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排队中的数学》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排队中的数学问题-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排队中的数学问题-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快乐的家园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并运用基本的排队数学问题,如顺序、前后、长短等概念。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和团队合作,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其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对日常生活的观察能力。

教学内容1. 排队中的数学问题:理解排队的顺序和规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排队中的实际问题。

2. 比较与排序:通过排队活动,学习比较和排序的方法,理解其数学原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使学生掌握排队中的数学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排队问题与数学知识相结合,培养其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排队游戏道具、教学视频等。

2. 学具:排队游戏卡片、练习册、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排队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

2. 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索排队中的数学问题,如顺序、前后、长短等。

3. 实践:进行排队游戏,让学生亲身体验排队中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板书设计1. 快乐的家园排队中的数学问题2. 内容:列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如排队问题、比较与排序等。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完成练习册中与本节课相关的内容。

2. 实践作业: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排队现象,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其中的数学问题。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排队中的数学问题,能否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和作业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数学教案排队中的数学问题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并运用基本的排队数学问题,如顺序、前后、长短等概念。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和团队合作,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沟通能力。

一年级数学-排队中的学问教案

一年级数学-排队中的学问教案

一年级数学-排队中的学问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能够理解排队的基本概念,知道排队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用数数、点数等方法来确定自己在队伍中的位置。

(3)让学生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队伍的顺序和规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知排队的存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2)利用图片、卡片等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排队的概念。

(3)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排队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遵守纪律,自觉排队的良好习惯。

(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排队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排队是一种有序的排列方式,每个人在队伍中都有一个固定的位置。

2. 排队的方法和规则:引导学生学习用数数、点数等方法来确定自己在队伍中的位置,以及如何按照规定的顺序和规律进行排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掌握排队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能够自觉地进行排队。

难点:让学生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队伍的顺序和规律。

四、教学准备:1. 教具:排队图片、卡片、实物等。

2. 教学环境:安静、整洁的教室,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情境,如上学排队、购物排队等,引起学生对排队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排队是一种有序的排列方式,每个人在队伍中都有一个固定的位置。

3. 排队的方法和规则:通过图片、卡片等教具,讲解用数数、点数等方法来确定自己在队伍中的位置,以及如何按照规定的顺序和规律进行排队。

4.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排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排队的意义和方法。

6.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排队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对问题的思考能力。

2. 实践活动评价:评价学生在实际排队活动中的操作能力,以及对排队方法和规则的掌握程度。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排队问题》9 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排队问题》9 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排队问题》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排队问题”的含义,掌握解决排队问题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生活中的排队现象。

2. 排队问题的数学模型。

3. 解决排队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解决排队问题的方法。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排队问题的数学模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食堂排队打饭、电影院排队买票等,引导学生关注排队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排队实例,如5个人排队,让学生思考: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队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发现排队的规律。

3. 探究新知(1)让学生自主探究排队问题的数学模型。

(2)引导学生运用数学公式解决排队问题。

(3)让学生通过实例,如6个人排队,验证自己的发现。

4. 实践应用让学生分组讨论,列举生活中的排队现象,并尝试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提升让学生总结排队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6. 作业布置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六、板书设计排队问题1. 生活中的排队现象2. 排队问题的数学模型3. 解决排队问题的方法七、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排队现象,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能理解排队问题的含义,掌握解决排队问题的方法。

2. 学生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素养。

3. 学生在合作交流、动手操作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重点关注的细节:排队问题的数学模型及其解决方法详细补充和说明:在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排队问题》的教学过程中,排队问题的数学模型及其解决方法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一年级数学排队中的学问教案

一年级数学排队中的学问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一年级数学-排队中的学问教案学科领域:数学年级: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排队的基本概念,知道排队的规则和顺序。

2. 培养学生数数、比较和排序的能力。

3. 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重点:1. 排队的基本概念和规则。

2. 数数、比较和排序的方法。

教学难点:1. 排队中的顺序和规则的理解。

2. 快速准确地进行数数、比较和排序。

二、教学准备教具准备:1. 排队图示2. 数字卡片3. 小奖品教学环境:1. 教室2. 队列队形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排队游戏,引出排队的基本概念和规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排队的基本概念和规则:教师通过排队图示,向学生讲解排队的基本概念和规则,让学生明白排队的重要性。

3. 教学数数、比较和排序的方法:教师通过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进行数数、比较和排序的练习,让学生掌握这些基本数学技能。

4.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排队实践,教师巡回指导,纠正不正确的排队方法。

5. 总结和奖励:教师对学生的排队情况进行总结,给予表扬和奖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排队的基本概念和规则,以及数数、比较和排序的方法。

