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阅读:米兰﹒昆德拉《玩笑》

合集下载

《玩笑》的立体叙事艺术

《玩笑》的立体叙事艺术

要表述的东西并不是一下子就完完整整地 摆在那里 了 , 而是 需要读者在一步一步 的阅读 中 , 层层 剥除果 壳 , 最后 到达谜 底 , 使阅读犹如探险 , 读者在参与中不断地 遇挫 , 又不断地明 朗 , 获得阅读快感。 下面罗列出的是 玩笑 的基本结构及 每章的简 短介绍 , 以配合笔者的观点。 1. 卢德维 克 : 我 ( 卢德 维克 ) 多 年之 后重返 故里。 ( 人 物、 时间、 地点 ) 出 场。2. 海伦娜 : 我 ( 海伦 娜 ) 要和卢 德维 克在摩拉维亚相见 , 我 也提 到 我 的 丈夫泽 曼尼 克 巴威 尔也 会到这里来。 揭示卢 德维 克重返 故里 的原 因 和海 伦娜约会。3. 卢德维克 : 我 ( 卢 德维克 ) 回忆 我 的被党抛 弃、 去服 兵 役 的 灰色 过 去 , 以 及 这 灰 色过 去 中 的 一 抹 亮色 与露西的交往 ; 露西 的逃离。 追述历 史 , 为推 翻第 二章 的理解 约会 埋 伏笔。 4. 雅 罗斯 拉夫 : 我 ( 雅 罗斯 拉夫 ) 描述 国 王们的骑马 这一 民俗活 动 , 我 与卢 德维克 相遇引起 我 对我们过去友谊的回忆 , 有较多篇 幅的对民间 音乐的讨论。二人 对音 乐的共 同爱 好为 后面卢 德维 克在报 复失败后转而寻找雅、 寻找音 乐安慰作了 合理化铺 垫。5. 卢 德维克与海伦娜的会面 : 回忆与海伦娜 的第一次 邂逅及报复 念头的产生 , 报复的实施。揭示 我重返故里 的真相 为报 复而非为爱情。6. 科斯特卡眼中 的卢德维 克 : 科斯 特卡与露 西的相遇 , 科 了解 到的 露 西离 开卢 德 维克 之后 的 遭遇 及与 我 ( 科斯特卡 ) 的感 情纠 葛。揭示 露西 逃离卢 德维 克的真 相 被玷污的历史。 7. 卢 德维 克、 雅罗 斯拉 夫、 海伦 娜最 后的解释 : 被玷污的命运 是许多人 的命运 , 最后的冲 突 , 报 复成为可笑的无意义行为 , 最后的 失落 , 逃 离玷污、 回归纯净 的失 败。情节 上出现高潮 , 完成叙事 , 主题上 揭示作者 逃离 玷污 , 回归纯净 的愿望。可以看出 , 视 角的转换 及分别以各 个人物的自述构成的小说结构在人物的塑 造、 情 节的构建和

《玩笑》的叙事艺术

《玩笑》的叙事艺术

新人话语· 51 ·《玩笑》的叙事艺术罗紫晨1967于捷克出版的《玩笑》是米兰·昆德拉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由玩笑引起的荒谬故事。

青年学生路德维克由于在寄给女友的明信片上写了几句玩笑话而被判定为“托洛茨基分子”开除出党,并被下放到矿井做苦役。

在服役期间,他爱上了一位老实稳重的姑娘露茜,将她视为自己黑暗生活的引路人。

而露茜对性爱的排斥与抵制激怒了不知内情的路德维克,最终,路德维克一个耳光将露茜彻底赶出了自己的生活。

十五年之后,刑满的路德维克重回故地,遇到了成为理发师的露茜,而露茜已经不认识他了。

此时,为报复当初执意将他驱逐出党的泽马内克,路德维克设计引诱了他的妻子埃莱娜并且粗暴地占有了她。

然而,他却随即得知埃莱娜与丈夫的婚姻早已名存实亡。

埃莱娜获知路德维克并不爱她后决意服毒自尽,却误服了轻泻药,一场闹剧就此收场。

《玩笑》一经出版,便引起了巨大反响。

小说鲜明的政治色彩和强烈的批判意识引起了评论界的高度重视。

由此,昆德拉也一举成名。

而作为一位致力于小说艺术形式革新的实验者,昆德拉亦在《玩笑》中通过精妙的叙事技巧从多个方面实践着自己的小说理念,初步奠定了其小说基本的形式特点与美学风格,对其后来的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内聚焦的叙事视角不同于传统小说全知全能的作者叙事情境,《玩笑》主要采用的是人物叙事情境。

在这种叙事情境中,人物取代作者成为小说叙事的主体,小说通过作品中人物的观察、感受和思考来展开情节。

在热奈特的叙事学理论中,这种以人物为主体来观察事物的聚焦方式被称为“内聚焦”。

在《玩笑》中,昆德拉主要采用了不定式聚焦与多重聚焦相结合的叙事视角,通过四个主要人物的自述展开叙事。

《玩笑》共分为七章,每一章聚焦于一个主要人物,每个人物观察、感受与思考的内容往往不尽相同。

路德维克的故事占据了小说文本的三分之二,其内容大体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内容为路德维克的回忆。

《笑忘录:米兰昆德拉作品系列》读后感

《笑忘录:米兰昆德拉作品系列》读后感

《笑忘录:米兰昆德拉作品系列》读后感米兰·昆德拉的《笑忘录》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富有哲理的思考,再次展示了人类情感与存在的深度探索。

这部作品不仅给我带来了阅读的愉悦,更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反思。

首先,这部作品让我重新思考了关于“记忆”的问题。

在书中,昆德拉通过各种角色的记忆,展现了记忆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他展示了人们如何在记忆中扭曲、篡改、隐瞒事实,如何在记忆中制造出一个个“笑忘录”。

