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MA 单透镜设计例子详细 多图

合集下载

ZEMAX初学ray fan及OPD和spot diagram等各种图像分析

ZEMAX初学ray fan及OPD和spot diagram等各种图像分析

ZEMAX像差深入以及像差各种图表分析目录[隐藏]•1初级像差深入o1.1球差o1.2彗差o1.3像散o1.4场曲o1.5畸变•2各种像差图表o2.1初级球差大的点列图o2.2初级球差大的垂轴像差o2.3子午慧差大的情况o2.4其慧差和垂轴色差大初级像差深入近轴光线和远轴光线的概念。

近轴光线和远轴光线都是指与光轴平行的光线,它们都成像在光轴上(下图中画的是主光轴情况)。

缩小的光圈可以拦去远轴光线,而由近轴光线来成像。

总的来说,镜头的像差可以分成两大类,即单色像差及色差。

镜头的单色像差五种,它们分别是影响成像清晰度的球差、彗差、象散、场曲,以及影响物象相似度的畸变。

以下就分别介绍五种不同性质的单色像差:球差是由于镜头的透镜球面上各点的聚光能力不同而引起的。

从无穷远处来的平行光线在理论上应该会聚在焦点上。

但是由于近轴光线与远轴光线的会聚点并不一致,会聚光线并不是形成一个点,而是一个以光轴为中心对称的弥散圆,这种像差就称为球差。

球差的存在引起了成像的模糊,而从下图可以看出,这种模糊是与光圈的大小有关的。

小光圈时,由于光阑挡去了远轴光线,弥散圆的直径就小,图像就会清晰。

大光圈时弥散圆直径就大,图像就会比较模糊。

必须注意,这种由球差引起的图像模糊与景深中的模糊完全是两会事,不可以混为一谈的。

球差可以通过复合透镜或者非球面镜等办法在最大限度下消除的。

在照相镜头中,光圈(孔径)数增加一档(光孔缩小一档),球差就缩小一半。

我们在拍摄时,只要光线条件允许,可以考虑使用较小的光圈(孔径)来减小球差的影响。

彗差是在轴外成像时产生的一种像差。

从光轴外的某一点向镜头发出一束平行光线,经光学系统后,在像平面上并不是成一个点的像,而是形成不对称的弥散光斑,这种弥散光斑的形状象彗星,从中心到边缘拖着一个由细到粗的尾巴,首端明亮、清晰,尾端宽大、暗淡、模糊。

这种轴外光束引起的像差就称为彗差。

彗差的大小既与光圈(孔径)有关,也与视场有关。

zemax设计教程7个样例(有插图汉化版)

zemax设计教程7个样例(有插图汉化版)

第四章设计教程简介这一章将要教你如何使用ZEMAX,这一章的每一节将会让你接触一个不同的设计问题。

第一个设计例子是非常简单的,如果你是一个有经验的镜片设计师,你也许觉得它并不值得你去费心,但是,如果你花费一点点时间去接触它,你可以学到如何运行ZEMAX,然后你可以继续你自己特别感兴趣的设计。

前几个例子中,提供了一些关于镜片设计理论的教程内容,用来帮助那些对专用术语不是很了解的人。

但在总体上来说,这本手册,以及其中的这些特例,目的都不是要将一个新手培养成为一个专家。

如果你跟不上这些例子,或者你不能理解程序演示时与计算有关的数学知识,可以参考任何一本“简介”这一章中所列出的好书。

在开始课程之前,你必须先通过正当手段安装ZEMAX。

课程1:单透镜(a singlet)你将要学到的:开始ZEMAX,输入波长和镜片数据,生成光线特性曲线(ray fan),光程差曲线(OPD),和点列图(Spotdiagram),确定厚度求解方法和变量,进行简单的优化。

假设你需要设计一个F/4的镜片,焦距为100mm,在轴上可见光谱范围内,用BK7玻璃,你该怎样开始呢?首先,运行ZEMAX。

ZEMAX主屏幕会显示镜片数据编辑(LDE)。

你可以对LDE窗口进行移动或重新调整尺寸,以适合你自己的喜好。

LDE由多行和多列组成,类似于电子表格。

半径、厚度、玻璃和半口径等列是使用得最多的,其他的则只在某些特定类型的光学系统中才会用到。

LDE中的一小格会以“反白”方式高亮显示,即它会以与其他格子不同的背景颜色将字母显示在屏幕上。

如果没有一个格子是高亮的,则在任何一格上用鼠标点击,使之高亮。

这个反白条在本教程中指的就是光标。

你可以用鼠标在格子上点击来操纵LDE,使光标移动到你想要停留的地方,或者你也可以只使用光标键。

LDE的操作是简单的,只要稍加练习,你就可以掌握。

开始,我们先为我们的系统输入波长。

这不一定要先完成,我们只不过现在选中了这一步。

ZEMAX单透镜设计例子详细(多图)

ZEMAX单透镜设计例子详细(多图)

ZEMAX单透镜设计例子详细(多图)ZEMAX单透镜设计例子,单透镜是最简单的透镜系统了,这个例子基本是很多ZEMAX教程开头都会讲的。

1-1 单透镜这个例子是学习如何在ZEMAX里键入资料,包括设罝系统孔径(System Aperture)、透镜单位(Lens Units)、以及波长范围(Wavelength Range),并且进行优化。

你也将使用到光线扇形图(Ray Fan Plots)、弥散斑(Spot Diagrams)以及其它的分析工具来评估系统性能。

这例子是一个焦距100 mm、F/4的单透镜镜头,材料为BK7,并且使用轴上(On-Axis)的可见光进行分析。

首先在运行系统中开启ZEMAX,默认的xx视窗为透镜资料xx器(Lens Data Editor, LDE),在LDE可键入大多数的透镜参数,这些设罝的参数包括:表面类型(Surf:Type)如标准球面、非球面、衍射光栅…等曲率半径(Radius of Curvature)表面厚度(Thickness):与下一个表面之间的距离材料类型(Glass)如玻璃、空气、塑胶…等:与下一个表面之间的材料表面半高(Semi-Diameter):决定透镜表面的尺寸大小上面几项是较常使用的参数,而在LDE后面的参数将搭配特殊的表面类型有不同的参数涵义。

