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冷和热》单元教学计划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冷和热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冷和热》教案及教学反思教材分析《冷热与温度》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冷和热》里的一课内容。
本课要紧教学内容有三个部份:一.熟悉温度计的作用及正确利用温度计。
二.学习利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三.探讨热水的降温规律,引导学生对这一常见的现象进行观看记录,并依照数据,绘制曲线图,让学生发觉其中规律,培育学生的探讨能力和科学素养。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科学课已学过温度的测量方式和记录方式,和在生活中或多或少对冷热现象都有必然的熟悉,学生对热水变冷这一问题超级感爱好,但平常没有真正的去观看,也不明白里面到底有什么秘密,提出要他们来研究,学生学习热情必然很高。
教学目标1.熟悉温度计的作用。
2.学习温度计的利用方式。
3.能够持续测量热水的温度转变并分时段记录数据。
4.能够发觉热水变冷的转变规律。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学会测量水温的方式。
教学难点:能够持续测量热水的温度转变并分时段记录数据。
教学进程教材分析《冷热与温度》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冷和热》里的一课内容。
本课要紧教学内容有三个部份:一.熟悉温度计的作用及正确利用温度计。
二.学习利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三.探讨热水的降温规律,引导学生对这一常见的现象进行观看记录,并依照数据,绘制曲线图,让学生发觉其中规律,培育学生的探讨能力和科学素养。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科学课已学过温度的测量方式和记录方式,和在生活中或多或少对冷热现象都有必然的熟悉,学生对热水变冷这一问题超级感爱好,但平常没有真正的去观看,也不明白里面到底有什么秘密,提出要他们来研究,学生学习热情必然很高。
教学目标1.熟悉温度计的作用。
2.学习温度计的利用方式。
3.能够持续测量热水的温度转变并分时段记录数据。
4.能够发觉热水变冷的转变规律。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学会测量水温的方式。
教学难点:能够持续测量热水的温度转变并分时段记录数据。
教学进程 教材分析 《冷热与温度》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冷和热》里的一课内容。
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冷和热》第一说课稿
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冷和热》第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冷和热》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活动,了解冷和热的基本概念,掌握温度、热量和热传递等知识。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对于生活中的冷和热现象有一定的认知。
但在科学探究方面,还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启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教学活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冷和热的基本概念,掌握温度、热量和热传递等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冷和热的基本概念,温度、热量和热传递的关系。
2.教学难点:温度、热量和热传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温度计等教学工具。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冷和热现象,引发学生对冷和热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探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探究温度、热量和热传递的关系。
3.讲解:讲解冷和热的基本概念,阐述温度、热量和热传递的原理。
4.实践:让学生动手操作,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总结:归纳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强调温度、热量和热传递在生活中的应用。
6.拓展:引导学生关注环保,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温度热量热传递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
3.实践应用:评估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温度、热量和热传递的能力。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冷热和温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冷热和温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篇: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冷热和温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冷热和温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冷和热》第一课《冷热与温度》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冷热与温度》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冷和热》里的第一课中的内容,在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理解了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必要性,以及利用温度计测量水温的正确方法;第二课时研究的是一杯水热水变凉的动态变化过程,一杯热水变凉是一个很常见的现象,但学生却很少去研究其中的科学道理。
