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招教高频考点——关于《学记》的深度解读

合集下载

《学记》教育思想解读

《学记》教育思想解读

洪梅孙景龙《学记》教育思想解读《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篇完整的教育学文献。

在教育理念不断更新的今天重温《学记》,我们发现,《学记》所构建的教育理论,体大思精,要言不烦,用今天的教育理念来解读,仍然会给我们很多启示。

虽然时隔两千多年,仍然未失实践指导意义。

今就《学记》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略作论说。

一、尊师莆教。

审慎选择教师的基本标准《学记》说:“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

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一个不重视教育、不尊重教师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学记》的作者认识到了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把教师摆在了相当重要的社会位置。

“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

为此,《学记》提出了审慎选择教师的四条基本标准:一是知教之所由“兴“废”。

《学记》认为,教育有“四兴”“六废”,“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

”二是知学者之“四失”。

《学记》认为,“学者有四失”,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状态,知病在何处,才能对症下药。

三是知“至学之难易”和学生素质的“美恶”。

教师要知道某一知识对学生的难易程度和学生资质高低,包括他们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才能实施有效的教育。

“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

”四是能“听语”。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听语,就是要求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情绪、眼神、言语等表达出来的渴求来调整自己的教学,“善于从学生的质疑|’廿J难和独特体验中发现学生在知识、情感和心理上不断生成的需要,并对自己预设的教学作富有创意的调整”。

…教师善于运用教学机智,“不断地捕捉、判断、重组课常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f}{来的各种各样的信息,把有价值的新信息和新问题纳入教学过程,使之成为教学的亮文化研究2010.01.B点,成为学生智慧的火种”,【2,让“预设”和“生成”共精彩。

教育学高频考点之《学记》和《论语》

教育学高频考点之《学记》和《论语》

教育学必考考点之《学记》和《论语》在历年的教师招聘考试笔试的试卷上,总是会有一些频繁出现的面孔,他们是考试常考考点。

今天勤路为大家整理出来两个必考的也是大家易混的考点——《学记》和《论语》。

帮助大家更牢固的掌握和更清晰的分辨二者。

一、《学记》和《论语》出现的背景相似,都是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当时的中华大地文化繁荣,百家争鸣。

二、《学记》和《论语》在我国教育史上的地位都非常重要,对后世的启迪深远,甚至影响到我们当下的教育教学理念。

三、但具体来看,二者又具有很多不同的地方。

(一)《学记》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

它是中国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著《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

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

《学记》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是研究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宝贵资料,是中国也是世界珍贵的教育遗产之一。

《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集而成,是记载孔子言行的重要儒家经典。

书中既有对社会、人生美好蓝图的描绘,又有人性与政治,道德、文化碰撞而出的智慧火花,对我们今天仍有很大的启发。

(二)《学记》经典语录及其对当下教育的启示论语》经典语录及其对当下教育的启示四、真题练习1、孔子说:“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A. 启发式教学 B ?学习与思考相结合C.因材施教 D . 学习与行动相结合2、中国古代就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启发之说,提出这一思想的是(A. 孟子 B ?荀子C ?墨子D ?孔子3、《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A. 直观性原则B ?巩固性原则C ?启发性原则D ?循序渐进原则4、“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A.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B ?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的原则D ?巩固性原则5、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教师资格考试:《学记》中的教育思想

教师资格考试:《学记》中的教育思想

一、简介《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是中国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著《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

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

《学记》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关系。

对中国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是中国也是世界珍贵的教育遗产之一。

《学记》是以《大学》为其政治基础,以《中庸》为其哲学基础的。

二、《学记》中的教育思想(一)教育作用与目的重视教育的社会作用,是先秦儒家学者教育思想的结晶。

《学记》对先秦儒家的这一思想,作出了经典性的理论概括,并开宗明义说:“发虑宪,求善良,足以馊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学记》把教育的社会作用概括为“建国君民”、“化民成俗”,一方面强调通过教育国家需要的德才兼备的统治人才,积极推行德政;一方面强调通过教育,形成统一的社会道德风尚,形成良好的社会习俗,使社会安定,民富国丰,政通人和,国泰民安。

这段论述,明显地揭示了教育是立国之本的理论问题。

《学记》要求明智的统治者要站在治理国家,统治人民,实现“王道”的高度上,把教育摆在首位,优先发展教育。

这一论述成为后世儒家学者在论述教育作用时经典性的引言,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产生重要影响。

(二)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学记》在强调教育的作用,阐明了教育目的的同时,规划了学校教育制度,并提出了学校管理的具体措施。

