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建筑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_谭陶
传统建筑文化的现代传承与创新
传统建筑文化的现代传承与创新随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加速,许多传统文化逐渐消失,当然也包括传统建筑文化。
然而,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传承,传统建筑文化在当今的现代社会中仍然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传统建筑文化不仅包含了建筑的外表形式和构造技术,更重要的是包含着人们对自然、人文和历史的认识,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传承和创新的过程中,现代人们应该认真对待传统建筑文化,并把它作为当代文化创新的重要资源。
一、传统建筑文化传承的重要性首先,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可以丰富和拓展人们的文化内涵。
传统建筑文化不仅仅是为了创造一个居住场所,更多的是通过表现建筑形式和结构来传递文化信息。
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形式和结构既包含了对自然、人文的认识,同时更蕴含了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以及美学价值观。
因此,通过传承和发扬传统建筑文化,我们可以丰富文化内涵,并使其更贴近现代人们的生活。
其次,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可以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民族文化中有许多珍贵的资源,其中传统建筑文化就是其中之一。
而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代代相传。
通过对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我们可以告诉后代,我们的祖先是如何通过建筑来表现他们的思想和美学观的,而这些表现形式可以使每个人的国家和民族归属感和认同感增强。
通过对传统建筑文化的认同和传承,我们可以拥有审美情趣的魅力,并进一步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
再次,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传统建筑文化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可以通过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等多个方面来推动经济的发展。
例如,在我国南方地区就有许多著名的古镇,这些古镇不仅保存了许多的传统建筑,更是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推动力。
同时,传统建筑文化和现代建筑文化也可以相融合,成为现代文化建筑中的一部分,并为现代建筑领域带来新的发展和突破。
二、传统建筑文化的现代传承传统建筑文化的现代传承需要面对一系列的挑战,例如市场化、全球化、现代化等。
为此,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以确保传统建筑文化能得到正确的传承和发扬。
传统建筑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
传统建筑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传统建筑作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文化遗产,不仅仅代表了一种建筑形式,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然而,在现代社会背景下,传统建筑面临着许多挑战,如何在文化传承的基础上实现创新发展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两个方面探讨传统建筑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文化传承1. 保护与修复保护与修复是传统建筑文化传承的前提和基础。
在传统建筑被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保护的同时,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也应加大保护力度,实施必要的修复工程,以确保传统建筑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同时,注重使用传统的建筑材料和工艺,使修复过程具有可持续性。
2. 教育与传习传统建筑的传承需要一支专业的保护队伍,同时也需要通过教育和传习的形式传授相关知识与技艺。
学校、博物馆和社会组织可以开设传统建筑保护与修复的专业课程,并组织相关的培训与讲座。
此外,传统建筑文化的普及也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展览、讲座和文化活动来推动,提高公众对传统建筑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二、创新发展1. 合理利用创新发展并不意味着完全抛弃传统建筑的形式和特点,而是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利用。
传统建筑可以通过改造和功能转换,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例如,将传统的庭院改造成特色餐厅或咖啡馆,将大院改建成文创产业园等,不仅能够注入新的商业活力,同时也能够保留传统建筑的独特魅力。
2. 创新设计在传统建筑的保护与修复过程中,也可以进行一些创新的设计。
保留传统建筑的基本结构和形式,但在细部设计上可进行适当的创新,引入现代材料和技术,提升建筑的实用性和舒适性。
同时,注重节能环保理念,推广绿色建筑技术,让传统建筑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同时,也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 文化创意产业传统建筑可以通过开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形式焕发新的生命力。
例如,将传统建筑打造成文创产业园,结合当地的传统手工艺和文化元素,发展文创产品和旅游产业,吸引更多人参与到传统建筑的保护与传承中来。
有关我国传统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思考
憾 。有一位对 中国古代建筑推崇备至 的著名建筑设计师 曾说道 : “ 中圈 现存 的传统建筑分为两种 , 前者已经被彻底破坏 , 后者则是对古代建筑 彻底 的模仿 ” 。虽然有些尖锐 , 但从 中不难看 出我 国传统建筑文化在世 界建筑史上 的地位及其重要。我 国传统建筑建造理念在世界范同 内独 树一 帜 , 主要 以木材作 为建筑材料 , 不 屑使用钉子或者胶 粘剂连接 , 使 得建筑透 出人工斧凿痕迹 , 而是采用榫卯连接 , 在每个细节都与力学定 律悄然契合 , 透 出古朴 、 自然之美 、 艺术之美 。 2 . 我 国传统建筑 的意境之美。我国古代建筑不但功能完善, 具有建 筑艺术美感 ,还具有中 国风范的意境之美。这与我 国传统艺术 中的书 法、 绘 画、 音律是一脉相承的 , 追根 溯源都 源 自中国传统文化。 我国传统 文化 由儒 、 释、 道 家 构成 , 以儒家文化 为主 , 其它二者 为辅 , 三者虽然 来源不 同, 但经过无数伟大哲人的努力 , 三种文化相互交融 , 相互影响 , 最终 和谐共存 , 并塑造 出中国人不同的精 神侧 面。 在这个过程 中 自 然而 然影 响到传统建筑艺术 , 儒家的庄重 、 典稚 , 佛家 的宁静致远 , 道家 的洒 脱 灵动 , 都体现在建 筑中 , 使传 统建 筑不仅在外观上具有 艺术美感 , 同 时散发 出无 限的意境之美。
