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交换wxy3
现代交换原理-----教案
现代交换原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现代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电路交换、分组交换和信元交换的特点和区别。
3. 理解交换机的工作原理和体系结构。
4. 学会分析交换网络的性能指标和优化方法。
二、教学内容1. 现代交换技术概述1.1 交换技术的发展历程1.2 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1.3 交换技术的分类2. 电路交换2.1 电路交换的基本原理2.2 电路交换的优点和缺点2.3 电路交换系统的组成3. 分组交换3.1 分组交换的基本原理3.2 分组交换的优点和缺点3.3 分组交换系统的组成4. 信元交换4.1 信元交换的基本原理4.2 信元交换的优点和缺点4.3 信元交换系统的组成5. 交换机的基本原理和体系结构5.1 交换机的基本原理5.2 交换机的体系结构5.3 交换机的分类和应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体系结构。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应用案例,加深对交换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
4. 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现代交换原理及相关参考书籍。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
3. 网络资源:查找相关的网络资料和案例,供学生自主学习和参考。
4. 实验设备:提供交换机等实验设备,进行实际操作和验证。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2. 作业和练习:布置相关的作业和练习题,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4. 期末考试:设计合理的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授课计划:第1-4课时:现代交换技术概述第5-8课时:电路交换第9-12课时:分组交换第13-16课时:信元交换第17-20课时:交换机的基本原理和体系结构第21-24课时:交换网络的性能指标和优化方法第25-28课时:实际应用案例分析第29-32课时:实验操作和综合练习七、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确保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
有关现代交换原理的技术
有关现代交换原理的技术
现代交换原理技术是指通过利用计算机和电子通信技术实现的高效、快速和可靠的通信交换方式。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现代交换原理技术:
1. 数字交换技术:数字交换技术通过将传输的信号转换为数字信息进行处理和传输,使得通信更稳定、质量更高。
常见的数字交换技术包括数字移位、数字时分多路复用、数字频分多路复用等。
2. 分组交换技术:分组交换技术是将待传输的数据分割成小块(即数据包或分组),每个分组携带有目标地址等信息,然后在网络中通过路由器等设备按照目标地址进行转发。
常见的分组交换技术包括IP(Internet Protocol)和ATM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等。
3. 虚拟交换技术:虚拟交换技术是指在物理网络之上构建虚拟网络,从而实现多个物理网络之间的互联。
常见的虚拟交换技术包括虚拟局域网(VLAN)和虚拟私有网络(VPN)等。
4. 软交换技术:软交换技术是指通过软件程序实现交换功能,取代传统的硬件设备。
软交换技术具有灵活性、扩展性好等优势,适用于大规模的通信交换场景。
常见的软交换技术包括软交换服务器和软交换平台等。
5. 融合交换技术:融合交换技术是指将不同类型的通信网络(如传统电信网、
互联网等)集成在一起,实现多种通信业务的共享和互联。
融合交换技术可以提高网络利用率和资源利用率,降低通信成本。
常见的融合交换技术包括NGN (Next Generation Network)和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等。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现代交换原理技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还可能出现更多新的交换原理技术。
现代交换技术和无线通信概论
现代交换技术和无线通信概论
现代交换技术和无线通信是现代通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现代交换技术主要指的是电话交换技术,它是一种用于电话通信的技术,通过交换设备将电话信号从发送方转发到接收方。
传统的电话交换技术主要是基于电路交换,即建立一条实时的物理连接来进行通信。
而现代交换技术主要采用数据包交换,即将一段通信数据分成多个数据包进行传输,通过各种路由算法进行包的传输和转发。
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通信效率,而且可以同时进行多个通话和数据传输。
无线通信是指利用无线电波进行通信的技术。
它解决了传统有线通信无法覆盖的地理区域或者移动中的通信需求。
无线通信技术广泛应用于移动电话、无线局域网、卫星通信等领域。
其中移动电话是最常见和普及的无线通信方式,通过基站和无线终端设备实现人与人之间的语音和数据传输。
现代交换技术和无线通信不仅提高了通信的效率和可靠性,还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通信方式和便利。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还会出现更多创新的交换技术和无线通信方式,进一步改善人们的通信体验。
现代交换原理
现代交换原理概述:现代交换原理是指在通信领域中,利用交换设备和技术实现电话、数据和多媒体等信息的传递和交换的原理。
它是现代通信系统中的核心技术之一,能够提供高效、可靠的通信服务。
本文将详细介绍现代交换原理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应用场景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基本概念:1. 交换设备:指用于连接和转接用户之间通信链路的设备,包括交换机、路由器等。
2. 交换技术:指实现信息传递和交换的技术手段,包括电路交换、分组交换等。
3. 交换网络:由多个交换设备组成的网络,用于连接用户并实现信息交换。
二、工作原理:1. 电路交换:在通话过程中,交换设备会为通话双方建立一条专用的物理连接,一旦建立连接,通话双方之间的信息就可以直接传递,具有实时性和稳定性。
2. 分组交换:将数据分割成较小的数据包(分组),每一个数据包包含目标地址和数据内容等信息,通过交换设备在网络中进行传输和交换,最终到达目标地址。
分组交换具有高效性和灵便性,适合于数据通信。
三、应用场景:1. 电话交换:现代电话系统利用交换原理实现电话呼叫的接通和通话过程的管理,通过交换设备将电话信号传输到目标用户,实现电话通信。
2. 数据交换:现代数据通信系统利用交换原理实现数据的传输和交换,包括互联网、局域网等。
3. 多媒体交换:现代多媒体通信系统利用交换原理实现音视频数据的传输和交换,包括视频会议、流媒体等。
四、未来发展趋势:1. 软件定义网络(SDN):SDN将网络控制和数据转发分离,通过集中式的控制器对网络进行管理和配置,提高网络的灵便性和可编程性。
