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竞争力分析——以国家社科基金立项为视角
2023年度国家社科立项结果
2023年度国家社科立项结果随着我国社会科学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也在不断增加和优化。
2023年度国家社科立项结果已经出炉,本文将对此次立项结果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
一、立项概况根据国家社科基金委公布的数据,202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共立项XXX项,立项率达到XX,较往年有所增加。
从立项数量来看,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项目各占一半,其中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数量比例为1:4。
二、研究领域分布1. 人文科学在人文科学领域,历史学、文学、哲学等传统学科依然是立项研究的主力军。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传播、艺术设计等新兴学科的项目也有不错的表现。
在本次立项中,人文科学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传承与创新”、“文化融合”等方向。
2. 社会科学在社会科学领域,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传统学科仍然保持着较高的研究热度。
政治学、法学、心理学等学科的项目数量也有所增加。
社会科学的研究重点主要围绕“社会变革”、“城乡发展”等热点议题展开。
三、研究方向分析1. 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许多项目致力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探讨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与意义,同时也关注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传播和发展。
2. 经济发展与社会问题经济发展与社会问题一直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议题,本次立项中涉及了许多与经济发展和社会问题相关的项目,如产业转型升级、就业与社会保障、收入分配不均等方面的研究。
3. 科技创新与社会变革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科技创新对社会变革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本次立项中有相当一部分项目专注于科技创新与社会变革的关系,以及创新对社会经济发展、人文精神、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影响。
四、立项热点1. 区域发展在本次立项中,涉及到许多涉及到区域发展的项目,探讨了不同地区的社会与经济发展问题,关注了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问题与挑战,以及如何推动地区协调发展等议题。
2. 文化创新近年来,文化创新成为社会热点话题,也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
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如何选题
2011年度申报公告指出:“只 要符合《课题指南》的指导思 想和基本要求,23个学科均可 申报自选课题。申报自选课题 与按《课题指南》申报的选题 在评审程序、评审标准、立项 指标、资助强度等方面同样对 待。”
社科基金的选题注重基础研究、 新兴边缘交叉学科和跨学科综 合研究,积极推进理论创新,支持 具有重大价值的历史文化遗产 的抢救和整理工作。
今年,经济理论学科从立项题目和课题指南的关 系来看,包括以下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立项 题目与课题指南完全一样。属于此类的有12项, 约占立项总数的15.4%。第二种情况:立项题目不 脱离课题指南,但只是着重研究其中的某一个问 题。属于此类的有62项,约占立项总数的79.5%, 这表明,在不脱离课题指南的前提下,选题的空 间和自由度是很大的。同时,单就题目本身看, 此类立项选题,具有三个特点和优点:一是开拓 创新,即选题提出的是前人未曾研究或很少研究 的问题;二是意义重大,即选题在理论上或实践 上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三是重点突出,利于深入。 第三种情况:立项选题是课题指南所没有的。属 于此类的有4项,约占立项总数的5.1%。由于它们 的选题及设计论证均优,其立项可以看成是特例, 是对课题指南的补充。 上述第一、第二两种情况尤其是第二种情况,在 经济理论以外的其他学科可能具有程度不同的普 遍性,可供选题参考。
好的选题等于成功的一半。
基础理论研究应注重学术研究价值。 所选择的题目及其研究成果是否具 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可以从以 下五个方面来衡量:第一,是否具 有填补空白的意义(人们从来没有 研究而你开始研究了);第二,是 否修正了前人的观点(前人研究过, 但具有重大缺陷,需要加以修正); 第三,是否补充、丰富、发展或深 化了某种学术研究;第四,是否对 前人进行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而 深入的综合提升;第五,是否对推 动当前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做了启 发性、开拓性和建设性的工作。
甘肃省高校社科成果奖获奖成果名单
2-06 先秦诸子考论:以荀、韩为中心 西北师范大学
24
马世年 2-07 《1949-2000 年中国诗歌研究》
西北师范大学 彭金山 郭国昌 季成家 张明廉 2-08 音乐学视野下的唐宋诗词研究 西北师范大学 杨晓霭 2-09 古文字研究 西北师范大学 田河 2-10 南宋川陕边防行政运行体制研究 西北师范大学 何玉红 2-11 民国时期甘肃毒品危害与禁毒研究 西北师范大学 尚季芳 2-12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结构转型研究 西北师范大学 李育红 姜宗强 周红 2-13 新农村社会建设中公共产品供给研究 西北师范大学 张润君 任怀玉 刘红旭 梁 健 孟 蔚 2-14 西方政治哲学研究—政治自由理念的近代转向及批判反思 西北师范大学 马俊峰 杨晓东(厦门大学) 2-15 学术期刊网络采编读共享平台开发研究 西北师范大学 甘肃省图书馆 张 科 王景发 高 赟 陆北江 魏志鹏 2-16 《新信息环境下图书馆合作与资源共享》 西北师范大学 张会田 巩林立
25
2-17 新时期图书馆学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 西北师范大学 兰州交通大学 张秀华 王永斌 李秀玲 陶彦玲
2-18 高校科研管理创新相关问题研究 西北师范大学 兰州理工大学 张喜爱 李红波 王晓丽 曾庆平 张书晔 常正霞 罗春燕 高赟韩晶
2-19 我国政府间财政职责划分及税收竞争研究 西北师范大学 梁红梅 邹 晖 杨 莉 丁建微 吕翠苹
1-28 从绘画到设计——早期抽象主义画家对包豪斯的影响 西北师范大学 张学忠
1-29 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 兰州交通大学 兰州城市学院 中共定西市委党校 曹富雄 郭淑兰 朱进有 王子龙 李发展 何红彬 王璠 (中共定西市委党校)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规范、技巧与案例
四重点难点
5
五主要目标
一研究计划
二研究可行性
二判断标准
一定义解析
三部分案例
二注意事项
一定义解析
三部分案例
一定义解析
二部分案例
二研究基础
一学术简历
三承担项目
四与已承担项 目或博士论文
的关系
专栏条件保障
一性质、定位及类别 二申报要求
三相关立项数据
四申请书填写经验和 建议
二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与联系
一性质、定位及类 别
一国家社科基金项 目申请表格分类
三申请书表格填写 注意事项
二选题常见的三大 难题和阶段
一选题的重要性
三选题原则
四选题路径与 方法
五选题技巧
一差异比较
二研究背景(讲故事、 先务虚)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的 学术史梳理及研究动 态
四相对于已有研究的 独到学术价值和应用 价值
1
一研究对象
2
二研究框架
3
三研究思路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规范、 技巧与案例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读书笔记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作者介绍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研究
立项
项目
哲学
作者
申请书
注意事项
技巧
国家社科 基金
项目
专题
建议
申报
项目
性质
研究
国家社科 基金
定位
案例
内容摘要
本书立足当前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实际,基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管理视角,着眼于提升青年哲学社会科 学工作者尤其是地方高校的青年博士、青年教师的社科研究素养,遵循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规律、科研管理规 则和学术规范,在系统总结作者本人和数十名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持人申报、管理工作经验基础上,结合大量案 例,围绕如何提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质量和竞争力这一主题,分十个专题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各个环节 中需要把握的关键点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经验总结,并结合作者自己多年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实践经验,总结了许 多关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的特定方法和技巧。
2023年甘肃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立项
2023年甘肃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立项一、项目立项的背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应运而生,成为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而甘肃省作为我国的重要省份之一,也积极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和发展,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智力支持。
为了更好地推动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和发展,2023年甘肃省正式立项了一系列哲学社会科学项目,以期能够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项目立项的意义1. 促进学术研究:立项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可以促进学术研究的深入发展,为学术界的研究人员提供更多的研究机会和评台,进一步提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2. 推动学科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的立项对推动相关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增加学科的研究力量和研究成果,为学科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3.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通过开展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研究,可以为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智力支持,为地方政府的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和指导。
三、项目立项的内容与范围2023年甘肃哲学社会科学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大范畴和内容:1. 哲学研究:主要包括我国哲学、西方哲学、当代哲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和探讨,旨在推动哲学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学科发展。
2. 社会科学研究:主要包括社会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和调查,旨在为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3. 历史文化研究:主要包括历史学、文化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和保护工作,旨在挖掘和保护甘肃省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推动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4. 现代科技与社会发展:主要包括科技与社会发展、科技哲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和探讨,旨在促进科技与社会的融合和发展,推动社会的科技进步。
四、项目立项的执行与管理为了确保项目的顺利开展和落实,甘肃省将建立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的执行与管理机制,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建立项目管理机构:成立专门的项目管理机构,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和整体管理工作。
国家社科基金研究提纲
国家社科基金《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结构及其变迁规律研究》(10BJL029)研究提纲第一章导论1、研究现状述评国外学者直接以县域经济为研究对象的成果甚少,但有关区域经济发展的成果对本课题的研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是对区域发展低水平产生原因的理论描述,包括“临界最小努力”命题(Harvey Leeibenstein,1957)、低水平均衡陷阱论(Richard Nelson Jones,1956)、贫困恶性循环理论(Ragnar Nurkse,1953)等。
二是有关如何突破区域发展瓶颈的理论设计,认为需要创造区域内部的有效需求(Ragnar Nurkse,1953),要有一个足够大的外部资本的推动(P.N.Posenstein-Rodan,1943),要选择若干战略部门投资以创造发展机会(AlbertHirschman,1958),要注重技术、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的累积效应(G. Myrdal,1944、1957),要建立起输出基础产业(North,1955),等等。
同时,发展经济学中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W.A.Lewis,1954、1955)、改造二元经济结构理论(Ranis-Fei model,1961)、改造传统农业理论(Theodore William Schultz,1964)、借用技术理论(Yujiro Hayami,1970)也具有可借鉴性。
三是关于经济发展阶段(Walt Whitman Rostow,,1960、1971;Hollis Chenery,1986)和制度变迁的研究(North,1973;Ruttan and Hayami,1984),可以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参考。
当然,由于国外学者并不是直接以县域为研究对象,也没有考虑特殊的国情、经济发展阶段等状况与区域发展动力之间的相关性,所以,上述理论不能直接用来解释并指导我国县域经济发展。
国内学者对县域经济发展的研究主要是在2002年中共“十六大”提出“壮大县域经济”后展开的。
提升广东高校国家社科基金竞争力的若干建议
提升广东高校国家社科基金竞争力的若干建议孙淳【摘要】以2011-2015年广东高校获准立项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为研究对象进行统计分析,考察广东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生产力的分布格局和科研竞争力.结果表明:立项数和资助经费保持连年增长态势,广东高校系统在全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主导地位不断提高;预期研究成果形式富有层次性,以专著、专题论文集和研究报告形式为主;立项单位主要集中在985,211院校或省属重点高校,地方本科高校和高职院校立项较少;语言学、管理学、应用经济学是历年来广东高校的优势学科.建议从重视项目申报、把握立项重点、整合学术资源、建设创新团队、培养中青年教师等方面做好广东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期刊名称】《技术与创新管理》【年(卷),期】2017(038)003【总页数】6页(P268-273)【关键词】国家社科基金;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生产力;研究竞争力【作者】孙淳【作者单位】广州工商学院科研处,广东广州5108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311【科研管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是目前我国人文社科领域最高级别的基金研究项目,是高校学科建设与评估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价学校科研综合实力的重要依据。
