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系统长期演进-LTE_2010.11.2
3G习题答案
《3G技术》模块一复习题一、填空题:1、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系统典型代表有:(AMPS )、(TACS )等。
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典型代表有(GSM )和(IS-95 )。
2、3G的三大主流标准分别是( WCDMA)、( TD-SCDMA)、和( CDMA2000 )。
4、ITU把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的统称为( IMT-2000 )。
车载通信速率为( 144K )bps,步行通信速率为( 384K )bps,室内通信速率( 2048K )bps。
9、欧洲和日本提出的( WCDMA),核心网将采用( GSM MAP )以继承当前的GSM系统。
北美提出的(CDMA-2000 ),核心网采用( ANSI-41/IS-41 )以兼容当前的IS-95 CDMA系统。
10、CDMA技术与其它多址技术的比较,在相同频谱利用度情况下,CDMA容量是GSM 的( 4~5 )倍。
二、名词解释:1、移动通信——在通信中一方或双方均处于移动状态的通信状态。
2、3G业务——是第一类基础业务中的蜂窝移动通信业务,具体地讲就是利用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提供的语音、数据、视频图像等业务。
4、LTE——长期演进计划,3GPP定义下的一个移动宽带网络标准。
.6、ARPU——单用户平均收益三、简答题:5、3G的目标是什么?答: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全球统一频段,统一标准,全球无缝覆盖;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高效的频谱效率,更低的成本;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高服务质量,高保密性能;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易于2G系统演进过渡;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提供多媒体业务,车速环境144kbps,步行环境384kbps,室内环境:2048kbps。
(2)补充工作频谱:频分双工方式:1755—1785MHZ/1850—1880MHZ时分双工方式:2300—2400MHZ(3)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工作频段:1980--2010MHZ/2170--2200MHZ.《3G技术》模块二复习题四、填空题:1、扩频通信的基本理论依据是:(香农)公式,该公式为(C=B×log2(1+S/N)),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如果信道容量C不变,则信号带宽B和信噪比S/N是可以互换的)。
简述3g标准的发展历程
简述3g标准的发展历程3G标准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标准,它为移动通信提供了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广的覆盖范围。
下面是3G标准的发展历程的简述:1. 第一阶段:GSM和CDMA技术的发展(1990年代)- 在第一阶段,主要的2G技术就是GSM(全球系统移动通信)和CDMA (码分多址)。
- GSM和CDMA为语音通信提供了数字化的解决方案,但数据传输速率仍然有限。
2. 第二阶段:3G标准的提出和制定(2000年代初)- 第二阶段是3G标准的提出和制定阶段。
- 1999年,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成立,联合了世界各地的电信标准制定机构。
- 3GPP开始制定3G标准,其中包括两种主要的3G技术:WCDMA(广泛采用的CDMA技术)和CDMA2000(基于CDMA的技术)。
3. 第三阶段:3G商用化和推广(2000年代中后期)- 第三阶段是3G商用化和推广阶段。
- 2001年,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商用3G服务的国家。
- 随后,世界各地开始推出3G服务,并逐渐普及。
- 3G技术提供了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增强的多媒体功能,使移动通信变得更加便捷和丰富。
4. 第四阶段:LTE(长期演进)技术的发展(2010年代)- 第四阶段是LTE(Long Term Evolution)技术的发展阶段。
- LTE是一种4G技术,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低的延迟。
- LTE技术为移动通信带来了更高效的数据传输和更丰富的应用体验。
综上所述,3G标准的发展经历了从2G到3G的演进过程,从GSM和CDMA到WCDMA和CDMA2000的制定和商用化,最终发展到了更高速的LTE技术。
这些标准的推出和普及,极大地推动了移动通信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
移动通信第三章答案
移动通信第三章答案第一点:移动通信概述移动通信是一种利用无线电波在移动环境中进行通信的技术。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移动通信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从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G)发展到目前的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不仅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之一。
1.1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G):主要采用模拟技术,数据传输速率较低,安全性较差,仅支持语音通信。
1G的代表性技术是 AMPS(Advanced Mobile Phone System)。
1.2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2G):相较于1G,2G系统采用了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提高了通信质量和安全性,数据传输速率有所提升,支持短信服务(SMS)。
2G的主要技术标准有 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和 CDMA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1.3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3G系统在2G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数据传输速率,支持高质量的音频、视频通信,移动互联网访问速度明显提升。
3G的主要技术标准有 UMTS(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和CDMA2000。
1.4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G):4G系统相较于3G,数据传输速率有了质的飞跃,最高可达100Mbps,极大地推动了移动互联网的繁荣。
4G的主要技术标准有 LTE(Long-Term Evolution)和 WiMax。
1.5 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5G是当前最新的移动通信技术,具有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最高可达10Gbps)、更低的时延(1毫秒以内)、更广泛的连接能力(100亿个设备)、更丰富的应用场景(如物联网、无人驾驶、远程医疗等)。
5G的主要技术标准有 NSA(Non-Standalone)和 SA(Standalone)。
LTE技术的发展历程
LTE技术的发展历程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升级,LTE(Long Term Evolution,即“长期演进”)技术应运而生,成为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中的重要代表之一。
LTE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历了数十年的磨砺和发展,如今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应用最广泛的移动通信技术之一。
一、LTE技术的起源LTE技术最初的雏形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开始研究采用数字方式进行语音和数据通信的技术,这就是当前所说的GSM技术。