2. 5G通信:5G通信将提供更高的带宽和更低的延迟,为交换原理的应用提供更好的支持,推动物联网、智能城市等领域的发展。
3. 虚拟化技术:通过虚拟化技术,将多个物理交换设备虚拟化成为一个逻辑设备,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和灵便性。
总结:现代交换原理是实现通信系统中信息传递和交换的关键技术,通过交换设备和交换技术,可以提供高效、可靠的通信服务。
现代交换技术总结1500字
现代交换技术总结1500字现代交换技术是指在通信领域中,通过使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来实现电路交换、分组交换或是包交换等方式的通信机制。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现代交换技术不断推陈出新,为人们带来了更高效、更快速的网络通信服务。
下面将对现代交换技术进行总结,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 电路交换技术:电路交换技术是指在通信发起前,建立一条连接的路径,通信期间保持路径不变的方式。
这种技术可以实现点对点的通信,并且通信质量较好,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适用。
传统电话网络就是一种典型的电路交换技术。
2. 分组交换技术:分组交换技术是将待传输的信息分成一组一组的数据包,通过网络传输。
这些数据包在网络中独立传输,每个包经过网络时可以选择不同的路径,然后在目标节点重新组合成完整的信息。
分组交换技术是目前主流的交换方式,广泛应用于互联网,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资源共享的特点。
3. 包交换技术:包交换技术是在分组交换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发展,它将待传输的数据进一步划分为更小的数据包,以实现更高效的数据传输。
包交换技术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可以根据网络的情况进行自适应,从而提高传输的速度和可靠性。
Ethernet和IP协议是包交换技术的代表。
4. 路由技术:路由技术是指通过一系列的规则和算法,将数据包从源节点传输到目标节点的过程。
路由技术可以根据网络的拓扑结构和流量状况选择最佳的路径,并且可以实现网络的负载均衡,提高网络的性能和可靠性。
常用的路由技术包括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等。
5. 多路复用技术:多路复用技术是将多个信号同时传输到共享的传输介质上的一种技术手段。
它通过在发送端对多个信号进行合并,然后在接收端再将这些信号进行解析和分离,实现多路信号的同时传输。
多路复用技术可以有效提高传输介质的利用率,降低通信成本。
总的来说,现代交换技术在通信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断推动着通信技术的进步和创新。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对通信质量和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现代交换技术将继续发展和完善,为人们提供更好的通信服务。
现代交换技术实验报告
现代交换技术实验报告现代交换技术实验报告引言:现代交换技术是信息通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对于提高通信效率、保障信息安全以及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篇文章将围绕现代交换技术展开论述,从交换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应用场景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交换技术的定义和分类交换技术是指在通信系统中,将来自不同用户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分配和传递的技术手段。
根据交换方式的不同,交换技术可以分为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三种类型。
电路交换是指在通信过程中,为通信双方建立一条专用的物理连接,数据沿着这条连接进行传输;报文交换则是将整个信息分割成一个个报文,在传输过程中每个报文独立传输;而分组交换则是将信息分割成固定大小的数据包,每个数据包独立传输。
二、交换技术的发展历程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交换技术也经历了从传统交换机到数字交换机的演进过程。
传统交换机是基于电路交换的技术,其主要缺点是资源占用率低、扩展性差以及运维成本高等问题。
而数字交换机的出现,则通过数字化处理和存储,提高了通信效率和资源利用率,成为了现代通信网络的基础设施。
三、交换技术的应用场景交换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其中最重要的应用场景之一就是电话交换。
在电话交换中,交换技术通过建立呼叫连接,实现了电话用户之间的通话。
此外,交换技术还应用于数据交换、互联网交换、移动通信等多个领域,为各种通信服务提供了支撑。
四、交换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交换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演进。
未来,交换技术将更加注重网络安全和智能化。
网络安全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交换技术需要加强对数据传输的加密和防护,以保障用户信息的安全。
另外,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交换技术也将趋向于智能化,通过数据分析和学习,实现网络资源的智能分配和优化。
结论:现代交换技术在信息通信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的发展不仅提高了通信效率,还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现代交换原理分组交换技术及其现状与发展趋势论文
现代交换原理分组交换技术及其现状与发展趋势论文标题:现代交换原理分组交换技术及其现状与发展趋势摘要:现代交换原理分组交换技术在通信领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网络通信已经从电路交换发展到了分组交换。
本论文对现代分组交换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包括其原理、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合分析,得出了目前分组交换技术在高速网络通信领域的主要应用,并提出了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一、引言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交换原理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
分组交换技术作为现代网络通信中一种重要的交换方法,已经成为了主流。
本论文将对分组交换技术进行详细的研究和探讨。
二、分组交换技术原理分组交换技术是指将数据分成一组一组的数据包,通过网络传输到目标节点,并在接收端重新组装还原。
分组交换技术具有较高的传输效率和灵活性,能够适应不同网络场景的需求。
三、分组交换技术的现状目前,分组交换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互联网、移动通信等。
