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草 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教学设计及教学实录_小学语文教学实录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教学设计及教学实录_小学语文教学实录干货来了,请收下,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教学设计及教学实录,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文本分析教学目标1.会写9个生字,重点理解“境界、回味、洒脱、拘束、羞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象,背诵第1自然段。
3.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难点揣摩、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的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毯、陈、裳”等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草原、线条、柔美、襟飘带舞、热乎乎”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文章结构,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4.理解重点词语和优美语句,感受草原的美好风光。
教学重难点1.正确读写生字词。
2.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展开想象,再现情境。
3.揣摩、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感受草原的美。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出示草原图片,播放背景音乐(如《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蒙古人》),引领学生进入草原的氛围之中。
导语:同学们,有一个地方我特别向往,那儿天蓝地绿,有奔驰的骏马和雪白的绵羊。
如果你到了那儿呀,一定会被那里无边无际的绿色所震撼。
你们知道我所说的这个地方是哪里吗对,就是辽阔的大草原。
现在,就让我们用眼睛、用耳朵,去感受一下草原的美吧!2.出示课题,说说美丽的草原。
预设:学生见了课题,可以让他们说说最想了解草原的哪些方面。
如:草原的景色如何草原的人们有什么特点草原上有哪些风俗从未见过草原的人来到草原可能会有怎样的感受然后再请去过草原的同学结合自己的经历解答一下。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
老舍以市民生活特别是城市贫民的生活与命运为题材,创作了多种形式的文艺作品。
《1 我们知道的植物》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4-2025学年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
《我们知道的植物》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基本分类,包括种子植物和非种子植物。
2. 学会识别常见的植物种类,如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
3. 培养学生对植物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以及对自然环境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识别常见植物种类,掌握分类知识。
2.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植物的特征,对植物进行科学分类。
三、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常见的植物标本或图片,包括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
2. 准备一些种子和植物繁殖材料,以便学生了解植物繁殖方式。
3. 准备一些植物观察记录表,以便学生记录观察结果。
4. 准备一些教学视频或PPT,展示植物的发展环境和特征。
在课程开始时,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植物的分类和特征进行思考,以便引入主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植物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形态、颜色、气味、发展环境等特征,并让学生进行描述和讨论。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植物的分类和特征,并激发他们对植物学课程的兴趣。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实验或观察植物发展过程的方式,让学生亲自体验植物的发展过程和变化,从而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特征和分类。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植物的生命过程,加深对植物学知识的理解。
总之,在植物学课程中,引导学生对植物的特征进行思考和观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植物的分类和特征,激发他们对植物学课程的兴趣,并加深对植物学知识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猜谜语引入:幼儿见之笑开颜,花中隐士自成群。
长长身体柳叶形,红红脸蛋喜笑人。
(打一植物)2. 展示植物图片,介绍植物的种类和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猜谜语和图片展示,激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好奇心,为后续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新课教学1. 介绍植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植物的基本特征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等部分,以及发展环境和繁殖方式等。
植物分类主要依据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分为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等。
古诗《草》优秀教学设计及教学实录
古诗《草》优秀教学设计及教学实录古诗《草》优秀教学设计及教学实录执教:南昌师范附属实验小学余娜点评:南昌师范附属实验小学郭爱香教学目标:1. 反复诵读,读通读顺,认识并学写生字枯、荣。
2. 能正确理解离离枯荣的意思,并体会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3. 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教学重难点:1. 正确理解离离枯荣的意思。
2. 深入体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含义。
3. 理解诗意并有感情地诵读。
设计理念:1. 以读为本,反复诵读。
2. 抓关键词,理解诗意。
3. 拓展全诗,深化主题。
教学准备:ppt课件、小草一棵教学过程:一、激趣揭题,介绍作者。
(一)欣赏歌曲播放歌曲《小草》,学生一边拍手,一边跟唱。
(二)谈话揭题师:同学们,知道我们刚刚唱的是什么歌吗?师:对,就是《小草》(师出示小草,并把小草粘贴在黑板上),它随处可见,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首诗,诗题就是《草》。
(三)板书诗题师:举起小手和老师一起来写这个字,上面一个草字头,这两竖就像小草长长的叶子,下面是个早字,这一横就像宽广的土地,草根深深地扎进泥土里。
(四)读准课题师:谁来读诗题?师:平舌音读的真准(或者:它是个平舌音字)。
谁再来读?再请你读。
请你读!全班一起读。
