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境下的新闻方法论
数字时代的新闻采访和报道技巧
数字时代的新闻采访和报道技巧在数字时代,新闻采访和报道技巧面临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新闻传播的速度和范围不断扩大,当代记者需要掌握一些新的技巧和工具来适应这个快速变化的环境。
本文将介绍一些数字时代的新闻采访和报道技巧,帮助记者更好地应对这个挑战。
一、利用社交媒体和网络资源在数字时代,记者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和各种网络资源快速获取信息和寻找报道线索。
记者可以关注相关专家、公众人物和实时新闻事件,通过他们的发布内容和互动交流来了解最新动态。
同时,记者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如新闻数据库、在线档案和数据分析工具,快速收集并分析背景信息,为报道提供更全面的视角。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报道创新数字时代给记者提供了更多多媒体形式的报道方式,如视频、音频、图片和互动图表等。
记者可以利用这些技术创新来增加报道的趣味性和可读性,更好地吸引读者和观众。
视频采访和直播报道可以让读者更直接地感受到现场的氛围,音频采访可以形成亲密而真实的对话效果,而图片和互动图表则可以更形象地展示数据和信息。
三、保持多样化的信息来源在数字时代,记者应该保持多样化的信息来源,避免过度依赖少数渠道。
记者可以通过访谈、实地调查、在线调查和数据分析等方式获得信息,从而减少误差和偏见。
此外,记者还应该主动拓展信息来源,与各方沟通和交流,听取不同观点和声音,避免陷入信息的封闭和狭隘。
四、加强数字素养和数据分析能力数字时代的新闻采访和报道需要记者具备一定的数字素养和数据分析能力。
记者需要掌握基本的数据处理和统计方法,能够从庞大的数据中找到关键信息和规律。
同时,记者还需要了解数据的来源和质量,以及数据背后的故事和潜在偏见。
通过合理利用数据,记者可以提供更有说服力和权威性的报道。
五、注意伦理和隐私保护在数字时代,记者需要更加关注伦理和隐私保护问题。
记者在采访和报道中应该尊重当事人的权益和隐私,避免过度的曝光和侵犯。
记者应该选择合适的采访时间和方式,征得当事人的同意,并在报道中做到客观公正,避免个人偏见和攻击性言辞。
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创新模式
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创新模式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时代已经全面到来。
在这个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已经不再适应当下的需求,新闻传播需要不断创新,找到适应新媒体时代的新模式。
一、内容创新在新媒体时代下,内容创新是新闻传播创新模式的核心。
传统的新闻报道以文字为主,而新媒体时代下,内容创新已经不再局限于文字,涵盖了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
这种多样化的内容形式可以更好地吸引读者的注意,提高信息传播的效率。
采用多样化的内容形式也能更好地满足受众的需求,提高用户体验。
除了形式上的创新,内容上的创新也是新媒体传播的重点。
在内容上进行创新,需要借助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根据受众的需求和偏好进行精准定制,提供更具有个性化的内容。
内容创新也需要更加注重社会热点、时事话题等内容,以保持新闻的生命力和传播力。
二、技术创新新媒体时代下,技术的发展为新闻传播创新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新闻传播需要结合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实现传播方式的创新。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新闻传播面临了更多的传播渠道和方式,如社交媒体、移动应用、视频直播等。
这些新的传播方式为新闻传播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也为新闻传播带来了更多的挑战。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也为新闻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用于内容推荐、智能编辑等方面,实现内容生产和传播的智能化。
大数据技术可以帮助新闻传播机构更好地了解用户需求,优化内容生产和传播策略。
技术创新不仅可以提高新闻传播的效率,而且也可以提升用户体验。
三、互动创新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需要更加注重互动创新。
传统的新闻传播是单向的,而在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需要更多地强调双向互动。
互动创新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互动内容实现,如在线直播、专访问答、互动投票等。
这种互动形式可以让受众更加参与到新闻传播中,提高受众的参与度和黏性。
浅谈新媒体语境下的叙事模式
浅谈新媒体语境下的叙事模式摘要:科新媒体借助数字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数字广播电视网和卫星等渠道,极大地密切了人与人、人与外界乃至世界与世界间的联系。
新媒体时代下,新闻报道的叙事方式从过去单一的模式逐渐出现多角度、多维度的叙事方式转变。
科学的进步从根本上为新媒体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障,同时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产以及生活方式,也带来了新的科技进步的需求,互联网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普及,让人们获得信息的途径和渠道越来越多,各方的信息呈现井喷式发展。
这种变化也为新闻报道的叙事方式带来了新的视野和变化。
本文将针对新媒体时代新闻叙事方式的不同变化,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新媒体;新闻叙事;策略;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051(2019)01-0108-011 概述媒介即讯息。
新媒体尤其是以微博、抖音为典型的自媒体所带来的最大变革就是时效性大大加强。
这极大地改变了新闻报道的叙事模式。
