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1.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同步练习(II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人教版

❶四则运算第1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概括加、减法意义的过程,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2.在探索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括的能力,进一步建立代数的思想。

3.在用抽象文字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内在逻辑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减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你们青藏铁路吗?它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被誉为“天路”!(青藏铁路)师:青藏铁路的建设创造了很多高海拔地区铁路建设的奇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一起走进青藏铁路。

同学们观察教材第2页的主题图,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二、探究新知(一)展示例1(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

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想:这道例题与前面的导入题有什么关系呢?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是西宁到拉萨铁路长的第一部分,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是西宁到拉萨铁路长的第二部分,那么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就应该把这两个部分加起来。

那么根据上述线段图可列式为:814+1142=?竖式为:那么在这个算式中的几个数据分别是什么呢?814和1142是加数,1956是和。

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二)展示例1(2)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 km,其中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 km。

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1.分析例题。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 km,而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 km只是西宁到拉萨铁路长的一部分,那么问题中的“格尔木到拉萨”是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的另一部分,所以只需用全长减去已知的部分就是要求的部分。

2.学生展示答案。

3.总结答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重难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重难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重难点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材2~4页重点:明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难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知识点一:加法的意义1.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已知部分,求总量,用加法计算。

知识点二:减法的意义1.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2.已知总量和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知识点三: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1.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3.加、减法间的关系: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材5~8页重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明确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难点:理解有余数的除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及0不能作除数的原因。

知识点一:乘法的意义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知识点二:除法的意义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知识点三: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1.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1)在没有余数的除法里,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2)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商×除数+余数,商=(被除数-余数)÷除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余数=被除数-商×除数。

3.乘、除法间的关系: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知识点四:有关0的运算有关0的运算:a+0=a,a-0=a,a-a=0,a×0=0,0×0=0,0÷a=0(a≠0)括号教材9页重点:掌握含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明确括号对运算顺序和运算结果的影响。

第一单元《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二)(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第一单元《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二)(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教案:《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掌握加法和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 使学生能够正确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加法的概念: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 减法的概念: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3. 加法和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加号、减号、加数、被减数、减数、和、差。

4. 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性质和规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掌握加法和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性质和规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加法和减法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新课:(1)讲解加法的概念,举例说明加法的意义。

(2)讲解减法的概念,举例说明减法的意义。

(3)讲解加法和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通过示例让学生掌握各部分的名称。

(4)讲解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性质和规律,让学生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规则。

3. 练习巩固:(1)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挑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让学生进行解答,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4. 应用拓展:(1)布置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让学生探讨加法和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5. 总结反馈:(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加法和减法的理解。

(2)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加法和减法,举例说明。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方法。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4年级下册第1课时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4年级下册第1课时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

1 四则运算四则运算的知识和技能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已学过四则运算的知识的基础上,对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进行概括。

在学生已经掌握的整数四则运算和初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的基础上,认识中括号,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进行归纳总结。

教科书分3个层次设计教学内容:(1)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例1~例3)。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对整数四则运算已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并掌握了相应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对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关系进行抽象概括,使学生对每种运算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为学习小数和分数四则运算打下基础,让学生把分散学习的有关0的运算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整理概括能力。

(2)四则混合运算(例4)。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学过混合运算及运算顺序,初步认识小括号的基础上,认识中括号,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进行归纳总结,为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打好基础,为进一步学习代数运算打好基础。

(3)解决问题(例5)。

这部分内容是用两、三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感受、领悟优化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中,四则运算的意义、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减法、除法的意义及合理、灵活、正确地计算与解决问题是本单元的难点。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会加、减、乘、除的计算方法,积累了丰富的有关加、减、乘、除的意义的感性认识和运算经验。

特别是四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正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以抽象思维为辅的转折期,需要对此前学习过的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为系统的概括和总结,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学习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时,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比较抽象的运算顺序,不太容易理解减法和除法的意义,而合理、灵活、正确地计算与解决问题也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

1.注重让学生经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在学生已经学会加、减、乘、除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1.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含答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1.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含答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1.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含答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1.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这一节主要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法和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加减法的应用,从而加深对加减法的理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但对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例题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知道加法和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如何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和引导发现法,通过生动的例题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法和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黑板、粉笔。