1-2 设罝系统孔径首先设罝系统孔径以及透镜单位,这两者的设罝皆在按钮列中的「GEN」按钮里。

点击「GEN」或透过菜单的System->General来开启General的对话框。

点击孔径标签(Aperture Tab)。

因为我们要建立一个焦距100 mm、F/4的单透镜。

所以需要直径为25 mm的入瞳(Entrance Pupil),因此设罝:Aperture Type:Entrance Pupil Diameter Aperture Value:25 mm点击单位标签(Units Tab),并确认透镜单位为Millimeters。

zemax应用举例1-单透镜

zemax应用举例1-单透镜

8)单透镜还能更好吗? 单透镜还能更好吗?
方法二
优化结果
慧差几乎为零 系统成像质量几乎没有改变
8)单透镜还能更好吗? 单透镜还能更好吗?
方法三
优化结果
慧差几乎为0 慧差几乎为0,像散也非常小 点列图尺寸变大 此系统中主要存在球差和场曲两种像差
8)单透镜还能更好吗? 方法四 单透镜还能更好吗?
优化后单透镜结构参数
点列图 横向像差(光线扇形图) 横向像差(光线扇形图)
优化结果:MF=0.0659 优化结果: 存在问题:厚度太厚,不实用 存在问题:厚度太厚, ---增加厚度限制条件 ---增加厚度限制条件 单透镜中的可变参数:两个曲率半径, 单透镜中的可变参数:两个曲率半径, 两个厚度, 两个厚度,光阑位置 现在的可变参数:前曲率半径及透镜厚度, 现在的可变参数:前曲率半径及透镜厚度, 且厚度作用不大 如何改善? 如何改善? ---离焦 ---离焦 ---光阑位置可变 ---光阑位置可变
6)进一步优化
优化结果
Rear landscape
成像质量大大改善! 成像质量大大改善!
7)另外一种可替代的结构
Front landscape
8)单透镜还能更好吗? 单透镜还能更好吗?
方法一
优化结果
SPHA
1.079 33 72 RMS spot size 48 98
2.799
结论: 结论: 1、单透镜不能校正球差 2、优化特定的像差结果往往不理想
例子1 例子1
单透镜
1)设计要求: 设计要求: 入瞳直径: 入瞳直径:40mm F/# : F/10 材料:BK7 材料: 物距: 物距:无穷远 2w=100 波长: 波长:0.587um 光阑在系统第一面 要求在近轴焦点处系统有最好的RMS 要求在近轴焦点处系统有最好的RMS spot size

zemax实验(课堂PPT)

zemax实验(课堂PPT)

第三章 ZEMAX设计实例
例8 折叠反射镜面和坐标断点
加入单个反射镜面使会聚光束方向向上。反射镜面的初始位置的方向为45度。假设我 们需要反射镜面离开近轴透镜30mm的距离,就要求有3个新的镜面:一个坐标断点使坐 标系统转45度,一个反射镜面,还有另外一个使反射光旋转45度。关键的一点是:这三 个面都要求使用一个单反射镜面来实现。要加入三个表面,在像面行上任何一处单击, 使光标重新定位,按Insert键3次,将第1面(STO面)的厚度改为30,在第3面的玻璃列 输入MIRROR,再将第4面(IMA前一面)的厚度改为-70。注意70是负的,因为经过奇 数面的镜面后厚度符号改变。

第三章 ZEMAX设计实例
例9 扫面镜(Scanning Mirror)
现在,为了使镜面成为一个扫描镜,需要倾斜它。因为扫描角度为10°。所以 在45°标称位置倾斜±5°。 为了使镜面成为扫描镜,使用倾斜/偏心元件工具。 选择tools/coordinates/tilt/decenter…….
第三章 ZEMAX设计实例
例8 折叠反射镜面和坐标断点
将要学到的:更好地理解坐标断点,为倾斜和偏心系统设立的符号约定,反 射镜面的应用。
先前的课程中讲述了如何设计一个牛顿望远镜,那一课中介绍了反射镜面和 坐标断点概念,该课的重点为:
1)厚度在经过一个镜面后总是会改变符号。经过奇数面的镜面后,总厚度 应该是负的。此符号的约定与镜面的数量或坐标断点的存在无关。
要实现另一个反射镜面,单击像面使光标落在那儿, 按Insert 键3次。将第四面的厚度从-70改为-30,第6 面的玻璃改为MIRROR,第7面的厚度改为+40(再次注 意经过镜面后符号的改变),再将第5和7面的表面类 型改为坐标断点,在第5面对X轴倾斜中输入—45度。 在第7面的对X轴的倾斜

zemax像差图分析

zemax像差图分析

ZEMAX像差深入以及像差各种图表分析初级像差深入近轴光线和远轴光线的概念。

近轴光线和远轴光线都是指与光轴平行的光线,它们都成像在光轴上(下图中画的是主光轴情况)。

缩小的光圈可以拦去远轴光线,而由近轴光线来成像。

总的来说,镜头的像差可以分成两大类,即单色像差及色差。

镜头的单色像差五种,它们分别是影响成像清晰度的球差、彗差、象散、场曲,以及影响物象相似度的畸变。

以下就分别介绍五种不同性质的单色像差:球差是由于镜头的透镜球面上各点的聚光能力不同而引起的。

从无穷远处来的平行光线在理论上应该会聚在焦点上。

但是由于近轴光线与远轴光线的会聚点并不一致,会聚光线并不是形成一个点,而是一个以光轴为中心对称的弥散圆,这种像差就称为球差。

球差的存在引起了成像的模糊,而从下图可以看出,这种模糊是与光圈的大小有关的。

小光圈时,由于光阑挡去了远轴光线,弥散圆的直径就小,图像就会清晰。

大光圈时弥散圆直径就大,图像就会比较模糊。

必须注意,这种由球差引起的图像模糊与景深中的模糊完全是两会事,不可以混为一谈的。

球差可以通过复合透镜或者非球面镜等办法在最大限度下消除的。

在照相镜头中,光圈(孔径)数增加一档(光孔缩小一档),球差就缩小一半。

我们在拍摄时,只要光线条件允许,可以考虑使用较小的光圈(孔径)来减小球差的影响。

彗差是在轴外成像时产生的一种像差。

从光轴外的某一点向镜头发出一束平行光线,经光学系统后,在像平面上并不是成一个点的像,而是形成不对称的弥散光斑,这种弥散光斑的形状象彗星,从中心到边缘拖着一个由细到粗的尾巴,首端明亮、清晰,尾端宽大、暗淡、模糊。

这种轴外光束引起的像差就称为彗差。

彗差的大小既与光圈(孔径)有关,也与视场有关。

我们在拍摄时也可以采取适当采用较小的光圈(孔径)来减少彗差对成象的影响。

像散也是一种轴外像差。

与彗差不同,像散仅仅与视场有关。

由于轴外光束的不对称性,使得轴外点的子午细光束(即镜头的直径方向)的会聚点与弧矢细光束(镜头的园弧方向)的会聚点位置不同,这种现象称为象散。

ZEMAX葵花宝典1(入门篇)

ZEMAX葵花宝典1(入门篇)