相较于传统媒体,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播方式更丰富、传播强度更大、传播范围更广,新媒体时代的社会特征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为一体,虚拟空间与现实社会的交互融合,具有全民传播、互动性强、信息传播公开和及时等特点。
2新媒体的发展国内外关于新媒体的主流内涵定义为:新媒体是网络和数字技术发展的产物,以网络媒介为代表的各种媒体应用模式,主要包括:数字互动媒体、户外媒体、掌上媒体、车载移动媒体等,其外延定义中新媒体主要包括通信网、图文电视、有线电视网、大型通信系统、高清电视、互联网、通信卫星和卫星直播系统、手机短信和多媒体信息互动平台、多媒体技术以及广播网等。
随着全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产品的普及和“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都为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同时,手机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网络传播语境下的新闻自律机理与作用模式
推进创新理论探索创新实践0N G N A N C H U A N B O主题专栏——传媒与和谐网络传播语境下的新闻自律机理与作用模式王开云(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成都610064)摘要:新闻自律行为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由内在的高尚道德修养和操守而外化所形成的“圣人式”自律;另一种是在外界压力下的“紧箍咒式”自律。
新闻自律更多地应依靠外界压力下的自律。
本文结合案例分析了网络传播语境如何影响新闻自律、归纳了当前网络传播语境下新闻自律的生发机理和作用模式。
关键词:网络传播新闻自律网络舆论北京奥运期间,韩国SB S电视台违反职业道德泄露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内容,引起同行和民众的极大不满,媒介新闻自律的话题再次被提出。
但如何才能有效地实现新闻自律呢?本文拟探讨网络传播语境下的媒介自律问题。
媒介新闻自律指新闻业及其从业人员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使其行为符合新闻职业伦理的自我管理方式。
网络传播指通过互联网络平台传递信息的一种传播方式。
一、自律行为的发生机理自律是一种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管理方式。
但就其生发机理来看,自律行为应分为两种形式:一种为由于自身修养所造就的高尚道德而形成的自律,是一种“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圣人式”的自律;另一种是迫于外界压力而形成的自律,属“紧箍咒式”的自律。
前者是圣人的行为,后者是常人的行为。
要求常人做出圣人的行为是很困难的,因此,“圣人式”的自律是靠不住的。
理论与实践都证明了新闻自律更多的是需要“紧箍咒”式的自律方式。
∞道格拉斯C麦克尔教授着手分析了电视、广播、报业、广告业、电影业、连环画册出版业等的自律实践,提出了具有权威性的有效自律的四个适用原则。
其中第一点就提出新闻自律需要外界的压力。
“麦克尔提出,自律要取得成效,自律主体(如媒体)必须既有技术专长又有动机来施行自律。
动机是自律成功的基本条件。
”噬里所谓的“动机下的自律”应指“紧箍咒”式的自律。
新闻自律的实践史也证明了这一点。
融媒体时代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新闻传播语境中的挑战与对策研究
融媒体时代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新闻传播语境中的挑战与对策研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媒体技术的发展,融媒体时代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在这个时代里,网络新闻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而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新闻传播中的影响力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传播渠道的多样化,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新闻传播中遇到了一系列挑战,需要面对这些挑战并寻求对策,以更好地适应融媒体时代的传播环境。
1.信息碎片化挑战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变得多样化,信息量也愈发庞大。
在这个背景下,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受到了信息碎片化的挑战。
人们通过互联网获取新闻信息的方式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媒体,而是通过社交媒体、短视频、博客等多种渠道获取信息,这使得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面临着传播途径的多样性和信息碎片化的挑战。
2.信息真实性挑战在网络时代,谣言和假新闻的传播变得更加便捷和广泛。
主流意识形态需要面对信息真实性的挑战,因为在网络上,假新闻和不实信息很容易掩盖真相,甚至对主流意识形态产生负面影响。
3.信息过载挑战网络新闻传播的信息量庞大,人们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会面临信息过载的情况。
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新闻传播中的宣传受到了信息过载的挑战,因为信息过载会使人们对信息产生麻木感,减弱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
二、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新闻传播中的对策1.利用融媒体技术优化传播渠道在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已经无法满足人们获取信息的需求,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新闻传播中应利用融媒体技术,优化传播渠道。