1 . 我国传统建筑 的艺术 之美。我 国传统建 筑文化 的根 深植与传 统 文化 之上 , 是我 国古代哲学思想在建筑领域 的反 映与投射 , 随着思想 文 化的不断发 展 , 古代建 筑文化也不 断演进 , 逐 步形成独特 的艺术美感 , 这种 古朴 ,而又具 有历史文化积淀 的独特 文化气质是其他建筑文化 所 不具 备的。 我 国传统建 筑文化来源 丰富 , 这与我国漫长的封建 社会 有着 极 大的联系 ,在中央王朝强大时 ,汉文化不 断吸收周边 民族 的文化思 想, 当然也包含异邦建筑文化。 因 在不 断的民族融合 和思想融合 的过 程中, 我 国传统 建筑文化 得以升华 当然 , 在不 断王朝更替和几次外族 入侵 后 , 大多数古代建筑 已经淹没 任历史长 河中 , 这不得不说是一种 遗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珍贵财富。
作为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传承者和发扬者,我们应该认真了解和研究它,承袭和发扬它,促进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一、建筑文化的传承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传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建筑技艺传承中国古代建筑技艺十分精湛,从古代木构建筑到砖石混合结构的建筑,从木结构到石结构,一步步地发展起来。
这其中的丰富经验和精湛技艺,需要传承,才能让中国古代建筑文化更加深厚。
传统建筑的施工是讲究精细度的,每一根木柱、每一块砖瓦,都要经过认真的计算和测量,并且需要各行业大师傅们的精湛手艺才能完成,正是传承了这些精髓,中国古代建筑才能在外观上精致,引人入胜,建筑功能也得以最大程度地发挥。
(二)建筑文化理念传承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理念是以“天人合一”为核心的,它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观念。
古人认为建筑应该与自然相融合,建筑与宇宙、自然融为一体,建筑艺术在追求功能的同时更注重协调、美感和人文因素的体现。
正是这种理念传承,让中国的古代建筑无论是在建筑形式、色彩、绘画、雕塑,还是在一些非正式的建筑元素上,都表现出一种浓厚的民族色彩和独特的国风。
(三)建筑文化审美传承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审美观念源自于它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历史,这也是其独特之处。
古人认为建筑的美不仅在于形体、姿态、色彩,更在于它所代表的文化内涵。
如何传承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审美,需要加强民众的教育和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
只有通过广泛传承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审美内涵,才能让广大人民更好地感受到其独特之处。
二、建筑文化的创新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建筑材料的创新随着科技进步和现代化设施的需求,新的建筑材料逐渐被应用到古代建筑中,如钢结构、玻璃幕墙等。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古代建筑的原有价值,与现代建筑结构相结合,保留其特有的风格和文化内涵,切忌随意改变。
浅谈中国建筑的继承与创新
浅谈中国建筑的继承与创新摘要:站在历史深处,结合时代特点,正确处理中国建筑形式、文化、材料、技术的继承和创新关系,有利于推进中国建筑发展。
关键词:建筑;继承;创新Abstract: In view of history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a correct treatment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heritance of architectural forms, culture, material, and technology and the innovation is conducive to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rchitecture.Key words: architecture; inheritance; innovation继承与创新是科学技术文化内部矛盾运动的重要方面,两者关系密切,继承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继承的目的。
继承要有重点,有选择,有比较;创新要结合实际,把握好基本点。
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对于科学技术文化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从传统建筑继承和当代建筑创新入手,阐述两者的关联。
首先要科学的继承,再进一步就应当是创新。
在继承传统建筑优点的基础上,既要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又应当有新的发展。
民族文化的核心是创新,如果没有创新,这个民族就没有前途,在建筑文化上也是如此。
建筑,固然是技术,也是艺术,是凝固的艺术,更是历史的载体。
建筑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产品,代表了一种文化类型,既是一种历史现象,又是一种地域现象。
我们国家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传统建筑更是独具一格,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这不得不让我们把继承传统建筑和争取建筑创新放在首要的位置。
而继承和发挥传统建筑文化不仅仅停留于形式的模仿,而是更要研究和认识形式所拥有的文化思想和技术精神,真正理解中国传统建筑的本质内涵,并加以现代体现,以求得建筑的不断发展。
浅谈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浅谈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与创新随着时代的进步,建筑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各类绿色建筑、生态建筑也在时常出现在人们的眼前。
人们对环境也越来越重视,同时对自身的居住环境和视觉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
在此形势下,种植屋面也就应应运而生,由于其能够很好的保护和改善房屋建筑四周的环境,并且促使房屋室内冬暖夏凉,这样就很大程度节约了能源的利用。
基于此,本文主要对种植屋面是建筑节能环保的有效途径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标签:传统;建筑文化;继承;创新我国作为传统文化的大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明古迹和悠久的建筑传统,在我国现代建筑的发展进程中,该怎样吸取传统建筑文化的精髓和内涵,建造出有着中国古香古韵传承色彩的现代建筑,是我们当代的建筑师建筑行业从业者们该探讨的问题。