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国家社科基金立项课题,宏观上可以把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为科学制定年度课题指南和中长期研究规划提供基本依据[1];微观上可以了解学科研究的发展动态,为学科建设的决策管理提供参考。
以国家社科基金立项为视角考察某一区域、某一系统的社会科学研究竞争力,一定程度上也凸显出国家社科基金所特有的评价功能。
文中数据来源于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网站公布的历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名单,时间跨度为2011至2015年。
通过对近5年广东高校获准的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进行全面的统计分析,数据包括除教育学、艺术学、军事学等3个单列学科之外的23个学科。
由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资助体系中,年度项目和青年项目的获得对于在社科基金其他各类项目竞争中保持优势具有重要的基础和支撑作用,很多高校都把这类项目的申报组织作为社科基金项目管理工作的重点。
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课题论证活页
(1)研究领域广泛,涉及文献资料庞杂,学术界对此问题研究视域较窄,直接相关的专著尚少,为其难点之一。
(2)国内外对青年社会责任问题没有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从庞大的社会责任教育理论,尤其是责任伦理理论体系中提炼青年社会责任的内容为其难点之二。
(3)当今社会瞬息万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刻都在发生新的变化,在动态中把握社会责任的内涵较为困难;另外,当代青年价值观念趋于复杂化,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趋势,如何在多样性中科学、准确的把握主导性是难点之三。
(2)比较研究法。通过对国内与国外、历史与当今、理论导向与现实表现等进行对比研究,并结合青年的本质特征,以求探索:①时代赋予青年社会责任的基本内容;②当下青年社会责任感培育方法、路径方面存在的问题。
(3)问卷调查与个别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也称"书面调查法",用书面形式间接搜集研究材料的一种调查手段。通过向调查者发出简明扼要的征询单(表),请示填写对有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来间接获得材料和信息的一种方法。个别访谈法是访问者直接向被访问者提问的资料收集方法。本研究在点上,采取个别访谈法,在面上,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设计问卷,调查社会各个领域青年对当前青年社会责任的认知、态度和对待方式,以及对积极和消极青年社会责任行为的看法等。
(4)实例分析法。亦称为个案分析法或典型分析法,是对有代表性、典型性的事物深入地进行周密而仔细的研究,从而获得总体认识的一种科学分析方法。该分析法具有代表性、系统性、深刻性、具体性等特点。其具体分析步骤为:①依据本文的分析目的,选择有代表性的事件作为分析研究对象;②全面收集有关被选对象的资料,包括直接资料和间接资料;③系统整理收集到的资料;④对本文所要求分析的内容进行逐项分析研究;⑤对各项分析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探求反映青年社会责任培育的总体规律性认识。
“强科技”背景下甘肃研发平台体制机制创新对策研究
“强科技”背景下甘肃研发平台体制机制创新对策研究作者:来源:《发展》2023年第12期科技體制机制创新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制度保障。
本课题在充分调研甘肃省研发平台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学习借鉴外省区市典型经验,提出推进全省研发平台体制机制创新的具体建议。
一、甘肃省研发平台建设现状及运行成效研发平台是汇集与整合科技创新资源要素的重要基地,是实施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和开展科技研究的重要载体。
甘肃省科技创新资源较为富集,研发平台运行效果较好,科研成果产出较为丰硕。
截至2022年底,全省拥有各类研发平台969家,其中:科学与工程研究类平台118家,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类平台195家,基础支撑与条件保障类平台52家,其他类研发平台407家,大学科技园和科技企业孵化器197家。
(一)综合科技创新水平居全国第二梯队。
甘肃省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从2014年的47.06%增长到2022年的54.92%,8年增长了7.86%,居全国第23位、西部第5位,保持全国第二梯队(图1)。
甘肃省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4年的52.33%增长到2022年的65.84%,8年增长了13.51%(图2)。
(二)兰白两区创新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
2022年,兰白自创区地区生产总值512亿元,高新技术企业549家,占全省32.3%;兰白试验区地区生产总值1225亿元,高新技术企业698家,占全省41.16%。
出台《甘肃省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联合兰州大学、中科院兰州分院等40多家科研院所布局建成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精细石油化工中间体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大科学装置与创新平台。
新型研发机构、企业创新联合体快速发展,白银科技企业孵化器连续5年获评A类国家孵化器,兰州理工大学白银新材料研究院高效运行,兰石集团能源装备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入围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
(三)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持续增加。
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
2011年1. “十二五”期间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地重大项目立项:47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全球化城市区域产业集聚与空间重组研究魏也华美国犹他大学(华东师大兼职)11JJDZH00548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产业升级与中国城市网络的发展研究徐伟加拿大LETHBRRIDGE大学(华东师大兼职)11JJDZH0062.省部共建3. 2011年度一般项目8 法学北京工业大学规划基金项目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的知识产权战略研究11YJA 靳晓53 法学江西财经大学规划基金项目互联网产业的反垄断法适用问题研究11YJA 蒋岩波146 法学大连理工大学青年基金项目推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发展的政策法律对策研究11YJC 王越316 管理学安徽大学规划基金项目基于模块化视角的产业自主创新演化规律研究11YJA 张治栋339 管理学大理学院规划基金项目科学发展背景下滇西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区域合作模式研究11YJA 赵建军349 管理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规划基金项目会计信息质量、资源配置效率与产业升级研究11YJA 钱爱民354 管理学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规划基金项目基于心理资本和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的新生代产业工人成才机制研究11YJA 吴贵明356 管理学福州大学规划基金项目基于集成视角的产业集群管理研究11YJA 吴秋明基于创新网络的我国农业产业集群国际竞争力形成机358 管理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规划基金项目基于创新网络的我国农业产业集群国际竞争力形成机理和评价的实证研究11YJA 任道纹367 管理学贵州财经学院规划基金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信用风险评价体系研究11YJA 张目377 管理学河南大学规划基金项目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与创新发展研究11YJA 李锋379 管理学黑龙江大学规划基金项目文化产业视角下的满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研究11YJA 朱桂凤395 管理学华中科技大学规划基金项目LED产业专利分散度测量及专利战略选择研究11YJA 袁晓东408 管理学江西财经大学规划基金项目基于知识融合的区域产业创新与产业升级耦合机制研究11YJA 徐晔462 管理学沈阳工业大学规划基金项目基于区域一体化的物流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与布局规划研究——以沈阳经济区为例11YJA 周晓晔473 管理学四川农业大学规划基金项目潮涌效应视角的农产品产业链价格回复机制研究11YJA 魏来478 管理学天津城市建设学院规划基金项目废旧电器再生利用产业链主体责任分配机理及其协同机制研究11YJA 张印贤490 管理学武汉纺织大学规划基金项目中国纺织产业链集成创新中的知识产权战略模式探索11YJA 姜军507 管理学徐州师范大学规划基金项目经济发达地区产业转型的低碳生态适应机制及其路径优化研究——以江苏省为例11YJA 仇方道578 管理学东北农业大学青年基金项目现代农业背景下东北地区农业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11YJC 刘萍581 管理学东华大学青年基金项目产业结构行为与品牌价值交互作用机理11YJC 于君英586 管理学福建工程学院青年基金项目链式产业集群知识传播的路径依赖与网络重构——基于复杂网络的研究11YJC 蔡彬清599 管理学广东商学院青年基金项目基于竞合关系演化的产业集群创新研究与实证分析11YJC 周旻602 管理学广西师范大学青年基金项目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升级机制与路径研究——基于波特钻石模型的视角11YJC 梁君614 管理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青年基金项目产业集群转型升级与现代服务业创新协同发展的机理与对策研究——以浙江为例11YJC 陈月艳631 管理学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青年基金项目“四化两型”下湖南产业集群生态升级战略研究11YJC 肖华茂633 管理学湖南商学院青年基金项目高新技术产业技术能力提升模式及政策研究11YJC 汤长安635 管理学华东交通大学青年基金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可持续成长途径研究--基于智力资本与创新战略结合新视角11YJC 李建良678 管理学江西财经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区域品牌结构创新视角下产业集群转型升级路径研究11YJC 谌飞龙682 管理学辽宁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基于开放式创新的企业主导的产业链创新系统构建——以中国装备制造业复杂技术产品为例11YJC 王季688 管理学南昌工程学院青年基金项目高技术产业集群内企业间知识共享机制研究11YJC 唐厚兴731 管理学上海对外贸易学院青年基金项目制造业产业集群持续创新机制研究:协同和演化的视角11YJC 王琛758 管理学武汉纺织大学青年基金项目产业生态化导向的企业成长模式与机制研究——以制造业为例11YJC 周永红775 管理学西南政法大学青年基金项目西部地区外生型新兴产业集群形成机制及其根植性研究11YJC 胡新华815 管理学中国地质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外部知识网络、开放式学习与产业集群创新研究:以武汉·中国光谷为例11YJC 易明894交叉学科/综合研究安徽大学规划基金项目我国移动终端动漫游戏产业链重构及运营模式创新研究11YJAZH063 刘晓云923交叉学科/综合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规划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学科群建设的理论与实践11YJAZH094 王伟建929交叉学科/综合研究湖南大学规划基金项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背景下加快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对策研究11YJAZH103 向志强954交叉学科/综合研究江南大学规划基金项目web2.0背景下的新兴文化创意产业研究11YJAZH101 吴祐昕966交叉学科/综合研究山东财政学院规划基金项目我国加工贸易由沿海向中西部梯度转移的产业集聚研究11YJAZH093 王培志1003交叉学科/综合研究云南艺术学院规划基金项目云南少数民族影视资源的产业化开发11YJAZH096 王智1013交叉学科/综合研究中国传媒大学规划基金项目中国电影产业理论构架及其应用11YJAZH070 蒲剑1035交叉学科/综合研究北京交通大学青年基金项目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绩效影响因素研究11YJCZH114 刘颖琦1106交叉学科/综合研究湖南理工学院青年基金项目区域文化产业群战略空间定位与提升路径研究11YJCZH172 王文锋1110交叉学科/综合研究湖州师范学院青年基金项目养老需求与老龄产业发展研究——基于浙江省的实证分析11YJCZH053 何小勤1148交叉学科/综合研究南京财经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复杂产业网络演化和集聚耦合机理及实证研究11YJCZH137 邱玉琢1172交叉学科/综合研究山东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民族动漫产业品牌建构与核心竞争力研究11YJCZH027 丁培卫1175交叉学科/综合研究山东工商学院青年基金项目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蔬菜产业竞争力动态仿真与评价研究-----以山东蔬菜产业为例11YJCZH261 朱智强1203交叉学科/综合研究天津大学青年基金项目中国贸易隐含碳转移变化与国际产业分工11YJCZH177 王媛1219交叉学科/综合研究武汉理工大学青年基金项目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构建与运行研究11YJCZH127 牟仁艳1269交叉学科/综合研究中国矿业大学青年基金项目碳减排约束下的能源价格及产业发展系统作用机制及政策研究11YJCZH050 何凌云1340 教育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规划基金项目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高等教育发展方式转变实证研究11YJA 陈国维1342 教育学湖南工业大学规划基金项目区域性高等职业教育服务产业集群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11YJA 李新生1397 教育学山东经济学院规划基金项目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共生发展实证研究——基于产业结构调整的视角11YJA 苗文利1467 教育学安徽建筑工业学院青年基金项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平台下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路径研究11YJC 潘和平1510 教育学杭州师范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引领作用及其实现机制:我国高校科技创新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研究11YJC 温正胞1623 教育学浙江大学青年基金项目研究型大学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高端产学研用合作模式研究11YJC 易高峰1634 教育学中国计量学院青年基金项目美国高校学科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关性的实证研究11YJC 李战国1647 经济学安徽大学规划基金项目中国罕用药产业政策研究11YJA 徐彪1665 经济学福建江夏学院规划基金项目海峡两岸产业转移效应的评价与产业优化研究11YJA 安增军1670 经济学广东金融学院规划基金项目适配科技产业发展的最优金融系统研究11YJA 李华民1678 经济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规划基金项目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11YJA 李传喜1695 经济学湖北经济学院规划基金项目基于产业结构调整视角下我国对外投资与贸易政策研究11YJA 李娟1696 经济学湖南工程学院规划基金项目低碳产业链与产业绿色竞争力提升研究11YJA 易伟义1699 经济学湖南理工学院规划基金项目基于两型社会建设的我国绿色农业产业集群发展与支撑体系研究11YJA 周新德1704 经济学湖南师范大学规划基金项目网络经济条件下高新技术产业组织模块化研究11YJA 曹虹剑1707 经济学华北电力大学规划基金项目基于低碳发展的中国生物质发电产业发展政策框架设计研究11YJA 赵新刚1708 经济学华东理工大学规划基金项目基于产业链的太阳能发电政策研究11YJA 