可以通过建立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全方位传播渠道,使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更加全面和多样化。
2.强化内容真实性和可信度在网络新闻传播中,主流意识形态需要强化内容真实性和可信度,避免在信息传播中掺杂虚假信息。
可以通过加强信息审核和核实机制,及时发布权威新闻和资讯,提高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从而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新闻传播中的影响力。
3.精准定位受众群体在网络新闻传播中,主流意识形态需要精准定位受众群体,制定针对性的传播策略。
新媒体语境下的晚报都市报发展对策
新媒体语境下的晚报都市报发展对策随着互联网和智能设备的普及,新媒体日益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新闻的主要渠道之一。
而在新媒体语境下,传统的晚报都市报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并发展壮大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晚报都市报的发展对策。
一、新媒体带来的挑战1.读者转变在互联网时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他们更倾向于通过手机APP、微信公众号、博客等新媒体渠道来获取新闻信息。
这就意味着,传统的晚报都市报无法满足新时代读者的需求,必须进行转型和升级。
2.广告收入下滑由于新媒体广告的便捷性、准确性和低成本性,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在新媒体上进行广告投放,导致传统报纸广告收入大幅下滑。
这使得传统晚报都市报需要在内容与营销上更加创新,寻找新的商业模式,以保持可持续发展。
3.提供实时新闻新媒体的实时性和快捷性已经成为读者获取新闻的首选方式。
而传统的晚报都市报由于印刷目录的原因不能及时为读者提供新闻,这一点使得传统晚报都市报在满足读者需求方面相对不足。
二、解决途径1.多渠道发展晚报都市报应该通过多种渠道(如网站、微信公众号、APP等)扩大传播范围。
建立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媒体平台,通过“全媒体融合”以及采集、整合和包装等方式,为读者提供丰富的多元化信息。
2.提高服务水平晚报都市报应该加强互动性,与读者进行紧密沟通,了解读者需求,收集反馈意见,完善服务,进一步增加读者忠诚度。
开设在线专访、互动答疑等环节,增加读者体验。
3.突出特色晚报都市报要有自己独特的品牌特色,以吸引更多读者。
例如,打造浓郁的城市文化特色,展示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地产与理念。
也可以打造自己的新闻评论团队,广泛采纳读者意见,篇篇精华,为读者提供独特视角的新闻报道。
4.加强社交网络营销晚报都市报应该通过社交网络平台,如微信朋友圈、微博、QQ空间等,加强宣传推广,提高品牌知名度,吸引更多读者关注和阅读。
针对不同的社交平台,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促进互动和交流。
新媒体时代的网络与新闻语言与表达方式
新媒体时代的网络与新闻语言与表达方式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网络成为了我们获取和传递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
网络给予了新闻传媒行业巨大的影响力和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网络和新闻语言与表达方式也在不断地演进和发展。
一、新媒体时代的网络与新闻语言在互联网的浪潮下,新闻传媒行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传统的报纸、电视和广播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新闻内容实时性和多样化的需求。
而互联网的出现,使得新闻内容能够更加迅速地传播,并且扩大了传播范围。
在网络上,我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到各种各样的新闻信息,无论是国际大事,还是本地新闻。
同时,网络也赋予了普通民众更多的参与和表达的机会。
通过社交媒体平台,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这样的开放式交流方式,使得新闻传媒行业不再是单向的传递信息,而是变得更加互动和多元化。
二、网络对新闻语言的影响在网络时代,新闻语言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由于信息传播的速度加快,新闻报道变得更加简洁明了。
文章的篇幅被压缩,标题变得更加简洁有力,以吸引读者的眼球。
同时,网络的制约也要求新闻报道要更加精准,用简明扼要的方式传递信息。
另外,网络还为新闻语言带来了更多的表达方式。
例如,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可以更直观地呈现新闻内容,提供更多的细节和背景。
此外,网络语言的兴起,如表情符号、网络流行语等,也渐渐融入到新闻语言中,使得新闻报道更加接地气,贴近读者。
三、网络对新闻表达方式的影响除了新闻语言,网络时代也影响着新闻表达方式。
传统媒体主要通过平面和音视频介质来传播信息。
而在网络上,新闻表达则更加多样化和灵活。
首先,在网络上,人们可以通过博客、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方式进行新闻传播,不再依赖于传统媒体的渠道和门槛。
这意味着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新闻来源和传播者,打破了信息的垄断,增加了信息的多样性。
其次,网络给予了新闻传播更强大的图像和声音表达的能力。
通过图片、视频和音频的方式,新闻报道可以更加生动直观地传达信息,增加读者的阅读体验。
网络新闻写作的12个技巧
网络新闻写作的12个技巧网络新闻是现代新闻的重要形式之一,它通过网络平台传递新闻信息给公众。
网络新闻的特点是快速、简洁,能够迅速传递信息给读者。
为了提高网络新闻的质量和吸引力,以下是12个关键技巧:1. 标题吸引眼球:标题是吸引读者点击阅读的第一步。
一个好的标题应该简洁明了,让读者一目了然,同时要具有吸引力,激发读者的好奇心。
2. 清晰的开篇:在文章的开头,应该简明扼要地介绍新闻事件的关键信息。
通过提供背景资料,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新闻内容。
3. 信息密度:由于网络阅读者阅读速度较快,网络新闻应该注重信息密度,内容要精炼。