这种对记忆的深度挖掘,让我开始反思我们对待记忆的态度。

我们是否应该过于信任记忆?我们是否应该把记忆当作真理?还是应该把记忆当作一种可以改变、可以解读、可以遗忘的存在?其次,这部作品让我对“笑”有了新的理解。

在书中,“笑”常常是一种防御机制,一种面对痛苦和困扰的方式。

然而,“笑”也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反应,是我们应对生活的一种方式。

通过“笑”,我们能够化解紧张、缓解压力、传递快乐。

然而,“笑”有时也会成为一种武器,用来逃避责任、掩盖真相、拒绝面对问题。

这种对“笑”的深度解读,让我重新审视了“笑”的意义和价值。

再者,这部作品中的角色和情节设计,充分展现了人类情感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书中的角色都有着各自的追求和理想,但他们的追求和理想又常常与他们的内心感受和真实需要相矛盾。

这种矛盾和冲突,让我看到了人类情感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同时,书中的情节设计也充满了惊喜和反转,这些反转不仅给读者带来了阅读的乐趣,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最后,这部作品让我重新审视了“忘”的意义。

在书中,“忘”并不是一种消极的行为,而是一种积极的选择。

有时候,“忘”是一种解脱,一种放下过去、迎接未来的方式。

有时候,“忘”是一种保护机制,一种避免痛苦、保护自己的方式。

然而,“忘”也有其局限性,我们不能过度依赖“忘”,否则我们可能会错过重要的经验和教训。

因此,“忘”需要适度,需要合理运用。

总的来说,《笑忘录:米兰·昆德拉作品系列》是一部充满哲理思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玩笑 读后感

玩笑 读后感

《玩笑》读后感以前曾经读过这本米兰昆德拉的《玩笑》,这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花了他3年时间写完,原来并不知道这本书是禁书,最近上课后网上搜索的时候才发现的,于是又将这本书读了一遍。

小说名为《玩笑》,书中内容正是从一个玩笑展开。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大学生路德维克,一个活跃于校园里的学生会干部,担任多种职务,并且是校园民歌乐队的主角,女孩子倾慕的热门对象。

然而令他想不到的是,只因为看不惯那“女孩子面对自己的情欲那幸福快乐的情绪”,而故意写了一张“反动言论”的明信片,意欲“使她震惊,令她慌乱”。

然而,在那个狂热的政治年代,所有的玩笑都应该是”高度严肃的乐观主义”,是“庄严而禁欲的欢乐,简单地说,一个大写的欢乐”。

女朋友将明信片上交给了组织,路德维克因此陷入一场严肃的政治斗争。

他被打上“托洛斯基分子”的烙印而遣放到一个边远的山区小矿,开始了整整五年的牢狱生涯。

一个书生意气的大学生因一句玩笑成为一名政治犯。

关于路德维克的爱情同样是一个残酷的玩笑。

在五年的流放生涯中,路德维克受尽煎熬,没完没了挫折所带来的痛苦让一个少年承受了用尽一生也无法抹去的永恒耻辱。

然而,就在这样的地狱里,他遇见了露茜,并爱上围墙之外的这位默默注视着她的小姑娘。

她那纯真空白的世界让路德维克饱受折磨的年轻的心灵得到温暖。

他真正的爱情是对露茜的爱。

那是一种充满激情的狂热情欲,却可以说是最为纯洁的爱情。

然而可笑的是,露茜的爱情还没有充分准备到足以与路德维克的爱欲融为一体,他被路德维克的狂热情欲吓坏了,露茜逃走了,只留下裹着白布的路德维克像具干瘪的尸体苍白虚弱地躺在床上。

一个带着少年哭声的爱情玩笑。

当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像尘世本身那般卑下之时,我们却徒费光阴地企望用我们的思想和言语去攀登高峰。

十五年后,路德维克将他所经受的全部磨难和痛苦碎片经过研磨锻造,制成一颗仇恨的药丸。

他要将十五年来一直无法化解的所有痛苦和诅咒报复于那位送他入狱的同学泽马内克的妻子埃莱娜身上。

以《玩笑》为例论昆德拉小说的生命哲理

以《玩笑》为例论昆德拉小说的生命哲理

以《玩笑》为例论昆德拉小说的生命哲理作者:秦烨曾攀来源:《文学教育》2008年第02期刘小枫认为昆德拉的作品是自由主义的伦理小说,“在叙事的基础上动用所有理性和非理性的,叙述和沉思的,可以昭示人的存在的手段,使小说成为精神的最高综合”。

“对于昆德拉来说,小说的喃喃叙事负有重整生活信念的现代使命,他所谓的‘精神的最高综合’就当是自由主义精神的最高综合,是反形而上学的、实验性的生活信念,”显得像哲学。

昆德拉自己也认为真正的“小说都对读者说:‘事情比你想的要复杂’。

这是小说的永恒真理。

”在昆德拉的作品中探讨的核心问题是:在成为陷阱的世界中,人的可能性是什么?他的许多小说中都展现了个体生命的在体性欠缺与生命理想的欲望之间的不平衡。

现以昆德拉早期的代表作《玩笑》为例进行讨论米兰·昆德拉小说生命哲理的核心。

一《玩笑》到底是爱情小说、政治小说、还是毁灭小说,历来颇多争议。

“布拉格的理论家们把《玩笑》看作是反社会主义的小册子,因而禁止它;外国出版商把它视为在出版几周后就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幻想作品,因而改写它。

”对此,昆德拉说:“请别把你们的斯大林主义为难我了,《玩笑》是一本爱情小说。

”他本人这样解释:“《玩笑》的故事情节本身就是一个玩笑:一个人陷入了玩笑的圈套而遭到了飞来横祸,然而他个人的灾难在外界看来却是荒谬可笑的。

他的悲剧在于着玩笑剥夺了他悲剧的权利。

他被迫处于微不足道的地位……然而,假如一个人被迫在个人生活中处于微不足道的地位,他能避开历史的舞台吗?不能,我一直相信,历史的悖论与个人生活具有相同的基本特性:埃莱娜陷入了路德维克为她设的圈套;路德维克和其余的人又陷入了历史为他们设的玩笑的圈套:受到乌托邦声音的迷惑,他们拼命挤进天堂的大门,但当大门在身后砰然关上之时,他们却发现自己是在地狱里。

这样的时刻使我感到,历史是喜欢开怀大笑的。

”可见,把《玩笑》理解为哲理小说也是正确的。

《玩笑》实际上是以政治为背景,通过主人公路德维克及其友人的爱情经历和人生旅程,揭示出历史的荒谬,试图探寻什么是“玩笑”和“忘却”,这是“一首关于灵与肉分裂的伤感的二重奏”。