孔令丞1716 经济学华中农业大学规划基金项目本地资源、品牌农业与农业产业集群——基于新经济地理学和内生增长理论的视角11YJA 曾光1717 经济学淮阴工学院规划基金项目空间图谱视角下中国高技术产业集聚空间演化及其驱动机制研究11YJA 史修松1734 经济学南京财经大学规划基金项目我国服务业地区协同、区域集聚及产业升级研究11YJA 宣烨1763 经济学山西财经大学规划基金项目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途径研究11YJA 焦斌龙1768 经济学上海财经大学规划基金项目产业转移与空间协调的区域生产网络构建问题研究:以长三角为例11YJA 胡彬1781 经济学深圳大学规划基金项目专业化劳动力与内生产业结构升级--理论模型与经验研究11YJA 赵登峰1782 经济学沈阳师范大学规划基金项目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我国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升级路径研究11YJA 刘春芝1787 经济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规划基金项目经济波动、宏观调控与产业升级的关联度分析11YJA 周明生1792 经济学天津商业大学规划基金项目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与产业结构升级的互动机理:模型研究及实证检验11YJA 吕明元1816 经济学西南科技大学规划基金项目促进西部经济一体化的产业集群政策研究:以成渝经济一体化为例11YJA 俞培果1817 经济学西南民族大学规划基金项目产业转移背景下西部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研究11YJA 安果1821 经济学湘潭大学规划基金项目建筑垃圾循环利用产业发展研究11YJA 高青松1823 经济学徐州师范大学规划基金项目多维视角下服务业发展路径研究:产业结构调整、区域性和阶段化11YJA 蒋昭侠1828 经济学浙江财经学院规划基金项目城市群空间组织与产业空间分异互动机制与调控模式研究11YJA 崔大树1829 经济学浙江财经学院规划基金项目基于多智能主体演化仿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研究11YJA 金通1839 经济学浙江工商大学规划基金项目科技金融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机制创新研究11YJA 钱水土1841 经济学浙江工业大学规划基金项目产业国际化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与边际效应实证研究11YJA 姚利民1845 经济学浙江万里学院规划基金项目产业集群影响技术创新的边界条件解析及其实证:知识交换的视角11YJA 谢子远1854 经济学中国政法大学规划基金项目碳税、规模经济与重工业产业组织结构的调整:以钢铁业为例11YJA 陈明生1861 经济学中南大学规划基金项目不同治理模式的产业集群在全球价值链治理结构演变中的角色研究11YJA 危平1869 经济学重庆工商大学规划基金项目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产业集聚影响的区域差异及其门限效应研究11YJA 周兵1875 经济学安徽工程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区域承接产业转移及结构优化升级的机制和路径研究-以皖江城市带为例11YJC 廉同辉1876 经济学安徽工业大学青年基金项目产业转移粘性与我国比较优势动态转化研究11YJC 成祖松1896 经济学常州工学院青年基金项目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研究——以“长三角”为例11YJC 钱炳1903 经济学东北财经大学青年基金项目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11YJC 刘伟1914 经济学东华理工大学青年基金项目促进我国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11YJC 马杰1916 经济学东南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基于网络经济的产业结构优化机制及其实现路径研究11YJC 高彦彦1917 经济学东南大学青年基金项目依托产业集群演进的我国制造业中小企业自组织成长机制研究11YJC 赵驰1918 经济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青年基金项目产业转移、再集聚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11YJC 邓慧慧1931 经济学广东工业大学青年基金项目产业层面的知识扩散与产业空间战略研究11YJC 邓晓锋1934 经济学广东金融学院青年基金项目区域产业转型与区域产业品牌效应研究11YJC 祝佳1937 经济学广东商学院青年基金项目基于产业和空间二维互动的物流业与制造业双重集聚研究11YJC 韦琦1943 经济学广西财经学院青年基金项目西江流域开发与低碳产业体系构建研究11YJC 谭建新1953 经济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基于品牌群落演化的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11YJC 郑佳1956 经济学河北师范大学青年基金项目中国体育产业竞争力问题研究11YJC 刘希佳1982 经济学湖南科技大学青年基金项目产业转移的制度效应:基于中部地区主要城市的实证研究11YJC 赵瑞霞1986 经济学湖南商学院青年基金项目环境规制下的产业转移与布局理论研究11YJC 彭玉兰1986 经济学湖南商学院青年基金项目环境规制下的产业转移与布局理论研究11YJC 彭玉兰2001 经济学华中农业大学青年基金项目生鲜农产品组织效率优化与价值网络重构研究——以我国蔬菜产业为例11YJC 包玉泽2009 经济学吉林农业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基于基差技术的玉米产业链价格风险管理研究——以吉林省为例11YJC 闫云仙2029 经济学南京农业大学青年基金项目旅游战略性支柱产业地位评价及其培育机制研究11YJC 崔峰2035 经济学南京审计学院青年基金项目国际分工背景下的节能减排与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研究11YJC 刘瑞翔2037 经济学南京审计学院青年基金项目人力资本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基于空间经济学的研究11YJC 任志成2046 经济学曲阜师范大学青年基金项目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产业升级战略的政治经济学研究11YJC 刘刚2056 经济学山东大学青年基金项目中国网络型产业的行政垄断与促进竞争研究——以铁路运输业为例11YJC 王会宗2072 经济学上海对外贸易学院青年基金项目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下汇率变动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研究11YJC 张晓莉2073 经济学上海海关学院青年基金项目东亚对华产业转移的贸易收支效应研究11YJC 姚海华2075 经济学上海金融学院青年基金项目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优化——基于开放经济的多部门动态一般均衡理论框架11YJC 孔炯炯2088 经济学天津财经大学青年基金项目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培育机制与评估体系研究11YJC 梁强2111 经济学西安交通大学青年基金项目产业组织视角下的中国银行业竞争11YJC 周翔翼2122 经济学湘潭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基于环境政策的中国区际污染产业转移问题研究11YJC 吴朝霞2136 经济学浙江工业大学青年基金项目集聚经济圈产业集聚的动力与特征研究11YJC 胡晨光2139 经济学浙江理工大学青年基金项目中国产业出口技术结构演进的机理及其劳动收入分配效应:基于要素密集度异质性视角11YJC 陈晓华2146 经济学浙江万里学院青年基金项目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研究——以浙江省为例11YJC 潘铁军2151 经济学中国地质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基于博弈模型的可再生能源产业补贴制度设计11YJC 陈艳2153 经济学中国海洋大学青年基金项目海洋产业集群与沿海区域经济的互动发展:机理、测度与实现路径11YJC 纪玉俊2159 经济学中国矿业大学青年基金项目新能源产业区域协同发展研究:基于长三角的实践11YJC 高伟2162 经济学中国农业大学青年基金项目我国大豆产业纵向关联价格传递问题研究:基于跨国市场力量视角11YJC 刘宏曼2548 民族学与文化学怀化学院规划基金项目城镇化背景下西南民族古村寨文化遗产保护与产业化综合开发研究11YJA 王文明2556 民族学与文化学宁夏大学规划基金项目回族文化禀赋与宁夏清真食品产业发展:基于对外贸易视角的研究11YJA 杨韶艳2951 新闻学与传播学北京大学规划基金项目当代影像产业中奇观文化的经济分析和文化研究11YJA 吴靖2958 新闻学与传播学湖南大学规划基金项目中国传媒产业集簇高端化发展理论建构与实践模式研究11YJA 王国平2970 新闻学与传播学南京大学规划基金项目传媒产业关联:理论与实证分析11YJA 丁和根2982 新闻学与传播学浙江财经学院规划基金项目中国文化产业评估指标与内涵式发展战略研究11YJA 李涛2990 新闻学与传播学北京印刷学院青年基金项目移动互联网时代,我国电子阅读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11YJC 王平2992 新闻学与传播学长江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制播分离语境下的中部地区民营电视产业发展研究11YJC 刘远军3041 新闻学与传播学中国传媒大学青年基金项目三网融合背景下内容提供商的产业地位重塑及发展战略研究11YJC 卜彦芳3043 新闻学与传播学中国传媒大学青年基金项目我国电影产业国际竞争力测度研究11YJC 金雪涛3092 艺术学江苏技术师范学院规划基金项目我国童装产业现状及设计应用研究11YJA 单文霞3099 艺术学清华大学规划基金项目中外设计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11YJA 唐林涛3106 艺术学上海大学规划基金项目江浙沪戏曲剧团体制转型及推进产业化发展研究11YJA 赵晓红3122 艺术学武汉纺织大学规划基金项目湘鄂西部土家织锦传承与文化产业开发研究11YJA 叶洪光3152 艺术学北京师范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入世十年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得失及对策研究11YJC 张燕3156 艺术学东北师范大学青年基金项目数字化发行放映条件下中国电影产业化发展之路11YJC 祁勇3167 艺术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创意产业下空间环境文化性塑造研究11YJC 赵晓龙3177 艺术学湖南商学院青年基金项目中国动漫产业转型研究:基于中西比较的视角11YJC 赵小波3222 艺术学山东女子学院青年基金项目当代设计艺术人才的培养与创意产业发展关系的研究11YJC 赵崇立3231 艺术学苏州科技学院青年基金项目鸳鸯蝴蝶派与早期中国文化创意产业(1919-1930)11YJC 李斌3254 艺术学浙江传媒学院青年基金项目明星制度与中国电影产业化11YJC 张彩虹3592 哲学内江师范学院规划基金项目中国文人画美学思想对中国影视文化创意产业的价值研究11YJA 邓国军3695 政治学天津财经大学规划基金项目产业和平与多层级的集体劳动关系创新系统——以产业人力资源开发带动中国劳动关系转型11YJA 王兴化4. 一般项目经公示不予立项20 管理学大连大学青年基金项目战略性新兴能源技术辨识与产业发展对策研究--基于专利计量与信息可视化分析的视角侯剑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 经济学东华大学规划基金项目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府技术采购政策实证研究王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4 管理学广东工业大学规划基金项目基于SNM理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模式研究张光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6 管理学河海大学青年基金项目中国区域建筑产业竞争力形成机理与政府规制研究刘炳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3 经济学江西财经大学规划基金项目基于网络组织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业产业组织创新研究胡平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9 经济学兰州大学规划基金项目中国风电产业竞争力分析模型及对策研究——以甘肃河西走廊风力发电为例王建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5 管理学南京财经大学青年基金项目ICT产业融合下的平台竞合与绩效研究-以数字电视产业为例万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9 管理学同济大学青年基金项目产业集群与企业模仿行为:基于信息处理观的实证研究苏依依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1新闻学与传播学同济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基于生态发展指数的网络文化产业公共治理模式研究解学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80 经济学新疆师范大学青年基金项目新型工业化背景下新疆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研究陈学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83 管理学扬州大学青年基金项目集群与联盟共生耦合视角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成机理及发展演变研究连远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88 管理学浙江工商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基于知识共享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成员间信任机制及组合绩效研究蒋樟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2 经济学中山大学青年基金项目产业转移、劳动力转移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以广东为例罗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 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立项46 东北财经大学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金融业综合经营下的规制问题研究艾洪德东北财经大学11JJD47 东北财经大学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研究张抗私东北财经大学11JJD71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黄河中下游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高建华河南大学11JJD161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中部地区低碳产业发展与“两型社会”建设研究刘传江武汉大学11JJD168 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东西部地区产业转移与区域分工的理论及政策支持研究冯宗宪西安交通大学11JJD178 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东盟国家产业结构研究王勤厦门大学11JJD。
甘肃省大数据推动政府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甘肃省大数据推动政府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任怀玉(中共甘肃省委党校民族宗教教研部,甘肃兰州730030)摘要:大数据在推动政府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甘肃省大数据推动政府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存在六方面的问题,一是统筹规划与管理机构缺失,二是统一的社会综合治理大数据平台系统空缺,三是大数据治理的信息储存、传输、共享与安保问题突出,四是大数据治理创新的资金投入不足且使用分散,五是共建共治共享的大数据治理格局尚待形成,六是大数据治理的领域扩张与应用开发滞后且建设模式不明,从上述六方面入手解决问题,是优化政府社会治理体系和提高政府社会治理能力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大数据;政府社会治理体系;治理能力中图分类号:D6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4630(2021)01-0052-06政府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甘肃省在大数据推进政府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取得了良好成绩,也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研究大数据推进甘肃省政府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对于推动甘肃省大数据战略和社会治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相关文献回顾与问题的提出纵观当前学术研究,有关政府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文献主要分为四个方面,一是从宏观制度机制角度论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含义与途径。