1.关于学校教育制度《学记》的作者首先以托古改制的方式,规划了教育体系。

它说:“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家、党、术、国是从地方到中央的行政区划。

《学记》的作者提议,在不同的地方行政机构中建立不同等级的学校,在中央建立国立大学和小学以形成纵横交错的教育网络,塾、庠、序、学就是设在家、党、术、国的学校。

《学记》国学经典解读

《学记》国学经典解读

《学记》国学经典解读《学记》相关问题一、《学记》的主旨《学记》是《礼记》卷三十六中的一篇体系完整的教育学论文。

《别录》属《通论》。

郑玄说:“《学记》者,以其记人教学之意。

”朱子曰:“此篇言古者学校教人传道授受之次序,与其得失兴废之所由,盖兼大、小学言之。

”程子曰:“《礼记》除《中庸》、《大学》,唯《学记》、《乐记》最近道。

”《学记》是我国古代第一本教育专著,它总结和概括了先秦儒家的教育经验和理论,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一些重要的教育理论问题,如教育的作用、目的、教育制度、教育和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及教师等。

二、《学记》的作者《学记》一篇究竟为何人所著,历来说法不一。

在历史上主要有两说。

一说认为是孔门弟子所作;另一说则以为是汉儒所记。

持前说者如唐代的孔颖达,他在《礼记正义序》中说:“《礼记》之作,出自孔氏,但正礼残阙,无复能明。

……至孔子殁后,七十二之徒共撰所闻,以为此《记》。

”北宋程颢虽认为《礼记》杂出于汉儒,但仍说其中如《乐记》、《学记》、《大学》等,出于孔门弟子“无可议者”(转引自朱彝尊《经义考》卷一百三十九)。

持后说者如清代陆奎勋,认为《学记》继《王制》而作,为汉儒所记。

理由呢?他说《学记》记述“家塾、党庠、术序、国学,与《周礼》闾胥、党正、州长、乡大夫之职略同,而云‘古之教者’,明其为汉记也”(转引自杭世骏《续礼记集说》卷六十七)。

后来的俞正燮也说《王制》、《学记》是“汉人所造”(《癸巳存稿》卷二)。

冯友兰认为《学记》为荀学。

他在1930年撰文《“大学”为荀学说》,指出荀子为战国末年儒家大师,后来儒者,多出其门。

“《大戴记》中直抄《荀子·劝学》篇,《小戴记》中之《学记》,亦自荀子之观点以言学。

”郭沫若认为应是孟学。

他说《学记》对于教育与学习是主张自发的,言“道(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这和孟子的“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在精神上是完全合拍的。

陕西教师资格考试:《学记》中的教育思想

陕西教师资格考试:《学记》中的教育思想

陕西教师资格考试:《学记》中的教育思想一、简介《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是中国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著《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

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

《学记》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关系。

对中国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是中国也是世界珍贵的教育遗产之一。

《学记》是以《大学》为其政治基础,以《中庸》为其哲学基础的。

二、《学记》中的教育思想(一)教育作用与目的重视教育的社会作用,是先秦儒家学者教育思想的结晶。

《学记》对先秦儒家的这一思想,作出了经典性的理论概括,并开宗明义说:“发虑宪,求善良,足以馊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学记》把教育的社会作用概括为“建国君民”、“化民成俗”,一方面强调通过教育国家需要的德才兼备的统治人才,积极推行德政;一方面强调通过教育,形成统一的社会道德风尚,形成良好的社会习俗,使社会安定,民富国丰,政通人和,国泰民安。

这段论述,明显地揭示了教育是立国之本的理论问题。

《学记》要求明智的统治者要站在治理国家,统治人民,实现“王道”的高度上,把教育摆在首位,优先发展教育。

这一论述成为后世儒家学者在论述教育作用时经典性的引言,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产生重要影响。

(二)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学记》在强调教育的作用,阐明了教育目的的同时,规划了学校教育制度,并提出了学校管理的具体措施。

1.关于学校教育制度《学记》的作者首先以托古改制的方式,规划了教育体系。

它说:“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家、党、术、国是从地方到中央的行政区划。

《学记》的作者提议,在不同的地方行政机构中建立不同等级的学校,在中央建立国立大学和小学以形成纵横交错的教育网络,塾、庠、序、学就是设在家、党、术、国的学校。

教师资格考试:《学记》中的教育思想

教师资格考试:《学记》中的教育思想

教师资格考试:《学记》中的教育思想一、简介《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是中国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著《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

