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临骏:“互联网+”时代的地理教学探索与实践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教学“+互联网”的实践探索——以工业区位为例

高中地理教学“+互联网”的实践探索——以工业区位为例

高立洋(上海市民立中学,.上海.200041)高中地理教学“+互联网”的实践探索——以工业区位为例摘要:“互联网+”与“+互联网”两个词有不同的侧重,面对跨界、融合思维下的互联网大潮,教育不能随波逐流。

以中学地理教学为例,本文介绍了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思考以及利用“+互联网”进行“工业区位”教学的尝试。

本节课例筛选微信公众平台与UMU互动学习平台的部分功能,实现课堂互动与在线学习相结合,尝试创设一种具有普适性的“+互联网”课堂教学模式,使技术服务更好地服务于中学地理教学。

关键词:地理教学;+互联网;UMU互动学习平台一、“互联网+”与“+互联网”“互联网+”是近几年的一个热词。

2015年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李克强总理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反映了互联网信息技术迅速发展成为传统产业转型过程中变革的趋势。

“互联网+”如同一把万能的钥匙,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开了一扇成功之门,具有推广价值[1]。

“互联网+”零售行业成就了阿里巴巴与京东、“互联网+”沟通成就了腾讯、“互联网+”金融成就了余额宝、“互联网+”差旅成就了携程等等,所以各行各业都希望在与互联网的跨界融合中发生变革。

那么,“互联网+”是否可以用来变革我们的地理教学呢?从这个词的组成来看,“互联网”代表先进的技术和生产力,“+”反映了跨界与融合的思维方式,组合起来就是互联网与其他领域的跨界融合,这样看来地理教学的确可以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尝试追随“互联网+”的潮流。

笔者认为,互联网与教学的关系应该表述为教学“+互联网”,是教学对互联网的主动选择,即互联网为教学所用。

二、地理教学“+互联网”笔者是一位从事高中地理教学的一线教师,长期关注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了解到黄荣(2016)等老师运用微课辅助课堂地理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微课创设教学情境、演示地理实验、开展差异化教学[2];刘峰(2017)等老师借助QQ群进行文字、语音、视频交流,传送图片,共享文件的功能,创设符合学生心理情景,能使其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环境开展教学活动,从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3];杨剑武(2016)等老师借助微信公众平台,运用“O2O”思维将线上网络教学与线下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探索创新型的地理教学方式[4];各种先进的技术在教学中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肖临骏:走进生活的地理教学如何设计

肖临骏:走进生活的地理教学如何设计

1.设计原则理趣原则“有理+有趣”两者不是简单的物理相加或者事情的两个方面,我们以为,“理”是“趣”的由来,“趣”则由“理”而生发,“趣”不能想成仅是“有趣”。

有人这样解释地理,地理是关于地球的理论,其实地理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复杂的地球表层系统。

运用“生活中地理”进行教学设计时,遵循“理趣”原则,变“科学世界——复杂的环境存在系统”为探索“我的生活世界系统”,因研究“自我的世界”而促使学生欲“学”。

举例:“见风使舵”来讲述海上风浪对于航运的影响,如郑和下西洋;“风急浪高”来讲述西风带的景况,十分形象,如我国首位帆船航海家郭川环球航行中遇到最恶劣的海况处——合恩角西风带;“风为雨头”则用来说明锋面雨降雨的缘由,如冷空气南下,在冷空气的最前面(冷暖空气交界处)多雨,风来雨来。

其他如“风调雨顺、风和日丽、风轻云净、暴风骤雨、狂风恶浪、无风不起浪、青山绿水、滴水穿石、夏日炎炎、秋高气爽、秋风落叶、一叶知秋、秋收冬藏、春花秋实、山重水复”等等带有生活味的成语,诠释地理原理起来颇有味道,在讲“理”中带出“趣”。

“农历上半月月追日(太阳早起)、下半月日追月(月亮早起)”“井水就犯河水”的提出,内涵丰富,当学生对其正确解读时(了解和理解“月相变化真相”),则趣味横生,等等。

启发原则启发意味着不是直接或者全部“说出来”,意味着留有“空白”,更意味着不仅仅是着眼当下的学习。

“生活中的地理”导入高中地理教学,可以让学生带着“生活中地理问题、现象”来促进学生思维,更重要的是培育学生形成“用地理的视角”观察“我的生活世界”的意识,这种意识将“助阵”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学生学会学习、终身学习“添砖瓦”。

举例:如上海延安路原来是河道,此河道还是法国租界和公共租界的界河,以此,探究城市河道缩减对于城市环境系统的影响,或者提出“假如今天的延安路还是条河对于上海城市的功能和土地利用结构又将产生怎样的变化?”“延安高架阻断了空间,还阻断了什么?”。

信息化背景下中学地理教学创新_1

信息化背景下中学地理教学创新_1

信息化背景下中学地理教学创新发布时间:2021-09-02T06:33:12.038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6期作者:汪甲[导读]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进程中,信息化教学也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获得了师生的高度认可,为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曙光。

