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大棚的建造及棚内的调控
高效日光温室修建及食用菌种植技术规程
高效日光温室修建及食用菌种植技术规程高效日光温室修建及食用菌种植技术规程食用菌温室大棚修建的基本步骤高效日光温室修建及食用菌种植技术规程1、修建合理的日光温室(1)场地选择 1 ①场地空旷,阳光充足。
修建高效日光温室必须选在东、南、西三个方向没有遮荫物的地方,在早晨能够早见阳光,白天日照时间长,室内能够获得较充足的光照。
②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场地应该平坦,而且坡向朝南比较有利,坡度不宜大于10 度,地下水位不宜过高,土壤应该选择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富含有机质的砂质土壤为宜。
③水源充足,具有供电设备。
温室用水最好采用地下水,通过管道供水,水质要好,盐分含量不能超过作物能忍耐的程度,以免发生盐害。
温室的育苗、滴灌和夜间管理都需要用电,因此,供电设备不可缺少。
④交通运输方便。
面积较大和集中连片的生产基地,要选择在交通运输方便的地方,以便产品外运,同时要有利于商贩活动。
⑤避免环境污染。
场地要选在环境净化地区修建,要远离工矿企业。
(2)确定方位 2 方位即日光温室的走向。
高效节能日光温室的走向均为座北朝南的方位,根据我区实际,为了提高夜温,温室方位角适当偏西,延长午后强光时刻的日光照射时间,能够多蓄热量,有利于夜间保温,一般偏斜 5-10 度。
(3)总体布局 3 对集中连片的温室建筑群,为了管理方便与合理利用土地,应统一规划,合理布局。
前后两栋温室的距离大约为脊高的 1.5 -2 倍,一般应在 6-7 米左右,每一栋的长度以60 米为宜,过长不便管理,过短,山墙比例增大,则影响提高整体效益。
2、合理安排种植季节合理安排种植季节种植日光温室食用菌生产的茬口安排是不固定的,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副食消费习惯的改变,温室性能的提高,栽培技术的进步,茬口安排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日光温室种植食用菌和茬口安排的原则,首先要考虑的是所建日光温室创造的温光条件能够满足某些食用菌在特定生产时节的生育要求;其次是生产者基本了解和掌握有关生产技术;第三要有利于轮作倒茬和菌种污染,一般情况下应掌握以下几条原则:(1)根据温室结构安排食用菌茬口。
食用菌大棚的建造及环境因素的调控
食用菌大棚的建造及环境因素的调控棚温的调控大棚内的温度有着季节性周期变化和明显的日变化特征,主要表现为:a、随外界气温的变化而变化;b、随太阳的不同高度而变化;c、昼高夜低。
因此日常管理应根据季节及每天的不同时间段予以具体实施,其中,又因棚体结构及其材料各异,管理上又有所不同,各地菇农朋友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实施管理,本文只就一般化问题予以讨论。
棚温的季节性变化,首先应通过调整棚顶覆盖物的厚度予以调控。
如进入低温季节后,加厚覆盖物,随着气温的继续下降,可采用二膜夹一苫、双膜双苫等措施,气温低于-13℃时,除中午时分卷草苫透进阳光外,可临时采取火炉升温的方法。
这里请注意一点:一般食用菌品种不喜过强的光线,因升温而卷苫时,强光进入棚内,轻则使子实体发育严重受阻,重者形成灼伤导致死亡,有效的防止措施是在棚内顶部拉一层遮阳网,对某些不喜光的品种如双孢菇、姬松茸等,可将遮阳网改为黑塑膜,但必须与棚膜有不小于20厘米的间距,使光热入棚后光线被黑膜挡住,而热量则从黑膜的接茬处及其周边进入棚间,从而使棚温升高。
鸡腿菇子实体的洁白度、光滑度亦随着光线的下降而提高,所以也可采取该措施。
此外,也可采用“双棚制”,即在大棚内再加小拱棚,拱棚采用黑色塑膜,效果更佳。
一般食用菌很难在5℃以下发生和发育,因此,棚温的一般要求是6℃以上,以15℃左右为最适宜,在每天的温度变化过程中,尽量使之保持缓慢升降,不可使温差过大,尤其不能使温差骤然拉大,否则,幼蕾及幼菇将因不适应剧烈的温度变化而萎蔫、死亡,这种现象,与人在骤冷骤热环境条件下,抗性较低、易患感冒的道理相通,应当引起特别的注意。
高温季节时,可采取措施加厚覆盖物,在棚顶上1米~2米处搭设支架,或拉遮阳网,或种植长蔓型植物如南瓜、葫芦、佛手瓜等使之爬满支架,形成绿色天然遮阳降温隔离层,同时兼具增湿、增氧等多重功能;此外,加强棚内夜间的通风,适当加大棚内湿度等,均为降温的重要手段。
食用菌种植大棚工程方案
食用菌种植大棚工程方案一、工程项目概述食用菌种植大棚工程是为了满足食用菌生产的需求,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保证食用菌的品种多样性和供应稳定性。
该项目主要包括大棚建设、设备采购、环境控制、管理培训等内容。
二、工程项目的建设内容(一)大棚建设1.选址:大棚建设的选址应选择在阳光充足、土壤排水良好的地方,同时应考虑到食用菌的品种选择和生长环境的要求。
2.土地准备:清理选址的杂草和杂物,进行地势平整和排水系统的建设,确保大棚周围环境整洁、通风良好、无水积。
3.大棚结构:大棚的框架可以采用钢管结构或者塑料膜结构,根据食用菌生长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大棚结构。
4.覆盖材料:大棚的覆盖材料可以选择透明的聚乙烯薄膜或者玻璃等,确保充足的阳光照射和保温效果。
(二)设备采购1.温度控制系统:大棚内部应设置温度传感器和温度调节器,确保大棚内部的温度适宜。
2.湿度控制系统:大棚内部应设置湿度传感器和湿度调节器,确保大棚内部的湿度适宜。
3.灯光系统:大棚内部应设置补光灯,确保在阴雨天气或者夜间可以为食用菌提供充足的光照。
4.通风系统:大棚内部应设置通风设备,确保大棚内部的空气流通顺畅。
5.水肥配送系统:大棚内部应设置水肥管道系统,确保及时、准确地为食用菌提供水肥。
(三)环境控制1.温度控制:使用温度传感器和温度调节器,保持大棚内部的温度在适宜的范围内。
2.湿度控制:使用湿度传感器和湿度调节器,保持大棚内部的湿度在适宜的范围内。
3.光照控制:通过灯光系统,确保在阴雨天气或者夜间为食用菌提供充足的光照。
4.通风控制:使用通风系统,保持大棚内部的空气流通顺畅,有利于食用菌的生长。