在高速网络通信领域,分组交换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数据中心网络、大规模并行计算等场景中。
然而,随着网络流量的不断增长,传统的分组交换技术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网络拥堵、时延增加等。
四、分组交换技术的发展趋势为了应对现代网络通信中的挑战,分组交换技术需要不断发展和改进。
未来的发展趋势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高速率的分组交换技术:随着网络带宽的不断提升,需要开发更高速率的分组交换技术。
2)网络虚拟化:通过虚拟化技术,将物理网络资源划分为多个逻辑网络,实现资源的灵活配置和提供更高效的网络服务。
3)软件定义网络(SDN):SDN技术可以将网络控制面和数据面进行分离,提供更好的网络控制和管理能力。
4)自适应流量控制:通过自适应流量控制算法,能够更好地应对网络拥堵和时延增加的问题。
五、结论本论文对现代交换原理分组交换技术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从原理、现状到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分组交换技术在高速网络通信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现代电信交换3.ppt
3.1 Point-to-Point Circuit Switching
3.2 Cost Criteria for Switching
3.3 Multi-Stage Switching Network
In practice, we may tolerate a small probability of blocking.
In return, we reduce the crosspoint complexity and control complexity.
In between these 2 classes of nonblocking networks, there are networks called wide sense nonblocking networks for which new connections can be add without disturbing existing connections, provided we follow some rules for choosing a path for the new connection.
Rearranging paths for connected pairs involved extra control complexity, and may cause disruption of a connection.
A non-blocking network is termed strict-sense nonblocking if a path can be set up between an idle transmitter and an idle receiver (can be more than one receiver for the case of multi-casting) without disturbing the paths already setup.
现代交换技术原理
现代交换技术原理现代通信网络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交换技术的支持。
交换技术是指通过一系列方法和技巧,将信息从一个通信线路传输到另一个通信线路的过程。
随着技术的进步,现代交换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高度。
本文将介绍现代交换技术的原理。
一、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现代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分组交换来实现的。
所谓的分组交换,是指将长的数据分成短的数据包进行传输。
这些数据包经过分组、传输和重新组装后,才能被准确地发送到目标地点。
分组交换主要有两种实现方式: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
电路交换是指在通信建立的初期,为了实现点到点直连通信,将一条物理通路分为若干时间片,使多个通话能够同时进行。
而分组交换则是将较长的通话分割成较小的数据包,在传输时按照不同的路径进行传输,再由目标地点重新组装成完整的通话。
二、分组交换的具体原理在分组交换中,数据流首先被分成若干个小的数据包。
每个数据包都包含了目标地址和源地址等必要信息。
然后,这些数据包被传输到网络中的交换节点。
交换节点会根据数据包中的目标地址,决定将数据包传输到哪个下一个节点。
在传输过程中,数据包需要经过多个节点,每个节点都会根据其表中的路由信息,来确定下一个节点的位置。
节点之间的连接线路可能有多条,根据网络的拥塞情况和链路质量,交换节点会选择最佳的路径将数据包传输到下一个节点。
当数据包到达目标节点后,它会被重新组装成完整的数据流,并被传输到目标地址。
目标地址可以是另外一个终端用户、服务器或者其他网络设备。
三、现代交换技术的应用和前景现代交换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特别是在互联网的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分组交换的原理使得信息传输更加灵活高效,数据包可以在传输过程中选择最佳路径,从而提高了网络传输的质量和速度。
目前,交换技术不仅应用于电信网络,还广泛用于局域网、广域网、数据中心等领域。
此外,随着物联网和5G技术的普及,交换技术的需求也将愈发庞大。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交换技术将继续优化和升级。
现代交换原理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现代交换原理实验实验一:交换系统组成与结构一.实验目的:全面了解交换系统组成与结构及实验操作方法二.实验要求:1.从总体上初步熟悉两部单机用空分交换方式进行通话。
2.初步建立程控交换实验系统及交换,中继通信的概念。
三:实验仪器设备和材料清单:程控交换实验箱,双踪示波器。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打开交流电源开关,电源输出电路加电,电源发光指示二极管亮。
2.按一下薄膜输入开关“复位”键,进行显示菜单状态。
3.熟悉菜单主要工作状态,分“人工交换”,“空分交换”,“数字时分交换”三种工作方式。
4.以“”方式为例,对“”与“”正常呼叫,熟悉信令程控交换与语音信号通信交换全过程。
5.呼叫时,甲方一路设置为48,乙方一路设置为68,甲方二路设置为49,乙方二路设置为69.五:实验报告要求:总结交换系统基本工作原理。
程控交换机实质上是采用计算机进行“存储程序控制”的交换机,它将各种控制功能与方法编成程序,存入存储器,利用对外部状态的扫描数据和存储程序来控制,管理整个交换系统的工作。
六:思考题:程控交换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1)数字交换网络。
2)接口。
3)信令设备。
4)控制系统。
实验二:用户接口模块实验一:实验目的:1.全面了解用户线接口电路功能(BORST)的作用及其实现方法。
2.通过对用户模块电路PBL 387 10电路的学习与实验,进一步加深对BORST功能的理解。
二:实验要求:1.了解用户模块PBL 387 10的主要性能与特点。
2.熟悉用PBL 387 10组成的用户线接口电路。
三:实验仪器设备和材料清单:程控交换实验箱,双综示波器。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用示波器分别观测TP301,TP302,TP303在摘挂机时的工作电平,给出在各种状态下的工作波形。