汪甲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楚村中学 233524摘要: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进程中,信息化教学也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获得了师生的高度认可,为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曙光。

初中地理学科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而言十分重要,可以丰富学生的头脑,也可以为学生的生活提供一些保障。

信息化的地理课堂更加有趣,可以将抽象的地理知识以更加形象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也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不断发展。

在本篇文章中,笔者将结合实践教学经验阐述信息化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如何实现教学信息化,促使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学习和探究热情不断提升的同时地理素养也随之升高。

关键词:信息化;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研究创新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信息化教育教学已经成为一种大趋势,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也可以快速调动学生的课堂主观能动性,因此获得了教师们的高度认可。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师尝试将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引入课堂,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创新,促使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与探究产生了兴趣,也利于学生的长久发展。

在信息化的地理课堂中,学生们不再抵触地理知识的学习,反而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和探究产生了兴趣和热情,进而更加清楚地理解地理知识和探究地理知识,为其后续运用地理知识服务生活夯实基础。

一、课堂导入信息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导入环节是一堂课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对于学生而言具有较为重要的地位,也直接决定着学生在整堂课中的基调。

传统的导入环节,大部分教师使用复习旧知的方法展开教学活动,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化时代到来之际,教师们也可以尝试实现导入环节的信息化,以此促进学生带着兴趣主动融入到知识的学习与探究过程中。

初中地理知识对于很多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当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活动导入课堂时,可以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整堂课的开展可以打下基础。

肖临骏:让生物学教学植根于学生的生活世界

肖临骏:让生物学教学植根于学生的生活世界

谋求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回归,实现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融合与统一,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时代教育思想。

生物学科与人类生产、生活实践、社会发展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在生物学教学中,有丰富的可供教师和学生所利用的生活世界,教师如若能把学生的生活世界纳入教学系统中,去引导学生共鸣、思考、组装、批判、修正、改造、升华和发展他们的科学世界,必将激发学生兴趣,使生物学教学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1教学资源生活化新课程观认为,除教材外,凡是有助于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活动及所能开发与利用的物质的、精神的材料与素材都是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生活化,能使学生感觉生物学知识生动、鲜活,离自己很近,乐意去学。

例如:①网络、图书馆、电视节目、报纸、杂志等,这些媒体都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生物学教学资源。

只要做有心人,就能及时捕捉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社会热点、重大事件、典型实例以及各种现象等。

特别是网络上的知识更是丰富多采、日新月异,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库。

②生活素材的运用。

人们的吃、穿、住、行、玩,以及医疗、卫生、保健等都蕴含丰富的生物学知识,有针对性地渗透于教学过程中,能使教学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2教学情境生活化建构主义强调要重视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认为学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

教学过程中,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可以唤醒旧知,激活思维,学有情趣,促进意义建构。

借助生活经验创设生活中有许多学生熟悉的现象,教学中把生物学知识和问题还原到生活原型、活动情景和矛盾冲突中,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在“细胞中的无机物”一节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拿出一个西瓜用刀切开,学生可以清楚的看到西瓜汁流了出来,洒的满桌都是;接着再拿出一个鸡蛋在一端挖个小孔倒过来可以明显看到蛋清整个相连地流出来一点点。

此时问学生:“蛋清中有水,西瓜汁中也有水,为什么西瓜汁可以洒地到处都是,而蛋清中的水却不可能呢?”这时一学生马上回答:“因为西瓜汁中的水是可以自由流动的,而蛋清中的水是不能自由流动的。

“互联网+”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学实践探究

“互联网+”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学实践探究

“互联网+”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学实践探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这样的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作为学生地理素养的基础阶段,尤其需要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本文将从当前互联网+时代下地理教学的现状出发,结合互联网资源的利用、教学案例分析以及教学方法创新等方面展开探讨,旨在为初中地理教学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促进地理教学在互联网+时代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1.2 研究意义地理教学一直是中学教育中的重要一环,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教育领域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和挑战。

在这种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如何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创新和实践,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亟待探讨的问题之一。

研究互联网+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发展价值。

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教学资源和工具,有利于丰富地理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能。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使地理知识更加形象、生动,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概念。

“互联网+”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学实践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竞争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深入研究互联网+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学实践,探讨如何有效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地理教学,对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和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内容结束】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究在互联网+背景下,如何更好地运用互联网资源,拓展初中地理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体验。

通过研究和实践,旨在探讨如何创新地理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也旨在评价“互联网+”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效果,探讨其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为初中地理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希望通过本次研究,能够为初中地理教学的改进和创新提供有益的启示,为教育教学的现代化发展做出贡献。

肖临骏:网红不是快捷方式

肖临骏:网红不是快捷方式

现代社会,随着越来越多人置身于互联网世界,公众不知不觉中也捧出了越来越多的网络红人,如女主播、模特、游戏解说、模仿达人……这些人在社交平台上一旦有了关注度,便通过粉丝赠送的各种虚拟礼物兑换收入,催生了一个产业。