本节课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对这一常见的现象进行观察记录,并根据数据,绘制曲线图,让学生发现其中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学生分析:学生在三年级(上册)科学课已学过温度的测量方法和记录方法,因此只要提醒学生,学生应该都会说得出来,学生也应该对热水变凉这一问题非常感兴趣,因为这个现象是司空见惯的,但平时没有真正的去观察,也不知道里面到底有什么秘密,提出要他们来研究,学生学习热情很高。
教学理念:《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科学探究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尽量研究学生生活中的食物和现象。
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才会真正感觉到: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连续测量热水的温度变化并分时段记录数据。
2、能够搜集数据并发现热水变凉的温度变化规律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2、知道在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的下降是先快后慢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科学研究有兴趣,体验和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2、认识到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也蕴含着科学道理。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冷和热》教案
第一单元冷和热1 冷热与温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温度的概念,知道热水变凉过程中的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过程与方法]学会测量水温,自己能够收集数据并发现热水变凉过程中的温度下降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体会到科学探究的快乐。
【教学重点】学会测量水温。
【教学难点】连续测量一杯热水的降温过程,发现温度变化的规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一年四季的温度变化有什么特点?明确:春:暖夏:热秋:凉冬:寒2、你知道什么是温度吗?明确: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越冷,温度越低;越热,温度越高。
二、讲授新课一、观察水温1、你能判断出1号杯和3号杯,哪杯是热水,哪杯是冷水吗?明确:我们可以运用感官观察法进行观察。
2、先将两手的食指分别放入1号杯热水和3号杯冷水中,5秒后再同时放入2号杯温水中,两只手的感觉一样吗?明确:放入热水中的手指感觉冷,放入冷水中的手指感觉热。
同一杯温水中,两只手的感觉并不一样。
仅凭自己的感觉不能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
3、怎样可以准确地知道水的温度?明确:温度计可以准确测出物体的温度。
二、观察温度计1、曾经学过用来测量气温的寒暑表,它的结构是怎样的?明确:包括液泡、液柱、刻度等。
2、实验室用的温度计,专门是用来测量液体温度的。
它的结构和寒暑表一样,包括三部分:液泡、刻度和液柱。
温度单位:摄氏度(℃)【资料】摄氏温度的由来摄氏温度是18世纪瑞典天文学家摄尔修斯提出来的。
后人为了纪念摄尔修斯,用他的名字第一个字母“C”来表示。
3、温度计的量程不同,要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观察回答:①温度计能测量的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分别是多少?②测量温度超过最大值或最小值会怎样?③温度计上每一个刻度表示多少度?明确:4、温度计是易碎品,要轻拿轻放,注意使用方法。
①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温度计上端。
②将温度计下端的液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温度计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③待温度计的液柱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保持水平。
苏教版小学科学《冷和热》单元教学计划
第(3)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教学目标二、单元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包括五课,分别以课标中相关的科学知识为研究主题:第一课:冷热与温度。
目的是建立温度概念,学会测量水温。
在学生掌握了测量水温的方法后,教材安排了连续测量一杯热水降温过程的实验,这是一个将技能训练与科学探究融为一体的极好活动。
通过预测、实验、收集数据和作曲线图,孩子们将发现热水变凉的规律,并能从中领悟到身边平常的小事里也蕴含着深刻的科学道理,生活中处处都有科学问题和科学奥秘。
第二课:热的传递。
目的是认识热传递的方向和方式。
孩子们将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热传递的基本规律:热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固体的主要传热方式是传导,气体和液体的传热方式是对流,热还可以不依靠媒介直接辐射出去。
第三课:加热和冷却。
目的是认识冷热变化对物体的影响及人们对这些规律的利用。