(四)管理培训1.培训内容:对于食用菌的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施肥技术等进行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
2.培训对象:包括大棚管理员、种植工人等相关人员。
三、工程项目预计效益(一)经济效益1.增加产量:通过大棚种植,可以有效提高食用菌的产量。
2.提高质量:环境控制下的食用菌生长质量更高,更有市场竞争力。
蘑菇大棚实施方案
蘑菇大棚实施方案一、前期准备在进行蘑菇大棚的实施前,首先需要对场地进行认真的勘察和评估。
选择一个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地方,土壤肥沃、排水良好,避免低洼地带,以确保蘑菇的生长环境。
二、选址和规划选址是蘑菇大棚建设的重要环节,应选择离市场较近的地方,方便销售。
同时,要考虑周边环境,选择远离工厂、化工厂等污染源的地方,保证蘑菇的品质。
规划蘑菇大棚的面积和数量,要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实力来确定,不宜盲目扩大规模。
三、设施建设1. 大棚选材蘑菇大棚的选材应选择质量好、耐用的材料,如镀锌管、聚乙烯薄膜等,以确保大棚的稳固和耐用性。
2. 大棚结构大棚的结构设计要合理,能够承受一定的风雨,保证蘑菇的生长环境。
同时,要考虑通风和遮阳等因素,以保持大棚内的适宜温度和湿度。
3. 灌溉系统蘑菇生长需要湿润的环境,因此需要建立灌溉系统,保证蘑菇的水分供应。
4. 光照系统在大棚内设置合适的光照系统,保证蘑菇能够正常生长。
四、种植管理1. 土壤处理在种植前,需要对土壤进行处理,保证土壤的肥沃和通风性,为蘑菇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2. 种植技术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蘑菇品种,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进行科学的管理,包括控制温湿度、定期通风、喷水保湿等。
3. 病虫害防治定期巡视大棚,及时发现病虫害,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保证蘑菇的品质和产量。
五、采摘与销售1. 采摘蘑菇生长周期短,需要及时采摘,保证蘑菇的新鲜度和口感。
2. 销售选择适当的销售渠道,如农贸市场、超市、电商平台等,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销售方式,确保蘑菇的销售。
六、风险预防1. 天气风险定期关注天气情况,做好防风、防雨等工作,保证大棚和蘑菇的安全。
2. 疫病防控定期对大棚进行消毒,加强病害防治,保证蘑菇的健康生长。
七、总结蘑菇大棚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需要综合考虑市场需求、环境条件和自身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规划和管理,才能取得良好的效益。
希望以上方案能够对蘑菇大棚的建设和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大棚食用菌实施方案
大棚食用菌实施方案一、前言。
大棚食用菌是指在大棚内种植的食用菌,由于其生长环境受控,可以实现全年生产,受到了越来越多农户的青睐。
为了保证大棚食用菌的生长质量和产量,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大棚食用菌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二、选址和准备。
1. 选址,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阳光充足的地方建设大棚,避免选择低洼地或者多石地。
2. 大棚建设,选用透光性好、保温效果好的材料建造大棚,确保大棚内部温度和湿度适宜。
3. 土壤处理,在种植前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三、菌种选择和培育。
1. 菌种选择,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食用菌菌种,如香菇、平菇等。
2. 菌种培育,采用无菌培养技术,培育出高质量的菌种,确保种植的质量和产量。
四、种植管理。
1. 基质配置,选择适宜的基质,如玉米秸秆、蘑菇渣等,保证菌丝生长的营养和水分供应。
2. 温湿度控制,根据不同食用菌的生长特性,控制大棚内的温度和湿度,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3. 病虫害防治,定期对大棚进行消毒,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工作,保证食用菌的健康生长。
五、采收和销售。
1. 采收时机,根据不同食用菌的生长周期,掌握最佳的采收时机,确保食用菌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2. 包装销售,采用适当的包装方式,保证食用菌的新鲜度和卫生安全,提高销售的竞争力。
六、总结。
大棚食用菌的实施方案对于种植过程中的管理和控制至关重要,只有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才能保证食用菌的质量和产量。
希望本文提供的实施方案能够对大棚食用菌的种植管理有所帮助,为农户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食用菌大棚项目施工管理方案
食用菌大棚项目施工管理方案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食用菌大棚项目的施工管理方案。
该方案的目的是确保项目按照计划和质量要求进行施工,最大程度地提高效率并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
本文档概述了项目的施工流程、管理措施以及相关责任和监督机制。
2. 项目概述食用菌大棚项目旨在建设一个适合食用菌生长的大棚。
项目包括地基准备、棚架搭建、温度调控系统安装以及卫生设施的建设等。
为了顺利实施该项目,我们需要制定一套有效的施工管理方案。
3. 施工流程3.1 地基准备在施工开始之前,需要进行地基准备工作。