悖谬与荒诞——试析昆德拉的《玩笑》与萨特的《墙》

悖谬与荒诞——试析昆德拉的《玩笑》与萨特的《墙》

悖谬与荒诞——试析昆德拉的《玩笑》与萨特的《墙》邹琰摘要:昆德拉的《玩笑》和萨特的《墙》都是围绕改变命运的玩笑展开。

这两个来自迥然对立的意识形态的玩笑,都是人类在20世纪的命运赌博,玩笑之轻却反射出命运之重。

两者体现了昆德拉和萨特对存在的终极悖谬和世界的荒诞的认识,也反映了彼此同中有异的哲学艺术旨趣。

关键词:玩笑悖谬荒诞存在Résumé : Le Roman Plaisanterie de Kundera et le Mur de Sartre se concentrent sur la plaisanterie qui change la destinée. Ces deux plaisanteries qui viennent de deux idéologies opposées symbolisent les jeux de la destinée humaine au XX e siècle. La lourdeur de la destinée se cristallise dans la légèreté des plaisanteries. Elles montrent aussi les points communs et les différences de ces deux auteurs dans l’existence et dans la création artistique: pour Milan Kundera, c’est le paradoxe terminal ; pour Sartre, c’est l’absurdité.“玩笑”,《现代汉语词典》里是这样解释的:1、玩耍和嬉笑;2、玩耍的行动或嬉笑的言语。

无论是哪种意思,都说明玩笑是带有游戏性质的,是轻松的,也是当不得真的。

周末阅读:米兰﹒昆德拉《玩笑》说课讲解

周末阅读:米兰﹒昆德拉《玩笑》说课讲解

周末阅读:米兰﹒昆德拉《玩笑》周末阅读:米兰﹒昆德拉《玩笑》之所以从图书馆长长的书架上选择这本书,原因只有一个,作者是大名鼎鼎的米兰﹒昆德拉。

即使不熟悉这个名字,也可能知道他写的另外一本书:《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其实一直都不大喜欢读大师的作品,一是怕读不进去,思维跟不上大师的天马行空;二是怕读了也没什么触动,从而怀疑自己是不是智力有缺陷,要不然怎么别人都说好,我咋就没感觉呢?所以读大师的书是件很累、风险很大的事情,远没有看上去那么美。

而读一本外国大师的书更糟,除了以上两方面的顾虑之外,还要尽力避开翻译所造成的暗礁,否则一不小心卡在那,进退两难。

好在这本书翻译得不错,一开始还有些拘谨,后来大有译者与作者合二为一骨肉相连的感觉,渐入佳境柔和顺畅。

说顺畅并不意味着阅读起来有快感,相反这是本异常沉重的书,找不到一丝正能量。

加之书中的四位主人公的故事都是以第一人称“我”展开,对于同一件事、同一个人,四种不同的主观描述叠加在一起,本来清晰的重又陷入模糊、明亮的重又陷入昏暗,读起来真是夜路泥泞苦不堪言。

整本书的故事情节集中在三天内上演,背景则横跨1948年至“布拉格之春”前的1963年,正是捷克的共产主义运动由盛转衰的时期。

米兰﹒昆德拉说此书首先是“关于爱情的小说”,我觉得他说得很对,无意政治解读,别再删帖了!一、恨1948年的路德维克还是个学生,对于周围发生的事既不排斥,也不支持,心思都用在了玛凯塔身上。

“我千方百计要引起她的注意,那蠢劲儿和古往今来任何二十岁的小伙子毫无二致…我本来就好说笑话,那么在玛凯塔跟前,我更硬搞噱头,特别卖力。

”“我采用在玛凯塔面前显出高他一筹的办法:我事事和她相左,或者干脆对她的一切意见都加以嘲弄。

”玛凯塔在参加党课培训班时写信给他,凡她所经历的一切,她都高兴地大加渲染,样样使她称心;那里洋溢着健康精神,居然还说革命在西方国家爆发已为时不远了。

路德维克“想让她难受难受,给她当头一棒,拿她的观点把她捉弄一番”,恶作剧的回信写道:“乐观主义是人民的鸦片!健康精神是冒傻气。

《昆德拉的笑话》读后感

《昆德拉的笑话》读后感

《昆德拉的笑话》读后感《昆德拉的笑话》是一部让人深思的小说,作者米兰·昆德拉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引领读者进入一个充满哲学思考和情感挣扎的世界。

通过对主人公托马斯和特蕾莎的爱情故事以及他们与其他角色之间的关系展开的描述,昆德拉探讨了人性、自由、爱情、背叛等主题,引发了我对生活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在小说中,托马斯和特蕾莎的爱情故事是整个故事的核心。

他们之间的感情经历了种种考验和磨难,最终以悲剧收场。

特蕾莎的背叛和托马斯的无法原谅,让他们之间的关系走向了终结。

作者通过这段爱情故事,探讨了爱情中的自由和责任,以及人性中的自私和无法预料的因素。

他认为,爱情是一种自由的选择,但也是一种责任和承诺。

特蕾莎的背叛和托马斯的无法原谅,揭示了人性中的复杂性和矛盾性,让人不禁感叹生活中的无常和变化。

除了爱情,作者还通过其他角色的故事展现了人性中的各种面貌。

比如,索拉雅的坚强和勇敢,弗朗茨的软弱和背叛,以及萨巴的纯真和悲剧等等。

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故事和命运,每个角色都在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作者通过这些角色的塑造,呈现了人性中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让人不禁感叹生活中的多姿多彩和无穷可能性。

在小说中,作者还通过对历史和政治的反思,探讨了人类社会中的权力和压迫。

他认为,政治是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也是人类自由和尊严的威胁。

作者通过托马斯和特蕾莎的故事,揭示了权力对人性的摧残和扭曲,以及人类社会中的不公正和不平等。

他呼吁人们要警惕权力的滥用和保护自己的自由和尊严,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信念和原则。