如黄奇帆指出,行政体制是国家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按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要求,完善国家行政体制,优化政府职责体系和政府组织结构,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
贺俊春指出,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进一步发挥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优势,发挥强大利益代表优势,提高社会整合能力和吸纳精英的能力,发挥特色协商制度优势,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和维护稳定的能力[2]。
甘肃第十四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58项
32
华夏文明在甘肃
刘基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三等奖
33
西北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研究——基于甘、青、宁三省区的实证分析
周红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三等奖
34
真正的政治:回答一种美好生活方式
马俊峰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三等奖
35
合作共强:公共服务领域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的中国经验
张文礼
社会发展与
公共管理学院
三等奖
36
教育技术学院
三等奖
52
教育技术之“微”:演变、意蕴和特征
俞树煜
教育技术学院
三等奖
53
教学论研究的理论自觉及其实现路径
安富海
教育技术学院
三等奖
54
数字时代电视观众的收视模式及电视运营趋势
陈积银
传媒学院
三等奖
55
修辞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技巧问题——评长篇小说《带灯》
杨光祖
传媒学院
三等奖
56
社会化媒体时代的空间批评理论创新研究
法学院
二等奖
11
中国上市公司财务分析及案例精选
赵爱玲
商学院
二等奖
12
网络语言传播导论
曹进
外国语学院
二等奖
13
社会资本在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以甘肃省甘南、临夏、张掖为例
赵雪雁
地理与环境
科学学院
二等奖
14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研究
郭绍青
教育技术学院
二等奖
15
不变与变——教育在坚守与创新中行进
王鉴
教育学院
三等奖
27
探索学术集刊新发展道路,服务新时代“三大体系”建设——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为视角
2023年第7期总第433期VIEW ON PUBLISHING探索学术集刊新发展道路,服务新时代“三大体系”建设——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为视角文/易卉2016年5月17日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战略任务,这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长远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锚定了奋斗目标。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强调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三大体系”,培育壮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指出“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学术集刊近年来发展迅速,主办单位多、覆盖学科广、专业程度高、规模增长快,一些优秀的集刊成为“一块展示前沿成果、引领学术潮流、树立学术标杆、催人奋进的学术园地,是推动学术创新、‘三大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1]。
与此同时,从我国集刊发展的现状来看,虽然整体上仍处于蓬勃而无序的状态,数量上颇为可观,但质量良莠不齐[2],稿源紧张、规范不足仍是一部分集刊普遍存在的问题。
如何破解这些难题,成为集刊由增量到提质,最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为此,学术集刊亟须贯彻新发展理念,探索一条新发展道路,更好地为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服务。
本文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集刊工作为视角,对集刊发展的重要意义、瓶颈和道路探索展开讨论。
一、学术集刊对加快构建“三大体系”的重要意义“集刊相对于综合性期刊而言,具有形式灵活的特点,是学科建设的‘轻骑兵’,有利于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
”[2]在服务构建“三大体系”方面,集刊具有以下重要作用。
1.促进学科发展更加健全学科体系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意义,只有建设好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才有依托和根基[3]。
随着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设的不断发展,学【摘 要】20世纪90年代后,学术集刊发展迅速,主办单位多、覆盖学科广、专业程度高、规模增长快,成为推动学术创新、“三大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
我国高校劳动教育的研究脉络与趋势展望(1992—2022)
收稿日期:2023-04-19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委托项目 国际比较视野下青年发展型城市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2STA047)㊁2021年度甘肃省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工程重点项目 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就业状况与就业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㊂作者简介:常进锋(1987 ),男,河北唐山人,西北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校聘副教授,四川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青年社会学㊂王家梁(1997 ),男,河南郑州人,西北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2021级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不平等㊂我国高校劳动教育的研究脉络与趋势展望(1992 2022)常进锋,王家梁(西北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甘肃兰州730124)[摘㊀要]高校劳动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之维㊂基于CiteSpace软件,对我国高校劳动教育的研究脉络进行可视化分析并对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㊂研究发现:该领域研究大致经历萌芽期㊁蓄力期㊁繁荣期阶段,发文量自2019年起由平稳发展态势转向快速增长趋势㊂核心作者影响力较强,发文机构众多,但作者㊁机构合作程度不高;研究热点集中于高校劳动教育的价值内核分析㊁学生主体性研究㊁现实困境研究和路径机制探讨方面㊂未来的研究主题应围绕狠 抓 基础理论,促进研究领域的作者合作㊁资源互联互通,巩固挖掘重点关键领域,将国家政策与研究内容紧密结合等方面深入展开,为高校劳动教育提供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范本㊂[关键词]高校劳动教育;CiteSpace;可视化分析[中图分类号]G40-015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2095-7416(2023)06-0036-13㊀㊀劳动教育在中国教育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地位,是教育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㊂高校是实施劳动教育的主体之一,扎实有效推进高校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对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㊂2020年3月,中共中央㊁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 全面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 ,并对高校劳动教育的内涵目标㊁课程设置㊁教育内容㊁实践活动㊁保障措施等进行明确规定,指明了高校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方向[1]㊂在国家顶层设计重视高校劳动教育之外,学界也从不同的学科视角出发,对高校劳动教育投以巨大的学术热情,相关研究成果不断涌现㊂丰富的学术研究成果若不加以梳理,㊃63㊃第29卷第6期2023年11月山东工会论坛ShandongTradeUnions TribuneVol.29No.6Nov.2023则不利于高校劳动教育的纵深推进㊂基于此,本文采用CiteSpace软件对国内高校劳动教育相关成果进行计量可视化分析,总结归纳该领域的研究脉络与研究热点,为推动高校劳动教育研究提供参考㊂一㊁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一)数据来源以中国知网(CNKI)中的中文核心期刊和CSSCI来源期刊(含扩展版)中发表的劳动教育领域相关文章为数据来源㊂由于该类型文章权威度高㊁影响力大㊁传播面广,因此以中文核心期刊和CSSCI来源期刊(含扩展版)为数据来源可以保证研究文献的质量[2]㊂而后分别以 高校劳动教育 大学生 并含 劳动教育 和 高校 并含 劳动教育 为主题,对于2023年1月30日前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和CSSCI(含扩展版)期刊的论文进行高级检索,共得到初始文献323篇,其中最早出现的文献是1992年㊂经人工筛选,剔除书评㊁资讯等不相关文献36篇,确定有效文献297篇,以此构成研究样本㊂(二)研究方法以Refworks格式导出有效文献,进行数据转换㊂转换后的数据借助CiteSpace(5.7.R2)文献计量软件展开作者及其合作㊁机构及其合作㊁关键词共现㊁高被引文献㊁关键词聚类等方面的可视化分析,以便厘清我国高校劳动教育研究的现状㊁热点主题和历史演进趋势,揭示发展规律,预测未来趋势㊂二㊁高校劳动教育文献统计分析(一)发文趋势以2019年为分界,我国高校劳动教育研究成果在发文量方面呈现如下趋势(见图1)㊂其一,在2019年之前的近30年间共有63篇相关文献发表,且时间线分布较为稳定,均值分布为每年2篇,2008年达到峰值为6篇,个别年份如1997年㊁1999年则无相关文献产出㊂但从2019年开始,我国高校劳动教育研究迅速升温并步入 快车道 ,呈现出 井喷式 增长态势,仅在2019年就有22篇高校劳动教育研究成果发表,占前30年发文总和的近三分之一,且这一数字在近几年依然逐年递增,在2020年㊁2021年㊁2022年分别达到了53㊁73㊁82篇㊂其二,年发文增幅也在经历了2019年的大幅增长后,于2020年‘意见“正式出台后达到峰值31篇㊂发文量的井喷式增长与国家制度政策的出台密不可分,各个高校在此期间的适配举措也对高校劳动教育研究成果的发表产生了重要影响㊂(二)核心作者依据普赖斯定律计算得出:发表文献数量达到3篇及以上的作者符合 核心作者 条件㊂经过统计,高校劳动教育领域内核心作者仅4位,发文量均达到5篇及以上,总发文量为27篇,占文献样本总量的9.1%,首发时间集中于近6年(见表1)㊂这一现象说明,尽管目前高校劳动教育研究成果数量相比2019年之前已经取得了较快增长,近6年来不少学者投身到了高校劳动教育研究领域,但总体来看,深耕于高校劳动教育领域的研究人员仍然较少,大部分作者仅仅贡献了1㊃73㊃2篇文章,高校劳动教育研究的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㊂图1㊀高校劳动教育研究的发文趋势分析表1㊀高校劳动教育研究的核心作者统计序号作者发文量首发时间1刘向兵102017年2李㊀珂62017年3柳友荣62020年4曲㊀霞52019年(三)作者合作将297篇文献导入CiteSpace软件中,时间阙值为1992 2022年㊂以作者为节点类型,选择Pathfinder作为网络裁剪方式,其余条件设为默认,进而生成作者合作图谱(见图2)㊂图2显示,节点数量N=205,连线E=97,网络密度Density=0.0046㊂这说明高校劳动教育领域的研究作者较多,但合作关系不够紧密,存在失衡现象㊂在高校劳动教育研究作者独立研究主要特征之外,还是存在若干合作团队,比如核心作者刘向兵㊁曲霞㊁李珂相互间存在明显的网络连线,是国内高校劳动教育研究领域强有力的合作团队,为我国高校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贡献了一大批高质量学术成果㊂此外,岳海洋㊁韦进㊁刘涛等也各自组建了研究团队,但其影响力不及刘向兵团队㊂㊃83㊃图2㊀高校劳动教育研究的作者合作图谱(四)发文机构通过对高校劳动教育研究成果发文量排名前十的发文机构进行统计,得到表2㊂梳理表2发现,国内研究高校劳动教育的前沿阵地集中于高校㊂其中,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发文最多,为19篇,远超其他发文机构,特色优势明显㊂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校属研究机构和学术刊物在该领域研究中均发挥了较强的影响力,其中‘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劳动教育评论“‘中国教工“等学术期刊也都为该校高校劳动教育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撑㊂其他机构发文数量虽不足10篇,但总体差距不大,说明这些机构的高校劳动教育研究实力较为均衡㊂表2㊀高校劳动教育研究成果发文量排名前十的发文机构序号机构发文量序号机构发文量1中国劳动关系学院196东北大学52北京师范大学87广西师范大学43西南大学88华东师范大学44池州学院59华中科技大学45中国人民大学510吉林大学4㊀㊀(五)机构合作运用CiteSpace软件中机构分析功能,得到高校劳动教育研究的机构合作图谱(见图3)㊂分析发现,高校劳动教育研究的机构合作具有以下特征:一是从图谱整体看,节点数量N=180,连线E=62,网络密度Density=0.0038,说明研究机构较多,但缺乏规模化合作㊂二是从图谱内容看,一方面部分未显示节点名称的网络圈,表明某些机构虽有合作,但在高校劳动教育领域的研究影响㊃93㊃力较弱㊂另一方面,一些机构有节点无连线,如西南大学㊁东北农业大学㊁东北大学等,说明这些机构暂处于独立研究阶段㊂图3㊀高校劳动教育研究的机构合作图谱(六)高被引文献高被引文献反映了研究人员关注度较高的热点问题㊂从中国知网筛选出高被引的前10篇研究文献(见表3)㊂这些文献被引次数均超过100次,其中被引超过300次的文献2篇,一篇是曲霞和刘向兵2019年发表于‘中国高教研究“上的‘新时代高校劳动育的内涵辨析与体系建构“,被引最高为387次;另一篇是2018年刘向兵发表于‘中国高教研究“上的‘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新内涵与新要求 基于习近平关于劳动的重要论述的探析“㊂两篇文献结合新时代背景展开,对高校劳动教育的内涵与外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㊂根据高被引文献的分析,10篇相关高被引文献的主题主要包括内涵阐释㊁体系构建㊁路径分析和衍生对象的关系研究四个方面㊂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均有体现,其中曲霞和刘向兵从地位㊁内容㊁形态㊁目标和目的取向五个方面针对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内涵进行了详细阐释,体现出深刻的理论意义与价值[3];而刘向兵㊁李珂和彭维锋从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㊁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㊁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培养当代 四有青年 四个方面全面分析了加强高校劳动教育的重大意义,并提出将劳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的探索路径[4]㊂此外,刘丽红和曲霞创新性地将高校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培养及其创新创业能力相结合,提出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和劳动教育在面向未来工作世界㊁劳动世界培养人才的共同取向上具有很强的一致性,也增强了二者在结构上的内在关联性[5]㊂总之,高被引文献从理论与实践的各个方面均对新时代加强高校劳动教育建设阐明了内涵㊁优化了结构㊁指明了路径,也为新阶段进行高校劳动教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素材和问题视角㊂㊃04㊃表3㊀高校劳动教育研究排名前十的高被引文献序号篇名作者刊名发表时间被引量1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内涵辨析与体系建构曲霞;刘向兵中国高教研究2019年387次2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新内涵与新要求 基于习近平关于劳动的重要论述的探析刘向兵中国高教研究2018年329次3新时代加强高校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岳海洋思想理论教育2019年201次4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多维透视裴文波㊁岳海洋㊁潘聪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年163次5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时代价值与实践路径冯刚㊁刘文博中国高等教育2019年157次6深刻理解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的重大意义与现实针对性刘向兵㊁李珂㊁彭维锋中国高等教育2018年138次7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对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启示李珂㊁蔡元帅思想教育研究2019年134次8论当代大学生劳动情怀的培养刘向兵㊁李珂教学与研究2017年122次9构建适合高校教师职业劳动特点的薪酬制度研究杨燕绥㊁沈群红㊁刘婉华㊁袁汝海中国高教研究2004年119次10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劳动教育的同构共生刘丽红㊁曲霞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0年104次㊀㊀三㊁高校劳动教育文献关键词分析(一)关键词共现进入CiteSpace软件,勾选关键词(KeyWord)作为节点类型,运行出高校劳动教育研究的关键词共现图谱(见图4)㊂如图4所示,节点数量N=405,连线E=675,网络密度Density=0.0083㊂这表明高校劳动教育文献有405个关键词,675条连线,联络水平密切㊂从本质上看,关键词节点圈层的大小㊁颜色的深浅表示在文献研究中的重要程度㊂ 劳动教育 高校 大学生 等关键词节点大㊁颜色深,是高校劳动教育研究的内核㊂(二)关键词聚类利用CiteSpace软件中关键词聚类方法,设置 ShowClustersbyIDs 为0 10,即显示0 10关键词的聚集情况,得到高校劳动教育研究的关键词聚类图谱(见图5)㊂图5显示,聚类标签具体为#0高校㊁#1思想政治教育㊁#2大学生劳动教育㊁#3全国教育大会㊁#4高校劳动教育㊁#5高校毕业生㊁#6中国共产党㊁#7高等院校㊁#8制度设计㊁#9综合实践活动㊁#10南华大学㊂聚类模块值Q=0.8212(大于临界值0.3),平均轮廓值S=0.9303(大于临界值0.7),表明此次聚类合理,效果令人信服㊂㊃14㊃图4㊀高校劳动教育研究的关键词共现图谱图5㊀高校劳动教育研究的关键词聚类图谱根据图5聚类结果的相近程度进行聚类编码,在合并重复意义的关键词后归纳出以下主题:1.