(五)简介作者师:这首诗的作者是(板:白居易)师:想跟老师一起认识他吗?(课件出示白居易画像和简介)师:瞧,他就是(生:白居易),你们知道吗?他可是唐代一位了不起的大诗人,一生写了很多的诗,写这首《草》的时候,他才16岁。
想读吗?点评:歌曲导入,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从生活中熟知的信息导入新课,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让一棵鲜活的小草长在黑板上(在黑板上粘贴带有草根的小草),再一次形象直观地展现文本主体,为课题的书写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并为后文指导学生理解烧不尽做好了铺垫。
二、初读正音,整体感知(一)初读正音,读通诗句1. 请同学们拿出课文,自由读两遍这首诗,要求借助生字注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五年级《草原》教学设计第一课一等奖5篇
五年级《草原》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篇5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渲、勒、鄂、涯”四个生字,会写“毯、渲”等14个生字,理解文中新词的意思。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课文第1、2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汉蒙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感情。
4.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材分析本文记述了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赞美了大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来叙述,先写了草原秀美的风景,再写了草原迎客和联欢场景。
作者移步换景,有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结束,给读者留下无尽的回味空间。
学情分析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活情景。
难点具体体会课文中的表达方法。
教学方法教具教学准备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学习认识本课“渲、勒、鄂、涯”四个生字,会写“毯、渲”等14个生字,理解文中新词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1.正确读写生字词。
2.读熟课文,理清课文结构。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整体感知1.你去过草原吗?在电视上见过草原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草原,看看草原的美景和草原上生活着的人们。
2.介绍作者老舍3.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想想作者笔下的草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二、学生自学生字词三、检查自学情况,指导书写1.教师出示下面生字、新词:“渲染、勾勒、迂回、鄂温克、天涯”,先正音、正形、再讲词义。
(渲染:中国画的一种画法。
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湿润物象,使它分出阴阳向背。
以加强艺术效果,引申为文学创作中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行为、心理描写来突出形象的一种手法。
勾勒:是绘画时用线条勾出的轮廓。
迂回:弯弯曲曲,来来回回地环绕。
迂,曲曲折折绕弯;回,旋转、环绕。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草原预习教案二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草原预习教案二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草原预习教案篇4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并感受内蒙古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
(三)情感与态度目标: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搜集有关草原的风光、资料。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和老舍先生走进西部,去亲近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里美丽的风光和独特的民族风情。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草原。
请大家一起跟我写课题:17、草原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理清课文条理。
1.检查生字认读情况以及课文朗读情况。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出示生字词:骏马渲染勾勒襟飘带舞拘束羞涩摔跤鄂温克:少数民族之一。
分布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和黑龙江讷河市等地,主要从事畜牧业和农业,少数从事狩猎业。
)2、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草原的哪些方面?(板书:草原风光民族风情)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美妙风光展现出来呢?现在,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三)合作研读,品读玩味师:谁愿意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大家听?生:我喜欢这句话,我来读一读:“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师:(板书:一碧千里并不茫茫)你读得太好了。
你能不能给大家说一说,“一碧千里”在你脑海中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在我眼前是绿色,远一点的是绿色,再远一点的也还是绿色!草原非常辽阔,放眼望去,草原如同一张巨幅的绿色绒毯,一直铺到天地相接的地方。
师:我们都要像他这样读书,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茫茫”是什么意思?生:视线模糊不清。
师:还记得这首诗吗?“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同是写草原,为什么一个说“天苍苍,野茫茫”,老舍先生却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呢?好,先不着急回答,看看能不能在接下来读书的过程中有新的发现。
草原教学设计及反思(8篇)
草原教学设计及反思(8篇)教学反思:篇一1、课前要求同学们通过上网或查阅有关书籍,了解草原的有关资料,如内蒙古的位置、范围以及当地人民的风土人情自然风光等。
教师也要收集相关的图片,制成课件,给学生一些感性的东西。
读一些描写草原的诗词、文章也有助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2、这篇文章的语言优美,富有形象感和画面感,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这种语言及句式的写法,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感情朗读的指导,并结合同学们心目中的草原概况。
边读边想象文中的草原画面。
养成边读边想的好习惯。
并能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3、体会文章的写作手法,并进行学习,在学习的基础上,利用本文的写法进行练笔,以达到学,并学以至用,收到学用兼得的效果。