成为“网红”的一大福利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可以与娱乐圈明星互粉互动乃至打入圈子,摇身变成“圈中人”,或者背靠大树好乘凉,先成为圈里人的女友、后宫、旧爱、新宠什么的……看上去,网红仿佛成了一条通往名利场的绿色通道,成了一种开启成功模式的快捷方式。

网红,是指在现实或者网络生活中因为某个事件或者某个行为而被网民关注从而走红的人。

他们的走红皆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与网民的猎奇或看客心理相吻合,有意或无意间受到网络世界的追捧,成为“网络红人”。

一般来说,“网络红人”的产生不是自发的,而是网络媒介环境下,网络红人、网络推手、传统媒体以及受众心理需求等利益共同体综合作用下的结果。

而这种在粉丝眼球下的生活,让人联想到著名的现代建筑范斯沃斯住宅,建筑师密斯为他的医生朋友范斯沃斯设计了一栋几近透明的房子,墙面是大片玻璃,不仅方便屋内的人看外面风景,也便于外面的好事之徒偷窥里面的风光。

他的朋友范斯沃斯女士为此跟他反目,这位女医生认为他为她设计这样一栋毫无隐私的透明房子,简直没安好心!于是,建筑师密斯收获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官司。

想来如果把范斯沃斯女士换成你的一位朋友,建筑师密斯可能不会官司缠身,她最害怕的就是被忽视,恨不得24小时直播自己生活,她秀吃过的饭、抒发当下的心情,晒狗、晒娃、晒老公,对自己更不舍得放过,从脚尖晒到鼻子尖,从早点晒到晚安:“睡醒了,早安,哎呦,黑眼圈还是没有离开我!”“今晚忙到1点,累成狗,就是不见瘦,腿又粗啦,气死我了。

”这般跟住在透明的范斯沃斯住宅里也没啥区别了。

想来,密斯的设计越来越符合现代人的思路——不怕围观,就怕无人围观……如今,从遥远部落的老太婆到舞台上精心准备演说的政治家,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这种心态,一位身处荒野、独自面对饥饿和死亡的飞行员这样写道:“我又做了一个救生筏,这次我脱下衣服试航。

肖临骏再次审视生活中地理新视角

肖临骏再次审视生活中地理新视角

再次审视生活中地理新视角生活中地理有近有远,有大有小, 围绕人的生活,有些是身边触目可及,有些经常发生或突发事件引人关注,力图求解,抑或是人的生活常识,还有关人的感悟和经历,“生活地理”不等同于“身边的地理”。

我们曾经对生活中地理按内容分为四大类进行了梳理:◆生活类,如地理视角观服饰、地理视角观饮食、地理视角观建筑、地理视角观交通等;◆生产类,如城市超市中的地理,“农家乐”中的地理,工业遗产中的地理,绿色生产中的地理等等;◆鉴赏类,如钱币中的地理,电影中的地理,文学中的地理,旅游中的地理等;◆热点类,如奥运与地理,军事与地理,航天与地理,F1与地理,安全与地理等等。

当我们再次审视时,我们发现“生活中地理”可以从“人”的视角出发、也可以从“物”的视角出发,还可以从更多的视角思考,这些生活地理又有哪些适宜融进我们高中地理教学?一、生活地理新视角的多样性人的生活大体上可划分为三类,即“社会生活”、“学习生活”、“家庭生活”。

不同视角看人的生活世界分类也是多样的。

如果按照存在状态分:物理环境系统(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文化环境系统、心理环境系统、舆情环境系统。

如果按照来源来分类,可分:学生资源、教师资源、教材资源、环境资源、媒体资源。

如按照人的接受来分,可分为:生存环境、生活经历、热点话题。

生存环境是随时感知的,围绕在你的现实生活中的,日常的,与你的居住地关系密切,如阳光强弱、影子长短、河流、天气变化、城市或乡镇、新居住地、老城区、乡村等;生活经历则是由体验感悟获得的,这取决于各人家庭的学养、经济条件、个人生命的价值趋向以及家庭境遇有关,如旅游见闻、乔迁经历、各类活动参与等,这与你的活动范围和年龄有关;热点话题,则是广域性的,属于日常的热点或焦点话题,如渤海油污、湄公河惨案、南海争端、北斗导航系统、日全食等,这与个人的关注度及其兴趣度相关,这三类“生活中地理”关系与作用如图所示。

