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017部编版)第7课《大雁归来》教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7课大雁归来(教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7大雁归来.迁徙:迁移。
狩猎:打猎。
雾霭:雾气。
教学过程【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作者笔下的大雁有哪些特点?①飞来的季节是三月春天;②飞行的路线是笔直的;③三月的大雁一触到水就叫,就喧嚷;④十一月份的大雁一声不响;⑤爱寻食玉米粒;⑥常成六只或六的倍数列队飞;⑦四月的夜间,大雁会一阵阵喧闹。
2.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大雁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例如:①而一只定期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英里的赌注,它一旦起程再要撤回去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②乌鸦通常被认为是笔直飞行的,但与坚定不移地向南飞行20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飞行也就成了曲线。
③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
④第一群大雁一旦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群迁徙的雁群喧嚷着发出邀请。
⑤那接着而来的低语,是它们在论述食物的价值。
作者使用了打比方、拟人、比较的说明方法,使文章充满生动性和趣味性。
【品味亮点词语】如何理解第⑤段中的“邀请”的含义?“邀请”是指热情地召唤,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大雁之间的联络,表明大雁的聪慧,同时我们从大雁身上可以看到一种美好的友情。
【感悟精彩句子】1.“向我们农场宣告新的季节来临的大雁知道很多事情,其中包括威斯康星的法规。
”说大雁知道威斯康星的法规是什么意思呢?看下文内容可以解读这个句子。
下文说,大雁知道11月份每个沼泽和池塘都布满了猎枪,而春天是休战时刻,那些狩猎点和小洲并无猎枪,由此可知,威斯康星的法规规定,春季禁止猎杀大雁,冬季则允许猎杀,说大雁也知道这个法规,所以冬天只有晚上才到刚刚收割了的地里偷食玉米,春季则可以放心地活动、觅食。
2.“单调枯燥的数字竟能如此进一步激发爱鸟者的感伤。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单调枯燥的数字”指6只,或6的倍数,由这些数字分析,6只雁群是一个家庭,孤雁之所以孤单,是因为家庭中其他成员被枪杀,或者成了“心碎的寡妇”,或者成为失去子女的父母,原先就这样推断为此而感伤,六年的研究证实了这个结论,所以进一步激发了爱鸟者的感伤。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7课《大雁归来》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7课《大雁归来》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诗歌《大雁归来》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2.能够准确朗读诗歌,并体会其中的情感和意义。
3.能够通过分析诗歌的词句和修辞手法,理解其中的意义和美感。
4.通过诗歌鉴赏,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感悟能力。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1.向学生展示一些关于大雁归来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讨论大雁归来的情景,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大雁的好奇心。
2.播放一段关于大雁归来的视频素材,让学生感受大雁飞行的场景和壮丽景象。
Step 2:预习导入1.通过提问和讨论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再现上节课的情景,并把上节课的内容与本节课的内容进行联系(上节课讲的是自然景物的描写,本节课是通过鸟类的描写展现自然景物的情景)。
2.师生共同回忆和讨论大雁的特点和迁徙的原因,了解大雁迁徙的规律,并引导学生进行初步的思考。
Step 3:课文学习1.让学生第一遍默读诗歌,了解诗歌的大致内容和意义,然后教师再朗读诗歌。
2.教师解读诗歌中的生词和词意,并与学生交流,澄清学生对诗歌内容和意义的疑惑和理解。
3.教师分析诗歌中的词句和修辞手法,解释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并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意义和美感。
4.让学生有机会朗读诗歌,让他们从声音、语调和情感上体会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Step 4:拓展延伸1.教师给学生展示一些关于大雁迁徙的照片,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大雁迁徙的惊人壮丽,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更深入地了解大雁迁徙的特点和原因。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探讨大雁迁徙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意义,培养学生对自然的关注与保护意识。