在较短篇幅内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不啰嗦。
4. 图片和视频:在新闻内容中添加图片和视频可以提高读者的阅读体验,吸引眼球。
适当使用多媒体元素能够更好地传达信息。
5. 适度的链接:在网上新闻中,链接是常见的。
适度添加相关链接可提供更多的信息来源,并提升网络新闻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6. 引用权威来源:为了增加讲述的可靠性,引用权威来源是很重要的。
引用专家观点、研究数据等能够提高新闻的可信度。
7. 换行分段:网络新闻应该注意段落的分隔,使得内容更加易读。
合理分段能够提高阅读体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内容。
8. 使用列表和子标题:使用列表和子标题可以更好地组织和呈现信息,使读者更容易阅读和理解文章。
9. 避免过度激动的语言:在撰写网络新闻时,应保持中立和客观的语气。
避免使用过度激动、主观的语言,以免造成读者的误导。
10. 探索不同的报道角度:相同的新闻事件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报道,增加网络新闻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寻找独特的视角能够吸引更多读者的关注。
11. 及时更新:网络新闻要及时更新,保持与时俱进。
在新的信息出现时,要及时更新原有的新闻内容,确保读者获取到最新的信息。
12. 交互和评论:网络新闻与读者的互动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通过提供评论区、社交媒体分享等功能,读者可以与作者和其他读者进行交流和讨论,增加读者参与度。
网络新闻写作技巧(2稿)
网络新闻写作技巧一、网络新闻力求"短、精、易"长期以来在新闻界流传这样一句话:“看书看皮,看报看题”。
进入网络新闻传播过程中的受众,面对“信息海洋”就更渴望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快的速度了解自己生存环境发生的最新变化。
据美国学者研究发现:79%的网络读者对内容是一扫而过,只有16%的人逐字逐句地阅读。
这就要求网络新闻稿件尽量实现"短、精、易"的要求。
(一)、短:篇幅短小适合有学者提出网络新闻以不超过 500 字为最佳,或以不超过一个屏幕的大小为标准。
导语开门见山,精心提炼,以不超过两句话为宜。
一个段落一个中心,不宜将文字堆彻成大段,善用分段,每段两三句话为宜。
对于无法割舍的长篇幅新闻,可以采用超级链接等方式以"化整为零",也可用小标题的方式将长新闻分成小块。
例:江津区“华城希望”杯少儿歌手赛圆满落幕稚嫩的童声,流行的唱腔,激情的演绎,庞大的亲友团……今日,江津区首届“华城希望”杯少儿赛歌手决赛在江津电影院落下帷幕,43名参赛选手现场比拼,充分展现江津少年儿童的优秀演唱风采。
……特别提示:进入江津网专题可欣赏全部参加决赛选手的照片和视频。
链接地址:/html/node_163527.htm另外,网络记者还要善于拆开新闻来写,坚持一事一报,独立成篇,坚决避免相关新闻的长篇罗列。
如在专题会议或学术论坛上可以挖掘到了几条新闻,那就一件事报一条新闻,切忌将几件事写成一条不分主次的综合新闻。
例:江津区“华城希望”杯少儿歌手赛圆满落幕稚嫩的童声,流行的唱腔,激情的演绎,庞大的亲友团……今日,江津区首届“华城希望”杯少儿赛歌手决赛在江津电影院落下帷幕,43名参赛选手现场比拼,充分展现江津少年儿童的优秀演唱风采。
……稚嫩童音再现摇滚名曲少年乐队引领全场眼球星光闪耀的舞台上,爵士鼓、电吉他、键盘等一大堆摇滚乐器一应俱全。
今日上午,“华城希望”杯首届少儿歌手赛如火如荼地进行,五个稚气未脱的孩子,用娴熟的手法、可爱的童音,演绎了beyond乐队的经典名曲——《真的爱你》,引得观众情绪高昂,连连叫好。
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创新模式
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创新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网络传播的普及,新媒体已经成为了传媒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
在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不再是单向的、封闭的,而是逐渐转向开放、多元、互动、个性化的方向发展,新型的新闻传播创新模式也随之应运而生。
一、基于“互联网+”的新闻传播创新模式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各种传统媒体都在积极探索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自身的业务模式流程、内容形式和商业模式。
例如,以视频直播为代表的新闻传播方式成为了一种新的流通方式,许多新闻媒体都开始搭建自己的视频直播平台。
同时,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也让传媒企业更加精准地进行新闻传播,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不断提高用户体验。
此外,还有智能终端的广泛使用为新闻传播注入了新的活力。
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新闻传播途径。
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转发新闻信息已经成为人们获取新闻资讯的一个常规方式。
基于社交媒体的新闻传播创新模式主要包括塑造品牌形象、引导用户参与评论、促进新闻分享传播等方面。
通过在社交媒体上建立自己的社交账号,传媒企业可以与用户形成更紧密的联系,了解用户需求,回应用户反馈,增强用户黏度和忠诚度。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闻传媒企业开始朝移动互联网方向发展,并通过移动应用、微信公众号等方式来为用户提供定制化的新闻信息服务。
移动互联网为传媒企业提供了全新的服务和商业模式创新空间,例如手机端的付费阅读、异业合作、地域化运营等模式亦越来越普遍。
同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传媒企业还可以借助移动互联网的特点,实现新闻内容与实时互动、数据分析及智能化、即时推送等多种创新。
虚拟现实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新闻传播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让用户身临其境地感受新闻事件,增强用户的参与度和体验感。