ZEMAX葵花宝典1(入门篇)目录例子1 单透镜(Singlet) .............................................................. .............................................. 5 1.1 单透镜 ..................................................................... ....................................................... 5 1.2 设罝系统孔径 ..................................................................... ............................................ 5 1.3 设罝视场角 ..................................................................... ................................................ 7 1.4 设罝波长...................................................................... ................................................... 7 1.5 键入透镜资料 ..................................................................... ............................................ 8 1.6 设罝透镜参数 ..................................................................... ............................................ 9 1.7 评估系统性能 ..................................................................... ............................................ 9 1.8 使用解 ..................................................................... ..................................................... 10 1.9 设罝优化...................................................................... ................................................. 11 1.10 建立绩效函数 ..................................................................... ........................................ 12 1.11 增加限制条件 ..................................................................... ........................................ 13 1.12 运行优化 ..................................................................... ................................................ 13 1.13 光线扇形图 ..................................................................... ............................................ 14 1.14 二维设计图 ..................................................................... ............................................ 14 1.15 弥散斑 ..................................................................... ................................................... 15 1.16 光程差扇形图 ..................................................................... ........................................ 16 1.17 进一步分析 ..................................................................... ............................................ 17 例子2 座标变换(CoordinateBreaks) ................................................................ .................... 18 2.1 座标变换...................................................................... ................................................. 18 2.2 顺序旗标...................................................................... ................................................. 18 2.3 座标变换的应用 ........................................................................................................... 19 2.4 工具,转折面镜sahaja ................................................................. ............................... 19 2.5 例子,转折面镜 ..................................................................... ...................................... 20 2.6 新增转折面镜 ..................................................................... .......................................... 20 2.7 修正透镜资料编辑器...................................................................... .............................. 21 2.8 删除转折面镜 ..................................................................... .......................................... 22 2.9 倾斜与离轴 ..................................................................... .............................................. 23 2.10 工具,倾斜与离轴 ..................................................................... ................................ 23 2.11 例子,倾斜与离轴 ..................................................................... ................................ 24 2.12 处理倾斜与离轴 ..................................................................... .................................... 24 2.13 设罝倾斜与离轴 ..................................................................... .................................... 25 例子3 牛顿式望远镜 (Newtonian Telescope) ............................................................. .. (26)1 / 873.1 牛顿式望远镜 ..................................................................... .......................................... 26 3.2 孔径、单位、视场角及波长 ..................................................................... ................. 26 3.3 键入透镜资料 ..................................................................... .......................................... 27 3.4 评估系统性能 ..................................................................... .......................................... 28 3.5 定义抛物面 ..................................................................... .............................................. 29 3.6 抛物型反射罩 ..................................................................... .......................................... 29 3.7 点扩散函数 ..................................................................... .............................................. 30 3.8 挡板 ..................................................................... ......................................................... 30 3.9 增加转折面镜 ..................................................................... .......................................... 31 3.10 座标变换 ..................................................................... ................................................ 33 3.11 设罝挡板 ..................................................................... ................................................ 33 3.12 挡板效果 ..................................................................... ................................................ 34 例子4 消色差单透镜(AchromaticSinglet) ............................................................... ............. 36 4.1 消色差单透镜 ..................................................................... .......................................... 36 4.2 标准单透镜 ..................................................................... .............................................. 37 4.3 新增衍射表面 ..................................................................... .......................................... 38 4.4 设罝衍射参数 ..................................................................... .......................................... 39 4.5 评估系统性能 ..................................................................... .......................................... 40 4.6 相位属性分析 ..................................................................... .......................................... 41 例子5 变焦透镜 (Zoom Lens) .................................................................. .............................. 42 5.1 变焦透镜...................................................................... ................................................. 42 5.2 设罝系统参数 ..................................................................... .......................................... 42 5.3 初始透镜参数 ............................................................................................................... 43 5.4 设罝视场角 ..................................................................... .............................................. 44 5.5 设罝波长...................................................................... ................................................. 44 5.6 定义多组态透镜 ..................................................................... ...................................... 45 5.7 键入多组态参数 ..................................................................... ...................................... 46 5.8 设罝多组态变数 ..................................................................... ...................................... 46 5.9 建立多组态绩效函数...................................................................... .............................. 47 5.10 增加限制条件 ..................................................................... ........................................ 48 5.11 设罝透镜尺寸 ..................................................................... ........................................ 48 5.12 运行优化 ..................................................................... ................................................ 49 5.13 评估系统性能 ..................................................................... ........................................ 50 例子6 公差(Tolerancing) .......................................................... ............................................. 51 6.1 概论 .............................................................................................................................. 51 6.2 公差 ..................................................................... (52)2 / 876.3 误差来源...................................................................... ................................................. 52 6.4 设罝公差...................................................................... ................................................. 53 6.5 公差操作数 ..................................................................... .............................................. 53 6.6 双透镜的公差分析 ..................................................................... .................................. 54 6.7 制造与组装公差 ..................................................................... ...................................... 55 6.8 误差描述...................................................................... ................................................. 56 6.9 灵敏度分析 ..................................................................... .............................................. 57 6.10 初步公差分析 ..................................................................... ........................................ 57 6.11 公差分析结果 ..................................................................... ........................................ 58 6.12 统计分析 ..................................................................................................................... 58 6.13 反灵敏度分析 ..................................................................... ........................................ 59 6.14 个别分析视场角/组态 ..................................................................... ........................... 60 6.15 限制公差范围 ..................................................................... ........................................ 60 6.16 设罝限制条件 ..................................................................... ........................................ 61 6.17 修正公差范围 ..................................................................... ........................................ 61 6.18 蒙地卡罗分析 ..................................................................... ........................................ 62 6.19 蒙地卡罗统计 ..................................................................... ........................................ 62 6.20 进一步分析 ..................................................................... ............................................ 63 例子7 混合式非序列 (NSC withPorts) ................................................................. ................. 63 7.1 混合式非序列 ..................................................................... .......................................... 63 7.2 例子,混合式非序列...................................................................... .............................. 64 7.3 出口埠 ..................................................................... ..................................................... 67 7.4非序列组件 ..................................................................... ............................................... 68 7.5 对象属性...................................................................... ................................................. 68 7.6 非序列性透镜对象 ..................................................................... .................................. 69 7.7 复制对象...................................................................... ................................................. 70 7.8 定义多焦透镜 ..................................................................... .......................................... 70 7.9 表面折射...................................................................... ................................................. 70 7.10 空气透镜 ..................................................................... ................................................ 71 7.11 调整焦距参数 ..................................................................... ........................................ 72 7.12 多焦透镜 ..................................................................... ................................................ 72 7.13 运行优化 ..................................................................... ................................................ 73 7.14 带状优化 ..................................................................... ................................................ 74 7.15 目标局部 ..................................................................... ................................................ 76 7.16 光线目标 ..................................................................... ................................................ 77 7.17 系统性能 ..................................................................... ................................................ 78 7.18 运行影像分析性能之优化 ..................................................................... ..................... 78 7.19 设罝变数 ..................................................................... (79)3 / 877.20 最终设计 ..................................................................... ................................................ 80 例子8 物理光学传播(Physical OpticsPropagation) ........................................................... ... 81 8.1 物理光学传播 ..................................................................... .......................................... 81 8.2 定义光线...................................................................... ................................................. 83 8.3 设罝显示参数 ..................................................................... .......................................... 85 8.4 一阶局部...................................................................... ................................................. 85 8.5 其它局部...................................................................... ................................................. 86 8.6 辐射照度分布 ..................................................................... (86)4 / 87例子1 单透镜 (Singlet)1.1 单透镜这个例子是学习如何在ZEMAX里键入资料,包括设罝系统孔径(System Aperture)、透镜单位(Lens Units)、以及波长范围(Wavelength Range),并且进行优化。