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五、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排队实践和数数、比较和排序的练习,评价学生对排队的基本概念和规则的理解,以及数数、比较和排序的能力。

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教学活动设计1. 活动一:排队游戏目的: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排队的重要性,培养合作意识。

方法: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按照指定的顺序排队,最快完成任务的小组获胜。

过程:教师给出排队规则,学生开始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作业: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进行排队游戏,感受排队的乐趣。

2. 活动二:数数、比较和排序目的:培养学生数数、比较和排序的能力。

小学的排队问题教案

小学的排队问题教案

小学的排队问题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排队的基本概念,知道排队是一种有序的排列方式。

2. 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自觉排队的好习惯。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排队的基本概念和规则。

2.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排队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排队中的相对位置和顺序。

2. 运用加减法和比较大小解决排队问题。

教学准备:1. 排队图示和实例。

2. 数学工具,如计数器、纸牌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排队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举例说明排队的场景。

2. 引导学生思考排队的重要性和规则。

二、讲解排队规则(5分钟)1. 讲解排队的顺序和相对位置。

2. 强调遵守公共秩序,自觉排队的重要性。

三、排队实例分析(10分钟)1. 出示排队图示,让学生观察并描述队伍的顺序和相对位置。

2.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排队问题,如队伍中的人数、队伍的长度等。

四、排队问题解决(10分钟)1. 出示排队问题,如“小明排在第5位,他前面有3个人,请问小明是第几位?”2. 引导学生运用加减法和比较大小解决排队问题。

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排队的基本概念和规则。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排队中的表现,并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排队的基本概念和规则的理解程度。

2. 学生遵守公共秩序,自觉排队的好习惯的养成情况。

3. 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排队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通过实例分析和问题解决,让学生深入理解排队的基本概念和规则。

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思考排队的重要性,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自觉排队的好习惯。

在教学评价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排队中的数学问题教学设计(合集5篇)

排队中的数学问题教学设计(合集5篇)

排队中的数学问题教学设计(合集5篇)第一篇:排队中的数学问题教学设计排队中的数学问题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排队中的数学问题复习课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用画图方法解决求整体的特殊情况(求和加1、求和减1),在依据信息画图过程中,试图以和文字表达建立起联系,建立正确的解决问题思路。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画图清晰地建立起数量关系,体验用画图解决问题简洁、直观的优势。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积累活动经验,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目标分析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第一条就明确指出:“让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知识和技能是数学学习的基础,而数学的思想方法则是数学的灵魂和精髓,掌握科学的数学思想方法对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对数学学科的后继学习;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乃至学生的终身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纯粹从推理计算来说比较困难,于是想到用画图架起直观与抽象思维之间的一座桥梁。

将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用图的形式支撑从而是问题更加生动直观,为学生沟通解决问题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具体形象的支撑;其次,用图形表征便于学生能用最原始的“数”的方法找到问题的答案从而激活学生主动联系已有知识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便于学生为画数学图来解决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形象支撑,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进行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让学生进一步理数量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解决排队问题过程中,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多算要减去,少算要加上。

教学难点:辨析何时需要加1,何时需要减1。

五、教学准备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初步体会排队中的数学问题生活中很多地方都需要排队,排队做游戏、排队买东西。

排队可十个数学问题,动物王国中正在进行队列比赛,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动物王国,感受一下排队中有趣的数学问题。

1.依据信息画图。

羚羊队出场了,羚羊队长在队伍的最前面,它说:我后面有5个运动员,你能猜猜我的小队一共有多少运动员吗?(1)依据提供的信息画图,学生画图。

排排队的数学教案范文

排排队的数学教案范文

排排队的数学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排队的基本概念,知道排队的顺序和规则。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排队的基本概念:顺序、规则、队列。

2. 排队的方法和技巧:单列队、双列队、圆圈队。

3. 排队中的数学问题:如何安排队伍、如何调整队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排队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教学难点:排队中的数学问题。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讲解法、示范法、实践法、讨论法。

2. 教学手段:黑板、PPT、排队道具。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排队场景,引发学生对排队的兴趣。

2. 讲解排队的基本概念,如顺序、规则、队列。

3. 示范排队的方法和技巧,如单列队、双列队、圆圈队。

4. 学生实践排队,教师指导并及时纠正错误。

5.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排队中的数学问题,如如何安排队伍、如何调整队伍。

6. 总结排队的方法和技巧,强调排队的重要性。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排队的方法和技巧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践排队时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排队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通过课堂讨论和问题解答,评估学生对排队中数学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

3. 收集学生作业,评估他们在解决实际排队问题时的应用能力。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排队场景,并说明排队的规则和顺序。