草原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二1草原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读课文,认识课后16个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2、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品味优美语言,感受祖国西部的优美景色。
3、学习第一自然段老舍表达感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品味有没语言,感受祖国西部的优美景色。
学习老舍表达感情的写法教学准备相关幻灯片、课前板书课题、红色和白色粉笔、折纸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1.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想到什么问题?2.听读课文:3.介绍作者和参观内蒙(注意多音字)古草原的大致位置,呼伦贝尔大草原的西北部。
(交流对老舍先生的了解)4.检查生字,交流识字方法二.合作交流1.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老舍先生按照什么顺序带我们参观访问的地方风景有什么特点,这个地方的风俗人情是什么样的?(出示: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说书风景美,人情美。
板书美、风景、人情)2.请大家在第一自然段中,找出表达出草原美的关键句。
((交流过程中让孩子们说说老舍都描写了草原的什么景物,想象草原上还有什么景物。
)3、这段话语言给你的感觉时什么?(美!)语言优美也是这篇文章的主要特点→←之一。
因为这段语言太美了,我就选了几句做成了“美的语言卡”然后折成了千千纸鹤(拿出折纸)。
部编学课六上小文《草原》知识导学教案
部编学课六上小文《草原》知识导学教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生字词,理解重点句。
2、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所经历事情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伟大祖国地域辽阔、景色秀丽,她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理解意思较深的句子。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
2.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电视机、音响、光碟、两片叶子等。
教学时间: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板书课题1.激情导入。
同学们,那辽阔的草原是个景色迷人,令人神往的地方,想去欣赏吗?(想)请让我带大家去领略草原那美丽的风光。
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录像,让学生欣赏。
2.板书课题。
欣赏完了,草原留给大家最深的印象是什么?(景色美丽,草原辽阔)作家老舍先生笔下所描绘的内蒙古草原又是怎样的呢?带着疑问,这节,我们一起来学习12.《草原》这篇课文,板书课题:草原二、整体感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1.同学们课前都做了充分的预习,初略地读了课文,我可以向大家提个问题吗?(可以)课题是草原,课文写了草原什么呢?板:景色美丽热情好客。
2.选择喜欢的学习内容在“景色美丽”和“热情好客”两部分内容中,喜欢“景色美丽”这部分内容的同学请举右手,喜欢“热情好客”这部分内容的同学请举左手。
(看来呀,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现在,大家最想去感受哪部分内容呢?(景色美丽)为什么呢?我尊重大家的意愿,带大家去感受这部分内容。
三、自主、合作、探究“景色美丽”这部分内容1.自读自找(不理解词、句、其它问题)合作、探究(不懂的问题)评价。
(以小组为单位)2.各小组汇报学习情况,师生共议疑问。
①先让其中一个小组汇报情况。
小组中的同学找出哪些不懂的问题?解决了哪些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的?还有不能解决问题吗?其它组的哪位同学能帮助解决?谁能评一评回答的问题?②除这组的同学所提出问题外,其它组同学还有问题吗?谁来帮忙解决?谁能评价同学回答的问题?未能解决或解决不理想时,教师启发、解疑,学生对“翠色欲流、勾勒、渲染”等词理解不深刻,教学中采用“实物感悟法”(翠色欲流),操作演示法(勾勒、泻染)加深对词意思理解。
小学一年级《草》语文教案阅读与表达
小学一年级《草》语文教案阅读与表达。
课前预习环节,我们用爱的眼光观察了身边的草丛,学会了如何正确地认识草,了解了草除了有绿荫,还有刺、嫩芽等。
并且,还从这些生动的细节里找到课文的重点,了解了草的作用和特点。
在教师讲解环节中,老师让我们听读课文,带着同学们感受草的绿色生命之美,感受草固沙保土之重要性。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学会了如何尽情地品味草这个自然充满着生命力的生命体。
教师采用手把手,一把一把的教学方式,通过多样化的训练方法,让学生们积极的参与到了教学中。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学习内容,老师精心设计了一些教学游戏,如“词语游戏”“趣味抢答”等活动,让学生们在游戏中轻松掌握课文。
在阅读和练习环节中,老师设置了一些针对性很强的习题,结合不同的阶段,让学生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法理解和实践草这个主题。
可以说,老师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主导,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兴趣盎然,而不是死板的把知识灌输给学生。
最终,语文课结束了,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充实而又愉悦地学习了一堂无以伦比的语文课。
感谢老师的付出,让我们从不喜欢到喜欢草这个主题,让我们从草这个主题中,深刻领会到了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要如何启蒙,如何引领,如何让学生们在互动交流中学有所得,人人皆成才。
第 1 页共 1 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教学设计 公开课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草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草原》这篇课文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
本文通篇文质兼美,堪称写景、抒情的典范佳作。
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
作者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五十年代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写下了《内蒙风光》,本文就节选自《内蒙风光》。
《草原》这篇课文,作者以热情洋溢的笔调,描写了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风光以及受到草原人民热情欢迎的情景,表达了蒙汉人民的深厚情谊。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有了一定的认知范围,但本文对于六年级的孩子来说,草原是遥远、陌生的。
因此,如何让学生突破时空障碍,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揣摩优美的语句,感受草原的景美,体会作者的感情,领悟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将是孩子们学习上的难点。
教学目标:1.认识“丘”、“渲”等7个生字,会写“毯”、“陈”等9个生字。
会写“草原、线条、柔美”等22个词语。
2.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并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读出自己的感受。
背诵第1自然段。
3. 体会汉蒙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活情景,并理解课文内容。
