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平均分(1)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平均分(一):平均分的含义与每几个一份
思考题:
一根木头长10米,每2米锯成一段,可 以锯成几段?
返回
把下面的球平均分到两个盘子里。
一个一个的分
10个球,分成了两份,每份5个。
返回
例题2
有8个桃,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 小朋友。
1个 2个 3个 4个
4
试一试
12根 ,每2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每2根一份,分成了6份。
试一试
12根 ,每3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每份3根,分成了4份。
试一试
12根 ,每4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每份4根,分成了3份。
小结:每份分的越少,份数就越多;每份分的越多,份 数就越少。
想想做做 2.先圈一圈,再填空。
5 3 3
想想做做
3、
5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今天我们学会了平均分,知道怎样分东西才 最公平,还学会了用每几个一份的方法来分 东西,这些都是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猜 测验证所得出的结论,希望同学们也能将这 种勇于探索的精神运用到今后的学习中,学 习更多的知识。
四 表内除法(一)
第 1 课 时 平均分(一)
例题1
把
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
先用小棒分一分, 再和同学交流。
分法 第一种 第二种 第三种
每份数量
每份数量是否相同 每份分得的数量不相同
每份分得的数量相同
返回
三堆都是2个,也是平均分。
想想做做
1、下面哪种分法是平均分?
5个
4个
每份都是3个
草莓的分法是平均分。
认识平均分(1)
认识平均分(1)[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2--43页例1、例2、“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3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分物体的活动过程,通过分类、比较,认识“平均分”;学会把一些物体“按每几个一份”分成几份,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并能说明“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2.使学生通过操作经历观察、比较和综合、抽象、概括等活动过程,体验把一些物体“按每份几个分”的过程和结果,形成具体的分法,积累平均分的经验,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初步的思维能力。
3.使学生积极参与操作和思考活动,体验学习和认识新内容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形成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点]平均分的含义及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分法和结果。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桃子图片,师生分别准备圆片、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认识平均分花果园里住着一只善良的猴妈妈和她的两个孩子,有一天猴妈妈要出门,给孩子们留下了6个桃子。
两只小猴可为难了,该怎么分呢?聪明的小朋友,你可以帮帮他们吗?(一)初步认识平均分1、请小朋友们用你们的花片代替桃子帮他们分一分。
学1:一只小猴分1个,另一只分5个;学2:一只小猴分2个,另一只分4个;学3:一只小猴分3个,另一只分3个;2、小猴子们感谢你们提供的分法,可是他们只选了第三种分法来分桃,另外两种分法他们总有一只小猴子不愿意,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学1:每份分得的个数不同样多;指出:按每份个数相同和不同,把这3种分法分成了两类,其中分成3个和3个是每份个数同样多。
像这种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板帖:同样多每份分得平均分)3、小结:每只小猴分到3个,也可以说成每份分得同样多。
我们把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做“平均分”。
(板帖:平均分定义,学生齐读。
)追问:怎样的分法叫作平均分?(二)加深认识。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认识平均分(1)-苏教版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认识平均分(1)苏教版教案:认识平均分(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77页至第78页。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平均分的概念,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并能够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够正确地找到平均分。
2. 培养学生用除法来计算平均分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够运用除法找到平均分。
2.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够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拿出20颗糖果,问学生:“如果把这些糖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会得到几颗糖果?”让学生思考一下,然后回答。
2.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把20颗糖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会得到几颗糖果?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教师进行讲解。
讲解过程: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将20颗糖果除以4,得到的商就是每个小朋友会得到的糖果数。
所以,20÷4=5,每个小朋友会得到5颗糖果。
3. 随堂练习:教师出示随堂练习题:把30颗糖果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会得到几颗糖果?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教师进行讲解。
5. 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出示实际问题:一个班级有30个学生,如果将50个练习本平均分给这些学生,每个学生可以得到几本练习本?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教师进行讲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平均分:将一些物品或者数量平均地分给一些人或者一些部分,每个人或者每部分得到的数量是相同的。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把40颗糖果平均分给8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会得到几颗糖果?(2) 把35个练习本平均分给7个学生,每个学生可以得到几本练习本?2. 作业答案:(1) 40÷8=5,每个小朋友会得到5颗糖果。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课件第1课时认识平均分
2 表内除法(一)
第 1 课 时 认识平均分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课件
情景导入
孩子们,你们三兄弟 把这6块糖果分了吧!