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

《学记》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关系。

对中国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是中国也是世界珍贵的教育遗产之一。

《学记》是以《大学》为其政治基础,以《中庸》为其哲学基础的。

二、《学记》中的教育思想(一)教育作用与目的重视教育的社会作用,是先秦儒家学者教育思想的结晶。

《学记》对先秦儒家的这一思想,作出了经典性的理论概括,并开宗明义说:“发虑宪,求善良,足以馊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学记》把教育的社会作用概括为“建国君民”、“化民成俗”,一方面强调通过教育国家需要的德才兼备的统治人才,积极推行德政;一方面强调通过教育,形成统一的社会道德风尚,形成良好的社会习俗,使社会安定,民富国丰,政通人和,国泰民安。

这段论述,明显地揭示了教育是立国之本的理论问题。

《学记》要求明智的统治者要站在治理国家,统治人民,实现“王道”的高度上,把教育摆在首位,优先发展教育。

这一论述成为后世儒家学者在论述教育作用时经典性的引言,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产生重要影响。

(二)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学记》在强调教育的作用,阐明了教育目的的同时,规划了学校教育制度,并提出了学校管理的具体措施。

1.关于学校教育制度《学记》的作者首先以托古改制的方式,规划了教育体系。

它说:“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家、党、术、国是从地方到中央的行政区划。

《学记》的作者提议,在不同的地方行政机构中建立不同等级的学校,在中央建立国立大学和小学以形成纵横交错的教育网络,塾、庠、序、学就是设在家、党、术、国的学校。

教师招聘考试高频考点——《学记》中的教学原则

教师招聘考试高频考点——《学记》中的教学原则

教师招聘考试高频考点——《学记》中的教学原则1.预防性原则:《学记》说:"禁于未发之谓预"。

要求事先估计到学生可能产生的种种不良倾向,预先采取措施。

否则,"发然后禁,则捍格而不胜"。

当不良倾向已经发生甚至积习已深时再作教育引导,就会格格不入而备感困难。

2.及时施教原则:"当其可之谓时",掌握学习的最佳时机,适时而学,适时而教。

否则,"时过而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这已涉及教学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准备、教学内容和顺序等问题,要求寻找诸因素的最佳结合点,使教学显见成效,即抓住教学的关键期。

如:【20XX江西教招】教育要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学记中"当其可之谓时,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这句话反映了人身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________________现象。

A.关键期B.依恋期C.混沌期D.最近发展期【20XX福建】《学记》中的"时过然后学,则虽勤苦而难成",说明教学工作应遵循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是()。

A.顺序性B.互补性C.不均衡性D.个别差异性3.循序渐进原则【重点】:"不陵节而施之谓孙",教学必须遵循一定的顺序("孙")。

如果"杂施而不孙",杂乱施教而无合理的顺序,其效果将适得其反。

因此,要"学不躐等"。

如:【济宁事业单位】《学记》中说:"学不躐等"。

下列那一条教学原则与其在思想上是一致的?()A.巩固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20XX龙口事业单位】"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阶段B.顺序性C.不均衡性D.差异性【20XX福建教招】下列能体现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是()。

A.时教必有正业B.君子之教,喻也C.藏息相辅D.不陵节而施【20XX福建教招】《学记》提出"学不躐等","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揭示教学中应贯彻()。

教师资格和招聘考试之《学记》教育思想

教师资格和招聘考试之《学记》教育思想

《学记》中的教育思想学记》是一篇教育专著,成文大约在战国末期。

全文1229字。

它与《大学》相表里。

《大学》重在阐述教育之纲领,其着眼点为教育与国家政治和社会的关系;《学记》则主要论述教育的实施,其着眼点偏重于教育过程内部的关系,涉及教育作用、政策、制度、方法等各个领域,首次从理论上对教育教学进行了全面的总结。

《学记》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专著,具有极高的价值。

(一)教育的功能《学记》本着儒家的性善论和德治论,首先看到教育的社会政治作用,光靠良好的施政措施,取得的成就是有限的,而教育的作用则是最广泛的和牢固的。

因此提出:“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通过教育可以提高社会道德水准,树立符合统治阶级需要的良好的社会风尚,这是后来广义的教育,也就是面向全民的社会教化的宗旨。

体现教育的政治功能。

其次是教育对个人发展的作用。

《学记》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为喻,提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通过教育可以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从而更好地治理国家,这是后来狭义的教育,也就是开展学校教育和选士的指导思想。

(二)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学记》以追求古代理想社会制度的方式提出要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学制系统:“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这种按行政建制设学的思想,对后世兴办学校影响很大。

在学校管理方面,《学记》提出了一个完整的教学进程和考查标准。

“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

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

”意思是说,学生到了规定的年龄入大学,国家每隔一年考查他的学业及品行:第一年考查其明析经义的能力和学习的志趣;第三年考查其是否专心学习,对周围的人是否和睦相处;第五年考查其学识是否广博,同老师是否亲密无间;第七年考查其研究学业的本领和识别朋友的能力。