Step 5:小结1.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小结和总结,让学生回顾今天学到的新知识和体会,并强化对诗歌的理解。
2.布置学生的课后作业:默读课文、分析课文,写出自己的感受与体会。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大雁迁徙的意义和美感,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感悟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7.大雁归来 优秀教案
7《大雁归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梳理内容,了解大雁生活习性。
2.揣摩语言,感受作者爱鸟情怀。
3.激发情感,珍爱保护野生动物。
【教学重点】1.梳理内容,了解大雁生活习性。
2.激发情感,珍爱保护野生动物。
【教学难点】揣摩语言,感受作者爱鸟情怀。
【课文导入】大雁在我们生活中并不稀奇,从古至今也有很多诗人描写赞颂大雁。
同学们你能想出几个关于大雁的诗句吗?例如: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卢纶《塞下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写大雁的文章。
【课堂环节导航】一、出示目标1.梳理内容,了解大雁生活习性。
2.揣摩语言,感受作者爱鸟情怀。
3.激发情感,珍爱保护野生动物。
二、资料链接1.作者简介: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生态学家、环境保护主义者、作家,被视作美国的野生生物管理之父。
代表作《沙乡年鉴》是一本随笔和哲学论文集,对美国的环境保护运动影响很大。
2.背景透视:本文节选自《沙乡年鉴》。
为了更好地体验和研究生态平衡,1935年4月,利奥波德在威斯康星河畔购买了一个废弃的农场。
在此后的十几年里,这个被称作“沙乡”的地方,就成了他及家人亲近自然的世外桃源。
《沙乡年鉴》就是他在这里对生态和环境问题研究和探索、观察和思考的结晶。
《沙乡年鉴》的样式让人耳目一新。
在一年12个月的季节更替中,利奥波德细致地观察花草树木、鸟兽鱼虫的生长及生活习性,从1月的“冰融”、3月的“大雁归来”,到4月的“春潮来临”、7月的“大草原的生日”,以及11月的“如果我是风”、12月的“雪上的松树”,都是一幅幅美不胜收的图画。
3.文体知识:科学小品文的主要特点(1)内容的科学性:科学小品文的科学性非常重要,内容必须合乎科学,引用的资料必须可靠,数据必须准确。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7大雁归来教学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7大雁归来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大雁的特点和迁徙现象。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
1. 学习并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课文中的一些抽象概念和科学知识。
2.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表达。
四、教学准备:
1. 课文教材《大雁归来》。
2. 多媒体设备。
3. 学生课前准备的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新课
1. 教师出示一张大雁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大雁是什么样的动物,有什么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你见过大雁吗?你知道大雁为什么要迁徙吗?
Step 2 学习课文
1. 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跟读。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读课文,解释生词和短语的意思。
Step 3 分组合作
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关于大雁的话题,例如:大雁的迁徙路线、大雁的生活习性等。
2.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准备好相关的资料和展示方式。
3. 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所选话题的内容和观点。
Step 4 思考与表达
1. 教师提问:你觉得大雁的迁徙现象对人类有什么意义?为什么?
2.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可以用自己的话或者引用课文中的句子。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7课《大雁归来》教学设计
《大雁归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能力目标:1.积累本课的生字生词;了解有关大雁的一些知识;2.学习本文拟人的写法、生动细致的描写3.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1.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2.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同学们,在初秋季节,你们是否仰望天空,看见过这样的画面,(白板展示图片)生:见过。