2.难点:抓住“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体会景色美以及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并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准备:1.准备具有浓郁的蒙古族特色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蒙古人》(最好蒙语演唱)。
2.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图片。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教师导入:你去过草原吗?谈谈你所知道的草原或你所了解到的赞美草原的诗句、歌曲等。
2.播放歌曲《天堂》,将学生带入草原高远、辽阔的草原。
教师相机出示相关词语:一碧千里、翠色欲流3.导入新课。
初中语文一单元教案
教案名称: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草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能够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通过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培养学生进行文学鉴赏的能力。
通过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亲情友情的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通过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培养学生进行文学鉴赏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对新课进行导入。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3.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分享学习心得。
4.探究学习: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探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巩固知识。
6.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让学生进行课后巩固,提高语文素养。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课后反馈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注: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请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环境进行调整。
《草原》教案优秀8篇
《草原》教案优秀8篇草原的教案篇一(一)漫谈蒙古族拓展学生知识师:筷子舞是我国蒙古少数民族所特有的舞蹈,哪位小朋友来说说你所了解的蒙古族呢?(二)观看多媒体了解风土人情师:蒙古族到底是个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三)游玩蒙古大苹原体验多元文化1、哼唱《草原就是我的家》师:蒙古大草原真荚啊!今天就让我们组成一个旅游团,去游玩一下“蒙古大草原”吧!教师弹奏《草原就是我的家》请学生用1u哼唱,来表现去游玩的快乐心情。
2、编创马蹄节奏师:多美妙的歌声啊!听,我们把谁吸引过来了?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以“筷子”为切入点展开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跳筷子舞,初步感受蒙古族音乐、舞蹈,体验其欢愉情绪,熟悉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为歌曲的学唱做好辅垫。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媒体,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出发,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来进行音乐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体现音乐是人文学科的课程性质。
把发声练习融入到故事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并再一次熟悉歌曲的旋律,为学唱好歌曲作好铺垫。
教学环节:二、游玩大草原丰富体验师生活动:教师用筷子敲击请学生模拟并诱发联想;你好象看(听)见了什么?学生用筷子创编各种马蹄声(节奏),并说说所表现的场景。
如悠闲的马蹄声飞奔的马蹄声由近到远的马蹄声等等3、编创骑马动作学跳“苹原小骑兵”师:草原上的小骑兵可神气了,他不仅让马跑出那么多美妙的声音,还可以变出很多骑马动作呢!让学生自由创编各种骑马的动作。
教师讲解动作要领。
播放音乐,教师带领学生跳“草原小骑兵”4、参加“那达慕盛会”师:今天,勇敢神气的小骑兵会先带我们去哪儿呢?简单介绍“那达慕盛会”,让学生再次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及民族文化。
出示射箭、摔跤、骑马等图片,请学生用动作和音响来模拟表现,并进行多声部的节奏训练。
5、参观农场学跳挤奶舞师:草原上盛产牛奶,热情好客的蒙古人民正在为我们挤牛奶呢!出示挤牛奶的画面,教师讲解挤奶的基本动作,学习模拟挤奶的姑娘挤奶。
课题:古诗《草》教学设计
课题:古诗《草》教学设计执教教师:雷琪教学目标:1.会写本课“原、岁、尽、吹” 4 个生字。
认识“离、枯、荣、烧、”4 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草》。
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背诵《草》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尝试朗读,大胆质疑1.教师板书好“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学生猜,教师板书“草” )2.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写的古诗《草》。
3.介绍白居易。
4.范读课文,学生领会。
听准读音和速度。
想一想老师是怎么读的,注意停顿和重音。
二、熟练朗读,大胆质疑1.借助拼音自己读课文2.指名读(1)注意两个“一”的读法,前一个“一”读y丨,后一个“- 读y 1。
(2)注意纠正错音。
(3)注意读出节奏。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三、品赏诵读,互动解疑1 .出示课件,整体感知诗的意境。
“原”的意思,出现生长着茂盛野草的大草原。
再出现四季草的不同画面。
2.(出示课件)理解第二行中“枯”和“荣”荣:茂盛。
枯:枯萎3.第一行:教师讲解“离离”的意思,说说这行诗讲什么。
还可以怎么讲?(茂盛的野草长满了整个原野。
或:多茂盛啊!原野上的野草!或:原野上的野草长得多么茂盛啊!)学生练说。
第二行:“岁”是什么意思?“一岁”呢?(一年)这两行诗的意思是:野草每年的秋冬都枯萎一次,春夏季节又一次茂盛地生长起来。
4. (出示课件)荒山野草、燃烧的火。
解释“烧不尽”。
(烧不完)叙述:野火是不能把野草完全烧掉的。
第四行:为什么说“野火烧不尽”呢?(春风吹又生)出示第四行,教师说一说。
(春风一吹,野草又会生长起来。
议答:野火只能烧掉草的茎叶,草根理在泥土里,是烧不掉的,所以来年春天,草还会重新长出来,从而体会到野草旺盛的生命力。
生:白居易为什么要写草呢?议答:白居易赞赏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告诉人们要学习草不怕挫折,顽强的精神。
)同桌把第三、四句再读两遍。
部编版九上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九上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了解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内容,包括课文、诗歌和阅读材料。
-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