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精髓与内在1.1、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物质精髓作为有着五千年历史文明的文化大国,我国的传统建筑文化必然有着独特的物质精髓,从这些传统建筑文化的物质精髓来看,我国的传统建筑有着非常强烈的层次感,并且排列的井井有条,从很多传统建筑中,不难看出,例如北京的故宫、天坛,曲阜的孔庙,少林寺等等,在这些典型传统建筑中,它们的斗拱、屋顶和木架构等等,都体现出非常壮观的层次感以及秩序感。
随着这些建筑中的传统结构、装饰在建筑材料、建筑技术不断的更新迭代中也得到巨大的传承与发展,比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就展现出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匠心独具,冠盖之顶,拱式外形,馆顶平台的建筑架构就饱含了我国的九经九纬的内涵,而中国馆下的全国各地展馆,则有着非常坚实的底座平台。
中国馆完美的展现了我国五千年文化积淀,表达出我国各民族团结一致的内心。
1.2、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艺术价值在西方人以及西方精神文化的对比下,我国传统文化尤其体现在对山水风景的追求和背景需求,这一点在我国的传统建筑文化上深有体会。
我国传统建筑在很久远的时候就喜欢结合山水之景来展现建筑之美,山水包容万物,正如同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诗词和画作一样,特别喜欢将情寓于景,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下,我国的传统建筑也会追求儒家的中庸之道,建筑中饱含淡泊、宁静致远、温文尔雅的特点。
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国拥有着悠久的传统建筑文化,这一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深厚历史和独特的审美观念。
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传统建筑文化逐渐被现代建筑所取代,急需传承和创新,以保护和发展这一宝贵的遗产。
首先,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是非常重要的。
传承不仅能够保留历史记忆,也能够传达文化精神。
比如,传统建筑中的木构结构和砖瓦墙体,具有极高的耐久性和适应性,能够优雅地与自然环境融合,成为生态建筑的典范。
而传统建筑中的厅堂和庭院布局,则凸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思想。
这些传统建筑元素不仅仅是一种建筑技术,更是一种对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然而,有许多传统建筑因年久失修而逐渐消失,亟需进行修缮和保护。
古建筑保护需要专业知识和技术,同时还需要对文化保护的重视。
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强对古建筑的监管和保护,确保其能够得以传承。
此外,应该加强对古建筑的维修和改造技术研究,寻求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使古建筑能够在现代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价值。
然而,单纯地传承传统建筑是不够的,还需要相应的创新。
传统建筑文化的创新可以在多个方面进行。
首先,可以通过材料的选择与应用上做出创新。
例如,传统的砖瓦结构可以结合现代工艺,应用新材料,提高耐久性和舒适性。
同时,科技的发展也为传统建筑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比如,利用太阳能和地热能技术,传统建筑可以更加环保节能,符合现代人对生态环境的要求。
此外,传统建筑文化的创新还可以在建筑设计和利用方面进行。
传统建筑的布局和功能设置是在考虑到人的精神需求和社交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的。
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成为了传统建筑文化创新的核心问题。
可以参考传统建筑的设计原则,结合现代生活的需求,创造出既有传统特色又适应现代生活的建筑作品。
最后,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共同努力。
政府应该加强对传统建筑保护的立法和管理,鼓励和支持相关的研究和创新项目。
同时,社会各界应该培养对传统建筑的认同感和保护意识,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推动全社会对传统建筑文化的关注和参与。
建筑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建筑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在建筑领域中,文化传承与创新是一对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概念。
在建筑设计、施工和使用过程中,传承文化能够赋予建筑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而创新则带来了技术突破和功能革新。
本文将探讨建筑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以及它们如何共同发展和影响现代建筑实践。
一、文化传承在建筑中的重要性建筑作为一门艺术和工程学科,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文化传承使得建筑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精神内涵,塑造了城市和社区的身份认同。
例如,古罗马的斗兽场和中国的寺庙建筑,都是各自文化传统的重要代表,代表着人们的信仰和价值观。
在建筑设计中,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不能被忽视。
设计师应该深入研究历史和地域文化,将传统元素融入到现代建筑中。
这样可以不仅延续历史的积淀,也赋予建筑更多的内涵和人文关怀。
在设计上,可以借鉴古代建筑的比例、材料和装饰元素等,创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建筑形态。
二、创新在建筑中的价值和挑战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创新已成为现代建筑实践中的关键词。
创新设计可以带来更高的建筑性能和空间体验,提升建筑的可持续性和适应性。
例如,新型建筑材料的应用、智能化系统的开发以及绿色建筑的推行等,都是创新的表现形式。
然而,在追求创新的过程中,建筑界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技术的快速更新使得建筑师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新的工具和方法。
其次,创新设计往往需要大量的研发和实验,增加了项目的成本和风险。
最后,大规模的创新工程可能会受到法规和政策的限制,需要与政府和相关部门进行合作和沟通。
三、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互动关系文化传承与创新并不是独立的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互动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首先,文化传承为创新提供了基础和灵感。
历史建筑和传统技艺的保护和传承,为现代设计带来了丰富的元素和样式。
其次,创新设计也可以为文化传承注入新的活力和解读,使得传统文化得到当代的演绎和传达。
在实践中,建筑师需要在文化传承和创新之间找到平衡点。
一方面,要尊重历史和文化传统,不过度改变和破坏现有的建筑环境。