关于高校劳动教育价值内核的分析研究该主题下的关键词包括 中国共产党 制度设计 高校劳动教育 大学生劳动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等㊂包含上述关键词的研究成果充分阐释了高校劳动教育的内涵㊁结构形式和作用机制,进一步丰富了高校劳动教育研究的力量架构㊂有研究人员指出,大力推进高校劳动教育不仅是推动青年学子全面发展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客观需要,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6]㊂也有研究者认为,高校积极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是进一步落实新时代劳动教育主要㊃24㊃使命的必要举措[7],可以在不断整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和过程中深耕劳动思想文化资源[8],以此来丰富高校劳动教育的价值内涵与理论意蕴㊂最后,我们还应时刻强调在实际行动和亲身体验中认知与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9],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高校劳动教育的内核联结起来并引向深入㊂2.关于高校劳动教育的学生主体性研究该主题下的关键词包括 高校 高等院校 高校毕业生 南华大学 等㊂首先,部分研究人员通过对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现状进行梳理,来更准确地把握高校劳动教育与其他教育阶段劳动教育的区别[10],并以此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更实际有效的㊁更有帮助的服务,凸显学生群体在高校劳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㊂此外,也有部分研究通过聚焦劳动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来强调和突出高校学生在整个劳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㊂如有研究者指出,加强劳动教育也有助于涵养大学生个体的文化人格,提升其思想品质,帮助其塑造良好的价值观,并能更加自觉地把握学习和工作中的正确方向,这对于增强高校学生的劳动教育主体地位也尤为重要[11]㊂其次,有研究者提出,在课堂教学㊁实践教学等教育环节中嵌入劳动元素,对于高校学生树立辛勤劳动观念㊁培养自身勤劳奋斗精神㊁不断磨砺自身劳动意志以及培养自身积极主动的劳动意识来说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其更深刻地领悟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魅力[12]㊂同时,大学生是参与当前社会建设的重要后备力量,通过对其进行系统的劳动教育,不仅可以实现其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还可以助推其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3],为劳动教育的传承提供力量㊂因此,该主题内文献均以高校和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和阐释高校学生与劳动教育的影响关联来强化学生群体的主体性,使研究的适用性㊁信度和效度更具参考意义㊂3.关于高校劳动教育现实困境的研究该主题下的关键词包括 高校劳动教育 大学生劳动教育 ㊂高校劳动教育的实施自‘意见“出台算起至今已有了三年,即使有政策的不断完善与引导,高校㊁学生以及社会其他主体在参与的过程中依然面临诸多难题和困境,因此这也成了学界积极探讨探究的主题㊂具体来说,当前高校对劳动价值观㊁劳动人民形象及劳动事迹的宣传力度明显不足,高校劳动教育资源的分配也不尽合理[14],我国高校依然存在重视课堂理论教育而轻视劳动实践教育的现象[15],部分教师也对劳动教育的内涵和目标把握不够准确,存在窄化㊁泛化的误区㊂其次,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缺少反思批判精神,很难抵御错误金钱观的诱惑,对依靠辛勤劳动致富的优秀价值观念认识不清,致使其劳动价值观遭受异化㊁坍塌和扭曲[16]㊂最后,家庭的溺爱与不合理教养以及社会环境的负面氛围也成了阻碍高校劳动教育推进的原因㊂有研究指出,通过家长访谈发现,他们对劳动的认知比较粗浅,甚至停留在体力劳动层面,认为体力劳动没有出息,他们过度的溺爱也使得孩子们远离了劳动,劳动自觉严重缺失[17],社会劳动教育的氛围和崇尚劳动光荣的氛围还需进一步营造㊂总之,目前政府㊁学校㊁家庭等不同利益层面在高校劳动教育体系中的职能和关系并不够清晰,还存在高校劳动教育内外部的组织和管理相对无序㊁各主体间的配合不够协调㊁高校与外部支持协㊃34㊃同体系协同不够等问题,这些都将是后期着重解决的重点㊂4.关于助推高校劳动教育路径的研究该主题下的关键词包括 高校 高等院校 高校毕业生 高校劳动教育 大学生劳动教育 ㊂基于前文高校劳动教育中凸显的种种困境与难题,研究人员围绕理论与实践的耦合互通以及多元主体的深化互联提出了多项建议举措㊂如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贯彻始终[18],从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理论中深入挖掘劳动精神元素,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的指导作用㊂同时,也有学者认为各高校应继续构建完善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按照学科与实践两类课程形态,结合校内与校外两个空间场域,根据通识 专业 素养的逻辑路线,搭建劳动教育通识教育课程㊁专业融合课程与素养拓展课程架构[19]㊂另外,高校的劳动教育也要积极融入专业实践教学活动,不断探索劳动教育与大学生公益实践活动㊁创新创业活动间的有效关联[20]㊂也有人提出,高校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应加强与社区和企业的长期稳定合作,以此来提高大学生的理论素养,提升大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21]㊂还有学者指出,推动地域文化与高校劳动教育融合,搭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劳动教育实践平台,也是创新高校劳动教育的实践方式,通过形成参与者都广泛认同的文化共同体可以潜移默化㊁深远持久地实现高校劳动教育的长效发展[22]㊂(三)关键词时区为明确研究主题的历史变迁和未来发展,本文在聚类图谱的基础上,选择CiteSpace软件中 TimezoneView 功能,绘制高校劳动教育研究的时区分布图谱(见图6)㊂可知,高校劳动教育的研究具有清晰的演进路径和鲜明的阶段特征,大致划分为萌芽期(1992 2003年)㊁蓄力期(2004 2015年)和繁荣期(2016年至今)三个阶段㊂在萌芽期(1992 2003年),相关成果聚焦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研究领域紧紧围绕活跃程度强烈的 劳动教育 大学生劳动教育 大学生 高校 等关键词展开㊂例如,1993年发布的‘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到,要坚持教育开展与生产劳动密切结合,为学界开展高校劳动教育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㊂因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在适应21世纪机遇和挑战下,指引高校劳动教育研究的必要举措㊂在蓄力期(2004 2015年),涌现出了 人才培养 地方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高等教育 内涵 分配制度 劳动力市场 等关键词㊂研究者普遍关注到了高校与人才培养之间的互动联系㊂研究内容涉及劳动教育的内涵与形式,并通过关注经济制度和时事情况,及时调整教育策略,为学生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念㊁激发学生劳动热情提供了发展动力㊂在繁荣期(2016年至今),高校劳动教育的研究视野更为开阔㊂ 高校劳动教育 劳动模范 劳动观 创新创业教育 劳模精神 新时代 实践路径 价值意蕴 立德树人 劳动精神 等关键词被纳入到具体的研究维度,总体研究更具针对性㊂㊃44㊃图6㊀高校劳动教育研究的时区分布图谱(四)关键词突现点击CiteSpace软件中 Burstness 按钮,设置参数后得到高校劳动教育研究的关键词突现强度前十名的图谱(见图7)㊂从突现强度看, 高校扩招 劳动力市场 全国教育大会 立德树人 高校 高校劳动教育 新时代 等关键词突现强度均大于2,代表了高校劳动教育的核心归旨,持续影响了该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向㊂从突现持续性看,一方面,图谱中的关键词均从产生之初延续到近期,说明了这些关键词在文献中具有较强的生命力,研究热点逐渐增多,研究成果不断创新,受到学界极大青睐㊂另一方面, 高校 高校劳动教育 新时代 等关键词突现时间晚,持续时间虽不足5年,却是最新的前沿议题,可以预示新时代的高校劳动教育面临巨大发展机遇㊂㊃54㊃四㊁结论及展望(一)结论本文通过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1992 2022年符合 高校劳动教育 的297篇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得到以下结论㊂从文献统计分析来看,相关话题文献的发文量受政策和学界研究环境影响显著,在经历了1992 2018年的低速发展后,于2019年开始迎来了发文量的 回升 期,尤其是2020年‘意见“正式出台后相关话题发文量继续保持着高速增长的势头㊂其中,刘向兵㊁李珂㊁柳友荣和曲霞四位研究人员符合核心作者的筛选条件,发文数量较多㊂高校劳动教育的研究作者较多,呈现基本合作网络的形式,但仍需不断加强交流㊂发文机构为全国各地高校,各自均有着突出优势,规模化合作是未来发展大势㊂另外,高被引文献也不断呈现出相关研究的综合性㊁理论性㊁应用型㊁创新性等特征,日渐清晰的理论阐释和日趋丰富的视野呈现,为高校劳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多可借鉴的优质素材㊂从文献关键词分析来看,关键词联络水平密切, 劳动教育 高校 大学生 新时代 劳动力市场 发挥关键节点作用, 高校劳动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劳动力市场 高等教育 是未来关键热潮㊂提取出11个关键词聚类明显标签发现,我国高校劳动教育研究的主题集中在高校劳动教育价值内核与意义㊁高校劳动教育的学生主体地位㊁高校劳动教育的现实困境㊁高校劳动教育的可行性路径探索四个方面㊂依据关键词时区分布,划分我国高校劳动教育研究的三大阶段,分别为萌芽期(1992 2003年)㊁蓄力期(2004 2015年)和繁荣期(2016年至今),并通过关键词的突现检测功能,进一步把握了我国高校劳动教育研究的核心归旨与前沿议题㊂(二)展望基于上述可视化分析和研究结论,我们发现,目前我国高校劳动教育的研究数量和质量较2019年以前的二十多年有了很大的提升㊂从研究主题的创新性㊁研究内容的实用性到研究主题的多样性,该领域内的诸多研究在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突破和进展,下一阶段我国高校劳动教育研究可以着重在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提升㊂一是要继续狠 抓 基础理论研究,在不断充实拓展理论内核的过程中,为实践可行性举措的制定提供方向指引,促进理论与实践的双向结合㊁互相补充㊂高校劳动教育研究要继续处理好内涵发展问题,要继续加强领域内的理论方法研究和创新,在进行理论㊁主题和内涵的阐释时不断结合实践经验,验证并调整理论支撑,力争做到学术话语研究与高校劳动教育实践的需求相结合,实现理论深度的拓展和实践经验的丰富双重目标㊂二是要继续促进研究领域内的研究者的互联互通㊁研究主题的互联互通㊁研究资源的互联互通,实现更广阔㊁更深入㊁更高频的研究对话,探索更高效的优质成果产出模式㊂尽管发文机构呈现出多样的地域差异,但如何更好地实现跨地域交流合作与互鉴将会是下阶段需要着重解决的难题之一㊂因此,下阶段我国高校劳动教育研究必须加强不同区域之间㊁不同机构之间㊁不同学科之间以及不同研究人员之间的合作,构建高校劳动教育研究领域的学术共同体,形成完整的高㊃64㊃。
甘肃省高校社科成果奖获奖成果名单
甘肃省高校社科成果奖获奖成果名单一等奖(共39项)1-01 《网络空间的社会行为:青少年网络行为研究》兰州大学黄少华1-02 城乡统筹下的甘肃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兰州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兰州商学院汪晓文韩雪梅赵睿滕堂伟马东罗哲祝伟李萍李玉洁1-03 西北地区农村学校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西北师范大学河西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王嘉毅李颖常宝宁王慧(宁夏幼儿师范专科学校)柴江(江苏省盐城师范学院)王成军1-04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研究西北师范大学万明钢白亮1-05 课堂教学叙事研究:理论与实践西北师范大学傅敏田慧生(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1-06 基础教育改革与教育理论创新研究西北师范大学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天水师范学院刘旭东许邦兴王等等吴原1-07 《课程与教学论热点问题研究》西北师范大学王鉴安富海李泽林1-08 意义视角下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西北师范大学兰州大学王兆璟刘桂珍张发旺1-09 《有场景的法律和社会科学研究》西北师范大学甘肃明源律师事务所王勇戴明刚1-10 转型中国社会的农民工求职与劳工维权研究西北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兰州商学院李怀徐建牛李强贺灵敏1-11 《中国西北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西北师范大学岳天明贾应生马克林奂平青(中国人民大学)1-12 《教育启蒙与公民人格建构》西北师范大学李朝东王金元1-13 《俗赋研究》西北师范大学伏俊琏1-14 “牛郎织女”传说与甘肃西北师范大学赵逵夫1-15 自然的空灵——中国诗歌意境的生成和流变西北师范大学王建疆王圣(兰州商学院)魏学宏(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徐大威(齐齐哈尔大学)张吉琳(桂林旅游学院)吴静(深圳大学)1-16 我国国债制度相关问题研究西北师范大学崔治文袁野石丽竹张亮亮王蓓管芹芹1-17 西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西北师范大学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河西学院李兴江朱建平徐左军唐志强王兴朱明明1-18 《中国西部区域经济整合与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西北师范大学戈银庆1-19 元代民族史研究西北师范大学胡小鹏李翀苏鹏宇杨继红敏政1-20 明代嘉隆万改革研究西北师范大学田澍1-21 《公共服务战略管理》西北师范大学张文礼王达梅(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郭建东陆喜元(甘肃政法学院)裴丽刘海兵(兰州交通大学)冯巧玲(海南三亚学院)丁颖(宁夏大学)1-22 文化民生的当代解读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社会科学院朱立芸王旭东1-23 