-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解读。
-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安排1. 第一课时:课文《草虫》- 导入:观察一幅插图,引发学生的兴趣。
- 研究:逐段朗读课文,教授生词和重点句型。
- 拓展: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 合作:小组讨论,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 练:完成课后练题,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 第二课时:诗歌《星光》- 导入:播放音频,学生跟读诗歌。
- 研究:教授诗歌中的生词和重点句型。
- 拓展:讨论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 合作:小组朗读诗歌,体验诗歌的语音韵律。
- 练:完成诗歌赏析题,提升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 第三课时:阅读材料《旧书新鉴赏》- 导入:呈现阅读材料,解释生词和短语。
- 研究: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帮助理解内容。
- 拓展:讨论阅读材料中的观点和思考问题。
- 合作:小组讨论,整理自己的读书心得。
- 练:写一篇读后感,表达自己对阅读的体验与观点。
教学评价与作业布置- 教学评价:- 课堂表现: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朗读是否流畅。
- 问题回答:学生对课文、诗歌和阅读材料的理解程度。
- 合作讨论:学生是否能在小组中合作、交流和分享想法。
- 练答题: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 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练题,检验对课文的理解。
- 写一篇读后感,表达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与感悟。
- 准备下一单元的课前预。
以上是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的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在阅读、朗读和写作方面全面提高。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特点进行适当调整,并及时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以便更好地指导和帮助他们。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第1课《草原》教案+课后习题附答案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这篇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欢迎远客、盛情款待、深情话别的动人情景,都令人难以忘怀。
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本文层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
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结束。
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
课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同时又不失纯朴简练,生动感人。
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描写自然风光还是主客相见、联欢、惜别,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作者介绍】舒庆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正红旗人,本名舒庆春,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赶集》等。
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1966年8月24日,中国作家老舍因不堪忍受红卫兵的暴力批斗,在北京太平湖投湖自尽。
1978年初,老舍得到平反,恢复了“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奶茶:奶茶原为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日常饮品,至今最少已有千年历史。
自元朝起传遍世界各地,目前在中国、印度、阿拉伯、英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区都有不同种类奶茶流行。
中国境内的的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藏族和蒙古族等均有制作奶茶的习惯。
新疆奶茶的原料是茶和牛奶或羊奶。
乌孜别克族烧奶茶一般用铜壶或铝锅,先将茶水煮沸,然后加入牛奶烧煮,搅匀,待茶乳完全交融后,再加适量的食盐即成。
饮时把奶茶盛入碗中,稍加酥油或羊油、胡椒即可。
藏族、蒙古族的奶茶以砖茶、羊奶或牛奶、和以酥油煮成,加盐调理使味道偏咸。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草原教案【表格教案带设计意图及备课素材】
课题草原课型讲读课文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毯、陈”等8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绿毯、渲染、勾勒、拘束、会心、摔跤”等词语。
2.自读感悟,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
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4.通过理解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5.背诵第一自然段。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8个生字,理解“绿毯、惊叹、回味”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3.品味课文美景,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具准备课件:歌曲《天堂》、老舍先生简介、词语解释、草原风景图片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分钟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出示课件2】教师播放腾格尔的歌曲《天堂》,请同学们欣赏。
2.播放完毕后谈话导入:这首歌唱出了什么地方的美丽景色?对,是草原。
你们一定知道咱们今天要上哪一课了。
(板书课题:草原)学生齐读课题“草原”。
请同学们分小组交流一下自己课前了解到的关于草原的资料,谈谈自己对草原的感知。
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走进那辽阔的大草原。
2.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出示课件3】以草原歌曲导入,创设出大草原蓝天白云、一碧千里的氛围,学生初步感受草原的美,激发学习兴趣。
“老舍,原名舒庆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正红旗人,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人民艺术家,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他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曾经产生过较大的国际影响。
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四十多年前,老舍先生到内蒙古草原参观访问,记录了当时在草原上的所见所感。
今天,我们就紧随老舍先生的脚步,走进“草原”,感受大草原无与伦比的美丽风光和淳朴热情的民族风情。