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建筑是一种艺术,它既是实用的,也是具有文化内涵的。
在面对现代化的冲击和发展的压力下,如何保护和传承建筑文化,并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本文将从建筑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两个方面展开论述,探讨如何在保持传统的同时,注入新的元素。
传承是保护建筑文化的基础,并使其得以延续下去。
建筑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一国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对于民族认同感和历史记忆的传递具有重要意义。
传承建筑文化,首要的是保护古建筑。
古建筑是历史和文化的见证,是过去时代的产物。
通过修缮、维护和保护,让古建筑继续存在下去,传递给后代。
同时,传承建筑文化还包括宣传教育工作。
通过建筑文化的展览、出版物、影视作品等形式,向公众普及建筑文化的重要性,增强人们对建筑文化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然而,传承建筑文化并不意味着僵化地保持原样。
传承的目的是为了使建筑文化在变革中得以延续,为时代和人民服务。
因此,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是建筑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创新的方法可以是设计理念的创新、技术手段的创新以及功能的创新。
在设计理念上,可以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融入现代的元素,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建筑。
在技术手段上,可以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建筑的安全性、舒适性和节能性。
在功能上,可以将传统建筑重新赋予新的功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如将古老的庙宇改造成艺术馆或咖啡厅。
创新不同于破坏,它是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和发展,为传统建筑注入新的活力。
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离不开各方的共同努力。
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建筑文化的保护和支持力度,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合理的政策措施,为传承和创新提供有力的保障。
建筑师、设计师和专业人士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创新意识,致力于研究和实践,推动建筑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而公众对建筑文化也应该有更加广泛的认知和参与,通过对建筑文化的关注和保护,为保护和继承建筑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建筑是一座城市的名片,也是一国的文化符号。
建筑行业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建筑行业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现代建筑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的领域,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在建筑行业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建筑行业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并分析其影响和价值。
一、文化传承在建筑行业中的重要性建筑行业作为一门艺术和科学的组合,受到了各种文化的影响和熏陶。
文化传承可以帮助建筑师了解和研究历史遗产、民族风情、地域特色等,从而更好地创作出具有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的建筑作品。
首先,文化传承有助于保护历史遗产。
建筑作为历史文物和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过去时代的记忆和价值。
通过传承和保护这些历史建筑,可以将历史的延续感和独特韵味传递给后代,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人们对历史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其次,文化传承对于保持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每个地区和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征和建筑风格,这种特色反映了当地历史、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
通过传承和发扬这些传统,可以让建筑师更好地与当地环境融合,创造出与环境和谐共生的建筑作品。
此外,文化传承还对于培养和传统建筑技艺和工艺技术等方面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传统建筑中,有许多独特的技术和手艺,如木雕、瓦片制作等,这些技艺经过世代传承和发展,形成了特殊的建筑风格。
通过传承和传统工艺的创新运用,可以为今后的建筑设计开辟更广阔的空间,使其更加富有创意和个性。
二、创新在建筑行业中的重要性创新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关键动力之一。
在当今快速变化的社会背景下,建筑师需要不断适应新的环境和需求,通过创新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提升建筑的品质和效益。
首先,创新可以改善建筑的功能性和实用性。
随着科技和社会的进步,建筑需要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满足人们对于功能和舒适性的要求。
通过引入新材料、新技术和新设计理念,可以使建筑更加灵活多样化,更好地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其次,创新可以提高建筑的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性。
现代社会对于生态环境的关注日益增加,建筑也需要适应这一趋势。
关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的探讨
关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的探讨摘要:在我们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历史和辉煌灿烂古建筑文化传统的国家里,在新时期如何对待、继承和汲取传统建筑文化的精神,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是历史赋予建筑师的时代重任,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建筑文化;继承;创新1.建筑与文化的关系建筑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产品,它本身就代表了一种文化类型。
作为人类劳动的主要创造物之一的建筑,是构成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