情景导入
不公平, 不公平!
情景导入
分 得 同 样 多
探索新知
认识平均分
同学们,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小礼物,快来看看吧!
你能将这些糖分成3份吗? 请你用手中的学具来分一分。
探索新知
2. 你会把8 朵小花平均分吗?分一分,画一画,说一说。
(答案不唯一)把8 朵小花平 均分成2 份,每份4 朵。
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到 了哪些知识点?
课堂总结
平均分的含义: 1.数学上,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2.平均分很公平,体现人人平等。
课后作业
作 业 请完成教材对应练习。
补充作业 请完成相关习题。
有几种不同 的分法?
观察同学们分的结果, 你喜欢哪种?为什么?
Hale Waihona Puke 探索新知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提示: 只要有一份与其他不是同样多,就不叫平
均分。只有平均分才是公平的。
探索新知 归纳总结:
平均分的含义: 1.数学上,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2.平均分很公平,体现人人平等。
探索新知
小试牛刀
1. 6 个 分给3 个人,可以怎么分?画一画,填一填。 (1)请接着分完,画一画。
画一画略
探索新知
(2)(1)中哪一种分法最公平?在( )里画“√”。
()
()
(3)每份分得( 同样多 ),叫( 平均)分。
()
当堂检测
1. 一共有( 9 )把琵琶(pípa),每( 3 )把一份, 平均分成了( 3 )份。
平均分的认识(一)教案表格式
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
由简单的、有提示性的问题引入,采用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仅回顾了所学知识,而且为学生搭设了中间问题,起到了桥梁、铺垫的作用,为学习新知打下了基础,并为学生顺利解决后面问题提供了保障。
第二版块:【15分钟】
2.巩固“平均分”。
(1)出示教科书第13页“做一做”。
特别请学生说一说“平均分成5份,是什么意思。”
(2)让学生用10张正方形卡片代替面包,分一分。分好后,同桌检查一下:是不是分成了5份,每份是不是同样多。然后,按分的结果填空。
(4)教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个或几个。最后,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
独立进行平均分。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矿泉水,独立完成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的任务。
学生看题,并说一说题意。
尝试平均分物品。
(1)按教科书第14页例2提出: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
(2)各组用实物图卡片(或○卡片)分一分。
(3)交流。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分的结果。
交流。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
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在“说”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的理解,并获得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B类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C类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预习
作业
1、教科书第13页“做一做”。
教学板块
(注明各板块时间及解决目标序号)
学生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第一版块:【5分来自】一、准备1.出示准备春游食品的情境图。以小精灵聪聪的身份说二(1)班明天要去春游。小朋友正忙着准备春游食品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食品。
平均分的认识(一)
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
由简单的、有提示性的问题引入,采用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仅回顾了所学知识,而且为学生搭设了中间问题,起到了桥梁、铺垫的作用,为学习新知打下了基础,并为学生顺利解决后面问题提供了保障。
第二版块:【 15分钟 】
2.巩固“平均分”。
(1)出示教科书第13页“做一做”。
特别请学生说一说“平均分成5份,是什么意思。”
第三版块:【 15分钟 】
三、练习
1.练习三的第1题。
2.练习三的第2题。
3.练习三的第3题。
交流。学生展示自己最得意的方案,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交流。学生说一说分的过程和结果。
让小组充分发挥作用,以点带面,以面带点,让小组里的每个孩子思维都能得到发展。学生说得有道理,答案正确,就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第四版块:【 5分钟 】
总结
1.请学生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2.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还学会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要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可以每次每份放一个,也可以每次每份放两个……最后,每份分得同样多。
学生回忆
课后反思:
1.教学的各个层次要做到趣味化、情感化、活动化、自主化、生活化和开放化,切实改革原有的教学方式,明确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设计“游乐场”的画面,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去探索、去实践,同时又注重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既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又有效地培养学生多维、主体、开放的思维能力。
。
学生看题,并说一说题意。
尝试平均分物品。
(1)按教科书第14页例2提出: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
(2)各组用实物图卡片(或○卡片)分一分。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1课《认识平均分(一)》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1课《认识平均分(一)》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平均分(一)》是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除法平均分物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平均分的基本方法,体会除法的意义,为后续学习除法的其他含义和运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初步的加减法运算,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可能对平均分这个概念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平均分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除法平均分物体。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平均分的基本方法,理解除法的意义。
2.难点: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平均分。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实物、除法算式卡片等。
2.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些小物件,如水果、玩具等,用于实践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均分场景,如分水果、分食物等,引导学生关注平均分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除法平均分物体。
同时,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平均分问题,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用除法计算平均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并纠正操作错误。
