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二下第四单元信息窗二(2)导学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信息窗二第2课时教学设计(青岛版)
第四单元蛋的世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性质及其应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结合具体事例探索小数的性质,并利用小数的性质解决问题。
2. 在学习小数性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提高合作探索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并能灵活应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上一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小数,学习了小数的大小比较,这一节课我们来研究小数的性质及其应用。
(板书课题)(二)出示学习目标:首先来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课件),谁来读一下。
二.先学环节(一)自学教材下面我们带着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来学习新知识。
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自学课本56页到57页的内容,比一比哪个组最认真,坐姿最端正。
1.观察图中信息,平胸龟蛋与小鳄鱼蛋相比,哪一个长?(2)仔细观察:0.40分米和0.4分米相等吗?0.40○0.4(3)观察0.40和0.4,你能发现小数有什么样的规律吗?2.总结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小数的大小()。
3.去掉小数末尾的0,就可以把小数化简。
你能将0.500和13.040化简吗?0.500=() 13.040=()3.不能改变小数的大小,你能将0.9、6.07和5改写成三位小数吗?0.9=() 6.07=() 5=()(二)自学检测过渡语:刚才同学们自学的很认真,下面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效果。
有信心吗?(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搜集学生中的错误。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5、6题(写到学案上),指名学生到黑板上完成。
要求:认真读题,书写规范,坐姿端正。
(你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吗?)四、后教环节(一)更正1.全班交流,讨论解决出现的有代表性的问题。
2.学生同桌对改,对全对的学生给予表扬。
3.根据正确答案,组内交流一对一对改,会的学生教不会的。
让出现错误的学生说一下错的原因?如果说不出来,请其他同学帮助。
(二)讨论(议一议)(1)化简:第1题中: 0.40为什么和0.4相等。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图形与拼组》信息窗一第1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一)解决第一个红点问题,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1、认识长方形的特征。
(1)观察猜测。
谈话:仔细观察长方形的边和角,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根据学生的交流,引导认识“对边”并适时板书特征)
(2)操作验证。
2、认识正方形的特征
(1)观察猜测。
谈话:仔细观察正方形的边和角,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2)操作验证。
谈话:你能想法验证正方形的四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吗?
①学生独立操作。
②班内交流,展示方法,认识正方形边的特征
③小结特征,认识边长。
(3)找生活中的正方形。
谈话: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的?
3、比较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异同:
可以用思维图表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板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观察、猜测、验证、推理、交流等活动中,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体会到了猜想、验证等数学方法,发展了空间观念。
3、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图形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探究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谈话: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出示情境图)
树木和绿地
我们要爱护花草树木,让我们为身边的绿树、小草做块警示牌。
做个什么形状的?
学生说一说做什么形状,如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平行四边形的……
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信息窗1)》参考教案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参考教案教学内容:数学第四册第98-100页的信息窗1的内容。
教学目标:1、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并学会用统计表或方块统计图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2、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
3、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培养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理统计活动的过程,体验不同标准下统计结果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需要,正确地分类收集整理数据。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一年一度的校园吉尼斯运动会拉开了序幕。
瞧,运动场上赛得可热闹了,我们一起来看看比赛的情况吧。
(电脑出示主题图)师:看了这幅图,你想知道些什么?生1:我想知道赛跑的有多少人?跳绳的有多少人?生2:我想知道一共有多少人?生3:我想知道有哪些比赛项目?每个比赛项目分别有多少人参加?[评:抓住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发挥多媒体课件的视觉冲击作用,创设生动有趣的“运动会”场景,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为学生开展数学活动作好铺垫。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1、如何解决一共有多少人?2、我们可以根据获奖名次来统计。
3、除了根据获奖情况来统计,还可以根据什么来统计?生:获奖的项目。
4、利用学过的统计知识完成上述两张统计表。
5、交流:看了两张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6、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生1:统计的方法不同。
生2:合计都是15。
生3:我明白了对同一中场面进行统计,虽然统计的方法可以不同,但总人数应该不变。
[评:统计教学,特别是低年级的统计教学,重点不是教知识点,也不是教技能,而是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
本段教学中,自然的让学生经历了搜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统计意识。
]7、小结:通过刚才的统计,让我们明白了:同一件事物,在不同标准下的统计结果具有多样性。
三、拓展应用,提高能力做自主练习1、2、3、4题。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四 信息窗2 三位数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的笔算及估算》教学课件小学公开课
四勤劳的小蜜蜂——万以内的加减法(一)三位数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的笔算及估算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学习目标1.掌握三位数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的笔算及估算方法。