通过运用虚拟现实技术,传媒企业可以将用户引入到一个完全虚构的环境中,且用户无法从外部干扰,这为新闻传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创新空间。
网络生活中的网络新闻与时事解读
网络生活中的网络新闻与时事解读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我们的生活已经深深地融入到了网络之中。
网络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便捷的信息获取方式,也成为了我们了解时事新闻的重要渠道。
然而,由于网络的匿名性和信息传播的高速度,网络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备受争议。
本文将对网络生活中的网络新闻与时事进行解读,并探讨如何正确对待网络新闻。
一、网络新闻的意义网络新闻是指通过互联网传播的新闻信息。
相比传统媒体,网络新闻具有时效性强、获取方便、免费等特点,深受广大网民青睐。
网络新闻的意义在于它能够将即时的新闻信息直接呈现给大众,让我们随时随地了解到全球各地的重要事件。
同时,网络新闻也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平台,使我们能够参与到新闻评论和讨论中,表达个人观点。
二、网络新闻的挑战然而,网络新闻的信息传播速度过快,使得一些不准确甚至虚假的新闻容易传播。
有时候,一则不准确的新闻就能引发社会舆论的热议,给人们的判断带来困扰。
此外,网络新闻也面临着信息过载的问题,大量的新闻信息很容易使人们难以理清头绪,无法准确把握事件的真相。
三、正确对待网络新闻的方法1. 辨别真伪:在阅读网络新闻时,我们应该保持一颗怀疑的心态,对新闻的真实性进行判断。
可以通过查证来源、对比多家媒体报道等方式来辨别新闻的真假。
2. 多角度看待:网络新闻往往只从某个特定的角度报道,我们应该尝试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
通过了解不同观点,我们能够更全面客观地了解到事件的本质。
3. 引用可靠信息:如果我们需要引用网络新闻中的一些信息,应该选择可靠的来源。
一些权威的新闻网站或官方发布的信息都可以作为参考。
4. 拒绝转发谣言:在网络中,谣言很容易传播。
作为网络公民,我们应该拒绝转发未经核实的消息,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和误导。
四、网络新闻与时事解读的意义除了了解网络新闻的真实性,我们还应该学会对时事进行解读。
时事是指当下发生的重要事件,它反映了社会的动态和人们的关注点。
通过解读时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背后的原因和影响,拓宽我们的视野,提高我们的综合分析能力。
互联网时代下的国际新闻传播格局
互联网时代下的国际新闻传播格局在互联网时代,国际新闻传播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全球化的推动,传统的新闻传播模式受到了挑战,新的形式和趋势逐渐崭露头角。
本文将探讨互联网时代下的国际新闻传播格局,并分析其对新闻产业和社会的影响。
一、新闻传播形式多元化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新闻传播的形式变得更加多元化。
传统的报纸、电视和广播等媒体形式逐渐失去垄断地位,取而代之的是以新媒体为代表的数字化形式。
首先,新媒体的崛起带来了信息获取的便利。
通过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新闻资讯。
无论是国内新闻还是国际新闻,只需轻触手指,海量的信息即可涌现在眼前。
其次,社交媒体的兴起改变了新闻传播的方式。
人们可以通过社交平台自由地发布、分享和评论新闻。
这为个人的表达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也增加了新闻传播的互动性和社会性。
再者,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使得新闻传播变得更加个性化和精准化。
通过分析用户的浏览习惯和兴趣偏好,新闻平台可以向用户推送符合其需求的内容,提供定制化的新闻服务。
二、国际新闻传播格局的变化在互联网时代,国际新闻传播格局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方面,互联网技术缩小了国与国之间的距离,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
新闻报道的实时性和全球化程度得到了极大提高,使得国际新闻更加及时、全面和多样化。
另一方面,互联网为国际新闻的传播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和平台。
传统媒体的报道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互联网则打破了这些限制,使得新闻报道可以以多样的形式呈现给读者。
无论是文字、图片还是视频,互联网都为国际新闻的传播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此外,互联网的发展也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了解来自世界各地的新闻,增加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了解和认知。
这有助于加强国际间的沟通和理解,推动全球范围内的互联互通。
三、互联网时代国际新闻传播格局的挑战与机遇互联网时代下的国际新闻传播格局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从“人找新闻”到“新闻找人”:网络社会语境下新闻的传播过程
因此 ,过于强调新闻的客体地位会 多样 ,但众 口难调 ,生产要遵循 生产规 业产品的生产一样 ,新 闻的生产者与消 种 盲 目。 繁多的新 闻与各异的需 求 ,是让 需 配 的需求 呢?对前一种答 案持肯定态度
越 了简单的认识范畴 ,甚至延伸 到方法 使新 闻沦为与人相割裂 的事 物。如同工 律 ,一味地追逐受众爱好 与兴趣 也是 一
这种分离大 大降低了传播 的效 果 。广告 全 天候接触 网络成 为可能。 学中很早就提 到了精准传播 。无论是大
卫 ・ 奥格威 时代 的营销还是定 位时代 的 子设 备连上 网络 ,那 么设备使用频率 、
人际传播 , 但是这 种传 播缺乏规制 ,如
的信息公布于 网络 之上 ,那么很多在人
主体的人所寻找 。新 闻理论与新 闻实践 会现实 和历 史条件 的变化 ,新闻也在发 的好坏并不一定有必然 的联 系。 比如信 的每一个角 落都 流露着这样 的意识 。我 生 变 化 。 们常见 的很 多对 于新 闻的定义 中,都 隐 息完全没有被需要 的人收到 ,怎么评价 那么 , “ 人找新 闻”这种现象产生 好与坏 ?专业化 是媒 介经营与管理中常
的思考。
【 关键词 】 人找新 闻;新 闻找人 ;网络社会语境 ;传播过程 新 闻一诞生就是读者寻找的客体 。