总的来说,《昆德拉的笑话》是一部充满哲学思考和情感挣扎的小说,作者通过对爱情、人性、历史和政治的探讨,引发了我对生活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这部小说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关于人类存在和命运的思考,让人不禁感叹生活的无常和变化,以及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深地被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所触动,也更加珍惜自己的生活和人生,希望能够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保持自己的信念和原则,不被权力和压迫所摧残和扭曲。

米兰·昆德拉《玩笑》中的哲学思想新探

米兰·昆德拉《玩笑》中的哲学思想新探

米兰昆德拉《玩笑》中的哲学思想新探
赵谦
【期刊名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4(000)005
【摘要】米兰·昆德拉小说创作的处女作《玩笑》不仅是一部“政治小说”与“爱情小说”,更是一部“哲学小说”。

对于小说中蕴含着的哲学思想,国内外学界主要从存在主义的视角进行了分析。

然而细读文本,我们可以管窥到许多新的哲学理念,主要包括感伤主义哲学﹑矛盾哲学以及精神生态哲学。

全面解读这些新的哲学思想,将为我们深入地理解昆德拉的小说创作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也能加深我们对人生哲学的思考,以一种积极超然的心态去面对未来的挑战。

【总页数】7页(P71-76,96)
【作者】赵谦
【作者单位】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安徽芜湖 241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4
【相关文献】
1.从《玩笑》和《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看米兰·昆德拉和张贤亮的“创伤书写” [J], 刘爽;谭晓丹
2.试论米兰·昆德拉《玩笑》的叙述视角 [J], 陈莉
3.开不起的"玩笑"--读米兰·昆德拉《玩笑》 [J], 安黎
4.米兰·昆德拉与卡尔维诺小说诗学相似性新探 [J], 郭昆仑
5.米兰·昆德拉与卡尔维诺小说诗学相似性新探 [J], 郭昆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米兰·昆德拉系列】《玩笑》成名后的尴尬

【米兰·昆德拉系列】《玩笑》成名后的尴尬

《玩笑》成名后的尴尬从1962年起,昆德拉着手创作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玩笑》。

发生在捷克小镇上的一件不起眼的事情激发了他的灵感:一个姑娘因为从公墓里偷花,把花作为礼物献给情人而被地方警察局逮捕。

于是,一个人物形象在他眼前出现了。

这个形象就是露茜娅。

对她而言,性欲和爱情是截然不同甚至互不相容的两码事。

接着,她的故事又与另一个人物的故事融合在一起。

这个人物就是卢德维克。

他把自己一生中积聚起来的仇恨都集中在一次性行为中发泄。

《玩笑》的基调就这样确定:一首关于灵与肉分裂的伤感的二重奏。

《玩笑》写得从从容容,前后花了三年多时间。

昆德拉分外重视这部小说。

这是他作为小说家的第一次郑重的亮相。

从思想内容上而言,《玩笑》除了揭示人类一种特殊境况外,又具有全面反思和清算一个特殊时代的意思。

难怪它在当时的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中成为一个爆炸性的声音。

不管昆德拉承认与否,我们在《玩笑》中都可以清晰地看到他的许多影子。

他也曾有过政治狂热,也曾年纪轻轻就入了党,也曾在学校里担任学生干部,也曾在大学期间因思想言论过激而被开除党籍、不得不退学,也对民间艺术有特殊的感觉。

所有这些在小说中都有所反映。

昆德拉在写完《玩笑》后,怀着某种侥幸心理,将它交给了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出版社。

出版社的编辑虽然答应要尽力让它出版,可心里却直打鼓,并不抱多大希望。

因为《玩笑》散发出的批判精神与当时官方的意识形态大相径庭。

在此期间,出版社曾同昆德拉商量,让他作一些修改,但被拒绝。

宁可不出,也决不改动一个字。

这就是昆德拉当时的态度。

没有想到,两年后,也就是在1967年,《玩笑》竟然问世了,而且没有受到任何审查。

连昆德拉本人都不敢相信。

《玩笑》出版后,引起了巨大反响,连出三版,达到几十万册,很快便被抢购一空。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一直名列畅销书排行榜榜首。

评论界将它当做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捷克斯洛伐克的重大文化事件,甚至称它唤起了整个民族的觉悟。

不久之后,《玩笑》还被拍成了电影。

玩笑(米兰 昆德拉作品系列 2022版)

玩笑(米兰 昆德拉作品系列 2022版)
玩笑(米兰·昆德拉作品系列·2022 版)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精彩摘录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昆德拉

埃维克
露茜
小说
系列
埃莱娜 路德维克 路德维克 埃莱娜雅 洛斯拉夫
内容摘要
青年学生路德维克因为在寄给朋友的明信片上写了几句玩笑话而被开除出党,并被下放到矿井做苦役。在服 役期间,他爱上了一位老实稳重的姑娘露茜,将她视为自己黑暗生活的引路人。然而露茜对两人关系的进一步发 展表现出了强烈的排斥和抵制,激怒了不知内情的路德维克,最终,路德维克用一个耳光将露茜彻底赶出了自己 的生活。十五年后,获得自由的路德维克重回故地,遇到了成为理发师的露茜,而露茜已经不认识他了。为了报 复当初执意将他驱逐出党的泽马内克,路德维克设计引诱了他的妻子埃莱娜,却随即得知埃莱娜与丈夫的婚姻早 已名存实亡,反而令泽马内克庆幸可以因此与埃莱娜离婚。埃莱娜知道路德维克不爱自己之后决定服毒自杀,却 误服了泻药,故事以一场闹剧收场。
读书笔记
大多数人都有一个双重误信的幻觉,一方面是记忆是永恒不褪的,另一方面是可以补偏救弊的。 一切都终将被遗忘,同时又无论什么事物都不可能得到挽回。 终于开启昆德拉,虽然一早就对他有好奇,但还是继《好笑的爱》之后才终于下了决心(虽然已经过去10个 月了)。 昆德拉的主要发现,或者说是主要发现之一,从开始然后慢慢展开的中心假设,恰恰就是将世界当成毁灭的 空间来看待的一种感觉——或者说是经验。 有些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已经非常恶俗了~米兰昆德拉,我们俩气场不合!。 很棒的书,心理活动描写入微,群像鲜活,而且这种多视角非常过瘾。 男主人公路德维克同女大学生玛凯塔开了一个玩笑,给她寄了一张明信片,而明信片上的一句玩笑成了他往 后人生的灾难,从此让路德维克生活在耻辱和痛苦中。 历史没有什么对错,没有什么道德或者严肃性,更不存在什么理性,一切都会被遗忘,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 记忆都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不断地减退和消亡。