2.理解三位数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的笔算算理。
3.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算法的多样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探究并掌握三位数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的笔算及估算方法。
【难点】明确用竖式计算三位数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的书写格式。
课堂导入麋鹿是世界珍稀动物,属于鹿科。
因为它头脸像马、角像鹿、蹄子像牛、尾像驴,因此得名四不像。
一般麋鹿体重120-180千克,成年雄麋鹿体重可达250千克。
雄麋鹿有鹿角,雌麋鹿没有鹿角,体型较小。
下面这只雄麋鹿比雌麋鹿重多少千克?我250千克。
我130千克。
250-130=120(千克)答:这只雄麋鹿比雌麋鹿重120千克。
你是怎么计算出来的?新知探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梳理数学信息一队320只。
二队210只。
三队86只。
四队103只。
一队是320只,二队是210只。
求“一共”,用加法计算。
一队和二队一共有多少只 ?我这样算。
320 + 210 = (只)53032个十21个十53个十32个十加21个十等于53个十,53个十是530。
我这样算。
320 + 210 = (只)300202001050030530300+200=500 20+10=30 500+30=530530+想一想:竖式应该怎么写从哪一位加起?00213325320 + 210 =5300201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我会用竖式算。
一队是320只,二队是210只。
求“相差”,用减法计算。
二队比一队少多少只 ?我这样算。
320 - 210 = (只)11032个十21个十11个十32个十减21个十等于11个十,11个十是110。
我这样算。
320 - 210 = (只)300202001010010110300-200=100 20-10=10 100+10=110110我会用竖式算。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学设计教案
二年级数学第四单元单元备课备课人:赵辉单位:昆仑中心小学一、教材分析1、素材的选取具有时代特色本单元以独特的视角,选取了一个外国儿童“凯蒂”向中国孩子学习中国特有的手工制作为素材,引出对6—9的乘法口诀的学习。
此情景,学生喜闻乐见,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另外,图中中外孩子合作友好,一起玩耍的气氛,也为教材增添了新意。
2、知识结构编排合理本单元,几的乘法口诀就有几句,这样便于学生更好地探索规律,形成结构。
3、练习形式多样化丰富多彩的练习内容,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
二、学情分析学生之前学习了1—5的乘法口诀,理解乘法的意义。
也能找出口诀之间的规律,所以再来学习6—9的乘法口诀,对于学生来说不再困难。
三、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活动,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习6—9的乘法口诀。
2、能正确的运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经历探索口诀编制规律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3、在编口诀、找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研究问题的本领。
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与自编口诀。
教学难点:寻找规律、记忆口诀。
五、单元知识结构信息窗1----缝沙包----6的乘法口诀信息窗2----叠纸啪----7的乘法口诀信息窗3----学做中国结----8的乘法口诀信息窗4----趣味剪纸----9的乘法口诀六、教学方法讨论法、演示法、教授法、小组合作七、课时安排信息窗1----缝沙包 2课时信息窗2----叠纸啪 2课时信息窗3----学做中国结 2课时信息窗4----趣味剪纸 2课时回顾整理 1课时我学会了吗 1课时单位:昆仑镇实验小学备课人:张翠英课题:凯蒂学艺信息窗1——《缝沙包》(6的乘法口诀)第1课时教学目标:1. 结合现实活动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习6的乘法口诀。
2. 利用已有经验编制6的乘法口诀,经历口诀的编制过程,发展合理的推理能力。
3. 能正确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信息窗二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潍坊市育才学校赵德娟知识与能力: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和不进位的三位数加三位数笔算。
2、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能利用所学的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与小组成员的交流,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重点: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和不进位的三位数加三位数笔算。
难点: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勤劳的小蜜蜂们整装待发要去采花粉了。
大家想去看看吗?瞧,它们出发了!(出示情境图)谁能利用其中的信息,给大家讲个小故事?学生可能会回答:清晨,小蜜蜂们在大王的命令下,出发去采花粉了。
看,它们的队伍向四个方向出发,其中向北飞的有310只蜜蜂,向东飞的有103只蜜蜂,向南飞的有286只蜜蜂,向西飞的有530只蜜蜂。
二、提出问题,探究新知。
1.根据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许多问题:(1)向西飞和向北飞的蜜蜂一共有多少只?(2)向西飞的比向北飞的蜜蜂多多少只?(3)向北飞和向南飞的蜜蜂一共有多少只?……对于学生提出的可以用本课知识解决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如不能用本课知识解答的问题(如需要用进位加法或退位减法解答的问题)可让学生写在问题口袋里,在以后的学习中再进行解答。
2.解决第一个问题(根据教学的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先来解决向西飞和向北飞的蜜蜂一共有多少只?)向西飞和向北飞的蜜蜂一共有多少只?大家会解决吗?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
3.集体汇报,交流想法。
学生可能会回答:530+310=840(只)(1)我是这样想的:因为53个十加31个十等于84个十,84个十是840。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勤劳的小蜜蜂信息窗一: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口算得数是百以内数的两位数加减法。
过程与方法:能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情感态度价值观: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重难点:能正确口算得数是百以内数的两位数加减法。
自学要求:1、回忆以前的口算方法。
2、仔细看信息窗1找出数学信息。
教学案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我们所处的人类社会是由一个个担任不同工作的人所组成的,而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蜜蜂也跟人类一样,它们生活在一个蜜蜂王国里,今天我们就一起到那里了解下蜜蜂们的生活吧。
(出示课题及课件。
课件内容是介绍蜜蜂王国分工的科教片片断,里面有提供各种小蜜蜂只数的信息)2、看完后,学生交流感想。
(鼓励学生像小蜜蜂一样互相合作,共同进步)二、利用旧知,学习新知谈话:根据课件提供的小蜜蜂只数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将学生所提问题按解决方法的不同分成用加法解决的一组和用减法解决的一组,为后面分组解决作准备)1、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谈话:要求保育员和清洁工一共有多少只,应怎样列式呢?应怎样计算呢?(1)学生列出算式,老师指出这是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2)先独立思考计算的方法,再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展示不同的方法。