4.巩固(10分钟)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平均分的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认识平均分(1)(第1课时)》(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认识平均分(1)(第1课时)》(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教案:《认识平均分(1)(第1课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具体是第116页至117页的“认识平均分”章节。
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平均分的概念,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并能够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求平均分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平均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够正确地求平均分。
教学重点:掌握求平均分的方法,能够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学具:练习本、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学生讲述一个分蛋糕的故事,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故事中的主人公,面临如何公平地分蛋糕的问题。
通过这个故事,引出平均分的概念。
2. 例题讲解:接着,我会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具体的例题,如把10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个苹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平均分的过程,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求平均分。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让学生进行一些随堂练习,如把12个橙子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个橙子?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平均分方法解决问题。
4. 小组讨论:然后,我会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把15个糖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个糖果?并让学生分享讨论的结果。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平均分:总数÷ 人数 = 每人分到的数量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把20个饼干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个饼干?2. 把18个水果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个水果?答案:1. 每个小朋友能分到5个饼干。
2. 每个小朋友能分到3个水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具体的实例了解了平均分的含义,并掌握了求平均分的方法。
《认识平均分(一)》教案
一、教学内容
《认识平均分(一)》教案,本节课依据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的内容进行设计。主要内容包括:
1.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够识别和列出平均分的实例;
2.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即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平均分中的应用;
3.能够运用所学的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平均分问题,如:将一些物品平均分给几个小朋友;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认识平均分(一)》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将一些东西平均分给几个人的情况?”比如,妈妈买了8个苹果,要平均分给你和你的3个朋友。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平均分的奥秘。
(3)解决简单的平均分问题: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如将一些物品平均分给几个小朋友,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求解。
2.教学难点
(1)平均分概念的理解:学生对平均分的概念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图示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举例:用8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的例子,通过图示或实物操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平均分的概念。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认识平均分(一)》这一章节时,我发现学生们对平均分的概念一开始并不太理解,但在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动手操作后,他们逐渐开始掌握了这个概念。我觉得这样的教学方式很有成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理解,而不是单纯地讲解理论知识。
课堂上,我尝试用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导学生们理解平均分,他们对此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环节,学生们积极参与,互相交流,课堂氛围很活跃。这让我意识到,将数学知识与学生们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能够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苏教版南京二年级数学上册4.1《认识平均分(第1课时)》教案
苏教版南京二年级数学上册4.1《认识平均分(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平均分》是苏教版南京二年级数学上册4.1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除法来求平均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平均分的重要性,从而引出除法的含义。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的加减法,对数学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除法的含义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体会除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除法来求平均分。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除法来求平均分。
2.难点:理解除法的含义,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实践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体会平均分和除法的关系。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黑板、粉笔、练习本。
2.学具:每人一份练习题、小棒、圆片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分蛋糕,引入平均分的概念。
提问:“如果要平均分一块蛋糕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多少?”引导学生思考。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PPT,呈现几个平均分的例子,如分糖果、分蔬菜等。
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例子中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学生回答:“都是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
”教师总结:“这就是平均分。
”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如用小棒、圆片等学具,自己尝试平均分。