《玩笑》:书籍自有书籍的命运

《玩笑》:书籍自有书籍的命运

《玩笑》:书籍自有书籍的命运1982年6月,在欧洲流亡的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在给《玩笑》(Thejoke,1967)的一个非捷克文的版本写的一篇自序里,详尽回顾了《玩笑》――他本人第一部小说的非凡经历。

他开始写《玩笑》是在1962年,当时发生在一个捷克小镇的事件激发了他的灵感:一个姑娘由于从公墓里偷花,把花作为礼物献给她的情人而被捕。

后来在小说中,小说人物露西被置于类似的事件之中。

昆德拉写的是这样的一个露西:“对她来说,性欲和爱情是截然不同、互不相容的两码事。

”露西的故事又与另一个人物――政治犯卢德维克的故事融合在一起。

卢德维克的情况则完全不同,他把自己一生中积聚起来的仇恨“都集中在一次性行为中发泄”。

这便形成了《玩笑》:“一首关于灵与肉分裂的伤感的二重奏。

”1965年12月,昆德拉把《玩笑》的手稿交给布拉格的一家出版社,编辑们虽然答应要尽力使它出版,但他们还是有所顾忌的,因为此书的精神与官方的意识形态大相径庭。

然而,令作者本人也感到吃惊的是,两年以后,《玩笑》竟没有受到任何审查就出版了。

这发生在自由主义思潮风行的所谓“布拉格之春”的前一年,很像是未来事态变更的一个预兆。

《玩笑》很快即连续出了三版,印数多得惊人,而且一下子就被抢购一空。

随后便是“布拉格之春”,再接下去,苏联坦克在“社会主义国家主权有限论”的口号下,以突然袭击的方式,一夜之间占领了布拉格,扣押了捷克党政领导人。

《玩笑》与其他许多书一起遭到了查禁,不仅不能出售,连公共图书馆也不许保存。

昆德拉在官方文件中被称做是“反革命”的发动者之一,被剥夺了工作的权利,最后被迫移居国外。

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后,法国共产党人曾提出抗议。

两个月后,《玩笑》在巴黎出版,这个版本的前言称这部小说是“本世纪最杰出的小说之一”。

在1968年和1969年,《玩笑》不仅被译成法语,还被译成欧洲许多国家的文字。

波兰公开出版了波兰语译本。

匈牙利文译本虽一经出版就遭查禁,但它还是在私下广泛流传。

《玩笑》读后感

《玩笑》读后感

《玩笑》读后感《玩笑》是昆德拉的成名作,或许没有他的另一部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那么著名,但这是他小说风格的开始。

小说讲的是一个发生在三天里的故事。

主人公路德维克上大学的时候给自己心仪的同班女生寄了一张明信片,在里面开玩笑说“乐观是人民的鸦片”、“托洛茨基万岁”。

就是这个玩笑给他的人生开了个玩笑。

改变了他的一生。

他被开除出了学校和党,后来成为一个“戴黑臂章”的士兵,在煤矿里面度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期间他和他的“战友们”辛勤工作,受尽“教官”和“外面的人”的不公正对待和歧视。

他们用他们的“酬劳”在少有的外出时间里找女人发泄,而幸运的路德维克在厌烦了“发泄”后遇到了他“一生唯一爱过”的女人--露西。

他们的爱是很纯洁的,他很少有外出的机会,而她就在铁丝网外面遥望他,给他送“从墓地偷来的花”。

但也在他们的爱走向“不纯洁”的时候,他们就再也没有见面,直到故事的发生了那天。

他在家乡的理发店遇到了露西,而此时已经物事人非,露西给他理完了发,他却没有与她相认。

路德维克借一个老朋友的房间,“勾引”那位在大学期间把他整倒的泽马内克的老婆来报复泽马内克,可是在他“完事”后的第二天却发现泽马内克已经有了“更漂亮”的新欢,而且他的思想也变得与之前整他时几乎相反。

路德维克发现自己的“报复”失败了。

玩笑无处不在,生活中充满着玩笑,在玩笑中我们认识了生活却陷入了混乱和迷惘。

当生活已经不可以回到原来,我们要怎样继续下去?当人们屈服于生活的一次次玩笑之后,是否已找到了自己的位置?那形形色色混乱的情绪如何能不再像浑浊的河水一样奔腾翻滚?生活在何处?在哪里爱情才是爱情?痛苦就是痛苦?价值可以摆脱践踏?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生活中我们非常重视和关注、精心准备和予之筹划的事情往往不是决定我们前程和命运的东西。

恰恰相反,有些时候那些我们不屑一顾的东西往往改变了我们的一生。

例如一个玩笑,或者不经意间我们所认识的一个人,所做的一件事。

留给我们的思考是,时代不是玩笑,你若想玩笑一下时代,那么时代对你的玩笑就绝不是玩笑那么简单了。

《玩笑》读后感

《玩笑》读后感

《玩笑》读后感《玩笑》这部作品,是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的代表作之一。

这部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哲学思考,探讨了玩笑、爱情、友谊等主题,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充满矛盾和复杂性的世界。

在阅读这部作品的过程中,我不仅感受到了故事的吸引力,也领略到了昆德拉的思想深度和艺术魅力。

首先,这部小说让我重新认识了玩笑的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玩笑是我们娱乐和交流的一种方式,有时也是我们掩饰真实情感和意图的手段。

然而,在《玩笑》中,昆德拉通过多个角色的经历和思考,展现了玩笑背后的复杂性和多义性。

他让我们思考,玩笑是否真的是一种轻松和无害的娱乐?还是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心理需求和社会意义?通过书中对玩笑的描写,我意识到玩笑不仅可以传达轻松和幽默,也可以揭示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矛盾。

其次,这部小说让我对爱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故事中,主人公们经历了一段段复杂的感情历程,他们的爱情充满了矛盾和挣扎。