达到这一标准就称为“小成”。

到第九年,学生对于学业已经触类旁通,立场也已经坚定不移。

《学记》的教育思想及其考点解读

《学记》的教育思想及其考点解读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学记》的教育思想及其考点解读2014-01-24 16:16:34|中公教育推荐:教师招聘考试网中国古代教育思想方面的知识,是教育考试中必然涉及的考点,对于许多参加教师招聘考试和教师资格考试的学员来说,总是存在着抓不住核心,记不住考点,屡考屡错的情况,这根源于对基本知识没有很深入的理解。

下面中公教育刘静茹老师就中国古代教育经典《学记》的主要内容进行简要梳理,帮助大家理解知识。

《学记》,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

它是中国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著《礼记》第四十九篇(《小戴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公元前403~前221)晚期。

全书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

《学记》全文1229字,分为20小节,每节基本上论述一个问题。

《学记》对教育的作用、目的、任务、教育的制度、学校的管理、教育与教学的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的关系等问题,都有阐述,内容比较全面。

它是战国后期儒家学派教育经验和教育思想的总结,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最早的有系统的教育理论著作。

通过以上叙述,可以很清晰的发现常考考点:1.《学记》的地位——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

2.《学记》的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

3.《学记》的出处——写于战国晚期,《礼记》中的一篇,共1229字。

【考题再现】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是( )。

A.《礼记》B.《学记》C.《论语》D.《老子》《学记》主要论述了教育作用与目的、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的原则、方法,以及教师问题等,以及有关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问题:一、教育的作用与目的原文:“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这一段意思是说,处于君位的人如果想要建立国家,一定要教育先行,君子如果要教化臣民,成其美俗,这一定要通过教育。

从本质上论述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教师招聘考试备考:《学记》常考原则与方法

教师招聘考试备考:《学记》常考原则与方法

教师招聘考试备考:《学记》常考原则与方法《学记》是我国古代乃至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一部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专著,较为系统全面地概括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经验,是《礼记》中的一篇,成书于战国晚期。

《学记》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很多目前来看也广受重视的教学原则和教学关系。

《学记》主张课堂与课后相结合,书本学习和实践训练相结合,既要扩大知识的广度,又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书中用了较多的篇幅,系统地阐述了“教”与“学”的辩证关系。

《学记》在教师招聘考试中常见的考查方式是给出一两句书中的原话,要求考生从中选出该句反映出来的教育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以下教师为广大考生总结了常考的的那些原则、方法,以便于大家更好地复习和记忆《学记》这部伟大的著作。

第一,反映了长善救失原则的常考语句:“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译文:教育,其作用就在于善于通过发扬学生的优点来克服学生的缺点。

第二,反映了多感官参与学习的常考语句:“学无当于五官,五官弗得不治”译文:学习不等同于五官,但如果不认真学习,五官的作用就不能得到发挥。

也就是说,学习和记忆如果不能动员五官参加活动,那就学不好,要记住也比较难。

第三,反映了教学相长原则的常考语句:“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译文:认识到自己知识的不足,然后才能回头鞭策自己;知道了自己对某些知识还感到困惑,然后才能自己努力钻研。

所以说:教与学相互促进,教别人也有助于自己的进步。

第四,反映了循序渐进原则的常考语句:“学不躐等”译文:学习不能超越学生现阶段的等级,身心发展顺序。

“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译文:如果最好的时机错过了以后才去学习,学起来就会事倍功半,难以取得进步了。

“不凌节而施之谓孙”译文:循序渐进地而不超越等级地进行教育,这才是顺应自然。

第五,反映了启发性原则的常考语句:“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译文:因此优秀的教师是循循善诱而进行教育的,要引导学生,但绝不会牵着学生走;要严格要求学生,但坚决不让学生感觉到压抑;要在提问时就启发学生思考,而不将正确答案直接给与学生。

教师资格考试、教师招聘考试资料——教育学知识:《学记》知多少

教师资格考试、教师招聘考试资料——教育学知识:《学记》知多少

教育学知识:《学记》知多少《学记》常以单选、多选、填空、判断的形式考察,《学记》中的教育思想:【教综易错1000题】领取注意事项!一、常考考点:【教综必做1000题】领取注意事项!(一)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1.化民为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其必由学。