学生分组进行操作,每组选择一个例子进行平均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几组学生的作品,让学生上台展示,并解释自己是怎样平均分的。
教师提问:“你们觉得他们做得怎么样?”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认识平均分
认识平均分一、知识点解读1.平均分的意义(理解识记)知识点:把一些物品分成若干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教学要求:平均分的意义是后面学习除法的基础。
在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摆一摆、分一分,充分体验分物品的过程;然后组织学生交流不同的分法,让学生体会只有每份分得同样多才公平,进而引出“平均分”的概念。
在练习中,可以通过辨一辨物品的分法是否是平均分,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
2.把一些物品按照指定的份数平均分(掌握运用)知识点: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直到分完为止。
教学要求:此知识点是后面学习平均分方法中按份数平均分的基础。
教学时可以放手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再在小组内交流怎样分的。
通过交流让学生认识到在分的过程中,可以有不同的分法,但不管怎样分,最后每份分得的个数都是相同的。
3.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掌握运用)知识点: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时,可以通过用学具模拟实物摆一摆、分一分或者圈一圈,最后数一数分成了几份或几组的方法来完成。
教学要求:此知识点是后面学习平均分方法中按每份的个数平均分的基础。
在教学时,可以放手让学生利用学具摆一摆、分一分或利用圆点图圈一圈的方法动手操作、独立探究,让学生深刻理解平均分的分法是多样的,从多方面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
二、知识拓展运用画示意图法解决原本不能直接平均分成两份的平均分问题有9根小棒,怎样变化最少的小棒根数,使它们能被平均分成两份?方法一:先把小棒分成根数最接近的两份,把多的一份拿走1根。
方法二:先把小棒分成根数最接近的两份,把少的一份补上1根。
三、知识点训练基础训练1.说一说,哪种分法是平均分?2.10个樱桃,平均放在两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放()个。
3.18块糖,每6块装一袋,可以装()袋。
4.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两次,就是把这张长方形的纸平均分成()份。
能力提升1.先用小棒摆一摆、分一分,再填空。
认识平均分——教案
小学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认识平均分(一)_______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42——4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意义,在动手操作中掌握平均分的一种分法。
2、通过直观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探究新知识的兴趣。
重点难点:1、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通过动手操作掌握平均分的一种分法,让学生领悟“平均分”的含义。
2、通过动手操作,掌握平均分的一种分法。
教具准备:小棒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朋友,你们喜欢吃桃子吗?今天老师带来6个桃子,把这些桃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先用圆片分一分,再和同学交流。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设计意图] 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开放题拓展知识,开拓学生思维。
1、教学例1.(1)教师出示6个桃子。
提问:这里有几个桃子?如果要把它们分成2堆,你会分吗?请同学们用圆片代替桃子分一分。
指名演示。
(2)请同学们把6个桃子分成3堆,指名演示。
(3)请同学们观察:通过刚才的分圆片,在几种不同的分法的情况下,左边每份圆片的个数同样多吗?(4)指示:像右边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平均分。
2、学生尝试分桃(1)请学生通过刚才的学习,想一想:如何把8个桃平均分,试着自己动手分一分。
(2)每四个人一小组,学生们将自己分的过程、结果在小组中计论,交流。
(3)指名汇报一下自己的情况,并演示。
(4)提问:为什么我们说这样分就是把8个桃平均分了呢?(5)学生分别说说图意。
(6)学生判断,并说明为什么是平均分。
(7)小结:什么样的情况下,才称作“平均分”?3、教学例2。
(1)出示图。
提问:你在图上找到了什么信息?有几个桃子,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给几个小朋友?教师边叙述,边出示题目。
提误问:“每个小朋友分2个桃”,我们怎样分?几个几个地分?(2)教师演示:A、把2个桃子分给一个小朋友。
提问:分完了吗?再拿几个桃子分给第2个小朋友?B、再把2个桃多分给第3个小朋友。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4.1《认识平均分(第1课时)》说课稿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4.1《认识平均分(第1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认识平均分》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4.1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让学生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除法来求平均分,从而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除法的运算方法,但是对于平均分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理解平均分的意义,并会用除法来求平均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除法来求平均分。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除法来求平均分。
2.教学难点: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意义,会用除法来求平均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引导发现法、实践操作法和评价激励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教具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分蛋糕的例子,引出平均分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讲解平均分的意义,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平均分。
3.例题讲解:讲解如何用除法来求平均分,让学生通过计算来体会除法的意义。
4.练习巩固:让学生通过练习题来巩固对平均分的理解和计算方法。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平均分和除法的关系。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将平均分、除法等关键词连接起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练习题的正确率等方面进行。
同时,还可以通过学生的反馈和观察,了解学生对平均分和除法的理解程度。
认识平均分教案(1)
第五单元表内除法(一)
第一课认识平均分
大鹏镇希望小学执教教师: 陶翼凤教学内容:
课本第36、37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平均分,经历动手操作认识从“任意分”到“平均分”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掌握平均分物品的不同操作方法。
3.提升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探究并掌握平均分物品的不同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具准备:
课件、小棒
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口算:
2×5= 36+6= 42-9=
50-8= 3×2= 25+6=
3×3= 4×4= 4×5=
二、美好情境
看一看,图中有什么数学信息?(2只松鼠,10颗松果)两只小松鼠甜甜和乐乐在做什么呢?怎么样才能分得公平?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平均分”就知道了。
板书:认识平均分。
三、美好预学
什么是平均分?
