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厂氨氮控制工艺

合集下载

【通俗易懂】控制氨氮的几个小方法

【通俗易懂】控制氨氮的几个小方法

【通俗易懂】控制氨氮的几个小方法
一、彻底清池。

每年养殖生产结束后,要将池底淤泥全部清除,进行曝晒。

第2年放苗前,使用生石灰、漂白粉、高锰酸钾等氧化剂对池底彻底消毒。

生石灰可改善池子底质,杀菌消毒,并使池水保持微碱性,有利于硝化作用的进行,是一种高效实用的消毒剂。

二、淤泥较深的池塘可种植一些大型水生植物,约占池塘面积的1/3,其根须可吸收淤泥中的有机物质。

池塘中的浮游植物可充分利用水体中的氨氮。

使其不能积累到有害浓度。

三、按营养需求合理配制饵料,控制饵料中蛋白质的含量和蛋白质中氨基酸的组分,防止过多营养流失避免发生富营养化。

四、在池塘中混养一些以有机碎屑为食的滤食性鱼类,可降低有机物的积累,减少氨氮的产生。

五、使用增氧机,促进水的流动,可以增加底层水的氧气,有利于硝化反应的进行。

同时,氨氮由浓度较大的底层升到水面,可促进氨氮逸出。

六、池底有机质太多时,应使用高锰酸钾、过氧化钙、过氧化氢、次氯酸钠、生石灰、漂白粉等氧化剂。

水中氨氮浓度太高,不能及时换水时,可在水体中添加沸石和麦饭石。

七、控制水体PH值。

在相同水温下,PH值越高,总氨中分子氨占的百分比越大,对水生生物的危害也就越大,据研究,在水温25℃时,PH值为7.0时,分子氨占总氨的0.57%,PH值为9.0时,分子氨占总氨的36.0%。

因此,控制PH值在合理范围内能够降低氨氮对生物的危害。

八、在工厂化养殖池中,可通过培养单胞藻、换水、倒池、池底吸污和曝气,控制氨氮的积累,用活性碳、沸石、麦饭石等吸收水中氨氮,或使用氧化剂直接消除氨氮和有机物质。

给排水工艺中的去除COD氨氮总氮TP技术

给排水工艺中的去除COD氨氮总氮TP技术

给排水工艺中的去除COD氨氮总氮TP技术在现代城市建设与工业发展的过程中,废水处理成为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

废水中的COD(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总氮等有机物和营养物质是主要的污染源。

如何高效地去除废水中的COD、氨氮和总氮成为了环境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将重点探讨给排水工艺中的去除COD、氨氮和总氮的技术。

一、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是一种常用且有效的废水处理技术。

生物处理可以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有机物和营养物质转化为无机物或者固体沉淀物。

常用的生物处理技术包括活性污泥法、厌氧消化、生物滤池等。

活性污泥法是一种通过悬浮生物体来降解污染物的处理技术。

通过给予足够的氧气和有机物质,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可以快速地降解废水中的COD、氨氮和总氮。

活性污泥法具有处理效果好、运行稳定等优点,但是对操作要求较高。

厌氧消化是一种利用厌氧菌进行废水处理的技术。

厌氧消化能够将有机废物转化为沼气,并且去除COD和氨氮。

厌氧消化技术适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但处理效果相较于活性污泥法较差。

生物滤池是一种通过生物滤料与废水接触,在生物膜上定着微生物进行废水处理的技术。

生物滤池对废水中的COD、氨氮和总氮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并且具有处理效果稳定、操作简单等优点。

二、物理化学处理技术除了生物处理技术,物理化学处理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给排水工艺中的COD、氨氮和总氮去除。

常见的物理化学处理技术包括混凝沉淀、活性炭吸附、高级氧化等。

混凝沉淀是一种利用化学药剂将废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物质聚集成大颗粒,并通过沉淀使其分离的技术。

混凝沉淀可以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COD、氨氮和总氮,但是对药剂的选择和操作要求较高。

活性炭吸附是一种利用活性炭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质进行吸附的技术。

活性炭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强的吸附能力,可以有效地去除COD、氨氮和总氮。

活性炭吸附技术适用于处理废水中低浓度的有机物质。

高级氧化是一种通过氧化剂使废水中的有机物质部分或全部转化为无机物的技术。

给排水工艺中的去除氨氮总氮技术

给排水工艺中的去除氨氮总氮技术

给排水工艺中的去除氨氮总氮技术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增长,污水处理成为了一项关键的环保任务。

而其中,去除氨氮和总氮是污水处理过程中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去除氨氮总氮技术,包括生物法、化学法和物理法。

一、生物法生物法是最常见的去除氨氮总氮的方法之一。

其原理是利用微生物将有机物和氨氮等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的固体物或气体。

常用的生物法包括活性污泥法、厌氧氨氧化法和硝化—反硝化法。

1. 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利用污水中的微生物菌群,通过细菌的降解作用将氨氮和有机物质转化为沉淀物。

该方法适用于中小型污水处理厂,具有成本低、运行稳定等优点。

2. 厌氧氨氧化法厌氧氨氧化法是利用厌氧菌将氨氮氧化为亚硝酸盐。

该方法适用于高氨氮浓度的废水处理,能够大幅度减少氨氮的去除能耗。

3. 硝化—反硝化法硝化—反硝化法是将氨氮先氧化成硝酸盐,然后通过反硝化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排出。

该方法适用于氨氮浓度较低的废水处理,能够实现氮气的高效去除。

二、化学法化学法是采用化学品与氨氮或总氮发生反应,从而实现去除的方法。

常用的化学法包括硝化—硝化法和氨氮氧化法。

1. 硝化—硝化法硝化—硝化法是利用化学药剂将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或硝酸盐,再通过沉淀、吸附等方式进行去除。

该方法适用于废水中氨氮浓度较高的情况,但同时也会产生相应的化学废物。

2. 氨氮氧化法氨氮氧化法是利用高效氧化剂将氨氮氧化为无机氮。

该方法适用于氨氮含量较低的废水处理,但氧化剂的使用会增加运营成本。

三、物理法物理法主要是通过物理手段去除废水中的氨氮和总氮。

常用的物理法包括吸附法和膜分离法。

1. 吸附法吸附法是利用吸附剂吸附污水中的氨氮和总氮物质,从而实现去除。

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树脂等。

该方法适用于小型污水处理系统,但吸附剂的再生和处理也需要额外考虑。

2. 膜分离法膜分离法是利用膜的筛选作用,通过渗透、过滤等方式将废水中的氨氮和总氮分离出来。

常见的膜分离方法有超滤法、反渗透法等。

水厂去除氨氮的工艺

水厂去除氨氮的工艺

水厂去除氨氮的工艺一、物理法物理法去除氨氮主要包括沉淀法、膜分离技术等。

1. 沉淀法沉淀法是通过向水中投加药剂,使水中悬浮物和胶体物质形成絮凝体,在沉淀池中沉淀分离,以达到去除氨氮的目的。

常用的药剂有氯化钙、氢氧化钙等,这些药剂可以与水中的氨氮反应生成沉淀物,从而降低水中氨氮的含量。

2. 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是利用半透膜,使水在压力作用下通过膜过滤,从而去除氨氮。