2.实物、图片、卡片等教学辅助材料。

3.小组合作学习准备。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有3个苹果,朋友给你2个苹果,你一共有几个苹果?”让学生回答,并解释答案的来源。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教材中的例题,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加减法的意义。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加法和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如加数、和、减数、差等。

3. 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选取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运用加减法进行计算,并解释计算的过程和结果。

4.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加减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让学生举例说明,并分享给其他同学。

6. 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减法的含义是什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减法的含义是什么

加法和减法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之一,它们是数学思维和计算的基石。

第一单元第一课时主要介绍了加法和减法的意义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详细阐述加减法的概念、意义和应用。

一、加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加法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我们称之为加数)相加得到另一个数(我们称之为和)的运算。

加法的意义是用来表达两个或多个数的总量。

在加法中,有三个主要的部分:1.加数:加法运算中参与相加的数。

2.加号:表示要将两个或多个数相加。

3.和:表示两个或多个数相加后的总量。

加法的各部分之间有以下重要关系:1.交换律:加法满足交换律,即交换加数的位置不改变和的结果。

例如:2+3=3+2=52.结合律:加法满足结合律,即多个数相加时,可以先计算其中任意两个数的和,然后再与第三个数相加。

例如:(2+3)+4=2+(3+4)=93.加法的逆元:对于任意一个数a,存在一个数-b,使得a+b=b+a=0。

这个-b就是a的加法逆元。

例如:5+(-5)=(-5)+5=0加法的应用:加法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要进行一些物品的累加和计算,比如购物清单、货物的进出库、人口统计等。

在数学领域,加法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是其他运算的重要前提。

二、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减法是指将一个数(我们称之为被减数)减去另一个数(我们称之为减数),得到一个数(我们称之为差)的运算。

减法的意义是用来表达两个数之间的差值。

在减法中,有三个主要的部分:1.被减数:减法运算中要减去的数。

2.减号:表示要减去另一个数。

3.差:表示被减数减去减数所得到的结果。

减法的各部分之间有以下重要关系:1.减法的含义:减法表示减去一个数的意思,表达两个数之间的差值。

2.与加法的关系:减法和加法是相互关联的,可以通过加法来验证减法的计算结果。

例如:5-3=2可以通过2+3=5来验证。

3.减法的逆运算:对于任意一个数b,存在一个数a,使得a-b=b-a=0。

这个a就是b的减法逆元。

精简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重点难点简算

精简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重点难点简算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知识点一:概念: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概念: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数(2)概念: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3)、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概念: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2)概念: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3)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

3、关于“0”的运算①“0”不能做除数;用字母表示:a÷0(×)②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用字母表示:a+0= a③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用字母表示:a-0= a④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用字母表示:a-a = 0⑤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用字母表示:a×0= 0⑥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用字母表示:0÷a(a≠0)=0⑦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用字母表示 a-a=0⑧被除数等于除数,商是1。

用字母表示a÷a=1(a不为0)4、四则运算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3)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5、租船问题:解决租船问题的策略:1、先计算哪种船的租金便宜,就考虑先租这种船,如果船没坐满,就再进行调整;2、尽量不空座或少空座。

减法的意义和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减法的意义和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减法的意义和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加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运算之一,其中减法是一种特殊的运算方式。

在数学中,减法的意义是由两个数之间的差值来定义的。

本文将重点探讨减法的意义以及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一、减法的意义减法是两个数的差,这意味着我们将一个数从另一个数中减去。

例如,用减法计算6-3的结果是3,因为我们从6中减去了3。

这个被减数是6,减数是3,差是3。

我们可以用减法解决各种问题,例如计算剩余量或查找差异,例如借钱,最大值等等。

减法通常用于比较两个数之间的大小,例如判断5-7的结果是负的,这就意味着7比5大。

二、减法的知识点学习减法首先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点,包括:1.减数、被减数、差值减法数学模型为:被减数-减数=差值。

例如:5-3=2。

其中,5为被减数,3为减数,2为差值。

2.进位与借位减数的某一位大于被减数的对应位时,需要“借位”,而被减数的对应位前“进位”后才能结束运算。

例如:43-29=14。

首先,个位需要借位,进位后进行运算,得数为4;随后进行十位的操作,结果即为14。

3.加减法混合运算加减法涉及到一些混合运算,学生在进行时要注意运算顺序,这很容易出错。

例如:6+5-2,运算结果为9。

三、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在加减法中,包含了三部分:加数、被加数、和。

同样地,减法也包含了三部分:减数、被减数、差。

1.加法和减法的关系减法和加法有着很密切的联系,例如4-2=2,与2+2=4是等价的。

因此,在解决减法问题时,我们可以使用逆向思维,就是使用加法运算来求解问题。

2.“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在解决加减法问题时,我们需要运用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加法分配律等数学法则。