“生活中地理”大致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区域性——区域差异,是指生活中地理区域差异很大,你人在不同生活区域,获同对生活地理的认识是不同的,如生活在静安区的人,对静安的历史、人文地理信息等了解得比较多,如崇明人,则对田园、对江河的直接感知一般比静安区人了解多;二是时效性——时间变化,是指人每天每时每刻都在感受,尤其是信息社会,海量的信息充盈在你的周围,如果不加以选择,会被其困扰,人在不同时段,生活环境的变化,生活地理世界也不同,再一个人对同一个生活世界的感知能力随年龄增长而逐步上升的,如人对90年代的上海和今天的上海认知是不同的,不同的人对“日本”地震的观察方向也不尽相同;三是视野性——尺度大小,是指人对生活感知的广度,尺度有大有小,生存环境范围有个域限,而生活中热点焦点地理时事等涉及的空间范围则是无限的。

“互联网+”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学实践探究

“互联网+”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学实践探究

“互联网+”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学实践探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传统的地理教学方式存在着教学资源不足、互动性不强、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已经不能满足当今学生的学习需求。

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则为地理教学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可以通过数字化、网络化的手段丰富教学资源、拓展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

探索“互联网+”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学实践,不仅是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更是为了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下一步将重点介绍。

1.2 研究意义“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通过互联网,学生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取各种地理信息,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他们的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

教师也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设计更加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互联网+”背景下构建的初中地理教学模式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针对性。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需求,灵活地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需求。

探究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学实践,不仅可以为地理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和创新,更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促进地理教学的发展和进步。

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正文2.1 互联网+时代下初中地理教学现状分析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初中地理教学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机遇。

在过去,传统的地理教学往往依靠教师讲解和教科书,学生的学习方式比较被动,缺乏实践性和趣味性。

而现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为初中地理教学带来了许多新的可能性。

通过互联网+技术,学生可以更加方便地获取各种地理知识和信息。

他们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在线课程等途径,了解到更广泛、更深入的地理知识,拓宽了视野,增强了学习兴趣。

互联网+技术还可以使地理教学更加生动和有趣。

通过地理地图软件,学生可以实时查看全球各地的地理特征,身临其境地感受不同地理环境,提高了学习效果和体验感。

互联网+技术还可以为地理教学注入更多的创新元素。

“互联网+”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探究

“互联网+”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探究

“互联网+”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探究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而教育领域也不例外。

高中地理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地理思维和地理素养的重要环节,也正在逐渐受到“互联网+”的影响和改变。

本文将探究在“互联网+”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的变革路径和发展方向。

一、互联网+高中地理教学的现状随着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高中地理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升。

老师可以借助网络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等辅助工具,使地理知识更加直观、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利用互联网,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大量的地理学习资料,拓宽了地理学习的渠道和范围。

互联网+高中地理教学也存在一定的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和权威性。

在互联网上,大量的地理学习资源丰富多彩,但内容的真实性和权威性难以保证,学生很难辨别信息的有效性。

其次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师生之间的面对面互动和交流是至关重要的,互联网技术的引入可能对此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高中地理教学也应该积极创新,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以往无法实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打破时空限制,实现远程教学。

利用视频直播、在线会议等技术,师生可以在不同的地理位置进行实时的互动交流,共享地理学习资源。

互联网+可以推动地理学习内容的多元化和个性化。

通过个性化定制的学习资源、在线互动教学平台等,满足不同学生地理学习需求的个性化要求。

互联网+也为高中地理课程的拓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可以引入更多地理领域的前沿知识、热点问题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互联网+可以促进师生互动和双向沟通。

教师可以搜集和整合全球各地的地理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料。

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与老师进行实时交流,提问、互动、讨论问题,实现更加良好的师生互动效果。

互联网+高中地理教学的发展路径,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等多方共同努力。

实践活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究_1

实践活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究_1

实践活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究发布时间:2021-12-09T08:24:01.006Z 来源:《教育考试与评价》2021年第9期作者:陈书来[导读] 高中地理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不仅包含了自然科学知识,还包括很多人文科学的知识,由此可见,地理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这就成为了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一门知识。

而为了提升地理课程的教学质量,高中教师可以开展地理实践活动,用提问、分析和验证的方式帮助高中生更好的理解其内容,提高学习的效率。

本文根据高中地理的特点,探究将实践活动用于地理教学的有效策略。

陈书来福建省尤溪县第七中学摘要:高中地理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不仅包含了自然科学知识,还包括很多人文科学的知识,由此可见,地理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这就成为了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一门知识。

而为了提升地理课程的教学质量,高中教师可以开展地理实践活动,用提问、分析和验证的方式帮助高中生更好的理解其内容,提高学习的效率。

本文根据高中地理的特点,探究将实践活动用于地理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实践活动;高中地理;应用引言地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概念性知识,还要让他们拥有实践操作的能力,能够用书中的知识解决真实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提升高中生的地理综合素养。

为了促进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教师需要先转变师生双方对实践学习的态度和观念,提高重视的程度,然后再根据教学的计划和教材的内容设定合理的课程实践,以此来提升同学们的地理综合素养。

一、树立实践观念,提高师生的重视程度要想更好的开展地理实践教学,就要先提高教师对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让他们发自内心的认为实践教育是有重要作用的,而这种观念上的改变可以帮助教师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从而实现更高效的地理实践教学。