(4)算法比较:说出最喜欢哪种算法及理由小结:做这道题时很多同学都喜欢用学过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知识,把题中的一个两位数分成一个一位数和一个整十数,让它们分别和另一个两位数相加,最后再将两个结果加起来的方法进行计算。
(5)练习:侍从和卫兵一共有多少只?学生独立完成并简单的说一说口算方法。
2、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谈话:要求保育员比清洁工多多少只,应怎样列式呢?应怎样计算呢?(1)学生列出算式,老师指出这是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的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的教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的教案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信息窗一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回顾旧知。
谈话:昨天我们学习了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方法,你还记得怎样做吗,让我们来看这些题,争做“快乐速算小蜜蜂”。
1、出示题目23+15= 48+32= 30+57=19+43= 36+27= 27+33=64+29= 75+16= 76-23=98-74= 60-18= 51-26=95-27= 84-57= 49-16=2、回顾方法以第一组为例,请两名同学分别说一说口算的方法。
3、全班汇报以做题速度和准确率为准,评选出“快乐速算小蜜蜂”[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练习,帮助学生回顾前面所学知识,主要是让学生再次巩固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方法。
二、解决问题。
谈话:今天,我们再来做一只勤劳的小蜜蜂,用昨天学过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热心帮助小蜜蜂(1)出示题目:P41(2)(2)讲解做法:要想解决问题你是怎么想的?怎么估计的?又是怎么计算的?(3)独立完成,全班汇报2、问题高手小蜜蜂(1)出示题目:P41(4)(2)讲解做法: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3)小组合作完成:小组成员轮流出题,大家同做。
(4)全班汇报:根据每个小组提出问题数量的多少,评选出“问题高手小蜜蜂”3、实践体验小蜜蜂(1)出示题目:P42(6)(2)解决问题一:学生独立解决,交流想法。
(3)实践体验:找几组同学实际做,教师记录每组的数据,其他学生根据数据独立解决问题,交流想法。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由课本到生活的有层次、有梯度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
老师与学生共同完成,在完成的过程中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三、总结感悟。
谈话:这部分知识学完了,你觉得它对你有什么帮助呢?[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理清方法,在实际运用中充分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制)教材分析(重点单元)
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和大家交流的内容是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的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可分为四大板块:(一)、数与代数第一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三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第五单元、万以内加减法(二)第六单元、混合运算第八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第九单元、时、分、秒的认识(二)、空间与图形第二单元、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第四单元、图形与拼组第十单元、图形的周长(三)、统计与概率第七单元:分段统计。
(四)、实践与综合应用两个实践活动本册教材重点内容分析:认识万以内数及这些数的大小比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方法的多样性、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是重点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难点分析:给学生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使他们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体会出“万以内数的意义及在生活中的应用广泛性和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必要性”,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会结合具体情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即计算方法和算理的掌握。
在教学“空间与图形”这部分内容时,认识千米、分米和毫米的空间观念和单位之间的换算是教学的难点。
在时、分、秒之间的换算是教学上的一大难点知识。
下面,我就本册重点单元展开阐述第一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一、教材的重难点。
重点。
计数单位千和万的认识及读写、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难点。
理解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二、信息窗教材解读及学与教的建议(一)信息窗1的学习1、信息窗的解读。
情境图呈现的是农村的学生来到城里,从火车站——停车场——居民楼——街心花坛。
看到什么都感到新、奇、多。
这里有农村学生的新发现,有城里学生的主人翁介绍。
2、教与学的建议(1)红点1的学习两点建议摆一摆拨一拨数一数,借助百来认识千。
在摆之前先回忆一下所学的计数单位,在复习10个1是一十,10个十是一百的基础上,再用成板的方木块学具一百一百的边摆边数,摆出10个百,然后用计数器再一百一百的拨,当作百位上拨出10个珠子明确10个百后,拨去这10个珠子,在千位上拨上1个珠子。
信息窗(观察物体)-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信息窗(观察物体)-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教学背景在青岛市,数学科目是小学生必修科目之一。
在二年级数学下册中,学生将学习到观察物体的知识。
本教材使用信息窗(观察物体)这一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观察物体时系统地获取、分类和组织信息,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学目标1.通过信息窗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观察物体,获取、分类和组织信息。
2.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效果。
教学内容及安排教学内容本次课程我们将使用信息窗教学法,让学生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并通过信息窗的方式获取、分类和组织相关信息。
我们将使用以下三个物体进行教学:•正方体•球体•圆柱体授课流程1.先让学生自由观察一个物体,然后让他们口头描述这个物体,例如,它是什么形状、有什么特点等等。
这一步旨在启发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2.接下来,让学生以信息窗的方式,获取物体的尺寸、颜色、表面特征等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分类和组织。
将获取的信息写在特定的位置。
3.教师通过展示信息窗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如何分类和组织信息。
4.接下来,让学生从上面三个物体中选择一个进行观察。
他们需要以信息窗的方式获取、分类和组织相关信息,然后口头描述这个物体。
5.最后,学生需要用自己的方式将观察到的信息写在旁边的白纸上,老师会做出相关的评价。
教学评估为了确保学生已经掌握了本课程的知识和技能,我们需要进行以下评估:•准确性评估:学生是否准确地获取、分类和组织了信息。
•语言能力评价:学生是否能够清晰地口头描述物体。
•合作评估: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合作,展示出团队精神。