孩子们将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热传递的基本规律:热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固体的主要传热方式是传导,气体和液体的传热方式是对流,热还可以不依靠媒介直接辐射出去。
第四课:吸热和散热。
目的是认识不同物质及同质不同色的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一样的。
在几组对比实验中,孩子们将发现物质吸热散热性能的差异,并要运用这些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第五课:水加热、冷却后。
目的是认识水的三态变化和自然水体的不同存在形式及成因。
第三课中,孩子们已对温度变化对物体的影响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将集中带领学生探究最常见的物质——水的三态变化条件,并通过一系列的模拟实验,了解自然界中云、雨、雪、霜的成因。
从结构上看,前四课探究的是生活中一般的热现象及简单规律,第五课探究的是一种特定的物质——水,随冷热的变化规律。
前四课,基本可看作并列关系,分别探究了冷和热的程度怎样表达和测定,冷和热对物体有哪些影响,热怎样在物体中传递,不同物质的吸热和散热性能,但同时,第一课中涉及到的主题概念和基本技能又是后续探究的基础。
2020~2021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冷和热》全部教案(共4节)
2020—2021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全部教案1.《冷热与温度》教案【课标落实】1.本课通过观察现象、认识与学会使用仪器、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完成探究、记录与分析数据、总结规律、拓展应用等一系列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测量、描述物体的特征和材料的性能;意识到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确、便利、快捷科学探究在教师引导下,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从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提出假设;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所学知识,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在教师引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在教师引导下,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在教师引导下,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 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
科学态度: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 能调整自己的观点;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能分工协作, 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并意识到人类对产品不断改进以适应自己不断增加的需求;了解人类的需求是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
2.本课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物质科学领域”和“技术与工程领域”的中年段要求。
1.1物体具有质量、体积等特征。
能够使用简单的仪器测量物体的长度、质量、体积、温度等常见特征, 并使用恰当的计量单位进行记录。
6.3.1用温度来表示物体冷热的程度,摄氏度是温度的一种计量单位。
描述测量物体或空气温度的方法;知道国际上常用摄氏度作为温度的计量单位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17.3工具是一种物化的技术。
知道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确、便利和快捷。
冷和热(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冷和热(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第二单元冷和热单元教学时间八课时1.冷、热和温度教学目标1.知道温度计能准确测量物体的温度;2.能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3、能够连续测量热水的温度变化并分时段记录数据;4、能扎根记录的数据概括热水亦凉的规律;5、能耐心、细致地观察和记录。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会测量水温的方法;难点:连续测量一杯热水的冷却过程,找出温度变化规律。
教学时间一个课时教学过程一、了解温度和温度计1、把手放在热水、冷水中,五秒后再放入温水中,体会两个手指的感觉;(注:这一活动的目的是为让学生体会到同样的一杯水,倒两根刚从不同水温内出来的手指伸进来,冷热的感觉不同。
我一直用游泳池边的那个水龙头作比方,但有那样经历的学生并不是很多的,所以效果其实不好)2、问:从实验中可以发现什么?3.概述:物体的冷热程度称为温度。
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注:判断冷和热的标准)。
4、讲解并演示正确使用温度的方法,测量冷、热、温水的温度。
二、连续测量一杯热水在冷却过程中的温度变化1、问:一杯热水温度下降有什么规律?(注:应提醒学生,这里的下降规律应该是下降速度方面的)2、学生提出自己的观测。
3、小组讨论,制定研究计划:设备、观察和记录的内容;每个团队成员的时间、任务;4.分组研究并收集数据。
三、画曲线图,分析数据1.解释曲线的绘制方法;2、学生画曲线图,研究温度变化的规律;3、交流各自的发现;4.温度先缓慢下降,然后迅速下降。
四、继续预测,课后继续研究。
附言:本课的中心思想是让学生了解冷热的标准就是温度,虽然计划为一课时,但考虑到实验的实际情况,还是分成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的任务是学习使用温度计,按理说,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使用过温度计测量气温,只是隔了一个暑假,学生不一定能记清,其次,三年级是测量气温,那个相对简单些,本课测量水的温度,所以还有一部分东西要让学生掌握。