2. 让学生思考并解决一个排队问题,例如:如果有10个同学要排队上车,车上只能坐5个人,他们应该如何排队才能最快地上车?3. 鼓励学生在家中观察并记录一次排队经历,分析排队的效果和可能改进的地方。

八、教学拓展:1. 邀请学校门口的保安或排队管理人员来课堂分享排队管理的经验和技巧。

2. 组织一次课堂外的排队实践活动,如学校食堂就餐排队,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学习和体验排队的重要性。

3. 引导学生思考排队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例如在银行、电影院等场所排队的原因和意义。

排队问题教案5篇

排队问题教案5篇

排队问题教案5篇第一篇:排队问题教案排队问题教学目的:1、通过学生亲身体验理解各种排队问题的解题方法。

2、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掌握各种排队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的好习惯,体验生活中处处又数学。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师:今天我们来学习排队问题,你们感兴趣吗?你们看陈老师把谁请来和我们一起学习。

出示喜羊羊排队图片师:这里也又数学问题呢?从前数灰太狼排在第几个?从后数他排在第几个?一共又多少只小动物?师:这排队里还有许多数学问题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

板题:排队问题二、动手实践,合作探究1、出示题目:同学们排成一队做操,从前数小军站在第5个,从后数小军站在第4个,你知道这列同学一共有多少人吗?(1)借助学具摆一摆指一名投影下演示(2)你能看图用列式的方法表示出来吗?4+3+15+34+4 如果不看图,根据题目中给的信息怎样列式来解决呢? 5+4-1 说说分别代表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减1 出示一列队伍,验证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现在队伍发生了变化,请你在心里默读队形是怎样变化的。

出示:同学们排成一队做操,小军前面有5人,后面有4人,这列同学一共有多少人?在小组内议一议,说一说,摆一摆怎样用列式的方法解决呢?5+4+1分别代表什么意思意思?为什么加一,加的是谁师:什么时候需要加1.什么时候需要减1呢?三、运用知识(1)有一些盆花放在走廊里排成一排,有一盆是菊花,菊花的左边有7盆花,菊花的右边有4盆花,一共有多少盆花?想好后和同位说一说汇报,你是怎样思考的7+4+1(2)出示楼房图片,口述题目:老师家住在这样的高层里,从下数老师住在第9层,从上数老师也住在第9层,这幢楼一共有多少层?把答案写在书上 9+9-1四、拓展训练出示题目:12个小朋友排队做游戏,从前数,小雨排在第5个,从后数小雨应该排在第几个呢?借助学具摆一摆师:如果不用数,不用摆,你能用列式的方法来解决吗? 12-5+15、出示画外音,喜羊羊图片五、小结师:孩子们,这节课我们研究的是什么问题?你们有什么收获?排队问题新村小学陈蘷蘷第二篇:排队问题教案排队问题知识要点在排队问题中,中间这一个人既不能遗漏,也不能重复。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排队中的数学问题 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排队中的数学问题 教案
利用林荫道上的一群人,提醒孩子有部分人被绿化树挡住,想通过一个一个点着数的办法是行不通的。要想解决问题就要认真分析题目中的数学信息。
孩子容易发现“我前面有9人,后面5人”而忽略了隐藏的信息——说话的我。所以在引导时特别的提醒这个信息。从而引导孩子完整构建排队应用题结构。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由三个部分组成的文字应用题对于一年级第一学期的孩子来说既抽象又复杂,利用孩子已有的学习经验通过摆一摆来使问题变得直观形象,符合孩子的认知特点。结合摆好的直观图画引导孩子把图画和文字建立起联系,建立完整的构型结构和正确的解题思路。
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利用动态的南飞大雁和大雁的叫声调整孩子的精神状态,刺激孩子的神经,激起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在孩子尝试解答后讲解并出示答案,强调“有没有加上我自己”再一次巩固排队问题的基本结构和解题办法。
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化和多样化,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利用孩子熟悉的旋律《劳动最光荣》配上动感的蚂蚁运粮的画面进行拓展探究,一是防止孩子出现疲劳,二是激起孩子的进一步探索的兴趣。三是要让孩子明白:排队问题中隐藏的数字不一定是1,要因题而异。让孩子体会到认真读题对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一开课就用一群可爱的动画小松鼠带出排队问题主题,激发孩子的兴趣。利用运动中的车队引导孩子模拟开始学习之旅,激发孩子的学习欲望。
模型是“数与代数”的重要内容。从现实生活或者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是建立模型的出发点。5辆直视可见的客车和文字应用题结合,让孩子图文结合起来。把文字题里的隐藏条件通过可以一个一个点着数的图画引起孩子的注意。初步感知排队问题的基本结构。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排队中的数学问题-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排队中的数学问题-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排队中的数学问题北师大版我今天要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一年级上数学教案中排队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是围绕排队中的数学问题展开的,主要涵盖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7页至第9页的相关知识点。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在排队中如何进行数的计数、比较大小、以及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排队中数的计数方法,学会比较大小,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数的计数方法,学会比较大小,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并能够应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我会准备一些小玩具,用来模拟排队的情景,让学生们能够直观地理解和操作。