但是,由于GSM技术使用的是TDMA(时分多址)的方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数据传输需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于2004年正式成立,开始推进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研发,其中就包括了LTE技术。
二、LTE技术的发展历程1、预研阶段2004年到2006年是LTE技术研究的预研阶段。
在这一时期,3GPP专门成立了LTE/SAE(System Architecture Evolution,即系统架构演进)工作组,负责推进跨界通信标准的统一与发展。
2、标准化阶段2007年到2008年是LTE技术标准化的阶段。
在这一时期,3GPP组织了一系列的会议来商定LTE技术的标准化工作,确定了LTE系统的标准框架和技术要求、核心网架构以及分组数据传输技术等方面的标准。
3、试验阶段2009年到2011年是LTE技术的试验阶段。
在这一时期,全球范围内的运营商和设备 manufacturers(设备制造商,下同)都开始对LTE技术进行试验和测试,对LTE系统的稳定性、性能和覆盖范围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验证。
4、商用阶段从2011年起,LTE技术开始进入了商用阶段,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运营商都纷纷推出了自己的LTE服务,为用户提供更为稳定、高速、高质量的移动通信体验。
目前,全球范围内已经有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部署了LTE网络,成为公认的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
3g发展历程
3g发展历程
3G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
在3G发展的历程中,经
历了以下几个重要阶段。
首先是2001年,国际电信联盟将WCDMA(宽带码分多址)
技术确定为IMT-2000标准,标志着3G的正式启动。
这一阶段,各国开始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进行研发,争取在
3G技术上取得突破。
接着是2003年,中国正式进入3G时代。
我国成立了一个专
门负责3G发展的领导小组,并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规划。
在此
期间,中国也积极争取3G技术标准的话语权,并逐渐形成了
由TD-SCDMA、WCDMA和CDMA2000三种3G技术共存的
格局。
随后是2004年,中国联通作为我国的第一家3G铁塔运营商
建成。
这标志着我国3G网络的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为3G
技术的商用奠定了基础。
同时,其他国家和地区也纷纷开始建设各自的3G网络。
2009年,中国移动、联通和电信三大运营商分别获得了3G牌照。
这意味着我国3G商用向全面展开迈出了重要一步。
此后,我国的3G用户数量不断增加,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态势。
2013年,我国正式商用了LTE(长期演进)技术,也被视为
4G技术的一种演进。
这一阶段,我国开始逐步实现3G向4G
的过渡,并且4G网络的建设更加迅速和全面。
综上所述,3G的发展历程经历了技术标准确定、国内外网络
建设和商用推广等多个关键阶段。
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和普及,3G为人们提供了更快速、更便捷的移动通信服务。
3GPP长期演进(LTE)高层技术原理与系统设计V 1.02 [兼容模式]
鲍炜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2012年7月30日2012-7-30无线移动创新中心无线移动创新中心•了解EPS系统的网络架构•了解LTE协议模型•了解LTE L2/L3关键过程•了解LTE增强技术特性无线移动创新中心概述L2协议介绍L3协议介绍增强技术特性•E-UTRAN:Evolved UTRAN,演进的接入网•EPC:Evolved Packet Core,演进的核心网•LTE:Long Term Evolution,是3GPP的一个项目的名称,以接入网演进为主要研究对象•SAE:System Architecture Evolution,与LTE并行的项目,以网络架构演进为主要研究对象•EPS:Evolved Packet System,整个网络体系的全称无线移动创新中心无线移动创新中心P-GWS-GWPeer EntityUEeNBEPS BearerRadio BearerS1 BearerEnd-to-end ServiceExternal BearerRadio S5/S8InternetS1E-UTRANEPCGiE-RABS5/S8 Bearer无线移动创新中心•RLC (Radio Link Control)Ø三种传输模式Ø数据重传Ø根据TB 大小进行数据分段Ø对需要重传的RLC PDU 进行重分段Ø对同一个承载的数据进行级联Ø按序递交Ø重复检测•MAC (Media Access Control)Ø复用/解复用RLC PDU Ø数据重传Ø调度Ø填充•PDCP (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Ø头压缩Ø加密Ø按序递交Ø重复检测Ø数据重传无线移动创新中心•RLC 和MAC 的功能与用户面相同•PDCP 不执行头压缩,但需要执行完整性保护•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Ø广播系统信息Ø建立,维护和释放RRC 连接Ø建立,配置,维护和释放无线承载Ø安全管理Ø移动性管理Ø测量管理用户面重操作;控制面重管理无线移动创新中心控制面协议栈用户面协议栈概述L2协议介绍L3协议介绍增强技术特性•高效传输•可靠传输•安全传输•调度•其他无线移动创新中心无线移动创新中心•PDCP 对用户数据包进行头压缩效率:25% -> 90.9%Data IP UDP Data RTP60byte 20byte 2byte•灵活适配资源承载能力无线移动创新中心•降低UE的电力消耗•可配置的UE接收机休眠模式•网络只在Active time调度用户•仅在Active time UE才进行数据接收•网络为不同的UE配置不同的Active time起始时刻无线移动创新中心•错误发现:L1在为每一个MAC PDU计算CRC Ø不能通过CRC校验的包将被丢弃•错误纠正:双层重传机制ØPHY/MAC层HARQ高效ü简单,没有序号开销(开销低)ü基于子帧进行调度(速度快)ü使用软合并(不浪费)ØRLC层ARQ可靠ü反馈受到CRC和HARQ重传的保护无线移动创新中心无线移动创新中心•切换过程中,RLC 层复位•源eNB 未正确传输给UE 的RLC_AM 承载用户面数据由PDCP 层负责进行前转Ø在源eNB 已经开始传输但未获得确认的数据,由目标eNB 的PDCP 重传Ø在源eNB 尚未开始传输的数据,在目标eNB 进行初始传输S1-u Source eNB 切换前S1-u Source eNB 切换中X2-u S1-u Source eNB切换后•乱序原因:ØHARQ多进程并行传输,导致后发先至Ø切换时,RLC将乱序数据包递交到PDCP层•按序递交:基于RLC和PDCP层的SNØ非切换时,RLC负责按序递交ü按照序列号的顺序将数据包递交给高层ü对于RLC_AM和RLC_UM的处理模式有不同Ø切换时,RLC复位,由PDCP负责按序递交üPDCP按照序列号的顺序将数据包递交给高层ü只用于RLC_AM模式的DRB无线移动创新中心•原因:ØHARQ ACK解码为DTX/NACK,概率1%ØARQ ACK未被发送端正确接收,如发生切换•重复检测:基于RLC和PDCP层的SNØ非切换时,RLC负责重复检测ü丢弃序列号重复的包Ø切换时,PDCP负责重复检测ü丢弃序列号重复的包无线移动创新中心•AS层的安全功能由PDCP层提供Ø总是尽早被激活,一旦激活,就不会去激活Ø在切换时,更换密钥•完整性保护Ø仅用于控制面的保护,防止信令被篡改Ø基于32bit的MAC-I,MAC-I被放在PDCP PDU的最后•加密Ø用于控制面和用户面无线移动创新中心•由MAC完成•调度的原则Ø满足承载的QoS;Ø最大化小区吞吐量Ø兼顾公平性•调度的依据Ø调度信息:如信道质量(CQI); 缓存状态ØQoS参数:优先级,QCI,误块率,时延等•基于承载粒度进行QoS的管理Ø控制面为每条承载配置QoS参数Ø能支持各种QoS的业务:VoIP(低时延高丢包容忍),FTP(高时延低丢包容忍)等无线移动创新中心•动态调度:Ø一次调度对应一次初始传输资源üDL:自适应HARQ,初始传输和重传都需要调度üUL:自适应/非自适应HARQ,非自适应HARQ允许重传不用发送HARQ调度信令•半持续调度:Ø一次调度对应多次初始传输资源(周期性发生)ü多次传输使用相同的资源ü适用于VoIP等周期性发送大小相同数据包的业务无线移动创新中心•L2协议结构•信道映射•随机接入过程无线移动创新中心无线移动创新中心•传输信道ØPCH: Paging Ch.ØBCH: Broadcast Ch.ØMCH: Multicast Ch.ØDL-SCH: Downlink Shared Ch.ØUL-SCH: Uplink Shared Ch.•逻辑信道ØPCCH: Paging Control Ch.ØBCCH: Broadcast Control Ch.ØCCCH: Common Control Ch.ØDCCH: Dedicated Control Ch.ØDTCH: Dedicated Traffic Ch.ØMCCH: Multicast Control Ch.ØMTCH: Multicast Traffic Ch.