翻译:教化百姓形成良好的风俗,一定是经过良好的教育呀;(君主)建立国家,治理民众,都把教育当做首要的事情。

考法:①常和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考察;②常与教育目的结合到一起考查。

2.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翻译:高明的老师教学,善于启发诱导;引导学生,但决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严格要求学生,但决不能使学生感到压抑,要在问题开头启发学生思考,不能把最终结果端给学生。

考法:①常和孔子的思想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结合在一起考察出处;②以古语的形式让学生反选对应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

3.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不凌节而施之谓孙。

翻译:学生年有长幼,所学的材料也有深有浅,年幼的学生只能听而不问,说明求学之道不能跨越等级;教师杂乱的施教,学生不按顺序学习,会使学生头脑混乱不知所措;不超过学的人的接受能力而施教。

考法:①常和孟子的盈科而后进结合在一起来让学生选择对应学记中循序渐进原则;②常与教学原则中循序渐进原则结合在一起考查;③与个体身心发展规律中的顺序性结合起来考察;④可以案例分析的形式考察。

4.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翻译: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人以后就会知道自己也有不理解的地方。

知道不足就能自我反省,知道有理解不了的地方,就能自我勉励。

考法:以古语的形式考察对《学记》思想的理解。

5.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藏息相辅。

翻译:按照一定的时间或季节进行正课教学,休息的时候也必须有各种课外作业;正课学习与课外学习必须兼顾,相互补充。

考法:以古语的形式考察对《学记》思想的理解。

教师招聘考试高频考点:《学记》中的教育思想(3)

教师招聘考试高频考点:《学记》中的教育思想(3)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教师招聘考试高频考点:《学记》中的教育思想(3)(三)教育原则与方法《学记》的作者总结先秦以来教育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从指出问题为切入点,提出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和应该采用的方法。

首先,他指出当时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他说:“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其数进而不顾其安。

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

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

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

”所谓“呻其占毕”就是教师只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而不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多其讯言”就是只烦琐地提问,一味地教训、灌输,而不注意学生主动精神的培养:“及其数进而不顾其安”的意思就是在教学过程,教师只顾赶速度,抢时间而不考虑学生接受能力:“使人不由其诚”的意思是教学只从教育者的愿望出发,而不考虑学生的内心需要:“教人不尽其材”是指教师不考虑学生在个性及才能上的差异,教学一刀切,没有因材施教。

这几大弊端对教学工作的危害极大,它导致学生讨厌学习和怨恨教师,把学习当成是痛苦的事情,而体会不到其中的乐趣,这样虽然表面上看学生是每天都在学习,但却在学业上没有获得实质性的进步,即使勉强结束了学业,也会很快遗忘掉。

为了纠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记》论述了“教之所由兴”和“教之所由废”的道理,提出了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与方法:1.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预;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

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发然后禁,则餋格而不胜。

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杂施而不逊,则坏乱而不修。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

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1) “预”就是预防为主的原则。

《学记》提倡“禁于未发”,即当学生的坏思想、坏毛病还没有形成的时候,就把它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

实践证明改造旧的要比塑造新的艰难得多,正如《学记》所言,“发然后禁,则餕格而不胜”,所以无论是文化知识的教学,还是道德品质的养成,都应坚持预防为主,塑造为主,改造为辅的原则,这确实是经验之谈。

招教高频考点——关于《学记》的深度解读

招教高频考点——关于《学记》的深度解读

招教高频考点——关于《学记》的深度解读《学记》是我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一篇具有教育意义的、体系十分完整而系统的教育理论专著,被认为“在教育史上,这是密切联系学校实践的最早的著作之一”。

《学记》的这一重要地位就决定了它必然会成为教师招聘考试炙手可热的考点。

中公教育教师考试研究院讲师任庆月为广大考生总结了《学记》在教师招聘考试中的特点,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详细的了解下。

1.题型上:以客观题形式为主从目前掌握的各个省份的真题来看,《学记》在教师招聘试卷中属于高频考点。

它一直深受各个省份教师招聘考试命题人的“宠爱”。

它在教师招聘考试中主要以客观题(即单选题、填空题、多选题等)的形式出现。

①单选题是主要考查形式在大部分省份,对《学记》的考查,主要以单选题的形式居多。

如:【2012东营市事业单位】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是( )。

A.《礼记》B.《学记》C.《大教学论》D.《理想国》【2012德州事业单位】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

A.《论语》B.《孟子》C.《大学》D.《学记》【2012山东省直】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

A.《论语》B.《大学》C.《学记》D.《中庸》【烟台事业单位】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 )。

A.《大学》B.《论演说家的教育》C.《学记》D.《理想国》【09河南新乡】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一部教育著作是( )。

A.《学记》B.《论语》C.《论演说家的培养》D.《理想国》【2013吉林通化】世界上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 )。