ZEMAX光学成像设计实例---ZEMAX基础实例-单透镜设计

ZEMAX光学成像设计实例---ZEMAX基础实例-单透镜设计

第二章 基础实例设计ZEMAX基础实例 ‐ 单透镜设计引言• 在成像光学系统设计中,主要指的是透镜系统设计,当然也有一些反射系统或棱镜系统。

• 在透镜系统设计中,最基础、最简单的便是单透镜设计。

但我们不要小看这样的单透镜系统,因为它也代表了一个光学系统设计的完整流程。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本节中,我们通过手把手的操作,为大家展示使用 ZEMAX 进行成像光学设计的完整流程。

使初学者快速领略到ZEMAX光学设计的风采,在轻松的设计中感受到光学设计的乐趣。

• 通过单透镜设计,可以使大家学习到Z EMAX 序列编辑器建模方法,光束大小设置方法,视场设置方法,变量的设罝方法,评价函数设置方法,优化方法,像差分析方法和提髙像质的像差平衡方法等,单透镜系统参数设计任何一个镜头,我们都必须有特定的要求,比如焦距,相对口径,视场,波长,材料,分辨率,渐晕,MTF等等,根据系统的简易程度客户给的要求也各不相同。

由于单透镜最简单的系统,要求也就很少。

本例中我们设计单透镜规格参数如下:EPD = 20mmF/#=10FFOV= 10 degreeWavelength 0.587umMaterial BK7Best RMS Spot Radius首先我们需要把知道的镜头的系统参数输入软件中,系统参数包括三部分:光束孔径大小,视场类型及大小,波长。

在这个单透镜的规格参数中,入瞳直径(EPD)为20mm,全视场(FFOV)为10度,波长0.587微米,分别如下说明。

1、点击System » General或点快捷按扭Gen打开通用设置对话框:入瞳直径即到还有其它像空间F 数互转换。

物空间数值直接定义物随光阑尺寸用这种类型本例中,我2、点击打开即用来直接确它几种光束孔(Image Space 值孔径(Object 物点发光角度寸漂移(Float B 型来计算入瞳我们只需选择开视场对话框定进入系统光孔径定义类型e F/#),用于t Space NA),来约束进入系By Stop Size),瞳的大小。

Zemax 初学实例解析

Zemax 初学实例解析

ZEMAX 初学实例解析内容纲目:前言实例一:单镜片(Singlet)实例二:双镜片实例三:牛顿望远镜实例四:Schmidt-Cassegrain 和aspheric corrector实例五:multi-configuration laser beam expander实例六:fold mirrors 和coordinate breaks实例七:使用Extra Date Editor, Optimization with Binary Surfaces实例一:单镜片(Singlet)你将学到:启用Zemax,如何键入wavelength,lens data ,产生ray fan,OPD,spot diagrams,.. 定义thickness solve 以及variables,执行简单光学设计最佳化。

设想你要设计一个F/4 单镜片在光轴上使用,其focal length 为100mm,在可见光谱下,用BK7 镜片来作。

首先叫出ZEMAX 的lens data editor(LDE) ,什么是LDE 呢?它是你要的工作场所,譬如你决定要用何种镜片,几个镜片,镜片的radius,thickness ,大小,位置……等。

然后选取你要的光,在主选单system 下,圈出wavelengths ,依喜好键入你要的波长,同时可选用不同的波长等。

现在在第一列键入0.486,以microns 为单位,此为氢原子的F-line 光谱。

在第二、三列键入0.587 及0.656,然后在primary wavelength 上点在0.486 的位置,primary wavelength 主要是用来计算光学系统在近轴光学近似(paraxial optics,即first-order optics) 下的几个主要参数,如focal length,magnification,pupil sizes 等。

再来我们要决定透镜的孔径有多大。

Zemax光学设计:一个ZR为3的变焦物镜的设计参考

Zemax光学设计:一个ZR为3的变焦物镜的设计参考

Zemax光学设计:一个ZR为3的变焦物镜的设计参考设计指标:设计一个ZR为3的变焦物镜,像高y`为12.44mm。

设f`4=65.3mm,f`0=100mm≈1.5 f`4。

由以上几个参数,可以计算出该变焦物镜的其他参数,如下表:以上表格的计算结果,可以作为该变焦物镜的初始技术指标和设计参考。

设计仿真:(1)前组的初始结构这个变焦物镜中,前组外径大,主光线高度很高,孔径为D1=2×h pC≈47mm,相对孔径约为1:2.1,焦距f`1为100mm。

按照准直镜的要求进行设计,采用单片+双胶合。

在系统通用对话框中设置孔径。

在孔径类型中选择“Entrance Pupil Diameter”;在波长设定对话框中,设定F.d.C,如下图:查看LDE:查看2D Layout:(2)中组I的初始结构中组I的初始结构采用一对密接的平凹透镜,两片透镜对称,平面相对,材料选择高折射率、低色散的玻璃H-LAK7。

在系统通用对话框中设置孔径。

在孔径类型中选择“Entrance Pupil Diameter”;在波长设定对话框中,设定F.d.C,如下图:查看LDE:此时的焦距f`2约为-36.5mm,和计算值接近。

查看2D Layout:(3)中组II的初始结构中组II的初始结构采用一个双胶合消色差物镜。

在系统通用对话框中设置孔径。

在孔径类型中选择“Entrance Pupil Diameter”;在波长设定对话框中,设定F.d.C,如下图:查看LDE:此时的焦距f`3为100mm。

查看2D Layout:(4)前组、中组I与中组II的续接根据变焦物镜的理想光学模型,间隔d应为57.74mm,但实际取间隔为45mm,主要是考虑透镜的厚度以及间隔不为零。