这包括土地平整、清理杂物以及检查土壤质量等。
地基准备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确保大棚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2 棚架搭建在地基准备完成后,开始进行棚架的搭建。
棚架搭建需要根据设计图纸进行操作,确保每个部件的安装位置准确无误。
同时,在搭建过程中要注意施工安全,确保施工人员的身体安全。
3.3 温度调控系统安装完成棚架搭建后,需要安装温度调控系统,以确保大棚内的温度适合食用菌的生长。
在安装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系统说明书进行操作,并进行相应的调试和测试。
3.4 卫生设施建设卫生设施的建设是食用菌大棚项目中的重要环节。
包括建设洗手间、消毒设备以及垃圾处理设施等。
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卫生设施的布局合理性和功能完善性。
4. 管理措施为了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需要采取一系列管理措施来监督施工过程。
4.1 项目经理项目经理承担着整个项目的管理和统筹工作。
他/她负责施工计划的制定、监督施工进度以及协调各方资源。
项目经理还会与监理工程师进行定期沟通,确保项目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4.2 施工队伍施工队伍是项目施工的核心力量。
他们负责具体的施工操作,包括棚架搭建、设备安装等。
施工队伍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和经验,同时要遵守施工安全规范。
4.3 监理工程师监理工程师是项目的监督和质量控制者。
他/她会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并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中的问题。
食用菌大棚的建造及环境因素的调控
2斜 面 棚 . 东 西 向 , 面 土 墙 , 架 四 上 般 有 圆 顶 大 拱 棚 、 面 棚 、 冬 暖 式 大 斜 仿 棚 、 暖 大 棚 等 。 大 棚 外 , 它 几 种 形 式 竹 竿 类 , 膜 即 成 。 地 下 结 构 将 挖 出 的 冬 除 其 覆 半 即 地 又 有 半 地 下 及 地 平 面 两种 , 使 半 地 下 棚 土 直 接 码 垛 至 北 沿 , 成 一 自然 斜 坡 ; 即
棚 采 用 黑 色 塑 膜 , 果 更 佳 。 般 食 用 菌 效 一 很 难 在 5 以 下发 生 和 发育 , 此 , 温 ℃ 因 棚
的 一 般 要 求 是 6 C以 上 , 以 1 ℃左 右 为  ̄ 5
晟 适 宜 。 每 天 的 温 度 变 化 过 程 中 , 量 在 尽 使之 保持 缓慢 升 降 , 可使 温差过 大 , 不 尤
维普资讯
一
、
菇棚 的建 造形 式及 其用途
根
须 设 通 风 孔 等 , 留 一 进 出 口 , 要 时 掀 只 必
膜通 风 即可 。
顶 部 拉 一 层 遮 阳 网 ,对 某 些 不 喜 光 的 品
据现有食用菌 品种的生 产及其模 式 , 目前
平 面建 棚需 打土墙 ,南商 8 0厘 米 左 右 ,
东 西 两 山 墙 亦 用 土 墙 ,其 中一 头 留 进 出 口 , 顶 覆 草 苫 , 秆 类 遮 阴 保 温 , 据 棚 秸 根
生 产 季 节 及 栽 培 品 种 灵 活 掌 握 。 该 斜 面 棚 一 般 面 积 在 2 0米 左 右 , 修 建 成 本 0 约 20 0l 左右 。 o元 3 、仿 冬 暖 式 大 棚 东 西 向 建 造 , 三 面 或 四 面 土 墙 , 体 厚 05 1米 不 等 , 墙 .- 棚 中 设 1 2排 立 柱 , 架 杆 缚 牢 且 使 棚 面 ~ 将 略 成 拱 形 , 便 更 好 地 接 受 阳 光 。 棚 内 以 该 空间 较大 , 般 南 方高 约 1 一 . 左右, 5米 北 边 高 2米 以 上 ,进 入 操 作 时 基 本 不 受 限 制 ; 于空 问宽 大 , 温 性 、 风性 较好 , 由 保 通 但 建 造 成 本 亦 高 , 一 般 2 o米 大 棚 投 o 资 40 0 0元 左 右 。 4 冬 暖 式 大 棚 该 棚 同 蔬 菜 大 棚 、 ( 日光 棚 室 ) 严 冬 季 节 晟 低 棚 温 可 保 持 , 在 1 ℃ 以 上 , 于 中 温 型 食 用 菌 的 出 菇 0 对
大棚食用菌栽培技术
大棚食用菌栽培技术大棚食用菌栽培技术是指将食用菌种植于大棚环境下进行栽培的一种技术。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不断追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食用菌的营养和保健价值,大棚食用菌栽培技术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将从大棚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基本原理、技术步骤和注意事项等方面详细介绍该技术。
一、大棚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基本原理大棚食用菌栽培技术是将食用菌栽培于大棚环境下的一种新型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大棚的保温、通风和湿度控制等条件,创造一个适宜食用菌生长的环境。
在大棚内,可以调节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生长因素,使得食用菌生长出优质、高产、低污染、良好的品质。
同时,大棚还能够提高整个生产过程的可控性,保证食用菌的生长达到最佳的效果,从而达到高产、环保、稳定、可持续生产的目的。
二、大棚食用菌栽培技术的步骤(一)基质选择不同的食用菌有着不同的生长环境和生长要求。
因此,在选择大棚食用菌栽培技术时,首先应该针对不同的食用菌选用适合的基质。
一般来说,食用菌的基质可以分为有机基质和无机基质两大类。
有机基质可以是木屑、秸秆、树皮、麦秸等,而无机基质则是指石棉砖、蘑菇渣等。