总结在本节课程中,我们通过信息窗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以一种有效的方式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获取、分类和组织信息,从而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同时,这种教学方法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从而增强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信息窗二(图形的拼组)-青岛五四学制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信息窗二(图形的拼组)-青岛五四学制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什么是图形的拼组;2.能够学会用图形的拼组完成数学题目;3.锻炼学生观察、判断和操作能力;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在于理解和掌握图形的拼组方法,尤其是在形状难度较高的情况下的拼组。
三、教学内容3.1. 知识点概述本节课讲解图形的拼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知识点:1.图形的简单组合;2.图形的总体组合;3.图形的特殊组合;3.2. 教学步骤步骤1:引入新知识学生按照先后顺序,展示不同的图形,提问学生认不认识这些图形。
如果学生已经熟悉了这些图形,那么就直接进入下一个步骤。
步骤2:学习图形的简单组合方法展示几个由简单图形组成的图形,要求学生模仿这些图形的拼组方法,并自己制作一些图形。
随后,教师提供几道题目,让学生用图形的简单组合方法进行计算。
步骤3:学习图形的总体组合方法展示几个由多个图形组成的图形,要求学生模仿这些图形的拼组方法,并自己制作一些图形。
随后,教师提供几道题目,让学生用图形的总体组合方法进行计算。
步骤4:学习图形的特殊组合方法展示一些较难的图形,并示范图形的拼组方法。
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提示,让学生自己尝试拼组这些图形。
最后,教师提供几道比较复杂的题目,让学生用图形的特殊组合方法进行计算。
步骤5:总结教师对这节课所讲的知识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要多加练习。
四、教学方法1.观看视频;2.模仿示范;3.小组合作;4.课堂讨论;五、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图形的拼组方法;2.学生能够正确解答相应题目;3.学生能够合作完成小组任务。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信息窗2《7的乘法口诀》 精品获奖学历案
历
案Hale Waihona Puke 课题7 的乘法口诀
课时
1
【课标要求】
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信息窗 2 7 的乘法口诀及应用。通过本信息窗 的学习,学生学习 7 的乘法口诀并能熟记,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能正确的 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生学习 7 的乘法口诀并能熟记,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 义。
2.能正确的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经历 7 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在探 索口诀记忆方法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学习活动三:理解 7 的乘法算式的意义,解决实际文图(指向学习目标 3) (一)完成学习任务 3,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交流后根据评价标准在组内互 评,如果列式不规范及时改正。
学习任务 3
1、看图列算式。(课件出示情境图,解决绿点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你是怎么知道的?你为什么 要这样列算式?小组交流乘法算式的意义。
【资源与建议】
1.本节课是在建立在解决“一共能叠多少个纸牌?”这个问题的基础上。 同时,每句口诀的编制都要与乘法的意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不要离开乘法意 义单纯编制口诀,要使解决问题、乘法计算、编制口诀有机地融为一体。
2.本课的学习按以下流程进行:提出问题-编儿歌-列算式、编口诀-寻 找规律,记忆口诀-利用口诀解决问题”的过程。
评价标准(最高)
1.列式解答正确(+1)
2.语言清晰、准确(+1)
(二)有多少个同学在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课件出示情境图)(学生独 立列出加法和乘法算式,然后让学生说出乘法算式的意义)(检测学习目标 3)
(设计意图:通过对 7 的乘法口诀的巩固练习,可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乘法意 义的理解与运用;)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验算(信息窗4)》教案1青岛版(六三制)
《验算》参考教案教学内容:青岛版二年级下册58-60页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探索掌握不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验算方法。
2.能力目标:在探索验算方法的过程中,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逐步养成认真检查仔细验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3.情感目标: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故事导入美丽的大森林里有一群勤劳的小蜜蜂,还记得发生在蜜蜂王国里的有趣故事吗?学生可能回答:记得。
在那里还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老师出示情境图课件。
设计意图:因本信息窗情境图延续的是发生在蜜蜂王国里的故事,用孩子们感兴趣的故事话题导入情境,能够快速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自然地投入到“国王查帐”这一情境中来。
二、扮演角色,探索新知1.初步观察,弄清图意。
图中讲了一件什么事?图中还有什么?引导学生简单说出图中的蜜蜂们在干什么?同时通过看图知道还有一张蜂蜜生产和使用情况记录表这一重要数学信息。
2.深入观察、搜集信息;归纳整理、解决问题。
从这张蜂蜜生产和使用情况记录表中都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这张记录表,知道表中分了两个内容:1、生产情况记录,2、使用情况记录。
(1)角色扮演,引入对“加法验算”知识的探索。
国王让小蜜蜂检查一下这张记录对不对,可急坏了小蜜蜂,小蜜蜂急地说什么?学生可能回答:小蜜蜂急地说:“ 怎样检查呢?”怎样检查生产情况记录对不对呢?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学生可能想出各种办法,其中可能包括:通过验算的方法来解决。
这时老师就说:同学们的点子真不少,现在我们就来扮演这只小蜜蜂当次小小检查员,检查一下这张记录,好吗?怎样验算呢?自己在本子上试试看!学生试着独立完成,教师可巡视了解一下学生的想法。
请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的验算方法。
学生可能验算的方法有:1、用交换两个加数位置的方法,如:318+5738912、加化减法。
最新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精品教案第一单元:游览北京——万以内数的认识二、甜甜的梦——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学内容:课本第24—28页信息窗1及相应的练习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了解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教具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直尺一把、一枚一分或一角硬币、丝带、橡皮、1米15厘米长的“金箍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呈现信息1、昨天老师做了一个梦:梦见咱们班同学发言特别积极······你做过梦吗?(交流自己的梦)天星宝宝和你一样也做了一个梦.师出示课件31页图片,学生观察图片中所提供的信息.师:孙悟空有个问题想请你帮助解决一下:猜猜他的金箍棒有多长?(出示1米15厘米长的金箍棒.)学生试着估计一下.交流自己的看法.学生猜完后教师说明:孙悟空的金箍棒长是1米15厘米.2、师:米和厘米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个长度单位,请大家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米作单位?