在高中地理教研组,教师们可以组成一个地理实践教学科研小组,通过组内讨论的方式,深入钻研地理教材,找出其中可以用于实践活动的知识,然后再根据相应的教学目标来制定实践活动方案。

肖临骏:碎片化造成现代人智商下降

肖临骏:碎片化造成现代人智商下降

人类正处于一个“充满中断的时代”,随时被打断,时间的碎片化越来越强。

科学家发现,处于这种多任务切换状态的人,其智商的下降比吸大麻还厉害。

在2004年,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信息学教授格洛里亚·马克(Gloria Mark)带着她的研究生在两个美国的科技公司对那里的员工做了一千小时的观察。

他们发现,办公室里的员工平均每11分钟就会被电话、电子邮件或同事打扰一次,而他们的注意力重新回到早先的任务上则需要25分钟之久。

这些数字让人困惑:如此一来,人们如何能把工作做完呢?英国的随笔作家比科·伊耶(Pico Iyer)更是由此引申说:“这意味着我们永远追不上我们的生活。

”在手机和电子邮件被发明之前,如果拨打座机电话无人接听会被认为是正常的,而现在,如果拨打手机未被接听就会被认为不正常;以前发一封邮件的成本更高,人们也不会每天将大量的时间用于回复邮件。

现在完全不同,以至于一名神经科学家10岁的儿子在被人问到他爸爸做什么工作的时候,给出的答案是:“他的工作是回复电子邮件。

”自马克发现办公室里的干扰周期以来的十多年里,技术带来的分散人们注意力的因素只是越来越多。

我们过不了一会儿就要把手机屏幕按亮看一下,会中断谈话去查看微信消息。

各种手持设备让我们随时随地在回邮件。

我们连睡觉都跟手机在一起。

“我们正处于一个‘充满中断的时代’,移动设备增殖并一直处于运行状态,随时能被打断,观看者时间的碎片化越来越强。

”南加州大学马歇尔商学院的访问研究员詹姆斯·肖特(James Short)这样说。

研究持续被打断对人所产生的影响,甚至形成了一个科学领域,叫做“中断科学”(interruption science)。

其中一个常被提及的发现是,在做事情同时又忙于回邮件的人,其IQ会下降10点,这种影响比吸大麻的作用都强。

心理学家还发现,正是由于技术让人们能够实时地了解到事情的发生,这让我们感觉到必须马上就了解。

深度学习视域下开展地理项目化学习的探索

深度学习视域下开展地理项目化学习的探索

深度学习视域下开展地理项目化学习的探索作者:于宝伟来源:《教育界》2024年第10期【摘要】深度学习要求教师打破浅显的知识讲授方式,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构建知识体系。

文章肯定项目化学习对地理深度学习的价值,并从学习原则的秉持、核心素养的培养、学习策略的优化等角度入手,探讨如何高效开展初中地理项目化学习活动。

【关键词】深度学习;初中地理;项目化学习;核心素养作者简介:于宝伟(1982—),女,江苏省南通田家炳中学。

项目化学习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在明确项目主题的基础上,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的全新学习模式。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项目化学习活动的开展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还能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探索地理信息,实现深度的地理学习。

对此,教师应该在遵循初中生心理特点、认知规律的基础上,以实现深度学习为目标,灵活设计各类地理项目化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基于学生特点,遵循项目化学习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任何学习活动要符合学生的学习特征、心理特征。

同时,学生所处年龄阶段、学习环境等的不同,都会使得其认知能力、思维方式、心理状况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项目化学习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分析,捕捉其心理、生理上的变化,找到项目化学习活动开展的原则和方向。

(一)主体性原则在项目化学习活动中,学生占据了绝对的主体地位,其参与活动的自主性、能动性将直接影响初中地理教学的整体效果。

这要求教师在设计主题与活动阶段,从学生的视角出发,把握学生的兴趣爱好、心理特点,开展体验式、互动式的活动,让学生共同完成项目任务。

对此,教师需遵循主体性原则,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项目化学习活动,获得更多的体验感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诉求。

以“认识大洲”的教学为例。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引导学生运用地图等相关资料,掌握大洲地理位置、所处热量带、降水空间、地形以及气候特征等地理知识,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僵化,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肖临骏:地理的乐趣是建构“区域”

肖临骏:地理的乐趣是建构“区域”

一、地理学家的区域界线大地上不存在,只能画在地图上关于什么是地理,有许多种说法,我比较喜欢的一种说法与地图有关。

这种说法是这样说的:何谓地理学家?就是用地图工作的人,或者说离不开地图的人。

何谓地理问题?就是最好在地图上来讨论的问题。

但是过去对这个问题我理解得还是很肤浅,以为这种说法的意思是地图是地理学家必备的工具。

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地理的理解也越来越深,现在我对地图与地理学家的关系的认识,已经远远超越了地图是地理学家的工具这种认识。