五:实验报告要求:1.总结基本工作原理2.给出在各种工作状态下的TP301,TP302,TP303信号波形图,标注关键数据。
(见手写报告纸)六:思考题:1.用户接口模块功能应完成哪些功能?(1)馈电:向用户话机送直流电流;(2)过压保护:防止过压过流冲击和损坏电路设备;(3)振铃控制:向用户话机馈送铃流;(4)监视:监视用户线状态,检测话机摘机、挂机与拨号脉冲信号;(5)编码解码与滤波;(6)混合;(7)测试:对用户电路进行测试2.判断用户摘挂机的方法是什么?1)用户摘机时,用户状态检测输出端输出高电平,向CPU表示用户“忙”;2)用户挂机时,用户状态检测输出端输出低电平,向CPU表示用户“闲”;3)用户挂机时,用户状态检测输出端输出低电平,向CPU表示用户“闲”;3.交换机的振铃功能是如何实现的?振铃电路可由外部的振铃继电器和用户电路部的继电器驱动电路以及铃流电源向用户馈送铃流:当继电器控制端(RC 端) 输入高电平,继电器驱动输出端(RD 端) 输出高电平,继电器接通,此时铃流源通过与振铃继电器连接的15 端(RV 端) 经TIP -RING 端口向被叫用户馈送铃流。
现代交换原理-----教案
现代交换原理--教案第一章:现代交换原理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现代交换技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理解现代交换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结构掌握常见交换技术的特点和应用场景1.2 教学内容现代交换技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现代交换系统的基本原理现代交换系统的组成结构常见交换技术的特点和应用场景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现代交换技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现代交换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结构案例分析法:分析常见交换技术的特点和应用场景1.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现代交换技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的掌握情况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现代交换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结构的理解程度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常见交换技术的特点和应用场景的掌握情况第二章:电路交换原理2.1 教学目标了解电路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掌握电路交换系统的组成和运作过程了解电路交换技术的优缺点及应用场景2.2 教学内容电路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电路交换系统的组成和运作过程电路交换技术的优缺点及应用场景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电路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电路交换系统的组成和运作过程案例分析法:分析电路交换技术的优缺点及应用场景2.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电路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的掌握情况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电路交换系统的组成和运作过程的理解程度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电路交换技术的优缺点及应用场景的掌握情况第三章:存储交换原理3.1 教学目标了解存储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掌握存储交换系统的组成和运作过程了解存储交换技术的优缺点及应用场景3.2 教学内容存储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存储交换系统的组成和运作过程存储交换技术的优缺点及应用场景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存储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存储交换系统的组成和运作过程案例分析法:分析存储交换技术的优缺点及应用场景3.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存储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的掌握情况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存储交换系统的组成和运作过程的理解程度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存储交换技术的优缺点及应用场景的掌握情况第四章:报文交换原理4.1 教学目标了解报文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掌握报文交换系统的组成和运作过程了解报文交换技术的优缺点及应用场景4.2 教学内容报文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报文交换系统的组成和运作过程报文交换技术的优缺点及应用场景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报文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报文交换系统的组成和运作过程案例分析法:分析报文交换技术的优缺点及应用场景4.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报文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的掌握情况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报文交换系统的组成和运作过程的理解程度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报文交换技术的优缺点及应用场景的掌握情况第五章:分组交换原理5.1 教学目标了解分组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掌握分组交换系统的组成和运作过程了解分组交换技术的优缺点及应用场景5.2 教学内容分组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分组交换系统的组成和运作过程分组交换技术的优缺点及应用场景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分组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分组交换系统的组成和运作过程案例分析法:分析分组交换技术的优缺点及应用场景5.