在新 闻被视为一种 吸引眼球 的工具时 ,
虑范围内。
在新闻 中读者可 以找到 自己感兴趣的 内 强调新 闻真 实性 和客观性的要求让新 闻
在现实的媒介经营管理中会用类似
一
的定 义 ,很 容易就看到 了将新 闻视 为 般性猎 奇的新闻”和 “ 具有功能性 的新
“ 人找新 闻”思维生存 的土壤 已经
客体 的例证。对于陈力丹 的定义 ,虽 然 闻”两类 。从新闻史 的视角看 ,新 闻生 在 历史的河流冲刷殆尽 。人们不再满 足
浅谈网络语境下的网络新闻语言特点
第 1 7卷 第 3期
内 蒙 古 民 族 大 学 学 报
o r  ̄ o n e un fIn rM ot l r i  ̄ aUnv ri o iest rNain l i yf t aie o ts
Ma .0 1 y2 1
V0. 7No 3 11 .
浅谈 网络语境下 的网络新 闻语言特 点 。
一
网络是虚拟的 、 限 的; 以网络新 闻传 播者 可 以匿名 无 所
上传信息 。也就是 网上 信息 的传播 者可 以使用 与真实 身份 不符的身份来发布 信息 。并且 任何 一个 网 民都有 可能 成为
网络新 闻的发布者 和传 播者。这导致 网络 新 闻的可信 度大
、
语境
有语言使用 的地方 就有语 境存 在 。语 言和语 境是 密不 可分 的; 境在 语言 学研究 领域 中是 一个非 常重 要的 内容 , 语 是语言学所有分支学科共 同术 语、 同的研究 内容。任何语 共 言交际 、 言 传播 都 在一 定语 境 下进 行 的。关 于语 境 的分 语 类 , 者们 各持 己见 。新 闻语言的特殊 在于它 的社 会功能和 学 它 的使用 目的。即使是 同一条新闻 , 置到不 同的社会文化 放
期, 有着严格 的截稿时 间限制 。与传统媒 体定期发新 闻相 比 网络媒体不受此限 制 , 打破 了出版周 期 、 出时段等 因素 它 播 的限制 , 闻稿件 可 以及 时传送 到 网络上 , 新 实现 二十 四小时 不 间断 的报道状态 , 特别是在 突发事 件和持续跟踪 报道的事 件 中, 网络可以做到 随时 、 及时地更新信息 , 覆盖 旧信息 。网 民随时都可 以通过 “ 刷新 ” 网页 获取最 新信息 。如此 的时效
新媒体语境下主流媒体新闻报道叙事创新——以央视新闻为例
声屏世界2023/12实践与创新采编经纬新媒体语境下主流媒体新闻报道叙事创新———以央视新闻为例阴曹艺摘要:新媒体时代新闻报道在叙事策略上发生了重大变化,如何平衡新闻报道的时效性、政治性与可读性成为主流媒体进行新闻报道面临的主要问题。
作为传播载体的新闻媒体,要想更好地发挥出作用,就必须重视新闻叙事策略,提升新闻报道质量与水平。
文章以央视新闻客户端、抖音号为研究对象,借助新闻叙事学理论,综合运用内容分析法分析其在新闻叙事方面的创新之处,旨在探究新型主流媒体如何创新传播机制拓展传播空间。
关键词:叙事特征主流媒体叙事话语随着技术的革新,新媒介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使得以传统媒介为主的媒介生态结构发生了变化。
央视新闻从最初的电视新闻片段的简略重播,到现在的“三微一端”综合矩阵,已经具备新媒体融合规模。
央视新闻的报道内容涵盖广泛,注重时政和社会新闻,积极引导公众舆论,致力于推进融合新闻的发展。
如今央视新闻新媒体运用多种新型媒介形态丰富信息呈现方式,将严肃的新闻播报风格转变为庄重与幽默并存的风格,语言精炼,富有幽默感。
央视新闻在当前的新媒介环境中,积极融合网络理念,通过创新媒体形态、优化内容结构和提高用户体验来增强节目影响力,致力于颠覆传统的新闻报道和信息表达方式,坚持以受众为中心的理念,深入探索社交领域。
叙事话语:官方话语内容创新表达在媒体融合背景下,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语言的句法构造相似,新闻叙述也包含主语、谓语、宾语、状语等不同的语体,通过词间、句间的关系来还原真实的客观事实并传播主题思想。
为适应融媒体传播的需求,媒体新闻生产者开始对叙事话语进行创新,实现了“集中采编、移动优先、融媒产品、全屏传播”的新闻生产模式,从文本到图像再到视频,相同的新闻事件在不同的媒介上展现出各自特有的叙述特点,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多样化的叙述形式,从原来的文字主导到现在的画面主导,图像化成为一种潮流。
在信息传播的发展过程中,影像的叙述功能越来越明显,将多种媒体要素与言语叙述方法相结合,必然会产生一种崭新的叙述风格。
新媒体背景下新闻采访的技巧与方法分析
新媒体背景下新闻采访的技巧与方法分析在新媒体背景下,新闻采访的技巧和方法需要与时俱进,适应媒体发展的潮流和读者的需求。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新闻采访的形式和手段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和改变,以下是对新媒体背景下新闻采访的技巧和方法的分析。
一、提高采访技巧1. 多元化的采访形式:新媒体时代,采访的形式和方式多种多样,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面对面采访。
采访者可以通过微信、微博、QQ等社交媒体进行采访,可以通过网络电话、视频会议等方式进行远程采访。
采访者需要熟悉和掌握各种采访形式,灵活运用,满足新媒体读者的多样化需求。
2. 敏锐的问题提问能力:新媒体时代的读者更加关注时事热点和有趣的话题,采访者需要具备敏锐的问题提问能力,能够抓住关键问题,挖掘出独特的视角和观点。
在提问的过程中,采访者需要善于引导被采访者的思考,引发被采访者的深入回答,使得新闻采访的内容更加丰富和有深度。
3. 灵活运用技术手段:新媒体时代,技术手段的应用可以拓宽新闻采访的方式。
采访者可以使用移动设备拍摄视频或拍照,并即时发送到社交媒体平台上,或者通过直播方式向读者展示现场情况。
采访者还可以使用语音识别软件,在采访现场进行录音,便于后期整理和编辑。
采访者需要灵活运用技术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和采访质量。
二、拓展采访方法1. 互联网调查:互联网调查是一种通过网络发布问卷并收集回答的调查方法。
在新媒体背景下,通过互联网调查可以更容易地获取大量的参与者意见和观点,这些意见和观点可以用来支持新闻报道的角度和结论。
采访者可以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问卷调查,或者通过专业的在线调查网站进行调查,以获取读者的意见和反馈。
2. 社交媒体采访: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和传递信息的重要平台。
采访者可以通过社交媒体收集新闻线索和观点,与读者和专家进行互动交流,了解他们对某一事件或话题的看法。
采访者还可以邀请读者通过社交媒体平台提问,进行在线互动,增加新闻采访的参与度。
3. 数据挖掘:在新媒体时代,大量的数据可以被挖掘出来,从中可以得出特定事件的统计数据和趋势信息。