在课堂上,先让学生看书,了解测量水温时的相关操作,再找学生到前面演示给大家看,同时让学生注意温度的变化,这里为他们下课时了解水温下降趋势先埋下一笔,为下节课内容作铺垫;第二课时,其实观察水温下降趋势的活动,我让学生进行观测,并将观察到的温度写在黑板上,我在黑板上画了曲线图。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 冷和热 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冷和热教学设计1.冷热与温度【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温度可以表达物体的冷热程度;2.知道用温度计可以准确测出物体的温度,知道温度的单位;3.知道在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4.知道测量物体温度时要根据不同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科学探究:1.能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2.能够连续测量热水的温度变化并分时段记录数据;3.通过探究活动得到数据,并分析数据和图表,概括温度变化规律;科学态度:1.对科学研究有兴趣,体验和感受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科学;2.体验到亲历科学探究过程的乐趣。
3.注重实验习惯的培养,会仔细观察、及时记录、分析数据、得出并交流结论、及时反思等;4.注重实验小组合作意识,能有效分工合作;5.在科学探究中,敢于猜想,通过探究验证自己的猜想。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认识到测量工具的使用使人们生活更加精准、便捷;2.知道人们根据生产、生活所需设计、制造不一样的工具。
【教学重点】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教学难点】能连续测量一杯热水的降温过程并及时记录,分析数据、总结规律。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和视频。
学生材料:温度计、烧杯、热水、铁架台、温度计夹、计时器等。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1.同学们,今天老师准备了三杯水,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2.生1:有的冷有的热,冷热程度不同;生2:水温可能不同。
3.提问:你是根据什么来判断水温有可能不同的?4.生:根据杯子上面有水汽冒出,来判断水温可能不同。
5.那有水汽冒出的两个杯子,哪个杯子中的水热一点呢?6.生:用手摸一摸。
7.提问:你是想用什么感官帮助你判断水温?8.生:皮肤。
9.小结:没错,皮肤可以感觉物体的冷热,也就是物体温度的差异。
【板书: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冷热与温度】10.提问:谁的手指皮肤足够灵敏,来试一试?(请学生演示,教师讲解:将两手的食指分别插入热水和冷水中,5秒后同时插入温水中)能具体说一说感觉吗?11.生:左手(先放入热水)感觉到的温水凉一些,右手(先放入冷水)感觉到的温水热一些。
四年级 苏教版 科学 单元说课 冷和热
五、教学措施
从学的方面来说,本单元主要采用观察法、探究实 验法、小组合作等多种学习方法,指导学生用实验 研究物体的 加热和冷却。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使学生能独立进行探究实验,充分发挥他们的动手、 动脑、动眼功能,从而获取新知识,培养技能技巧。
六、课时安排
冷热与温度…………………1课时 热的传递……………………1课时 加热和冷却…………………2课时 吸热和散热…………………2课时 水在加热和冷却后 ………2课时
七、教学设计
1.冷热与温度
实验:感知水的冷热程度
(通过实验,学生发现光凭自己的 感觉很难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 从而引出温度的概念 )
学习使用温度计
(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测量 三杯水的温度)
连续测量一杯热水温度的变化
(测量、作记录、绘制温度变化曲
线图)
实验
解释 交流
七、教学设计
2.热的传递
热在固体中的传递 ——传导
体验并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的科学态度 发展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 初步了解科学技术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初步形成对
科学的认识。
二、教材分析
单元课题介绍
1. 冷热与温度 2. 热的传递 3. 加热和冷却 4. 吸热和散热 5. 水在加热和冷却后
解释
七、教学设计
4.吸热和散热
研究不同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性能
(水和油的对比实验、纸板和金属 片的对比实验 )
实验
研究颜色不同的同一种物体的吸 热和散热性能
(深色的物体比浅色的物体吸热快)
拓展:吸热和散热的应用
解释
拓展:设计一个保温杯
制作
七、教学设计
2023年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冷和热》教案
2023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冷和热1 冷热与温度教学目标1.通过感知水的冷热,知道用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
2.学习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能连续测量一杯热水变凉过程中的温度,并运用图表将数据记录下来。
3.通过分析图表,觉察一杯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点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
教学难点在一杯热水变凉过程中连续测量温度,并觉察温度变化的规律。
教学预备教师材料:玻璃温度计、烧杯、铁架台、夹子、石棉网、三脚架。