A.《学记》B.《大教学论》C.《理想国》D.《论语》【2012沈阳东陵】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

A.《学记》B.《论语》C.《大学教学论》D.《普通教育学》【09山东省直】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 )。

A.《论语》B.《学记》C.《劝学篇》D.《孟子》【2012山东东营】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是( )。

招教考试教育理论——《学记》的教育思想及其考点解读

招教考试教育理论——《学记》的教育思想及其考点解读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反映的师生关系是()。
A.尊师爱生 B.民主平等 C.教学相长 D.辩证统一
“教学相长”本意是指教师自身要不断地向书本学习和向教育实践学习,但后来也将其引申为师生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彼此激励的辩证统一关系。无论是本义,还是引申义,提出“教学相长”的光辉命题都是《学记》对世界教育史的重大贡献。
4.藏息相辅
原文: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按照一定的时间或季节进行正课的教学,休息的时候也必须有各种课外作业。也就是说,大学的教学形式,既有按时传授的正课,又有正课之外的课余学习。所以君子在学习方面,要藏之于心,表现在外,不论休息或游乐的时候,都念念不忘。论证了课内学习,和课外作业相结合的必要性。
《学记》是我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一篇具有教育意义的、体系十分完整而系统的教育理论专著,被认为“在教育史上,这是密切联系学校实践的最早的著作之一”。《学记》的这一重要地位就决定了它必然会成为教师招聘考试炙手可热的考点。中公教育教师考试研究院讲师任庆月为广大考生总结了《学记》在教师招聘考试中的特点,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详细的了解下。
综上,简要总结了在教师考试中涉及到考查《学记》的知识点,不难看出,这要求我们对于具体考点背后的原文含义深入理解,理解其要义、把握核心,再看到类似的文言文题就不会感觉读不懂题干,无从解题了。
《学记》作为教育经典,是由于其中豫时孙摩、启发诱导、长善救失、藏息相辅、教学相长等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实践仍有深刻的影响和启发作用。
通过以上叙述,可以很清晰的发现常考考点:
1.《学记》的地位——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
2.《学记》的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

教师考编:关于《学记》

教师考编:关于《学记》

教师考编:关于《学记》第一篇:教师考编:关于《学记》《学记》,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专著,成文大约在战国末期。

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全文1229字。

主要论述了教育作用与目的、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的原则、方法,以及教师问题等有关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问题。

【原文】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xiǎo,小有声音)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教化)民。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道’:古今异义,指儒家之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兑(yuâ“说”)命》曰:“念终始典于学。

”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qiǎng)也。

故曰:教(念jiào)学相长(促进)也。

《兑命》曰:“学学半。

”(前一个“学”字音xiào,本字读作“斅”,意思是教育别人,后一个“学”字音xuã,意思是向别人学习。

)其此之谓乎?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xiáng),术(suì)有序,国有学。

比年(每年)入学,中年(隔一年)考校。

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

九年知类通达,强立(坚强的意志)而不反,谓之大成。

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yuâ“悦”)服而远者怀(向往)之,此大学之道也。

《记》曰:“蛾(“蚁”)子时术之。

”其此之谓乎!大学始教,皮弁(biàn)祭菜,示敬道也。

《宵雅》肄(yì)三,官其始也。

入学鼓箧(qiâ),孙(以逊顺之心)其业也。

夏楚二物,收其威也。

未卜禘(dì)不视学,游其志也。

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

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liâ同后文“陵”,超越)等也。

此七者,教之大伦(纲要)也。

教师资格证考试:《学记》考点整理

教师资格证考试:《学记》考点整理

教师资格证考试:《学记》考点整理《学记》是中国古代乃至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它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性阐述教育问题的教育著作,被称为“教育学雏形”。

《学记》出自于《礼记》的一篇,完成于大约在战国晚期。

据考证,作者为孟子的弟子乐正克。

《学记》在教育学发展史的地位在教师招聘考试当中高频考点,其中世界最早的教育文献、教育著作或专著都是对《学记》历史地位的概括。

《学记》全文大约1200字,系统全面的阐明了教育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思想、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等内容。

其一、主张“化民成俗,其必有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育服务于社会政治的发展与稳定,教育的目的在于教化民众,安邦乐业。

这是对教育作用的阐述,也体现了教育对社会的影响,是国家政治统治的重要手段。

其二、主张“藏息相辅”,“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学记》早就提出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把书本知识与实际练习结合起来,在锻炼中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这也是教学过程规律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的体现,并且也符合知行统一教学原则。