师:他们是谁?生:大雁。
师:对,今天我们就一起走美国著名科学家、环境保护者利奥波德的《大雁归来》,去了解大雁的世界。
(板书课题:《大雁归来》)(投影展示作者简介: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著名的环境保护主义者。
《沙乡年鉴》是他最著名的作品。
在这本自然随笔和哲学论文集中,利奥波德以抒情的文学手法描述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彩,如歌如泣地叙述抒发了崇尚自然的情趣。
在他的文章里,可以看到大自然的威力,也可以看出他对人类为自身利益蹂躏自然而发出的悲叹。
此书文笔优美,思想深刻,被誉为“绿色圣经”。
3、预习检测生字词。
二、自由朗读,整体感知1. 现在请同学们朗读课文,边读课文边完成此项任务:通过读课文,你从文中了解了哪些有关大雁的知识?学生边读边思边划,2分钟之后回答问题。
)你从文中了解了有关大雁的哪些知识?(学生概括归纳,然后互相交流,互相补充。
)明确:具有灵性的候鸟报春的使者飞行的路线是笔直的;三月的大雁一触到水就叫,就喧嚷;四月的夜间,大雁会一阵阵喧闹。
十一月的大雁一声不吭;爱寻觅玉米粒;常六只或以六的倍数列队而飞;2.夏天成熟的麦穗总是低着头,让我们学会了要谦虚,一群蚂蚁可以合力抬走比它们身躯大的很多的食物,这让我们学会了团结,海纳百川,让我们学会了包容,那在大雁身上我们又学到了哪些?再次浏览课文找出来。
明确:坚持不懈、专注和执着重视亲情做事要谨慎要有联合观念三、精读赏析(一)雁儿鸣,知其意你听到了吗?他们在鸣叫,似乎诉说着什么,请你带着一颗爱心,用欣赏的眼光品读文中描写大雁的句子,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来,先带着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读给同学们听,再说说理由。
2017部编版八下第7课《大雁归来》(教案)
人教版语文八下第7课《大雁归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理解本文主旨。
2.引导学生做环境的“观察者和思考者”,做维护自然和谐的“实践者”。
3.揣摩语句,增强学生语言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理解本文主旨。
【教学难点】揣摩语句,增强学生语言理解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猜谜语:栖息沼泽和田头,随着季节南北走,队列排成人字形,纪律自觉能遵守。
(打一动物)2.题目解读“大雁”就是鸿雁,是一种秋寒南征、春暖北返的候鸟,也是一种益鸟。
“归来”的含义,一是大雁返回,二是呼唤大雁。
以此为题,既点明了文章核心内容,又透露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二、作者名片奥尔多·利奥波德,美国伦理学家、科学家、生态学家、作家和环境保护主义者。
同时又是一个观察家,一个思想家,一个文学巨匠。
共出版了三本书,发表了大约500篇文章,大部分是有关科学和技术的。
《沙乡年鉴》是一本关于人和土地的生态及其伦理观的书,是一本自然随笔和哲学论文集,对美国的环境保护影响很大。
三、自主学习(一)自学提纲:1.默读课文,画记生字词语,查字典解决。
2.细读课文,说一说作者笔下的大雁有哪些特点?3.把你认为描写生动、语言精美的句子划下来,并自选角度,做好圈点批注。
4.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你的理由是什么?(二)自主检测:1.生字词语(见课件)2.作者笔下的大雁有哪些特点?(1)三月春暖北飞(2)飞行路线笔直(3)三月的大雁触水即叫(4)过群体生活(5)爱寻食玉米粒(6)孤雁时常哀鸣(7)常以六或六的倍数列队飞(8)四月夜间会一阵阵喧闹3.分享你认为描写生动、语言精美的句子例: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写出了大雁带给人们春天的生机,春天的希望,春天的喜悦,它们是春天的使者。
)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叫起来,它们溅起的水花使那脆弱的香蒲抖落掉身上的冬天。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17部编)第二单元第7课《大雁归来》教学设计
第7课《大雁归来》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明确本文的说明对象及特点。
2.体会本文生动性和趣味性的语言。
3.感受作者对大雁的情感,树立学生的自然保护意识。
【学习重难点】1.说明对象大雁的特点。
2.本文语言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材料链接】:●关于作者:利奥波德(18871948),是享誉世界的美国伦理学家、美国生态学家、自然资源保护论者、现代环境学的莫基者。
●关于《沙乡年鉴》:是一部自然随笔和哲学论文集,被称为“美国资源保护运动的圣书”,是一部关怀人类在自然家园的命运和万物在人类社会中的命运的博爱之书。
在文章里,可以看到大自然的伟力,也可以看出他对人类为自身利益蹂躏自然而发出的悲叹。
“沙乡”是威斯康星河畔的一个被耕种者遗弃的荒芜农场,是利奥波德考察与研究自然生态的一个场所。
●关于大雁:大雁属鸟纲,鸭科,是雁亚科各种类的通称,一种大型游禽。
每年春分后飞回北方繁殖,秋分后飞往南方越冬。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出示大雁的几张图片,学生辨认是哪种鸟,学生自由说对大雁的了解。