膜分离技术主要包括反渗透、超滤、纳滤等。

其中反渗透技术去除氨氮的效果最好,但成本较高。

二、化学法化学法去除氨氮主要包括折点氯化法、酸化吹脱法等。

1. 折点氯化法折点氯化法是通过向水中投加氯气,使氯气与氨氮反应生成氮气,以达到去除氨氮的目的。

该方法的优点是去除效率高,操作简单,但需要消耗大量的氯气,成本较高。

2. 酸化吹脱法酸化吹脱法是通过向水中加酸,使水中的氨氮转化为铵离子,再通过吹脱作用将铵离子从水中去除。

该方法的优点是去除效率高,操作简单,成本较低,但会产生酸性废水。

三、生物法生物法去除氨氮是利用微生物的硝化反硝化作用,将水中的氨氮转化为硝酸盐或氮气,以达到去除氨氮的目的。

常用的生物法包括A/O工艺、A2/O工艺等。

生物法去除氨氮的优点是处理效果好,无二次污染,但需要一定的反应时间和反应条件,处理周期较长。

四、高级氧化法高级氧化法去除氨氮是利用强氧化剂将水中的氨氮氧化成硝酸盐或氮气,以达到去除氨氮的目的。

常用的高级氧化法包括芬顿试剂氧化法、臭氧氧化法等。

高级氧化法去除氨氮的优点是反应速度快,处理效果好,但需要投加大量的氧化剂,成本较高。

氨氮废水处理工艺技术最全总结

氨氮废水处理工艺技术最全总结

氨氮废水处理工艺技术最全总结氨氮废水处理有折点氯化法、化学沉淀法、离子交换法、吹脱法和生物脱氨法等多种方法,这些技术可分为物理化学法和生物脱氮技术两大类。

一、生物脱氮法微生物去除氨氮过程需经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硝化过程,亚硝化菌和硝化菌在有氧条件下将氨态氮转化为亚硝态氮和硝态氮的过程。

第二阶段为反硝化过程,污水中的硝态氮和亚硝态氮在无氧或低氧条件下,被反硝化菌(异养、自养微生物均有发现且种类很多)还原转化为氮气。

在此过程中,有机物(甲醇、乙酸、葡萄糖等)作为电子供体被氧化而提供能量。

常见的生物脱氮流程可以分为3类,分别是多级污泥系统、单级污泥系统和生物膜系统。

1、多级污泥系统多级污泥系统可以得到相当好的BOD5去除效果和脱氮效果,其缺点是流程长、构筑物多、基建费用高、需要外加碳源、运行费用高、出水中残留一定量甲醇等。

2、单级污泥系统单级污泥系统的形式包括前置反硝化系统、后置反硝化系统及交替工作系统。

前置反硝化的生物脱氮流程,通常称为A/O流程与传统的生物脱氮工艺流程相比,A/O工艺具有流程简单、构筑物少、基建费用低、不需外加碳源、出水水质高等优点。

后置式反硝化系统,因为混合液缺乏有机物,一般还需要人工投加碳源,但脱氮的效果可高于前置式,理论上可接近100%的脱氮。

交替工作的生物脱氮流程主要由两个串联池子组成,通过改换进水和出水的方向,两个池子交替在缺氧和好氧的条件下运行。

该系统本质上仍是A/O系统,但其利用交替工作的方式,避免了混合液的回流,因而脱氮效果优于一般A/O流程。

其缺点是运行管理费用较高,且一般必须配置计算机控制自动操作系统。

3、生物膜系统将上述A/O系统中的缺氧池和好氧池改为固定生物膜反应器,即形成生物膜脱氮系统。

此系统中应有混合液回流,但不需污泥回流,在缺氧的好氧反应器中保存了适应于反硝化和好氧氧化及硝化反应的两个污泥系统。

二、物化除氮物化除氮常用的物理化学方法有折点氯化法、化学沉淀法、离子交换法、吹脱法、液膜法、电渗析法和催化湿式氧化法等。

供水厂原水氨氮污染的处理方法

供水厂原水氨氮污染的处理方法

并 且抗 冲击负荷能力较 强。 人体毒性很大 的亚硝酸盐氮 。另外 , 在消毒过程 中, 饮用水 中氯化 除率 , 了的氨氮超过 0 . 2 m g / L会引起 嗅和味的问题 , 还会降低消毒效果。 但是 , 许 多水厂水源水 的水质波动 比较大 , 水质时好时坏 , 污
目前 欧 洲 多数 国家 对 饮 用 水 中 的 氨氮 浓 度 有 较 严 格 的规 定 , 染持续时问长短不一 ,但总 的污染 时间较短。一 口 . 建设预处理 设
2 0 1 2年 9月 1日, 广州 市水 务 局 公 布 的全 市 3 O个 自来 水 公 司 触 氧化池对原水 中氨氮去除率曝气时达 7 0 %~ 9 0 %,不曝气或 曝
( 水厂1 水质情 况显示其 中 7 个公司 的 厂水氨氮超标 。实 际上 目 气 不 常时在 5 0 %~ 7 0 %之间 ;在巢湖原水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 前我国各 大城市取水河段普遍受到一定程度的微污染 ,很多供水 试 验中 , 对氨氮 、 亚硝酸盐氮 的去除率最 高分别为 9 5 %和 9 9 %。
供 水 厂 原 水 氨 氮 污 染 的处 理 方 法
田沙 沙 刘 清 华 ( 1东莞 市 清 溪 自来水 有 限公 司 广 东 东 莞 5 2 3 6 6 0 2 东莞市东江水务有限公 刮 广东东莞 5 2 3 0 0 0 )
明沸石对氨氮峰有很好的削减作用,而活性炭可保证对氨氮的稳定 去除, 所以沸石 + 活陛炭 艺可以发挥两者的联合优势。
5 1 等研究利 用移动床生物膜 反应器( MB B R ) 对 微 污 染 原 水 厂都受到原水氨氮突发性超标的闲扰 。虽然到 目前 为止还没有看 熊 水 应 1 结果表 明, MB B R对 氨 氮 、 亚 硝 酸 盐 氮 具 有 很 高 的 去 到过饮用水 中氨氮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的报道 ,但它 可能转化为对 进 行 预处 理 ,