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分组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的掌握情况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分组交换系统的组成和运作过程的理解程度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分组交换技术的优缺点及应用场景的掌握情况第六章:ATM交换原理6.1 教学目标了解ATM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掌握ATM交换系统的组成和运作过程了解ATM交换技术的优缺点及应用场景6.2 教学内容ATM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ATM交换系统的组成和运作过程ATM交换技术的优缺点及应用场景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ATM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ATM交换系统的组成和运作过程案例分析法:分析ATM交换技术的优缺点及应用场景6.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ATM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的掌握情况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ATM交换系统的组成和运作过程的理解程度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ATM交换技术的优缺点及应用场景的掌握情况第七章:帧中继交换原理7.1 教学目标了解帧中继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掌握帧中继交换系统的组成和运作过程了解帧中继交换技术的优缺点及应用场景7.2 教学内容帧中继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帧中继交换系统的组成和运作过程帧中继交换技术的优缺点及应用场景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帧中继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帧中继交换系统的组成和运作过程案例分析法:分析帧中继交换技术的优缺点及应用场景7.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帧中继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的掌握情况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帧中继交换系统的组成和运作过程的理解程度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帧中继交换技术的优缺点及应用场景的掌握情况第八章:异步传输模式(ATM)交换技术8.1 教学目标理解ATM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掌握ATM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协议标准学习ATM交换技术的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8.2 教学内容ATM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ATM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协议标准ATM交换技术的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8.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ATM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ATM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协议标准案例分析法:分析ATM交换技术的应用实例和未来发展趋势8.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ATM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ATM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协议标准的掌握程度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ATM交换技术的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的掌握情况第九章:互联网交换原理9.1 教学目标了解互联网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类型掌握互联网交换中心的运作机制理解互联网交换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场景9.2 教学内容互联网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类型互联网交换中心的运作机制互联网交换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场景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互联网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类型,互联网交换中心的运作机制案例分析法:分析互联网交换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场景9.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互联网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类型的掌握情况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互联网交换中心的运作机制的理解程度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互联网交换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场景的掌握情况第十章:未来交换技术展望10.1 教学目标了解当前交换技术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掌握新型交换技术的原理和特点探讨未来交换技术的发展方向和潜在应用10.2 教学内容当前交换技术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新型交换技术的原理和特点未来交换技术的发展方向和潜在应用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当前交换技术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新型交换技术的原理和特点案例分析法:分析未来交换技术的发展方向和潜在应用10.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当前交换技术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新型交换技术原理和特点的掌握程度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未来交换技术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教案中详细介绍了各种交换技术的原理、系统组成、运作过程以及优缺点。