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生产主体网络与主体间性
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生产主体网络与主体间性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
在这个新媒体语境下,新闻生产主体网络与主体间性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这一话题,深入研究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生产主体网络与主体间性。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新闻生产主体网络。
在传统媒体时代,传统媒体机构是唯一的信息发布者和传播者。
然而,在互联网时代,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信息发布者和传播者。
这种去中心化的特点使得形成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新闻生产主题网络。
这个网络中包括了传统媒体机构、自媒体、公众号、社交平台等各种形式的信息发布渠道。
在这个庞大而复杂的网络中,不同类型的信息发布者之间形成了多样化和复杂化的关系。
首先是传统媒体机构与自媒体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和合作关系。
随着自媒体平台的兴起,传统媒体机构面临着来自自媒体的竞争压力。
然而,传统媒体机构也意识到了自媒体的影响力,开始与自媒体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合作来扩大影响力和传播范围。
其次是自媒体与公众号之间的关系。
自媒体是指个人或团队通过社交平台、博客等形式创作和发布内容的一种方式。
而公众号则是一种特定形式的自媒体,通过微信等社交平台发布内容。
在新闻生产主题网络中,自媒体和公众号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
一方面,公众号可以通过引用或转载自媒体的内容来丰富其信息资源;另一方面,优质公众号也可以为优秀的自媒体提供更大范围的传播。
此外,在新闻生产主题网络中还存在着信息发布者与用户之间的关系。
在传统媒体时代,信息流向是单向的:信息从传统媒体机构流向用户。
然而,在新闻生产主题网络中,用户不再只是被动接受信息,而是可以主动参与到新闻生产和传播中。
用户可以通过评论、点赞、分享等方式表达自己对新闻的看法和态度。
这种用户参与的方式使得新闻生产主题网络更加开放和多元化。
在新媒体语境下,新闻生产主体网络与主体间性的变化对于传统媒体机构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传统媒体机构需要适应这种变化,加强自身实力,提高新闻质量和内容创作能力,以保持其在信息发布和传播中的竞争优势。
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叙事模式探讨 潘少均
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叙事模式探讨潘少均摘要:由于科技发展和网络化的普及等多种原因,新媒体已经在社会发展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新媒体语境下的叙事模式从以往传统的单方向新闻信息传播,已经转化为多方向、多维度的传播方式,这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越来越多的民众在新媒体环境的影响下,参与了社会事件和信息的提供和监督。
这就使人们对新闻信息需求量不断增加,对其要求也越来越高,怎样满足民众的需求成为如今新闻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提高新闻的质量、引起受众者关注、不断增强新闻的可阅读性和乐趣、利用新媒体作为传播工具的优势是新闻叙事模式应该不断提高和升华的部分。
当前新媒体语境下新闻叙事模式有三种类型,分别为蜂巢型新闻叙事模式、菱形的新闻叙事模式和钻石型新闻叙事模式。
本文根据当下的情况出发,分析三种新闻叙事类型,并也出了相关的创新建议,希望对新闻事业的发展产生积极意义。
关键词:新媒体语境;新闻叙事;模式;创新随着社会进步,科技化、网络化的发展,民众对新闻事件的参与度不断提高,但是个性化需求也在不断的加深,新媒体以越来越多的方式渗透到民众的生活中。
新闻叙事模式在当前的时代下面临这巨大的挑战,多方位,多维度的模式特征也展现出来。
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不断的刷新自身思想观念、分析当前民众的需求、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和分析当下模式的特点是缺一不可的,只有做到这些才能适应当前的新媒体模式。
扩大新媒体语境下新闻叙事模式的优势,展现和发扬优秀的思想精神,把文化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是新闻媒体应该担负的责任。
一、传统媒体语境下与新媒体语境下新闻叙事模式的区别无论是哪种新媒体的产生都会对新闻叙事模式有影响,当倒金字塔的新闻叙事模式被发明出来的时候正处于电报时期,它改变了当时新闻叙事的传播方式,并且为新闻模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随着新媒体的出现,过去的单一性,主观性的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当前民众的需要,并且也存在民众被动接受的弊病。
国外的相关研究学家提出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叙事模式正是当下能满足人们新闻需求的一种新途径[1]。
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界定
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界定不可否认,新媒体的出现,导致新闻传播呈现出碎片化、聚合化、泛在化等特点,这些都指向“什么是新闻”这一最根本问题,由此也引发学界对新闻定义的重新讨论。
以客观、发展、全面的视角来探讨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定义,不仅可以让人们对新闻有一个越来越清醒的认识和科学的界定,更能推动新闻传播学的进一步发展,科学地指导人们的新闻实践活动。
一、新闻定义众说纷纭近年来的新闻定义研究已经摆脱了前些年“报道说”与“信息说”的单纯争论,而呈现多元化、规范化的趋势:上世纪80年代兴起的“新闻作为框架”理论,为新闻定义提出了与众不同的思考角度,黄旦教授在对这一理论进行归纳时指出:“1.框架理论的中心问题是媒介的生产,即媒介怎么反映现实并规范人们对之的理解;2. 怎样反映现实,如何建构意义并规范人们的认识,最终是通过文本或话语——媒介的产品得以体现;3. 框架理论关注媒介生产,但并不把生产看成一个孤立的过程,而是把生产及其产品(文本)置于特定语境——诸种关系之中。