(补充与大雁相关的详细内容:大雁属鸟纲,鸭科,是雁亚科各种类的通称,一种大型游禽。
形状略似家鹅,有的较小。
嘴宽而厚,嘴甲比较宽阔,啮绿有较钝的栉状突起。
雌雄羽色相似,多数呈淡灰褐色,有斑纹。
大雁群居水边,往往干百成群,夜宿时,有雁在周围专司警戒,如果遇到袭击,就鸣叫报警。
主食嫩叶、细根、种子,间或啄食农田谷物。
每年春分后飞回北方繁殖,秋分后飞往南方越冬。
群雁飞行,排成"ー"字或"人”字形,人们称之为"雁字”,因为行列整齐,人们称之为“雁阵”。
大雁的飞行,路线是笔直的。
中国常见的有鸿雁、豆雁、白额雁等。
雁队成6只,或以6只的倍数组成,雁群是一些家庭,或者说是一些家庭的聚合体。
《辞海》)今天我们再一起走进《大雁归来》,看看作者带给我们关于大雁的哪些知识。
一、预习检测1.关于作者和《沙乡年鉴》2.积累重点字,读准字音,了解字义。
(幻灯片出示重点字词及重点字词的含义)3.本文的说明对象是?说明的顺序是?文章写了与大雁相关的哪些内容?说明对象:大雁说明顺序:逻辑顺序与大雁相关的内容:大雁回归大雁觅食大雁集会孤雁秋天的大雁二、学习过程(一)我读我发现:读课文,看看作者笔下的大雁有哪些特点?①大雁归来的时间是三月是报春的使者②大雁飞行的路线是笔直的③三月的大雁一触到水就叫就喧嚷④大雁爱觅食玉米粒⑤四月的夜间大雁集会一阵阵喧闹声⑥十一月的大雁一声不吭(二)合作探究:作者对大雁观察仔细,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对大雁充满喜爱之情(作者在《沙乡年鉴》序言中说:“这里所描述的是我们一家人在周末时,在那个远离过多的现代化的世外桃源—‘木屋’中所看到和所做的事情。
第7课《大雁归来》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大雁归来》语用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阅读时要注意其中对雁群生活习性的观察和说明。
2.欣赏作者的抒情笔法,感受作者的浪漫情怀。
3.运用抒情手法,练习演讲。
【教学重点】欣赏作者的抒情笔法,感受作者的浪漫情怀。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抒情手法,练习演讲。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P P T展示关于大雁的图片和诗句)诗人睹雁共情,托雁寄怀,留下了许多经典诗作。
科学家笔下的大雁又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跟着美国的生态学家利奥波德一起走近充满人文情怀的科学观察笔记《大雁归来》。
二、本节课我们有三个大的活动,希望大家在课堂上认真思考积极发言,最终完成我们的终极目标,着力体现优质的抒情手法,课堂微型演讲60秒--120秒,为我们学校的小动物代言。
活动一:读课文,划出对大雁或雁群生活习惯观察和说明的文字,然后用这样的句式说话。
示例:大家好,我是一只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0英里的赌注,一旦起程再要撤回去就不那么容易了。
请看课文的第2段。
大家好,我们是一群南飞的大雁,我们一家六口或和亲戚朋友12口飞往南方过冬。
请看课文的第8段。
明确:大家好,我是一只南飞的大雁,乌鸦通常被人为是笔直飞行的,但与坚定不移地向⑩南飞行2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的我们相比,它的飞行也就成了曲线。
这句话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写出了大雁的生活习性和飞行路线。
大家好,我们是返回的春雁雁群,不再在沼泽上空做试探性的盘旋,而像凋零的枫叶一样,摇晃着从空中落下来,并向欢呼的鸟儿们伸出双脚。
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写出了大雁的习性和它们俯冲的样子,极美。
活动二:1.细读课文,找出体现作者对大雁情感的句子,圈画出关键词。
明确:①四月的夜间,当天气暖和的可以呆在屋外时,我们喜欢倾听大雁在沼泽中集会时的鸣叫。
(直接抒情,表达喜欢。
)②乌鸦通常被人为是笔直飞行的,但与坚定不移地向南飞行2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的我们相比,它的飞行也就成了曲线。
(直接抒情,表达喜欢。
八年级下册第7课《大雁归来》教案
(1)理解大雁迁徙的生态环境因素:分析影响大雁迁徙的气候、食物、地形等生态环境因素,理解其迁徙规律。难点举例:气候对大雁迁徙的影响,如何选择合适的迁徙路线。
(2)观察和描述动物行为的准确性:在观察大雁行为时,如何抓住关键特点进行准确描述。难点举例:区分大雁不同队列飞行的特点,如V字队形、一字队形等。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大雁在我国生态保护中的作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5.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能力,通过小组讨论、资料搜集等形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关爱自然、具备观察与表达能力、跨学科综合运用能力、文化素养以及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全面发展习性和迁徙特点:了解大雁的栖息地、食物来源、繁殖习性等基本知识,掌握其迁徙路线和迁徙时间。