这让我思考了爱情的本质和价值。

爱情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它既可以带给我们快乐和满足,也可以带来痛苦和困扰。

在《玩笑》中,昆德拉通过描写主人公们的爱情经历,展现了爱情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他让我们思考,爱情是否真的是一种理想和完美的境界?还是隐藏着种种问题和缺陷?通过书中的描写,我意识到爱情并不是简单的感情流露,它需要双方的付出和理解,也需要面对现实的考验和挑战。

此外,《玩笑》还让我对友谊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在故事中,主人公们与身边的人建立起了各种各样的友谊关系,这些关系既带给他们安慰和支持,也给他们带来了困惑和痛苦。

这让我思考了友谊的本质和价值。

友谊是人类社交的基本形式之一,它可以带给我们温暖和快乐,也可以带给我们失落和背叛。

在《玩笑》中,昆德拉通过描写主人公们的友谊经历,展现了友谊的多重性和复杂性。

他让我们思考,友谊是否真的是一种无私和纯粹的关系?还是隐藏着利益和算计?通过书中的描写,我意识到友谊并不是一种固定不变的关系,它需要双方的信任和理解,也需要面对现实的考验和挑战。

法国—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笑忘录》的名言名句摘抄(11条)

法国—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笑忘录》的名言名句摘抄(11条)

法国—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笑忘录》的名言名句摘抄(11
条)
1、女人要找的不是漂亮的男人。

女人要找的是有过漂亮女人的男人。

2、所谓美,就是星光一闪的瞬间,两个不同的时代跨越岁月的距离突然相遇。

美是编年的废除,是对时间的对抗。

3、人们的愚蠢来自凡事都有一个答案。

小说的智慧来自凡事都有一个问题。

4、岁月使夫妻两人成为双胞胎,他们有同样的词汇,同样的想法,同样的命运。

5、人的色情生活开始于没有快感的兴奋,结束于没有兴奋的快感。

6、历史是一系列昙花一现的事变,而永恒的价值在历史之外传承着,它们是固定不变的,不需要记忆。

7、每个人都无法忍受自己迟早会消亡,消亡到一个冷漠的世界里,默默无闻,无声无臭。

8、时间会侵蚀掉一切,所有的快乐、所有的消遣都会因再三重复让人兴趣索然。

9、我们绝不能让未来在回忆的重压下崩溃。

10、而监狱,尽管四面都是围墙,确是人类历史的一个灿烂辉煌的舞台。

11、力脱思特特属于初出茅庐的年龄,它是青春的点缀。

法国作家米兰·昆德拉_《玩笑》的名言名句摘抄(7条)

法国作家米兰·昆德拉_《玩笑》的名言名句摘抄(7条)

法国作家米兰·昆德拉_《玩笑》的名言名句摘抄(7条)《玩笑》摘抄
1、零下十五度的冬夜,两个人靠在一起的体温就够暖了。

2、一切都终将被遗忘,同时又无论什么事情都无法挽回。

3、爱情总是要给自己编出美丽故事的,爱情一旦产生,就会开始说得像天方夜谭一般。

4、一种被搞糟了的价值和一种被揭穿的幻想都一样可怜,它们很相近,两者太容易被混为一谈
了。

5、乐观主义是人类的精神鸦片。

6、任何人都无力挽回已铸就的过失,但一切过失却都将被遗忘。

7、无论爱情还是婚姻,它们存在的意义并不在于它们本身,而在于构建它们的人。

共7条
玩笑
《玩笑》是作家米兰·昆德拉创作的长篇小说,1965年完稿,1967年出版。

该作讲述青年知识分
子路德维克因为与女友开了个玩笑,被朋友泽马内克陷害,送入苦役营。

归来后他为了报复泽
马内克设计勾引其妻海伦娜。

计划成功后,他才发现:泽马内克早想抛弃妻子,他的报复成了
一个毫无作用的“玩笑”。

玩笑中的米兰·昆德拉:生命存在的另类探索者

玩笑中的米兰·昆德拉:生命存在的另类探索者

玩笑中的米兰·昆德拉:生命存在的另类探索者“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这样带着智慧闪光的谚语因为幽默风趣的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而广为人知。

说起昆德拉其实很多中国读者都很熟悉,尤其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刮起来了一阵狂热的研究昆德拉热潮。

文艺青年们几乎人人手捧一本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大家坐在校园的草地上畅谈着生命的“轻”与“重”。

米兰·昆德拉这样一位来自东欧又流亡法国的作家,是继哲学家萨特之后,又一次让中国一批生命思考者探索起了“存在的意义”。

如今昆德拉似乎在中国的热度已经褪去不少,可是那沉淀的哲思依然给予我们当下生活以指导,他的作品依然在荒诞中警醒着我们不要忘记去寻找生命的根基。

一、昆德拉:传奇人生中的自我探索米兰·昆德拉生于1929年4月1日,愚人节出生的他似乎冥冥之中要被命运捉弄,他有着一番传奇的人生之旅。

早年受过良好的教育,接受多种艺术的熏陶,尤其是音乐。

1967年是捷克命运转折的一年,也是昆德拉命运转折的开始。

昆德拉在捷克斯洛伐克第四次作家代表大会上,发表了关于捷克“衰落的文明”的激烈演讲,成为“布拉格之春”的先声。

接着,一大批知识分子随之而起,对政治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批判,这些知识分子被暗杀、驱逐、逮捕,受到当局的镇压。

昆德拉作为发起人,更是受到严厉的制裁。

他的的小说被禁,又被开除党籍,驱逐出捷克,他不得不开始自己流亡的生活。

他在流亡期间所写的小说大多以捷克的这段时期为背景进行展开的,他要在文字中寻找自我的价值,其实也是怕自己沉沦在“边界”之外而作出的种种努力,他怕丢失自我。

昆德拉说,每一个时代,所有的小说都关注人的自我之谜,一旦你创造一个想象性的存在物,一个人物,你就自动面临了这个问题:自我是什么?如何能够把握住自我?这是小说赖以作基础的那些基本之一。

追寻自我,探索自我的生存,是昆德拉小说的存在之根本。

他的小说大多是写“政治和性”,是关于灵与肉的追问,关于人的本质欲望的细查。

【最新2019】《玩笑》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范文word版 (3页)