建筑的文化价值,即建筑的社会文明价值,是建筑的品质与精神,是建筑为社会创造的总的生活模式和生活情境的人文写照。
建筑是文化的一种形态,是文化的载体,建筑的文化意味即建筑的内涵包括二方面的属性:(1)物质文化方面的属性即具有提供人们享用的空间环境,同时也具有为实现这种目的而必须提供的经济技术手段;(2)精神文化方面的属性即在空间环境创造中所渗透的来自哲学、伦理、宗教等方面的生活理想,以及来自民族意识、民俗风情方面的审关心态;(3)艺术文化方面的属性即努力贯彻艺术审美方面的意念,及其拓展人文艺术的表现内容。
2.传统建筑的特点和西方相比,中国历史上没有大的文化交替。
作为文化之一的建筑自然也没有大的突变其间一些外来影响和外来式样与中国传统建筑相结合,也溶为新的中国式样。
建筑的变化在时间上表现为渐进式和加入式,而在空间上却呈现出丰富多彩。
过去几千年是这样,现在尽管文化交流多、交通便达,但也不会是取代式和突变式。
正是在以我为主、有所借鉴的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中,使建筑艺术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使每个历史文化名城形成了鲜明的历史文化个性。
倍受世界游人之青睐比如苏州的园林艺术、杭州的西湖风光、西安的古城风貌、曲阜的中国文化思想代表。
北京以威严的宫殿、雄伟的城墙、巨大的陵墓为特征。
非古代京都所在地的拉萨寺庙成群、宗教盛行、历史上的教权形成今人特有的色彩,别的地方无可取代。
上海,是近代发展起来的工业城市,世界著名的通商口岸,具有小同于其他城市的个性,等等。
探析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探析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一、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内涵1 我国传统建筑的建筑理念。
我们国家的传统建筑历史已有几千年,亦有着悠久绚烂的建筑文化。
我国的传统建筑之所以能够在世界建筑之林中拥有一席之地,是因为我国的传统建筑中无论是庙堂之上的深宫别院亦或是渺渺江湖上的寺庙民宅都有其特有的功能作用与艺术形象。
这与我们国家很久以来就受到儒家的思想熏陶,故以我国的传统建筑中处处体现着与自然与环境相互契合的特点。
同样的,亦是因为其影响,很久以来,我国的建筑工程师就把自然界中的江河大川草草木木当做了建筑的参照对象,所以我国的传统建筑中处处体现着淡薄、安宁、自然、典雅的气息。
2 我国传统建筑之美。
我们国家的传统建筑之美表现在两个方面,即艺术美与意境美。
我国传统建筑的艺术美。
在传统建筑领域,我们国家经过几千年的不断实践,逐渐形成了其特有的艺术之美。
这种带有浓厚的古典气息之美是世界建筑之林中其他的任何建筑之美都无法比你的。
由于我们国家的历史是不断的分割与结合着的,在这种轮回之中,我们国家的文化亦在不断地进行融合不断的升华,这是那些没有任何文化积累与沉淀的国家遥遥不可及的。
曾经有一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坦言,中国现有的古建筑只能够是被分为两种,前者是已经完完全全的被破坏,后者则是对传统建筑彻彻底底的模仿。
这句话虽然有些尖锐,但是我们不难看出我们国家传统建筑的在世界各国建筑界中的名声与地位。
在中国队传统建筑中,每座建筑无论其规模的大小与建筑背景的重要与否,都有其特有的符号与构件,这些特有的符号与构件就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体现着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之美。
我们国家的传统建筑在其结构上甚至每个微小的细节都与力学定律相互契合,建筑的条理清晰,故而所建造出的建筑在结构上都有一种合乎逻辑的自然之美,亦也就是其建筑所表现出的艺术美。
3 我国传统建筑的意境美。
由于我国人民在过去生活中长期被儒家精神耳濡目染的影响,所以我国的传统建筑不仅在外观上具有艺术之美,而且其内在同样也散发着意境之美。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继承与发展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继承与发展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安身立命、遮风挡雨已经不再是建筑空间的唯一功能,人们逐渐追求精神享受和物质享受并重的建筑设计,这就要求建筑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融入富有个性化和人文文化的视觉元素。
我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
而这种展现,渗透在建筑之中,铸就了中国古典建筑的独特内涵。
所以,在中国传统的建筑中蕴藏着很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底蕴。
本文就将对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继承与发展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标签:建筑设计;传统文化;继承;发展1、概述1.1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主要是指具有较强的积淀性以及相应的文化传承机制的一种文化的综合体。
一般传统文化包含的范围极为广泛,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积淀与传承下来的知识、技能、政治制度、价值观念、思想道德、风俗习惯等.传统文化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集合,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主要是依靠一定的传承机制,将我国悠久的文化与历史进行延续、发展与深化,在原有的文化基础上进行再创新与再发展进而生成新的文化。
1.2建筑文化在中国深厚传统文化中,建筑文化是文化体系中的一部分,建筑文化中也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很多的建筑中都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很多的建筑符号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展现,因此建筑文化具有我国传统文化的属性以及一些明显的特征。
建筑文化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属于一种建筑文化形态,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载体。
我国保存下来的很多古代建筑以及现代建筑中比较优秀的建筑中很多都有传统文化的物质性以及精神性的体现。
1.3建筑设计建筑设计主要是指建筑设计者对建筑进行设计上的创作,或者是为了一个建筑项目进行制图与设计,主要是对建筑的形态、建筑的结构、建筑的暖通设计等进行有关的专业性设计。
建筑设计师在进行建筑设计过程中为了更好体现建筑设计的理念以及建筑设计的创新体现在建筑设计的作品中,会借鉴与引用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设计创造中。
中国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探析
中国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探析【摘要】对待中国的传统建筑文化问题,建筑师、城市管理者、城市建设决策者和广大群众必须善于分析判断,善于传承与创新。
该文从认识现代建筑文化的多元性,认识中国建筑文化的的内在结构,把握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等方面来探讨。
以期加速建筑文化与环境、与民族、与社会、与时代的交融传承与创新的进程。