同时,我还会准备一些练习题,用来巩固学生们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我会让学生们想象自己在学校排队的情景,引导他们观察并思考在排队中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哪些问题。

二、知识讲解:我会通过展示一些排队的情景,向学生们讲解数的计数方法,比较大小,以及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三、例题讲解:我会用一些具体的例题来讲解如何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排队中的问题。

四、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五、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些简洁明了的板书,用来帮助学生们理解和记忆排队中的数学问题。

六、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题,让学生们回家后能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题目:1. 小明排队,前面有3个人,后面有4个人,请问小明在第几?答案:小明在第4个。

2. 小红排队,前面有2个人,后面有3个人,请问小红在第几?答案:小红在第3个。

3. 小华前面有4个人,后面有5个人,请问小华在第几?答案:小华在第9个。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排队中的数学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提出了一些有趣的问题。

在知识讲解和例题讲解环节,学生们能够认真听讲,并能够积极回答问题。

《排排队》数学教案:让孩子们学会有序排队

《排排队》数学教案:让孩子们学会有序排队

《排排队》数学教案:让孩子们学会有序排队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排队的概念,知道排队是一种有序排列的方式。

2. 培养学生学会自觉排队,遵守公共秩序的良好习惯。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学习排队的意义和好处。

2. 学习如何有序排队。

3.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排队中的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排队的概念,培养学生学会自觉排队。

2. 教学难点: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排队中的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排队的意义。

2. 采用游戏教学法,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有序排队。

3. 采用问题解决教学法,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排队中的问题。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教具。

2. 排队游戏素材。

3. 数学问题情境素材。

一、教学内容与活动设计: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如学校门口的排队场景,引导学生思考排队的意义和好处。

2. 新课导入:介绍排队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排队是一种有序排列的方式。

3. 学习活动: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学习如何有序排队,如按照高矮、年龄等进行排列。

4. 实践环节:让学生分组进行排队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二、教学内容与活动设计:1. 复习导入:回顾上一节课学到的排队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应用排队。

2. 学习活动:学习排队中的数学问题,如排队的人数、队伍的长度等。

3. 实践环节: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排队中的问题,如计算队伍的长度、人数等。

三、教学内容与活动设计:1. 复习导入:回顾前两节课学到的排队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有序排队。

2. 学习活动:学习排队中的游戏规则,如遵守纪律、不插队等。

3. 实践环节:组织学生进行排队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四、教学内容与活动设计:1. 复习导入:回顾前几节课学到的排队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排队解决实际问题。

2. 学习活动:学习排队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如购物排队、食堂排队等。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排队问题》5 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排队问题》5 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排队问题》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排队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排队问题的基本概念2. 排队问题的解决方法3. 排队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排队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

2. 教学难点:排队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a. 利用多媒体展示排队现象,如食堂排队打饭、车站排队买票等。

b.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需要排队?排队有什么好处?c.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排队现象?它们有什么共同点?2. 新课导入a. 讲解排队问题的基本概念,如队列、排队规则等。

b. 通过实例讲解排队问题的解决方法,如先来先服务、优先级队列等。

c. 引导学生探讨排队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医院挂号、机场安检等。

3. 实践活动a.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排队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

b. 各小组讨论并总结排队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c. 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观察和分析的结果。

4. 总结与反思a.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如排队问题的基本概念、解决方法等。

b.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和感悟。

c.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强调排队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观察并记录生活中遇到的排队现象,思考它们的特点和解决方法。

2. 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个实际生活中的排队问题,并写一篇短文。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让学生掌握了排队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培养了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合作交流,学生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探究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继续关注排队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排队中的数学问题(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

排队中的数学问题(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

标题:排队中的数学问题(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排队的概念,学会用简单的数学语言描述排队现象。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排队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排队现象,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内容:1. 排队的概念及排队中的数学问题。

2. 排队问题的解决方法。

3. 排队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排队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排队现象,教师总结并引入排队中的数学问题。

二、探究排队中的数学问题(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如果队伍中有5个人,每个人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如何计算整个队伍的长度?”2. 学生分小组讨论,尝试解决问题。