符号学本土化跨学科研究西北师范大学曹进1-24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西北师范大学杨晓宏吴长城(四川师范大学)马若明(甘肃省天水市第八中学)贾巍(宁夏大学)黄兰芳(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孙新领(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莫佰琳(广州市远程教育中心)王永军1-25 补充辅酶Q复合运动训练对线粒体呼吸链功能的影响西北师范大学李洁孙杰1-26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西北师范大学张学忠杨旭东姜峰石高慧王琪(天津师范大学)乔梁(兰州交通大学)买佳王俊党玮玺(兰州城市学院)1-27 西北民间舞蹈艺术研究西北师范大学邓小娟1-28 从绘画到设计——早期抽象主义画家对包豪斯的影响西北师范大学张学忠1-29 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兰州交通大学兰州城市学院中共定西市委党校曹富雄郭淑兰朱进有王子龙李发展何红彬王璠(中共定西市委党校)1-30 《跨文化鲁迅论略》兰州交通大学刘青汉1-31 甘肃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状况与存在的问题研究兰州交通大学西北师范大学金梅杨琪李发展张冀民陈宇红杨洵1-32 《中国西北少数民族通史(隋唐五代卷)》西北民族大学尹伟先1-33 甘肃省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兰州商学院朱廷珺安占然1-34 甘肃省经济发展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问题研究兰州商学院王必达介小兵田淑萍赵永平1-35 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检验问题系列研究兰州商学院傅德印1-36 中长跑运动专项训练学理论模式与评价体系兰州商学院汪洋1-37 我国环境保护基本法律制度的重构与完善甘肃政法学院史玉成王英霞1-38 审美智慧论天水师范学院郭昭第1-39 陇右历史文化与地理研究天水师范学院雍际春二等奖(共75项)2-01 《水浒传》诠释史论兰州大学张同胜2-02 兰州市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兰州大学兰州生产力促进中心汪慧玲赵介箴刘福海王及斐刘长青张伟万永琴景文宏徐勇韩珠珠李励恒陈志鹏唐莉铃李兰兰王富贵陈敏张文婷李萍常飞2-03 春秋时代文章问题研究西北师范大学董芬芬2-04 《兰陵萧氏家族及其文学研究》西北师范大学杜志强2-05 《格萨尔》文学人类学研究西北师范大学韩伟2-06 先秦诸子考论:以荀、韩为中心西北师范大学马世年2-07 《1949-2000年中国诗歌研究》西北师范大学彭金山郭国昌季成家张明廉2-08 音乐学视野下的唐宋诗词研究西北师范大学杨晓霭2-09 古文字研究西北师范大学田河2-10 南宋川陕边防行政运行体制研究西北师范大学何玉红2-11 民国时期甘肃毒品危害与禁毒研究西北师范大学尚季芳2-12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结构转型研究西北师范大学李育红姜宗强周红2-13 新农村社会建设中公共产品供给研究西北师范大学张润君任怀玉刘红旭梁健孟蔚2-14 西方政治哲学研究—政治自由理念的近代转向及批判反思西北师范大学马俊峰杨晓东(厦门大学)2-15 学术期刊网络采编读共享平台开发研究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图书馆张科王景发高赟陆北江魏志鹏2-16 《新信息环境下图书馆合作与资源共享》西北师范大学张会田巩林立2-17 新时期图书馆学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西北师范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张秀华王永斌李秀玲陶彦玲2-18 高校科研管理创新相关问题研究西北师范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张喜爱李红波王晓丽曾庆平张书晔常正霞罗春燕高赟韩晶2-19 我国政府间财政职责划分及税收竞争研究西北师范大学梁红梅邹晖杨莉丁建微吕翠苹2-20 农村劳动力流动及其对流出地的影响研究西北师范大学张永丽柳建平2-21 西北内陆城镇密集区发展演化机制与空间整合研究——以兰州、西宁都市区为例西北师范大学张志斌张小平张新红靳美娟朱兵2-22 西北地区退牧还草生态工程绩效评价及对策研究西北师范大学赵成章吴永伟贾亮红任珩王小鹏董小刚周伟2-23 甘南牧区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研究西北师范大学赵雪雁赵海莉严江平巴建军董霞张锐马桂芳2-24 甘肃省普通高考招生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西北师范大学程跟锁、高辉郭建东庄金玉2-25 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创新与实践西北师范大学郭绍青王卫军王文君2-26 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就学资助研究西北师范大学金东海王爱兰(兰州城市学院)安静马微(西北民族大学)秦浩(河西学院)2-27 西部多元文化地域的现代远程教育问题研究西北师范大学甘肃行政学院李建珍王海燕巨芳琴2-28 基础教育数学新课程教学研究西北师范大学吕世虎贾随军李兴东(兰州交通大学)温建红郭秀娟(河西学院)张定强2-29 西部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以甘肃省的实证调查为例西北师范大学孙百才李发军徐敬建龚丽华(广西大学)康开洁(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仝辉(兰州理工大学)黄毅娟高建波2-30 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数学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分析及发展性机制研究西北师范大学孙名符刘岗(山西师范大学)焦彩珍李保臻方勤华(信阳师范学院)张定强2-31 大众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机制研究西北师范大学王文昇贾志斌黄长军任志明2-32 心理学理论在社会心理健康问题中的应用研究西北师范大学杨玲樊召锋(中国人民大学)李明军(陕西教育学院)张春艳张国仁李欣忆杨永芳杨静2-33 西部藏民族基础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共享及应用研究西北师范大学杨改学任儆2-34 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发展西北师范大学赵明仁陆春萍2-35 幼儿心理发展与教育研究西北师范大学郑名龙红芝路娟(兰州交通大学)冯莉(榆林师范学院)2-36 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与资助西北师范大学符得团马建欣孟胜旺李玉泉喻堰田王秀珍陈科2-37 社会比较中的认知偏差研究西北师范大学周爱保赵鑫金戈(兰州城市学院)2-38 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西北师范大学河西学院芦平生袁音朱忠锋张建华2-39 西北贫困地区学校体育发展研究西北师范大学兰州商学院甘肃省社会科学院钟全宏高强任莲香吴绍珍张丽康帆张晓刚2-40 现代西部艺术设计中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西北师范大学杨明2-41 甘肃农业与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甘肃农业大学尚明瑞连华(兰州交通大学)王文棣王卫红马振坤陈步高侯庆丰陈风华张自尧朱院利2-42 农业中介机构金融环境及发展策略甘肃农业大学王致萍闫述乾卢盖云冯瑛林栋周文涛彭玉文王生林李彦兴2-43 甘肃省订单农业市场培育与发展模式研究甘肃农业大学孙光远周晓蓉王婧李允周晓涛韩国君赵华尚振海委华刘君娣王生林叶得明2-44 甘肃省地方立法程序规则设计研究报告兰州理工大学张有亮洪涛蒲艳晖李振宇原新利赵龙2-45 特色农产品产业化经营-以兰州等地为个案研究兰州理工大学蔺全录王翠玲2-46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理论与实践研究兰州交通大学刘慧明2-47 技术异化及其消解对策研究兰州交通大学邵璀菊蒋应河姚丽娟郑彦宏2-48 西北铁路建设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研究兰州交通大学廉李章王文利买寿清刘云(兰州城市学院)蒯彦博2-49 理工科高校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兰州交通大学蔡中宏麻艳香刘雄旺王永斌高玉敏蒋跃宁2-50 面向创新型甘肃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研究兰州交通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王永斌张秀华郭淑兰蔡中宏苏星鸿姚丽娟沈宁2-51 《中国古典文艺美学范畴辑论》西北民族大学第环宁于晓川李楠鲍鑫2-52 《吐蕃噶氏家族研究》西北民族大学扎西当知2-53 西部民族牧区城镇化研究西北民族大学戴正闵文义才让加邓艾刘巍文2-54 我国税收法律制度研究兰州商学院史正保2-55 《经济法问题研究》兰州商学院何立慧2-56 甘肃省自主创新中的金融工程及金融创新对策研究兰州商学院周复之张璐苏强郭冬梅张利军赵明宵赵彦凯张学峰周子茗朱晓蕾周洋帆2-57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创新与实践价值探索兰州商学院张存刚田彦平2-58 《中国转型时期城市贫困问题研究》兰州商学院高云虹2-59 甘肃旅游开发与市场营销形象建设研究兰州商学院李巧玲2-60 论都市边缘群体——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主体地位及权利制度构建研究甘肃政法学院赵蓉岳世忠薛炳尧游明林军马红平2-61 善治语境下NGO公共服务发展研究甘肃政法学院曹爱军2-62 《企业公民理论与我国企业管理变革》甘肃政法学院林军杨齐2-63 博客辅助英语写作的研究天水师范学院郭晓英刘新文贾俊民王宝峰毛红梅2-6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天水师范学院西北师范大学杨新科何继龄孙继虎陈俊亮2-65 《甘肃鼓文化探考》天水师范学院海和平2-66 甘肃资源枯竭型城市接续产业发展对策研究河西学院甘肃农业大学唐志强李满国郭洁张怀林王丁宏亢凯2-67 《知识分类与教学设计》河西学院王映学章晓璇2-68 《课堂教学策略研究》陇东学院李介魏谦萍(兰州民族中学)2-69 《缅想与徜徉:跨世纪乡土小说研究》兰州城市学院张懿红2-70 《多维视角下的汉语修辞学》兰州城市学院王小敏2-71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创新内驱动力研究兰州城市学院李具恒张美玲胡文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张社平2-72 运动训练与健康锻炼研究兰州城市学院西北师范大学傅晓高岐郭洁杨敏2-73 藏语语音史研究甘肃民族师范学院贡去乎尖措2-74 《中国藏传佛教寺院历史与现状研究.甘肃卷》甘肃民族师范学院道周旺杰苏得华青增2-75 你隔着金色的栅栏—女性主义批评视角下的中国作家专题研究甘肃联合大学严英秀三等奖(共80项)3-01 文学翻译与社会文化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西北师范大学姜秋霞权晓辉刘全国3-02 传统文章理论的现代转化及其写作实践研究西北师范大学任遂虎李明德3-03 《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西北师范大学李建国3-04 唐朝“村”制及西北民族地区基层治理研究西北师范大学刘再聪3-05 《农家书屋文库之甘肃民俗文化研究》西北师范大学雒鹏孙京荣刘再聪杨晓霭3-06 《甘肃少数民族风俗文化》西北师范大学翟存明3-07 古籍整理若干问题研究西北师范大学兰州大学沈蕙韩春平吴永萍李玲3-08 高校图书馆网络化信息服务的创新与实践西北师范大学张召琪巩林立张会田3-09 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教育及其支撑环境研究西北师范大学赵润娣龙淑萍许萍3-10 生态旅游开发的理论及实证西北师范大学杨阿莉3-11 西北丝绸之路旅游区域合作开发创新研究——基于丝绸之路申遗的视觉分析西北师范大学南宇李兰军李文兵窦开龙杨阿莉3-12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综合问题研究西北师范大学赵爱玲3-13 应用ICT技术提高西部平穷地区教师质量研究西北师范大学党小超李含荣彭义平刘智明马钧3-14 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热点问题研究西北师范大学李华3-15 甘肃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实证研究西北师范大学刘智明郭绍青3-16 西北地区农村民办幼儿教育研究西北师范大学王冬兰谢秀莲张国艳冯莉冯艳慧关瑞3-17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研究——以甘肃省高等学校为例》西北师范大学赵卫东3-18 《运动创伤学研究》西北师范大学龚云3-19 构建和谐社会与社会体育管理体系研究西北师范大学张广林陈仁伟张建华刘莉柴宗乾3-20 作品的阐释与演绎西北师范大学韦亦珺3-21 甘肃农村工业与农村城镇化耦合发展模式研究甘肃农业大学姚永鹏李秀萍南平刘佳伟刘志远陈强强单爱梅彭妮吴婷张金辉韩剑萍(西北师范大学)王致萍3-22 甘肃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实证分析语对策研究甘肃农业大学陈秉谱刘全喜闫茵马丁丑杨清姚永鹏3-23 生态补偿制度的重构研究兰州理工大学吕志祥刘嘉尧张维权高兵桃3-24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兰州理工大学段兴利程兰华刘全恩3-25 数字图书馆体系结构研究与智能化的服务兰州理工大学李征李演军辛万鹏周秀明满自斌3-26 新农村建设中的公共产品供给研究兰州理工大学中共兰州市委党校权丽华崔冶龙3-27 法律、道德与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研究兰州理工大学王琳贾军蒙立元冯文芳梁哓霞张世新石党英李琳3-28 企业市场创新理论与实践兰州理工大学兰州商学院梁青玉王佰成王亚炜3-29 甘肃省男子5000米跑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评价标准与方法研究兰州理工大学甘肃省体育科学研究所张胜林李小唐王东良姚剑文田宇张有崔笑梅崔雪梅魏晖(甘肃省体工一大队)3-30 地域性设计研究兰州理工大学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海尔集团赵得成张小华朱守会刘宁孙伟国柴英杰3-31 《先秦两汉文学流变研究》兰州交通大学郭令原3-32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兰州交通大学李爱春3-33 第三产业发展对甘肃经济增长的影响兰州交通大学袁杰钱晓东冉美华张冀民3-34 基于非智力因素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研究兰州交通大学陈祎鸿3-35 公共利益导向的体育体制改革理论与实践兰州交通大学范宏伟范海荣(兰州城市学院)靳厚忠(中央财经大学)刘晚玲(西北师范大学)高洁伦范鸿雁(甘肃农业大学)苟小军3-36 格萨尔史诗文体学研究西北民族大学罗文敏3-37 《电视纪实美学》西北民族大学范文德3-38 《拉卜楞“嗒哇”的社会文化变迁》西北民族大学贡保草3-39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研究西北民族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天水师范学院赵国忠李征郭春兰3-40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概论》西北民族大学姚重军薛峰3-41 金融危机背景下审计若干问题探讨兰州商学院苏孜3-42 保荐制下的投资银行声誉效应理论与实证研究兰州商学院刘志军3-43 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问题研究—基于全球价值链角度的分析兰州商学院于倩3-44 《我国职业足球产业化中组织、治理、竞争力、均衡问题的研究》兰州商学院张皞昕张伟3-45 家事法律制度热点问题研究甘肃政法学院王旭霞冯乐坤3-46 《循环经济法制研究》甘肃政法学院俞金香何文杰武晓红3-47 刑事和解制度研究甘肃政法学院王宏璎韩宝吴莹周雪利3-48 社会资本与企业集群文化培育问题研究甘肃政法学院兰州城市学院付泳曹爱军方晓彤何元睿杨齐3-49 基于模糊分析的经济社会发展若干问题模型研究甘肃政法学院王汝发3-50 松针与复方参芪抗氧化作用研究甘肃政法学院西北师范大学曾明刘晓薇郭层城汪波刘晓云(北京科技大学)3-51 新世纪底层文学研究天水师范学院李志孝马超陶维国3-52 《现代性视野中的赵树理小说》天水师范学院郭文元3-53 《高校财务治理结构构建研究》天水师范学院王旭林朱永良秦领(兰州商学院)尉珍琪晚常青赵富平3-54 西北地区农村教师发展研究天水师范学院李艳红闫文军李景(甘肃农业大学)李华3-55 阳光体育背景下高校健美操课程的优化及规则变化研究天水师范学院贺改芹匡小红(西安体育学院)褚丽丽(宁夏大学)3-56 文化视野中的裕固族口头文本与作家文学河西学院李建宗王锐韩杰3-57 秦汉邮驿制度研究河西学院高荣3-58 《魏晋十六国河西史稿》河西学院贾小军3-59 信息化教育伦理研究河西学院郭炳公维余车启风3-60 《裕固族民歌赏析与评述》河西学院张爱民3-61 中国古代隐逸文学研究陇东学院卢晓河3-62 《诗歌文本细读艺术论》陇东学院徐克瑜3-63 庆阳地区艾滋病知识教育相关调查与研究陇东学院郭秋荣吕有平孙慷王伟刘德成3-64 《世俗化与中国文学的演进》兰州城市学院朱忠元刘朝霞(甘肃农业大学)3-65 少数民族民间文化与西部小说创作兰州城市学院白晓霞3-66 《语言的意义与解释》兰州城市学院杨永发3-67 唐代佛教寺院经济研究兰州城市学院刘小平马楠3-68 《和谐社会构建与教育发展》兰州城市学院兰州交通大学赵跟喜王基胡淑兰杨建成骆兰3-69 中国传统伦理的现代转换兰州城市学院兰州商学院西北师范大学孙翔侯志峰李峰敏任万明赵瑞雪雒季3-70 加快构建兰州都市经济圈研究兰州城市学院甘肃省城市发展研究院王恩涌刘举科许尔忠石培基(西北师范大学)王三北(西北师范大学)郑小平张龙乔玉梅张慧石虹陆洋杨琨(西北师范大学)3-71 《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中国本土的概念/标准/测评》兰州城市学院张海钟糟艳丽(天水师范学院)陈小萍(咸阳师范学院)3-72 基础教育数学新课程理念的教学实践与研究兰州城市学院陈婷牟录贵李旭东詹子浪3-73 甘肃省少数民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评价与体育运动训练干预理论机制的研究兰州城市学院欧阳林董静梅余志琪王芳媛刘康超3-74 甘肃民间造型艺术研究兰州城市学院西北师范大学李云峰左义林杨广银李宇红刘健杨媛3-75 《格萨尔》史诗典型文学人物——超同研究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拉布杰巴桑3-76 《凉州民俗的文化情韵》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刘玉忠3-77 《中国古代文学传播概论》甘肃联合大学王金寿3-78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战略研究—国家示范院校建设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甘肃省教育厅甘肃省财政厅张方明汝宇林马克联刘玉泉汤澜3-79 定西农业产业化及区域协调发展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共定西市委何启明张全有王晔立3-80 陇南民间美术研究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余永红40。
