场管理
正文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办公室关于印发《政策性粮食承储企
业仓储管理规范化指南》的通知
国粮办仓〔2024〕16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局),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供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
为进一步规范政策性粮食仓储管理,加强业务指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及《粮油仓储管理办法》、《政府储备粮食仓储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制定了《政策性粮食承储企业仓储管理规范化指南》。
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做好相关工作。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办公室
2024年6月3日。
五道口金融学讲稿
货币政策的银行储备金政策
货币政策的银行储备金政策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调节货币供给和需求,实现稳定经济增长和控制通货膨胀的目标。
而银行储备金政策是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调整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来影响银行的贷款能力和金融市场的流动性,从而对经济产生影响。
银行储备金是银行在央行存放的一部分资金,被要求保留一定比例作为备付金,以应对资金的流出。
央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来影响银行的储备金规模,进而影响银行的贷款能力和金融市场的流动性。
货币政策的银行储备金政策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提高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另一种是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工具来执行差别化的信贷政策。
首先,提高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对银行贷款能力和金融市场流动性具有直接影响。
当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时,银行需要留存更多的资金在央行,导致银行的可贷款额度减少,从而降低了银行对外提供贷款的能力。
相反,央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时,银行需要留存的资金减少,增加了银行可贷款的额度,提高了银行的贷款能力。
其次,货币政策的银行储备金政策对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具有调控作用。
当存款准备金率提高时,银行储备金的规模增加,银行的资金周转减少,导致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减弱。
而当存款准备金率降低时,银行储备金减少,银行的资金周转增加,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得到提升。
除了直接影响银行贷款能力和金融市场流动性外,货币政策的银行储备金政策还可以通过执行差别化的信贷政策来引导资金流向。
央行可以设定不同类型的存款准备金率,对不同银行或不同类别的贷款实施差别化的调控。
例如,央行可以降低农业贷款的存款准备金率,以鼓励银行加大对农业领域的信贷支持,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
货币政策的银行储备金政策的调控效果不仅仅体现在银行贷款能力和金融市场流动性上,还会对经济增长和通胀产生一定的影响。
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央行可以控制银行贷款的规模,避免过度的信贷扩张导致经济泡沫的产生。
而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央行可以刺激银行贷款的增加,促进经济增长。
矿产品 储备 扶持政策
矿产品储备扶持政策
矿产品储备扶持政策是指政府针对矿产品的储备和扶持措施,
旨在保障国家矿产资源安全和促进矿产产业发展。
这项政策的实
施可以提供合理的储备机制,调节市场供需格局,保障国家经济
安全。
首先,矿产品储备政策的目的是确保国家矿产资源的稳定供应。
通过建立储备制度,政府可以调控矿产品的供应和价格,以应对
突发的市场需求变化和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
这有助于避免资源
供应短缺、价格大幅波动等问题,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其次,矿产品储备政策可以促进矿产产业的健康发展。
政府可
以通过补贴、减免税费、优惠贷款等扶持措施,鼓励矿产企业加
大投资力度,提升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推动矿产产业向高端、
智能化方向发展。
这不仅有利于提高矿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还
能促进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此外,矿产品储备政策还可以加强国家对物资储备的管理和应
急能力的提升。
在面对自然灾害、战争等突发事件时,矿产品的
储备可以保障国家的安全生产和生活需求。
政府要加强储备管理,完善储备体系,确保储备物资的质量和有效性,提高应对突发事
件的能力。
总之,矿产品储备扶持政策是保障国家矿产资源安全和促进矿产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通过建立合理的储备机制和提供扶持措施,政府可以有效应对市场波动和突发事件,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同时,这项政策还能推动矿产产业的健康发展,提升国家的应急能力。
战略性储备政策与市场稳定机制的协同发展
战略性储备政策与市场稳定机制的协同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储备政策和市场稳定机制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这两个机制之间的协同发展也变得越来越紧密。
本文将从战略性储备政策和市场稳定机制的定义、作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探讨其协同发展的重要性。