老舍的《草原》教学设计4篇
老舍的《草原》教学设计4篇目标设计:积存品尝美丽句,体会其含义,理解课文:草原人美、景美。
使学生受到喜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重点难点:体会句子的含义教学方法:师生互动生生沟通自主探究体验触情教具:录音机VCD学具:留言卡课前预备:自制心形卡熟读课文收集草原资料课堂流程:一、诱趣引入:同学们,今日教师想和大家比试一下预习作业(展现草原资料)你们的诗你们的佳句、教师的VCD都呈现宽阔壮丽,我信任也很想亲自到草原去看看吧!今日就跟随老舍先生一起走进那令人憧憬而又神奇的土地吧!二课上求知:(一)师生互动学习第一段(草原美景)1、指名读段2、出示学习提示:找出能表达草原美的词、句,谈谈你的理解;理清层次。
3、教师走进学生中倾听和诱导提炼理解精华,学生汇报,4、自由读文体会景物的美[本段重点诱导:“一碧千里”“无边无际”这几个词你能看出什么?看出草原的宽阔,绿的美;平地绿、小丘绿比照的不鲜亮,形成一体,美的那么柔;面对这种境地你的感受怎样?用骏马、大牛来衬托(情景交融法);修辞是一大亮点](二)生生沟通学习其次段(迎客)1、自由读文小组合作学习并汇报2、教师相机点拨:结合“潇洒”“怎么走都可以”体会的心情变化;结合“彩虹”“欢呼”体会仆人的好客;结合汽车“飞”“走”不同的描写,动静结合把的感动心情敏捷的呈现出来。
(三)自主学习第三、四段(相见招待)1、默读自学质疑汇报2、解疑点拨:如何体会蒙汗两族人民的深情厚意蒙古不但景美人更美,我们目睹了草原人民接人待物的风俗习惯,又感受了民族团结之情,就让我们一起唱起来吧!放录音《骑着马儿巡逻去》(四)齐读第五段理解“蒙汗情深何忍别,天际碧草话斜阳”进一步点明白让流连忘返、不忍离去的缘由是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之美你们看此情此景你想怎么表达你的心情呢?用歌、用诗、用画。
.。
.。
.三触景体验1、把你的话写在你的心形卡上贴在黑板,进展爱国教育2、尝试片段做导游老舍的《草原》教学设计篇二目标设计:积存品尝美丽句,体会其含义,理解课文:草原人美、景美。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草原》优秀教学设计
《草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写“毯、裳”等8个生字,正确读写“绿毯、线条、柔美”等词语。
2.朗读课文,想象草原迷人景色,读出自己的感受。
背诵第1自然段。
3.揣摩文中在写景中融入作者感受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试写与人惜别的经历。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体会“蒙汉情深”,读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体会学习作者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写法。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绿毯、线条、柔美”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3.边读边想象画面,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草原的风光美。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课件出示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配视频,内容为草原风光,时长约1分钟。
思考:这首歌描述的是什么地方?2.谈话:同学们,你们在课前都搜集了有关草原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和诗词方面的资料,谁愿意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国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有宽广无边的草原,景色优美,牛羊成群。
蒙古族同胞居住的地方叫蒙古包,他们喜欢喝奶茶,吃奶豆腐和手抓羊肉,擅长套马、摔跤。
描写草原的民歌有《敕勒川》等。
)3.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老舍先生也以清新隽永的笔墨描写了内蒙古大草原,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课《草原》。
(齐读课题)二、交流预习,检查字词1.检查学生对词语的认读情况。
(1)课件出示本课词语:绿毯线条柔美惊叹回味乐趣目的地洒脱衣裳彩虹马蹄热乎乎礼貌拘束举杯感人会心微笑①指名读,教师相机正音。
②学生齐读。
(2)这里还有一组词语,自由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好客同行似乎蒙古包学生回答:这些词语都含有多音字。
“好客”中的“好”读作“hào”;“同行”中的“行”读作“xínɡ”;“似乎”中的“似”读作“sì”;“蒙古包”中的“蒙”读作“měnɡ”。
(点击课件,“好”“行”“似”“蒙”变红色)2.课件出示文中的两个长句:A.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草原》教案
《草原》教案《草原》教案范文《草原》教案1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划出含义深刻的句子。
3、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下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4、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划出含义深刻的句子。
学会本科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难点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师准备课件、课文朗诵磁带。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草原风光和民俗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一、导入新课1、出示课件,将学生带入草原高原辽阔的境界。
2、同学们在电视中见过草原,可能也收集了不少有关草原的资料少自己了解的草原。
下面,我们随著名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大草原,去领略、感受那美丽的自然风光。
二、自独自悟1、学生自读课文,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以轮读的形式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教师随时注意正因及把长句子读通顺。
3、请学生自由结成学习伙伴,去游览美丽的草原,注意不要走马光滑,在美景中要仔细观赏。
(1)你们觉得草原那些景物最美?为什么?(2)选一种恰当的汇报方式介绍自己的感受,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朗读、画画、唱歌、吟诗等)三、汇报交流1、激情把映入你眼中的美景汇报给大家吧。
2、组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
重点引导(1)“在天底下,一笔千里,而并不茫茫。
”(可联系《敕勒歌》)(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崔色预留,轻轻流入云际。
”(可厨师草原风光图画两幅,一幅为大写意画,一幅为工笔画。
请学生辩别那幅画是“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
)四、品味语言1、看得出,同学们已被草原美景深深陶醉,请同学们再来读读第1段,并把你喜欢的语句画出来,仔细品味品味。
一会儿我们一起来赏读。
2、学生自由读,说自己喜欢的语句,教师注意知道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3、多么优美的景色,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把这优美的景色、生动的语言永远印记在脑海之中吧!请同学们练习背诵第1段。