学生分组材料:试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1.同学们,的一学期开头了,欢送大家再次来到我们的科学课堂中来。
这节课,首先请大家阅读一首小诗。
2.出示小诗:夏天,妈妈冬天,爸爸在阳台上洗了一盆衣服。
在院子里提了满满一缸水糟了,水结成了冰。
里面有我马上要穿的花裙子呀! 坏了!咦,花裙子怎么干啦? 缸怎么破啦?3.学生阅读这首小诗,想一想这首小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4.教师引导:同学们,花裙子为什么会干呢?缸乂为什么会破呢?聪明的同学确定会知道这些与温度有关。
从今日开头,我们就来探究第 1 单元一一冷和热。
5.冷和热到底与什么有关呢?〔与温度有关。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 1 个话题一一冷热与温度。
板书课题:1 冷热和温度二、探究活动一:感受水的冷热差异,形成温度的概念1.教师出示一杯热水、一杯冷水和一杯冰水,提出要求:教师这里有三杯水,一杯是冷水,一杯是热水,还有一杯是温水,请同学们先将两手的食指分别插入热水和冷水中, 5秒钟之后再同时插入温水中,比较手指的感觉。
2.出示课本第 2 页上面的两幅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试验的方法及要求。
学生分小组活动,依据要求体验手指插进热水、冷水、温水的感觉。
教师巡察,了解学生活动状况,并强调同小组的每一位同学都要进展体验。
3.全班沟通,引导学生准确描述活动的感受,预设:放入热水中的手指再放入温水中,会感觉到冷,而放入冷水中的手指再放入温水中,会感觉温顺。
苏教版科学四上《第二单元冷和热》word教案
苏教版科学四上《第二单元冷和热》word教案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冷热与温度》、《热的传递》、《加热与冷却》这三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冷和热》的第一、二、三课,这三课,要紧是依照《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能的表现形式”和“物体与物质”中的部分要求建构的。
这三课涉及到的《标准》的具体内容有:科学探究:2.2能针对问题,通过观看、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
2.2能对收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出现。
2.3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
2.4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说明。
科学知识:1.4明白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使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列举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
2.1明白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明白温度的单位,会使用温度计。
2.2了解热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直到温度相等时,热传导才停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2敢于大胆想像。
1.3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2.3感受并体验科学并不奇异,科学就在周围。
4.1喜爱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
从内容上看,教材通过“了解温度计的作用”、“学习使用温度计”、连续测量热水的温度”这三部分来关心学生认识“冷热与温度”;通过“认识热传导现象以及学习使用酒精灯”、“认识热对流现象”、“认识热辐射现象”这三部分关心学生认识“热的传递”;通过“研究冷热对物体形状的阻碍”“研究冷热对物体体积的阻碍”、“认识加热与冷却的用途”这三部分来关心学生认识“加热与冷却”。
从结构上看,这三课探究的差不多上生活中的一样的热现象及简单的规律,差不多上可看作并列关系。
同时,第一课《冷热与温度》中形成的温度的概念和使用温度计的技能,又是后两课及至整个单元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冷和热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气温的高低、物体的冷暖、加热、制冷等,学生都有丰富的生活感知,但他们对冷和热的认识,更多时候依旧停留在自我感受的层面,对专门多冷热现象,并没有刻意地关注,还不能作出合理的说明,因此,当教材引领学生聚焦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冷热现象时,当他们面对熟悉的现象而产生迷茫时,探究的欲望是何等的强烈,这确实是学习的内在动力。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冷和热》说课稿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冷和热》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冷和热》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认识和理解冷和热的基本概念,以及冷热对物体状态的影响。
教材从生活中的实例入手,引导学生探究冷和热的奥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了解到冷和热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操作。