无线移动创新中心•目的Ø获取定时提前量Ø获取调度ID:C-RNTIØ获取上行调度机会• 5 种场景ØUE初始接入Ø无线链路失败后发起的初始接入Ø切换时进行随机接入Ø上行失步的UE下行数据到达Ø上行失步的UE上行数据到达无线移动创新中心•竞争随机接入•无竞争随机接入UE eNBRandom Access Preamble1Random Access Response2Scheduled Transmission 3Contention Resolution4无线移动创新中心无线移动创新中心•RLC (Radio Link Control)Ø三种传输模式Ø数据重传Ø根据TB 大小进行数据分段Ø对需要重传的RLC PDU 进行重分段Ø对同一个承载的数据进行级联Ø按序递交Ø重复检测•MAC (Media Access Control)Ø复用/解复用RLC PDU Ø数据重传Ø调度Ø填充•PDCP (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Ø头压缩Ø加密和完整性保护Ø按序递交Ø重复检测Ø数据重传•具有相同QoS属性的数据被映射到相同的承载上传输•基于RB的QoS属性,为高层数据提供匹配的传输服务Ø高效性:头压缩,级联,DRXØ可靠性:重传,无损,按序,重复避免Ø安全性:加密,完整性保护Ø调度:QoS,用户公平性,网络容量•上述服务特性是可以配置的,相关配置由L3控制L2基于承载为高层提供可以满足各种QoS需求的传输服务无线移动创新中心概述L2协议介绍L3协议介绍增强技术特性•系统信息•连接控制•RRC状态•空闲状态下移动性管理•连接状态下移动性管理•RAT间互操作•测量无线移动创新中心•两种传输方式:ØMIB(Master Information Block)由BCH传输ü在固定的时频资源位置以固定的调制编码方式发送ü包含可以找到SIB1的辅助信息(如下行带宽和系统帧号SFN)ØSIB(System Information Block)由DL-SCH传输ü基于调度发送无线移动创新中心•SIB1 :独立的消息Ø在固定的时间发送,频域位置基于PDCCH调度指示Ø包含驻留判断,其他SIB的调度信息•其他SIB:同周期可级联成SI发送ØSI的发送周期和窗口参数在SIB1中给出ØSI发送的频域位置基于PDCCH调度指示ØSIB2:ü包含接入限制信息,公共信道参数等接入小区前所需的信息Ø其他SIB:ü包含小区重选信息,ETWS信息等无线移动创新中心无线移动创新中心•系统信息更新Ø修改周期( Modification Period)Ø在修改周期之内,系统信息不会变化;系统信息更新的生效时间只能在Modification Period 的边界;Ø先发送通知(Paging ),然后修改,目的是保证新的系统信息的生效时间点对所有UE 是一致的;•检验机制:ØPaging :所有UE 都接收ØValueTag :位于SIB1,有效期3小时BCCH modification period (n) Change notification Updated informationBCCH modification period (n+1)•RRC连接Ø网络和UE之间建立的一个逻辑信令连接Ø体现方式是二者之间建立了DCCH逻辑信道,可以在此之上传输专用控制RRC消息•传输RRC消息的无线承载——SRB无线移动创新中心•RRC连接管理ØRRC连接的建立,修改,释放过程•无线承载管理ØRB建立、修改、释放•安全Ø配置安全算法,启动加密完整性保护功能无线移动创新中心无线移动创新中心RRC 连接S1连接NAS 消息UEeNBMMEP-GWRadio Bearer S1 Bearer控制面用户面S-GW S5/S8 Bearer SRB0SRB1SRB2DRB DRB•SRB0Ø参数在协议中规定Ø用于建立RRC连接•SRB1ØSRB1的建立标志着RRC连接建立Ø用于初始安全性激活和SRB2建立Ø用于传输RRC消息和SRB2建立前的NAS消息•SRB2Ø必须在安全性激活后建立Ø用于传输SRB2建立后的NAS直传消息Ø优先级比SRB1低无线移动创新中心•RRC连接建立过程UE EUTRANRRCConnectionRequestRRCConnectionSetupRRCConnectionSetupComplete•作用:UE建立RRC连接•前提条件Ø正常驻留Ø已经获取驻留小区中所需的全部系统信息无线移动创新中心•如何触发•如何发送MAC:随机接入过程RRC:RRC连接建立过程无线移动创新中心无线移动创新中心•网络在Tracking Area级别上知道UE的位置•eNB通过RRC层寻呼寻找UE无线移动创新中心无线移动创新中心•源eNB 为UE 配置测量•UE 上报测量无线移动创新中心•源eNB 为发送切换请求,切换请求中携带UE 的RRC context•目标eNB 进行接纳判决•目标eNB 返回切换请求响应•切换请求响应中携带切换命令无线移动创新中心•UE 从源eNB 收到切换命令•UE 执行切换•启动Dataforwarding无线移动创新中心无线移动创新中心•目标基站要求EPC 转换数据路径•SGW 转换数据路径•切换完成目标eNB源eNB•发送切换完成无线移动创新中心•连接状态Ø切换:连接状态->连接状态ØCCO:连接状态->空闲状态->连接状态(仅用于到GERAN)Ø重定向:连接状态->空闲状态•空闲状态Ø小区重选:基于频点优先级Ø重选到高优先级频点:高优先级频点信号质量在评估时间内高于门限Ø重选到低优先级频点:üE-UTRAN信号质量低于门限ü重选到高/同优先级频点条件不满足ü有低优先级频点信号质量在评估时间内高于门限无线移动创新中心•目的Ø移动性测量,使网络及时了解UE的信号状况,用于辅助移动性管理(切换等)无线移动创新中心。
3gpp长期演进(lte)技术原理与系统设计(可编辑)
3gpp长期演进(lte)技术原理与系统设计第5 章 LTE 无线传输系统设计一个无线系统的成形固然取决于选择合适的空中接口传输技术但系统的具体设计也同样重要第4 章介绍的LTE 传输技术为LTE 系统实现优异的性能提供了潜在的能力但这距离要形成一个完整的LTE 传输系统还相去甚远要将众多的关键技术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架构使各种技术协同工作相得益彰充分发挥它们的性能优势实现一个高效均衡经济可以实现高性能而又简洁实用的系统仍需要依赖缜密细致的系统设计工作LTE 采用的OFDMMIMO 等先进的传输技术为系统提供了大量的时域频域空域资源但如何用好这些资源管好这些资源则需要帧结构参数设计和资源分配技术的支持要想适应多径无线信道的变化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则需要依靠精巧实用的参考信号设计而要实现网络和终端之间的默契配合步调一致则离不开高效完善的控制信令设计本章将针对这些重要的系统设计环节进行介绍帮助读者建立起对LTE 空中接口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认识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关键技术的选择和系统设计分别在第 4 5 章介绍但并不意味着技术的选择过程和系统的设计过程是截然分开先后进行的相反它们是两个密不可分的过程很多关键技术从理论分析上虽然具有很好的先进性但在实际系统设计中却难以看到预期的性能增益例如那些带来大量信令开销和软硬件复杂度的技术即使理论上性能优异在实际标准化中也经常被弃用因此标准化中的关键技术筛选和系统设计不是孤立进行的也不可能先完成技术筛选再进行系统设计而往往是技术选择和系统设计交互进行相互影响的也就是说评估选择每一项技术都必须放在一个完整的系统中去考察而不能孤立地去评判只有那些适合这个系统服务于这个系统可以很好地提升整体系统性能的技术才是对这个系统有价值的技术最终才会被选用E-UTRA 系统的特点是除了系统信息物理层信令寻呼MBMS 等以外所有单播数据均通过共享信道传送共享信道也是功能最全的信道因此这里可以以共享信道为例说明E-UTRA 系统的结构其他广播控制寻呼多播等信道可以看作是共享信道的简化只实现共享信道的一部分功能[5-92]E-UTRA 下行共享信道DL-SCH 的物理模型如图 5-1 所示这个模型集中体现了E-UTRA 的系统结构物理层的功能和数据处理流程eNode B 端的信号处理流程包括CRC 处理com 节所述信道编码和速率匹配如48 节所述交织调制如47 节所述资源映射Resource Mappingcom 节所述和天线映射Antenna Mapping如45 节所述等UE 端的信号处理流程包括天线逆映射Antenna Demapping 资源逆映射Resource Demapping解调解交织解码和CRC 校验等DL-SCH 具有最完全的功能支持多层SU-MIMO 传输MAC 层调度和HARQ 如62 节所述等各种功能系统可以根据反馈的信道状态信息CSI等通过MAC 层调度动态配置eNode B 发射信号的调制编码方式资源映射和天线映射方式基于UE 反馈的ACKNACK 信息eNode B 可以进行HARQ 重传同时HARQ 操作也通过冗–207 –3GPP 长期演进LTE 技术原理与系统设计余版本RV 控制信道编码冗余比特的产生在这个模型中上层协议可以对编码与速率匹配调制资源映射和天线映射进行灵活的配置从而获得DL-SCH 的最大容量图5-1 下行共享信道DL-SCH物理模型上行共享信道UL-SCH的物理模型如图5-2 所示UL-SCH 包含的功能和DL-SCH 相比略有不同首先R8 LTE 暂不支持上行SU-MIMO只支持开环的天线选择因此UE 不需要支持天线映射功能但是LTE 上行支持MU-MIMO 操作因此两个UE 可以配对进行MU-MIMO 传输这种情况下eNode B 需要支持天线逆映射以正确接收两个UE 的MU-MIMO 信号其次由于LTE 上行采用同步HARQ重传的信息是固定的因此UE 也不需要在上行传送HARQ 信息–208 –第5 章 LTE 无线传输系统设计图5-2 上行共享信道UL-SCH物理模型根据DL-SCH 和UL-SCH 的物理模型就可以理解第4 56 