标签:建筑文化;传承;创新“住”就是我们建筑师要关注的话题。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形式和文化内涵都十分丰富,但是,民居的形式是是随着当时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文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
在21世纪的今天,社会、经济、环境文化与一百年前相比都产生了相当大的变化。
而且西方建筑对我们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甚至由于经济等条件的限制或者约束,许多设计都很西化,各地“欧陆风”狂吹不止,如照搬“美国国会大厦”“城堡”式的建筑业是生搬硬套。
如何对待中国的传统建筑文化,们的建筑师、城市管理者、城市建设决策者和广大群众必须善于分析判断外来文化的优劣,并从分析、判断中找出具有我们民族特色的东西,加以选择、发扬。
归结到一点就是如何传承与创新。
1 认识现代建筑文化的多元性现代社会生活的多元性决定了现代建筑要满足人们的使用功能就必须具有多元性,这也是社会进步和文明的一个方面。
建筑的作用在于给人类提供活动的场所。
而现代人们的活动是多元性的,建筑类型也应具有多元性。
如居住、商业、工业、公共和纪念性等等建筑都有不同的形式和功能要求,来满足现代人的需求。
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尤其是在建筑方面,现在变为了非常热门的话题。
西方建筑对我国的影响是很显然的。
现代式的楼房、别墅、商业大楼等都是西方建筑文化影响的产物,现代建筑文化的多元性源于现代社会生活的多元性,可以认为,如今世界的方方面面是多元的,现代建筑文化也应是多元性的、全球性的,其影响已达到世界每个角落,虽然冲突不少,但它基本适应各种社会形态和风俗习惯。
2 认识中国建筑文化的的内在结构中国古典建筑与传统文化长期以来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默契的关系,然而当代文化与新建筑之间尚未建构出类似于传统文化与古典建筑之间那样相得益彰的软、硬件关系。
浅淡我国传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继承与创新
浅淡我国传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继承与创新摘要:本文结合个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理解,论述在建筑设计中如何继承与创新传统文化。
关键词:传统文化继承创新纵观我国逾五千年的历史文明,可以看到,建筑是良好结合了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一种产物,亦是人类重要的文化载体之一。
而文化,既是历史现象,亦是地域现象。
例如,黄河流域的四大传统文化就分为:青甘地区的河湟文化;今宁夏、内蒙古地区的河套文化;今陕西、河南等地区的中原文化;今山东地区的齐鲁文化。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建筑并不单纯只是满足其使用功能,更是秩序、权力、礼仪、道德等的体现。
而全球化的浪潮,对各国的文化、经济的冲击日益严重。
我国的传统文化同样深受影响,在建筑行业中尤为突出,在当下市场中地域文化的特点越来越被激化,在城市化进程中传统建筑受到严重的破坏,欧式风格在各种类型的建筑中疯狂流行,四处都是西方文化,城市景观设计中欧式也受到青睐。
种种现象显示了我国传统建筑中的文化危机。
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具有五千年悠久文化的我国建筑,并设计出具有独特我国风格的建筑。
一、对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理解我国传统建筑携带着大量历史信息,在我们研究历史、文化、科学各个方面知识的媒介中,古建筑的发展有着其生命的印记,是一个时代人们审美观的物化,了解建筑的内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把握住一个民族的精神特质。
通过对传统元素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古代人的审美和思想、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和人们对待生活的态度。
这是一种精神特质的体现和升华。
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融合,可以体现一种精神本质,是一个不断发展和互动的过程,使古代文化与现代文化互相融合和整合。
我们通过对传统元素的理解、提炼并有机地运用于现代建筑设计中,使建筑既简洁明朗、形式与功能高度统一,又具有真正我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以现代的设计手法“取其形,延其意,传其神”为原则,将这些传统设计元素加以提炼和简化,并得到提高和升华,创造出现代、简洁、舒适而又能体现我国主义精神和意境的现代建筑风格,形成一种新的而又适合我国国情和民族审美心理的中式设计理念。
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研究摘要:近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建筑行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为了完善当代建筑设计规划,丰富现代建筑设计工作内容,对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进行深入研究,科学地运用传统建筑文化。
传统建筑文化能让现代建筑设计更加合理、科学,更适应当代建筑科学规划,有效减少建筑设计中产生的质量问题,高度展现传统建筑文化的应用价值。
文章就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展开论述。
关键词:当代建筑;建筑设计;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引言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城市建筑环境空间元素越发丰富。
目前,人们对城市建筑的功能以及美观性、实用性的要求不断提高。
因此,设计人员需要研究和分析传统建筑文化理论,并将其与先进的建筑文化相融合,从而为人们提供舒适、独特的建筑环境空间。
1建筑元素体现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现状1.1地位尴尬对于我国当下的传统建筑风格而言,其发展仍处于一定的尴尬地位。
传统中国风的建筑,和现代人们的思维模式截然不同,也和当代人们对于生活需求具有很大的差异。
其结构形式较为单一,在建筑材料和施工的环节上都存在着很大的不足。
对于当下发展的境况而言,传统建筑的发展是处于一个较为尴尬的境地的,传统文化的传承存在停滞的现象。
因此在中国城市构建的体系中,加强其对于传统建筑元素的结合,仍需建筑师们进行一定的传承和创新,以此成就更为完美的建筑。
1.2矛盾突出在当下传统文化的运输中,不难发现中国人对于木质结构的执着,抑是从结构上,或是内容上来进行创作设计。
对于现代的建筑环境而言,也需在功能等其他方面来强化传统文化的创新和设计,以此能够利用前贤的智慧和审美。
无论客观还是主观都不难发现,其对于房屋的设计都产生了一定的迁移和改变。
所以其传统建筑的矛盾仍旧是比较突出的,这与现代的建筑都有一定的关联。
2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2.1传统建筑形制上的传承在我国,通常把传统建筑的结构与造型称为形制。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摘要:随着西方技术与文明的涌入,我国建筑工程建设速度不断加快,但不同城市之间的差异性越来越小,我国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体现越来越不明显。