草(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草(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认识草本植物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草本植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1.2 教学内容草本植物的定义和特征:介绍草本植物的茎、叶、花和果实的特点。
草本植物的分类:讲解草本植物的分类方法和常见种类。
草本植物的生长环境:探讨草本植物适应的生长环境和生态作用。
1.3 教学方法观察法:组织学生观察不同种类的草本植物,让学生描述其特征。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草本植物的生长环境和分类方法。
实践法:安排学生进行草本植物种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1.4 教学评估观察记录:学生记录观察到的草本植物特征,进行评价。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情况和理解程度。
种植实践活动: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草本植物的认知程度。
第二章:草本植物的生态作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草本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价值。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
2.2 教学内容草本植物的生态作用:讲解草本植物在土壤保持、水源涵养、气候调节等方面的作用。
草本植物的价值:介绍草本植物在食品、药品、装饰等方面的应用。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探讨草本植物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草本植物的生态作用和价值,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问。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草本植物案例,让学生了解其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草本植物的价值和可持续发展。
2.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评估学生对草本植物生态作用和价值的理解程度。
案例分析报告:评价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情况和思考深度。
第三章:草本植物的种植技术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草本植物的种植技术和方法。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提高学生对草本植物种植的兴趣和自信心。
3.2 教学内容草本植物的种植准备:讲解种植草本植物的前期准备工作和注意事项。
《草地》教学设计
《草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草地》这首诗的作者、创作背景和主题。
2.掌握《草地》这首诗的基本内容、结构和语言特点。
3.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教学重点:1.理解《草地》这首诗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掌握《草地》这首诗的基本内容、结构和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使其能够用诗意的眼光观察世界。
2.形成自己对《草地》这首诗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教学准备:1.课堂布置:墙上可以贴上一些与自然有关的图片,如森林、花朵等。
2.教学材料:《草地》原文、注释、课文理解题。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 (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曾经在草地上玩耍的经历,让学生分享在草地上的感受和体验。
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对《草地》这首诗的兴趣。
Step 2 介绍诗人及创作背景 (10分钟)Step 3 基础知识讲解 (15分钟)讲解《草地》的基本内容、结构和语言特点,包括:1.《草地》的基本情节:描述了一个少年在草地上玩耍、寻找美好的过程。
2.《草地》的结构特点:分为五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明确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3.《草地》的语言特点: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景物描写和独特的修辞手法。
Step 4 诗歌赏析与理解 (40分钟)1.逐句理解:逐句解读《草地》的内容和意义,并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2.倾听与感受:播放《草地》的朗读录音,让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感悟诗歌的魅力。
3.分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草地》中令人印象深刻的语句和情感表达,并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Step 5 课文理解题 (20分钟)在课文理解题中检验学生对《草地》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并提供相关辅导和讲解。
Step 6 总结与拓展 (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心得,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悟。
同时,引导学生运用诗歌的审美视角去关注身边的自然环境,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Step 7 课后作业 (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再写一首关于草地的诗,并短评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草原
1.会写本课8个生字。
正确读写“绿毯、线条、柔美、惊叹、回味、乐趣”等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3.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激发学生了解蒙汉的兴趣。
4.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感受蒙古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
激发学生热爱西部之情和珍爱蒙汉的民族感情。
查找有关草原的资料以及作家老舍的情况、有关美丽辽阔的草原的风光片和歌曲。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创设情境
1.谈话导入:教师播放歌唱草原的歌曲(如《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蒙古人》等能体现草原辽阔风光或民族特色的歌曲),同学们,听了这首歌你的心情怎样,是不是有一种置身于草原的感觉呢?课前你们搜集了有关草原的资料,能谈一谈草原留给你的印象是怎样的吗?学生畅所欲言,说一说自己眼中的草原风光。
2.过渡:今天,我们就和老舍先生一起领略草原美丽、迷人的风光。
二、初读感知,了解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2.教师出示下面生字、新词:
毯陈裳虹蹄腐稍微
绿毯线条柔美惊叹回味乐趣
目的地洒脱衣裳彩虹马蹄
热乎乎奶豆腐礼貌拘束举杯
感人会心微笑
先正音、正形,再讲词义。
3.让学生自己提出不懂的生字、新词。
尽量让学生互学互助,教师给予适当的指点;有些可以放到讲解课文时解决。
三、通读课文,梳理内容
1.快速读文思考:作者用他的亲身经历,向我们介绍了草原哪些方面的情况?