章介绍的部分关键技术和系统设计是如何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的用于承载MBMS 业务的多播信道MCH 可以看做DL-SCH 信道的一种简化其物理模型如图5-3 所示虽然仍然可以支持多层MIMO 操作但由于原则上没有上行反馈因此只能进行开环的MIMO 操作另外由于MBMS 系统是一个没有上行反馈的系统因此不必要也无法对调制资源映射和天线映射进行动态调整只需进行半静态semi-static的配置同样由于缺乏上行反馈MCH 也不可能支持HARQ 操作因此编码和速率匹配也不需要通过上层协议配置图5-3 多播信道MCH 物理模型可以以寻呼信道PCH 为例说明某些控制信道的物理功能如图5-4 所示PCH 仍然–209 –3GPP 长期演进LTE 技术原理与系统设计图5-4 寻呼信道PCH 物理模型可以通过 MAC 层调度来选择调制方式分配资源进行天线映射但这样的信道通常要求有较高的可靠性对频率效率的要求不高因此不采用多层MIMO 传输另外这一类信道通常也不采用HARQ 操作不支持RV 的控制广播信道BCH 对可靠性的要求最高其物理模型如图5-5 所示因此其支持的物理层功能反而最少BCH 总是采取最可靠的调制仅使用 QPSK 编码和多天线分集发送物理层配置是完全静态的因此不需要支持任何自适应功能–210 –第5 章 LTE 无线传输系统设计图5-5 广播信道BCH 物理模型从上面几种信道的物理模型可以看到只有将各种关键技术根据不同的需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提供各种所需的功能51 帧结构设计帧结构Frame Structure FS 定义了系统最基本的传输时序是整个空中接口系统设计的基础几乎所有的传输技术参数设计资源分配和物理过程设计都基于这个基本时序结构在帧结构设计中可以采用两种思路一种思路是设计一个带有特殊时隙的帧结构即在正常长度的数据时隙之外专门为公共控制信道分配特殊长度的时隙另一种思路是设计一个包含完全等长时隙的帧结构带有特殊时隙的帧结构例如Wi 帧结构和TD-SCDMA 帧结构已经将控制信道的部分设计思想融合其中因此可以在标准化伊始很快地形成公共控制信道的基本架构有利于快速推进系统设计而不包含特殊时隙的帧结构则没有对公共控制信道的设计附加任何限制和导向公共信道和控制信道的设计完全取决于后期标准化过程中的研究讨论和融合在LTE 技术规范中FDD 帧结构称为第1 种帧结构Frame Structure Type 1FS1TDD 帧结构称为第2 种帧结构Frame Structure Type 2 FS2 FS1 采用没有特殊时隙的帧结构在3GPP 这样一个包含大量公司的不同观点的标准化组织中这种帧结构可以在标准化初期避免卷入控制信道的具体设计问题快速确立最基本的工作假设更好地推进关键技术的标准化FS2 由于是在TD-SCDMA 帧结构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因此与TD-SCDMA帧结构一样包含。
第三代移动通信综合练习题及答案ver4
20. 简述WCDMA系统中小区搜索进程。
21. WCDMA系统中,UE包括哪两部份,各自的功能如何?
22. WCDMA系统从功能上能够分为哪些部份和接口。
23. WCDMA系统中,功率操纵按方向分为几类?
24. WCDMA中的开环功控是不是准确?什么缘故?
25. WCDMA空中接口公共传输信道有哪些?
B time division duplex
C time division synchronous CDMA
D 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2. 3G能提供多种业务,能适应多种环境,速度最高( )。
A 2Mbit/s
B 384kbit/s
C 144kbit/
3.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也简称( ),又被国际电联(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ITU)称为IMT-2000(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in the year 2000),意指在2000年左右开始商用并工作在2000MHz频段上的国际移动通信系统。
2. 从无线接入网、核心网的角度,说明3GPP 标准的各版本如何演进?(GSM/GPRS, 3GPP R99,R4,R5/R6),各自的特点如何?
3. 简述3G标准化组织3GPP2的目标和已制定的要紧标准。
4. 当一个用户以9600bit/s速度进行语音通信时,CDMA的信道带宽是1228800Hz,信道处置增益Gp为多少?
A 呼吸效应
B 远近效应
C 边缘问题
11. CDMA软切换的特性之一是( )。
A 先断原先的业务信道,再成立信道业务信道
长期演进技术
MIMO技术
MIMO作为提高系统传输率的最主要手段,也受到了广泛。由于OFDM的子载波衰落情况相对平坦,十分适合 与MIMO技术相结合,提高系统性能。MIMO系统在发射端和接收端均采用多天线或(阵判天线)和多通道。多天线 接收机利用空时编码处理能够分开并解码数据子流,从而实现最佳的处理。若各发射接收天线间的通道响应独立, 则多入多出系统可以创造多个并行空间信道。通过这些并行空问信道独立地传输信息,数据速率必然可以提高。 MIMO将多径无线信道与发射、接收视为一个整体进行优化,从而实现高的通信容量和频谱利用率。这是一种近于 最优的空域时域联合的分集和干扰对消处理。当功率和带宽固定时,多入多出系统的最大容量或容量上限随最小 天线数的增加而线性增加。而在同样条件下,在接收端或发射端采用多天线或天线阵列的普通智能天线系统,其 容量仅随天线数的对数增加而增加。
核心技术
SC-FDMA技术 OFDM技术
MIMO技术 高阶调制技术
SC-FDMA技术
图2 LTESC-FDMA技术是一种单载波多用户接入技术,它的实现比OFDM/OFDMA简单,但性能逊于OFDM/OFDMA。 相对于OFDM/OFDMA,SC-FDMA具有较低的PAPR。发射机效率较高,能提高小区边缘的络性能。最大的好处是降低 了发射终端的峰均功率比、减小了终端的体积和成本,这是选择SC-FDMA作为LTE上行信号接入方式的一个主要原 因。其特点还包括频谱带宽分配灵活、子载波序列固定、采用循环前缀对抗多径衰落和可变的传输时间间隔 等。
第三代移动通信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第三代移动通信》综合练习题(ver1 2007-9-15)一、填空题1. 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即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是3G (技术规范)的重要制定者。
目前负责WCDMA 和TD-SCDMA 标准的制定和维护。
2. 移动通信是指通信双方至少有一方在移动中进行(信息)传输和交换。
3. 在3GPP,E3G的正式名称为(长期演进LTE, )。
在3GPP2,E3G的正式名称为(空中接口演进AIE )。
4. 当3G开发和商用正在进行时,移动通信业界有关后IMT-2000(Beyond IMT-2000)的研究已经开始了。
后IMT-2000曾被称为第四代移动通信(4G),现在被称为(后3G(B3G))。
5. 1999年11月5日在芬兰赫尔辛基召开的ITU TG8/1第18次会议上最终确定了三类第三代移动通信的主流标准,分别是WCDMA、cdma2000、( TD-SCDMA )。
6. 3GPP和3GPP2都是IMT-2000(标准化,)组织。
也就是制定(3G标准)的组织。
7. CWTS是指(中国无线通信标准组织)。
8. 第三代移动通信最早是由ITU在1985年提出的,考虑到该系统于2000年左右进入商用,并且其工作频段在(2000 )MHz附近,因此1996年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正式更名为(国际移动通信2000(即IMT-2000))。
9. 同一小区中,多个移动用户可以同时发送不同的多媒体业务,为了防止多个用户不同业务之间的干扰,需要一种可满足不同速率业务和不同扩频比的( 正交码 ),OVSF码是其中一种。
10. Gold码序列的互相关特性(优于,)m序列,但是Gold码序列的自相关性(不如)m序列。
11. (伪随机序列)具有两个功能:1)目标接收端能识别并易于同步产生此序列;2)对于非目标接收端而言该序列是不可识别的。
12. m序列在一个周期为“1”码和“0”码元的的个数(大致相等),这个特性保证了在扩频时有较高的(载频)抑制度。
3G系统演变
3G系统演变(摘选3G平台系统方案)1系统原理1.1WCDMA与CDMA2000概述移动通讯系统已经经历了第一代模拟通讯系统,第二代数字通讯系统(GSM、CDMA),目前正朝第三代移动通讯系统发展。
由于存在两种不同的2G制式,所以在2G向3G的演进过程中,也存在相应的两条路线。
对于GSM,采用WCDMA的演进策略;对于窄带CDMA(IS95+ANSI 41),采用CDMA2000的演进策略。
对于WCDMA与CDMA2000两种制式,无论是无线技术还是网络技术,都存在非常大的相似之处,而这也正是这两种制式可以采用一个统一平台的技术基础。
对于两种制式来说,其标准的制定都非常注重逐步演进的概念,以保证整个网络体系的发展是采取一种平滑的演进策略,并且可以向不同的运营商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与建网策略,以满足不同运营商的特殊需求。
由于标准是逐步演进的,所以标准的制定也必然是分阶段的。
从目前的标准来看,WCDMA分成三个比较清晰的阶段,即R99、R4、R5;CDMA2000标准的阶段划分比较模糊,但也基本可以对比于WCDMA,划分为3个阶段,即Phase 0、Phase 1/2、Phase 3。