不同的基质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处理方法,因此在选择基质时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用最合适的基质。
(二)菌种选择对于大棚食用菌栽培来说,菌种的选择非常重要。
这直接关系到生产效果和经济效益。
在选择菌种时,要考虑其生长速度、产量、耐逆性和菌干质量等因素。
对于大棚食用菌栽培来说,一般采用的菌种有金针菇、木耳、香菇、平菇、松茸等,这些菌种均具有生长迅速、品质好、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等特点。
(三)大棚建设大棚建设是大棚食用菌栽培中的重要步骤,关系到整个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在建设大棚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选用适合的地理环境和土壤条件,并采用合适的材料来进行搭建;2、根据菌种生长要求来调整大棚的内部环境,如温度、湿度、光照等;3、配备好适当的设备和器材,如通风设备、控制温湿度的器材、水肥喷淋装置等。
食用菌菇棚建设方案
食用菌菇棚建设方案1. 简介食用菌是一种具有高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的食品,其栽培也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为了实现食用菌的高产和优质,建设一个科学合理的菌棚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本文将提供一套食用菌菇棚建设方案,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2. 建设步骤2.1 选址选址是菌棚建设的首要步骤。
以下是选址的几个要点:•光照条件:食用菌对光照要求较低,但应避免选址在过于阴暗的地方,光照应能充分满足食用菌的生长需求。
•杂菌污染:选址时应避免选在杂菌严重污染的地方,如有动物粪便或其他腐败物质,请选择附近较为清洁的区域。
•通风条件:选址时应考虑到通风条件,需选择在空气流通的地方。
2.2 设计和布局设计和布局是菌棚建设的关键环节,以下是一些要点:•菌棚尺寸:菌棚尺寸应根据需求和投资能力来确定,一般正方形或长方形的设计较为常见,考虑到施工和管理的便利性,建议不宜过大。
•结构材料:建议使用轻型钢结构或预制混凝土板作为菌棚的主要结构材料,这样可以提高建设速度和菌棚的稳定性。
•覆盖材料:菌棚的覆盖材料可以选择乳胶布或塑料薄膜,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光透性和保温性能,同时价格也较为经济实惠。
•空间划分:菌棚内可以根据不同的菌种进行空间划分,以便于管理和操作。
2.3 环境控制菌棚内的环境控制是保证食用菌高产和优质的关键因素,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环境控制技术:•温度控制:食用菌生长的合适温度范围通常在15-25摄氏度之间,可以通过安装电加热器、通风设备等控制温度。
•湿度控制:食用菌对湿度有一定要求,湿度过高易导致杂菌滋生,湿度过低则会影响菌丝的生长。
可以通过安装加湿器或通风设备控制湿度。
•光照控制:食用菌对光照要求较低,菌棚内通常不需要额外的人工光照,但应确保菌棚内有适度的自然光照。
2.4 设备选择在菌棚建设中,合适的设备选择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以下是一些常用设备的选择建议:•微孔过滤器:用于处理菇种,可以过滤杂质和细菌,保证菌种质量。
•温湿度控制器:用于自动调节菌棚内的温湿度,提供一个稳定的生长环境。
菌类大棚种植标准
菌类大棚种植标准菌类大棚种植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大棚选址和设计1.选择适当的大棚位置是确保菌类种植成功的关键。
理想的大棚位置应远离工业区、道路和其他潜在的污染源,周围环境应保持清洁和无害。
同时,大棚的设计还应考虑土地的坡度和排水情况,以确保水分不会积聚。
2.大棚的设计应符合菌类种植的需求。
一般来说,大棚的大小和形状应根据种植规模和菌类品种的需求进行合理规划。
同时,考虑到管理的便利性,大棚内部应有足够的空间供种植者进行操作和维护。
二、温度和湿度控制1.食用菌大棚的温度应在适宜的范围内,对于不同种类的食用菌,其温度需求可能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食用菌大棚的温度应在12℃~25℃之间,不宜过高或过低。
2.湿度也是影响食用菌生长的重要因素。
食用菌大棚的湿度应在适宜的范围内,一般应在70%~85%之间。
对于不同种类的食用菌,其湿度标准可能有所不同。
三、通风和光照1.科学合理的通风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通风还可以控制大棚内的气温和湿度。
通风次数应根据气候季节的不同而有所调整。
2.食用菌不需要太多的光照,但也不能完全缺乏光照。
普通灯具或者天然光线均可满足食用菌对光照的需求。
四、备料备料是菌类大棚种植的第一步,合理的原料配比是标准化种植增收的基础。
主要原料为农作物秸秆(如玉米秆、麦草秆等)、畜禽粪等。
农作物秸秆在培养料中的配比一般占50%~60%,占比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培养料的品质。
请注意,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的种植标准可能因菌种、地域、气候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建议咨询专业人士或参考相关种植手册以获取更准确的指导。
菌类大棚实施方案
菌类大棚实施方案菌类大棚是一种利用菌类生长特性和环境控制技术,以实现菌类高效生长和产量稳定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
菌类大棚实施方案是指在菌类大棚建设和管理过程中,根据菌类生长的特点和环境要求,制定出的一系列实施方案和措施。
下面将从菌类大棚建设、环境控制、生长管理等方面,详细介绍菌类大棚实施方案。
一、菌类大棚建设。