现在我认识到这种程度:地图其实是地理学的灵魂,是生命,离开了地图,就不会有地理学,地理学家离开了地图,就无法工作。

我仅举出地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对象——区域,来说明这个问题。

像省、市、县这样的区域,还有国界,是政治家划定的,尽管地理学家会参与划定和提出建议,但这不是他们擅长的领域,也不是我今天要讨论的。

我今天要说的是这样一些区域:这些区域的界线,在大地上找不到,不像国界、省界等,这些区域的界线,这些区域的整体,只能在地图上才能看到。

这些区域有一些是比较严肃的,比如地貌区划、气候区划、植被区划、综合自然区划等,也有一些比较世俗和有趣,如伦敦美女出现高频率区,或中国喜食麻辣的区域等。

这样的区域是地理学家自己在地球表面划出来的,说是在地球表面划出来的,其实是在地图上画出来的。

像国界、省界、市界、县界这些都能在地球表面画出真实的界线来,用界碑等实物标识出来;但是地理学家画出来的区域分界线却在地表上找不到,画不出,只能在地图上画出来,甚至在大比例尺的地图上都无法画出来。

比如在1:5万、1:10万、1:25万的地图上都无法画出来,只能在1:100万、1:400万、1:1000万等小比例尺的地图上画出来。

即地理学家画的区域界线无法说这界线通过了某一个市,某一个县,更无法说其通过了某个村庄……例如:你能说把中国分成了南方与北方的秦岭—淮河通过了某个具体的有名有姓的地点吗?有的人不理解这点,还在淮河某处建了中国南北分界线通过此地的标志,这是无道理的炒作。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
(3)教学难点: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 (4)教 学 方 法 :教 师 围 绕 教 学 目 标 、重 点 、难 点 ,为 学 生设计自学任务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本,制作多媒体 教学内容,启迪学生学习。
2.自学质疑
(1)多媒体视频:播放当今世界水资源紧缺的视频材 料,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引出课堂教学内容。电子白板展 示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1.从教师角度
课 前 ,教 师 可 以 将 设 计 的 导 学 案 及 自 学 计 划 推 送 到 教学平台,引导学生进行新知识的预习。导学案可以是关 于 新 课 的 基 本 概 念 、定 义 ,可 以 是 关 于 重 难 点 问 题 的 微 课,也可以是为学习新课知识准备的小题目。学生将预 习的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在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 上以学定教,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与问题情境。课堂上,教 师 可 以 通 过 随 堂 测 验 检 查 学 生 的 学 习 情 况,然 后 根 据 学 生的学习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案,还可以分层布
互动平台,积极鼓励共享资源、互动交流,构建新型的师
“互联网 +”共享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课内外资
生关系和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源,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一方面,学困生可
二、“互联网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以在课后 利 用 平 台 上 的 微 课 进 行 补 偿 式 的 学 习 ,可 以 随
“互联网 +”时代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
江苏省宿豫中学 万军宁
摘 要:“互联网 +”的快速发展与推广,为我国教育教 学改革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为此,在时代背景下,高中 地理教师应该顺应社会的发展,利用“互联网 +”构建资 源共享平台,将传统“先教后学”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先学 后教”,让学生在课前根据教师的自学指导,借助微课、互 联网平台等对新知识进行预习,在课堂上针对学生自学中

“互联网+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互联网+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互联网+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作者:刘咸君来源:《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 2021年第2期江西省赣州市赣县中学北校区刘咸君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工作的持续推进,以及我国互联网技术水平的持续提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互联网技术使用微课辅助教学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

微课具有精悍短小、简洁明了的特点,有助于教师提升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且能够帮助师生更好地解决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因此,笔者在本文以高中地理教学为例,对“互联网+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究,从而为地理教学工作的持续推进提供更多的帮助。

一、运用“互联网+微课”进行难点知识的教学地理是高中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

由于高中地理具有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的双重属性,并且包含着大量的难点知识,因此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有着极高的要求。

如果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到难以理解,就会影响学习兴趣的提高。

因此,高中地理教师要想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可以在“互联网+微课”技术的帮助下制作与开发教学资源,通过互联网技术将相应的教学资源制作成微课内容,然后发给学生观看和学习,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行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使他们加深对难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例如,教师在教学《气压带和风带》时,就可以通过“互联网+微课”的形式,制作教学视频,向学生讲解气压带的分布区域、移动规律,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各种影响,并且在视频的帮助下将所教授的知识进行合理的串联,形成一个前后连贯的知识体系,从而帮助学生较快掌握了这一知识点。

二、运用“互联网+微课”创设教学氛围之前,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教师为主体进行高中地理教学,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抽象性问题并没有进行详细介绍。

因此,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可通过知识的衔接、语言的过渡、逻辑的吻合等方式,把微课与地理课堂教学有效地融合起来,最终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教学氛围,确保高中地理教学的趣味性、科学性。