在此,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对于这两种制式来说,运营商并不需要严格遵循标准的三个阶段去分阶段构建自己的网络。
运营商可以根据自己的事迹情况选择从某种阶段标准构建自己的网络,也可以跨越某个阶段。
例如,对于没有2G网络的运营商,如果在全IP的标准以及供货环境都成熟的情况下,完全可以选择跨越前两个阶段,直接构建全IP的网络。
在本章中,将分别对两种体制标准的三个发展阶段做详细描述。
对于各个网元的功能与各个接口的功能,请参考附录1与附录2。
在本章中以及附录1与附录2中,如果未特别指明所描述的网元与接口是属于哪个体系,则此描述对两种体系都适用。
1.2第一阶段图4.1所示是WCDMA R99的网络示意图,图4.2所示是CDMA2000 Phase0的网络示意图。
lte的发展历程
lte的发展历程LTE(Long Term Evolution,即长期演进)是第四代无线通信技术,是目前全球主流的移动通信技术之一。
下面将介绍LTE的发展历程。
1. 2008年:LTE标准发布2008年12月,国际电联(ITU)正式发布了第四代移动通信标准LTE,将其确定为IMT-Advanced(国际移动通信高级)标准之一。
这一标准的发布标志着LTE进入了商用化的阶段。
2. 2009年:商用网络启动2009年底,世界各地运营商开始陆续建设和投入商用LTE网络。
首批商用LTE网络出现在北美和欧洲,同时中国也开始了对LTE网络的试验和研究。
3. 2010年:首个LTE智能手机发布2010年,首个支持LTE网络的智能手机Motorola Droid X被美国运营商Verizon Wireless发布。
这标志着LTE技术开始从商用网络向个人终端设备普及。
4. 2011年:LTE网络覆盖范围扩大2011年,LTE网络的覆盖范围逐渐扩大,开始覆盖一些较大的城市,同时运营商加大了对LTE网络的投资力度。
LTE成为主流的无线通信技术之一。
5. 2012年:LTE-Advanced升级2012年,LTE-Advanced技术标准发布,它进一步提供了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网络容量。
LTE-Advanced的发布加速了LTE网络的进一步发展和商用。
6. 2013年:全球LTE用户超过1亿2013年,全球LTE用户数突破1亿,成为全球最快的无线通信技术发展之一。
各国运营商纷纷推出LTE套餐和服务,满足用户对高速移动数据的需求。
7. 2014年:VoLTE商用化2014年,Voice over LTE(VoLTE)技术商用化,使得用户可以通过LTE网络进行高质量的语音通话。
VoLTE的商用推动了LTE网络的更加全面和成熟。
8. 2015年至今:LTE发展进入成熟阶段从2015年开始,LTE网络的建设和用户数量持续增长,LTE网络覆盖范围也进一步扩大。
3g发展历程
3g发展历程3G(第三代移动通信)是移动通信技术的第三代标准,可以提供更快的数据传输速度和更高的网络容量,使人们能够享受更多的移动通信服务。
以下是3G发展的历程。
20世纪90年代,随着移动电话的普及和发展,人们对于更高速、更可靠的移动通信需求不断增加。
于是,国际电信联盟(ITU)开始研究制定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以满足这一需求。
在当时,各国都希望能够领先开发3G技术,以占领移动通信市场的主导地位。
2000年,ITU发布了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的国际标准-IMT-2000(国际移动电信-2000)。
这一标准规定了3G的技术要求,包括更高的传输速度、更大的带宽和更好的语音质量等。
随着标准的发布,各国开始投入巨资进行3G技术的研发和建设。
2001年,日本率先推出了3G商用服务。
之后,欧洲、美国等地也相继推出了自己的3G网络。
这一时期,虽然3G技术已经面世,但由于设备成本高昂、网络建设的复杂性等问题,一些国家的3G发展进展缓慢。
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不断降低,3G逐渐开始迎来规模化的商业应用。
2003年,中国正式启动了3G网络建设。
面临庞大的移动用户群体和巨大的市场需求,中国电信运营商加快了3G网络的建设进程,并在2009年开始正式商用服务。
中国的3G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全球3G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2010年,全球3G用户超过了10亿,3G技术逐渐占据了移动通信市场的主导地位。
在3G的基础上,4G技术也开始逐渐崭露头角。
4G技术在3G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数据传输速度和网络容量,为用户提供了更好的移动通信体验。
尽管4G的快速发展,但3G仍然在一些地区和发展中国家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偏远地区或者资源匮乏的地区,3G技术能够提供更广阔的覆盖范围和更稳定的信号,帮助当地居民获得更便捷的通信服务。
总的来说,3G是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里程碑,它为移动通信带来了速度和容量的巨大提升。
从其诞生到发展成为主流技术,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不断完善和推广。
3G时代LTE技术原理及演进历程
3G时代LTE技术原理及演进历程内容摘要: 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项目是3G的演进,始于2004年3GPP的多伦多会议。
LTE并非人们普遍误解的4G技术,而是3G与4G技术之间的一个过渡,是3.9G 的全球标准,它改进并增强了3G的空中接入技术,采用OFDM和MIMO作为其无线网络演进的唯一标准。
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项目是3G的演进,始于2004年3GPP 的多伦多会议。
LTE并非人们普遍误解的4G技术,而是3G与4G技术之间的一个过渡,是3.9G的全球标准,它改进并增强了3G的空中接入技术,采用OFDM 和MIMO作为其无线网络演进的唯一标准。
在20MHz频谱带宽下能够提供下行326Mbit/s与上行86Mbit/s的峰值速率。
改善了小区边缘用户的性能,提高小区容量和降低系统延迟。
LTE的研究,包含了一些普遍认为很重要的部分,如等待时间的减少、更高的用户数据速率、系统容量和覆盖的改善以及运营成本的降低。
为了达到这些目标,无线接口和无线网络架构的演进同样重要。
考虑到需要提供比3G更高的数据速率,和未来可能分配的频谱,LTE需要支持高于5MHz的传输带宽。
E-UTRA和E-UTRAN要求UTRA和UTRAN演进的目标,是建立一个能获得高传输速率、低等待时间、基于包优化的可演进的无线接入架构。
3GPP LTE正在制定的无线接口和无线接入网架构演进技术主要包括如下内容:(1)明显增加峰值数据速率。
如在20MHz带宽上达到100Mbit/s的下行传输速率(5bit/s/Hz)、50Mbit/s的上行传输速率(2.5bit/s/Hz)。
(2)在保持目前基站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小区边界比特速率。
如MBMS(多媒体广播和组播业务)在小区边界可提供1bit/s/Hz的数据速率。
(3)明显提高频谱效率。
如2~4倍的R6频谱效率。
(4)无线接入网(UE到E-Node B用户面)延迟时间低于10ms。
lte的发展历程
lte的发展历程长期演进技术(Long Term Evolution,LTE)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的一种标准,旨在为用户提供更快、更高质量的无线通信服务。
LTE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末的移动通信系统发展初期。
20世纪80年代,移动通信系统开始迈入数字时代。
当时的2G技术主要是基于CDMA和GSM标准,能够实现语音通信和简单的短信功能。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多媒体应用的出现,人们对数据传输速度和质量的需求日益增长,2G技术难以满足这些需求。
为了推动移动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国际电信联盟(ITU)于2008年发布了IMT-Advanced标准,要求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能够支持更高的峰值数据速率和下行平均数据速率。
这为LTE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制定LTE标准的过程中,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3GPP)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004年,3GPP制定了LTE的技术要求,并于2008年完成了第一个版本的LTE标准。
此后,3GPP陆续发布了多个版本的LTE标准,不断提高了其性能和功能。
LTE采用了OFDM(正交频分复用)和MIMO(多输入多输出)等先进技术,能够实现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好的频谱效率。
与此同时,LTE还引入了IP数据包交换的体系结构,使得用户可以像在互联网上一样自由访问各种应用和服务。