举例:大雁南飞的时间和路线,如何选择合适的栖息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教学难点和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指导,通过举例、实际操作、小组讨论等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确保学生对核心知识的理解透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跨学科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生态意识和文化素养。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大雁归来》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鸟类迁徙的现象?”(如:秋天树叶黄了,大雁往南飞。)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大雁迁徙的奥秘。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7课 大雁归来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7课大雁归来一. 教材分析《大雁归来》是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描绘了大雁归来时的美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崇敬之情。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易于学生理解。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体会到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培养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语文阅读和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课文并理解其中的意义。
但部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可能还不够强烈,需要通过课文的学习和教师的引导,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丽,培养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培养珍惜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课文朗读录音,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听力训练。
2.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大自然图片,用于展示和引导学生欣赏。
3.准备课文中的生字词,以便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引导学生欣赏并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然后,简要介绍课文内容,引发学生对大雁归来的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
在朗读过程中,注意指导学生正确地发音和停顿,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然后,分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针对课文中的生字词进行讲解和巩固,可以通过游戏、练习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生字词。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七课《大雁归来》教学设计8篇(部编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七课《大雁归来》教学设计8篇(部编版)篇1教学目标:1、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积累关于大雁的一些科学常识。
2、品读课文,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本文主旨。
教学重难点:1、体会本文浓郁的抒情色彩。
2、理解文中表意含蓄的几个难句。
教学步骤:一、导入每当萧瑟的秋季,仰视寥廓的万里霜天,时常可见到一群群自北向南飞行的鸿雁,它们常常组成整齐的行列,划过天空,在蓝天留下美丽的诗行。
今天我们学习《大雁归来》,看看这篇文章能为我们增添哪些有关大雁的知识。
二、整体感知1、速读课文,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大雁的生活习性。
2、大雁的生活习性,在文章中又写到了哪些内容?三月,大雁归来;大雁的觅食;大雁的集会。
3、跳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作者笔下的大雁是怎样的大雁?南飞的大雁冬季的大雁归来的大雁孤独的大雁春天觅食过程中鸣叫的大雁四月夜间群居的大雁向大地洒下野性诗歌的大雁4、再一次跳读课文,找到渗透在字里行间的表明作者对大雁的喜爱的句子,说说你的理解?5、请你把文中具体描写大雁的句子连缀成文,来读一读,感受画面,感受美。
三、课文探究1,作者用如此优美的语言来描写大雁的归来,他想告诉大地上的我们什么呢?2、在同学们讨论发言之后,介绍《沙乡年鉴》的相关内容。
在这部作品中,奥尔多·利奥波德描述了自己在远离现代生活的简陋乡舍中的所见所闻,以及他在美国大陆各地的游历经历。
在此过程中,他也持续思索着人类与他们生存其上的大地之间的关系,试图重新唤起人们对自然应保有的爱与尊重。