基于网络的地理研究性学习实施与评价

基于网络的地理研究性学习实施与评价

基于网络的地理研究性学习实施与评价
网络地理研究性学习(NGL)是一种基于网络的学习方式,旨在让学生从网络上获取信息,分析数据,探索现实中的地理现象。

它的实施和评价需要考虑多种因素,以确保学生能够从中获得最大的学习收益。

首先,老师应该提供足够的指导,为学生提供清晰的任务指令,以及完整的学习资源,让学生能够轻松获取信息。

这些资源可以包括地图、图表、文章、视频等。

老师还可以创建一个讨论区,让学生可以在此交流想法,讨论概念,并分享自己的研究结果。

其次,老师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完成任务,并且要定期对他们的进度进行检查。

老师应该提供反馈,以帮助学生完善自己的研究,并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最后,老师应该提供有意义的评价,以衡量学生在网络地理研究性学习中的表现。

评价应该包括学生的研究成果、学习能力以及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这样才能确保学生能够从中获得最大的学习收益。

网络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作者:刘廷乐来源:《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1年第03期地理教学中素质教育实施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方法是否得当。

方法对头,事半功倍,反之事倍功半。

[1]现在的地理教学,需要改变满堂灌输的老套教学模式,运用创新的教学方法、教育理论,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强调素质教育,改变以往课程教授过于强调被动接受学习、机械式重复训练,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动手,勤于并乐于搜集和处理相关信息,以此来获得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不断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获取新知识的技能,提高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不断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初中地理教学的几点缺陷近几年来,教师的课已达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层次,但其中还有一些弊端常常存在。

例如,一些地理课堂还是死气沉沉的课堂;教师一味地在课堂上讲解,教学乏味,学生上课没有兴趣。

一些教师一味地盲目信仰“教不会练会,练不会考会”,只顾经常性的练习、考试;占用学生课余时间进行补课,使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一些课堂缺乏欠缺设计,使教学内容枯燥无味;部分老师套用经验或模式,教学效果偏低。

[3]二、网络与课堂教学的联系计算机辅助教学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的一门新的以教育学知识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研究领域。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已由先前比较简单的文字介绍发展到现在图片、视频等的综合介绍,由先前的简单的片段演示发展到现在课件演示,在直观、生动、交互等不同方面有了巨大发展,现在已广泛地应用于各个教育领域,今天,计算机网络技术飞速发展,Internet迅速普及,上网已成为人们获取知识、交流和发布信息的重要途径。

引导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获取信息进行相应的加工、分析和处理是相当重要的,这与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交流能力是密不可分的。

探讨网络时代下高中地理教学新出路

探讨网络时代下高中地理教学新出路

探讨网络时代下高中地理教学新出路
周洋;刘春红
【期刊名称】《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年(卷),期】2015(000)010
【摘要】高中地理是高中教育中的重点学科,教学难度较大,有关高中地理教学的科研成果层出不穷,教学方式不断更新且针对性较强.随着科学的发展,网络越来越发达,为高中地理教学提供了较好的条件.简单分析了网络对于发展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性,并分析了在网络时代下高中地理教学的发展道路.
【总页数】1页(P123)
【作者】周洋;刘春红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第十中学;山东省淄博第十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社会化媒体崛起背景下信息传播及处理的新出路探讨
2.网络时代我国报刊发展的新出路
3.网络时代下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质量探索
4.网络时代下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质量探索
5.网络时代下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质量探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国家基础教育的不断改革,信息技术已经逐渐深入到我们教育领域,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深感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对我们课堂教学的变革中赋予的涵义,互联网思维对教育教学的影响日益增强,如何在“遇见”将来的教学时抢占先机,必须做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

结合自己的学习与实践,谈一谈本人的一些做法与感受。

一、微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1.做好微课的开发与教学实践
我通过教师(团队)制作,网络搜集整理编辑,全国各地教师间交流整理的途径使微课资源形成了系列化,多样化,并形成了讲授类,欣赏类、实验类、时事类、娱乐类等风格各异的微课资源。

为进一步让学生参与到微课的创作中,我提出了“基于目标的体验式微课”创作,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学生志趣,师生合作共同完成的一种微课创作,其核心思想是因材施教,以点带面。

其中歌曲类微视频在学生们中广受欢迎,我鼓励学生独自作词,演唱完成歌曲,学生在作词演唱中培养了她们将音乐与地理知识相结合的能力,更主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潜能,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其自豪感和荣誉感。

微课的精品化是我一直追求的目标,但微课如何应用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在学校现有的硬件条件下我不断探索微课的应用价值,逐渐应用到课前复习、新课导入、知识理解、练习巩固等各环节,另外在实际操作中建立了电子资料包、网站平台,以及移动式学习的多种方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2.加强教科研的能力与混合式学习法的探究
“混合式学习法”的研究范围更多的是微课的应用领域,探索一种适合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新的教学模式,提炼出更加适合于学生学习的导学法,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