①草原风光;②喜迎远客;③主客联欢。
2.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记叙了访问的过程?(这篇文章按地点转换的顺序写了访问的过程:初入草原——接近公社——蒙古包外——蒙古包内——告别草原。
) 3.按访问的过程,课文可以分为几段?为什么这么分?(可以有三种分法:1.按自然段和前面的分析可分为5段;2.按初见草原景色——访问陈巴尔虎旗公社,可分为2段;3.按初入草原——途中见闻——蒙古包内外,可分为3段。
)
四、讲读第1自然段
1.默读,分层次,思考:课文第1自然段写了什么,分了几层?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课文第1自然段写了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景象。
课文分了两层来写。
先写看到草原的景象,后写产生的感想。
)
2.再读,思考:作者初入草原,看到的景色怎样,作者是抓住哪些景物来写的,为什么抓住这些景物写?
(读后讨论。
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奇丽景色,他抓住天空、空气、小丘、平地、羊群这些景物来写的。
因为这些景物显示了草原的特色。
)
3.细读、思考:(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些景物的?(从天空到地面,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写。
)
(2)作者是怎样从天空到地面,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运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草原的美丽景色的?(让学生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
)
(3)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让学生自己出声读第1自然段,要求学生细心体会,认真想象。
重点说说下面三个句子:
①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②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③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4.默读、思考、朗读: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产生了什么样的感情?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说一说“境界”一词的意思。
读时注意理解“既……又……”的并列关系;可用“美丽”或“壮丽”与“奇丽”作比较,理解“奇丽”一词为何用得恰到好处。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表达作者感受的两个句子。
)
5.指导学生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让学生按课文描写顺序和景物特点,边读边想象,把这段课文熟读成诵。
)
小结:祖国的草原这么美。
这段课文思路清晰,从看到的到感受到的,按从上到下的观察顺序描写景物。
作者第一次见到草原,就能抓住景色的特点来写,把景物和感受联系在一起,即景抒情,情景交融。
作者在描写初见草原的景物时主要运用了静态描写,为我们展示一幅草原静态美的图画,但静中又有动,例如写羊群。
五、讲读第2自然段
1.指名读第2自然段。
(教师提示: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我们要学习作者如何按照地点的转换,抓住事物与环境的联系、变化的特点,运用动态的描写方法,把文章写得又形象又生动。
)
2.阅读、思考:写作者访问陈巴尔虎旗牧业公社途中,这段课文可分为几层?(可分为两层:①初入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②快到公社,主人到几十里外迎接客人。
) 3.讲读第1层:
(1)作者乘汽车进入草原,最初有什么感觉?(草原十分辽阔)
出示句子: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
(2)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这些描写说明草原环境有什么特点?(十分静寂)
(3)初入草原,环境的特点是辽阔、静寂。
后来呢,草原环境有变化吗?从什么地方开始变化的?(草原的环境有了变化,从见到一条河开始变化的。
)
(4)为什么有了河,草原的环境就有了变化?(有了河流、水草长得茂盛,蒙古族人民就会把牛、马群赶到这儿来放牧。
)
4.讲读第2层:
(1)指名学生读第2层。
(2)当主人见到客人时,草原的环境有什么变化?从课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
小结:作者初入草原,看不见什么东西,听不见一点儿声音,处在这种环境中使人产生一种辽阔、静寂的感受,接着作者快到公社时,看到了牛羊成群,主人热情迎客,听到了各种声响,自然引起一种兴旺、热闹的感受。
作者的感受由静到动,是因为他所处的环境在变化的结果,这说明环境变了,事物也在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