一、战略性储备政策的作用战略性储备政策是指政府针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国家安全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有计划、有组织地购置和储备一定数量的各种资源和物资,以备不时之需。
战略性储备政策在国家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战略性储备政策能够应对自然灾害、战争、火灾等突发事件,确保国家的基本生产和生活需要不被中断。
另一方面,也能够满足国防建设和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并且,战略性储备政策还可以调节市场供求关系,维护市场稳定。
二、市场稳定机制的作用市场稳定机制是指采取相应措施,维护市场正常秩序和稳定发展的机制体系。
具体来说,市场稳定机制包括市场监管、价格调控、供需平衡等方面。
市场稳定机制的作用也十分重要。
首先,市场稳定机制可以调节市场供求关系,避免市场价格波动过大。
其次,市场稳定机制还可以保障企业的权益,维持市场竞争环境,促进市场的良性互动。
三、现有储备政策和市场稳定机制的问题然而,在现有的储备政策和市场稳定机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在储备政策方面,由于政策设计不合理,导致部分储备物资难以投入使用。
而在市场稳定机制方面,则存在监管不力导致市场价格波动过大的问题。
这些问题都阻碍了两者之间的协同发展。
四、协同发展的重要性战略性储备政策和市场稳定机制之间的协同发展,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战略性储备政策可以在市场价格波动过大的情况下,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市场稳定机制也需要有战略性储备政策作为后盾,以维护市场的稳定和促进市场发展。
具体来说,协同发展需要政府在政策制定和执行中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加强政策联动。
政府需要通过协同制定和实施储备政策和市场稳定机制,加强两者之间的关联性,形成有机的合作关系。
政策性粮食储备承诺书
政策性粮食储备承诺书
尊敬的粮食储备管理部门:
本单位/个人,作为政策性粮食储备的责任主体,兹承诺如下:
1. 严格遵守国家关于政策性粮食储备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确保粮
食储备的安全、稳定和有效。
2. 保证粮食储备的数量和质量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不擅自减少储备
量或降低储备标准。
3. 定期对储备粮食进行质量检查和数量盘点,确保粮食储备的完好无损,及时更新储备信息。
4. 按照国家粮食储备管理规定,建立完善的粮食储备管理制度和操作
规程,确保粮食储备的规范化管理。
5. 在粮食储备过程中,不从事任何违法违规行为,如非法倒卖、掺假
掺杂等,确保粮食储备的纯洁性。
6. 积极接受粮食储备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确保粮食储备工作的顺利进行。
7. 在粮食储备过程中,如遇特殊情况需要动用储备粮食,将严格按照
国家规定程序进行,确保粮食储备的合理使用。
8. 承诺对粮食储备过程中的任何信息保密,不泄露给无关人员或组织。
9. 对于违反上述承诺的行为,愿意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并接受粮食储备管理部门的处罚。
本承诺书自签订之日起生效,有效期至政策性粮食储备任务完成之日止。
承诺单位/个人(盖章/签字):
日期:
(注:本承诺书模板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应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调整。
)。
做好新时代国家储备工作更好防范化解风险挑战
做好新时代国家储备工作更好防范化解风险挑战新时代,我们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前所未有。
全球经济格局的不确定性、地缘政治的动荡不安、科技革命的加速演进,都对国家安全和稳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风险和挑战,国家需要建立储备制度,并做好相关的工作。
国家储备是指国家以各种物资、金融资产等形式集中形成的特定财富库存。
储备工作是国家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应对突发事件和重大风险挑战而进行的,具有计划性、有组织地调度和利用储备资源的工作。
储备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应对突发事件、化解风险挑战,保障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做好新时代国家储备工作,需要增强储备能力。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供需关系的复杂化,影响国家安全和稳定的风险因素层出不穷。
国家需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通过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和预测,及时发现和分析可能出现的危机,从而提早准备应对措施并调整储备物资的结构和规模。
做好新时代国家储备工作,需要加强资源调配能力。
储备工作的核心是根据风险挑战的具体情况,及时调度储备资源进行应急处置。
国家应建立高效灵活的资源调配机制,加强各级政府之间、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做到有备无患。
特别是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够快速、有效地调集储备物资和人力资源,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做好新时代国家储备工作,需要提高储备物资的质量和效益。
储备物资是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必须具备良好的质量和效益。
国家应制定相应的标准和规范,建立储备物资的质量监管机制,加强对储备物资的采购、储存和使用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储备物资的质量和使用效益。
第四,做好新时代国家储备工作,需要加强国际合作。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风险和挑战具有全球化的特点,需要国际合作和共同应对。
国家应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信息共享和资源互助,共同应对风险挑战。
国家还要主动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和改革,推动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国际秩序和国际制度。