师:请大家用手势表示一下,1厘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3、师:我们每天上课都要用到数学课本,你们知道数学课本的长和宽是多少厘米吗?自己量一量.生:数学书的长度是21厘米,数学书的宽比15厘米多,比16厘米少.师:数学书的宽比15厘米多,比16厘米少,那究竟有多长呢?用以前学的长度单位设法表示出它的具体长度,怎么办?生:找到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师:要想比较准确的量出数学课本的宽,就要用一个比厘米小的单位——毫米来量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毫米的认识.(板书课题)(一)合作交流,探究算法(二)认识毫米1、师:1毫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起直尺认真观察: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线以外,还有刻度线吗?(还有一些小刻度线,这些小刻度线把1厘米又分成一些小格.)教师指出:直尺上1厘米中间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2、看大屏幕上放大的直尺图(1)问:从0刻度到刻度1是几厘米?教师让学生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一小格数一数,在刻度0和刻度1之间有多少个小格?(2)问:从刻度1到刻度2是几厘米?数一数,在刻度1和刻度2之间有多少个小格?(3)问:从刻度3到刻度4是几厘米?数一数,在刻度3和刻度4之间有多少个小格?(4)引导学生小结:这就是说,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小格?得出:1厘米=10毫米3、教师让学生量一量1分硬币的厚度,看够不够1毫米.量完后教师说明: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师生共同用手势表示1毫米:先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地夹住一分硬币,再用左手慢慢的把硬币抽出来,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之间有一条小缝,它的长度大约就是1毫米.教师结合课件演示说明:银行卡和电话卡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10张纸的厚度大约是毫米,毫米用字母mm表示.设计意图: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加深了对长度单位概念的认识.4、教师让学生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厚度大约是几毫米?5、说一说,测量生活中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数的?2、练习:同桌互量曲别针和钉子有多长?(二)认识分米1、引入分米.(1)动手操作:用学生尺或米尺量自己的课桌宽是多少?(当学生用“米”做单位量时,课桌宽不够1米,用“厘米”作单位时,很麻烦.)(2)独立探索:你感觉用一个多长的长度单位量课桌的宽比较合适?(3)汇报交流,引导学生想象:如果有一个比厘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就好了.(4)教师说明:像量课桌这样的物体长度时用米、厘米或毫米作单位都不合适,我们就要创造一个新的长度单位.(5)互相讨论:这个单位规定为多长合适?学生讨论(得出以“10厘米”为一个单位比较好)汇报并说明理由;从而引出“分米”,分米用字母dm表示.板书,把课题补充全:分米的认识设计意图:给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用有机会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培养了他们的学习能力.3、问: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用手势表示出1分米的长度,表示出2分米的长度.4、学生观察米尺,回答:1米里面有几个1分米?(板书:1米=10分米)5、自己动脑填一下.三、实践应用,巩固练习1、游戏:小小测量家先估测,再进行测量,记录估测和测量结果:a数学课本长度.B铅笔盒宽.2、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四、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一)量出数学作业本的长约是多少分米?厚是多少毫米?(二)在作业本上画出1毫米、1厘米、1分米长的线段.(三)拿一瓣蒜头放在盛有少量水的盘子里.先看看它几天后开始发芽,再记录发芽一周内蒜叶的生长情况.(课外完成)板书设计分米、毫米的认识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第二节课时一、自我探索1、你知道1分米有多长吗?1分米=10厘米分米有dm表示你能找一找身边大约是1分米的物体吗?2、同桌合作:测出10个分米的长度10分米=1米二、1.第27页自主练习第3题.完成这道题目后你有什么想说的?你的估算和实际测量,差距大吗2.自主练习第5题.先估测再实测,让学生通过估测结果与精确结果的比较不断调整自己的估测策略.三、拓展练习1、你能找到生活中用“毫米”、“分米”表示的东西么?2、你能根据你所找到的物品,量出它的长度3、自主练习P28 6-7四、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4、布置作业自主练习P28 8——10课题甜甜的梦-千米的认识课时两节课时教学准备米尺、直尺、课件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感知、了解千米的含义,建立一千米的长度观念.2、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3、进一步培养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教学设想继续根据情境图,编成数学故事讲一讲小朋友甜甜在梦中发生的事情,然后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或补充,选择有关千米的问题引入对新知识的学习.教学过程第一节课时自主探究1、想一想:1千米有多长?1千米也叫1公里,用km表示大约有三个公交车站的路程.2、总结: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你能给它们排排队吗?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想一想:2千米=()米二、探究生活中的千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千米”,如:A图一:火车已经行驶了180千米.B图2:公路上汽车限速每小时60千米.C图3;离南京还有98 千米.D图4:地图上的1厘米、2厘米、3厘米分别表示实际长度16千米、32千米、48千米.(2)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过“千米”?(小组交流)(3)小结: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做单位.千米又叫做公里,可以用“km”表示.(板书:(公里km))三、感知体验.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1千米到底有多长?出示操场:这是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是250米,沿着它跑几圈是1千米?四、自主体验户外活动:到操场走一走,感受1千米有多远.你家离学校大约有多远?与1千米比相差多少?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第二节课时一、设疑导入:1、这一单元你又知道了那些长度单位?2、这些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二、探究展示交流1、独立整理回忆.小组互动,整理复习.课堂交流,归纳整理,建构知识网络.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板书: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mm cm dm m km10 10 10 1000三、自主练习1、请同学们仔细看课本31页,把空补充完整.看完的同学,把你学会的知识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教师巡视参与.2、小组汇报后,课件展示知识树,和学生一起把知识点填到大树里.3、填一填1千米=()米38米+54米=()米1米—6分米=()分米50毫米—4厘米=()厘米8千米=()米+()米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我学会了吗?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学会了吗.教材简析:本课内容是学生掌握了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等长度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实践活动.