2010年,随着LTE技术的成熟和商用网络的建设,全球范围内出现了首批LTE商用网络。
LTE的商用化推动了移动通信市场的竞争,加速了移动宽带服务的普及。
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享受到高速、稳定的移动互联网体验。
为了进一步满足用户的需求,3GPP制定了LTE-Advanced标准。
LTE-Advanced在传输速率、频谱效率和系统容量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提升。
2011年,韩国成为全球首个商用LTE-Advanced网络的国家。
随着商用网络的扩大和技术的不断发展,LTE不断进化为LTE-Advanced Pro和5G标准。
移动通信的演变过程
移动通信的演变过程移动通信的演变过程第一代移动通信(1G)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G)首次在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
这些系统主要基于模拟技术,通信质量较差,只能提供有限的语音通信服务。
最著名的1G系统是美国的AMPS(先进移动方式系统)和欧洲的NMT(北欧移动方式制式)。
第二代移动通信(2G)进入90年代,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2G)开始崭露头角。
2G系统引入了数字技术,提供更好的语音质量和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
最著名的2G系统是GSM(全球系统移动通信)和CDMA(码分多址)。
这些系统使得移动通信更加普及,打开了短信和WAP(无线应用协议)等新的应用领域。
第三代移动通信(3G)进入21世纪初,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的时代开始了。
3G 系统采用了更先进的技术,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丰富的多媒体服务。
最著名的3G系统是WCDMA(宽带码分多址)和CDMA2000。
3G系统的出现使得移动互联网成为可能,用户可以通过方式上网、观看视频等。
第四代移动通信(4G)进入2010年代,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G)的发展起到了革命性的作用。
4G系统采用了全IP(Internet Protocol)网络架构,具备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低的时延。
最著名的4G技术是LTE(长期演进)。
4G技术的推出使得高质量的视频通话、高清视频流媒体等成为现实。
第五代移动通信(5G)当前,全球各地都在积极推进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的发展和商用。
5G系统将进一步提升数据传输速率和网络容量,减少时延,并支持更多的设备连接。
5G技术将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应用场景,如智能家居、自动驾驶、远程医疗等。
来说,移动通信经历了从1G到5G的演变过程,从简单的语音通信到多媒体服务和物联网时代。
每一代技术都推动了移动通信的发展,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随着5G技术的商用推进,移动通信将继续发展,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
回看中国移动3G(TD-SCDMA)的发展史
回看中国移动3G(TD-SCDMA)的发展史回看中国移动3G(TD-SCDMA)的发展史1、移动3G上网试商用2009年1月7日,工信部正式发放了三张3G牌照,标志着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全面进入3G时代.因此,2009年也被海内外业界人士普遍称为我国真正的"3G元年".其实,作为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G标准,由中国移动运营的3G(TD-SCDMA)早在2008年4月1日便开始了试商用. 对于中国3G的发展来说,2008年3月28日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日子.在这一天,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对外宣布,为进一步推动3G(TD-SCDMA)技术和产业的成熟,将于4月1日起面向北京,上海,天津,沈阳,广州,深圳,厦门和秦皇岛8个城市,正式启动3G(TD-SCDMA)社会化业务测试和试商用.从4月1日开始,中国移动首批邀请了2万名不同行业和部门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客户参与3G(TD-SCDMA)终端,网络,业务等全方位测试.中国移动还委托社会权威调研机构,及时,准确地收集客户在测试使用过程中的反馈意见,通过第一手市场反馈信息促进3G(TD-SCD-MA)各项技术和业务的改进和完善,以加快推动产业发展.6月5日开始,中国移动通过其官方网站再次招募6万名3G(TD-SCDMA)社会化业务测试友好客户,这些用户的行业分布,参与面更加广泛.与首批客户的最大不同是,本次测试采取客户通过网站报名参加申请的方式.通过扩大测试规模,中国移动进一步调动了用户积极参与3G(TD-SCDMA)测试,充分收集客户意见和建议,在对3G(TD-SCDMA)网络,终端和业务平台进行综合测评的基础上,继续优化网络质量,保证了之后在北京奥运期间提供更加优质的3G(TD-SCDMA)网络服务.今年1月7日,工信部正式发布3G牌照,中国移动同步发布了中国移动3G标识———移动G3,这意味着中国移动支持国家自主科技创新,架起全新沟通平台,为客户提供精彩,高效的数字化信息生活.同时,中国移动还推出了专属188号段,广东和上海两地作为试点省市率先放号,目前扩大至已运营3G (TD-SCDMA)网络的8省10市.2009年2月,移动G3正式商用.2、夯实移动3G上网的基础2006年2月至8月,3G(TD-SCD-MA)在青岛,厦门,保定三大城市开始建设3G(TD-SCDMA)规模网络技术应用试验网.中国移动自2007年1月在北京,天津等城市启动了3G(TD-SCDMA)试验网一期工程.中国移动克服了工期紧,任务重,施工难等困难,集中资源和力量建设3G(TD-SCDMA)试验网,8城市累计投资超过150亿元,一年多时间完成的基站建设量相当于这些城市以前十三年的建设总量.经过超常规建设,中国移动如期完成了北京,上海,天津,沈阳,秦皇岛,广州,深圳,厦门等八城市3G(TD-SCDMA)试验网建设任务,按要求接收了青岛,保定试验网.在顺利完成10城市3G(TD-SCDMA)网络建设的基础上,2008年8月,中国移动又启动了第二阶段的3G(TD-SCDMA)网络建设,将TD覆盖范围扩大至各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随后,中国移动于2009年1月又启动了TD网络三期工程.3月9日,中国移动发布了"中国移动3G(3G(TD-SCD-MA))网络三期工程无线网设备采购招标公告",正式启动了TD三期无线网设备招标采购工作,并计划于5月完成.三期工程将新建200个地市3G(TD-SCD-MA)网络,建成后3G(TD-SCDMA)网络覆盖地市将达到238个,三期计划2009年底完成建设工作,具备商业运营条件.根据中国移动公布的3G(TD-SCD-MA)网络发展规划,2009年将投资588亿元,新建3G(TD-SCDMA)基站约6万个,此举将使3G(TD-SCDMA)网络基站总数超过8万个,实现网络覆盖238个地级城市的业务热点区,占全国地级城市数量的70%以上,其中东部省(市)的地市将实现全覆盖.据统计,中国移动在2009年至2011年新建基站约14万个,基站总数超过16万个,实现全国100%地市的3G网络覆盖.为使用户更方便地体验3G,中国移动通过对现有GSM网络的升级改造,2008年底顺利完成了3G(TD-SCDMA)与2G网的核心网融合工程,实现了现有的2G 客户可以"不换号,不换卡,不登记",只要换一部双模手机就可以方便地使用移动G3服务,从而实现2G向3G的平滑过渡.在网络建设的同时,网络质量也得到不断优化.3、客户体验3G魅力与2G相比,3G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基于超高带宽的丰富应用,而这一切则需要用户真切地体验方能感受得到.正因为深切地体会到了这一点,中国移动把"体验"作为自己的王牌,在移动G3试商用刚刚运行了3个月之际,便在应用方面出台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此前,中国移动面向移动G3用户开放了总共20种业务,包括可视电话及其补充业务,彩信,梦网彩信,手机报,WAP门户,数据上网(数据卡),语音及语音补充业务,短信,梦网短信,彩铃,航信通,主叫显示,来电提醒,12580综合信息服务,12586移动沙龙,12590语音杂志等.2008年7月,中国移动针对参加3G(TD-SCDMA)社会化业务测试和试商用的用户又开通了六项增值业务,包括两项奥运亮点业务--奥运视频点播,奥运快讯,以及四项2G迁移业务———手机搜索,无线音乐俱乐部,飞信和手机证券.在移动G3的丰富业务列表中,可视电话,视频留言,视频会议,多媒体彩铃等特色业务最为引人瞩目.