加法交换律:a+b=b+a,即加数可以互换位置,不改变结果。

加法结合律:(a+b)+c=a+(b+c),即把加数前后顺序任意调整,结果不变。

加法分配律:a(b+c)=ab+ac。

在解决加减法混合运算问题时,我们需要特别注意这些数学法则的运用。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热点难点一网打尽单元复习讲义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热点难点一网打尽单元复习讲义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知识点01:加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加法各部分的名称: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3.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知识点02: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2.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其中的一个加数叫做减数,求得的另一个加数叫做差。

3.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4.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5.根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可以进行加、减法的验算。

知识点03:乘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乘法各部分间的名称: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3.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知识点04: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2.除法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因数叫做除数,求出的未知因数叫做商。

3.没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

4.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被除数=商×除数+余数,商=(被除数-余数)÷除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5.余数一定比除数小6.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利用乘、除法的互逆关系来验算乘、除法算式。

知识点05:有关0的运算1.0在运算中的特点(1)在加法中,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2)在减法中,一个数减去0,仍得原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3)在乘法中,一个数和0相乘得0;(4)在除法中,0除以一个非0的数得0。

2. 0不能作除数注意:0作除数无意义。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课时1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课时1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课时1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加法和减法的意义。

2.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3.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1.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及意义。

2.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加法和减法的意义的理解。

2.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2.教具:数字卡片、算盘、小板书等。

3.准备一些简单的加法和减法的练习题。

五、教学步骤1. 导入(1)教师出示一些加法和减法的算式,让学生说出答案。

(2)引导学生讨论加法和减法的意义。

2. 讲解(1)讲解加法的意义:表示数量的增加。

(2)讲解减法的意义:表示数量的减少。

(3)介绍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3. 例题练习(1)让学生做一些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计算题。

(2)让学生解释他们是如何计算得出答案的。

4. 拓展(1)教师设计一些更复杂的加法和减法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解决。

(2)引导学生发现加法和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总结(1)总结加法和减法的意义。

(2)总结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了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并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七、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相关的加法和减法的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交给老师查看。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对于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和关系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但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更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思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1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1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67-55=12 850-239=611
55+12=67
67-12=55
239+611=850
850-611=239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习题。
3+3+3+3=12
3×4=12 因数×因数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 算,叫做乘法。相乘的两个数 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已知条件有哪些? 你能根据已知条件画出线段图吗?
814 km
? km
西宁
格尔木
拉萨
1956 km
用什么19方56法-计81算4=?1142 你是怎么想的?
(3)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km,其中格尔木到拉 萨长1142km。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已知什么?求什么?
这题的线段图又该怎样画呢?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1.1 加、减法的意义 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 借助解决问题,经历概括总结加、减法的意义的过程,理解加、 减法的意义。
2. 通过比较、概括等活动,掌握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3.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59-1000= 259 3000+520= 3520
你认为什么是乘法?
? km
1142 km
西宁
格尔木
拉萨
1956 km
用什么19方56法-计11算42?=814 你是怎么想的?
思考:与第(1)题相比,第(2)、(3)题 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
已知? 814 km
已知? 1142 km
西宁
格尔木
拉萨
第第((23))题题:: 已知 1956 km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 运算,叫做减法。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

四年级数学下册课件-1.1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人教版(共40张PPT)

四年级数学下册课件-1.1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人教版(共40张PPT)
(1)滑雪场上午卖出86张门票,下午卖出59张门票。滑雪场全天一共卖 出多少张门票?
(2)滑雪场全天卖出145张门票,其中上午卖出86张,下午卖出多少张? (3)某小学一共有学生843人,其中男生有418人,女生有多少人? (4)食杂店上午卖出370克糖果,下午卖出630克糖果。食杂店一共卖出
多少克糖果?
814 + 1142 = 1956
合并
加数
加数