教材提供了一系列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测量和搜集数据的实践活动,通过课上交流以获得有关测量方面的知识;本课又为学生提供了现场测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通过实际的测量,锻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创新发展的能力.2、通过比赛,提高学生对测量的兴趣.同时,在测量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分工意识,在活动中渗透初步的统计知识.教学准备学具:各种测量工具(大卷尺、小卷尺、米尺、皮尺、直尺)足球、排球、7号电池、5号电池、10张卡纸、10张作业纸、数学书、数学作业本、各种测量表格课前将附件1作业汇报表,分4组发给每位学生,课前进行调查测量,完成表格.(小组成员调查同一项目)学生活动形式:每5人为一小组.教学过程:一、回顾整理,复习旧知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许多长度单位了,想一想都有那一些?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2、用手势比划出长度单位的长度(1)比划出1毫米大约有多长?全班一起比划出1毫米你是怎样记住的?1分米呢?1米怎么比划?(2)你能不能比划出1千米多长?学生比划不出来质疑:为什么你比划不出来?提问:你想用什么方法记住它?3、回顾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提问:这些长度单位之间还存在什么关系?你还记得吗?生回顾师板书(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10 10 10 1000二、交流汇报,课前作业1、小组内讨论(1)师介绍课前作业项目测量或调查项目(附件表1)(2)谈话:全班分小组,小组内每一同学都对同一项目进行了测量或调查(3)小组内交流:①交流内容:测量结果、选用的长度单位和测量工具,②谈谈自己在测量中的收获2、全班交流以小组为单位,选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在全班范围内汇报讨论结果.3、讨论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1)谈话:观察这四张表格,仔细看看各自选用的长度单位,你发现了什么?(2)师小结:在测量物体时,要灵活的选用长度,量较长、较高的物体,可用较大的单位米甚至千米,量较小的物品时,可用厘米或毫米做单位.4、讨论如何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1) 课件出示:小朋友用直尺量手腕一周长,“我的手腕一周大约长4厘米”(2) 提问:你同意这个小朋友的看法吗?“你想对小朋友说什么?”(3) 师小结: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根据物体的实际情况(如:长度、形状),选用合适的工具,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测量更方便,准确.5、拓展知识:课件出示有关长度的小知识(教师课前搜集一些动物身长、建筑的高度等小知识,制作成幻灯片)三、合作探究,现场测量1、教师介绍活动要求,小组抓阄决定测量活动(1) 揭示课题:动手量一量(2) 课件出示:五项活动及各种测量工具的图片介绍(3) 小组抓阄决定本组的活动并领取相应的表格(附件2)2、小组合作完成测量活动(1) 小组讨论:选用哪个工具完成任务;如何分工完成任务.(2) 小组分工,合作活动3、小组汇报本环节的活动虽然和课前的活动同是测量,然而本环节让学生有意识的选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选用不同单位表示他的长度.而课前的测量都是无意识的选用.这一环节是承接上一环节,是对上一环节意识到要选择合适的单位及工具的实践应用.同时每一组两个活动任务的安排是有意识的,每一组的活动一般需要选择不同测量工具和单位,通过更换工具及单位,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选择合适的工具,测量的更方便、更准确.四、全课小结课题:智慧广场课型新授教学法:观察、操作、实验、自主探究教学准备:课件、图片学习目标l、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组合规律.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3、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教学过程一、自主预习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操作情景图里的问题二、设疑导入出示“智慧广场”情景图,怎么搭配才能不重复、不遗漏呢?三、自主探究展示交流1、小组内按照一定的顺序搭配.2、小组汇报展示.3、归纳总结,想一想我们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搭配的?巡视指导时,要提醒学生把每一种情况记录下来.四、巩固练习自主练习一,自主练习二,自主练习三,有多少种不同的组队方案?师巡视中,对于困难学生进行辅导.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第三单元勤劳的小蜜蜂——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课时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6-37页,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通过创设情景,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学习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口算得数是百以内数的两位数加减法. 教学重难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教学准备:多媒体、学具盒、计数器等学生学习过程:一、复习引入请学生口算70-50 60+80 90-70 50+90 35+3560-6 90+9 45+45 100-10 88-8二、导入新课出示信息窗,请学生认真观察组织学生看图,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弄清图意,提出数学问题.谁知道画面上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勤劳的小蜜蜂又开始忙碌起来了.看完后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大家说得真好,我相信咱们班的小朋友也一定会像小蜜蜂那样互相合作,共同进步,对吗?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保育员和清洁工一共有多少只?侍从和卫兵一共有多少只?保育员比清洁工多多少只?卫兵比侍从多多少只?要求保育员和清洁工一共有多少只,应怎样列式呢?应怎样计算呢?(学生小组交流时,教师巡回指导)哪一个小组愿意来说一说你们组想出的算法?同学们,你们喜欢哪种算法?侍从和卫兵一共有多少只?应怎样列式解答呢?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保育员比清洁工多多少只?谁愿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你认为哪一种计算方法更好一些?卫兵比侍从多多少只?三游戏:“贴七色花”今天我想让大家来扮演一次勤劳的小蜜蜂,大家愿意吗?请同学们把你手中的花瓣贴在相应的花心周围,比一比,看哪朵七彩花贴得最漂亮?四、课堂总结:同学们,今天你有哪些收获?作业设计:完成自主练习的题目和爸爸妈妈一起练习口算板书设计:信息窗1——蜜蜂王国保育员和清洁工一共有多少只?57+29=86(只)侍从和卫兵一共有多少只?32+45=77(只)课时2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信息窗1)——练习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39页,继续学习万以内书的加减法,对所学知识加以强化和巩固.教学目标:熟练地口算得数百以内数的两位数加减法,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习加减法的意义.教学重难点:熟练地口算得数是百以内数的两位数加减法,提高计算速度,建立计算技巧教学准备:多媒体、图片、学具盒学生学习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这节课我们来做一下练习,看看大家掌握得怎么样.二、带领学生完成自主联系.1、口算:23+15 48+32 27+33 19+43 76-23 98-45 84-57 95-27 69-43 说说自己的算理2、45-19 900+800 5000+3000 1000-200 7000-2000“自主练习”第1题、第3题、第7题是针对新知的口算练习.练习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说说是怎样口算的;也可以采用小组比赛、接力赛等丰富生动的形式,提高学生口算的兴趣;在课前制成卡片,进行经常性的练习,以提示学生的口算能力.第2题是联系生活实际进行估算、口算练习的题目.