【最新2019】《玩笑》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范文word版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玩笑》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玩笑[法]莫泊桑世界上有什么比开玩笑更有趣、更好玩?有什么事情比戏弄别人更有意思?啊!我的一生里,我开过玩笑。

人们呢,也开过我的玩笑,很有趣的玩笑!对啦,我可开过令人受不了的玩笑。

今天我想讲一个我经历过的玩笑。

秋天的时候,我到朋友家里去打猎。

当然喽,我的朋友是一些爱开玩笑的人。

我不愿结交其他人。

我到达的时候,他们像迎接王子那样接待我。

这引起了我的怀疑。

他们朝天打枪,他们拥抱我,好像等着从我身上得到极大的乐趣。

我对自己说:“小心,他们在策划着什么。

”吃晚饭的时候,欢乐是高度的,过头了。

我想:“瞧,这些人没有明显的理由却那么高兴,他们脑子里一定想好了开一个什么玩笑。

肯定这个玩笑是针对我的,小心。

”整个晚上人们在笑,但笑得夸张。

我嗅到空气里有一个玩笑,正像豹子嗅到猎物一样。

我既不放过一个字,也不放过一个语调、一个手势。

在我看来一切都值得怀疑。

时钟响了,是睡觉的时候了,他们把我送到卧室。

他们大声冲我喊晚安。

我进去,关上门,并且一直站着,一步也没有迈,手里拿着蜡烛。

我听见走廊里有笑声和窃窃私语声。

毫无疑问,他们在窥伺我。

我用目光检查了墙壁、家具、天花板、地板。

我没有发现任何可疑的地方。

我听见门外有人走动,一定是有人来从钥匙孔朝里看。

我忽然想起:“也许我的蜡烛会突然熄灭,使我陷入一片黑暗之中。

”于是,我把壁炉上所有的蜡烛都点着了。

然后我再一次打量周围,但还是没有发现什么。

我迈着大步绕房间走了一圈--没有什么。

我走近窗户,百叶窗还开着,我小心翼翼地把它关上,然后放下窗帘,并在窗前放了一把椅子,这就不用害怕有任何东西来自外面了。

于是我小心翼翼地坐下。

扶手椅是结实的,然而时间在向前走,我终于承认自己是可笑的。

我决定睡觉,但这张床在我看来特别可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末阅读:米兰﹒昆德拉《玩笑》
之所以从图书馆长长的书架上选择这本书,原因只有一个,作者是大名鼎鼎的米兰﹒昆德拉。

即使不熟悉这个名字,也可能知道他写的另外一本书:《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其实一直都不大喜欢读大师的作品,一是怕读不进去,思维跟不上大师的天马行空;二是怕读了也没什么触动,从而怀疑自己是不是智力有缺陷,要不然怎么别人都说好,我咋就没感觉呢?所以读大师的书是件很累、风险很大的事情,远没有看上去那么美。

而读一本外国大师的书更糟,除了以上两方面的顾虑之外,还要尽力避开翻译所造成的暗礁,否则一不小心卡在那,进退两难。

好在这本书翻译得不错,一开始还有些拘谨,后来大有译者与作者合二为一骨肉相连的感觉,渐入佳境柔和顺畅。

说顺畅并不意味着阅读起来有快感,相反这是本异常沉重的书,找不到一丝正能量。

加之书中的四位主人公的故事都是以第一人称“我”展开,对于同一件事、同一个人,四种不同的主观描述叠加在一起,本来清晰的重又陷入模糊、明亮的重又陷入昏暗,读起来真是夜路泥泞苦不堪言。

整本书的故事情节集中在三天内上演,背景则横跨1948年至“布拉格之春”前的1963年,正是捷克的共产主义运动由盛转衰的时期。

米兰﹒昆德拉说此书首先是“关于爱情
的小说”,我觉得他说得很对,无意政治解读,别再删帖了!
一、恨
1948年的路德维克还是个学生,对于周围发生的事既不排斥,也不支持,心思都用在了玛凯塔身上。

“我千方百计要引起她的注意,那蠢劲儿和古往今来任何二十岁的小伙子毫无二致…我本来就好说笑话,那么在玛凯塔跟前,我更硬搞噱头,特别卖力。

”“我采用在玛凯塔面前显出高他一筹的办法:我事事和她相左,或者干脆对她的一切意见都加以嘲弄。


玛凯塔在参加党课培训班时写信给他,凡她所经历的一切,她都高兴地大加渲染,样样使她称心;那里洋溢着健康精神,居然还说革命在西方国家爆发已为时不远了。

路德维克“想让她难受难受,给她当头一棒,拿她的观点把她捉弄一番”,恶作剧的回信写道:“乐观主义是人民的鸦片!健康精神是冒傻气。


而当时的“快乐”是不能容许取消和嘲讽的,“那时一种严肃的欢欣鼓舞”,“一种凛然的苦行主义的兴高采烈”。

不出所料,“不开窍”的玛凯塔向党组织举报了他。

玩笑开得太大,结局往往尴尬。

随后党组织主席泽马内克在大会上提出了一份处理报告。

“没有一个人出来为我说话,结果到了后来,全体(百十来人中有我最亲近的老师和
学生干部),的的确确是全体,甚至一个不落都举手表示同意,不但要把我开除出党,而且还勒令我退学。


路德维克作为黑类分子被发配到矿场劳动改造,青春和爱情随之都埋在了那里。

“学业、政治活动、工作、友谊,完了;爱情,还有对爱情的追求,完了;统统完了。

一句话,生活的整个进程,本是充满意义,都完了。

给我剩下的,只有悠悠的时光。


时光每流逝一分,仇恨便增长一分。

路德维克心里只有恨。

“什么不公道,狂热过头,野蛮,或者干脆认为笼统的人就是可恶可憎的,那你就去恨全人类吧!这样的恨不是人能做到的,所以凡是人要发泄他的仇恨,他总是把恨集中到某一个人身上。