3.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简单的数学知识,如加法和乘法,计算出队伍的长度。

4. 学生展示计算过程和结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三、解决排队问题的方法(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如果有10个人排队,每个人之间保持相同的距离,如何计算队伍的长度?”2. 学生分小组讨论,尝试解决问题。

3.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除法,计算出每个人之间的距离,进而计算出整个队伍的长度。

4. 学生展示计算过程和结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四、生活中的排队现象(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排队现象,如超市结账、电影院购票等。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排队现象,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展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和结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回顾排队中的数学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理解排队的概念,并用简单的数学语言描述排队现象。

2.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排队问题,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2024年6月《排队中的数学》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范文模板示例

2024年6月《排队中的数学》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范文模板示例

《排队中的数学》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一、引言1.1 排队是幼儿园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如洗手、喝水、上下楼梯等,通过这些日常活动,孩子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排队的存在。

1.2 数学作为一门研究数量、结构、变化和空间等概念的学科,在排队现象中有着丰富的体现,通过排队活动,孩子们可以初步感知数学概念。

1.3 通过排队活动,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提高幼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的2.1 让幼儿了解排队的基本规则,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2.2 通过排队活动,让幼儿感知数学中的数量关系,如前后、多少等概念。

2.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3.1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排队的基本规则,感知数学中的数量关系。

3.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

四、教学设想4.1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幼儿观察、思考。

4.2 教学过程:4.2.1 引入排队话题,让幼儿分享自己在幼儿园排队的经历。

4.2.2 通过排队游戏,让幼儿感知数学中的数量关系,如前后、多少等概念。

4.2.3 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发现排队中的数学问题,如如何让队伍更整齐、如何快速计算队伍中的人数等。

(全文共1200字)五、教学内容第一课时1.1 排队的基本规则1.1.1 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幼儿了解排队的基本规则,如站在一条直线上,一个接一个等。

1.1.2 通过排队游戏,让幼儿实践排队的基本规则,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1.1.3 引导幼儿讨论排队的好处,如公平、有序等,提高幼儿对排队规则的认识。

1.2 观察排队现象1.2.1 让幼儿观察幼儿园中的排队现象,如洗手、喝水等,引导幼儿发现排队的规律。

1.2.2 通过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观察到的排队现象,提高幼儿的观察力。

1.2.3 引导幼儿思考排队现象中的数学问题,如如何计算队伍的长度,如何快速找到队伍的末尾等。

1.3 排队中的数学问题1.3.1 通过排队游戏,让幼儿感知数学中的数量关系,如前后、多少等概念。

排排队的数学教案范文

排排队的数学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排排队的数学教案年级:大班学科:数学课时:1课时编写人:X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排队”的概念,知道排队的基本规则。

学生能够用数字和简单的加减法表示队伍中的人数。

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排队任务,遵守排队规则。

学生能够运用数数和加减法解决排队中的问题。

3.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能够在排队过程中培养耐心和合作的品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排队的基本规则,用数字和加减法表示队伍中的人数。

难点:运用数数和加减法解决排队中的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排队小动物玩具、数字卡片、加减法算式卡片。

2. 环境准备:宽敞的场地,足够数量的排队小动物玩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部分(5分钟)教师出示排队小动物玩具,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排队的规则。

学生分享自己排队的经验,教师总结并强调排队的重要性。

2. 基本概念学习(5分钟)教师通过示例,引导学生学习用数字表示队伍中的人数。

学生分组练习,用数字卡片表示队伍中的人数。

3. 实践操作(1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排队操作,让学生体验排队的过程。

学生分组进行排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不正确的排队方法。

4. 问题解决(10分钟)教师提出排队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数和加减法解决。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得出答案。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排队的重要性和数学在排队中的应用。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六、作业布置请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进行排队游戏,用数字和加减法记录队伍中的人数。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排队的基本规则和数学应用。

八、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排队过程中的表现,如遵守规则、合作态度等。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回家作业的完成质量,如数字记录、加减法运用等。

教育教学案例:数学排队游戏教案

教育教学案例:数学排队游戏教案

教育教学案例:数学排队游戏教案数学排队游戏教案
一、游戏介绍
数学排队游戏是一款多人游戏,玩家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加减乘除完成题目,最终获得最高的分数。

二、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通过游戏形式提高他们的数学技能。

2.增强学生在团队协作中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游戏兴趣,增加他们对游戏的热爱。

三、教学过程
1.游戏前准备
(1)背景布置
教室中需要准备一些背景布置,比如游戏名称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游戏安装
在教室中安装好游戏,以确保学生可以方便地玩游戏。

2.游戏规则介绍
介绍游戏规则,讲解加减乘除四种运算方法。

3.游戏开始
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有若干名学生。

开始游戏后,玩家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问题,积累分数。

4.优秀团队树立
根据每个小组的得分情况,评选出优秀的团队,并给予奖励。

四、教学效果
这种形式的教育教学可以帮助学生通过游戏学习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技能。