战略储备保证措施
战略储备保证措施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国家的安全储备成为保障国家独立和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战略储备包括战略物资、关键资源以及战略农产品等,对于应对突发事件和时刻保持国家的应对能力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战略储备的有效管理和储备物资的质量安全,国家需要制定一系列战略储备保证措施。
第一、建立战略储备监管体系。
国家应建立完善的战略储备监管体系,确保战略储备能够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储备和管理。
这包括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权责界限,建立监督审核机制,加强储存设施的安全监管,以及建立信息系统来追踪、分析和管理战略储备物资。
第二、制定战略储备物资采购及供应计划。
国家应建立定期更新的战略储备物资采购计划,根据国家发展需求和安全形势做出战略物资的储备规模、品种和类型等方面的决策。
同时,制定供应计划以确保战略储备物资的及时供应,做到应对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调动和投入相关物资。
第三、加强战略储备物资的质量管理。
国家应建立严格的质量标准和监测机制,确保战略储备物资的质量安全。
这包括选择正规、有资质的供应商,并对其进行备案管理和定期审核;加强对战略储备物资的抽样检测和检验,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建立快速反应的质量安全风险应对机制,对于出现质量问题的战略储备物资,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处理。
第四、健全战略储备物资的储存和保管体系。
国家应合理规划战略储备物资的储存点、储存面积以及储存条件等,确保储备物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建立专门的储存设施和保管机构,加强对储备物资的日常管理和保养。
此外,需要加强物资调拨管理,确保战略储备物资能够及时调入需要的地区或部门。
第五、开展战略储备物资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撑。
国家应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提高战略储备物资的采购、储存、保管和使用效率。
通过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提高战略物资的保鲜、保存和利用效果。
另外,还需要加强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高战略储备物资的自主化水平。
第六、加强战略储备物资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提升。
做好新时代国家储备工作更好防范化解风险挑战
做好新时代国家储备工作更好防范化解风险挑战在新时代,国家面临着各种风险挑战,如经济下滑、自然灾害、社会不稳定等。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国家储备工作尤为重要。
储备工作可以减少风险,保障国家发展稳定,实现可持续发展。
储备工作可以减少经济风险。
经济下滑是新时代国家面临的一大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可以通过建立储备基金,调整资金流动,稳定市场价格,保障国家经济的稳定。
储备工作还可以保障国家的战略物资供应,保证国家的运转和发展。
储备工作可以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风险。
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等给国家带来巨大的损失。
储备工作可以提前储备抗灾物资,如救灾食品、药品、帐篷等,以便在灾害发生时能够及时投入救援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
储备工作还可以加强对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预测,提前做好应对措施,减少灾害的影响。
储备工作可以减少社会不稳定引发的风险。
社会不稳定可以带来各种问题,如社会动荡、民生问题等。
储备工作可以储备一定数量的粮食、医疗资源等,以保障民生需求,在关键时刻及时投入市场,维护社会稳定。
储备工作还可以提前储备一定数量的防暴器械、防护装备等,以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确保社会安定。
为了做好新时代国家储备工作,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举措。
需要建立完善的储备制度和政策法规,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责任和权力,形成统一的行动机制。
需要加强储备物资的储存和管理,确保物资的质量和数量,提高物资的利用率。
要加强对储备物资的监测和预警,及时调整储备物资的数量和种类,以应对不同风险挑战。
要加强储备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的信息共享和交流机制,提高储备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储备工作是做好新时代国家工作的重要环节。
通过建立储备基金,储备抗灾物资,做好社会防护等,可以更好地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挑战,保障国家的发展稳定。
为了做好储备工作,我们需要建立完善的制度和机制,加强管理和监督,提高储备物资的质量和利用率。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国家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
“储备性政策”首次浮出水面
注 的焦点
。
的概 念 严峻
,
说 明 经 济 形 势 相 比前 几 年 更
,
而 由 刚 刚 成 立 不 久 的 中 国超 豪 华
也 更 为复杂
”
经 济情 况 的 不 确
温 家 宝 6 月 1 7 日 主 持 召 开 国 务 院常务
智库
月
—
—
中 国 国 际 经 济 交 流 中心 于
的
“
7
定性 还 存在
。
研究
应用研 究
,
对 策研 究 相结 合
胡仙芝 分 析
化
,
如今社 会高度复杂
。
超 前 准备
随 时 为 中央 决 策 服 务 ; 现
’
决策科 学 化 十 分需 要 借助 咨询参
,
中央 政 策 研 究 室 和 国 务 院 研 究 室
的 主 要 职 责 除 了 参 与 国 务 院 和 党 中央 的大 型 会议 的文 件起 草等工 作外
“
储
32
}
2 0 0 9 年第 2 6
期
i
中国 经 济 周 刊
联合 主 办
f
“
』
w
w w
鱼 垒坠
.