应该说该学习法顺应了当前高中生的学习需求,信息技术已逐步渗透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这意味着课堂教学活动将面临着巨大挑战。

“混合式学习法”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融合,将学生自主学习与师生面对面的交流相融合,将会促进教学模式的创新,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通过该课题研究,我越来越觉得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教科研的关系越来越密不可分。

3.初识慕课与翻转课堂
为了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的深入实施,探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我进一步加强相关理论的学习,积极研讨“慕课”、“翻转课堂”有效实施的方法和途径,并与国内在慕课与翻转课堂有研究的专家们通过网络互动交流,通过学习我对传统课堂教学以及现代基于云计算环境、以学生为中心、高交互学习的课堂有了深刻认识,现在我们都在谈微课、慕课、翻转课堂,归根结底我感觉是如何做好信息技术与本学科的有效融合问题,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不仅为教师增加了有效的教学手段,更为学生开辟了一条有效的自学途径。

信息资源建设应以方便学生的“学”为本,而不是为了方便教师的“教”,因此在“翻转课堂”视频制作的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角度深入思考。

二、基于网络的地理“教研组“探究与实践
1.网络“教研组”的建设
为了加强自身学习,建立一种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网络环境,我通过QQ群建立了群组,主题为创意地理教学,我提出了用歌声唱响课堂;用语言感化课堂;用知识丰富课堂;用设计美化课堂;用技术包装课堂;用实践升华课堂的观念,群组成员主要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线教师,在“教研组”里我感受到了同仁们的渊博学识,更感受到了他们的热情。

因此,我不但学到了很多知识,而且结识了很多朋友,通过网络教研开阔了我的视野,朋友们互帮互助感染着我,现在已成为我教学生活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进一步了解学
生在地理学科中的困惑,在教师群的基础上成立了学生快乐地理学习群,在里面我解答大家的困惑,也为我在平时教学中更好的了解学生提供了依据。

2.通过网站建设,建立稳定的资源共享
现在的网络资源很多,但处在“知识过剩”的时代,我们如何在浩瀚的网络知识库中提取针对自己和学生有价值的东西,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多年的教学,我积累了很多资源,为了使自己的资源更有价值,让学生丰富自己的知识,同时弥补课堂教学上的不足,扩大学生的视野,我自己建立了个网站,供学生观看并下载相关资源,并在不断更新。

网站的管理确实需要时间,有时数据的更新需要经常管理,时间确实很紧,但我还是挤出时间运营管理着,因为有广大学生和老师的关注就是我坚持做好这件事的动力。

3.建立微信公众平台,创设移动式学习环境
随着智能手机和iPad等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人们逐渐习惯了使用应用客户端上网的方式,知识的碎片化学习已经在互联网下应运而生,移动式学习必将成为我们现代生活中的一部分,为此我申请建立了微信公众平台,“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

我开设了“创意地理”为主题的公众平台,目前运营良好,订阅人数逐渐增加。

创意就要打破常规,独辟蹊径,在这个过程中就如同破茧成蝶,我也一样要逆流奋进,永不退缩。

通过这个平台让更多的老师关注了我,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学科专业的眼光思考问题,那么我们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是光明的,这种发展就是持续的。

三、网络教研以及技术的应用
1.加强网络教研与合作
作为教师的我们平时忙于教学,我们教师进行专业培训的机会很少,即使有远程研修等一系列学习方式,但与教师的需求还是有一定偏差,可是在网络研讨中我可以根据个人需求参加适合自己的活动,提升自己的能力,比如我喜欢微课制作,那么我可以参加微课制作的研讨,我喜欢地理教学软件的应用,就更多的关注这些活动。

另外我也融入了一些团队,在团队中也创作自己的作品。

通过网络教研我知道自己有很多知识和技能需要学习,学会了“开眼看世界”,学会了分享与交流合作。

2.注重各种技术与地理教学的结合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些软件灵活运用到教学中,确实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自学了相关的软件,比如演示类相关软件focusky、prezi、Storyline 等,这些软件的应用提高了课件的可视化,在制作过程中也加强了我对知识设计的思考,技术与学科内容相辅相成。

另外我还自学了视频编辑相关软件,比如camtasia studio、会声会影等,这些软件为微视频的呈现方式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支持,同时我也注重地理学科软件的学习和应用,比如谷歌地球、arcgis等,这些软件的应用更加强了课堂教学的可视化演示,为本学科注入了现代化气息。

当然我也注重一些软件和课堂教学的结合,比如点名器的应用提高了学生上课提问的公平性和趣味性,问卷星的使用增强了即时反馈,了解学情等。

技术是为教学服务的,两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合理的技术应用可以加强我们的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中可以进一步促进技术的探究和应用。

以上是我在信息化环境中的一些做法和思考,在信息化时代我也还是在不断摸索中,我相信借着国家互联网+的的目标导引下,以及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在青岛市胜利召开的东风,我们每个教师一定会发挥创客的精神,将创新思维化作“新常态”,走在创新教育的前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