为充分发掘移动G3无线宽带的潜力,让用户畅享无线宽带的快捷和方便,中国移动在推出移动G3无线上网数据卡的基础上,联合主流厂商积极研发上网本等新产品,以期让用户拥有更多移动宽带业务的选择,享受更完美的移动宽带体验.4、移动G3圆满保证奥运早在北京奥运筹办之时,中国移动便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唯一移动通信服务合作伙伴身份,向北京奥组委交付了约15000套包括移动G3手机卡,手机终端,近300万元话费及相关通信服务在内的移动G3服务包,向国际来访宾客提供移动G3手机租用业务.同时,基于移动G3推出了流媒体手机电视等奥运特色业务,试用了广播式手机电视."用移动G3服务奥运会"是落实奥运承诺和发展3G(TD-SCDMA)产业的共同要求,为切实保障移动G3为奥运服务,中国移动全心全意,全力以赴,投入巨额资金用于终端采购,话费补贴和市场传播,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一系列移动G3奥运产品及业务的设计和开发,还以超常规的方式在国内市场推出了"全国大规模优惠促销","六项奥运亮点业务和十项奥运特色业务","开发系列奥运产品","为奥运大家庭提供移动G3通信服务","为海外客户提供移动G3租机服务"以及"进一步加强与各级媒体的沟通"六大奥运市场举措.这些市场举措受到了包括奥运大家庭,海内外客户及合作伙伴的一致好评.2009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中国移动在加强重点区域网络覆盖,做好"两会"移动通信畅通等传统通信保障服务之外,更是广泛推出和成功应用移动G3视频和无线宽带上网卡等业务,使之成为今年两会代表,委员们津津乐道的热点话题.基于3G(TD-SCDMA) 的无线宽带上网业务帮了代表,委员们的大忙.在笔记本电脑上插上移动G3 无线网卡,可以快速登录互联网.代表,委员们在使用了移动G3无线上网业务后,都喜欢上了这个速度快,又可以移动的新"宝贝".济南市政协主席徐长玉在安装了移动G3无线上网卡后,快捷打开两会专题网页,惊喜地说:"移动G3上网速度很快,中国移动真的是把服务做到家了".来自济南的姜委员每天回到驻地宾馆的第一件事就是想上网搜集和了解家乡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通过移动G3他实现了这个愿望.他不仅可以打视频电话,还可以随时随地收看免费高清电视节目,使电视台两会专题报道尽在掌中.姜委员边试用移动G3,边高兴地说,"用手机视频和大家面对面交流,这是个创举,太方便了."5、产业链协同发展,移动3G上网前景美好3G(TD-SCDMA)的发展依赖于包括运营,系统,终端,芯片,仪表,软件等在内的产业价值链各环节的齐心协力,共同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推进3G(TD-SCDMA)发展在市场层面取得成功.这一点,已成为3G(TD-SCDMA)产业价值链的共识.作为3G(TD-SCDMA)运营主体的中国移动,在整合价值链方面不遗余力.2008年12月12日,中国移动在北京举办3G(TD-SCDMA)产业价值链大会,共商加快发展大计.2009年1月12日,中国移动又联合中兴,华为,三星,摩托罗拉等34家中外终端厂商及3G(TD-SCD-MA)联盟,在京召开"中国移动3G手机合作沟通会".中国移动推出2G与3G终端定制联动,对终端产品库分类分级管理,3G(TD-SCDMA)专项激励资金,优质终端全网包销等激励举措,以深度合作引导3G(TD-SCDMA)手机产业链的成熟完善,迅速扩大3G手机的销售规模.1月16日,中国移动举办3G(TD-SCDMA)产业发展交流会.在会上中国移动表示,为快速有效提升3G(TD-SCDMA)网与2G网络切换成功率,推出"新机制,新标准,新测量"解决方案,这是对3G(TD-SCDMA) /2G融合组网的进一步深化."三新"实现以后,可望使得客户在3G(TD-SCDMA)网与2G网间切换的成功率将达到现有2G网络900兆/1800兆间切换的同等水平.业内人士认为,融合组网是3G(TD-SCDMA)发展的关键,"新机制,新标准,新测量"是对融合组网的进一步深化,将全面提升3G(TD-SCDMA)产业竞争力.在中国移动的全力推进下,3G(TD-SCDMA)产业链渐趋成熟,产业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由中国移动首推的"三不"原则(不换号,不登记,不换卡),可实现2G客户向3G(TD-SCDMA)的平滑过渡,已成为业内公认的3G市场发展之路.对于3G(TD-SCDMA)而言,一周年既是一个里程碑,更是一个新起点……3G (TD-SCDMA)试商用,引领3G时代业务创新,客户感受移动G3魅力圆满保障奥运成功服务"两会"移动G3通过"大考"获好评网络建设超常规,夯实3G (TD-SCDMA)市场化基石整合产业链协同发展,3G(TD-SCDMA)前景美好。
3GPP长期演进(LTE)介绍
本项目主要分两个阶段:
– –
阶段目标输出:
– –
目标
– –
OFDM技术简介
OFDM原理 OFDM优缺点 OFDM的帧同步 OFDM的符号同步 OFDM的采样同步 OFDM的信道估计
OFDM原理
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结合了多载波调制(MCM)和频移键控 (FSK) OFDM系统把高速的数据流分成多个平行的低 速数据流,把每个低速的数据流分到每个单子 载波上,在每个子载波上进行FSK
长期演进(LTE)
LTE简介及工作计划 LTE需求分析 LTE无线接入方案 LTE中的hotspot 相关企业动态 OFDM技术简介 MIMO技术简介 MIMO/OFDM系统简介
何为长期研究LTE?
LTE:Long term evolution 意即长期演进。 3GPP的无线接入技术,如HSDPA和增强上行 等技术将在几年内具有非常高的竞争力;但为 了在更长的一个时间,比如10年甚至更长的时 间,保持这种竞争力,需要考虑无线接入技术 的一个长期的演进。包括无线接口和无线网络 系统结构两个方面的演进。
RAN工作时间表
RAN #27, 9-11 March, Tokyo
•Work plan agreed •TR Structure agreed •1st list of requirements
RAN#31, 8-10 March, China
Revised work plan Working assumption on complete concept Channel structure MIMO scheme to be used for evaluation Signalling procedures Mobility details
3GPP长期演进计划(LTE)
返回系统架构图
3 系统架构—主要特征
EPS(Evolved Packet System)
EPS的主要特征是网络实体的分离,执行控制平面功能的 MME和处理载荷平面功能SGW的分离,它们之间有一个公 开的定义好的S11接口。既然E-UTRAN将能提供更高的带宽 以提供新的服务以及增强原有的服务,MME从SGW中的分 离说明SGW可以作为一个以优化高带宽数据处理的平台, 而MME则会作为一个以优化信令传输的平台。这样可以为 这两种网元选择更加符合其成本效益以及独立缩放的平台。 运营商在构建网络时也可以独立于MME位置选择最佳的 SGW的拓扑结构位置以优化带宽、减小延迟和避免集中点 故障。
3.75G UMTS (HSUPA) ·UMTS (HSPA+) ·
CDMA2000 (EV-DO Rev.B/3xRTT)
3.9G 3GPP LTE
4G 3GPP LTE-Advanced ·WiMAX
技术背景—3.5G
3.5G、3.75G
高速封包存取(HSPA),是W-CDMA第一个进化技术, HSPA可增加传输速率,可减少延迟。继 HSPA之后,还有 HSDPA, HSUPA 以及 HSPA+的推出。 HSDPA(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 高速下行分组 接入)亦称为3.5G。 在WCDMA下行链路中提供封包数据 业务,在一个5MHz载波上的传输速率可达8-10 Mbit/s(如 采用MIMO技术,则可达20 Mbit/s)。 HSUPA(High Speed Uplink Packet Access 的缩写高速上行 分组接入)是一种因 HSDPA 上传速度不足(只有 384Kb/s) 不足而开发的,亦称为3.75G,可在一个5MHz载波上的传输 速 率 可 达 10-15 Mbit/s ( 如 采用 MIMO 技 术 , 则 可 达 28 Mbit/s)、上传速度达 5.76Mb/s(使用 3GPP Rel7技术,更 达11.5 Mbit/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
LTE 系统全新的网络架构
确定E-UTRAN架构的总体原则:
信令与数据传输逻辑上分离 E-UTRAN及EPC的功能与传输功能完全独立 RRC的移动性完全由E-UTRAN控制,核心网对 于无线资源的处理不可见 当定义E-UTRAN接口时,应尽可能减少接口功 能划分的选项数量 同一个物理网元可以包含多个逻辑节点
宽带接入技术发展对传统移动通信产生挑战,其实显示出了移 动通信与宽带接入技术的融合趋势 “宽带接入移动化”和“移动通信宽带化” 移动通信系统发展趋势:“宽带化”、“数据化”、“分组化” 传统宽带 无线接入 (Wi-Fi)
数据为主 固定接入 热点覆盖 便携终端
传统 移动通信 (3G)
话音为主 高速移动 5MHz带宽 移动终端
长期演进:革命! –3GPP
• LTE:长期演进
–3GPP2
E3G系统提供的高速度传输能力
• AIE/UMB:空口演进 (100/50Mbps)将帮助运营商提高竞争力
8
3GPP 系统标准演进
• • • • R7: HSPA+, LTE的可行性研究 R8: LTE技术标准制定 R9: 继续解决R8遗留问题 R10: LTE-Advanced 3.5G
ALL-IP 网络概图
3GPP Release 6 版本新特性
R6 研究重点:
网络共享技术
WLAN -3GPP互连互通 MIMO多天线技术 OFDMA 业务!