1.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814km
1142km
西宁
格尔木
拉萨
?km
814+1142=1956(千米)
814 + 1142 = 1956 合并
加数 加数 和
加法的意义: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1.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814 + 1142 = 1956(千米)
2.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km,其中西宁到格尔木长814km。 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2. 与第1题相比,第2、3个问、 题是已知什么?求什么?第 2、3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 样的运算叫减法了吗?说说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1.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814km
1142km
西宁
格尔木
拉萨
?km
814+1142=1956(千米)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1 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9-人教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1 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9-人教版

自主预习
1.课本2、3页内容 练习一1、2题。
2.助学题 1.试一试,我能行:四(1)班有男生27人,女生24人,一共有几名学生?你能根据题意完成线段图吗?
3.学一学,相信你能懂:你能改变一下条件,将加法应用题改成减法应用题吗?能模仿上面的图例画一画吗?
4.整理一下,把知识连成串:通过上面的图例你能描述一下什么是加法?什么是减法?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能说说什么是加法吗?
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分别是什么?
2.请同学们观察比较一下,第(2)、(3)小题与第(1)小题有什么联系,各用什么方法计算?
3.减法与加法又有什么关系?
4.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把西宁至格尔木这一段和格尔木至拉萨这一段合并起来,就是西宁至拉萨的铁路长。列式为:814+1142=1956(km)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合作学习
任务一:(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任务二:(2)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 km,其中西宁到格尔木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任务三: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 km,其中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应用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解读方法
教学方法
对比的方法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1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课时)教案与反思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1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课时)教案与反思

1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李坑学校李忠华课时目标导航教学内容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材第2~3页例1)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现实问题,经历概括加、减法的意义的过程,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通过比较、概括等活动,掌握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及加、减法间的互逆关系。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及抽象、概括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难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出示教材第2页西宁到拉萨的铁路情境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从西宁到拉萨要经过哪里?明确:格尔木。

2.如果把西宁到拉萨的铁路看成一个整体,这一整体被分成了几部分?明确:西宁到拉萨的铁路被分为西宁到格尔木和格尔木到拉萨两部分。

以前我们学过加、减法的一些知识,这节课我们借助这一情境进一步学习加、减法的一些概括性知识,这将对我们以后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二、学习新课1.认识加法及加法各部分的名称。

问题: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

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1)读题,试着用线段图表示“西宁—格尔木—拉萨”之间的铁路关系。

学生尝试画图,投影展示:(2)根据线段图,如何求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用什么方法计算?引导学生:若把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和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分别看作两个部分,把西宁到拉萨的铁路看作一个整体,求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要用加法计算。

(3)写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式,并列式计算。

学生交流、讨论,汇报结果。

板书:数量关系:西宁到格尔木的距离+格尔木到拉萨的距离=西宁到拉萨的距离列式:814+1142=1956(km)或1142+814=1956(km)(4)加法的意义及各部分的名称。

像上面这样,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1.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
系同步练习(II )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
1. (2分)()+27 = 100
A . 73
B . 63
C . 83
2. (2分)□+153=781,□要填的数是()。

A . 628
B . 618
C . 615
3. (2分)有道计算题5 -308,被减数的十位和个位上的数看不清楚了,则差有可能是()
A . 182
B . 258
C . 298
4. (2分)15+34﹣34+15的计算结果是()
A . 0
B . 30
C . 49
D . 68
5. (2分)下面的结果刚好是250的是()
A . 1500﹣500
B . 2500﹣2250
C . 150+150
6. (2分)=186下列验算不正确的是:
A . 512 -186=326
B . 186 +326=512
C . 512+186=326
二、填空题 (共7题;共14分)
7. (1分)被减数加减数再加差等于5,差等于1.75,减数等于________.
8. (2分)×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 =1。

9. (4分)被减数加上减数与差的和,再除以被减数,商为________。

10. (2分)小数加法的意义与________的意义相同,是把两个数________的运算.
11. (3分)最大的三位数与最小的两位数的和是________.
12. (1分)
横着看,加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竖着看:加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乘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
13. (1分)填上“>”、“<”或“=”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三、计算题 (共1题;共15分)
14. (15分)笔算并验算.
3007﹣1094= 75.4﹣0.26=
四、解答题 (共1题;共5分)
15. (5分)★- =9中,在错误答案的□里画“O”。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
1-1、
2-1、
3-1、
4-1、
5-1、
6-1、
二、填空题 (共7题;共14分)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三、计算题 (共1题;共15分) 14-1、
四、解答题 (共1题;共5分) 15-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