1.选址,菌类大棚选址要选择在阳光充足、通风良好、排水便利的地方,尽量避开高压线、水源和化工厂等对菌类生长有害的地点。
2.大棚结构,菌类大棚结构要坚固耐用,通风透光性能好,顶部要设计有透气窗,以保证充足的阳光和新鲜空气。
3.地面处理,菌类大棚地面要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止土壤病虫害的发生。
二、环境控制。
1.温度控制,菌类大棚内部要根据菌类的生长要求,控制好温度,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对菌类生长的不利影响。
2.湿度控制,菌类生长需要一定的湿度,菌类大棚内部要保持适宜的湿度,避免湿度过高导致霉菌滋生,或者湿度过低导致菌类干枯。
3.光照控制,菌类大棚内部要保证充足的光照,可以通过调节遮阳网的使用来控制光照强度,以满足菌类生长的需要。
三、生长管理。
1.菌种选择,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菌种,保证菌种的质量和产量。
2.施肥管理,根据菌类的生长需要,合理施用有机肥料或者菌类专用肥料,保证菌类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
3.病虫害防治,定期对菌类大棚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避免病虫害对菌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4.采摘收获,根据菌类的生长周期和成熟期,及时采摘收获,保证菌类的品质和产量。
综上所述,菌类大棚实施方案是菌类大棚建设和管理的重要指导,通过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和措施,可以有效提高菌类的产量和品质,促进菌类大棚的健康发展。
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实践,菌类大棚实施方案能够为菌类生产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和指导。
食用菌大棚栽培技术模式
食用菌大棚栽培技术模式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1)品种。
香菇、平菇、草菇、金针菇、木耳。
(2)栽培科。
各菇类均采用常规配方培养料,如香菇、金针菇、木耳菇类用木屑、麸皮(米糠)、棉籽壳为主料,石膏和粮为辅料,蘑菇采用稻麦秸和牛粪为主料,石膏为辅料,草菇则采用棉籽壳为主科,添加石灰。
2.塑料大棚棚宽6米、长3米,棚架可采用钢筋、竹木结构,外在棚架上覆盖一层薄膜,两层草帘,棚的两端设卷膜结构和棚顶排风管相结合的通风换气系统,以及喷雾和床架等设施。
因菇类的需光率不同,故而卷膜的遮阳度要因菇型而异。
3.床架床架一般宽1米、长2米,分三层、层间距50厘米,中间走道1-1.2米,床架可采用钢筋结构,亦可采用竹木结构。
二、栽培方式1.栽培模式一:蘑菇、金针菇、草菇组合生产其中蘑菇采用经过二次发酵的培养料进行床式栽培,于9月上旬播种,10月中旬收第一批菇,12月中旬栽培结束。
金针菇采用袋式栽培,于12月下旬至次年2月底开筒栽培,可收2-3批菇。
草菇采用床式栽培,第一茬于6月中旬播种,7月中旬收获结束;第二茬于7月中旬播种,8月下旬收获结束。
2.栽培模式二:香菇、金针菇、草菇组合生产其中香菇占大棚栽培面积的1/2,采用袋式栽培,于10月上旬脱袋,10月下旬收第一批菇,直至翌年5月结束。
金针菇占大棚栽培面积的1/2,采用袋式栽培,于12月下旬开筒栽培,至翌年2月底收获结束。
草菇采用床式栽培,于6月下旬播种,7月下旬收获结束。
3.栽培模式三:蘑菇、香菇、毛木耳、草菇组合生产其中蘑菇占大棚栽培面积的1/2,采用经二次发酵的培养床式栽培,于9月上旬播种,10月中旬收第一批菇,翌年4月收获结束。
香菇占大棚栽培面积的另1/2,10月中旬收第一批菇,至翌年4月收获结束。
毛木耳采用袋式栽培,于5月初开十字栽培,至6月收获结束。
草菇采用床式栽培,于7月上旬播种,8月上旬收获结束。
4.栽培模式四:香菇、金针菇、木耳、草菇组合生产其中香菇占大棚栽培面积的1/2,于10月上旬脱袋栽培管理。
蘑菇大棚的建造方法
蘑菇大棚的建造方法
蘑菇大棚是一种专门用来种植蘑菇的设施,它可以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促进蘑菇的生长和发育。
下面将介绍蘑菇大棚的建造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选择合适的场地非常重要。
蘑菇大棚的建造需要选择光照充足、通风良好、排水顺畅的地方。
同时,要考虑周围环境,避免有害气体或者污染物对蘑菇的生长产生影响。
其次,确定大棚的尺寸和结构。
一般来说,蘑菇大棚的尺寸可以根据自己的种植规模来确定,但是建议不要太小,以保证种植的数量和质量。
关于结构,可以选择钢架、塑料布等材料,确保大棚的稳固性和耐用性。
接下来是大棚内部的布局和设施。
首先要考虑的是地面的铺设,可以选择铺设塑料膜或者其他防水材料,以防止地面潮湿影响蘑菇的生长。
其次是通风设施和温度控制设备,保证大棚内空气流通和温度适宜。
另外,还需要考虑灌溉系统和排水系统的设置,以保证蘑菇的生长需要。
最后是大棚的维护和管理。
蘑菇大棚建造完成后,需要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大棚内的卫生环境。
另外,要定期检查大棚的设施设备是否正常运转,及时修理和更换损坏的部件。
总的来说,蘑菇大棚的建造方法包括场地选择、尺寸结构确定、内部设施布局和维护管理等多个方面。
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所帮助,祝大家种植蘑菇顺利!。
如何管理蘑菇大棚种植
如何管理蘑菇大棚种植蘑菇大棚种植管理是一项需要细心和耐心的工作。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方面需要注意和实施的管理措施。
1. 选择合适的种植材料:在蘑菇大棚中,种植材料被用作蘑菇的培养基。
适合蘑菇种植的材料可以包括稻草、玉米秸秆、木屑等。
在选择时,需要考虑材料的质量和适应性,以确保蘑菇的正常生长。
2. 控制温度和湿度:蘑菇喜欢在相对较高的湿度和适当的温度下生长。
在大棚内,应保持湿度在70-80%之间,温度在20-25摄氏度之间。
这可以通过喷灌系统和通风设备来实现。