因此,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做出有中国特色的建筑设计,是设计人员的首要任务。
针对目前建筑设计环境协调性差、重形式轻内涵、缺乏创新意识、商业化现象严重的问题,必须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传承文化的同时也要注重发展,完善管理制度,提高设计人员创新意识,加强传统建筑的保护和修缮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继承和发扬我国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用充满中国特色的建筑设计,展现出伟大的民族精神。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建筑设计;传承和发展1中国传统文化与建筑设计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与建筑设计之间相辅相成,互相影响。
长久以来,我国的建筑设计都习惯遵循“坐北朝南”的原则,这一原则是由古代人们的生活习惯形成的,经过千年传承到现在,逐步演变成中国传统社会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
由此可以看出,文化对建筑设计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例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引众人称赞的会馆,就是深深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建筑设计,吸取了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将缥缈的意识形态通过建筑设计的形式表现给世人。
2当前建筑设计行业的发展现状了解并分析我国目前建筑设计行业的发展现状,能为建筑设计的创新与发展提供重要的借鉴意义。
虽然我国建筑多元化发展越来越广,但在具体的表现中仍有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制约了我国建筑设计行业的发展。
2.1环境协调性差建筑设计应当是一个整体,所以建筑的环境协调性必须得到重视。
为了美化城市,体现现代化的进步,有时会聘请国外优秀建筑师来为城市设计出令人眼前一亮的建筑工程。
比如位于北京的国家大剧院,就是由著名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设计的。
整个设计呈蛋形,外观独特,非常抢眼,令人赞不绝口。
但北京是从古至今一直是我国重要都市,尤其是现在,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建筑设计体现着整个国家的风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年第7卷第9期论我国建筑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t谭陶=摘要>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历来是建筑界的重要话题,然而要使建筑现代化与民族化达到真正的融合绝非易事。
本文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着重探讨如何继承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汲取外来文化的精髓,从而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文化。
=关键词>文化传统;建筑文化;继承;创新=作者简介>谭陶(1979.6~),女,安徽蚌埠人;安徽财经大学讲师;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我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传统建筑更是独具一格,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这不得不让我们把继承传统文化和争取建筑文化创新放在首要的位置。
而继承和发扬传统建筑文化不能停留于形式的模仿,而是要研究和认识形式所拥有的设计思想和艺术精神,真正理解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本质内涵,并加以现代体现,以求得当代建筑文化创新。
一、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特点(一)/天人合一0的哲学思想,注重协调。
我国传统的建筑文化,一直受到儒道佛/天人合一0观念的影响。
/天人合一0的哲学思想强调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协调发展。
对于建筑则应与环境协调融合,成为所处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
我国古代建筑以群体取胜,注重虚实结合,以内收的凹曲线与依附大地、横向铺开的形象特征表达出与自然相适应、相协调的艺术观念。
房屋的设计也尽量体现与自然相同的思想。
由于木构框架系统的优点,使墙体不承受上部结构的压力就可以任意开窗,特别是在南方,通向庭院的一边常常开满一排落地长窗,一打开,室内外空间便完全流通在一起。
在传统庭院中,主要建筑多用廊子相绕,廊实际上是室内建筑空间与室外自然空间的一个过渡,是中国建筑与自然保持和谐的一个中介和桥梁。
同时,我国建筑适应顺从自然还表现在对房屋基地和方位选择的高度重视,这便是中国古代的堪舆风水学说。
对此,李约瑟博士曾指出,再没有其他地方表现的像中国人那样热心于体现他们伟大的设想,人不能离开自然。
(二)恪守祖制的承袭思想。
中国古建筑和古老的中华文化差不多是同步发端与发展的,有着极悠久的历史、极稳定的系统。
我们的木构建筑至少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过程中,从形式到风格都只是单一的发展,没有发生过质的变化,可谓/两千年一贯制0。
而欧洲人的石构建筑,仅自古希腊罗马时期开始,其风格上的更新换代也相对较多:古希腊风格、古罗马风格、拜占庭风格、罗马风格、哥特风格、文艺复兴风格、矫饰风格、巴洛克风格、古典主义风格、浪漫主义风格、折中主义风格、现代主义风格、/后现代0风格。
有些西方史学家认为,/中国生活方式一贯的主要特点就是传统主义和反对改革,他们的建筑史最生动地证明了这一点0,这一观点基本上是客观的。
/祖宗之法不可变0是中国古人行为的准则。
尊重祖宗、恪守祖制的思想要求对先前的建筑形式、结构技术不要多去改动,所以我国古建筑史上就不可能发生西方那种风格的变化和技术手段的更新。
(三)注重以人为本的精神。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具有重情知礼的人本精神,中国建筑空间自然和谐,尺度合理,意境独特,组合高妙,无论何种建筑类型均注重意境,讲求人伦,礼乐并行,情理有度,建筑艺术与功能相统一。
整个建筑体系善于把握功能空间与观赏空间、功能尺度与观赏尺度、功能序列与观赏序列的一致,达到功能所要表现的艺术效果和空间意境。
如帝王宫殿的威严、民居的亲切、园林建筑的恬静,而最终目的则是为人服务,/以人为本0。
二、社会时空环境差异造成建筑文化的多元化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社会历史形态。
欧美国家、亚洲与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国度不同,宗教信仰不同,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各地区的文化习俗也不同。
不同地区的人居社会时空环境的差异造成了建筑文化的时空性和多元性,因而产生了古代的或现代的中国建筑文化、俄罗斯建筑文化、东南亚建筑文化、欧美建筑文化、非洲建筑文化等等。
欧洲的古希腊建筑、北非的古埃及建筑、南亚的古印度建筑、古代中国建筑是世界民族建筑文化的历史源流。