四、课文拓展1、请回顾学过的诗歌,积累有关写“雁”的诗句。
2、一行大雁乘风而起,那是从三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看配乐图片,介绍画面(注意说明的顺序)。
3、展示、评价。
五、课后作业1、请从课后“读读写写”中任选五个词语,写一段话。
语言要生动,字数在150左右。
2、完成练习册的相关练习。
篇2【教材分析】《大雁归来》是美国著名环保主义者利奥波德创作的一篇集形象性、知识性、抒情性于一体的科学文艺作品。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下第二单元第7课《大雁归来》优秀教案
大雁归来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理解本文主旨。
(二)能力目标:品读课文,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揣摩语句,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语感,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的爱鸟情怀,激发学生珍爱野生动物的感情。
教学重点本文的写作特色。
教学难点感受本文浓郁的抒情色彩。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1.给下列红字注音。
迁徙(xǐ) 雾霭(ǎi) 窥(kuī)探缄(jiān)默狩(shòu)猎凋(diāo)零滑翔(×iáng) 顾忌(jì) 2.解释下列词语。
凋零:凋谢零落。
迁徙:迁移。
缄默:闭口不说话。
窥探:暗中察看。
雾霭:雾气。
狩猎:打猎。
顾忌:恐怕对人或对事情不利而有顾虑。
目空一切: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
二、导人新课1.导语大雁是春天的使者,当第一群大雁来到我们的面前,就宣告春天来到了。
它们欢呼着旅行,喧闹着集会,寂寥了一冬的沼泽地因此增添了许多情趣和生机……,今天,我们来学习利奥波德的《大雁归来》,看看作者向我们展现了些什么内容?2.作者及《沙乡年鉴》简介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著名环境保护主义者。
《沙乡年鉴》是享誉世界的美国伦理学家奥尔多·利奥波德逝世后出版的著作。
它问世于1949年。
《沙乡年鉴》是一本自然随笔和哲学论文集。
在随笔中,利奥波德以抒情的文学手法描述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彩,栩栩如生地记叙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搏斗,如歌如泣地叙述抒发了崇尚自然的情趣。
在他的文章里,可以看到大自然的威力,也可以看出他对人类为自身利益蹂躏自然而发出的悲叹。
利奥波德和《沙乡年鉴》三、阅读课文。
整体感知1.本文是按什么写作顺序来写的?明确:时间顺序2.文章介绍了哪些关于大雁不同于其它动物的个性特征?a、对季节判断非常准确,能正确感受春天。
b、飞行路径是笔直的,有明确的目的地。
c、雁队大多是6或6的倍数组成。
大雁归来教案及板书设计【3篇】
大雁归来教案及板书设计【精选3篇】大雁归来教案及板书设计【精选3篇】一【说教材】1、课标要求:新课程标准提出:学校语文教学应注意对同学养与提高,尤其应加强语言表达力量、阅读力量及写作力量,并且充实词语积累量,培育科学理性的精神和人文关怀的精神,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而这一切都应在保证教学以同学为主体及激发同学学习爱好的前提下进行,并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以及师生互动的形式实现教学目标。
2、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篇幅不算短。
内容上虽介绍大雁的生活习性,但同时又象一首抒情诗,抒发了对大雁的宠爱之情,面对大雁的联合观念,人类应当自愧不如。
圆满的是人类的猎杀行经给大雁制造着灾难。
多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由于大雁在的心中就像人类一样具有灵性,雁群就像人群似的。
从写作上来说,形象性、学问性、抒情性的完善结合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字里行间注满爱鸟之情。
3、教学理念:本课设计主要以体现新课标为主,突出同学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整个课堂以同学的动脑、动手、动口为主,以老师的引导为辅,以四人小组、同桌研读沟通法为学习方式,鼓舞同学大胆冲破心理束缚,说出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与见解。
4、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分析,将本课目标确定为:学问与力量:⑴了解的相关状况;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学会运用。
⑵整体把握文意,理解本文主旨,训练概括力量。
过程与方法:⑴品读课文,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揣摩语句,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⑵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对大雁的宠爱之情。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感受的爱鸟情怀,激发珍爱野生动物,倾心大自然、回归大自然的情怀。