”于是,路德维克把恨集中在泽马内克身上。

化解恨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努力让对手更恨你。

你失去了,让他失去更多。

所以当他遇到泽马内克的妻子埃莱娜的时候,郁积多年的愤恨终于有了一个发泄的出口:占有她,毁了泽马内克的幸福。

路德维克追随着埃莱娜来到他出生的城市幽会,并如愿以偿地实施了报复计划。

原以为从此可以卸下恨,不幸的是第二天就遇上了绿帽哥泽马内克,“还有一个年轻的妙人儿陪伴着,她的俊俏立刻使我想起前一天打发我一下午的那个身躯(指埃莱娜),难看又难堪。


路德维克忽然觉得自己竟是如此滑稽可笑,“生活总是
嘲弄我,我前一天刚刚自以为在一场粗俗的情战中击败了这个汉子,可恰恰是他的情妇以其美貌来提醒我又失败了。

”终于有机会瞄准了靶子将所有龌龊、恶毒的子弹射出去,却发现对手早已不再那,射中的反而是自己。

二、空
如果说恨需要“集中到某一个人身上”,那么爱也是。

埃莱娜在那同一场狂热的政治运动中,爱上了站在革命潮头的泽马内克。

在婚礼上,“我对巴维尔(泽马内克)说了一遍又一遍:如果有一天咱俩相互背叛,那就是背叛参加我们婚礼的大伙儿,背叛了老城广场上那次集合…今天当我想到我们最后还是背叛了这一切,我真想发笑。

”因为结婚七年后,泽马内克对她说:“咱俩结婚并不是出于爱情,而是出于党的纪律。


爱情没有了,事业同样糟糕。

“最近几年,我在电台,大不如从前那样被人看得起,倒像成了一头蠢母牛,盲从、刻板、教条、党的看门狗,等等,等等。

”就连自己十二岁的女儿也和她不冷不热,“她崇拜的是巴维尔。


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一颗心沉了又沉。

然而在一次采访中,埃莱娜遇到了路德维克,仿佛枯木逢春般,“我惬意地望着他忧伤的神色,这一瞬间,我明白他爱上了我。


如果是真的该有多好啊,可惜这只是路德维克刻意布置的恶心的局。

当路德维克事后翻来覆去地说着:“了结了,了结了,永远地了结了,无可挽回地了结了”时,埃莱娜万念俱灰,“我竟强烈地希望向悬崖再靠近一点”,一口吞下四粒药片,“你将来有可能就在这儿发现我:已经盖上白布躺着,那时候你会明白你戕害了你一生中最可珍惜的东西…”
没有了,真的什么都没有了,一颗心终于沉到了底。

三、悔
考茨卡是个虔诚的基督徒,信奉“要放弃个人的利益,抛开舒适,抛开个人权力,面向在屈辱中的人,受苦受难的人。

”当他遇到受尽屈辱的露茜时,“每次都对她说她已经获得宽宥,她不必再自寻烦恼,应当从精神上解脱被迫捆上的锁链,而且应当顺从天意。


考茨卡的虔诚和坚持没有白费,“终于有一天,她俯望着山谷,绽出笑意。

”“您太好了,考茨卡先生”,“我爱您”!
“不该发生的事发生了。

”在上帝面前,“我拥抱着露茜,和她一起躺在大自然的床笫。


拯救别人的结果反倒是自己的堕落,肉体出卖了灵魂,信仰成了帮凶。

“我有一种感觉,似乎自己对露茜精神上的帮助被揭穿了真正的用心。

好像说到底,我在见到她的那一分钟起,就已在打她的主意似的。

我简直就是一个乔装改扮
过的诱骗者,摆出一副劝慰人的神父架势。

过去我大谈耶稣和上帝,热心宣传教义,似乎都不过是为了掩饰庸俗不堪的肉欲。

我放佛觉得,在我恣意放纵情欲的时候,我玷污了自己纯洁的初衷,辜负了上帝的垂爱。


“啊,主啊,确实是这样吧?莫非我是个可笑的小人?请你说不是的!请你让我放下心来!我的上帝,你要说话呀,响些,再响些,在这一片嘈杂的人声中,我一点儿也听不见你的声音!”
四、乏
雅洛斯拉夫是扬琴乐团团长,从1949年“我们的组织便开始乘着这一政治的大风大浪奋勇向前。

”“我们的歌曲不再是单纯对过去时代的缅怀,而是当代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与当代历史同步前进。


五年之后,雅洛斯拉夫去小剧院看戏,上演的是一出有趣的滑稽剧,“他们开始模仿扬琴乐队那样的演出,发出刺耳的声音,带着一副兴高采烈的样子,滑稽模仿我们的舞蹈和一些典型的动作——向天伸出直直的胳臂。

观众笑得前仰后合。

我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五年前谁敢那我们来开心!再说也没有人会跟着笑。

可现在,我们简直成了逗笑的角色。

为什么,我们一下子逗人发笑了呢?”
自己所珍视的东西不仅在观众那里成了笑料,就连自己
的妻子和儿子也联合起来骗他,以维护他那可怜的自尊。

自己好像是众王马队游行中的那个傀儡国王,被遮住眼睛,不许说话。

“乏,乏。

我甩不开这种乏的感觉。

”“我的儿子,最亲最亲的人。

现在我正在他的面前,却不知道究竟是不是他。

如果我连这个都弄不清,那么倒说说我还能弄清什么呢?我连这一点把我都没有,那么在这世界上我又能对什么有把握呢?”
在同一张铺开的大网中,热烈顺从的埃莱娜、雅洛斯拉夫陷入了空与乏,消极挣扎的路德维克和考茨卡陷入了恨与悔。

不同的坠落,同样的无法救赎。

小说后面附了弗朗索瓦﹒里卡尔的评论,题目是《关于毁灭的小说》。

我觉得“毁灭”这个词用得并不恰当,用“幻灭”似乎更好一些。

毁灭的客体是客观存在,它就在那儿,而幻灭则是主观想象,不过是你认为它在那儿;毁灭是血肉模糊地割离,哪里笑得出来;幻灭则可以当作一场梦,一个玩笑,尽管同样笑不出来。

以前读过一句话,用来概况此书我觉得还算切题:你所见到的,只不过是自己的想象;你以为是自己的,只不过是种偶然。

握得越紧越是徒劳。

(梁文道:《我执》)
(本文著作权归三秋桂子所有,未经同意可以随便转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