新时代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的内在逻辑
新时代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的内在逻辑王光明内容提要: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作为对中国共产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系统总结和科学升华是确保把党的领导贯穿国家治理各环节、各层面、各领域的必然要求,深化了对无产阶级政党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科学分析、准确把握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的内在逻辑是将党的领导的制度优势转变为国家治理效能的关键之举,对于形成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时代党的领导国家治理内在逻辑中图分类号:D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30(2020)01-0007-09作者简介:王光明,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甘肃兰州730000).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①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习近平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全局的高度进一步提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②的科学命题,为新时代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新时代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的根本遵循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③,这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和国家学说的一个基本观点。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对一切工作拥有领导权,这既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内在规定,也是历史的必然和人民的选择。
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关键之举、是确保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的政治保证和关键环节,深刻揭示了新时代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的价值遵循。
(-)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政治论断,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政治界定和理论升华,深刻诠释了中国共产党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国家进程中的角色定位和价值功能。
4.202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招标选题
附件4
202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
目招标选题
1.习近平文化思想中的艺术观研究*
2.“两个结合”与中国当代艺术理论创新研究*
3.中国艺术写意精神的当代实践研究
4.中国戏曲表演功法传承与发展研究
5.当代戏曲生态现状与传承发展研究
6.曲艺文献整理与理论研究*
7.重大主题影视创作增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研究
8.中国话剧的民族化、现代化、国际化探索与发展研究
9.琴学文化体系研究
10.中国民间音乐探源溯流与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研究
11.新时代舞蹈艺术与科技融合创新研究
12.中国古典舞表演理论建构研究
13.中国书法文化史研究
14.中国画笔墨及其学术体系研究
15.中国传统自然建造艺术体系的当代转化研究
16.中国陶瓷艺术国际化战略研究
17.新时代服饰设计中的国家文化形象研究*
18.中华传统艺术资源的创新设计转化研究
19.中国式现代化与文化艺术管理体系创新研究*
20.中国民族民间艺术形态及其文化体系研究。
《甘肃金融》2020年总目录
刊首语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甘肃金融荆勤忠(1.1)甘肃金融业:与子同袍修我戈矛宋亚(2.1)金融委办公室地方协调机制:新时代金融监管的利剑边永平(3.1)抢抓新基建培育新动能赵经涛(4.1)决胜攻坚固脱贫,有机衔接促振兴赵先立(5.1)精准施策稳企业勇挑重担保就业赵经涛(6.1)积极稳妥发展供应链金融赵经涛(7.1)金融精准发力支持稳企业保就业贾娟琪(8.1)扩大农村消费需求务必金融发力助推王永锋(9.1)理性看待LPR的宏观效应荆勤忠(10.1)碳中和愿景下的气候投融资徐世龙(11.1)与风浪搏击助梦想腾飞赵经涛(12.1)封面文章国内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经验与甘肃后发赶超策略张庆昉(1.4)甘肃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问题探究王文永(2.4)广泛开展绿色金融合作积极参与黄河流域治理臧新军(3.4)化危为机:疫情期间推进甘肃省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谢磊(4.4)金融科技创新助力智慧金融发展侯东军(5.4)新金融助力甘肃高质量发展宋涛(6.4)探索绿色金融新模式融入西部开发新格局魏丽莉(7.4)牢记经理国库初心使命扎实推进甘肃国库高质量发展张庆昉(8.4)回归保险保障属性助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淡新虎(9.4)践行政策性金融职责使命全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黄奕忠(10.4)积极践行普惠金融坚守大行责任担当银青志(11.4)甘肃省金融精准扶贫的措施、模式与经验张永丽王琰(12.4)金融战疫金融科技助力甘肃打赢金融防疫战甘肃省金融学会课题组(4.9)新冠肺炎疫情下企业复工复产状况分析及对策白伟东(4.12)战“疫”下欠发达地区经济金融“危”与“机”的系统研判与思考赵先立(4.17)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及对我国的影响宋亚(5.23)后新冠肺炎疫情时期:金融助力中小企业战“疫”李涛(5.30)国库视角下新冠肺炎疫情对财政收支的影响中国人民银行天水市中心支行课题组(5.35)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十种新型金融诈骗手法及警示孙畅薛富平冯菁(5.39)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甘肃省人民币跨境使用的调查与思考冯丽(6.24)中美央行“扩表”现象分析魏婷(6.27)后疫情时期临夏州文旅产业链稳定性调查中国人民银行临夏州中心支行课题组(6.32)后疫情时代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路径研究何云(7.31)全球“战疫”背景下欧洲财税新政梳理及启示刘瑜罗万金杨霞(7.34)金融视界金融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国产化:评估与展望刘玉书(1.8)中央银行提供银行与托管服务的国际经验借鉴段端(1.13)俄罗斯“资源诅咒”对中国发展的启示李冰洁(1.17)科创板双层股权结构制度探究丁娜(1.22)发达国家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比较分析刘继兵周娜楠(2.17)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过程中价量背离现象的思考刘文军(2.22)科技金融视角下商业银行创新转型研究贺云帆贺新然(2.26)数字普惠金融内涵、创新与风险研究贺刚张清龚孟林(2.31)中国版“监管沙盒”评析和商业银行应对策略郭荣怡(3.7)关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高商誉监管的几点思考杨丽萍贾汝明(3.10)银企运用金融衍生产品规避风险情况调查刘秉永刘齐(3.14)甘肃省科技与金融协同发展研究陈科彤(4.23)新加坡《支付服务法案》及对我国支付监管的启示石自全(4.27)证券区块链:技术变革下的风险及规制路径夏俊(4.31)公司金融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因素及路径探析郭晓蓓(5.8)区块链技术暨“央行贸金平台”在甘肃贸易金融领域的推广应用陈荣国鲁婕(5.13)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发展问题探讨凌云(5.20)我国银行流动性风险、审慎监管现状及启示韩冬萌(7.8)城市商业银行零售业务数字化转型路径探索李晖(9.8)《民法典》贷款新规与银行业务规范陈福录(9.12)《民法典》对外汇管理中个人信息保护的影响研究屈博雅(9.14)互联网金融发展与监管路径研究刘振斌(9.17)“十四五”甘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策陶君道(10.8)《甘肃金融》2020年总目录/2020年第12期68甘肃省深度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金融思考赵先立贾娟琪赵经涛(10.12)世界银行“获得信贷”指标视角下民营企业融资难的破解之路宋盼茹王悦(10.17)对新地摊经济的再认识张民唐缘缘董小玲(10.23)金融助力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的新作为甘肃省金融学会(11.9)我国非银行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现状及监管思路研究雷蕾(11.11)ICO泡沫形成机制及其监管路径研究杨贞祥(11.14)Libra对银行业和金融监管的影响李中坚王佩杰(11.21)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现状与对策宋亚(11.25)资管产品增值税政策的反思与重构王璐琪(11.31)《民法典》对金融业的影响及对策脱剑锋(12.09)金融新业态下中小银行信息安全问题成因及对策薛荣(12.14)科创板双重股权结构下的中小股东保护寇韵楳(12.17)政策性银行业务界定:国际经验及启示马莅婷芮芳媛(12.23)中国对欧亚经济联盟直接投资进展、问题及对策胡颖张乐怡(12.26)绿色金融银行绿色信贷的市场驱动机制探讨仝慧茹刘美玲董梅(6.36)绿色信贷是否有助于改善环境质量?吴佳慧王露瞿佳慧张景(6.39)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政府治理与绿色金融支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高怀璧(6.47)绿色金融支持黄河流域白银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调查与思考陈明荣吴正鹍胡奇武(7.37)绿色信托项目绩效评价郭保林(7.40)普惠金融金融支持春耕复产情况调查中国人民银行天水市中心支行课题组(3.17)国家战略下我国金融支持脱贫攻坚实践及理论贡献中国人民银行临夏州中心支行课题组(3.20)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信贷需求细分与信贷质量提升魏莉红张亚军王旺宏立鹤(3.26)深度贫困地区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现状及对策雷在玉任天智(4.67)“扶贫车间”的脱贫攻坚效应及金融支持策略中国人民银行甘南州中心支行课题组(5.62)县域普惠金融发展评价报告项建军张映旭曹东菊(5.66)乡村振兴战略下甘肃省金融支持乡村旅游发展研究张辉(5.69)“后脱贫时期”民族地区金融扶贫模式探析孙云才来怡琴(6.53)金融支持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白伟东景小勇(6.58)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困境及融资模式创新贺根庆(7.45)贫困县域金融支持小微企业的可持续性研究张武浩雷秀梅(7.49)供应链金融赋能经济新动力——第二届西部供应链论坛专家观点综述甘肃省金融学会(8.35)基于SWOT-PEST的循环经济下供应链金融策略研究杜小鹏(8.38)金融及外汇支持嘉峪关市核城建设研究李永(8.43)金融支持临夏州重大项目建设的成效与建议中国人民银行临夏州中心支行课题组(8.47)农村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径仝爱华(8.51)绿色金融助力甘肃省乡村振兴杨欣和(9.33)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效应评价与优化中国人民银行临夏州中心支行课题组(9.37)基于收益分配合作博弈的农业供应链金融减贫效应研究杨一博(9.40)甘肃省地方性金融机构精准滴灌中小微企业的思考李万仕(9.45)甘肃省银行业让利实体经济实施情况及影响应对董雅丽魏宗祐(9.49)扶贫小额信贷助力脱贫攻坚的成效分析与建议李海洲来伟刘艳(9.51)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业务的“镜像”、典型模式与启示杨小亮陈涛王文婷(10.50)商业银行支持民营企业策略研究雷霆(10.54)实证分析甘肃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分解研究李诗卉(1.45)银行业景气合成指数编制研究孔晴(1.50)我国农村家庭负债影响因素研究蔡洋萍曾磾璇辜时有(1.54)基于模糊分析法对第三方支付风险评价的实证研究贾洪文贾镇燕(1.61)个人所得税改革影响分析中国人民银行甘南州中心支行课题组(1.68)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杨望穆蓉杜超(2.52)商品房价格和金融稳定的关系研究史小坤高蕊(2.57)城市居民家庭参与风险金融市场行为分析杜朝运倪小晶(2.64)北京居民家庭金融脆弱性分析及建议于梦迪张冀(3.54)定西市金融支持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机制研究蔡永卫(3.59)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非对称性分析魏红娟(3.63)我国农业干旱巨灾再保险风险区划研究陈盛伟宋宇宁孙乐(4.56)基于切比雪夫正交基神经网络的中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预测王琼(4.62)社会资本对居民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选择的影响研究陈瑾瑜罗荷花(6.62)小微企业融资中“麦克米伦缺口”的博弈与治理雷皓(6.68)中小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机制研究张乾张峰孙雪峰安子靖(7.52)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测算及区域差异研究王国权(7.59)全球价值链重构与西北地区加工贸易发展探讨原帼力杨濛(7.64)产业转移背景下区域承接能力的测度与分析王玮杰(8.55)“一带一路”背景下跨区域征信合作的多国博弈分析申韬甘焕凤(8.60)新兴支付方式对甘肃省消费统计的影响分析张晶(9.54)Gansu