自来水厂氨氮的处理方法

自来水厂氨氮的处理方法

自来水厂中的氨氮是指水中的氨和氨基酸等有机物在水处理过程中转化而来的氨态氮,它是一种有害物质,需要进行处理以保障水质安全。

以下是自来水厂中常用的氨氮处理方法:
1.生物脱氮法:该方法利用微生物对氨氮进行降解,将氨氮转化为无害的氮气。

该方法需要建设生物反应器等设备,运行成本较高,但处理效果稳定可靠。

2.化学脱氮法:该方法通过加入化学药剂将氨氮转化为不易溶解的化学物质,然后通过沉淀、过滤等方式去除。

该方法操作简单,但药剂费用较高,且可能产生二次污染。

3.膜分离法:该方法利用反渗透、超滤等膜分离技术,将水中的氨氮分离出来。

该方法处理效果好,但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较高。

4.气浮法:该方法利用气泡将水中的氨氮浮起来,然后通过沉淀、过滤等方式去除。

该方法操作简单,但处理效果受到水质、气泡大小等因素的影响。

以上方法各有优缺点,选择合适的方法需要考虑水质、处理效果、经济性等因素。

污水处理技术之氨氮废水相关处理技术详解

污水处理技术之氨氮废水相关处理技术详解

污水处理技术之氨氮废水相关处理技术详解所属行业: 水处理关键词:氨氮废水生物脱氮脱氮工艺过量氨氮排入水体将导致水体富营养化,降低水体观赏价值,并且被氧化生成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还会影响水生生物甚至人类的健康。

因此,废水脱氮处理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目前,主要的脱氮方法有生物硝化反硝化、折点加氯、气提吹脱和离子交换法等。

消化污泥脱水液、垃圾渗滤液、催化剂生产厂废水、肉类加工废水和合成氨化工废水等含有极高浓度的氨氮(500mg/L以上,甚至达到几千mg/L),以上方法会由于游离氨氮的生物抑制作用或者成本等原因而使其应用受到限制。

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处理方法可以分为物化法、生化联合法和新型生物脱氮法。

物化法Vol.01吹脱法在碱性条件下,利用氨氮的气相浓度和液相浓度之间的气液平衡关系进行分离的一种方法。

一般认为吹脱效率与温度、pH、气液比有关。

而控制吹脱效率高低的关键因素是温度、气液比和pH。

在水温大于25 ℃,气液比控制在3500左右,渗滤液pH控制在10.5左右,对于氨氮浓度高达2000~4000mg/L的垃圾渗滤液,去除率可达到90%以上。

吹脱法在低温时氨氮去除效率不高。

采用超声波吹脱技术对化肥厂高浓度氨氮废水(例如882mg/L)进行了处理试验。

最佳工艺条件为pH=11,超声吹脱时间为40min,气水比为1000:1试验结果表明,废水采用超声波辐射以后,氨氮的吹脱效果明显增加,与传统吹脱技术相比,氨氮的去除率增加了17%~164%,在90%以上,吹脱后氨氮在100mg/L以内。

为了以较低的代价将pH调节至碱性,需要向废水中投加一定量的氢氧化钙,但容易生水垢。

同时,为了防止吹脱出的氨氮造成二次污染,需要在吹脱塔后设置氨氮吸收装置。

在处理经UASB预处理的垃圾渗滤液(2240mg/L)时发现在pH=11.5,反应时间为24h,仅以120r/min的速度梯度进行机械搅拌,氨氮去除率便可达95%。

而在pH=12时通过曝气脱氨氮,在第17小时pH开始下降,氨氮去除率仅为85%。

7种氨氮废水的处理技术

7种氨氮废水的处理技术

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工艺工业废水氨氮处理工艺:工业废水——原水泵——粗格栅——曝气沉砂——细格栅——池——消毒池——出水一、氨氮废水处理技术1.传统脱氮工艺活性污泥法脱氮的传统工艺[1]是在1969年美国的巴茨(Barth)提出的,被称为三级活性污泥法,是以氨化、硝化和反硝化3步反应过程为基础建立起来的。

活性污泥含有有机物降解菌、硝化菌和反硝化菌,它们分别在各自的反应池内生长繁殖,并且有各自的沉淀池和回流设施,如图1.1所示。

在实践中还可采用两级生物脱氮系统(如图1.2所示),将前两级BOD去除和硝化两道反应过程合在同一反应器内进行,第一级池去除BOD,将有机氮转化为NH3、NH4+,同时使NH3、NH4+进一步氧化成NO x--N。

第二级池在缺氧条件下,将NO x --N还原为氮气,并逸出大气,应采取厌氧-缺氧的运行方式。

碳源,既可投加CH3OH(甲醇)作为外加碳源,亦可引入原废水作为碳源。

该工艺优点反应速率大,而且比较彻底。

缺点是处理设施多,占地面积大,造价高,管理不够方便,因此在实践中采用比较少。

图1.1 传统活性污泥法脱氮工艺(三级活性污泥法流程)图1.2 两级生物脱氮工艺2.A/O法A/O脱氮工艺是80年代初开发出来的工艺流程(图1.4)。

废水经预处理和一级处理后,首先进入缺氧池,利用氨化菌将废水中有机氮转化成NH3-N,与原废水中的NH3-N一并进入好氧池。

在好氧池中,除与常规活性污泥法一样对含碳有机物进行氧化外,在适宜的条件下,利用亚硝化菌及硝化菌,将废水中NH3-N硝化生成NO x--N。

为了达到废水脱氮的目的,好氧池中硝化混合液通过内循环回流到缺氧池,利用原废水中有机碳作为电子供体进行反硝化,将NO x--N还原成氮气。

与传统生物脱氮工艺相比,A/O系统不用投加外加碳源,可利用原废水中的有机物作为碳源进行反硝化,达到同时降低COD和脱氮的目的。

缺氧池设在好氧池之前,当水中碱度不足时,由于反硝化可增加碱度,因而可以补偿硝化过程中对碱度的消耗。

给排水工艺中的去除COD氨氮总氮技术

给排水工艺中的去除COD氨氮总氮技术

给排水工艺中的去除COD氨氮总氮技术给排水工艺中的去除COD、氨氮、总氮技术在现代工业化发展过程中,水污染逐渐成为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COD(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总氮是水体中最常见的污染物之一,对水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研发和应用有效的去除技术是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介绍给排水工艺中去除COD、氨氮和总氮的一些常用技术。