现代交换原理 第3章 交换单元与交换网络.ppt
主要内容
1. 交换网络的构成和分类 2. 交换单元
交换单元的基本概念 开关阵列与空间交换单元 共享存储器型的交换单元——时间交换单元 共享总线型的交换单元——数字交换单元
3. 交换网络
CLOS网络 TST网络 DSN网络 BANYAN网络
•3.1 引言
输出端口编号,
• 信道RAM的地址对应输入时隙,而内容对
应着输出时隙。
• 每个发送端口有数据RAM,也是控写顺读,
其地址对应输出时隙,而内容为语音抽样 编码值,端口间的信息交换通过时分复用 总线完成。
• 总线有控制总线,数据总线,端口总线,
信道总线。
数字交换单元(DSE)的工作原理
总线按时隙轮流分配给各个入线控制部件和出线控 制部件使用,其时隙的分配有一定的规则。
数字交换单元(DSE)
DPC
TS6
端口RAM 话路RAM
S
0
0
S
10
数据RAM 0
20
20
6 10
6 20
10
S 20 S
TS20
S
31
31
RX3
DSE内的通路
31 TX10
• 每个接受端口中有端口RAM和信道RAM, • 端口RAM和信道RAM是控写顺读, • 端口RAM的地址对应输入时隙,而内容为
串行码
PCM 0
PCM 1
复
:
用 器
PCM 7
TS=32 2.048Mb/s
并行码
T
TS=32x8=256 2.048Mb/s
串行码
PCM 0’
分
PCM 1’
路:
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
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
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是指通过网络设备将信息从一个节点传输到另一个节点的技术和原理。
它是现代通信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用于实现高效、可靠和快速的数据传输。
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可以分为两个主要方面: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
在电路交换中,通信的两个节点之间建立一个物理连接,通信期间始终保持这个连接。
这种交换方式适用于需要实时通信、对延迟要求较高的应用,如电话通信。
但这种方式的缺点是需要预分配足够的资源,无论是否实际使用,这样会导致资源浪费。
而在分组交换中,数据被分割成小的数据包,并通过网络设备独立传输。
这些数据包包含了源地址和目的地址等信息,使得在传输过程中可以选择不同的路径。
分组交换的优点是可以共享网络资源,提高网络的利用率,但由于数据包之间的独立传输,可能会遇到网络拥塞和丢包的问题。
为了解决拥塞和丢包问题,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引入了流量控制、拥塞控制、差错控制和时间复用等技术。
流量控制用于控制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的数据传输速度,以保证接收方能够及时处理接收的数据。
拥塞控制则是通过采用一定的算法来避免网络拥塞,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
差错控制则是通过检验和校验等机制,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完整性和
正确性。
而时间复用则是将多个通信信道复用在同一个物理链路上,以提高链路的利用率。
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计算机网络、电话通信、移动通信等。
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发展,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将继续推动网络通信的发展和进步,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通信服务。
现代交换技术
现代交换技术现代交换技术现代交换技术是信息通信技术的一种重要方面,涉及到对信号的传输、路由、交换、控制和管理等多个方面。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交换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和改进。
本文将会围绕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相关技术进行系统地阐述。
1. 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将来自多个源点的信息经过网络中的交换节点进行路由和转发,最终到达目标节点。
其工作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路由和交换。
路由的过程包括选择最佳的路径以及建立路径,而交换的过程则是在路由确定的路径上,将信息从一个节点传输到另一个节点的过程。
为了实现这两个过程,交换技术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传输介质和交换方式。
传输介质是信息在网络中传输的物理媒介,常见的传输介质包括双绞线、光纤、无线电波等。
交换方式则是不同节点之间实现数据交换的方式,其主要分为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三种。
在电路交换中,被通信设备建立了一条物理电路,数据则在这条电路上交换。
这种交换方式传输速度快,但效率低,因为在电路占用的期间,其他通信设备无法使用电路。
在报文交换中,每个信息将被完整地发送到目标节点,这种方法效率较低,因为通信的首尾还需要各自发送一个控制字符才能完成,因此这种方法适用于数据量比较少和对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
而在分组交换中,数据被分割成多个分组,每个分组带有目标节点的地址信息并通过网络传输。
在传输到目标节点之后,分组再进行重组,成为完整的数据。
分组交换的优势在于能够同时在一个链路上传输多个分组,由于任何时刻仅有一个节点访问链路,因此该方法利用率高,而且节点可以灵活地选择链路传输数据,也可以在传递过程中根据信息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类型链路。
2. 现代交换技术的类型2.1 电话交换网电话交换网是交换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经过多年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综合性的通信系统。
电话交换网采用电路交换的方式,将电话设备之间的通信线路连结成一个网络,实现了电话信息的互通。
现代交换原理
现代交换原理
现代交换原理是指在通信领域中,利用数字技术进行信息交换和传输的基本原理。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交换原理已经成为了通信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应用范围涵盖了电话通信、数据通信、互联网通信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从数字交换系统、交换结构、交换技术以及交换网络等方面对现代交换原理进行详细介绍。
数字交换系统是现代交换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利用数字技术对信息进行交
换和传输。