p
a
o
p le
.
c o m
.
c n
研究
府 工 作 报 告 》起 草 的 刘 树 成 看 来
一
,
是 个
但 哪 些 智库 能成 为 出 台 储 备性 政 策
的首 选 呢 ?
”
个 定义
“
很 好 的新 词
。
” ,
、
国 务 院发 展
…
中国的粮食储备制度
中国的粮食储备制度
中国的粮食储备制度是指国家为了调节粮食供求,稳定粮食市场,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或者其他突发事件,而建立的一种物资储备制度。
中国的粮食储备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储备粮的构成:中国的储备粮主要由小麦、稻谷、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组成,同时也包括一些杂粮和油脂。
2. 储备粮的管理:储备粮的管理由国家粮食储备管理机构负责,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确保储备粮的数量、质量和安全。
3. 储备粮的动用:储备粮的动用由国务院批准,主要用于调节粮食市场,稳定粮食价格,保障粮食供应。
4. 储备粮的轮换:储备粮实行定期轮换制度,以确保储备粮的质量和新鲜度。
中国的粮食储备制度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储备金制度
储备金制度储备金制度是一种金融制度,指的是在国家或企业经济状况好的时候,将一定额度的财政收入或利润储备起来,以应对违背预计的经济困难时期所需。
储备金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国家或企业在发生经济危机或困难时能够有足够的财力应对,确保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它可以作为一个防范风险的工具,旨在增强经济体的抗风险能力。
储备金制度的来源可以是国家的财政收入或企业的利润。
当经济状况较好时,国家或企业会将超过预算要求的财政收入或利润进行储备。
这些储备资金通常被投资于安全性较高的金融产品,如国债、存款等。
这样一来,国家或企业就能够利用储备金来应对突发的或不可预测的经济困难。
储备金制度有以下几个重要的作用:第一,保障经济的稳定发展。
当经济面临困难时,有了储备金作为后盾,国家或企业可以更好地应对危机,减轻经济的冲击。
储备金,就像经济的“保险箱”,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第二,降低经济风险。
经济活动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如金融风险、市场风险等。
而储备金制度可以帮助国家或企业规避这些风险,降低经济的不确定性。
当经济面临风险时,储备金可以充当缓冲的功能,保证经济能够平稳过渡。
第三,增强国家或企业的信用。
拥有储备金制度的国家或企业,在金融市场上享有很高的信誉。
这是因为储备金制度可以证明国家或企业在经济困难时有足够的能力来偿还债务或支付预算开支。
这种信誉的提升,可以降低国家或企业的借款成本,增加对外合作的机会。
然而,储备金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储备金的规模需要恰当地掌握,既不能过大以至于影响正常的经济活动,也不能过小以至于无力应对经济困难。
其次,储备金的运作需要高效的管理和监督机制,以避免滥用或浪费。
最后,储备金制度需要与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相协调,以确保经济的全面稳定和发展。
综上所述,储备金制度是一种重要的金融制度,能够在国家或企业遇到经济困难时提供重要支持。
它具有保障经济稳定发展、降低风险和增强信用等作用。
然而,储备金制度的运作还需要科学合理地进行管理和监督,并与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相协调。
《战略物资储备:国家安全与经济稳定的基石》
战略物资储备:国家安全与经济稳定的基石战略物资储备是指国家为确保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稳定而合理配置、保障的一定数量的各类物资的活动与政策。
战略物资储备作为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基石,在现代社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国家安全的保障战略物资储备在国家安全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旦发生紧急情况或不可预测的灾难,如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国际冲突等,战略物资储备可以提供能源、粮食、医疗物资等的快速供给,确保国家在面对危机时不会出现严重短缺,维护国家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安全。
经济稳定的基石战略物资储备也对维护经济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
物资价格波动、国际市场变化等因素可能对国家经济造成不利影响,而良好的战略物资储备将有助于抵御这些外部冲击,保障国家经济运行的稳定性。
通过储备物资的合理调度和有效管理,可以有效应对市场波动,保持物价稳定,维护国家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建设战略物资储备的重要性为了确保国家安全和经济稳定,建设完善的战略物资储备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要建立科学的储备规划体系,根据国家发展需要和战略定位,确定合理的储备量和品种。