其三、主张“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

“教”与“学”的辩证关系,凸显了教师与学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辩证关系。

教师是学生的促进者,学生是教师自身反思的一面镜子,教师在教学中才能促使自己专业化成长。

其四、主张“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重视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去获取知识,发挥学生主动性。

“君子之教,喻也。

”喻作为“使之明白事理”,有引导之意,也是启发教学原则在我国古代较为详细的表述。

而这可结合我国最早实践启发教学原则的第一人——孔子,其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以私学的教育实践践行了这一教育思想。

其五、提出“学者有四失: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主张教学中要了解学生的善性本质,把学生一分为二,既看到其不足,也应发挥其长处。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学记》中的重要考点

《学记》中的重要考点

教师招聘笔试备考之《学记》中的重要考点教师招聘网2015-11-16 16:47:28《学记》是《礼记》当中专门论述教育的篇章,全文篇幅很小,仅有1200字,但由于其在我国教育历史上的重要地位而成为各类教师考试的常考点,基本上是以客观题进行考察。

中公资深讲师陈娅玲在这里给大家梳理一下《学记》中考察的知识点及考察形式,以供大家作为参考。

一、《学记》的地位《学记》是教育史上(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全世界)最早较为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考题呈现: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A.《论语》B.《大学》C.《学记》D.《师说》二、教育的作用1. 反映教育对社会的作用的语句:“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2. 反映教育对个人的作用的语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考题呈现:“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三、《学记》中反映的教育教学原则1. 预防性原则:“禁于未发之谓豫”,“发然后禁,则扦格而不胜”。

2. 及时施教原则:“当其可之谓时”,“时过而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3.循序渐进原则:“不陵节而施之谓孙”,“杂施而步孙,则坏乱而不修”。

4. 启发诱导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5. 长善救失原则:“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此四者,心之莫同也。

知心者,然后能救其失也”。

6. 藏息相辅原则:“藏焉修焉,息焉游焉”,“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7. 教学相长原则:“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注意:在很多情况下,也把前三个原则进行结合称为“豫时孙摩”原则。

考题呈现:1.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出自( )A.《学记》B.《论语》C.《礼记》D.《中庸》2. 《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是遵循了哪一条教学原则(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在具体的考试中,关于《学记》一文考察的类型灵活多变,但考察的内容大体上就锁定在以上,只要各位考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整理和识记,就会避免在考试当中出现模糊混淆导致选择错误的情况。

《学记》解读

《学记》解读

《学记》解读《学记》是中国最早的体系极为严整的教育专著。

它在综合各家长期教育、教学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总结了一套教育教学原则和方法。

一.长善救失《学记》认为:“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此四者,心之莫同也。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指出了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四种缺点,即或贪多务得,或片面狭窄;或把学习看得很容易而浮皮潦草,或把学习看得很难而止步不前。

这些缺点在每个人身上表现不同,产生的原因也各异,教师要学会具体分析,采取针对措施。

清代学者王夫之认为,如果教法得当,这些缺点可以转化为优点,多则知识渊博,寡则精深专一,易则充满信心,止则认真对待。

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因势利导,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将缺点转化为优点。

教学中总是发现存在着上述四种学生:胃口大的学生想一蹴而就,想一月学完一年的课程,就囫囵吞枣,哪里知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贪多嚼不烂,导致消化不良,达不到预期的学习目的;胃口小的学生满足于鼠目寸光浅尝辄止,因为无法宏观整体把握所学知识;聪明的学生将学习看得过于轻松,放松警惕,轻视学习或考试,导致大意失荆州;愚笨的学生将学习看得比登天还难,每次要前进时,感觉步履艰难寸步难行,对学习有了畏难情绪,知难而退,最后自暴自弃。

台湾学者曾志强百家讲坛《胡雪岩》中说:一个人的缺点就是一个人的优点,一个人的优点就是一个人的缺点。

就是说缺点和优点可以互相转化,优点可以转化为缺点,缺点也可以转化为优点。

在教学中让学生的缺点转化为优点,条件就是教法得当。

教胃口大的学生限制食量,适可而止,不要贪多,一次只学一点,天天坚持下去,夯扎实了再去学习,这样可以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往前走。

由于这种学生不安于现状,求知欲强烈,思维灵活,闻一知十,触类旁通,可以将他们培养成博学多才的人;教胃口小的学生往深处细处挖掘,精益求精好上加好,深通一门,就可以占领某个领域的战略制高点,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教聪明而马虎大意的学生从态度上重视学习,就能轻而易举的独占鳌头遥遥领先;教知难而退的学生学一点是一点,学多少是多少,蜗牛爬行不怕慢就怕站,只要尽心尽力,天天能够取得进步就是成功。