由于望远镜为afocal系统,为了工作方便,在中组II后面8mm处设置一个理想透镜(Paraxial),后截距和焦距均取65.3mm,即f`4,这是用理想透镜代替后组。

ZEMAX单透镜设计例子详细(多图)

ZEMAX单透镜设计例子详细(多图)

ZEMAX单透镜设计例⼦详细(多图)ZEMAX单透镜设计例⼦,单透镜是最简单的透镜系统了,这个例⼦基本是很多ZEMAX教程开头都会讲的。

1-1 单透镜这个例⼦是学习如何在ZEMAX⾥键⼊资料,包括设罝系统孔径(System Aperture)、透镜单位(Lens Units)、以及波长范围(Wavelength Range),并且进⾏优化。

你也将使⽤到光线扇形图(Ray Fan Plots)、弥散斑(Spot Diagrams)以及其它的分析⼯具来评估系统性能。

这例⼦是⼀个焦距100 mm、F/4的单透镜镜头,材料为BK7,并且使⽤轴上(On-Axis)的可见光进⾏分析。

⾸先在运⾏系统中开启ZEMAX,默认的编辑视窗为透镜资料编辑器(Lens Data Editor, LDE),在LDE可键⼊⼤多数的透镜参数,这些设罝的参数包括:表⾯类型(Surf:Type)如标准球⾯、⾮球⾯、衍射光栅…等曲率半径(Radius of Curvature)表⾯厚度(Thickness):与下⼀个表⾯之间的距离材料类型(Glass)如玻璃、空⽓、塑胶…等:与下⼀个表⾯之间的材料表⾯半⾼(Semi-Diameter):决定透镜表⾯的尺⼨⼤⼩上⾯⼏项是较常使⽤的参数,⽽在LDE后⾯的参数将搭配特殊的表⾯类型有不同的参数涵义。

1-2 设罝系统孔径⾸先设罝系统孔径以及透镜单位,这两者的设罝皆在按钮列中的「GEN」按钮⾥(System->General)。

点击「GEN」或透过菜单的System->General 来开启General的对话框。

点击孔径标签(Aperture Tab)(默认即为孔径页)。

因为我们要建⽴⼀个焦距100 mm、F/4的单透镜。

所以需要直径为25 mm 的⼊瞳(Entrance Pupil),因此设罝:Aperture Type:Entrance Pupil DiameterAperture Value:25 mm点击单位标签(Units Tab),并确认透镜单位为Millimeters。

zema自聚焦透镜设计

zema自聚焦透镜设计

z e m a自聚焦透镜设计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绪论 (1)1 自聚焦透镜简介 (2)自聚焦透镜 (2)自聚焦透镜的特点 (2)自聚焦透镜的主要参数 (3)2 自聚焦透镜的应用 (4)聚焦和准直 (4)光耦合 (5)单透镜成像 (6)自聚焦透镜阵列成像 (6)3 球面自聚焦透镜设计仿真 (7)确定透镜模型 (7)设置波长 (7)数值孔径设定 (8)自聚焦透镜光路 (8)4 优化参数 (9)光线相差分析 (9)聚焦光斑分析 (10)3D模型 (10)结束语 (11)致谢 (12)参考文献 (13)摘要本文主要说明应用梯度折射率对光传播的影响分析设计自聚焦透镜(GRIN lens),自聚焦透镜主要应用于光纤传输系统中。

自聚焦透镜同普通透镜的区别在于,自聚焦透镜材料能够使沿轴向传输的光产生折射,并使折射率的分布沿径向逐渐减小,从而实现出射光线被平滑且连续的汇聚到一点。

利用此特性,G-lens在光纤传输系统中是构成准直、耦合、成像系统的主要部分。

而它结构简单,体积小的特点更适用于小型光学器材中,例如窥镜系统。

关键词:梯度折射率,自聚焦,光耦合,准直AbstractThis article main showing the impact analysis designs the self-focusing lens using the gradient refractive index to the light emission (GRIN lens), the self-focusing lens mainly apply in the optical fiber transmission system. The self-focusing lens lie in with the ordinary lens' difference, the self-focusing lens material can cause along the axial transmission light to have the refraction, and causes the refractive index the distribution to reduce gradually along the radial direction, thus realizes the exit ray by smooth and the continual gathering to a spot. Using this characteristic, G-lens in the optical fiber transmission system is the constitution collimation, the coupling, imaging system's main part. But its structure is simple, the volume small characteristic is suitable in the small optics equipment, for example looking glass system.Keywords:Gradient index, GRIN lens, Light coupling,Collimation绪论自聚焦透镜体积小,重量轻,具有准直和聚焦作用,且耦合效率高。

变焦镜头zemax27优化设计教学实例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变焦镜头zemax27优化设计教学实例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 第一种键入被参照旳为组态一, 可透过「Cfg#」这个栏能够得 知。接着是操作数「CONF 2」
以及应用于组态二旳操作数, 然后是组态三。
• 还需要增长新旳操作数来限制 每个系统旳聚焦长度,将放置
操作数于优化函数旳上面。而 每个「EFFL」必须伴随一种 「CONF」操作数。
• 组态一所限制旳聚焦长度为 75 mm、组态二为100 mm、 组态三为125 mm。每个 EFFL操作数使用权值「1」。
镜; • 4、透镜厚度:中心与边沿厚度须不小
于2 mm,中心厚度须不不小于10 mm;
• 5、透镜间距:中心与边沿距离必 须不小于1 mm;
• 6、视场角度:近轴像高为0、15.1、 21.6 mm(针对35 mm旳胶片);
• 7、波长范围:F、d、C(可见光 波段)。
设罝系统参数
• 开启系统(System),一般(General) 对话框。
• 1、将游标置于表面一旳半高栏 上,而且按下Enter。
• 2、按下「M」以选择 「Maximum」旳解型态。
• 3、按下Enter接受设罝
• 4、按下向下键(Down Arrow)到表面二。
• 反复其他旳面,除了孔径以及成像面。 迅速设罝如下所示:
• 5、Enter - 「M」- Enter – 向下键 (Down Arrow)
• 6、Enter - 「M」- Enter – 向下键 (Down Arrow)
• 7、等等...
• (Samples\Tutorial\Tutorial zoom 2.zmx旳透镜文件显示到这里旳全部内 容)
运营优化
• 这个透镜已经准备好进行优化。 希望看到优化过程中全部组态 旳相对外型。将使用3D出图 (Layout)(按钮列上L3d 按钮)。 接着开启3D出图旳设罝对话框 (Settings Dialog Box)。变化设 罝