此外,还可以使用加湿器和降温设备来维持适宜的环境条件。
3. 控制光照条件:蘑菇不需要阳光来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大棚内不需要提供过多的阳光。
相反,蘑菇更喜欢在暗处生长,因此可以通过遮光网或遮光布来降低光照强度并提供适宜的光照条件。
4. 管理空气流通:保持大棚内空气流通是种植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这可以通过设置通风设备和保持门窗的开启来实现。
充足的空气流通有助于消除湿气、二氧化碳和有害物质,并为蘑菇提供新鲜的氧气。
5. 控制病虫害:蘑菇是容易受到病虫害侵袭的作物,包括真菌、细菌和昆虫等。
因此,定期巡视大棚,注意植株的健康状况,并及时采取措施防治病虫害的传播和扩散。
可能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包括使用合适的消毒剂、合理使用农药以及保持大棚卫生。
6. 控制水分供应:蘑菇对水分的需求较高,但过度湿润又会导致蘑菇腐烂。
因此,需要在保持适宜湿度的同时,避免积水和渗漏。
此外,要及时浇水并保持土壤适度湿润。
7. 定期施肥:在蘑菇生长过程中,会消耗掉培养基中的养分。
因此,定期施肥是保持蘑菇生长健康的关键。
可以通过添加有机肥料、废弃农产品和饲料等来提供足够的养分。
定期更换和更新种植材料也是一种方法。
8. 学习和交流:种植蘑菇是一门技术活,需要不断学习和改进种植技术。
与其他蘑菇种植者和专家保持联系,参加培训课程和研讨会,了解最新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
总结起来,蘑菇大棚种植管理需要关注温度和湿度、光照条件、空气流通、病虫害控制、水分供应、施肥和持续学习和改进。
食用菌大棚栽培模式
食用菌大棚栽培模式
食用菌大棚栽培模式是当前最主要的栽培方式,因为,食用菌不是植物,它是一种可以食用的大型真菌。
食用菌没有根、茎、叶、花,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其菌丝发育阶段无需光照;反之,过强的光照会抑制菌丝的生长。
在菇类原始进化过程中,一般都生长在林地、草丛中,菌丝阶段在土壤、木头或草堆中,没有光照,但子实体(也就是我们食用菌用的部分)一般在散射光条件下生长,菇农搭建大棚,是为了模拟野生环境,适合菇类生长。
食用菌大多喜欢阴凉潮湿,栽培过程需要大棚遮阴,遮阴度根据不同种类的食用菌有所不同。
过去,菇农用草帘、树皮等在棚顶遮阴,上世纪末,遮阳网在食用菌大棚中开始大量应用。
近年,人们发现,遮阳网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遮阳网为了遮阳,一般做成黑色,吸收了大量光能,所以,遮阳网大棚往往比较闷热,不利于食用菌生产,夏季烂棒情况相当普遍。
为了达到遮阳和防雨效果,标准大棚一般需要用两层遮阳网加上一层塑料薄膜覆盖,并且在拱形大棚之上,往往还加上一层平顶,使遮阳网与农膜间保持50公分距离,利用空气对流,阻隔遮阳网吸收的热能直接传导进大棚内,这样就大大提高大棚造价。
食用菌大棚专用黑白膜简称黑白膜,由黑白两层组成,白面反射太阳光能,达到降温效果,黑面隔离红外线穿透,在冬天起到保暖作用。
质量较好的黑白膜可在露天状况下耐用三年以上,通常可使用五年左右,使用寿命是普通遮阳网的1.5倍。
食用菌大棚专用膜遮阴降温效果大大优于遮阳网,对大棚要求更低,使用寿命更长。
大棚食用菌管理要点
大棚食用菌管理要点
春季:先于冬季在室内加温培养菌袋,早春排放出菇。
棚温白天控制在之5~30℃,夜间控制在5~10℃以上,晴天在棚内喷水,虽降低了棚温,但不会降得过低,而水与水气会吸热并贮存,晚上释放以提高棚温。
这对于延长棚温在15℃以上时间,促进紫木耳生长有利。
夏季:气温由低向高,对耐高温的紫木耳栽培有利。
主要是降温保湿,一是揭去棚膜,加盖二层遮阳网,二是喷水保湿,可使棚温下降4~8℃,促进生长。
秋季:为培植紫木耳的黄金季节,初秋仍须降温保湿,晚秋则要覆盖棚膜保温,气温高时又要揭膜降温,以利获得高产、稳产。
冬季:利用秋季自然温培养菌袋,初冬排放。
晴天可适当揭膜降温,风雨天就要盖膜保温。
晚冬气温偏低,可加强升温管理,尽力延长15℃以上气温时间,以促生长。
- 1 -。
食用菌大棚种植建设方案
食用菌大棚种植建设方案概述:本方案旨在提供一种普及化、高效率的食用菌大棚种植建设方案,旨在满足人们对高品质、营养丰富的食用菌需求。
一、大棚规划1.大棚选址:应选取阳光充足、空气流通、水源充足的平坦地段,远离工业区和化工厂。
2.大棚面积:根据市场需求和经济条件,建议大棚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
3.大棚结构:选择钢骨架和聚碳酸酯板等材料,根据环境温度和湿度等条件进行调整。
二、设备选购1.温湿度控制设备:应选购智能化、精准度高的温湿度控制器,根据不同季节和品种进行适当调整。
2.灯光设备:应选购LED灯光,节能环保,光照强度适中。
3.通风设备:应选购大风量、低噪音的通风设备,保障大棚空气流通。
三、菌种选购1.种类选择:根据市场需求和种植技术,建议选择优质、高产、耐病的食用菌品种。
2.菌种保证:应选择正规、认证的菌种供应商,保证菌株的品质和纯度。
四、培养基配制1.培养基成分:根据不同菌种的特性和生长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培养基配制。
2.培养基消毒:应采用高压蒸汽消毒法,保证培养基的无菌状态。
五、种植流程1.接种菌种:将菌种接种到培养基中,进行预培养。
2.菌种分离:分离纯种菌丝,进行扩繁。
3.菌种接种:将菌种接种到培养袋或培养箱中,进行生长。
4.菌种成熟:待菌种完全成熟后,进行采摘。
六、管理维护1.温湿度管理:根据季节和品种进行适当调整,保障菌种生长。
2.通风管理:保障大棚空气流通,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3.病虫害防治:定期巡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问题。
4.卫生管理:保持大棚内部的清洁卫生,避免病菌滋生。
七、预计效益1.经济效益:根据品种和市场需求,预计年产值可达100万元以上。
2.社会效益:提供优质、营养丰富的食用菌,满足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
食用菌大棚如何管理?