相比于传统的模拟交换系统,数字交换系统具有信息传输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信号质量稳定等优势。
在数字交换系统中,交换结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交换结构是指交换机内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它决定了交换机的性能和功能。
常见的交换结构包括了电路交换、分组交换和消息交换等多种类型,它们各自适用于不同的通信环境和需求。
在现代交换原理中,交换技术是指利用数字技术进行信息交换和传输的具体方
法和手段。
交换技术的发展使得通信网络能够更加高效地传输信息,提高了通信的质量和可靠性。
除此之外,交换网络也是现代交换原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由多个交换机和传输设备组成的通信网络。
交换网络的设计和建设直接影响着通信网络的性能和覆盖范围,因此在现代交换原理中,交换网络的优化和升级是至关重要的。
总的来说,现代交换原理是利用数字技术进行信息交换和传输的基本原理,它
包括了数字交换系统、交换结构、交换技术以及交换网络等多个方面。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交换原理在通信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将继续推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效益。
希望本文对现代交换原理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5
五、中继接口
4. 数字中继接口:又称为A接口或B接口,
是数字中继线与交换机之间的接口。 它常用于长途、市内交换机,用户小 交换机和其他数字传输系统。 4.1 功能结构:解决信号的传输、同 步和信令配合三方面的连接问题 见P70图3.19
华中科技大学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汪小燕
36
华中科技大学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汪小燕
37
4.2 数字中继接口的基本功能---GAZPACHO P72 G:Generation of Frame Code帧码产生 A:Alignment of Frames帧定位 Z:Zero string suppression连零抑制 P:Polar conversion极性变换 A:Alarm processing告警处理 C:Clock recovery时钟恢复 H:Hunt during reframe帧同步 O:Office Signaling信令插入和提取
华中科技大学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汪小燕 25
华中科技大学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汪小燕
26
四、用户接口
3.1 馈电 B: 所有连在交换机上的电话 分机用户,都由交换机向其馈电。数字 交换机的馈电电压一般为48V,在通话时 的馈电电流在20mA一50mA之间。 3.2 过压保护O:二次过压保护P67图3.13 3.3 振铃控制 R: P67图3.14 控制 75V,25Hz正弦信号
动交换机 ---程控交换机 P59
华中科技大学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汪小燕
2
华中科技大学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汪小燕
3
一、电路交换系统概述
2. 电路交换呼叫接续过程:交换过程的三
个阶段:呼叫建立、消息传输、话终释放P60 图3.1
华中科技大学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汪小燕
4
华中科技大学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汪小燕
华中科技大学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汪小燕
12
二、控制系统
1.2 分散控制:在系统给定的状态下,每 台处理机只能达到一部分资源和只能执 行一部分功能。 优点: 模块化好,可靠性高; 缺点: 分散的开销;
华中科技大学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汪小燕
13
二、控制系统
分散控制又可分为:分布控制和分级控制。 单级多机系统 P64图3.8
5
一、电路交换系统概述
3. 对交换机在呼叫处理方面的5项基本功能要求:
能随时发现呼叫的到来; 能接收并保存主叫发送的被叫号码; 能检测被叫的忙闲以及是否存在空闲通路; 能向空闲的被叫用户振铃,并在被叫应答 时与主叫建立通话电路 能随时发现任何一方用户的挂机。
华中科技大学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汪小燕
6
华中科技大学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汪小燕
40
五、中继接口
4.3 交换局之间的同步方式: 1.准同步方式:各交换机采用稳定性很高的时钟,它 们互相独立,但其相互间偏差很小,所以又称异步方 式。 2.主从同步方式:在这种方式的电信网中有一个中心 局,备有稳定性很高的主时钟,向其他各局发出时钟信 息,其他各局采用这个主时钟来进行同步,因而各机 比特率相同,相位可有一些差异。 3.互同步方式:这种网络没有主时钟,各交换局都有 自己的时钟,但它们相互连接、相互影响,最后被调 节到同一频率(平均值)上。
A:一次群PCM数字中继接口 B:二次群PCM数字中继接口 C:模拟中继接口 Z:模拟用户接口 V:数字用户接口 Q3:与电信管理网操作系统的接口
华中科技大学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汪小燕
22
华中科技大学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汪小燕
23
四、用户接口
1. 用户终端与交换网络的接口电路。(UNI) 2. 分类:
华中科技大学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汪小燕 18
华中科技大学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汪小燕
19
二、控制系统
负荷分担方式 优点:过负荷能力强;可以防止软件差错引 起的系统阻断;必要时可一机承担全部话务。 缺点:双机同抢资源,双机通信复杂。 主备用方式 冷备用:备用机中没有呼叫数据的保存。 热备用:备用机中有呼叫数据的保存。
华中科技大学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汪小燕 31
四、用户接口
5.2 数字用户环路(DSL):二线传输 必须解决在普通用户二线环路上传输数字 信号的问题,诸如:码型选择、回波抵消、 扰码、去扰码等问题。
华中科技大学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汪小燕
32
五、中继接口
1. 交换局与交换局之间的接口。(NNI) 2. 分类:
一、电路交换系统概述
4. 功能结构要求: 连接功能 信令功能
监视(对各种状态) 号码(也称选择信号,如地址、类别、特征等) 音信号(如拨号音、铃流、回铃音、忙音等)
终端接口功能 控制功能 -连接功能和信令功能都是按接收控制功能的指令来 工作的 -底层控制:与硬件设备直接相关的控制功能 -高层控制:与硬件设备隔离的高一层呼叫控制功能
华中科技大学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汪小燕
45
六、数字信号音的实现方法
3.