其次,要加强储备物资的调配管理,确保储备物资有序储存、及时更新和合理利用。
再次,要加强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了解国内外物资市场变化和供求状况,做好应对措施。
最后,要提高储备物资的保障能力,建立健全的保障体系,确保储备物资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快速调配和供给。
结语战略物资储备作为国家安全和经济稳定的基石,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建设完善的战略物资储备制度,确保国家在面临各种突发情况时能够保持稳定、应对挑战,为国家长治久安和经济繁荣提供坚实支撑。
重要商品储备实施方案
重要商品储备实施方案一、背景。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贸易的日益频繁,我国对重要商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然而,由于市场波动、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重要商品的供应面临一定的不确定性。
为了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人民生活稳定,加强对重要商品的储备显得尤为重要。
二、目标。
本实施方案的目标是建立健全的重要商品储备体系,确保国家在面临突发情况时能够稳定供应重要商品,保障国家经济和社会的稳定运行。
三、重要商品范围。
重要商品包括但不限于粮食、石油、天然气、稀土等战略物资,以及医疗物资、能源等生活必需品。
四、储备方式。
1. 国家储备,国家将建立统一的国家储备中心,负责对重要商品进行统一储备管理。
根据市场需求和国家战略需要,适时调整储备数量。
2. 地方储备,各地方政府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本地区的重要商品储备体系,确保本地区在突发情况下能够自给自足。
3. 企业储备,鼓励企业根据自身生产和经营情况,建立合理的重要商品储备,以保障企业生产和市场供应的稳定。
五、储备管理。
1. 储备计划,国家应根据市场需求和国家战略需要,制定重要商品储备计划,明确储备数量、储备地点、储备周期等具体细节。
2. 储备监管,国家储备中心应建立健全的储备监管体系,确保储备商品的质量和数量符合要求,避免浪费和滞销。
3. 储备更新,定期对储备商品进行更新,确保储备商品的质量和数量符合最新需求。
六、应急响应。
1. 突发事件应急响应,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国家应根据实际情况,启动相应的重要商品储备,确保供应稳定。
2. 跨区域支援,在某一地区重要商品供应不足时,应实行跨区域支援,调配储备商品,保障受灾地区的供应。
七、监督检查。
国家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重要商品储备的监督检查,确保储备体系的健康运行。
对不符合要求的储备进行整改,确保储备商品的质量和数量符合要求。
八、结语。
重要商品储备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保障,建立健全的储备体系对于国家和人民的福祉至关重要。
希望各级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努力,认真落实本方案,确保重要商品储备工作的顺利进行,为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储备性政策”首次浮出水面官方智库或担纲主角<a rel='nofollow' onclick="doyoo.util.openChat();return false;"href="#">中国开始研究“储备性政策”了!这是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6月1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传出的声音。
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要求,“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和中长期发展需要,加强储备性政策的研究,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和针对性。
”“储备性政策”的概念第一次跃入大众视野的同时,作为“储备性政策”研究的主角――智库,也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而由刚刚成立不久的中国超豪华智库――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于7月2日晚在北京首次举行的“全球智库峰会”,更是吸引了包括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蒙代尔、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欧盟委员会前主席普罗迪在内的全球30多家顶级智库代表、100多名前政要、诺贝尔奖得主和全球500强CEO。