通过三个小朋友两天看书的页数,让学生先估算谁看得多,然后算一算加以验证,看谁估计的准确.在练习时引导学生说出自己估算的过程及方法.也可以通过本班学生实际看书情况进行练习.通过练习应达到计算与估算有机结合的目的,培养学生计算、估算的能力.3、连一连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乒乓球拍和乒乓球并不是一一对应关系的,有的拍子是没有球的,有的是有球没有拍子的.4、解决实际问题1)观察画面,搜集信息 2)独立解答书上练习,集体交流5、拓展1) 观察画面,搜集信息 2) 思考方法:明白两人的家应在书城的同一侧,然后确定丁方家的位置小钢架的位置有两种情况:小钢家在丁方家和书城之间:2000-300=1700(米)小钢家不在丁方家和书城之间:2000+3000=2300(米)三、总结.同学们学的比较好,把课堂学的讲给父母听.板书设计: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练习)23+15= 48+32= 27+33= 19+43=76-23= 98-74= 84-57= 95-27=课后反思:课时3 信息窗2---整装待发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0-41页,三位数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教学目标:学生们学习三位数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空间想象的能力.对学生进行仔细认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教学重难点:三位数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图片、学具盒学生学习过程:一、出示信息图,导入新课.这幅图呈现的是许多小蜜蜂正准备出发采花粉的情境. 图中提供了四个数据.向北飞的有310只;向东飞的有103只;向南飞的有286只;向西飞的有530只.二、新授看到这么多的小蜜蜂采花粉,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根据课件提供采花粉的小蜜蜂只数的数据,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环视学生,给学生留一段独立思考的时间.)1:向北飞的和向西飞的一共有多少只小蜜蜂?2:向东飞的和向南飞的一共有多少只小蜜蜂?3:向西飞的比向北飞的多多少只?4:向南飞的蜜蜂再添几只就和向北飞的蜜蜂的只数一样多了?向南飞的和向东飞的一共约有多少只?大家提出的问题可真多!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还会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对吗?向北飞的和向西飞的一共有多少只小蜜蜂?大家会列式解答吗?(学生独立思考后,列式并汇报计算过程,教师进行板书.)530+310 =1:53个十加上31个十等于84个十,是840.2:5个百加3个百等于8个百, 3个十加1个十等于4个十,8个百加4个3:我口算:530 +300=830 830+10=8404:我用竖式算:5 3 0+ 3 1 08 4 0师:你们认为哪种计算方法更容易理解,说说你的想法.(学生畅所欲言.)三、课堂小结作业设计:完成自主练习中相关题目回家与爸爸妈妈比口算板书设计:整装待发向西飞和向北飞的一共有多少只?530+310=向西飞的比向北飞的多多少只?530-310=向北飞和向南飞的一共有多少只?286+103=向南飞和向东飞的一共约有多少只?课时4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信息窗2)——自主练习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2--43页,继续练习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教学目标:21 / 21。
青岛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信息窗4:体验生活》
参加第三届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活动青岛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信息窗4:体验生活山东省高密市井沟镇呼家庄小学王化聚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信息窗四。
教材简析:教材在引导学生认识千以内及万以内的数的同时,始终将数的估计与数的认识结合在一起,并专门设计了本信息窗,呈现了城市的孩子到农村去参观新建的学校、苗圃、菜地的情境,引导学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大约有多少学生在做操?”“大约有多少棵大白菜?”等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估计的策略与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性,使学生经历在具体情境中估计事物的过程,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数感。
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计,体会估计的重要性,初步学会估计的策略与方法。
2、经历估计事物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
3、通过估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体会估计的重要性。
1、情境激趣、提出问题。
(1)师生交流对农村的感受和印象。
问:小朋友们,谁去过农村呀?说说你对农村的印象和感受吗?请有过对农村亲身感受的孩子说一说对农村的亲身感受。
教师引导:是啊,美丽的新农村,农民的生活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今天老师继续带同学们走进新农村,和农村的小伙伴手拉手,体验一下农村生活,好吗?(2)观察走进农村的场景画面。
场景一:手拉手希望小学操场。
场景二:白菜园。
场景三:小树林。
边展示边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3)提出问题。
课件定格三个场景,问:看着这三幅画面,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可能提出:有多少个同学在做操?种了多少棵大白菜?有多少棵小树苗?教师有顺序的将这些问题板书。
2、数一数,初步体会估计的重要性。
(1)数一数。
问:数一数,你能很快地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吗?”给学生时间一定时间,让学生数数看。
(2)谈体会:问:你得出结果了吗?遇到了什么问题?学生可能出现以下情况:(1)因为数量太多,一时数不过来、也数不清楚。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课堂达标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课堂达标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信息窗1基本练一、圈一圈,填一填。
1)14朵花,每3朵一份,可以分成()份,还剩()朵。
算式是。
2)如果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朵,还剩()朵。
算式是。
二、计算。
12÷5=。
11÷3=。
14÷6=。
17÷4=23÷4=。
33÷5=。
16÷3=。
13÷2=综合练:1、有17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放几个?还余几个?2、共有43个乒乓球,每袋装5个,可以装几袋?还剩几个?拓展练:选一选一道除数是5的有余数除法,余数可能是()二下第一单元信息窗21、填空:1、被除数为65,除数为8,商是(),余数是()。
2、把17张图片均匀分给8名同砚,每人分得()张,还剩()张,算式为()。
3、38除以4,商是(),余数是()。
4、38÷()=()……2.57÷()=()……12、()内最大能填几4×﹙﹚<25.9×﹙﹚<46﹙﹚×5<174<33.7×﹙﹚<64.6×﹙﹚<27三、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37÷5=44÷9=14÷8=综合练:1、XXX剪了25朵红花,每个小组分4朵,最多可以分给几个小组?2、一间房子住了6只小兔,38只兔子需要几间房子?3、一本70页的书,XXX每天看9页,需要几天可以看完整本书?二下第二单元万以内数的熟悉信息窗11、填空:1、10个一百是(),一千里面有()个百。
2、325里面有()个百,()个十和()个一。
3、537这个数中,5在()位上,表示()个(),3在()位上,表示()个()。
二、它的邻居是谁306.290999.600三、按照描述写数1、3个百和7个十()2、9个百、7个十和6个一()3、6个1、2个十和1个百()四、写出记数器上的数万千百十个万千百十个写作:()写作:(。