一、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是一种利用微生物降解和转化有机和无机污染物的方法。

常见的生物处理技术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和生物滤池法。

1. 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是利用一种由微生物组成的活性污泥来降解污染物的方法。

当废水通过活性污泥池时,有机污染物被微生物吸附并通过代谢过程分解为水、二氧化碳和新的微生物细胞。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去除COD、氨氮和一部分总氮。

2. 生物膜法生物膜法是一种利用生物膜附着于固体支持体上来降解和去除污染物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分为固定膜法和浮动膜法。

在固定膜法中,生物膜附着于固定的支持体上,当废水通过时,污染物被生物膜吸附和降解。

而在浮动膜法中,生物膜则附着在浮动材料上,废水从上至下流过,生物膜降解污染物。

这两种方法能够较好地去除COD、氨氮和总氮。

3. 生物滤池法生物滤池法是一种通过将废水滴入滤料层,使滤料上的生物膜吸附和分解污染物的方法。

滤料通常由河沙、煤矸石等组成,有机物和氨氮通过滤料层时会被生物膜吸附并进行降解。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去除COD和氨氮。

二、物理化学处理技术除了生物处理技术,物理化学处理技术也常被应用于去除COD、氨氮和总氮。

1. 混凝沉淀法混凝沉淀法通过加入一种化学混凝剂来使污染物聚结成较大的颗粒,然后通过沉淀将其从水中分离出来。

这种方法适用于去除悬浮物、胶体和部分有机物。

2. 吸附法吸附法是利用吸附剂吸附污染物的方法。

吸附剂通常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和较强的吸附性能,能够将有机物和氨氮从水中吸附到表面上。

常用的吸附剂包括活性炭、沸石和陶瓷颗粒等。

氨氮废水处理工艺

氨氮废水处理工艺

氨氮废水处理工艺氨氮废水处理工艺是指将含有氨氮的废水进行处理,使其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的要求的一系列技术和方法。

氨氮是指废水中溶解态氨和铵离子形成的化合物所含的氮元素。

氨氮废水通常来自于农业、化工、制药、印染等行业的生产过程中,如果直接排放到环境中,会对水体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因此,对氨氮废水进行有效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氨氮废水处理工艺主要包括生物法、化学法和物理法三种方法。

其中,生物法是最常用和最经济的处理方法之一。

生物法主要是利用微生物对氨氮进行降解和转化的过程。

常见的生物法包括接触氧化法、曝气法和生物膜法等。

接触氧化法是将废水与氧气充分接触,通过氧化反应将氨氮转化为无害的氮气;曝气法则是通过曝气设备将废水中的氨氮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将氨氮转化为生物体可吸收的氮化合物;生物膜法则是利用生物膜将废水中的氨氮吸附和转化为无害物质。

化学法主要是利用化学药剂对废水中的氨氮进行沉淀、吸附和氧化等处理过程。

常见的化学法包括氯化法、硫酸亚铁法和氧化法等。

氯化法是将氯化剂加入废水中,通过与氨氮发生反应形成氯化胺,然后进行沉淀和过滤,最终达到去除氨氮的目的;硫酸亚铁法则是将硫酸亚铁溶液加入废水中,通过与氨氮发生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铁氰化合物,再进行沉淀和过滤;氧化法则是利用氧化剂将废水中的氨氮氧化为无害物质。

物理法主要是利用物理方法对废水中的氨氮进行分离和去除。

常见的物理法包括吸附法、膜分离法和蒸馏法等。

吸附法是将废水通过吸附材料,如活性炭、陶瓷颗粒等,将废水中的氨氮吸附到吸附材料上,然后进行再生或处理;膜分离法则是利用膜的选择性渗透性,将废水中的氨氮与其他物质分离开来;蒸馏法是利用氨氮的气化性质,将废水进行加热蒸馏,将氨氮气化后进行收集和处理。

氨氮废水处理工艺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环境保护工作。

通过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可以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氨氮,保护水体和生态环境的健康。

在实际的废水处理过程中,需要根据废水的特性和排放标准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处理工艺,同时加强监测和管理,确保废水处理的效果和安全性。

水体氨氮处理工艺

水体氨氮处理工艺

水体氨氮处理工艺一、物理法物理法主要是通过物理手段将水体中的氨氮去除。

常见的物理法包括:1.过滤法:通过过滤装置去除水中的悬浮颗粒物和杂质,进而去除部分氨氮。

2.吸附法:利用吸附剂吸附水中的氨氮,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硅藻土等。

3.浮选法:通过向水中通入空气或其它气体,使氨氮在水中形成气泡,再通过浮选设备去除。

二、化学法化学法主要是通过化学反应将水体中的氨氮去除。

常见的化学法包括:1.折点氯化法:向水中通入氯气,使氨氮氧化成氮气,从而达到去除效果。

2.化学沉淀法:向水中加入适量的沉淀剂,使氨氮形成沉淀物,再通过沉淀、过滤等方式去除。

3.离子交换法:利用离子交换剂与水中的氨氮进行离子交换,从而将氨氮去除。

三、生物法生物法主要是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水体中的氨氮去除。

常见的生物法包括:1.活性污泥法:通过培养和驯化活性污泥,使其吸附和降解水中的氨氮。

2.生物膜法:利用生物膜上的微生物对水中的氨氮进行吸附和降解。

3.生物滤池法:利用滤料上的生物膜对水中的氨氮进行吸附和降解。

四、高级氧化法高级氧化法主要是通过强氧化剂将水体中的氨氮氧化成无害的物质。

常见的高级氧化法包括:1.臭氧氧化法:利用臭氧强氧化性将氨氮氧化成硝酸盐或亚硝酸盐。

2.Fenton试剂法:利用Fenton试剂(即过氧化氢和铁离子)产生羟基自由基,将氨氮氧化成无害物质。

3.电化学氧化法:利用电解池的阳极产生强氧化剂,将氨氮氧化成无害物质。

五、组合工艺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提高处理效率,常常将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等工艺进行组合,形成组合工艺。