天主教、耶稣教、印度教、伊斯兰教、佛教等宗教的形成和发展,深刻地影响到信仰宗教的国家和地区,也深刻地影响到这些地区建筑,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宗教建筑文化。
建筑文化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地域、民族性的建筑文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国际性建筑文化,国际性建筑文化也可吸收、融合新的地区与民族性建筑文化。
当今世界,建筑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既包含前者向后者的转化,也包含后者对前者的吸收与融合。
这两者既对立又统一,相互补充,彼此影响,共同发展,只有保护和发展丰富多彩的各民族建筑文化,促进世界建筑文化的多元化构成,最终才能建立一个/和而不同0的人类社会。
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年第7卷第9期三、继承传统、立足当代,努力实现中外建筑文化的交融与创新国际建协第20届大会发表的5北京宪章6指出:/建筑学问题和发展植根于本国、本区域的土壤,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发现问题的本质,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并以此为基础,吸取外来文化的精华,并加以整合创新,最终建立一个-和而不同.的人类社会。
0(一)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建筑艺术。
中国传统建筑的功能美、形式美和艺术美是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它的独特魅力是任何别的建筑艺术形式都无法取代的。
我们不能割断历史,抛弃民族传统,去追求那种没有传统文化根基的建筑形式。
同时,对我国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对历史文脉和文化传统的继承和追求,决不能仅仅停留在形式剪辑的设计层次上,而应在追求精神和内涵方面有更深层次的表现。
新中国成立以来,围绕继承中国传统,发扬民族形式,创作建筑艺术美的问题经历过多少次探索和讨论。
经历了解放初期模仿/大屋顶0的怀旧复古时期;经历了批判复古主义,照搬苏联/模式0的教条主义阶段;经历了文革批判洋奴哲学,推行/干打垒0穷过渡的年代;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崇尚西方,风靡/欧陆风情0时期。
经过反复摸索的艰难曲折以后,中国建筑师们抓住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本质内涵,将传统的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与现代方法、现代要求相结合,灵活运用,走出了继承传统、实现建筑创作现代化的正确之路。
(二)生态发展策略。
一般来说,一个地区的城市形态和建筑总体的风格和质量是由本地区所采用的开发策略所决定的,进一步说,开发策略会对一个城市的布局、社区形态、建筑形式及生产方式和技术都有着相当的影响。
英国建筑师克里斯#亚伯说到,当今发展中国家的人和社会的/同化0或者说是/异化0,是与不适合的建筑形式和方法相互联系在一起的,根本讲是本土在大范围内对影响这一地区经济、文化和环境所有方面失去控制的表现。
因此,我们若要期待整体建筑质量的改观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现行生产体系和开发策略做出相应的改变,如把生态发展和适度技术作为开发策略和生产方法等。
(三)适度技术的选择。
对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口规模、资源拥有、经济实力、文化教育等方面的问题和不足,技术的选择必须立足于国情,必须在地方条件限定下作最佳选择,而不是一味追求所谓/高新技术0,应避免走两种极端:进步主义和复归主义。
而开发、利用各种可再生能量和物质材料的/适度技术0会为发展中国家解决大量居住、能源问题和保护地方特征方面提供一种可能。
另外,从广义上说,适度技术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综合技术,是传统知识、技术和现代复杂的技术革新的统一体。
例如,意大利著名建筑师R#皮阿诺在发掘传统地方技术和建筑材料方面的独特才能一直被人们所称道。
他所用的建筑材料常常是自然的和本土的,而对其进行的独到构想和表现往往也是对建筑场所和自然环境的适应和重新诠释。
并且,我们还可以预见像信息技术等一些高新技术由于费用的逐渐降低也将其包括进来,等等。
而目前适度技术的选择通常为:采用被动式节能措施如取暖技术、风塔效应等;结合符合地方条件的现代技术与材料:如利用太阳能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以及利用水资源、地热资源等;尽量采用当地及自然材料;对传统建筑空间布局的借鉴与改良;强调继承和发扬地方风格;考虑到与周围环境、景观融为一体,成为综合整体的生态系统。
(四)/批判0的地方主义。
在新时期下,对于传统的地方建筑文化我们应/批判0地继承和发扬,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既可以传承传统文化,又可以借此演绎出新的地方建筑模式来形成当代的本土文化。
可以说,未来的地方建筑对本土文化的诠释会形成从直接方式到间接方式的一个广泛的谱系,即从具体的对传统地方建筑形态的创新诠释,到抽象的从传统中提炼出普遍的设计原则和技术手法来进行现代演绎。
通过对乡土建筑的经验借鉴,我们可以直接解决小体量、低密度的单体建筑和小规模聚落设计中的问题。
但在城市环境中,要解决大体量、高密度建筑群体对气候和地域文化的反映问题,就需要我们通过运用优秀的国内外建筑思想和技术对传统建筑中有利的设计手法予以高度抽象的提炼和创新,同时还应适当运用一些有益的高、新技术来解决其他的城市中的复杂问题。
可见,具有创新性、多样性以及可持续性等一系列优良特质的建筑才能适应和满足当代和未来的社会发展需要。
(五)实现中国建筑文化现代化,还需要解放思想,进行跨文化交流。
多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对文化的源流不应限定,要吸收外来文化,取长补短,融会贯通。
对待外来文化,应立足于本国文化,对其进行认真的学习和研究,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知己知彼方能融会贯通。
设计中应遵循建筑创作的基本准则,要自然合理,避免生搬硬套。
我们许多城市都热衷于搞高层建筑,把摩天大楼看作现代化的标志。
不但没有为城市增添多少现代气质,反而大大破坏了城市原有的风貌特征。
四、结语中国建筑几千年来的文化积淀在世界建筑之林独树一帜,面对当今建筑文化全球化趋势的挑战,中国建筑师理应肩负起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现代化的使命。
这就要求我们对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有比较深刻的理解,认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本质内涵,从哲学的深度来研究传统文化的起源、变化和发展,从传统建筑的演变过程中探索出继承及发展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1.王俊.信息时代对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初探[J].四川建筑,2002,22.周浩明等.生态建筑)))面向未来的建筑[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3.贺伟玲.传统建筑文化的生命力)))有感于传统的发掘和发展[J].南方建筑,1994,44.罗哲文,王振复.中国建筑文化大观[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5.潘谷西.中国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