这个被冠以“中国顶级智库”之名的中国新智库,无疑给中国未来的“储备性政策”研究增添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储备性政策”终于有了名分在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出台后不久,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就在不同场合重申“应对金融危机远远不止4万亿投资计划,其他政策将在年内不断出台”。
“‘储备性政策’的概念是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以后提出来的。
我理解的储备性政策就是过去常说的政策预案。
现在之所以提出来‘储备性政策’的概念,说明经济形势相比前几年更严峻,也更为复杂,经济情况的不确定性还存在。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政策向《中国经济周刊》分析说。
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隆国强欣喜地看到了“储备性政策”有了名分。
这位曾在中南海给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讲课的专家说,其实,多少年来我国都在进行“储备性政策”的研究,只是没这么个“名分”。
“经济形势肯定是先要做预测,以防患于未然,不可能说碰到问题才重新开始研究。
在任何情况下,不可能我们把所有的招数都用完了,就没招数了。
这种可能性是不存在的。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我们常说的一个概念叫‘理论储备’,是指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对策研究相结合,超前准备,随时为中央决策服务;现在提出‘储备性政策’这个词更贴近当前的实际,其目的是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前瞻性。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经济学部副主任刘树成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研究员、全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副秘书长胡仙芝从政府管理的角度评价说,“温家宝总理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提出‘储备性政策’研究,不仅反映了我国政府对决策行为的负责态度,体现了对决策科学化目标的迫切追求,同时,对决策者本身也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更是对政策研究部门、政策研究者提出了新的期望和更多的任务。
”“储备性政策”,在多次参与《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的刘树成看来,是一个“很好的新词”,需要给其下一个“定义”。
他说,广义来看,储备性政策是指针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超前研究和拟定的可供选择的政策。
这可以包括四种情况:一是针对情况的动态性,如国内外经济形势是动态变化的,因此,相应的宏观调控政策要根据形势的动态变化及时做出调整,这需要超前储备;二是针对情况的复杂性,需要反复研究和拟定,需要一个超前过程;三是针对情况的不确定性,需要提出多种备选政策方案;四是针对一些情况的突发性,需要事先预做应急准备。
“储备性政策”的“新”,还表现在从工具书到网络百科都没能找到一个专门解答。
“储备性政策”这一新概念引起各方关注的同时,谁来承担储备性政策的研究制定更成为热门话题。
据了解,研究这些“招数”的机构有一个宏大而响亮的名字――智库。
胡仙芝分析,如今社会高度复杂化,决策科学化十分需要借助咨询参谋机构,也就是智库。
智库的政策研究包括政策问题、政策规划、政策方案、政策效果等研究,体现在显性层面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更多的则体现为其背后政策储备状态。
储备性政策研究越充分,政府决策绩效就越凸显,政策解决公共问题的能力也就越强。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有超过2000家智库,包括著名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经济50人论坛等。
美国“全球智库影响力研究”近日发布报告称,中国社会科学院排名“亚洲最顶尖智库”中的第1名,排名“非美国”最顶尖智库第25名。
很多学者和专家认为,未来的“储备性政策”,就将诞生在这些智库里。
但哪些智库能成为出台“储备性政策”的首选呢?储备性政策或源于官方智库智库,顾名思义,智慧的仓库,英文称呼“think tank”。
它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独立于政府决策机制的政策研究和咨询机构。
在发达国家,智库是影响政府决策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在西方发达国家,每逢重大政策的决断,一般是智库先提建议,然后媒体讨论、国会听证,最后政府采纳。
在中国超过2000家智库中,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行政学院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即官方智库。
除了上述一些官方智库外,在中央机关和国务院,又特设了中央政策研究室和国务院研究室两个智囊机构;此外,在发改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商务部等部委内部都专设了研究室。