常见的组合工艺包括:1.物理-化学组合工艺:例如先采用吸附法去除部分氨氮,再采用化学沉淀法进一步去除剩余的氨氮。

2.生物-化学组合工艺:例如先采用生物法去除部分氨氮,再采用化学沉淀法进一步去除剩余的氨氮。

3.生物-物理组合工艺:例如先采用活性污泥法去除部分氨氮,再采用过滤法进一步去除剩余的氨氮。

给排水工艺中的去除氨氮技术

给排水工艺中的去除氨氮技术

给排水工艺中的去除氨氮技术在现代城市的发展过程中,给排水系统成为了城市基础设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进程,给排水系统所排放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氮化物,特别是氨氮,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问题。

因此,对于给排水工艺中去除氨氮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一、氨氮污染及其危害氨氮是污水中的重要污染物之一,当氨氮浓度超过环境容量时,会给水体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

首先,氮化物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过量的氮会导致水体中藻类过度繁殖,形成赤潮等现象,破坏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其次,氨氮在水体中还会发生氧耗作用,消耗水体中的氧气,对水中生物的生存产生巨大影响。

此外,氨氮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长期接触高浓度的氨氮可能会引发呼吸系统疾病,甚至引发癌症等严重疾病。

二、物理化学去除氨氮技术针对给排水系统中氨氮的去除,科学家们提出了多种物理化学技术。

其中,一些常见的技术包括:1. 沉淀法:通过添加适量的盐类或氧化剂,将污水中的氨氮沉淀下来形成不溶性物质,再通过沉淀或过滤对其进行分离。

2. 吸附法:利用活性炭、陶粒或其他吸附剂的吸附性能,将氨氮从污水中吸附出来。

吸附剂可通过再生再用,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和环境友好性。

3. 蒸发法:通过将污水加热,使其中的水分蒸发掉,而氨氮则在残留液体中得以浓缩和去除。

4. 氧化法:使用化学氧化剂将氨氮氧化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再通过沉淀方法或生物处理对其进行去除。

三、生物技术去除氨氮除了物理化学技术外,生物技术也是给排水工艺中去除氨氮的一种重要方法。

生物技术去除氨氮通常包括两个步骤:厌氧氨氧化和硝化反应。

1. 厌氧氨氧化:厌氧氨氧化过程中,氨氮被氨氧化细菌通过一系列酶的作用转化为亚硝酸盐。

这一过程主要发生在缺氧或无氧环境中。

2. 硝化反应:硝化反应是指将亚硝酸盐通过硝化细菌氧化为硝酸盐的过程。

硝化反应主要发生在好氧环境中,需要充足的氧气供应。

生物技术去除氨氮的优点在于能够将氨氮以较低能耗转化为无害的硝酸盐,同时还能够产生较少的污泥量,降低了处理工艺的复杂性和运行成本。

水产养殖池塘的氨氮调节方法介绍

水产养殖池塘的氨氮调节方法介绍

水产养殖池塘的氨氮调节方法介绍概述:氨氮以两种形式存在于水中,一种是”氨“,又叫非离子氨,对水生生物有毒,极易溶于水。

另一种是”铵“,又叫离子氨,对水生生物**。

当氨通过鳃进入鱼类体内时,会直接增加鱼类氨氮排泄的负担,氨氮在鱼的血液中的浓度升高,血液中pH值会随之相应上升,并可**血液的输氧能力,从而破坏鳃表皮组织,**血液的携带氧气能力,导致鱼的氧气和废物交换不畅而窒息死亡。

池塘中的氨氮主要来源于三种途径,即水生动物的排泄物,施用的肥料和被微生物菌分解的饲料、粪便及动植物尸体等。

氨氮以两种形式存在于水中,一种是”氨“,又叫非离子氨,对水生生物有毒,极易溶于水。

另一种是”铵“,又叫离子氨,对水生生物**。

当氨通过鳃进入鱼类体内时,会直接增加鱼类氨氮排泄的负担,氨氮在鱼的血液中的浓度升高,血液中pH值会随之相应上升,并可**血液的输氧能力,从而破坏鳃表皮组织,**血液的携带氧气能力,导致鱼的氧气和废物交换不畅而窒息死亡。

氨氮的控制方法:1清淤、干塘控制氨氮的**种方法是定期清淤、干塘。

每年养殖结束后,进行清淤、干塘,暴晒池底,使用生石灰、漂白粉和氯制剂类鱼用药物等对池底**消毒,可去除氨氮,增加水体对pH值的平衡能力,保持水体的微碱性。

2定期加换新水控制氨氮的第二种方法是定期加换新水。

换水是最**、**的途径,要求加入的新水水质良好,新水的温度要尽可能与原来的池水相近。

3增加池塘中的溶氧控制氨氮的第三种方法是增加池塘中的溶氧。

在池塘中使用长效粒粒氧、富氧或固粒氧等池塘底部增氧剂,可保持池塘中的溶氧充足,加快硝化反应,**氨氮的毒性。

4加强投饲管理控制氨氮的第四种方法是在日常养殖中加强投饲管理。

选用优质蛋白饲料,使用具有更高氨基酸消化率的饲料,避免过量投喂,**饲料的能量、蛋白比。

通过改善养殖鱼类对饲料的利用率,而间接**水中氨氮等有害化学物质的含量。

也可使用通用名为”硫代硫酸钠粉“的鱼用药物,全池均匀泼洒,**氨氮浓度,还可以使用芽孢杆菌复合微生物制剂,按每亩水深1米**施用量为500克,15天后再施用250克,来**水中氨氮浓度,改善水质。

SBR工艺处理氨氮废水调试方案

SBR工艺处理氨氮废水调试方案

SBR工艺处理氨氮废水调试方案SBR工艺是一种常用的废水处理技术,适用于处理含氨氮废水。

调试方案是确保工艺操作正常运行的关键步骤,下面是一份针对SBR工艺处理氨氮废水的调试方案。

一、调试前准备1. 检查设备设施:确保设备设施完好并符合规范要求,包括搅拌装置、曝气装置、澄清区、排泥区等。

对设备进行必要的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2. 检查处理介质:检查处理介质的性能和状态,包括填料、滤料、活性污泥等。

如有必要,进行更换或补充。

3. 准备试剂:根据处理过程中可能需要的试剂,如pH调节剂、氧化剂、硫酸铵等,准备充足的量。

4. 设备调试:对各个设备进行逐个调试,确保设备能正常启动、正常运行,并能达到设计指标。

二、启动调试1. 操作员培训:对操作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包括SBR工艺的原理和操作流程、常用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等。

确保操作人员对SBR工艺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2. 工艺调整:根据废水的水质特点和处理要求,进行相关工艺参数的调整,如曝气时间、搅拌时间、静置时间、出水间隔等。