教师资格考试知识点:《学记》.doc

教师资格考试知识点:《学记》.doc

教师资格考试知识点:《学记》《学记》作为中国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注,属于《礼记》的中的一篇,据传其作者是孟子的学生乐正克,写于战国晚期。

《学记》的地位是中国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最早专门有关教育、教学问题著作,其地位可见一斑。

目前教师证的科目二考试中,经常涉及到《学记》中的相关知识,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涵义:玉石不经过雕琢,是不能成为玉器的;同样,人们不通过学习,就不能够懂得道理。

2、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揭示教育与政治的关系,以及教育的重要性,也体现社会本位论思想。

涵义:执政的人如果想要教化人民,培养良好的风俗,看来只有通过学校教育才行。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揭示教学相长的教育意义。

涵义:所以,只有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够,只有担任教学工作才会真正感到困惑。

知道不够,才能回头鞭策自己;感到困惑,才能不断努力钻研。

所以说: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

4、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

——强调尊师重道的教育意义涵义:大学开学的时候,官吏要穿着礼服,备办祭菜,举行祭祀,为的是表示尊师重道的意思。

5、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强调课内作业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教育思想涵义:大学进行教育的办法是:在规定的时间进行正课,休息的时候也有种种课外作业。

6、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

——体现尽早预防、及时教育、循序渐进、互相观摩的教育思想涵义:事情没有发生就先防止,这叫做预防;抓住时机,进行教育,这叫做及时;循序地而不越级地进行教育,这叫做顺应自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这叫做观摩。

7、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揭示抓住教育关键期、循序渐进、互相学习的教育思想。

涵义:如果时机错过以后才去学习,学起来就会劳苦不堪,不易有成就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招教高频考点——关于《学记》的深度解读《学记》是我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一篇具有教育意义的、体系十分完整而系统的教育理论专著,被认为“在教育史上,这是密切联系学校实践的最早的著作之一”。

《学记》的这一重要地位就决定了它必然会成为教师招聘考试炙手可热的考点。

为广大考生总结了《学记》在教师招聘考试中的特点,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详细的了解下。

1.题型上:以客观题形式为主
从目前掌握的各个省份的真题来看,《学记》在教师招聘试卷中属于高频考点。

它一直深受各个省份教师招聘考试命题人的“宠爱”。

它在教师招聘考试中主要以客观题(即单选题、填空题、多选题等)的形式出现。

①单选题是主要考查形式
在大部分省份,对《学记》的考查,主要以单选题的形式居多。

如:
【2012东营市事业单位】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是( )。

A.《礼记》
B.《学记》
C.《大教学论》
D.《理想国》
【2012德州事业单位】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

A.《论语》
B.《孟子》
C.《大学》
D.《学记》
【2012山东省直】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

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中庸》
【烟台事业单位】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 )。

A.《大学》
B.《论演说家的教育》
C.《学记》
D.《理想国》
【09河南新乡】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一部教育著作是( )。

A.《学记》
B.《论语》
C.《论演说家的培养》
D.《理想国》
【2013吉林通化】世界上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 )。

A.《学记》
B.《大教学论》
C.《理想国》
D.《论语》
【2012沈阳东陵】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

A.《学记》
B.《论语》
C.《大学教学论》
D.《普通教育学》
【09山东省直】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 )。

A.《论语》
B.《学记》
C.《劝学篇》
D.《孟子》
【2012山东东营】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是( )。

A.《礼记》
B.《学记》
C.《大教学论》
D.《理想国》
【09广东】“长善救失”、“教学相长”的教学思想是由( )首先提出的。

A.《论语》
B.《孟子》
C.《学记》
D.《劝学篇》
②此外,在部分省份还会以填空题、多选题的形式出现。

如:
【2011福建教招】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我国的________________。

【2012辽宁锦州——多选】以下哪些教育格言出自于《学记》( )。

A.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B.因材施教
C.学不躐等
D.熟读静思
E.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2.内容上:主要考查其地位
中公教育教师考试研究院讲师任庆月指出,从以上列举的历年真题,我们可以分析出,虽然《学记》是教师招聘考试的高频考点,但是难度不大,主要以考查其在教育史上的地位为主。

这是考查《学记》的一个主要命题方向。

另外一个命题方向是,考查《学记》中主要的思想。

如09年广东的单选题和12年辽宁锦州的多选题。

因此,大家一定要重视对《学记》的备考。

虽然它在教师招聘考试中的难度不大,但是它是教师招聘的一个高频考点,大家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在考试备考中,一方面要注重对其地位的把握,一方面注意关注《学记》中提出的重要的教育思想和理念。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