”[1]李希光教授从新闻采写的角度指出:“新闻是经过媒体报道的对不同人有不同兴趣的最新的信息。
新闻应该包含‘读者需要知道’和‘读者想要知道’两个方面的内容。
”[2]尹连根博士依托于英国学者斯图尔特·霍尔的呈现说,提出:新闻是“现实权力关系新近变动的建构性呈现”。
[3]近年来,“新闻理论研究开始从政治化走向学术化,从较为浮躁转向相对严谨,研究的规范化提上日程。
”[4]迄今为止,学界对事实说、报道说、信息说基本形成比较客观、一致的评价,越来越多的学者接受了新闻是一种信息的观点,新闻从种属上讲属于信息的范畴。
新闻定义的研究仍然侧重对新闻本体的研究。
但是,新闻本体的研究也有其局限性。
陈力丹教授认为,“要想真正探讨什么是新闻,必须探究具体传播新闻的社会文化背景、时效条件。
对于日常新闻工作而言,有一个简单的定义是方便的,但是任何一种所谓定义都会将新闻传播现象简单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底层到最高层的进化 , 这是一个动态的建构过程 。这其中, 公共性一直是新闻理想的核心价值 。在哈贝马斯看来, 公
共 领 域 的 目的和意义 在 于 : 形成 公共 舆论 、 体 现公共 理 性精 神 。在交 织 着 现代 性 和后 现 代性 的 当下 中 国 , 新 的文 化 变 化力量和关系网络中, 新闻如何面对多元和差异 , 如何协调 在场 的 “ 自我 ”与 缺席 的 “ 他 者 ”而成 为建 构新 的公 共性 的有 机力 量亟 须新 的方法 论介 入 。 ( 1 )“ 兴趣 ”和 “ 话 题 ”作 为 触媒 。网络 这 个 变量 的 注入 , 已经 、 正在、 并将 持续 深刻 地改 写新 闻业 的格 局 ; 它 以 及它所衍生的现象和服务 , 作为工具 , 更作为维度, 裂解新 闻创作 的传统流程与模式, 同时也启示了新 旧思维再熔接 的可能。例如 , 能不能将各行各业的行业精英跨 界引入 , 成 为 节 目的 智囊 ?能 不 能 基 于 社 交媒 体 的 “ 兴 趣 ” 群 落 有针对性地推出电视内容?能不能把 “ 话题”热度作为 内容生产的航标? ‘ 在笔者的新 闻实践 中, 过去几年 , 用户 生成 、 提交的不仅仅是素材 , 更是大量 的意见 、 多维的视角 和丰沛的智慧。“ 新闻说客” 、“ 广角众议院”等尝试展现 了节 目团 队的 开放 性 心 态 。鼓励 记 者编 辑 在采 编 过程 中 , 更多地使用数据、 调查 , 并让多元观点在节 目大幅度地呈 现, 渐成风气。 ( 2 ) 从 观 众 到粉 丝 。受 众 不再 是 标 靶 , 而 是 一个 个 会 发声 、 能思考、 善反驳的人格体 。近年来 , “ 罗辑思维” 、 “ 晓 说” 、“ 鸿观”等以 “ 社群”为卖点的视听产品纷纷出炉并 颇 受追 捧 。新 闻 固然 需要 坚守 客观 、 中立 的基本 立场 , 但 在 零度叙述几乎是一种传说 的客观现实面前 , 不仅仅是产 品 的人格化 , 其基本的预设也从观众切换到粉丝。为此 , 在新
( 1 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 福 州
摘
3 5 0 0 0 7 ;2泉州广播 电视台 ,福建 泉州
3 6 2 0 0 0)
要: “ 互联 网 +”为 共名 的 商业乃 至社 会 生 态 已经将 网络化 、 数码 化 生活 变成 我们 身 临其 中的 文化语 境 。
这意味着新闻生产的方法论进行迭代升级, 开放、 互动、 聚合就是新方法论的关键词。
、
记 录仪 、 监控 、 执法 记录仪 等,“ 镜头”无 时不在 、 无处不 在; 航拍无人机、 运动摄像机的价格也已经很便宜 , 使得各
种拍摄 、 记 录 工具 、 手 段成 为 人 人可 得 。主 体 的开 放 : 生 活 本身可能就是创作本身, 往往是那些不经意记录下来的过 程最能打动人心, 参与式媒介文化意识人人都是 “ 记者 ” 。
渠道的开放 : 带宽的加大、 资费的下调 , 使影像 的传输越来 越方便低廉 , 使各种资源的共享大规模展开, 分享越多得到
越多 。
( 2 ) 开 放作 为一 种理 念 。信息传 递从 信 源到 接收者 之 间是 否 还需 要 ~个 中介 ?在 开放 理 念 加持 下 , 新 媒 体 和传 统媒体一样 , 正面临一个新的诘问 : 中介或者说信息的二传 手是 否 还有 存 在 的必 要 ?最 典 型 的是 中纪委 , 它在 发 布 消 息时 , 已经挣 脱 了传统 套 路—一新 闻发布会 , 无须 假手 于记 者, 而 是 直 接 在 自己 的 网站 和 A P P上 发 布 ; 而 且 由于其 权
闻节 目的运营中, 亦有必要利用技术手段 , 与原来的观众建 立联系, 并把他们组织起来 , 由原来被动的观众变成主动的 “ 粉丝团” 。更多地利用微博 、 微信 、a p p 等社交平 台, 扩散 节 目信息、 与观众进行对话和交流。其实用什么工具都不
第 6卷 第 2 0期
2 0 1 5年 1 0月
新 闻研 究导刊
J o u r n a l o f Ne w s Re s e a r c h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V0 1 . 6 NO . 2 0
Oe t o b e r 2 0 1 5
网络 语 境 下 的 新 闻方法 论
王 奋 飞 。
关 键词 : 网络语境 ; 方 法论 ; 开放 ; 互动 ; 聚合
中图 分 类 号 :G 2 1 0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6 7 4 — 8 8 8 3( 2 0 1 5 )2 0 — 0 2 2 3 — 0 1
今年 九 月 , 美 国社交软 件 F a c e b o o k 发 布 了一 款 名 为 “ M e n t i o n s ” 的工 具 软件 , 记 者 将 可 以在 重大 新 闻事 件 发 生 时, 面向 F a e e b o o k 全球 的十多亿用户 , 提供第一时间的新 闻直播 , 记者也可 以通过这它来公开 内幕调查等。有人惊 呼, 脸 谱开 始来 跟 电视 台抢 记者 了 ! 技术的进展不断将各种不可能变为可能, 一个 自拍杆 就能让 C N N记者单兵作战采访天津大爆炸, 帮助凤凰卫视 女 记 者拿 着 手机 就 能完 成 全部 前 期 采访 。一 句 话 , 过 去 因 为 技 术而 形 成 的壁 垒 , 如 今也 因为技 术 的 进步 而 被不 断 地 拆除。时至今 日, 以 “ 互联网 + ”为共名的商业乃至社会 生态已经将网络化、 数码化生活变成我们身在其中的文化 语境 。互 联 网作 为 了一个前 置条 件 , 渗透、 改写 甚 至颠覆 了 从政治到经济 , 从地理到人文的人类生活; 而人本身因为机 器的植入, 而使 自 身被重新定义。因此 , 新 闻生产的方法论 亟须 进行 迭代 升 级 。 被打 开的 思维—— 开放 ( 1 ) 开 放作 为社 会条 件 。工具 的开 放 : 如今 手机 、 行 车