食用菌大棚如何管理?食用菌大棚一旦感染了虫害,必定会有病害,这两者共存。
虫害的滋生容易带来病害,病害的滋生容易招虫子。
如何管理大棚,避免虫害、病害,随着气温的升高,这个问题将越来越严重。
大棚究竟该如何管理呢?温度管理平菇菌丝拥有顽强的生命力,在-30℃~35℃都能存活,平菇菌丝体生长阶段温度范围在5-30度。
生长期间对温度要求比较严格,控制好温度决定着菌丝是否强壮,平菇发菌期间,适宜菌丝生长的料温为26℃左右,最高不超过32℃,最低不低于15℃。
若料温长时间高于35℃,便会造成“烧菌”,即菌袋内菌丝因高温而被烧坏。
若料温长时间低于15℃,则菌丝生长缓慢,会导致菌丝不能迅速长满菌袋,菌群优势弱,易受到杂菌的污染。
天冷时,可在棚内上方吊一层黑色塑料膜或遮阳网,天气好时,揭去草苫,使棚内升温,但又不形成阳光直射菌袋。
湿度管理平菇发菌空气湿度要求在60%~70%,若湿度过低,易导致培养料过干,料袋分离,出菇慢、现蕾少,从而影响其产量,应适当加湿;反之,初秋或夏季发菌期,天气连续长时间阴雨,空气湿度居高不下,湿度过高,容易引起杂菌大量繁殖,则应采取有力降湿措施,方可保证发菌的顺利进行。
光照管理平菇发菌期间,菌丝体生长不需要光,光反而抑制菌丝的生长。
因此,发菌期间应给予黑暗或弱光环境。
长时间的光照刺激,可使得菌袋一旦完成发菌就会现蕾,根本无法控制出菇时间。
正确的做法是自然接种后就应该避光,除了进入观察、翻袋操作,不得有光照进入菇棚。
空气管理平菇是好气性真菌,菌丝和子实体生长发育都需要氧气。
菌丝生长阶段能忍受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可以在半嫌气条件下正常生长,但子实体分化及生长发育阶段则需要大量氧气。
不同品种对二氧化碳忍受力不同,因此,栽培平菇时应尽可能选择对二氧化碳适应性强的品种。
在大规模生产时,发菌的后期应加强通风换气。
翻堆捡杂管理结合环境调控,进行料袋翻堆和杂菌感染检查。
翻堆检查时,将上下内外的料袋交换位置,使培养料发菌一致,便于管理。
香菇大棚管理制度
香菇大棚管理制度一、概述香菇是一种重要的食用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
为了提高香菇的产量和质量,保证香菇大棚的正常生产和管理,必须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
本文将从大棚选址、大棚建设、种植管理、卫生防病、采摘包装、安全管理等方面,对香菇大棚管理制度进行详细规定。
二、大棚选址大棚选址是香菇生产的第一步,选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香菇的生长和产量。
选址时应选择离水源较近、空气流通、阳光充足、土质肥沃的地方。
离水源近方便供水,空气流通有利于排除大棚内的二氧化碳,阳光充足有利于菌丝的生长,土质肥沃则有利于菌丝的顺利生长。
三、大棚建设在选址合适的基础上,进行大棚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大棚建设主要包括温度调控、通风设施和灌溉设施三个方面。
1. 温度调控香菇生长需要一定的温度,一般在15-20摄氏度,因此大棚内应该建设加热设施,以保持适宜的温度。
同时,还要保持大棚内的湿度在75%-85%之间,可以通过喷雾设备或其他方式进行调控。
2. 通风设施大棚内通风设施的建设对于排出二氧化碳、保持空气流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风设施主要包括大棚顶部的天窗和周围的风窗。
天窗用于排出大棚内的热气,风窗用于调节大棚内的通风量。
3. 灌溉设施香菇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湿度,因此大棚内应该建设灌溉设施,用来保持土壤的湿润。
灌溉设施主要包括灌溉管道和喷雾设备,用于向香菇生长的土壤浇灌适量的水分。
四、种植管理种植管理主要包括接种、补光、施肥、浇水、除草等方面。
1. 接种接种是香菇种植的第一步,主要是将香菇菌种与培养基混合,然后填充到培育箱中进行培育。
2. 补光香菇生长需要光照,大棚内的光照不足时需要进行补光,以确保香菇的正常生长。
3. 施肥施肥是保证香菇生长所需养分的重要环节,需要根据香菇的生长不同阶段进行不同的施肥,以确保香菇的养分需求。
4. 浇水浇水是保持土壤湿润的重要手段,需要根据大棚内的温度和湿度进行合理的浇水量,以确保土壤的湿润度。
食用菌栽培中的温室环境管理技巧
食用菌栽培中的温室环境管理技巧一、引言食用菌是一种高营养价值的食品,广受人们喜爱。
为了获得优质的食用菌产量,温室环境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食用菌栽培中的温室环境管理技巧,旨在帮助菌农们提高产量和质量。
二、温室环境的温度控制1. 温度的设定在食用菌栽培中,不同阶段对温度要求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菌种接种后的头两天需要较高的温度,可设定为24-28摄氏度。
之后,温度逐渐降低至22-24摄氏度,以促进子实体的形成。
在果实成熟期,温度应保持在18-20摄氏度。
2. 温度的控制为了实现温度的精确控制,可借助技术设备,例如配备温度传感器和自动调控系统的温度控制器。
菌农们应定期检查设备状态,保证温度精确控制在所需范围内。
三、湿度管理1. 湿度的设定在不同的阶段,食用菌对湿度要求有所不同。
一般而言,接种后的头两天湿度要保持在90-95%。
随后,湿度可逐渐下降至80-85%。
果实成熟期的湿度应控制在75-80%。
2. 湿度的控制湿度控制可通过温湿度控制器来实现,同时可利用喷雾系统增加湿度。
菌农们还需注意通风,保证温室内的空气循环,以防止湿度过高导致病菌滋生。
四、CO2浓度管理CO2是食用菌生长所需的重要元素,适宜的CO2浓度有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
1. 增加CO2浓度可通过加装CO2发生器或增加通风口,将CO2引入温室。