R6 的研究重点 —— 业务
R6 引入多项业务:
多媒体广播多播(MBMS)
Push-to-talk Push Service IMS Group Management IMS Messaging
R99网络适用于需要快速建设WCDMA网络的运营商:
技术标准成熟 运营、管理与维护经验丰富
3GPP R4 网络概图
R4 网络结构优势分析
组网灵活:控制与承载相分离,扁平的网络结构,灵活的组网
方式
承载网络融合:TDM/ATM/IP组网电路域与分组域采用相同的 分组传输网络,可与城域网进行融合 管理与扩展:控制面MSC Server集中设臵在中心城市,易于集 中管理;承载面CS-MGW分散在边缘城市,可分别扩展 新业务的快速部署和开展:业务加载和控制集中在MSC Server 上进行,不必对全网交换机都进行升级,只需升级MSC Server R4网络是向全IP网络过渡的中间状态
3.5 R5 G
•HSDPA •IMS •端到端的IP 多媒体业务
4G 3.75 G R7
•技术进一 步改进 •业务能力 进一步增强, 类型进一步 丰富
3.9 G LTE
(R8、R9)
•未来10年或 更长时间内 网络演进 •标准化中
LTEAdvanced (R10)
•瞄准4G! •标准化工作 刚刚开始
13
关注运营商需求的全新网络架构
14
3G 系统网络架构的发展与演进
—— R99、R4、R5、R6、R7 …
3GPP R99 网络概图
3GPP R99网络特点总结
R99网络是基于成熟技术构建而成的网络:
电路域基于TDM构建 移动性管理体制沿用成熟的机制 分组域网络基于IP技术构建,是GPRS网络的延续和发展
2
LTE 常用缩略语
LTE,Long Term Evolution 3GPP,3G Partnership Project ITU,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IMT-2000,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2000 TSG,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N,Radio Access Network 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 TDD,Time Division Duplex UTRA,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UTRAN,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 E-UTRA,Evolved UTRA E-UTRAN,Evolved UTRAN
2010
2015
LTE AIE/UMB
时间
高
GSM cdmaOne
E3G
3G 3G+
WCDMA cdma2000 TD-SCDMA
IMT-Advanced 4G
中
1G
AMPS TACS
2G
802.16m
BWA
802.16/WiMAX
WLAN
低
<10kbps <200kbps
802.11/WiFi
数据速率
Transport Network User Plane
Transport Network User Plane
Signalling Bearer(s)
Data Bearer(s)
Physical Layer
30
LTE 空中接口协议及模型
E-UTRAN Uu接口模型 用户平面协议,包括PDCP、RLC、MAC,这些子层在网络侧 终止于eNB,分别实现头压缩、加密、ARQ和HARQ
无处不在的 移动因特网
E3G
移动通信宽带化 20MHz带宽
注重低速移动 全分组域 全IP网络 热点覆盖 支持便携终端
在线游戏、可 视电话、流媒 体、移动电视 、文件下载与 共享、网页浏 览、电子邮件 、位置业务、 VoIP等
WiMAX
宽带接入移动化 可变带宽
中低速移动 支持话音 大规模组网 小区切换 支持移动终端
3G系统长期演进-LTE
概
要
3GPP LTE - 3.9G!:三个代表与和谐社会
一、代表先进移动通信系统发展方向 3G系统的增强与演进 二、代表运营商和用户最广大的利益 LTE需求与工作目标 LTE网络架构的演进 三、代表先进移动通信技术演进方向 LTE FDD & TD-LTE LTE的OFDM、MIMO技术 LTE的小区间干扰抑制技术 LTE的试验系统及试验网 LTE向4G的继续演进——LTE-Advanced! LTE的全球产业化状况——试验网与商用网
R6
•HSUPA •IMS性能增 强 •MBMS •MIMO
3G
R4
刚刚开始 标准化进行中
3G
R99
•WCDMA
•TDSCDMA •软交换
标准化进行中 2004年12月 2002年6月
2001年3月 冻结 时间 2000年3月 9
二、代表运营商和用户最广大的需求
10
技术发展趋势
LTE 产生背景
3GPP R5 网络概图
3GPP Release 5 版本新特性
R5重点引入IP多媒体功能:
新增IP多媒体域 IMS,更好的提供实时IP多媒体业务
基于SIP的多媒体呼叫信令,有利于移动网络和固定 网络之间宽带业务的融合 PS域和IMS为网络发展的重点 基于IPV6协议,增强的QoS保证 增强的业务支撑能力
位臵业务(Location Service)
3GPP R6 网络特点总结
进一步完善 IMS
对控制层功能做了进一步的分解,实现了会话控 制实体和承载控制实体的功能分离 网络架构更为开放、灵活 制订了3GPP-WLAN等互连互通标准
重点研究业务
3GPP LTE 系统网络架构
LTE 系统全新的网络架构
<100Mbps 100M-1Gbps 7
300kbps-10Mbps
3G系统的增强与演进
短期演进:可以保持2~4年的竞争力 –3GPP
• R5:HSDPA、IP RAN • R6:HSUPA、MBMS、IMS、3GPP-WiFi • R7:HSPA+、研究MIMO、OFDM
–3GPP2
• EV-DO Rev A • EV-DO Rev B-3X、6X、9X ……(多载波)
12
商业竞争
标准化推动力
什么是 LTE 系统?
3GPP LTE需求及工作目标:
• • • • • • 容量提升 – 峰值速率:下行100 Mbps,上行50 Mbps @ 20MHz – 频谱效率:下行是HSDPA的3-4倍,上行是HSUPA的2-3倍 覆盖增强 – 提高“小区边缘比特率”,5 km满足最优容量,30 km轻微下降,并支持100 km 的覆盖半径 移动性提高 – 0~15km/h性能最优,15~120 km/h高性能,支持120~350 km/h,甚至在某些频 段支持 500 km/h 质量优化 – 时延:用户面小于 5ms,控制面小于 100 ms 服务内容综合多样化 – 高性能的广播业务,MBMS,提高实时业务支持能力,VoIP达到UTRAN电路域 性能 运维成本降低 – 扁平、简化的网络架构,降低运营商网络的运营维护成本
SI,Study Item
WI,Work Item WCDMA,Wideband CDMA
eNB,E-UTRAN Node B
EPC,Evolved Packet Core OFDM,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cdma 2000,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2000 MIMO ,Multi Input Multi Output
UE PDCP RLC MAC PHY eNB PDCP RLC MAC PHY
与3G相比,E-UTRAN只剩唯一一个逻辑节点eNB 逻辑节点数目减少,网络趋于扁平化,减少运营商的运 营成本OPEX以及投资成本CAPEX 降低了用户呼叫建立延时和数据传输延时,改善了用户 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