同时,在团队协作中,学生能够更好的互相补充和合作,培养他们团队合作的能力。

五、结论
这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是一种好的尝试。

它通过游戏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加高效的学习模式。

在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乐趣的同时,也可以让他们更有效地吸收知识,在团队合作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排队中的数学教案(学军小学+蒋玲飞)

排队中的数学教案(学军小学+蒋玲飞)

《排队中的数学》(求两者之间人数)杭州市学军小学蒋玲飞教学内容: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材7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学会解决求两数之间数字个数的问题。

2、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和优化策略。

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解决求两数之间数字个数的问题。

教学难点: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和优化策略。

一、游戏复习1.看谁反应快①先了解教室中怎么分小组。

②数字接龙③第一行同学请起立,共有几个人?他们之间有几人?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数一个,坐下一个。

二、解决排队问题(一)知道了什么?问:这些小鸭子在干吗呢?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排队中的数学问题。

板贴:排队中的数学动画:问:你知道了什么?板书追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读懂了吗?明确:奥,你的意思就是小丽和小宇中间的人,大家同意吗?(二)怎样解答?问:两人之间有几人呢?谁来猜一猜。

追问:你是怎么想的?同桌讨论。

汇报:你有什么办法?要求:现在请把你思考的过程画在纸上,要求:让大家一眼就能看懂你的方法。

反馈:预设:10 11 12 13 14 15丽宇明确:从左到右(板书:→),小丽排第10,后面是几到几?(板贴:○……○)(生说)板书:11 ……14,数11、12、13、14,第15是——小宇。

明确:我们只要从——11数到——14就可以了。

10 ?15△○○○○○△11 14评价:15前面这个应该是14,他画的多了一个。

10 15××○○○○○○11 (14)问:那么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呢?(板书:4人)小结:看来对于同一个问题,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

指板,问:其实求第10和第15之间有几人,我们只要怎么想就可以了?就是只要从——11,数到——14就可以了。

(四)游戏练习(7分钟)1.第2 第9 静静地想一想:他们之间有几个人?问:有几人?你是怎么想的?引导:就是从几数到几?T:我们用动作来表示好不好?问:我们想得6个人,对不对呢?问:怎么检查画得对不对?谁来数一数?2.第9 第43. 大家真棒!现在还有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想挑战吗?第4 从右往左,她排第4,从左往右,她还是排第4。

排队中的数学-教学教案

排队中的数学-教学教案

排队中的数学-教学教案第一篇:排队中的数学-教学教案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

训练重点:通过各种方法理解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

训练难点:减去重复的,加上遗漏的。

教具学具:课件、1个红色圆片、10个蓝色圆片。

训练过程:一、引入课题。

1、出示题目:一排队伍,从前面数小红是第5个,从后面数小红是第6个。

这排队伍共有几个人?2、排队游戏。

3、引入课题。

二、训练准备。

1、课件出示:☆☆☆☆☆☆★☆☆☆2、讨论:两种数法主要不同在哪儿?3、画一画。

课件出示题目,学生在练习纸上画一画。

⑴△△△△▲从右往左数,▲是第5个,请你把盖住的△画出来。

⑵ ▲ △△从左往右数,▲是第4个,从右往左数,▲是第7个,请你把盖住的△画出来。

4、画完后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三、操作与思考。

1、学生拿学具操作,指名一生用磁铁在黑板上摆一摆。

数一数共有几个圆片?应怎样列式?说说算式中每个数字各表示什么。

2、小结:像刚才那样,已知1个物体,1个图形或1个人在排列中的前后顺序数,计算总数时要注意减去重复的,加上遗漏的。

四、练习。

1、填空:①○从前面数,○是第9个,从后面数,○是第8个,这一排共有()个图形。

② 一排图形,从上面数□是第4个,从下面数□是第8个,这排图形共有()个。

2、先画一画,再填一填。

①从左往右数,小花排在第8个,从右往左数,小花也排在第8个,这排小朋友共有()个小朋友。

②一队动物去参加运动会,小兔的前面有3只动物,小兔的后面有10只动物,这队动物共有()只。

3、列式计算:一队动物去观看演出,它们排队进场,小熊前面有2只动物,小猪后面3只动物,小熊和小猪之间排着4只动物,这一队的小动物共有几只?4、思考题:⑴有16个同学排队出操,从前面数小刚是第10个,从后面数,小刚是第()个。