光学设计软件zema中文教程

光学设计软件zema中文教程

注:此版本ZEMAX中文说明由光学在线网友elf提供!目录第1章引第2章用户界面第3章约定和定义第4章教程教程1:单透镜教程2:双透镜教程3:牛顿望远镜教程4:带有非球面矫正器的施密特—卡塞格林系统教程5:多重结构配置的激光束扩大器教程6:折叠反射镜面和坐标断点教程7:消色差单透镜第5章文件菜单 (7)第6章编辑菜单 (14)第7章系统菜单 (31)第8章分析菜单 (44)§8.1 导言 (44)§8.2 外形图 (44)§8.3 特性曲线 (51)§8.4 点列图 (54)§8.5 调制传递函数MTF (58)§8.5.1 调制传递函数 (58)§8.5.2 离焦的MTF (60)§8.5.3 MTF曲面 (60)§8.5.4 MTF和视场的关系 (61)§8.5.5 几何传递函数 (62)§8.5.6 离焦的MTF (63)§8.6 点扩散函数(PSF) (64)§8.6.1 FFT点扩散函数 (64)§8.6.2 惠更斯点扩散函数 (67)§8.6.3 用FFT计算PSF横截面 (69)§8.7 波前 (70)§8.7.1 波前图 (70)§8.7.2 干涉图 (71)§8.8 均方根 (72)§8.8.1 作为视场函数的均方根 (72)§8.8.2 作为波长函数的RMS (73)§8.8.3 作为离焦量函数的均方根 (74)§8.9 包围圆能量 (75)§8.9.1 衍射法 (75)§8.9.2 几何法 (76)§8.9.3 线性/边缘响应 (77)§8.10 照度 (78)§8.10.1 相对照度 (78)§8.10.2 渐晕图 (79)§8.10.3 XY方向照度分布 (80)§8.10.4 二维面照度 (82)§8.11 像分析 (82)§8.11.1 几何像分析 (82)§8.11.2 衍射像分析 (87)§8.12 其他 (91)§8.12.1 场曲和畸变 (91)§8.12.2 网格畸变 (94)§8.12.3 光线痕迹图 (96)§8.12.4 万用图表 (97)§8.12.5 纵向像差 (98)§8.12.6 横向色差 (99)§8.12.7 Y-Y bar图 (99)§8.12.8 焦点色位移 (100)§8.12.9 色散图 (100)§§§§8.13 计算 (103)§8.13.1 光线追迹 (103)§8.13.2 塞得系数 (104)第九章工具菜单 (108)§9.1 优化 (108)§9.2 全局优化 (108)§9.3 锤形优化 (108)§9.4 消除所有变量 (108)§9.5 评价函数列表 (109)§9.6 公差 (109)§9.7 公差列表 (109)§9.8 公差汇总表 (109)§9.9 套样板 (109)§9.10 样板列表 (111)§9.11 玻璃库 (112)§9.12 镜头库 (112)§9.13 编辑镀膜文件 (114)§9.14 给所有的面添加膜层参数 (115)§9.15 镀膜列表 (115)§9.16 变换半口径为环形口径 (115)§9.17 变换半口径为浮动口径 (116)§9.18 将零件反向排列 (116)§9.19 镜头缩放 (116)§9.20 生成焦距 (117)§9.21 快速调焦 (117)§9.22 添另折叠反射镜 (117)§9.23 幻像发生器 (118)§9.24 系统复杂性测试 (120)§9.25 输出IGES文件 (120)第十章报告菜单 (124)§10.1 介绍 (124)§10.2 表面数据 (124)§10.3 系统数据 (125)§10.4 规格数据 (125)§10.5 Report Graphics 4/6 (126)第十一章宏指令菜单 (127)§11.1 编辑运行ZPL宏指令 (127)§11.2 更新宏指令列表 (127)§11.3 宏指令名 (127)第十二章扩展命令菜单 (128)§12.1 扩展命令 (128)§12.2 更新扩展命令列表 (128)§12.3 扩展命令名 (128)第十三章表面类型 (130)§13.1 简介 (130)§13.2 参数数据 (130)§13.3 特别数据 (131)§13.4 表面类型概要 (131)§13.4.1 用户自定义表面 (131)§13.4.2 内含表面 (132)§13.5 标准面 (136)§13.6 偶次非球面 (136)§13.7 奇次非球面 (137)§13.8 近轴表面 (138)§13.9 近轴X-Y表面 (138)§13.10 环形表面 (139)§13.11 双圆锥表面 (139)§13.12 环形光栅面 (140)§13.13 立方样条表面 (141)§13.14 Ⅰ型全息表面 (142)§13.15 Ⅱ型全息表面 (143)§13.16 坐标断点表面 (143)§13.17 多项式表面 (145)§13.18 菲涅耳表面 (145)§13.19 ABCD矩阵 (146)§13.20 另类面 (146)§13.21 衍射光栅表面 (147)§13.22 共轭面 (148)§13.23 倾斜表面 (149)§13.24 不规则表面 (149)§13.25 梯度折射率1表面 (150)§13.26 梯度折射率2表面 (152)§13.27 梯度折射率3表面 (152)§13.28 梯度折射率4表面 (153)§13.29 梯度折射率5表面 (154)§13.30 梯度折射率6表面 (155)§13.31 梯度折射率7表面 (156)§13.32 梯度折射率表面Gradium TM (157)§13.33 梯度折射率9表面 (160)§13.34 梯度折射率10表面 (161)§13.35泽尼克边缘矢高表面 (162)第十五章非序列元件 (162)第十七章优化 (228)第十八章全局优化 (290)第十九章公差规定 (298)第二十章多重结构 (338)第二十一章玻璃目录的使用 (345)第二十二章热分析 (363)第二十三章偏振分析 (373)第二十四章ZEMAX程序设计语言 (390)第二十五章ZEMAX扩展 (478)第五章文件菜单新建(New)目的:清除当前的镜头数据。

设计大孔径小视场非球面单透镜

设计大孔径小视场非球面单透镜

设计大孔径小视场非球面通过工程光学的学习,我们知道大孔径小视场的球面单透镜,其像差大得难以忍受,对于球面单透镜而言这是难以解决的问题。

不过随着非球面的出现,这已经不再是难题。

下面我们使用ZEMAX 软件设计一个非球面单透镜。

1.计算并输入初始透镜数据假设用BK7玻璃(n d =1.516800,v d =64.167336)来设计一个焦距f ′=50mm ,相对孔径D/f ′=1/1,视场2w =2o 的单透镜,首先使用薄透镜光焦度公式Ф=(n -1)(ρ1-ρ2)估算出透镜的曲率半径(双面等凸)约为50mm 和-50mm [5]。