各种信号音是由用户话机接收的,因 此在用户电路中进行译码以后就变成了 模拟信号自动接收。
华中科技大学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汪小燕
46
七、数字多频信号的接收方法与实现
1. 数字程控交换系统中使用的多频信号包括:局
间信令中使用的多频信号MF和用户信令中使 用的双音多频(DTMF〉信号。 2. 多频信号的构成: 3. 多频信号的产生和接收:P74图3.23
容量分担: 每台处理机只承扭一部分容量 的呼叫处理任务 功能分担:每台处理机只承担一部分功能
多级处理机系统 P65图3.9 分布式控制 :s-1240的控制系统
华中科技大学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汪小燕 14
华中科技大学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汪小燕
15
华中科技大学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汪小燕
16
二、控制系统
华中科技大学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汪小燕
20
三、接口系统概述
1. 作用:是交换机中唯一与外界发生物 理连接的部分。为了保证交换机内部信 号的传送与处理的一致性,任何外界系 统原则上都必须通过接口与交换机内部 发生关系。
华中科技大学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汪小燕
21
三、电路交换系统的接口电路
2. 程控交换系统的接口类型P66图3.10
2. 控制系统的容错设计:
2.1 所谓容错,包含两层意思:其一, 允许系统中某些部件或软件程序出现故 障;其二,即使在出现故障的情况下也 不能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
华中科技大学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汪小燕
17
二、控制系统
2.2 硬件的冗余配置和数据的容错编码是 两种用得最为广泛的容错技术。 冗余配置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双机配 置,一是多机配置。 双机配置有三种形式:微同步方式,主备 用方式,话务分担方式 多机配置:N+1备份;
华中科技大学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汪小燕 38
五、中继接口
帧码产生G :
在偶帧0 时隙的第2---8位 插入帧定位码;
帧定位A : 利用弹性存储器使输入码流与本机帧 同步信号同步;滑帧现象(丢帧与重读) 连零抑制Z : Z 采用HDB3编码技术,实现对连 HDB3 零码的抑制; 极性变换P:在传输线上采用高密度双极性
模拟中继接口 数字中继接口
华中科技大学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汪小燕
33
五、中继接口
3. 模拟中继接口的(B)OSC(H)T功能
实际常用的模拟中继接口: 基带传输模拟中继; 载波调制模拟中继; 环起中继; P69图3.18
华中科技大学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汪小燕
34
华中科技大学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汪小燕
华中科技大学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汪小燕
43
华中科技大学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汪小燕
44
六、数字信号音的实现方法
在信号音采用“链路半永久性”连接时, 不管有无用户听信号音的要求,在数字 交换网络的次级T的话音存储器中,总是 有数字信号音存在着。一旦有某用户需 要听某种信号音时,只要将这个信号音 的PCM数码在该用户所在的时隙读出即可
华中科技大学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汪小燕 7
5.
电路交换系统硬件结构(P62图3.4)
华中科技大学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汪小燕
8
华中科技大学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汪小燕
9
二、控制系统
1. 按控制系统中处理机与话路设备的关系
可分为: 集中控制 分散控制
华中科技大学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汪小燕
10
二、控制系统
码HDB3或双极性AMI码,在交换网内部 使用单极性不归零码NRZ码。
华中科技大学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汪小燕 39
五、中继接口
告警处理A:告警及告警处理。包括:误码检测、 帧同步检测、复帧同步检测、滑码检测、计次 统计、对端告警响应、告警位插入等; 时钟恢复C:位同步;有PLL;谐振;滤波等方法; 帧同步:同步保护策略; 信令插入和提取O:对交换网输出信号流插入控 制信令;从传输线上来的信号流中提取控制信 令。有不同的信令方式,如随路信令和共路信 令。
华中科技大学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汪小燕 41
六、数字信号音的实现方法
1. 基本原理:是把模拟音信号经抽样、量化 编码,按照一定的规律存入只读存储器中,再 配合控制电路,在使用时按所需要的要求读出 即可 。
华中科技大学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汪小燕
42
六、数字信号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实现方法
2. 数字音频信号的发送
在数字交换网络里,预先指定好一些内部时隙, 固定作为信号音储存到次级T话音存储器的通 道,这种连接方法称为"链路半永久性"连接法。
华中科技大学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汪小燕 27
四、用户接口
3.4 监视 S: 监视用户线回路的通/断 状态. P68图3.15 3.5 编译码和滤波 C: P68图3.16 3.6 混合电路 (二/四线转换) 混合电路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