重点:品位语言,理解对大雁倾注的感情难点:理解文中表意含蓄的几个难句关键:在快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概括、争论、归纳【教学过程】1、设疑创境:大雁,我们并不生疏,那么,你对大雁有哪些了解呢?能不能介绍一下你眼中的大雁?(形状、候鸟、合群性、叫声响亮……)据说大雁还能传递书信,因此很简单牵动文人的情思,因此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很多咏雁作品。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17部编版)教案:第7课大雁归来
反思这节课,我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改进:
1.教学方法要更加灵活多样,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
2.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他们的生态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课文内容理解:本节课的核心是使学生深入理解《大雁归来》这篇课文,掌握其主旨大意,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和迁徙现象。
-修辞手法分析:重点讲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指导学生学会分析这些修辞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词汇学习:强调生字词的学习,如“迁徙、候鸟、编队”等,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使用这些词汇。
-文学欣赏: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能力,通过课文学习,体会作者对大雁的赞美之情。
2.教学难点
-难点一: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学生对课文深层含义的把握往往存在困难,如作者对大雁的情感表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思考等。教师需通过问题引导、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难点二:修辞手法的识别与分析。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识别和分析能力较弱,需要教师通过具体例句、对比分析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明白修辞手法在文中的作用和效果。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大雁归来》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鸟类的迁徙?”(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大雁迁徙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大雁归来
【教学目标】
1.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2.揣摩抒情色彩的语句,体味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3.树立保护野生动物、珍爱野生动物的环保理念。
【教学重点】
本文的写作特色.
【教学难点】
感受本文浓郁的抒情色彩.
【情境导入】
我国古代有“飞鸿传情”的说法。
很浪漫,很有诗意吧!其中的“鸿”就是指大雁。
在我国,大雁代表着某种寄托。
人们习惯借“北雁南飞”来表达思乡之情;用“鸿鹄之志”比喻远大的志向。
可见在我们中国人眼里大雁身上具备着某种值得崇敬的精神。
那么,你知道外国人心中的大雁是怎样的吗?今天让我们同利奥波德一同走进大雁的世界。
【新课解读】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阅读提示及要求:
1.给重点字词注音,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2.作者对大雁作了哪些描写?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1.迁徙.(xǐ)雾霭.(ǎi)窥.探(kuī)缄.默(jiān)
沼.泽(zhǎo)香蒲.(pú)顾忌.(jì)凋.零(diāo)
滑翔.(xiánɡ)半蹼鹬
..(pǔ)(yù)环颈雉.(zhì)
2.文章描写了:(1)11月南飞;(2)3月的大雁;(3)大雁归来;(4)春雁觅食;(5)孤雁;(6)4月夜间大雁的集会。
思想情感:字里行间充满着爱鸟之情。
二、深入探究——理清思路
1.说说作者是怎样安排文章思路的。
第一部分(1、2段):大雁是真正的报春使者。
第二部分(3 ~13段):在作者心目中,大雁具有联合观念,它们的迁徙也是
富有诗意的。
第一层(第3段):秋天大雁南飞的情景,为下文做铺垫。
第二层(4 ~8段):春初大雁刚刚返回时的特点。
第三层(9、10段):春末大雁逐渐宁静下来的特点。
第四层(11 ~13段):各大陆大雁迁徙的一致性。
2.教师小结:
大雁归来
利奥波德
三、研读课文——写作意图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思考:
1.作者笔下的大雁有哪些生活习性?
2.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三段话的深刻含意?