然后运行ZEMAX 。

主屏幕会显示镜片数据编辑表(LDE )。

首先我们需要为镜片定义一个孔径。

由于焦距f ′=50mm ,相对孔径D/f ′=1/1,所以孔径取50mm 。

点击快捷键“Gen ”,出现“通常数据(General Data )”对话框,单击“孔径值(Aper Value )”一格,出现“入瞳直径(Entrance Pupil Diameter )” 对话框,输入值:50。

下来注意到在LDE 中显示的有三个面:物平面(OBJ )、光阑面(STO )、像平面(IMA )。

对于透镜来说,我们共需要五个面:物平面、光阑面、前镜面、后镜面和像平面。

移动光标到像平面的“无穷(Infinity )”之上,按INSERT 键两次,插入2和3面。

输入透镜半径和使用的玻璃,注意缺省的单位是毫米。

透镜厚度先填入0,即薄透镜状态,可以看到ZEMAX 底框中EFFL 约为50mm ,说明薄透镜曲率半径的计算结果正确,但透镜厚度为零的镜片在现实中是找不到的,所以输入厚度25mm 来进行设计。

接着我们为系统输入波长。

点击主窗口上方的快捷键“Wav ”,屏幕中间会弹出一个“波长数据(Wavelength Data )”对话框,填入0.5875618(缺省的单位是微米),权重为1,然后按“OK ”键退出。

透镜设计导论——ZEMAX设计实例参考作案

透镜设计导论——ZEMAX设计实例参考作案

光学系统 Kingslake,R.,Optical Systems Design. New York:Academic Press 1983. Smith,W.,Modern Optical Engineering. New York:McGraw-Hill,1966.
史料 Kingslake,R.,A History of the Photographic Lens. New York: Academic Press,1989. King,H.C.,The History of the Telescope. Cambridge:Sky Publishing Corporation,1955.
New York:
几何光学 hecht,E. and Zajac,A,Optics (Firs edition). Boston:Addison-Wesley. 1974. Pedrotii,F.and Pedrotti,L.,Introduction to Optics (Second edition). New Jersey:Prentice Hall,1993. Sears,F,Optics (Third edition). Boston:Addison-Wesley,1958.
343
附录 D 术语表 Lateral Color: Chromatic aberration associated with the chief ray. Magnification: Ratio of image height to object height. Marginal Ray: Ray from the axial object point to the rim of the entrance pupil. Merit Function: A number that summarizes the state of optimization of an imaging system. The lower the number, the better the optimization. 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 (MTF): A measure of image contrast as a function of spatial frequency. Null Lens: A refractive or reflective optical system interposed between a test point and an aspheric mirror in a radius of curvature test configuration. Compensates for the spherical aberration associated with the normals to the mirror surface. Numerical Aperture: Defines the light collection capability of an optical system in object space for a finite object distance. Optical Path Length: The actual path length multiplied by the refractive index within that path. Optical Path Difference: The separation between an aberrated wavefront and a reference sphere at some point in the exit pupil. Optical Power: The reciprocal of focal length. Principal Plane(s): An optical imaging system has a pair of principal planes (front and rear). These planes, along with a knowledge of focal point locations, can represent the first order imaging properties of the system (no matter how complicated that system may be). The image point location of any object point can be determined via simple graphical ray tracing techniques. Paraxial Plane: For an optical imaging system,trace rays which lie close to the optical axis through the system for a given axial object point. The convergence point of such rays in image space defines the location of the paraxia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ZEMAX单透镜设计例子,单透镜是最简单的透镜系统了,这个例子基本是很多ZEMAX教程开头都会讲的。

1-1 单透镜这个例子是学习如何在ZEMAX里键入资料,包括设罝系统孔径(System Aperture)、透镜单位(Lens Units)、以及波长范围(Wavelength Range),并且进行优化。

你也将使用到光线扇形图(Ray Fan Plots)、弥散斑(Spot Diagrams)以及其它的分析工具来评估系统性能。

这例子是一个焦距100 mm、F/4的单透镜镜头,材料为BK7,并且使用轴上(On-Axis)的可见光进行分析。

首先在运行系统中开启ZEMAX,默认的编辑视窗为透镜资料编辑器(Lens Data Editor, LDE),在LDE可键入大多数的透镜参数,这些设罝的参数包括:•表面类型(Surf:Type)如标准球面、非球面、衍射光栅…等•曲率半径(Radius of Curvature)•表面厚度(Thickness):与下一个表面之间的距离•材料类型(Glass)如玻璃、空气、塑胶…等:与下一个表面之间的材料•表面半高(Semi-Diameter):决定透镜表面的尺寸大小上面几项是较常使用的参数,而在LDE后面的参数将搭配特殊的表面类型有不同的参数涵义。

1-2 设罝系统孔径首先设罝系统孔径以及透镜单位,这两者的设罝皆在按钮列中的「GEN」按钮里(System->General)。

点击「GEN」或透过菜单的System->General 来开启General的对话框。

点击孔径标签(Aperture Tab)(默认即为孔径页)。

因为我们要建立一个焦距100 mm、F/4的单透镜。

所以需要直径为25 mm的入瞳(Entrance Pupil),因此设罝:•Aperture Type:Entrance Pupil Diameter•Aperture Value:25 mm点击单位标签(Units Tab),并确认透镜单位为Millimeters。

单击「确认」来离开对话框。

1-3设罝视场角点击按钮列中的「Fie」或透过菜单的System->Filed来开启场对话框,如下图所示。

ZEMAX默认的视场角是即为近轴视场角,其中「Weight」这个选项可以用来设罝各视场角之权值,并可运用于优化。

1-4?设罝波长可点击按钮列中的「Wav」来设罝波长,如下图所示:在波长编辑视窗里我们可以设罝不同的波长与其Weight,ZEMAX也有内建一些常使用波长,可透过「Select->」这个选项来选择。

在此例子可以透过挑选「F, d, C (Visible)」这个选项来设罝波长、、(Microns),单击「OK」即可。

1-5?键入透镜资料现在我们要键入Lens的参数。

在ZEMAX是透过设罝依序排列的表面来建立出光学系统。

在此建立单透镜这个例子需要建立4个表面。

•The object surface(OBJ):设罝光线的起始点•The front surface of the lens(STO):光线进入Lens的位置。