信息窗2认识条形统计图(二)(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信息窗2认识条形统计图(二)(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教案:信息窗2认识条形统计图(二)年级:三年级下册科目:数学版本: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信息窗2的章节,具体内容有:1. 复习条形统计图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学习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3. 通过实例分析,理解条形统计图能反映数据的多少,能比较数据的大小。
4. 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条形统计图来表示数据。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条形统计图的概念,知道条形统计图能反映数据的多少,能比较数据的大小。
2. 学生能够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3. 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条形统计图来表示数据。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条形统计图来表示数据。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条形统计图模板。
2. 学具:学生每人一份条形统计图模板、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份某班级学生的身高统计数据,引导学生观察数据,引发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的兴趣。
2. 复习条形统计图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作用,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3. 学习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教师讲解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制作条形统计图,加深对条形统计图的理解。
4. 实例分析:教师展示几个实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条形统计图,理解条形统计图能反映数据的多少,能比较数据的大小。
5. 练习: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实例,制作条形统计图,并互相交流,巩固所学知识。
6.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条形统计图来表示数据。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条形统计图概念:用条形来表示数据的多少作用:反映数据的多少,比较数据的大小制作方法:根据数据画出条形统计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某班级学生的身高(cm)如下:145, 150, 152, 148, 149, 151, 153, 147, 150, 1522. 作业答案:根据数据,制作出的条形统计图如下:身高(cm) | 频数145 | 1147 | 1148 | 1149 | 1150 | 2151 | 1152 | 2153 | 1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引导学生复习条形统计图的基本概念和作用,然后讲解制作方法,并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条形统计图能反映数据的多少,能比较数据的大小。
2021年青岛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图形的拼组》任务单
2021年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信息窗2《图形的拼组》学习任务单一、学习准备:1、七巧板、各种图形的纸片等。
2、学习过程中,根据老师提示暂停视频,完成学习任务。
做对的点亮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图形的拼组进一步加深对所学平面图形的认识(重点)。
2、能够利用各种图形进行拼组设计与众不同的图案(难点)。
三、学习过程:1、复习链接:之前我们学习了哪些图形?它们有什么特征吗?长宽边长(1)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2)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是直角。
2、新知探究:观察情景图,你发现了什么?这幅图由哪些图形拼成的?你还想拼成什么图案。
第一关:春暖花开这幅图有哪些图案?第二关:鸟语花香小鸟、小路、松树、小房子、小花、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第三关:百花齐放你想拼成什么图案?动手试一试第四关:姹紫嫣红作品欣赏认识七巧板课下利用七巧板拼自己喜欢的图案,看谁拼的又多又好看。
第五关:春花秋实(课堂练习)第一题;图中共有()三角形,()个正方形,()个长方形。
第二题:长方形()个,正方形()个,三角形()个,平行四边形()个,圆()个。
课后练习: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设计一幅漂亮的图案。
《确定长度单位》第_4_课时导学案一、填空。
1.帮助小明把日记上的( )填上。
我的新家今天,我们搬家了。
我的新家在十三楼,可高了,大概有40( )高呢。
我最喜欢我的新卧室了,妈妈帮我买了一张长2 ( ),宽180( )的大床,旁边放了一张高80( )的书桌,桌子上还有爸爸送我的礼物:一本厚5( )的字典和一个长18( )的文具盒。
以后,我每天都会在这里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解析]: (1)十三层楼高,不可能是40厘米,也不可能是40分米,所以应该是40米;(2)床的长也不可能是2厘米或2分米,因为这两个都太短了,所以应该是2米;(3)床的宽不可能是180米,因为又太宽了,1米=100 厘米,所以180厘米=1米80厘米,所以床的宽应该是180厘米。
2016年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比信息窗2 第2课时教案及教学反思
3.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逐步养成迁移类推的好习惯。
教学环节简介
(问题回顾,再现新知)——(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教师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从明明和爸爸的体重以及体内物质的分配中学习了按比例分配的知识,你对按比例分配是怎么理解的呢?
总结:这节课同学们不但进一步巩固了按比例分配问题,还能够学以致用,其实我们数学的每一个知识点都有它的实际应用价值,我们要善于发现,善于总结,善于应用。
学生试说
大象的决定:
小熊:900÷(4+5)=100(元);100×4=400(元)
狐狸:900÷(4+5)=100(元);100×5=500(元)
狐狸的建议:
这是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分马问题,这个问题中提到的马匹分配方法,绝大多数的人都是知道的,即三个儿子去请教一位智者,智者借给他们一匹马,老人原有17匹马,加上智者借给的一匹马,一共18匹马。于是三兄弟按照18匹马的一半、三分之一和九分之一,分别得到了9匹、6匹和2匹马。9+6+2=17(匹)。还剩下一匹,是智者借从前有一个商人,他有三个儿子和13匹马。在他临终前对他的儿子们说:“我已经写好了遗嘱,我把13匹马留个你们,把13匹马都分了,可不要杀掉,你们一定要按我的要求去分。”老人去世后,三兄弟看到了遗嘱。遗嘱上写着:“长子得二分之一,老二得三分之一,老三得四分之一。”老人死后三兄弟大伤脑筋,这时走来一位猎人,帮三兄弟顺利实现了分配。同学们,你知道猎人是怎么分配的吗?
小学六年级第十一册数学教案
教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组名:姓名:书写等级:批阅等级:
第四单元信息窗二(2)不进位、不退位的三位数的加、减三位数的估算
学习
目标
1、我能自主探究三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我能正确估算三位数加减两位数(或三位数)。
第一步:独学
□1.解决:二队和三队一共有多少只蜜蜂?
我的算式是:
我会用竖式计算:
□2.解决:三、四两队大约有多少只蜜蜂?
我是这样想的:86接近(),103接近(),
()+()=(),
我的算式是:
读作:
第二步:对学
□对子纠正1、2题,
第三步:群学
□在小组中交流第1、2题
第四步:展示
展示第1、2、题
第五步:定时定量检测
1、用竖式计算
67+312= 987-65=
2、估一估,算一算:
295+104≈602+293≈
886-405≈693-401≈
学习小贴士:
1、按导学案提示的步骤学习,每完成一个在题目前方框内打√。
2、仔细观察信息。
3、竖式计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
4、展示时只板书算式,思考方法进行口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