分别用课件展示各种分的过程。
四、美好交流
1.做一做学习卡美好知识第一题。
小结:像这样第(4)种分法一样,每份分得“同样多”。
2.两只小松鼠怎样才能分得同样多?我们来分一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做题:将6根绳子接成一根长绳子,一共要打多少个结?
2.每日一题:
12个小朋友去划船,可以怎样租船?
【板块六】
整体练习,全班校对,反馈错题,细致分析,追问错因,及时纠正,即时巩固。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给予差生适当的帮助。
4.如果有12个圆片,每2片一份,可以分成几份?每3片、4片一份呢?
动手边分边说给爸爸妈妈听吧。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一、交流预习成果(预设:5分钟)
1.拿出预习作业,小组交流,错的订正。
2.全班交流。
二、预习拓展引新(预设:1分钟)
1.揭示课题,认定目标。
三、自主尝试解答(预设:6分钟)
1.自主学习菜单:
五、即时巩固内化(预设:13分钟)
必做题:
1.完成“想想做做”P 43第1、2题。
2.完成“想想做做”P43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板块一】
1.由组长组织本组学生轮流汇报预习成果,按序每人汇报1题,其他组员注意倾听,有好的建议或问题及时在组内提出。
2.全班交流。
【板块二】
1.揭示课题:像这样的每份分的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2.板书课题:《分一分(1)》。
【板块三】
1.出示情境图。
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解答后小组中进行交流分享。教师深入组中帮扶弱势群体,收集有效资源,以便在下一环节中,适时渗透和利用。
【板块四】
1.全班交流汇报。
2.小结:像这样把每几个作为一份来分,也是平均分。每份分得多了,分的份数就少了。
【板块五】
用圆片代替桃。
(1)把8个桃,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
(2)动手分一分。
(3)小组交流:你是怎样分的?
(4)每份2个可以分成几份?
(5)完成P43试一试。
四、分享提炼解法(预设:5分钟)
1.全班交流汇报
2.追问:每份分得多了,分的份数就()。
每份分得少了,分的份数就()。
3.小结。
4.再小组复述。
“认识平均分(1)”课时教学计划
主备者:香香香施教时期2013年月日
教学内容
书本第42页例1、例2,
第43页“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共几课时
11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1
教
学
目
标
1.经历平均分物体的活动,初步感知平均分的特点,会按每几个一份的要求,将一些物体分成若干份。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并逐步形成自主探索的意识以及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态度
教
学
重
难
点
重点:体会平均分的特点,初步学会平均分的方法。
难点: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教
学
资
源
学生经验:分东西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比如分蛋糕等,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多遇到过。
先整体练习,再全班校对,错题及时进行纠正,进行强化巩固。
讲评、交流P43想想做做第1~3题。
1.想想做做第1题。判断完之后,指名学生说说理由,加深对平均分特点的认识。
2.想想做做第2题。提示:一圈里的就是一份。
3.想想做做第3题。可以用小棒分一分,也可以在图上圈一圈,再填空。
作业
设计
六、课堂检测反馈(预设10分钟)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8个圆片,14根小棒。
教师准备挂图、小黑板等。
预
习
设
计
1.把6根小棒分成两堆,你能有几种不同的分法?画一画。
2.预习书第42页例1,说说什么叫平均分,例1中第()种分法是平均分。
3.从学具袋中拿出8个圆片分一分,再填空。
8个圆片,每()个一份,可以分成()份。
还可以每()个一份,可以分成()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