但部分学生对冷和热的基本概念理解不深,容易混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理解冷和热的概念,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冷和热的基本概念,知道冷热对物体状态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探索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冷和热的基本概念,冷热对物体状态的影响。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理解冷和热的概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实验探究、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辅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冷和热的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冷和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冷和热的基本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冷热对物体状态的影响。
3.实验探究: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冷热对物体状态的影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分析问题。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总结提升:对冷和热的基本概念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冷热对物体状态的影响。
6.课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冷和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冷和热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突出冷和热的基本概念以及冷热对物体状态的影响。
内容环环相扣 活动步步深入——苏教版《冷和热》单元分析与教学设计
内容环环相扣活动步步深入——苏教版《冷和热》单元
分析与教学设计
冷和热是《小学英语》(苏教版)第一册第三单元的主题,本单元主要教授初步认识冷和热的概念,为孩子们理解有关气温、穿衣、天气等话题打下基础。
本文对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作一分析,并提出一套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以学习和实践的形式使孩子们掌握中心语言点。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话题为“冷和热”,主要涉及气温、穿衣、天气等相关内容,旨在让学生初步认识冷和热。
本单元主要教学内容包括:
1、中心语言点
本单元的中心语言点包括:look at…(看),It’s hot/cold.(天气热/冷),wear…(穿),warm/cool clothes(温/凉衣物),a
hat/gloves/scarf/socks(帽子/手套/围巾/袜子)等。
2、能力目标
本单元的能力目标包括:
(1)语言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中心语言点进行简单的对话,并能够用英语介绍天气及描述穿衣情况。
(2)语言策略:能够根据天气和温度,选择合适的服装。
(3)情感态度:学会正确态度选择穿衣,并能理解不同的天气状况带来的不同感受。
二、教学设计
1、教学重点
(1)针对本单元中心语言点,强化对look at…, It’s hot/cold., wear…, warm/cool clothes, a hat/gloves/scarf/socks等的学习和掌握,掌握运用。
(2)培养学生根据天气和温度,选择合适的服装的语言策。
2023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寒冷和炎热》教案
2023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寒冷和炎热》教案教学目标- 了解寒冷和炎热对人体的影响;- 掌握寒冷和炎热的特征和表现;- 了解身体对寒冷和炎热的适应能力;- 培养学生对寒冷和炎热的正确认知和应对能力。
教学内容1. 复寒冷和炎热的概念;2. 探讨寒冷和炎热对人体的影响;3. 分析寒冷和炎热的特征和表现;4. 讨论身体对寒冷和炎热的适应能力;5. 进行相关实验和活动,增加学生对寒冷和炎热的体验。
教学步骤1. 导入:以地理图片或气象预报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寒冷和炎热的概念;2. 复:复上节课研究的内容,回顾寒冷和炎热对人体的影响;3. 讲授:通过图片、视频和故事等形式,向学生介绍寒冷和炎热的特征和表现;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讨论自己对寒冷和炎热的认识,并总结归纳;5. 实验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相关实验活动,通过观察和记录寒冷和炎热对物体的影响;6.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身体对寒冷和炎热的适应能力,并与小组成员分享自己的思考;7.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在寒冷和炎热环境下应该如何保持健康,并提出一些建议;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如绘制寒冷和炎热的图画,写一篇寒冷和炎热的体验报告等;9. 家庭作业检查: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并给予评价和指导。
教学资源- 寒冷和炎热的图片、视频资料;- 相关实验所需材料;- 图片或视频展示设备。
教学评价- 学生对寒冷和炎热的概念理解是否准确;- 学生对寒冷和炎热的特征和表现是否有清晰的认识;- 学生是否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 学生对身体对寒冷和炎热的适应能力是否有深入理解;- 学生参与实验和活动的积极性和表现是否良好。
参考资料- 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寒冷和炎热》;- 相关在线教育资源和网站。
小学科学二年级第二单元冷和热全单元教学设计
“热水和冷水”教学设计单元教学内容结构分析:《冷和热》是一个以探究性学习为主的学习单元,围绕“冷和热”的探究开展一系列十分有趣和有意义的活动。
“冷和热”单元以学生对太阳照射下南极冰山的感受和描述活动作为开端,后续活动涉及生活中常见的冷热现象的观察,对冷和热的物体的研究活动。