⑵18个小朋友排成一排,从左到右数明明排在第8个,从右往左数,红红排在第3个,明明和红红之间有几个小朋友?第二篇:中班数学小动物排队教案中班数学小动物排队教案8篇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课堂在新理念下绽放光彩——《排队中的数学》教学案例【案例背景】《排队中的数学》这节课是小学数学代数领域中的一节活动实践课,虽然不是教材上的内容,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同时,由于在一些练习中也会出现类似的题目,所以,我想到把这节课作为一课时的内容来上。

身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力争运用新课标理念来实施课堂教学,以教材为载体,让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生活,联系实际。

就在新课程理念深入人心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得以广泛应用的背景下,学生已经学习了连加和连减运算的基础上,我进行了《排队中的数学》这节课的教学。

【案例描述】虽然《排队中的数学》是一节活动课内容,但它却能够很好地反映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能够使学生理解排队中的有关数学思维问,明确“第几”和“几个”这两个不同的概念。

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过程的基础上,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所以,对于一节课而言,课题的引入非常重要。

为了提高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兴趣,我在课的开始就利用课件展示学生的队伍照片。

“小朋友通过这几张照片,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学生高兴地回答:“看到我们在排队。

”“是的,那我们在什么时候还要排队呢?”这时,有的学生说:“做操”,有的说:“去食堂吃饭”,有的回答:“放学回家”等等。

看到学生对这个话题都很有兴致时,我进一步追问:“看来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要排队,你别看排队是件很平常的事,可是它里面却藏真很多很多数学知识呢!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去寻找其中的数学知识?”学生齐答:“愿意”。

此时,我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研究一下有关排队中的数学”,并板书课题。

接下来,新知学习主要安排两个版块:(1)主动探究,学习新知;(2)巩固拓展,知识升华。

在“主动探究,学习新知”这一版块主要安排如下几个环节:1、排一排,初步感知在这一环节中,我组织了排队游戏,“接下来我们就来玩一个排队游戏,愿意吗?”此时,我指10名男生和一名女生参加游戏,让男孩子排成一排,女生插进去。

“谁能说一说女孩子在队伍中的位置吗?”先让同桌说一说,再指名说一说:从左边数起她排在第几,右边数起她排在第几?她的左边有几个男孩子,她的右边有几个男孩子?通过这样的训练,旨在引导学生正确区分“几个”和“第几”。

然后进一步追问:“那这一排共有几人?你能列式解答吗?”此时学生有很多种答案,如:10+1=11、4+1+6=11等,当然也有些学生是直接数出来的。

“那如果没有了这些同学站在这里给你数,像这样的排队问题,你还会解答吗?”学生踊跃举手、发言。

2、理一理,深入体验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具体的形象的图片比较感兴趣。

所以,我用课件展示了小朋友赛跑的图片。

“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小朋友们在赛跑。

”课件上显示:小明前面有3人,小明后面有6人。

“你能根据图上的信息,提个数学问题吗?”对于这一问题,要求学生按照如下要求独立完成:①自己先用学具摆一摆或者在白纸上画一画;②列出算式;③同桌之间说一说你的方法;④如果你有困难的,可以三人合作完成。

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同时,指名学生上台板演。

在学生完成板演后,进行反馈汇报,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我再根据学生汇报,板书:3+1+6=10。

“你能说出算式中每个数字各表示什么吗?”“那你觉得有什么要特别提醒大家的吗?”在学生讨论后回答:那这里我们就是把赛跑的人看做三部分,小明前面的人、小明、小明后面的人,要求总数就把这三部分合起来,千万不要忘记了小明。

小明前面有3人,后面有6,都没有把小明数进去,所以还要再加个小明。

这时我进行小结:小明前面有3人,也就知道了从前面数起他排在第4。

小明后面有6人,也就知道了从后面数起他排在第6。

“那如果现在老师告诉你一个小朋友在队伍中从前数起排第几,从后数起排第几。

你会计算这样的排队问题吗?”以此问题引发学生更加深入的思考。

对课件出示的图片,进一步提问:“从前面数起,小明排第3,从后面数起,小明排第6。

请问参加比赛的一共有几名小朋友?”“想一想你准备用什么方法?”对这一问题,仍然要求学生独立尝试完成。

在指名学生上台板演后,进行反馈汇报:“说一说自己的想法”“2+1+5=8”我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你为什么要这样列呢?请说说你的理由。

”(提示:算式中各个数字表示什么?2指的是什么?小军前面的2人。

怎么知道的? 5指的是什么?你又是怎么知道的?)“3+6-1=8”我又根据学生板书,提问“说出你的理由什么这样列?”(算式中各个数字表示什么?“3”是指什么?“6”又指什么?那为什么又就减1呢?1指得又是什么?)“3”从前面数把小军算进去的3个人,“6”从后面数起把小军算进去的6个人。