同时,注意控制CO2浓度不超过1500ppm,以免对菌体生长产生逆效果。
2. CO2的监测菌农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应定期监测CO2浓度,确保保持在适宜范围内。
可使用便携式CO2监测仪器,对温室内的CO2浓度进行实时检测。
五、光照管理光照是食用菌生长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合理的光照管理有助于提高产量和菌盖颜色。
1. 光照强度食用菌对光照强度要求适中。
一般来说,光照强度为500-800勒克斯可满足菌体正常生长的需求。
2. 光照时间对于不同的食用菌种类,所需光照时间会有所不同。
一般而言,多菌褶类食用菌需要8-10小时的光照,而灵芝等其他种类通常需要12-14小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用菌大棚的建造及棚内的调控
食用菌栽培生产,是基料、菇棚、水分、菌种等物质因素配合温度、氧气、光照等可调控管理因素共同作用而完成的。
只有根据食用菌品种的生物特性,并根据其不同生长阶段,严格调控各种环境因素,才能充分发挥大棚在食用菌生产上的优势效应,从而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生产目的。
根据现有食用菌品种的生产及其模式,目前一般有圆顶大拱棚、斜面棚、仿冬暖式大棚、冬暖大棚等,除大拱棚外,其它几种形式又有半地下及地平面两种,半地下棚也因下挖深度的不一而不同。
受建造成本、栽培方式、栽培品种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各地以斜面棚和仿冬暖式两种为主。
菇棚的基本结构
1.大拱棚无墙体,全支架,全覆塑膜及草苫。
一般面积为200平方米左右,竹木结构约需1000元左右,全部材料可用2--3年,折旧成本只要数百元。
考虑温度的下降,也可建半墙式,即四周墙体高为50厘米左右;使大棚为东西向,不须设通风孔,只留一出口,必要时掀膜通风即可。
2.斜面棚东西向,四面土墙,上架竹竿类,覆膜即成。
半地下结构时将挖出的土直接码垛至北沿,即成一自然斜坡;地平面建棚需打土墙,南高约80厘米左右,东西两山墙亦用土墙,其中一头留进出口,棚顶覆草苫、秸秆类遮荫保温,根据生产季节及栽培品种灵活掌握。
该斜面棚一般面积在200方米左右,修建成本约2000元左
右。
3.仿冬暖式大棚东西向建造三面或四面土墙,墙体厚0.5--1米不等,棚中设1--2排立柱,将架杆缚牢且使棚面略成拱形,以更好地接受阳光。
该棚内空间较大,一般南边高约1.5米左右。
进入操作时基本不受限制,北边高2米以上;由于空间宽大,保温性、通气性较好,但建造成本亦高,一般200平方米大棚约投资4000元左右。
4.冬暖式大棚该棚同蔬菜大棚(日光棚室),严冬季节最低棚温可保持在10℃以上,对于中温型食用菌的出菇十分有利,尤其适宜进行高档珍稀菇类的生产,是食用菌生产的发展方向,但由于投资较高,一般需6000元左右,目前生产上采用较少。
棚温的调控
大棚内的温度有着季节性周期变化和明显的日变化特征,主要表现为:a.随外界气温的变化而变化;b.随太阳的不同高度而变化;c.昼高夜低。
因此,日常管理应根据季节及每天的不同时间段予以具体实施。
棚温的季节性变化。
首先应通过调整棚顶覆盖物的厚度予以调控:如进入低温季节后,加厚覆盖物,随着气温的继续下降,可采用二膜夹一苫、双膜双苫等措施,气温低于-13℃时,除中午时分卷草苫透进阳光外,可临时采取火炉升温的方法。
棚温的日变化,以尽量缩小温差、保持基本均衡为原则,根据季节和品种实施不同的调控措施。
高温季节应根据每天的天气、气温
状况进行管理:如逢阴雨天,则可打开通气孔,降温的同时又利于增湿;但在晴好天气,白天则需堵塞通气孔,可采取往棚顶草苫上喷水迫其降温的办法;夜间气温下降时再打开通气孔,如能配合强制通风措施则效果更好。
低温季节应在保证通风的前提下,以升温、保温为重点实施调控:一般于晴好天气时,上午9时后卷起草苫,透进光热,此时棚内一片漫雾,湿度处于饱和状态,此后每小时升温约1℃--3℃,至11时后,雾气基本散尽,只有地面20厘米处尚有一层薄雾,至14时,棚温达到日温高峰,继续上升的可能性已不大,此时应根据大棚与阳光间的角度、位臵及外界风向、风力等情况,随时准备放下草苫,进入保温时段。
棚湿的调控
大棚内的湿度,一般通过3条途径来调控:首先,每日的喷水,除对空中、地面、菌墙(畦、架)喷水外,对四周墙体的喷水也很重要;其次,保持地面的高含水率,是保持棚湿的重要途径;第三,在棚内周边或菌墙边缘挖设储水沟等,对保持和稳定棚湿也有着重要作用。
此外,棚外周边及棚顶的植物,除对棚温有着积极的作用外,对增加和保持棚湿的作用不可低估。
一般食用菌栽培均应保持棚湿80%--95%,适宜湿度为90%--95%,低于80%会使子实体生长受阻,达到100%则通风不良,且易招致某些杂菌等。
空气的调控
一般食用菌允许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在0.05%左右(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为0.03%),最高不允许超过0.1%;一般0.05%左右
浓度时,人进入大棚后,“菌味”很淡,绝无闷气的感觉。
通常用的调控措施为:夏季晚上通风换气,或强制通风;前述的棚顶长蔓植物可有效地给棚内增氧。
冬季时,根据气温变化,一般可于中午时分打开通气孔,但前提是不使棚内温差过大;在外界气温5℃以上时,将棚南下方塑膜掀开10厘米左右,通气效果十分明显。
光照的调控
根据季节和栽培品种的不同,一般应调控棚内光照度在500--1000勒克斯,个别因强光而使产品质量下降的品种,可适当降低至200--300勒克斯。
调控的措施主要有:打开通气孔及进出口;将棚顶北沿草苫掀开20--40厘米;棚南边缘草苫卷起40厘米或使用较薄的草苫等。
在加厚覆盖物、无法打开通气孔时,应予开灯照明,入棚操作、观察时开灯,可基本满足子实体生长需要,无须“常明灯”浪费电能。
(秦瑞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