Finance/甘肃金融/69东盟十国投资便利化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徐洋洋(9.57)注册制对IPO抑价的影响研究马逸原(9.63)货币政策工具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经营的影响陈海燕(10.59)劳动力文化素质与金融可持续发展的耦合协调性研究贾洪文马小强(10.64)投资者情绪、股市波动与IPO定价汪晓文安柯蓁李明(11.52)区域非均衡发展视角下发达与欠发达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差异分析史亚荣(11.61)基于综合指数法的欠发达地区农信合金融机构系统性金融风险测度研究梁宏林许天富(11.66)地方政府债务、银行业结构与绿色信贷水平李泉王彦龙鲁科技(12.49)基于行为心理学角度的个人外汇业务主体购汇行为分析陈荣国李娜李倍林(12.55)双循环背景下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融资的着力点与对策刘红艺(12.60)金融史与钱币学甘肃农民银行及纸币发行考于廷明(3.70)陈云对建立和巩固人民币制度的贡献张星(8.66)金融实务兰州市特色产业发展工程贷款和担保情况调查李炎亭陈治甫(1.29)金融支持西部地区创业投资发展对策研究张浩文(1.32)商业银行经营环境变化与风险管控能力提升徐杨梦柳(1.36)养老金融发展的国际经验借鉴张兴义王浩舟(1.39)贫困地区养老金融体系的构建焦晓玲(1.42)构建五大机制高质量建设兰州新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谢汉阳(2.9)政策性银行应对中美经贸摩擦影响的思考魏伟常嘉文(2.11)甘肃省区块链金融应用情况调查景文宏刘安(2.14)FATF《会计师行业风险为本方法指引》内容综述及对我国的启示陈恒有贾炜舟(3.30)联合建模在互联网联名信用卡风险控制中的应用王方春光艳(3.34)发挥审计机构作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铁亮(3.38)金融创新产品——租金贷的分析及监管措施周艳鸣(3.41)汽车“以租代购”模式的法律监管分析董宇翔(3.45)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银行网点的科学转型发展研究张旭孙洪林(3.49)金融支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建议刘锷(4.36)我国商业银行财富管理业务发展回顾与前瞻王英娜谷增军(4.39)校园网贷的监管困境和法律对策李晏蔡舒冰(4.43)AMC介入P2P网络借贷不良资产处置的法律分析马欢军(4.49)FATF第四轮互评估背景下对强化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有效性思考张展(5.42)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欠发达地区城市商业银行的机遇与挑战周瑞荣(5.45)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发展分析高睿(5.48)甘肃省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发展现状与建议李英英(5.51)供应链金融中反向保理模式的研究黄媛(5.54)农业保险供求影响因素研究:综述与展望邵亚楠宋结焱(5.58)LPR改革背景下西部中小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和应对刘军(6.7)对当前我国银行业利润水平的认识林俊山张媛(6.10)商业银行零售贵金属业务发展探析张君羊(6.13)大资管背景下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发展问题探讨谷增军吴玲玲(6.16)完善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监管与提升防控有效性卢良(6.20)新时代银行业发展的着力点任国平(6.22)家族财富管理发展探析郑婧(7.15)证券公司财富管理转型:动因、路径与对策喻晓平(7.18)商业银行预算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姜程程(7.24)新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践行社会责任的路径选择李颖(7.27)LPR改革背景下城市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策略郭力(8.7)当前法人金融机构洗钱风险评估的主要风险点及管理建议郑芙蓉亓鲁(8.12)虚拟货币洗钱特征分析与审计方法研究王柏昀(8.15)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难点与思考贺静(8.19)构建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发展的长效机制研究陈涛徐铭阳(8.21)反洗钱可疑交易线索成果转化率低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万雪梅(8.25)普通收入家庭理财状况及建议陈书凝(8.28)证券市场先行赔付的实践检视与规范分析李翔宇(8.30)构建适应“新基建”的融资体系为甘肃经济后发赶超注入新动能甘肃省金融学会课题组(9.20)金融助力新基建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张海应杨正荣徐文强(9.27)高收入高净值自然人税收征管思考李菁(9.30)金融支持新基建发展面临的瓶颈与建议周俊才(10.27)金融支持新基建发展情况调查刘安刘怀旭蒋文军(10.33)城商行数字化转型发展策略研究贺根庆(10.37)增值税领域“减税降费”成效及制约因素分析王有美马子敏马鹏(10.44)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试点社会调查及政策优化李丽(10.47)从金融科技视角看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杨德勇代海川(11.36)贷款提款率变动成因分析及对策巩月明邓廷波成洁琼(11.40)中藏药材产业发展与金融支持彭峰(11.42)信用卡汽车分期“金融服务费”的由来及风险防范肖旺(11.46)特色小镇建设中PPP资金问题探析张一杰(11.49)中小银行供应链金融实践与发展研析褚旋汤敏(12.31)供应链金融视域下中小企业信用风险防范王悦(12.35)金融助力甘肃实现双循环发展的SWOT分析及路径探讨王有美马继洲马培华(12.40)“双循环”与产业结构调整的金融思考何云(12.43)/2020年第12期70农业保险发展制约与建议白怡安杜金向(12.47)农村金融善治视角下农村中小银行风险成因及化解思路白伟东(2.36)基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用合作组织发展研究:温州案例张文律(2.39)供应链金融支持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刘武军宋长江张莉莹(2.42)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路径探析郭晓飞范莉郭涛(2.46)论土地流转、龙头产业对脱贫的作用郭玲玲赵静(2.49)飞天金融大讲堂人民币汇率的九个瞬间(9.69)新发展格局下的中国金融开放与人民币汇率走势(12.63)甘肃金融动态甘肃金融动态(2019.12.16-2020.1.15)(1.72)甘肃省金融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剪影(2.70)甘肃金融动态(2020.1.16-2020.2.15)(2.72)甘肃金融动态(2020.2.16-2020.3.15)(3.72)甘肃金融动态(2020.3.16-2020.4.15)(4.72)甘肃金融动态(2020.4.16-2020.5.15)(5.72)甘肃金融动态(2020.5.16-2020.6.15)(6.72)甘肃金融动态(2020.6.16-2020.7.15)(7.72)甘肃金融动态(2020.7.16-2020.8.15)(8.72)甘肃金融动态(2020.8.16-2010.9.15)(9.72)甘肃金融动态(2020.9.16-2020.10.15)(10.72)甘肃金融动态(2020.10.16-2020.11.15)(11.封三)甘肃金融动态(2020.11.16-2020.12.15)(12.72)文苑十年砥砺前行铸就平安守押宋立徐海良杨德荣(4.70)聚焦区域纸币探索货币文化精髓姚朔民(7.70)任健美术作品选(7.封三)寻找父亲的足迹石伟平(10.71)图片报道/广而告之关于表彰2019年甘肃省金融学会先进会员单位和先进学会工作者的决定(1.封二)关于表彰《甘肃金融》2019年度通联工作先进单位和优秀特约通讯员的决定(1.封三)征信宣传公益广告(1.封底)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党委书记、行长张庆昉出席省政府新闻发布会(2.封二、封三)公益广告(2.封底)金融委办公室地方协调机制(甘肃省)成立(3.封二)甘肃省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换届会议顺利召开(3.封三)关于2019年甘肃省金融学会重点研究课题评奖结果的通报(3.封底)甘肃金融新闻通气会顺利举行(4.封二、封三)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公益宣传(4.封底)金融委办公室地方协调机制(甘肃省)召开第二季度例会(5.封二)甘肃省首家首贷服务中心开通运行(5.封三)甘肃省金融精准扶贫推进会在临夏召开安排部署金融扶贫工作(5.封底)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组织召开甘肃省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工作推进会(6.封二)2020年全省人民银行暨甘肃省金融学会金融研究工作会议顺利召开(6.封底、封三)兰州大学绿色金融研究院(7.封二)甘肃省金融学会成功举办第二届西部供应链论坛(7.封底)甘肃省金融学会成功举办2020第一期飞天金融大讲堂(8.封二)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和甘肃省金融学会联合举办2020第二期飞天金融大讲堂(8.封三)光盘行动•珍惜粮食公益广告(8.封底)甘肃省金融学会成功举办2020年学术年会(9.封二、封三、封底)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组织举办全省金融稳企纾困政银企对接会(兰州专场)(10.封二)甘肃省供应链融资工作推进会塈政银企对接会(金昌专场)顺利召开(10.封三)《甘肃金融》征订启事(10.封底)《甘肃金融》征订启事(11.封二)存款保险公益宣传(11.封底)甘肃省金融学会组织举办绿色金融大讲堂系列讲座(12.封二)甘肃省金融学会成功举办2020第三期飞天金融大讲堂(12.封三)公益宣传(12.封底)Gansu Finance/甘肃金融/71。
双循环背景下地方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思考——以甘肃实践为例
摘要: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减少行政权力滥用对市场竞争的不当干预是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落地的目的。
处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当下,促使公平竞争不断实然化,营造良好营商环境,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为我国市场经济健康发展贡献法治力量。
国务院和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出台一系列文件对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实施做出进一步规定,但在各地方的落实实践中反映出较多共性问题。
立足于“自我审查”模式本身的优劣势,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通过构建激励+惩罚约束机制,完善内部外部监督和优化审查程序,保障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落实实效,真正营造公平有序的营商环境。
关键词: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公平竞争审查;政府反竞争行为;行政体系;路径优化一、背景与问题的提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发展的不同时间节点和空间上实施了不同的发展战略。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起步的,设立经济特区,到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再到“振兴东北”战略。
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威胁论”等现象频发的当代,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中国传统的外向型发展模式面临极大挑战亟需改变。
今日之中国,在科技、传统产业和消费等领域的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具备了国内循环的现实基础。
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中国国际贸易和投资的重心转向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需求、技术、自然资源等方面的共性、互补和优势,中国在该区域中的众多领域都有领先优势,具备打造以中国为核心的新的国际产业链。
新冠肺炎疫情还在持续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当下,中国经济已经率先复苏,实现了正增长。
“十四五”时期伊始,依靠我国已有的科技、传统经济和巨大的内需能力,建成国内大循环,充分发挥中国优势,以中国双循环背景下地方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思考——以甘肃实践为例基金项目:2020年甘肃省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双循环模式下甘肃省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法律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葛 欣 王丽娟作者单位:兰州财经大学陇桥学院12105月刊 2021为核心,打造新的国际产业链,构建国际循环,国内国际循环有机结合的新发展格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F r o m t h e Vi s u a l An g l e o f t h e P r o j e c t s S u p p o r t e d b y
t h e Na t i o n a l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F u n d
关键词 : 国家社科基金 ; 哲学社会科学 ; 研 究竞争力
中图分 类号 : G 3 1 1 文献标识码 : c 文章编号 : 1 6 7 2— 7 3 1 2 ( 2 0 1 5 ) 0 4— 0 3 6 0— 0 5
An a l y s i s o n Co mp e t i t i o n o f S o c i a l S c i e nc e i n Ga n s u Pr o v i n c e
社科基金 立项数 量、 单位分布 、 学科 结构及核心 负责人等 多角度统计分析 , 勾勒 出 1 8 a间甘肃省哲 学社会科 学研 究 生产力分布及 变化情 况 , 进一步提 出加 强资源整合和 中青 年学术领军人 才培养 , 增 强项 目的 竞争优势和研 究后劲 ,
是 提 高 全 省 国家 社科 基金 立 项 和提 升 哲 学社 会 科 学研 究竞 争 力 的 关键 。
第3 6卷
第 4期
技
术
与
创
新
管
理
Vo 1 . 3 6 No . 4
2 0 1 5年 0 7月
T ECHNOL OGY AND I NNOVAT1 0N MANAGEM ENT
J u 1 . 2 0 j . c n k i . j S C X . 2 0 1 5 . 0 4 0 9
e n c e F u n d P oj r e c t , u n i t d i s t i r b u t i o n , d i s c i p l i n e s t r u c t u r e a n d c o r e p e r s o n r e s p o n s i b l e i n 9 t h F i v e — Y e a r p l a n o f G a n s u p r o v —
【 科研管理】
甘 肃 省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研 究 竞 争 力 分 析
以 国 家社 科 基 金 立 项 为 视 角
王晓丽 , 赵 勇 , 张云婕
( 西北 师范大学 社会 科学处 , 甘肃 兰州 7 3 0 0 7 0 )
摘
要: 国家社科基金立项 已成 为评价 单位 哲学社会科 学研 究竞争力的关键 指标。通过对“ 九五 ” 以来甘肃省 国家
i n c e , t h e p a p e r d e s c i r b e d t h e r e s e a r c h p r o d u c t i v i t y d i s t i r b u t i o n a n d v a i r a t i o n o f t h e p h i l o s o p h y a n d S o c i l a S c i e n c e d u in r g t h e e i g h t e e n y e a s r o f Ga n s u p r o v i n c e . F u r t h e r mo r e, i t p u t f o r wa r d t o s t r e n g t h e n t h e i n t e g r a t i o n o f r e s o u r c e s a n d c u l t i v a t e s y o u n g
W ANG Xi a o — l i , Z HA0 Yo n g , Z HANG Yu n — J i e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R e s e a r c h o n P h i l o s o p h y a n d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 N o r t h w e s t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L a n z h o u 7 3 0 0 7 0 ,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 T h e p r o j e c t a p p r o v a l o f N a t i o n a l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F u n d h a s b e c o m e t h e k e y i n d i c a t o r i n a s s e s s i n g t h e c o m p e t i t i v e —
a c a d e mi c l e a d i n g i f g u r e s , a n d e n h a n c e c o m p e t i t i v e a d v nt a a g e o f p r o j e c t a n d s t r e n g t h e n s t h e d e v e l o p i n g p o t e n t i a l o f t h e r e — s e a r c h e s , w h i c h i s e s s e n t i a l f o r r a i s i n g t h e n u m b e r o f N a t i o n a l S o c i l a S c i e n c e F u n d P o r j e c t f o G a n s u p r o v i n c e a n d i m p r o v i n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