根据实际情况,逐步调整这些参数,使其适应废水的处理需求。

3. 设备检测:对各个设备进行检测,确保设备能正常运行并保持正常状态。

如发现设备故障或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并修复。

4. 废水投加:将废水逐步投入处理系统,确保废水注入平稳,不会对系统造成冲击负荷。

同时,根据废水的水质特点,逐步调整处理参数,以达到稳定运行。

5. 水质监测:对处理过程中的水质进行监测和分析,包括氨氮浓度、pH值、溶解氧浓度、悬浮物浓度等。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工艺参数和投加试剂,确保处理效果符合要求。

三、稳定运行1. 操作规范:制定详细的操作规范,确保操作人员按照规范进行操作,避免操作不当引起的问题。

2. 定期维护: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及时更换磨损部件和修复设备故障,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3. 水质监测:定期对处理后的水质进行监测和分析,确保处理效果符合规定要求。

冶炼厂排放废水氨氮控制技术

冶炼厂排放废水氨氮控制技术

冶炼厂排放废水氨氮控制技术氨氮是衡量水体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在水中以游离氨(NH3)和铵根离子(NH4+)形式存在,可导致水富营养化,是水体中的主要耗氧污染物。

废水水质不同,氨氮污染物的去除工艺也不同。

目前,国内外氨氮污染物的去除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

物理法主要通过膜过滤、离子交换等方式去除废水中的污染因子。

该方法氨氮污染物去除率高,适应废水的深度处理。

化学法通过加入废水处理药剂,达到去除废水污染因子的目的。

生物法主要采用活性细菌的消化、分解等方式去除废水中的氨氮等污染物,该法适用于生活水的处理。

1、废水特点污水处理站主要处理厂区重金属废水及初期雨水,主要污染物以重金属为主。

废水排放量及主要成分见表1。

废水氨氮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冶炼生产矿源。

生产波动时,废水氨氮指标波动较大,影响外排废水达标排放。

冶炼外排废水异常时,污酸原液中氨氮质量浓度最高约为1200mg/L,最低约648mg/L,平均值为924mg/L。

污水处理站进口总氨氮质量浓度最高为36mg/L,最低为28mg/L,平均值为30mg/L。

2、原有污水处理工艺流程污水处理站原采用生物制剂法处理厂区重金属废水,通过生物制剂与重金属的配合水解、沉降分离,实现外排水重金属离子的稳定达标。

原工艺流程见图1。

该工艺不具备去除氨氮的能力,难以使外排废水氨氮稳定达标。

3、试验研究异常状态下,污水处理站氨氮浓度较低,平均质量浓度为30mg/L。

文献资料表明,传统的吹脱,低浓度氨氮难以实现外排水氨氮的达标。

吸附法、生化法、膜处理方法或处置成本较高,或难以适应重金属废水。

技术人员决定采用折点氯化法去除废水中的氨氮。

采用实验室小试+工业化试生产模式对新工艺进行研究。

首先通过实验室小试确定工艺可行性,摸索工艺指标及控制参数,选择最佳药剂,组合工艺;最后开展现场应用及试验,比较使用结果。

确保外排废水氨氮指标达标率100%,降低应急处置成本。

3.1 试验原理折点氯化法去除氨氮污染物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从反应式中可知,Cl-与NH4+理论质量浓度比为5.9。

给水厂氨氮控制工艺

给水厂氨氮控制工艺

给水厂氨氮控制工艺常颖,沈军(广州市自来水公司,广州广东 510600)摘要:为实现NH3<0.5 mg/L 的水质目标,本文综述了目前主要应用的生物预处理的工艺形式及如何实现生物预处理与常规处理工艺系统的有机结合,强化生物处理作用,以提高对富营养化水体的有效处理,提升供水水质。

关键词:强化生物处理;生物预处理;氨氮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2006 年中国淡水环境状况公报,全国地表水总体水质属中度污染。

在国家环境监测网实际监测的745 个地表水监测断面中(其中,河流断面593 个,湖库点位152个),Ⅰ~Ⅲ类,Ⅳ、Ⅴ类,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40%、32%和28%,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石油类等。

七大水系中,氨氮在地表水体超标污染物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氨氮污染已经成为我国饮用水处理中普遍面临的问题。

虽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饮用水中氨氮的存在对健康的明显影响,但氨氮的存在有利于亚硝化菌和硝化菌在水处理构筑物中及配水系统中生长,一方面使水处理增加了困难,另一方面也间接提高了给水厂出水有机质含量,并对水的气味有不良影响。

因此需重视氨氮对饮用水水质的影响,降低原水中的氨氮含量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欧洲多数国家对饮用水中的氨氮浓度有较严格的规定。

我国除了对饮用水水源的氨氮浓度有类似限值外,新行标《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 206-2005)和新国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也开始提出控制饮用水氨氮浓度的标准。

这必将会带来传统饮用水技术的变革,一是考虑增加生物预处理工艺,改善原水水质;二是强化常规工艺的生物处理功能,持续发挥生物预处理的生物降解作用,在有效去除氨氮的基础上,强化对有机物(CODMn)的去除等。

1 生物预处理工艺生物预处理是目前解决饮用水中的氨氮问题最有效和最经济的方法。

生物预处理是在常规处理之前进行生物处理,该工艺不仅能去除60%~90%的原水氨氮,而且对水中有机物(CODMn、TOC 等)、浊度、色度和锰等均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减少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量和保证饮用水的生物稳定性。

氨氮详解及控制措施

氨氮详解及控制措施

氨氮详解及控制措施一、养鱼水体中氨氮的主要来源氨氮产生主要原因是池水和底泥中含氮有机物的分解及水生生物的代谢作用,这是养鱼水体中氨含量增加的主要途径。

尤其在高投入、高产出的养鱼水体中人为的大量投饵、施肥使水体中含氮有机废物数量增加;放养的密度大,生物代谢旺盛,排泄废物氨的数量增多。

氨的增加速率大大超过了浮游植物利用极限,致使氨在水体中积累。

氨态氮在水体中以氨和铵两种形态存在,pH值小于7时,水体中的氨几乎都以铵的形式存在,pH大于11时,则几乎都以氨的形式存在,温度升高氨的比例增大。

也就是说在碱性条件下,水温越高氨分子所占的比例越大、毒性越强。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鱼类能长期忍受的最大限度的氨浓度为0.025毫克/升。

二、养鱼水体中氨氮含量过高的控制措施1.定期加注新水降氨增加换水量是降低氨氮最有效的办法。

有条件的可4~6天加注新水一次,每次加水10厘米:或每10~15天换底层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为1/5~1/3。