这一单元的主要活动从冷和热不同的谁开始,观察热水和冷水的不同,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检查水的温度,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冷和热现象,研究改变冷热的方法,以及开展一些有趣冷和热的游戏,增添学生对本主题产生继续研究的兴趣。
并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对冷和热的物体进行观察、研究、比较、描述,并开展应用性的实践技能活动。
学情分析:本单元注重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亲身经历、动手操作和实验来学习科学。
将学生的学习建立在他们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并通过主动探索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发展他们对科学的理解力、思维能力以及多方面的科学素养。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通过多个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在这过程中学生将获得“冷和热”的有关知识、认识温度计、使用温度计的一些技能,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科学道理的兴趣和好奇心。
因此教师要十分重视引领学生从身边的现象进行研究并关注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培养。
重点、难点: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和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科学研究、动手操作、实验活动。
单元教学目标设计:1、引导学生进行一些有关冷和热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明白科学就在我们日常生活之中。
2、经历用触摸的方法按冷热程度把水分类的过程;经历用热冷水变三杯不同温度的水过程;经历认识、使用温度计和冷热的游戏,初步了解在一般情况下物体受热膨胀,受冷收缩的现象。
3、引领学生认真观察、收集有关物体冷热的事实材料并进行整理、筛选、研究。
4、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学会与他人合作,尝试把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
单元教学设计基本思路:本单元内容,是学生能时刻感受到的、和他们的身体有密切关系的。
2021扬州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冷和热》第一单元全部教案(共4课时)
1.《冷热与温度》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新教材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冷和热》第一课。
本单元四课是按照“先总后分”的结构来安排的。
本课引领开启本单元的学习,对后面3课学习内容起概括作用。
第一部分,认识温度计的作用。
通过游戏导入,学生用手指感触并比较冷水、温水、热水的温度,引导学生认知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我们可以用温度计准确测定物体的温度。
第二部分,学习并使用温度计测量冷水、温水和热水的温度。
第三部分,探究热水的降温规律。
通过观察、测量并绘制温度变化曲线,培养学生观察、测量、记录、分析数据的能力,引导学生得出热水降温先快后慢的规律,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第四部分,认识生活中不同种类的温度计并了解对应的用途。
二、学习目标1.知道温度的概念,知道用温度计可以准确测量物体的温度。
2.能准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并发现热水降温过程中的一般规律。
3.了解身边不同种类的温度计并知晓其对应的用途。
三、重点与难点重点: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难点:连续测量一杯热水降温过程并绘制温度变化曲线、得出结论。
四、教学准备冷水、热水、温水、烧杯、温度计、铁架台、温度计、实验单、秒表。
五、教学过程(一)用手初步体验比较不同温度的水,认识温度计的作用。
1.用手初步体验、比较不同温度的水。
出示一杯冷水、一杯温水和一杯热水,先将两手的食指分别插入热水和冷水中,5秒后再同时插入温水中,比较手指的感觉。
2.认识温度计的作用。
我们用手直接感知比较不同水温,有时会存在误差,因此我们需要一个能准确测量温度的仪器——温度计。
【意图解析】通过设计情境,引导学生用手指初步感知不同的水温,发现存在误差,从而顺势引出温度计及其作用。
(二)学习并使用温度计测量不同的水温1.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拿温度计时,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上端。
(2)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冷和热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冷和热教案1 冷热与温度教学目标1、学会测量水温的方法;2、知道在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3、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体会到科学探究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会测量水温的方法。
2、难点:连续测量一杯热水的降温过程,发现温度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冷水、热水、烧杯(或一次性塑料杯)、温度计、铁架台。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建立温度的概念出示一杯冷水、一杯温水和一杯热水。
演示:将两手的食指分别插入冷水杯和热水杯,5秒钟后,再同时插入温水杯。
要求体会:两个手指的感觉一样吗?学生分组进行体验,小组交流体会。
二、形成温度概念全班交流,感受到:光凭自己的感觉不能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