在这例子里,这表面的位置也决定了光阑(Stop)的位置•The back surface of the lens(2):光线从Lens出来并进入空气中的位置。

•The image surface(IMA):光线追迹最后停止的位置,不可以在IMA这个之后设罝任何的表面。

这个位置上并非存真实的表面,而是一个哑的表面。

默认的LDE视窗中只有3表面(3列),为了符合此例子需要增加一个表面。

将游标移到「IMA」并按下按键盘上的Insert键,即可产生「2」这个面。

「OBJ」是第0面,「STO」是第1面,「2」是第2面、「IMA」是第3面。

1-6?设罝透镜参数首先设罝Lens的材料为「BK7」,将游标移到第1面的Glass栏,键入BK7并按Enter。

而此时ZEMAX便会去查寻数据库里BK7的光学属性,来决定其各个波长下之折射率。

Lens的厚度由第1面的Thickness栏来设罝,这个栏是指表面的中心点沿着光轴到下一个表面的距离。

孔径25mm厚度4mm的Lens是合理的,直接在「Thickness」栏内键入数值即可。

接下来键入Lens的曲率半径,本例子使用一个左右曲率对称的Lens,先将第1面的曲率半径设罝为100 mm,第2面的曲率半径设罝为-100 mm。

在第1面及第2面的「Radius」栏键入数据,正值表示曲率中心点在表面的右边,负值表示曲率中心点在表面的左边。

「IMA」的位置就是设在Lens的焦距上,所以距离Lens大约100 mm左右,直接在第2面「2」的「Thickness」栏键入100,即表示在Lens后面100 mm的位置就是下一表面的位置,也就是「IMA」面的位置。

LDE的设罝如下所示:1-7?评估系统性能在ZEMAX中有很多分析功能可评估系统的质量好坏,其中一个最常用的分析工具是光线扇形图(Ray fan plot)。

可以点击「Ray」这个按钮或透过菜单Analysis->Fans->Ray Aberration来开启这个功能。

在点击之后会出现一个视窗,显示各光线与主光线(Chief Ray)的光线象差(Ray aberrations),左边的图是显示Y或正切方向的光线象差,右边的图是显示X或弧矢方向的光线象差。

这个分析图表是以microns为主波长,其线型在原点附近斜率不为零,表示产生离焦现象(Defocus)。

1-8?使用解为了定标离焦(Defocus),透过调整第2面「2」到IMA面的距离(焦距=100mm)来解决这个问题。

Solves是一个特别的功能,主要是针对特定ZEMAX的参数进行动态调整,以符合某些特别的情况先要点击第2面的Thickness后,单击鼠标右键,将会出Solve的设罝视窗。

在「Solve Type」里选择Marginal Ray Height,然后敲点「OK」即可发现LDE视窗第2面的「Thickness」由100改变为96,并且会出现「M」的记号。

在次点击「Ray」这个选钮显示光线扇形图(Ray fans plot),可发现像差线条已由原本的斜线变为S的形状,而这表示此Lens有球差(Spherical aberration)。

在ZEMAX的Online Help中有一个章有列出有关Solve的解释及讨论。

1-9?设罝优化我们希望使用优化来修正这个例子的质量。

除基本设计的形式之外,优化需要两个附加项:•设罝允许变动的参数,让ZEMAX可自由地在允许的范围内调整这个参数,以设计出更好系统。

•在数学上的观点上,需要设罝优化函数(Merit function)的描述,意即评估系统优劣的指标。

这个例子内有3个参数适合被改变而来进行优化,包括两个表面的曲率半径以及透镜到「IMA」面的距离。

只要将游标移至第1面「STO」及第2面「2」的「Radius」栏及第2面的「Thickness」栏点击并按Ctrl+Z或按鼠标右键选,在「Solve Type」选Variable这个选项。

如此各个选项之后将出现「V」的字样。

1-10?建立绩效函数优化函数(Merit function)被定义于优化函数编辑器(Merit function Editor, MFE)。

单击键盘的F6或点击菜单的Editors->Merit Function即可开启编辑视窗(MFE)。

从MFE 点击Tools->Default Merit Function会出现一个Default Merit Function的视窗,点击「Reset」后再点击「OK」。

后面我们还会说明这个视窗的相关设罝,现在先以默认条件进行优化。

1-11?增加限制条件接着修正绩效函数(Merit function),包括系统焦距的需求。

将游标移在MFE的第一列并单击按键盘的Insert来产生新的一列,在此列的Type栏上键入EFFL后按Enter。

这个操作数的功能是在运算出系统有效焦距,在计算有效焦距时必须设罝参考的主波长(Primary Wavelength),在此例子里使用第二波长为参考波长,所以在第一列的「Wav#」栏中键入为2。

接着在「Target」栏里键入100并按Enter,「Weight」设为1再按Enter,最后将此视窗关闭,虽然关闭编辑视窗但设罝已储存,并不会遗失。

1-12?运行优化点击「Opt」或Tools->Optimization,便会出现Optimization的视窗。

在优化的对话视窗里,如果「Auto Update」选项被勾选,则当在运行优化时,所有开启的分析视窗如Ray fans plot以及LDE的数据将及时变动。

在此请点击「Automatic」这个按钮来进行优化。

1-13?光线扇形图这个优化的动作是调整Lens的曲率半径使透镜焦距接近100 mm,并调整透镜与成像面的距离,以消除离焦(Defocus)。

其是利用最小波前误差之均方根值为依据进行优化,而此次的优化的并没有使焦距完完全全等于100 mm,这是因为我们所设罝的有效焦距操作数(EFFL)只是绩效函数(Merit function)中众多操作数的一项而已,所以在运行优化时也需要符合其它优化条件。

其实在许多的设计之中,可以透过LDE里Solve功能来使调整焦距以符合设计需求,而不需使用MFE的操作数。

下图所示是经过优化后的光线扇形图(Ray fans plot),其最大像差(Maximum Aberration)约为300 microns。

1-14?二维设计图点击Analysis->Layout或点「Lay」这个选项便可以显示2D设计图(Layout)。

此2D设计图的视窗上点击Settings->Number of Rays->7->OK 即可显示出如下之图。

1-15?弥散斑在ZEMAX众多的分析工具里,除了常使用光线扇形图来分析设计系统的光学性能之外,另外也有一个分析功能-弥散斑(Spot Diagrams)也是一个相当常用的分析图表。

弥散斑(Spot Diagrams)可以显示出平行光束通过光学系统后聚焦于成像面上的斑点。

可点击Analysis->Spot Diagram->Standard或点击「Spt」即可显示出光斑(Spot Diagrams)的分析图。

如下图所示,可由图表判断其Stop的图表大约有400 microns的半径大小,而Airy Disk有mircons。

也可以由此图看出整个系统的像差,由于不同的波长其之焦距点也不一样,所以其成像会产生模糊现象。

1-16?光程差扇形图另一个常用的分析工具是OPD Fans,这个图是显示光程差(Optical Path Difference),此图与光线扇形图一样采用主光线(Chief ray)为参考光,显示光离开光瞳(Exit Pupil)后的光程差,而光线扇形图(Ray Fans Plot)一样也是显示光程差但其是显示光在IMA面上的光程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