中央政策研究室和国务院研究室的主要职责除了参与国务院和党中央的大型会议的文件起草等工作外,为中央政府决策提供建议和咨询责无旁贷。
这难免让人联想到今后的“储备性政策”是否会来源于此。
“从政策层面上看,中央政策研究室和国务院研究室因为‘血缘更近’,应该是研究‘储备性政策’的主要来源地。
”一位分析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而在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看来,专业研究“储备性政策”的,应该是发改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商务部等相关的宏观调控部门的内部研究室。
“按道理,现在的储备性政策也应该是以综合部门为主。
”而隆国强把这一范围扩大了,他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目前国内林林总总的智库,包括政府的职能机构,甚至还有一些大学教授都在研究经济形势,而政府又这么亲民,因此,大家都可以直接向政府建言献策。
”但是,政策建议多了,如何甄别、遴选,对决策人反而是一个重大的考验。
“其实,为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和针对性而进行的‘储备性政策’研究本身并不难,毕竟从凯恩斯以后,宏观调控的政策工具已经很丰富了,中国政府也越来越专业了;难就难在:第一,对形势的准确判断;第二,不同的政策工具怎么搭配;第三,每个政策工具的力度有多大。
”隆国强说。
胡仙芝向记者分析,任何一项政策的产生过程都是多环节、多方面配合和博弈的结果,因此,科学化、民主化对于公共政策来说,同样都是重要的价值目标。
“现实中,领导人做的任何一项决策都只能是某时、某地、某局势下的相对理性的结果,决策方案总是不能实现最优方案的选择――因为问题在不断发展变化,条件也在不断发展变化,政策行为本身也在不断地改变着客观的情况和态势。
因此,决策科学化不仅要求决策行为的正确性,更需要有很多的储备性政策研究为决策科学化作技术保证。
”胡仙芝说。
中国智库体系开始变革目前,除了现有的各大研究机构,刚于3月20日在北京正式成立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被业内认为是加强“储备性政策研究”的重要智库,而其成员的“高规格”、“超豪华阵容”,更令外界关注并予以极高期望。
该中心堪称中国史上“最高规格”的智库,中心理事长:曾培炎(原国务院副总理)、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中心秘书长:魏建国(商务部原副部长)。
更让人津津乐道的是,其办公地点距离中南海仅百米。
记者从该中心了解到,自成立后,该中心还没有开展大的活动,首次举行重大活动,是7月2日至4日在北京举办的“全球智库峰会”。
这次大会邀请200家到300家全球知名智库和全球500强企业领袖,为摆脱金融危机和中国经济平稳增长出谋划策。
“我们中心是一个大概念,其定位是国际性经济研究、交流和咨询服务机构,当然也包括国内储备性政策的研究。
因为中心刚成立,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参与专门的储备性政策研究。
”该中心研究人员之一、国家开发银行原副行长刘克崮6月23日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
此外,由于该中心属社团民间组织,国家没有拨给任何经费,其经费全靠自筹。
为了筹集研究经费,该中心成立了中国国际经济研究交流基金,其最高决策和管理机构是中国国际经济研究交流基金董事会,董事会成员暂由中外著名企业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及各界社会贤达人士组成。
从经费来源看,这个被认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半官半民的新型高级智库,跟西方国家的智库具有相同性。
“各国的智库做的事都差不多,但是国外大量的智库是非官方、非盈利机构,是独立政治之外的,拿政府钱的机构比较少,大多是富人设立的基金会承办;而东亚的智库比较依附于政府,跟政府的关系更密切一些;或者依附于大企业的比较多。
”隆国强向《中国经济周刊》分析。
但是,该中心的成立无疑将打破原有的智库格局,国家开发银行原副行长刘克崮评价说,“中国智库体系的变革刚刚开始。
”资料:美国智库的江湖地位布鲁金斯学会1927年成立,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智库,在政治倾向上属于中间派。
该学会非常重视中国问题和对华政策的研究,号称网罗了一半中国通,其东北亚研究中心集中了一批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
兰德公司美国最大、最有影响力的综合性战略思想库之一,于1948年成立,其特点是与美国官方特别是军方关系密切。
兰德公司在对华政策方面的许多建议曾被政府采纳,冷战后主张对华采取“遏制加接触”政策。
新美国世纪计划成立于1997年,具有鲜明的新保守主义与冷战思维色彩,政策立场上一贯反华和支持台独。
该组织视中国为美国最主要的竞争对手,即使在“9?11”后,该组织仍继续强调美中关系的对抗性。
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又称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成立于1962年,曾经有浓厚的保守色彩,被称作“强硬路线者之家”与“冷战思想库”。
近来,该中心政策已变得相对温和。
中心主张建立并巩固中美最高层对话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