讲解: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温度计可以准确的测定出物体的温度。
三、学习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学生尝试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同时思考:如何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在测量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交流:测量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1)液泡浸在水中,不碰杯壁;(2)液注变化稳定后观察温度;(3)观察温度要水平观察;(4)学习读出温度计的度数。
(教师可以适当创设一些错误情景,认学生分析。
)利用温度计测量三杯水的温度(先测冷水,再测温水、最后测热水)。
四、预测水的温度变化提问:热水放的时间长了会怎样?如果隔相同的时间测量一次热水的温度,你认为热水变凉的过程是怎样的呢?温度的下降会有规律吗?如果有规律,可能是什么样的规律?五、制定热水变凉的研究计划讨论:怎么才能做好这个实验?在讨论中明确学生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需要哪些材料:(温度计、铁架台、杯子、热水、记录纸、手表)(2)需要观察什么?记录什么?(3)怎样记录?从什么时候开始记?隔多长时间记录?(4)小组内每个成员的任务是什么?(拿温度计、读数、计时、记录各有分工,每人都要找到自己的角色)合作学习是科学探究的常用学习方法,每个组员都要承担各自的角色,小组中每个人都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个体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教学目标
二、单元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包括五课,分别以课标中相关的科学知识为研究主题:
第一课:冷热与温度。
目的是建立温度概念,学会测量水温。
在学生掌握了测量水温的方法后,教材安排了连续测量一杯热水降温过程的实验,这是一个将技能训练与科学探究融为一体的极好活动。
通过预测、实验、收集数据和作曲线图,孩子们将发现热水变凉的规律,并能从中领悟到身边平常的小事里也蕴含着深刻的科学道理,生活中处处都有科学问题和科学奥秘。
第二课:热的传递。
目的是认识热传递的方向和方式。
孩子们将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热传递的基本规律:热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固体的主要传热方式是传导,气体和液体的传热方式是对流,热还可以不依靠媒介直接辐射出去。
第三课:加热和冷却。
目的是认识冷热变化对物体的影响及人们对这些规律的利用。
孩子们将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热传递的基本规律:热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固体的主要传热方式是传导,气体和液体的传热方式是对流,热还可以不依靠媒介直接辐射出去。
第四课:吸热和散热。
目的是认识不同物质及同质不同色的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一样的。
在几组对比实验中,孩子们将发现物质吸热散热性能的差异,并要运用这些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第五课:水加热、冷却后。
目的是认识水的三态变化和自然水体的不同存在形式及成因。
第三课中,孩子们已对温度变化对物体的影响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将集中带领学生探究最常见的物质——水的三态变化条件,并通过一系列的模拟实验,了解自然界中云、雨、雪、霜的成因。
从结构上看,前四课探究的是生活中一般的热现象及简单规律,第五课探究的是一种特定的物质——水,随冷热的变化规律。
前四课,基本可看作并列关系,分别探究了冷和热的程度怎样表达和测定,冷和热对物体有哪些影响,热怎样在物体中传递,不同物质的吸热和散热性能,但同时,第一课中涉及到的主题概念和基本技能又是后续探究的基础。
本单元是一个实验密集的单元。
虽然内容比较经典,但活动新颖丰富,而且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学会测量水温的方法。
2、认识热的三种传热方式。
3、认识冷热变化会导致物体产生变化。
4、认识到不同物质、同质不同色的物质吸热和
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
5、了解水的三态变化的条件。
教
学
难
点
1、连续测量一杯热水的降温过程,发
现温度变化规律。
2、正确使用酒精灯。
3、发现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4、做好水和油吸热和散热性能的对比
实验。
5、做好雾、雨、霜的模拟实验。
四、单元内容、实验及课时安排
序号课题实验内容实验材料
计划课
时数
1
冷热与温度感知冷、温、热三种温度的水
测量三种温度的水连续测量
一杯水的温度
冷、温、热三种温度的水、100ml烧杯
冷、温、热三种温度的水、100ml烧杯、
煤油或者水银温度计热水、250ml烧杯、
煤油或者水银温度计、铁架台、三脚架、
石棉网、秒表
2
2
热的传递正确使用酒精灯
热在固体中传导
热在液体中传递
酒精灯、火柴、100ml烧杯、石棉网、
三角架、水
金属汤匙、试管夹、酒精灯、火柴、蜡
烛烧杯、石棉网、三角架、酒精灯、火
柴、木屑、塑料小盘
2
3
加热和冷却加热和冷却对物体形态的影
响
加热和冷却对物体体积的影
响
糖、蜡烛、金属汤勺、酒精灯、火柴
热胀冷缩演示器、水槽、烧瓶、橡胶塞、
玻璃导管、红墨水、热水、冰水、酒精
灯、火柴、饮料瓶、气球、乒乓球
2
4
吸热和散热吸热与散热吸热与散热不同
颜色同种物质的吸热和散热
性能实验
250ml烧杯2只、温度计2支、秒表、
酒精灯、火柴、
油、水、铁架台、石棉网、细线相同纸
箱2只、纸板、金属板、温度计2支黑
白纸杯各1只、温度计
2
5 水在加热和冷却后模拟雨的形成
模拟霜的形成
模拟雾的形成
蒸发快慢的因素
玻璃片、250ml烧杯、热水
易拉罐、湿毛巾、温度计2支、冰块、
食盐、小试管烧杯、培养皿、冰块、温
水大小不同的盘子、同样多的水、抹布、
扇子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