“那就应该是3+6=9吗?”“不是的。

”“为什么?”“因为小军算了两次,所以应该再减“1”。

““那你觉得再计算这样的题目时该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减去小明,因为从前面数起他排第3,后面数起他排第6,他数了两次,就要减去1。

”3、比一比,分组讨论师:小朋友们,刚才这两道题目给我们的数字都是一样的,为什么列出的算式一道要减“1”,另外一道要加“1”呢?三人小组讨论一下,再派代表回答。

4、说一说,共同小结在这一环节,通过学生发言,我作出小结:像刚才那样我们知道了一个人在队伍中前面有几人,后面有几人,要求总数,就把前面的人数和后面的人数加起来再加上他自己,就是加“1”。

知道了小朋友在队伍中前面数起排第几,后面数起排第几,因为他自己数了两次,我们就要减去“1”。

在“巩固拓展,知识升华”这一版块中,主要以练习巩固为主。

首先,设计了3个填空题,让学生独立练习,再指名说说怎么算的,以达到巩固本课基础知识的目的。

其次,设计了如下两道练习题:1、赵子杭和戴晋勋等几位小朋友一起参加踢毽子比赛,他们排着队伍进场了,子杭前面有2名同学,晋勋后面还有3名同学,子杭和晋勋之间还排着4名同学,请问参加踢毽子比赛的小朋友一共有几名?你能列出算式吗?(图片出示)(1)三人合作一起摆学具,或者画一画,再讨论怎样列算式(2)派代表来说说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3)师揭示答案,并给出照片看一看。

2、有16个同学排队出操.从前面数起小刚是第10个,从后面数起小刚是第()个。

对于上述两道题,主要在学生独立或通过合作讨论完成的基础上,我再进行点拨。

最后,让学生发表见解,谈谈本课的收获,结束新课教学。

【案例反思】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由此可见,兴趣对于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强调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却不知道如何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节好的数学课,往往也很难让学生无时无刻都处在浓浓的兴趣之中进行学习。

我们认为,一节好的数学课,只要有一个或两个“亮点”(学生产生浓厚兴趣的教学环节),学生课后对“课”的一个或两个环节产生一次两次的回味,就是享受了数学学习带给他们的一次两次的快乐,就是一次两次的知识和兴趣积累与增长,就是一节“好”(实在)的数学课。

那么,有了想上一节好课的想法,并不意味着就能上出一节好课。

围绕自己的这种想法,我陷入了新的思考:①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到底该如何通过引导、发现、讨论与探究达到使学生主动学习从而达到教学目标?②课堂教学如何开展,才能创造一种宽松、平等、快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这种创新氛围中体验到发现知识的乐趣,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经过近一个星期的努力与准备,今天终于把这堂课呈现出来。

我感觉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如下三方面:首先,联系实际引入新课。

小学数学新课标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在课题引入时,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排队;在新知学习中,利用排队游戏说小朋友在队伍中的位置。

这不仅让学生实现了知识层次的学习目标,还亲身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引入课题时让学生上来排队,说位置,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

其次,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

新课标提出:“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推断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只有从最直观的东西入手,知识才会被迁移入脑。

让学生通过摆一摆、画一画来模拟跑步的队伍情境,再列出算式,并通过合作交流来解答。

让学生明确的说出小明小军在队伍中的位置既可以用“第几”又可以用“几个”来描述。

最后,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又服务于生活。

在本课教学中,注重以“生活化”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在领悟到数学魅力的同时,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本课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

但是对于这堂课中自己和学生的表现,我是喜忧各半。

虽然学生的表现还算可以,但我感觉自己在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如意的地方。

例如,在突破难点方面自己引导得还不行,特别是中下的学生。

数学课你难点有没有突破,在后面的练习中马上可以反馈得到,也有可能我后来对于急着想把练习全部展现出来,而忽略了学生在题目是需要时间思考的,所以太快了,学生没有思考的空间,导致练习完成不好。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把握这方面的东西。

还有,我的有些过渡语言还不是很简练,有时候自己的口头禅比较多,数学语言要精炼,这方面也还要多多努力。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坚持:让课堂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教师和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中平等地对话。

在教学全过程中,切切实实地体现了全员参与、有效参与,也突显了“生活是课堂之源”。

总而言之,新课标的实施给我们的教学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和实践。

我认为,新课标理念的运用和实施,除了要在思想上理解新课程理念外,还要在教学中努力探索与新课标理念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与策略。

如果从踏入课堂开始,就时时处处注意体现新理念,用“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规范教学行为,你就会惊喜地发现:数学课堂在新理念下绽放光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