3.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组内交流、全班展示,教师引导、明确:
1.生活习性:归来的季节是3月春天;飞行的路线是笔直的;3月的大雁一触到水就叫,喧嚷;11月份的大雁一声不响;爱寻食玉米粒;常六只或以六的倍数列队飞;4月的夜间,大雁会一阵阵喧闹。
2.大雁具有联合的观念,全球一体化,这是人类所不及的;大雁的迁徙活动是富有诗意的,对人类有益无损,大雁归来的鸣叫,简直是带有野性的诗歌。
3.作者要告诉人们:大雁是人类的伙伴,动物使地球充满生机、充满诗意、充满乐趣,人类应该珍爱有益无损的动物,与动物和谐共处。
一言以蔽之,即人类应保护野生动物,珍爱野生动物。
四、品读课文——赏析语言
同学们,本文独特的写法表现在科学知识与文学趣味并重,形象性、抒情性是本文最明显的特征。
1.品味形象性。
请大家自主选例评析。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点评、补充:
春雁归来时的热情低语,向水洼池塘问好;觅食前后鸣叫,似乎先有一场辩论,返回后还会论述食物的价值;晚上大雁群居沼泽集会,发言、激烈的辩论、深沉的总结、稀疏的谈论。
——这些对大雁的拟人化描写,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大雁的形象在作者笔下,跃然纸上。
教师小结:另外,衬托手法的运用也为文章增色不少,如主红雀、花鼠衬托大雁的坚定不移,乌鸦衬托大雁飞行路线笔直。
2.品味抒情性。
请同学们仔细体会下列句子,说说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点评、补充:
①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3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明确:这句话是说,大雁是春天真正的使者,大雁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生机,春天的希望,春天的喜悦。
在作者心目中,大雁像人类一样具有灵性。
②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
明确:归来的大雁让香蒲乃至万物摆脱了冬日的严寒,香蒲乃至万物从此迎来春天,欣欣向荣,生机勃勃。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
③在我们的农场,可以根据两个数字来衡量春天的富足:所种的松树和停留的大雁。
明确:这表现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与珍视。
④这些孤雁是伤心的单身……它们是丧失了亲人的幸存者。
明确:作者为孤雁而感伤,为它们失去亲人而悲哀伤痛,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枪杀大雁者的反感乃至愤恨。
⑤每年3月,它们都要用自己的生命来为实现这个基本的信念做赌注。
明确:大雁用生命实现联合的信念,是人类遥不可及的,表现了作者对大雁的赞扬、钦佩和崇敬之情。
⑥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3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
明确:春来后大雁回归,它离开了食物丰足、冬季温暖的南方,来到阳光充足、夏季僻静的北方,生育小雁。
迁徙中的大雁,它的鸣叫,是带着野性的诗歌,给整个大陆带来诗意。
作者觉得大雁是非常可爱的动物,大雁是人类的朋友,他喜欢大雁。
教师小结:浓郁的抒情色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字里行间充满爱鸟之情。
他对大雁的迁徙飞翔由衷钦敬,他为大雁担惊受怕,为遍体创伤的孤雁的不幸而悲伤哀痛,他为大雁归来而欣喜欢乐,对大雁的种种鸣叫声由衷喜爱,虽然不是直抒胸臆,但笔墨中也饱含爱意。
五、拓展延伸
1.仿写:
示例: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3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明确:
一股刺骨的寒风说明不了冬天,但当漫天的凛冽的风夹杂着雪花时,冬天就来了。
一棵树的叶子落光说明不了冬天,但当一片树林受不了11月寒风的折磨时,冬天就来了。
一片落叶的飘零说明不了秋天,但当一层层叶子沐浴在金黄的大地的怀抱时,秋天就来了。
一只鸣蝉的死亡说明不了秋天,但当一片麦田更换了10月的新衣时,秋天就来了。
2.回顾你熟悉的诗歌,积累有关写“雁”的诗句。
明确: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
(2)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六、本课小结
本文为我们唱响了一曲田园牧歌,令人向往,发人深省。
一种平静的较高的“生活水准”是否值得以牺牲自然的、野外的和无拘束的东西为代价?曾几何时,我们远离了自然,躲在了钢筋水泥做成的“阁楼”里,生活简化得只剩下自己,环
境浓缩得只剩下公园,一切淳朴的本真的自然的东西,从我们的视野中悄然离去。
感谢利奥波德,他让我们明白了:热爱自然,是人类共同的情感;回归自然,是人类的终极追求。
附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