2.调节浮游生物的组成降氨(1)培植、种植水生植物:在池中一角围栏栽种水生植物,如水浮莲或凤眼莲等飘浮植物,培植、种植面积可占全池面积1/100,可有效地吸附氨氮等有毒物质,降氨效果明显。

(2)控制浮游动物数量:浮游动物的代谢作用产生氨,适当地放养以浮游动物为食的鱼类,或适时用药物杀火浮游动物可减少水中氨氮的积累。

3.改善水体中的溶氧状况降氨在溶氧多时有效氮以硝酸态氮为主,在缺氧状态下则以氨态氮为主。

因而改善水体的溶氧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氨含量和氨的危害。

(1)使用增氧机械:增氧机具有增氧、搅水的作用。

定期开动增氧机,使池水有充足的溶氧并能同时曝气,可促进氨的硝化使氨转化为硝酸态氮和亚硝酸态氮。

排灌不便、注水困难的水体更要使用增氧机。

(2)使用化学药品增氧:养鱼生产中常用的增氧药物有过氧化钙、过氧化钡等。

4.泼洒沸石粉或活性碳降氨使用沸石粉或活性碳,一般每亩用沸石15~20千克或活性碳2~3千克,能通过离子交换和吸收有毒代谢产物来降低水中的氨含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水厂氨氮控制工艺常颖,沈军(广州市自来水公司,广州广东510600)摘要:为实现NH3<0.5 mg/L 的水质目标,本文综述了目前主要应用的生物预处理的工艺形式及如何实现生物预处理与常规处理工艺系统的有机结合,强化生物处理作用,以提高对富营养化水体的有效处理,提升供水水质。

关键词:强化生物处理;生物预处理;氨氮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2006 年中国淡水环境状况公报,全国地表水总体水质属中度污染。

在国家环境监测网实际监测的745 个地表水监测断面中(其中,河流断面593 个,湖库点位152个),Ⅰ~Ⅲ类,Ⅳ、Ⅴ类,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40%、32%和28%,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石油类等。

七大水系中,氨氮在地表水体超标污染物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氨氮污染已经成为我国饮用水处理中普遍面临的问题。

虽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饮用水中氨氮的存在对健康的明显影响,但氨氮的存在有利于亚硝化菌和硝化菌在水处理构筑物中及配水系统中生长,一方面使水处理增加了困难,另一方面也间接提高了给水厂出水有机质含量,并对水的气味有不良影响。

因此需重视氨氮对饮用水水质的影响,降低原水中的氨氮含量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欧洲多数国家对饮用水中的氨氮浓度有较严格的规定。

我国除了对饮用水水源的氨氮浓度有类似限值外,新行标《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 206-2005)和新国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也开始提出控制饮用水氨氮浓度的标准。

这必将会带来传统饮用水技术的变革,一是考虑增加生物预处理工艺,改善原水水质;二是强化常规工艺的生物处理功能,持续发挥生物预处理的生物降解作用,在有效去除氨氮的基础上,强化对有机物(COD Mn)的去除等。

1 生物预处理工艺生物预处理是目前解决饮用水中的氨氮问题最有效和最经济的方法。

生物预处理是在常规处理之前进行生物处理,该工艺不仅能去除60%~90%的原水氨氮,而且对水中有机物(COD Mn、TOC 等)、浊度、色度和锰等均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减少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量和保证饮用水的生物稳定性。

生物预处理的工艺型式较多,下面主要对目前应用较多的悬浮球工艺、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分析和总结如下:(1)悬浮球生物接触氧化池该工艺以悬浮球体作为生物载体。

球体的大小和形状多种多样,如10 cm 圆球和2 cm 斜切面柱体等。

目前,已应用于浙江海宁第二水厂(处理规模10 万m3/d)、桐乡果园桥水厂(处理规模8 万m3/d)、平湖古横桥水厂(处理规模5 万m3/d)等。

该工艺:①可依据降解的污染浓度要求,调整球体的大小和填充比例,增加生物量。

②泥量较少,运行管理简单、方便,对自动化控制程度的要求不高。

③处理效果受水温的影响较大,水力停留时间长,占地面积大。

④为保持球体的悬浮运行状态,需维持一定的气水比要求,能耗较高。

⑤每个池的出水断面处易出现悬浮球的堆积问题,日晒后,球易老化破损。

⑥水质较好时,悬浮球上易生长螺丝或壳类生物,增加其比重。

曝气生物滤池(BAF)技术已被引入给水处理领域,并逐渐成为对氨氮原水进行生物预处理的有效手段之一。

采用BAF 具有占地面积小、处理效果好、抗冲击负荷能力强、能耗省、填料经久耐用等优点。

BAF 的处理效果与填料类型和工艺运转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保证填料的比表面积大、单位容积生物池的生物膜量与膜活性高是其处理效果高的根本原因。

基于不同的填料选择,及与之配合的配水配气方式、生物膜更新方式、排泥方式等组合的工艺型式,BAF 的应用和发展日渐成熟和丰富。

(2)BIOSMEDI 滤池国内,在采用轻质滤料的BAF 中具有代表性的是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开发的BIOSMEDI滤池。

目前,已应用于上海徐泾水厂(处理规模7 万m3/d)等。

该滤池以轻质发泡塑料珠为过滤介质,大小为5 mm,价格约500 元/m3。

滤层厚度一般为2 m~3 m,气水同向升流式运行。

滤池的反冲洗周期48 h,反冲洗时间15 min,最大冲洗强度可达到100 L/(m2·s),运行能耗低。

采用不锈钢穿孔管进行曝气。

BIOSMEDI 滤池,由于滤料较轻,正常运行时滤料呈向上压实状态,滤池顶部设有格网或滤板以防止滤料的流失,出水经顶部出水装置进入上部清水区后排出。

反冲洗采用脉冲冲洗方法。

反冲洗时首先关闭进水阀和曝气管,打开滤池下部的反冲进气管把气室中的大部分水压出,形成一定高度的气垫层,然后打开放气阀把气垫层中的空气瞬时排空,这时上部滤层中的水由上而下快速进入气室,把被压实的滤料冲散,滤料得到清洗,反冲出水从滤池底部排出,如此反复几次就可达到有效清洁滤料的目的。

冲洗过程中可以发现,在瞬时强烈向下的水流作用下,滤层中会出现强烈的扰动,冲洗较为彻底,且在冲洗过程中,耗水、耗气量较少。

该滤池:①轻质滤料为工业原料,来源广泛、化学稳定性好、价格便宜。

②轻质滤料粒径均匀,孔隙率大,滤层水头损失小,可降低反冲洗频率;且对浊度的截留率较低,在流程上有利于与后续混凝沉淀相配合。

③只需要工艺曝气,保证生物呼吸所需要的氧和促进生物膜的更新,充氧效率较高,简单的穿孔曝气即可满足要求,工程投资较省。

④冬季低温期的处理效果较差。

(3)SAF 滤池该滤池是由美国水环纯水务集团(Severn Trent Services, STS)公司设计的浸没式固定膜好氧生物反应池(SAF 滤池)。

目前,已应用于浙江嘉兴亭子桥水厂(处理规模2.5 万m3/d)等。

该滤池的设计值为,水温10℃时,NH3 由10 mg/L 降至0.5 mg/L。

滤料为天然卵石,粒径25mm~40 mm,圆整度0.8,孔隙率40%,价格400 元/吨(未加进口运费)。

滤层厚度6.1 m,滤料层空隙停留时间45 min,气水同向升流式运行。

气水比2.5∶1,单池配曝气鼓风机。

排泥周期20 h~48 h,时间3 min,穿孔管排泥。

曝气系统为高密度水泥和高强度的PVC 构铸件形成的水气分布块—“T”型砖,起到支撑滤料和均匀配水配气的作用。

水气分布块四周布置成4 mm 的均匀间隙,过水断面积占总面积的4%(比有嘴曝气大3 倍),曝气均匀。

滤池进水和排泥同管。

该滤池:①滤料坚硬耐腐蚀,长期使用,无需补充。

②卵石间空隙较大,不需要反冲洗,需定期排泥。

③为保证水中悬浮物和脱落的生物膜不堵塞滤池,主要是通过足够的气水比,大气量运行,因而能耗较高。

④对高浓度氨氮原水的处理效果较好,抗冲击负荷能力强。

(4)二级曝气生物滤池目前,国内应用较多的主要是从法国得利满公司引入的用于污水处理的二级BAF,如大连马栏河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12 万m3/d)、厦门篔筜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30 万m3/d)等。

二级BAF 均采用气水同向升流式运行。

一级BAF(C/N 池)主要是去除含碳有机物及进行硝化;二级BAF(N 池)主要是去除氨氮进行硝化。

为防止滤层堵塞,BAF 前配有S3D 池和2 mm的细格栅,S3D 池具沉砂、隔油、斜板沉淀等功能,其出水的SS 较低。

大连马栏河污水处理厂,滤料为3 mm~6 mm 的膨胀硅铝酸盐,表面呈灰黑色,其中C/N 池滤层厚4 m,粒径偏小值,N 池滤层厚4.5 m,粒径偏大值。

单池面积12×6 m2,C/N 池与N 池一一对应,串联运行,滤速5.8 m/h。

单池配曝气鼓风机。

反冲洗周期36 h,反冲洗时间约34 min,分气、气水同时、水三大阶段,12 小段,全自动控制。

单孔膜和滤头曝气。

冬季低温期,仍可到NH3<0.2 mg/L 的出水水质。

厦门篔筜污水处理厂,为满足脱氮除磷的要求,在二级BAF 前,增设一级升流式厌氧生物滤池(DN 池)和化学药剂投加。

单池面积10.8×10.8 m2。

DN 池采用圆形滤料,粒径4.7 mm;CN-N 池采用粗细二种滤料,粒径4.7 mm 和2.6 mm。

DN-CN-N 池的反冲洗周期分别为6 h、13h 和23 h,反冲洗时间80 min。

运行电耗0.45 kWh/m3。

曝气鼓风机集中布置。

为保证曝气的均匀性,每个滤池的曝气管上都安装有流量计。

厂内的设备较多,共2800 多台,其中1300 多台是进口设备,1400 多台是国产设备。

工艺运行对自动化的控制程度要求较高,控制点多达16000 多个。

此外,广州市自来水公司和华南理工大学还合作开发了一种叠式二级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已申请国家专利技术),即初级的降流式大颗粒滤池和第二级的升流式曝气生物滤池组合工艺用于给水处理。

初级滤池设置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证第二级滤池的高效运行拦截悬浮物质,防止堵塞。

该工艺:①出水水质稳定,可靠性高、处理效果好。

②冬季低温期具有较强的耐受能力。

③停留时间短,占地面积小。

④机电设备较多,运行管理复杂,自动化控制程度要求高。

如何优选适合的生物预处理工艺型式,将主要是结合水源水质特点、污染物浓度、后续工艺情况、用地情况、人员素质等展开。

2 强化生物处理的常规工艺目前,我国近80%的给水厂采用“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的常规处理工艺,净水构筑物的设计一般均以建设年代的水质标准为基础,工艺水平主要表现为对水中浊度和细菌病毒的去除。

随着水源的富营养化和水质标准的提高,常规工艺的局限性也日渐突出的暴露出来。

因此,增加生物预处理工艺,如何实现其与常规工艺过程的协调统一,借助生物预处理工艺出水中含有的大量生物菌,强化常规工艺对氨氮和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生物降解作用,也是需要进行深入细致研究的课题。

下面将主要探讨如何实现生物预处理工艺与常规工艺的有机结合,通过在强化生物处理的常规工艺部分,引进新的净水工艺以及对原有工艺进行改造,强化其悬浮物去除和增加生物降解功能等,建立以生物处理为主线的饮用水净化处理技术体系。

2.1 强化混凝-沉淀的浓缩污泥回流工艺为进一步改善混凝-沉淀条件和增加生物降解功能,可考虑增加浓缩污泥回流工艺,如高密度澄清池工艺等。

该工艺是在常规混凝-沉淀的基础上,通过有机高分子助凝剂的应用,部分回流经过浓缩后的污泥至机械混和前,与原水和混凝剂充分混合,改善混凝条件,提高沉淀和生物处理效果。

其结构布置紧凑、停留时间短、对水源波动的适应好、可消除污泥处理的回流水对净水工艺的影响、兼有污泥浓缩功能,排出的泥水不需要浓缩即可直接脱水,特别适用于场地条件较为紧张的水厂建设和改造。

对该工艺的应用需开展:(1)优化池体设计。

根据水源水质特点合理设置混合-絮凝-沉淀各区间的反应时间,通过回流污泥的生物絮凝作用进一步强化其对污染物的沉降去除和生物降解作用。

(2)优化对混凝剂、助凝剂和回流污泥的自动控制,建立三者间与出水浊度、NH3 和COD Mn 的平衡变化关系,合理确定三者的投加方式、投加点和投加量,实现依据原水水质和水量变化对药剂投加和污泥回流的自动控制,获得稳定的处理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